談“包裝”與“本色”相關作文20篇

談“包裝”與“本色” 篇1

高一作文 ,862字

當今社會,無論什麼都需要裝飾一下才上得了檔次,商品,演員,企業都是如此,可生活中,買東西,找朋友,做事做人本色最珍貴最難得。

一件商品要通過包裝之後才能在市場上獲得較大銷售空間,一位演員要通過包裝才能被捧成當紅名星,一個企業要通過包裝才能佔領市場,彷彿無論什麼不包裝一下美化一下就上不了檔次,試問?如果什麼都用來包裝,那世界還有樸質的東西嗎?那世界是不是彷彿是在被欺騙著?因為我們永遠也看不到真實的一面,我們看到的只是被包裝後的樣子,而那原有的本色早已不復存在。

我們做人,做事都不能脫離你原有的本色,人是質樸的好,東西還是自然的好,我們不能一味的追求物質的利益,追求名譽,追求金錢而忘記做人的根本,我們也不能為貪圖一時的快樂,一時痛快,而忘記我最美好的人格,我們更不能為了達到自己目的,而把最純真的東西,最美好的東西變得醜陋,我一直認為,東西還是自然的好,人還是質樸的好,對於有些東西我們可以稍微做一下包裝,來使他的形象更美好,更出色,但那要有讀,包裝不就是為了使原本的形象變得漂亮,變得更出色,來吸引人們的注意,討得人們的喜歡。而如果我們對某些事沒把握好度,那餓將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所以,包裝好我們應要講究合理。

本色最珍貴,最難得,是人們內心最純真最美好的東西,生活中,保持你獨有的個人本色,不讓它因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也不因事物發展而改變,永遠保留你那份最純真的美,不是有人說:“心靈美的人最妹。”我想就是這樣吧!

我們買東西都希望買貨真價實的,找朋友也希望找心靈相通訊心相印的人,做事做人我們都希望用最樸質的心去創造輝煌,希望我永遠保留屬於自己的本色,這本色源於每個人內心深處最純真最美好的地方。

到底是包裝好還是本色好?這也的確是個值得商討的問題,但我認為不管你怎麼包裝,都不要失去內心最樸質最純真的本色。

我們的身邊有最樸質的東西,也有被包裝過的東西,而這其中對與錯與否就需要我們用我們明亮的眼睛去觀看,去用我們的大腦去思考判斷。

不管是“包裝”還是“本色”那裡都是有我們最美好的東西,關鍵在於我們怎麼去看待。

本色與尋常 篇2

高二作文 ,921字

關於做人的思考從來不只屬於聖人哲人,無論引經據典還是獨闢蹊徑,直麵人生時,每個人都會有或深或淺的見解,或濃或淡的選擇。馮友蘭先生就曾提出人生的四個境界,而孟子關於人性的“四心”說更是歷來被許多人奉為準則。惻隱、羞惡、辭讓、是非,我覺得其中透露著做人的要義,一是本色,一是尋常。

人在童年時大抵都可以自然流露最真實的喜怒哀樂。然歲月的洗禮和周圍種種強力的壓迫使許多人感慨於童真的流逝,他們無法再從心所欲,再盡情宣洩。一個生如聖嬰耶穌的孩子長大後也會被安上猶大的面孔,那麼此時,保持本色也就尤顯得難能可貴。作為時代的領袖和先驅,魯迅的人格成就絕不亞於文學成就。喜則大笑,悲則大哭,怒則大罵,然後把這嬉笑怒罵皆化作跳動在字裡行間的本色而率真的神采。而曾吟出“我將狂笑我將哭”的聶紺弩,同樣作為一個天真的詩人為人緬懷。袁中郎所言“人生貴在行胸臆”,正是他對本色自由的執著。帶著最初的願望做永遠的事,是一種為人羨慕的純真與灑脫。

而“尋常”二字,可以理解為“不過如此”,但這並不是一種對一切都無所謂的態度。有人經不住常理的考驗,而有人則看透了世事背後的常情。同為唐代冠絕一時的才女,魚玄機因消受不住青春逝去的現實而過早地殞落了,她的終結,很眩目,卻也慘烈;而杜秋娘卻在鎮江到長安的幾度升沉中安然前行,得意時懷柔天下,失意後處之淡然,吳地終老的她為後人留下了《金縷衣》的絕唱,她的生命軌跡也因而拉得很長很長。當納蘭容若在憂鬱中寫下“當時只道是尋常”時,他一定發現了尋常之中曾被忽略的美;而當元微之在懷念中感嘆“曾經滄海”時,也彷彿在告訴我,許多事不妨以平常心對待。一位大孝子或是活雷鋒總被大加褒揚。而當我們發現他們所作所為之後的人之常情,我們便不再詫異,而是發現,自己也更深地融入其中了。感嘆世事蒼涼的時候,樸素的常識便是那一種破冰的力量。

擁有了本色,惻隱之心便不只再出於強者的綽餘,羞惡之心便不只再出於義務的牽制,辭讓之心將不再表現為推脫一再,而是非之心也不只停留於大聲宣揚,一切都源於心中最真實的願望。我們若能將本色也化為尋常,那麼,我們將發現生活中,驚喜也許少了,然美好卻一下子多了起來—那時,我們也便擁有了一種為人處世上從容的態度。

漫談莊子與《莊子》 篇3

國二作文 ,938字

我如何以空洞的言辭,來描繪一個遨遊九天之外,桀驁不羈的靈魂呢?

我如何以笨拙的口舌,來道出一卷汪洋恣肆,渾厚雄奇的大道至言呢?

太初有道。這道混混沌沌,是萬物的源頭,是宇宙的秩序;天上星辰藉著這道執行,地上萬物藉著這道生長消亡。“真人”擁有這道,便懷抱宇宙,背倚日月,超脫功名生死,與萬物渾然一體。莊子便是半個“真人”,他窺探到了大道的蹤跡,使用手中神奇的妙筆,啟蒙世人愚頑的靈魂。於是,一部曠世奇書—《莊子》,從他的筆下誕生了。

一部《莊子》,不像儒家的刻板說教,不像名家的炫目巧辯,更不像法家的壓抑苛刻,夜讀《莊子》,是精神的洗浴,是在遼遠的大道中暢行,是在怪誕的寓言裡翱翔,是在空靈的詞藻中悠遊。自由奔放的文風、深邃悠遠的狂想,將文學與思想結合到近乎完美的程度。賞文之奇麗,悟道之幽隱,讀罷一篇,心神暢快淋漓,自覺胸中清風習習,飄飄然輕盈若飛。

莊子,姓莊名周,戰國時宋國人,繼承並發展了老子的道家學說,著有《莊子》一書。他一生清貧,擁有才能卻不屑於入仕為官,只做過漆園吏一類的小官吏。他像謫仙一樣悠遊四方,釣於濮水,遊於濠上,談論大道,直至終了。

有人說,莊子的思想是消極的悲觀的,我卻不以為然。莊子的歸隱,乃是為了探尋深遠的大道,自由自在,還璞歸真,楚王願把國事託付於他,他卻漫不經心地答道“吾將曳尾於塗中”,這並不是消極的態度:功名利祿對於他來說輕如薄霧,不足為道,而忙於國家政務,更是背離他的理想。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人,只有順其自然,不去違背其中的規律,才能獲得“大治”。況且一個悲觀消極的人,會在妻子死後“鼓琴”嗎?會幻想自己化為蝴蝶,翩然流連於花間嗎?外物與自我,在他的認識中已經渾然一體,是對立而統一的;得到與失去,無非是物質的存在形式的改變,並沒有真正的得到與失去。正因為看開了,他才能保持平和喜悅的心境,不受外物的紛擾,持守本真。

因此,大道是質樸而玄妙的。莊子眼中的理想社會,同樣是質樸的,是桃花源R的無量胸懷呢?我在這裡講說莊子,談論的豈不是聖人的糟粕嗎?“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聽之!”

就讓這“大道”的精神,寄身於“聖人的糟粕”,一代一代源遠流長吧。

正如莊子自己在《養生主》篇末打的比方:“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君子本色 篇4

高二作文 ,840字

繁華落盡,繽紛浪漫,若無本色,若無自我,怎能在眾花中獨樹一幟,獨佔鰲頭?真本色,真性情,才足以在花葉飄零凋落之際,仍留一捧塵土,散一縷芬芳,牽動後人一情一感,一思一想。

日暮西山,霞光蓋不住竹林的蒼翠欲滴,掩不住從容的淡淡墨香。有一靈魂長棲竹林之中,鄭燮生在顛沛流離之中,雙親離世,煢煢孑立,雙腳是否被悲傷禁錮?非也,本色使然,他將失去之痛化作心中的思念,邁進竹林。

置身於自然中的清麗,從容的本色看淡生死,抹去昔日的傷痛;摒棄利慾,從容的性情安撫靈魂,眺望未來的黎明。一葉葉竹縱躍畫卷上,透出那份從容不迫地對待人生,拋開世俗雜念的真本色。墨竹的靈性是鄭燮徹悟人生,滌盪心靈所繪,毋庸置疑,鄭燮當是本色竹君。竹君不滅的靈魂告知後人人生真諦—保持本色,從容面對失與得。

浮華的世界吞噬我們的靈魂,湮沒我們的思想,使我們成為負重的物質的附屬品。漸漸地純真的本色的一面被隱去,我與你也變成普通人,何時也就被流光逝去,被人世淡忘,化作一縷青煙。

但撒哈拉上的三毛找到了自我,面朝大海的海子找到了自我。世俗的慾望沒有陰霾他們的純真本色,融於自然,傾心天地,找回了本色。茫然中努力掙脫束縛的大網,尋找本心的歸宿地,獨享屬於自己的寧靜。

流浪的三毛為追尋心中的“橄欖枝”,像空氣一樣的自由找尋自我,踏上流浪,也找到真愛。真我的美妙,就像撒哈拉一樣廣袤,不可猜疑。三毛也是保持本色的一位真君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明朗的海子在飄渺的世界中尋求自我的幸福,本心便是和煦的風光般燦爛,紅燈酒綠染不透他的本色。一道疾馳的車影是帶給那靈魂最好的天堂,他是嚮往著那太陽

的炙熱的世界。他的選擇也恰恰是為了維持自我,保持本色。或許,天堂才是這位君子本心最好的寄託地。

各君讓本色走向了無限和超越,演繹了一段令人動情的故事。

歲月催去花的燦爛,卻抹不掉花的本色。各君雖寂寥一生,但帶著各自的本色勾勒蒼穹,無一遺憾。今時今日,贊君本色出世,本色入世,那縷縷馨香縈繞天地。

得本色者得人生 篇5

高二作文 ,1049字

恰普曼曾說過:“無論是美女的歌聲,還是豺狗的狂吠,無論是惡狼的嚎叫,還是鱷魚的眼淚,都不會是我動搖。”誠如斯言,這世上存在太多的威脅與誘惑,就像看似純良無害的罌粟,又似美杜莎的幻瞳,在美麗背後暗藏殺機,惑人迷失方向。而本色恰似一件保護衣,使你固守自我,堅守內心,可見得本色者得人生。

二十三歲的生命是一場不曾落幕的戲。倉央嘉措,六世達賴,在被迎入布達拉宮前,他度過了幸福並快樂的少年時光。那活潑的天性,那追求愛與美的本色自此面臨著汙濁。佛門的清規戒律,滅人慾,扼天性,迫他輸,迫他變。可他不為所動,就那樣離經叛道,潔然出世。他就宛如一個清新淡雅的小生,縱然披著一身禪衣,縱然幾經荼毒的創害,但嘴裡唱的依舊是善美,依舊是真愛。於是幾句低吟,情意便潛入心間。莫說人已衰,曲終散,那詞兒自西藏飄蕩了幾世,又終留在我們心中,這難道不是保持本色而奏響的一曲曠世梵音?

還記得,米南宮一世青衣白衫,喜清潔,愛異裝,毫不客氣的評點名家墨寶,那便是一種放縱不羈之美,是一種超凡灑脫之態。在那雖繁盛但壓抑,雖清麗但又有些黯淡的年代,在文人騷客、高潔之士都寄情山水、逃避官場時,他卻在那濁然之地傲然獨立,活得暢然得意,活得風生水起,是保持本色讓他收穫了不拘於時、不拘於地的精彩人生。

還記得,稼軒愁眉緊鎖,眺望北疆。縱使君主不睬,一腔熱血也從未停止過如大浪拍岸的奔騰;終使報國無門,他那堅毅的目光也不曾滅失灼灼的光彩。雖只得醉裡挑燈,夢迴連營,雖只得悵登危樓,痛拍欄杆,幾道熱淚橫流。但他的本色已熔化成錚錚詩魂,迴盪於流傳千古的文章中。本就該為戰神,故詩詞也氣勢磅礴,有破浪衝天之勢,豪放之情,莫不是本色?

而當今,眾人趨同,在金錢與權力的誘使下,在生活與工作壓力的擠迫下,人們或有心,或無意的隨大流,失本色,燦爛的赤橙黃綠藍靛紫,也漸漸灰白、烏黑,成了汙濁了的羊脂白玉,成了失去光澤的死魚眼睛。

要知道,主宰著城市的阿勒河仍在運動,在揮灑,在拜謁者與寄生者的膜拜與讚頌中流淌不息。

因為它保持了自我,也就保持住了自己生命的原始狀態。正如同餘秋雨所說:“這就像一位草莽英雄落腳京城,看他是否過好了,低要求,看他擺脫草莽多少:高要求,看他保留多少草莽。”

人雖無法與自然相媲美,但於自然的生存法則中略悟一二,便也不凡於世,超然世間了,我們難道不該有此思索嗎?

固守住本色吧,總有一天,它將不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空喊,而會成為你的長劍,你的鎧甲,助你披荊斬棘,使你跨上駿馬,便可徜徉世間。

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得本色者得人生。

英雄本色——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6

讀後感 ,1046字

一個個驚心動魄的場面,一次次俠義之間的對決,一位位威武勇猛的武士,都在我合上書間紛紛浮現在我的腦海之中。趙雲的勇猛無敵,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關羽的忠誠重義這些英雄本色都是讓我們歎為觀止的。

《三國演義》主要是由陳壽的《三國志》而創作的中國古代首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此書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下大勢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巾之亂至西晉初年三分歸晉之間110多年的歷史故事。小說不僅是“三分虛,七分實”的歷史鉅著,還是一部兵法韜略的兵書,真不愧是名著!

小說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描寫,深受讀者的喜愛和傳頌,特別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更是獨樹一幟。譬如被稱奸絕的曹操。他雖然陰險狡詐,疑心重重,總以為“只許我負天下人,不許天下人負我”,但曹操的功績卻是不可抹殺的,也算是個梟雄。他先是率兵剿黃巾,誅袁術,後滅呂布,平袁紹,定劉表,一路豐功偉績。其實,大家對曹操褒貶不一,有的說他器重人才,有的說他凶惡狠毒。

章節裡,“過五關斬六將”這個故事確實讓人震驚。被譽義絕的關羽為了追隨劉備,不論曹操如何好言相勸,都不肯留下,最後隻身一人不告而別。當於曹操對決時,關羽基於他對自己的厚待,就放了曹操一馬。關羽是“五虎將”之首,他這樣一位義重如山的人卻也會驕橫跋扈,曾不聽旁人勸誡,自執己見,最後痛失荊州,敗走麥城,壯死於江東。

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頌的就是“智絕”諸葛亮。他心懷雄心壯志,自劉備三顧茅廬後出山,為其出謀劃策,忠心耿耿。劉備死後,諸葛亮也努力扶持後主,絕無二心。他真是神人一等,曉人心、知天文、識地理,每次設計都是如此高明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恐怕是說不盡道不完。羅貫中可把他寫活了。

“三絕”的英雄特徵是描寫的栩栩如生,但羅貫中筆下更多的人物也是想附了神一般。如果歷史是一幅畫卷,那這三足鼎立的《三國演義》也許就是最為璀璨的一章,因為從這裡走出了太多的英雄人物。這些英雄都各有所長,都展現了不一樣的本色。有些雖輕筆帶過,但他們也論的上是英雄。三國並非打打殺殺,裡面其實有無窮智慧,同樣也有兒女情長。

《三國演義》乃奇書也!我們世人又怎能憑藉三言兩語而論述?每一章回,都在敘述著不同的故事,有豪情壯志,激動人心;有黯然離別,留有淡淡憂傷;有喜悅躁動,歡呼慶祝……讀三國,讓人燃起熊熊的鬥志之火;讀三國,讓人深刻體會到它透露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讀三國,鼓勵世人為實現生命的價值而拼搏、前進……因為它的魅力影響著世人,所以它用這獨特的意義來闡述獨特的道理。

談包容 篇7

高一作文 ,835字

“包”在字典中的意思為:容納在內,包括在一起。“容”在字典中的意思為:對人度量大,不計較。在倆個字,匯成了一個詞—包容。

“包容”這個詞,總被誤認為一味的善舉,而實際上,包容是寬容,大度,氣量等的總稱。包容能夠使他人放下心中的芥蒂與挑剔,同時也能使人變得成熟與穩重。所以,我們需要包容。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到包容他人?

用愛去感化,用行動去證明。相信大家都應該看過《二十四孝圖》舜元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虞氏,史稱虞舜。他的父親和他的繼母瞽叟,弟弟象多次想要害死他。補倉頂時,在倉下縱火,舜用倆斗笠從倉頂跳下得救。掘井時,象向井中填土,想要活埋了舜,舜掘地道逃脫。舜的孝心感動了天地。舜在歷山耕種時,大象來耕種,鳥來除草。帝堯知道了舜的寬容大度,把他的倆個女兒嫁給了他。經過多年的考量,堯把帝位傳給了舜。而舜擁有這麼大權利時他沒有公報私仇,還是依然讓象做了諸侯。這種寬容叫大度。

用語言去感化,用事實去證明。中國古代有一個大臣,這個大臣在京城官,有一次家中來信說,家中要蓋房子,鄰家也要蓋房子,鄰家想要向自家多蓋點,誰也不相讓。心想讓大官用官權向下施加壓力,使鄰家多讓點地給自家蓋房子。大官回信說道:遠親不如近鄰,讓他三尺又何妨。就這樣,大官家中蓋房子讓了三尺,鄰家蓋房子也同樣讓了三尺。這就是後世著名的“六尺巷”。這種大度叫包容。

用真心去感化,用道理去證明。中國古代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女皇武則天。相信大家都知道。駱賓王在武則天登上王位之後,用紙列出武則天的種種罪證,公之於世。當武則天看到罪證書時,並沒有感到憤怒,而是很是欣賞駱賓王的文采,想要駱賓王進京做官。武則天沒有因為駱賓王列出她的罪證而漠視他的文采。這種氣量叫包容。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包容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諒解。在為人處事上,需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包容他人所犯的過失。情感上需要用公平的眼光評價,你將得到身體和心靈的放鬆。包容就在你我身邊。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因而需要你我寬容。

活出生命的本色 篇8

國一作文 ,629字

生命的本色應該是不畏艱險,勇於挑戰極限,超越自我。生命短促,要不枉此生,就要活出本色,活得精彩!

生命在奮鬥歷程中,必然艱苦。在生命的旅途中,有心曠神怡之時,更多的是幽暗昏惑;美景會讓你陶醉,荊棘也給你考驗。當你勇敢地征服種種困境後,你就會體會到那甘甜的生命之味,便會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和振奮。生命就是這樣,它給予我們勇氣,而不是阻礙;它給予我們智慧,而不是捉弄。因此,我們要感激生命的艱險,更要不畏艱險,勇於戰勝艱險,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本色,活出生命的精彩,!

生命瞧不起那虛弱無能,它只會欣賞堅韌不屈,只會賞賜勇敢拼搏。正如上天不會因為池塘乾燥,而流下那幾滴憐憫的淚水,池魚只能靠自己,靠自己找一個低窪溼潤的深坑藏身。相信自己吧,只要你挑戰了極限,便能成為生命的強者。

也許,在生命的低谷中,你感到疲倦了,看見自己遍體鱗傷,你會笑話自己的固執。但我要告訴你,那遍體的鱗傷並不是意味著失敗,恰好相反,它顯示出你的勇敢,它象徵著你已跨過了無數的困難!古人云:“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說得對,只要竭盡自己的全力,不管是到達了理想的彼岸,還是半途倒下,那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生命奮鬥的過程中,你活出了你的本色,你已經成功,你不枉此生!

朋友們,不要吝惜你的勇氣,我們要毅然地放下顧慮。讓生命旅程中的每個段落,像美麗的玫瑰標本一樣鑲在你的記憶中,讓你的回憶一路芬芳。活出你的本色來吧,你的生命會因此而精彩!

包裝時代 篇9

高一作文 ,709字

在這個科技發達,節奏快得讓人窒息的世界裡,包裝成為時代的主題,漸漸地,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而二十一世紀,就是由天然向包裝轉移的過渡期。

其實,包裝無處不在,且在歲月的洗禮和時代的變遷中表現得越來越突出。從前,購物只需一個簡單的料袋,把東西直接扔進去就可以了,而現在被那漂亮的購物袋,各式各樣的手提包,精美的包裝盒所取代。而現代商品更注重包裝,商家盈利大的是在包裝上獲得的。例如,月餅的傳統包裝與現代包裝就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月餅是用油紙捆起來的。簡單、方便;而現在,包裝需要各種各樣的月餅盒,在月餅盒裡有小月餅盒,在小月餅盒裡又有精美的月餅匣。經過層層包裝,外表看上去豐滿的月餅其實只有雞蛋大小,而價格不菲。然而,人們在選擇上,還是選擇包裝較好的商品,因為在人們眼裡,包裝就是商品的“身份證”。

包裝在帶給人們美感的同時,也扭曲了某些人的思想,人為包裝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偽裝。

人人皆知,韓國的整形技術非常高超。因此,人們產生了一種想法,韓國美女是通過“後天形成”的。因此他們看到的是女孩白皙的臉膚在粉色緋紅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迷人,嬌豔的眼影在長而粗的睫毛調皮的跳動下顯得更為誘人。這些外在包裝足以體現美感和時尚,但是,人們刻意地包裝自己,漸漸地變得麻木,變得如此虛假,因而,這個包裝時代很難看到一個真實的人。也許,一個人看上去很開朗,是陽光活潑型的,或許她的內心並沒有表現出來的那種樂觀,這也許是她刻意偽裝,給自己的內心深處加上了一把“防盜鎖”。讓人無法觸控,無法感知。這樣,這種刻意的偽裝,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多了一層無法穿透的核膜。

因此在這個包羅永珍的大千世界,正確選擇尤為重要。因而正確對待這個包裝時代吧!

談包容 篇10

高一作文 ,4031字

【篇一:談包容】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是生活中常聽的俗語,但我們只需要用前半句即可,後半句可棄之,所謂“量小非君子”即告訴我們做人要大度,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果我們度量寬巨集,學會包容,定會不憂不懼,坦然處世。少一分煩惱多一份快樂,何樂不為呢?

成大事者定要胸襟廣闊,讓我們看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公子小白和哥哥為爭國君兵戎相見。當時,管夷吾在小白哥哥麾下效力,為了阻止小白回國爭國君之位,管仲在小白從魯國趕回齊國的路上截擊小白,混戰中,管仲用箭射傷了小白,可還是讓小白成功回國,且當上了國君。小白當上國君後,勤於政務,蒐羅人才,當他知道管仲是一個治國之才,不計前嫌,忘記曾經是生死相對的人,任用管仲為相國。果然,管仲成為相國後輔助小白,齊國迅速強大,小白成為了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可喜!可佩!可敬!小白的度量使人敬之服之。有大度量之人可成天下之大事。將歷史再推到三國時期,周公謹與孔明都是同一時代能人,周公謹以他的才學,本事,智慧,的確是一位難得的謀臣,必定會闖出一番大事業。可惜,英雄氣短的他,由於心胸狹窄,妒忌心重,在與諸葛孔明鬥智鬥勇失敗後而英年早夭。可悲!可泣!我們後人看歷史不能只是為他嘆息,而要吸取一些經驗。那就是告誡我們要大度。

有人說:有德有識者,度量可大,我說,度量大者,才可說有德有識,氣度狹小者,怎可說是有德行?氣度狹小者,怎可說是有才學呢?

別以為度量大是一種甚高的境界,別以為度量大是一件先天本能。其實,要做到是很簡單的。前人史播臣所說:“容得幾個小人,耐得幾樁逆事,過後頗覺心胸開朗,眉目清揚。”只要我們能學會冷靜,靜點思考問題,忍住一時之氣,又何須“庸人自擾。”氣量就那麼簡單。量能學,學進識進,識進量盡,又要我們每天保持心平氣和,不因小事而吵鬧,在心裡克服忍耐,日子一久便可驚奮地發現自己真的變偉大了,心明清澈,開闊明朗是一種何等境界,不以為然,那只是小事一樁?

度量大是世人都欣賞的一種品格,人生的喜怒哀樂,憂愁苦痛,只要我們時時包容,事事包容,以大海般廣闊的胸襟,包容芝麻般的不快之事,我們便可以百事可樂,固此,人生在世能夠大度,懂得包容,一生雖不能說輝煌,卻能快樂恬然。

【篇二:談包容】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包容是一種偉岸的情操,是一種高尚的善意。能用包容之心兼懷人和事,則能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友愛。反之,氣量狹小的人則難免遇事惱惱,見人耿耿了。此耿耿,無事於補,於已無益,是徒然也。

有人認為,度量是繫於先天,是生來就有的。然而,“性相近,習相遠”,度量不是先天生就的,它關係人的德行,也關係人的見識。有德有識者此方能有度量,德識靠不斷學習,修行才能得到。只要後天的教育得當,那麼人人也都能成為有度量的人。相反,在後天若不好好學習,好好修行的話那也就難以成為有德識之人,也將難以成為有度量的人,一切都只是空談罷了。

歷史上不乏兼有包容之心的人。管仲是齊國的名相。“少時嘗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後來叔牙做了齊公子小白的謀士,管仲則輔佐公子糾。最後,公子小白當上了齊王,也就是後了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齊恆公。公子糾最終被殺,管仲淪為階下囚。但叔牙沒有離棄管仲,而是極力在齊王面前舉薦他,齊恆公最後決定起用他。此後,管仲輔佐齊恆公“九合諸國,一匡天下。”管仲說過:“吾嘗三仕三見遂於君,鮑叔不以我為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正因鮑牙的包容之心,使管仲的才能最終得到充分的展現。叔牙於管仲也因此成為了形影相隨的好友。

諸如此類的事例還有很多。如魏徵諫唐太宗,太宗包容他直諫的無禮,而且虛心納諫,“貞觀之治”的盛世繁華就是這樣產生了。

相反,像莎士比亞筆下的夏洛克那樣,到頭來只有到“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地步,若不是他對安東尼奧的敵視和怨恨,若不是他一心想置人於死地,若然他能以包容之心來對待別人,那就不會造成那樣眾叛親離的場面。

清朝封建統治者是愚昧的。一首“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的“皇冠”,統治階級也就冠冕堂皇地將作這首詩的詩人株連九族。若清統治者能以包容之心待,真正為百姓辦事,又怎樣會出現此後的多次農民起義呢?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兼濟天下,則能萬事千秋!

包容之心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良方。但包容並不意味著對任何事情都要泰然處之。對於那些窮凶極惡又死不悔改的人,我們應當給予其必要的還擊。

“一隻腳落在了一朵紫羅蘭上,踩扁了它。紫羅蘭卻把花香留在了那腳跟上—這,便是寬容。”在人們追求生命的意義時,他所需要的是愛;是包容世事變遷的博大襟懷;是那種“東門沽酒飲我曹,心輕萬事皆鴻毛”的曠達;是那種虛懷若谷,寵辱不驚的超然……

總而言之,若以包容之心去待人,我們也能獲得許多。讓我們心中那朵包容之花在充滿陽光雨露下嬌豔綻放!“黑暗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來尋找光明!”同樣,人生給了我包容的心,我要用它尋找真善美!包容天下,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是多麼的精彩!

【篇三:談包容作文】

包容是什麼?包容如春天的第一縷陽光,令人嚮往,敞開胸懷去接受;包容如廣闊無邊的海洋,可以容納無數的小水滴;包容如無邊無際的宇宙,可以容納世間萬物。

是啊,人生在世,不如意事何日無亡,何時無亡?生活中總有人在倡導:要學會包容,包容別人的錯誤和缺點,懷著一顆寬容的心去生活,但在生活的濁流中又有多人人能做到?這有給我們怎樣的人生思考呢?

錢幾天,在報紙上看到這樣的一則新聞—十四歲學生一刺傷,且傷勢也不輕,還在醫院裡昏迷不醒,雙方的家長憂心忡忡,爭吵不休……這最後的結果會是怎樣?我們尚且不去議論,但這確實引起我們的思考—寬容是什麼?

試想,如果這兩個學生在發生爭吵時,都能保持理性,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學會接受和原諒對方的錯誤,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對於一個花季的青少年來說,如果因為一時的衝動而傷害他人或做出違反法律的事情,犯下彌天大錯,而自毀前程,這是多麼的不該啊!那麼造成這些悲劇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我想:是沒有懷抱寬容之心,沒有懂得包容的真橫內涵。不是嗎?寬容的心能使我們時刻保持理性地去辨別是非,避免衝動而做出讓自己後悔一生的行為,這就要求我們常懷一顆包容之心了。

其實,包容之心不是先天性的,它關乎人的德行,也關乎人的見識,是一種道德的境界,是需要靠不斷的學習,修行才能獲得的。有包容之心是我們中國人所欣賞的品格,不是嗎?

清朝康熙年間,桐城人張英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鄰居是桐城另一大戶葉府,主人是張英同朝供職的葉侍郎,兩家見信深感憂慮,回覆張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於是,張老夫人令家丁後退三尺築牆。葉府很受感動,命家人把院也後移三尺。從此,張`葉兩家消除隔閡,成通家之誼……

因此,寬容是一種理解和體諒人的做法。2008年北京奧運會劉翔的“意外”退賽,這是多麼的出人意料。或許,他的意外退賽,曾讓多少的中國人失望和埋怨,無可質疑,2004年奧運會他的“驚人一跨”讓每個中國人都為之動容,為之自豪。如今,他在北京奧運會卻……但是相信指責埋怨並不是中國人的本色。在悠悠的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理解和寬容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黯然失色。面對劉翔的“意外退賽”,中國人更多地選擇了理解和寬容,正因為如此,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劉翔會在他的人生道路中走得更好,更遠!

卡耐基說:“能夠坦然面對表明自己已經不再畏懼;接受結果自己會就會輕鬆下來。”感受寬容的意蘊,寬容自己,朋友,社會,然後積極投入,就可能挽救失敗!

擁抱一顆寬容的心去面對生活的種種,讓我們寬容牽手,與快樂為伴。多一點寬容,少一點抱怨,陽光明媚的日子,何不出去走做?看看天有多藍,看看花有多豔,體會情深似海,感受真愛無邊,領悟寬容的博大!

【篇四:談包容】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意思是說那大海之所以如此浩瀚遼闊,是因為它能夠容納百川。無論是延綿幾千裡的大江大河,還是涓涓細流,它都包容著,成就了它的偉大和不可征服,但有人說,世界上最寬闊的,不是海洋,而是人的胸懷。那麼,人的廣闊胸懷又是怎樣的包容呢?

包容是一種大義。古時候一個皇帝在慶功宴上包容這一位將軍對自己妃子的無禮,將軍感恩戴德,而這位深明大義的皇帝就是由這位將軍救出性命的。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對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予以包容。這是對情義最好的詮釋。

包容是一種智慧。假若一個人不懂得包容,不能得到什麼,反而會失去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快樂。著名節目主持人吳小莉在一次節目上說:“包容可以帶給我們快樂。世界上只有兩種人會包容,一種是傻子,因為他們不會包容;一種是有智慧的人,因為他們不會因為任何事而浪費自己的快樂,他們會寬容。希望所有人都會用智慧去包容。”包容不是一種智慧嗎?

包容是一種耐力。古代日本有一位名僧叫白隱。有一天,住在寺旁的賣菜夫婦抱著一個嬰兒來罵白隱。原來,他們的女兒不知怎的懷孕了,父母問她孩子父親是誰,女孩子吞吞吐吐說出了“白隱”兩字。女孩的父母於是抱這個嬰兒給了白隱。白隱知道後,只說了:“就是這樣嗎?”從此,寺裡香火滅絕,而白隱,每天用米磨碎去喂那個嬰兒,直到十年後,那個女孩終於說出了真相,孩子的父親是鄰村的一個賣布的。而當他們帶回已十歲的孩子時,白隱只說了:“就是這樣嗎?”從此,寺裡的香火比以前更旺盛。白隱禪師十年的忍辱負重,包容著人們對他所做的一切。他的包容是一種耐力,一種超凡脫俗的耐力。

有智慧的人把包容比作大海,一滴墨水滴下,仍然清澈如故。這裡有著情義,理解和善良。而愚蠢的人把包容比作一杯水,一滴墨水,就會使它混濁。因為它不懂如何包容。或許,包容只是一種做法,就是不要用別人的錯誤去懲罰自己,快樂地看著“雲舒雲卷,花開花落”。

堅守本色 篇11

高三作文 ,747字

人生是一次奇怪的旅行,許多人不辭辛苦四處奔波,希望在遠方的天空尋找自己的幸福,等到一無所獲悲嘆時才發現,人生最大的財富,其實就埋藏在一片被自己沒忘的土地下,那裡叫做本色。

為了堅守自己的本色,蘇武在刺骨的胡風裡駐立了十六年;為了堅守自己的本色,岳飛不畏奸臣相害把“精忠報國”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心中。當那些臨變易節的臣子已灰飛煙滅,當那些奸臣賊子為萬人唾棄之時,他們的名字卻始終留在了史冊之上,彪炳千秋。

本色,由於執著而是具有無堅不摧的力量,堅守自己的本色,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創造人生的價值。

當愛因斯坦接愛到總理聘書時,他很淡然地拒絕了,只有物理世界的天空,才是他遨翔的天地,如果貪圖名利,背棄本色,他的才華將如魚離開了水一樣很快失去生命。當居里夫人發現鐳時,她放棄申請專利,拋棄了一筆鉅額的財富,卻甘願在清貧中安靜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如果在虛榮的光環下,在金錢的簇擁中我們怎麼能看到她人格中的耀眼前光芒?

本色有時意味著失去一些眼前的利益,當然相對於本色對於人生而言,那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日,貝多芬在維也納參加演出,幾個拿破崙的軍官闖入,要求他為他們演奏,貝多芬沒有絲毫諂媚,反而嚴辭拒絕,他說:“你們因為偶然的出身而成為貴族,過去有,現在有,將來還會有,而我貝多芬卻只有一個。”拿破崙的鐵碲沒有留下絲毫痕跡,而貝多芬的音樂卻至今統治著人們的心靈。

偉大的人物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他們懂得堅守自己的本色,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固執地“晨光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他失去的是醜陋的官祿,得到的卻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意,是千秋萬歲的景仰。

本色是一筆上天賜於我們的財富,需要我們去發掘,去運用,倘若因蠅頭微利而改變自己,迎合眾人,那將是多麼遺憾啊,你失去的永遠比得到的要多。

談包容 篇12

高二作文 ,725字

哲學家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優雅的康德大概是不會有暴風驟雨的,心情永遠是天朗氣清。別人犯錯了,我們為此雷霆萬鈞,那犯錯的該是我們自己了。康德的不生氣,其實是寬容。

現代的戴爾卡內基不主張“以牙還牙”。他說:“要真正憎惡別人的簡單方法只有一個,即發揮對方的長處。”憎惡對方,恨不得食肉寢皮、敲骨吸髓,結果只能使自己焦頭爛額、心力交瘁。憎惡別人不是咬牙切齒、勢不兩立,而是吸取對方的長處化為自己強身壯質的鈣質。卡內基說的“不憎惡”是另一種形式的“寬容”。

狼再怎麼扮演“慈祥的外婆”,發“從此吃素”的誓言,都難改吃羊的本性。但如果將其抹殺淨盡,羊群反而容易產生瘟疫;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但一旦英雄寂寞,不用關進柵欄,凶猛的老虎也會退休成病貓。把對手看做朋友,這是更高境界的寬容。

林肯總統對政敵素以寬容著稱,後來終於引起一議員的不滿,議員說:“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著回答:“當他們變成我們的朋友,這難道不正是在消滅敵人麼?”一語中的。多一些寬容,公開的對手或許就是我們潛在的朋友。

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誰對三峽工程的貢獻最在?著名的水利工程學家潘家錚這樣回答記者的提問:“那些反對三峽工程的人貢獻最大。”反對者存在,可讓你保持清醒的理智頭腦,使工作更加認真,做事更加周全,可激發你接受挑戰的勇氣,迸發出生命的潛能。這不是一種簡單的寬容嗎?這寬容如硎,砥礪著你的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鋒芒。

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電風暴一時的肆虐,才風和日麗;遼闊的大海容納了驚濤駭浪一時時的猖獗,才浩淼無垠;蒼莽的森林忍耐了弱內強食的規律,才鬱鬱蔥蔥。

寬容是深邃的天空,是容納百川的大海,是蒼莽的森林。

暢談家訓與傳承 篇13

國一作文 ,856字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戶人家的家規就是這個家的招牌,可以看出這個家的修養與素質。同樣,從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中也可以看出他的素質,這與他們家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家自然也有我們家的規矩,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守的規則。

我家的家規就是“禮”和“孝”。

所謂“禮”,就是對待長輩要禮貌,當然,不只是長輩,即使是一個陌生人,也要以禮相待。要做到“禮”,就是處處尊重別人,不說髒話,不侮辱他人。如果想要別人尊重自己,就先要做到尊重別人。例如,家裡有客人來做客,要端上一杯茶水,與他友好交談,熱情款待,與客人交流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用文明語言,不指手畫腳。

“孝”是每個子女應當遵守的原則。作為晚輩的我,理所當然應該孝順長輩。那麼該如何盡孝呢?對於我而言,就是耐心聽從長輩的教導,虛心接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就好比那次月考,我考的很不理想,知道又要挨訓了。果然,媽媽在放假後知曉了我的成績,把我喊到跟前,我低著頭不敢直視媽媽的眼睛,乖乖地站著。

“這次沒考好,只能怪你自己,你這犯粗心的毛病還是改不掉。你上課不認真聽講,就會錯過老師講的知識點,你如果基礎不打好,以後學起來就會很困難。現在你好好學習,將來就可以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就不用向我們現在這樣辛辛苦苦地種田。所以,你要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聽了媽媽快半個小時的教導,我站的腰都酸了,但也的確體會到了媽媽這番話的深意,理解媽媽的苦口婆心。

飯桌上也要講禮儀,在我家,都是長輩坐上席,晚輩坐下席,而且要等長輩動筷子了以後才能吃,以示對長輩的尊敬,飯桌上吃飯儘量少說話,也不要狼吞虎嚥。

過年時,如果有客人來,我們會包上紅包贈與他們,並送上祝福。

優良的傳統會使一代代人受到好的教育,接受好的洗禮。

這就是我家的傳統,我會把這份好的禮數傳承下去,把下一代人打造的有素質,有禮貌,以德服人。

傳承是一個可以讓家族輝煌的東西,優良的傳統會改變一個人,它會架起道德與人心之間的橋樑,這座橋會慢慢的昇華,最後變成一道藍天與陸地相接的色彩絢麗的彩虹。

談包容 篇14

高二作文 ,794字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包容,使人心胸寬廣,胸有永珍。

包容,是一種豁達的胸襟。沒有小肚雞腸,不會斤斤計較,哪怕大山崩於前仍面帶微笑,心平氣和。包容,是最為尊貴的姿態。

藺相如和廉頗曾上演“將相和”,佳話流傳千古。是的,包容讓將軍頭上能跑馬,包容讓宰相肚裡能撐船。面對他人的輕視、嘲諷、不屑,沒有兵戈相見,沒有勾心鬥角,只是那麼淡淡一笑,避開來。並不是自覺無能而承受屈辱,而是撇過頭去,等著別人來認錯。當他人道歉時,沒有一句責備,沒有擺任何架子,只是一句輕輕的:沒關係。

這便是包容,包容可以代干戈為玉帛,可以使仇人變成朋友。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韓信便是這樣。開漢功勳韓信是如何對待當年讓自己蒙受胯下之辱的那些人的呢?對把自己掃地出門的縣令,他勸其改過,許以高官;對讓自己受胯下辱的惡霸,他沒有追究,還賜以金銀。那些得罪他的人,他完全可以讓他們粉身碎骨。可他沒有,他只是那麼輕描淡寫的帶過,再無其它。

這便是包容,是曠野上一輪明月,不染一絲俗世塵渣,清靜人心。心底無私,以德報怨,這便是包容的最高境界。

學會包容吧!

像智慧的皇帝一樣淡定吧。當一位臣子趁暗刺殺皇帝卻被妃子拿掉帽子後,皇帝淡淡的一句:“請眾位愛卿取下帽子。”

像睿智的官員一樣平靜吧。在京城做官的兒子收到家人憤懣不平的書信後平靜的回信:“千里捎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因為包容,皇帝得到了忠心的臣子;因為包容,從此有了禮讓之巷的存在。

也許,許多人不惜一切代價,只為功名利祿,但這一切的一切,都會在包容面前土崩瓦解。包容,不是金銀珠寶,不是高官厚祿,卻可以做到錢財利益做不到的事。包容是一種心靈的力量,如化雨春風,它凝聚人心,展示氣度。

《聖經》有言:饒恕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饒恕了—凡虧欠我們的人。包容我身邊的人所犯的錯吧,因為有人包容了你所犯的錯。

攜手包容,幸福你我。

人類與綠色 篇15

國二作文 ,894字

每當我們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裡,漫步在水清鏡明的湖畔,飛馳在綠草如蔭的足球場上,我都會感到一種愜意。但一個潛伏在我們身邊的問題正慢慢爆發,也許有一天這美好的景物就會離我們遠去。這一切都是人類自己造成的。天堂大門的鑰匙和地獄大門的鑰匙都捏在人類自己手中。我們需要綠色,我們就要環保。

我們的地球是一個美麗無比的地球,但沙漠化,水土流失一直困擾著人類,正瘋狂地侵吞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據有關資料統計,地球上的沙漠,荒地正以每年2700萬公頃的速度擴充套件,我國沙化的土地正以每年1560平方公里的面積延伸。目前,我國已有12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沙化,而潛在沙化的土地差不多也有15萬平方公里。沙漠化已經成為危害全球壞境最嚴重的問題。

我曾看到過一個有寓意的漫畫:兩輛車一前一後行駛,前面車上的人敲鑼打鼓,還用紅紙寫道:報喜:化工廠增產,產值30萬元。後一輛車上的人愁眉苦臉。一張紙上寫著:報憂,因化工汙染,糧食減產300萬斤。附近居民審議嚴重受損,周邊幾條河流無法使用。法院判其限期整改並處罰金。孰喜孰憂,顯而易見,所有這些都是大自然給我們發出的警告。它在提醒我們不要忘記那些慘痛的教訓。這也就提示我們以後一定要保護環境。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解鈴還需繫鈴人。如果人類能及時彌補,能保護樹木,節約用水,減少廢水廢氣配方對環境是汙染。我們中學生應積極參加公益勞動,讓我們共同保護生活的環境,首先使自己的校園變的清潔,然後為我們城市的清潔出力。朋友們,獻一份愛心和努力吧,我們需要綠色,我們這個地球更需要綠色。

我們是祖國的公民,是21世紀的主人,所以我們對自己的祖國和人類負有責任,社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社會成員的素質直接僅映著整個社會的風氣。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作為一個禮儀之邦,講公德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作為每個社會成員,都有責任將這種傳統美德發揚光大。意味著我們要將這個渾濁的世界變清,變綠。

“亡羊補牢為晚矣”,我們要向所有的人敲響警鐘,我們大聲疾呼,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一定要保護家園,從現在起,我們應該刻不容緩地行動起來,不讓汙染案的悲劇重演,我們要把這個世界充滿綠色。

包裝心靈 篇16

高三作文 ,719字

世人皆知:商品是需要包裝的,難道人也要包裝嗎?答案是肯定的,人需要包裝。懂得生活的人用真善美包裝自己的心靈,敷衍生活的人用假惡醜包裝自己的軀體。

用寬容包裝心靈

人與人交往不免會有些磨擦,這時寬容顯得尤其重要。中國人應該都知道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諸葛亮的寬容大度,使孟獲折服而甘願為諸葛亮效勞。諸葛亮的寬容讓蜀國再添一員虎將,也詮釋了宰相肚裡能撐船的真正意義。寬容方顯一個人的風度。用寬容包裝心靈,使自己更加完整。

用誠信包裝心靈

與人交,信則立。誠信是做人的根本。蘇軾有一次與朋友約會,這天不巧下起了大雨,他想在家倚樓聽風雨,忽然想起與朋友有一個約會。於是,他立刻帶上雨衣,趕去赴約。他的朋友以為蘇軾不會來了,正要走,看見了他,為他的誠信所感動。由此看來誠信是很重要的,誠信讓蘇軾又多了一位真朋友。誠信讓人變得美好。用誠信包裝自己的心靈,彰顯自己的人格魅力。

用愛心包裝心靈

當雪災無情地降臨在中國南方時,十三位農民兄弟自願到南方奉獻自己的一點愛心。當汶川大地顫抖的時候,他們又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抗震救災的征程。他們努力奉獻愛心,救助受災群眾。他們救助別人不是為了出名,也不是因為有錢,因為他們只是農民。十三位農民兄弟用愛心包裝自己心靈,用行動證明自己,讓他們的人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用愛心包裝心靈,使自己變得更加完美,使世界變成美好的人間!

寬容包裝心靈,彰顯了諸葛亮的大度;誠信包裝心靈,成就了蘇軾人格的真實寫照;愛心包裝心靈,詮釋了十三位農民兄弟的光輝人生。

生活中,有些人勾心鬥角,追名逐利。彷彿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是很可悲的。

青年朋友們,讓我們用愛心、誠信和寬容包裝自己的心靈,努力為世間增添美與歡樂!

本色 篇17

高三作文 ,962字

我想起了韋琪揹著揹包的樣子,她離開,笑容寧靜而滄桑。於是,烏鴉被改造,她說我和她只是烏鴉,卻被人“善意”地塗上了白色,成了鴿子。直到有一天,烏鴉被壓抑久了,反抗了,虛偽的白色洗卻了,露出了自己的本色。

想起從前,韋琪說那時我和她還是烏鴉,整天一臉陽光燦爛,爭論貓和狗哪個更可愛。再就是去逛飾品店,對著精緻的髮夾一臉幸福快樂,想象著擁有它們的感覺。飾品店裡有很多揹包,兀自美麗著也可愛著,於是韋琪就買了一個,大大的,純白。韋琪滿臉賊笑說以後就揹著它去天涯海角,包裡要塞滿比巴卜,邊走邊吹泡泡。

我望著韋琪陶醉羨慕,於是為了天涯海角,為了揹包中的比巴卜,我開始拼命嚼泡泡糖學吹泡泡,終於修成正果。可泡泡吹得越大,破得越快。我和韋琪的夢想,終於在現實面前一無是處。韋琪對我苦笑,鴿子飛得再高再遠,也還是要飛回鳥籠,烏鴉浪跡天涯卻無法在人的森林中容身。

不可以再背揹包了。韋琪說揹包裡如果塞了書,書會折角的。於是韋琪開始背一個黑黑的書包,方方正正,讓人壓抑,她也不吃比巴卜了,改吃口香糖,卻很少能吹出泡泡—口香糖不是用來吹泡泡的。

於是揹包被冷落,孤單地任時間在它身上留下痕跡,漸漸開始,終於失去了本色。而我和韋琪規規矩矩。我們只是烏鴉,沒有鴿子的乖巧聰明,卻有自己的幸福快樂。可烏鴉被認為不吉祥,於是有人改造,黑黑的羽毛被染白,讓人以為是鴿子,欺騙別人也欺騙自己。

口香糖旁放了比巴卜,很可愛的胖胖球,很久很久以前的快樂,在我和韋琪還是烏鴉時的快樂。那時我們是烏鴉,渾身黑黑的,卻微笑地吹著泡泡;現在我們是偽劣鴿子,白得不自然,程式化地嚼著口香糖,苛刻地和睡眠作著談判,在飛不出去的鴿籠中拼命地學做鴿子。

比巴卜,揹包,天涯海角,韋琪說。回家的路上,韋琪的表情很不自然。我明白,我,還有韋琪,終究只是烏鴉。我們還是會望著比巴卜觸景生情,我們還是想起了揹包,我們也沒有忘記天涯海角,我們只想忘記口香糖,忘記書包,忘記鴿籠。

你還是背上了揹包,後來碰上韋琪時我對她說。同時,我還聞到了比巴卜甜甜的味道。之後,我和韋琪一起大笑,旁若無人。陽光瀟灑地投來燦爛。假如我沒記錯的話,在我和韋琪都是鴿子式的烏鴉時,陽光是照不到那個小小的鴿籠城堡的,甜甜的香味是被刺人的薄荷味所取代的。可現在我和韋琪只是烏鴉,黑黑的,屬於自己的本色。

個性與角色 篇18

高二作文 ,889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每個人都會在人生的舞臺上扮演特定的角色。而個性與角色的和諧與否,往往會造就不同的榮辱成敗。所以,我認為我們需要和諧自我的個性與角色,在追求個性的同時,不能脫離角色本身。

有人認為我們應當去張揚個性,發展個性,因而忽略了角色的重要性。個性曾給予南唐後主李煜無限文采,給予宋徽宗藝術才華,但無疑他們都沒有深刻地意識到,自己在一國之君這個角色中所肩負的重任。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中,每個人都無法脫離自己的角色,過分地張揚自我的個性更如同是將自我變成社會的“異類”。若一個人為尋求個性獨特而與社會格格不入,這時角色如同是捆綁個性的包袱,缺少和諧,必然不會長久地發展。

也有人過於沉溺重視自我的角色,因而捨棄了自己最初的個性。當今社會,很多人身處高位,尸位素餐,以權謀私,於表面上扮演著廉潔正直的官員角色,在角色中迷失自我的個性,淪落為金錢權力的走狗。還有很多人安於當牛做馬,甚至陶醉於牛馬的待遇,在牛馬的角色中全然忘記了自我原本的獨立個性。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變成了之後,還萬分喜歡。”每個迷失自我的人都可能變成金錢抑或他人的奴隸。

這兩者皆是由於其個性與角色的不和諧。是什麼導致這樣的不和諧呢?我認為大多還是源於角色。有人沉迷角色才會迷失個性,有人厭惡角色而執念於尋找新的個性。因為缺乏對角色的適應,或痴愛或厭惡,從而導致兩極化的情感與結果。我們還沒有深刻地去思考過角色對於我們而言究竟應該是什麼,當缺乏了理性的思考,我們的思維以及行為就會被感性的喜惡所支配,從而導致了這樣的不和諧。

可見,個性與角色的和諧是至關重要的。蘇軾在“烏臺詩案”後還能保留其曠達豪邁的個性,“一蓑煙雨任平生”,他對於個性和角色的支配源於他堅定理性的人生哲學。當我們能夠明晰該怎樣去追求個性,又能夠謹記自己的角色所賦予的責任時,便造就了這份和諧。

我們需要個性,去反抗一切讓我們淪為弱者奴隸的可能,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在社會角色中,我們對於生活的責任。因此,我們不妨把角色當作個性張揚的標尺,時時把持度量,保持個性與角色的和諧,這樣方能使我們一步步平穩地邁上前進的階梯。

個性與角色 篇19

高二作文 ,768字

在這個世界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每個人都應在人生的舞臺上扮演屬於自己的角色。然而,角色與個性之間常常被人認為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角色與個性到底是怎樣的關係呢?

所謂個性指的是在思想、性格、品質、態度等方面的特質,是獨一無二的。而所謂角色—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扮演著、被設定著不同的角色。個性要適應角色的需要,角色需要個性來彰顯其價值。

王小波筆下的那隻“豬”,尚且敢於公然對抗人類的“規則”,特立獨行,獨來獨往,擁有自己的個性,更何況是我們人呢?“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蘇軾雖遭官場與文壇一齊潑來的汙水,但他仍能“不以物傷性”,保持心中的坦然,以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留下了《赤壁賦》《水調歌頭》等千古名篇。居里夫人,剪去了漂亮的長髮,任放射性物質侵蝕著自己的雙手,最終兩度登上諾貝爾獎的領獎臺。無論是高唱“大江東去”的蘇軾,還是沉迷科研的居里夫人,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又擁有不同的個性,書寫了自己漂亮的人生。

當代社會,追求真理的人越來越少,崇尚享樂者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在黑暗面前,這些人寧願為了錢去同流合汙,將正義、道德棄之腦後,卻將之歸結為社會對其角色的設定;有的人盲目追求個性,特立獨行:殺馬特造型、地鐵上爆粗、故宮人體寫真……非但沒有成就個性,反而淪為一個個笑話。

如何正確把握個性與角色的關係,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傳說中阿波羅神廟的門楣上刻著這樣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我們首先必須清醒地認識自己,明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同時看到自己的所長,明白自己的獨特,才能在這紛繁蕪雜的世界裡,堅持自我,不忘初心,在個性與角色的和諧與不和諧之中演繹出屬於自己的精彩華章。

茶味的本色 篇20

高二作文 ,1037字

那一日,喝了媽媽泡來的茶,於苦味之後,竟覺滋味醇厚香柔,一時呆住。

印象中,茶一直是又苦又澀,難以下嚥,那是男人的專利飲品,於女子,應該還是果汁,牛奶,或五穀雜糧汁來的更溫暖體貼。所以,不能理解媽媽愛飲茶的習慣因何而起?又如何迭生至此深重?一口茶湯溫溫的入口,仿若生了些明白心。

“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白居易的《兩碗茶》,無憂無樂,長短任生涯。“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杜甫的五首之三,人生喜樂,春風暢飲。至於盧仝的《七碗茶歌》,則更是膾炙人口: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至此,文人墨客將茶之一味推向頂端。

其實,茶是生活的茶,柴米油鹽醬醋茶,街頭巷尾,田野阡陌,口渴了,隨時泡個大碗茶。成都街頭,北京胡同裡的老舍茶館,無處不彰顯出茶之生活化與平民化。茶之為飲,發乎神農,起始,卻並不是用來解渴,而是治病。傳說神農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從另一個程度上,也證明了茶於人體的功效。

於那日以後,我也開始慢慢的泡茶,一日勝似一日,愛上茶。

茶於當今,亦有兩大表現形式,一為茶藝,一為茶道。於此,茶可雅意,如同琴棋書畫詩酒茶,與美,與生活境界相融相生。偶爾翻翻媽媽帶回的茶書,素箋作席,一竹,一石,陳置之上,茶碗如玉,茶湯剔透,花草偶插以梅瓶,竟然是美之無法言語。坐身其中,這茶,如何喝不得真味?難怪媽媽喜愛,於茶壺茶器等物買個不停,臺桌上亦是堆得滿滿當當。

生活,可能都是些小日子。閒暇之餘,更願意布點場景,將自己完整的放進去,於媽媽是這樣,於我也是。鼓搗些茶葉,煮點農夫山泉水,用紫砂小壺,邀媽媽坐到對面,緩緩開始沖泡。

媽媽驚訝至極,問,鏡,你什麼時候學會泡茶的?

慢慢看,慢慢學,用心,就會了。我微笑著說。

媽媽仔細的品著,我也端起小杯,輕抿一口,嗯,還不錯,香柔順滑,是我想要的味道。抬眼去看媽媽,居然發現媽媽眼裡閃著不經意的淚花,知道,媽媽為我操碎心思,無以為報,唯有更努力,更執著,方才無辜負。

你看,生活就是這樣,都是些小情懷,小感動,不過一壺茶,我與媽媽之間已不用再多言語。她摟摟我,微笑著堅定。

你看,茶也就是這般,勿管多少文人騷客頌以詩詞,也枉顧多少高僧大師開智禪茶一味,茶,就是茶,是大碗茶,是品茗杯,是窗前的南臺月,是生活中的小確幸。

所有事物,一旦背離本我,就失去物之本性了。所以,喝茶,就是喝茶。勿管柴米油鹽,勿管琴棋書畫。如同人生,酸甜苦辣,都是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