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我們切成了“碎片”?相關作文20篇
誰把我們切成了“碎片”? 篇1
誰把我們切成了“碎片 ,788字我走進擁擠的地鐵車廂,環視一下四周—像我這樣在地鐵上“東張西望”的人都不多了,所有人齊刷刷地貓著腰,彷彿要被手中的那塊螢幕吸進去一樣。
隨著網際網路,智慧手機不斷普及,很多人都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時間都去哪兒了?”“我好像也沒有怎麼用手機嘛……”雖然說,我們自我感覺沒有花多少時間,但是一旦積少成多,時間就花掉相當多了—剛剛開始工作了五分鐘,便想起來朋友圈裡某朋友的動態我沒有點贊,於是興沖沖地點開,津津有味地看了十分鐘,而後想想時間不多,還是趕快工作吧,於是放下手機。好不容易才進入了工作狀態,一分神,想到某寶今日又有打折活動……於是乎三四個小時過去了,工作進度還停留在最初五分鐘狀態。
看似是手機影響了我們,倒不如說是我們自己影響了自己—我們沉溺在互聯網裡,享受那種毫不費力獲取資訊的快樂。在網上看每日頭條,看那些誘人卻空洞無味的標題,還有所謂的“經驗”“乾貨”……這種愉悅感彷彿吃薯片—明知它沒有營養,或許有害於自己,但還是吃得手不能停,以至於忘記了吃飯。
再者,網上所謂“乾貨”質量也是良莠不齊,不過是把一些細碎的技巧餵給我們罷了。更有甚者,放著大好的課程教材不用,在那裡叫囂著“用碎片化學習取代大學”,這是對學習的誤導。你可以為,抽象的泛函分析同調代數是“每天五分鐘”就可以學會的?醫學生花一個半學期學習的生理學,真的只要一個視訊就可以通曉?那些被領域內專家公認的“聖經”級的參考資料,哪一個裡面不是字字珠璣,充滿“乾貨”?只不過我們寧願不費力地去看這些沒什麼價值的“零食”,而不願意去啃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書本。
把我們切成碎片的,終究還是我們自己,因為自己不願意去沉下心來工作,學習,而選擇從網上獲取不需要花費腦力的資訊,不僅讓本可以工作的時間成了碎片,恐怕讓我們腦子裡的知識也都成了碎片,可我們卻依然心安理得,嗚呼!
生活被切成了碎片 篇2
生活被切成了碎片作文 ,929字生活被切成了碎片…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手機,電腦,電視機這些已經司空見慣的東西早已在不知不覺中闖入了我們生活。也正是因為有了它們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會被他們切成了一片片的碎片,成為了碎片化的生活。
其實仔細想一想,一天下來,好多事情都因為手機這類電子產品而打斷,結果導致明明可以很快完成的一件事情要拖至好久甚至一天。我想,這種事情估計不是隻發生在我一個人身上吧。
一大清早,就聽見手機微信裡傳來的“嘟嘟”聲,睡意朦朧的開啟微信,就看見戲劇社的微信群中的社員在聊天,看完聊天記錄,原本還想繼續睡覺的我卻神智清醒,睡意全無。瞧,一大清早的睡眠就被電子產品切成了碎片!
來到了書桌臺上,面對著堆成小山的各種作業,心中暗暗的嘆了一口氣,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投入作業。不一會兒,手機通知鈴聲又響了起來,我想肯定不是QQ就是微信,打開了手機,是好朋友發過來的訊息,想問我一些作業。因為想著堆成山的作業,就不要睬他們了吧。心中雖然是這麼想的,但是手機真的是有這巨大無比的魔力啊,我的手還是非常“誠實”地打起了字。這一回答可就一發不可收拾了,看看朋友圈吧,哇,他有出去玩了,給他點個贊吧!再看看QQ空間,這個連結裡的小貓好可愛啊!再刷一刷微博吧,天啊,這款手帳本太美了……放下手機,抬頭一看時間,心中一驚,原來已經過去那麼長時間了,再看看“小山”,紋絲不動,我又不得不抓起筆,奮力地寫起作業。
“叮鈴鈴”一陣清脆的手機鈴聲又響了起來,本來就因為好多作業而心情不好的我又因為這個電話而惱怒起來,一看,竟然是騷擾電話,我氣得將手機往床上一扔,坐在椅子上發呆,許久,才重新動起筆來。唉~又一塊碎片落地。
十點半了…我才剛做完作業,碎片化的一天生活又結束了,我拖著疲憊的身子上了床,躺在床上,心中想想,如果今天早上沒有群裡的訊息打斷我的睡眠,如果同學問我問題我沒有回覆,說不定我也不用做到那麼晚。
這樣子的碎片化生活其實是不可避免的,每一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生活。把這些碎片拼起來,就是一個個連貫的故事。但是生活在這個時代,想要過一個連貫的生活其實還是有一點難度的。但是如果我能夠儘量的減少碎片的數量,我想,這個是可能的!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碎片化的生活!
科技,正逐漸把我們的生活碎片化 篇3
科技,正逐漸把我們的 ,909字隨著人類的高科技的發展,生活已經變得越來越與眾不同了。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也就是我媽媽兒時的時代。聽媽媽說,她小時候沒有什麼好玩的玩具,寫完作業後就玩跳皮筋,踢毽子,根本沒有智慧手機,平板電腦,而現在的我們生活在優越的學習環境下,看膝上型電腦,看大彩電還有屬於自己的智慧手機。這不,我們的生活正逐漸被高科技所代替……
在古時候,遠在異鄉的遊子能讓家人收到一份家書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現在好了,有了一部手機就可以給異鄉的家人發簡訊,對方不到一秒就能收到,還可以視訊聊天,正是科技的發達,讓許多人使用並依賴了科技。一天的午後,我獨自在家正津津有味得看書。“滴答”!我的手機裡彈出一個微信。原來是媽媽發來的“手機少玩,用電腦把網上作業做完,待會有份天貓快遞你查收一下。”我迅速地點著鍵盤發出一個“OK”的表情。
高科技的生活卻使我們的生活逐漸變得碎片化。古時候,古人會一整天泡在書中咀嚼書中的知識“聞雞起舞”“懸樑刺骨”的故事我們已不再陌生。可是現在的我們可以閱讀看電子書,每天只能看一點點,就要忙於各種的應酬和電話。閱讀的質量並不高時間並不長,花了好幾個月才把一本書看完。這可遠遠沒有一天泡在書裡的效果好。而且電子產品會對人體產生傷害,整天抱著手機,會使輻射對大腦產生傷害,還會引起頸椎的不適,導致脖子僵硬。就在前一天,我們一家三口正坐在沙發上策劃著“十一”假期的旅行計劃。爸爸拿著手機點開攜程網,笑眯眯地晃了晃他手裡的手機,一臉的興奮自豪地對我們說:“路程,我已經查好了。據說節假日的高速免費,我還查到一條很近的高速公路。到時候跟著導航走。”“嗯,我現在就去訂酒店。”媽媽拿起手機正想訂酒店,就被突如其然的電話給打斷了。原來是媽媽的朋友,邀請我們到他家去吃飯。哎,旅遊計劃只做了一半,還有一半今天恐怕是完不成了。科技,正逐漸把我們的生活碎片化……
高科技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利處,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方便。但是我們依賴從網上獲得資訊,可網上的資訊成碎片狀,不完整,它還使我們逐漸遠離了書籍。“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網上的資訊當然沒有書籍的內容那麼精煉,所以,適當的放下我們的手機,舉起我們的書本,才能迎接我們美好的明天。
網路使我們的生活碎片化 篇4
記敘文 ,1286字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及生活質量的飛速提升,一片大好前景展現在我們眼前。但俗語說得好萬事都有利就有弊,世上沒有完美之事,任何事物有好也就有壞,而我們的生活碎片化也正是科技高速發展的負面部分。
21世紀是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網路的發明與流行、不斷升級的網際網路成了許許多多資訊的中轉站;再加上高階電腦、智慧手機在人們生活中的普及與應用,每天有大量的資訊釋出到網際網路上,人們也能在第一時間接收到,速度之快無法想象,使人們的生活更為便捷,更及時瞭解全球新聞,這就是網路帶給我們最大的福利。
英國廣播公司曾做過統計,如今一天的全球資訊量要超過20世紀一個普通英國人一生所接收資訊量的40多倍,其數量之大令人瞠目結舌。當然如此巨大的資訊量對我們來說無法短時間內全盤接收而消化的,所以我們會不斷減少我們閱讀資訊的時間與內容,從而達到以最少的時間看更多資訊的效果,但這無疑使我們的生活碎片化了。
首先,當我們上網閱讀這些資訊時,網頁首頁會顯示一大排資訊,並且大字加粗黑體寫出了連結的主要中心內容與主題,讓我們清晰地看到內容的主要部分,從而方便我們去挑選我們感興趣的內容。這是件好事,可也讓我們養成了很多壞習慣,比如注意力容易分散,耐心度會直線下降,無法將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等。
我就是一名“受害者”,以前我非常愛看科幻小說尤其是《神祕島》,一本很厚的書我看了整整三天才看完,真是看得津津有味、身臨其境。然而當我擁有自己的手機後就不一樣了,有了手機後我喜歡上網看新聞,什麼“朝核問題”、“幼兒園虐童案”等大量的國內外新聞我都想看,手指不停地反覆划動、點選,眼睛飛快地掃視文字,往往幾分鐘不到就能看完一條,隨後再去點看別的新聞,這樣時間一長,我漸漸變得沒有耐心、性子急躁。有一天,我重新拿起我原本心愛的科幻小說,結果看了兩三頁眼神就開始漂游、注意力不知不覺開始分散起來,我的閱讀並不是細細評讀而是掃視,結果看了沒幾頁就幹別的事去了,一本書看了一週都看不到一半就扔一邊去了,再也沒看過一回。
其實這樣的問題不僅僅體現在讀書上,在生活中也能體現出來。吃飯時,吃幾口就開始神遊;做作業時,注意力總是不能持久集中,要費很大力才行;上課時老師講著講著臺下的我又開始做白日夢了;做事時也是剛做一半又去忙另一件事,一件事總是要好幾次才能做完,沒有連貫性和整體性;而這一切都發生於我沉迷網路之後。
法國的腦神經學家發現當人類長期使用網路後,其大腦的結構會發生微妙地改變,而這種改變正是導致我們做事碎片化、生活碎片化的原因所在。不過話說到底,這責任也不能全怪網路,現在全球科技高速發展,如果我們以為追求時尚潮流,那麼生活的碎片化就一定無法避免;但我們是具有智慧的自控能力的高等生物,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去扭轉這個局面,想做到這一點其實並不難,就像14-20世紀的人們一樣,耐心地坐下來,拿起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把心靜下來,把每件事情做得流暢完整,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件事上。如果人人都做到這樣,那也不會有碎片化生活這種講法;正確地運用好網路這個現代化工具,那我們擁有的永遠是一個美好而完整的生活。
當時間變成了碎片 篇5
當時間變成了碎片作文 ,785字清晨,我從睡夢中醒來,開始了一天的生活。
“什麼?星期一要考試我居然不知道?”正悠閒吃著早餐的我看到QQ上的資訊差點沒把早餐噴出來,接著,我立馬把書和筆記拿了出來,一邊啃早餐一邊複習。可還沒複習多久,一旁的手機響了起來,原來是好朋友發來了一部電影,我本想待會兒再看,可她發來資訊說:“這部電影超好看,你快看看吧。”我不好意思拒絕她,只好看了起來,可沒想到這部電影真的很好看,起初,我還能趁著間隙瞄兩眼書,到後來直接把書扔在一旁,專心致志地看起了電影。
“鈴鈴鈴”正看得津津有味時,電話鈴響了,我只好不情願地去接電話,電話那頭傳來媽媽略帶怒氣的聲音:“怎麼這麼晚才接電話?又在玩電腦吧!明天還有考試,你怎麼還有心情玩?去把我給你買的試卷做掉兩張!”我聽了之後暗罵自己怎麼不早點接電話,現在好了,又莫名其妙多出兩張試卷!我想著先玩會兒電腦,待會再寫也不遲啊,可沒想到我這一玩就是一個小時,我正在奮筆疾書時聽見了媽媽的腳步聲,便迅速的把作業移到廁所,裝作肚子痛,實則是在寫作業,寫完後就找了個機會回到了自己的臥室。
當我寫完試卷捧起手機時,看到群裡有人問作文怎麼寫時,我的心“咯噔”一下,我的作文好像也沒寫!於是我只好藉口要午睡,然後關上門,繼續寫著作文。我的作文就快寫完時,媽媽發現了我的計謀,鐵著一張臉,十分生氣地站在那,我見狀,知道一頓狂風暴雨般的臭罵是少不了的,就低下頭接受懲罰,果不其然,媽媽的罵聲劈頭蓋臉地砸了下來,我沒反抗,畢竟這事是我錯在先。媽媽不知罵了多久,興許是見我態度誠懇,興許是罵累了,就停了下來,然後厲聲對我說:“以後幹什麼事都要規劃好,一門學科的作業要放一起做,不然時間那麼零碎,就算是學了也學不紮實,沒用。”我聽了感覺好像也對,這種碎片化學習雖然省時間,但學習,哪怕是用一個星期的時間來理解一篇古文,英語課文,數學公式以求紮實,那也是在所不惜的!
什麼使我們的生活碎片化 篇6
什麼使我們的生活碎片 ,1127字網際網路在我們眼下這個時代大行其道,它將我們的生活切割得零零碎碎。我們很難再拿出完整的時間去閱讀、購物、社交。“步履匆匆”“晝出夜伏”,這似乎成了城市快節奏生活的代名詞。究其根本,什麼使我們的生活碎片化?我們眼下的忙碌,真是充實有意義的生活嗎?還是由於碎片化的生活所導致的?
社交是許許多多人所十分關注的話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現的手提電話為手機的雛形,人們以這樣的方式來聯絡。它以無線電的方式,溝通了相隔一段距離的人與人,為其建立了社交的橋樑。“討論組”“群聊”等事物的出現,是多個個體間共同溝通交流得以省去線下的會面這一方式,使用簡明快捷的手段,來達到共同討論的目的。更有“微博”“臉書”等社交平臺層出不窮。它向我們部分地展示了他人的生活、見解、看法。我們天生具備好奇心,這使得我們想要更多地去探尋別人生活與及者的不同之處,這也迎合了社交平臺的想法—每個人都有個自己的主頁,去向他人分享生活。
社交絕不是一件壞事。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社交變得越來越頻繁。人們在內心深處的想法得以被勾發出來,並沉迷於其中。在網路上,人的語氣、口吻往往與現實中有所出入,他們樂意於以這樣的不同的“人格”來對待現實生活中早已熟知的朋友,或是完完全全不認識的陌生人。由此,帶來了社交的碎片化。
我們往往知道這個人的某一處想法或特徵,而不瞭解他的全部。而這一處相同的志趣,成了維持社交關係的紐帶。在我看來,這樣的紐帶並不牢靠,容易輕易被折斷。我們的社交被廣泛地分散在了各地,這微小地的情感被一根頭髮絲粗細的繩子牽制著。我們或許永遠不會知道,在網路的另一端,和你真聊得熱火朝天的人真實的樣子。碎片化的社交,使我們更盲目和草率。
在我看來,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最容易被切割得便是閱讀。在十幾年前,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閱讀時還是持著一本紙質的書,帶著雋香,花上一大塊時間來細細品讀。隨著電子書的出現,人們漸漸會在等車、排隊、乘地鐵等場合下捧著手機進行閱讀。許是因為如此,人們安排的大片用來看書的時間越來越少。而總的來說,人們花在閱讀上的時間總和也越來越少。
使用網際網路閱讀的不僅是電子書,還有新聞推送,公眾號內容等等。它們多僅僅是一個吸引人的標題,以及簡短的文字。在閱讀過後,人們會有“我瞭解了這個事件”的滿足感。但其實並非如此。簡短的閱讀,使人們少了很多對事件分析的思考。眾多事件的梗概聚集在一起,人們一掃而過,且不加以甄別,這使得人們對事實真相的辨別能力,批判性思維逐步倒退。
總的來說,並非網際網路本身使我們的生活碎片化。而是我們所選擇的新的生活方式,對網際網路的使用用途使我們的生活碎片化。如果我們使用網際網路前能先停一停,想一想,那麼我們的心態和認知會變得更好。
生活變成了碎片 篇7
生活變成了碎片作文1 ,1161字21世紀的今天,科技發展得尤為迅速,幾乎人手一部手機,開啟了碎片化的生活。
今天,媽媽出去旅遊了,接下來幾天就都要由我和爸爸當家作主了。我洗漱好了之後,突然發現桌上沒了媽媽準備的早餐,我不禁失望了。爸爸走了過來,看到我失望的表情後,拍拍我的肩膀,說:“沒關係,我有這個!”我抬頭一看,爸爸手裡拿著手機,我不解地說:“要這幹嘛,總不能靠玩手機吃精神食糧吧!”爸爸神祕地笑笑,說:“這你就別擔心了,看我的,走吧,買早飯去。”爸爸連錢包都不拿就出門了,我提醒他:“忘拿錢包啦,我餓著個肚子還要幫別人刷盤子我可刷不動。”爸爸頭也不回地說:“不會讓你刷盤子的,走吧。”
看著爸爸一臉自信的樣子,我滿臉不信地跟著他,到了餐車前,爸爸買了兩個手抓餅,要付賬了,我緊張地看著爸爸,只見他從褲子口袋裡拿出手機,我不禁大開腦洞,幻想爸爸把手機往地上一摔,就摔出十幾張百元大鈔,引來人們圍觀。但事實比我想象的要平淡不少,爸爸只是點開手機中一個藍色的軟體,對著餐車上那個藍色的圖示掃了一下,圖示上印著“支付寶”但我不知道這是什麼。就拿起手抓餅對我說:“走了,還愣著幹嘛。”我正等待著付款的過程,可這就走得措不及防了。沒有緩過神,爸爸看我驚呆的表情,不禁笑了,向我解釋道:“這個是支付寶,只需要繫結銀行卡,在手機上就可以進行買單”,我不禁佩服現代科技的便捷。
媽媽不在家,吃飯還是最大的問題,中午,爸爸又是隻拿了手機,對我說:“吃飯去,今天就去你上次說想去的飯店。”我想:這餐廳離我們這很遠啊,要走過去的話能帶著腿吃飯就萬幸了。
爸爸帶我來到街邊,用手機掃了一下小黃車,我上學是隨處可見,爸爸掃好後對我說:“密碼是6619,按旁邊的按鍵就可以了。”我逐一按了,突然聽見“滴滴滴”的聲音,鎖就彈開了,我騎上車,在路上,爸爸又一次做講解員,對我簡述了共享單車的經營理念和使用流程,我又一次被現代的高科技所折服了。
如今,科技發張飛速我們的生活不再單一,科技彷彿打破了我們原本的生活,將它變成了碎片,一部手機就可以解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碎片化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便利,讓我們省去了許許多多的精力與時間,可以讓我們用更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回頭再看,碎片化的生活真的好嗎?人們不需要再買報紙,只需下載一個新聞軟體;人們不用再聽收音機,只需要看一段段視訊……就這樣報紙、收音機、書本等等都會成為碎片化生活遺棄品,讓我們回想當時90年代大街上賣報的報童、人們目光清澈,沒有帶著眼鏡而黯淡了雙眼……
到未來,自由女神像手裡握的不再是火炬,而是wifi路由器;當埃菲爾鐵塔上掛滿了手機充電線;當金字塔上貼滿了二維碼時,碎片化的高科技生活真的好嗎?
我們的生活變成了碎片,每一片都能閃爍它獨一無二的光芒,但是別忘了,每一片光芒的背面總有黑暗。
是什麼使我們習慣於碎片化閱讀 篇8
是什麼使我們習慣於碎 ,1052字那時,當我拿起川端康成的書,準備細細閱讀,細細品味的時候,我突然發現自己很難靜下心來完全沉浸於書中。那種對所有閱讀愛好者來說親人般的“代入感”消失了。目光開始渙散,內心逐漸煩躁?那時,我第一次直觀地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已經變得碎片化。
是什麼時候我開始願意親近由網路推送的文章帶給我的一時快感,而放棄閱讀的呢?
恐怕首先就是網際網路的發展。在手機上瀏覽真是太容易了。動動手指,劃劃螢幕,五花八門的公眾號飛速彈出,姑亂紛紜的知乎答題迅速鋪滿你的螢幕。它們通過連續的新鮮內容,不斷刺激你的大腦,讓你始終處於“啊!又知道了新的東西!”的喜悅中。我們只需要付出很少,就可以沉浸在“獲得了新東西”的刺激裡面。而不久,我們就會被這種感覺所俘虜,就像史學博士廖峰說的那樣:“人或成為碎片化資訊的奴隸。”
再者,現在社會的腳步越來越快,宛如一個漩渦,飛速旋轉著,同時把我們每個人的時間攪得七零八落。有人說,碎片化生活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一開始很同意這句話,並且決定從自己的閱讀習慣開始重新把我的生活整合在一起。我去讀《如何閱讀一本書》,希望它能幫到我。而諷刺的是,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我卻是零零散散地在碎片時間去翻閱它。待真的翻到最後一頁,抬起頭來,滿心裡都是“這本書到底說了什麼”的茫然疑惑。這種情緒,反倒比書更讓我清醒。
其實碎片化閱讀,於我們學生來講,大多數時間是被迫居多。且不論在學校的時間被嚴格的作息表進行了細細劃分,在週末、在假期,作業、課外班,各種各樣關乎學業的東西爭先恐後地擠進我們的課餘時間,我們自然沒了用來閱讀、用來思考的大段時間和精力了。自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們自身造成的。“讀書是需要思考的,但我已經很累了,這些閒暇時光我更願意用來刷刷微信放鬆一下自己。”我的一個好友曾這麼說。坦白來講,我也會有這樣的想法。但於我們的思考能力來說,是有害的。
我們可能不能完全扭轉“碎片化閱讀”的局面,但我們總有一些辦法去改善它。比如,當接觸到一個新的知識點時,先考慮如何將其納入自己知識體系。亦即在腦子裡回想你的知識網路,思考它可以如何跟你已經知道的東西聯絡起來。另外,關於讀書,我們不用追求“讀完一本書”,而應該追求從這本書中獲得了什麼東西。讀書應該為自己所用,而不是讓自己去遷就它。
“碎片化”已是當今社會的常態。我們可以嘗試在此基礎上探尋它的原因,從而改善自己的生活。若能讓自己的生活仍留有大段時間以供自己來閱讀思考,那是值得珍惜的事;倘若不能,那也無妨,充分利用碎片時間,一樣能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充實。
別讓我們的態度“碎片”化 篇9
別讓我們的態度“碎片 ,851字一得閒,摸出褲袋裡的手機,手指飛快地解鎖,繼續瀏覽之前的頁面。有著這個習慣的人已經潛移默化地接受了碎片化的生活。
隨著近年來,網際網路移動端的急速發展,海量資訊變得像無孔不入的潮水一般,將我們一切時間空隙填充得滿滿當當。這樣的好處自然是明顯的,現代人類犧牲了一些無用的時間換來了大量資訊的捕獲,這似乎是一筆很划算的買賣。
但是儘管生活碎片化了,我們卻依然要抱著對待完整生活的態度。
只有抱著對待完整生活的態度,那些經典著作才不會成為我們人生中的浮光掠影。
蘇東坡在翰林時,讀《阿房宮賦》至四鼓,灑然不倦,這是古代仁人對待閱讀的態度,何等虔誠。短短一篇《阿房宮賦》,若是我們用碎片化的態度去閱讀,需要多久?我看最多不會超過半個小時,而在這段時間裡,我們真的用心體會過這篇文章美妙的音律嗎?真的會在這些文字中揉入自己深思熟慮的獨到見解嗎?答案皆是不。可見碎片化的方式閱覽經典得到的只能是一個最粗略的、最淺顯的印象。
只有抱著對待完整生活的態度,我們才能對接受資訊有最正確的認識,以及發表最為恰當的看法。曾經有一幅照片,是一位主治醫生在進行了6小時連續的手術之後,疲憊地坐在手術室的地上喝著葡萄糖水。面對如此感人的畫面,底下的評論竟然許多都是“葡萄糖水的錢是不是病人出的。”這樣的話。我認為拋開其它主要原因,碎片化的態度也起到了負面的作用。正是這種態度,讓網友們放棄深度思考,讓如此嚴重的話題變成了用惡劣的手段博人一笑,而面對這樣惡劣的評論,如果我們不用完整生活的態度來瀏覽,就極有可能被誤導。
只有用面對完整生活的態度,我們的生活才不會支離破碎,持那些碎片化生活態度的人殊不知,自己漸漸成了一個只在碎片化單位記憶體在意義的人。他們去旅行,不顧欣賞美麗的風景,卻只是盯著手機,到了景點匆匆拍照,發個朋友圈,以此做自己的遊記證明,這些人完整的生活已經被碎片化切割得支離破碎。
碎片化生活已經成為了時代的必需品,但是碎片化的態度會為社會蒙上了一層浮躁的陰影,所以,請抱著對完整生活的態度生活,別讓你的態度碎片化。
當花瓶成了碎片 篇10
當花瓶成了碎片作文7 ,753字“哐當”,陶瓷花瓶摔成了碎片。
在如今的網際網路生活中,許多人會抱怨事情都被“碎片化”:時間成了碎片,閱讀成了碎片,社交成了碎片……然而,這樣碎片化的生活,真的就代表了不好,有如陶器摔碎了,便應得到人們的唾棄?
歐陽修曾說:“餘平生所作文章,多要三上:馬上、枕上、廁上。蓋惟此,方可心屬思而。”散文大家歐陽修正是充分利用了生活中所餘下的“碎片”時間,才會作出遺傳至今的,令人感嘆不已的文章。
如今生活餘下的碎片,從“三上”,變成了等地鐵公交,三餐之後等等的時間;從寫文,變為了掏出手機—這也正是最為人詬病的一點。人們籠統的認為,只要是看手機,都是無益的。
網際網路的確錯綜複雜,五花八門的應用令人眼花繚亂,往往開啟手機,點這點那,最後便忘了最初開啟手機的目的—也許只是看個時間、查個天氣,亦或回條簡訊。但我們不能忘了,古代有遊手好閒的人,也有像歐陽修這樣抓住時間的偉人——沒錯,善於利用時間的人,我們都該敬奉他們為偉人。現實中也有這樣懂得利用碎片的人們。他們點開手機,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瀏覽時政新聞,與朋友或客戶進行交談,繼續閱讀一本好書。他們不會像迷失的羔羊在其中亂轉,更不會受網際網路上形形色色的應用的吸引。在碎片化的過程中,這些人抓住機會,提升自我,最終在現實生活中脫穎而出。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網際網路、手機、碎片,並非是真正的罪魁禍首—因為這因人而異。在懂得自制的人的眼中,這些是寶貴的財富;而遊手好閒的人最終也只會遊手好閒,還會推卸責任,反過來批評是網際網路生活讓他們的生活成了無價值的“碎片”。
我將陶瓷碎片撿起來,用膠水粘合,又放回書架上。我依然喜歡這個花瓶—碎片構成了花瓶,花瓶也因這些碎片而獨一無二,令人心醉。
碎片化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篇11
碎片化的生活給我們帶 ,800字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產生了碎片化的生活。花一兩分鐘,便能從手機上了解國內外的新聞;輕點一下手指,便能購買世界各地的商品;開啟手機app,便能訂購外賣。除了這些,碎片化的生活還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厚厚的雲層積聚了起來,雷光似一條金蛇般在其中舞動。不一會兒,豆大的雨點潑灑了下來,打在屋簷上,滾落在傘上,落在水塘中,濺起無數的水花。我看著手中的試卷,試卷上的一個個醒目的紅叉彷彿一道道鮮紅的傷口在我心中滴血。雨點打在窗上“噼噼啪啪”的聲音似乎在宣告著末日的來臨。
“怎麼了。”好友搭著我的肩膀問道。“你覺的怎麼了?”我心中的不快即將噴湧而出。“別生氣了,我來給你講個勵志的故事吧。”他把手撐在了桌上,說“雄鷹在60歲時,會獨自飛到山崖上,拔光自己的羽毛,敲碎自己的鳥喙,在經歷幾個月的痛苦之後,它會重獲新生,繼續自由翱翔於天際,所以你……”“等等!”我在他說完之前打斷了他“這麼不科學的故事你是從哪聽來的?”"不科學?這種心靈雞湯不需要科學,只要勵志就行了。”……
回到家後,特地搜尋了之類的文章,發現大多數文章篇幅很短,適合在碎片化的時間裡閱讀,並且道理淺顯易懂,有的甚至在文末直接寫了出來,不用太多的思考。我不禁提出一個疑問:這些文章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心靈雞湯”是“網路文學”的一個分支,“網路文學”是因碎片化的生活而產生的。“網路文學”那淺顯易懂的文字和道理讓讀者不用花太多時間思考,能在碎片時間閱讀,但這樣真的好嗎?柏拉圖的“唯心論”主張“思考是人類的靈魂”,因此不思考則不能稱之“人”,只是一具空殼罷了。長時間閱讀這種文章會麻痺人的思維,讓人變得膚淺,所以碎片化的生活帶來的是膚淺與愚昧,弱化了人們的思考能力。
慶幸的是,在“2016圖書銷量排行”中,並沒有出現諸如“心靈雞湯”之類的文章。上個月舉辦的上海書展也圓滿落下帷幕。說明傳統文學仍是主流,碎片化的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只是一小部分。
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失去了樂趣 篇12
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失 ,812字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為了不浪費每一分每一秒,不得不過著碎片化的生活。
清晨,我揉著還沒睜開的雙眼,迷迷糊糊的走向廁所手裡還拿著一本英語書,一邊洗漱一邊看英語。坐在飯桌前,一邊想著剛才背的內容一邊胡亂的扒拉幾口飯,連味道都沒嚐出來。一出門便感覺天氣有點轉涼,回過頭對母親說了一下。母親便拿出手機,開啟購物網站快速的選好衣服,下了訂單。
在學校,為了能回家早點休息,只好利用下課十分鐘的時間來寫作業,可正在思考一道數學題時,上課鈴響了。我不得不停下思考,收起作業開始聽課。可是下課後,哎呀,我剛才思考到那了?
週末,在去補習班的公交車上,我拿著一本名著在看,看了幾十頁後,就不得不收起來,因為到站了。結果到了下一週再有時間看時,我總是會忘了看到那,前面講了什麼。當我好不容易看完時,卻發現,我根本沒看……
這是我的生活,但我也相信這也是幾乎所有年輕人的生活。我們生活在碎片之中,做著碎片化的事:碎片化的學習,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思考,碎片化的閱讀……誠然,碎片化的生活方式確實節省了很多時間,但它卻也剝奪了更多的樂趣。
早晨,我們總是囫圇吞棗般的解決了早飯,只是單純的為了填飽肚子,而我們中國的美食何其多,光早餐就有許多種,可我們從來沒有好好地去品嚐過一頓精緻的早飯。身為一名中國人,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還有閱讀,一本好書,一本名著,就是一個新的世界。當我們花很長時間用心去讀,全身心的投入於書本之中,你會為主人公的遭遇或喜或悲,為美好的結局而由衷的祝福,或是為悲慘的結局而黯然神傷,其中的樂趣無法言語。而現在人們每天早上起來,開啟手機看看微博,或只是花個幾分鐘看一看所謂的“心靈雞湯”。這樣的閱讀何有樂趣可言?
高曉鬆說過:“人生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在我們為生活奮鬥過程中把自己逼的太緊了,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忽略了這些樂趣,我們應該靜下心來好好地去享受這些樂趣。這樣的人生才更加有意義。
碎片化生活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篇13
碎片化生活給我們帶來 ,956字隨著在1998年中國的第一筆網上交易成功,我們的生活逐漸地步入了“僅僅需要在家裡等待快遞(外賣)的生活”。從走到超市裡購買生活的必需品,到足不出戶只需在網上挑選、購買;從打電話到餐廳訂購外賣,到只需動動手機購買外賣;從出門錢包裡放滿了錢(銀行卡),到出門只需帶好手機。這都證明了生活慢慢步入了網購的“碎片化”。在以前,我經常會看見街坊鄰里手提著“大包小包”從超市裡回來,而現在,幾乎在大街上看不見哪些提著“大包小包”的人了,只見快遞(外賣)小哥頂著烈日在忙碌地送著快遞(外賣)。如果要是問起為什麼不出去買東西了,我想他們統一的回答因該是:“有網購更加便捷了,幹嗎還要出去買東西,又重又貴又遠的。”由此可見網購已深深紮根到了我們的生活中。
從相關資料中我瞭解到,本世紀初,上海曾舉辦過一次“網路化生存72小時體驗”活動。當時,參加體驗的選手只攜帶了少量現金、充有現金的銀行卡以及一部只能通話和發簡訊的手機,進住賓館,72小時內依靠網路足不出戶地生活。由於當時網店還處於起步階段,網路支付也還存在種種障礙,上網速度僅僅512M,所以儘管有選手費了好一番工夫通過網店訂到了生活用品和食品,但品種少得可憐,而且網路支付根本行不通,只能通過現金支付,而現金又極為有限,因此絕大部分選手沒有達到72小時目標。這次體驗活動得出的結論是,在當時,僅僅依靠網路是無法生存的。但是,僅過去了幾年,網路、網店的發展便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發展著,短短几年便取得了難以想象的成績。
網購之所以在短時間裡蓬勃發展,這和我們的生活愈加碎片化不無關係。隨著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可供我們自由支配的時間也支離破顯得碎,這樣人們再無大量時間前往商場、超市,於是,快捷便利的網購便應運而生。如今,我們對於在網路上訂購自己喜愛的物品和美味佳餚,然後坐在家中慢慢享用已經變得習以為常,作為網路化生活方式之一,網購似乎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是,有沒有想過,碎片化的生活雖然很方便,卻讓我們彼此之間的距離漸漸變得疏遠,虛擬世界的交流代替了面對面的交談,我們生活的空間越來越獨立,也越來越封閉,這就是碎片化生活所帶來的副作用。因此,在享受碎片化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絕不能忽視這些副作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去駕馭碎片化的生活而不被碎片化的生活所左右。
碎片化時代,我們忘卻了什麼 篇14
碎片化時代,我們忘卻 ,475字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裡,一切都變得如此便利。我們可以從微信,QQ上用幾分鐘時間,碎片化的閱讀一些文字,得到一些資訊;我們可以利用科技的便利,和一些甚至從未見過面的人,在等公交車的幾分鐘時間裡談天說地,講出自己的感情,來獲得與人的溝通交流……
可是,在這樣的時代中我們在不經意間忘卻了什麼。
停不下的地計劃,停不下地建立,停不下地刪除、存檔、再重建……如此往復,如此重複,就像是碎片化的時代,重複這樣的動作,重複這樣的說辭,“我的朋友遍佈天下,可是同城卻找不到人一起吃飯”這樣的友情,這樣的碎片化的時代我們忘卻了什麼?
想想我們已經多久沒有和至親一起促膝而談,想想我們已經多久沒看到那些只剩下一個“暱稱”的朋友一起“撒潑打滾”。
幾條訊息,一串符號,構成了我們與人交往的全部,每天我們在撕成碎片的時間裡與家人交流,看似時時問候,與我常在的家人真的還記得我的真面目嗎?
這樣被撕成碎片的親情,這樣偽裝在碎片中機械的交流,真正溫暖的回憶,真正深刻的情誼,究竟被我們遺忘在哪一條簡訊,哪一個表情包中?
找不到的……它們或許將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裡被永遠的忘卻了。
碎片化的生活,我們得到了什麼? 篇15
碎片化的生活,我們得 ,1099字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一分一秒對於每個人似乎比過去更加寶貴。詩意般的生活“在星輝斑斕裡放歌”早已被碎片化時間侵佔得不復存在。人們把除了學習工作外的僅有業餘時間分割成一片一片,在這些時間裡同時囫圇吞棗地完成幾件事。
碎片化生活的根源在於:人們愜意的,放鬆的時間少了,但人們對欲做這些事的渴望度未減少,然而之所以想做這些事不在於要求善求精,充其量只是為了“過把癮”。因此,想“過把癮”的事情很多,唯有每件用最少的時間完成,才能達到“過癮”。
正是而今人們渴望在少的時間內完成多的事,各大商業為目的的機構也在轉型,為滿足這種需求。這甚至到了,倘若開啟電視機,切換各個頻道,各色電視劇琳琅滿目,但是,它們不是“以今人之心代入古人之軀”,就是“為了搞笑而搞笑”的喜劇—娛樂性強,而無實質,所謂“看罷轉瞬即逝”。網友們紛紛批評此類劇“荼毒人心”,“雷人”。可這一切,有一部分是因為人們渴望娛樂,不願思考—思考是一項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的活動。人們不想專注於某事,於是只好放低追求。碎片化的生活無疑對人們的思考能力和審美情趣大打折扣,也滋生了商業機構牟利而不求質的態度。
可這樣的碎片化生活是人們一朝一夕養成的嗎?也許我們從小就這樣被碎片化。曾經在一家飯店吃飯時聽見鄰桌一位母親對她的朋友自豪地道:“我的兒子小學三年級,雙休日要學畫畫,鋼琴,奧數……”不光是這位母親,許多家長都說過:“人要有特長,但沒必要學得多精,以後又不吃這口飯。這些充其量就是考試可以加分,以後公司年會上去表演,給上司留下‘多才多藝’的好印象。”我不知道當這個孩子忙於奔波之時心中是否真的問過自己“我究竟喜歡什麼?”每個父母的初心並不是如此功利,但這樣的生活使孩子失去了一段充分去感受自然,或做好一件他想做的事的時間。試問,這樣教育出的後代長大後會心守一事,求至善至美嗎?他大約也會淹沒在碎片化的潮流中吧。
“滿載一船秋色,向蘆葦更深處漫溯。”徐志摩在告別康橋之際,撐著船,靜靜地劃過康河;“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即使是一個生活貧困的漁夫,也會陶醉於波光粼粼的湖面……這一刻,他們僅僅是寄情山水,可不妨一想:倘若他們的生活被碎片化了,這些詩意般的生活,這些美好的詩句,也將隨風而去。
也許,而今的生活狀況充滿著許多時間被擠壓得微乎其微的無奈,不能指望得到完全的“迴歸純樸”,只是希望下次再想把時間碎片化時捫心自問:“這一切做完後,究竟得到了什麼?”如果發現事實上只是煙消雲散,那麼這些時間只是白白地浪費在許多件無意義的事情上。以後,即使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停下來,眺望一下遠處的風景,或許你也會感到詩意。
碎片化時代,我們失去了什麼? 篇16
碎片化時代,我們失去 ,1069字說起搭地鐵、乘公交,你最先想到的會是怎樣一幅畫面?那你又是否記得,十年前這裡的景象?短短十年,人們手裡的報紙變成了手機,嘴邊的閒聊變成了飛速的打字,即使是閉著眼睛的人,耳朵裡都塞著一對耳機。
所有的人都不浪費一絲時間,用各種碎片化資訊填滿每一點空閒。碎片化的生活好像教會了我們如何擠出海綿裡的水。
可是,當我們為此洋洋自得的時候,你又是否想過,這些“水”真的派上用場了嗎?
在碎片化的時間裡,人們做的最多的,便是刷微博、刷朋友圈,看看頭條新聞的熱評,轉發某公眾號的新文章。那些不同的聲音,像不同方向的風,只是將你變成一株搖擺不定的草。它們讓你一會向左,一會兒向右,一會兒向前進,一會兒往後退。你感覺自己一直在走,其實最後還是停在原地,並沒有進步。
言論的相對自由,應運而生的是各種歪理邪說,各種謠言緋聞。而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正增加了它們的流傳方式與接受的易度。它們換上了犀利的言辭,用不可置否的語氣衝擊著人們的思想,而你擁有的碎片化時間卻不足以讓你對其正確性進行深思辨別,往往就覺得好像有那麼點道理,然後它們便模糊的留在了腦海裡,潛移默化中影響了你的觀念。或許你昨天還在為父母聽信養生妙招而發笑,今天卻把營銷號熬的毒藥當作雞湯喝掉。
除了思想上的帶歪,即使是一些正確的東西,看多了也會因認知成本的降低導致自身的思維變得狹隘。就像做卷子一樣,當剛看完題目就被立即出示了答案,你以為這樣輕易就能得到正解豈不是爽歪歪,實際上卻一點都沒有收穫。因為你省略了自己進行思考的過程。況且網上的事物總是將複雜變得簡單化,在迎合了碎片化生活對時間限制的同時,也隱去了推理的過程與其同其他事物的聯絡,猶如一個沒有解題過程的答案。
其他還有一系列問題,比如因為資訊量爆炸造成無法記住有用的資訊;因為刷一刷變成習慣導致沉迷上癮,最終甚至可能去佔用其他時間;因為長期找不到真正有意義的東西而變得焦慮……
我們以為碎片化的時間是海綿裡擠出的水,但這些水如果無法灌溉出一株綠苗,那它終究也只是在被擠出後自然蒸發掉了,留下一塊水漬。
在遇見碎片化生活已經不可避免的的當下,我們又該怎麼做?我們無法改變碎片化的趨勢,但能改變應對它的方法。
碎片化帶來的資訊就像是一塊塊金屬,有大有小,有值錢的也有廢物。而我們首先應該成為一塊強力磁鐵,能夠吸得到有分量的東西,而不是被細小的塵埃絆住。這就需要先有知識體系的建立,有足夠的積累,才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將碎片化的內容用於填補自己的知識網路的漏洞。
資訊碎片化時代,既要看清自己失去的,更要找到方法,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更好地生活下去。
碎片化生活——我們失去了什麼 篇17
碎片化生活——我們失 ,952字在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根深蒂固,似乎非常符合我們的生活方式,那麼碎片化的生活使我們失去了什麼呢?
就拿碎片化的閱讀和碎片化的時間來說,這些已在我們的生活中根深蒂固了,它們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呢?
“碎片化”會給我們一種錯覺,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在高效利用時間。不知不覺中,它偷走了我們無數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比如我們學生,下課時間、午休時間、乘公交車時間……這些本來大把大把的時間,被我們碎片化,浪費在玩手機、和同學們瞎玩,然而,我們還不以為然,反而認為自己是在節省時間。“碎片化生活”現在竟已經成為褒義詞了,而實際上碎片化生活卻把我們整塊整塊的時間切分成零碎的時間,時間卻這樣浪費了。碎片化時間不等於節省時間。
同時,有些人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所謂碎片化閱讀,就是利用零碎時間閱讀。這樣子當然是好的,但是實際上在這種碎片時間裡,很多人讀書會一目十行,僅僅是淺閱讀,讀了之後很難會有真正的收穫,過目即忘,無所裨益。更何況,某些人的“閱讀”是在手機上都各種網路小說、段子,“如破爛櫥櫃,臭油壞醬悉貯其中”,導致“其齷齪亦耐不得”,網際網路的發展也有其弊端,就是網上各種雜亂、低俗無用的資訊導致現代人的品位低俗。碎片化閱讀不等於閱讀。
網際網路的發展使人們的社交方式更加簡便,微信、QQ的存在是人們貌似離不開手機。現在有了碎片時間,人們更有理由因為時間的短暫而把這種時間全用來刷微信、刷QQ,殊不知,這些時間結合起來全部用來學習讀書,做些有益身心的事會帶來多少好處。儘管社交軟體能方便人們,但這些弊端也不可否認。
很多人,在這種碎片化時間裡放縱,結果不知不覺就浪費了很多時間,真正利用碎片化時間不該是這樣。
那麼,難道說碎片化生活就真的那麼不堪嗎?
其實不然。這些零散的時間看似很小,但是隻要我們合理規劃,這些時間也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同時,我們也不要在這些零碎時間裡做無意義的事,比如玩手機、瞎聊,在這些時間,我們要做些有意義的事情。這樣,才是真正利用碎片時間。
當我們遇到碎片化生活時,要合理利用這些有限的時間,並做有所益處的事情,這樣子我們才能不被碎片化生活所害,真正利用這些時間。
我們家來了個“新成員” 篇18
國小三年級作文 ,463字看了上面的題目,你們一定會想:怎麼可能來了個“新成員”?就算來了個新成員也不用加引號啊?告訴你們吧,這個新成員不是人,而是一隻小泰迪狗,它的名字叫“毛球”。
毛球只有四個月大,它有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忽閃忽閃的。一對大大的耳朵耷拉在腦袋兩邊,粉色的鼻子總是不停在地上聞來聞去。它全身的毛是咖啡色的,只有背上偶爾夾雜著幾根白毛。身上的毛修剪以後顯得它瘦瘦的,好像主人一直“虐待”成這樣的。
之所以叫它毛球,是因為它的尾巴像一個毛茸茸的球,身體蜷縮起來也像個毛球。平時,我和毛球一起玩,它總是要跳到我的腿上來,每次都要舔我的臉和手,和我撒嬌。我每次餵它的時候,抓一把狗糧,放到它的碗裡,它就迫不及待的飛奔過來,狼吞虎嚥拼命地吃起來,好像有人要跟它搶似的,特別的有趣。吃完了它就美美的、舒舒服服地躺在地毯上休息。晚上睡覺是它最不情願做的事情,每次把它放在籠子裡,它就“嗚嗚”地叫,好像在說:“求你了,再讓我玩會吧……”
自從這個“新成員”到了我家以後,家裡充滿了歡樂,我再也不寂寞了。我喜歡這個“新成員”,我們會成為最好的朋友的!
成長,因為我們走過了掌聲 篇19
國一作文 ,594字我們一生都在行走,我們走過了讓人深陷其中的泥沼,也走過了美麗的星空。每走出一步,我們,便也就成長了一步。
溫暖的陽光撫摸著我的肩頭,涼爽的風吹過我的臉頰。今天,我十分的開心。因為,我剛剛發下來的成績單上,有幾個不錯的分數,我也受到了老師的一番表揚。
回家的路上,我一路小跑著,想要馬上將這個好訊息告訴給父母。我非常想聽到爸爸還有媽媽對我的讚揚。我感覺自己像一隻輕飄飄的氣球,緩緩地飛上天……
然後,我“啪”地一聲,掉了下來。我不小心踩到了一塊石頭,重重地摔到了地上。這一摔,才把我摔緩過神來,我才發現,原來自己走錯了路。但是,路已經走過了一大段,況且走這裡也不是不能回去。
我放慢了腳步,開始注意起周圍來。首先映入我眼簾的,便是這一片安靜的湖水了。風輕輕地掠過湖面,淨如明鏡的湖面上便開始顯現出一道又一道細微的花紋,讓它變得更加地美麗。
我忽然想到了自己的成績。其實,比起一味地狂喜,還有更重要的東西吧!這次考試還有很多同學的成績都超過了我,我應該總結經驗教訓,比以前更努力,才會走得更遠。
這麼走著,想著,清冽的湖水將太陽的光靜靜地反射到了我的臉上。彷彿,那就是一個愉悅的,充滿祝福的,真誠的微笑。我覺得,自己的心裡,忽然也添上了一份勇往直前的信念!
不僅僅是坎坷與挫折阻礙了我們前行的路,那些鮮花,祝福,掌聲,我們也不能被其所滯絆。我們應該將他們存入心中,化作一份前進至更遠方的動力!
我們家多了個新成員 篇20
國小四年級作文 ,366字我們家多了一個新成員,那就是我的弟弟。他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一頭黃黃的頭髮、高高的鼻樑,還有一個小巧玲瓏的嘴巴。
有一次,弟弟餓得鬼哭狼嚎,我三步並作兩步地衝到客廳,從水壺裡倒了溫水,從奶粉罐裡倒了奶粉,再輕輕搖晃均勻,才把奶嘴喂進弟弟的嘴裡。弟弟狼吞虎嚥地吃起來,不一會兒就吃個精光。這時還有更重要的工作,就是給弟弟拍打嗝,把吞入胃裡的空氣排出。等拍完嗝後,弟弟的眼睛瞪得圓溜溜的,彷彿在向我說:“謝謝哥哥。”
還有一次我正在寫作業的時候,弟弟就把尿撒到了我的身上,我瞬間變成了落湯雞,我氣得火冒三丈,這時我聽到啊啊的叫聲,一看,原來是弟弟在叫,弟弟彷彿在跟我說:“對不起,哥哥。”看到弟弟可愛的樣子,我的怒氣已經拋到了九霄雲外。
照顧小寶寶真辛苦,我一定要多多幫助媽媽照顧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