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開學第一課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觀看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

國小三年級作文 ,489字

吃過晚飯,我迫不及待地開啟電視,觀看中央一臺特別節目“開學第一課”。

留給我深刻印象的是這位長壽老人—秦華禮老爺爺,他今年104歲,他說:當年是他媽媽送他當紅軍,學習無線電報,當時學習沒有固定的地點,沒有學習用品和學習教材,可以說是三無學校。

第一節課,是學習怎樣削鉛筆,不刮筆芯,為了節省鉛筆。

第二節課,是學習ABCD,他把英語刻在小木板上,同學間互相背在背上,天天讀記。

還有一位自強不息的紅軍,叫賀炳炎大將,他17歲參加紅軍,當紅軍長征到雲南時,當時擔任師長,但仍然衝鋒在前,在戰鬥中他右臂中彈,必須截肢,但當時條件艱苦,沒有麻藥,當時他的戰友就將賀將軍綁在木板上,用農戶家的木鋸花了2小時15分鐘鋸掉了他的右手。

賀龍元帥用毛巾在地上撿起賀將軍的骨頭,深情地說:這就是我們共產黨的骨頭。

一個小時的課程結束了,我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紅軍的精神:“自強不息,百折不撓”。

在人生中的每個階段我們都會遇到挫折和困難,百折不撓就是不被挫折輕易打倒,就是面對困難時不妥協,不退縮,不放棄。

看著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我激動萬分,我知道五星紅旗蘊含的精神將鼓舞更多的人。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2

觀後感 ,1227字

愛國、勇敢、團結、自強,是每一箇中國人的守則。

2015年秋學期初,我懷著一顆感恩抗戰英雄的心,觀看了由CCTV1播出的節目—《開學第一課》。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祖國的抗戰歷史,講述了諸多英雄們的光榮事蹟,愛國的舉動,令我印象深刻。因為,一個民族遺忘祖國的血淚史,是一個沒有未來的民族!這些英雄,活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

《開學第一課》的開場,是明星黃子韜演唱的《第一課》,歌詞中積極向上的能量彷彿溫暖的陽光,照耀著我的心靈,激勵著我。《開學第一課》用我們喜愛的方式,使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陶冶,非常利於增強同學們學習的興趣。秦怡奶奶還講述了她的丈夫和聶耳創作國歌的故事,讓在場的人和電視機前的人都熱淚盈眶。

第一節課:愛國

什麼是愛國?在抗戰時期,許多人為了祖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用生命保衛祖國。愛國是一個人民應有的道德,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公民愛國,實際上就是愛自己的國家,為了祖國可以獻出自己的一生。《開學第一課》就講述了一位愛國抗日的女戰士:她在1936年8月與日寇的鬥爭中被捕,日軍用盡了一切酷刑,逼她說出有關部隊的資訊,但是她堅忍不拔,沒有透露出一絲資訊。在這之前,她已經給7歲的兒子寫好了一封遺書,信中的一句話最讓我感動:“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她就是偉大的戰士—趙一曼。她的愛國之舉,應該為世人傳頌,她做的愛國貢獻,應該永遠銘記!她,是一位英雄!

第二節課:勇敢

勇敢,就是不怕危險,果斷向前,毫不畏懼。何炅告訴大家了《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背後的故事:歌中王二小的原型是一位名叫閻富華的孩子,那時,他只有13歲,是兒童團的團長。在鬼子入侵村莊時,他把生留給了小夥伴,而自己卻被日軍抓住,閻富華把日軍軍隊帶到了紅軍的包圍圈。這時,鬼子發現中了計,用刺刀把閻富華挑起,丟下懸崖摔死了。看到這裡,我被他的勇敢深深觸動了,13歲的小夥子,生命就在此終結。但,他的血不會白流,他的勇敢不會被人們忽略!

第三節課:團結

團結,是由多種情感聚集在一起而產生的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新四軍中的一個衛生員孫九巨集爺爺在《開學第一課》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那時候,我們的盟軍美國,派出飛行援軍來支援新四軍,被中國的百姓們稱為“飛虎隊”。有一次,飛虎隊的隊員在東北的一個地方墜落,新四軍發現後趕忙去營救他們—因為鬼子的一個根據地就在附近。在這次戰鬥中,我方傷亡了一百四五十名士兵,就為了救回5名飛虎隊隊員。新四軍與飛虎隊之間的團結精神令我震撼。

第四節課:自強

一位王伯惠老爺爺講述了他在改革開放前為祖國作出的貢獻:1944年,他在西南聯大學畢業後,投筆從戎,分配到了工兵營。他逢山開道,逢水造橋,作出了數不清的貢獻。改革開放後,許多海外的科學家也紛紛回到祖國,使我們的祖國強大。

觀看了《開學第一課》,我瞭解了祖國抗戰的歷史,懂得了要銘記祖國的血淚史,緬懷先烈,珍惜和平!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3

觀後感 ,729字

《開學第一課》裡邀請了許多嘉賓,從文字演變,武術精神,棋藝甚至絲綢之路各方面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讓我們為生在中華感到驕傲。

《開學第一課》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漢字的演變。作為中華兒女,我們平時接觸最多的就是中華漢字。我們都好奇過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漢字?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起,我們就開始了學習之旅。試想一下,假如你不會講話,更沒有講話的概念,你覺得你不會被社會所拋棄嗎?無疑你會被孤立起來。因此我們學習漢字不僅僅是為了將漢字的精髓傳承下去,更是為了方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

我們也曾自大地認為自己已經能掌握漢字的精髓了,我們總是想:我已經能熟練地用漢字講話了,為什麼我學習的科目裡還有語文?我認為,語文的存在是為了教會我們如何給一句話包裝。人們常說:忠言逆耳,可語文的存在就是為了教會我們做到:忠言順耳。語文教會了我們幽默,這也是漢字的神奇之處。

或許此刻你會想:既然漢字如此神奇,我們學習的科目裡除了語文怎麼還有那麼多?其實每門科目的存在都有它的意義,它們就像語文一樣,都是為了方便我們交流,增長我們的見識,讓我們的生活更充實。這或許就是“漢字叔叔”不惜一切研究漢字的原因吧!

因此,我們學習的不是一疊疊課本,而是我們偉大祖先的交流習慣和某些思維方式。我們剛從母胎生下來就開始適應祖先們的思維,這也方便了我們交流與社會發展。或許你覺得你可以有自己的思維,可我覺得:你的思維必定是建立在祖先們思維的基礎上的。因此,這便是我們學習的意義所在。我們不僅要學習祖先們留下來的文化,更要通過這些文化去挖掘更多的文化。

《開學第一課》讓我明白了:學習不是為了分數,更不是為了名次。學習只是為了讓我們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讓我們不斷去超越自我,為社會做出貢獻。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4

觀後感 ,581字

中國上下5000年,有著深遠的歷史,那些精髓的民族文化傳統的民族精神,都是由我們的祖先一代代傳承下來。現如今的中國,有著先進的科學技術和龐大的人力資源,那是祖國的人民共同努力而擁有的。而少年則是祖國的“核心能源”作為新一代少年的我們,共同擁有和祖國一同進步與發展的機會……

《開學第一課》這一欄目講述中華傳承與發展。包括文字,武術,詩詞漢語……這些民族精髓正是由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少年所繼承,我們身上流淌著祖國母親的血液,我們有責任更有擔當,繼承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

有這麼一個人,他熱愛中國古典文學,他把詩詞都翻譯成了英文,法文,他讓世界上更多的人都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他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弘揚傳統文化上,他就是96歲高齡的許淵衝。還有一種情感,那是一種跨國師生情,他們用這種情感,架起一帶一路文化橋樑,常敬宇夫婦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選擇到巴基斯坦這樣一個較為貧困的國家去傳播漢字語言。每一個漢語教師都是一個文化視窗,他們傳播著中華文化……

正是因為有這麼些人始終擔任著弘揚與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的偉大精神,才讓民族的瑰寶的以保留,作為新一代少年,我們更應該接受與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少年強則國強,作為每一箇中華兒女,就應該踏實的走好腳下的每一步路,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踏出一條陽光大道。

少年強則國強,讓我們站在新的起跑線上響亮回答:少年要譜寫中華最璀璨的詩篇!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5

觀後感 ,512字

9月1日開學的第一天晚上,我享用了精神大餐—《開學第一課》。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分成“孝、禮、愛、強”四部分。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愛”這部分,主要講述了一個酷酷的樂隊主唱秦勇,變為一個普普通通的爸爸,這是一個多麼大的轉折啊!這全都是偉大的父愛。

秦勇原本是黑豹樂隊主唱,有一頭長頭髮,別人都說他酷。可是他的兒子大珍珠在4歲的時候不幸被診斷出重度感統失調,如果不及時醫治,12歲之後將會終生伴隨這個疾病。為了兒子,秦勇艱難地做出決定,放棄自己喜愛的音樂事業,全心全意地照顧兒子。他說:“既然改變不了過去,那就用愛改變他將來的樣子。”得知騎自行車是對感官協調能力最好的訓練,秦勇就教兒子學騎自行車,可能大家都覺得學騎自行車非常簡單,可秦勇的兒子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學會,其中的艱辛只有他們父子才能體會。當有人問他是否後悔,秦勇不假思索地回答:“不!”

古語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一點一滴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幫助。我的爸爸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人,可他也對我傾注了很多心血。有時上好夜班顧不上休息教我功課,自己捨不得穿好的,把最好的都留給了我。爸爸的話雖然不多,但我清楚他是很愛我的。感謝爸爸的愛伴我成長。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6

觀後感 ,1065字

“開學第一課,愛的築造……”這一陣陣悅耳的歌聲,彷彿是一陣陣悠揚的鈴聲,把我帶入知識的海洋,使我在那廣闊無垠的知識中自由自在地遨遊著—9月1日21:00,我、妹妹和媽媽一起看了央視1臺的《開學第一課》。

《開學第一課》已經播放九期了,每期都有不一樣的主題。本期的主題是:中華驕傲。今天,撒貝南和董卿化身成了我們的“班主任”,給我們講了許多關於中國歷史文化的知識。中華歷史悠久,足有上下五千年。一說到中華驕傲,我便想起我們中國的漢字、武術、四大發明還有琴棋書畫……在這期《開學第一課》中,節目組請來了許多嘉賓,而最令我難忘的三位是:王寧教授、翻譯官許淵沖和世界圍棋冠軍柯潔。

王寧教授是師範大學中文系的一名教授,她研究漢字60年了。在本期節目中,王教授給我們寫了價值觀中“正直”二字的甲骨文和來歷。最後,我們把甲骨文給翻成了現在的漢字,明白了:甲骨文中,“正直”的意思是:“目不斜視,奔向目標。”甲骨文中的“正直”和現在的“正直”意思還真有點兒不一樣呢!難怪王教授說:“學好了漢字,我們還能和我們的老祖宗用語言交流呢!”

許淵衝他很厲害,曾經獲得過“北極光”這一個頂尖的翻譯獎項,把許多詩詞翻譯成英文、法文,把我們中國詩詞的美傳到了全世界。在本期節目中,他帶我們領略了《登鸛雀樓》中的“三美”:意美(意思美)、形美(形式美)、音美(音韻美)。老人家工作的時間之久以及要宣傳中國詩詞的決心使我很佩服他。

柯潔是我最崇拜的嘉賓了,因為他當上了世界圍棋冠軍。小時候,他很喜歡下圍棋也有一顆好勝心,他離開家鄉,去外地刻苦學圍棋。終於,2015年,他獲得了世界圍棋冠軍。2016年,“阿爾法圍棋”出來了,他沒有退縮,坦然面對了它。雖然柯潔下了一步錯棋導致自己輸了,但他那不肯服輸的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使我很佩服。今天,我看到了《開學第一課》中的柯潔,他是我的榜樣,我也要有不肯服輸的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今天還來了位特殊的嘉賓,他是來自義大利的鋼琴機器人:特奧(TEO),有五十三根手指,覆蓋了大半個鋼琴鍵盤。當彈奏《野蜂飛舞》時,它彈得可快了,只用了52秒。這個機器人使我明白了:現代科技水平很高,很發達,在慢慢進步。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使我知道了中國文化的歷史悠久和博大精深,而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世界上每一個努力傳播中國文化的人,才是最美的、真正的中華驕傲!我耳旁再次迴盪起那陣歡快的歌聲,漸漸地,開學第一課結束了,吳磊的歌聲、棋技高明的柯潔、可愛的機器人、“漢字大師”王寧教授還有著名的許淵衝翻譯官……依舊在我腦海中迴盪著。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7

觀後感 ,641字

9月1日是個非凡的時刻,我們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迎來了開學的日子。晚上,我開啟電視機,觀看了《開學第一課》。

《開學第一課》講述了許多長征故事,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三個故事。

1、七律長征

侯勇用豪邁的聲音講述了長征的概況,兩萬五千里長徵非常艱苦。它跨躍了中國的十四個省份,翻越了二十多座大山,跨越了三十多條河流,進行了六百餘次戰鬥,參加長征的紅軍開始有30萬人,結束時只剩3萬人!長征期間,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是戰勝困苦的精神動力。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著紅軍走過艱難,走過凶險,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藍天。

2、最小的紅軍

賀龍元帥的女兒出生後18天就在馬背上的搖籃裡踏上征途。父親覺得馬背上的搖籃不安全,就將她揣在衣兜裡。那個時候她還那麼小,就跟著父母參加了長征,隨父母過雪山草地。她說,那時候,只要聽到她哭,大家都很高興,因為說明她還活著。聽到這裡,我很心酸。

3、披著毯子上戰場

耿飈將軍在長征途中染上瘧疾,時冷時熱,全身乏力,甚至上路還需要戰士抬著。可是,敵人來了,他立馬披著毯子上戰場,指揮打戰。想想自己每次生病感冒都有媽媽陪在身邊照顧,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我真應該珍惜這樣的幸福時光!

《開學第一課》讓我思考了很多事情,我也體會到了長征精神: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自己學習上的困難和紅軍們在長征碰到的困難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接過長征精神的光輝旗,努力學習、克服困難,為建設更強大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8

觀後感 ,746字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每當這時,我們需要一種精神來激勵自己迎難而上,勇往直前。今天,我觀看《開學第一課》,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這一點。從節目中,我尋覓到了一種震撼心靈,催人奮進的力量—長征精神。

伴隨著鮮豔的紅旗冉冉升起,主題為“先輩的旗幟”的課堂開課了。許多經歷過長征的老紅軍或他們的親人來到現場,動情地講述戰士們在長征中戰勝艱難險阻的歷程,帶領我們重溫紅色記憶,傳承長征精神,接過先輩的旗幟。

聽著一個又一個扣人心絃的故事,我如臨其境,被深深地震撼了:長征共經過了11個省,翻越了18座大山,跨過20條大河,穿過草地,走過雪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長征開始時,紅軍共有30多萬人,結束時只剩下了3萬餘人。一位老兵說,他們在岷山的時候,48天沒有糧食,沒有鞋,只能餓著肚子、光著腳在冰天雪地裡艱難行進。紅軍戰士們在困難面前沒有屈服,克服血肉之軀的極限,創造了“人間奇蹟”。

節目中賀炳炎將軍的故事,讓我聽著聽著,不禁滿含熱淚:在雲南交戰時,他被子彈打傷右臂,需要截肢,可是當時沒有麻藥也沒有手術器械,只能用借來的木工鋸子截肢。我難以想象,是怎樣堅定的信念,在支撐著他不怕流血,不怕犧牲!事後,賀龍元帥舉著鋸下的骨片說:“這是賀炳炎的骨頭,這是紅軍的硬骨頭!”聽到這裡,我的眼淚終於忍不住奪眶而出。

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上,我還見到了“長征中最小的紅軍”,感受了“飛奪瀘定橋”的驚險,也聆聽到了耿飈將軍“披著毯子上戰場”的故事……節目結束了,然而紅軍戰士浴血奮戰、勇往直前的一幕一幕,卻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這一刻,我下定決心,要向這些可敬的戰士們學習,用偉大的長征精神指引自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奉獻畢生的力量。

開學第一課,真是意義非凡啊!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9

觀後感 ,397字

今天,我在電視上觀看了中央一頻道播出的《開學第一課》,感同身受,沒錯,父母是我們最好的老師,給予了我們最好的教育。

從我們一出生開始,父母不僅是父母,還是我們生活的導師。父母的一舉一動、言行無時不刻地都在影響著孩子。

我的媽媽,用“嚴厲”這個詞語介紹她再好不過了,生活上,學習上,都在嚴格地要求著我,比如:每天早晨讀半小時英語,每天都必須做十五分鐘的練習題,晚上睡前背英語單詞……雖然是嚴格了一些,不過使我的學習成績急速提升,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學霸”。

爸爸對我的教育則很放手。每天按時完成作業便可以了,整天樂呵呵的,從不對我發脾氣,無數次的鼓勵我,給了我巨大的正能量,使我每時每刻都充滿了信心。我想,可能是因為我長大了吧。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愛,帶給我動力,使我不斷努力地向前衝。

爸媽是我一生的老師,我們需要虛心地接受他們的教育,更要孝順爸爸媽媽,讓他們以孩子為榮。爸爸媽媽,向您們致敬!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928字

“你醒來時候,問候你好,升起的陽光,哼著歌謠……”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節目又伴隨著那悠揚而歡快的開場曲逐漸拉開了序幕……

《開學第一課》以中華驕傲為中心,分別介紹了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載道、棋以明智、絲綢新路五大主題,使我見證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對中華文化苦心研究與不懈傳承。正是眾人的努力,中華文明才得以發揚光大、淵源流長。

一個國家的語言,是這個國家的靈魂,而漢字,就是我們中國悠久文化的源頭活水。一筆一畫,蘊含著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橫平豎直,承載著中華文明厚重的底蘊和價值。只有學好漢字,才能更好地領略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當我每每揮起手中的鉛筆對著紙卷而揮灑時,都不禁為那些可愛的小精靈—漢字而動情。看著它們那嬌小迷人的身姿,我的記憶彷彿追溯到了幾千年前,親眼見證了古代人造字的有趣經歷。

漢字的一橫一豎一瞥一捺都凝聚著中國人的智慧與別緻新穎的想象力。正是有了這些獨特的魅力,漢字才吸引了不少外國人學習,例如:被稱為“漢字叔叔”的美國人理查德。西爾斯就對中華漢字十分酷愛。漢字叔叔為了更好的學習和研究漢字,放棄了在美國富裕的生活與穩定的職業,隻身來到了中國的臺灣。在臺灣的生活中,儘管風波不斷、路途坎坷,甚至有一次得了心臟病,但病痛的折磨並未減弱漢字叔叔對漢字的喜愛。漢字叔叔的事蹟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中國人,並獲得了他們的幫助。

一名外國人對中國的瑰寶—漢字的感情竟如此深厚,作為一名真正的中國人,我們難道不應該向漢字叔叔學習認真書寫每一個漢字,讓漢字永遠傳承下去嗎?

漢字譜寫生命的篇章,述說歷史的長河。與文學結緣,我與李白一同飲酒賞月,與書中作者,一同沉醉文學之中。文學教會了我,在困難面前要迎難而上,對於別人熱嘲冷諷,要將它轉換為動力,證明別人能做到的,我通過努力也能做到。《草房子》中,桑桑與他的朋友告訴了我:什麼叫作責任,什麼是力量,而什麼又是善與美。《城南舊事》描繪了人間的悲歡離合,教會了我很多。不管是古典文學,還是現代文學,都是中華的文化瑰寶。

從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載道、棋以明智到絲綢新路的過程,恰恰是中華文化從產生到傳播到發揚光大的過程,讓我們一起領略文化瑰寶,共同傳承中華驕傲。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1

觀後感 ,680字

美,也有大小,小美是義,大美是情。觀看《開學第一課》之後,我終於領悟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美,就在身邊,就在粉筆之中。

粉筆,穩穩安睡在講臺的紙盒中。許多人,一味羨慕粉筆的安逸,卻不知道它歷盡煎熬的艱辛。從它生產的那一刻起,它就必須忍受時間的侵蝕,斷裂的痛楚,一點一點縮短的煎熬。

粉筆,從不為稱讚而生,它活著,只為盡一份力。它雖不如英雄般偉大,也不如玫瑰花般譽滿天下,但它從無一句怨言。它在黑板上滑動,留下血肉之色,轉眼間,這份嘔心瀝血的作品又無情的被板擦抹去。但是,它,笑著,它用自己的生命,為我們傳授知識,為我們解疑答惑。縮短,縮短,再縮短;付出,付出,再付出。它,不是蠟燭,不是春蠶,因為它更無私,從它身上,我,看到了美—奉獻之美!

老師,不應是蠟燭,因為蠟燭的光太微弱;老師,不應是園丁,因為園丁在萬物蕭條的季節無須澆灌;老師,不應是太陽,因為太陽每天都會落下;老師,也不應是春蠶,因為春蠶寄生在桑樹上。老師,更像是粉筆。早晨,最早到校的,是老師;放學後,離開學校最晚的也是老師。當我踏入小學開始,每一次跌倒,每一次成功,總有老師在我身邊默默地陪伴著,鼓勵著我,祝賀著我。我從一個寫30字句子都要咬著筆頭苦思冥想的孩子,到現在毫不費力能寫500字的學生,這神奇的突破,離不開老師孜孜不倦的教誨和引導。老師,不求名利,在我們身後無私的鼓勵我們高飛,我看到了真正的創造者的美!

老師,就如粉筆,默默奉獻著,卻不為己,消耗著他們的青春。當歲月的刻痕爬上臉龐,老師,還奮戰在教書育人的崗位。

師恩難忘,難忘師恩!老師的恩情,是留在我心裡最美的風景!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2

國小六年級作文 ,640字

認真看完了《開學第一課》,很受感動,內心是滿滿的驕傲,中國瑰寶漢字,充滿著無限的魅力。

文可傳情,漢字起源有著獨特的迷人的色彩。了不起的古人,用文字記錄著歷史,浸滿著聰穎的智慧。目不斜視,認定目標前行,腳踏實地,做一個正直的人。漢字也令人著迷、痴狂,用畢生的力量完成一個目標,為漢字而存在,漢字叔叔理查德,一個美國人,為漢字而著,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漢字網站。

漢字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漢字的傳承、傳播,無數人默默地在做著貢獻。前無古人,至今無來者的大師許教授,侃侃而談,古詩詞意美、形美、音美彷彿置身其中,著實讓人陶醉。那些新時代的文化使者,帶給世界的是燦爛文化,經典不朽的名篇佳作,讓人們不由得肅然起敬。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古往今來,文以養性,武以正身。修煉的是強健的體魄,弘揚的是鐵骨錚錚的英雄氣概,傳遞著泱泱大國的風範。文武相兼,懷柔並濟,胸懷天下,沉澱下來的是那些不朽的篇章。

當傳統遭遇未來,科技衝擊著現實,改變的是速度、力量,未曾動搖的是人們對傳統的熱愛和感悟,是無可替代的。人們應對的是科技共享,共創未來,讓傳統更有韻味,更濃厚醇香。

世界屬於未來,屬於奮進的少年,品味傳統,砥礪前行。夢想就在不遠的前方,中國驕傲源遠流長,令人熱血沸騰。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東方文明古國,巨人已經傲立在世界的東方,中國驕傲的傳承,中國少年責無旁貸。一帶一路,需要中國驕傲相伴,中國圓夢,相隨著中國驕傲。我們都知道:我們的身後是強大驕傲的中國!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3

觀後感 ,395字

看完了《開學第一課》後我感觸很深,在長征艱苦的歲月裡,後有追兵、前途漫漫、環境險惡、糧食短缺,就是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我們的老一輩紅軍穿著草鞋在雪山和泥潭中一步一步走來了光明和勝利!

在長征的時候每天都會有一些人因為糧食不夠而被活活餓死。他們沒東西吃就用清水煮草根、樹葉來充飢,睡覺睡在泥潭裡,還要時刻警惕敵人的襲擊。1935年秋天,紅四方面軍進入草地,老班長受指導員的委託照顧三個病號,為了給有病的戰士充飢,老班長把縫衣針燒紅變成魚鉤,而在河裡釣魚給戰士們煮新鮮的魚湯喝,而自己卻捨不得嘗一口,最後老班長活活餓死在魚塘邊上。

現在的我們生活非常幸福,在沙發上吃著零食看著電視,睡覺睡著軟軟的大床,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為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讓我們永遠傳承長征精神: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永遠向長征精神致敬!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4

觀後感 ,601字

今天下午,我急忙開啟電腦在電腦裡搜開學第一課看。首先吳磊唱歌。

主持人是撒貝南和董卿。撒老師說:“我給你們上一節語文課。”撒老師手上有一塊石頭,石頭上刻著許多甲骨文。撒老師指著兩個一模一樣的甲骨文說:“它們其中2個是一樣的,你們說它像什麼?”有個小女孩說像出字,另一個小女孩說像字流。撒老師說:“你們說得都不對,這個字是雨字。”撒老師還請上了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王老師,撒老師請王老師講漢字的形成,王老師講:“漢字是幾千的文化和歷史,值得驕傲。”王老師還講解了正和直這兩個字的變化。

董老師說:“我還請了一位叔叔,他是來自美國的叔叔,外號叫‘漢字叔叔’,也叫理查德。”理查德說:“我6歲才學漢字,用一張小紙上面寫著漢字,下面寫著拼音,背面寫著英語。他連上廁所、吃飯等手裡都有這張卡片。他一直堅持了8年,後來,他開了一個網站,開始,看我網站的人沒那麼多,後來在一個夜晚,忽然看的人暴增,他的網站開始瘋傳起來。但有一次,“漢字叔叔”突發心臟病,後來他的一個朋友—迪恩在他的網站裡說:“他任何困難都沒有放棄,你們幫一下他吧!網友看了後,很感動!竟在短短几天裡就收到了理查德的500封信。”董老師說:“他講漢字,研究漢字,理查德任何困難都沒有放棄!”

學習一樣,任何困難也都不能放棄,有發揚釘子精神,要有擠勁、鑽勁,這樣才能把學習搞好。上課認真聽課,不做小動作,不講小話。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學習!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5

觀後感 ,398字

今晚中央電視臺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革命歷史課,一首“七律长徵”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我當時抗日環境是多麼困難。

紅軍,一個多麼偉大的團隊!是他們,才有了今日的美好生活!十三歲參軍的侯德明,兒時帶了一根柳條作伴,某天,侯德明把它插在一片白雪皚皚的雪地裡,小小年紀,英勇奮戰,在一次戰鬥中不辛犧牲,而他那小小的柳條,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獨臂將軍賀炳炎,在一次戰鬥中右臂受傷,不得不將手臂截肢,可是他為了能繼續打仗保家衛國,不願意,他要靠手打槍,但在全營勸阻下,最終用木據據斷手臂。他們是多麼痛苦,才換來了今天的偉大的中國!

長征時,紅軍沒有糧食,每天只能吃一粒黃豆維持生計,他們是多麼的苦累,但我們每天想吃什麼吃什麼,根本不用擔心。他們,黃豆沒了,吃雪,吃草!試想一下,要我們吃草,有人吃嗎,要我們吃雪,有人吃嗎?這就是鮮明對比。

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學習他們的不挑剔。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6

觀後感 ,602字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是毛主席在帶領紅軍長征後寫的一首詩。

而《開學第一課》請了三位老紅軍和其他有關人員來講述他們自己或父母親的長征故事。

使我記憶猶新的是耿颮將軍割臂的情景。在一次與敵人戰鬥中,耿颮將軍帶著其他同志衝鋒,但不幸古臂中彈。因為傷勢嚴重而必須將右臂截肢,可耿颮將軍卻說:“要是我連右手都沒了,那我還打什麼仗”!最後,經過醫務人員和首長的再三勸告,耿颮將軍才答應。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用的是百姓家的普通木鋸,把將軍綁在門板上,長達2小時15分鐘後,截肢手術才順利完成。首長從耿颮將軍割下的手臂裡拿出一塊骨頭,用毛巾包好,舉在手上,對同志們說:“這是一位共產黨員的骨頭!”聽完了這個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對這些用腳丈量半個中國的紅軍們充滿了無限的敬佩之情,讓我對他們致敬的更是紅軍的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定不移的精神。長征途中,紅軍就連最困難、最危險的瀘定橋都能過去,還有什麼能難得住紅軍隊伍呢?

可是,每當我回想起自己生活中遇到的荊棘和困難我都無法獨自去面對,去解決,只是如烏龜一樣把全身都縮排龜殼裡。比如做奧數課,遇到題目複雜或有些難度的都不敢輕易嘗試。而現在我明白了:我們在學習中也要向紅軍在長征中、在戰場上一樣勇往直前,百折不撓,把困難不放在眼裡,看成是簡易平常的一件事。

向我們偉大的紅軍致敬吧!沒有他們就沒有一萬三千多裡的長征,更不會有我們現在如此美好幸福生活!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7

觀後感 ,694字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對孩子的教育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為了教育我們,教育部和中央電視臺聯合推出了一部教育類節目,名叫《開學第一課》。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先輩的旗幟”,讓我們懂得現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們用鮮血與生命拼搏出來的,並讓我們學習先輩們那些崇高的精神。為此,我期待已久。

這一天晚上,我懷著激動而又緊張的心情安靜的坐在電視機跟前,等待著《開學第一課》的播出。隨著主題曲音樂的落下,節目正式開始了。三位主持人走了出來,緊接著,幾位一百多歲高齡的老紅軍走上了舞臺。在莊嚴的升旗儀式後,他們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個激動人心的長征故事。其中,最讓我難忘的就是耿飆將軍的女兒耿瑩奶奶講的那一個故事:當時,紅軍們在長征路途中穿的是最簡陋的草鞋,飯也吃不飽,最艱苦的時候每天只能吃一顆黃豆。後面有敵人的追兵,前面有雪山、溼地的阻攔,簡直是困難重重。可是,紅軍們靠著那超人般的意志力和頑強的毅力,終於打破重重困難,完成了堪稱“人類奇蹟”的萬里長征。

看完《開學第一課》,我的心情十分激動,久久不能平靜下來。紅軍們為了使人民幸福,讓中國解放,用自己頑強的意志力去向長征路上的一切困難挑戰。最終他們獲得了勝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再想想我們,現在這麼好的條件,可一旦遇到困難就容易退縮,更別提向困難挑戰了。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向紅軍學習,學習他們那種遇到困難不退縮、不放棄、不妥協,勇於向困難挑戰的精神。

看完這一場節目,使我受益匪淺。我要接過先輩們的旗幟,傳承長征精神。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信念不移,勇往直前。努力學好知識和本領,長大後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8

觀後感 ,464字

開學第一課之中,主要講了三要點,那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知道的“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饒”。偉大的紅軍戰士就是有著這樣的精神才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徵的。

看完《開學第一課》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不能輸在別人的起跑線上。那就是信念不移,只有相信自己能當第一,就一定能當第一,所以我這個學期的目標就是拿第一。

勇往直前。我以前做奧數題時,只要看到很長很長的題型時,我就頭昏眼花,天旋地轉,立馬翻頁。就連一眼都不想看。現在的我深受啟發,完全變了一個人一樣,越長越難解的題,我越想去試一試,就這樣,我不討厭奧數了,成績也較提高了,我希望大家和我一樣—勇往直前。

信念不移和勇往直前中最不可缺少—百折不饒。沒有百折不饒哪來的信念不移和勇往直前呢?就如“飛奪瀘定橋”中那些勇士們,他們靠著自己的軀體搭建了一座人肉橋就是憑著那百折不饒的精神奪下瀘定橋。取得長征中的一次決定性的勝利。這種種精神都是我們不可無的,只有做到了這三點,才必將成功。

通過看《開學第一課》我體會到了我身上的不足,我會永遠帶著這三種精神去開拓未來。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9

國小四年級作文 ,754字

一首TFBOYS帶來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曲),拉開了本學期的序幕。撒貝南老師、何炅老師和董卿老師將帶領大家一起探尋“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長征精神。

今天的第一節課講的就是“信念不移”。首先,撒貝南老師給我們講解了抗日時期通訊兵的辛苦任務。他們有時候沒有鞋子穿,就只能割一小塊牛皮在山上行走,還有時候連牛皮都找不到,就只能在腳底下綁一塊稻草或者打赤腳。接著,撒貝南老師請出了當時的紅軍通訊兵:胡正先爺爺。他講述了當年通訊兵的故事。在長征路上,胡爺爺經歷了曾今親密的夥伴被敵軍擊中犧牲,死前突圍吞吃密碼本,保護國家機密,雪山上忍饑受餓四十八天,每天只吃一顆黃豆等驚心動魄的瞬間。爺爺還告訴我們,當時沒有汽油、柴油來維持電臺發電,只能靠提煉的豬油、牛油來保持電臺暫時的運轉。所以傳送電報機的時候還要帶上一桶重重的豬油或是牛油。再看看我們的幸福生活,背個書包都沒有一桶油重,何況還有電報機呢,但是我們總會不耐煩的交給爸爸媽媽背。我真是慚愧極了。最後,這堂課在鳳凰傳奇悠揚動聽的《十送紅軍》歌聲中結束了。

第二節課講的是“勇往直前”的精神。嘉賓賀凌生講述了他的父親賀炳炎-唯一一個不用敬軍禮的將軍的故事。在振奮人心的故事後,何炅老師帶領我們用一個遊戲瞭解了“飛奪瀘定橋”。八個孩子每人拿一塊海綿板,鋪在鐵絲上,然後從旁邊繞回來,在過程中,有的孩子從鐵絲上掉進海綿池裡,有的孩子鎮定自若地走了過去。整隊用時四分三十秒,這個成績還算好。你看,他們還是在頭頂沒有炸彈、對面沒有機槍的情況下,都用了四分三十秒,那些紅軍叔叔在那麼惡劣的情況下,還要在最短的時間過橋,他們真令人佩服。

低下頭,看看那條用血染成的紅領巾,作為祖國的新一代,我們還要努力,讓中華人民共和國走上新的長征路,創造更多的奇蹟和輝煌!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20

國小四年級作文 ,536字

如果你認為這是一篇課文,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它是一部大型公益性電視節目,非常具有教育意義,今年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古話說“身教勝於言傳”。父母是我們第一任老師,也是我們的最好的老師,下面我就來談談我的感受吧!

孝:父母呼,應勿緩。

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我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間,自己的想法,還有一些自己的主意,但我們依舊要做到父母呼喚我們,不要緩慢;父母命令我們,不要懶惰;父母教育我們,必須要聽著。所以我們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順父母,並激勵自己刻苦學習。

禮:親師友,習禮儀。

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可以看到“禮”,過馬路遵守交通規則、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見到老師要敬禮、與同學們友好相處……。在禮儀方面,我有些做的還不錯,有些還不夠好,我要規範自己的行為,讓自己做的更好。

愛:凡是人,皆須愛。

人間處處都有愛,愛祖國、愛學習、愛勞動、愛父母、愛花草樹木,我們要愛護別人,愛護整個世界。

強:身必強,志必堅。

在生活中,我還是不夠堅強,有的時候有些脆弱,但是我的志向卻非常堅定。在以後的歲月裡,我會將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相信我!

所以我們廣大青少年應該養成誠實守信、孝敬感恩、團結友愛、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將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