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開心第一課》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觀《開心第一課》有感 篇1

觀後感 ,1563字

樑思禮老先生最喜歡蕭伯納的一句話:“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暫時拿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燦爛,然後交給下一代的人們。”

若是革命先烈們曾讀過這句話,是不是也該愛慘了它?他們是不是想為我們把火炬燃得再燦爛些、再燦爛些,才在慢慢二萬五千里長徵中用血與汗作燃料?

而現今的許多人並沒有珍惜這飽含血淚的“火炬”。“中國科技不如歐美髮達”、“汙染太嚴重”、“商品質量不過關”、“不夠民主”、“能移民就好了”……穿著入時的衣裳,享受著穩定治安的人們如是“憤慨”道,然後又混混沌沌地過完如白麵饅頭般平淡而又碌碌無為的一天。

八十多年前的祖國大地上,又在發生著什麼呢?遠遠近近的槍聲撩撥著每位貧民百姓脆弱的神經,內外動盪,如一隻滿是汙泥的手捂住這個古老民族的鼻息。而那支蜿蜒的長龍,翻過皚皚雪山,渡過滔滔江河,越過茫茫草地,伴著飢餓與敵人不知何時會射來的子彈進行著鬥爭,給中華大地帶來鮮豔的紅。不能再破舊的腰帶,不能再簡陋的草鞋,不能再遙遠的前方……他們是鐵人嗎所以才能堅持下去,所以才能不畏死亡?

不是。不是的,他們是有血有肉的人,是最平凡的兄長、父親、母親。

“我的父親一聽說把我丟了,急得趕緊調轉馬頭……”賀捷生帶著藏不住的溫情,訴說賀龍元帥的柔情。“楊政委就教我物理、數學、英文……他待我就像親生孩子一樣……”當年的小兵回憶他心目中的楊政委。

那麼,他們怎麼會以血肉之軀走完了如煉獄般的長征?因為,在他們心目中,中華大地上有千千萬萬個“捷生”,有千千萬萬個“小兵”,他們要竭盡全力將祖國這個殘敗的火炬修復一些,燃得亮些,讓後人們生活得幸福些。換句話說,是為後人奉獻哪怕是生命,不求回報。

太多的人只看到長征精神的堅忍不拔,卻忘了他們是甘願用血肉為我們後人奠基。

我們的確已經忘了,談起長征精神,太多的人草草地把它歸為“特殊年代”的產物。而又有多少人清醒過來,如今,如今的祖國依然處於“特殊年代”,西方國家的虎視眈眈,周邊國家的挑釁,內外反華勢力的勾結,日益汙染的環境,陷入瓶頸的改革,僵化的創新產業……無一不像洪水猛獸一樣向我們湧來。

某位已移民美國的著名女主持人說:“對於現狀,無法接受,便去改變,無法改變,就去逃避。”我們,要逃嗎?拾掇拾掇行李,時刻將根從中華大地上抽離?我們,要接受嗎?擺出路人的姿態,任由祖國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腐爛?

有人說,千百年來的爛攤子憑什麼要我們收拾?為什麼我們生來就要,因為人多資源少而擠破了頭去爭搶那少得可伶的“優秀社會資源”?是啊,為什麼?

當年的革命戰士們也曾這樣想過嗎?也曾這樣怨過嗎?可是,他們沒有丟下祖國,對於每個人來說,你生活得那一代都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對於革命先輩而言,他們生活在最壞的時代是山河搖搖欲墜;最好的時代是他們喚醒了祖國。於我們而言,最壞的時代是如今社會問題暗流湧動;最好的時代是我們享受著先輩發展起來的物質條件,我們有機會、有能力讓這個龐然大物煥發出新的生機。

人的個體生命是短暫的,一代人的貢獻也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僅用一代人的雙手就能改天換地。但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延續可以是無限的,長征精神的傳承也是無止境。

如今,“火炬”已悄然傳至我們手中,我們不知道明天能不能抵達理想中的“桃源”,抑或是我們這一代只是拿著火炬在昏暗中奔跑,那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的後代終有一天會在我們鋪就的路上越走越遠,最終抵達我們期盼的世界,那時的中華名族才真正雄於地球之上。

一切奉獻,不過是出自內心深處對祖國的深情。我們都是先輩的孩子,也終會成為後代們的父親、母親。擁抱我們的祖國,不論她繁榮還是落魄,就像擁抱媽媽那般深情。傳承長征精神,為我們手中的“火炬”添火,無私奉獻,不論明天的回報是否到來--這是我們對先輩最好的感恩,也是給後人們最好的傳承。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2

觀後感 ,1227字

愛國、勇敢、團結、自強,是每一箇中國人的守則。

2015年秋學期初,我懷著一顆感恩抗戰英雄的心,觀看了由CCTV1播出的節目—《開學第一課》。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祖國的抗戰歷史,講述了諸多英雄們的光榮事蹟,愛國的舉動,令我印象深刻。因為,一個民族遺忘祖國的血淚史,是一個沒有未來的民族!這些英雄,活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

《開學第一課》的開場,是明星黃子韜演唱的《第一課》,歌詞中積極向上的能量彷彿溫暖的陽光,照耀著我的心靈,激勵著我。《開學第一課》用我們喜愛的方式,使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陶冶,非常利於增強同學們學習的興趣。秦怡奶奶還講述了她的丈夫和聶耳創作國歌的故事,讓在場的人和電視機前的人都熱淚盈眶。

第一節課:愛國

什麼是愛國?在抗戰時期,許多人為了祖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用生命保衛祖國。愛國是一個人民應有的道德,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公民愛國,實際上就是愛自己的國家,為了祖國可以獻出自己的一生。《開學第一課》就講述了一位愛國抗日的女戰士:她在1936年8月與日寇的鬥爭中被捕,日軍用盡了一切酷刑,逼她說出有關部隊的資訊,但是她堅忍不拔,沒有透露出一絲資訊。在這之前,她已經給7歲的兒子寫好了一封遺書,信中的一句話最讓我感動:“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她就是偉大的戰士—趙一曼。她的愛國之舉,應該為世人傳頌,她做的愛國貢獻,應該永遠銘記!她,是一位英雄!

第二節課:勇敢

勇敢,就是不怕危險,果斷向前,毫不畏懼。何炅告訴大家了《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背後的故事:歌中王二小的原型是一位名叫閻富華的孩子,那時,他只有13歲,是兒童團的團長。在鬼子入侵村莊時,他把生留給了小夥伴,而自己卻被日軍抓住,閻富華把日軍軍隊帶到了紅軍的包圍圈。這時,鬼子發現中了計,用刺刀把閻富華挑起,丟下懸崖摔死了。看到這裡,我被他的勇敢深深觸動了,13歲的小夥子,生命就在此終結。但,他的血不會白流,他的勇敢不會被人們忽略!

第三節課:團結

團結,是由多種情感聚集在一起而產生的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新四軍中的一個衛生員孫九巨集爺爺在《開學第一課》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那時候,我們的盟軍美國,派出飛行援軍來支援新四軍,被中國的百姓們稱為“飛虎隊”。有一次,飛虎隊的隊員在東北的一個地方墜落,新四軍發現後趕忙去營救他們—因為鬼子的一個根據地就在附近。在這次戰鬥中,我方傷亡了一百四五十名士兵,就為了救回5名飛虎隊隊員。新四軍與飛虎隊之間的團結精神令我震撼。

第四節課:自強

一位王伯惠老爺爺講述了他在改革開放前為祖國作出的貢獻:1944年,他在西南聯大學畢業後,投筆從戎,分配到了工兵營。他逢山開道,逢水造橋,作出了數不清的貢獻。改革開放後,許多海外的科學家也紛紛回到祖國,使我們的祖國強大。

觀看了《開學第一課》,我瞭解了祖國抗戰的歷史,懂得了要銘記祖國的血淚史,緬懷先烈,珍惜和平!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3

觀後感 ,729字

《開學第一課》裡邀請了許多嘉賓,從文字演變,武術精神,棋藝甚至絲綢之路各方面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讓我們為生在中華感到驕傲。

《開學第一課》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漢字的演變。作為中華兒女,我們平時接觸最多的就是中華漢字。我們都好奇過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漢字?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起,我們就開始了學習之旅。試想一下,假如你不會講話,更沒有講話的概念,你覺得你不會被社會所拋棄嗎?無疑你會被孤立起來。因此我們學習漢字不僅僅是為了將漢字的精髓傳承下去,更是為了方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

我們也曾自大地認為自己已經能掌握漢字的精髓了,我們總是想:我已經能熟練地用漢字講話了,為什麼我學習的科目裡還有語文?我認為,語文的存在是為了教會我們如何給一句話包裝。人們常說:忠言逆耳,可語文的存在就是為了教會我們做到:忠言順耳。語文教會了我們幽默,這也是漢字的神奇之處。

或許此刻你會想:既然漢字如此神奇,我們學習的科目裡除了語文怎麼還有那麼多?其實每門科目的存在都有它的意義,它們就像語文一樣,都是為了方便我們交流,增長我們的見識,讓我們的生活更充實。這或許就是“漢字叔叔”不惜一切研究漢字的原因吧!

因此,我們學習的不是一疊疊課本,而是我們偉大祖先的交流習慣和某些思維方式。我們剛從母胎生下來就開始適應祖先們的思維,這也方便了我們交流與社會發展。或許你覺得你可以有自己的思維,可我覺得:你的思維必定是建立在祖先們思維的基礎上的。因此,這便是我們學習的意義所在。我們不僅要學習祖先們留下來的文化,更要通過這些文化去挖掘更多的文化。

《開學第一課》讓我明白了:學習不是為了分數,更不是為了名次。學習只是為了讓我們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讓我們不斷去超越自我,為社會做出貢獻。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4

觀後感 ,581字

中國上下5000年,有著深遠的歷史,那些精髓的民族文化傳統的民族精神,都是由我們的祖先一代代傳承下來。現如今的中國,有著先進的科學技術和龐大的人力資源,那是祖國的人民共同努力而擁有的。而少年則是祖國的“核心能源”作為新一代少年的我們,共同擁有和祖國一同進步與發展的機會……

《開學第一課》這一欄目講述中華傳承與發展。包括文字,武術,詩詞漢語……這些民族精髓正是由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少年所繼承,我們身上流淌著祖國母親的血液,我們有責任更有擔當,繼承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

有這麼一個人,他熱愛中國古典文學,他把詩詞都翻譯成了英文,法文,他讓世界上更多的人都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他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弘揚傳統文化上,他就是96歲高齡的許淵衝。還有一種情感,那是一種跨國師生情,他們用這種情感,架起一帶一路文化橋樑,常敬宇夫婦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選擇到巴基斯坦這樣一個較為貧困的國家去傳播漢字語言。每一個漢語教師都是一個文化視窗,他們傳播著中華文化……

正是因為有這麼些人始終擔任著弘揚與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的偉大精神,才讓民族的瑰寶的以保留,作為新一代少年,我們更應該接受與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少年強則國強,作為每一箇中華兒女,就應該踏實的走好腳下的每一步路,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踏出一條陽光大道。

少年強則國強,讓我們站在新的起跑線上響亮回答:少年要譜寫中華最璀璨的詩篇!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5

觀後感 ,512字

9月1日開學的第一天晚上,我享用了精神大餐—《開學第一課》。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分成“孝、禮、愛、強”四部分。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愛”這部分,主要講述了一個酷酷的樂隊主唱秦勇,變為一個普普通通的爸爸,這是一個多麼大的轉折啊!這全都是偉大的父愛。

秦勇原本是黑豹樂隊主唱,有一頭長頭髮,別人都說他酷。可是他的兒子大珍珠在4歲的時候不幸被診斷出重度感統失調,如果不及時醫治,12歲之後將會終生伴隨這個疾病。為了兒子,秦勇艱難地做出決定,放棄自己喜愛的音樂事業,全心全意地照顧兒子。他說:“既然改變不了過去,那就用愛改變他將來的樣子。”得知騎自行車是對感官協調能力最好的訓練,秦勇就教兒子學騎自行車,可能大家都覺得學騎自行車非常簡單,可秦勇的兒子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學會,其中的艱辛只有他們父子才能體會。當有人問他是否後悔,秦勇不假思索地回答:“不!”

古語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一點一滴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幫助。我的爸爸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人,可他也對我傾注了很多心血。有時上好夜班顧不上休息教我功課,自己捨不得穿好的,把最好的都留給了我。爸爸的話雖然不多,但我清楚他是很愛我的。感謝爸爸的愛伴我成長。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6

觀後感 ,1065字

“開學第一課,愛的築造……”這一陣陣悅耳的歌聲,彷彿是一陣陣悠揚的鈴聲,把我帶入知識的海洋,使我在那廣闊無垠的知識中自由自在地遨遊著—9月1日21:00,我、妹妹和媽媽一起看了央視1臺的《開學第一課》。

《開學第一課》已經播放九期了,每期都有不一樣的主題。本期的主題是:中華驕傲。今天,撒貝南和董卿化身成了我們的“班主任”,給我們講了許多關於中國歷史文化的知識。中華歷史悠久,足有上下五千年。一說到中華驕傲,我便想起我們中國的漢字、武術、四大發明還有琴棋書畫……在這期《開學第一課》中,節目組請來了許多嘉賓,而最令我難忘的三位是:王寧教授、翻譯官許淵沖和世界圍棋冠軍柯潔。

王寧教授是師範大學中文系的一名教授,她研究漢字60年了。在本期節目中,王教授給我們寫了價值觀中“正直”二字的甲骨文和來歷。最後,我們把甲骨文給翻成了現在的漢字,明白了:甲骨文中,“正直”的意思是:“目不斜視,奔向目標。”甲骨文中的“正直”和現在的“正直”意思還真有點兒不一樣呢!難怪王教授說:“學好了漢字,我們還能和我們的老祖宗用語言交流呢!”

許淵衝他很厲害,曾經獲得過“北極光”這一個頂尖的翻譯獎項,把許多詩詞翻譯成英文、法文,把我們中國詩詞的美傳到了全世界。在本期節目中,他帶我們領略了《登鸛雀樓》中的“三美”:意美(意思美)、形美(形式美)、音美(音韻美)。老人家工作的時間之久以及要宣傳中國詩詞的決心使我很佩服他。

柯潔是我最崇拜的嘉賓了,因為他當上了世界圍棋冠軍。小時候,他很喜歡下圍棋也有一顆好勝心,他離開家鄉,去外地刻苦學圍棋。終於,2015年,他獲得了世界圍棋冠軍。2016年,“阿爾法圍棋”出來了,他沒有退縮,坦然面對了它。雖然柯潔下了一步錯棋導致自己輸了,但他那不肯服輸的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使我很佩服。今天,我看到了《開學第一課》中的柯潔,他是我的榜樣,我也要有不肯服輸的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今天還來了位特殊的嘉賓,他是來自義大利的鋼琴機器人:特奧(TEO),有五十三根手指,覆蓋了大半個鋼琴鍵盤。當彈奏《野蜂飛舞》時,它彈得可快了,只用了52秒。這個機器人使我明白了:現代科技水平很高,很發達,在慢慢進步。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使我知道了中國文化的歷史悠久和博大精深,而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世界上每一個努力傳播中國文化的人,才是最美的、真正的中華驕傲!我耳旁再次迴盪起那陣歡快的歌聲,漸漸地,開學第一課結束了,吳磊的歌聲、棋技高明的柯潔、可愛的機器人、“漢字大師”王寧教授還有著名的許淵衝翻譯官……依舊在我腦海中迴盪著。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7

觀後感 ,641字

9月1日是個非凡的時刻,我們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迎來了開學的日子。晚上,我開啟電視機,觀看了《開學第一課》。

《開學第一課》講述了許多長征故事,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三個故事。

1、七律長征

侯勇用豪邁的聲音講述了長征的概況,兩萬五千里長徵非常艱苦。它跨躍了中國的十四個省份,翻越了二十多座大山,跨越了三十多條河流,進行了六百餘次戰鬥,參加長征的紅軍開始有30萬人,結束時只剩3萬人!長征期間,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是戰勝困苦的精神動力。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著紅軍走過艱難,走過凶險,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藍天。

2、最小的紅軍

賀龍元帥的女兒出生後18天就在馬背上的搖籃裡踏上征途。父親覺得馬背上的搖籃不安全,就將她揣在衣兜裡。那個時候她還那麼小,就跟著父母參加了長征,隨父母過雪山草地。她說,那時候,只要聽到她哭,大家都很高興,因為說明她還活著。聽到這裡,我很心酸。

3、披著毯子上戰場

耿飈將軍在長征途中染上瘧疾,時冷時熱,全身乏力,甚至上路還需要戰士抬著。可是,敵人來了,他立馬披著毯子上戰場,指揮打戰。想想自己每次生病感冒都有媽媽陪在身邊照顧,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我真應該珍惜這樣的幸福時光!

《開學第一課》讓我思考了很多事情,我也體會到了長征精神: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自己學習上的困難和紅軍們在長征碰到的困難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接過長征精神的光輝旗,努力學習、克服困難,為建設更強大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8

觀後感 ,746字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每當這時,我們需要一種精神來激勵自己迎難而上,勇往直前。今天,我觀看《開學第一課》,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這一點。從節目中,我尋覓到了一種震撼心靈,催人奮進的力量—長征精神。

伴隨著鮮豔的紅旗冉冉升起,主題為“先輩的旗幟”的課堂開課了。許多經歷過長征的老紅軍或他們的親人來到現場,動情地講述戰士們在長征中戰勝艱難險阻的歷程,帶領我們重溫紅色記憶,傳承長征精神,接過先輩的旗幟。

聽著一個又一個扣人心絃的故事,我如臨其境,被深深地震撼了:長征共經過了11個省,翻越了18座大山,跨過20條大河,穿過草地,走過雪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長征開始時,紅軍共有30多萬人,結束時只剩下了3萬餘人。一位老兵說,他們在岷山的時候,48天沒有糧食,沒有鞋,只能餓著肚子、光著腳在冰天雪地裡艱難行進。紅軍戰士們在困難面前沒有屈服,克服血肉之軀的極限,創造了“人間奇蹟”。

節目中賀炳炎將軍的故事,讓我聽著聽著,不禁滿含熱淚:在雲南交戰時,他被子彈打傷右臂,需要截肢,可是當時沒有麻藥也沒有手術器械,只能用借來的木工鋸子截肢。我難以想象,是怎樣堅定的信念,在支撐著他不怕流血,不怕犧牲!事後,賀龍元帥舉著鋸下的骨片說:“這是賀炳炎的骨頭,這是紅軍的硬骨頭!”聽到這裡,我的眼淚終於忍不住奪眶而出。

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上,我還見到了“長征中最小的紅軍”,感受了“飛奪瀘定橋”的驚險,也聆聽到了耿飈將軍“披著毯子上戰場”的故事……節目結束了,然而紅軍戰士浴血奮戰、勇往直前的一幕一幕,卻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這一刻,我下定決心,要向這些可敬的戰士們學習,用偉大的長征精神指引自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奉獻畢生的力量。

開學第一課,真是意義非凡啊!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9

觀後感 ,397字

今天,我在電視上觀看了中央一頻道播出的《開學第一課》,感同身受,沒錯,父母是我們最好的老師,給予了我們最好的教育。

從我們一出生開始,父母不僅是父母,還是我們生活的導師。父母的一舉一動、言行無時不刻地都在影響著孩子。

我的媽媽,用“嚴厲”這個詞語介紹她再好不過了,生活上,學習上,都在嚴格地要求著我,比如:每天早晨讀半小時英語,每天都必須做十五分鐘的練習題,晚上睡前背英語單詞……雖然是嚴格了一些,不過使我的學習成績急速提升,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學霸”。

爸爸對我的教育則很放手。每天按時完成作業便可以了,整天樂呵呵的,從不對我發脾氣,無數次的鼓勵我,給了我巨大的正能量,使我每時每刻都充滿了信心。我想,可能是因為我長大了吧。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愛,帶給我動力,使我不斷努力地向前衝。

爸媽是我一生的老師,我們需要虛心地接受他們的教育,更要孝順爸爸媽媽,讓他們以孩子為榮。爸爸媽媽,向您們致敬!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928字

“你醒來時候,問候你好,升起的陽光,哼著歌謠……”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節目又伴隨著那悠揚而歡快的開場曲逐漸拉開了序幕……

《開學第一課》以中華驕傲為中心,分別介紹了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載道、棋以明智、絲綢新路五大主題,使我見證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對中華文化苦心研究與不懈傳承。正是眾人的努力,中華文明才得以發揚光大、淵源流長。

一個國家的語言,是這個國家的靈魂,而漢字,就是我們中國悠久文化的源頭活水。一筆一畫,蘊含著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橫平豎直,承載著中華文明厚重的底蘊和價值。只有學好漢字,才能更好地領略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當我每每揮起手中的鉛筆對著紙卷而揮灑時,都不禁為那些可愛的小精靈—漢字而動情。看著它們那嬌小迷人的身姿,我的記憶彷彿追溯到了幾千年前,親眼見證了古代人造字的有趣經歷。

漢字的一橫一豎一瞥一捺都凝聚著中國人的智慧與別緻新穎的想象力。正是有了這些獨特的魅力,漢字才吸引了不少外國人學習,例如:被稱為“漢字叔叔”的美國人理查德。西爾斯就對中華漢字十分酷愛。漢字叔叔為了更好的學習和研究漢字,放棄了在美國富裕的生活與穩定的職業,隻身來到了中國的臺灣。在臺灣的生活中,儘管風波不斷、路途坎坷,甚至有一次得了心臟病,但病痛的折磨並未減弱漢字叔叔對漢字的喜愛。漢字叔叔的事蹟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中國人,並獲得了他們的幫助。

一名外國人對中國的瑰寶—漢字的感情竟如此深厚,作為一名真正的中國人,我們難道不應該向漢字叔叔學習認真書寫每一個漢字,讓漢字永遠傳承下去嗎?

漢字譜寫生命的篇章,述說歷史的長河。與文學結緣,我與李白一同飲酒賞月,與書中作者,一同沉醉文學之中。文學教會了我,在困難面前要迎難而上,對於別人熱嘲冷諷,要將它轉換為動力,證明別人能做到的,我通過努力也能做到。《草房子》中,桑桑與他的朋友告訴了我:什麼叫作責任,什麼是力量,而什麼又是善與美。《城南舊事》描繪了人間的悲歡離合,教會了我很多。不管是古典文學,還是現代文學,都是中華的文化瑰寶。

從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載道、棋以明智到絲綢新路的過程,恰恰是中華文化從產生到傳播到發揚光大的過程,讓我們一起領略文化瑰寶,共同傳承中華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