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計算機取代,或是成為計算機?相關作文20篇

被計算機取代,或是成為計算機? 篇1

國三作文 ,984字

蘋果公司總裁庫克發表過這樣的言論:“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就我個人而言,“人工智慧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也是件相當值得擔憂的事。

要知道,幾萬年前這世上曾存在著不只一種“人類”,而現在,世界上僅僅剩下了我們—人屬智人種,這無疑說明了智人種有著其他人屬物種都無法比及的優勢。然而,根據出土的遠古人類化石判斷,相比曾經的其他人種,智人不是高大的,不是最靈活的,甚至不是最聰明的。那麼,我們的優勢何在?人類學家根據種種跡象得出這樣的結論:智人的社會體系最完整、強大。智人正是利用相對更豐富的文字、語言互相瞭解、信任,從而組成更善於合作的大團體,消滅了其他人種。而我之所以擔憂計算機的思考能力得到提升以至於發展成為與人類並之的“新物種”,就是因為它們可以建立“自成一體”的社會體系,資訊同時化,意志一致化—這樣的“物種”恐怕是我們無法戰勝的。

不過,我同庫克一樣更擔憂其言論中的後者,畢竟人工智慧至今仍處可控狀態,人類最難控制的恰恰是本身。

生物都有“慾望”,而在動物中,頭腦越發達,精神越豐富,慾望就越大、越廣,而當今的人類正可謂地球上的“縱慾者”。如今我們正處資訊時代,同時又是和平年代(對大部分地區而言),由於缺少外界壓迫,自身又缺乏自控力,溺於網路以圖淺層次的快感已成群像。由於網路,許多人類的人際交流能力減弱,而這一寶貴的能力正是昔日我們用以征服世界的關鍵“武器”。這會導致我們所能組成的合作團體人數不斷縮減。換個角度想,假如真的失去了為廣大人類認可的價值觀、對其他人類失去同情心,那麼你豈不就成了與人類對立的“其他物種”了嗎!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剋制,有自控能力的人才能名正言順地活在群體之中。

仔細想想,我倒也不覺得人類會因上述原因誇大到變得像機器一樣思考,至少短期內絕不可能。儘管有人沉溺於網路,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在網路中參與社交活動—評論、遊戲等網路活動,實際上也變向地起到了鍛鍊人類社交能力的作用。而這類情感的觀點的互動正是計算機學不來的。

綜上所訴,我認為庫克的擔憂成真的可能性很小。不過,我也希望提醒人們,提升自制力,多關心這個社會—小至親人朋友,大至民族國家,當然最好是人際交往的形式,不要真的變成寄情於網路的生物。

被計算機取代,或是成為計算機? 篇2

國二作文 ,984字

蘋果公司總裁庫克發表過這樣的言論:“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就我個人而言,“人工智慧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也是件相當值得擔憂的事。

要知道,幾萬年前這世上曾存在著不只一種“人類”,而現在,世界上僅僅剩下了我們—人屬智人種,這無疑說明了智人種有著其他人屬物種都無法比及的優勢。然而,根據出土的遠古人類化石判斷,相比曾經的其他人種,智人不是高大的,不是最靈活的,甚至不是最聰明的。那麼,我們的優勢何在?人類學家根據種種跡象得出這樣的結論:智人的社會體系最完整、強大。智人正是利用相對更豐富的文字、語言互相瞭解、信任,從而組成更善於合作的大團體,消滅了其他人種。而我之所以擔憂計算機的思考能力得到提升以至於發展成為與人類並之的“新物種”,就是因為它們可以建立“自成一體”的社會體系,資訊同時化,意志一致化—這樣的“物種”恐怕是我們無法戰勝的。

不過,我同庫克一樣更擔憂其言論中的後者,畢竟人工智慧至今仍處可控狀態,人類最難控制的恰恰是本身。

生物都有“慾望”,而在動物中,頭腦越發達,精神越豐富,慾望就越大、越廣,而當今的人類正可謂地球上的“縱慾者”。如今我們正處資訊時代,同時又是和平年代(對大部分地區而言),由於缺少外界壓迫,自身又缺乏自控力,溺於網路以圖淺層次的快感已成群像。由於網路,許多人類的人際交流能力減弱,而這一寶貴的能力正是昔日我們用以征服世界的關鍵“武器”。這會導致我們所能組成的合作團體人數不斷縮減。換個角度想,假如真的失去了為廣大人類認可的價值觀、對其他人類失去同情心,那麼你豈不就成了與人類對立的“其他物種”了嗎!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剋制,有自控能力的人才能名正言順地活在群體之中。

仔細想想,我倒也不覺得人類會因上述原因誇大到變得像機器一樣思考,至少短期內絕不可能。儘管有人沉溺於網路,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在網路中參與社交活動—評論、遊戲等網路活動,實際上也變向地起到了鍛鍊人類社交能力的作用。而這類情感的觀點的互動正是計算機學不來的。

綜上所訴,我認為庫克的擔憂成真的可能性很小。不過,我也希望提醒人們,提升自制力,多關心這個社會—小至親人朋友,大至民族國家,當然最好是人際交往的形式,不要真的變成寄情於網路的生物。

假如計算機取代了人類 篇3

國二作文 ,1117字

繼工業革命之後,人類又進入了計算機時代;計算機的出現給社會帶來了福音。近幾年又出現了一個新名詞“人工智慧”,這種新型的高科技產品實際上是一種趨向於人類思維模式的計算機。

對於“人工智慧”的問世,我心中產生了一個疑問:既然計算機已經擁有比人類更高的效率,連思維模式也在向人類靠近,那它或許會在將來顯示出超越人類的優勢;由此看來,如果計算機真的取代了人類,會發生些什麼呢?

現在市面上有許多以機器人向人類發動戰爭為素材的科幻電影。實際上,這些導演在腦中構想出“機器人世紀大戰”是出於對機器人這個“外來物種”的恐懼罷了。我想,計算機有了人類的思維,那它頂多成為和我們一樣的—人類;既然都是同一物種,我們就能夠和諧共處。

假如計算機取代了人類,會怎麼樣?對於這個假設,我認為它會存在兩種情況:一是計算機變成了人,二是人變成了計算機。

假如計算機變成了人,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我倒覺得老師這個職業可以讓計算機取代。那樣就沒必要讓人來做這麼辛苦的工作;讓機器人來教書,它會永遠保持一顆耐心,也不知道疲倦。並且,它的頭腦中裝著“百科全書”,沒有任何一個人類教師能比它更淵博吧。除此之外,機器人應用在其他領域也是十分可取的。

我並不擔心以上這一情況,我更擔心假如人變成計算機,那就可怕了。這樣一來,人的思維模式就變得機械化、模板化。學生做考試題,其實就是把思維模式化的一種體現。答數學題時,總是有固定的“套路”可以找到。就算是語文學科,也不像許多人認為的那樣靈活多變,它也有規律可循;先答手法,再答表現效果,最後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我想,這些都是我們學生熟爛於心的吧。

我對語文這門學科深有體會,有許多話想說。我熱愛文學,也熱愛寫作,這種熱情在我高中時代變得愈加強烈了。可對於語文,我卻提不起太大的興趣;因為我在作文格子中所表達的觀點,流露的感情總是被分數衡量。應試教育使學生們的思想受到了一定束縛,不能自由的發散出去。如何讓學生們在學習中學會自我探索,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區別於語文,文學總讓我感到愉悅。學習文學,我可以通過觀察生活取得素材。從觀察一片葉子的脈絡,到觀察教室中同學的行為舉止;從觀察自然萬物,到觀察人文社會,我樂在其中。我想,這便是一種“格物致知”的精神吧。程朱理學主張探索外物獲得真知,而陸王心學主張內省獲得良知,不都是說要通過親身探索獲取知識嗎?

切勿使我們的思維機械化。人類擁有其獨特的思維能力,是任何其他外物都學不來的。我們應該珍惜自己這份獨特的才能,給予思想自由廣闊的空間,而不是把它禁錮在牢籠之中。

假如計算機變成了人,這沒什麼好擔心的。但倘若人類變成了計算機,被它所利用,就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悲劇。

被“計算機”操控的大腦 篇4

國一作文 ,945字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如今21世紀可謂是資訊時代,它賦予了人類許多便捷之處,也讓人類享受到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例如一部手機就可以幫助你解決一切難題它能幫你聯絡朋友,給你提供娛樂、遊戲等……它大幅度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這便是科技發展之果。

除此之外,人工智慧也在近幾年中被人們所熟知。例如今年剛結束的世界圍棋大賽,柯潔慘敗阿爾法狗,以0:3的成績輸給這位人工智慧機器人,柯潔在採訪中也說到:“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雖然在去年的韓國的李世石艱難地贏過他一局,但是在去年的技術上研發部門又對它更新提高,如今的2、0版阿爾法狗思考問題是更加全面,更加縝密。我想贏過它實在太難了、太難了,它表現的太完美了……”他一邊說著,一邊流下了委屈遺憾的淚水。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在圍棋的領域上,人類已經完全被人工智慧所取代了,還有近兩年百度開發的“小度”和京東啟用的全球第一所無人倉等,裡面商品的提取、裝載、分發都由人工智慧所完成,人工智慧可以準確高效的幫助人們完成任務。

但是,我認為人工智慧在給我們人類、社會帶來的便捷之處的同時,在許多事情中,它可以取代我們人類的大部分工作。我們的大腦好像是被計算機在操控一樣,只會盲目的依從,而缺乏了想象力和創新能力,但是計算機是死的,人是活的。也是人賦予了計算機生命,人類才是計算機的創始者,是它的母親。而事實卻相反。

人類受計算機的影響,失去了創新能力和想象力的同時,也失去了價值和同情心。現在的年輕人絕大部分的生活狀態都是虛無主義者和盲目享樂者,他們根本不明白什麼事情是有價值的,以及生活的意義來自於哪裡。他們口中的名言就是給我一部手機,他就可以撐起全天。因此,宅男、宅女也是對這個社會現象的定義。人們也會受計算機和網路平臺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冷漠,缺乏同情心,對社會上的一些狀況都置身事外,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無法自拔,而不是儘自己所能,為社會出一份力。

我們現在的生活就是手機中醒來,刷微博中乘車,看電視中吃飯,聽音樂中睡覺。每天都是如此。

現在的人少了份純真,多了份自私,少了份勤快,多了份懶惰,少了份同情心,多了份冷漠,也逐漸流失了自己的價值觀,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回歸本真,展現自我,提高創新,展現想象為社會盡一份力,而不是做一個計算機操控的“機器人”。

莫讓人類被計算機化 篇5

國一作文 ,1020字

“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蘋果公司總裁庫克如是說。通常地,不少專家會提出是否人工智慧會替代人類的憂慮,曾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展開激烈的探討。而庫克的話,不僅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考角度。我們總是宣揚計算機對於人們多大的好處,固然如此,但我們同時有不可忽視的是計算機有可能對人的精神塑造起到阻礙作用。

人本身就是有血有肉的生物,他們擁有鮮活跳動的心臟,有情感的表達,有喜怒哀樂,有對生命的悲憫、同情之心,或是從最初人類的起源猿人到如今的現代人,都有一個個體獨立的思考與價值觀。這一切都是源於人們最心底的東西,歸咎於“人之初,性本善”,有歸咎於人們內心根深蒂固的對“真善美”的追求。

而談及計算機,最先浮現於我腦海之中的,是“冷冰冰”“常規化”讓人感到有些冷漠的詞語,我們常給計算機貼上快速、精準的標籤,這也是人們對於它莫大的讚譽。但是計算機終究只是人類更快捷迅速完成任務的工具,它們也無上帝所賦予人類的人性與溫度,又何來可以像人類思考這一說,更談何計算機可以替代人類這一憂慮?

而我們人又是善於學習的生物,他們羨慕計算機快捷,能用最短的時間做出最優的結果,因此人們開始學習計算機那種處事方式,但似乎又更勝一籌,將其畸化了,而淡化了人性溫度。

追求效率,事半功倍本是好事,但過分地尋求速度促使人們形成急功近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失去基本原則的價值觀,這違背了人生來就追求“真善美”的初心。試想,若一個人失去了最基本的價值觀,與與生俱來的悲憫之心,他的世界將會是灰白而沒有色彩的,像計算機被程式設計那樣只會按照人類輸進去的編碼執行相應的任務,不知外面世界的精彩,生存在這個世上的僅僅是一具沒有靈魂的冰冷驅殼。

再舉個例子,不少電視劇中會出現一個人為了獲得利益不惜傷害他人的橋段,我們嗤笑他不切實際,不存在,但現實是,電視劇裡的橋段只是將人性的醜惡放大化、誇張化,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存在這種現象,可能只是你不自知罷了,而這恰恰就是計算機的思維方式,它們為了執行到最後一步,可以強制關閉其他阻礙執行的程式,“撞了南牆還不回頭”的思維方式或是導致兩敗俱傷的亂碼局面。

莫讓人類為計算機役使,也莫讓你自己被計算機化,若是你的思維變得如計算機一樣思考,何以來凸顯人性的溫情?失去你的價值觀又何以譜寫你生活的精彩篇章?計算機終究不會成人,而認更不能因為計算機式的思維而失去人性冷暖與溫度。

被計算機入侵的人腦 篇6

國一作文 ,1036字

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說:“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前半段不提,對於他的後半段話,我是無比認同的。

計算機,從本質上看了,是人類發明的一種計算工具,它的原理基於邏輯學,它被髮明的目的就是得出結果。對其而言,萬物沒有價值之差,只有有用資料與無用資料之差,無用的丟棄,無用的取來。對人類來說,機算機無疑是有用而高效,但假如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那便不亞於世界末日。我們需要的,是在價值觀和,同情心下去思考。

為什麼我們需要有合適的價值觀和同情心?同情心,心理學上有個術語叫“心境聯結”,也就是說感同深受,感受對方的心情。這種品質或是能力可以說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助力,部落時代,人們的關係靠血緣來維繫,而到了城邦時代,為了?W抗天災,人們共同建立城邦,但不同部落之間多有鬥爭,是同情心讓他們選擇寬容並接納對方,最終形成了“國”的雛形。所以,是同情心讓人們相互認同而成了整個人類社會的一部分。而價值觀,就是人對世間萬物價值的判斷。而正是相近而,又不同的價值觀,讓整個世界多姿多彩,讓整個文明漸漸發展。簡而言之,是同情心讓人類走在一起,價值觀讓人類社會多姿多彩地發展。

為什麼我們不能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假如每個人都像計算機一樣只求結果,而不顧倫理道德,仁義禮智信的話,可想而知,整個社會便成了一個鬥獸場,為了勝利而不顧尊嚴,不顧廉恥,這不就是魯迅先生筆下的“吃人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我們活得孤獨而不體面,群居而無伴,對任何一個正常人來說,地,獄也不過如此了。

既然這樣,為什麼現代社會中,人們的思考方式漸漸地向計算機靠近?在現代,金錢的力量越來越大。舉例來說,一個畫家為了有錢維持生計,不得不出售畫作,那麼金錢能買的東西就多了“畫家的畫作”,因為金錢能換到麵包,畫家需要麵包,所以他不得不出售畫作,迴圈往復,金錢能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多,它便越來越有力。在現代社會,幾乎一切物質基礎都被金錢壟斷了,所以建立在物質之上的精神也不得不彎腰。所以,人們都明白了“有錢能使磨推鬼”,一切的理想似乎都繞不過金錢,不管是“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都是如此。由此,人們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計算機思維—以金錢得失來衡量萬物的思考方式。

社會大環境的形成是個人難以干預的,就個人而言,我們能做的只有在資本的浪潮中,堅守自己的價值觀和同情心。

做一個無用而獨立的人,懷著自由而孤獨的靈魂,不在喧囂中失去一個生命的意義。

終有一天,人類會成為“計算機”? 篇7

國二作文 ,950字

終有一天,人類會成為“計算機”?

蘋果公司總裁庫克曾說過:“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會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在這一段話中,我們可以發現庫克先生提到了人工智慧、計算機和人。人工智慧是最近的熱門話題,許多商業的大人物都在說人們即將進入人工智慧的時代,而計算機,則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之一,最後的人,指的就是我們自己。這三者間有著一些必然的聯絡:人創造出了計算機,而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的進化。

接著我們再重新回顧開頭的這句話。對於庫克先生所說的前半段話,我想大部分人都會擔憂這個問題。在諸多的影視作品中,人工智慧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已經是一種大前提,接下來的劇情也是因此衍生的一系列問題,而在這其中,人權問題是最為尖銳的。我曾在一本小說中讀到過兩個國家為了爭奪一個具有自主意識的人工智慧,導致了這兩個國家間發生了矛盾並爆發了戰爭,而他們爭奪這個人工智慧的原因竟是讓他去參加戰爭。聽來十分荒謬,但這也從側面體現出了人工智慧的人權是不被人類所認同的。

而人類不認同人工智慧的人權這個現象是不是同時也表明了人類正變得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了呢?

我們繼續看庫克先生所說的後半段話,恐怕也同樣令人感到荒謬,是我們人類創造了計算機,我們怎麼會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呢。的確,是人類創造出了計算機。但請深思一下,現在我們人類又成為了一種怎樣的生物了呢?

為了金錢利益而不擇手段,就如同《人民的名義》中男主人公的師兄以及老師一般,這難道不是人類對價值觀的罔顧嗎?而在電視上,好人好事都會被一一報道,來呼籲人們多做善事,這不是也從側面體現出了人類對人心以及同情心的罔顧嗎?甚至在前幾年”環境汙染“這個詞一直圍繞在我們身邊,在這其中,北京的霧霾更是驚世駭俗,這難道不更是人類對環境及其自然的罔顧嗎?說到這裡,我們明白人類其實已經在這混沌不堪的社會中逐漸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只顧著眼前,變成了一種唯利是圖的”高等“生物。而這只是在人類的思想還未成為”計算機“的時候,那麼在成為”計算機“之後呢?人類到底會變成何般姿態呢?

在這樣的思考後,我們需要警醒自己不能成為“計算機”,我們要保持初心,不因誘惑而屈服,時時刻刻告訴自己要去思考,為明天創造出一條光明之路。

不能成為“計算機” 篇8

國一作文 ,901字

隨著科技的高度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但蘋果公司總裁庫克則更擔憂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在我眼中,價值觀和同情心於我們毫無疑問是重要的,我們不能成為“計算機”,也無法真正成為“計算機”。

世界觀在政治中被闡述為:人們對世界及人與世界關係的根本看法。通俗來說“我認為XX。”是一種主觀的感性思考。而價值觀則是建立在個人的世界觀之上,存在與長久以來的觀念之中的,它是人們做事的依據。比如說最近國家頒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七不規範”等。“愛國,敬業,誠信……”它培養了我們作為一個普通公民的基本素養。若無價值觀,那麼不就可以燒殺搶掠,無所不為了嗎?有了價值觀,才能建立文明社會。

價值觀,是人們基本判斷對錯的能力;同情心,則是造就民族凝聚力的根本原因。

有了同情心,就有了互相包容,也就有了團結。尊老愛幼、扶老人過馬路、讓座,大到敬老院以及慈善機構,這些都是同情心的體現。不僅僅只有對人,對動物,對環境,對自己的物品,對公共財物,甚至對國家,我們也可以去愛護,去關懷。這些美好的品德經過歷史的沉澱,便成了一股強大的凝聚力,足以在大危難之時共同抵抗危機。可以說是,同情心造就了一個美好的社會。

人腦是高度化的物質系統,可以說是隻要是個人,他便會思考,會體悟,會有自己的想法,會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那麼人則永遠不能完全摒棄感性的想法,去真正的像“計算機”一樣,正確計算自己的得失,也無法像動物一樣,只憑自己的感性去生活。如若真的像“計算機”一樣“冷酷”,無法感受到人情的溫暖,那時候,“你”還能真正算是“人”嗎?因此,我們無法,也不能成為“計算機”。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那時他們也有自己的價值觀,有對人們的同情心,也有對生活的追求。即使會出現一些“恐怖”份子,但也一定會有正義的“警察”來制約他們的。

總之,處於如今的城市之中,我們所能做的也只是竭盡所能地享受生活—享受工作,學習帶來的壓力與收穫,享受家人,朋友相處時的愉快時光,更享受今天的空氣和陽光。同時也要記住,我們不能像計算機那樣思考。

不要讓生命被碎片取代 篇9

不要讓生命被碎片取代 ,702字

看著只陪伴了我短短几個月時間的手機被媽媽狠狠摔在地上,裂痕爬滿整塊螢幕,線條與線條之間組合成一塊塊碎片。媽媽還不解氣,憤憤地指責我被手機衝昏了頭腦等等。我呆滯地坐在冰冷的地板上,腦海充斥著媽媽的訓話,碎片映出我的影子,透過這些我彷彿也看到了一些碎片化的生活。

那些時日,我就活在這些碎片裡,生活的樂趣也被這些碎片劃破。清晨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機,吃飯拿著手機,就連寫作業也是手機不離手,一有資訊便會分神。我相信現在很多人都是這樣,隨著時代發展,資訊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們依賴手機,閱讀、購物、社交……只要我們想做的,幾乎都能在手機上完成。漸漸地,大家都有一種宅在家裡的習慣。紙質書慢慢被遺忘,手機上的閱讀軟體多種多樣,以前的房間的書架還會被滿滿的書充斥著,現在卻被一部冰冷的手機取而代之,書香氣也逐漸淡去。

超市賣場的人越來越少,因為想買什麼都能在手機上做到,淘寶、京東這種大型購物網站被人們喜愛著,只要輕鬆幾個步驟,你要的東西便能送上門。以前賣場那種人擠人或者搶購商品的場面沒了,到處都是一片冷清。

可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意思?大街上、地鐵上都是一些“低頭族”,身邊美好的事物都被淡忘。可否抬起頭,發現一些樂趣。前段時間,有一群國外的學生做了一個實驗。她們拋棄手機,去山上住了三天。自己搭帳篷、探險、做遊戲,晚上一起坐在草地上看著天空上零碎的星星,聊聊家常、學校生活等等。在山上,她們發現了比手機很美好的事物,那便是大自然贈予她們美好的景色。其實即失去了手機,我們甚至能更快樂一點,人與人能走得更近。

掃掉碎片,我拿起筆,記下我的想法,我想每個人能夠試著丟掉碎片,活在真實的世界裡,不要讓生命被碎片取代。

人生的“捷徑”無法被取代 篇10

國三作文 ,1327字

人工智慧,是當今的熱門話題,生活在科學藍天下的我們享受著社會的進步,同時也會對科幻片中機器人統治世界的場景產生擔憂,這一切真會發生嗎?

阿爾法狗這種人工智慧,能在圍棋賽中快速從千萬種走法中挑選出一種通往成功的捷徑,來應對對手出的棋,這種幾乎毫無漏洞、計算嚴密的系統使來自中國的圍棋世界冠軍,在幾次對弈中僅僅獲勝一次,敗北後,他心有不甘落流下來眼淚。在後來某次演講中,這位年輕人說道:“人類確實在那場對弈中輸給了阿爾法狗,但人工智慧終究是人類創造的,況且人有情感,而它只是機器,我覺得人工智慧能讓我們為科學進步所自豪,但它是永遠取代不了人類的。”他的看法和我相同,在最後對弈中,他也是處於精神崩潰的狀態,而高強度不間斷地思考去擊垮不了不斷選擇捷徑的計算機系統,人類達不到這種水平,面對選擇時更無捷徑可走,但人類的情感也是計算機無法擁有的。

城市飛快的節奏中人們加快了腳步,如同計算機一般快速朝著自己認為的捷徑向前,以適應高效的生活環境。新聞前幾年的熱詞是“老人摔倒扶不扶?”,總不斷報道著好心人扶起老人卻反被要求賠償的寒心之事,直到現在,人們還會像計算機一樣,從大腦系統中調出這類新聞,也許面對摔跤老人時,會思考後得出捷徑——不扶。“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大詩人陶淵明歸隱後感嘆著田園生活的悠閒。那裡的人們沒有城市人們飛速運轉的大腦,只有簡單的生活。小時候我住在鄉下爺爺家,有一次爺爺騎摩托車出了事故,摔了下來,村裡人們聽聞後都趕過去扶他,更有好心人送他去了醫院,在我們得知這事前,他們早已墊付了一藥費,真可謂“一方有難,八方相助”啊!我想,面對老人摔倒的問題上,我們無法向人工智慧般機械地重複用從眾心理分析,而是像那些陌生的鄉鄰們,用正確的價值觀來得出“捷徑”——一定要扶。人們想要贏得計算機,只能在真摯情感中取勝,因為我們有計算機所沒有的一雙溫暖之手和一顆同情之心。

曾經我有個同學,因為他不愛衛生以及說話有口音等種種原因,我們不願接近他,甚至取笑他,我們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得出解決問題的捷徑——遠離他。久而久之,他因缺少同學間的溫暖而得了種怪病,總會手腳抽搐,神志不清,當我們意識到機械思考的後果嚴重之時,早已失去的正確的價值觀。好在我們盡力地挽回,平時生活中關心他,幫助他補生病落下的課,種種努力之下,他身心上的疾病漸漸得到了治癒。我們不是計算機,在做錯時還能使用撤銷鍵,無論怎樣都有捷徑可走。我們無法消除不好的結果,卻能做到彌補挽回,因為我們有情感,我們能感受後果的嚴重,我們有顆善良的同情心,此時的“捷徑”是彌補,而不是撤回。

計算機的捷徑是一條最平坦、直通到底的路,我們的人生也許不能和計算機一樣可以選擇捷徑,我們“捷徑”也許泥濘、充滿坎坷,但卻能讓我們有所經歷和收穫,這條“捷徑”通往的成功更是用真摯的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換來的,就憑這一點,人類永遠不會被計算機所超越。

假如網路取代了紙質書籍報刊 篇11

想象作文 ,808字

20世紀,你想閱讀3600年前的書籍—鐫刻有甲骨文的龜甲、獸骨嗎?請到博物館。如今,你想觀瞻在閱讀舞臺風光了2000多年的傳統書籍嗎?請到博物館。

因為網路新聞、電子書籍早已獨霸閱讀舞臺,現在是數字時代。

教室裡,同學們戴著耳機,聚精會神地注視著電腦螢幕,聆聽老師授課。隨著老師的指令,大家閱讀一頁頁電子課本,討論一個個問題,完成一道道隨堂檢測題。“Very good!”五道題後,電腦螢幕獎給我一個動漫誇讚手勢和一句讚許。

課間,有的同學在玩耍,有的同學在用電腦聽歌放鬆心情,有的同學在瀏覽新聞,有的同學在觀看視訊,也有的同學爭分奪秒地點開自己喜愛的名著,醉心閱讀。

活動課,那些愛閱讀的學生們趕緊拿出纖薄小巧的隨身電腦,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新聞,或者點選電子圖書館,檢索自己喜愛的書籍,經受“書香”的沐浴。“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當然不是奢望。也有些熱愛課業學習的同學,還在上網查資料,或者乾脆點選一份測試卷,開始自我檢測……不用麻煩老師給自己開小灶。因為,電腦,會在你測試完畢後給你總評,給你面批,再根據答題情況,進行相應的訓練和補考。做學習的主人,高效學習,不再是一個夢。家教,已經被免費“電腦家庭教師”取代。

地鐵上,我看到很多人握著掌中電腦,手指靈動,螢幕滑移:他們都在醉心閱讀。回到家,我開始用電腦做老師佈置的作業,告別了紙張,告別了不必要的浪費,還世界一份青蔥。交了作業後電腦當然會自動批改,不會的還有詳細講解和再訓練,既節省了人力,又理解、掌握了知識。

媽媽在廚房裡學習新菜餚,輸入想做的菜名,現有的配料,電腦就會自動查詢菜譜及製作方法,不用擔心廚藝不精,菜餚不可口,也不必擔心弄髒食譜書。

客廳裡爸爸也不閒著,他一邊聽電腦自動報道新聞,一邊幫媽媽擇青菜。既不擔心看報累了眼睛,又可以做家務,一心兩用誰說不行!

網路已經替代了紙質書籍報刊,一個嶄新、便捷的社會呈現眼前。

如果網路取代紙質報刊書籍 篇12

想象作文 ,1181字

從刻寫在石頭和泥板上的人類最早的書籍,到後來出現的紙莎草卷、羊皮紙等書寫載體,再到紙質載體,書籍一直在發展。在現代電子技術的衝擊下,網路閱讀成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傳統的圖書出版和閱讀方式正面臨來自各方的挑戰和考驗。

網路會不會將傳統書刊趕下歷史舞臺?如果網路取代了傳統書刊,會如何呢?

恐怕最高興的要算兒童、青少年群體了:動態的圖書,當然比凝固的圖書有趣!動動手指,就可以找到需要查詢的資訊或想要閱讀的書籍,多方便、多快捷、多省錢啊!做不到的題,百度或者搜搜一下,就解決了;也再不必為計算髮愁啦!更開心的是:只要有機會,就可以玩遊戲,就可以聊天了!多爽!不開心了,還可以藉助網路來發洩呢!

仁人志士就要擔憂了:網路更像一把雙刃劍,為我們開闢道路時,又有可能帶來致命的創傷啊。

網路取代傳統書刊,會不會給文化教化人類的歷史使命帶來創傷?網路言論相應自由,網路新聞與電子書籍缺乏嚴格監督與稽核,在匿名情況下,很多人撕下平時溫文爾雅的面具,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網路來違法犯罪。認識還不全面、性格還不成熟的孩子們面對可信度大打折扣的網路資訊、面對種種不良誘惑會不會誤入歧途,身心俱傷?

網路取代傳統書刊,會不會給我們的智力開發、能力培養帶來創傷?腦不用要生鏽,一遇到問題就向網路尋答案,缺乏自己動腦、主動探究的過程,大腦豈不是要退化?不用親自計算了,人類的依賴力會不會越來越強;計算能力會不會越來越弱?

網路取代傳統書刊,會不會給漢字之美帶來創傷?漢字是我們的“瑰寶”。不同的書法風格蘊含著不同的美感與思想內涵:莊重中有頓挫的隸書,規矩而整齊的楷書,筆斷意連的草書,圓潤飽滿的方正琥珀體……一旦紙質書籍報刊被取代,我們不需要再用筆書寫,漢字的書法美感還怎麼體現?書法美感一旦不存在,中華燦爛的文化還完整嗎?

網路取代傳統書刊,會不會給我們說真話、記真事的日記習慣帶來創傷?人們想用文字來保留自己兒時童真的往事、記載自己心靈劃過的軌跡、傾吐自己的酸甜苦辣都不可以了!有人或許說:不是可以用電腦,用網路來保留嗎?網路?現在的黑客那麼厲害,隨便一個指令便可開啟你的文件閱讀你的密碼、心情。你的“房子”裡,有陌生人進進出出,你的祕密,被陌生人閱讀,你難受麼?你氣憤麼?你允許麼?

網路取代傳統書刊,會不會給讀書的意境之美帶來創傷?很多人喜歡讀書,享受由紙香、文字的美感以及思想的光彩共同帶來的心靈安寧與情感昇華。這是一種對古韻的找尋,還是一種對文明的尊重。網路閱讀,能做到嗎?

網路取代傳統書刊,會不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創傷?大家從幼兒園甚至從更早一些的家庭教育開始,就開始接觸電子產品,人的一生有多少時間不處在電子產品的輻射之中?天天對著電子螢幕,我們的視力能不受到傷害?

不管以後科技怎麼發達、網路怎麼先進、多麼便捷,我認為:傳統的紙質報刊書籍都擁有一方舞臺,絕不會被網路所取代!

不可取代的人際實力 篇13

高一作文 ,875字

在一年一度的“未來科學家”評選活動中,楊為棟報名參加了競選。學校和楊為棟的父母、親友得知後在網路投票活動中展開了“瘋狂”的投票。最後使他在網上投票活動中獲得第一名的競選資格,但在即將進行的第二輪作品展示和現場答辯競爭中,楊為棟放棄了參賽資格。

從楊為棟的這一事蹟中,我們不難看出,在網上投票活動中,學校及其親友的瘋狂投票行為使楊為棟不出意料的以票數第一的資格參與競選。而整個投票過程中卻無他的任何作品展示或在科學方面的成就的展示,親友及學校盲目的投票讓楊為棟最終放棄了參與競選的資格。在現實生活中,凡為微信使用者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出於友情、親情我們都會選擇幫忙投上一票,但這一票卻無法真正的反映被投票人的實力,對於要求幫忙投票的人來說,最後損害的不僅是他人的利益和自信,損害的更是自己的人生。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達,人類會在原有的經驗基礎上,不斷進行革新,創造出更便利的使用方式,就如楊為棟所在城市發起的網上投票活動一樣,這種投票方式雖便捷且更符合時代的發展潮流,但是這種投票方式卻是不合理、不公正公開公平的。競選獲得的第一二三名,他們的實力不能正確的反應出來。從楊為棟的事件結局中,對於楊為棟棄權的行為學校、親友表現出不解和疑惑,我們可以知道:在現行社會下,大多數人們似乎被電子產品的便捷和新穎所束縛了,大家都普遍樂意接受這種方式。如果按照原來的方式,在競選人的作品展示和各種答辯情況下,根據競選者的成就和資格進行投票,這種方式會更合理,更公開公正。“未來科學家”競選的是有創作精神的人,家長看似平常不過的一次投票可能會喪失孩子的這種能力和精神。像些行為“這是我的孩子,請幫我投一票”;“幫我投完票的可以找我領紅包”;“這是我朋友的孩子,投一票吧”。或許是出於親情,或許是出於利益,又或許是出於友情的投票,是非公正公開的,應該正確對待,不是說需要完全杜絕,而是應該用公正的心投出真實的一票。

人們在為科技不斷髮展能夠更受惠於民而高興的同時,應該正確對待、利用科技。在真正的實力和人際關係實力的面前,應該靠真正的實力取勝,要有攬天下之勝的志氣和實力。

不要讓物質取代孝文化 篇14

不要讓物質取代孝文化 ,407字

孝,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優良的文化。隨著時間的改變,人們觀念的改變,不斷影響著人們對孝文化的表達。

故事後有許多關於孝道的故事。例如,臥冰求鯉,黃香溫被,董永賣身葬父等等許許多多的故事被人們稱讚,流傳至今。而如今,這樣的故事卻越來越少。人們對親人的孝順漸漸從精神上轉移到了物質上。逢年過節只會送給長輩們禮品。而連最基本的祝福的話語都忘了。

孝道文化,在年輕一代的生活中被漸漸淡忘。人們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而精神生活越來越少。面對自己的父母時,很少會想到關心對方,而只顧自己快活。孝道文化也就不能表達出來。對於那些養尊處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們更是如此。有時與父母之間鬧得不愉快,還會破口大罵甚至大打出手,完全不知道何為孝。

孝乃孝順父母之意。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用自己的人生經驗教育我們。他們對我們的思情無法用物質來衡量。我們應從生活中無微不至的關心來回報他們。傳承孝文化,不要讓我國的優良傳統文化消失。

別讓人工智慧取代大腦 篇15

國一作文 ,893字

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在21世紀,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人工智慧這一領域也不再模糊,漸漸走入了人們的視線中。

例如英國物理學家霍金先生所使用的英特爾系統,可以將他的所想轉化成語言告訴人們。如今社會,計算機和智慧手機已經逐漸進入了大眾化的時代。人工智慧也頻頻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中。但正如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認為,人類像人工智慧一樣思考,失去價值觀和同情心,才是最可怕的。

試想一下,在未來,人工智慧漸漸發展,擁有了思考的能力,而人類卻慢慢退化,失去了感情,再也不會思考,只會如同計算機那樣冷冰冰的思考、儲存自己所需要的,將過期檔案刪除。那種場景該有多可怕。或許屆時,侏羅紀時代恐龍滅絕那樣,人類也終將走向滅亡。人類發明了計算機,如果最終被計算機所統治,不也是人類的一大悲哀麼?

是的,在如今的這個時代,計算機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們每天用它工作、生活。商人用它收發郵件;學生用它查閱資料;科學家用它計算資料。

人類之所以強大,是因為我們有思考,有同情心和價值觀。人們可以使用計算機,但不能過分依賴於它。它是科技的產物,而人類卻發展了科技。一旦依賴感產生了,只要遇到困難,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會是“找百度”。但殊不知,自己尋找方法的過程才是最為珍貴的。

縱使計算機擁有了思考的能力,但它的本質也不會變,它是一臺冷冰冰的機器,它沒有人類的感情,沒有同情心。我們會因為親人的過世而傷心流淚,它們不會;我們會因為感人事蹟為之動容,它們不會;我們會為一個走失的孩子倍感焦急,它們不會;我們會為朋友兩肋插刀,它們不會;我們會為取得成功激動喜悅,它們不會。

如果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那麼也將失去這些情緒,成為一臺冷冰冰的機器,試想你和親人、朋友互不理睬。你在路邊看到乞討的小女孩或許會伸出援助之手,但一旦如計算機一般失去同情心,你就會對她視而不見,任她自生自滅。這該有多麼可怕,世界將沒有任何情感存在,整個地球將陷入死寂。

正如學生該不該使用手機一樣,計算機也是如此。它也是一柄雙刃劍,如果使用得當,會成為一個好幫手,而如果過於依賴,則會讓自己走向滅亡。所以,請別讓人工智慧取代大腦。

取代?無可取代? 篇16

國一作文 ,1543字

前些時間,一則“人工智慧AlphaGo戰勝人類圍棋冠軍”的訊息走紅了網路。事實上,早在1997年,人工智慧“深藍”就以大比分戰勝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文字識別,語音輸入,以及未來將要出現的自動駕駛,無不依賴於人工智慧的核心。在我們驚歎於人工智慧日益強大的功能的同時,我們不禁發出疑問—我們以後做些什麼呢?會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呢?

實際上,我們具備的很多能力,人工智慧是很難實現的。人工智慧會下棋,會計算,甚至會聊天,而在其內部,充其量是0和1的跳動,不存在真正的人格和精神。

人工智慧沒有真正的價值觀。我們告訴它這是好,那就是好;這是壞,那就是壞。它無法判斷事情的本源孰善孰惡,也難以從辯證的角度來分析。而我們人類是具備這種能力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善惡是非,一量即知。

人工智慧不懂得變通。開國元帥之一的陳毅在一次戰役之前與一名老人下棋。老人在暗中讓了幾步,讓陳毅贏得暢快淋漓。數日後,凱旋而來的陳毅又一次找老人下棋,這次竟然是輸得一塌糊塗。老人說,將軍出戰前,不可挫其銳氣,否則士氣大減,容易打敗仗。而戰勝後,自然應當冷靜一下,不能被勝利的喜悅衝昏了頭腦。如果將老者換成AlphaGo,那麼它會故意放水讓陳毅獲勝嗎?顯然不會。

以上幾點,或許讓我們大鬆了一口氣。至少,人工智慧似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會取代我們。然而,在當今浮躁的社會環境中,快節奏的生活,急功近利的思維方式,使我們的精神變得單薄,以至於漸漸磨蝕了這些能力。如果任其發展下去,最終還是會落到與人工智慧的低階角逐當中。

在高速運作的城市中生活的我們,沒有足夠的閒情逸致去讀一本書,看看風景,或者躺在陽臺上,仰望星空,思考人生,享受片刻的孤獨與寧靜。一旦閒下來了,寧可三五好友抱團,到嘈雜的KTV,酒吧去娛樂,消遣,而不是利用這些時間豐滿自己的精神世界。精神因此變得越發單薄,更加難以應付平日裡的工作和生活。如此惡性迴圈,很可能會落得被人工智慧取代的境況。

急功近利的思維方式使得我們的創造力下降。喬布斯站在和其他程式設計師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終於掀起了一場資訊產業革命,讓電子產品走向了千家萬戶。但是當今社會,人們漸漸滿足於“可以賺到錢”的思路,最終在單調的工作中迷失了自我,陷入了思維定勢之中。簡單的,反覆的,機械的工作,由於人類大腦和身體的限制,終究是敵不過電腦和機器的。

面對這些新問題,我們怎麼辦呢?

堅持廣泛的閱讀。中國人的閱讀量相較於歐美地區發達國家來說是很少的。書本是精神食糧,要讓精神世界充實,發展,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也不是簡單的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一定要多“想一想”。孟子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對於書中存疑的,或者是邏輯上說不通的地方一定要帶著懷疑和批判的精神來看待,進行考證或者是指出錯誤,而不是全盤接納,無論是錯誤還是正確的都當成真理看待。

保持善良的心。舉一個現在社會一直持續關注的例子,倒地老人問題。假設有一個老人在人行道上倒下了。作為一個人工智慧,它會冷靜地分析,去幫助還是不去幫助。這需要時間,並且可能會對老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而作為一個心地善良的人,遇見這種情況以後,會立刻上前予以幫助。

保持感性的思維,用心來思考問題。處理人類的感情,人工智慧對此無能為力。對於家人的關心,戀人的思戀,朋友的支援,我們不應該回避,想愛就去愛,該恨就去恨,不要過度追究愛與不愛的好處與壞處,而是要用心探索自己真正的需求,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路。

總而言之,人工智慧固然強大,但是終究無法完全取代人類。僅憑機箱內電流的湧動和指示燈的閃爍,是沒有辦法破譯人們的感情的。只要我們按照“人”的方法來思考問題,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實起來,就不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

共享時代也是文明時代 篇17

國三作文 ,842字

如今科技已經越來越發達,人們出門只需攜帶一部手機,便能搞定一切。為了人們的出行方便,在今年,街上出現了一種共享單車,只需用手機掃描車身上的二維碼就能立刻騎走,每一次騎行只需支付很低的金額,鎖上車鎖便停止計費,而那輛車就在街上靜靜等待它的下一個客人。

有了這樣的技術,既能給大家一種方便的出行方式,還能倡導大家綠色出行。每次出門,看著街上擁擠的車流,不免讓人心煩意亂,這時騎上一輛共享單車,小巧的身軀能讓你快速地穿梭於車流,享受騎行的快樂!

慢慢地,街上的共享單車多了起來,各種顏色,各種型號,彷彿在開一場盛大的宴會。大家一開始還很高興,再也不用擔心找不到車騎了,可所有事情都有它的利弊,如今上海的街頭,停靠在路邊的不再是自家的電瓶車、自行車,取而代之的是大批大批的共享單車,不管是公園、廣場還是路邊,每一個角落都塞滿了單車,人們自己的車開始沒有地方停放。有時共享單車甚至會擋了行人的路,我曾親眼看到過這樣的場景:上海某商場前本是一大塊美麗的花壇,而現在卻被各種共享單車堆滿,看不到一絲生機。共享單車的公司認為這是新穎又讓人方便的發明,就大批量的生產,但他們沒有發現的是,如今共享單車已經氾濫了,有些還甚至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況且,隨著共享單車的增多,許多人也開始動起了壞念頭,把車上的二維碼改成自己的,把車鎖拆了,推回自己家,更有甚者直接拆解下車上的零件,只剩一副空空的車架子。每次在街上看到這樣的“缺胳膊少腿”的車,我覺得都很心寒。當今社會有越來越多的東西能夠共享,但每一樣東西都會被人們所破壞,每樣東西都會有人想佔為己有。

我們是否應該檢討一下自己,你真的做到了共享嗎?發明商最初的目的只是想讓人們的出行多一點方便,拉近城市間的人際關係。可是這樣的發明卻暴露出人們內心深處的黑暗,實在是令人惋惜。

或許我們真的應該改變自己,好好的去愛惜共享的物品,看到路邊倒下的共享單車主動扶起來,千萬不要有佔為己有的想法,這樣偉大的發明應該得到我們更好的利用!

共享時代,也是體現文明素質的時代。

不要以“二進位制”取代思維方式 篇18

國一作文 ,847字

前不久,人工智慧“恐已具有自我意識”成為網上的熱門話題。若有一天,人工智慧真的能如人腦一般思考,機器人會不會真如電影中的一樣“支配”人類?但蘋果總裁庫克卻認為,我們更應該擔心的是人會變得像機器一樣思考。

眾所周知,計算機的基礎運演算法則是二進位制,即只有0或1—沒有好壞,只有對錯,沒有善惡,只有是非。現代人的思考方式也是如此?有利的為“1”,無益的為“0”,真實的為“1”,虛假的為“0”……。人逐漸變成利己主義的純理性思考者,其背後代表的是價值觀的扭曲和認知的錯亂。

康德認為,認知的順序是從感性到知性,最終進入理性。然而在現代生活中,網際網路的傳播性、高效性使人們更容易達到認知的終點—理性認知。感性的認知和知性的思考被簡化,人們便如計算機一樣近乎於追求崇拜絕對理性。老人摔倒了,人們的第一反應不是為了人性和道義出手扶救,而是人格道義和自身利益的衡量。在這種思考的方式下,恐怕更多人選擇維護自我利益。自私是人的本能,在這種思考方式下這一本能被放大了,致使了人本應具有的同情心的喪失。

只知是非對錯同樣也會導致價值觀的盲目。一位貴婦人曾對大畫家威斯婁說,“我不明好壞,我只知道我喜歡什麼。”,威斯婁恭敬地說:“這一點您與禽獸相同。”如二進位制般單純的思想方式也於此類似,即不知除了目的之外還應該追求什麼。人之為人,貴在於明白除了理性地達到目的外,也要追求善於美。不明正確的價值觀,不明善與美,也將忘記何為惡與醜。與其說人變得像機器,稱之為動物或許更為貼切!

人生如此多彩,怎能將其視作機械化的程式?面對困難挑戰應勇敢攀登高峰,怎能如一個演算法,去解一個未知,卻也必知的解?再美好的壯闊之景,將其細分等為一個個畫素,用1或0代表色彩,也是多麼的單調無趣!多元的思考方式使人覺察色彩的漸變,品味水墨的暈染,明白色彩不只有三原色,應如彩虹般繽紛美麗。

不要以“二進位制”取代應有的思考方式,在這個時代下社會不缺“電腦”,更卻“人腦”。獨特、創新,也更需靈活、多角度的思考。

被碎片劃的並不是生活 篇19

被碎片劃的並不是生活 ,901字

遇上碎片化生活,其實並不像它聽起來那麼糟糕,被碎片劃的是時間,而不是生活本身。而我認為碎片化的生活是適應這個迅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的。

首先,碎片化生活的發展源於與之匹配的手段與技術的研發。移動裝置,多媒體展示,應用軟體。例如,計程車上的時間屬於碎片時間,本來我們或許享受了一整段的車上休閒時間,看看車外城市喧囂又或許是和司機大侃特侃。而現在,車載的多媒體裝置可能使你在短短的車上時間學會一道菜的做法,或許是手機上跳出來的一條推送,讓你知道了週末一個你喜愛的藝術家的展覽時間。而在這些碎片化資訊輕快地跳入你腦海的間隙中,你依然可以看看窗外的風景,或是和司機大侃特侃,碎片化的生活帶來碎片化的資訊,我們不能說每一條資訊對你來說至關重要,但是至少他們或許會對你有所裨益。

碎片化的生活會不會對於我們的思維產生影響?答案是肯定的。社會發展節奏越來越快,帶動的不僅是時代的發展更是我們千千萬萬最渺小的個體的生活節奏。在一個最最平凡的一天,我可能需要背十頁英語單詞,看某一個講座上某一位教授推薦的專業書籍,完成一天必須完成的學科作業,書架上剛買回來的小說等待我翻開。本就緊張的校園生活中,要為這些派出獨立完整的時間是難之又難的。而在大塊時間中的碎片時間,是最適合也是最需要被利用的,吃完早飯到第一節課開始的時間,每節課下課的十分鐘,食堂排著長長隊伍的時間,放學後到晚自修開始的時間,晚自修結束到睡覺前的時間,每一段時間都短暫零碎地不起眼,而要是利用起來確是一段很長的時間。

一定有人認為,這樣零碎時間會使思維變得不那麼有序,使所學混亂。這就是一個誤區,生活趨向於碎片化,而不是完全碎片化,我們可以在完整的時間裡分劃出一段時間來對碎片化時間裡的所學進行整理和歸納,在過程中對於記憶進行梳理,在邏輯的主導下,所學自然會有條不紊,而這段時間也會作用於二次記憶。思維的邏輯性和嚴密性反而會得到很好的鍛鍊。

最後,我認為我們不能他主觀地去評判一樣事物的好壞,也不能一味認為現代科技的進步會使人本來的一些能力或性格發生重大變化,要強調的是,網際網路科技一定是為人所利用的,它一定不會起主宰作用,好與不好,永遠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上。

“碎片化”或是“歸回完整” 篇20

“碎片化”或是“歸回 ,762字

你是否還記得,是什麼時候,你擁有了第一部手機;是什麼時候,第一次裝上了QQ,微信;是什麼時候,第一次使用了自拍功能?你或許已經記不得了,就彷彿他們從來就在你的身邊。然而,事實上,第一臺觸屏手機的發明,距今也不過十幾年罷了。

如果你見過一個沒有手機的老年人的生活,你將會發現這與我們大多數年輕人的生活截然不同。老人早上醒來,去公園鍛鍊,回家後就是休息,三餐,看報紙,看電視,然後到了晚上八九點,就是睡覺時間。而我們呢,在幾乎全部的時間,我們永遠拿著手機,平板,電腦。就好像這些電子產品就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是我們生活的全部。

電子產品中,所有的由碎片集合而成的資訊佔據了我們的一切,我們的時間,我們的社交,我們的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思維也開始碎片化了。書架上的書籍蒙上了灰塵,而手機卻一刻不停的被握在手中;筆筒裡的水筆逐漸乾澀,而鍵盤卻被手指不斷的敲打。碎片化的生活從各種各樣的角度蠶食了我們原本豐富多彩的生活,我們幾乎已經忘記完整的生活該是什麼樣子?除了自己,我們彷彿已經沒有了親戚,朋友,同學,同事,而取代他們的卻是QQ上的頭像,微信中的代號。許多完整的記憶開始隱藏在腦海中的某個角落被漸漸遺忘,而碎片化的網路新聞,八卦,卻開始越來越多的入侵我們的頭腦。

你可曾記得輕巧的筆尖摩擦紙張的聲音;還記得翻書時微風拂過面頰的愜意;還有沒有記起,親朋好友在一起時是如何的輕鬆快樂?碎片化的知識,碎片化的思考,碎片化的人生。也許有那麼一天,我們自己也變成了碎片,我們不再重要,我們的存在變得毫無意義,只要輕輕的一按刪除鍵,我們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放下手裡的手機吧。開啟書本,拾起筆墨,讓我們沉浸到書香中尋找快樂;聯絡關愛你的人們,吃個飯,聊個天,分享彼此的喜悅,釋放我們的愛心。讓我們把所有的碎片合起來,變成我們完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