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碎片化支配的生活相關作文20篇

被碎片化支配的生活 篇1

被碎片化支配的生活作 ,850字

“碎片化”這個詞在最近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事實上,在我們認識到碎片之前,我們的生活早已被碎片化支配了。

那麼碎片化究竟是什麼呢?通俗的來說就是人民利用零零碎碎的時間來完成一些零碎的事情,其帶來的後果便是自認為生活十分充實,沒有絲毫被浪費的時間,實則效率低下,時時刻刻處於浮躁之間,最後成為網際網路的奴隸。

導致碎片化的原因有那些呢?網際網路的普及和智慧手機的廣泛普及恐怕市最重要的原因。很難想象在一個日出而起,日落而歸的時代能有什麼碎片化的生活。在漫長的人類歷史裡,生活是一個個整體,知道人類步入資訊化後,世界各地的資訊能夠很快的通過網際網路傳播開來,穿插進我們的生活之間,並將我們原本原本整體而專一的生活拆了個七零八落。其後果就在於人類的大腦在廣泛的閱讀而又在處理不同的資訊時快速的切換,造成利無法靜下心來,踏踏實實的做好手頭的每一件事,被各式各樣的資訊分了心,亂了神,陷入浮躁的生活,於是乎它就這麼一步步的碎片化了你的生活。

於此同時,新聞傳播業的快速發展也是導致碎片化的原因之一。新聞媒體的受眾十分廣泛,在廣泛的受眾中必定會有廣泛的興趣愛好。為了增加瀏覽量,各式各樣的資訊被摻雜在一起並填上一個奪人眼球的標題就成為了吸引人民閱讀的方法和手段。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的生活就這麼不知不覺的被碎片化了。同時,傳統權威媒體關注度下降,新興小眾媒體的崛起也是原因之一,畢竟在新中國成立之處,在家家戶戶都只有收音機,只能聽到中國最官方,最權威的資訊時,碎片化的概念也就不再存在了。

碎片化實則便是人類資訊化,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必然後果,其所帶來的眾多效果和影響並不可避免,除非你心甘情願的將生活倒退數百年。那麼面對碎片化的生活,作為一個普通人,又能做些什麼呢?將碎片化所帶來的後果最小化是最好的選擇。在其他人都拿著手機,刷著微博,你有能否靜下心來去做一件事呢?精讀一本名著,或者是細細品味一本小說;摘抄一些名句,亦或只是有感而發,寫下一篇隨筆或又是日記。總之,讓你浮躁的內心在紛繁的世界中沉浸下來,片刻也好。

莫讓生活被碎片化支配 篇2

莫讓生活被碎片化支配 ,800字

網際網路的出現,可謂是無數人的福音。坐在車上,低頭一瞥,天下大事就藏在方寸之間;用餐時,手指點點螢幕,就能與千里之外的友人交流。時間似乎越擠越多,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好像每天都無比的充實。但一塊塊螢幕背後卻像是有一雙雙無形的手,撕碎著我們完整的頭腦和心靈,悄然控制著我們。

碎片化首先支配的是我們珍貴的時間。大段的時間在不經意間流逝著,手機上的一切似乎都能吸引我們。有人為了貨比三家,一邊工作一邊緊盯著商家釋出的資訊,甚至有人為了搶紅包,整天捧著手機。殊不知,他們錯過了多少本可以專注的時間,一邊抱怨工作太重,一邊仍放不下那塊螢幕。

碎片化更在悄無聲息地支配著我們的頭腦。大量的資訊,在手機上變成一條條標題,甚至不願點開具體新聞內容,思考它背後的價值。人的思想正不斷地被簡單化,習慣於閱讀微博上的短文,卻不願翻幾頁經典名著。過度的碎片化讓人思維喪失了活力,變得慵懶。本以為是在利用時間汲取知識,卻是在消耗積累的思想。古人讀書必得不斷鈔錄、反思。真正的學問又怎會只建立在幾塊螢幕上呢?

碎片化的生活,固然適應了社會對“快”的需要,但如果只求“快”而不求“深”,那麼離開了網路,生活將會留下一片空虛。葛勞德也曾說過“生活最大的危險就是一個空虛的心靈。”碎片化的生活讓每個人感動豐富的同時,也帶走了生活的充實感、滿足感。有一些生活在當代的人,刻意重回田野與山間,只為在繁雜的世間中找回屬於自己的安寧,他們嘗試用極端的方式擺脫被碎片化支配的生活。

但碎片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就像幾世紀前沒有人能阻止機器的轟鳴一樣。我們終究是自己的主人,碎片化讓我們感到浮躁,但如果能隨身放一本書,抽出更多時間與人面對面交流。手機就只是我們瞭解世界的工具,而不是讓我們惟命是從的主人。

正如阿爾卑斯山谷標語牌勸告人們:“慢慢來,欣賞啊!”我們不妨放慢追趕資訊的步伐,將生活的碎片一塊塊拼接好,把握好自己的生活,掌握住自己的認識。

遇上碎片化閱讀的生活 篇3

遇上碎片化閱讀的生活 ,869字

如今,科技日益發達,越來越多的人都在被大為發展的移動網際網路所影響著,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也逐漸變得碎片化了起來,這種碎片化的生活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的心態與認知。

那麼什麼是碎片化的生活呢?碎片化的生活是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閱讀等等這些零零碎碎的事物的集合。碎片化的生活說明人類在如今這個速度節奏快的大都市中,用零碎的時間做零碎的事情,人們把一件事情分成零碎的一小塊一小塊去做,而不是去做一件完整的事情。

那麼什麼又是碎片化的閱讀呢?我先來舉一個如今社會上常見的現象,現在的人們無論在何時何地,無論是在坐地鐵的時候,還是在吃飯的時候,都人手捧一個手機,真是名副其實的“低頭族”,他們捧著手機刷著微信朋友圈;翻看著QQ中的好友動態;看著最新發布的新聞。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碎片化的閱讀。

如今,我們手機上安裝了越來越多的軟體,有越來越多的公眾號定期推送文章,這些文章都是短小而簡要的,它們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或者只是表達了一方面,這遠沒有我們看一本完整的書的時候所看到的具體,沒有書中的完善,多方面,有依有據。

許多人或許認為這種碎片化式的閱讀十分有益有效,他們能夠在儘量短的時間內看大量的文章,收穫巨大的資訊量。的確,碎片化的閱讀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方便與好處,但與此同時,它還存在著許多弊端。這些文章只能讓我們瞭解事情的大概,大多隻能讓我們看到事情的表面一層微不足道的事物,卻不能幫助我們透過其中看到事物的本質。

我在坐地鐵的時候看到的大多都是低頭玩手機的人,很少看到有人翻閱書本,我們也只能看著其他國家人均一年的讀書量達到近50本書而望而驚歎。其實在我看來,讀書是一種很好的獲取資訊的方式。在讀書時我們能從大量文字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體會到作者多樣的思維,使我們更深入地去了解事物。

如今,許多人心中認為現在的閱讀方式十分便捷迅速,相較讀一本很長的書,他們更青睞現在的閱讀方式。但於我而言,碎片化的閱讀固然給我們許多好處,我卻更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能看書,從書中體會到生活的真正意義和價值。

碎片化,無奈的生活 篇4

碎片化,無奈的生活作 ,985字

隨著時代的發展,“碎片化”也成了日常生活中的熱門詞彙。時常從身邊聽到“碎片化時間,碎片化閱讀,碎片化購物等。”這樣的碎片化最終就變成了我們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從何而來?我認為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是推動生活走向碎片化的一個重大原因。手機,電腦,電視機等高階電子產品的推廣與普及使我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變革。

當一樣事物存在時,一定有它存在的價值,而凡事都有兩面性。當資訊科技的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我們的無奈。

在這個生活節奏飛快的時代誰會沒有手機?上班,學習沒有手機的輔助總會給我們造成不同程度的麻煩。可高頻的使用又會對正常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本來就很少有整塊的時間給自己,本以為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來學習,閱讀又或是放鬆。可是事實卻不盡如人意,我們無法抵抗資訊對我們的誘惑。刷完朋友圈再去吃飯吧,哎呀!看完這條資訊在幹活吧!網路中時時有一些故弄玄虛的“爆炸”新聞,還有更多的是一些沒營養的“新聞快餐“,吃多了總會使人們的精神變得萎靡。可我們卻無法及時放下手機,這樣反而佔用了我們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我們除了無奈也只能是無奈。

碎片化這個概念在大多情況下並沒有朝著我們理想的方向發展,而是將我們原本完整的時間精力又再次變為“碎片”。這種人為的碎片化變得非常不可取。

碎片化,意味著時間是細碎的,通常不過三五分鐘,到半個小時。但當你在地鐵上時,不妨環顧一下週圍,不用說一定幾乎所有人都是低著頭,手上那這個手機,從前那些會利用這十幾分鍾時間看幾頁書的人已經很少出現了。

記得從前也有人無奈的想我傾訴:“唉,現在啊!真是沒辦法,自己一拿手機就放不下來了,原本打算認真寫作業,可一刷起QQ就把自己的作業忘到腦後。往往很晚才睡,又免不了挨一頓罵。這第二天聽課的效率還極低,老想睡覺。感到特別的無奈。”

其實,這種現象很普遍的出現在我們學生的人群中。我想說,也許我們改變不了碎片化生活的根本模式,但我們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學會把時間綜合地利用,寫成時間管理表來有效管理時間分配。我認為我們必須分清楚碎片化的時間到底是什麼,不能將原本相對整塊的時間也認為碎片化,總之,高效利用時間。

也許碎片化是現實社會進步的必然產物,成為我們無奈的生活,但未來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將無奈作為動力,我們要做自己生活的主人,相信自己,那麼迎接美好的未來吧!

被支配的生活 篇5

被支配的生活作文80 ,821字

在今天,在這個忙碌的城市,我們在人流中不斷忙碌。去追尋自己的夢想。但我們也似乎被工作不斷支配,屬於自己的時間少之又少。更何況是零散的,碎片化的。

這或許是大勢所趨,在如此現代化的今天,每一秒都決定著成敗。快的生活節奏註定了我們不像從前的悠閒。在上班前,我們本能坐下來,翹著二郎腿讀讀今天的新聞,可這一切只能被在班車上的匆忙一瞥取代。仔細想想,我們這一天很難有完整的時間供我們看書,喝杯咖啡,甚至是盯著窗外發發呆而已。

這樣的生活沒人知道是好是壞,我們的無法對它做出改變,只能等待這它來改變我們。因為只有時常停下來看看,才知道自己之前走的路。我們想要,卻很難做到。美好的生活時常被打斷;寧靜的時光容易被一聲催促劃破。或許我們知道要讀書,卻不得不屈服於生活,屈服於時間。我們唯一能做的似乎也只有被節奏改變。

讀書已不再似從前,手持一卷,大聲朗誦。現在卻是默默地掏出書本,一目十行的看,似乎讀書也要爭分奪秒。像比賽跑步似的。與其說是人們現在比以前多了幾分浮躁,不如說是碎片化的生活打敗了我們。碎片很多,但每個又及其細小,若我們還不做出改變,結果可想而知。

不僅讀書的時間被無情的侵佔。與人交流的時間也越來越少。辦公室裡,燈默默的照著,除了噼噼啪啪的打字聲什麼也聽不到。是人們冷漠了嗎?其實不然,大家都忙著完成自己今天的工作,好早點回家得以忙裡偷閒一會。

也是因為這樣,許多碎片化生活的衍生品也應運而生。比如我們最熟悉的微信,qq。人們因為忙碌而減少了見面的機會,也只得用一些碎片化的時間來於他們交流,傾訴。有人說,微信增加了人們的交往。也有人說,微信淡化了人們的親情。不管怎樣,一切歸結於碎片化的生活。

世界是忙碌的,我們也不例外。盼望下班,盼望假期,也盼望悠閒。世界的腳步我們無法改變,我們能改變的只有我們的內心。在如此碎片化的世界裡,我們需要保持一顆沉穩的內心。在碎片化的世界中冷靜的對待每一件事。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或許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

我的碎片化學習與生活 篇6

國一作文 ,1011字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我們的生活也由系統化變成了碎片化。我們的碎片化生活無處不在。碎片化閱讀碎片化購物等等。而我也發現了一些碎片化生活給我們帶來的變化。

碎片化的生活有利有弊,我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我碎片化的學習了。

在我小時候不認真學習時,媽媽總是會告訴我她小時候每天去圖書館,客戶,查資料的事,然而等我長大一些。卻發現不是這樣子。我有不清楚的知識點,可以上網查詢資料;題目不會時可以通過微信詢問好朋友和老師。我可以從許多地方獲取我想要的,而不需要每一次去同一個地方,辛苦的尋找答案。我繼而發現與我媽的話完全不同,我很疑惑。

等我去問的時候,媽媽說的第一句話就提到了一個我從未聽說過的詞——碎片化,她說:“現在科技發展迅速,你可以從許多渠道獲取你想要的東西。這就是碎片化。而不同於我們以前那樣。但是碎片化的學習生活有利有弊,你獲取知識時,也可能看到一些娛樂的東西,一定要在上網時,專心啊!”我媽提醒我。那時我懵懵懂懂。只知道碎片化的生活,很不錯。

時間一年一年過去了。我在碎片化的生活中,體驗到了弊的存在。經常在作業時,需要上網查詢資料就會跳進來一個遊戲的動畫廣告,或是一條新聞。我有時候被這個遊戲吸引,就下載一下;這條新聞挺有意思,就瞭解一下;有時看到一些資料旁的科學和知識連結,感興趣也去點一下。就這樣,我的知識是越來越多,可卻都是些碎片,串不起來,一會兒就忘了,而且佔用了我的休息時間。使我的成績迅速下降。

久而久之,我媽對我的碎片化生活和學習漸漸不滿,有一天終於忍不住了,說:“我上次不都跟你說了,在查資料時不要看別的,你現在知道碎片話生活的苦頭了吧?不要再看了,如果你考不上高中大學,就沒有了學習更高層次知識的機會了。”我媽警告道。

捱了我媽的批評後,我覺得非常有必要相處一個好主意來解決這個問題:“有沒有兩全齊美的辦法呢?或許我可以把碎片化的知識串起來,這樣就能瞭解更多的知識,而不影響成績了”。於是,我開始把平時獲取的各種碎片化的知識寫在本子上。經過一段時間,在我養成了這個習慣後,我不僅成績恢復了,而且瞭解到許多其他的知識,成功地把碎片化的知識與我的課本知識融合在了一起。

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裡,有許多人在碎片中無法自拔。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能把碎片看成一本書。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在碎片化與系統化中來去自如。

“碎片化”分解著“生活” 篇7

“碎片化”分解著“生 ,1084字

如果人生是一顆琉璃珠,那麼它一落地,碎了,於是打開了“碎片化”生活的大門。那麼什麼是碎片化的生活?作為學生的我們也許一直以來並不會注意,我們天天過著近乎相同的,週一至週五反覆在三點一線徘徊,週六週日趕著去補課班,匆忙的日子裡,時間溜走了,但他卻留下了一塊碎片,你卻不知?那麼在這枯燥的生活裡,是否找到了“碎片化”這一關鍵詞?

遇上“碎片化”的回憶。

回憶往昔,悄然而逝的是那些童年往事。還記得《城南舊事》嗎?作者林海音帶我們走進了英子的童年,那一個個場景雖已模糊,但有歡笑,有隨著成長的事態無常。其實我的童年亦不如此?仍記得兒時哼著歌到田間外公家玩,外公佯裝生氣怕我摔著,而不讓我盪鞦韆,卻用糖果來誘惑我的場景,到後來迎著夏日晚風吹過,外公的大蒲扇……可是和外公相處的場景細想起來,留在腦中的真的不多了,被世事沖淡了一遍又一遍,我的記憶出現了“碎片化”危機。

但是遇上“碎片化”的回憶該怎麼辦呢?“碎片化”的生活應對此改變,與家人多加溝通,放下手中的“發光怪物”,吃飯時聊聊天,每個人都是幸福的締造者,那麼就從此刻做起!

遇上“碎片化”的記憶力與學習能力。

隨著高考“新政策”的改革,從一開始的“三加一”到“三加三”,然後英語變成了“兩考”,每年都有新的變動,有時候會覺得在高中生涯有點應接不暇,記憶力和學習能力就如玻璃一樣破成一塊塊不同大小的碎片,每一門學科都需要記憶力與對此的理解力,在學科轉換的過程中,總是找不到連線點,就好比每課是獨立的個體,但是我們應懂得順其自然地接受,感悟學習的韻律。

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與學習進行磨合,種下“夢想”的種子,它便是改善“碎片化”記憶力與學習能力的動力。

遇上“碎片化”的情感和思考方式。

為了使得我們生活變的有起伏,“女媧”賜予了我們豐富的情感,喜,怒,哀,樂,憂,但是不同人對這些情感的處理不同,進而這5種基礎情感再分解成痛苦,滿足,失望,偏執,信心……你的思考方式可以化解你生活中不悅之處,詮釋著更加細膩的感情,那便是“大碎片”再次落地,成“小碎片”了。

當我們處理“情感碎片”時,要做到微笑面對,“逆境”總是離不開歲月的推移,摻進去繁瑣碎事情但應嫣然淺笑,安靜的放著禪意,並且應懂得“滿足”,就好比一個兩個不同的人遇到半瓶紅酒,一個人會惋惜道“怎麼只有半瓶了,還有半瓶給誰喝掉了?”另一人人則是稱讚道“好酒啊!”所以每個人情感的複雜程度不同,“碎片化”生活當然也不盡相同。

總而言之,當我們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應有條不理的把一個個碎片部分整理在一起,或者歸歸類,讓生活變得簡單生動起來,尋找生活的趣味。

碎片化閱讀和生活 篇8

碎片化閱讀和生活作文 ,1077字

碎片化,一個在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熱門話題。要是在十幾年前問一個普通人接觸資訊的方式,無非就是白天看報紙,晚上看電視。而如今,有微信朋友圈、微博,新聞條推薦等等部各種各樣的方式,這些五花八門的內容將我們的生活所切分,碎片化也正這樣潛移默化地改地改變著我們的心態和認知。

現在忙碌的生活節奏讓人們總處於馬不停蹄的狀態,可自由支配的完整時間越來越少,相對的,碎片化的時間卻多了起來,碎片化閱讀這種與智慧手機繫結的方式也由此誕生。

“碎片化“會給人一種錯覺,讓人覺得是在高效利用時間,但其實它僅僅是把你原本可以讀書學習的時間都浪費在手機螢幕上,而所謂碎片化閱讀,尤其是社交軟體提供的資訊,並不能與真正的閱讀相提並論,相反還有許多壞處。記得有一次,我乘地鐵回家,我邊上坐著一對父女,那位父親正在聚精會神地盯著手機,手指如蜻蜓點水般飛快地滑動著螢幕,時不時地扶扶那可以滑落到鼻樑的眼鏡。而他女兒也許是因為貪玩,抑或是小孩子所特有的好奇,時不時地問他父親各種各樣的問題,起初他的父親還會敷衍似的應和幾句,到後來就乾脆沉默不語,女兒也許是不滿父親的表現,於是伸手去拿他父親的手機。她的舉動似乎激怒了那位父親,只聽“啪”的一聲,他打了女兒的手背,並開始高聲責備她,而女孩子也委屈地大哭起來,頓時這一大一小的喧鬧聲攪得整個車廂的人都不得安寧。而我在無意間瞥到,其實他父親僅僅是在看朋友圈而已,況且哪怕他真的在處理事情,也可以和她女兒好好的說,何必這樣大動肝火。套用公益廣告中的一句話“世上最遠的距離就是我在你面前,而你卻在看手機”。碎片化的閱讀讓人們的親情也碎片化了。

其次,碎片化閱讀著一種快餐閱讀,內容玩玩簡短,寥寥數語。長期進行這種快速閱讀,當需要進行長篇閱讀時會使人心情煩躁。這也是越來越多的好書被封塵在書架上的原因,好書需要我們沉下心慢慢品味,而奢望一個幾百字的微小說能夠表達出十幾萬字製作的內涵,這無異於天方夜譚。同時,隔著冰冷的螢幕,又怎能感受到攜一卷好書,溫一壺清茶,翻開書頁,在油墨味中偶爾有書海的快樂呢?記得童年時在書籍上我感受到了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及樂觀;感受到了王維的“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的清新靚麗;感受到了劉禹錫的“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的堅強及豁達……而對比如今那些所謂的心靈雞湯,看似優美,實則缺少內涵。我們忘了雞湯雖好,卻不管飽。碎片化閱讀難以帶給人內心的震撼和學習的氛圍。

海德格爾曾嘆息“詞語破碎處,無物之存在”。最後讓我們放下手中的手機,放下所謂的碎片閱讀,拿起一本好書,享受真正的閱讀。

如何在碎片化中學會生活 篇9

如何在碎片化中學會生 ,1077字

“碎片化”這一新興的專有名詞,象徵著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已經慢慢地滲透了我們的生活。而何為碎片化呢?其實就是一個完整的整體被拆成了一個個細小的碎片。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也像加快了腳步一般,馬不停蹄的超前飛奔。正因為如此,我們的生活才開始變得碎片了起來。

碎片的資訊、碎片的休息、碎片的時間,似乎一切都與碎片化打上了交道,可我們卻早已更習慣”完整”的生活。當我們的生活變成了碎片化時,似乎帶來了一系列的困擾,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碎片化究竟是利還是弊呢?

碎片化使得我們的生活變得不太完整,有時當你想與書本來一次親密接觸,看了不一會兒卻又不得不放下書本。有時想去好好的享受生活,可沒多久就又被忙碌衝散開來。這樣開來碎片化的確是有許多的不便之處。

但我今天還是想談談碎片化好的一面。其實碎片化時代是我們難以逃避的一個問題,如今每個人的生活都變得愈發忙碌,時間也被拆成了一小塊一小塊的,似乎變得更加難以去集中精力做某件事。但難道正因為此,就所有的事情都甩手不幹了嗎?似乎並不是這樣。我們可以利用碎小的時間完成一件件小事,慢慢累積小事變成了大事,自然也是能完成了。而碎片化也鍛鍊了我們在忙碌的世界中也能夠合理的安排時間,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那如果資訊與知識也變成了碎片化那怎麼辦呢?其實這也並沒有我們想象的來的可怕。而我恰恰認為體系化的知識才會使我們更加懶惰。當人們還處於遠古時代時,我們不就是從一個個的碎片的資訊與現象中整理出完整的知識體系的嗎?而現在我們只學習前人留下的體系的知識,缺少了自我整合資訊和自主思考的能力。而拼湊碎片化的知識好比拼湊一塊拼圖一般,慢慢體會,變成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碎片化既然是時代必然的一個過程,所以生活於碎片化之中,是難免的。的確我承認,生活在這個時代人們的確變得越發浮躁,但難道錯誤的本源在於碎片化?我認為不是這樣的。因為碎片化使生活變成若干個小塊兒,我們的生活節奏也在加快,使得人們變得浮躁不堪,變得難以靜下自己的內心去面對自己的生活,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在這個時代我們更應該緩下腳步,停下來去找找自己的內心所在,而不是趕忙去追趕著大部隊的腳步,卻迷失了自己。其實時代的好壞並不是那麼的重要,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內心所在,如果有幸找到的自己,不再迷失方向,那麼哪一種生活都是你最好的生活,哪個時代都是屬於你的最好的時代。

因此,當我們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我們首先就應該學會沉浸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忙著追趕生活的腳步,學會在碎片化的時代中學習,管理時間,最關鍵的是,找到自己,找到生活的本源所在。

利用碎片化,過上新生活 篇10

利用碎片化,過上新生 ,798字

魯迅曾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總是能擠出來的。”是的,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人們就意識到利用時間的方法與重要性。

而利用碎片化時間,則是利用時間的一種最有效方法。而碎片化又是什麼呢?它是隻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快,在當今中國,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要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多,而在事情與事情之間往往有一些多餘的時間,那便是所謂的碎片時間,這段時間往往很短。劉再覆在《思想者十八題》中提過,“人的一生是由諸多碎片時間拼湊起來的。”這從而也證明了利用碎片時間的重要性。

碎片化是一個大概要,若是實踐與生活之中便會細化,例如,碎片化閱讀,碎片化學習,碎片化交往等等。這都是碎片化的應用,就拿碎片化學習來說,若在手中拿著一些英語單詞片,在車站,地鐵站,甚至在廁所中,都可以利用起來背一點單詞。在高中每天的學習生活中,課間十分鐘其實也是碎片化時間。我在每天的課間10分鐘裡,會預習下節課上的內容,複習上節課講的知識,加深鞏固這樣日積月累月下來,課堂效應也大大提高了。

那麼,到底該如何利用碎片化呢?先舉個例子,古時候的蘇格拉底在去一個地方演講的路上,他就開始思考起來,回憶今天的收穫,銬問自己的內心,敲打自己的靈魂,在對哲學深層次的思考中,他已經獲得了想像不到的精神財富,也昇華了自己思想,甚至想好今天的演講中加入一些剛才的思考,而這一切僅僅是在十分鐘的路上。

碎片化的時間只有五至十分鐘,在這段時間裡當然不可能寫好作文,應當做一些用時間較短的事,就像構思作文這樣才能利用好碎片化。

但碎片化有好有壞,好處就是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讓自己做的是可以更多,壞處就是自己的休息時間少了,不過從這點看,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利大於弊。

滴水足以穿石,每一天利用好碎片化時間,即使只是一個小事情,持之以恆,都將是明日成功的基礎,所有的努力所有一點一滴的耕耘在時光的沙漏裡滴逝後,萃取而出的成果將是擲地有聲,眾人豔羨的成功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