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筆墨紙硯間相關作文20篇

行走在筆墨紙硯間 篇1

國三作文 ,1230字

人的一生都在做選擇題,總是會放棄些什麼的。對我而言最難割捨的就是書法了。

我們的“相遇”讓我相信了什麼叫做“命中註定”。

母親是學美術的,我們都知道“書畫不分家”。愛好畫畫的她,對書法也有一定的瞭解。所以,小的時候,我常跟著母親在家寫寫畫畫,母親只是叫我寫幾個簡單的字,而我仍抓著毛筆,伏在桌前,一寫就是一整天,樂此不疲。

一直到了五年級,我才開始系統地學習書法。記得第一天來到書法教室,撲面而來的墨香撫平了我緊張的心情。母親帶我見了老師,說明我的情況後,老師就安排我和同學們坐在一起。

他幫我取來練習的紙,又幫我泡好毛筆,倒了墨汁,便走過來說:“今天我們先從最基礎的畫線開始”。我露出了驚詫的表情,老師接著說:“這是為了練習對毛筆的掌控和運用,等你能夠熟練地用毛筆的筆尖、筆肚、筆根畫出粗細不一的線條時,就可以學習寫一些簡單的字了”。聽到這些,我心中難免有些不悅:我是來學書法的,又不是來畫線,我以前在家裡都練過很多字了,就這麼簡單的東西,還需要練?

可當我提起筆,才發現我和書法彷彿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一下子有些不知所措。老師看到我這樣,便走到我跟前耐心地幫我糾正握筆姿勢,抓著我的手,讓我更真切地感受到書法的千姿百態。

之後,老師拿來兩本字帖,讓我翻看一下,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本,作為日後的練習字帖。我躊躇了一會兒,最終,我選擇了柳公權的柳體楷書,就這樣,我就算入門了。

六年級下半年的時候,我換了新的字帖——魏碑。那時的我都對魏碑體沒什麼概念,甚至覺得它奇形怪狀的,略顯醜陋笨拙。可架不住母親的軟磨硬泡,我還是選擇了它。那時一心想要寫行書的我,一點也不喜歡它,馬馬虎虎混到了七年級。

一個暑假沒有提筆寫字的我並不知道新學期等待我的竟是無盡的痛苦與煎熬。升入初中的我學業加重,於是我便以此為藉口,開始不按時、定量的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上課也是在那耗時間。“舒坦”的日子沒過多久,“報應”就跟著來了。我的書法開始退步,一落千丈。老師的指責,父母的批評,自己的埋怨充斥在一起,我崩潰了,想幹脆放棄學習書法。這個念頭一直在我心底,可我沒敢說出口。終於,母親察覺到了我的異樣,她開導我說:“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可能會有瓶頸期,會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可你不能放棄啊,咬咬牙堅持過去,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母親的話像一根救命稻草,被我緊緊握在手心裡,一下也沒放鬆。

後來,我突破了瓶頸期,一切都如同母親說的那樣,豁然開朗……

行走在筆墨紙硯間,遨遊在行楷篆隸裡。那一個個漢字彷彿鮮活的生命,靈動又美麗。我在書法中找尋自我,在書法中學習為人處事,在書法中體味人生百態。

遇見書法,遇見更好的自己!

行走在滿徑花香間 篇2

高二作文 ,807字

康乃馨的馥香瀰漫,孕育著悠遠綿長的母愛;梅花的暗香縷縷,詮釋著頑強堅韌的品質;梔子花的幽香浮動,醞釀著感恩長存的情愫……而我,就行走在這滿徑花香間,一路溫暖,一路拼搏!

冬夜,寒風簌簌。晚自習的鈴聲終於打響了,我慢吞吞地揹著書包朝校門外走,心裡還唸叨著:媽媽還會來接我嗎?昏黃的路燈與寒風相接,讓我心中不覺又添了一層涼意。

就在這時,一個模糊又極熟悉的身影吸引了我:那是一位中年婦女,身著黑色羽絨服,也許是太冷了,又許是站太久的緣故,她在那兒不停地徘徊,又不時地拉拉衣袖,把雙手湊到口邊,不斷地哈氣取暖,寒氣在黑夜裡升騰。她時不時從衣袋內取出手機看時間,又抬頭朝校門口張望。是媽媽!我趕緊朝媽媽奔去……

“怎麼那麼慢?冷不冷?走,我們回家!”媽媽焦急地詢問,可她並未發覺她的鼻尖紅得厲害,被凍的吧。

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原來行走在花香間,而這花香名曰“母愛”!

“咦,怎麼回事?”媽媽準備去推那輛破舊的電瓶車,可電瓶車的車燈卻閃都不閃一下。“不會沒電了吧?”媽媽一臉憂慮。我走上前去:“媽媽,我們推回家吧。”我沒等媽媽同意就奪過了車柄。

寒風凜冽,我將手指蜷縮在手套中,雙頰被圍巾死死裹住。可儘管這樣,寒風無處不鑽,刺得我手腳僵硬痠痛。我咬緊牙關,逆風而行,好沉、好沉啊……但再沉也得堅持住,絕不能讓媽媽受苦!我一步步前行,彷彿隱約聞到了臘梅的清香,那不是幻覺,因為“梅花香自苦寒來”啊!哦,我行走在花香間,此花名曰“堅強”!

春回大地,時間一點點流逝,轉眼便進了夏日。明天是媽媽的生日啊!我早早地準備好了康乃馨與梔子花,回想往昔,我的眼中不覺現出媽媽收到花後陶醉的神情。花香氤氳,暗藏著我心底最想說的言語—媽媽,我愛你!暗香浮動,我行走在花香間,此花又云“感恩”!

我行走在成長路上,那一縷母愛,那一朵堅強,還有那一束感恩,何不像瀰漫滿徑的花香,激勵我成長,催促我奮進。

行走在滿徑花香間,溫暖、幸福!

行走在最美的人間四月天裡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530字

天很清,風很柔,四月雖還寒冷,但明淨的天空下,我不禁握緊了雙拳,彷彿指間滿是力量和希望。

頭微微上抬,張開雙臂,便攬了滿懷的春意,最後,再帶上燦爛的笑容。昂首闊步,挺胸向前,行走在這最美的人間四月天裡。

感受青青柳樹,茸茸草香;感受太陽強烈,水波溫柔;感受浮雲悠悠,幼鳥低飛。感受世間萬物初生時的偉大與單純,然後為之感動,然後流下眼淚,然後迫不及待地邁開雙腿,想要追逐這乾淨又安寧的美。想撫一撫垂柳,想嗅一嗅草香,想要行走在這最美的人間四月天裡。

經過了漫長的冬季,經過了冰雪的季節,終於,隨著冰殼破裂第一次發出的聲響,牛羊食草時猛然感到的多汁與鮮美。我也恍然大悟似的,甜甜一笑道:“春天,你好!四月,你好!”

最美好的時光已經到來,我怎麼敢沉默,麻木,了無欣喜?我要大步向前,行走,行走,越走越快,越走越急,幾乎要跑起來了。我要趕著明媚的陽光,追趕著四月的微風,追趕著人世間最美好的一切,不知勞累,不知疲倦。

我願,行走在這人間的四月天,這最美好的季節。我願,成為青草的信徒,成為幼鳥的信徒,成為泥土的信徒,成為水波的信徒,成為一切朝氣蓬勃,充滿生之絢麗的美好的事物的信徒。我願虔誠地追隨著它們的腳步,行走在這最美不過的人間四月天中,永不止息,直至地老天荒。

筆墨紙硯的對話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663字

夜,深了,居民樓的燈光若隱若現,熱鬧的商業街,此刻也悄無聲息。一位書法家的書房內卻時不時傳來了與這個安靜氛圍極為格格不入的細碎話語。原來是四兄弟—筆、墨、紙、硯—正在爭論誰最重要呢。

毛筆是驕傲的老大:“我是你們當中最重要的,你們看,如果沒有我,再多的字,再多的紙,不也是什麼用都沒有?而且,書法家們都拿我寫字,難道我不是最重要的?”

墨汁一聽這話,火氣噌噌噌的往上竄:“我認為我才是你們中的佼佼者,毛筆大哥,你寫的字再美,也必須先經過我的洗禮啊!少了我,你難道要蘸水來寫字嗎?”

宣紙一聽筆墨的爭論,本就不舒展的眉頭更皺了起來,他說:“你們都有各自的本領,可缺了我也不行。有筆有墨,可是少了我,你們就算有通天的本領也無從施展,我才是最重要的!”

筆墨剛想反駁,一向沉默的硯臺弟弟也耐不住性子開口了:“依我看最重要的非我莫屬,墨汁大哥,你別忘了是我犧牲自己的身體才換來了你的新生,怎麼又跟我搶起功勞了?”

他們你一言,我一語,把書架上的一本年邁的詞典吵醒了,他聽到了四兄弟的對話,沙啞著嗓子語重心長地說:“你們固然個個重要,但是,只有聯合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大家庭,缺了誰,別人都無法發揮自己的長處。團結在一起,就不再有什麼強弱輕重之分了。”

詞典爺爺的這番教誨,讓筆墨紙硯都羞愧的低下了頭。一陣沉默之後,毛筆輕輕地說:“對不起,我不應該挑起爭端的”。其他三個弟弟異口同聲的檢討,是他們不對,只知道宣揚自己的優點……終於,四兄弟又重歸於好了。

老詞典笑了笑,閉上眼又進入了夢鄉。

夜再次陷入沉靜之中……

行走在時間的改變中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606字

行走,我只知道自己一直,在路上。雖然,我剛剛起步,卻一直帶著好奇,行走在這一路的景色之中。聆聽草木枯榮的故事,感受晴雨變幻的美妙,這便是時間帶來的魅力—改變。

時間,改變了家庭的生活。在屬於爺爺奶奶的那些老故事裡,做飯用的都是柴火,裊裊炊煙卻並不如我們想象那樣多情浪漫。而煤氣是屬於爸爸媽媽婚後的記憶,送煤氣的叔叔“嘿咻嘿咻”地把煤氣桶抬到我家門口,滿頭大汗找零的樣子讓我印象十分深刻。後來,家中又添置了一臺電風扇,鄰家老爺爺瞅著覺得新奇,就把手指頭伸了進去,便再也不敢碰這讓他見了紅的玩意兒了。時間的車輪駛入21世紀,科技日新月異發展,與時間一同翻頁的還有這個家庭。各種高科技產品一應俱全—平板電腦、3D電影、數字電視紛紛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時間,見證了一個家庭生活的進步。

時間,改變了我的成長。幼年時的我吃飯,一羹一勺都要爸爸媽媽喂,看不見他們的身影還會用哇哇大哭來抗議。如今,我已從襁褓中的嬰孩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小姑娘,我不僅學會了做家務、照顧別人,更懂得去理解他人。一年級剛入學時,班裡有個膽小的女生,個小人瘦,臉上還長著兩顆對稱的黑痣,十分不起眼。可到二年級,她的真誠與善良深深打動了我,結果我們成了最好的朋友。時間,給我去了解一個人的機會,讓我看到自己成長的軌跡。

我仍然在時間的路上行走,但從現在起,我想要奔跑起來,因為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與它一同見證自己、家人、社會的奇妙改變!

行走在青山綠水之間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523字

假期的時候,我總喜歡到各種地方去旅遊,不論是廣闊的大海,還是巨大的山脈,或是喧囂的城市,或是寂靜的竹林,都少不了我的身影。而最令我難忘的,還是那德化縣的“桃仙溪”。

國慶節來臨之際,我們一家三口也準備出去“浪一浪”,一個名叫“桃仙溪”的景區吸引了我們的目光。一路上,綠色映滿了眼簾,青翠的綠伴隨著我們到達了目的地。一下車,“叮咚”的流水聲便充斥著我們的雙耳。踏著有些古樸的石板,我們走在狹窄的林蔭小路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身體感覺變得輕盈了。隨著山路的傾斜,我開始有些吃力,突然感到力不從心了,腳沉重得抬不起來,像灌了鉛一樣,但我激勵著自己:加油,只要你不放棄,一定能登上高峰的!我咬著牙,看著滿山的綠色,頓時迸發出了滿滿的活力,猛地衝上了最高峰。俯視著底下的山谷,有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慨,心中湧起了自豪感。

下山後,我們決定去和水來一番親密接觸。我們坐著皮划艇,戴上防護具,便順水而下,撲進水流的懷抱中。水如樹木一般的青,傾斜著,盤旋著,讓我們淋漓盡致地體驗了漂流的樂趣;而岩石,則幫助著水改變航道,增加了驚險和難度,讓我們清涼了一把。

行走在青山綠水之間,讓人不僅精神變得舒爽,而且心情也會變得愉悅,大自然真是一個有趣的地方啊!

行走在消逝間 篇7

國三作文 ,945字

什麼東西消逝了?其實我走過的每一個腳印都是一場默默的消逝。這些東西,可以說“已逝”,也可以說“仍存”。而我的生命本身,便是一個歷程,一次永不消逝的消逝。

夕陽照在故鄉的小路上,魚鱗般的柏油馬路反射出一束刺眼的光,射進返鄉的遊子的眼中,無疑像一把溫柔的箭,損傷最小,疼痛最深。路邊的雜草中夾著些許有色的小花,卻是一派稀稀落落的破敗樣子,儘管表面上一切井井有條。

我騎在單車上,背上靠著熟睡的外婆,她雙手環在我的腰上,我來帶他回家,看看以前的老房子。

一恍惚,柏油馬路漸漸變得模糊,好像變成了泥濘窄道,滿地碎石嵌在泥中。兩旁,是前弓著的矮矮的花叢、草兒。各樣的深綠淺綠,還有偶爾爬上手背的小蟲。外婆還年輕,她腦後扎著一串的油亮的大麻辮,拉著我肉嫩的小手,走在路上,帶我去識這些無名的花。她的手穿梭在偶爾投在葉子間的陽光中,時時摘下一朵我喜歡的花,插在鬢間,然後抱著我開心地轉著圈。夕陽照在她的發間,黑黑的髮絲掠過我的手心,癢絲絲的。

我想著,呆愣愣地剎下了車。眼前的幻境漸漸淡去,回憶像拉開的皮筋,在現實露出爪牙之時,重重反彈在思念者的脆弱的神經末梢。外婆人靠在我的背上,我輕輕轉過頭,又是這個夕陽,萬年亙古不變的太陽,照在她的身上,她的鬢間露出衰老的樣子,愛笑的眼角長出深深的褶皺,昔日大大的辮子,變成了齊齊的短髮,手背生出猙獰的青筋就像梗出地面的樹根。

我閉上眼睛,迎著陽光緩緩騎著,感到身邊的物是人非—鄉間的路沒了,花沒了,手背上的小蟲沒了,外婆老了,我長大的村落遷了。這些都隨著我的長大,消散在了鄉間的泥濘小路上,卻又深深烙進我的心中,任憑思念的火越燒越旺。

倏地,外婆的額頭離開了我的背,我恍然一愣,忙走下車來,牽住她的手。她笑著,看著舊時的山,腳下的路,她問我:“回家了?”我看著她,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轉向太陽落山的方向:“別急,就快到了。”

我拉著她的手,行走在已逝的鄉間小路上,迎著夕陽。至少,儘管我牽著你的手,我變了,你變了,肌膚的樣子變了,夕陽還是沒變,那萬年亙古不變的太陽。行走在消逝中,願我們一老一少能夠走回那個花草載途的夕陽。若不能,這樣,也好。

也許那些已逝的東西,更適合放在心中,藏在林間的風中。而那路上的行人、歸途的遊子、返鄉的旅者,行走在消逝間……

行走在消逝間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522字

當我們在成長道路上快到終點的時候,我常常忽略了一樣東西——童年。而且你會發現自己變得低落,少了童年的歡樂。

小時候一天當中三分之一是玩耍,小溪是我們的天下,一到週末,溪邊常常有許多水花,那是我們的童真,小溪裡的跳水聲“噗通噗通”響成一片,還記得用荷葉編成的綠傘是多麼的清涼。魚兒見到我們這些人,巨靈敏,迅速地遊走了,只有那擁有鋼鐵身軀的小蟹用那“千斤頂”向我們衝來。溪水潺潺,清澈得像鑽石的眼淚,純潔而剔透。溪邊的大樹又粗又壯,樹上的知了叫個不停,我們常常給它衝一個冷水澡。樹枝上的鳥窩平平穩穩,窩裡的小鳥東張西望感覺到處都很有趣。

現在再也沒和小溪見面,作業苦惱比天還高,比海還深,不留一點空讓我們再次相聚。幾隻烏鴉在天上邊飛邊叫。增加了我們的懷念。教鞭嚴厲地揮舞著,我內心深處的自己完全被壓制著,好似蝴蝶沒有翅膀,鳥兒沒嗓子。光陰似箭,歲月如梭,道走得越來越遠,童年越來越少,思念的情懷早已成為心中的一塊巨石難以推開,難以粉碎……

我們每走一步,就少一份童真,讓我們回到過去的童年吧!讓成長的壓力隨風而逝,讓世界停歇;讓心中的巨石粉碎!

行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篇9

國一作文 ,726字

鄉村,雖路面不整,雖鳥獸交錯,雖高山樹林遍地,可也正體現古前風景。

走在鄉間的小路,路旁是一塊塊田地,一顆顆水稻或油菜花。這是農民伯伯們辛勤勞動,這是我國五千年總結出來的農業文化,這是祖國農業文化的結晶。回憶歷史老師講的課,可知我國的農業可以追到黃帝炎帝時期。當時我們中華民族還是在石器時代,可農業卻已開始發展。水稻是最早的農作物,它為我們民族提供了食物來源,是往後的農業文化的開端。從黃帝時期到現今。我國的農業經過五千年的發展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農業器物,使農業發展達到了一個空前的地步。它是它們提供了我國數億人們的生存食物,它是古老的。

走走停停,可望見一個個村莊。它是陳年失修的,可也正是一個個土房子,為我們提供了遮風擋雨的庇護所,它們是偉大的,是古老的。數萬年來,從北京人到現代人,無論經過了多少代,多少年,房子不會變的。回想起北京人的洞穴,回想古代的皇宮,回想起四方院,它們是房子,也是我們的庇護所,只是樣子變了罷了,只是時代變了罷了,可它依然是人們的庇護所,是人們的依靠。五千年的發展,隨著建築的文化技術的提高,房子的可靠性一步步的提升,那些土房子已沒多少人住了。可它的歷史,它的璀璨,它的文化依然屹立在這,讓人不禁想起古時的建築技術。它是建築技術的結晶,即使被吹到了,被毀壞了,總會留下那歷史的痕跡。

來到一戶人家來,無意間看到院子裡的竹子,我不禁想起了漢字。古時的甲骨文,現在的漢字,經過了幾千年來的發展,從繁瑣到簡化,從獸骨到紙張,已成了我國最古老的文化,是我國的核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想起我的那手字,那點字詞積累,真感到心中有愧。

中國,是古老的。五千年來的歷史的長河中,不知孕育了多少文化,到了這代,它們已長成了一棵棵參天大樹。

行走在戲曲之間 篇10

國一作文 ,736字

不管是西遊記的“呔,妖怪哪裡跑?”還是紅樓夢裡的林黛玉的啊《世外桃源》“宸遊增說豫,仙境別紅塵”,致謝都是書卷裡呈現的,那我今天有另一種方式來表達這些名家筆下的著名場景。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不知何時,我不知何時,我有了聽戲的習慣。或是聽歌時列表無意播放吧,又或是小時候的耳濡目染罷,總之,提起戲曲,我總會深深沉入其中。

“劉大哥講的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享清閒男子打仗到邊關女子紡織在家園”這是戲曲《花木蘭》的其中片段,這句詞一出,我腦海中就立刻浮現,那豫劇四大花旦裡的常香玉的身段,唱腔,走位。柔中帶剛,剛中帶柔,這可把花木蘭表演得惟妙惟肖。豫劇雖不及崑劇那樣氣勢,不及黃梅戲浪漫,不及二人轉委婉,但終究有套自己的風格。

戲曲,是中華之國粹,它不同於國畫那般墨色古香,不及變臉那般好玩兒有趣,他呈現於我的是柔美,剛濟。

“雲房、春潮湧、媒人帶你去相親、果然喜從天上將、到底人間歡樂多、三年日月濃如酒”這是黃梅戲留給我最深刻的片段,牛郎唱這句詞的時候是懷著如何的滔滔思念啊!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花木蘭的替父從軍,一個個故事演繹成了戲曲,成為名家之作,這些讓我們相知熟悉的故事在十尺戲臺之上,臺上人兒在流離,臺下的聽眾在憂心。

我不愛傷感的黃梅戲,不愛太過氣勢的崑劇,去獨愛湖南花鼓戲,簡潔明快,活潑流暢,又是用當地方言演唱,濃郁的地方特色,這樣的花鼓戲叫我如何不愛?

可,戲曲卻在近代即將成為歷史,惋惜,惋惜!

思緒又飄到了戲臺之上,臺上人兒頭插鳳翎,板直細腰,比劃著手勢,依依唱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