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1178字

思考成就精彩的未來

如果某天的清晨,當東方的豔陽噴出萬丈光芒時,人類失去了思考,那麼世界將在晝猶昏,距離美好未來就越來越遙遠。

—題記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神祕的信。蘇菲從這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瞭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涉及藝術、科學等許多方面,甚至於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

我們可以感知到:蘇菲用自己的知識和思考探索著文明的精華。《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也是充滿好奇與思考的世界。也正是因為思考才使她的世界精彩無比,也可以說思考成就精彩的未來。

思考是最好的老師。有人說字典是最好的老師,也有人說父母是最好的老師,然而我認為好奇與思想是最好的老師;因為它比字典含有更多的未知事物,它們比父母陪伴你的時間更長,從你從孃胎裡出來的那一刻,便以註定跟隨你一生,沒有絲毫怨言,無論你是否還記得。

莫言,從小生活在一個飢餓孤單恐懼的環境中,他的大爺爺博學多聞,擅長中醫爺爺樂善好施,洞察世事倆位老人給莫言所講的改朝換代以及神仙鬼怪的故事成了他最早的啟蒙,他也因此而對神仙鬼怪和歷史產生了深深的好奇與喜愛。於是1981年他開始自己創作生涯,通過不斷的思考,與不斷地對文學進行探索,創作了數百篇優秀的文章,2012,聞名天下。

成就需要思考。宋朝時著名的女將穆桂英是名將穆羽之女,幼時刻苦學習兵法,武功直到幾千年後的現在也留存著他獨一無二的芳名。可是,她是如何使自己的武功和兵法達到如此爐火純青的境界呢?若換做是一個身為女兒之身的你,對軍事毫無興趣,就算如何討好你,逼迫你,你始終不會像穆桂英一樣,成為全國第一軍事家。反之,穆桂英正因為受其父親的影響,深深喜愛兵法與武功,對刀槍劍法頗感興趣與好奇,因此而引發她的追求,最終聞名天下。

其實我們平常的學習也需要好奇和思考。只有時刻保持好奇與思考,你才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保證知識一滴不漏;運動需要好奇與思考。只有懷揣著一顆好奇的心,你才會有所突破,才能擁有一個強健的身體;經濟需要好奇與思考。只要心中有志創造更高,你才能提高生活質量;社會需要好奇與思考,只要留心社會事的各個角落,你才會對惡劣事物進行思考,才能推進社會前進。好奇與思考便是人類不可缺失的東西,值得永世珍藏!

可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卻漸漸習慣了世上的一切,似乎失去了對世界的好奇,也因此喪失了某種極為重要的能力。我們每日端坐在教室中,只會對老師的話,書中的知識深信不疑,從沒有像蘇菲那樣思考“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的問題,我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也隨著歲月被定理埋沒了。

讓我們用好奇裝點世界,有思考點綴人生,懷著一顆永駐好奇與思考的心面對宇宙,去描繪神祕的精彩的未來。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750字

是否曾經想過,我是誰?我為什麼會在這兒?

我只知道,看這本書之前,我從沒思考過。可能不只是我,幾乎每個人都把這個世界想得太過理所當然—因為我們早已熟悉這個世界。世界的多姿多彩,彷彿與我們無關。就如作者用的比喻,宇宙就好像魔術師從帽子中拉出的一隻兔子,而我們人類則是兔子毛皮深處的寄生蟲。我們都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舒服的躺著,對魔術師的祕密毫無興趣。只有哲學家,不停的順著兔子的細毛向上攀爬,想探究魔術師的祕密。

這本《蘇菲的世界》,帶著主人公蘇菲爬回兔毛尖端的同時,引領讀者進入了哲學殿堂。讓我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哲學是什麼?我想,可能,哲學就是認識自己,不一樣的自己。

合上這本書,回憶起帶給我感觸最深的“我思故我在”。或許,我們活著的世界也只是造物主寫的一本小說罷了,連我們是否真正存在都需要證明。笛卡爾說過:“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如果我不存在,那麼我不思考。如果我思考,那麼人生就意味著虛無縹緲。”他認為,我們應該要懷疑一切,但不能懷疑“懷疑”這件事本身。這種觀點,讓我覺得與“莊周夢蝶”相類似。到底是周公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周公?在處於“毛皮深處”的人看來,一個人在醒時的所見所感是真實的;夢境是幻覺,是不真實的。雖然,“醒”是一種境界,“夢”是另一種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莊周是莊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可是,這樣的一個思考,卻讓我犯迷糊,讓我感到了一種“人生如夢”的人生態度。

類似的種種,這不禁讓我用最初的目光重新打量起這個世界。馬為什麼叫“馬”?鳥兒為什麼會擁有翅膀?難道只有人才會有思想嗎?……

《蘇菲的世界》—夢的世界,智慧的世界,亦是哲學的世界。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未知、探索的世界讓讀者恍然發現自己原來已經在兔毛深處躺了那麼多年……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619字

“就在這時,門鈴響了,並要我開門拿包裹。”蘇菲隨手把門帶上後,便拆開了信封……

蘇非用手指著鏡子裡的自己說:“你是誰?”此時蘇非和我的腦子裡想得是一樣的:我是誰?不用說,我是莊子婷,可是這個叫莊子婷的人又是誰?是我。得,又繞回去了:我是誰?我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誰,這不是太可笑了嗎?我甚至無法去決定自己的長相、父母、家族,我更沒有選擇自己是人還是獸的權利,這不是太不合理了嗎?但這些卻是我不得不接受的事實。

“世界從何而來?”我不知道,說實話,到現在為止沒人真正知道不是嗎?

哲學問題是永恆不能改變的嗎?是,也不是。有關於宇宙之類的各種事物的來源,各種各樣的類似問題在人類腦海裡佔據了幾千幾百年了,我還想不著,沒有人可以解決或回答這些疑問,而人類也永遠不會停止自已的思考和探索。同時,隨著人類時代的發展和生活的巨大改變,新的問題每天會不斷冒出來,機器人會有自知力嗎?人腦是如何進行運作的?人類和機器的實質區別在哪裡?

這些問題太燒腦了,來我們說些可以實時解決的。想要保護地球的多樣性,我們就應該徹底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生活模式,把我們所處的時代當做生活的中心如同把地球當成宇宙的中心一樣可笑。對我們來說,當下自然是最重要的,最有意義的,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未來不重要,我們應該像尊重現在一樣尊重未來。

我們是生活的主角,人類則是地球的主角。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932字

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

可以想象,這兩個哲學問題會成為縈繞全書甚至我們人生的疑問,因為這是對終極的拷問,對本源的發問。

——你是誰?

當14歲的少女蘇菲收到這封信的那一剎,她一定感到好笑與瞭然。可當她第二次思考時,便只有困惑。我倒底是誰?她走到鏡子面前,想象自己不叫蘇菲,叫莉莉。並嘗試著對著鏡子呼喚自己,眨眼睛,但這並沒有效果。於是在哲學課程中,這個問題像一個影子,如影隨形地糾纏著她。最後她發現事情比自己能想象的更為離奇。她,蘇菲,是少校為了給席德慶祝她十五歲生日而虛構的人物,少校控制著她的所思所想,一舉一動。但更具有反諷意義的是,少校,他創造了蘇菲的世界,但他卻被我們所創造。

這個故事像一個無底洞。在令人驚奇的同時也帶給我們思考。我們是否也是被創造的,活在另一種生物的腦海中?那麼我們倒底是什麼呢?是單純的人?還是作家筆下的一個人物?抑或是一個夢?我們擁有自我意識?還是被別人所控制?這個別人,是否就是被我們稱之的命運?本書給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但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案。哲學史上數以千計的大師們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認為最精闢的是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提出的哲學思考: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所以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不斷髮問,在思辨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世界從哪裡來?

光我家書架上,就有五六百本書,而這些書一書一世界。想象一下,我們活在一本浩如煙海的鉅作中,作者創造出一個虛擬星球地球,地球上生活了幾十億人。你身邊的每一件物品都是作者的設計,你的生活是作者思考下的小小情節,你的結局由作者主宰。大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小到你剛剛拉開門的動作,都是作者的精心安排。這麼一想,你是否感到毛骨悚然。

在科學與哲學上,這都造成恐慌。科學上意味著所有科學定律都具有不確定性。哲學上意味著探尋的本源可能並不是客觀存在。我們的世界成為了一個脆弱而不穩定的肥皂泡。而這種世界,正是蘇菲的世界。

在這種世界裡的蘇菲並沒有放棄。本書的最後,她拿起扳手,敲了敲席德的額頭,而席德奇蹟般地感受到了。這可真像個福音!沒準我們的所作所為,都能給另一個世界帶來影響呢。

人生是星塵,我們是星塵,世界也是星塵。

我們都很美。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1631字

真理有三部分:考查,即求取它;認識,即它已存在;信心,即運用它。——蘇格拉底

今年兒童節,父親送給我一本《蘇菲的世界》,這是本哲學啟蒙讀物。大多數人會認為哲學是一門虛無又不實用的學科,過於玄虛而難以理解。哲學家們總是問些奇怪的問題,比如:“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些林林總總的問題似乎極難解釋,但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用小說的形式詮釋了一切問題。

書裡講述了哲學老師艾伯特在蘇菲15歲的生日時送了幾封關於哲學的信,把哲學概念塞進了蘇菲的腦子裡,又給她上了一堂堂生動有趣的哲學課。從自然派哲學家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等到巴洛克時期的笛卡爾、斯賓諾莎和洛克等,一直到最後的浪漫主義的黑格爾、馬克思和達爾文等,包括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等哲學知識,蘇菲懂得了“上帝之外有上帝,世界之外有世界”的道理。並在自己15歲的生日時因“上帝”的出錯,從而瞭解到了蘇菲世界的“上帝”——一位海軍少校艾勃特,也就是席德的父親。當蘇菲發現她只是一個牽線木偶時,毅然與艾伯特老師走出了書中的世界,去探索真理。

我這樣簡述完故事梗概,可能會讓沒讀過的人完全摸不著頭腦。如果先撇開所有的哲學內容單純從小說人物來分析,作家賈德應該說是本書的上帝。那就讓我用上帝之眼來剖析一下書中人物。蘇菲與艾伯特這一對是虛幻世界中的人物,而席德與艾勃特另一對則是現實世界中的人物,兩者之間似乎就是在玩影子游戲。蘇菲與艾伯特其實分別是真實人物席德與艾勃特的映象投影,就像有一對父女站在鏡子面前分別觀察他們自己影子在如何生活、學習和表演。

原本真實世界與虛構世界中的人物是不可能相互溝通,但艾勃特故意讓蘇菲知道了席德的存在,促使蘇菲明白了真與假、生與死的哲學主旨。讓她明白了這個生就是死的道理——真實的東西曾經生過,但早晚會死亡;虛構的東西永遠不會死亡,卻從未生過。蘇菲認為自己寧願死也要曾經生存過,也想要去考查“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的真相。

這個衝突情節的設計也包含著書中所提及的哲學理念——薩特的存在主義,當然這指“無神論的存在主義”。薩特的哲學可以說是在“上帝已死”的情況下對人類處境環境所做的分析。薩特提到人的存在比任何其他的事情都重要,即“存在先於本質”。人並沒有那種天生固定的本性,因此人必須創造自我,這樣人的存在才有意義。

再回到蘇菲的世界,我從艾勃特與艾伯特這一字之差就可以看作同一人物,他們就是為完成哲學課程的講授任務,這任務當然是上帝賈德派給的。因而,蘇菲與賈德的關係就如同哈利·波特與J。K。羅琳一樣,一旦賈德和J。K。羅琳停止了創作,那些虛構的人物就再也不會有發展了。

現實生活中同樣存在虛虛實實的事情,根據尼采的說法,基督教和傳統哲學已經脫離了真實世界,朝向“天堂”或“觀念世界”發展,而人們過去認為的“真實”世界事實上是個“虛偽世界”。類如影片《楚門的世界》或是虛實互動層次更多的《盜夢空間》,生活有時只是給我們虛幻的假象。如同我在學習中遇到難以克服的困惑及困境,也許只是考驗我的信心、耐心和勇氣是否足夠的假象。有時候,我已經接近了真相或真理,卻因缺乏自信或因為對前方未知道路的恐懼,卻又放棄自己的追尋。通往真理的路往往並不一帆風順,只有勇敢之心和堅持之心,才能知道真相併獲取真理。

從存在主義中看到,哪怕真實和虛幻的界限有時難以區分,但也要堅持做自己、堅持學習實踐和堅持體驗領悟。人生要從虛構人物的故事中看到真實人生的意義,從虛幻主義中超脫出更有力度的人生。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821字

14歲的少女蘇菲在放學回家後收到了兩封奇怪的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從此開始,蘇菲的命運改變了。在一位神祕導師的引導下,蘇菲開始學習哲學,試著破解這個世界的謎團。但是蘇菲發現這個世界遠比她想象中更離奇古怪……

一開始,我真的以為這是一本偵探小說,否則怎會如此引人入勝?讀著讀著,才發現這是一本關於哲學的書,我今年12歲,上五年級,在我的概念裡只知道有哲學家的存在,並不明白哲學是怎麼回事。媽媽說,哲學這個詞,解釋起來有點複雜,可以打個比方,醫學家研究怎麼治病救人,植物學家研究怎麼栽培植物,使花開得更好看,果實結得更豐滿,味道更鮮美,史學家研究國家政權怎麼興盛怎麼衰亡。哲學家呢,不研究具體的東西,他們會把剛才那些學者的成果進行一一比較,發現不管是人也好,植物也好,國家政權也好,它們都得符合一個生長、興盛、衰弱、死亡的過程,沒有例外。哲學家就會把這個過程用到其它地方,分析其它事物,比如動物、人性、等等。所以哲學應該就是研究事物普遍規律的一門學問。

如此說來,哲學應該枯燥乏味、神祕而深奧的,可《蘇菲的世界》卻如此生動,它刻畫的蘇菲就是一個勇敢、聰明的女孩,她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有不斷探索這個世界的慾望,從蘇菲身上,我也開始學會了思考,人必須得保持一顆“好奇”之心,我知道天是藍色的,草是綠色的,這種理所當然的存在讓我失去了思考的價值,就像學習,對書中的知識、老師傳授方式,從不咀嚼就欣然吞下。一個人失去了好奇心,便也失去了對事物探索的精神,進而我們的思維開始被固定,最後因為惰性變得呆板,毫無創新可言。

多對這個世界問幾個為什麼,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的一切好像也不是那麼理所當然的存在著。《蘇菲的世界》是值得一讀的,它所展示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哲學,更多的還是關於生命等的有意義的問題,它讓我學會了用哲學的角度,重新看待世界,重新認識自己。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要用它來尋找光明!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788字

永懷好奇,永遠前進

蘇菲和大多數臨近十五歲的姑娘一樣,有著自己的煩惱與祕密小天地。她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一些喜歡她並且她也喜歡的小動物,生活平靜,平靜得不起絲毫波瀾。

直到有一天放學回家,她在信箱裡找到了一封特別的信——沒有署名,沒有地址,上面寫道:“你是誰?”從此,蘇菲開始了她神奇的哲學之旅,瞭解了許多哲學家。最後她與她的哲學導師艾伯特逃出書本,開始新的生活。

也許很多人和我一樣,在讀《蘇菲的世界》之前,認為哲學極其晦澀難懂,神祕莫測,而學了又沒什麼用。但在讀完這本書後,我才明自:哲學真是一門神奇而又好玩的學問。

在這本書中,作者詳細地講述了德謨克里特、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笛卡爾等人的哲學主張以及哲學的意義與發展。全書語言淺近,比喻新奇。其中有一個我很喜歡的比喻:世界就像是從魔術師禮帽里拉出來的兔子,普通人安居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而哲學家則在兔子的毛尖上眺望與探索。也正是這樣,普通人對於自己所看到一切深信不疑,或是對書本上的深信不疑。但哲學家則不同,他們面對自己所經歷的一切永懷好奇與探索精神,試圖明白為什麼會是這樣。換句話說,哲學家們想看清兔子的全貌,甚至是魔術師的面貌,他們的思想,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遠遠在普通人之上。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哲學家。要永遠保持好奇心——對周遭一切事物的好奇心,無論是你接觸過的還是你沒有接觸過的,誰又知道你接觸的是不是真的呢?要試圖用自己的思維去理解、去探索,不可照搬書本,畢竟那不是你思考的產物。

哲學就是一門神奇的學問,它引導人們對事物進行探索,以大智慧為人們指點迷津。它像一位長者,為渴求知識的人們提供最好的機會與幫助。

我願像蘇菲一樣,在哲學的道路上永懷好奇,永遠前進,站在兔子的毛尖眺望、思考,看清兔子的全貌甚至是魔術師的面貌。

走進蘇菲的世界——讀《蘇菲的世界》有感 篇8

讀後感 ,1115字

小時候的我很喜歡收藏一些苦澀難懂的書籍,厚厚的磚塊書堆砌起的“城堡”讓我驕傲。今天,我拿起了城堡中一塊歷經風霜卻依然閃閃發光的“金磚”,細細地品味它的含蘊。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很多人都瞭解,它是一本以哲學為中心的啟蒙書。以蘇菲接收的無名信為開端,以神祕導師的教導信為線索,喬斯坦贾德以不俗的文筆把讀者帶進少女蘇菲的神祕世界中。在這個博大的世界中,我隨著蘇菲的腳步,走進哲學,反思人生。

哲學,在我的腦海裡一直以一個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形象佇立存在。他就像一個不容侵犯的神祗,繁複而枯雜。我從沒想到我會以這種方式去接觸和體味他—讀。

晴朗的下午,我輕抿一口茶,慢慢翻開有點泛黃的書頁。在細細咬嚼文字的過程中,我似乎融入了蘇菲的世界。

我在蘇菲身後與她一起閱讀第一封無名書信。“你是誰?”我皺眉。蘇菲在思考不得後跑去花園。我沒有跟著她的思路。我在想,如果我沒有名字,我應該怎樣被稱呼?或許,每個人的靈魂都始終有個不朽的名字,我也是。那麼,我又是誰呢?這個問題顯然很有趣卻也難以回答。我想不出來,無奈地讀第二個問題,“世界從何而來?”。這也太困難了!我跟蘇菲一樣百思不得其解。或許我該好好讀完這本書,說不定我在讀完後會懂得這些問題,我暗暗想著。

抱著這個信念,我極有興趣地花了四個下午啃完這本書。在這短短四天裡,我長了不少見識,對柏拉圖、笛卡爾和洛克等人的瞭解也更深刻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卻不是在賈德筆下簡單的“哲學”,而是蘇菲與席德、少校等人的關係。就像偵探小說一樣,實在是太牽人心魄了!我甚至會不由自主地翻到後幾頁去探尋真相!這本書正如作家馬德蘭蓝格爾所評價的:“《蘇菲的世界》一書有助於使讀者以閱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遊覽從柏拉圖以前一直到20世紀的世界哲學史,而絲毫不產生任何枯燥厭煩的感覺。”這簡直是我的心裡話,當然,我並沒有這麼準確的語言。所以我只能用我貧瘠的文字來努力表達我的意思。

蘇菲是一個抽象的人物,她是少校的作品。蘇菲的世界是少校送給女兒席德的禮物,但作為禮物的蘇菲和艾伯特卻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努力掙脫這種束縛,這使我很受觸動,對於在逆境中反敗為勝的人物我總是充滿敬意的。我很佩服作者賈德,他細緻入微的對哲學的思考以他完美的文筆展現在我眼前,我甚至真的溶入其中懷疑自己的存在。我想,讀完這本書,我獲得的最大啟發應該就是:作為“上帝的作品”,我們應該有理智和思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擺脫“上帝”的控制與命運的枷鎖。

對於這本書,我可能不是理解最深的人;但是對於我來說,它最是令我感觸良多的書。我希望諸如此類的書籍能夠越來越多,也能讓我們這些讀者擁有更多的精神糧食。

論逆境——《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1213字

四天的時間,我如飢似渴地看完了這本分為上、中、下三部分的長篇小說。讀此書之前我並不知道書的作者—路遙,他曾因這本書獲得茅盾文學獎,並且此書被譽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現在看來當之無愧。

無意之中被這本書的題目所吸引,懷著好奇心讀完了前兩章,我便對這本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書中人物曲折的命運,精彩的語句,時常讓我發出旁若無人的讚歎,我關切著書中每個人物的命運,猜想著故事的發展方向。於是我認認真真,一章一章地看完了整部小說。

這本書講述了上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幾年間,黃土高原所發生的一系列變化,那是一個動盪的年代,變革剛剛開始出現,每個人的故事都相互交錯,但又各自不同,每個人對待困難、對待生命的態度使我震撼,我甚至認為人人都應看看這部小說。

生命開始了,生活也開始了,但每個人的起點又都不同,這本書的男一號—孫少平,他十分好學,但家庭異常貧窮。家中的每個人都是那樣的?j惶,但主角就是主角,他像是從書裡走出來站在我面前一樣,他面對生命中的一切苦難都未曾放棄過活下去的勇氣。有天大的困難頂多一個人哭一夜,第二天一切又將照常。他貧窮但他並不市儈,反而是那樣的善良。在苦難中他迅速成長,然而上帝又給他殘酷一擊,他在礦上工作救人時險些喪命,也因此而毀容,一個正值壯年的俊俏青年被毀容該是多大的打擊啊!但他的內心是堅強的,最後的他終於克服內心的各種情緒,“面對”了傷疤。他所向眾人傳遞的是滿滿的“正能量”。書的結尾,他在夕陽中回到礦上繼續工作,而我相信他將會有更加光明的未來。

我想給我最大震撼的還是漂亮女記者田曉霞的離去。她不僅是孫少平的女友,她還是省會市長的女兒,她絲毫沒有大小姐脾氣,不僅隨和而且善良。兩人彼此深愛,愛得純潔,愛得不可思議,因為他們兩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身份差異,但在那個時代,這又算得了什麼呢?這是羅曼蒂克式的浪漫和單純的幸福。可她卻在洪水報道救人中瞬間消失、屍骨無存。我不相信,我怎麼可以相信這樣好的一個人的突然消失,我甚至認為這是作者的有意為之,她可能會在下幾章中出現,亦或她被下游人家救了只不過失憶了而沒有及時返回。但是一直到小說結束,她都未曾出現。她似乎是真的死了,那麼難以令人相信,不但使孫少平難過,我竟也跟著難過,可命運的事,誰也說不透。

小說跨越兩個時代,一個是文化大革命的時代,一個是改革開放的時代。小說中的每個人物都躍然紙上,但卻沒有一個能夠阻擋歷史的洪流。

這本小說之所以是新課標必讀書,必定是小說所彰顯的主題原因。面對困難不放棄,用真心實意對待他人,用自己勤勞雙手創造未來……都是作者想要通過小說告訴我們的。是的,你永不放棄的心比鑽石更珍貴,我們應有小說中人物所具有的精神,

這本書我看到一半時就已經被深深震撼,看完以後,我心潮澎湃,想著一定要寫一點什麼。由於本人才疏學淺,不能盡抒胸臆,但我建議每個人都應該認真讀這部小說,你會從中獲得獨特的人生感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1094字

平時生活中不敢看電視劇,害怕自己沉迷,荒廢時間。前幾天無意間看到了《平凡的世界》這部電視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能自拔,直到我把56集看完。

當我終於把這部電視劇看完時,心裡有一種說不出和道不明的滋味,是被電視劇中故事和人物所感動?還是為了自己和劇中人物有著相似的經歷和不幸,也一樣堅強的面對生活而感到一絲欣慰?這部電視劇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促人上進。

劇中人物最讓我感動的是孫少平,一個出生在農村窮苦家庭的年輕人,他曾有過很多機會改變自己艱苦的生活,但他放棄了。他想要的是什麼?他迷惘。他離開了雙水村,他要去找屬於他自己的另一個世界。為了生存,到城市後做著各種沉重的體力活,飽嘗了人間冷暖。一次機會讓他成為了大牙灣煤礦的一名礦工。

當時和他一起去的大多人目的都不是去做一名礦工,只是把大牙灣煤礦當著一個跳板,混著日子等著父母把關係搞好就調走。走進宿舍,別人行旅是大箱小包,別人的床鋪得比家裡還要舒服,而他卻只有換洗的兩件衣物,床上被子都沒有。就睡在木板上,一切是那麼的格格不入,差別巨大。他計劃著要好好工作,第一個月的工資首先要去買上一條被子。在培訓學習考試中他考第一名,100分,讓領導刮目相看。在工作中他勤備努力,而那些關係子弟們只等著調走,不下井,吃不了苦,才到半年時間,他們已經坐吃山空了。一個個把自己曾經用來炫耀的物品求著賣給孫少平,生活毫不客氣地置換了他們的位置,這讓孫少平更加確信,只有勞動才能使人在生活中更強大,無論什麼人最終還是要崇尚那些能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孫少平給同伴們上了深刻的一課—如何對待勞動。

他的優秀領導看在眼裡,不僅能吃苦,有文化,而且腦子靈活,關鍵是為人正直。二班是個爛攤子,老工人少,協議工多。協議工跟煤礦籤三年合同,混三年仍然要回去當農民,都不把礦當自己的礦,一個月指標一半都完不成。沒人願意做二班班長,主任決定讓孫少平去做這個班長。而到任的第一天得知這個班的人這幾天都要請假回家,串通的大家一起走。罰不責眾,一直以來領導都拿這些人沒辦法。為了管理了激勵這些人,他對領導提出曠工處罰,全勤獎勵的辦法。在他的帶動下,不僅留下了這些人,而且讓這些人充分發輝了他們的潛能。二班不僅超額完成指標,而且連續幾個月拿第一。他們班成了礦上學習的榜樣。他的工作雖然平凡而艱苦,而生活在其中,他卻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幸福,他為自己的艱苦生活感到自豪—他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他不完全為榮譽高興,而是感到自己的勞動和汗水得到了承認和尊重。

這個平凡的世界裡,我們除了無盡的怨言和牢騷,還有多少人能在勞動中感受到幸福?有多少人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1486字

你以為的平凡是什麼,雖然與平淡只有一字之差,意義卻千差萬別。近日花了些時間看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作者以樸實無華的文字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曲折而又平凡的世界,詮釋了平凡的真正含義!

倘若不去讀這本書,也許我會在某些地方將平淡與平凡混為一談。平淡是無味的,是千篇一律的縮寫。而平凡可以是豐富的,矛盾的,甚至是悲苦的。

路遙的文字有著溫暖人心的親和力,小說中少有華麗詞藻與段落,卻句句打動人的內心,引起人的共鳴。我們每個人對於世界來說就是一粒粒渺小的塵埃,脆弱而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有苦有樂,有生有死,在時間的長河裡,一切都是一閃而過的浪花。每個人的生命對於宇宙來說,彷彿沒有時間的概念,每個生物不過是一閃即逝的流星,而我們卻會在這短暫的人生裡擦出流星般璀璨的光!

路遙通過細緻的人物描寫,塑造出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每一個人物的性格似乎都變成了可觸控的形體,那麼具體而獨特!作品的背景建立在現代的黃土高原,由點到線再到面的方式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以孫少平等人為人物代表,折射出一個時代的特點,傳達出一種對人性的關懷。書中利用各階層普通人民的矛盾糾葛,通過人物的曲折乃至悲苦的經歷表現出現代人民的自尊,拼搏,自信。深刻體現了人性的光輝。

孫少平開始貧苦,自卑,遭遇愛情的失敗,卻沒有因此消沉,隨著視野的擴大,其人性的力量便慢慢體現了出來,他對苦難有著深刻認識,對精神高度的深刻追求,有昂揚向上的生活勇氣!痛苦與磨礪不斷打磨著他,在平凡而貧苦的生活裡掙扎,慢慢修煉成對苦難的樂觀的哲學。他不再是苦難的奴隸,也許貧苦依然在,可是他已能夠站在苦難之上,去眺望遠方的幸福!

少平的哥哥身上同樣反映出人性的光輝,在他的磚窯有很大發展時,他果斷決定貸款增大廠子的規模,遺憾的是技術師完全不懂技術,致使磚窯廠蒙受巨大損失!此刻他的頑強的意志力便顯露出來了,他當然沒有放棄,而是越闖越勇,再次創造人生巔峰,生活自然給予他回報,最終他成為當地社會主義建設的帶頭人!

在這部作品中不止有著勵志的創業故事,同樣有著令人心馳神往美好而浪漫的愛情。同村的田福堂之女田潤葉雖然在縣城工作,卻依然苦苦深戀著少安這個堅強而富有責任感的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不同階級的人相愛有多麼困難,可她依然痴心不悔,雖然在現實殘忍的逼迫下,少安被迫接受現實,這不是一種妥協,而是一種拿的起放的下的大氣!感天動地的愛戀誰都想擁有,可我們依舊得生活,不是我們容易低頭,只是我們要學著換個角度思考問題,這個世界是平凡的,生活也是平凡的。只是我們要做的是在平凡中創造偉大,在平凡中發揚人性的光輝!

作者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故事,更多的是將一種社會的支柱,一種推進社會進步的的精神力量以平凡而不平淡的方式傳達出來。沒有直接,沒有赤裸裸的說理,只是一點一滴地將這種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奮勇直前的,充滿人性光輝的精神血液悄無聲息地注入我們的體內。

當我們抱怨生活的不公,抱怨世界的殘酷時,不妨想想平凡的世界吧,世界也許存在不公平,可是是平凡的也是豐富的,當我們真正體味平凡的含義,也許苦難會有新的定義。

在如今這個物質文化高度發達的時代,不排除存在迷失在物質中而無可自拔的人群,生活在溫室裡花朵自然是鮮豔的,可惜也是脆弱的,能永遠維持溫室當然是社會的幸運,可如果無法做到,不如像孫少平一樣勇敢面對苦難,風雨中的小草才擁有溫室花朵無法比擬的頑強力量!這本小說也許不是情節最好的,卻是有血有肉的,為什麼偉大,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書,而是一座永遠啟迪人們的精神寶庫!

別讓世界的浮華遮住了雙眼,記得世界是平凡的,所以我們也是平凡的!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727字

清晨,漫步在花香中,漫步在蟬鳴裡。手中輕輕地抱著一本嶄新的,還未開啟的《平凡的世界》,靜靜地品讀,靜靜的品味,更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情趣的高雅……

《平凡的世界》實際上講的是主人公孫少平的奮鬥史,他用他自己的辛勤和努力創造了他事業上的輝煌,創造了他人生中的成功。

剛開始最令人感動的是那學校的描寫生活。“學校的菜分為三個等級,第一個等級為甲等菜,第二個等級為乙等菜,三個等級為丙等菜,同學們紛紛在這裡買飯吃,但是主人公孫少平,卻總是等到同學們都走盡的時候,他才出場,把那裡的剩菜剩飯和,幾個黑不溜秋的饅頭,吞嚥到肚子……”每回讀到這裡,我都不禁動容,當時農村學校的條件是多麼的惡劣!相比於我們現在的城市學校,這可真是天壤之別啊。

文中還有對那段奮鬥歲月的描寫。孫少平勤奮努力,終於靠自己的智慧,靠自己的奮鬥當上了一個企業的老闆。其實這也是生活給人的教訓:在安逸的時代,在幸福的時代,便不思進取,不思努力,而處在這樣一段段的時代,處在這樣窮困的時代,我們才能更加體驗到,自己的努力,才能換來更豐碩的成果,自己的努力才能夠換來甜蜜的果實。

所以,相比於現在安逸的生活,他們那個時代既給人以好處,也給人以壞處,他們雖然沒有許多的物質生活,但是卻知道憑藉自己的努力來換取想要的那一份經濟來源……我一定也要向他們學習,努力,積極奮鬥,上進,爭取達到自己心目中美好的明天!

文中也有對崇高的愛情生活的描寫。這種愛情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是高尚的,是基於理想和信念的。有著相同抱負的兩個年輕人走到一起,才能更加鑄就事業的輝煌,人生的成功與夢想的希望。相比,現在這根是一種貞潔的,無私的愛!

《平凡的世界》,平凡中,蘊含著不平凡的精神魅力,平凡中,更蘊含著不普通的價值追求……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914字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 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這段話出自路遙所作的《平凡的世界》。

平凡,是我們個人的特點。因為相對於永不停歇的歷史長流來說,我們顯得太過於渺小。不過是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而這個世界亦是平凡的。因為生與死,先進與落後,貧窮與富有早已使它披上平凡的外衣。

而路遙筆下的主人公所處的環境,則是平凡的世界中再平凡不過的了。他們生活在那黃土高原上不計其數的的村落中的一座。但就是在如此平凡的環境中,平凡的主人公卻讓無數讀者感受到了他們生命中不平凡的意志。

作為《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之一的孫少平,他的生活一直處於飢餓與貧窮之中。學生時代的他食不果腹,衣不裹體。讓他在女生面前覺得不體面,他的心中苦澀,悽楚。而使他痛苦的根源便是貧困對於自尊心的傷害。但即使如此,他從未放棄,而是更加努力與勤奮地學習。他知道自己想要的世界是怎樣的,但條件的限制使他明白現實與夢想的差距。然後感情上伴侶的意外死亡,以及困難給予他過於沉重的打擊。但他不向命運低頭,積極進取,勇於拼搏的精神卻一直貫穿始終。而故事的另一主人公孫少安的身上也有著如此特點。

不論是孫少平還是孫少安,從他們的身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平凡的人身上所擁有的不平凡的意志,不平凡的奮鬥。他們的家庭是貧窮的。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埋怨,而是承擔起了家庭的責任。他們的愛情是悲劇的,但卻使他們因為生活的磨礪而變得更加成熟。他們的奮鬥之路是一波三折的,但他們卻從不退縮,一直前進。我想這就是為什麼這本書如此吸引人的原因吧。

我們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上,所擁有的或許是再平凡不過的背景,平凡而又普通的相貌,平凡甚至有些糟糕的生活。但我們所需要的,所要去做的並不是對於這樣的生活的抱怨,而是去擁有一顆不平凡的內心。面對生活的不公平,要學會淡然視之。面對處境的困難,要學會從不屈服。面對夢想與現實的差距,要學會積極進取,為之努力,為之奮鬥。

火把雖然低垂,但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看淡個人的平凡,追逐內心的夢想。即使天寒地凍,路遙馬亡。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1477字

《平凡的世界》封底寫著:這是一部全景式地描寫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確實,沒料到得茅盾獎的小說語言和敘事會小小地有些做作,且所有人物不那麼可信地全都圍繞主人公孫少平活著,但,我還是被打動了,被成長於中國最繁華城市的我從不知曉的,中國農村的貧困艱辛驚得目瞪口呆,更被中國農民用盡心力努力掙扎背後的不棄堅守深深震撼,是的,要了解中國農民在這幾十年風雨中的艱難多舛,瞭解“禮失求諸野”的讀書人可敬和自尊,大概只讀這一部就夠了。

可敬來自於孫家長子孫少安—一個天生的讀書好材料,為了家人放棄繼續求學的機會,還讓讀者心傷地辜負了好女子潤葉。總算上蒼沒讓他這無數農家子弟經歷過的無奈又悲壯的犧牲付諸東流,弟弟孫少平和懂事的妹妹蘭香都活出了他們自己想要的模樣。尤其是孫少平,他是整本書裡最讓我感佩唏噓的讀書人,因為無論時事多麼艱難,活著多麼不易,他一直毫不猶豫地堅持做一個值得自己尊重的高貴的人。

孫少平以書作舟,劃過命運給予的重重苦難;以書為食,痴迷精神世界的遼闊高遠。從學校到建築工地,食不果腹也好,傷痕累累也罷,從未停止的是閱讀,是對精神世界的穿上紅舞鞋般著了魔一樣的渴求。他珍惜親情的綿長,享受愛情的甜蜜,但內心認定的真正知己只能是—書。“書將他從沉重的生活中拉出來,使他的精神不致被勞動壓得麻木不仁”,噙著淚水讀著路遙的文句,我想我能懂他—是書讓被苦難不離不棄貼身跟隨的孫少平,深深懂得,越是苦難,越需要閱讀和學習,因為只有一個人對知識瞭解得更博大廣闊,對遠高於荒漠般現實的人生看得更深刻透徹,他才能在更高的層面上理解自己正在經歷的苦難艱辛,甚至開始懂得如何心平氣靜地與這樣的生活共處,並在這樣的生活裡修築自己的精神家園。

忠實於內心的他,不甘於重複父輩受困於小小村莊的人生,他堅信“我遲早要搭上火車,去遠方的世界看看”;不畏懼困苦的他,勇敢闖蕩他鄉體會世界的廣大,活出自己認定的人生;內心永遠柔軟的他,即使走出很遠,心裡牽記的依然是家人—不多的工資勻出最大的份額,寄妹妹支援她的人生,寄家人貼補家用。

路遙說,只要能永遠把艱辛的勞動看作是生命的必需,即使沒有收穫的指望,也可以心平氣靜地繼續耕耘。我想說,正因為從始至終只想一絲不苟做一個高貴的人,而不是他人甚至自己可以隨意輕慢的動物,所以孫少平他們真正做到了“生如蟻”卻“美如神”。

是的,人可以平凡,人本就平凡,但即使是像螻蟻一般活在俗世凡塵中的人們,依然可以活出神一般的美麗,只要心裡從未動搖過對清潔、高貴的堅守。

是的,不是如蘇秦成功合縱六國,讓曾經的貧寒士子能到達六國拜相的輝煌頂峰,不是如張儀機巧“發明”連橫,讓前度的落魄才人能贏到秦國首任相國的空前榮耀,真的不是這種,只要有官做能富貴,懸樑刺股、朝秦暮楚、賣友求榮……都可以無妨的人生,這真的不是讀書人應有的人生。讀書人的人生,應該是:能對著炙手可熱的暴發戶梁惠王直言“昏君亂相”;能對著楚威王說客權勢利誘“持竿不顧”,連回一次頭亦是無暇。是的,就是如莊子般不願“留骨而貴”,只願“曳尾塗中”的,寧願困於窘迫現實,要靠實實在在釣到的魚果腹,也不學姜太公般用直鉤釣魚實為調上文王的,放下了精神高貴的權慾薰心。

“慎獨”很難,因為是沒有人見證和欣賞的自律,孫少平的追求,就是他自主的選擇和可敬的精神自律。雖然小說中多少有過於完美而致無暇的“主角光環”,但在小說物質匱乏到極致、今天的現實精神庸常到可怕的,虛構和非虛構的世界裡,孫少平對內心的堅守是那樣難能可貴,他守護的是清朗如月色的讀書人精神的高貴。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459字

認識路遙,正是從他的《平凡的世界》開始,這本書以深刻的筆法描述了中國20實際70年代到80年代期間,最普通大眾的生活狀態。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尊貴與平凡這些複雜的情感事物交織在一起,形成了這樣一部十分有特色的小說。

書中的主人公孫少平令我印象最為深刻,剛開始,他是一個窮的連丙菜也吃不起的窮小子,到書的結尾,他成為了一個身有殘疾普普通通的煤礦工人,雖然到故事的結尾他也並沒有擺脫“社會最底層”的命運,但是我從未見過一個身處如此困窘的環境中精神思想還能夠如此豐富的人,和省城記者田曉霞相戀或許是他這輩子最幸福的事情,如此大的差距,儘管最後因為曉霞的離世,沒有能夠在一起,但是這足以能夠證明孫少平,一個世代貧困的人,他有夢想,他沒有因為自己的身世過分看低自己,他通過不斷的閱讀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就是因為有這種獨特的魅力,才能夠贏得田曉霞的青睞。

現在的我們應該都比孫少平生活條件好,但是我們是否又能夠像他一樣認真地去對待我們自己,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種精神比很多自詡是“上流社會”的人都值得我們去尊重。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804字

陳忠實說,有一個人,它是溝通這個世界的人和地球上人類情感之間的橋樑,這個人,就是路遙。

《平凡的世界》,這是路遙內心真實寫照。他小的時候,過著飢餓與屈辱的生活。家裡人也不理解他,而且他經常被學生嘲笑。後來,他憑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縣長,但又因為文革再次當了農民,這給了他極大的痛苦。他的婚姻也不是特別的幸福,他也經常崩潰,迷失了方向。他的這些內心活動,在書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書中,所有的情節都圍繞著兩個字,痛苦。孫少安為了生存,開辦磚瓦廠。不知疲倦的幹活,他在創業的道路上,處處都是坎坷,他因為磚的質量險破產,是在朋友和妻子的關愛下,才重新振作,再一次崛起。

孫少平的生活更加一波三折,在高中,他無法在甲乙丙三個彩種選擇,只能吃最差的伙食,畢業後當幾年教師就進了城。

他搬磚,挖礦,他的背上出現了一道道血紅的傷痕,處處都是傷。每天累死累活,但只能拿到一點點工錢。但他默默忍受,將苦難化為心裡的財富,他從不缺工,從不偷懶。在閒暇之時愛看書的他,常在無窗無門未完工的工地上,藉著微弱的燭光讀書。他後來,遇到了以前的高中同學田曉霞,他們常常在一起讀書。但命運之手啊,沒人琢磨得透,在一次洪水的報道時,曉霞因故去世,這給了他沉重的打擊。但他在班長妻子的鼓舞下,重新振作。

他們生命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苦惱,少安的同學田潤葉,被逼嫁給向前,而向前發生車禍,卻讓她陷入痛苦之中。還有蘭香,他並不富裕,同學們乾的事他都無法幹,因為要許多錢,但他發奮讀書,考上了名牌大學!

路遙說過,生命從苦難開始,只有在苦難中才能誕生靈魂的歌聲,在人生中,困難和坎坷是必有之事。當我們抱怨生活帶來的憂愁時,你是否還想起你周圍的親情,愛情,友情,它們是你的支撐點,它們是你的指向燈,帶領你走出困境。我們不要做海明威口中那被打敗的人,我們既然無法改變這個時代,這個平凡的環境,我們更要永不放棄,努力拼搏,讓平凡的自己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1064字

每一個人都平凡卻獨特地活著,不平凡的人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故事發生在一個普通而且貧窮的農民家,這在當時的中國是很普遍的一種家庭,貧窮遍地都是,但是,雖然我們不能決定出生的家庭,但是我們能做的是改變現狀,或是失去些,或是放棄些。

孫少安是我在這本書裡最佩服的人,儘管成績優秀,但十三歲的他毅然決然地選擇放棄學業,回到家中幫助父親扛起家業。面對愛情是,他是樸實的,心裡想的是不能拖累別人,他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認為的是門當戶對,這是他認為最正確的選擇。他讓我看到的是一個能體諒他人,能為他人思考的人,多給別人分一點自留地,為了增加隊裡其他人的收穫,但最後受批評的卻是他,他也沒有多說什麼。十三歲是,他的內心就成熟了,扁擔在他的肩上留下歲月的痕跡,木棍在他手上留下厚厚但老繭,他是雙水村年輕的一隊隊長,他也是最堅毅的人。

那個時候的世道很亂,孫少平在這烘陶下在高中時慢慢地成熟了。他知道了愛情中的挫折,朋友為他出氣般的“幫助”還有政治觀念,他也發現了混亂和這個國家的“封建”。孫少平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也是個熱情的人,只是他之前的自卑將這性格掩藏的很深。郝紅梅雖然對這個青春期的男孩造成了一點創傷,但正因為這個事件,孫少平變得開放了,就像把他的內心打開了一道門,也是孫少平內心成熟的開始,孫少平也沒那麼小心眼,他能理解,很快淡忘了。還有一個在他的青春期中起重要作用的人,那就是田曉霞,這個活潑開放的女孩子甚至影響了孫少平的性格,也是因為田曉霞,所以他認識到了許多新鮮東西和知識。孫少平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沉穩,聰明,勇敢的人物。

讓我感覺最親切的人是田福軍,它是一個很貼民心的官。他的政治抱負不是當時的革命道路,而是偏向於“真。三民主義”,這也可能是因為他自己是農民出身。他的第一次出現是在潤葉請孫少平回家吃飯,他雖然身為縣領導,但對這個髒小子沒有半點嫌棄,並且親切地問候,有一種與人民的親和感,沒有一點高高在上對農民的鄙視。當孫少平找他來幫助請求釋放他姐夫的時候,他可以考慮到農村的局面,思考人們的苦難。再到他下鄉審查時,他甚至有一種要將自己的資產捐到這裡,根本改掉現狀。他實事求是,辦公認真,可以比作古時候的唐臨。

總體來說,這本小說無微不至,用講故事的方式將你的思維帶入另一個沒見過的世界,真實感很強,吸引著你一直去看。這本小說也很開放,在那個年代能不這樣訴說敏感詞或敏感事件,就彷彿是以一個外國人的視角來描繪這個故事。他把握住了每一個人的情感變化,讀者自身彷彿也能感受到那個人物當時的心境,所以,這是一本很值得讀的文學小說。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809字

第一次接到這本書時,並未對它那具有藝術性的書名所吸引。畢竟自小以來就對這類書籍不怎麼感興趣。但翻開這本書,便被它的情節所吸引。

這本書圍繞著兩個平凡的人:孫少平和孫少安。寫出了他們兩人一路打拼的經歷,在他們倆坎坷的打拼路上,親情、愛情和友情在他們遭遇困難時激勵、鼓勵著他們

“親人幫親人,無親來幫愁煞人。”在雙水村,孫玉厚的家是貧窮的,就連溫飽都是一個困擾他們的問題。但他們家卻又是富有的,孝順的兒女,時刻圍繞著他們的濃濃溫情便是他們家最富有的財產。在父子倆對於分家的問題上而爭執不下時,孫玉厚,這個偉大的父親主動讓步,讓孫少安尊重妻子的意見分家出去住。家人一直都是這樣,默默地支援,默默地幫助。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想退縮時,他們總是現在我們身後,鼓勵著我們。

孫少安從骨子裡就是一個勞動的人,因為這一點,他的妻子必然是一個勤快,能吃苦耐勞的女子。在潤葉向他表達自己真實感受時,他實際上是很想答應的,但一想到自己貧苦的家庭條件,自己的工作和潤葉相比都配不上她,心裡便默默地拒絕了潤葉。他是為了自己嗎?不是,他是為了潤葉著想,她是為了讓潤葉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更光明的前途,所以他才拒絕了潤葉的請求。而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也是如此,這是一種跨越了階級和心靈的愛情。真正地為對方著想,真正地為著對方的未來著想,這才是真正的愛情。沒必要轟轟烈烈,就算是平凡的關心,也是真正的愛。

孫少平,剛出現在書中只是一個普通的窮小子,但在畢業後來到黃原改變了他的一生。他是一個求上進,努力的人,不管到哪裡都可以積極地融入,不論是農田,施工場地還是煤礦開採場。他都可以克服困難,綻放自己。他是一個平凡的人,但他的經歷確實不平凡的。我們也應該如此,不論是身在怎麼樣的環境,都應該積極地融入,體現自己應有的價值。

這本書的書名雖然叫平凡的世界,但是書中的人的經歷和奮鬥路程都是不平凡的。雖然這本書我才讀了一遍,但它已經給了我的心靈極大的震撼和觸動。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829字

這個世界不平凡

讀完《平凡的世界》後,我才真正懂得了生活的真諦,知道了這本書為何能改變中國千萬青年的命運,它為何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他向我真正地打開了與另一個世界溝通的大門。

讀完這本書後,才發現原來一個人最難戰勝的永遠還是自己,但有時,克服自己內心的自卑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困難,為成功而拼搏的路上,有自卑相伴有時並不會感到失落與恐懼,只要正確地去面對他,勇敢地去直視他,轉化為自身堅強的動力,那麼自卑過後必然就會坐擁勝利,自卑過後,也有凱旋的歌兒。

書中雖有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但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孫少平,他真正體現了書本的名稱,他很平凡,只是一個受過高中教育的普通工人,但他一生的成長經歷,卻反應了那個時代整整一代人的生活現狀,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和信心,但往往又對生活感到無奈。他通過自學達到了大學生的水平,但他永遠也只是一個工人,無法改變現狀。作者賦予了他許多別人夢寐以求的優點,讓他既腳踏實地活在現實中,又可以跳出現實,展開巨集偉的想象。他家境窮困,但他沒有讓自己的理想消失。要知道,貧窮曾讓許多有理想的人意志消亡,儘管他在逆境之中有時也表現出了自卑和懦弱,但他並沒有退縮,那種努力戰勝自我,在想要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現的堅強讓我由衷得感到敬畏,因為那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

作者在這部小說中都是寫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他們的世界也是平凡的。作者從小處著眼,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出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正是通過對這些平凡人物的描寫,反映出人性的善良,醜與惡。人性的醒悟就是要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但我們又從故事中看出人們的不平凡。比如孫少平,他僅管吃穿破舊,但他懷著自己的理想,努力奮鬥,他有男子漢的氣魄和錚錚鐵骨,他可以捲縮在破舊的被窩裡,就著昏暗的光線讀書而且樂在其中,他可以前一秒是工人,換一身衣服下一秒就變成了文雅的書生,和田曉霞談論高雅的文學。

《平凡的世界》讓我認識到,在平凡中也會有偉大的存在!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676字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它讓我感受到了不同階級的人會有不同的命運。也讓我感受到了這個世界上事實的殘酷,這個世界很平凡,他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並不是每一個地方每一個年代都會有著像我們這樣的生活。也讓我有了珍惜自己的生活的想法。

我經常會想如果我生活在與他們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地方,我會和他們有一樣的心態,或者會做出和他們一樣的事情嗎?若是再遭遇和他們一樣的事情之後,我是否還是能冷靜的面對。這些事情都發生在文革之後。孫少平雖然沒有地位,也很貧窮,但是他書中的性格是自尊自愛的。後來他雖然高考落榜,但是他並沒有氣餒,沒有從此一闋不振,與很多同學在一次考試失利之後就對自己學習失去信心不同。看到了他的所作所為之後,我一直在想,再這樣一個好的環境下,我為什麼不能比他做得更好。更何況我遇到的困難也沒有他遇到了困難大。

其他的一生坎坎坷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沒有與我們一樣好的父母,他也沒有與我們一樣好的學習環境。他只有一份自尊自愛的心,和那不言放棄的精神。可就是這小小的精神和這自尊自愛,使他有了不一樣的成就,和活下去的動力。雖然他們有一個好的結局,但是他仍然樂觀的堅持下去了。

一本書告訴了我很多很多道理,其中最為經典的就是一定要有一顆堅持的心。遇到任何事情我們不能輕言放棄。而是需要勇敢的去面對克服困難。要有自己的想法與自己的那一份衝勁。我們沒有和他一樣坎坷的生活,也沒有他遇到那麼多困難。但是她有著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那就是堅持堅韌不拔的精神。

遇到事情不要放棄,坦然的去面對,古人云: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這不也正告訴著我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