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碎片化“碎片化”你的生活相關作文20篇

莫讓碎片化“碎片化”你的生活 篇1

莫讓碎片化“碎片化” ,809字

癱在床上,嘬一兩口外賣的飲料,在淘寶上將第28件商品加入購物車,轉眼又切到微信畫面,對朋友圈中的段子捧腹大笑。這是現代人的生活。生活被重重擊碎了,散落一地,每一個碎片都只是隻言片語,卻被人當作全部。對50字的謠言信以為真,又對50字的闢謠深信不疑;對200字的節選感動不已,原著卻無人問津。被撲面而來的碎片化資訊填滿,誰又想去了解複雜的“原本”呢?誰又覺得這“值得”呢?碎片化,使資訊更加簡短,縮減到只剩寥寥幾句,將一切像快餐般遞上。人們“吃”得滿滿當當,覺得能更快了解更多,實為一樁美差,可卻不料,自己肚內的東西竟毫無營養!思想家恩格斯說:“物質無非是各種物的總和,而其概念就是從這一總和中抽象出來的。”碎片化集結成一個整體,而整體才是這些碎片真正應是的東西。單獨的碎片無法代表原本的事物,它什麼都不能代表。唯有“原本”二字才是本質,才是人們應當花時間去仔細瞭解的閃光之物。

鄭燮在家書中寫道:“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那是因為不精選書籍閱讀,一股腦記下,只會讓腦內充滿“陳詞濫調”甚至“胡言亂語”。而今,隨著網際網路如同“爆炸”般的發展,各種各樣,無論是非好歹的言語鋪天蓋地,讓人避之不及。若正巧被顛倒黑白的碎片擊中,又食之若飴,自以為快速瞭解了事實而沾沾自喜,實在是飲鴆止渴!若無法辨明是非,又易被流言蜚語打動,那掉在碎片化的時代,彷彿是掉入了滿是玻璃渣的桶中!

這是資訊化的時代,碎片化乃是常事,但是這個世界本不是碎片。還原本物,看清真實,才是對一段資訊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人的意識不僅反映世界,並且創造客觀世界。”列寧是這樣定義“世界”的。縱使碎片化已是現今社會的一個標誌,莫讓碎片化“碎片化”你的生活!人依然能在資訊狂流中站穩腳,在快速的發展中靜靜地,沏上一杯茶,取一本書來讀,約兩三個好友坐在一起,細細地品味一件事情“全部”的魅力,還原這大千世界,將色彩完美調和成一體,完完整整的樣子。

別讓碎片化侵蝕你的生活 篇2

別讓碎片化侵蝕你的生 ,1286字

仔細回憶一下,你已經有多少時間沒有很專注的做一件事了?又有多少精力花在了手機與電腦上?

在這個混亂繁瑣的年代裡,已經很少有人會靜下心來,專注的做一件事。人們把更加多的精力,花在了QQ,微博,微信上。

有人做過一個測算,中國人每九十秒就會翻看一次手機,我們在無意識當中,已經成為了手機的奴隸,成為了創造碎片化生活的元凶。

那麼碎片化生活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每個人看手機的時間很短,因此手機報、微博,篇幅都很短。這使得人們的注意力變得越來越短,我們也很難有耐心投入的做一件事,更多的耐心可能就花在用短短三十秒的時間去看一段段子。

所有的時間都變得零零碎碎,東拼西湊,這就是碎片化生活的形成。

其中,我也曾是元凶中的一員。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同學偶然問起我:“微信能加個好友嗎。”我愣了一愣,沒想到現在有人四年級就有了手機與微信賬號,在我眼裡這是一件十分稀奇的事,我湊到她耳旁小聲問她:“你們……現在都有微信賬號的嗎?”她似乎有些詫異:“現在不管男女老少都應該有微信啊,QQ啊什麼的。要是沒有,彷彿就和整個世界脫節了一樣,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瞭解,那可不行。”

這一句話讓我一直耿耿於懷,於是我讓爸爸幫我買了一部手機,註冊了微信,QQ,微博賬號。

自從和網際網路有了接觸,我的世界開始變得多姿多彩起來,大到了解國家大事,小到看看娛樂段子。我深深沉浸在被網際網路所帶來的快樂之中。但生活也漸漸變得繁瑣起來。

沒有多久的時間,我已經完全離不開了手機,每週週末早上天色剛剛亮起來,我就拿起一旁在充電的手機刷起微博來,吃飯的時候刷一刷,睡覺前刷一刷……

周而復始,無休無盡,生活完全被機械化了,這種狀態讓我變得十分麻木,明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自己這樣做不對,但卻還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手去點開那一篇篇文章。

沒有了目標,沒有了理想,突然整個世界就像是一幅兒童隨手亂圖的塗鴉,雖然任然有著色彩,卻雜亂無章,沒有了理性的思緒。

知道所有的色彩攪拌在一起是什麼顏色嗎?沒錯,黑色。

我開始陷入極度的絕望與恐懼中,我現在就和一臺智慧機器沒什麼差別:用機械眼讀取資訊,用機械臂在短短几分鐘內作出三種決定,轉發,評論或跳過。看無聊了就把手機放下,完全把讀取資訊當做一種消遣。

我拿起一本書,卻發現我已經完全失去了閱讀的能力。我一頁一頁的翻著,卻無法把注意力完全放在書上,看完一頁忘一頁,腦袋裡空空蕩蕩。腦內的細胞彷彿都在和手機做抵抗,我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痛苦,是因為腦內糾結帶來的痛苦,更是因為失去了耐心閱讀的能力感到懊惱。沒有想到。沒錯,一開始確實是網際網路給我帶來了快樂,現在卻讓我如此痛苦的竟然也是它。

是網際網路帶來了碎片化的生活嗎?當然不是。網際網路本是一個讓人們瞭解更多資訊的地方,但我們卻把時間耗在這裡面,甚至迷失了自我。我們才是真正的創造碎片化生活的元凶。

手機電腦類的現代工具可以利用,但決不能對其產生依賴,甚至被其控制。

是時候把這些碎片拼接起來了,來吧,關上手機,或是靜靜地看一本書,或是彈一會兒鋼琴,又或是畫一會兒畫。讓我們的心靈時刻保持清靜,讓碎片化的生活得到改變。

別讓碎片化生活毀了你的生活 篇3

別讓碎片化生活毀了你 ,370字

現如今,“碎片化”這種形式的生活方式充斥在人們的生活中,例如“碎片化閱讀”、“碎片化閱讀”、“碎片化生活”等等。

這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風俗。

“碎片化”當然有許多好處,例如節約了許多時間,在一些空閒時間,你依舊可以幹你要乾的事。

但是”碎片化生活“是建立在智慧手機上的。

而且,當你習慣於碎片化的生活時,你還能安靜的放下手機,與家人好好的吃一頓飯,還是安靜的看一本書嗎?

當你沉浸在“碎片話的生活”是,你也會離家人越來越遠,越來越遠。

所以說,在碎片化生活風靡時,不要完全被智慧手機支配了自我。有的時候,古典一點更好。

比如說,和家人一起吃一頓飯,或者在咖啡館裡喝一杯下午茶,看一本小說,又何嘗不是一種享受呢?

所以說,在享受“碎片化生活”所帶來的樂趣的同時,別忘記了在空閒時間享受生活,和與家人在一起的快樂。

別讓碎片化生活毀了你的生活。

你的生活被碎片化了嗎? 篇4

你的生活被碎片化了嗎 ,881字

似水年華,時代的變遷導致現在的大部分的人們,像一個深不見底的無底洞;貪婪的讓人害怕,幼稚得讓人無奈。

寫這篇文章前,我先說個奶奶給我講的,他們那時候的生活背景:買米買菜,需要糧票,而昂貴的肉,對於清苦人家來說,一年都吃不到都不是個稀奇事兒。不上學的時候就要幫家中分擔農活兒……那時候,她才8歲。

假如說,你是名記者,你採訪一名中年人,在他孩童時代,是什麼樣的生活?那麼,他也許會這樣回答:“那時候啊,沒有任何電子科技產品,肉類對他們來說就是神聖的,奢侈的東西一般。那時候,上學的路很陡,經常走山路,跨泥田。不上學時,要下地幹農活而,有時候家裡忙不過來,連學也不能去上,那時候,上學是件多快樂多夢想的事啊,總想著要考上大學……”

但是,你如果訪問一名孩子,他的生活怎麼樣?那你可能就會聽到類似於“爸爸媽媽逼我上什麼什麼課……”這種回答不少見,總是徘徊於孩子的嘴中。

這就是以往的生活與現在的生活的差別,天壤之別。

而有個很好的例子:以前,一本書是多麼珍貴,看了一遍又一遍,都不覺得膩,當作是稀世珍寶似的對待!現在呢?大部分的孩子喜歡漫畫,喜歡插圖書,書卻是看完就隨手一放,導致找不到。

或許,現在的生活是以往生活在那些年代的孩子們所沒有的,更是不敢奢求的!

而確實,資訊化的社會給我們帶來了方便。要說什麼重要的事,不需要當面告知,發條資訊就解決了;閒著無聊,網上也有許多好友等你來結交……

科技不斷的發展,發明的人考慮到了其中的利與弊,我們呢?例如:手機盯太久了,眼睛就會勞累,痠痛,導致視力“唰唰”地下降;許許多多建議方便的支付軟體,卻讓個人資訊外露;甚至有更離譜的,因為遊戲而自殺,失去了性命的青少年……

還記得前段時間,有一個14歲的少年,因為沉迷於王者榮耀(一款手遊),排位賽連輸13場,要跳樓自殺,可當警方趕來時,卻什麼事也沒發生。原因呢?原因就是這個少年恰巧贏了一場比賽……現在,無論是物質條件,還是生活條件,無論哪一樣都足以勝過以往。所以,親愛的朋友們啊,好好珍惜吧,享受中繼續努力下去!不要再抱怨生活,不要在慾求不滿!想想以前,再和現在對比一下吧!

碎片化下的生活 篇5

碎片化下的生活作文7 ,755字

相較從前凡事都帶有的儀式感,碎片化使因此我們不必再花上許久的時間杜撰言辭,而可以在閒暇時隨時問候。如此看來,碎片化為我們節省了不少的時間,也提供了相當的便利。但是,在享受碎片化的同時,我們是否也在失去些什麼?

單就碎片化本身而言,並沒有什麼弊病。碎片化使人們方便閱讀,出門在外不必揹著重重一本書,等車休息的閒暇,就可以掏出手機看幾頁。看似是方便,但這樣隨意的幾頁幾頁,真的能讀進心裡,引發人們的思考嗎?恐怕看到最後早就忘了原來看的是什麼了。碎片化使人們方便購物,各種購物網站上不僅有著多樣的選擇,往往還有更低的折扣,不用出門就能買到稱心如意的東西。但是這也引起了很多婦女的瘋狂購物,不僅容易買回來不需要的物件,還會在不知不覺中花了更多的錢。碎片化使人們方便社交,不僅可以跟朋友門在聊天軟體上交流感情,還能一起聯機打遊戲。還有各類的交友軟體方便人們認識滿足自己需求的新朋友,生活像是十分的豐富多彩。而過於方便的網上聊天卻也有可能導致本來在一個城市的好友久不想見,相比起網上的交流,或許還是見見面更能增進友情。而關於通訊的話題,更是令人深思,在沒有手機電話的年代,大家都記著要給長輩經常寫寫信,通報子女在外的平安讓父母安心。而現在有了如此方便的通訊工具,許多人想著隨時可以給爸媽打電話發簡訊,就不再怎麼記掛在心上,聯絡反而是越來越少了。由此看來,人們對碎片化的使用產生了很多誤區,大抵是人類在舒適環境裡產生的惰性之類的吧。

究竟在這個越來越快的時代裡,還有什麼是值得人們為之傾心而停滯的呢。

有時,就會很嚮往從前那個年代,從前什麼都很慢,書信一來一往要好多天,三五好友擇日相見,自己在家沏上一壺茶,翻開一本書,就能靜靜地讀一個下午……。

生活的本質不該被碎片化所影響,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堅守自己的內心,才是難能可貴。

致我們碎片化了的生活 篇6

致我們碎片化了的生活 ,1093字

聽媽媽講,從前我們的生活都是慢悠悠、不慌不忙的,大家都是做完這件事,再做下一件事,生活一直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節奏變得越來越快,大家都變得越來越忙,特別是當網際網路開始普及以後,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逐漸變得碎片化。比如我們每天都通過微信、QQ、微博、搜尋引擎、各類網站等多個渠道獲取資訊。手機令我們的時間碎片化,網路令我們的閱讀碎片化,微信、QQ令我們的交流碎片化。

每天清晨,在醒來之後,我們往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手機;每天夜晚,睡覺前做的最後一件事情也是看手機。在我們家裡,爸爸每天回來的第一件事情基本上就是看微信上的朋友圈新聞和或者用微信與同事聊工作。每次上廁所,即使是蹲著,手裡也不忘記看手機。而媽媽每天也是經常看手機,上淘寶給家裡買東西。我呢,放學回家後第一時間也是開啟iPad,刷刷朋友圈,去看看微信群裡有沒有什麼新動態,我也經常會在手機上閱讀一些文章,和父母溝通卻越來越少。就連親朋好友見面以後不到5分鐘都會不由自主的拿起手機,把看手機當作一種消遣。

記得曾經有一個夏天的晚上,我提議和爸爸去樓下散步,可是到了樓下,剛聊了幾句,我突然發現爸爸不說話了,扭頭一看原來是正在玩手機,不時的還發出笑聲,正看得起勁呢。我突然想到。難道我們的親情也被碎片化了嗎?這樣的碎片意識已經無處不在,深入到了我們的大腦中,深入到我們溫馨的親情生活當中。

當然,資訊化時代也帶給了我們許多好處,就比如說微信,如果我們在學校裡有什麼聽不懂的地方,放學後我們可以使用微信問老師、問同學,和大家交流問題;如果沒有記清楚有哪些作業,也可以問同學;再比如說搜尋引擎,如果你面板上出現了小紅點,你就可以用搜索引擎,就可以知道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了。所從這些方面將,微信和搜尋引擎為我們提供大量的資訊,也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幫助和好處,最關鍵的是我們人類要擅於利用、擅於辨別,把碎片化了的生活有效利用起來,化零為整,最大地發揮碎片化帶來的效益。比如,爸爸之前考MBA的時候,十分的辛苦,又要上班又要用碎片時間學習,但是爸爸抓緊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包括坐地鐵,等公交,喝咖啡,或者是早晨起床前,以及晚上上床還沒有入睡的時間來學習,最終爸爸成功地讀取了MBA。爸爸通過利用碎片時間,成功的完成了他人生的一件大事,可以看出有效的利用碎片是多麼重要。

雖然科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碎片化,但只要我們能夠有效地利用碎片,化零為整,那麼我們就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最後,我也希望我們要嘗試在吃晚飯時把手機放在一邊,嘗試在晚餐時間與家人愉快的溝通和交流,讓親情迴歸到他原來的狀態,改變,從點滴做起,從你我做起!

我們被碎片化了的生活 篇7

我們被碎片化了的生活 ,644字

隨著鬧鐘“滴滴”的聲音,我開始了一天碎片的生活。心不甘,情不願的從被窩裡爬出來,走向廁所。

看了一眼鍾,六點三十分。繼續洗臉刷牙,小狗哈利搖搖尾巴朝我走來,親暱的在我腿上蹭了蹭。看來它是餓了,我放下手中的事情,去給它喂狗糧,看著它吃完所有的狗糧,我才放心離開。已經六點五十分了,我潦草的收拾了一下,就手忙腳亂的出發去上學了。“你好,我們這是xx貸款,請問你需要。”騷擾電話大早上就開工了。“不要!”我不高興的結束通話了電話。在這個發展飛速的時代,有時想安安靜靜的做一件事都做不到。我們總是被各種各樣的煩瑣事打擾,生活逐漸被碎片化了。已經七點二十了,我的早飯還沒有解決,我狼吞虎嚥起來。慌忙的吃完早飯進了校門。碎片化的生活會給我們一種錯覺,讓我們覺得我們是在高效利用時間。不知不覺中,他偷走了你無數的金錢和時間精力。晚上六點放學了,吃完飯開始學習。微信滴滴的響了,同學問窩有沒有補課,就這樣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起來了,時間一點點的過去了。

我們的生活被碎片化,微信,陌陌,QQ各種社交軟體層出不窮。有一點時間我們總想著刷個微博,打局王者,時間總是在悄無聲息中就流走了。在碎片化的時代,我們應該學會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魯迅說過:“時間就像海綿的水,只要願擠,總是有的。”課間十分鐘我們可以做道數學題,看著就一道,可長時間積累起來數量就很多了。給自己做一個學習計劃,每天向著目標去奮鬥。利用空餘時間讀本書,增加知識。用刷微博的時間背幾個英語單詞。只要我們利用好時間,碎片化的生活對我們的影響就會變小。

當你的生活被碎片化 篇8

當你的生活被碎片化作 ,888字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如今的快節奏生活中,手機與電腦成為了生活中的常客。在潛移默化中,我們對電子產品產生了依賴,這種做法已然成為一種理所應當的習慣—我們迎來了碎片化的生活,它改變著我們的心態與觀念。

誠然,碎片化生活有它獨到的優勢,在同樣的時間裡,你能將事情劃分得細碎,井井有條地完成。可對於大部分人而言,碎片化生活使得他們在無意中虛度光陰,卻自認為度過了充實的一天。

就拿購物舉例吧。當人們推著購物車,列上清單,在商場裡仔細尋找著自己所需要的物品時,他們總是有一個確切的目標。看著清單上的物品被一個個劃去,便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接下來該買什麼。可現在不同了:當你開啟手機,在淘寶、天貓裡尋找著自己所需時,一些新奇的事物常常映入眼簾,吸引著你的注意,進而,你購買了一些不必要的物品,在事後才懊悔不已。碎片化的購物在便捷的同時,也造成了負面的影響。

無獨有偶。碎片化的生活也讓人們的社交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正如《從前慢》中所寫:“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以前的社交通常是兩人面對面地交流,能真切感受到對方的真誠。可這樣的情狀在社交變得碎片化以後,儼然變得少見。只要開啟手機,就能連線天南與地北,資訊在指尖中傳遞。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的關係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有些對話甚至在第一次問好後便寫上了句號。

碎片化的閱讀對培養文學素養造成的影響尤為巨大。相比起以往,實體書店已不再能很好地吸引書客將一個下午的時光都消耗其中。那些被譽為經典著作的書籍更是因深奧的語言和需要理解的內涵而不受到青睞。相反,我們口中的“快餐文”卻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原因無非以下幾點:劇情符合大部分人的口味,往往是主角一路成長,輕鬆獲得成功;可以在閒暇之餘隨便翻閱,比起需要靜下心來的名著,更多了一份隨意。也許是現實生活給予了太多的壓力,許多人選擇從現實的不舒心中暫時逃離,這樣的小說已成為一種流行的趨勢。

實際上,碎片化的生活在提供了更多選擇的同時,也讓我們失去了靜心鑽研的機會。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如果能夠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真正分割自己的生活,那麼便能事半功倍。

掌握碎片化式的生活 篇9

掌握碎片化式的生活作 ,929字

在如今日新月異的社會環境之下,我們的生活不可避免的進入了“快餐”時代。每天的時間恨不得分成七份來使用,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下,生化開始變得碎片化了起來。

那麼究竟什麼是碎片化式的生活呢?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我的理解中碎片化式的生活無非是將一件完整的事分成了好幾部分來完成。當然也可以指我們在當今社會上所接觸到的零散的資訊。

舉個例子來講,如果有一個人問你是否聽說過鋼鐵俠時,你的反應通常如下“鋼鐵俠?我當然知道啊,《復仇者聯盟》的主角啊。”但若繼續追問你“鋼鐵俠的能力是怎麼來的?几几年上映的?他的演員是誰?”這些問題時,你就會變的一竅不通了。當然,事物碎片化的性質還體現在網路購物,社交軟體等活動上。

說了這麼多,這種生活方式對我們到底是好是壞呢?

凡事都是具有兩面性的,不可否認的是當今人們已經習慣此等生活、購物不再需要出門,吃飯也不再需要擔心,用手機操作一番即可在家裡享受送上門的服務。這種生活無疑是非常便利的。

但陷入這種“陋習”的人們也逐漸遺忘了傳統精神。記得我妹妹練書法時寫完一點就拿過手機開始休息。整個過程斷斷續續。但不論是他的父母還是他自己卻都是一副習以為常的樣子。這實在是不好。

在習慣了碎片化式生活的便利,卻又遺失了傳統精神的我們面前,如何把握好度的平衡呢?

首先我想我們要找回的第一個品質就是專注。在現在擁有如此多誘惑的環境之下,堅持自己的想法,從而完成事情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我們也不應該抱有僥倖心理,認為時間還有,下次做也來得及。等到下次再做時,你的注意力以及專注性自然不會有第一次那麼高。

同事,我們也應該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不做一知半解的“半吊子”。一本書中不能只看自己感興趣的一部分。人人都認為孫悟空大發神威的場景十分威風,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否認過渡章節的重要性,它們使得《西遊記》這本書更加生動完整。只有讀完整全部內容才能更好的品味這上百年的經典。

時代的腳步不會停止,傳承的火焰不會姑息,人們的生活不再單調。街上人潮湧動,車馬川流不息。作為學生的我們每日奔波在家與學校之間的戰場上。每天的時間也被安排的滿滿當當,疲憊之餘,我們也不應該忘記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唯有掌握碎片化式的生活,才是我們在現在,在未來的的最大保障。

碎片化如何改變了你的生活 篇10

碎片化如何改變了你的 ,905字

碎片化會給你一種錯覺,讓你覺得你在高效的利用時間,其實不知不覺它偷走了你的時間和金錢。

在我們不知道碎片化這個概念時,我們都知道浪費時間是可恥的。可自從微信、微博等各種軟體橫空出世,大街上就隨處可見“低頭族“。大家都以為自己在利用時間,但實際上更多的時間都用在看垃圾資訊。這是一種變相的時間浪費,現在讓我們揭曉“碎片化”的真相。

碎片化時間≠節省時間

上學上班時我們很難留出一整塊時間給自己,再刨除吃飯和睡覺,剩下的時間都是零零碎碎的。所以當資訊科技出現在生活中,我們都直呼終於可以利用“碎片化“為自己節省時間了。可是事實證明碎片化時間不但沒有為人們爭取更多的時間,反而養成了“依懶症”和“拖延症”:刷完這條微信再吃飯,看完這條微博再幹活……。久而久之,這些所謂利用碎片化節約出來的時間被用另外一種方式悄悄浪費掉了。

碎片化閱讀≠讀書

當今時代資訊科技越來越發達,上網成為我們生活的不可缺少一部分。網路閱讀、資料查詢,要什麼有什麼。但這真的好嗎?網上的許多虛假資訊,垃圾資訊都會只給我們錯誤的方向。讀書的目的是求知,求知的目的是學做事、學做人。娛樂性閱讀是無法替代真正的讀書。

碎片化購物≠省錢

開啟手機你會發現幾乎每個人的頁面上都會下載“淘寶”軟體,許多人都已習慣了手機購物。方便、快捷、隨時能淘到便宜貨,不知不覺就買了許多並不需要的東西,屯在家裡時間久了,就不喜歡了,當垃圾扔掉。這樣不動聲色的就花掉幾千甚至上萬大洋。所以說在碎片化購物想省錢是不可能的。

碎片化社交≠社交

曾經QQ、微信一度風靡年輕人的社交圈,人們在平臺上可以隨時隨地的社交。搶紅包是其中人們比較熱衷的遊戲,給群裡增加了許多熱鬧氣氛,時間久了大家都埋頭搶紅包,只在意手氣好不好,搶好後四散佈置了去向,沒有了交流,說能增加感情也成了口號。

所以說碎片化到底偷走了我們的什麼?只是金錢、時間?它還在悄悄的偷走了我們的注意力。我們會越來越不集中手上的學習和工作,經常會被手機跳出的一條微信把注意力拉走。回頭一看,才發現自己已經揮霍了那麼多時間、精力、金錢。請大家放下手中的電子產品,不要讓網路把我們的生活碎片化,讓我們重新感受下真實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