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用道德綁架規則相關作文20篇

莫用道德綁架規則 篇1

國三作文 ,1420字

從小我們的父母老師就教育我們要遵守規則,校規也好,家規也罷,甚至每年開學都要背的中小學生守則。也正是這些瑣碎的規則構成了社會規則。

什麼是規則?是白紙黑字的法律條文?還是七大章八大節的校規?所謂規則就是“順者昌,逆者亡。”而哈佛大學的這個例子正是證明了這句話。

哈佛大學的圖書館藏書幾十萬,學校規定學生只能在圖書館裡看書,不得外借,若違反規定,一律開除。一名學生曾偷偷把一本書偷偷帶出了圖書館,後來一場大火把圖書館的藏書都燒燬了,那名學生意識到他手中的書本是唯一的倖存品,於是他把它交給了學校。學校非常感謝他,接受了書本,卻把他開除了。因為他違反了校規。哈佛大學把規則看得高於一切,違反了校規就是失去了道德。

“讓校規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讓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這是他們的行事態度。“學生將書歸還給學校,體現了該生良好的品質。但同時校長“感謝了他,體現了校長對其道德的肯定,但因為該生違反了校規,這是不可寬恕的。所以下令把他開除”,這種行事態度體現了對規則的恪守和捍衛。制度比道德更可靠,是校規確保了哈佛大學的發展壯大。

看到這裡你們可能會說這位校長太不近人情了,眼裡只有規則制度。而這是因為你們從道德出發,包含著你們對這個學生的同情,你們的重點在於情和道德。那如果站在規則的角度考慮恐怕是完全相反的。這個學生他違反規定偷偷把圖書帶出了圖書館,幸運的是圖書館遇到了火災,火災給他出了一道題,而他選擇了道德。如果校長也選擇近人情或是站在道德的角度原諒他,那會不會有更多的學生像這個學生一樣違反規則,偷偷將圖書帶出圖書館呢?

退一步講,假如當時校長真的站在道德的角度原諒了這位學生,告訴他下不為例。其他學生會不會產生——“他偷書了,但他把書還回去的時候校長原諒他了,那我偷偷把書帶出去也無妨,頂多也就警告一次下不為例,反正校長會原諒我的”這種想法?一傳十,十傳百。這種後果將不堪設想,這種所謂的道德,所謂的近人情也將把哈佛大學毀於一旦。

在警察、律師等這些職場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法律面前永遠沒有感情!法律條文正是由成千上萬條小規則組成的,間接在說“規則面前永遠沒有感情!”淮南子曾說過“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沒有規則的社會更是要方寸大亂。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仲淹那樣“先天下知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司馬遷也曾說過——“德施於未然之前,法行於已然之後。”既然這個學生已經做出了違反規則的行為那他就要受到該有的懲罰,他該面對的是殘酷的規則,而不是所謂的道德、人情。

在我們的成長中,耳朵聽過多少次的“下不為例”,可真的做到“下不為例”了嗎?事實證明沒有,沒有做到的原因正是道德的寬容,一次又一次的犯錯,一次又一次的寬容,從而導致思想上的不以為意。所以規則制度高於一切,讓下不為例走開。

理想的社會應是道德與規則是並存的。規則劃出了道德的底線,同時道德也填補了規則的漏洞,但這不意味著要用道德綁架規則。

別讓讓成為一種道德綁架 篇2

國三作文 ,1035字

讓一讓,或許能“讓”出海闊天空;讓一讓,或許能見證美德的傳承。可是有的時候,讓,真的有如此功效嗎?

北京藝考正結束不久,可是它帶來的話題熱度卻有增無減。一名女藝考生考試結束後精疲力竭,頭痛發作,獨自乘坐公交車回家。中途,一位老人上了車,售票員卻繞過了前面的青年要求這名女生為老人讓座。女生實在是沒有力氣,就搖了搖頭,說了聲“對不起”。

老人卻不滿地嘟噥起來,“現在的小年輕怎麼回事啊?我們當年下田幹活一天都不累……”於是一整車的人都開始譴責女生的行為,卻沒有一個人讓座。售票員甚至粗魯地拉起女生,強迫她給老人讓座。一路顛簸,女生最後暈倒在車上,也錯過了第二天的藝考。

這一“讓”,讓掉了女生的希望,讓掉了女生的年華。對於藝考生來說,每一年的艱辛都至關重要。道德,不是倚老賣老的工具。公交車上看似正義的“請你讓座”,在這種情況下等同於耍流氓。這樣的“讓”,是否讓人滿意呢?

談到這個話題,還是不得不提一提阮籍喪母的典故。阮籍的母親去世的那天,她的兄弟姐妹都在母親的靈位前哭泣。可他卻仍在處理鄉中事情,不肯讓出一點時間給去世的母親。鄉里人都說他是薄情寡義的不孝子。幾天後,等鄉中一切事情處理妥當,阮籍才給母親下葬。一路上人人都唾罵阮籍,說他不配來給母親送葬。誰知,在他母親下葬的那一刻,他竟哭得肝腸寸斷,吐血七鬥,從此纏綿病榻。

阮籍堅守自己的責任恪盡職守,連家中喪母這樣的大事都不曾讓他讓出自己的時間。然而,這樣的不讓,在當時人們眼中確實大逆不道。試問若阮籍讓出了時間,放下了責任,隨鄉中事情一團糟。他讓了,是否還是要受人唾罵嗎?讓或是不讓,評判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再比如說,姐姐帶著領養來的妹妹上中國夢想秀。當被問及她的夢想是什麼,她說想讓妹妹與親生父母相認,妹妹聽了姐姐的夢想後堅定地拒絕了。當女孩說出二十多年來,處在同一鎮子的親生父母沒有來看望過她一眼時,她內心的酸楚可想而知。她說,她堅決不會作出讓步。可是主持人周立波卻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抨擊女孩,還說出了“你在你兒子心裡就是個尖酸刻薄的女人”的言論。節目一播出,立即引來無數網友的罵聲,周立波和該節目也受到質疑。

這無疑是道德綁架。譁眾取寵的個人主義,對獨立自由意識的踐踏。哪個孩子不想與自己血脈相承的父母相認?可是隻有經歷過最暗無天日的冷落和孤獨後,才會顯得有些無情。沒有立場與態度的退讓,會讓社會失去個性,就此對進步的潮流作出“退讓”。

讓,需要相互理解,尊重彼此的底線和立場,別讓“讓”成為一種道德綁架。

道德綁架 篇3

國三作文 ,1282字

這是一個普通的週二。

身為一個初三的學生,真的是睡得比豬晚起得比雞早。這可不是誇張。我十萬火急地吃完飯,提起書包掄起猶如千斤重的袋子,直奔公交車站。

一路上,天都還沒亮,寒冷的風猶如尖刀向我飛來。我耷拉著沉重的眼皮,頂著大大的黑眼圈,來到了一堆早起趕車的人群中。

一分鐘一分鐘過去了,身邊的人顯得有些不耐煩了。我那時候只覺得手掌心被那沉重的袋子束縛得疼痛不已,心裡開始莫名羨慕那些書包輕得如鴻毛一樣的人。

時間不停流逝,“最早的不是六點半嗎,怎麼40分了,還沒有一輛車?”旁邊的人不滿地嘟囔著。不一會兒終於來了一輛,大家紛紛擠上了車。我坐在離司機後面最近的地方。一路上乘客多的不行,一剎那車上便擠滿了人。

車緩緩地穿梭在幽暗的黎明中,我靠著椅背上昏昏欲睡。司機一直在咳嗽,並且直接開啟窗吐了好幾口痰。在一個紅綠燈暫停時,碰巧隔壁停著另一班的公交車。

好笑的是,我們的這位司機開啟車燈用手往後面一揮,那邊的司機便驚訝地說道:“哇,這麼多人啊!”我們的這位司機便驕傲得意地笑了起來,露出他滿嘴渾黃的牙齒。

他帶著一頂鴨舌帽,時不時拿下來,用帽尖摳一摳他的頭髮。我突然想起來,前天坐公交車去買東西就是他載我們回來的。我跟他說到了要停車,他硬是裝作沒聽見,任憑車上的人怎麼喊,他直奔終點站,害得我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從終點站走了回家。想到這,我對眼前的不負責任的傢伙不禁產生了一種厭惡感!

不一會兒,到了某個站點,一位老奶奶上了車。她把東西放在司機旁邊的隔板上,掏出她的老人卡。刷卡後,便和司機攀談起來。原來他們認識啊!

可在旁的我心裡開始糾結了:要不我站起來讓座吧。可是我又不敢說出口,我的心好像被什麼拉住似的。想起來又沒勇氣。

突然耳邊的播音響起了:“請為有需要的乘客讓座,謝謝!”、“請為有需要的乘客讓座,謝謝!”……差不多響了個五六遍。我剛想鼓起勇氣站起來,那司機倒是先停下了車,轉過頭用他那“正義”的語氣“挖苦”的態度對我吼到:“小妹,我都播了好多遍了,你怎麼還不起來給人家讓座,你怎麼還好意思坐這!?”頓時,我感覺五雷轟頂,心裡裝滿各種委屈!那司機還毫不客氣地對我指指點點的。我連忙站起身來,給那老人家讓座。她笑著說,她站著沒關係。

那司機白了我一眼繼續開車。我偷偷轉過頭看著車上的其他乘客,同情、憐憫、冷漠、鄙夷的目光交織在我的臉上,我滿臉通紅,尷尬的只想找個地洞鑽了進去。

那個司機依舊一副正義凜然的樣子。要不是我曾經見過他拒載某些年紀大的老人,對搭錯車的人惡意諷刺,開車的時候接聽電話……我真心是認不出來這個充滿“正義感”的人會是他。難道不是因為他和那位乘客認識才會這麼強出頭嗎?

不一會兒,他居然在紅綠燈前停車,讓我們下車。猛地發現,我對他的厭惡上升到一種鄙視。

下了車後,我的心情一片黯然—從此在給老人讓座問題上產生了陰影,一種無法磨滅的帶著濃濃市井氣息的陰影。

像這位司機這樣的充滿“正義感”的人數不勝數,比比皆是。若要與他們作對,必受到“道德譴責”與輿論謾罵。

難道我也淪為“道德綁架”的犧牲品嗎?哎,這片陰霾,究竟何時才能煙消雲散?!

拒絕道德綁架 篇4

高二作文 ,1221字

想必各位都經歷過類似的場景:一個乞丐向你乞討,你給他一塊錢,他卻抱怨你吝嗇;你的車成了熊孩子的畫板,你去找家長索賠,對方卻鄙視你跟小孩一般見識;你辛苦了一天,好不容易在公交車上找到一個座位,卻被逼你讓座的大爺大媽指責為不尊敬老人。

“我這麼窮,你忍心給這麼點兒?”“大人不該讓著孩子嗎?”“年輕人不該敬老嗎?”這些以道德為名義的詰難便是道德綁架。這些要求看似合情合理,其實無理取鬧,戴震說:“酷吏以法殺人,後儒以理殺人。”道德綁架便是以道德殺人,當為人提倡的道德變成了束縛人的繩索,它便也成了引線,只需一個火花就能將這個社會引爆,那麼面對道德綁架,我們應該做什麼呢?

各位義憤填膺的朋友,請先放下拳頭,閉上眼睛想一下,你是不是也是道德綁架的一份子呢?你有沒有在微博上逼馬雲、馬化騰為災區捐款呢?你有沒有以要懂事為藉口,將你孩子的玩具換做人情呢?如果有的話,希望你在下一次要這樣做時遲疑一下,將心比心地想想,如果你是對方呢?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別人,無論理由多麼高尚,也是一種不尊重他人的行為,道德應是人們對自己進行約束,從而在社會層面上達成一種默契。道德應使人與人之間更加溫暖,而不應成為束縛人的枷鎖,使社會充滿火藥味兒,要知道再好的山珍海味也不用被人強灌下去,金子做的鐐銬也終究是鐐銬,卓別林在詩中寫道:“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知道把自己的願望強加於人是多麼的無禮。”

或許有的朋友可以拍著胸脯說,我沒有道德綁架過任何人,而且我痛恨這種行為,那麼也請你想一下,你是否將“讓座是高尚,不讓座是自由”奉為圭臬呢?你是否將對綁架方的厭惡遷怒於道德本身了呢?當我們痛斥某些事物時,很容易不知不覺走向極端,道德綁架固然不可取,偏激的反道德綁架也不正確。“老人不體諒我們,不配被讓座”“貪婪的乞丐不應被施捨”“熊孩子就得揍”,嗯,這就是你不做好事的理由。淮南子有言:“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無人知曉,而繼續做好事,是值得尊敬的,但更可貴的是在被攻擊“綁架”後仍不失其本心,希望大家可以理性對待道德綁架,不要讓它阻礙你行善的腳步。

我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有一天在濟南公交車上,青年能夠體諒老人的腿腳不便,老人能夠理解青年的辛苦;我夢想,有一天在成都的商業街上乞丐能夠對一角錢的饋贈心存感激;我夢想有一天在上海的地鐵站裡,女孩兒不會因為蹲著等地鐵而被路人拍照指責。

只要我們將心比心,對自己的行為加以約束,對別人的善意心存感激,我們就能避免道德綁架的衝突,我的夢想也不再遙遠。

關於道德綁架的作文800字 篇5

國三作文 ,929字

隨著時代進步,一個新型的詞語進入了我們是的視野——道德綁架。通俗來說便是一些“弱者”仗著輿論的風浪,用道德的繩索捆幫他人的行為。

在當今社會,這樣的事件還真不少,許多所謂的“弱勢群體”以為自己受幫助是應該的。經常仗著自己的“弱”到處“綁架”他人。在別人幫助了他們之後,往往會倒打一耙,而那些遇上的人要麼是擔心麻煩,要麼是迫於輿論的壓力,只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只有極少數人會用自己的方式維護名譽,並打擊這種日益猖狂的行為。

還有一句話說:“不是老人壞了,是壞人老了。”老人在社會中應當是受尊敬和禮讓的人群。但有不少老人“倚老賣老”,也是十分讓人頭痛的。曾經看到一個視訊:火車上的一位大媽無票乘車,年輕的男列車員要求其補票,沒想到遭到大媽的“口水暴擊”,不僅一口一個“我是老人”,還運用粗俗的語言攻擊列車員,惹人唏噓。列車員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將監控上傳給法院,合理處理了這場鬧劇。列車員的行為不禁讓人稱讚。他們不是不敬老,不讓弱,相反他們都有一顆體諒弱者的心。但當他們的名譽受到侵害時,運用合理的手段,反抗這種不良的邪惡風氣。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時不時就會有這樣的新聞被爆出,或是哪裡又有“碰瓷”啦、或是哪裡又“逼迫讓座”啦。面臨這樣的道德綁架,身為擁有知識的文化青年,我們不應該沉默,應該運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運用合理的方法“報復”他們。身邊的人遇到這樣的事時,也不該“自認倒黴”。我們應該鼓勵他人和我們一起打擊這些道德綁架,向文中的列車員學習,面對道德綁架時、面對翻臉不認人時,勇敢地站起來說“不”!

面對道德綁架時、面對攻擊傷害時不要害怕、不要沉默,有底氣地站起來“報復”、有底氣地維護自己的權益、有底氣地抵制這種行為。

拒絕道德綁架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664字

什麼是道德,就是你知識不全卻可以用它去彌補;但是如果你沒有它卻無法用知識去彌補的一種修養。但是如果你強行讓別人有道德的話,那你同樣遭人唾棄。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傳送在我和我的家人在深圳坐地鐵的時候。一個老爺爺上了地鐵,見沒有人給他讓座,竟破口大罵起來:“你們這些年輕人,太沒素質了,見到老人也不知道讓座嗎?”車廂裡並沒有人回答。沒想到老人更加變本加厲,直接用柺杖指著一個年輕人就是一頓罵:“你這麼健壯的小夥子,站一會又不會礙著你,難道你的父母沒有教過你要尊老愛幼嗎?”

那個年輕人實在忍不住了,對老人說:“大爺,現在都是下班高峰期,大家都很累,不讓座也情有可原,要不您先等一等,看看下一站有沒有人下車,若有,您便坐,若沒有,您也不能強求別人給您讓座。畢竟幫您是情分,不幫您是本分。”大爺聽到這話,氣得不行,但其他年輕人似乎很贊成這種說法,一時間,誰也沒有站起來讓座,而那老人也氣氛的往其他車廂走去。

其實,在生活中,經常能見到這類人,他們強求別人要有道德,如:公交車上強行讓座,強行捐款,發獎學金時強行讓別人請客等等。他們要求別人要有道德,可我覺得他們才是最沒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一個人的修養,可這也要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舉個例子:《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但如果孔融不願意讓出梨,而是被家人強行讓出的話,那他的內心會怎樣?肯定不好受。

道德,固然是一個人最重要的修養,但如果建立在強行的基礎上,那麼這個讓人強行讓人講道德的人最沒有道德。

用道德鐫刻心靈的石碑 篇7

高三作文 ,828字

哲學家薩特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一個高尚的信仰—道德。

道德是一種責任。忘不了那一天,泉州市巨集福園內哀樂低沉。泉州市領導和許多素不相識聞訊而來的市民,紛紛趕來為一位逝者送行。他不是什麼領導,更不是什麼偉人,但他卻是市民公認的“最美公交司機”—吳斌,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用盡全力踩住剎車,保住了一車人的性命,儘管他英年早逝,但他的精神猶如春風般吹拂每個人的心靈,詮釋著人們心中那份永恆的信仰。

道德是一種誠與信。小小的你能幹什麼?是聽媽媽話的好孩子?還是認真完成作業的好學生?江蘇一小男孩上學時不小心刮傷了一輛私家車,由於找不到車主,他留下一張字條,車主知道後頗有感慨,不僅沒對他提任何苛刻要求還免了他的所有賠償。男孩所表現出的誠信與擔當撥動著我們內心深處的那根弦,車主的寬容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彰顯著整個社會和諧共處的美德。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控制機遇,卻可以掌握自己,我們不能避免意外,卻可以改變意外,小小的舉動,可以讓人民為之感動,可以讓社會為之讚歎,可以讓生命的花為之溢彩!

道德是一種善與美。最美媽媽吳菊萍用雙手托起生命的奇蹟,喚醒大眾對傳統美德的自覺意識;吳孟超手中一把刀,遊刃肝膽,依然精準,心中一團火,守著誓言,從未熄滅;楊建一性格內向,走路慢慢,卻徒手與歹徒搏鬥,用生命踐行著教師的誓言;鄭益龍,14秒,21步,為救落水遊客將生命永遠定格在那一刻。我們的社會不僅需要英雄驚天動地的壯舉,更需要這樣一點一滴友愛與溫暖的積累,他們帶給人們一次又一次平凡而美麗的感動,帶給人們一次又一次善與美的洗禮,帶給人們一次又一次心靈的震撼。

道德帶來的是樸實而真切的收穫。生命中的每一個細節,道德中的每一朵浪花,你若能輕輕攏住,靈魂就不會因缺少色彩而黯然。讓我們一起用道德鐫刻心靈的石碑,讓我們一起追求道德,為善良歡呼,為美麗感動……

莫讓愛心綁架法律 篇8

高三作文 ,750字

在英國,一位19歲的少女史密斯在吃午餐時將一根薯條餵給了一隻鴿子,在喂完鴿子後,卻因亂扔垃圾而被要求繳納25英鎊的罰款,在拒絕繳納之後,她居然收到了一張法律的傳票。這種喂鴿子的愛心行為,我有話要說。

起初,當我看完這篇報道後,有點為小女孩打抱不平,就像那小女孩說的,喂薯條給鴿子只是一個善舉,並且鴿子也吃完了,哪裡又有留下垃圾呢?可當我思考了一陣之後,我認為我的想法是錯誤的,是不可取的!並且對工作人員懲罰的行為表示贊同。

首先,我們要清楚一點,在當地,亂扔垃圾是違反了環境保護法的。當然,喂鴿子的確符合了人與動物和諧相處這一點,但是如果工作人員對小女孩的行為置之不理,這會對周圍的市民帶來什麼影響?有可能小孩子見到了,就會經常用零食去喂鴿子,這會給當地環境造成多大汙染!無規矩就不成方圓,既然制定了法律,就要以法律為底線,一旦越過了它,就一定要受罰,就好比一個火爐,用手去觸碰了,一定會被燒傷,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只有這樣,才能有法制的社會。只有對這小女孩的餵食行為作出處罰,人們才能意識到法律並不是擺設,不給人們又以身試法的念頭,可能會有人認為,罰小女孩的款,是不人道的行為,是一點人情也不講的行為!但是,就是因為這種嚴格,英國的街道才格外的乾淨!另外,就當鴿子吃完薯條了,地面沒留下垃圾,可你能保證鴿子能吃完隨後前來投食的人們的食物嗎?又能保證這些食物對鴿子來說是沒有傷害的嗎?我相信這些鴿子都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來飼養它們的,不會餓肚子,鴿子只是用來人們欣賞,給這個城市帶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所以我們最好就是遠觀而不近玩,不觸碰法律,以此來保護鴿子!

在我認為,像這樣亂投食的行為,在法律不允許的前提下,是應該接受處罰的,做一個示範,同時也是警惕的啥作用!愛心不能是違法的擋箭牌!

道德與規則 篇9

高二作文 ,842字

在哈佛大學圖書館的大火中,只有一本被學生違規帶出的書倖存,但是當這名學生將自己“拯救”的圖書交還時,校長在感謝過後以違規為由將這名學生開除。

可能有人要說,這位校長過於嚴苛,規矩雖死,人情卻活,難道不應該通融幾分?對於保護了圖書的行為,難道不應該給予減罪處理嗎?

誠然,人情常與規則產生尷尬的火花,大多數人更希望看見富有人情味的靈活處理,而不支援規則化的冷酷裁決。可是人們很少意識到靈活處理常常使規則失去其作用。可以靈活與通融的地方通常是無窮多的,你是救下最後一本書的英雄,那我是圖書館長的親戚,他是校長的朋友……有太多的人可以尋找理由打破規則,那規則還需要存在嗎?

況且,我們難以知曉一個理由究竟需不需要通融,因為情的界限是如此模糊,我們無法判斷這個帶走圖書的行為是過大於功還是功大於過。而規則——以其強制執行性與普遍適應性聞名的產物,將我們從兩難中解放。千萬種情況被分為兩種:合規和不合規。其過程或許不近人情,但是產生的結果是一種統一與公平的美。要發揮規則的作用,執行者就不需要化身為一位不近人情的判官。

那麼,這位學生就沒有值得辯護之處了嗎?當然不是,情與法的衝突出現時,“情”應當讓步,而“法”更要反思:如何能在保障秩序的同時,接納更多的“情”。僅一次違規就開除是不是過於嚴重了?大學生是成長中的年輕人,經常犯錯,也需要犯錯,而犯錯之後,學校不應僅是懲罰,更應施以教導,給與機會。交出圖書,是艱難掙扎後的誠實之舉,發揚和鼓勵這種品質,是不是應該相應作出獎賞?的確,執行者要冷酷無情地執行規則,但不是天天只執行一套規則,規則應在與人情的衝突中實現合理的磨合。從根本上來說,這兩者是一致的,把握好情與法的界限,調整規則,才能發揮規則的作用。

規則需要嚴格的執行,更要追求自身的合理。嚴格執行合理的規則,讓判官與受判者都露出微笑。

規則是道德的底線 篇10

高二作文 ,1083字

一場大火將哈佛大學圖書珍藏館燒燬,一名學生將自己違規帶出珍藏館的典籍交還給校長,而校長收到這唯一存世的書,感謝了這名學生後將其開除。這看似不近人情的處理方式,實則是合情且合理的。

規則是最基礎的道德,是道德的底線。

也許有人會說: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為什麼不從輕處理這名學生呢?誠然,該學生偶然保留了珍貴的書籍,可以說為學校做出了貢獻。但是,如果僅因他違規帶出的書具有特殊價值,便忽視規則,予以特權,不免草率而不公。或許他在“是否交還書籍”這一心理鬥爭過程中,表現出了坦誠負責的一面。但事件的主體是他將書籍帶出了珍藏館——有了“違規帶書”這一行為,才有後續發展。他違規在先,悔過在後,兩者不能混為一談。他的“違規”是絕無爭議的,而使他對此行為負相應的責任,也是無關道德傾向的獨立判斷。遵守了規則,方可談道德。

“懸鏡而知平,設規而知圓。”高尚的道德需要高度的自律,而這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要想保持社會的公正與和諧,形成規則主導的“他律”,才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假設這位校長沒有處罰學生,或許使誠實、知錯就改的精神得到了認可,卻在無形之中,對破壞校規實施了靜默的放任自流。有第一例,便有第二例。這一次因為圖書的珍貴與坦白的可貴,下一次就會有其他不按校規處理的理由——久而久之,“無罪”的准入線越來越低,規則便失去了約束力,其意義也不復存在。將學生開除出校或許使他正確的認識為他帶來了更嚴重的後果,但處罰是應當的,逃避帶來一時的免責才是於道德不容。只有在特例上也嚴格處理,才能鞏固規則的普適性,減少日後絕對性的違規。如此看來,缺少了規則,如何體現道德呢?

在生活中,法律便是一種普遍的規則,難道我們並不把“守法”當作一種值得宣揚的美德嗎?對於具有無窮慾望的人類來說,道德的確是偉大的進步——它抑制了我們心底盲目的利己主義,使我們更團結地邁進而不受過多幹擾。但道德是太過寬泛的概念,只有通過規則將其具象化,才會成為大多數人認同的聲音。當這兩者相悖時,並不是因為產生了對立,而是我們在看待同一件事時,看到了其中的兩面性,再用道德的基礎與進階分別評判。

“天下之事,不難於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既然確立了規則作為道德的底線,就應切實遵守,在必要的標準衡量過後,才由人性的光輝給予悲憫的溫暖,共話道德之美。

道德拒絕綁架 篇11

國三作文 ,937字

天津港爆炸事件牽動人心,而事後馬雲被“逼捐”同樣令人唏噓。如今“道德綁架”比比皆是,以道德的名義脅迫他人,便不再是正義。道德,從來都只是用來律己的。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道德義務、責任不是什麼外部強加給人的東西,而是一種要這樣行動而不要那樣行動的內在需要。”馬雲參加公益活動,是其自身擔負社會責任的表現。不參加,別人無可厚非。參加公益活動不是法定義務,最多算是道德上的昇華。由此看來,“道德綁架”實在是無理取鬧。

很多人以“缺乏界限感”來解釋“道德綁架”這一行為,不懂尊重他人的生活和選擇。也有人認為“道德綁架”的人是聖母,出發點是好的,只是用錯了方式。但直擊“道德綁架”後的真實心理,是缺乏者對擁有者的妒忌,是人性醜惡的一面裹上的糖衣。一個向上的社會不能容忍這種“惡意”肆意傳播。

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應首先樹立好自己的是非觀,謹慎參與,不盲從。莊子曰“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然後才能定乎內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在自身都不能做好的情況下何能督促他人?正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再言“道德綁架”非一人之舉,一個巴掌拍不響。就算有人作祟,卻無人響應,這種“惡意”自然寸步難行。

自古常言,經天緯地。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規矩和道理。當今我們生活在一個法治社會,以法制國,以法治人。當道德強行升到治人的高度時,自然是破規逾矩,有違經緯之事。

古有“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隱士拒唐堯。”道德自然不可一躍齊身法律之位來治人。外有蘇格拉底陶片放逐,內有藥家鑫判以死刑。可見,道德如果出了規,秩序必然會蕩然無存。

馬雲捐與不捐,全憑其自身意志。捐是份心意,不捐也是合理,輪不到道德制裁。把握好法律這條線,剩下的憑心而行。這就是“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吧。”

拒絕道德綁架,以身作則,請勿越俎代庖!

規則與道德的天平 篇12

國三作文 ,1010字

當規則與道德被同時放在真理天平的兩端,天平會向哪端傾斜?這二者的關係無疑是法理學中一個歷久彌新的問題。

其實我認為,從本質上講,人有崇高的道德水準是制定規則的最高目的,大多數人不滑出道德底線是制定規則的普遍要求。換言之,規則本就是維繫道德的工具,所以兩者實在不必也無法被放在天平上比較,因為它們的性質本就不同,而且互相滲透,相輔相成,實在難以分開。不過這裡需要明確的有兩點:一是規則的制定需要基於道德,二是道德的維護需要借用規則這一手段。

為什麼規則的制定要基於道德?因為規則分善惡。從古至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規則與法律是百分之百完美的。法之善者,林肯頒佈《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極大程度上促進了種族平等,再例如今日,大部分地區男女平權,保護弱者,階級平等,自由民主,規則由人民共同制定;法之惡者,希特勒頒佈了迫害猶太人的《身份法》、《剝奪猶太人財產法》和《強制勞動法》,並大肆搜捕、殘害無辜的猶太百姓,一時間人性崩塌,伏屍百萬,流血千里。舉起屠刀,泯滅正義的正是這些所謂“守規則”“遵法律”的納粹分子,他們用荒謬的規則作為自己惡行的藉口和遮羞布,他們只是遵守規則的武器,武器是沒有道德的。

我們提倡守法,一定是遵守經過道德判斷和選擇的善法。只有對規則一步步的選擇與改進,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一百年前,我們的英雄們,正是以道德為準則,對封建統治者和軍閥政府的規則深惡痛絕,用偉大的革命,換取了我們今天的繁榮民主。所以,只有規則而沒有道德是萬萬行不通的,因為那樣,規則就沒有道德性,就會被扭曲、利用,以達到少數人的一己私利。規則的終極目的就是實現人性的良與善,若是不以道德為制定規則的基礎,反而將規則奉於道德之上,豈非本末倒置了?

為什麼道德的維護需要借用規則?因為規則具有更普遍的約束力。絕大多數人是無法做到完全以道德約束自己的行為的,這時規則就顯出其重要性了。所謂“德施於未然之前,法行於已然之後”,如果一個社會只空談道德而無規矩可言,那麼就會湧現出一群人前滿口仁義,背後墮落不堪的偽君子。“走後門”“講關係”的風氣就會成為社會毒瘤,難以拔除。

人類社會需要秩序,而維繫秩序的,便是規則與道德。規則為剛,道德為柔;規則為客觀,道德為主觀。只有剛與柔並濟,客觀與主觀結合,才能使社會更加穩定和諧。

莫讓規則成為擺設 篇13

國三作文 ,671字

規則,一種規範自身行為的道德理念。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了規則的存在,才有了合理的社會秩序。但是,我們遵守規則了嗎?

從排隊說起,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是愈為便利,很多人都想受到社會的服務,於是,便有了排隊一說。

誠然,大多數人還是會遵守排隊的規則,不會干擾影響他人。但沒有事情是完美的,在排隊時也往往少不了一些投機取巧的人。他們會找到自己在隊伍中所認識的人,即便不認識,在交談過後也就成了朋友。然後以一種理所當然的態度排在“朋友”後面,順利的節省了一段排隊的時間。

對於此種現象,我們應該反思自己曾經是否也有這樣的“小聰明”呢?看著校園外等車的同學,公交車一來他們便爭先恐後地擠上去,哪有絲毫排隊上車的意識?樹立起自己的規則意識,時刻警醒自己,莫讓規則成為擺設。

生活中也有許多不遵守規則而釀成的悲劇。2017年新春伊始,“老虎咬人”新聞瞬間抓住了大眾的眼球。一個男子無視動物園的規則,冒然進入虎山而被所咬死。這能說是老虎的過錯嗎?只能怪那人無視規則,葬送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無規矩不成方圓。溪流本是大海“有容乃大”的規則,才能成為浩浩江河;樹木本是自然“物競天擇”的規則,才成就了參天大樹;小草本是萬物周而復始的規則,才能譜寫一段“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傳奇;老鷹本是“天高任鳥飛”的規則,才能擁有“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決心翱翔於天際。有了規則,一切才有了存在的價值。

作為一名中學生,遵守規則不僅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責任。擁有較高的規則意識更是我們遵守規則的基礎。朋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為社會安定與繁榮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遵守規則是美德 篇14

國小六年級作文 ,596字

我們小學生要遵守交通規則,這樣人與車各行其道才會安全有序。這個是我媽媽經常對我說的一句話,可是,在一次過馬路時,我卻沒有遵守。

有一天下午,剛放學,我心高采烈地跑回家,原來今天我的好朋友小周要來我家。我一蹦一跳的,這時,在我們學校前的馬路上,車流川流不息,我想:這麼多車,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過去呀?這時,我的朋友小周來到我的旁邊,說:“我們一起回家吧!”我點了點頭,我們一說一笑的過馬路,這時,一輛小轎車向我開來,兒子在說話的我渾然不知,只聽見“砰—”的一聲,我被小轎車撞到三米遠。

我當時已經暈了,我怎麼會被車撞,我有沒有受傷……一大堆問題在我的腦海裡,當我想爬起來時,發現腿已經軟了,我一下子坐在了地上,這時,一位警察叔叔站在我旁邊,對我說:“小朋友,你先不要動,讓叔叔看一下你傷到哪了?”他看了看我,然後叫其他的警察叔叔來。這時,聽到我被車撞的王老師急忙從學校裡跑了出來,著急的問我傷到哪兒了,我指了指疼的地方,然後王老師掏出手機打電話給我的爸爸媽媽。

我的爸爸媽媽向那位撞我的阿姨留電話,然後急忙把我抱上車,去醫院,而那位阿姨被扣了車。到了醫院,爸爸跑去掛號,然後給醫生看了一下,然後去拍片,當醫生對我的爸爸媽媽說我沒有什麼大礙,他們才鬆了一口氣。

這次經歷讓我明白:幹什麼事都要遵守規則,只有遵守規則交通才會通暢;只有遵守規則,生活才有保障;只有遵守規則,世界才會美好!

校規公正明辨道德 篇15

高二作文 ,1120字

哈佛樓大火後,學生將違規帶出館外、已成珍本的圖書交還學校,校長表達感謝後將其開除。校長的做法是否妥當?學生所受待遇是否不公?“道德”與校規相沖突之時,該如何作為?

私以為,校長的做法、學生所受待遇是妥當、公平的。

學生為私人目的違反校規,將珍藏圖書帶出館外。倘若事件到此結束,毫無異議地,學生從校規與道德兩方面來說都應受懲治。但哈佛樓發生了大火,使學生帶出的書籍成為孤本。到此,學生違規行為該被如何處理?先是學生違規,後是哈佛樓大火,難道哈佛樓的大火或學生手持孤本書便能使學生違規的行為不再違規,因而不受懲處嗎?或者,若哈佛樓未大火,學生便應受懲治;若哈佛樓大火,學生便不該受懲治?這顯然不對,學生保護了孤本完全是偶然結果,對待違規懲處方式並不該受外界因素導致的偶然結果所影響。況且,動機上,學生也並非因預知火災,為儲存孤本而違規,只是為己私慾。

那麼,為什麼所謂的“道德觀點”認為學生所受待遇是不公呢?這是因為,“道德觀點”混淆了學生兩個不同的行為過程。行為過程如上文,是為個人目的違反校規的行為,應受批判。行為過程二,則是學生深思熟慮後,在個人利益有受損風險的情況下,冒著被處分的風險,將孤本交還學校,保障了學校、集體的利益。而這應受褒揚。因而,我贊同校長對兩個行為過程,一採取開除處分,二表達感謝的做法。校長獎罰分明,學生所受的待遇是公平的。

校長之所以說“讓校規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讓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正是因為“大眾道德”“輿論道德”常常犯這類混淆錯誤,與屢經完善的校規相比,並不大可靠。

但是,又有觀點認為,從處理方式可能造成的結果來看,學生可能因遭開除心生不滿,下次不再為集體犧牲個人利益;可能促進精緻的利己主義的發展。這其實是誤解。先不說,校長並非只有開除,而是也有感謝。就算採取肯定的處理方式,也只是使學生產生一種假裝為集體主義犧牲個人利益便可以得到好處的錯誤認識。而獎罰分明的做法將使學生認識到,違規就應受罰,但即使違規,也會可以進行補救而受認可、感謝。而從是否促進精緻的利己主義的角度說,倘若採取肯定的處理方式,只是促使其以後學會為利己行為添上偽裝——假裝為集體主義犧牲個人利益——而已。

綜上所述,我認為校長的態度與做法無可非議,學生所受待遇正顯示了校規公正,而非不公。當“輿論道德”與校規衝突,屢經完善的校規更加可靠。不過,對於“道德觀點”,也應深思,不應抱有偏見。

守規則以養德 篇16

高二作文 ,863字

規則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正因有規則,社會才更加穩定和諧。但萬事終不得十全十美,規則與道德人情的衝突不可避免。三百年前哈佛圖書館遇火藏書盡毀,學生歸還違規帶出,已成無價孤本的書卻遭開除一事百年來仍有人為其憤憤不平,我卻認為哈佛的做法更為妥當。

叫屈者的不平主要集中在其勇敢面對錯誤,堅守道德卻遭受重罰上。誠然,做出這個勇敢的選擇並不容易,堅守道德坦白還書的舉動也確實值得稱讚,但這並不能成為開脫懲罰的理由。這種觀點是在主觀環境下建立的,太容易受到環境背景的影響,若是把背景去掉,一個普通學生在一個普通的日子違紀帶書出館,幾天後還書認錯,這種行為還會被這樣多人誇讚嗎?

直視錯誤,勇敢認錯,這本就是一種基本的道德品質,只是它在特定環境下顯得彌足珍貴,但它的本質仍是最基本的道德操守。若是該學生選擇了藏書不還,隱匿事實,他可能一輩子將受到良心的譴責,還書只是盡了本分內之事,只能證明學生道德良好,僅憑這點本分的道德操守以抗衡全校之規,我想是遠遠不及的。

再者,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一條合理的一校之規既已確立,就應當履行它的使命。法律規則應當對每一個人鐵面無私,才能維護規則的尊嚴與大眾的公平正義。若是今天對該還書事件網開一面,明天又必然出現新的兩難局面來挑釁規則的執行。借這次還書而被開除一事,損失了一個敢做敢當的誠實學生,承受了無數申訴唏噓與憤憤不平,卻使哈佛的嚴明紀律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道德的發展與規則實質上並不衝突,規則正是基於道德制定的,遵守規則,亦是堅守道德。哈佛該學生正是打破規則在先,從而也違反了公共道德,將珍貴的公有物圈入自己的領地。遇火還書只是一個機緣巧合。試想,倘若沒有這場大火,學生的行為是不是本身就已面臨開除的結局了呢?大火只能作為道德的檢測天秤,而審判權始終掌握在規則手裡。通過這次事件,既使該學生深刻地吸取教訓,又樹立起了哈佛規則的威嚴,哈佛的做法,可謂明智之深矣。

無可非議的哈佛小事,更是關乎人人的規則大事。避免規則與道德的不和諧首先要求循規蹈矩。堅守人生的規則,以助力培養高尚的道德。

莫讓質疑淪喪社會的道德 篇17

國二作文 ,818字

或許你在此時享受安逸,但你必須相信在地球的很多地方,會有一個受盡痛苦的靈魂在呻吟。被病魔與不幸纏繞的人,數不勝數,可許多人在臨行善舉時,總有諸多質疑,質疑那些想要得到幫助的人是否在行騙。

羅一笑,一個擁有燦爛笑容的孩子。在社會諸界向羅爾聲討錢款時,這個女孩悄然地離開了。她離開人世之前,人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讓輿論愈演愈烈,讓許多人不得安生。那些質疑者,為了對於自己沒有那麼重要的金錢,忘了想要幫助他人的初衷,質疑有難者的請求,用狹義的道德重重打擊了真正的道德,用一種極其殘忍的手段打擾著一個孩子的臨終。

不可否認,社會的道德詐騙、信用綁架層出不窮,即使如此,這也不是你不伸出援手的理由。在你為了質疑金錢的付出是否被騙的時候,那些真正患有疾病的人,已經在死亡的邊緣掙扎,你難道要為了少數人的行騙行為,而永遠放棄幫助他人?你難道要因為質疑,看著一個你有能力幫助的人永辭人世?

質疑帶來的,是人的醜陋,是這個社會無法洗淨的汙穢,它不停的深剜著人類的心靈,使其逐漸的麻木不仁。正如穆旦所說:“幻化的形象,是更深的絕望。”質疑是你們所幻化的邪惡,這份邪惡吮食著社會的道德。途有餓莩,熟視無睹;網遇病患,視而不見,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漠然是必然?這不是我中華泱泱文明所傳承的德行,我們不能眼睜睜看著質疑淪喪道德而無所作為。

借海明威先生一言:“所有人其實就是一個整體,別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為喪鐘為誰而鳴,它就是為你而鳴。”我們的社會是同一個社會,我們的國家是同一個國家,在大體上看,我們皆為一體。如此我們便不能允許質疑充斥整個社會,讓喪鐘為我們而鳴。那些不幸的人,已經不幸,而幸福著的我們,理應去關懷弱者、關懷不幸。即使你的善舉可能落入行騙的圈套,那也好過於對一切的發生視若無睹,道德不需要別人的證明,自己作為了就好。

積小善引匯大愛,不要讓質疑淪喪了社會的道德、人性的真誠。

規則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篇18

國小六年級作文 ,1132字

在這個世界,存在著一種東西,叫做規則。如果沒有規則,世界將是一片混亂。正因為有了規則,所以世界才這麼和諧,這麼太平,所以世界上才處處都有美麗的風景線。

六點鐘左右,馬路邊上,我剛放學,我在人行道的前面等待紅燈過去,等待綠燈歸來。雖然此時的交通正處於晚高峰,但在這處紅綠燈的斑馬線上,一個行人也沒有,所有行人都站在馬路的兩旁,像一排整齊的樹林。這個情景像極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美麗的規則》。

在這篇課文中,作者要去一個企鵝島看企鵝歸巢,卻正好遇上了一場賽車比賽的結束,公路上全部都是賽車,作者只好站在路口,等待車流通過。正當作者認為自己趕不上看企鵝歸巢的時候,卻發現眼前的賽車都停下了,沒有一輛車越過馬路上的白色停止線。在這樣一條無人看管、沒有監控、沒有警察的公路上,沒有一輛車過線,沒有一輛車搶道,所有的司機都嚴格遵守了“禮讓行人”這一交通規則,哪怕他們通過路口只需要0。1秒鐘。這簡直是一條極不平凡的車道。因為規則,讓人們在沒有人管理的情況下,還可以自律;因為規則,作者才趕上了企鵝歸巢的美景,欣賞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而我眼前的這條斑馬線,簡直和那篇課文一模一樣。儘管是高峰期,儘管是歸心如箭,但並沒有一個人闖紅燈。這,就是規則的功勞,這就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線。

還有一樣事,是在超市裡發生的。那天,我在超市買了一包薯片,走到收銀臺,我發現前面人山人海。這時,我前面的一位老大娘和旁邊的人說:“哎呀,前面怎麼吵起來了,不是說公共場合不準大聲喧譁的嗎?這人人都知道的規則,怎麼不管用了?”這時,衝過來一個人,把那個吵架的人拉進了他的辦公室,一下子,整個超市又重歸平靜,整個過程快速而安靜,這一切,都是規則的功勞。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讓超市裡增加了一條美麗的風景線。

還有一次,我和媽媽去外地旅遊,我們在火車站裡買票,排隊的隊伍很長,我們都伸長脖子看著前面。這時,有三個人插到了隊伍最前面,彷彿一群惡霸。這時,站在他們後面的人可不願意了,朝他們說了幾句,那幾個人一聽,把胳膊一橫,想要打人。幾個安保人員跑了過來,客氣地問:“您好,請出示您的身份證明。”那幾個人中有一個帶頭的說:“出示什麼出示,我趕時間,滾!”一個安保人員用對講機又叫了幾個人後,這樣,那些插隊的人這才拿出了身份證。那幾位安保人員看了看身份證以後,把插隊的三個人拉到了隊伍的末尾,他們此刻排隊的位置更加靠後了。這樣,規則又一次發揮了它的用處,讓火車站多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在人生中,人人都要遵守規則。如果沒有規則,這個世界將是一片混亂,所以我們要積極遵守規則,讓人間處處充滿這美麗的風景線。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篇19

國小六年級作文 ,696字

說到家風,我並不理解它的含義。放學回家我就去問爸爸,什麼是家風?我們家有家風嗎?爸爸說家風就是一個家的風氣習俗,也就是一個家的家規。優良的家風能讓家庭和睦,孩子健康成長。聽爸爸這麼一說,我的腦海裡湧現出爺爺和爸爸媽媽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記得小時候每次上學,爺爺總不停的囑咐我,到學校不要和同學打架,同學有困難要互相幫助,要尊敬老師,講禮貌,遇事要寬巨集大量,不要計較。在爺爺的教誨下,我學會了跟同學們和睦相處,沒有跟同學們發生過矛盾。

奶奶也經常把她們那個年代的經歷講給我和爸爸聽,告誡我們要勤儉節約,不要浪費糧食,那都是辛勤勞動收穫來的。奶奶教導我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不要嬌生慣養,只有學會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能為你以後的人生打下基礎。古人有話,天將大任於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奶奶的話讓爸爸和我受益匪淺,牢牢地記在我的腦海裡。

我最值得一提的人還有媽媽和爸爸,他們是我們家最勤勞的人,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給我們做飯吃,然後就匆匆忙忙的去上班,晚上回家還要給我做飯吃,閒下來時還要做家務,收拾衛生。我被爸爸媽媽的辛勤感動了,從那時起,我也學他們那樣,幫著拖地,刷碗,洗衣服給媽媽爸爸減輕點負擔,我心裡高興極了,因為勞動是光榮的。

孝敬長輩,尊敬老師,誠實守信,勤儉節約,講文明禮貌這都是我們的家風,我深愛著我的家,我的父母,我更愛我家的家風。

現在我已經是一名優秀的四年級小學生,早已養成了團結友愛,樂於助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好習慣。這些好習慣跟我們家的好家風是分不開的!鳥兒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鮮花因芬芳而美麗,我相信社會因文明的家風而更加進步!

道德之星照我前程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616字

道德,像一顆星星,照亮著我們,讓我們去行動。其實,道德很簡單,只不過實踐起來卻很難。

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有時侯是舉手之勞,自己感到快樂,他們的心靈是多麼的美好啊。有的人不顧自己去幫助跟自己沒任何血緣關係的人;有的人誠實守信;還有的人樂於助人,他們都是有道德的人。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就是愛心的力量,人與人之間的愛不是父愛、母愛,這是一種勝似親人的愛。當然,道德包括:寬容、感恩、報答、給予。我見到一件關於道德的令人心血沸騰的事情。

記得一次我去坐公交車時,上車的人好多啊。我剛上車,好不容易才找了個位置坐下。也有一個小女孩上了車。過了不久,有一位老奶奶上了車,小女孩連忙起來讓座,她們兩個人互相推讓著,最後還是老奶奶坐下了那個坐位,我頓時感到整個車廂聚集著溫暖。可是後來,公交車司機突然踩了一下急剎車—那個給老奶奶讓座的小女孩一下子摔倒在了公交車上,小女孩的腿摔破了。旁邊的人連忙問那個小女孩:’”你沒事吧?你沒事吧?”‘可是,我看見她的臉上很痛苦,她卻說:“’沒事,我沒事的。”‘有一位阿姨把小女孩扶了起來,小女孩卻一瘸一拐的走到了扶手旁邊把著扶手。那個小女孩給讓位的老奶奶站起來對小女孩說:“‘你來坐我的位子吧。”“不用了,謝謝。”又有一位叔叔要給小女孩讓位,這次她沒說過那位叔叔,坐下了。此時,我有又感到了世上還是好人多啊!

道德其實很簡單,只有你認真去做了,實踐起來就很簡單,那顆“星星”就一定會越來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