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的故事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英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770字遇見更好的自己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樸實有趣的書—《英子的故事》,感覺受益匪淺。
這本書講述了一位天真活潑的小女孩快樂的往事,如“我的家啊”“文華閣剪髮記”……一個個新奇而又真實的故事,引人入勝,讓人遐想。而這個小女孩,就是英子,一個充滿童真的人。
英子家境貧寒,然而她有一個堅定的理想,那就是當女校長!她每天晚上都點著一盞煤油燈,在燈下做作業、寫毛筆字等,為了理想而堅持著、奮鬥著。而我們呢,生活優裕了許多,多少人有固定的目標,堅定的理想?有多少人會為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奮鬥、拼搏?
她很天真。在天橋,她帶著妹妹買東西,看中了一塊八尺的布,被賣布的忽悠,以為有十二尺,就學著媽媽的樣子砍價,全然不知自己上當了,等回到家才知道被騙了,還一個勁地納悶,真令人哭笑不得,而又讓人心生憐愛。天真的背後是純潔與善良,現在這樣天真的小孩不多了。成人的世界、現實的生活太複雜,我們除了學會討價還價,還要學會辨識貨物的質量和數量,更得學會辨別人心。然而,或許學會越多,失去的也越多。
書中的內容豐富,處處充滿童趣。那直白而又活潑的語言,總令人不住發笑。那時的我們天真無邪,那時的我們快樂無憂,那時的我們追逐嬉戲,令人十分懷念。可惜,時間一去不復返,不能把我們定格在那最快樂的時光。人總要學會長大,而越長大,越懷念!
英子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總認為明天會更美好,今天也不錯!但現在呢,不愛學習的人越來越多,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人也不在少數,我也不例外。當我讀了《英子的故事》這本書,發現原來生活這麼美好,學習是一件多麼有趣、有意義的事啊!於是我也變得樂觀開朗,振作堅定起來!
所以我建議大家去看看這本書,它會帶我們走進英子純真的童年,感受生活的美好,認識一個有理想、充滿童真童趣的、熱愛生活和學習的女孩,並從中受益,遇見更美好的自己,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英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07字最近,我閱讀了城南舊事外傳—《英子的故事》。這本書向我們描述了英子的童年到長大的十篇故事。有幼年時期的天真爛漫;有年少時期的初生牛犢;有上當吃虧時的感言喜悅;有對虎坊橋的看知……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第五章虎坊橋的故事—虎坊橋承載了人生世相的多方面,也讓年幼無知的英子看到了如此殘酷又現實的社會,靠乞討為生的懶漢,靠坑騙為生的奸商……英子也和我一樣,在小小的年紀便對人間充滿了生活的懷疑、同情、憤憤不平和感慨等種種情緒。
記得在我六歲之前,我還在家鄉過著無憂無慮的幼年生活,而在六歲之後,我猛然發現,現實社會生活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狼,看似美好,卻充滿了險惡。很多次和爸爸媽媽出門,在繁華的街道角落,總有一群乞討的流浪漢和婦女,我不經意地發現,在被子底下,有許多零零散散的百元鈔票,我的心怦然一跳:“他們好吃懶做,‘要了三年飯,給皇上都不當’!有了錢也在街頭賣尊嚴不勞而獲!”還有一次,我在天橋發現了一個被拐賣的兒童:她的舌頭被割斷了,腳也被砍了半截,在天橋賣花乞討,而一直有個蒙面男人看著她的一舉一動。是啊!英子說的沒錯,人世間的不平無處不在,只有好好勞動,取得正當的酬勞那才是好生活!
除此之外,我還很喜歡第八章豆腐一聲天下白。這一章的道理是值得久伴我們一輩子的:只有人與人之間建立了最可靠的誠信橋樑,才能有信任,遭到了騙局,沒關係,只要對方都去敲一敲那扇友情之門,一定會有更好的更誠信的友情。
英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765字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叫《英子的故事》的書,裡面講的是英子這一生讓她最難忘的事情。
書中讓我最難忘,而且有感悟的是最後一篇《靜靜地聽》,“靜靜地聽,靜靜地想,回憶我的童年。”這句話是這篇中的一句話,她在聽,在想,在回憶她的童年生活。我能感覺到她非常想回到童年那一段無憂無慮的時光裡。“我在學校裡唱《麻雀與小孩》,我邊唱邊跳。”可見她在學校裡的時光非常快樂,那時候的她天真無邪。“我願回到我的童年,童年卻一去不還。”“請別向我送別,我已童年不再。”讀完這些語句,我深深體會到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樂。
童年是一段非常短暫的時光,它就像一陣風一樣,一吹就走了,就再也追不回我們童年的時光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童年,有些人的童年可能是快樂的,有些人的童年是悲傷的,但不管怎樣那都是我們的童年,是我們最天真,活潑,無邪,快樂的時光。至今有一件事令我記憶猶新,牽著我的魂魄。記得在四年級的寒假,爸爸媽媽帶我去廈門玩,我和哥哥在沙灘上既是跑又是跳,一會兒在沙灘畫畫、寫字,一會兒在海灘邊撿貝殼、灑水、吹泡泡、……,玩的挺很開心的。可是一晃眼,我就要回家心中油然產生一種念念不捨之意,在此中我感覺到要珍惜我的童年。有這樣一句話“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的童年就是這樣的,我們應該在我們的童年時光裡放飛我們的童年夢想!
其實《英子的故事》給我的感悟很多,但是這篇《靜靜地聽》的感悟是讓我最難忘,感悟最深的。它就象一支路標,開啟了我心靈的道路,它就像太陽的光輝,讓我迷茫的心靈找到方向。儘管世界很大,時光很快流逝,但在心靈的一角有著不變的童年夢。童年的遊戲是一道永駐心田的風景,一段令人嚮往的記憶。
三個兒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531字今天我讀了《三個兒子的故事》,從中學到了做人的道理,我很開心。
故事的內容是:從前有個老人,他有三個兒子,他讓兒子們去外地旅行,三個月後,把旅途中最得意的事告訴他。三個月到了,兒子們都回來了。他們開始向父親訴說旅途中最得意的事。
大兒子說,別人把一個裝滿寶石的袋子給了他,然而那人並不知道袋子裡有多少顆寶石,他就算拿走幾顆,那個人也不知道,但大兒子原封不動地還給了那個人。二兒子說,他看到有人落水,跑去把人救了上來,這個人的家人給二兒子厚禮,二兒子沒有接受。三兒子說,他在懸崖邊救了他的仇敵,並把他送回了家。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大兒子雖然沒有拿別人的寶石,但是如果他拿了就是小偷了。所以,不屬於我們的東西,我們不能拿。哪怕別人並不知道,但我們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二兒子救了落入水裡的小孩,他也沒有接受厚禮。當然,他如果見死不救,心裡一定也過不去。所以,我們要幫助別人,不圖回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三兒子幫助了自己的仇敵,這是以德報怨,這才是非常難得的。
我以後也要努力學會不記別人的仇,反而幫助他。學會寬容,讓愛灑滿世間。善待恩怨,學會尊重自己不喜歡的人。那樣就會少一份怨恨,多一份快樂,就會贏得更多人的喜愛和尊重,這也是一種做人的美德。
三個兒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361字今天,我讀了《三個兒子的故事》,從中明白了一些道理。
從前有個老人,他有三個兒子,老人為了讓他們多一些人生歷練,便讓三個兒子出門去,回來時把各自做的最得意的事說給他聽。
三個月以後,三個兒子都回來了。他們各自把自己遇到的事說給老人聽。有一個人把一袋珠寶放在大兒子那裡,當那個人找他要的時候,大兒子都原封不動地還給了他。二兒子救了一個落入水中的孩子,孩子的父母送給他厚禮,他沒有收下禮物。三兒子看到一個人躺在山頂上,只要一翻身就會掉下去摔死,他走近一看,那個人竟然是他的仇人,可是,他沒有記仇,反而救了那個人。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我們做什麼事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不屬於我們的東西,我們不能隨便拿。我們還要多幫助別人,幫了別人不求別人的回報。我們要學會寬容,學會尊重你不喜歡的人,那樣就會少一份怨恨,多一份快樂。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941字一頂方帽,長長的鬍鬚,一身簡樸的衣服,雙手攏在袖口裡,這就是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
孔子謙虛、大膽、聰明、好學、勤奮。他三歲就沒了父親,十七歲沒了母親,常人恐怕只能變得孤僻和冷酷,但是他沒有畏怯生存之危險和艱難,而是更加好學、勤奮,不懂就問。
孔子周遊列國,希望在各國推行他的治國政策——“仁”。由於身處亂世,他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很多權貴嫉妒他的才能排擠他。經過一次次的碰壁,最終孔子回到了魯國,專心從事教育事業。孔子一生歷經磨難,然而他非常好學,終其一生從未停止過學習的腳步,即使自己已經成名,仍然“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學習,同時,為了推行自己的思想和治國之策,他百折不撓,勇往直前,不惜犧牲一切,直至暮年。這種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頑強拼搏、樂觀向上的精神同樣值得我們用心學習。
令我敬佩的還有孔子的謙虛,在故事《兩小兒辯日》中就體現了出來,當時孔子聽了兩個小孩兒的話後,仔細想了又想,覺得兩個孩子的話都很有道理,但他自己也不知道正確答案,於是,他沒有不懂裝懂,而是對兩個孩子說“兩位小朋友,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我也不知道!你們讓我回去想想吧!”孔子就是這樣的謙虛,沒有不懂裝懂,他這樣的好習慣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幾個人能做到。這讓我想起了他的一句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正因為這樣,孔子學到了更多的知識,開闊了眼界,使自己變得更加博學,最終成為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正是需要這種執著和堅持嗎?但事實上,有些人做一件事,總是隻要做了就行了,從來沒有想過把一件事做精、做細,完全不去思考與挖掘事物的深層含意。生活中,缺少的就是能把一件事做精、做巧、做細的人,不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能從中看出一個人將來的成功與否。如果一個人,對待任何事都能一絲不苟地完成,認真地對待每一件小事。這樣的人,何愁不會成功呢?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給了我一次靈魂的洗禮,我永遠不會忘記這本書給予我的教誨:“把小事做到極致,把小事做成經典。”我們要從身邊做起,做好每一件事,做最好的自己!
陳琮英的故事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040字那些看似絕望的事,那些生命中註定的事,那些佔據你所有靈魂的人。歷經風雨後,蛻變成了一個強者。
—題記
走在繁華的大街小巷裡,眼裡映來的都是如此的場景:紅紅綠綠的燈在漆黑的夜空下金光閃閃著,各種各樣的車子在筆直的馬路上川流不息著。如今的中國,已經不再是62年前被帝國主義任意地欺負的國家,而是佇立於民族之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的繁榮昌盛是與一些人的努力和生命有分不開的關係。就在前不久,我看了這樣一本書:它講述的是一位女共產黨員,她的名字叫做陳琮英。
她,並不是被所有人知。在歷史書上,也沒有講述這位黨員。但是在歷史上,確實有這樣一位女黨員!
她出生於湖南省,因她姑姑嫁到任家,又因病早死,他們姑姑倆意重情深,所以她和她的丈夫—任弼時,被父母指腹為“娃娃親”。她從小母親早死,又因父親在外奔波,她就被兄嫂照顧。她沒有學習的機會,12歲就到長沙的一個織襪廠裡當童工。1915年夏,任弼時來長沙求學,收入微薄的她,還要給她未來的丈夫一些零花錢。當她十七八歲那年,任弼時就到莫斯科學習。在這期間,她為了丈夫,竟讓學會識字和寫字。在六年後他們就在上海結婚了。然後就和她的丈夫一起進行黨的地下工作。在1932年,她到中央革命根據地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徵。
她在2003年過世,她走過了102年的生命歷程,就靜靜地去了。葉劍英稱讚任弼時是黨和人民的“駱駝”。毛澤東稱讚陳琮英是“革命的賢妻良母”。這就是陳琮英的一生,雖然算不上轟轟烈烈的,但她也為我國默默無聞地盡她自己一份力。
她原本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女孩,由於她的丈夫改變了她的一生。她,身高不到1米50,還不及我的高,卻頭戴一頂灰色的八角帽,帽子正中,是一顆紅色的五角星。他們(陳琮英和任弼時)一生都為革命事業奔波勞累著,日夜不停,如此辛苦,雖然只有少量的休息時間,但他們仍舊堅持了下來。給我最深刻印象的是她丈夫,兩次被捕回來後負傷,卻仍然堅持不休息,又果斷地繼續工作。
這樣強烈地工作精神,深深地感化著我;如此地愛過情義,深深地觸動我;他們的相知相愛,深深地感動了我。
對比我們,現在有如此好的學習時間和生活環境條件,為何不把握時間努力學習呢?所以,我要好好地學習,為建設美好的未來祖國而努力,像他們倆一樣有著強烈地愛國情義和一絲不苟的工作精神。
這樣的革命世上還有很多很多……我相信他們的那種精神會傳遍大江南北,他們的那種品質會影響我們子子孫孫。
城路邊的樹葉,在風中搖搖曳曳著。過去與現在,時間改變了許多事物。
《雷鋒的故事》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580字讀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後,我認識了雷鋒是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勤奮好學,助人為樂,捨己為人。他的故事感人至深,這個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全國人民學習的好榜樣。我感受頗深,決心向雷鋒學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助人為樂,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有一次,雷鋒坐火車去安東,也就是現在的丹東市,從撫順上車後,雷鋒就沒閒著,看到車上的列車員忙來忙去,雷鋒也幫忙擦玻璃、擦地板、給旅客倒水、收拾小茶桌、給老年人找座位、幫婦女抱孩子,雷鋒忙的不亦樂乎,等把車廂裡的這些事情做的差不多了,雷鋒還不休息,他把隨身帶的報紙拿出來,讀給不識字的旅客,向他們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就這樣,雷鋒從撫順一直忙到丹東,後來,人們就到處流傳著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雷鋒,是一位永生的戰士,時代的先鋒,青年的楷模他的魂魄融入我們乃至全世界民族的精神之中,雷鋒有限的生命,在無限的共產主義偉大事業中閃耀著不滅的光茫。雷鋒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獻給了黨和人民。他活得朝氣蓬勃、光明磊落,雷鋒那不可磨滅的英雄形象,將永遠在人們心中長存!
在生活中,也有人像雷鋒那樣做好事不留名,助人為樂,勤奮好學,如:坐公交車給老人讓座,同學在學習時遇到困難,有人主動去幫助他……我非常敬佩他們,我也要向他們看齊。
雷鋒,這個響亮的名字我一定銘記在心,他是我們大家的榜樣,我們一定要向他學習!
走在撒哈拉——《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652字從記事起就知道爺爺家有個書櫥,書櫥很大,卻不全是書,上面是書,下面放的是雜物,書雖然不多,卻滿是經典,有些視野已經泛了黃,打了卷兒,翻起時還能聽見清脆的聲音,像是要碎了一樣。
小時候不識字,不喜歡那些書。漸漸長大後,也會去拿幾本來翻翻看看,比起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淡遠,還是更喜歡書櫥裡那本最不起眼的《撒哈拉的故事》,喜歡那片三毛荷西向往自由的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的故事》中的三毛說走就走,智慧勇敢,特立獨行且真實,在另外一個國度的三毛,沒有知己,沒有朋友,經常出差的荷西也不在身邊,孤獨的享受著沙漠,但她卻有著對生活的憧憬,對沙漠的熱愛。
從垃圾箱裡撿來輪胎當沙發,用做棺材的舊木材當家具,與不友好的鄰居和平相處,這大抵是熱愛和無畏的支撐,三毛的精神我是學不來的。三個月前的這段日子,是最難捱的日子,就像走在貧瘠廣曠的沙漠,一個人埋頭練習,一整天在畫室裡不說一句話,一遍遍沖洗畫筆,水漫過手指,手指被浸泡地發白,孤獨、寂寞、緊張,卻又夾雜著興奮和熱愛。
孤獨或寂寞這類的字眼,三毛從未提及,但我卻真真切切地感受地到,讓人深切體會到在這詩意的生活的背後有初來的困窘和別樣的艱辛,更有對沙漠生活的熱愛。三毛常說:“生命不在於長短,而是在於是否痛快地活過。”離八十歲還早的我們,或許應該學習三毛,有勇氣嘗試新的事物,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許有一天,我會像三毛一樣義無反顧地背起旅行包,走向那片有她有荷西的“撒哈拉”。
三毛,享受自由並承受得起孤獨的行者,感謝三毛,讓我有幸與你一起走過撒哈拉。
《王進喜的故事》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986字半個世紀前,王進喜跳入泥漿池,用身體攪動泥漿,止住井噴的場面,如今已經過去了許多年:1960年4月29日,大慶油田召開“萬人誓事大會”,喊出“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手下無困難”的口號,數萬石油大軍從四面八方挺進東北,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上,沒有汽車、吊車,而是靠著人拉肩扛,吆喝著將60多噸重的鑽機生生拉上井架……
彈指一揮間,王進喜已經走了41年但是我們還是忘不了他的“鐵人精神”和他的豪言壯語“為了拿下大油田,寧可少活20年”。今天,我又看了關於王進喜的故事,看完,我便忘不了他的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
王進喜,是新中國第一批石油工人中的一員,他在環境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工作奇蹟。
從1959年王進喜到北京參加群英會開始,他就下定了決心,一定要為祖國開發大油田作貢獻。1960年3月,王進喜率領1205鑽井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火車站傳來訊息,大驚的鑽井機運到了,王進喜帶領工人們趕到車站。吊車與拖拉機不夠用,眼看著60多噸重的鑽機躺在火車上,這可急壞了王進喜。最後,王進喜的鼓勵和領導下,大家齊心協力,硬是用繩拉,用撬槓撬,用木塊墊,把鑽機卸下火車,運到採油工地,高高地架設在莽莽荒原上。
王進喜說過的許多話讓我刻骨銘心,尤其是他對工友說的“現在我們多流點汗,吃點苦,為的是快快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強大。只要國家有了油,再苦再累也高興。”從這句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對祖國和工作的熱愛。雖然,我不能像他那樣為祖國開發大油田,但是,我可以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慢慢積累起來。
記得那個星期一,秋風習習早晨,柔和的陽光灑在校園裡,“渣渣渣”小鳥也在為我們歌唱哩!我們穿著整潔的校服,戴著鮮豔的紅領巾,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了操場舉行升旗儀式。每次,國歌響起,我都會熱血沸騰,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國歌,想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這都是祖國一次次完美的傑作啊!想著想著,體育委員的整隊聲打斷了我的思緒。兩位護旗手把國旗拿好,等待著升旗儀式的開始,主持人一聲“升國旗、奏國歌、敬禮!”國旗冉冉升起,我們注視,打著少先隊隊禮。隨著雄壯的國歌聲,升旗儀式結束了。新的一週開始等待我們去挑戰、去努力,去征服新的知識!
王進喜的先進事蹟,鼓勵著我要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開拓視野,將來用我們的智慧和知識把祖國變得更加強大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