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詩選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艾青詩選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650字

《吹號者》,是我在這本書中看到最有感觸的一篇文章。

吹號者,比起那些打仗的士兵更辛苦。從艾青的詩中:

“吹號者從鋪散著稻草的地面上起來了,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溼的泥地上。他輕捷地綁好了裹腿,他用冰冷的水洗過了臉,他看著那些發出睏乏的鼾聲的同伴,於是他伸手攜去了他的號角;門外依然是一片黝黑,黎明沒有到來。”

看出他們是被黎明最早驚醒的人。天還在黑暗之中,他們就用浸濡著血跡的銅號吹響帶著新希望的黎明。

他沒有任何怨言,他甚至認為這是一個神聖的事。他看著山,呼吸新鮮空氣,便吹響了銅號,可是誰又能知道在這響亮的號聲背後卻是吹號者的痛苦。

“當他用自己的呼吸摩擦了號角的銅皮使號角發出聲響的時候,常常有細到看不見的血絲,隨著號聲飛出來……”

艾青也是一位不惜生命的吹號者,他不懼痛苦和勞累,為當時社會的新希望奮鬥著,吹號者的臉常常是蒼黃的,剛開始我覺得有些誇張,可在後面的閱讀中慢慢認為這是對於他們而言在正常不過了。他們在那些蜷臥在鋪散著稻草的地面上的睏倦的人群裡,在那些穿著灰布衣服的汙穢的人群裡,最先驚醒。

在決不回頭的一致的步伐裡,在狂流般奔湧著的人群裡,在緊密的連續的爆炸聲裡,他吹著最熱烈的號聲,激勵著熱血奮戰的戰士。在最後的一顆子彈穿過他的胸膛時,他緩緩的躺下了,卻沒有人發現。

在這首詩裡,他為我們在中國歷史的廣場上塑立了一個吹號者和浸濡著血跡的銅號的形象,讓我們在今天仍然能清晰地聽到那曾經喚醒了一個民族並激勵這個民族奮勇前進的號聲,也展現了艾青的愛國情懷。

艾青的詩歌讓人蕩氣迴腸。

艾青詩選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930字

《艾青詩選》這本書的封面,有著一副圖:乾旱的土地,一眼望去沒有一點綠色,枯黃的樹,生長雜亂的枝幹,我知道當時的人們過的很辛苦,糟糕。

開啟書,一股書香味撲鼻而來,帶領著我進入書的世界。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愛這土地》。這首詩創作於抗日戰爭初期。當時的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世界裡,在絕望中無力的嘶喊著,想為國家做點什麼,卻無能為力。而作者也是如此。

這篇詩的開頭作者將自己比作一隻鳥。鳥在這個生態環境中是渺小的,短暫的。鳥是辛勤的,它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它的使命就是得學會飛翔,圍繞著這祖國飛翔,直到它死去的那一刻也要為祖國歌唱。但是在國家有危險的時候,它也要盡力為祖國歌唱。“嘶啞的喉嚨”,讓我們看到了一隻飽受折磨的鳥,顯然它已經唱不出優美的歌聲,可是它仍在歌唱著,這是它用生命發出來聲音,抒發了對土地義無反顧的執著和不放棄。

詩歌就在這樣的基礎下,進一步展開了對鳥兒歌唱的描述:土地,河流,風,黎明。它們都是遭受暴風雨的打擊,悲憤滿懷和奮力抗擊的形象,與下文鳥兒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這隻鳥兒在歌唱土地,河流,風,黎明時,將自己也與著土地融為一體,投身懷抱之中。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隱含了願意為祖國獻出生命之情。

“這被暴風雨所擊打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颳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這看似是排比,其實“暴風雨所擊打”,“無休止吹颳著”,“悲憤的河流”這些告訴我們,當時艾青所魂牽夢縈的他熱愛的土地,正遭受著打擊,滿是傷痕累累。

“河流”“風”,象徵著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悲憤”“激怒”,表現出人民對侵略中國的暴行表示憤怒,和意志昂揚的戰鬥精神;“黎明”,象徵著充滿生機和希望的解放區,“無比溫柔”表達了人民對那裡的嚮往。

最後一節很直接的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深沉”一詞,可能仍是無法表達出艾青對這片土地的感情,後面緊跟著的省略號,似乎還有無盡的情緒在湧動著,使讀者沉浸在其中,回味著。這首詩在問答中,將詩的情緒推上了高潮,表達了對祖國最真摯的愛。

艾青融合個人悲歡於時代悲歡之中,反映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難與命運之中。艾青對祖國的熱愛,我們看在眼裡,敬佩於心中!艾青的精神,我們值得學習!

艾青詩選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751字

早就聽說愛情是著名的詩,閱讀這本《艾青詩選》時還猜想,他的詩像毛澤東一樣豪邁?還是像徐志摩的一樣委婉?都無從得知。這次就以一種未知的心態看完了這本書,心中不驚奇琪藝朵朵漣漪。

愛情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著名詩人,艾青的是既有古風又有現韻。把中華上下幾千年的語言文化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化成一種藍色的憂鬱,雖說我可能喜歡樂觀話得豁達的詩,可艾青的一生經過很多波折,可艾青的詩更多的是對祖國的熱愛與報效之心。從中提煉出詩人憂國憂民大情懷。

我很喜歡艾青的現代詩總覺得那些充滿滄桑的文字。讓人讀起來熱血沸騰,任時光荏苒,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句是在記憶裡永存。

讀完《艾青詩選》這一本書讓我記憶最深的就是《我愛這土地》。艾青寫這首詩時正難國內當頭,這首詩寫出了艾青的憂鬱。他的憂鬱源自於農民的苦難,這裡有濃烈的愛國之情。

作者用一隻鳥的形象開頭,在個體上面的渺小,短暫與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恆之間,是為表達自己對土地最真摯深沉的愛。把自己想象成是一隻鳥,永遠不知疲倦地圍繞著祖國大地飛翔,永遠不停歇的為祖國大地而歌唱。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作為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積極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我們也要像愛情那樣愛祖國,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而我們目前能夠做到的,唯有努力學習,樹立信心,堅信自己的力量,要保函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雄心壯志。

一生關心勞動者生活的愛情是重要的事,我想我得到的不僅僅是那個時代的悲慘生活照,更多的是關於那個時代的思考,以及我現在生活的思考,會深思,就算少了盼望,我也會努力盼望我以後的理想生活。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努力,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艾青詩選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1152字

夏日裡,午後的太陽逐漸炎熱,聽著蟬鳴,聞著花香,靜靜的倚靠在大樹下,樹蔭遮去了驕豔的陽光,捧著一本好書,趁著微風正好,細細品讀……

《艾青詩選》共集結了四輯,53篇,是一部集歷史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於一體的詩集,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詩人第一次使用這個筆名,同時還引起了詩壇的注目。每一篇都讓人有不一樣的感受,極為真實的反映歷史,蘊含著詩人最深沉的情感。

每一個寒冷的夜晚,被封鎖的中國都顯得特別寂靜;每一場初冬的飄雪,大街小巷就被鋪上一層嶄新的棉被;每一位受壓迫的人民,在一次又一次的艱辛困苦中度過。詩人強烈的呼籲著,希望人們能夠站起來,在這嚴重的壓迫中直起身板,而此時在囹圄充積的監獄中,有多少哀求著能夠被釋放的無辜百姓,同時漫天大雪也勾起了詩人艾青對家鄉的的思念,對祖國的依戀,對中華千萬同胞的無數期望。在想象中那“戴著皮帽,冒著大雪”趕馬車的老農顯得格外親切又熟悉;那“蓬頭垢面的少婦”、“年老的母親”、“無數的土地墾殖者”都擁擠在“生活的絕望的汙巷裡”;那在沒有燈光的晚上所寫的無力的詩句又能否給中國帶來一些光明呢;那被黑夜所籠罩的中國又該如何找到前方的道路呢?

開啟窗,用囚犯第一次看見光明的眼看這黎明,是多麼真實呀;在街邊,各色各樣的人在陽光照耀的大路上不停地忙碌著;憶昨天,曾狂奔在陰暗的天幕下,流著溫熱的眼淚,哭泣我們的世紀;看日出,溫暖的陽光照出了海平面最美麗的日出。追著太陽奔跑,把昨日的傷痛和迎接今日黎明的歡喜交織在一起,雖然昨夜的創傷在身上仍然隱隱作痛,但心中的那股熱流,在黎明時分頓時變得豁然開朗,使心靈得到了一次解放。這次最美的日出是最愛的祖國的日出,就彷彿他第一次看到黎明時的光輝似的。那袒露著心胸迎向日出,追逐著太陽的腳步。

暖春,你是第一個給人們送來溫暖和笑容,呼喚著人們趕忙春播的;初夏,你率領著雷雨來到了農田,鍛鍊著在八月即將成熟的水稻;金秋,你幫助人們整理麥場,催促人們更換屋脊上的茅草,因為你知道,對於他們來說更壞的日子還在後頭;寒冬,你穿過曠野,越過山嶺,不禁在山岩上啜泣。詩人就猶如四季的風,在不同的季節裡有著不一樣的表現,把現實與想象完美的結合起來,讚美風的精神和灑脫,願像這風一樣能夠到達每一個角落去安撫每一個受傷的心靈。

每一輯,都有著詩人對祖國最真摯的愛,哪怕渺小成一片雪花,一縷陽光,一陣清風,也想為國家做出些貢獻,表達自己最美好的感受。

黃昏慢慢到來,陽光也變得柔和,伴著微風,夾雜著花香,手拿著一本好書,準備起身回家了……

艾青詩選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1456字

人間沒有永恆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恆的冬天。

——題記

“艾青是一個有自由感的詩人。他不像一些現代詩人標榜的那樣唯在紙上自由地棲居,作為一個歌手,他要和大堰河的兒女們一道擺脫枷鎖,爭取地面的自由和幸福,即使在大眾中間,他仍然一如既往地保持他的個體性,保持屬於個人的尊嚴與自由。”這是林賢治對於作者艾青的詩的評價。有幸暑假讀了《艾青詩選》,讓我在艾青詩風沉重,情調憂鬱的筆下,體現出他在抗戰期間的愛國主義的思想和感情。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艾青將自己比喻為一隻鳥。鳥兒,我們對它的理解是:自由的飛翔。可它們的壽命限制了這種自由的飛翔,作者的筆下:“打擊”“悲憤”“激怒”,這是一隻倍受折磨的鳥啊!但它還要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是為祖國而歌唱,它無時不刻的牽掛著祖國,祖國已命懸一線,在空中飛翔的它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面對這樣的情景,自己無能為力,只能為祖國而歌唱著。

“——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鳥兒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身體被埋在了土地裡,就連羽毛也在土地裡腐爛了,可見,它一生為祖國服務,為祖國犧牲,對祖國的愛。“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省略號的帶動,使著我們的情感不斷“深沉”,不斷地從我們心底湧出一股一股對祖國的深沉的愛!礁石

兩節,八句,構成了一個篇章。“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的撲過來,”處在大海中的礁石,怎會不面對海浪的襲擊,海浪“撲”在了它的身上,而且是“無休止”的“撲”。它象徵了不向命運低頭的詩人自己,也象徵了我們民族不可或缺的不畏艱苦、不屈不撓的頑強的鬥爭精神。“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被打成碎沫、散開……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這樣的挫折,是誰都會想過退縮,想過向挫折低頭,可它呢,卻是“依然站在那裡含著微笑,看著海洋……”。“微笑”?在艱難困苦面前是一種自信,在敵人面前是一種堅定,在歡樂與勝利面前是一種坦蕩。就這樣一塊普通無比的礁石,讓我懂得了無論身處怎樣的處境,都應該用積極的態度,堅定樂觀的精神,勇於面對一切艱難困苦,並且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永不服輸的精神!

“黎明的通知”“太陽”“他起來了”“春”“雪裡鑽”“盼望”“生命”……每個篇章都在我們眼前描繪了一幅中國從苦難與災難的抗日鬥爭,從身陷絕境到路途荊棘,直到最後我們繁榮昌盛,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樣不太完美的畫像。至於不太完美,正是那些在誓死捍衛祖國而壯烈犧牲的烈士英雄,他們吹響了激勵這個民族奮勇前進的號聲,但無法實際的帶領人民繼續前進,只能用自身所保留的精神,帶著我們前進,帶著我們衝向未來!

艾青詩選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747字

我喜歡叫醒世界的太陽,重複著光明。

——題記

午後,一縷風吹來,帶來了遠方田野的味道,帶來了夢中陽光的明媚,坐下來,靜品一首艾青先生的《光的讚歌》,感人至深……

“暴風雨中的雷聲特別響,烏雲深處的閃電特別亮,只有通過漫長的黑夜,才能噴湧出火紅的太陽”。是啊,那個時代,中國農村亙古的陰鬱與農民無休止的勞頓,讓他怎能不對未來美好生活有著執著的信念,又怎能不對那照耀四方的光明有著深深的眷戀。因為有了光明,艾青看到了“楊花飛絮的春天”,看到了“百花爭妍”的夏天,看到了“金果滿園”秋天,看到了“大雪紛飛的冬天……看到了中國未來的希望。光明的存在是偉大的,是威嚴的,它坦蕩的照射人間的一切,任何貪婪無厭的人在光明的照射下便會原形畢露。光明也是無私的,世間萬物在它的滋潤下,蓬勃生長,它帶領著我們從愚昧走向智慧,從落後走向崛起,從迷茫走向希望。不只是這樣,中國人民在它的照耀下,將從小康社會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我曾經數次不經意間用手遮擋住了太陽,因為它刺痛了我的雙眼,讓我無法看清遠方的道路;我也曾試著直視它,但都以失敗告終。後來,我明白了,地球上光明並不單單指太陽,它指的是“山野的篝火”“港灣的燈塔”“夏夜的繁星”……以及人心靈的善良。我們的心靈因為具有光明而閃亮,因為具有光明而睿智,因為具有光明而高尚。光明,照亮了一絲黑暗,讓天空映紅了笑臉,讓我們照亮了世界。

因為《艾青詩選》,我的人生至此追光。

艾青詩選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501字

沒有永久的黑暗,只有未到的黎明

??讀《艾青詩選》

橘黃色書皮的背後,滿載著中華兒女的堅強、無畏。他們勇敢,他們不屈。殘忍的帝國列強對中國犯下的所有罪惡,無法抹去。艾青,用一支筆,述說著歷史的悲哀。

53篇詩歌,53個故事。艾青的詩有一個鮮明的特點:愛國。他像無數戰士一樣愛國。他以筆為武器,寫出對國人的吶喊,對列強的憎惡。艾青用他的詩,帶著我們向前衝,衝向光明美好的未來!

《春》是艾青於1937年4月,為經念左聯五烈士而創作的,把烈士的犧牲與春天的到來聯絡起來,表現出作者對於反動派的憤怒和仇恨,還表現一種堅定的信念:烈士們所付出的鮮血代價,是為了迎來更加美麗的春天!

春天來了,龍華的桃花開了,在那些血斑點點的夜間,那些夜是沒有星光的,那些夜是颳著風的,那些夜聽著寡婦的咽泣,而這古老的土地呀,隨時都像一隻飢渴的野獸,甜吮著年輕人的血液,頑強之子的血液,於是經過了悠長的冬日,經過了冰雪的季節,經過了無限睏乏的期待,這些血跡,斑斑的血跡,在神話般的夜裡,在東方深黑的夜裡,爆開了無數的蓓蕾,點綴江南處處是春了,人問:春從何處來?我說:來自郊外的墓窟。

我相信,沒有永久的黑暗,只有未到的黎明!

艾青詩選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775字

當最後一顆星星隕落,突如其來的光明將烏黑的小城刺破,聽著影子在低矮的房屋後哭泣,刺眼的火花,映紅了人們可愛的臉。

時針向前走,在亙古的時光,人們被囚禁在一扇鐵窗中,在黑暗的時代,無數的腐朽,卑怯與貪婪在不止地上演,人們是黑暗的奴役,鐵窗內是禁錮的靈魂。

時針向後走,是無限的希望,當光芒萬丈照進鐵窗,已經死去的人們眼睛在發光,那光明啊,像流水一樣流進人們乾涸的眼裡,那死寂的眼裡流出來的是歡喜與希望。

太陽使不幸的人看到自己的悲哀與他人的痛楚,陽光下的人們抱頭痛哭,那充滿歉意的,閃著光淚水沖刷了一切軟弱與卑怯。

“我們愛這日子,不是因為我們看不見自己的苦難,不是因為我們看不見飢餓與死亡,我們愛這日子,是因為這日子給我們帶來燦爛的明天的,最可信音訊。”縱使經歷了無數痛苦與折磨,縱使黑暗吞噬了一切,但是太陽依舊可以重新回來。

暮色清列,一隻飛鳥劃破了天際,太陽從那海角里,從那密林裡,從飛鳥的羽翼後出來了,日光照到了中國北方的大地,這裡曾經是被強盜用刀片廝殺,炮火焚燒過的屠宰場,那個破碎的鏡子曾將太陽打破;日光從鋼管水泥的縫隙裡探進,是否還有微弱的呻吟在迴盪,在那場浩劫裡有無數的生靈被掩埋……

我頭頂上太陽,他在遙遠的一岸,他將光明送去四方,他所經過的地方,都有生命呼吸的歌唱。

初生的太陽啊,你餵養著土地,和在土地上揮灑著汗水、舞動著胳膊的人們,給他們以金色的顆粒,讓他們生存;初生的太陽啊,你給以他們勇氣和智慧的眼睛,去尋覓這對世界的熱望;初生的太陽啊,你給向日葵以追隨的信念,他就是這紮根於地底裡的光明;初生的太陽啊,你撫摸著古老的村舍,零星的房屋,刻下歲月流逝的痕跡。

我愛這初生的太陽,你走過萬千大地,帶給人們希望的氣息,心中充滿光明,所到之處,人們仰起頭來,是你永遠的追隨者。

艾青詩選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757字

“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詩人呀,也應該拂去往日的憂鬱,讓希望甦醒在你自己的久久負傷者的心裡。”

——《艾青詩選》《復活的土地》

《復活的土地》雖然篇幅短小,卻是一首真正的大詩。這首詩,作者以渾樸莊重的語言將中華民族覺醒的樣貌迎接新中國到來的喜悅之感充分的體現出來。

在這首詩寫下的第二天就爆發了戰爭,這是詩人多麼真切的預感。

艾青由一個貧苦婦女的乳汁養育長大,自小就濡染了農民的憂鬱,在抗戰爆發之後艾青立刻投身解放戰爭中,用詩歌訴說著中華民族的苦難。他也十分關注民族的命運,所以才能夠預兆中華民族命運。

《復活的土地》的前三節看似是作者在描繪春天萬物復甦,辛勤勞作,百鳥之鳴的景象。實則是在以春天的到來隱喻著中華民族即將覺醒的事實。前三節的語言風格十分的寧靜愜意,但是在後兩節中作者充分的展現出人民對中華民族覺醒的渴望。

“復活的土地”講的不僅僅是土地因為春天的到來而復甦,而覺醒。更多的是將土地比喻成中華民族,在這首詩裡,作者更想要體現的是復活的中華民族將要覺醒。詩人對中華民族的感情猶如個體對土地的感情一樣深厚,一樣親切

《艾青詩選》的語言在解放前是詛咒黑暗,嚮往光明。訴說著中華民族的苦難與人民的苦難。解放後,依舊歌頌光明,同時思考人生。而且內容更廣泛,思想更渾厚,情感更深沉,手法更多樣,藝術更圓熟。

艾青的詩,不是簡簡單單的形式化和概念化,而是通過一些具體描寫來體現出自己內心真真切切的愛國情懷。

我愛艾青的詩,愛那樸實莊重的語音;我愛艾青的詩,愛那渴望光明的情感;我愛艾青的詩,愛那心繫民族的博大胸懷。

艾青不是一位清高的詩人,他也從不標榜自己。他是追求自由,保持個體特性的,他是一位擁有自由感的詩人。

艾青詩選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846字

翻開書籍的扉頁,頓時,書卷香迎面而來,沐浴著陽光,品著香茗,翻著舊書,正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讀書如打麻將,不在乎輸錢贏錢,而是摸著麻將的感覺。”

讀艾青先生的詩選,讓人感覺自己在黑暗中苦苦尋覓光明時,霎時降臨了一縷尋覓已久的陽光,內心不免產生觸動,似乎有了希冀。

從感人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令人激昂的《給太陽》,再到作者希望隨時隨地的為國家效勞的《煤的對話》,每一處都是作者希望人民團結起來,為自己的祖國再奮鬥的希望,而這份希望就應該是對那時代的中國夢最美的詮釋吧!

讀著艾青先生的詩歌,總讓我心潮澎湃,對祖國的熱愛隨處可見:“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還有那對生活的樂觀:“人間沒有永恆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恆的冬天。”並且那樂觀而豁達的精神也感染著我“時間順流而下,生活逆流而上。仰在窗臺上,夢想著海洋。”還有他那“即使我們死後屍骨腐爛了,也要變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燒般的奉獻精神讓我敬仰不已。

他的詩歌語言簡樸,卻又魅力不凡。總是在高潮時戛然而止,使人感覺意猶未盡,浮想聯翩,餘音繞樑。他的每一首詩都在表達自己最深的願望,都代他的每一首詩都在表達自己最深的願望,都代表著在那個黑暗年代自己對於國家的思考。

透過歷史反觀現實,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的盛世,但是有一個東西一定不能少,那便是——夢想。艾青先生的夢想是用筆墨來鼓舞群眾,挽救中國,那是那個時代的夢想。到了新中國成立,作者又將事業轉到現代化建設中去:“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那麼少年有夢想則國家有未來!我想這應該是讀完《艾青詩選》自己的一個收穫吧!讀完艾青詩選,我認識到了一個以畢生心血獻祖國的艾青,即使受傷也要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的艾青,得到了艾青想讓我們做的事情。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為自己的祖國而努力!

艾青詩選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788字

她含著笑,切著冰屑悉索的蘿蔔,

她含著笑,用手掏著豬吃的麥糟,

她含著笑,扇著燉肉的爐子的火,

她含著笑,背了團箕到廣場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麥子。

這段詩句,選自著名詩人艾青先生《艾青詩選》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這一詩篇。

初聞此詩,還以為大堰河是詩人故鄉的一條長河。而後查資料,得知了她乳母的身份,卻又覺得這詩多了幾分悲涼。

詩人以墓的淒涼入筆,寫到大堰河無微不至的關愛,大堰河就像旋轉的陀螺一般每天忙個不停:她要搭好灶臺生火做飯,補好兒子破舊的衣裳,包紮兒子受傷的手掌……在幫傭時,她還要洗全家的衣服,切冰屑悉索的蘿蔔,掏豬吃的麥糟,晒大豆和小麥……但即便這樣忙碌,她也依然擠出時間,用她寬厚的手抱起“我”,愛撫“我”。我發現,她是中國大地上最辛勤的勞動婦女,一個最慈愛的老母親。

再往後讀下去,在知道身為童養媳的大堰河,在舊中國社會的黑暗裡,承受了多少殘酷的凌辱—丈夫的打罵,繁雜的勞動和孩子的離開接踵而至。她只能“含著笑”,沉默著,堅韌地面對這個世界。她渴望在死前喝上她乳兒的喜酒,可她還屍骨未寒,乳兒就已經進了監獄。雖然在艾青先生的詩中,她是真摯的、熱情的、勇敢的農婦,但她依舊沒能逃脫被黑暗社會逼死的結局。

艾青先生的詩句,全詩並沒有明顯的押韻,各段的句數也不盡相同。語句都並非用華麗的詞藻堆砌,卻顯得格外樸實,真切。他從平凡的生活中提取的意象,都因為他如大堰河般的樂觀、勇敢而顯得奔放赤誠。現代許多無病呻吟的詩人,用寡淡、庸俗的語言描寫著他人的苦難,但他們身在苦難之外,心態毫不波動,顯得一切告誡和勸慰都那麼蒼白無力。所以艾青先生正因為經歷過這一切,才能寫出那種切身的苦難。他的所有詩中,都用著最樸素、單純

艾青詩選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875字

詩歌,是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表達真摯情感的完美工具。讀完了《艾青詩選》我是真正理解了詩歌的內涵,還有“用生命為祖國頌唱”的艾青,他的詩歌以其獨有藝術特色和情感內涵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所讀艾青的詩集讓我有一種靈魂找到歸宿的感覺,就像在黑暗中徘徊,降臨的那一縷曙光照亮了整個前方。謂國人有夢,則中國有夢。

首先,艾青的詩歌蘊含著深沉而真摯的愛國情懷。從感人深至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令人讀來感到昂揚向上的《給太陽》再到包含著作家深情,時時刻刻體現著自己希望為祖國盡一份力的《煤的對話》無不反映著詩人希望警醒世人,希望讓周圍的所有人團結起來為自己的祖國盡一份力。而這樣的願望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是所有中國人的夢,是所有愛國的青年的夢。同時他對祖國大地的愛也展露在了詩歌之中,他在夢中深情地寫道:“曠野從什麼時候……紫的。”將艾青對祖國土地的熱愛表現的淋漓盡致,對土地的熱愛也是愛情作品中永唱不盡的旋律。這便是艾青那真摯的愛國情懷。

其次,艾青的詩歌也表現於他對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熱烈追求,而這種情感集中表現在“太陽”這個意象上,太陽,光明,春天,黎明等是艾青詩中的“永恆主題”。比如在《向太陽》一詩中,詩人就以“太陽”這個十分獨特的視角歌頌了抗日戰爭給民族帶來的新生:“今天太陽吻著我昨夜流過淚的臉頰……快要佝僂了的背脊”。在這樣抗日的時代,他只是希望用他的詩歌為人民帶來生的希望,同時憧憬那未來幸福而美好的生活,這是當代每一位中國人的心聲。他引用詩歌中的太陽來喚醒中國人民心中的愛和希望,喚起了廣大而深沉的共鳴,還將在這片灑滿中國人民熱血意志和身軀的土地上連綿不絕的發出迴響。

斯人已逝,詩情永存。艾青的熱血奮鬥與慷慨激昂已經化作了文字留在了《艾青詩選》之中他真摯的愛國情懷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已經化作詩句,會像春雨一樣滋潤著我們的心靈。

艾青詩選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530字

一開始讀這本書時覺得挺無聊,心不在焉翻看了大半本,在百度上搜了下艾青這個人,才對她有了些許瞭解。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她的成名之作,所以在詩集中排於首位,這首詩是艾青真正把思想感情融入民族生活大地的重要轉折點。我認為大堰河就像中國農民的化身,就像一個寬厚、仁愛、純樸、堅韌的母親,生來無名,被套枷鎖,仍將最無私的愛給予了她的乳兒,艾青從她愚昧與善良、勤勞與卑微相交織的歷史性格中,深刻洞見了中國農民的宿命,並且由此激發出了對人類普遍生存境遇的巨大憐憫。

我比較喜歡艾青的《向太陽》,我認為這首詩充分表現了詩人的高度熱情和對光明、未來的追求和信心,全詩貫穿著一個總體的象徵形象,那就是太陽,以太陽來象徵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希望,從“我”——一個飽經憂患的知識分子的角度,採用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抒發抗戰高潮到來時的激奮之情。

我發現艾青的詩歌都注重通過描寫具體可感的事物來引起感覺,發揮聯想以凝結成形象,比如在《雨巷》中,通篇描述意象,用詩人飽含深情的筆墨,給人以強烈的畫面感與視覺衝擊感。

讀艾青之詩,品艾青之心,贊艾青之情,《艾青詩選》——你值得擁有。

艾青詩選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653字

讀了艾青,我才第一次真真切切地體會到“精神”這個詞。它不一定非得是黑夜裡肆意燃燒的火焰,也不非得是黎明到來時的曙光。一人、一紙、一筆,就足以道精神。

正如魚的化石,面對外界的事物變換始終沉默不語,但你卻不難想象在數萬年前,這條魚兒在水裡是怎樣歡快地遊。這就是精神,更是靈魂。你能從魚骨中看到江河湖泊,亦能從人眼中看出精神的光芒。

艾青如此。正逢新舊社會交替。面對舊社會的黑暗與恐怖,艾青從不吝嗇自己的鄙夷和痛恨,同他又極力追逐光明與希望。他的精神,是《啟明星》,驅散黑暗;是《向太陽》,嚮往陽光;是《春天》,期望美好;是《雪蓮》,純潔地面對人間醜惡。世間汙濁我獨清,一把烈火向光明!

我何不想擁有這般精神?誰人不想擁有這般靈魂?

小時候看到街上的叫花子,眼神中沒有半點希冀,也看不見追求。我也曾聽到,一些小商小販,商討著等了以後開大超市。我開始思考,人是靠什麼活著。讀了艾青,我明白了,人活的就是精神。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再怎樣偉大,也只能影響當代。而如果是他精神的偉大,卻可以影響一批人一輩子。這就是精神的力量。

對於艾青來說,生命不息,戰鬥不止,他與黑暗的鬥爭永遠不會結束。對於他的精神來說,驅逐黑暗,迎來光明是他一生的追求。

新時代的人們,誰都得擁有這般靈魂!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少年,必須有著艾青般的魄力與追求,在追逐光明的時候,不忘以自己的精神傳遞黎明的曙光。同時,我們更要有一個飽經風霜、不屈不撓的靈魂,不論踏足山巔,還是跌落低谷,我們都要時刻記著:精神不倒,人也不敗。

艾青詩選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982字

近日,在拜讀過艾青先生的詩選後,不由得被書中強烈的情感所打動,也不由得想到了另一位大詩人余光中及他的名篇《鄉愁》。

在餘老的《鄉愁》中,“鄉愁”被反覆提及,並被比作“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感情逐層加深,由自己與親人之間的感情轉為與祖國間的感情,“愁”在整篇詩的字裡行間蔓延,讓人不禁為之落淚。

而艾青卻不同,他的詩中,有三種情感,一曰傷,二曰愛,三曰恨。

傷,便是指艾青為被侵略者及白匪所踐踏的家鄉而傷,為被奴役、被壓迫、被屠殺的百姓而傷。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艾青對他的乳母大堰河的去世悲傷不已,同樣也是對當時無數命運悲慘的婦女掬一把同情淚,表達一種無能為力的傷感。

愛,便是指艾青對被壓迫者敢於反抗,敢於鬥爭精神及對國家的愛。在《我愛這土地》中,有名句曰:“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足以證明他是一個具有深沉愛國情懷的中國人,一個至死不渝要為國獻身的中國人。即使侵略者的屠刀橫在脖頸,即使漢奸遍佈全國,即使祖國千瘡百孔,滿目瘡痍,他,以及和他一樣的炎黃子孫,仍未放棄祖國。這種愛,超越了世間的一切,讓人感動。

恨,即指艾青對侵略者及白匪的恨。在《人皮》中,艾青以一張被侵略者剝下來的人皮來代指中國人民受到的殘害及屠殺。艾青,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又怎麼能對這種事無動於衷,他已恨透了這群肆意踐踏神州大地的禽獸,更恨那幫在禽獸面前搖尾乞憐的狗腿子——白匪。看看他的詩中所寫的白匪的不齒行徑:“那個汪精衛,在那軍官的面前跪下了;那個汪精衛,花旦似的,向那日本軍官哭泣。”簡直是醜態百出,枉稱“人類”二字。儘管現在是和平年代,讀來仍讓人“氣炸連肝肺,咬碎後槽牙”。

艾青的詩,有“鄉”,有“傷”,有“恨”,有“愛”,無“愁”。只因他有一顆真正的赤子心,擁有一腔真正的愛國情,無愧為“詩壇泰斗”。

艾青詩選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1199字

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愛國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第一次接觸艾青的詩還是在多年前一個蟬鳴異常聒噪的暑假,爺爺手持大蒲扇,單腳踩板凳,漲紅了臉“吼”出了這句詩。不知為何,從那一刻起,此起彼伏的蟬鳴似乎真的成為了詩中可怕的暴風雨、悲憤的河流、激怒的風,一次次叩擊我幼小的心靈。時光荏苒,白雲蒼狗,這句詩卻在記憶的隧道里永存。

今年暑假,我再次與艾青同志“會面”,與他那可以直擊我心靈的文字見面。這一次,不再是茶餘飯後的談天說地,而是抱著欣賞、學習的態度認真拜讀。讀罷,我被艾青一顆火熱的赤子之心深深打動,從心底裡對這位詩壇巨匠肅然起敬!

讀《鐵窗裡》,感覺自己彷彿置身於陰冷潮溼的牢房,生命在這裡無比脆弱,整天承受著無情的折磨。漆黑的鐵窗給人帶來寒徹心扉的凜冽,但是,我看到了,那一雙飽受折磨而盡顯疲憊無力的眼睛,仍不時向小小的鐵窗外張望,通過這唯一的窗寄託對祖國所有的希冀和對光陰熱切的渴望。

讀《他起來了》,情緒也隨之高昂起來。看!一個個健壯的後生站起來了!他們給予敵人最用力的一擊,像極了所向披靡的勇士。“因為他必須如此/因為他/必須從敵人的死亡/奪回來自己的生存。”

讀《他死在第二次》,氣氛一度低沉。為了民族的命運,為了自由與幸福,兵士們向著炮火最濃密的地方挺進!硝煙散盡,荒原上只留下一個個無名土堆。不知為何,淚水突然決堤,心中五味雜陳,久久無法平復……我想,這應該是對“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最好詮釋。

……

生在新時代,長在陽光下。我想我們每一個人在潛意識裡都注滿對祖國的熱愛,但真正談到愛國,幾乎每個人都會汗顏於個人的力量太過渺小,以至於覺得這一話題離我們太遙遠。

試想一下:歷年來奧運健兒在國際賽場大放光彩時,即使坐在熒幕前,我們都會發自內心地鼓掌叫好;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香港事件,從政府官員到普通群眾,都讓世界看到了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的態度;在祖國70華誕到來之際,每個家庭都共同期待著國慶大閱兵,大街小巷的路燈上插滿了鮮豔的五星紅旗……我突然明白了,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小小能量愛國,當這十四億份小小的能量匯聚到一起,真的可以釋放無比巨大的偉力!

寫下這篇讀後感的時候,窗外的蟬鳴如海浪般一波接著一波。恍然間,我彷彿又回到了那年暑假,爺爺唾沫橫飛,踩著板凳慷慨激昂的樣子浮現在眼前。我想,爺爺這也是在用他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對祖國深深的愛吧。

再一次讀艾青詩歌《我愛這土地》,我的眼前不再僅是可怕的暴風雨、悲憤的河流和激怒的風。我還看到了一隻小鳥,用弱小的身軀保護著它那顆熾熱的心臟,堅定地飛向林間無比溫柔的黎明……

泰戈爾詩選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771字

讀了《泰戈爾詩選》,我感受到了他對生活深刻的思考,他那細膩的文字還有對未來美好的期盼深深打動了我。

泰戈爾既是詩人,也是哲學家,讀他的詩,總能給人帶來一定的思考。

他一生創作了多篇小詩,在他的詩集裡,最令我沉迷的是《新月集》了。

夜來了,我的臉埋在手臂裡,夢見我的紙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緩緩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裡,帶著滿載著夢的籃子。

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夢啊!星光,籃子,紙船,它們是那麼的美好!在子夜,紙船浮泛前行,它奮力向前。為了自己的夢想,它必須經歷大自然的風風雨雨。

這首小詩,讓我想起了我在積累好詞好句這件事情上的一些趣事。為了寫好作文,媽媽要求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每天摘錄一個好詞語或者一個好句子。媽媽說完她的要求後,我不屑一顧的笑了,因為我覺得這件事情太簡單了。於是我照著媽媽的要求開始積累好詞好句,認認真真地摘錄,一個星期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

那個週末的晚上,媽媽讓我自己檢查自己的好詞好句本,我翻開本子一看,愣住了,幾乎有半個月的時間我都忘記了摘錄。媽媽告訴我:摘錄一個好句子,好詞語真的很簡單,人人都可以做到,但是天天摘錄,一個月,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堅持摘錄,就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了。

媽媽的話深深觸動了我,每當我懶得不想摘錄或者忘記摘錄時,媽媽的話就會在我耳邊迴盪。

然後,我就立刻行動起來,摘錄好詞好句,偶爾忘記的時候,我也會及時補上。就這樣,我一次又一次地戰勝了我自己,並且把這個習慣堅持到了現在。

每次寫作文時,剛開個頭,我的思緒便如泉水般湧了出來,我的大腦就像是一個好詞好句本,那些優美的句子好詞語任由我選。正是因為平時堅持積累,我的作文多次獲獎。

每當我拿到作文獲獎證書的時候,媽媽總會鼓勵我:戰勝自己,堅持理想,最終你才能實現你的理想!

泰戈爾的詩,如一縷清風,拂走人們的煩惱,帶給人們更多的思考。

泰戈爾詩選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1184字

“夏天的飛鳥,飛到我窗前唱歌,又飛去了。秋天的黃葉,它們沒有什麼可唱,只嘆息一聲,飛落在那裡。”“我今晨坐在窗前,‘世界’如一個過路的人,停留了一會,向我點點頭又走過去了。”“上帝對人說:我醫治你,所以要傷害你,我愛你,所以要懲罰你。”……泰戈爾的詩質樸而又唯美,簡單而又深刻。不知從哪一句開始,我沉迷了。

在他用詩歌營造的美妙世界裡,我彷彿已然是他,而他也彷彿成了我。觸控著他的筆尖,整個世界彷彿只剩下我一個,而我,又彷彿成了整個世界。

“我覺得我的四肢因受著生命世界的愛撫而光榮。”每一個生命都需要陪伴。如同大樹下即將盛開的野花。花兒只因沒有力量,乞求身邊人的呵護;樹只因花兒生活在自己的天地,只為保護自己的世界。等到花兒綻放的那一天,大樹會倍感欣慰,因為這是自己所保護的,而花兒,也會對大樹充滿感激之情,這就是人間最淳樸的愛——陪伴!

“從你慷慨的手裡所賦予的我都接受,我別無所求。”每一個生命都需要溫暖。就像街角的一個乞丐,可能因為自身的原因而不能正常生活,或是因為家庭原因而不能得到應有的扶持。街上的人來來往往,路過的人很多,可誰又會去低頭,看看這個不起眼的乞丐?可就有這樣一個人,停下來佇立,小心翼翼的向這位乞丐遞過手中的一元錢。這一元錢上,或許沾染了灰塵,或許已印上了多人的指印,或許已經很破舊。但此刻,這一元錢,卻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顯得那麼耀眼,這就是人間最溫暖的愛——博愛!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過來,渡過去。”每個生命都需要成長。俗話說: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源於父母。小時候,父母為我們遮風擋雨,長大後,父母依舊為我們保駕護航。從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註定要撫養我們一生一世,而我們也註定要報答他們一輩子。當我們摔倒時,他們並不會上前扶起,而是對我們說:“自己起來。”或許我們會覺得苛刻了些,但就是這樣的教育方式,讓我們學會了永不氣餒。當我們受到傷害時,父母的挺身而出永遠都義無反顧,這就是人間最無私的愛——父母之愛!

每個生命都需要愛,正如泰戈爾筆下的世界,一花一草,彷彿都擁有了情感,他們擁有自己的生命,那樣卑微而又真實,對於大自然來說,這便是生命。一人的同情,只需一個伸手,便可讓對方溫暖心間;一人的感恩,只需一個行動,便可讓世界充滿愛。“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生命因為付出了愛,而更為富足”。

“我相信你的愛”,這是泰戈爾對世界的嚮往,也是我們的憧憬。

泰戈爾詩選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764字

淺夏,與時光輕語,與季節生情。

行走在夏的路上,滿目青翠,片片綠葉疊起,成了夏日的樹樹濃蔭。起初喜歡夏,僅僅因為一些童趣。現在喜歡夏更多的是源於泰戈爾的那句“生如夏花之絢爛”。

夏花是向日葵嗎?看他大朵大朵的開得那麼燦爛,似乎要和太陽比個高下。夏花,是紫薇花嗎?一團團一簇簇睜開一點點細碎的小花瓣,俏皮的在枝頭上搖啊搖,你是在和我打招呼嗎?夏花是不知名的小野花嗎?他們是天空下熱愛開花的植物,大大咧咧的開著,塗抹著夏的顏色。夏花,在陽光最飽滿的季節綻放,他們是跳躍飛翔的生命精靈。

“生如夏花”泰戈爾做到了。他努力的去愛這個世界,他說天空的黃昏是一盞燈;他說微風中的樹葉像思緒的斷片;他說鳥兒的鳴唱是晨曦來自大地的迴音。他讓天空和大海對話;鳥兒和雲朵對話;讓花兒和太陽對話。黑夜默默無聞的綻放出花朵,卻讓白晝去接受謝意,溪流是歡快活潑的,一路橫亙著的大石,磨平了他的稜角,當他成為海洋,便就浸染了靜謐與深沉。他們都在給予著,以沉默的方式,他們愛著對方,愛著所有。

我們沉浸在螢幕上的數字幻影,醉心於輕點滑鼠,我們又錯過了多少簡單而又詩意的美麗?

一生一路,幾多起伏,昨日開花,今朝凋落。花期短暫,生命亦是短暫,每個人都應懷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像夏日怒放的花朵一樣成就怒放的生命。

泰戈爾,我是你的讀者,我喜歡你的詩,因為有你,我笨拙的文字才充滿活力,我的心啊,在不自覺地向你靠近,句長長短短,心沉沉浮浮,我好像看到你深邃的眼眸,你站在河的對岸,那是曾經的你心靈的渴望。

我們的每一個昨天都在變多變長,那是因為我們的每一個明天都在變短。我已經沒有時間去想靜美的秋葉,我要把生命這份厚禮,痛痛快快的釋放。

滿塘的荷,滿院的海棠,不久後,也將與夏日說再見,那麼你呢,可曾辜負夏日時光?

讀艾青詩選有感 篇20

讀後感 ,598字

《艾青詩選》是艾青的詩歌選集,其中的詩歌是艾青經歷了“五四”運動,才寫出來的。

從詩歌的風格上,可以看出艾青先生在解放前激昂、奔放、進取,反對黑暗歌頌光明;建國後一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讚光明。

在“五四”戰鬥之前,艾青寫出來的詩歌一般是描寫太陽、火炬、黎明等有象徵性的事物,表現出艾青對舊社會的黑暗與恐怖的病恨以及對黎明,光明希望的嚮往與追求。而在建國後艾青的詩還在歌頌人民的勞動內容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沉,手法更為多樣,藝術更為圓熟。

從艾青的愛國心,我想到了那時的中國還湧現出很多的愛國者……

徐悲鴻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從小學畫畫,1919年徐悲鴻到巴黎深造在那時中國落後留學生備受欺凌。後來徐悲鴻憋足了學習的勁兒,勢為祖國爭光。徐悲鴻在1924年畫展引起了轟動,使整個美術界震驚。

魯迅從青年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巨集偉志向,這證明了有志不在年高。他自覺地把自己的一切獻給解放事業。“橫眉冷對千夫指,俯著甘為孺子中”為傳頌的名句。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魯迅逝世後,全國人民給他獻上了“民族魂”的大旗,這正是人民對他中肯貼切的評價。

這就是魯迅與徐悲鴻的愛國之心,而我們從他們的品質中我們可以學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一個國家的希望全在我們少年的身上。所以同學們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讓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中國,永遠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