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鄉土記憶相關作文20篇
舌尖上的鄉土記憶 篇1
國三作文 ,1352字磐安,是青山的寵兒,是綠水的驕子。她靜靜地躺在浙中這片最綠的地方,遠離塵世的喧囂、浮躁與奢靡,靜靜地吸氣、呼氣,保持著那份最初的質樸與純真。
正是這山明水秀的生態環境,才孕育出勤勞智慧的磐安人民,傳承著亙古久遠的古老文化。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磐安人,印象深處封存著的,是一段舌尖上的鄉土記憶。
幼兒時,總盼著過年,過年了便有好多美味可以品嚐,不論是大魚大肉還是饅頭髮糕,都在我心底留下了一串印跡,回想起來可算是記憶猶新,可嘴饞的我最愛的,是大年夜那晚奶奶煎的油豆腐。豆腐並不是什麼稀奇物,烤、煮、薰、煎,吃法也五花八門,而其中最過癮的就是煎出的油豆腐了。油豆腐的做法也有講究:取上好的茶油適量倒入鍋中,待油色清亮後便可將切成方塊的豆腐入鍋煎制,白白嫩嫩的豆腐在油鍋中翻滾,洗了個“油水澡”後變成了“大胖子”,浮上了油麵,此時的它已換了一套衣裳,變得金黃酥脆,方正飽滿。我站在灶臺旁,不顧飛濺燙手的油汁,拿起筷便夾起一粒塞入嘴中,熱乎乎的油豆腐外酥裡嫩,要是蘸點醬油和醋就更美味了。看到我的饞樣兒,奶奶滿是皺紋的臉上笑得就如一朵菊花盛開。此外,油豆腐還可以煲湯,下火鍋或是炒菜,用場可大咧!於是,這年就沉浸在油豆腐的香氣中。這便是家鄉的年味:溫暖心扉,綿長悠遠。
上小學時,校門口有個早餐店,賣的是方前特色小吃“糊拉汰”。光從字面上理解,此食物頗像粥、羹之類既黏且糊的東西,乃至見到廬山真面目,才發現此類望文生義的尷尬—錯把小夥子認成了大姑娘。“糊拉汰”的製作工藝與雞蛋餅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技術含量要高很多。它通常在鑊中進行製作,用的是玉米粉,因此玉米粉調水的稠稀,鐵鑊中油量的多少,灶膛火候的強弱都應掌握得恰到好處,不然的話“糊拉汰”不是“溜了”就是“粘乎乎”的。早上,店前總是排起長龍,等待時看店中的女主人手法輕盈速度極快,做麵糰、糊餅、加菜一氣呵成,簡直是一種享受。她的“糊拉汰”厚薄均稱,鬆軟適度,鮮香可口,佐料也營養豐富,有臘肉絲、南瓜絲、土豆絲等等,還有一層噴香的豬油,賽比西方的比薩。早飯吃下一個“糊拉汰”,一天的學習生活就這樣有滋有味地開始了。這便是家鄉的小吃風味:地道可口,回味無窮。
如今,我已是一名遠離故土的學子,每當我清夜苦讀,飢腸轆轆之際,老媽那碗油亮的肉絲索粉總會出現在我的腦海,卻是欲吃不得,只能徒添愁緒。
“索粉”是磐安之俗稱,“細若絲,白如雪”,是史籍對磐安索粉之讚譽。索粉以大米為原料,經水洗、浸泡、研磨、蒸煮、抽絲及乾燥等工序製成,道道工序皆有技巧。索粉的製作技藝,是辛勤勞作、睿智非凡的磐安人千年之前摸索創造出的,流傳至今更顯得彌足珍貴。索粉既可做主食,又可作小吃,同時更是逢年過節,生辰吉日的饋贈佳禮。倘使你在異鄉吃上一碗清香撲鼻的肉絲索粉,你的思鄉之情定會油然而生,絲絲縷縷、地道美味的舌尖佳餚,便似一根根無形的絲線,將遊子的心與家鄉緊緊拴在一起,儘管天各一方卻依然心心相連。這便是濃濃的鄉愁: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落葉要歸根,人也不能忘本。磐安是我土生土長的地方,是我心底深處永遠的牽掛。如今,我雖在異地他鄉,但我始終不會忘卻家鄉的味道:亦苦、亦甜、亦濃、亦淡,也終究不能割捨心底的思鄉情愫。因為家鄉,永遠會給予我愛與希望……
體驗舌尖上的鄉土情 篇2
國三作文 ,907字“民以食為天”。我喜歡看電視專題片“舌尖上的中國”,每當看到片中餐桌上那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餚,那一張張燦爛的笑臉,那一個個情味濃厚的熱鬧場面,我就會羨慕不已,不由得想起家鄉的美食,家鄉的親人和家鄉的那份情。
仍記得小時候,在我家後院裡,生長著一棵高大挺拔的香椿樹,每逢春天,爺爺總會帶著我到院子摘香樟芽兒。每當爺爺搬來梯子上樹摘香椿時,我總會在樹下歡呼雀躍地撿著從高處墜落的小芽兒,心想,又有香樟芽炒蛋吃了。滿載而歸地回到家,奶奶就會向我們大展身手。
她將新鮮的香樟芽洗淨後切成末,在與雞蛋糊攪拌,等鍋燒熱後將雞蛋糊倒入鍋中,翻炒至雞蛋嫩熟。香椿炒蛋的清香老遠就能聞到,它看起來黃綠相間,令人饞涎欲滴,吃起來味道鮮美,那香椿嫩芽,又香又脆,口齒間都留著一股清香,不知為何,至今我清晰地記得奶奶做的那盤香椿炒蛋,還有她那慈祥溫暖的笑容。
也還記得童年時,每年的冬月,家家戶戶都會殺上一頭年豬,也就是在殺完豬的那天晚上,主人會邀請親朋好友來吃豬血。一張圓桌上,大大小小的盤子裡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豬肉做成的可口的菜餚,中間的火鍋裡燉著深紅的鮮嫩的豬血。小時的我並不喜歡吃豬血,每每這時,媽媽就會告訴我:“吃豬血殺細菌,吃了才會長大喲!”而我聽了這話後,害怕不吃不能長大,只好乖乖的吃著豬血,那時,一家子人其樂融融地圍著圓桌團坐,那份溫馨至今難忘。
殺完豬後,奶奶就會開始薰臘肉了。她把已經醃製好的臘肉拿到薰臘肉的屋子裡,圍起一份柴火堆,將臘肉一塊塊掛在柴火堆上。生起火後,任憑臘肉在火煙上燻烤。爺爺告訴我:薰臘肉的火不可太旺,講究的是文火慢薰,讓肉的水分慢慢散失。燻肉的乾柴大多是柑橘枝,燒出的青煙終日圍繞在臘肉間,柑橘枝燃燒時的香氣也滲透到臘肉裡,由最初的慘白至微黃至深紅再至黑紅,褪去了原有的乳白,擁有了黑紅的膚色,誘人的清香。
大約二十多天,臘肉就薰好了。將薰好的臘肉與新鮮的辣椒炒上一盤,真是大快朵頤,口齒間還留著臘肉獨有的香甜。用臘肉做出的佳餚,總能令我胃口大開,欲罷不能。
光陰荏苒,歲月變遷,我與童年已漸行漸遠,但這些舌尖上的體驗,卻已經與家鄉的溫情,家人的溫馨凝聚成了一種情懷,深深的埋藏在我的心底。
舌尖上的鄉愁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948字一口大鍋,裡頭的菜籽油還冒著泡泡,半碗蔥薑蒜末,鹽盒放在一邊。還有一碟豆醬,一瓶醬油,一碟花椒粉,半碗昨晚的骨頭湯,這縈繞在腦際、鼻端、舌尖的揮不去、化不開的濃濃家鄉味就轟轟烈烈地粉墨登場了。
家中,用老灶大鍋燒菜,就屬我父親手藝最棒。拾柴添火,油星子霎時飛濺。他一手握鏟,一手端碗,把蔥薑蒜末一股腦全撒進鍋裡,鍋裡頓時安靜了下來。一會兒,這“三末”便被油爆得金黃,升起縷縷青煙。父親又瞧準火候,把豆醬、醬油各味調料依次澆入大鍋。一會兒,鍋裡便呈現出一幅鬧騰騰的景象。濃稠的醬汁咕嚕咕嚕,吐出一個又一個小泡;蔥薑蒜末不見蹤影,只能聞見忽有忽無的特殊香味兒。再一會兒,他就把那一塊塊潔白的老豆腐穩穩地放進鍋底,淋上骨頭湯。單挑豆腐也有講究啊!豆腐過嫩則易碎,口感不好,賣相也不佳;過老則不入味,吃起來不是滋味,油膩得很,這是來源於經驗。再看吧,他熟練地翻炒,看起來隨意,卻處處是精妙。這一鏟,緊貼鍋底,沒讓豆腐粘鍋,保留了它完整的外形;這一顛,輕微至極,使豆腐彈牙。湯味四溢,父親蓋上鍋蓋,靜靜等待。
三四分鐘,像算準了似的,鍋蓋掀開,汁少了,也未完全收幹。豆腐同脫胎換骨一般,裹上一身鮮紅的盛裝。還沒停呢!父親捻起一點花椒粉,密密撒了下去。深沉的星星紅火,落入醬紅色裡,增添了一抹斑斕的色彩。父親揚起鍋鏟,小心地將豆腐盛入用醋拌著黃瓜絲的瓷盤中。再端上菜桌。一家人圍桌同坐,歡聚一堂。
這道菜賣相極佳。豆腐層層疊起,表面油光鮮亮。醋汁兒裡泛起朵朵油花,鮮脆的瓜絲浸在其中,看著就夠令人垂涎三尺了。我不禁夾過一塊,一嘗,哦!先是滾燙,再是皮焦內滑,然後才能吃到味道:鹹為主,有一絲絲的甜,酸恰到好處,辣,是點睛之筆,好像在舌尖上蹦跳。還有豆腐本身的鮮香、黃瓜的清脆、骨湯的爽口。汁流入咽喉,有豆醬的煙燻味,花椒的嗆人味……打成一片,令人飄飄欲仙、欲罷不能。不知不覺,一盤麻婆豆腐便被我暴風驟雨般一掃而光。爺爺指著我的額頭,笑著說我是“化骨龍”!(家鄉土話,即指饕餮)這時,我的額頭上也出現了一個深紅的醬汁手指印兒!
這令我陶醉、沉迷、垂涎的麻婆豆腐,這讓我讚美、歌頌、嚮往的家鄉味道,我敬愛的父親與輕煙似的鄉愁,乾杯!
舌尖上的記憶 篇4
國二作文 ,549字每一段時光都有它獨特的味道。即使有些事,已經好久不曾重演,我卻依舊記得那舌尖上的味道,那種記憶。
“啊嚏,啊嚏”又是一個冬天,一場大雪把這個小小的地方包裹了起來,顯得虛幻而縹緲。而我又毫不例外的感冒了!當我蓋著厚厚的棉被,身體冰冷,頭腦發熱時。我想起每次我發燒媽媽必會給我熬一碗—薑湯。
每當我睡眼朦朧,拖著疲倦的身子從那充滿溫暖的小床上下來時,總會看見媽媽那忙碌的身影,滿屋子都充滿著姜那獨有的味道—熱氣騰騰的水翻滾著,翻滾著,像打翻的五味瓶。每當這時,媽媽總會和藹地對我說:“趕緊去休息!薑湯還沒好呢”而我總是一臉無所謂地看著她:“沒關係,反正閒著也是閒著!”
這時,她總會放下手中的活,把我推進臥室,給我掖好被窩,然後囑咐幾句就離開了。幾分鐘後,便會有一碗薑湯出現在我眼前。媽媽總會逼我喝,原因就是因為我討厭姜!一勺一勺的薑湯順著我的舌尖往下流,只是瞬間我就被溫暖了。那種味道帶著點微辣,還有點澀澀的,當然也有點甜,我知道那甜的是媽媽對我的愛,那種愛簡單,沒有華麗的修飾,只有一顆純樸的心,卻包含很多。那種在舌尖上的感覺漸漸流傳到了我的心裡,染上一層美麗的顏色!
舌尖上的感覺芬芳了歲月,璀璨了年華,留住了時光,將點點的味覺融化在我們的心間,成為我們心中最珍貴的記憶!
舌尖上的記憶 篇5
國二作文 ,669字時間像雪花般飄落手心,還來不及細細觀賞就已融化。在匆匆的人生旅途中,只有那舌尖縈繞的溫暖味道未曾消逝,帶領我開啟記憶的大門。
記憶中的憧憬
小時候,我經常生病。醫院成了我經常光顧的地方。每次看到穿著白大衣的大夫拿著針管走向自己時,心頭都會湧上一股恐懼的苦澀感。在“哇哇”的大哭聲中,結束了針頭與我的親密接觸。這時,一顆雪白宛如珍珠的東西塞進了我的嘴裡。它冰冰涼的,帶著絲絲的甜味,在我口中融化。這舌尖上的甜蜜頓時清走了我心頭的苦澀。那時,一顆糖豆帶給我的不僅是味覺上的甜,還有稚嫩心田上傻傻的憧憬。
記憶中的溫馨
一到過年,不管多少瑣事纏身,父母親和我都會聚到奶奶家吃團圓飯。那時,一鍋熱騰騰的餃子總能讓我垂涎三尺。夾起那宛如小船般靈秀可愛的餃子,帶著剛出鍋的熱度,放入嘴中一咬,濃郁的汁水瞬間溢滿口腔。再仔細一嚼,菜的清爽與肉的濃厚瞬間讓我忘記了跋涉的疲倦,陶醉在無盡的溫馨之中。也許,餃子的香味帶給家人的,不僅是口齒間揮之不去的可口,還有一股盈滿了家的味道的香甜,像小溪般緩緩流過心田,帶給我家鄉的親切感和團聚時的溫馨回憶。
記憶中的母愛
夏日炎炎,我揹著沉重的書包,拖著精疲力竭的身體回到了家。這時,母親會遞給我一杯冰爽的檸檬汁。一口飲下,清涼的氣息如清風般拂去了我心頭的燥熱,彷彿置身於春日的森林中,忘記了煩憂。這舌尖上的清新給予了我動力,更有母親那關愛的力量。冰爽的檸檬汁帶給我對母親的甜蜜回憶。
人生匆匆,不妨停下快速的腳步,撿拾起那回憶中的味道。它們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沁人心脾的美好的味覺享受,更有那篇篇恰如畫卷的溫馨記憶……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2271字【篇一:舌尖上的記憶作文】
想來也是怪異,品嚐過無數美味,可能回憶起來的卻竟是一碗苦澀的中藥。我記得它每一縷根鬚筋脈的獨特形態,記得他在溫水中迸發出的清苦味道,記得它在白色瓷碗下的陽翳色澤。
記憶中的初逢還是幾載前一個溫情的日子,陰鬱的雲浮蕩在輕柔的穹頂。一抹光亮灑進屋子,映在姥姥灰白的頭髮上,她熟練地一手握著鍋柄,一手拿著筷子攪著鍋裡黑乎乎的東西,時不時抬頭看看掛錶,我好奇的前去打量,從背後揪住他紅色的圍裙一角輕輕扯了扯,她回過頭,輕輕揚起嘴角,額頭的溝壑被牽動,立刻便有幾縷調皮的陽光鑽了進去。我望著向上升騰的白氣,不禁向前靠了靠,姥姥掀起鍋蓋。剎那間由遠到近蒸騰起一股苦澀的藥味,嫋嫋溼了鼻腔。我不禁微微輕顫,胃裡一陣翻江倒海。
姥姥卻仍舊笑著,領我到了前廳,看我遲遲不敢再向前一步,她卻如變戲法似的從背後拿出幾顆糖放進粗糙而又溫暖的大手裡,“想去上學只能乖乖喝掉中藥。”我不得不佩服姥姥,時至今日,她依舊能清楚知道我所畏懼。我這才緩緩靠近,望向姥姥口中能治病的中藥,伸手觸碰了那半透明的瓷碗,我望向姥姥如暖陽般的眸子,是的,我讀到了鼓勵與期待,那眼神促使我端起碗,靠近,刺鼻的藥味使身體每個細胞都沸騰著,濃郁的藥香衝動著神經。伸出舌頭舔了舔碗邊的湯藥,一陣寒顫如同電流般的從舌尖貫穿了整個身體,不禁手一哆嗦,險些將藥灑出來,姥姥接過碗,微微皺了皺眉頭。他那略帶嚴肅的語氣使我不曾聽過的,藥快涼了,我只好再次捧起碗,沒有了之前的優柔寡斷,一口藥汁悉數送進口中,一種溫暖而苦澀的感覺剎那間充斥著口腔,竟有一種飽足感和溫逸,放下晚碗連忙拿起水,竟有了幾絲甜兮兮的味道。我笑了,她也笑了。我是想要糖,我不曉得她的笑,只覺得那笑融籌了幾分幸福的味道。
許久,每當想起姥姥溫柔的笑,總覺得舌尖是苦的,憶起那顆似乎比別的糖都要甜的方糖,心中卻是甜的。一濟良藥,自是苦,苦盡甘來,一段人生,自是甘,甘來苦往,每想想到姥姥,彷彿覺得湯藥在口,不再苦澀,而竟多了幾分清甜的意味。清風飄揚,繁花簌落,時光已將姥姥春風般的笑顏化作舌尖上永遠的記憶……
【篇二:舌尖上的記憶作文】
記憶暖,菜根香,幸福滋味長。—題記
薺菜餃子是我的最愛,所以每年開春,奶奶總要挎上竹籃,帶上小鏟,踮著小腳去山坡上、田壟間挖薺菜。每當她老人家看到薺菜鮮嫩的身影,便會蹲下身,輕輕攏起薺菜鋪展的葉,找準它的根部,用鏟子往下一挖,一棵水靈靈的薺菜便躺在籃子裡。薺菜的葉脈裡楚楚地流動著醉人的綠,讓人禁不住要把它掬在手裡,吃進嘴中。奶奶面帶微笑,一邊挖一邊唱“薺菜苗,往家刨,調成餡,吃餃子……”陣陣春風把奶奶別在耳後的灰髮吹散幾縷垂在臉側,恰好遮住她眼角的魚尾紋,明媚的陽光為奶奶鑲了一道金色的輪廓,竟是那樣美麗,如一幅素淨的畫,定格在我的記憶深處。
不知不覺間,籃裡的薺菜堆成了小山,奶奶便再次踮著小腳趕回家。輕輕抖掉菜上的泥土,揀走泛黃的殘葉,用水洗淨,切成細細的碎末,配上豆腐丁,淋上香油,撒上細鹽,用筷攪拌,一連串麻利的動作後,盆裡青翠的薺菜中點綴著星星點點白色的豆腐,清清爽爽,散發出野菜獨有的香味。奶奶看我垂涎欲滴的模樣,撲哧一笑,嘴上不說什麼,手底下卻加快了速度,揉麵、搓條、切劑、擀皮……快而不亂,一一完成。
我在一旁乖巧地看著奶奶包餃子,她左手拿皮兒,右手舀起一勺餡,放在餃子皮的中間,輕輕合攏,捏出一串好看的花邊。“丫頭,最近看什麼書?”“現在還養花嗎?”“上學累不累啊?”她邊包邊聊,我邊看邊應,不一會兒,一個個像小元寶似的餃子便躺滿了蓋墊。
“吃餃子嘍!”一盤盤冒著白色熱氣的餃子被奶奶端上飯桌,它們一個個既小巧又飽滿,像一尾尾活潑的小魚停留在盤中,肚子裡薺菜的碧綠透過薄薄的麵皮,猶如晶瑩的翡翠。夾起一個,送入嘴中,輕輕一咬,皮破開的瞬間,美味的湯汁流上舌尖,清香的氣息在脣齒間瀰漫。鮮香的薺菜、軟嫩的豆腐在脣齒間旋轉片刻滑入喉中,滿嘴留香,回味無窮。“真香!奶奶筷嘗一個!”我笑著喊。奶奶隔著濛濛的水汽笑得眉眼彎彎,眼中閃著慈愛的光,一種滿溢的幸福將我包圍。
此刻,我的心底化為一方澄澈的湖,記憶的漣漪一圈圈擴散,依稀記得春天您曾為洋酥在放的時候沒有貼緊“碗”,讓調皮的空氣進去,在煮的時候,它們就會撐破皮,讓黑洋酥跑進水裡。這一切看似並不繁瑣,卻需要細緻入微。在太姥姥做起來,就遊刃有餘。
我總是坐在她身邊,如痴如醉的看著。她的嘴角微微上揚,專注的做著這些工作。在點點光暈下,她的雙眼閃著點點光芒,彷彿想要看透一切。
一顆顆湯圓倒進了沸騰的水,在水中翻滾……我來不及等它冷卻,就咬上一口,裡面的黑洋酥先流了出來,便覺得口舌生津,脣齒飄香。待湯圓端上了桌,我才發現我吃的,是太姥姥為我特製的小湯圓,她又用剩下的麵糰做成了小巧玲瓏的圓子。煮好後倒進米酒,撒上些許桂花,陣陣誘人的香味瀰漫這間小小的屋子。
那是我吃過最好的湯圓,那芝麻的清香盤據在我記憶的深處,真願時光永遠等著在那一刻……
太姥姥日漸蒼老,如今已是年近一百的老人,我們不忍心讓她操勞。再加上,我的課業負擔也逐漸加重,能去看望她的時間也寥寥無幾。她卻總是打電話來,叫我們多去看看,還要為我們包湯圓……
想到這,心裡不免有些酸酸的。我走出超市,迎面一陣熟悉的味道傳來,我尋著這香氣找去,一位老奶奶正推著小車賣湯圓,背影像極了太姥姥。我急忙買了一碗,迫不及待咬上一口。香還是香,糯還是糯,卻失去了過去的溫情。每到這個時候,每一顆湯圓,都會激起那段回憶,刺痛著心中最柔軟的那部分……
舌尖上的記憶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523字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記憶。而美食,就是舌尖上的記憶,不同人都懷念著不同的美食:有的人懷念家鄉的特產;有的人懷念長輩做得一道小菜;而我懷念父親做的虎皮青椒。
父親是個做菜能手,總能炒出幾個特別的菜品。有一道菜,讓我體會到父親的深深的愛。這道菜恰恰是我愛吃的虎皮青椒。
那天,正是夏天的晌午,窗外沒有一絲涼風吹過,陽光烘烤著大地,窗外的知了在不斷地叫著,我正在看書,忽然,父親走進房間說到“兒子,今天我給你做虎皮青椒嚐嚐。”虎皮青椒?這是我十分喜愛的一道菜。今天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我沒有多想,直接跑進了廚房。
廚房裡父親把幾個薄皮青椒切成小片,在鍋裡倒上油,放幾勺糖,把糖炒制焦黃時,父親就迅速把青椒放進鍋裡,瞬間,發出了“滋……滋……”的響聲。青椒被炒勺不斷的翻轉著,大部分青椒皮上起了白色的小泡。大概過了兩分鐘,父親把做好的虎皮青椒放到了我面前。一股混合著糖的甜味和青椒的辣味的香氣鑽進我的鼻子。我迫不及待地嚐了一片,青椒不是辣味,而是糖的甜味已把辣味已覆蓋了。此時我的腦海裡浮現了一副畫面,父親頂著嚴熱,在廚房裡忙碌,只為了一盤我喜歡的虎皮青椒。
舌尖上的味道是一去不返的,但它會成為舌尖上的記憶,珍惜在人們心中,而美食就會成為人們心中的思念。
舌尖上的記憶 篇8
國二作文 ,744字臘月月末,爺爺便開始忙活起來,清早驅車去城裡,從親戚到家的雜貨店,拿幾個新制的缽子,便又匆匆的回鄉下。去自家園子裡摘上一些新鮮的蔬菜,洗淨,存入冰箱,成為下一餐的食材。而這些,都鄉里人一貫的做法。缽子菜,也是常德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來都是飯桌上永恆的主角。而缽子,就是展示主角風采的最佳舞臺,家家戶戶的缽子菜,把香味融於一體,年便隨之到來了。
除夕的夜晚,缽子菜內容豐富,我最愛的是甲魚缽子,一直都團圓飯的常客。甲魚肉的爽滑鮮嫩,濃湯的美味,也是一年中最幸福的相遇。
甲魚缽子的甲魚要選個大,殼黑,力氣大的。爺爺總是把這個重擔交給我,拿幾根長筷子,放在甲魚旁,它便上前抓,逗它急了,它的倔性便來了,縮在殼裡,怎麼逗它,它都不出來,在這時,爺爺就抓住這隻甲魚到後廚房去了,再待爺爺喊我之時,我便知趣的跑進後廚房看他做甲魚缽子。
先把切好的甲魚肉洗淨放在一邊,往煮好的水裡放入佐料,湯漸漸呈現濃白色時倒入甲魚肉,放入幹辣椒等提味,我是一個不吃辣的常德人,故傳統吃法的甲魚缽子我不愛吃,可爺爺的甲魚缽子卻合我味。還要放些胡椒、花椒、八角等,不僅為了提鮮,為了養胃、健康。撒些鹽,蓋上缽蓋,大火燜煮,甲魚缽子便初步完成,只需要端上飯桌,就可食用了。
甲魚缽子上桌了,新年便來臨了。甲魚缽子便是對去年自己成就的褒獎,甲魚殼旁的肉,便是最爽滑的地方,晶瑩剔透,很嫩,因為與濃湯混合,變成了一種超級味覺享受,一吸,濃湯下肚,暖胃,暖心扉,吃完甲魚,蔬菜也上桌了,就著濃湯,很快就燙熟了,菜的清香撞上甲魚湯的濃郁,別有風味,最後飲湯。濃湯,驅走冬日的寒冷,像冬日的陽光,並不是炎熱的,是心頭的暖,溫暖整個嚴冬。
思念融入濃湯,融入那冬天的記憶,永存不忘,願時光不老,歲月多情,願爺爺一直是記憶中的模樣。
舌尖上的記憶 篇9
國二作文 ,739字我生在廣州,加上逢年過節,也僅回過兩次老家—河南。對故鄉的記憶,除去平時的通電話,可以說,完完全全停留在8歲那年奶奶給我做的那碗油潑面上。
據我瞭解,油潑面算是河南最普遍的主食了,一碗羊肉湯,一碗油潑面,在河南,逢過節,餐桌上絕不會少。
那天,奶奶一大早起床忙活早餐。她把麵粉和水放在一起,左手轉盆,右手和麵,動作嫻熟而精煉。些許麵粉噗噗地從盆裡飛出來,濺到她的圍裙上,把那原本水靈的布條染得“如詩如畫”!我就坐在一旁,看到奶奶把麵糰拿到桌上,用刀切開,再把它揉在一起—這是奶奶獨特的揉麵術,凡是這樣揉出來的麵條都很有勁道吧。
一杯水的功夫,麵糰就揉好了。我還是安靜地坐在一旁,細細端詳著她。奶奶在忙活時,也會和我聊聊天,我就是“客客氣氣”地(這算是我記事以來第一次見奶奶本人,因此很陌生)衝她笑笑。
又見她把麵糰切成了一個個小塊,扯成條狀,動作連貫,似行雲流水。水燒開,煮麵。幾經翻滾的麵條煮熟,撈出,瀝乾,放進盤子。撒上鹽、蔥花、大蒜、辣椒麵,再把油燒致冒煙,潑到麵條上。“呲啦!”滾燙的油拉著配料一起在盤中跳著,跑著,叫著,看了讓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這等場景怎能不喚醒味蕾的渴望?趁著麵條還沒粘在一起,奶奶拿起一雙筷子,幫我拌開。我挑起幾根麵條入口,蔥姜嗆著鼻腔,辣椒燒著味蕾,麵條油而不膩,一口下去,嘴中,肚中,心中。幸福感油然而生。奶奶就在桌旁坐著,看著盤裡的面漸少,漸少。
時間走的真快啊!5年沒回家鄉看看了。那油潑面,說真的,算不上十分美味。但許多年過去了,那味道仍在心底埋著,忘不掉。我走過很多地方,無論在哪兒,只要是油潑面,都能喚醒心底那一絲對奶奶的記憶,就像對夢中的河南故土一樣,陌生又熟悉。
時間可否慢點?我想好好再吃一碗油潑面。
舌尖上的記憶 篇10
高二作文 ,982字一口氣吃下碗中的炒肝,我深呼一口氣,父親那日的表情歷歷在目……
記得那還是中學時的一個假期,父親有一天突發奇想,要帶我們全家去一趟陝西老家,去吃一次羊肉泡饃。
父親在陝西出生,二十幾歲跟著爺爺奶奶遷入北京,到現在已經快二十年了。在我的印象裡,他是一個對羊肉泡饃情有獨鍾的人,幾乎吃遍了全北京的泡饃店。然而每次吃完後,他卻只是搖搖頭。
那時候的交通還不是很便利,花了一整天才入陝西境的我們已然精疲力盡。但父親卻彷彿精力充沛一般地拉著我們下館子。東找西找下,我們進了一家寫著“泡饃”的小店。
已然過了飯點,店裡沒什麼人。“來三碗羊肉泡饃,要自己手撕的那種!”父親輕車熟路的點菜聲音在店裡響起。泡饃送來了,他打算教我如何手撕饃,而我試了試就因為太過麻煩而淺嘗輒止。
父親吃完泡饃,“就是這個味!再來一碗羊湯!”臉上泛起紅暈的他笑得彷彿一個孩童一般。我嚼著硬硬的饃,不能揣測他的心理。旅途雖然很快結束,但父親那時的表情卻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
時光荏苒,幾十年時間過去,父母已然退休,而我也早已成家立業。這時的北京城已是高樓林立,剛出生的零零後可能已經不能想象“老北京”是什麼概念,甚至連初來北京的美國人也會把這裡誤以為成紐約。繁華的都市美麗無比,但在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眼中卻彷彿卻少了什麼重要的東西。
開車接孩子下學的路上,街邊一家“老北京炸醬麵”字樣的館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決定帶著妻兒進去吃一頓。“來三碗炸醬麵,外加一份炒肝,三碗豆汁!”椅子還沒坐熱,我卻下意識地點好了餐。
飯菜上桌,我端起眼前的炒肝,品嚐了一口。“真香!”我腦中一熱,一口氣把炒肝全吃了下去。隨著在我口中蔓延著的炒肝的味道,我的思緒回到了小時候,那時每當我下學回家時,“老北京”的媽媽都會在晚飯上,應我要求給我準備一份炒肝。
炒肝慢慢地嚥下去,我面前又浮現出我爭著在衚衕裡買炒肝時心急如焚的場景。對了!是回憶!缺少了最重要的回憶!我終於明白為何父親會熱衷於那一碗簡單的泡饃了。想到這裡,我的臉上泛起喜悅,全然顧不得對豆汁有些牴觸的兒子的抱怨。
第二天,我帶著買好的食材,來到父母家中,與他們一起做了一桌子的陝西、北京“佳餚”。
不同地域的美食給了不同人相同的感受。看著父親吃著我幫忙撕好的泡饃,品嚐著母親為我精心製作的炒肝,我的心底升起融融暖意—這才是屬於舌尖上的記憶所帶來的力量!
舌尖上的記憶 篇11
國小六年級作文 ,806字小的時候,家裡的院子中有一棵櫻桃樹。
每當到了春天,光禿禿的櫻桃樹枝上開始發出碧綠的芽兒。新芽兒又細又嫩,伏在樹丫之間,點綴著樹枝。
天氣轉熱,到了夏天,碧綠色的嫩葉顏色逐漸變深,變成墨綠,綠葉周圍出現了一小圈鋸齒。
經過一夜,綠葉之間赫然出現幾粒小綠點。“結櫻桃啦!結櫻桃啦!”看見櫻桃的我,興奮地站在樹下又唱又叫。
漸漸地,櫻桃變紅了。金色的陽光穿過薄薄的櫻桃皮,晶瑩剔透的果肉,發著淡淡的光亮。櫻桃皮下,隱約能看見有汁水在流動。
看著綠葉間一個個圓圓的櫻桃,我垂涎三尺。每天都拉著爸爸,一遍又一遍地問:“櫻桃熟了嗎?可以吃了嗎?”
終於有一天,爸爸從倉庫中拿出來一根長棍,長棍頂上是一把鋸子。他大喊:“快來摘櫻桃嘍!”
聽到這叫聲,我和另外一些孩子們立馬衝了過去,生怕落後了吃不著櫻桃。
爸爸舉起那把鋸子,調整了一下長度,直接把鋸子架到櫻桃樹上,選了幾根櫻桃結的最多的樹枝,連枝帶葉一起鋸。枝條粗壯,爸爸鋸的時候略顯吃力,咬著牙關,皺緊眉頭,一下一下地鋸著。
“啪嗒!”樹枝落在地上,綠葉四散飛揚。我們立馬伸手,將一個個櫻桃從樹枝上摘下來,扔進籃子裡,放在清涼的水下洗了又洗。
洗乾淨的櫻桃“吹彈可破”,表面掛上了幾粒水珠,散發著無限的誘惑。我們迫不及待地將櫻桃放入口中,輕輕一咬,櫻桃皮就破開,涼絲絲的果肉又酸又甜,汁水四溢,流進喉嚨,滋潤著嘴巴和發乾的喉嚨,清香的氣息從嘴巴直通整個大腦,直接讓身體放鬆下來。
我們一邊吃,一邊將洗好的櫻桃兜在衣服裡,一口一個,這些櫻桃不僅滋潤著我乾燥的脣舌,也滋潤著我的心。
兒時的櫻桃是那麼的特別。此後,不管我吃了再好的櫻桃,也比不上自家櫻桃樹上的那些果實。這些櫻桃,不僅美味,還飽含著兒時的快樂與記憶,總使我想起,以前的夏天發生的那些事兒。
舌尖上的記憶 篇12
國二作文 ,836字總會在聞起一些熟悉的味道後,喚醒沉睡的記憶,在腦海中浮現那些久違的畫面,心中總是難忘那些甜甜暖暖香香的味道。
記憶中,那舌尖總是甜的。
小時候,過年時去給左鄰右舍拜年,兩個口袋被塞得鼓鼓的,裡面全是糖。和別的小夥伴一起玩的時候,大家總是你把糖分給我,我把糖分給你。那時候總覺得別人的糖比自己的甜,總想去嘗一嘗。有時候,還會從儲蓄罐裡掏出幾個硬幣,跑到一個對於小孩子來說有點遠的商店買糖吃,嘴中的甜似乎驅走了雙腿的勞累。吃完的糖紙一般都不會扔掉,我會把把它們一張張鋪平,收集在一個盒子裡,心中滿是歡喜。走在街上,我總是纏著大人給我買各種造型的糖人,那湯勺舀起的金燦燦的糖汁,或濃或薄地流淌在暖陽中,放在舌尖上,那甜而不膩的味道,至今我還記得,記得那有童年的味道。
記憶中,那舌尖是暖的。
溫暖的春風拂過時,我和外婆會一起去村外挖薺菜。喜歡和外婆一起包薺菜餃子,雖然我包的餃子千姿百態,引發大家的一陣鬨笑,但我還是十分開心的。咬一口外婆包的餃子,心裡暖暖的,如春風拂面而過,如暖陽相照。吃過外婆包的餃子,喝過清香的薺菜餃子湯,閉上眼睛便是怎麼也忘不掉,忘不掉那春天的味道了。
在記憶中,那舌尖是香的。
當金黃色的落葉緩緩地落下,腳下是軟軟的枯葉,微涼的秋風吹動著奶奶的髮梢。在這個美好的季節,奶奶會煮玉米給我吃,因為她知道我最喜歡她做的玉米。她煮的玉米,總有頰齒以外嚼之不盡的清香。我總是拿著剛剛出鍋的顆粒豐滿的玉米,就要咬上一口,當然,那滾燙的玉米把我的舌頭都燙麻了。奶奶在一旁看著我,不停地笑著。但我仍能感到一陣香濃濃的,一股甜滋滋的味道湧入心田,一股清香直碰鼻尖。秋天的舌尖不僅飽嘗玉米的清香,還會遇到柿子的香甜。忘不了奶奶在門前種的柿子樹,豐收時,那紅紅的柿子宛如一個個小燈籠,惹人喜愛。摘一個嘗一嘗,軟軟的,香香的,甜甜的,那是秋天的味道。
事隔經年,每次憶起舌尖的味道,嘴角總是揚起一抹微微的笑。那兒時甜滋滋的糖,暖暖的餃子和香甜甜的玉米柿子,讓我思念到如今。
舌尖上的記憶 篇13
國三作文 ,780字亦或是山珍海味,亦或是粗茶淡飯。我舌尖上的記憶,最難以忘卻的,確實麵條。
面的做法頗多,種類也不少,諸如拉麵,手擀麵,刀切面,涼拌麵……每一種,都又有各種配菜,鮮味十足的蝦,翠綠色的青菜,嚼勁十足的牛肉,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口味,我最喜愛的,是舌尖上感受到的親切的味道。
母親做的面,看上去樸實無華,但每次都是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色澤鮮亮的湯裡,盛放著一根根麵條,面上總會有一個荷包蛋,在我吃過的食物中,這是最令我感到親切,最美味的面了。
冬日裡,從寒冷的外面回到家中,一碗麵條下肚,甚是滿足,身上沒有了一絲寒意,原本凍到麻木的手也舒緩開來,頭上竟滲出了些許汗珠。
夏天,天氣炎熱,她便會做一些涼拌麵,先用清水煮過面之後把面撈出,過冷水。這時的面,不沾,且口感也很彈滑,其次,做滷,比如肉末茄子滷,把茄子切成丁,放些肉末,鹽等調味品,煮好。滷不鹹,佐以一些黃瓜條,拌著麵條,吃上去又是一番風味。涼爽的麵條彷彿驅散了夏日的炎熱,每一口面吃下去,都能感受到母親對我的愛。
後來,我看到飯店裡的炒麵總想嚐嚐。於是我便央求母親,她經不住我的央求,為我做了炒麵。麵條的做法與做涼拌麵時一樣,再把煮到八九分熟的麵條放入鍋中,放入一些小辣椒,肉丁,青菜等,出鍋後,端起熱氣騰騰的麵條,撲面而來的是微微的辣氣和麵條的香氣,令人垂涎欲滴,夾起一口細細品嚐,味道剛剛好。母親總是最瞭解我喜愛的味道,幷包容著我的任性,為我做各種我想要吃的食物。
一次,我向母親抱怨,為什麼她總是給我放這麼多的配菜。她告訴我說,這是為了給我更多的營養。我便慢慢地理解了她。
食物,往往承載著一種情感。我舌尖上最深刻的記憶,就是母親做的面,可能這不是最美味的,但是在我心中,這就是最美味的。吃的是面,也吃的是母親的關心,愛護,對我細心的愛。
舌尖上的記憶,最愛不過如此。
舌尖上的記憶 篇14
國三作文 ,993字深巷中,一竿扁擔,一團爐火,一個風箱……伴隨著“砰”的一聲火爐邊的孩童開心的地捂住耳朵,一顆顆香脆的爆米花出爐了。
——題記
小時候總聽外婆說,在她的童年時期,常鬧災荒,糧食匱乏,沒有什麼可以吃的東西,對爆米花的記憶更是少之又少,一年之中只有在過年時才能吃到肉食,玉米在當時是稀罕之物,在那個年代填飽肚子都很困難,所以很少有人會將玉米做成爆米花。吃上爆米花,那時極為奢侈。想到這兒,外婆總會露出笑容,一口泛黃的牙齒記錄了當時外婆苦難的生活。
身為50後的外婆至今還回味著當年偶爾可以吃到爆米花的快樂與幸福。
“砰”的一聲,玉米爆開了。“每人都有份咯!”中年師傅解開爆米花機後長長口袋上的繩子,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小小的女孩就忙不迭地拎著口袋衝上前去,每次總要買上一“炒”,等不及都裝進口袋,就抓起一大把往嘴裡一捂。媽媽總是不厭其煩向我講述她小時候買爆米花、吃爆米花的情形。媽媽的童年剛好吹起了改革開放的春風,經濟的開始飛速發展,這瀕臨黃河的港城大豐也煥然一新。爆米花,成了當時人們最好的零食,大街小巷中不乏炒制爆米花的師傅和徒弟,就算是身在偏遠農村的母親也能時常嚐到美味的爆米花,村中許多調皮的男孩還向老師傅討要手藝,想要長大後靠賣爆米花賺錢。
身為70後的母親每當想起吃爆米花的經歷都會情不自禁地咽起了口水,但那早已成為了舌尖上的記憶。
“買爆米花咯,香噴噴的爆米花!”循著聲音,我和母親來到了路邊,一位老人正坐在爐旁。眼前的這位老人約摸六十幾歲,古銅色的臉上佈滿了皺紋,眼神關注著眼前的爐火,右手有節奏地搖著火爐,左手用風扇輕輕扇著爐火,在他的眼中彷彿只有那燃燒的火焰。在他的搖動下,爐中的玉米粒奏出了富有節奏感的旋律。一滴又一滴的汗珠從他的面頰旁滑落。五分鐘後,爺爺用了一隻大布袋套在了爐子上,伴隨著“砰”的一聲,爆米花出爐了,一陣香氣撲鼻。爺爺告訴我,現在人都愛吃那些不健康的零食,也沒有年輕人願意學做爆米花,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門手藝可能會失傳。
身為00後的我們不再在意這沒有零食好吃的爆米花了。
多少年後,我可能再也不能吃到這香噴噴的爆米花了,這一切可能只成了舌尖上的記憶。
舌尖上的記憶 篇15
高二作文 ,791字從我記事起,記憶中最深刻的就是奶奶給我做的黴乾菜肉,這道菜,伴隨著我長大,充實了我的整個童年。
那年我五歲,上幼兒園。一天,奶奶接我放學回家,一開門我就聞到了那夾雜著油煙的黴菜香和混著甘甜的肉香。撒開奶奶的手,我迫不及待的跑進廚房,扒著案臺,口水直留地盯著那期許已久的美味佳餚——那可是一個月才能吃到一次的珍品!
正當我垂涎欲滴之際,奶奶過來了,板著臉對我說:“阿楠,這菜現在不能吃,要等爸爸媽媽回來再吃,昂!”我只得鬆開手,不捨卻又認真地說道“嗯,我都五歲了,要做個乖孩子,不能那麼任性,要等爸爸媽媽回來一起吃!”又偷偷望了一眼奶奶,依舊板著臉,但她的眼中好像有了欣慰。父母回到家,我終於能坐上我的小椅子,吃到那香噴噴的黴乾菜肉了!那份油而不膩的味道,入口即化的感覺,讓幼時的我如視珍寶。
今年我十六歲,上高中,奶奶做的黴乾菜,在我口中脣齒留香。十一年過去了,那份味道還沒有變,只是現在我感受到的已經不僅僅是菜餚的美味了。
“大楠,放學回來了!來,幫奶奶把這盤黴乾菜端上桌,全家都等著你吃飯呢!”奶奶的臉上笑出了皺紋,張羅著讓我去幫她忙。將弟弟的嬰兒車推到桌前,坐下,眼前的景象,與幾年前的那副畫面,簡直一模一樣;有變化的,只是父母的容顏和奶奶爺爺略顯佝僂的身影。吃一口黴乾菜,那味道,那帶給舌尖的觸感,與小時候也一模一樣,令人神清氣爽。而這記憶中又增添了一絲美好,我感悟到了,小時候未曾注意到的,家的味道。
舌尖上的記憶,永遠存在於腦海之中。家的味道也裝在心裡。黴乾菜,就是我記憶的印證,正因有了它,我才能體悟到家庭帶來的幸福。這道菜,把我們一家人緊緊繫在了一起。這令人難以忘卻的味覺上的享受,所承載的,絕不僅僅只是味蕾的滿足;舌尖上的記憶,儲存了心靈的富足,包含了家人的情誼。
舌尖上的記憶 篇16
國三作文 ,834字小時候,最喜歡老家那條街,似乎永遠都有人在吆喝叫賣東西。雖然不如大城市那樣喧鬧,但是多了一份自在的溫情。而我的舌尖最留戀的便是它。
那時候,我每天被那甜味迷得神魂顛倒。有一天,我去尋找氣味的源頭,走遍了老街的犄角旮旯,終於在街的一角發現了他--攤位被圍得水洩不通。他不似別的小販高聲吆喝,反而像一位智者,只等有緣人。我第一次知道了糖畫這種藝術,既能看,又能吃,我迫不及待要嚐鮮。
"老闆,來兩份。"我的聲音硬是把人群炸開一條縫。
老闆應聲喝道:"好嘞,大家看好了。"說罷,他便擼起袖子,舉起一個大鍋勺,先從一個木桶裡舀出一大勺糖汁,那糖汁金光閃閃的,濃稠似蜜,但其香味兒蔓延開來,綿醇如酒。接下來,便是"作畫"了。
他的手用力托起那根不輕的長杆鐵勺,但手並沒有發抖,懸著的手腕,曲張有力。沒想到在他文雅的外表下,藏著一個剛猛的軀體。緊接著,他的手就開始移動了,不疾不徐,那糖汁有規律的被勻出,落在砧板上,由糖汁到作品,一氣呵成。這幅畫漸漸清晰起來,是一條錦鯉。遇到比較濃的部位,他就頓一下,就像練字一樣。整幅畫的細節部位也很生動,頗有大書法家的風範,我被他作畫的架勢迷住了,眼睛瞪得大大的,卻大氣不敢出,生怕打擾他。
這時,他停了下來,呼了一口氣,又裝了一勺糖漿。我知道他要結尾了。他不再像之前慢慢描勒,而是猛得--舉起來,快速地將汁傾到砧板上。這次,他的動作非常快,不過他的手臂有點顫抖,一直來回描繪。
我很好奇他怎麼顫抖了呢?直到完成,我才意識到原來他是在勾勒魚鱗。因為顫抖,魚鱗變得更加生動,彷彿真的有隻魚在砧板上游動,我心服口服。老闆把這幅大作遞給發愣的我,我欣喜地接過,看著栩栩如生的魚,我竟不忍心下嘴,只輕輕用舌頭輕舔一下糖尖,好甜,那味道化在了嘴裡,留在了心間。
這不僅是舌尖上的一場盛宴,更是一場視覺盛宴,至今,我都無法忘懷。每次想到家鄉,嘴裡就會瀰漫出一股甜味,不知那糖畫人,如今可好?
舌尖上的記憶 篇17
國二作文 ,1188字小的時候,許多有趣的事,我總是記憶猶新。
但基於孩子的天性,我最深刻的就是與吃有關了。我們湖南人吃豆腐有甜的,也有鹹的,還可以放辣椒鹹菜的。我老家多愛吃辣的,裡面還放山胡椒,吃起來滿頭大汗。我老家人似乎家家戶戶都會做豆腐,卻只是過節日才做,平時都是買來吃的多。
豆腐看似簡單,實際處處有講究,哪個步驟都必須分明,不是每一家做的豆腐都眾口稱讚的。我們老家的房子算是大的,屋頂上總是晒著豆子,穀子。院子裡養著雞,圈在一個竹籬笆裡的是小雞崽。時常因為我的淘氣,小雞崽鑽到別人家門口的小菜園子裡啄青菜。一隻中華田園犬阿黃總是歡快地攆麻雀,而麻雀對於阿黃圓胖的身子自是要靈巧得多。如果能吃上一碗豆腐,最是解饞了。
遠遠地聽到“涼豆腐哦……”的吆喝聲,便跑到裡屋去跟奶奶要上5毛錢。奶奶正準備去收拾豆子穀物,便從兜裡掏出一塊錢,有時甚至是兩塊錢,讓我買上幾碗放桌子上。她總是笑著點點一下我的額頭,再叮囑“可別弄丟了”,又繼續去忙活。賣豆腐的總是同村的陳老頭,他過去是挑擔子,現在是推著三輪賣了。陳老頭有點胖,卻總穿了乾淨的藍褂子套著,裡面是白背心,肩膀上半搭著一塊雪白毛巾。他總是笑眯眯地將孩子們伸過來的碗盛得滿滿的。“我媽說要多放辣椒,還要放蔥花。”“我家裡說不要太辣的,放木香油。”“我不吃芹菜的。”……孩子們嚷嚷著。幾隻土狗在遠處的田野上打滾追趕,幾個覓食的雞被狗的歡騰嚇得咯咯叫喚。人家菜園子紅辣椒迎著正午的太陽,和著青綠的葉子一起搖擺。奶奶在屋頂上眯著眼看著我們笑,皺紋裡都是慈愛。
年幼的口味是一個人的根,會把他的胃和故鄉長時間地聯絡在一起。誰要是觸動了這條根,就會觸動他關於故鄉的許多記憶。哪怕是愛吃豆腐的饞嘴小孩,也逃不過。
逢年過節,我們老家依舊會做豆腐,尤其會做豆腐乳,用罐子醃好可以吃上一整年。大街上的王致和豆腐乳其實味道並不比我老家的豆腐香辣有滋味。因為我老家淋在豆腐乳上的油除了常見的花生油,更多的是土法小作坊的麻油,還有已經不多見的棉油。吃棉油是要加熱的,不能直接淋在豆腐上。但是加過熱的棉油滲透在豆腐乳裡,格外地香倒是真的。
奶奶說,現在農村很多從城裡回來的人,都喜歡用超市買的色拉油,色拉油看起來衛生,其實很多是不衛生的。爺爺從過去的糧油店裡討來一點棉油,加了幹辣椒炒出辣子油來,給我們裝了好幾瓶子。爺爺說:“別說是自己家裡醃製豆腐了,就算是自己煮麵條,淋上一點自己家裡土法做的油,那家的味道就回來了。”
我聽了,連忙跑過去說:“有秋辣椒拌油鹽炒的嗎?我想吃。”
我爸連忙起身說:“那我去廚房給你找去。”
舌尖上的記憶 篇18
國二作文 ,1221字臨近端午,穿過大街小巷,撲面而來的是一陣陣粽香。似乎每家麵包店都擺上了各自做的粽子,都等著人們將這一個個“綠衣將軍”領走呢。
每當端午節來臨之際,奶奶總會忙活著包粽子,早早地將粽子的外衣——粽葉備好。當天一早醒來,又忙活著準備各種食材:買了許多的鳥蛋和豬肉,一買回來就用盆盆碗碗將它們醃製起來。那泡在醬油裡的鳥蛋就如同浸泡在水中的鵝卵石,惹得還不懂事的我總想著掏出幾個來玩兒,卻總會被奶奶及時制止。還有那泡在水中五顏六色的豆子,像極了豆糖,總吸引著我的手,像有磁力一般,但我從未成功獲取過。
到了下午,奶奶便張羅著開始包粽子。她先是拿了一片粽葉,將其捲成圓錐的形狀,然後便開始往裡邊裝早已準備好的食材:一勺糯米,一顆雞蛋,幾塊豬肉……很快,那本就不大的椎體,就被食材脹得鼓鼓的,從表面看就猶如一隻滿氣的氣球。接著,奶奶便三兩下將那剩下的缺口封上,又取來一根細繩,給那碧綠的外衣添了條腰帶,將那令我垂涎三尺的美味封鎖在裡面。
看著奶奶嫻熟利落地包完一個粽子,好奇心極強的我也嚷嚷著要求自己也包一個。在我的軟磨硬泡下,奶奶最終還是答應了。
於是我迫不及待地搶過一片粽葉,仿照奶奶的方法,笨手笨腳地將葉子捲起來,然後開始往裡倒糯米。才剛倒了一勺,就聽見“嗒嗒嗒”的響聲。呀!沒有卷好,留洞了!我正想用手捂住那缺口,但一不留神沒拿住,粽子便“啪嗒”一下掉在地上,解體了。奶奶被我逗得哈哈大笑,點點我的鼻子說:“你呀,還是坐等著吃吧!”我也只好作罷,自個兒玩去了。
不一會兒,那盤子裡就出現了一個由“粽子軍”組成的方陣,奶奶就要開始蒸粽子啦!
滴答滴答……過了好久,廚房裡飄來一股久違的香氣,還帶著粽葉的清香,隨即傳來奶奶的喊聲:“粽子出爐咯!”
我急不可耐地衝進廚房,呀,那本來就結實的粽子,此時似乎更胖了。奶奶代我解開繩子,將那白白胖胖的糯米糰子倒入我的碗中。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啊!糯米的甜豆的香,醃製肉的鹹……全都全都恰到好處。再加上糯米那細膩的口感……簡直就是人間美味!
可如今,卻怕是再難嚐到這樣的人間美味了。在經過病魔的折磨後,奶奶那原本靈巧的雙手不再靈活,甚至連語言的表達也不太利索了,已不可能再做那美味的粽子了……
每至端午,吃著店裡買來的粽子,總會覺得少了點什麼。也許,現在店裡賣的那些包裝精美的粽子,味道不會比奶奶之前做的原汁原味的粽子差,但在我的心中,奶奶做的粽子,永遠是站在第一位的。那屬於我與奶奶的美好回憶,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又一個端午節呀,我似乎又看到,看到奶奶在準備食材呀……
舌尖上的記憶 篇19
國二作文 ,903字記憶裡,每個人都會有一道讓人回味無窮的菜,在我的心中,莫過於是那一片在風中搖曳,開著雪白小花的果實。
小時候,陽光灑在肩頭的季節,奶奶種滿豌豆的地就開了花。大片大片的綠,深深淺淺,素白的花夾在其中。偷偷的四周瞄上幾眼,在奶奶不注意之下,輕輕捏住花莖,攔腰斬斷,放在鼻下嗅嗅花香。那花,不精巧卻落落大方,不絢麗卻清純可愛。奶奶在給他們澆水,花兒上掛著些晶瑩的“胖娃娃”,在陽光的普照下閃爍。
“奶奶,這花能吃嗎?”我大聲喊著。“這花呀,結果才叫甜呢!”奶奶和藹慈祥的笑著,結果了,做給你吃,很甜。我望著花兒的眼定是明亮了不少,便把花兒喂進嘴,像是冬雪般清涼,還帶著甜,又似孩子般的性格,說變就變,成了苦澀的味。“好個饞嘴貓兒,”奶奶見我一臉掙扎的吐掉嚼了幾口的花兒,忍俊不禁。我則是不好意思地紅著臉,拉著奶奶的衣角,“奶奶,別說了。”
花開花謝,豌豆結果,胖胖的綠帳篷裡睡著幾個“豌豆公主”。我和奶奶就俯在豌豆叢裡,採下大筐大筐的豆兒。回家洗乾淨,放入鍋中蒸煮,我眼巴巴望著那升騰著熱氣的鍋,生怕豌豆會隨著那蒸汽跑掉。
期待已久的豌豆煮好了,便迫不及待地剝開綠帳篷,“豌豆公主”就一個接著一個溜進了我的無底洞,那味道不似糖果的蜜甜,但像帶著花香的晨風,又像春風吹綠草原,輕輕咬開,裡面的果肉是自然清新的。我這個時候還會笑著誇,奶奶:“你做的真好吃!我還想要。”那個時候她臉上的笑容比我還燦爛。
有些恍惚,那些事都已經過去了好幾年,豌豆地還在,可上面早已空空如也;奶奶還在,可已被時光折磨的滿頭白髮;我還在,可已經長大了的我得整天忙於自己的學業。有時候,我很想叫奶奶種豌豆,煮豌豆,可見她那蒼白的髮絲,佝僂的身軀,話到嘴邊,眼圈卻是先紅了,我不捨得讓她勞累,我知道與她相處的時間已經在倒計時了……
我看向窗外雪白的小花,舌尖上像是泛甜,是豌豆的清新。我想起了一句話,這花呀,結果才甜呢!
舌尖上的記憶 篇20
國二作文 ,814字陽光不燥,微風正好。在這個錯落著白牆黑瓦的小房子的山村,菜園中的各類菜正在瘋長,又到了外婆最忙碌的季節——泡菜季,本地人俗稱泡菜為“酸罈子”。
現在是清晨七點,為了給週末假期回來的寶貝外孫女準備一頓營養豐盛的大餐,外婆準備外出,尋找一種最新鮮的食材。外婆仔細搜尋著前幾天剛成熟的小蒜,在當地人眼中,一罈合格的酸罈子是不能沒有小蒜的,沒有小蒜的酸罈子是沒有靈魂的。
當然,一罈合格的酸罈子,可不止小蒜的功勞,各種各樣紅紅綠綠的菜品,都是與小蒜並肩作戰的好夥伴。菜品越多,越能使酸罈子味型豐富,越能塑造複合的味道。
酸豇豆,口感爽脆,酸甜開胃;酸蘿蔔,入口清爽,嚼勁十足;酸辣子,色澤誘人,酸辣可口;酸蒜薹,潤滑鮮嫩,餘味回甘。這些都是外婆每年必泡的看家菜餚。因為飯桌上有了這些菜,外孫女就會多吃幾碗飯,想到這些,外婆的嘴角就止不住的上揚,慈愛從她眼中溢位。
現在是配料時間,外婆掌握著一門古老的技藝,提取各種調料的精粹製做酸罈子母水。青花椒一錢,老薑三錢,小蒜四錢,大蒜兩錢,鹽五勺,糖兩勺。加入燒開後又晾涼的井水,水的柔和質地能使香味散發的更淋漓盡致,不僅能讓口感更清爽,還能為菜品提鮮。攪勻鹽與糖後,酸罈子母水便製成了。
把新鮮菜品放入用開水燙過的陶瓷壇中。加入精心準備的母水,外婆小心翼翼的蓋上的陶瓷蓋子,在壇沿加入井水,一罈完美的酸罈子算是完成了。
時間是美食的摯友,接下來要做的便是等待,定時更換壇沿的水,期間可觀察幾次,聞到芳香的酸味時,便是大功告成了。
當外孫女狼吞虎嚥的大快朵頤時,外婆總會露出一臉幸福又滿足的笑容,“別急,慢著點吃,又沒人跟你搶……”。
成長的道路上,有了酸辣可口的酸罈子陪伴,再寡淡的日子,也會變得富足溫暖,而且有滋有味。外婆滿足的笑定格在了腦海中,這家的味道也永遠封存在了舌尖上的記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