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相關作文20篇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772字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初秋時節悄然而至。在這舉家團圓的日子,我和爸爸媽媽帶上月餅、帶上思念,一起去爺爺奶奶家吃團圓飯。
在爺爺電話催促中,我們一路驅車,迎著稍有一絲涼意的秋風,終於到了爺爺奶奶家。還沒進家門,就看到了爺爺奶奶忙碌的身影,為了吃好團圓飯他們是費心又費力,但是,看到他們臉上的笑容,就知道他們心裡樂著呢!走進家門,果不其然,桌上已經擺滿了美味佳餚,都是我平時喜歡吃的,比如螃蟹、黃鱔、黃魚、八寶鴨等等,不用看、只聞著香味就已讓我垂涎三尺、欲罷不能。在一陣忙碌後,終於開席,我便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其間,我還用飲料敬了爺爺酒,只把爺爺樂開懷,誇我越來越懂事、越來越孝順了,我是一邊聽著讚許聲、一邊品嚐著美味,直到打上了飽嗝,還覺得很不夠!大家邊吃邊敘,喜氣洋洋,看著大家的歡顏,我才明白這團圓飯的意義!
晚飯過後,進入中秋的特有節目<u>吃月餅、賞月。我們圍坐在院子裡,一邊吃著各式各樣的月餅,一邊欣賞著天邊那一輪明月。無數的繁星在浩瀚的天空中,有的在自由自在的玩耍,有的羞答答的躲在雲層中,有的則偷偷眨著眼睛,好像在逗著我們。一輪圓月像一個光滑無瑕的水晶球,掛在天邊,好像離我們很遠,又好像近在咫尺,惟妙惟肖,靜逸美麗,又帶著一絲神祕,好像在遠方訴說著一個古老的故事。她那溫柔而皎潔的月光,如河流一般宣洩,灑滿大地,把周圍的樹木、農田、房屋,全部裹在了一層銀色的薄薄的輕紗曼中,好像是一個溫柔的母親把孩子攬在懷裡,是如此的親近、如此的偉大!這樣一個美麗的夜晚,能不讓人思緒萬千、情滿感懷嗎?怪不得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多少千古名句。仰望星空,我不禁吟誦起李白的那一首《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是啊,那一份鄉情、一份鄉愁,就如這明月眷戀著大地一般,讓人無法割捨、永駐心間!
低頭思故鄉 篇2
高一作文 ,763字時間從指間悄然流逝,攤開記憶,載著我的思念,飛過地平線,直到那裡—我的故鄉。
思你,我的家。
家,一個剎那間溫暖心扉的呼喚,那裡,是我的起點。
簡單的陳設,平常的家電,何時回憶起,都瀰漫著淡淡香味,有熟識的感覺。
還記得,母親以前在一家廠裡上班,我每次放學歸來,都能從她工作屋的後窗瞧見她。那時的我,悄悄爬上低低的窗臺,偷偷地看她一會兒,再甜甜地喚一聲:“媽媽。”於是她微笑著走來,遞給我鑰匙。這出喜劇,不知上映多少年。如今,那裡已是破敗不堪,碎玻璃散了一地,磚頭裸露在外,令人頓生傷感。
念你,我故鄉的親人。
姥姥的離去是我心頭永遠的痛!還記得您帶我去看田裡的油菜花,香味充溢著我的呼吸,鵝黃明亮了我的雙眸,我拉著您的手咯咯地笑個不停,您則愛憐地撫著我的頭,輕輕嗔怪一句:“小淘氣。”然後您會帶我到河堤上漫步,看天邊紅霞散落人間。您指著落日餘輝映襯的雲彩,問我那像什麼。我那些天真浪漫的解答還在耳邊迴盪,卻不料,驟然間您悄無聲息地離開了我,沒有淚水,沒有囑咐,只是將自己交與這一片熱土。就讓故鄉,在時間的長河裡,靜靜地載著您入夢。
想你,我的母校。
帶回一張畢業證書,就算是了結?放不下,更忘不掉的,是你—我的母校。你依山臨水,辛勤培育著這一片鄉土上是顆顆新苗。我們的成績都是您的功勞,也許還不夠輝煌,卻很值得。而今再次回去,還會有那些熟悉的臉龐與讀書聲嗎?
往事如塵,盡隨風散。
淡漠的人情,衰敗的土屋,熟悉的臉龐,難道是物非人亦非?
我思,我念,我想,只渴望回到那美好的曾經,細數我燦爛的微笑,然而,到不了的地方叫遠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鄉,真正的家鄉是沒有人可以回的去的,一切的一切,都已不復存在,就連泛黃的記憶都會被抹去。
挽留不住你,伸出手去,握住的,只是虛空。
誰,還我那個魂牽夢繞的故鄉?
舉頭望明月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476字中秋那兩天,我和媽媽興沖沖地住到了外婆家。
中秋節的晚上,我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我起身去陽臺上賞月。在朦朧的夜空裡中,圓圓的月亮雖然有點模糊,但還是很美麗。想到這裡,我情不自禁地背誦起了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我靜悄悄地走進房間,只見外婆手裡端著一個大月餅:圓圓的,上面刻著一些漂亮的花紋,彷彿想到了一位大詩人站在平整的地上,抬頭仰望著明亮的月兒……
外公招呼說:“優優,對著月亮,你來給我們朗誦一首古詩吧!”
於是我閉上眼睛,深情地背誦起了大詩人王維的《竹裡館》來。
背完古詩,媽媽誇了我,並祝我中秋節快樂。外婆慈祥地抱了抱我,並且給了我一把安全小刀,讓我切月餅。我高興地把月餅切開,分給家人,並向他們表示中秋祝福,然後叫他們一起去觀賞月亮。
大家就邊吃著可口的月餅,邊朝陽臺走去……
月光如水,我咬了一口月餅,裡面的餡兒立刻露了出來,有核桃等很多堅果,甜甜的,香香的,真是美味極了!
觀賞完月亮後,大家便回屋裡說說笑笑,一家人在一起幸福甜蜜。
這真是一個有趣的中秋節!這真是一個溫馨的中秋節!
明月寄相思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615字夜幕降臨,現在已經七點半了,天空,就像平平整整打開了一層漆黑的屏障。
瞧,不知是什麼時候,一輪圓月鑲嵌在黑乎乎的夜空,顯得格外的明亮,如同一個閃閃發光的大玉盤掛在天空。我情不自禁地吟起李白的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漆黑的夜晚亮了起來,柔和的月光灑在大地上和刺眼的燈光交相輝映。地上留下了大樹挺拔的背影,十分動人,夜似乎不在乎黑暗,一片片雲環繞著皎潔的月亮,在月亮上,白兔是否依然在辛勤的搗藥,吳剛是否還在不斷地伐桂,嫦娥是否還在為當初的決定默默後悔、流淚……
話說明月千里寄相思,抬頭仰望著天上又大又圓的月亮,心中的相思之情油然而生。明月呀明月,你若真能千里寄相思,可否能傳話給我那遠在天國的外婆,問問她在另一個世界是否生活得很幸福。記得小時候我無數次地問媽媽:“媽媽,外婆住的是有多遠呀?為什麼一次都不來看我呀!”媽媽總是略帶憂傷地對我說:“外婆去了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她很快就會來找你的。”可是日子一天又一天過去了,依然沒有見到外婆的身影。我開始慌了,外婆不要我了嗎?直到知道了生離死別,我才恍然意識到:外婆永遠不可能回來看我了。每想到這兒,我的心就像被刀割了般疼痛,別人都有外婆的疼愛,而我卻沒有。
我對外婆的印象很模糊,只聽媽媽提起過,她有著月牙般的大眉毛,一雙黑寶石般的大眼睛。每當看見同學們牽著外婆的手,我腦海中總會閃過那張慈祥和藹的面龐。
明月呀明月,請你幫我告訴外婆,我真的好想她!
明月光下思人間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741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詞《水調歌頭》是東坡詩人蘇軾所作。它誕生於宋神宗熙寧九年的中秋月夜,即丙辰年的中秋節。那段時間,蘇軾被貶官密州,親人也與他長期分離,心中煩鬱,便在中秋月下喝得酩酊大醉。醉飲之後,蘇軾突然對人間有了頗深的感觸,吟下了這首流芳百世的好詞。
蘇軾這首詞表達了他對人世間的不滿和對現狀的疑惑:為什麼我會生活成這樣?他在人間遭受了挫折,便去幻想天上宮闕。可天上過於清冷孤寂,又使他留戀熱鬧繁華的人間。天上和人間,到底何去何從?就在蘇軾糾結時,突然明白:哪裡都不是最完美的,天上太清冷,人間的煩惱又數不清,沒有完美無缺的生活,只有不樂觀向上的人。
詞中“問”字看出詞人酒醉後大無畏的精神,把酒問天:“明月幾時有?”這,青天也難答。他又發問:“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可以知道詞人對生活的無奈,也包含了詞人對人生的痛惜。他想天上這時也一定是個好日子,所以才要“乘風歸去”。從“欲”字中不難看出,他當時的挫折之大。回到月宮又怕冷寂淒涼,怎麼辦?天上雖有瓊樓玉宇也不及人間美好,這裡矛頭突轉,跌宕起伏,可謂“神來之筆。”
下篇是詞人想通看開,對人間的感慨和對生活的希望。詞人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借月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無奈和對親人的思念。詞句灑脫,詞人把人間的悲怨不平同陰晴圓缺的自然現象混在一起,這是多麼奇特的構思!他把人生悟得的道理,告訴陪他酒醉的子由:要樂觀向上,用積極的態度對待餘下的人生。
此詞把幻想和現實混在一起,風格瀟灑,格調奇拔,語言流轉,是宋詞中的絕唱!
八月十五望明月 篇6
高二作文 ,720字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八月十五望明月,又是一年月圓時!
月似玉盤,鑲嵌在黑緞般的夜幕中,很圓很亮,真是應了那句——“月到中秋分外明”。
近幾日,全家都沉浸在歡快的中秋節日氣氛當中。特別是今天,剛剛收到小姨寄給我們家的一盒月餅。雖說月餅已經不是一個稀罕物,但千里送鵝毛,禮輕意重,更何況是定居在江蘇的小姨親自郵寄的色、香、形、味俱美的月餅呢?
於是想起了小姨在家的時候。每逢中秋的晚上,萬籟俱寂,月色美好,月光溫柔,“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外婆這時總會把各種口味的月餅整齊地擺放在盤子裡,等我們圍過來,她老人家這才把圓圓的月餅切成均勻大小的細塊,像花瓣一樣地擺放著,煞是好看。大人們卻並不急著拿著吃,她們聊著天,笑著看著我們爭先恐後搶食,欣賞我們那生怕吃虧、狼吞虎嚥、津津有味的饞相。
此時耳邊似乎迴響著我和小姨吃著、鬧著,小院灑滿了家人的快樂笑聲,呵呵!
小姨已離開湖北老家多年,本來說這次能回家過節的她,還是因為工作原因沒法如願,外婆的欣喜也由此變的失落,小姨的心情也是如此,她很想家卻不能回鄉,只能遙寄月餅表達思念。
此時,我又想起了小姨,只是我無需像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裡描述地那般傷感——“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哈哈,我才不要那麼悲傷呢!在這滿月的銀輝裡,在這滿格WIFI的小院裡,我拿起媽媽的手機,開啟聊天軟體,撥通小姨的視訊電話,喊道:“喂,小姨,中秋快樂啊!”“和你說件事情啊,你的月餅買的太小了,都不夠我們吃的啦!”
明月照我回家鄉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509字“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伴著節日的氛圍,我們要回家鄉走一遭。
山路上,時時拂過的秋風送來一陣陣涼爽。道邊的野草變得枯白,一腳踩下便會“咯喳咯喳”作響;野菊花在草叢中怒放著耀眼的金黃;楊樹葉兒打著旋兒,隨著秋風一片片飄落在草地上;酸棗猶如一個個紅豔豔的小燈籠綴在稀疏的葉子中間,只要輕輕搖動一下枝幹,它們就紛紛掉落下來。
山坡上,莊稼地裡正迎來大豐收。穀子頂著沉甸甸的穗子,被豐收的喜悅樂彎了腰;個兒大身肥的玉米棒迫不及待地衝出裹著它的白色“皮褲”,探出了圓腦袋,好奇地打量著外面的世界;黃綠相間的厚藤蔓下,碩大的紅薯將土壤拱開了一條條深深的裂縫。
山頂上,天高雲淡,人的視野一下子變得遼遠而開闊。安靜的小村莊掩映在一片片樹叢中,幾棵樹上隱約可見巨大的鴉巢。炊煙升起,與天邊的晚霞交織在一起。好一幅“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的美妙圖景。
我們吃著酸棗和野生的姑娘果,享受著這濃郁的秋色,一輪亮麗的滿月悄悄地從東山後面升起,大大的,圓圓的,向廣袤的大地灑下萬點銀光。“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詩仙李白這膾炙人口的名句,此情此景此詩,讓我不禁感嘆:是明月照我回家鄉啊!
曲水流觴感明月——《水調歌頭》改寫 篇8
續寫改寫 ,316字是夜,月華如瀉,子瞻於月下小亭內自斟自飲。酒入愁腸,微醺。舉樽對天,“紫府恍然,世上已逾千年,今夕何夕兮,月圓如此。把酒祝月,且共忘憂。”語罷,酒已見罄。清風襲來,神思恍惚,醉眼乜斜間,似隨風歸去,乃見廣寒宮裡寒光灼,銀樓縞縵,冰樑玉棟。尋至一簾幕重重處,窺得素娥倩影寂然獨舞,不覺心生憐愛,欲前行,忽感冰冷不適,心下駭然,思忖間,醺風拂至,遂悠悠醒轉。感念方才,心中瞭然,吟詩起舞,道是:“世人何以雲仙好,箇中清寒誰人知?天闕美景夢一場,人間世事幾秋涼。”
玉蟾挪移,過朱閣,倚畫櫺。憑欄臨月,難眠。惑,胡滿於人別時乎?蓋事無全美,好比人之悲歡離合,月之陰晴圓缺是也。古來如此。惟願紅塵陌上,雲水碧蘿間,血之親情者,天涯咫尺而已。
仰望那明月 篇9
國三作文 ,69字中秋夜賞月,月還是那個月,我仰望著那輪明月,可憐的嫦娥孤零零地呆在上面也正在凝視著我嗎?
明月把思念的門推開了 篇10
高三作文 ,767字晴朗的一天終於畫上了句號,夜幕靜靜地拉了下來,沒有驚動任何人。天空中閃爍著幾點星光,令人可望而不可及,這時一輪明月從東方冉冉地升了起來。
晚飯後的明月已升得老高,我生來好月,又閒來無事,只得搬把椅子坐在小院裡。沐浴著皎潔的月光,月光有一絲涼意,如一泉清水,漸漸地我便沉浸在月色當中,並且我發現,就是這輪明月,推開無數思念的門。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大文豪蘇軾,好一個樂觀悠閒的人,他能夠笑對皇帝的貶謫,同僚的排擠,他偏偏對這千里萬里之遙的明月彎下腰。他堅強,即使食不果腹,他微笑,即使露鋪溼地,但這明月好像正找中了他的要害,那是一種對親人、對兄弟最深沉的思念。誰說男兒不落淚,飲酒對月,含淚而誦這“千里共嬋娟”,既然不能相見,就讓這明月把我的思念帶去,也帶來你對我的懷念。明月,推開了蘇軾那思念親人的心門。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故鄉,一個人出生和成長的地方,那裡有他童年時的歡聲笑語,有他成長灑下的汗水,有他的朋友,或許還有他的雙親,一個人總會對自己的故鄉深深依戀。我們的詩仙李白,個性豪邁奔放,一生周遊了大半個中國。也不知在旅途中的什麼時候,他又是一個人在靜靜地飲酒,不經意的抬頭,竟讓那圓圓的明月闖入眼簾,他似乎忘記了手中已端至半空的酒杯,因為在他的眼前,已湧現出故鄉那單薄的身影,他低吟了一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明月,也推開了李白那思鄉的心門。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朋友對我們的關懷無微不至,朋友也成了李白一生中的重要部分。朋友應當患難與共,而我雖得如你貶官的訊息,卻不能給你及時的撫慰。遙想到那明月也可以穿越時空,就讓它帶去我的祝願吧。明月又一次推開了李白思念朋友的心門。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明月已穿梭了無數個春秋,也推開了無數思念的心門,而它還將推開我們心中那扇思念之門。
明月寄鄉思 篇11
國三作文 ,827字秋山遠,薄霧似輕紗繞山間;秋景明,圓月似玉盤掛天邊。又是一年中秋到,千家萬戶盼團圓,這溫馨而又醇香的節日,煥發著層層誘人的馨香,牽動著多少人心中深深的情思。置身於如夢境、似仙境的月光下,心曠神怡,情思綿綿,思緒不禁隨著涼爽的秋風,飛向遠方……
去年我在邢臺任縣農村老家和奶奶一起過中秋的情景又浮現在眼前:剛剛吃罷晚飯,圓圓的中秋明月就從東邊偷偷地“跑”出來了,皎潔的月光像無聲的瀑布無邊無際地傾瀉而下,層層輕薄的銀霧穿過樹梢輕輕散開,籠罩著溫馨的農家小院。奶奶把飯桌支在院子中間,爺爺從樹上摘下蘋果、紅棗和大甜梨擺在桌子上,媽媽拿出從省城帶回的月餅,奶奶又點上一炷香插在香爐裡,全家人圍坐在桌邊一起賞月,我卻瞪著眼等著吃月餅。奶奶說,讓月亮先“吃”,等香燒完了我們再吃。看著月光下豐盛的貢品,想象著月亮大口大口吃著月餅的情景,嫉妒得我一會兒咽一口唾沫,一會兒擦一下口水,真想下手“搶”來就吃。奶奶說:“月亮上住著嫦娥,懷裡抱著玉兔,在桂花樹下看著我們哩……”我坐在一旁根本沒心思聽故事,只想著快點把月餅吃到嘴裡。
終於,一炷香燒完了。如玉如盤的明月此時也升上了高高的天空,銀色的月光毫不吝嗇地灑下大地,照得農家小院充滿了溫馨、祥和。爺爺奶奶也沒有了白天地裡幹活的辛勞,懷裡抱著我這個從城裡來的大孫子,吃著香甜的月餅,臉上洋溢著難以言表的幸福和甜蜜。爺爺和爸爸聊著地裡的收成,奶奶和媽媽聊著我的學習,一切是那麼溫馨寧靜,一切是那麼的溫暖真誠。不知不覺中,中秋夜半,月明星稀。月光如清澈的流水靜靜流淌,溫馨的農家小院一片幽靜,大地在喜悅的中秋佳節中漸漸睡去,我躺在奶奶的懷裡也進入了甜蜜的夢鄉,美麗的嫦娥姐姐懷裡抱著玉兔,來到了我的面前……
月是故鄉明,故鄉月有情。一年一輪中秋月,是又一次期盼團圓的象徵。透過如玉的明月,我彷彿看見遠在家鄉的爺爺奶奶,依然寧靜地坐在農家小院裡,桌子上擺滿了豐盛的水果和月餅,期盼著遠在省城的兒孫們早點回家,再一次闔家團圓……
明月千里寄相思 篇12
國小六年級作文 ,663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又是一年中秋夜,又是一年月兒圓……
中秋之夜,我和家人在陽臺上賞月,吃月餅。純情少女般的圓月落在枝頭上,啊!她是那麼的婀娜多姿,她是那麼的美妙絕倫。在一層薄雲的遮掩下,圓月變成了琥珀色。當光暈漸漸擴大,又變成淺紅色。一會兒,又變成了清白的、晶瑩剔透的碧玉盤。如瀑的月光傾瀉在祥和的大地上。家家戶戶都傳出歡聲與笑語,家家戶戶的視窗都飄出團圓的味道……此刻,月餅的香甜仍縈繞在舌尖,家人的歡聲笑語依然迴盪在耳畔。望著天上那一輪皎潔的明月,我卻陷入了沉思……
此時此刻,在我們享受團圓的美好時刻,我不禁想到了遠在臺灣的親人,淺淺的一道海峽將我們遠遠地分離。此時此刻,有多少美滿的家庭享受著團圓的快樂。但是,又有多少孤獨的遊子忍受著別離的煎熬,在窗前黯然神傷;有多少人仰望著一輪明月思念起家鄉親人和藹的面容,溫柔的笑臉;又有多少人手撫窗櫺,想起了自己的家鄉想故鄉一磚一瓦給自己的溫暖,一樹一木給自己的快樂。更想起了海峽對面的祖國,祖國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自己最珍貴的回憶啊!
我想我們的祖國早日統一!就像這圓圓的月亮,團圓,美好。這樣,在外流浪的華僑同胞就能早日見到他們日思夜想的親人,就能讓大中華的笑臉,綻放在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嘴邊。
我想讓祖國早日統一!海峽兩岸親如一家。這樣,血脈相通,一奶同胞的親人不用再遙遙相望,對月思念!這樣,華夏兒女將會親如一家,共譜中華新的篇章!
此時此刻,我在想:臺灣何時回到祖國媽媽的懷抱!在冥冥中,有一個聲音告訴我:“快了!”
我寄思念與明月 篇13
國三作文 ,953字擷一綹月輝,隨風,送給遠在故鄉的你。
——題記
中秋佳節,倚坐藤椅,攜一袖清風,賞一輪明月,靜謐祥和。
八月十五,暑氣褪盡,仰首望天,月朗星稀。皎潔明麗的月光徐徐灑下,傾落在身上,院中,田裡。農村的月色甚好,沒有城市的霓虹閃爍,車馬的奔騰喧囂。循著星星點點的光,目光凝聚於圓月。靜坐,細賞,似真能看到月球上的座座環形山,明亮中透著若隱若現的陰影。
都說月亮像明鏡,像玉盤。可我覺得,她是母親。若不信,你瞧——她傾瀉下的清輝似母親般柔和,伴著輕風,讓人的心倏然平靜,又出奇地安心和舒適。她不像驕陽,灼得人喘不過氣;又不同雨,淅淅瀝瀝,下得人心生焦躁。她無形,無色,無味,無聲,卻令我沉浸其中。就像母親般,平凡,又默默奉獻著,總能撫平我內心的不安與煩躁。
月色下,小鄉村的草沉醉著、生長著,小別墅都靜默於一片月光裡;家家戶戶,老老小小都團聚吃著團圓飯。夜中,氛圍漸濃。中秋的氣息在月的籠罩下醞釀著……
“升清質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再昂首,清朗的明月仍高掛著,可那顆思念的心,卻已隨著縷縷晚風,飄往故鄉。
屈指數來,與爺爺分別也已有一年之久。這是第一個缺少爺爺的中秋。雖吃著滿桌的佳餚,內心,卻有些空落落的。“八月十五月兒明啊,爺爺為我打月餅呀……”唱起這首親切的童謠,慈眉善目的爺爺便千百次地放電影般映在我腦海。我的爺爺雖然不會打月餅,但逢年過節,他的口袋中卻少不了幾把大白兔奶糖。
每當我吃著爺爺的奶糖時,他總會看著我剝開糖紙,塞進嘴巴,樂滋滋地嚼著,然後憨憨地笑著。邊笑,邊用紙為我擦去嘴角溢位的奶糖汁。
今年中秋,我還是不例外地買回了一大包大白兔奶糖。賞月時,剝開一顆,放進口中——還是那個味,可少了那個人,那個疼愛我的人……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爺爺,你雖遠在故鄉,我們山海相隔,卻同賞一輪明月。我對你的思念跨越千萬裡,永不磨滅。
“我寄思念與明月,隨風直到故鄉里。”中秋,倚一藤椅,賞一明月,思一親人……
思念一輪明月 篇14
國一作文 ,706字人們常說:“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代李白的這首詩是我非常喜歡的。它具有思鄉意義,他深刻地揭示了遊子在外,彷彿摘下了我心中的一個傷疤,在隱隱作痛作痛。
古人說:“明月十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彈般灑落,傷的是心靈。每到月亮高高掛起的時候,思緒總是溼漉漉的,柔和的月光灑落在陰沉沉的地面上,四周一切如同白晝一般,只有在遠際的天空中才看見一兩顆星星,閃著淡淡的光,正在悄然而去。
在中秋時,月亮才會很圓。因為在這天裡,有許多人會拜祭月亮,祈求團圓的古老習俗,臨近中秋,母親就會準備一些拜祭月亮的食物。月亮最遠的時候就是臨近十一二點那會吧!月亮很圓時,就預示著中秋節的到來,家人會給我們吃月餅。月餅如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表面還泛起一瀾的油漬,令人回味無窮。
吃月餅是個甜蜜的回憶,美好的瞬間總會經歷一些挫折、一番過程、一番鋪墊,方可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內涵。每次母親都將拜祭過月亮的月餅每人分一塊兒,要細細的品嚐,我恨不得像書中說得囫圇吞棗一樣,把他吞下去。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月餅吃完一塊兒,還有第二塊兒,第三塊兒,我還是不捨得,只是細嚼慢嚥一囗一口吃罷了。
這塊月餅吃了六年。每一年都是細嚼慢嚥,慢慢地就會體會到母親那寬容無私的愛。現在,當我再拿起一塊兒月餅時,人心中便有了憧憬。再到下一次吃月餅時,我會拿著月餅一粒一粒的用手分開放到嘴裡,讓他一點一點地融化到我的記憶當中。
又是一年秋風氣爽時,又是瓜果飄香的季節,對著好似銀珠的朗朗明月,便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想起了那塊兒月餅,不禁“歲月悠悠,波光明滅”。
明月千里寄相思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469字“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句詩是我最熟悉的了,李白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灑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層層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鄉。
昨晚的月亮特別圓、特別大,橘黃色的月亮高高掛在深邃的夜空中,有一種靜謐美的意境。
我想起了遠方的奶奶,讓我想到了童年。每到假期結束,我都會迫不及待地想要回我的家鄉。慢慢長大了,和奶奶見面的機會也少了,當我想起了遠方的奶奶時,我就會看天上那皎潔的明月,總會讓我想起小時候奶奶給我講的故事。奶奶喜歡講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喜歡講天狗食月,也講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我從小就仰望夜空,期盼能一探究竟。後來,我知道那只是傳說,但飛天夢想已經根植於心了。
太空已經不能阻擋人類的探索腳步,登月不再是神話。但人們仍然對月亮有特殊的情結,都是因為千百年來我們生活在詩意的世界中。
有了詩,月亮也便有了魂。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亮承載了詩人的思鄉情懷,也裝滿了我的童年回憶。星空燦爛,皓月當空,那是千年不變的景,萬古不易的情。
望月寄相思 篇16
國一作文 ,673字月,承滿了詩人的思念,將他帶給了自己的友人;如今,月,承載了我的思念,贈予我的故鄉。
——題記
每每至秋,就會勾起詩人思念的篇章,尤其是秋日的月。
遠在異鄉的詩人們一望月便想起了自己的家和友人,因為秋日的月分外的亮,格外的圓……
圓圓的嬋娟代表著團圓,中秋佳節,本應團圓,但遠在他鄉的遊子心中的苦悶又有誰會知道?只有這一輪明月能夠分擔心中的愁悶。
“明月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詩人不能回家的悲涼,與我這種一年二次不回家鄉的人又有何異呢?“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家鄉的月亮在遊子心中永遠是獨一無二的家鄉的景色永遠是最美的。
八月十五的中秋夜,圓盤象徵著團圓,可是,在外奔波忙碌的父親並未能與我們一起在此團圓,而此,也未是我的我的故鄉……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的孤獨,只有他的影子和明月可見。月亮每晚都會生起,但每次都不一樣,它的肩上,扛著,是無盡的淚水和思念。
天下所有的人,並不是時時刻刻都在思念自己的故鄉,而在思戀時,多是對著月亮。“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世界各地在同一時間能夠讓所有人看到的,只有月亮。因此月亮便成了成了我們的相思之物。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故鄉啊,我何時才能再次與你相擁而泣?
秋天到了,不知不覺,又是一個月了。
今夜明月人盡忘,不知不覺思落誰家……
明月千里寄相思 篇17
國一作文 ,1203字“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皓月當空,望著這清幽而又寂寞的明月,兩行清淚從臉頰旁滑過,霎那,我想起了您——我親愛的爺爺。
您總是慈祥地對我們笑,一雙不大的眼睛常常眯成一條縫,正如那輪新初的彎月,宛如一葉小舟,翹著尖尖的船頭,在深夜的靜湖中划行,給我送來一片情思。
生活之中,您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我們,而不識字的您,對我們學習要求嚴格的同時,又教給我們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
現在我們已經長大了,而您也終於回到了魂牽夢繞的故鄉,卻讓我們在這同一中秋佳節,與您相隔千里,這一刻,終於體會到了以前從未體會過的思親之情。
還記得那年春節,我們和您一起去逛花市。花市裡的花形態各異,五彩繽紛,實在是讓人眼花繚亂。我們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努力尋找著我們想要的鮮花,一步一挨地終於來到了人稍稍稀少的南邊,正當我左顧右盼的時候,爺爺卻突然叫道:“浩浩,快來,快瞧這茶花!”聽到了您的呼喊,我立馬跑了過去,您正站在一輛破舊的三輪車前面,車上放著兩三盆茶花,雖是春節,天氣還有種逼人的感覺,這兩盆茶花卻朵朵嬌豔欲滴,紅的像火,白的像雪,相映成錯,形態各式各樣,開的真是美麗!遠遠望去,似是一團火在寒風中搖曳生姿。茶花在陽光的照耀下盪漾著芬芳,把幾枝疏脫的影子漫畫在新灑掃的紅磚地上,如漆墨畫。看著您欣賞著茶花的神情,我也陶醉了。
再看那賣茶花的人,分明是個頭髮早已全白的老頭,那根根銀絲,雖直扎人的心,但卻梳得十分認真,沒有一絲凌亂。微微下陷的眼窩裡,一雙深褐色炯炯有神的眼眸,悄悄地訴說著歲月的滄桑。額頭上的皺紋裡,滲著密密的汗珠,面板黝黑裡泛出一層紅,像新翻開的泥土,質樸著。雖然是個年過半百的老人,但身體卻還顯得很硬朗,給人一種幹練的感覺,身上的衣服連打了好幾個補丁,卻依然很整齊,很乾淨。
看著您和他談笑風生地交談著,就像多年不見的老友一樣談笑自若,我心情也就開心了很多。
山色此時已由微紅而深紫,而黝藍。蒼然暮色也漸漸籠上喧囂的城市。西天上獨有一縷鑲著黃邊
的白雲冉冉而行。我們抱著一盆如火如荼的茶花走在回家的路上,落日的餘暉,使原本就火紅的茶花更平添一番動人的色彩,夕陽染紅了城市,染紅了茶花,也染紅了您的面龐。
此時心裡不由得又想起您常對我說的那些話:與人和善,人人都會成為我們的朋友;要平易近人真誠待人……以後我還會一直記得您的這些話,因為它們是我成長路上的啟明燈,指引我前進的方向。
都說全家在一起就叫團圓,沒有您在,我們就不能稱之為團圓。爺爺,您知道嗎?如今家裡的茶花依然很繁茂,此刻,我看著微風中搖曳的花朵,思念著遠在故鄉的您,心中不禁一遍一遍的呼喊著:“爺爺,我們想您了!”
月光,依然柔和。
夜空,依然沉寂。
我,依然愛您,我的爺爺!
舉杯邀月寄相思 篇18
高一作文 ,1518字春江邊上,夜色沉沉,星光幾點,孤月半輪,一棵老樹。
我以江作硯,月光作箋,流水作墨,寫下我對你們的思念。
無論是圓月還是缺月,月都是故人寄情的地方。圓月寄相思,殘月寄愁情。不知是否是出於嫦娥奔月的浪漫懷想,總而言之,古人對月極其嚮往。
有一個很有趣的說法,“李太白屬於月亮,月亮屬於蘇軾。”
太白的詩中總離不開月。“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灑脫孤單;“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的豪情壯志,或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瀟灑狂放。他的確屬於月亮,連死,最終都歸於月亮:某日沉醉,月映於湖,興起,遂俯身撈月,失足溺亡。他從月亮上來,最終迴歸月亮,無愧於賀知章的那聲“謫仙人”。
余光中先生對太白的評價很高:酒入愁腸,三分化作劍氣,七分浸潤了月光,秀口一出,就是半個盛唐。
太白是大唐盛世最輝煌的點綴,少了他,盛世仍在,風光猶舊,卻總是稍顯暗淡。他的明月,是他的追求與抱負,是濟世的豪情,是報國之意,卻離他那麼遙遠,讓他用一生去追尋。
我若遇上太白,在他鮮衣怒馬,詩劍天涯時,邀他一同舉杯,託月寄相思。
至於子瞻呢?他是個很可愛的人。
東坡肉的創始人,吃貨,美食博士——不是我胡說八道,放到現在蘇軾就是這麼個人,讓他寫微博簡介,不出意外他會這麼寫:“哪裡有美食,哪裡就有我。”
就是這麼一個可愛的人,月亮這麼高冷的女神為什麼會屬於他?
因為月亮也喜歡可愛的人。
子瞻的月亮,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青天說自己去看天氣預報,他還樂呵呵地又說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怎麼都跟人世間扯不開關係。泛舟赤壁時,一貧如洗的他高唱:“惟江山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我所有的,只是清風明月。連抒發一下報國之情,都拿月亮打比方:“會挽雕弓如滿月。”
他的詞作中,少有“缺月掛梧桐”的冷清,“明月夜,短鬆崗”的悲苦,一如他本人,豁達,樂觀,還可愛。他自有酒,自有思,寄託給他的明月。因為他的明月,是月夜下共賞的友,是他“生則同衾,死則同穴”的愛人,還有好吃的,這些,都可以讓他放在手心。
在李商隱筆下,月亮是悽清的,“滄海月明”泛著一股冷意;杜甫筆下,月亮跟注滿水了一樣,一擠一嘗,苦得人舌根發麻,什麼“露從今夜月,月是故鄉明。”“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嘗不來嘗不來。在王維筆下,月亮是禪意的,和他本人一樣,陌上人如玉,君子世無雙。如“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一般,讓人心底愉悅,耳目一新。
但在春江上,我想問:“江月年年照何人?”
《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在你之後,竟再也無人,詠月亮詠得高絕,你是盛世的餘暉。奈何後人再高絕,總透著盛世後的蕭瑟,不似你的飄渺,和你的名字一樣,張若虛,讓人難覓其蹤。
關於你的,實在太少。生卒年歲皆不詳,一生僅留詩兩首,但就是這樣的你,留下了《春江花月夜》,讓人看江潮月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李白與蘇軾,是二位“小仙男”,杜甫的工整能仿,李商隱的情深能似,王維的禪意能學,但太白和子瞻的仙氣,從古到今,僅他們二人,而已。
月夜情思 篇19
高二作文 ,847字月圓之夜,中秋之日,每逢佳節倍思親。希望人人在這一夜能夠和家人相聚在一起,對著月亮,飲著美酒,吃著充滿溫馨的團圓飯。團團圓圓,便是永遠。
—題記
靜謐的夜晚,深藍的天空乾乾淨淨的,沒有一絲雲,只有那如玉的月亮掛在天上,月光漫過門檻,透過窗簾,穿過窗戶,灑落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的我的身上。既然如此,索性起來走走。於是我披上外衣,悄悄地推門出去。冷清的月色,剎那間包裹了我的全身。
月亮啊,你還是如此的圓,如此的明。你這朦朧的光啊,正如我那朦朧的感情。月圓之時,人難團圓。
有多少飄泊天涯的流浪人啊!當他們飄泊了一整天后看到這圓月和這朦朧的月光,難道不會思念自己的故鄉嗎?有多少在這一天還堅持在工作崗位的人,當他們抬頭仰望天上明月的時候,冰冷的月光刺痛了雙眼。在這時,難道他們不能想念自己久別的親人嗎?有多少個孤獨的靈魂啊!當他們看著那皎潔月光出神的時候,難道他們不想找一個能夠傾訴的人兒,來緩解自己內心的孤獨和痛苦嗎?
明月啊,你總是寄託了太多人的孤獨和苦楚。因此才有了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鄉愁,也有了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感嘆;更有了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期待……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從古到今一直如此,誰也無法改變,那就順其自然吧!也許,悲乃歡之始,離乃合之始。說不定有一天流浪人會回到自己的故鄉,堅持工作崗位上的人會自己久別重逢的親人團聚,孤獨的靈魂有了精神的依託,找到了知己,我相信,也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明天依舊會旭日東昇,或許還會晴空萬里呢!
細看天上的圓月,那若隱若現的月上陰影,使我想象到了廣寒宮的一切高寒與美麗。看啊,寂寞的嫦娥那豔美的舞姿,嫵媚的風采,懷裡抱著玉兔,無法掩飾內心的痛苦與孤獨。吳剛在砍那永遠也砍不倒的桂花樹,眼神裡也許透著點滴歡愉絲絲無奈。在月光的照耀下,廣寒宮成為了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它比人間的任何建築都要美麗。可是畢竟高處不勝寒,我這身體怎麼能經受住那樣的寒冷呢?後記
老師,我心中的一輪明月 篇20
國二作文 ,590字夜幕降臨,浩瀚的天空中閃爍著無數晶瑩的星星,像一顆顆珍珠,又像一雙雙明亮的眼睛。那輪明月,在群星中格外美麗、動人,老師,在我心中,您就是那輪明月。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老師,您就是春蠶,無私奉獻。那根吐出的銀絲就是丈量生命價值的尺子。每次,考試的失利,都會有您的鼓勵的目光和提醒;課堂上回答問題的不準確,都會有您細心的引導和講解;遇到不好解決的問題,都會有您熱心的幫助;做錯了事,都會有您嚴厲的教誨……一塊黑板,一截粉筆,在這方寸之間,您為我們展示了大千世界,三尺講臺,兩本教案,您為我們送來了桃李春風!
老師,您像一支蠟燭,雖然細弱,但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照亮了別人,耗盡了自己。這無私的奉獻,令人永生難忘。您講的課,是那樣豐富多采,每一個章節都彷彿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了一個斑斕的新世界……您講課的語言,悅耳像叮咚的山泉,親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瀉的江流。使我們記住了一篇又一篇難記的課文。老師,感謝您的愛。您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您—老師的愛,天下最偉大,最高潔。
螢火蟲之所以可貴,在於用那盞掛在後尾的燈,專照別人;您的可敬,則在於犧牲自己、無私奉獻。老師,您在我心中,永遠都是浩瀚星空中皎潔的那一輪明月,淡淡月光,為我照亮了前行的路,引導著我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