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子面,凝聚了故鄉濃濃的鄉情相關作文20篇

臊子面,凝聚了故鄉濃濃的鄉情 篇1

國一作文 ,1083字

“臊子面是中國西北地區的傳統美食”,百度裡的頁面如是說。看到這,我不以為然地翻了個白眼,關上電腦。

不知為何,提起臊子面,人們的第一反應總是說:“啊,那是陝西著名的傳統美食。”其實不然。真正正宗的臊子面,只有在我的故鄉——寶雞才能吃到。

臊子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朝。相傳,在周朝國都周原旁有一條大河,叫做渭河,在今寶雞岐山縣。就在這渭河邊,住著一條十惡不赦的巨龍,作惡多端,百姓們苦不堪言。

有一天,忍無可忍的周武王帶著最精良的士兵和戰馬,屠殺了惡龍。因為有傳聞說吃了龍肉就可以長生不老,於是周武王決定讓全國的百姓都吃上龍肉,長生不老。可是,龍肉雖多,但人也多,就是每人一口也不夠分啊。

一個聰明的大臣就提出瞭解決方案:把龍肉切成小丁,和蔬菜一起煮成湯下麵條,每人吃一碗,就算吃不到肉,也能喝到湯啊。但是,又沒有那麼大的鍋,於是人們規定,吃到肉的不喝湯,把湯倒回鍋裡繼續煮,留給後面的人。

後來的臊子面,就是由龍肉面改變的,只不過把龍肉換成了陝西的特色臊子肉,不喝湯,把湯倒回鍋裡的習慣也一直保留了下來。

請不要小看臊子面,雖然它只是一碗麵,但是它可沒有那麼簡單。正宗臊子面的標準是九個字:面要“薄筋光”,湯要“煎稀汪”,味要“酸辣香”。要想做到這九點,沒有吃過正宗的臊子面,不瞭解寶雞的文化,是不可能的。

臊子面的配菜有五色。白的是豆腐,綠的是蒜苗,黃的是雞蛋,紅的是蘿蔔,黑的是木耳,再就是臊子肉和麵條。為什麼是五色而不是六色七色呢?這也是有講究的。中國古代文化裡,五臟六腑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養生就要養它們,五色配菜剛好對應五個器官,缺一不可。

因為岐山臊子面的名氣,漂泊在外的老陝們常常能找到陝西風味的餐廳,可是卻找不到熟悉的味道,哪怕廚師是正宗的寶雞人。這是為什麼呢?難道還是不正宗麼?到底哪裡不一樣呢?是水不一樣?還是麵粉不一樣?思考良久,我得出答案——是地方。

我們陝西人是戀家的。賈平凹是陝西人,他的《心跡》就講述了陝西的風土人情。路遙也是老陝之一,他曾說過:我的眼中充滿淚水,因為我深愛這片土地。由此可見,陝西人的戀家情結是非常濃烈的。

臊子面正不正宗,僅限於味道,如果是在故鄉,和家人一起,味道不一樣又有什麼關係呢?同樣的道理,就算吃到正宗的臊子面,但是人不在故鄉,味道一樣也不能帶來心裡的溫暖。

桌上的臊子面香氣撲鼻,濃濃的熱氣裡,我彷彿看到了我魂牽夢繞的故鄉。

餈粑凝聚了故鄉濃濃的情 篇2

國三作文 ,597字

餈粑的清香,習俗,做法都凝聚了我濃濃的故鄉情。

一個又一個的餈粑泛著糯米的清香送入口中,頓感清風瑟瑟徐來,餈粑中的汁在牙齒的瘋狂進攻下瞬間爆了滿滿一嘴,整個嘴充盈了餈香。久久無法忘懷。

聽長輩們說,餈粑原是王母娘娘的上等小吃。每逢過節,便當成禮物被送出去。被送之人又會將餈粑精心製成,送往另一戶人家。如此一來,餈粑變成了維繫良好關係的橋樑。

餈粑的做法說簡單也不難,說難也不容易。餈粑不需要你有多少的精湛技藝,但需要你用心,很耐心。將餈粑把蒸好後放入一個大桶子裡,放上七七八八一些糖料,叫上一屋子人,一人拿著一根棍子便開始打磨,起先的一股子稀奇勁便被時間一點點的打磨侵蝕。但那一陣陣打清香誘使你無法放棄。詩生活也是這樣,總在你快要放棄生活的時候,生活便要給你希望,你覺著生活很難,生活也覺得你很難。細心打磨成乳後便開始揉形狀,但總歸圓球球還是最多的。因為它象徵著團團圓圓。若還有些閒工夫,人們還會買一些食用色素,將餈粑都染成紅色的。意味著團團圓圓過年嘛,圖一個一家人熱鬧開心。但有時也會有不同顏色形狀。不同的形狀代表不同的寓意,不同的顏色代表不一樣的意義。白色代表一個人的純潔;紅色代表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青色和白色代表一家人清清白白。

餈粑與瀏陽人過年是多麼的密不可分。餈粑是瀏陽人團結、文明、友誼、和諧的象徵,但願它與其他瀏陽文化一樣世代傳承,長盛不衰,餈粑凝聚了我濃濃的故鄉情。

家鄉的臊子面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545字

我的家鄉有許多豐富的特產,香噴噴的肉夾饃、酸辣可口的擀麵皮、紅彤彤的蘋果、酸甜可口的獼猴桃、還有那美味的核桃……但我最愛吃岐山臊子面。

我的家鄉在寶雞,這裡的臊子面呀,真是遊人剛來到,不想回故鄉。臊子面真的太好吃了,真的是碗大面少呀,讓人回味無窮。碗上面漂著一層紅豔豔的辣子油,用筷子輕輕一攪,底下白色的麵條和著香嫩的臊子肉,讓人直流口水。再加上胡蘿蔔、木耳、黃花菜、豆腐、雞蛋花混在一起。真是色香味俱全啊!

臊子面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在西周時期,渭河邊上的岐山原下,經常有一條大蛟龍出沒,傷害百姓。周文王得到訊息後,帶領大家殺死了蛟龍。據說,蛟龍的肉味道鮮美,吃了可以驅惡除邪,延年益壽。於是,文王就讓人將蛟龍剁成許多小塊,分給大家吃。吃了蛟龍肉後,人們體格健壯,國家逐漸壯大了起來。從此,人們沿用這一生活習慣,把肉剁成小塊,燒炒而食,以求得四季平安,興旺發達。後人將大肉做成的臊子和麵條結合,創新出了風味獨特的岐山臊子面,一舉傳遍方圓,香飄千里。

臊子面已經是家鄉的一張名片了,說起寶雞就馬上想到了臊子面,每位到寶雞的客人都會找一家麵館一口氣吃上幾碗。臊子面是我的最愛,每隔幾天媽媽總會做香噴噴的臊子面給我解饞。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品嚐家鄉的臊子面。

忘不了故鄉的雲 篇4

國一作文 ,793字

“天邊飄過故鄉的雲,它不停地向我召喚。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每當這熟悉的旋律在耳畔響起,我的心裡就飄過一片片故鄉的雲。

我並不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無錫城裡人,10歲以前,我只是住在一個依山傍水的小鎮裡。那裡沒有林立的高樓,沒有難聞的廢氣,有的只是一河清粼粼的運河水和碧藍的天上飄著的潔白的雲。

我們都是熱愛大自然的孩子,因此我們的老師總是帶我們走出教室,去看水,看天,看雲。秋日的午後,年輕的女老師帶著我們像小鳥一般呼啦啦的奔向一大片草地。秋風柔柔地吹著,慵懶的我們躺倒在草地上,才發現湛藍的天空上鋪滿了羊絨似的雲。那雲彷彿柳絮,薄薄的,透出點金黃的光。偶爾一陣風吹過,吹散了幾朵雲,露出一個圓圓的洞,洞中金光萬丈,彷彿是天堂的入口。不一會兒,這金光閃閃的“天路”就合上了。我們指著天上一朵朵的雲,天馬行空地想象著。我們儼然成了藝術家,在腦海中把片片雲彩塑造成了件件藝術品。我們沉醉在這迷人的景色中,沉醉在豐富的想象裡。直至夕陽西下,天色漸晚,我們才戀戀不捨地歸去。女老師在走之前還說了一句話:“心裡有結的話,就看看雲吧!雲飄過去,就能帶走苦悶。”

我要轉到城裡讀書前,班裡的同學都為我送別。我們還是來到了那片草地上,可是時值初夏,晴空萬里,天上沒有一片雲。我的同學不想讓我失望難過,對我說:“總有一片雲會飄到城裡的,你看到了,就像看到了我們一樣。”說話的時候,他們的眼裡閃著點點晶瑩。

後來,我在繁華的都市裡,漸漸淡忘了在故鄉的同學。直至我小學畢業,來到了新的學校,才在偶然中記起,故鄉還有一群久未探望的同學。匆忙趕回去,已是物是人非。那片草地還在,天上的雲也還在,只是我的同學已經不知何處去了。我一個人靜靜地看著雲,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眼前。細數往日歡樂的記憶,我的眼裡蒙上了一層薄霧。

後來,我愛上了看雲,因為我忘不了故鄉的雲,更忘不了故鄉的雲裡載著的濃濃的情。

再見了故鄉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641字

天,下起了雪。紛紛揚揚的雪花,在故鄉飄蕩。坐在車裡,別離故鄉,心中蒙上了淡淡的憂愁,淚從眼眶裡悄然落下。

這次回泉州,不知何時才能迴歸故鄉?坐在車裡,睜眼,閉眼,全是故鄉的影子。還記得,陪著小表妹玩耍,給她買氣球,糖果,陪著她堆雪人,哄她開心,一起在冰天雪地大笑;還記得,挽著奶奶的手,買烤紅薯時,那賣紅薯的人純真的笑容,淳樸的聲音:“這是您孫女?長這麼大啦,來,這個給你,不要錢!”;還記得,在雪地裡玩了一整天回來後,大姨遞給我的一碗熱騰騰的粥,讓人心安;還記得幫著姑姑看車,鼓起勇氣向停車人收停車費,賺得的人生第一桶金;還記得………

緩緩睜眼,淚水盡情而肆意地流著。這一切,都已離我而去。在車上,我泣不成聲。我縮起了身子,滑開手機,表哥發來了問候:“到了嗎?”我嘴角扯起一絲苦澀的笑容,回覆:“哪有那麼快,爸爸開汽車開得再快也要一天。”回覆完,我拋下手機,不再去看,我對故鄉的思念那麼多,三言兩語也訴不盡。罷了,故鄉,再見!

三年了,三年都沒有回家鄉了。好想你啊,故鄉。給外婆打電話,想說,“外婆,我想你們了!河南,我想你了!”到嘴邊,卻只是儘量壓住情緒,平淡地說:“外婆,你還好嗎?河南現在怎麼樣?”我知道,我一哭,外婆也會哭的,可淚水,還是滑出眼眶。面對外婆的噓寒問暖,我應著,最後一句,仍舊是:“瑞函,一定要回來看看,一定啊……”終於,我的淚水徹底決堤。“會的,一定會回去的,我親愛的故鄉。”我心裡默默地說。

離別是一種無限的痛,而再次離別,也許更刻骨銘心。再見了,故鄉!

臊子面 篇6

國小一年級作文 ,374字

今天中午,姥爺給我做了臊子面。臊子面是由拉麵和一些菜做成的。

老爺在早上就把面和好了,一直放在一個盆裡。回到家,姥爺拿出揉好的麵糰,再用擀麵杖把麵糰擀成一個平面,然後用刀把面切成一條一條的,最後用手把麵條拉的長長的,放進鍋裡一煮,拉麵就做好了。菜就是“臊子面”中的“臊子”。臊子是由土豆、白蘿蔔、豆腐、蘑菇和羊肉做成的。做完後,姥爺把拉麵放到碗裡,又把臊子和湯澆到面上,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山西臊子面就做好了。

端上桌子後,我開始觀察這碗臊子面。金燦燦的土豆,土黃的白蘿蔔,白嫩嫩的豆腐,棕褐色的蘑菇,咖啡色的羊肉,油畫畫的湯上飄著片片綠油油的香菜,讓人看著就垂涎三尺。一吸鼻子,一股濃濃的香味便傳入鼻中。

我拿起筷子,夾了一塊土豆,土豆脆脆的。那白白嫩嫩的豆腐吃起來糯糯的,軟軟的,讓人真不忍心咬下去。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一種食物—臊子面。

再見了故鄉的老宅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768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們又踏上了回老家的征途。人流量一點也不比春節小,果然,上高速沒十分鐘,就有人發生了車禍,我們只好繞遠路。終於,經過了四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終於到達了老家。

春天裡的老家,比平時美麗多了。杏花、桃花、迎春花,百花齊放。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奶奶家院子裡的那棵老杏樹,在爸爸小的時候,這棵杏樹就種下了,現在比奶奶家的老宅還高。春分輕輕拂過,那扇傘似的花瓣如春雨般輕輕落下,真是美極了!

奶奶說:“再過幾個月,這裡就要拆遷了,老杏樹活不了多久了。”聽到這個訊息,我傷心極了,因為我捨不得老宅子。

我又回到了屋內,躺在炕上,吃著奶奶親手做的糖包,回想起以前老宅子中的快樂時光,真的是不想讓老宅被拆掉。

可是,這一情緒很快就改變了,我聽到小倉庫中那個大麻袋中,有小貓的叫聲。我和弟弟趕緊跑去屋裡問奶奶,奶奶說:“噢,對了,今天早上咪咪剛生了四隻小貓,奶奶忘了告訴你們了。”我高興極了,趕緊去大麻袋那裡看。果然,四隻小貓一隻挨著一隻,毛色都和咪咪的顏色是一樣的,他們好像是一個個小肉球,揣在手掌裡。好像還沒有手心大,這時,咪咪過來了,我們趕緊放下小貓,向外跑去。

我站在奶奶家的小房頂上,眺望著遠處的一草一木:小河、莊稼、白楊樹、雞窩、狗窩、小山坡……,他們都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美好的記憶。在村口的那個鐵皮橋,橋下那塊帶有小雪花的大石頭,那清澈的小溪,都已經成為永遠忘不掉的回憶。在那個光禿禿的土地上,回想起自己推著小推車與爺爺收玉米,在田地的上方,那個長滿酸棗樹的小山坡上,回想起秋天和爸爸一起摘酸棗,在小山坡的下面,那個破舊的小雞窩,又想起自己每天下午收雞蛋的回憶……

短暫的一天很快過去了。我們一家人在一起與老宅合了幾張影,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永別了,故鄉的老宅!

我家的臊子面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518字

我家有一種美食。這美食要是一上桌,我立馬就會狼吞虎嚥起來,即使大冬天,我也會吃得滿頭大汗,不一會兒就會有一個響亮的飽嗝來。

這種美食,在美食一條街上也有,那就是臊子面。

瞧,那家門店裡支著一口大鍋。爐火非常旺盛,那紅藍相間的火苗,盡情地舔著鍋底,就像在跳舞一樣。一鍋水,就在鍋裡沸騰,升起些濃濃的水霧來,在空中扭來扭去。這時,那個大師傅就把麵條下在了滾水中。麵條呢,就開始跟著開水一起翻騰了,有的像伸胳膊,有的像踢腿,有的像扭腰,那麵條也是千姿百態啊。又過了一會兒,麵條開始膨脹了、變粗了。接著,大師傅把麵條給撈了出來,一碗一碗盛好,澆上各種臊子,然後就開始吆喝道:“五元一碗的臊子麵條啊,便宜又美味啊。”沒過一會兒,就有很多人來吃麵條了。

這種麵條有很多種吃法,比如說番茄雞蛋麵,還有肉加土豆麵,或是在麵條裡放一些芝麻,黃瓜、白菜、小蒜、鮮紅的辣椒油,那顏色非常漂亮,有綠的、白的、黃的、紅的……是絕對的美味。

這麵條不一般。爸爸說,這臊子面,原來是西北人常吃的,到了我們河南又經過了改造,到了我家呢,又進行了改變,更適合我們家人的口味兒。看來這臊子面裡還有著不少的智慧和爸爸的驕傲。

來我家吧,我家的臊子面,比那家麵館裡的還好吃呢。

這個假期,我回到了故鄉 篇9

國三作文 ,912字

在路上,遇見天堂。一路向前,開啟了美好的旅程,沉醉夢中的鳥語花香。

自駕是我認為最美最舒適的旅遊方式,坐在車上,時而小憩,時而仰望。雪花飄過之後的群山,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令人心馳神往。群山間的接縫之處,是銀灰的一條綢帶,輕飄的薄絲帶,好像微一用力就會支離破碎,那是沒有被雪遮蓋住的山的肌膚,而頭頂,陽光是耀眼的、透明的,因此內心也逐漸清澈、歡樂。而群山腳下,隱約間可以望見彈丸大小的村莊,與這白皚素潔的高山相比,小得可笑。

路上所見的美,屬自然之美,是回家路上夢中的極樂之美。在城市裡的擁擠與喧鬧中生活慣了的我,開始不適應這裡了。廣闊的令人顫抖,潔白的令人心驚。它是否是我們真實的世界,我是否又是在一個夢境中,在別人的夢裡,我並不知道。

經過了五個小時的車程,便回到了我的故土—冢頭。老家,我僅去過一次,還是不到一年前為爺爺“送行”之時。依舊在那裡,依舊是五位祖先的墳包,依舊有綠油青翠的麥苗。我是木然的,亦然不知所措。面對著一個曾經的慈樣老人,一個記憶之中的家中長輩,就再也見不到了。昔日的記憶還在腦海內迴響,臉上的絲絲清風,刮斜了兩行清淚。

這裡真的什麼也沒有,除了農田、樹林與五個墳包。空蕩的一切又歸於虛無。可以說,只剩那後輩對祖先的一片斷想,一絲殘念。淡淡的,淡淡的思索著,年味依舊無法將我拉回現實,清風所伴的只有回憶與嘆傷。心中的藍天白雲與一面大鏡子,在思索中時隱時現。我對這“冢頭”毫無感情,也對永居此地的爺爺充滿了疑問,故鄉在我的心中嗎?她又留下了什麼給我。我好像不屬於這裡,陌生的、冷漠的“家鄉”。

十四年……

抬眼,雨雪霏霏,當雪白的小顆粒們叮叮噹噹的砸在我的身上的時候,一種頓悟豁然降臨,或許,這種感覺應該是從生命開始的一刻,從那心臟強烈跳動的一瞬。那裡,我永遠的故鄉,靈魂早就居於這個軀殼中了。

十四年……

它也許是無形的,沒有人給“故鄉”下一個真實的定義,故鄉也絕不僅是出生地。在這裡,它是一捧黑土、是一瞬幻念、是一份微笑、是一束鮮花,是世上我們想要守護的一切!遠超生死,那麼這樣,誰又只會侷限於去尋找什麼的故鄉?

這裡,就是我的故鄉。這個假期,我回到了故鄉;這個假期,我找到了故鄉……

外公的臊子面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518字

我們山西的麵食是最有名的,而我外公做的臊子面絕對稱得上是一流。如果你嘗一嘗我外公做的哨子面就會讓你讚不絕口,餘味猶存。

看看這臊子面白、勁、爽、滑的麵條上紅、白、黃相間的臊子靜靜地躺在麵條上面,香菜和韭菜輕輕地散落在碗的各個角落,為這碗麵增添了生機。還有那湯,芳香四溢,讓人聞了垂涎欲滴,嚐起來那味道更不用說了。愛吃醋的朋友,還可以配一點我們的山西老陳醋,則味道便更加香醇可口。

能吃到這麼美味的臊子面,你一定想知道它的做法。先拿幾塊排骨和一大塊豬腿肉,再在涼水鍋裡焯一下,然後用乾淨的水把肉和排骨放進去。還不要忘記放上花椒、蔥、姜和蒜。等水開了後,再用小火熬製。煮熟後把肉晾涼以後切成條。再把雞蛋打碎烙成皮也切成小條,和蔥姜等調料攪拌。再把骨頭湯調味。而這兩個步驟有相當的技術含量,需要有經驗才能做得好吃。麵條就不用說了。只要吃起來有勁道就可以了。煮好麵條,臊子、香菜、韭菜都撒上去。最後把骨頭湯倒進去。這色香味俱全的臊子面就大功告成了。如果你吃上一口,香甜充滿了滿滿一嘴,吃了一口還會忍不住再吃上一口。吃完了這碗麵嘴裡還會口齒留香。

聽到我的介紹你是否想親眼看看親口嚐嚐這哨子面呢?那你趕快來我家嚐嚐我外公做的哨子面吧,我等著你哦!

臊子面的自述 篇11

國小五年級作文 ,737字

大家好,我是西安美食排名第五的“岐山臊子面”。比起西安其他特色小吃——羊肉泡饃、涼皮、肉夾饃,我可是最受人喜愛的。

追根溯源,這還要從周朝說起。周人由豳遷至岐山,在渭河上繁衍生息。河中有一惡龍,為禍人間,人們民不聊生。周人奮起反抗,將龍殺掉,發現用龍肉和麵混食,十分美味,便用豬肉代替龍肉。於是,我——“岐山臊子面”就誕生了。

外地人乍一聽我的名字,還以為只是普通的面,和別的面沒什麼區別。但聰明的西安人把我融合了“酸、辣、香”三種味道進去,口感和別的面簡直是天壤之別。“甘肅臊子面”是我的親戚,但甘肅臊子面的“臊子”,用的是新鮮的五花肉,而岐山臊子面是在殺豬時就開始選肉,並放入辣椒,鹽等調料,這樣做出來不但好吃,味兒也很濃。

我的製作方法看起來簡單,但操作起來還是有些難度的。要先切好小肉塊,直接放入鍋裡翻炒,然後加上老抽、料酒、香醋、幹辣椒、八角、香葉、蔥、薑片、鹽,在鍋裡煮上半小時,準備好蔬菜和水一起放入鍋中,再加入麵條,美味的岐山臊子面就大功告成了。

我的湯是紅色的,裡面有白白的麵條和一些蔬菜,雖然看著有些油膩,但如果你細細品嚐,肯定非常好吃,讓你吃完了還想再吃!

我不僅好吃,還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我含有糖、蛋白質、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有養心益腎,健脾厚腸的功效。

以前,你在西安每個熱鬧街道上都能發現我的身影,現在,我登堂入室,大到每個高階商場,小到街頭巷尾都能看見我的身影。大概是因為我美味可口的緣故吧!

這就是我,酸辣可口,陝味十足的“岐山臊子面”。

爺爺的一碗臊子面 篇12

國一作文 ,1070字

夏夜裡的蟬兒“啾啾”的叫個不停,窗外的月光透進屋子裡來,輕輕的灑在沙發上。在這美好、平和的日子裡,爺爺悠悠地給我講述他小時候的故事。伴著爺爺略帶沙啞的聲音,我的思緒彷彿也鑽進了爺爺回憶的漩渦裡……

1938年,爺爺出生在西北的蘭州,那時正是解放前的舊社會,生活條件與現在天差地別。大多數人過得緊衣縮食,一年四季有棉服和單衣穿就算得上富裕人家了。

在這種條件下,飯更是吃不飽,“我小時候的唯一願望就是能夠吃一頓臊子面。”爺爺如此跟我說,而且不僅吃不飽,飯的品種也是十分單一,每天都是清湯寡水,飢餓感永遠伴隨著那時的人們。

“這種環境下,人們是什麼感覺?無助?挫敗?他們又是怎樣從這險惡的世界與糟糕的環境中挺過來的呢?”我一邊思尋著,一邊聽爺爺訴說。

在上世紀30—40年代,人們生活十分貧窮,沒有什麼交通工具,老百姓也買不起自行車,所以出行時只能靠步行或畜力。

沒有交通工具還能克服,最貧乏的是住房問題,爺爺家的房子是由木頭與土胚搭成的,屋頂由椽子修成,在上面鋪一層稻草蓆,之後再往席子上糊上泥巴。

這樣的屋頂每逢大雨,泥巴便“嘩啦啦”的往下流,滴得滿屋子都是泥水,而且屋子矮小狹窄,一家老小擠在屋子裡,更是苦不堪言。

聽了爺爺的故事,我不禁感嘆現在生活的美好。

我出生在70年後2007年的北京,這正是國家飛速發展期。2008年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召開,還在蹣跚學步的我跟隨70歲的爺爺一同遊覽鳥巢,水立方。

在欣賞這盛大賽事開幕式時,我們身邊的一切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水平提高,吃飽穿暖不再是基本需求,餐桌上擺滿了營養美味的菜品,當然也少不了那一碗熟悉的臊子面。

住房寬敞、明亮,服裝舒適美觀。不僅是住房,交通也是四通八達,方便快捷的高鐵,大飛機,縮短了城市之間的距離。

70年前,蘭州剛剛開通火車,由蘭州到北京需要輾轉多地,使用多種交通工具,歷時一週才能到達。2019年我由北京到蘭州乘坐高鐵只需7小時就能抵達。

70年,彈指一揮間,但這70年對於中華民族、對於我們的共和國卻是翻天覆地的70年。

爺爺親身見證了共和國70年的發展,感慨萬千,而我通過聆聽爺爺講述舊社會的艱苦日子也深刻體會到這70年的滄海桑田。

我們現在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征途上,應當更加珍惜現在幸福安康的生活,為創造更美好的下一個70年而砥礪奮進。

那一次我懂得了故鄉的意義 篇13

國三作文 ,920字

我的故鄉,是岷江邊的一個小鎮,可我卻很少回到那裡。在我的印象中,故鄉是極破敗,極朦朧的,而我,也從未懂得故鄉並不是一個地點,而是心中無可替代的位置。

直到那一年岷江的大水淹沒了整個小鎮。

媽媽帶我匆匆忙忙地趕回去,我有些不敢相信地望著曾經充滿了笑聲的老房子在眼前一點點地崩塌,青灰色的牆漆剝落,留下斑駁的蒼白的牆面。一年前剛剛下葬的曾祖母就在不遠的地方,被衝歪的墓碑上,她笑吟吟地望著我,只不過那笑容,多了一抹哀傷。我被媽媽催促著走開,從前的一切在眼前翻湧著。

那年春節,窄窄的街道盡是粉紅色的爆竹屑,空氣中瀰漫著煙霧,耳邊不時地響起,“噼噼啪啪”的聲響。我躲進二舅公的中藥店,和在大廳裡悠閒地喝著藥茶,一邊聊天,一邊嗑瓜子的大家匆匆打了招呼,跑上二樓,耳邊還響著老舊的木製樓梯“吱吱呀呀”的悠揚聲音。

那年水淺,表哥把尚小的我背在背上,從江中涉水過去,我能清楚地看到表哥腳下晃動的鵝卵石,於是驚慌地大叫,表哥不以為然地笑笑,卻險些摔倒——他腳下的鵝卵石是一隻正在晒太陽的烏龜。早已乘船過江的表姐從橋上大姨的涼麵攤端來一碗麵——那是整個小鎮最好吃的涼麵。

記得媽媽曾經給我講曾祖父去世時,周圍幾個鎮上的人都來送葬,滿街飄舞的白綢,陽光閃爍著悲傷的顏色——曾祖父是一代名醫,從不收窮人的藥錢。

我曾經走過的那一片河灘,已堆滿用於建堤的泥沙,曾經嬉鬧的那一座兩層小木樓,也已經只剩下斷壁殘垣,曾經終日與水相伴的人們竟要開始提防一向溫婉悠長的水流?

似乎,那一場大水,已經把故鄉的一切全部帶走。青石板變成了水泥公路,鵝卵石連成一片的河灘也變成灰白一片,只有那座小樓,孤零零的立著,一點點地衰老,一點點地消失,而我的童年,也一起被捲走。

當故鄉再不是從前的樣子,故鄉的人,也不是從前的面貌,那麼,故鄉也不再是故鄉,也毫無顏面被稱為故鄉。那一段的記憶,那一片土地已經離開,再找不到從前的影子。

故鄉,並不僅是一個地方,當故鄉改變,留給你的,只是心中的位置和模樣。所以,在故鄉離開之前,我能否試著用心,用愛,去體會,去懂得故鄉?

想起了故鄉 篇14

國二作文 ,596字

在我的記憶裡,我的故鄉像魯迅的百草園一樣,記載了我美好的回憶。

故鄉的人

夕陽像喝多了似的,向山邊倒去。在映紅的小院洋溢著和諧歡樂的氣氛,快樂的笑聲不絕於耳。

我飛速地從外婆的火灶中抽出了一根棍,跑到雞群裡打雞子,雞被燙得蹦了起來,我在一旁捂著肚子大笑。外婆卻跑來把我的棍子搶了過去,默默地回去燒飯,我在一旁撅著嘴,很不高興。

故鄉的人慢慢地教會了我一些道理。

故鄉的小院

三伏的時候,蟬在院門前的大樹上枯燥的叫著,訴說著被炙烤的煩惱,門前的土路旁,座著幾位倚牆乘涼的老人,安詳地搖著蒲扇。

“沙沙”,我開啟冰箱,又拿出了兩根冰棒,飛速跑出客廳,躺在院子中的涼蓆上,擺成一個“大”字,涼快極了。那時候,總感覺在院子裡偷吃冰棍就不會被發現,有一種安全感。

故鄉的小院漸漸給我安全感。

故鄉的田野

夏天像一個吹風機,吹出有熱有涼的風,吹到無邊的玉米地,發出“沙沙”的響聲。

“一,二,三……”,我和朋友們在莊稼地裡玩捉迷藏。我撥開玉米杆,跑進玉米地,雖然胳膊上被劃了幾道口子,但臉上還是留著笑容。我蹲在玉米地裡,聽得見自己急促的呼吸和心跳,想著不要被抓到。

故鄉的田野帶給了我快樂。

現在的我只能依稀記起故鄉的幾件事,但故鄉的印象卻像似淡似濃的煙,在我的腦海久久不散。

別了故鄉的青荷 篇15

國二作文 ,823字

蟬鳴半夏,荷開舊鄉。在豔陽下,涼風拂過,散落的荷瓣,漂浮於水,幾尾紅魚歡快地嬉戲。荷,因她潔淨的本真,留下“出塵不染”的美名。

在奶奶家的庭院前,有一個不大卻又不小的蓮池,長滿了各種水生植物。遠遠望去,唯有那荷花和荷葉讓人感到心曠神怡,唯有那蓮池的一抹色彩裝點了,點亮了這寧靜的山村。“青荷蓋綠水,芙蓉披頭鮮。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在農忙之時,我和奶奶一人一揹簍,那種滿載而歸的喜悅,至今回憶仍然溫暖而甜蜜。屋裡,有一大口缸,裝著澄清的山泉水,洗去一身塵泥,在掬幾口飲下,更覺神清心怡。晚霞鋪在庭院,赤著腳,追隨光的足跡。

在燈下,和爺爺奶奶早早吃過晚飯。奶奶端上一盤新煮的蓮子,泡一壺鄉間自種的茉莉茶,屋裡瀰漫著茉莉獨有的香。趁著蓮蓬新綠時,靜剝蓮子。明靜的月光,代替了餘暉。清風拂過蓮池,一切是那麼祥和。這些美好的景象,仍藏在我的記憶深處。

爺爺曾經是個軍醫,對醫術有些瞭解。他說,蓮子有很大的藥用價值。夏日的庭院,擺滿了大小各式的竹匾,裡面鋪晒著荷葉、荷花、蓮子和蓮芯。李時珍亦在《本草綱目》中寫到“蓮之味甘,氣溫而性澀,清芳之氣,的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

蓮的妙處,難與言說。《西洲曲》中寫到“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古人借蓮來表達愛意,訴說相思。他們的愛,如蓮荷般純潔忠貞,纖塵不染。

愛蓮的周敦頤,曾說蓮是花中君子,一篇《愛蓮說》傳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微風細雨中,幾莖荷花,亭亭玉立,。她的從容氣質,不以歲減,不以物移。

縱使有一天,蓮落葉枯,她亦有她獨到的風流韻致。“蜂蝶無蹤蟬翼收,池中零落花事休。莫嘆蕭疏秋已暮,尚有殘荷散清幽。”

奶奶一生茹素,慷慨善良,蓮就是她種下的善,因果善報,她求的是一份心安理得,別的,已不再重要。

多少次輪迴的夢,多少次清風拂蓮池!

故鄉情 篇16

高二作文 ,1520字

汽車的轟鳴聲漸漸低沉下來,直至停歇。我朦朦朧朧地睜開眼,側首遠望,映入眼簾的皆是城市裡不曾見過的青山綠水,這兒便是我的家鄉。

車子才停下,奶奶邊拄著柺杖從屋內迎了出來。自從兩年前奶奶不慎摔斷了腿骨後,爸爸便把她送回了老家。一來是奶奶能有親人照料;二來也是老人在城市裡太寂寞了。爸爸和媽媽先下了車。即便爸爸不明說,我也知曉,他是很期待能回一趟老家的。這個恬靜的小村莊裡,載滿了太多他兒時的美好回憶。不止一次,我聽爸爸繪聲繪色地敘說著他童年的趣事,那些都是我不可想象的。爸爸會與玩伴們逃課溜到山溝溝上打鳥、捉蟲兒,回到學校面對老師的刁難全都對答如流,氣得老師們直瞪眼;也會光著膀子在溪水裡玩鬧嬉戲,順便撈魚;甚至還調皮地跳上一輛目的地不明的貨車,差點兒沒把爺爺奶奶給急死,每每談起這些回不去的曾經,爸爸的雙眼總是透著亮光,有著五分欣喜、兩分得意、還有三分我讀不透的眷戀與惆悵。

可於爸爸不同的是,我對回老家並不熱衷。偶爾行走于田間,看池塘晃著一片被夕陽鍍上的粼粼波光;不遠處鱗次櫛比的小瓦房群上的煙筒上升起的裊裊炊煙,竟橫生出一股不真實感。或許我的確置身於畫中,可卻無法在畫中找到歸屬感。也許對父輩而言,這裡是他們無論漂泊至何方,也會魂牽夢絮的鄉土。但對我而言,我不過是一位匆匆過客。

尚且記得這件小事。一個盛夏時節,家中飛進了一隻蟬,那“嗡嗡嗡”的聒噪之聲好不煩人。那時奶奶還在城中與我們同住,腿腳還算得上靈便,也不知怎麼的,竟讓她逮住了那傻不唧唧的蟬兒。緊接著,奶奶又掏出了根縫衣線,用其中的一端把蟬的腳給套上了。那可憐的小東西沒頭沒腦的四處亂竄,過了不一會兒又讓線給扯了回來,好不有趣!我在一旁看得直樂,便從奶奶手中接過了線頭。哪知沒過多久,那小東西竟然掙脫了束縛,嚇得我連線也不要,扭頭就跑。奶奶見我這幅狼狽樣兒,一邊笑著,一邊又逮住了蟬兒。待她再綁好後要遞給我玩時,我卻死活不肯了。還記得她因此說道:你爸爸小時候皮得很呢!哪有你這半分膽怯!

這樣一來,漂泊無定之感全無,有的只是恍然、有的只是頓悟。

曾聽說過,有這麼一種蝴蝶會在一定的的時節飛渡茫茫大海去到一個美麗的地方,第二年後又重返故土。由於蝴蝶的壽命只有短短几個月,因而當他們再度飛躍海洋時,已隔了整整四代。蝴蝶的子孫如此,但我與爸爸是如此不同。我不能理解他對家鄉的依戀與不捨,我甚至也不太清楚,這被稱為“家鄉”的地方,是否真為我的家鄉。

無獨有偶,臺灣作家席慕容對她的“原鄉”—蒙古,便有著旁人無法完全理解的熱愛。她出生於重慶,生於香港,此後又流離至臺灣,人過中年仍未踏上大草原一步。但在她的詩歌、散文作品中都浸澱著她濃濃的鄉愁。在去到她曾不遺餘力地讚美過數遍的故土後,她如是說:蒙古高原是我血脈裡遺傳幾千年的基因,我也特別珍惜。我一直覺得自己是草原的孩子,而蒙語是我回鄉的護照。

那些遷徙的候鳥,寒冬之時便南下渡冬;待北國春暖之時,又振翅離去。我想我就像那候鳥,往返于歸程與征程之間,竟失去了自己的故鄉!可真的是這樣嗎?我生於城市,長於城市。可每當被問及關於“故鄉”的問題時,我的心中都會有個小小的聲音在喊叫著:你不屬於這裡。那何為故鄉?王鼎鈞先生說得好:“故鄉是什麼?所有故鄉都是從異鄉演變而來的,故鄉是祖先流浪的最後一站。”

能如此,更何況我們呢!原來故鄉的烙印早已滲入我的血肉、骨髓中不可分離!

此刻,我倚著車窗,沉入了我關於故鄉的混亂駁雜的印象中:灶頭燃著的柴火、溪水下綠得染了墨一般的水草、夜半的蛙聲蟲鳴。如顆顆明珠蹦進玉盤,錯亂無章。但這個念頭卻是越來越清晰,也還真應了北島的話:“是的,我們自以為與時俱進,其實在不斷後退,一直退到我們出發的地方”。

故鄉情 篇17

高一作文 ,771字

時間的飛逝,我在城市的擁擠與喧囂中已經度過了六七個年頭了—那曾經哺育我的小山村在我的胸海中已經漸漸模糊了。有時,她會像遊樂場出現在我的夢裡,充滿了歡聲笑語,卻又像在霧中行走的路人,若隱若現。偶爾,我腦海裡也會浮現出故鄉那美麗的景象:那是充滿活力的森林,那是長滿了綠油油蔬菜的田野,家門前是一棵高大茂盛的槐樹,還有小路旁的魚塘……

從安徽來到廣東,又從廣東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心情十分激動,愉悅。終於又見到那充滿鄉村氣息的一草一木了。那令人陶醉的油菜花香,一陣陣涼風迎面而來,舒服極了。此時,回到了可愛的故鄉我真想放聲高歌,可是我激動得什麼也唱不出了。

走在凹凸不平的小路上,一股股濃濃的鄉情向我迎面撲來。一群麻雀在天空中自遊自在地翱翔,一座座瓦房坐落在這片土地上,煙管裡冒出陣陣黑煙,那黑煙在空中徐徐上升。田野上,大片的金黃色的油菜花散發著淡淡的香氣;池塘裡的魚在爭先恐後地跳出水面。還有人在地裡辛勤地耕作著。我仰起頭,看見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浮著,就像軟綿綿的棉花糖。我笑了笑,心裡想:原來天上的神仙和兒時的我一樣讒嘴,都愛吃甜甜的棉花糖。

小時候和小夥伴們玩得很盡興。每天放學回家後就拿彈弓去射小鳥,比比誰的技術好,誰是我們當中的“神射手”。一起在魚糖裡摸魚,一條條草魚被我們抓住,我們身子全是髒泥水,日暮回家免不了被父母罵一頓。儘管被父母責備,打一頓也忘不了那開心的時刻。夏天天氣炎熱,幾個小夥伴一起去碼頭游泳,在水中打鬧,玩水槍,別提多有趣了。至今這一切還歷歷在目,因為那是我的童年,那是快樂的記憶。

在城市呆久了,我真想回故鄉玩,回到那充滿快樂的小山村。每當想到故鄉,我就像回到了自己的童年—自由自在地和小夥伴們玩雪仗呢,正在玩抓迷藏呢,正在田野上奔跑呢。想到這些,我就會發自內心的說出一句話:故鄉,我想你。

故鄉情 篇18

國一作文 ,660字

記憶是無花薔薇,永遠不會敗落。

—題記

當春風輕輕吹過大地,故鄉到處充滿生機,田野裡,綠草如茵,小草在風中微微搖曳。田埂上,映滿了人們忙碌的身影。

經常夢到小時候的故鄉。夢中的故鄉是一個安謐的小山村。春天勤勞的人們穿梭在綿綿細雨中;夏天,昆蟲樂隊在烈日下演奏;秋天,金黃的水稻謙虛的彎下腰;冬天,道路上寂靜無人,裊裊炊煙在山村的上空迴旋上升。

而現實是殘酷的,現在的小山村,環境已漸漸受到汙染。清晰的小溪變得渾濁、秀麗的山船禿了頭、那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氣已失去……一切都變糟糕了。

曾記得,小時候的故鄉是個美麗的天堂。夏日的午後,人們似睡非睡,打著哈欠、扛著鋤頭,紛紛來到田裡幹活。我小時候經常跟著媽媽到田裡去,媽媽在幹活,我在和小夥伴玩。

不知不覺間,夜幕降臨,還有幾個勤勞的農民還在勞作著。在夕陽落去時,小夥伴們也依依不捨的揮手告別。我回到了媽媽身邊,呆然若失的看著田裡汗流浹背的媽媽。

我站得腿有點麻了,就無奈地坐到田埂上,聽著蚊子的叫,玩著田邊的野草,不耐的嘀咕著。

不知過了多久,我終於忍受不了了,帶著哭腔喊:“媽媽,我要回去了……快!快回去了……”無奈之下,媽媽只好放下手頭的工作,過來安撫急躁的我。

月亮出現在漆黑的夜空,月色傾斜下來,勾勒出媽媽彎腰忙碌的身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在故鄉的田埂上,一步一步踩下我成長的印記。

在漫漫的求學道路上,故鄉離我越來越遠,但時間不能把我美好的記憶風化。我的故鄉,心中的無花薔薇千載盛開。

我站在童年之外,站在故鄉之外,可我的心永遠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

悠悠故鄉情 篇19

國二作文 ,751字

我的故鄉是河南,在那裡,我度過了學齡前的幸福時光,上學後我就離開了河南,如今我已是實中的一名中學生了,逐漸長大,逐漸成熟。幾天前,外婆的一通電話不禁勾起了對故鄉深深地思念之情。

難忘故鄉的小河。

還記得小時候的夏天,我與幾個小夥伴總愛撩起褲腳,跑進門前的小河裡,歡樂的水花濺到我們身上,好涼好涼,“螃蟹!”男孩子手一提,在我們女孩面前晃來晃去。“呀!”尖叫一聲,我們擠到了一塊,踩著了青苔,一滑,險些摔倒在河裡。雖然險些來個“五體投地”,但心兒,填滿了歡樂,那條河,也填滿了歡樂……

難忘故鄉的竹林。

故鄉的竹林是我記憶中的一個神聖的地方。當夏日的餘熱漸漸減退,月光柔和地給大地蒙上面紗時,竹林下便開始熱鬧起來,忙綠了一天的人們總是不約而同地來到竹林下乘涼,他們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邊抽紙菸邊話家常,盡享竹林底下的涼風習習,悠閒自得,而我總喜歡依偎在媽媽的懷裡,傾聽那風吹竹葉動的颯颯聲或是聽媽媽講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

難忘故鄉的夜幕。

月光下,夜幕像透明的紗,把大地罩在裡面,田間像流淌著的牛奶,又像沐浴著水銀,大地沉浸在寂靜安謐的氣氛中,河岸上緩慢著他們的歌聲。月光如水,瀉在植物的葉子上。露水點點,激盪在故鄉的土地上、夜、靜靜的夜……

難忘故鄉的雪景。

雪花是北國的驕傲,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著,似煙樣輕,如玉一樣晶瑩,如銀一樣潔白雪後初晴,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呈現在人們眼前,到處像拉起了白色的帳幕。地上、房上蓋了厚厚的棉被,樹上開滿了雪白的“梨花”。在如洗的藍天下,顯得格外耀眼。

故鄉,這兩個迷離如夢影般的詞,隨著兩行淚水緩緩地、緩緩地淌下,淚水落在衣襟上,歌聲在耳畔迴盪。

“他鄉山也美,他鄉水也秀,難忘我童年故呀故鄉美!”啊!故鄉,我日思夜想的故鄉,今宵可會再入我的夢中?

最是難忘故鄉情 篇20

國三作文 ,604字

故鄉,人們最初生活的地方。從古至今,文人們便寫下了無數關於故鄉的作品。故鄉情也成為了離家在外的人們不能磨滅的一個記憶。

詩仙李白曾寫下過“次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王維也寫下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岑參在《逢入京使》也留下了“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的美句。小時候不懂故鄉情到底是什麼,心裡還想著要早早飛出去,見識一下大城市呢。

姐姐品學兼優,大學後在上海工作。上海可是國際性的大都市,能在那裡工作是多麼幸運而又幸福啊!我們都十分羨慕。去年,姐姐回來了,我們問她:“上海好嗎?”“好!”雖然她說好,但臉上也沒有喜悅,她說,在上海的幾年,工作打拼十分累,心裡還是想家,還念東北的風土人情。懷念家鄉的美食、家鄉的景色、還有親人們。

是啊,人們一離開家鄉,到了外地,便開始了打拼生活,養家餬口,身心俱疲,再加上身處異地,不見故人,自然憑添了無限的孤獨、憂愁。於是便懷念了故鄉無憂無慮的生活。

若是身處異地,能碰見一個老鄉,也是極好的。不由分說,便是熱切地交談。談談自己,談談生活,談談家鄉的面貌。雖然身在他鄉,也會感到十分親切,這便是故鄉的魅力吧。

不久的將來,我們也可能離開故鄉,到外地打拼,那時,我們便會深刻地體會到了故鄉這二字對於遊子們的重要性。

故鄉是避風港,是遊子們日夜思念的地方,也是外出人們心靈的寄託。故鄉,不僅有熟悉的記憶,也會有人們對遊子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