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語師的女兒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腹語師的女兒》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869字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好書—《腹語師的女兒》。這本書是臺灣重量級兒童文學小說家林滿秋阿姨寫的,它不僅為我架起了通往文學世界的階梯,還帶來了許多意外的驚喜。

這本書主要講了:媽媽的突然離去讓原本幸福的小女孩柳兒陷入了無盡的憂傷,而爸爸的遠赴他鄉又讓她品嚐到了孤寂的滋味。她只能與奶奶生活在幽深的大宅裡,等待著爸爸從南美洲寄來的一張張明信片,期待著爸爸迴歸的身影。多年後,成為腹語師的爸爸果然歸來,可距離的縮短反而加劇了父女之間心靈的隔閡。爸爸手中的腹語娃娃擁有著詭異的魔力,一次又一次的將柳兒逼入絕境。終於,柳兒釋放了藏在自己內心多年的祕密,找回了自己熟悉的爸爸。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便被它那富含奧祕的書名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拿起書,進入了女孩柳兒的世界:當我看到柳兒媽媽懷孕後,全家人都冷落柳兒時,心裡不由得替她難過;當我看到擁有魔法的腹語娃娃奇莉指揮凶惡的貓咪來撕咬柳兒時,我非常的憤怒,而更多的,則是對柳兒的擔心;當我看到柳兒終於找回了自己熟悉的爸爸時,我發自內心的為她高興……

這一件件奇幻的事件,似假如真,這一個個生動的人物,栩栩如生,這所有的事物都在林滿秋阿姨的筆下奮力掙脫,躍然紙上—我禁不住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

回過頭來,細細品味,我發現這本書講述的其實是一場戰爭,一場魔幻與現實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柳兒一直在扮演著受害者的角色。爸爸和奇莉,一邊是魔幻,一邊是現實,他們發起的不同的攻擊,讓柳兒遍體鱗傷,可是她卻始終無法做出抉擇,究竟是被毀滅,還是救贖。然而,殘酷的現實最終逼迫她做出了最後的選擇—毀滅,也許是上天眷顧柳兒,也許是柳兒命不該絕,溫柔的魔幻又將她包裹起來,帶她離開無情的戰爭,離開殘酷的現實。

在故事的最終,奶奶可能沒有改變重男輕女的思想,親戚們也可能無法真正理解爸爸和媽媽之間的感情,但是,柳兒卻堅定地相信,自己和爸爸一定會幸福的。這幸福,是來之不易的幸福,是苦難之後的幸福。

讓我們一起來閱讀這本關於傷痛,關於分享,關於治癒的成長之書—《腹語師的女兒》。

《腹語師的女兒》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551字

故事的關鍵角色是一對父女。他們同時,面對失去至親的痛苦,也同時因為一個古墓裡的陪葬布偶改變了人生。

父親失去摯愛的妻子後,逃離了日常扮演的角色,他開始在南美洲流浪,行屍走肉般的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直到有一天,他走入安斯山脈的一個荒村,在生命最低落的那一刻,意外的擁有了布偶奇莉,他的人生因此出現轉機。他捨棄原本的名字,拋棄醫生身份變成街頭藝人奇莉。

奇莉和奇裡自比成為一體,帶著魔幻的色彩,遊走在南美洲的大街小鎮。

女兒柳兒在母親去世,父親遠離後,跟著奶奶生活在深幽大宅中。她的生活如一潭死水,唯一的活源泉是一張張從南美洲寄來的明信片。

幾年後,突然如她所期盼的,父親回來了並帶回了她期待中的布娃娃,只是她做夢也沒想到,那個腹語娃娃竟將她的生命帶向黑暗深淵。

她期待父親的愛,父親也因掛念她而返回。他們渴望彼此的溫暖。可是當兩個人在一起時,非但不能相互取暖,反而讓彼此的距離愈開愈遠。

一場月夜祭奠,讓柳兒毛骨悚然,也證實了她的猜測:奇莉是個有魔法的布偶。她需要人支援,可是沒人相信她。在一次車禍中,柳兒受了傷,那個布偶娃娃也因此消失不見了。

布偶娃娃消失後,柳兒的爸爸向柳兒許諾,要和柳兒一起旅遊。誰知,柳兒上完大學,父親已經因病去世了,而柳兒則自己去旅遊了,直到要像爸爸一樣走到“路的盡頭”……

腹語師的女兒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544字

假期裡,我拜讀了《腹語師的女兒》這本書。這是臺灣金鼎獎獲獎作家林滿秋的最新奇幻力作,是一本懸念叢生卻又深蘊溫暖的成長小說。

故事的梗概是這樣的,小主人公柳兒的爸爸因為自責柳兒媽媽的死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加上家族對爸爸的種種期望和壓力,讓懦弱的他無法面對,於是選擇了逃避,離家出走流浪到很遠的地方,但還是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女兒,每到一個地方,都會給柳兒寄去一張明信片。柳兒也因為自責媽媽的死和自己有關,導致內心的愧疚與糾結。

後來,爸爸終因牽掛女兒,以“腹語師”的身份回到了柳兒身邊,但還是無法面對家庭,柳兒內心深處的傷痛,圍繞爸爸帶來的腹語娃娃,發生了一些虛與實的故事,故事情節環環相扣,引人入勝。最終父女之間解開心結,消除心魔,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故事背景穿梭於南美洲與亞洲之間,奇詭的安第斯山脈,陌生的印第安文化,帶我們領略了神祕的異國風情。

讀完這本書,我感受到柳兒父女之間相互牽掛卻又不知如何溝通與表達的痛苦。現實生活中我們和父母之間其實也存在這種溝通的鴻溝,明明父母是關心愛護我們的,但是他們說出的話卻讓我們難以接受,於是讓我們產生了逆反心理。通過讀這本書讓我明白,溝通和理解都很重要,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多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想想,就能讀懂他們對我的愛,相互理解,生活才能越來越美好!

海的女兒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835字

兒時,讀童話也是為了睡覺,現在讀童話卻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童話往往是在說那些富含的真理吧。今天王老師所讀的原版《海的女兒》,讓我有些迷惘了。

讀完故事後,王老師問我們“她這樣做,值得麼?”。是啊,值得麼?她為了當初那念念不忘的一眼,離開家,離開親人,離開那安逸的大海,每天過著心如刀絞的無聲的生活。海的女兒啊,你放棄了親人,放棄了尾巴,放棄了聲音,放棄了你擁有的一切,但最後呢,你得到了什麼?只有那盛大的婚禮,但主角不是你。烈火般的誓言如你的身體一樣化成了泡沫。

或許在你的世界裡,他就是你的生命,甚至比你的生命還重要。當我第一次聽完這個故事時,覺得你真是個傻瓜。但當我回過頭來細細品味,才發現你是如此偉大。我沒有感受過心如刀絞的痛苦。我也不知道有一種愛叫做“為了他,我可以放棄一切”。如果是我,我能做到麼?我不能。我沒有你的果斷,不能像你一樣拋下一切顧慮。

你的愛是一種執念,正是這種執念使你們兩個成為了同一個世界的人。你的執念我無法理解,但我想知道,在你心痛到麻木時,在你看到他舉行婚禮時,你可曾恨過他?或許沒有吧,為他你付出那麼多,你又怎麼可能恨他呢?

你對他的愛令我印象深刻。這種愛,是無私的;這種愛,是一種“利他”的愛;這種愛,是世間最珍貴的,是普通人無法比擬的。在這個功利的世界,每個人都被慾望矇蔽了雙眼。即使談愛,又有多少是真的?那些理想中的感情,只有在書中才能找到了吧。

家人對美人魚的愛也是美好的。姐姐們為了她,不惜拿自己的頭髮與巫婆交換。老太太也為小美人魚傷心的掉光了她的滿頭銀絲。美人魚的死,對家人的打擊應該最大吧。親情也是無私的,而偏偏又是小美人魚捨棄的。

愛情像一杯純咖啡,如果你仔細品,會品到苦味背後的回甘;如果你不去細細品嚐,便不會感受到苦盡甘來的感覺。小美人魚起初單純而又美好,她不喜歡奶奶給她的貴重的珍珠,而喜歡自己花園中的紅花。樸素也是一種美,但小美人魚寧願犧牲一切只做一隻金絲雀,這種愛,令所有人潸然淚下。雖然美好,但卻是痛苦的。

海的女兒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498字

這本書,我已經看過無數遍了,卻還是百看不厭。

這本書主要講海里七個公主,其中,裡面最小的一個公主愛上了王子,最後化為泡沫的故事。

首先海里有七個公主快快樂樂的生活著。突然有一天,一個王子掉在了海里面,七個公主裡,最小的一個人魚公主把王子救上了岸,之後就離開了。但是那位人魚公主在這次事中喜歡上了王子。所以他去巫婆那裡,想讓自己擁有一雙人的腳。但是巫婆說要讓她把自己甜美的歌聲給她才可以。公主不假思索地答應了。

隨後,巫婆提醒她,假如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得到王子的愛,她就會變成海里的泡沫。

一天一天過去了,眼看著王子要和別人結婚了,但自己卻沒有。正在公主非常傷心的時候,她的姐姐來了,並告訴她只要把王子給殺了,讓他的血滴在自己腳上,就可以重新返回大海,重獲自由。最後姐姐把刀拿了出來,給了公主。但是公主不忍心看著自己心愛的人被自己殺掉,讓別人幸福。最後公主變成了泡沫。

通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公主是一位捨己為人、心地善良的公主。但是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假如把王子救上岸後,等他醒了,告訴她是公主救的呢,這樣,說不定王子會喜歡上公主,並和他結婚。

剛看這本書的時候,看到公主變成了泡沫,心裡很不是滋味。

海的女兒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838字

《海的女兒》每個人都聽過,就算一些細節忘卻,但故事是一定耳熟能詳的,但真正的《好的女兒》你知道嗎?

聽了《海的女兒》後,你覺得小人魚是怎樣的一個人,善良,為愛不惜一切?讀了文章有什麼感悟,要發揚真善美,愛太偉大了?不管怎樣一定會說“愛”,或許你認為愛偉大,高尚,可是最本質的,所謂真正的愛是什麼呢,又有誰能說得出來?

愛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是每個人都擁有的嗎?你有沒有愛過任何一個愛你的人?

愛的本質是無私的,就像小人魚那樣,她那樣無私的愛著王子,她可以為他付出一切:聲音,安定的快樂的生活,愛她的親人們,甚至是生命。她心甘情願的化作了泡沫。她可以下狠手殺了王子,讓自己有生的希望,可她沒有這樣,她犧牲了自己也要換他的幸福,她認為這樣,才能安心。也許你會說她不孝,沒有這樣心疼自己的親人,但這做的一切全部都是因為一個——她對王子的愛,只有愛才能讓她如此勇敢啊。

並不是每個人都擁有愛,可能你經常對父母說我愛你,但是那愛是真的愛嗎?是否只是索取,只有對方的付出呢?口口聲聲說的平平凡凡的愛並不是所謂真正的愛,而愛應該是更多的付出,更多的全心全意,更多一點是為了對方的。

其實在這個世上最愛你的從你出生開始,一定是你的父母。想到這裡,你就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你是那位王子,誰會像小人魚那樣舍了自己去救你呢?一定最先想到是你的父母,或是和你最親近的人。絕對不會是你一個所謂的朋友。與朋友確實可能擦出“火花”,但是否他會像小人魚一樣無私的對你,但你的父母一定會像小人魚那樣無私的對你。愛用父母對自己來說,一定是最深刻,準確的,他們會在最危險時為你而不是自己,如果你是一位父親或母親,當你愛自己孩子時,一定是不想自己的,所以到那時有的人才會真正有用了愛。

說到了這裡所謂真正的愛,我的感受是這樣的——一定要無私。我希望我能做到,希望更多的人能有用“愛”,真心的祝福著。

雪山的女兒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044字

《雪山的女兒》這本書裡,卓瑪生活在一個普通的家庭裡,她從小與奶奶最親,父親平時在家很少說話,媽媽很愛唱歌……然而這一切都被卓瑪那埋藏心底最不願提及的惡魔打破了。從此卓瑪把自己孤立了,封閉了,直到遇到了“老高”,在老高的開導下、鼓勵下,她才慢慢從噩夢中醒來。

書中有這麼一句話,我印象極深:“我的故鄉在迪慶高原,阿拉若,我思念故鄉,故鄉甘甜的雪山把我養大,梅里雪山看著我成長,阿媽,阿媽,我想你……”不知怎的一讀到這句,我的眼眶便溼潤了,那豆大的珠子一個勁兒的往外湧,擦乾眼淚,我也提起筆寫下了“阿媽,阿媽,我想你”。

我的媽媽在我一歲多的時候便和爸爸去外地打工,只有過年時回來那麼僅有的幾天,年一過完,他們便拎上行李又出發了,這好像是設定好的預設程式一樣,年年都不例外。今年同樣如此,正當我沉浸在過年的喜悅中時,偶然間聽到爸媽的談話,“票買好了麼?”“怕買不到,回來時就定好了”“那就好!”……還有些什麼話,我已聽不進去了,呆呆的一個人躲進房裡,心裡不時地想著:要走了,又要走了,我又成了沒有父母管的留守兒童了……眼淚順著眼角滾落,枕頭、被子溼了一片,我不敢出聲,生怕驚擾了這沉寂的黑夜。

媽媽對我來說是那麼的熟悉,而又那麼的陌生。長大後,我甚至沒有一次擁抱過媽媽,也沒有一次當著媽媽的面說過“我想你”,和媽媽說過的話竟還沒有跟奶奶和老師說過的多,想來也可謂是可憐!

還記得那天,我無意中翻到一張一歲時候的照片:媽媽穿著一身漂亮的衣服抱著我,滿臉的喜悅……看著照片,我竟是那麼的欣喜,原來媽媽曾抱過我,原來媽媽曾這麼疼我,原來我也是媽媽的心肝寶貝,原來……這只是原來。

不過,我並不厭恨媽媽。媽媽的苦衷,現在的我雖不能全然理解,可我相信如果可以,媽媽一定會選擇陪伴我的成長!

閱讀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在“雪山的女兒”——卓瑪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讀完後把埋藏心底的話一股腦兒地寫下來,原本烏雲密佈的心好似被卷地而來狂風忽然吹散,我的心裡輕鬆了許多。我會快樂的等待著今年的春節,等待著媽媽回家腳步。

《老師的眼晴》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693字

老師的眼睛是無聲的語言,對我們充滿期待;老師的眼睛是燃燒的火焰,給我們無限的熱力;老師的眼睛,是純潔的清泉,永遠流淌在我們的心田。

寒假裡,我讀了《老師的眼睛》這篇文章。文中描寫了老師擁有一雙溫柔、親切又有魔力的神奇的眼睛。我們的老師又何嘗不是呢?

記得小時候,我不懂事,上課時自己坐在位子上不好好聽課,全然不顧老師在賣力地講課,悄悄地玩起了“蹺蹺板”。拿直尺當“蹺蹺板”的板,把尺子放在文具盒上,在尺子的兩端各放一塊大小不同的橡皮,看看哪個重。老師發現了,並沒有批評我,那雙溫柔的眼睛看著我,好像在說“這個小實驗還挺有創意,可是咱不能在數學課讓做呀,快收起來,好好聽課。”看著老師那溫柔的目光,我頓時面紅耳赤,比用語言批評還羞愧,我悄悄地收起了“蹺蹺板”,認真地聽講了。老師看到我知錯就改,向我投來欣慰、信任的眼神,那眼神讓我記憶猶新。

還有一次,我考試考的全班最好。我欣喜若狂,非常得意。老師在講卷子的時候,我還在美美地想著,我考得這麼好,還用聽嗎?不用了。老師那眼睛也真神啊,她似乎一下子看透了我的心思,向我投來提醒的眼神,那眼神是在告訴我:“勝不驕,在成績面前可不能翹尾巴呀”。我馬上冷靜下來,認真地聽老師分析試卷。我發現雖然我考得很好,但有些題型我並沒有真正掌握,還有些地方模糊不清,於是認真地在試卷上做了分析。這時再看老師那眼神是那麼的溫柔,就像一股清泉,流向心田。

六年了,老師那雙溫柔親切的眼睛一直陪伴著我們,教育著我們,正是有了那雙眼睛的陪伴,我們才從一個個不懂事的毛孩子變成一個個四好少年。想想我們馬上就要畢業,就要離開那雙陪伴我們六年的眼睛,是多麼的留戀與不捨啊!

《踩著麵包走的女孩》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517字

今天我讀了《安徒生》童話裡的一個故事叫《踩著麵包走的女孩》。

這篇故事主要講的是在丹麥有一個叫英格爾的女孩子,她不喜歡自己的家人,到了一個有錢人家當傭人,主人對她很好。有一年,她帶著主任送給她母親的一根麵包回家探望母親,為了在沼澤地裡不弄髒她的鞋,就把麵包扔在沼澤裡,想踩著麵包過去。很快她就跟麵包一起沉下去了,在沼澤裡變成了石頭。後來小精靈讓她變成了一隻小鳥來到人間,這次她徹底改變了,決心用行動來補償以前的錯誤。在冬天她相反設法尋找各種食物,連一點麵包屑都不放過,來送給那些飢餓的小鳥,而她自己去捨不得吃一點。有一天,她的翅膀忽然變白了,變成了一隻美麗的海燕,一直向太陽飛去。

讀完這個故事,我想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在皇宮的時候,他十分奢侈,很多珍貴的食物,他連試都不試就扔掉了。後來成為戰俘以後,連黑麵包都吃不飽,這是他才明白食物的珍貴,十分後悔當初浪費了那麼多的食物。後來被釋放成為普通老百姓後,溥儀用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和家人,真正體會到了作為一個勞動者,享受自己親手勞動成果的快樂。

很多東西,在我們擁有的時候,不覺得珍惜,但是當我們失去了的時候,才會覺得可貴。食物也是這樣,我們再也不要去做把麵包踩在腳下這種傻事了。

永遠的女孩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765字

在這個暑假,我拜讀了一本名叫《給你整個世界》的書。書中有一個個故事,有一個故事令我深有感觸。這個故事叫《永遠的女孩》。

女孩王穎是一個無憂無慮、快樂的女孩。但厄運還是降臨了。女孩患了內胚竇瘤,而且那瘤子已經被槓子硌破了,引發了腹膜炎。在醫院時,同學們經常會去看她。在化療過程中,女孩很堅強,她就哭了兩次。儘管多次化療,但最終女孩還是被殘酷的死神奪去了年僅十六歲的生命……

王穎是個堅強的女孩。當她得知自己不可能生育時,她的父親熱淚滾滾,而她沒有掉下不滴淚水,她把化療時的痛苦當成平常事,沒有逃避現實。因為她知道,她必須坦然面對現實,而且這不影響她的學習。面對厄運,王穎沒有自怨自艾,反而樂觀向上,這種精神,令人讚歎。如果換了別人面對這些接踵而至的噩耗,又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也許大多數人會自暴自棄;也許會有少數人像王穎那樣堅強,可又會有幾人堅強樂觀呢?面對天災人禍,只要堅強樂觀,就有希望!

王穎是個熱愛同學的女孩。她在自己病重時,還會和同學寫信交流,還寫了一首關於星星的詩,表達自己對同學的思念。無聊時,她會黷寫班裡的座位表。她把閱讀同學寄來的信看作是一種奢侈的享受。女孩只有和同學在一起說笑時才會特別開心,同學要離去時請求同學再待一會兒……不熱愛同學的人會這麼做嗎?

面對天災人禍,能做到堅強樂觀的人少之又少,只有這種人才是勇敢的人。我們要像海倫凯勒、恩科西等名人一樣堅強!

王穎如同一朵剛剛開的花兒,卻突然凋零了,令人感嘆。我們看到了生命的離去,也看到了曾經生命的華美與璀璨!女孩走了,可她把永遠的青春與微笑留給了她的親朋好友。她的懂事、勇敢樂觀和對生命的熱愛,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感染著我!

這篇故事令人感動,也讓我明白了什麼是堅強樂觀。勇敢地與厄運抗衡,積極向上,就是堅強與樂觀!我們要讚歎並學習這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