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1

觀後感 ,552字

希望是什麼?每次觀看這部經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贖》都會給我帶來全新的感悟。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我被主角安迪為了重獲自由與新生,竟然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挖地道並越獄成功的智慧與毅力而深深折服!在長達幾個橄欖球場寬的惡臭地道里爬行,只為通向自由的另一世界,不同於高牆封閉的肖申克監獄,而是充滿希望與自由的另一個世界。

“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我們都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來解讀這部影片啟人心智的細節魅力。希望是什麼?對於幾乎耗費一生時光在監獄裡的囚徒來說,希望是重新獲得自由。但是很多囚徒從最初入獄的失望,逐漸麻木並習慣關住他們的這個“鐵籠”,甚至到最後嚴重依賴這個讓他們絕望的牢籠,一旦離開它重回社會,便開始無所適從,陷入深深的恐慌中。影片中的八十多歲的監獄圖書館管理員老布就是如此,獲得假釋卻無法融入這個社會,被監獄“體制化”而無法自拔,最終上吊自殺。類似於心理學上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被害者對犯罪者產生情感,被體制化的人對體制產生依戀。

現實是,我們都有或多或少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我們對某些禁錮我們思想與靈魂的東西而不自知,反而在長年累月下習慣並依賴所阻礙我們前進的東西。重拾希望,重獲自由,就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認清腳下的路而不至於迷失在茫茫的人生霧霾之中。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2

觀後感 ,552字

希望是什麼?每次觀看這部經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贖》都會給我帶來全新的感悟。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我被主角安迪為了重獲自由與新生,竟然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挖地道並越獄成功的智慧與毅力而深深折服!在長達幾個橄欖球場寬的惡臭地道里爬行,只為通向自由的另一世界,不同於高牆封閉的肖申克監獄,而是充滿希望與自由的另一個世界。

“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我們都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來解讀這部影片啟人心智的細節魅力。希望是什麼?對於幾乎耗費一生時光在監獄裡的囚徒來說,希望是重新獲得自由。但是很多囚徒從最初入獄的失望,逐漸麻木並習慣關住他們的這個“鐵籠”,甚至到最後嚴重依賴這個讓他們絕望的牢籠,一旦離開它重回社會,便開始無所適從,陷入深深的恐慌中。影片中的八十多歲的監獄圖書館管理員老布就是如此,獲得假釋卻無法融入這個社會,被監獄“體制化”而無法自拔,最終上吊自殺。類似於心理學上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被害者對犯罪者產生情感,被體制化的人對體制產生依戀。

現實是,我們都有或多或少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我們對某些禁錮我們思想與靈魂的東西而不自知,反而在長年累月下習慣並依賴所阻礙我們前進的東西。重拾希望,重獲自由,就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認清腳下的路而不至於迷失在茫茫的人生霧霾之中。

希望,是人間至善——《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69字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https://wWw.ZuoWen8.com/a/249659.html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4

觀後感 ,847字

總感覺這部電影很沉重,甚至在前半段甚是壓抑—百口莫辯的審判,不留情面、視人如機器的典獄長和守衛們,新來的囚犯眼中的迷茫失措,尤其是那個當晚被打死的小胖子,後來他的死訊從一位囚犯口中蹦出,眾人一片沉默的場景,更是把氣氛拉到了最低點—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權利漠視他人的生死,哪怕他犯了錯,喪了心智。然而,眾人的無奈讓人認清了,這就是那四堵高牆所圍住的現實。

然而主人公安迪只是眼神閃動,卻靜默無言,但他的心仍然有著一樣這些現實無法控制的東西—希望。這,便是安迪監獄生活的全部。而他和瑞德的許多話,至今留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

“生活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於真正的生活,就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讓你難過的事情,有一天,你一定會笑著說出來。”這是湯米,唯一一個終於可以證明他的清白而最終被典獄長因一己私心設計害死的一個人走後,萬念俱灰的他不再對這個牢籠有什麼期望了,他下定決心自己要過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於是他逃出來了,還將這些視人命如草芥,眼中唯有利益的長官揭發上報,讓這個假惺惺地信奉上帝的無恥之徒只能自盡桌前。他難過過,反抗過,最終逃離了這個根本不屬於他的地方,讓那些人性的醜陋都無所遁形。

“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這是瑞德感觸最深的一句活,他和老布,都在這圍牆中度過了四五十年,甚至在外面都無法生存,不適應到想要犯法再回去,想要自盡生命。正像電影中所說:“大多數人都會被慣性推著往前走,在一個失去自由的世界裡,讓陰暗腐蝕靈魂,不單是失去了身體的自由,連靈魂也鎖在了那樣大小的空間內。大多數人都不希望被慣性推著走,忙著等死還是忙著活,這不是個簡單的選擇。這個選擇需要更大的勇氣,更多的付出。自由世界裡的我們本就容易喪失方向,丟棄希望。失去自由後,希望變得尤為珍貴。不能將心束縛,不能丟棄希望,無論身在何處,堅持最初的夢想。”

這便是影片的精華所在吧。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5

觀後感 ,871字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家喻戶曉的影片,它沒有多麼華麗的動作,也沒有多麼真摯的愛情,卻揪住了大多數人的心。時至今日,它依舊具有非凡的審美價值與教育價值,為什麼?也許是它對人性的思考。

影片開頭,主人公安迪因殺害妻子及情夫被捕入獄。在獄中,安迪結識了許多朋友,也受到了部分人的騷擾與欺凌。幾十年過去了,安迪體會到了也學到了許多,期間,他利用自己的才能幫獄警以及各式各樣的人逃稅。而這時來了一位新犯人,他可以證明安迪是無辜的,而典獄長為了讓安迪繼續幫自己洗黑錢,同時以防安迪出獄後告發自己,典獄長殺了那個犯人。而最後,密謀許久的安迪逃出了監獄並告發了典獄長,在自己嚮往已久的地方度過餘生。

在人物設定上,無論是表裡不一的典獄長、出獄後不甘寂寞而自殺的老布、還是獄中的同性戀兄弟,在我看來,他們其實都是那個時代的受害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布,一個被關押在監獄長達50年的人,他把自己的青春賠在了監獄。可當他離開監獄,離開了適應的環境,離開了適應的位置,他覺得,自己找不到在這個世界中活著的價值以及意義,他只想從這個世界消失。而最終,他上吊自殺,在屋內留下“老布到此一遊”的字樣,也許,這就是他對人世最後一點留念。

而在情節設定上,影片也頗為巧妙。影片開頭利用安迪回憶的手法以及場景的變化讓觀眾誤以為確實是安迪行凶,同時也為後文埋下伏筆,而在影片後半段卻拎出事情真相,安迪是無辜的,這種情節上的反轉令人過癮。同時影片還致力於細節描寫。犯人瑞德在出獄後工作時,連上廁所都要向管理員請示,側面突出了他長期在監獄中的壓抑、拘束已成為習慣,他甚至說:“沒有人同意我上廁所我是上不出來的”一席話,可看出監獄的摧殘。

看完影片,總結出幾個人生要點:一、保持希望。就像影片中的安迪,在獄中始終保持著希望,不拋棄不放棄;二、堅強的毅力以及決心。靠著時間的歷練,安迪最終靠著一柄小榔頭鑿穿了牆,通向外面的世界;三、非凡的勇氣。面對典獄長以及眾多獄警,安迪並沒有畏畏縮縮,而是大膽做自己想做的事。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值得回味的經典,也希望這樣的經典能夠永遠留存。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6

觀後感 ,832字

“在肖申克監獄裡的任何人都是無罪的。”主人公安迪因法官誤判被指為殺死妻子及其情人的凶手,因而進了當時最黑暗的監獄肖申克。遇到了一群無罪卻被律師陷害的人以及殘暴的警官,貪婪的監獄長。

在肖申克監獄中,所有人每天都過著相似的生活:吃飯、工作、睡覺,沒有興趣愛好的他們只能從挖苦別人身上尋找短暫的樂趣。而安迪卻對生活充滿著希望,即使獄友不斷提醒:不要對現在的生活抱有任何幻想與希望,那將是一件徒勞且恐怖的事情。可安迪卻用行動證明著:冒著生命危險買來了鉗子,每天雕刻著象棋與其他玩物;每天堅持讀《聖經》,只因“拯救之道,就在其中”。就在其他人開始漸漸麻痺自我時,只有安迪仍保持著激情與信仰。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安迪的一個老友在監獄中生活了50年後的一個老人出獄了。老人出獄後,被分配到超市工作,最終卻選擇了自殺。只因為他早已習慣了監獄的生活,就像一隻井底之蛙般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恐懼,離開了監獄的他就像失去了什麼東西一般變得焦躁不安,惶惶度日。或許是他早已失去了對生活的熱忱,失去了失望與信仰。而沒有信仰的人大概也就只能獨自慨嘆,抑鬱而亡了。

“聖者渡人,強者自救”安迪用自己的行動漸漸感染著監獄中的每一個人。從向政府投遞幾百封信,只為獲得捐贈書目以及修建圖書館開始。每天教不同的人如何學習、識字、閱讀,這讓生活變得更有意義,而不至於在出獄後茫然的面對外面的世界與人。

看完影片,真正讓我感慨的不僅僅是社會的不公,我敬佩著在那“死亡之地”仍能努力尋找幸福的安迪。試想,我們是否也在這三點一線的生活中逐漸迷失了自我?對待生活中的大小事物不溫不火,失去創造力,每天所擁有的僅是一個不剩任何東西的軀殼。

當然,安迪著一類人是迥乎不同的。在他們遭受苦難時,仍儲存著自己的尊嚴,心存信念,充滿希望,並積極採取行動,即使軀體受了禁錮,靈魂卻從未被套上枷鎖。

我想,實際空間上的大小並非所謂的自由,真正的自由在我們心中,只有擁有希望,才不會迷失真正的自己。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7

觀後感 ,595字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是由美國作家斯蒂芬金的小說改編而來,這部作品英文版一經推出就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冠軍之位,可見其影響之大,同樣的,這部電影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都說這是男人必看的一部電影,但單純從性別區分就會讓電影變得很狹隘。這部電影通篇充滿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溫馨基調,《肖申克的救贖》的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這一主題也在電影中很好的表達出來。

故事講述了一位年輕有為的銀行家安迪被懷疑殺害了自己的妻子及其情人而進了肖申克監獄一個弱肉強食,強權統治的黑獄。終身監禁的註定了安迪灰暗絕望的人生,但是,安迪並沒有放棄希望:接近頗有聲望的瑞德,讓他幫自己搞來小錘子;精通稅務的他幫監獄長逃稅,洗黑錢,擴充套件圖書館等等。

後來在一名叫湯米的偷竊犯口中知道了真凶,去找監獄長卻被拒絕,導致湯米被殺害,這時他知道了只有越獄才能救自己。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安迪帶上監獄長洗黑錢的賬簿成功逃脫肖申克。聯邦警署根據安迪的賬簿粉碎了監獄長的勢力。

影片的最後,安迪在德州邊境的小鎮與好朋友瑞德相聚。鏡頭從空中升起,鳥瞰遠拍,他們的旁邊就是廣袤的太平洋,藍色的大海是多麼明亮,多麼的深沉,多麼的美麗!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你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每個人都在忙,有的忙著生,有的忙著死,忙著柴米油鹽的你,停下來想一秒,你的大腦是不是已經被體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裡?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8

觀後感 ,1400字

這就是生活

任何人的內心都是看不透的

肖申克監獄內又來了一批新的囚犯,此時他們被夾道歡迎,臉上惶恐或者死氣沉沉。老的囚犯們顯得漫不經心,他們又在下賭注了——今晚誰是第一個哭的新人呢?

第二天一早,瑞德不得不賠了幾根菸,這是他第一次猜錯。瑞德打量著讓他賭輸的年輕人,他臉上的不合群竟並不代表著無法集中精力的恐慌。

年輕人果然是被冤枉而入獄的。已是朋友的瑞德和安迪開始互相瞭解對方。在瑞德眼裡,安迪才華橫溢並且對未來充滿信心,他已經成了獄長的財務助手。安迪讓瑞德幫忙弄來了一個錘頭,但安迪不願說他的用意,瑞德想:“這東西就算是600年也無法鑿出隧道吧。”

直到後來,瑞德發現自己並沒有看透安迪。安迪在幫獄長洗黑錢,安迪還是靠著錘頭砸開了牆壁。不過還好,安迪確實是個善良人。

事實上,任何人的內心都是看不透的。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面具之下,我們所謂的瞭解,只是瞭解這個人的面具而已,面具後面我們儘可以藏起自己的祕密。那些怕見到光的祕密或是慢慢滋生,或是漸漸地消失。只怕時間長了自己也被欺騙了。

忍者無敵

枯燥而且充滿暴力的監禁生活該怎樣適應?又一位號啕大哭的新犯人被巡邏長打死了。見怪不怪的只是埋怨幾句,另一些新來的犯人卻倒吸涼氣。每天的勞動不容片刻懈怠,因為你是囚犯,所以監工們並不把你當人看待。

忍!就算連法律都不會庇護囚犯,囚犯們也要把自己當人看待。看看那些在監獄裡混得風生水起的頭頭,也都是從被欺壓的物件開始的。當然也有深得人心的老犯人,他們靠寬容和深沉撐起自己的名譽——瑞德算是一個。作為一個人應更多地向後者靠齊,你看那些新來的犯人就像是當初的自己,怎能狠下心去傷害他們?儘管監獄是一個教人更殘暴的地方。

安迪忍了下來,他靠自己的才幹試圖化解監獄裡的陰影。任何一個人都應該要有一技之長來保住自己的飯碗,不管是打架還是勸架都需要一定的火候。只是監獄裡已堆積了幾百年來的怨恨,想靠自己化解尚欠缺知音的共鳴。拯救不了別人,就拯救自己吧。

安迪在雷電的掩護中爬過冗長的下水道,瘋狂的大雨就像是在為忍者的出頭之日描畫背景。

希望總在前方

自由在哪裡?這對肖申克監獄裡的人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好多人都被關了幾十年了。瑞德這樣評論眼前無法逾越的高牆:“起初你恨它,再後來你開始習慣了它。很久以後,你不能沒有它。這就是馴化。”

有個善良的老人假釋出獄了,他發現以前的東西全變了樣,自己就像是從上個世紀來。儘管他懷著滿心的欣喜,但他發現他甚至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他希望自己沒有來過這個紛繁的世界,希望回到高牆裡,最後他選擇了在自己侷促的房間中懸樑自盡。瑞德也假釋出獄了,但他發現自己無法改變上廁所先報告的習慣——他並沒有真正獲得自由,他的心仍被關在肖申克之中。

當自由來到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能力去適應和使用它?

不過希望總會在前方。瑞德下定決心離開了自己的職位,到了與安迪約定好的大樹下。他從一封信中得知安迪越獄後取出了獄長的黑錢,移居到了一個太平洋的小島上。這才是他該有的生活。

兩個老友在美麗的海島上重逢了,他們身後的那片海讓人看到了自由的磅礴氣息。

結局只有一個

若一個人同時擁有智慧、寬容、毅力、希望,他定會擁有完美的結局。

我們把瑞德和安迪放在一起,便看到了這樣一個偉大的形象。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9

觀後感 ,869字

無意中觀看了一部電影,竟就在我的腦中留下了深深的淵。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主人公安迪受冤入獄後,為了自己心中的希望和嚮往的自由,靠自己過人的才識成功越獄。

在這一整個過程中,安迪遇到很多很多的人,有瑞德、湯米、典獄長……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安迪的老友——瑞德。

整部影片都是以瑞德第一人稱敘述的。這個黑黑的,一笑起來就會露出一口大白牙的監獄老大哥,在沒有遇見安迪之前就已經在這牢中生活了將近二十年。可以說安迪這個人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轉折點。因為安迪的到來,他竟也開始有了些許希望。瑞德在敘述中說過:“我喜歡他。”這也是他和安迪成為朋友的契機。他在獄中總共待了四十年,四十年,這該是有多麼漫長啊?足以讓一個幼稚、不懂世事的孩童成長為成熟穩重的中年人,更足以讓一箇中年人變得老眼昏花。可就是這四十年,他習慣了獄中的一切,甚至到後來假釋審查時,也直接地告訴審查人員:“我無所謂。”

他已經被“制度化”,脫離了整個社會,最後出獄時已經是個老人了。時間多麼無情,帶走了瑞德的一切。四十年習慣的“世界”,自己一手建立的“王國”,就在開啟大門的那一個瞬間煙消雲散,化為一片塵土隨風而去了。面對他的是陌生的世界,社會的瞬息萬變讓他猝不及防,措手不及。萬般無奈,他已經不屬於獄外那個全新的社會了,能做的,只有退出。不知瑞德是否產生過自殺的念頭,但如果是我,我會選擇隱退,消失。安迪又救了他,安迪的一封信,使瑞德打消了任何關於自殺的念頭,果斷地去找曾在牢房中形影不離的老友安迪共同生活。

如今的社會是日新月異,一天天都在不斷進步,一直向上,沒有封頂,永遠不會達到峰頂。在這樣的社會中只有擁有堅定的目標和頑強的毅力還有對生活的希望,才不會被生活、被社會淘汰。四十年的漫長歲月,若沒有被耽誤,悟出了這樣的道理,也算沒有浪費。

影片中的瑞德很普通,很平凡,但這樣的人就是我們茫茫人海中的一個。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10

觀後感 ,1255字

如果你受誣陷而鋃鐺入獄,你會怎麼做?是默默地接受命運,還是奮起抗爭,或者是越獄?在一所罪惡的監獄,有一個蒙冤的人,一顆不屈的心,一個智慧的頭腦,最終打開了一個通往自由的洞。

事情發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銀行家安迪,被汙衊殺死自己出軌的妻子與其情夫,判處無期徒刑,走進了這個改變他一生的地方——肖申克監獄。在這裡,他收到了無情的虐待,但他沒有放棄對自由的追求。他憑藉自己的智慧與警察、典獄長周旋,經過二十年的挖掘,他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順著挖出的洞爬出了監獄,重獲新生。

“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裡的,因為他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爍著自由的光輝。”瑞德在看到安迪為越獄而努力時,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安迪為了獲得自由,每天都在為那詳細而龐大的越獄計劃而準備,他為了不被警察騷擾,利用自己豐富的金融知識,為警察們出謀劃策,為貪汙的典獄長洗錢。他從“什麼都搞得到”的瑞德那裡買了一個小錘子,瑞德嘲笑他的逃跑計劃,認為“挖出去要六百年”,但是安迪不以為然。同時他還為出獄後的生活做了打算,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向外寄信,偽造了一個身份。通過二十年每一天的不懈努力,成功逃脫。這是多麼強大的毅力與智慧啊!

《肖申克的救贖》裡有這麼一句話“堅強的人才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在暗無天日的監獄裡,安迪不僅在進行自我救贖,他同時也在救贖著別人,比如他的朋友瑞德。瑞德說過“這個監獄裡沒有犯罪的人,除了我自己。”但是在長期交往中,安迪知道他是一個好人,便在籌劃越獄過程中幫助瑞德。在兩人的談話中,安迪認為要追求自由,嚮往著圍牆外的世界,而瑞德卻認為這是天方夜譚,借老布的死,訴說了體制化的可怕,他只想在監獄裡安靜地度過這一生。如果沒有安迪的救贖,瑞德也許會步老布的後塵。但是安迪給了他希望,讓他看到了自由的可能與美好。最終在安迪越獄後,他憑藉著發自肺腑的懺悔打動了審查官,結束了四十年的監獄生活。

在安迪出獄後,留給瑞德一封信,“記住,希望是個好東西,這或許是除了活著以外最好的東西了”。我想,這也許是導演想向我們訴說的,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希望,那麼他會像一個行屍走肉一樣度過餘生。正如肖申克的高牆一樣,沒有希望會禁錮我們的思想。老布之所以被制度化,不是因為他在肖申克待了五十年,而是因為他沒有自由的靈魂,不敢去奢求外面的世界,安迪的成功,也正是因為他二十年如一日的滿懷對自由的希望。瑞德說過“希望是個危險的東西”,而正是這危險的東西,使得安迪不拋棄不放棄,鞭策著他的靈魂,以驚人的毅力譜寫了偉大的篇章。

在影片中,有一句話我十分喜歡,“要麼努力活著,要麼活著等死”。我們對人生如何,決定了人生對我們如何。如果不想像行屍走肉般虛度一生,那就讓希望之光相伴一路砥礪前行。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11

觀後感 ,1045字

春天的希望

有一種人站在命運的邊緣,等待救贖,等待每一次似是非是的花開;而另一種人化身救贖的船隻,載上自由吹著希望的風,在心靈脩籬種草。安迪在肖申克的救贖就是春天裡播種的希望。

安迪,一位銀行家,因為極為巧合,他被誤判殺死妻子和她的情人,鋃鐺入獄。他表現得不尋常的淡定,他每天在空地上兜圈,像在自家院子裡晒太陽。他和“萬事通”瑞德逐漸熟絡。他賃著他的強項解決監獄官的稅款問題,換來他和獄友的啤酒慶祝;他精通財務管理,擺脫了監獄裡繁重的勞務活和無聊之人的騷擾,幫助獄官們稅務甚至是小孩升官問題;他不停地向州長申請經費,擴建圖書館,他逐漸聲名遠揚。

“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人間至善,好東西永遠不會消逝。”安迪不僅救贖了自己,思考自己身為丈夫的不稱職,在牢獄生活中也展現人性的美麗,著實的也救贖了周圍其他人,用追求自由的熱情不斷豐富平淡的生活。他為好友買口琴,擅自用留聲機和廣播為獄友播放歌劇片段,之後因此被關禁閉一個月。但當他的誤判揭密時,知情者想讓監獄長為他重申,卻被監獄長設計殺害了。他終於受到現實殘酷的打擊。這便是和誤判一樣的社會黑暗,把他還有其他許多人傷得抽離現實,傷到體無完膚。要是沒有心中向光的勇敢,或許只是連撲火也不會的懦弱飛蛾罷了。

安迪下定決心逃離這裡了。他和瑞德約定,如果瑞德獲得假釋,到一棵樹下挖出一個盒子完成他的心願。那天晚上,安迪實現二十年的籌劃,穿過地道,爬過近半里的下水道,成功越獄。他從一開始意外發現到越獄計劃,二十年間打破監獄制度化。電影里老布大半生在監獄裡度過,出獄後卻敵不過制度化,整夜噩夢最後還是了結自己的生命。或許在監獄裡他還能安穩過一生,就像那些高牆一開始痛恨,然後慢慢習慣最後竟是對它依賴了。瑞德被安德救贖,學會了心不希望又不忘做最壞的打算,最後假釋後才可以完成約定和安迪在太平洋海濱重逢。

其實,還令人深刻的是他與瑞德的深厚情誼。小說以瑞德的口吻敘述,在安迪準備越獄的晚上,瑞德覺得那是他過的最漫長的一夜,他擔心安迪尋短見。他被安迪不顧一切的逃離感到佩服,這個年輕人雖已被時光靡得“蒼老”,也帶著他乘希望之帆走向自由了。

作者說:我希望太平洋就如我夢裡的一樣蔚藍。這希望的確蔚藍。他不是消極等待度光餘生,他希望著重獲自由,他在肖申克完成救贖,在那兒播種希望,在我們心中播種希望。

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這春天的希望值得我們銘記。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783字

最初閱讀完這本書,我並沒有很深的感觸,認為此書只是講述了安迪的監獄生活,事實也確實如此。但最近重溫此書時,忽然感覺到了一些隱含在文字下的東西。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年輕有為的銀行家安迪被指控殺害妻子和妻子的情人,被判無期徒刑。由於監獄的腐敗,他在真相即將大白的情況下仍然得不到昭雪,反而在肖申克監獄中飽受了各種精神上和肉體上的折磨和摧殘。然而安迪並沒有被多舛的命運所打倒,他忍辱負重二十多年,終於挖出一條通往自由的地道。

全書主要讚美了“希望”和“救贖”,可是大多數筆墨卻重在描寫“失望”甚至“絕望”。

或者說,肖申克監獄本身就是可以稱之為“絕望”的,貪汙、謀殺、制度化……文章很好的描寫出了三種人面對這些情況下的反應。

第一種是老布那樣的。老布在監獄裡待了五十幾年,被制度化,獲得假釋出獄後由於無法適應外面的生活而自殺。

第二種是瑞德一樣的,瑞德也和老布一樣,同樣習慣不了監獄外面的生活,但他堅持了下來,找到了安迪留給他的現金和信件,最後來到了安迪身邊。

第三種,是像安迪一樣的人。安迪在獄中所受的痛苦可能要比別人大得多,因為他是唯一一個無罪的人。在痛苦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他的朋友們都在擔心他會自殺,他卻早已挖好了通道,奔向自由。

老布和瑞德沒有的,便是安迪的自信,或是說“希望”。

老布、瑞德和那裡的所有人,真的是從未有過希望嗎?只是被痛苦和絕望磨滅了而已。真正閃著光的希望,也正是在那樣的環境下依存的火種啊。

是的。在監獄的痛苦中,為什麼只有安迪能脫穎而出?只是因為他在一次又一次對生活的失望下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與希望!

正像文中瑞德所說那樣:

“我不得不提醒自己,有些鳥註定是不該被囚於籠中的。它的羽毛閃耀著太過明亮的光輝。把它關起來是種罪過,這一點你也看清楚。而當它飛走時,你確實會暗自釋懷。但是,它一旦離開,你的居所一下子變空了,變得無生氣了……”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790字

無論黑夜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

—莎士比亞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的是,當你面對生活的困難時,仍要充滿希望,追逐自由的故事。影片主人公安迪被律師咄咄逼人的指證打壓,最終被冤枉進肖申克監獄。安迪剛進入肖申克,孤僻,冷酷,一言不發。兩年後,安迪才和瑞德交談,兩人成為好友,安迪每天找石頭,磨石頭,下棋,看書,對生活的熱愛,讓我們覺得他不是一個犯人。安迪是一個銀行家,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海利解決稅收問題,為典獄長洗黑錢。肖申克,就如同現實生活的一個縮影,那裡有守紀的“市民”,有霸道的惡人,有濫用私法的掌權者,更有像安迪那樣的智者。

瑞德曾說:“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他而生存。”並告誡安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它是精神苦悶的根源。”然而安迪卻倔強地堅信希望,用音樂、圖書來救贖獄友,他堅信人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

最終安迪用20年挖了一條在瑞德看來要挖600年的隧道,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逃離了肖申克,當他脫下衣服,在雨中佇立時,那一刻他是自由的。而老友瑞德也受到了安迪的鼓舞,在假釋時他說:“我沒有一天不在後悔,我回首前塵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試圖講道理,讓他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但是我辦不到。”其實瑞德是想告訴我們:人生在世總會犯錯,犯了錯並不可怕,而是應該在犯錯後充滿希望,更加地熱愛生活,糾正那走錯的路,做錯的事,說錯的話。

正如安迪所說:“希望是好事,甚至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當我們遇到挫折時,想想安迪在令人恐怖的肖申克里,如何保持希望的心,美好的生活;想想霍金在病痛的折磨下,如何保持樂觀的心,獻身於科研;想想中國女排在面對強敵時,如何保持堅定的心,與對手決一死戰。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唯有堅信希望,追逐自由,才能讓心靈獲得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788字

希望,信念

當一個人在暗無天日的地方生存,試著過一種生命的每時每刻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體制化生活時,他心中會有多少希望,能保有多少信念?

答案可以是零,也可以是百分百。

當一個無辜者被指控殺人鋃鐺入獄,並在多年後找到證明自己清白的證人後卻被當頭澆了一盆冷水時,他心中有多少希望,還留有幾分信念?

答案可以是失望,也可以是不放棄。

當一個年輕的銀行家在前程似錦的時候被扣上謀殺的罪名,冷靜地陳述自己的時間線卻仍被判處無期徒刑時,他心中有多少希望,還能否保持信念?

答案可以是自認倒黴,也可以是自命不凡。

當一個人因從天而降的罪名被判入獄,在獄中幹著最累的活,流著最多的汗,卻還要被一群蠻橫者施以暴力,他心中還留有多少希望,是否還有不滅的信念?

答案可以是就地認輸,也可以是不斷反抗。

安迪就是以上我談的後者。他的生命明明是一片光明,卻因為一個莫名其妙的謀殺罪而過上了牢獄生活。他沒有失望,沒有自認倒黴,沒有就地認輸。他從不哭訴自己的被冤枉,被強暴,他微笑著,從容面對這一切。

他拼命地工作,賺錢換來了錘子和海報。錘子用來雕刻石頭,海報也許能激勵他。他又靠自己有用的知識博得了長官們的庇護,大家說他是為圖書館而工作。他從不惹是生非,和他曾住在一起的室友說他人很好,但他那個房間空氣不太好,很冷。

可等到他從監獄逃走的那一天,獄中的頭號人物雷德才明白,他買小錘子是為了挖開牆體,買海報是為了遮蓋洞口,拼命幫長官洗黑錢是為了獨處一室的特殊待遇……雷德說他自控力最強,竟沒有任何苗頭能看出他要越獄!

不管如何,安迪逃走了,雷德祝福他並在多年假釋後獲得與他見面的機會。雷德知道,安迪就是那隻關不住的鳥兒,他總有一天會掙脫牢籠去追尋自己的生活,因為他有狂野的心,有永遠不變的希望和信念。他才不甘就此沉淪!

安迪是一個倒黴的人,但他也是一個充滿希望和信念的人。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 篇15

觀後感 ,714字

夜裡在床上左右來回翻滾的我,趁著晚上睡不著覺打開了手機準備做些什麼。

忽然,我無意間看到了一部電影名叫《肖申克的救贖》,我看了它的簡介。大體上是講一個人犯在監獄裡的故事。我最初以為真的是講在監獄裡的故事的,沒想到,我還是太年輕了。

電影剛開始是,是主角在車裡面喝的似醉非醉,他的一隻手拿著一瓶鐵罐似的酒壺另外一隻手緊握著一把手槍,後來我才明白,原來主角的老婆出軌了,主角是去抓他老婆的。

後面主角就被逮捕了,被送到法庭受審,最後主角就順著電影的進度來到了“肖申克監獄”,從這裡開始了他的故事……

原來主角的名字叫做安迪,他是一位銀行家。

剛到肖申克的安迪並沒有那麼一帆風順,他遇到的各式各樣的凌辱跟欺負。這其中的過程實在是令人害怕。

過了一段時間後,安迪認識了瑞德。瑞德在肖申克待了很多年了,申請過無數次的假釋,都被拒絕了,因此他對假釋不再抱任何的希望。瑞德雖然出不去外面的世界,但是在監獄裡混的也是可以的,因為他是一名商人。

電影在中間部分的時候,安迪為監獄長洗黑錢。有一次,安迪偶然在一次談話時,瞭解到殺害他老婆的人不是他,他興奮的跑到監獄長那裡去跟他講,希望監獄長跟他翻案。但是監獄長拒絕了安迪,後來安迪決定通過自己的救贖去獲得自由!行動之前,他給瑞德留下了神祕的留言。

安迪通過努力成功“越獄”,他的越獄工具就是那本聖經裡面的“救贖之道”,那把小小的石錘。他領走了典獄長那些沒有任何汙點的錢,並且將典獄長貪汙與謀殺的證據寄給了報社,典獄長在案發後絕望自殺。

當瑞德獲得假釋後,他找到了安迪為他留下的禮物,並克服了假釋後的心裡危機,找到了安迪。兩個朋友最終相遇,潸然淚下的結局。

從中我學到了,不能做壞事,不然會遭報應的。

三克的夢想觀後感 篇16

觀後感 ,683字

我的夢想是變化無常的,我從來不會為了我的夢想去努力,但我看了《三克的夢想》後,我明白了:夢想是需要去努力的。

電影中的小本,是一個生活在貧窮家庭裡的孩子。一天,他在小賣部的電視裡看到了一場乒乓球比賽,他心裡十分羨慕,也有了一個奢侈的夢想——打乒乓球。小本為了買乒乓球,把媽媽給他買筆的錢省了下來,並在教室裡撿同學用剩的筆,他還去山上砍柴賺錢。後來,他為了找一塊乒乓板,還闖了很多的禍:他抽走了攔豬的板,使媽媽養的豬逃走了,也害得爺爺摔進了水溝裡。可是即使他闖了禍,受到了再多的挫折,他都沒有放棄夢想。直到一天,學校為汶川大地震的受難者募款時,小本無奈之下,把自己最心愛的乒乓球和乒乓板捐了出去,那一刻,他像丟了魂似的追著載著他夢想而遠去的車。我以為小本會就此放棄自己的夢想,可是他並沒有。慶幸的是,電影的結尾,媽媽為小本買了一副嶄新的乒乓板和一個乒乓球。

我想,小本一定會為了這個夢想一直堅持下去,成為一名有經驗、出色的乒乓球高手。跟小本一比,我生活的環境好多了,可是,小本都能為了夢想而付出那麼多的努力,而我又有什麼理由可以不堅持呢?記得爸爸在我一年級的時候為我報了一個毛筆字興趣班,當時,我對毛筆字很有興趣,也夢想成為一名書法家。可是每次一拿筆,我就手抖,字也寫得不好看,爸爸為了鼓勵我,甚至為我買了文房四寶,但是最後,我還是放棄了。現在想想,真是後悔,當時如果我再堅持一下,努力一下,我的字就不會像現在一樣難看了。

感謝《三克的夢想》這個電影讓我明白了:一個人,無論家裡貧窮還是富裕,無論在哪裡,只要堅持自己的夢想,就一定會有收穫。

三克的夢想觀後感 篇17

觀後感 ,608字

以前,我總是認為夢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是當我看了《三克的夢想》後,我在小主人公小本身上看到了他對夢想的堅持和努力。

電影中的小本在小賣部裡看到了一場奧運冠軍乒乓球對決賽,那時,小本的腦海裡就浮現了一個夢想:要學習乒乓球。可是,小本的爸爸在外地打工,家裡只有媽媽、爺爺,生活條件很貧困。小本想要買一個乒乓球,可是卻買不起。於是,他把媽媽給他買筆的錢存了下來,下課的時候去撿同學們用剩的筆,下午一放學,他偷偷爬上山去砍柴賣給一個老伯伯。最後終於買到了乒乓球,球有了,小本又想著拿一塊板來打球,為此,他還闖了禍,甚至害爺爺病了,受到了媽媽的責罵。不過小本無論遇到了什麼挫折,他都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天天堅持用小刀削一塊木板,削成乒乓板的樣子。一天,學校裡要為災區捐款,小本沒有東西可以捐,只好把自己最珍貴的乒乓板和球捐了。小本失魂落魄的,直到媽媽給他買了一副全新的球拍,小本的夢想最終還是沒有放棄。

我想,連條件那麼艱苦的小本都能堅持自己的夢想,那我又有什麼理由放棄呢?這個電影讓我聯想到了我自己,我看一群小夥伴都在騎自行車,我也想成為跟他們一樣的騎車高手,但是我堅持了幾次,總是摔倒,於是便放棄了。看完《三克的夢想》,我被小本的堅持和執著深深打動了,我決定,我要堅持把自行車學會。

夢想,只要去盡力了,就不會有遺憾,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不要放棄。我在小本身上學到了堅持不懈的精神。

三克的夢想觀後感 篇18

觀後感 ,498字

以前,我以為夢想就像是天空中看得見摸不著的白雲,是遙不可及的。但是,看了《三克的夢想》這個電影后,我才知道,夢想是要不斷堅持的。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小本為了自己的夢想經歷了種種困難,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小本的故事讓我十分震撼,也令我非常佩服。

小本生活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家裡十分貧困,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家裡只有年邁的爺爺和幹農活養家的媽媽。有一天放學後,小本在小賣部的電視上看到了一場乒乓球比賽,也很想有自己的乒乓球和乒乓板,為了買到2毛錢的乒乓球,小本把媽媽給他買鉛筆的錢省了下來,還學著媽媽的樣子去砍柴賣錢,終於,小本靠著自己的努力買到球。接下來,他又為了拿板打球,闖了不少的禍,還受到了媽媽嚴厲的責罵。小本甚至把辛辛苦苦用小刀削的乒乓板捐給了災區。但就算如此,小本還是沒有放棄夢想,當我看到小本的爸爸帶他親眼去現場看了乒乓比賽,小本媽媽為他買了一副嶄新的乒乓球拍時,我彷彿看到了小本的夢想已經開始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在小本的故事裡感受到了:夢想需要堅持。我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書法家,但在練習的過程中卻放棄了,現在我才後悔當初沒有為這個夢想堅持下去,我應該學習小本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

《三克的夢想》觀後感 篇19

觀後感 ,726字

這個星期六下午,喬老師帶我們看了一部電影:《三克的夢想》。看完這部短暫的電影,我不由得被電影裡的主人公小本的精神所感動,感嘆於他對自己的夢想的堅持不放棄,感嘆於他面對災區小朋友時那份善良和純真,這些都深深的印入了我的腦海。

出生於貧困山區小學一年級的小本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小賣部的電視裡觀看了一次乒乓球比賽,因此迷上了打乒乓球。為了湊夠兩毛錢買乒乓球,小本將媽媽好不容易給的買鉛筆的一毛錢攢下來了,為了有鉛筆用,他放學後主動幫同學打掃衛生,希望可以從垃圾桶裡撿到同學們扔掉的鉛筆頭。為了掙剩下的那一毛錢,他竟然學起了他媽媽上山砍柴、賣柴,他那瘦弱的身材與那一擔擔柴形成的反差強烈撞擊著我的眼球,深深的印入了我的腦海。

有了球卻沒有球拍,自己就和小夥伴周奇用小刀一點一點的削出來了一副球拍。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何曾有過這樣的體驗,爸爸媽媽的無限包容和愛護,讓我們備受呵護,小本的拮据、小本的堅持和吃苦要我深深感動。

這樣來之不易的球與球拍,是小本的夢想,是小本全部的歡樂和童年!他分外珍惜呵護,形影不離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可是我卻錯了!事情發生在汶川5。12地震之後,全校舉辦了為災區小朋友募捐獻愛心的活動。小本思前想後也希望為災區的小朋友貢獻自己的一份愛心,可是思考了好幾天的他卻實在找不出拿得出手的禮物。最後在募捐的那一刻,小本滿含淚水、顫抖著將自己的“夢想”一起放入了募捐箱。

最後小本實在堅持不住心裡那份割捨夢想的痛,小巧瘦弱的身軀追趕著裝載自己夢想的募捐箱,小本痛哭流涕的時候我也流下了感動的淚花。我被他的那份純真善良,被他的對於自己夢想的堅持和不捨而深深打動。

我明白了:我們要向小本學習,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堅持不懈。

《BBC:鍛鍊的真相》觀後感 篇20

觀後感 ,643字

常言道:“健康是革命的本錢。”如果沒有了健康,每一天的生活一定缺少某種趣味。事實上,健康是我們進行一切日常活動的基礎。據肥胖資料統計,肥胖症狀正越來越低齡化和擴大化,這意味著更多的年輕人甚至是兒童陷入肥胖的困境當中。越來越多的現代人處於不健康的肥胖狀態中,以至於社會出現一股健身與節食的減肥狂潮。但是,有些人通過鍛鍊重新獲得並保持健康的體態,同時有人卻在減肥與反彈的惡性迴圈中手足無措。如何才能讓鍛鍊起到預期的理想效果?鍛鍊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BBC:鍛鍊的真相》記錄了一名追求健康的實驗者在相關研究教授以及健康專家的指導下,通過進行一系列的親身實踐,逐步為我們還原鍛鍊的真相。在瞭解鍛鍊的真相之前,紀錄片先讓我們看到在鍛鍊時我們的身體機能是如何運作的,有趣的是,當我們鍛鍊到一定時間段,我們的心理是如何改變的。包括在剛剛開始流汗疲憊時,我們的大腦會發出停止的訊號,以至於我們常常沒達到足以燃燒一天脂肪的運動量時,我們就停止了運動。所以在我們運動時,堅持達到目標就是減肥的真理。

還有一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道理是,久坐不利於健康。這就是真相,真相就是那麼簡單,而我們卻常常忽視並遺忘它。實驗者穿上用來測試一天運動狀態的衣服,24小時後電腦得出他的運動折線資料。折線圖表明他日常只要走動,身體燃脂就會進行的很順利,但如果是他在辦公室坐上幾個小時,體內的脂肪就會自動囤積,長期如此就會對身體造成巨大的傷害。要知道,真正的肥胖不僅僅是表面上的身體肥胖,更是內臟器官被逐漸累積的脂肪的重重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