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傳統,緊隨時代相關作文20篇

繼承傳統,緊隨時代 篇1

高二作文 ,893字

教材,是一個時代教育水平的載體,一直隨著歷史車輪的滾滾前進而不斷更新,其本身的特色一直備受人們關注。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蒸蒸日上,新時代的翻新版教材也層出不窮,吸引了廣大師生的眼球。但近來,一系列民國時期的老教材卻在師生、家長之間走紅,受到熱烈追捧。教材翻新與復古,這兩種潮流勢均力敵,不得不引我們深思:到底何為真正的創新?

創新,是一個以時代為基點的概念,創新的要求也隨時代的變遷而不斷地賦予新的定義。所以,翻新是創新過程一個必不可缺的環節,那麼怎樣的翻新才能為優秀的創新奠基呢?近來,北京故宮博物院出售的旅遊紀念品被進行了一次可圈可點的大翻新,一改往年固守傳統的面目,將現代生活要素與古代美學價值相結合,推出了朝珠耳機、官銀儲蓄罐等實用性與興味性兼備的創新型紀念品,讓遊客們頻頻稱奇。故宮紀念品的成功翻新,便是對創新的絕妙詮釋,與不斷翻新的中學教材一樣,它們都是時代精神的體現。只有在翻新的過程中注入時代精神,這樣才能完成一場有價值的創新,體現時代精神更是創新的重要追求。

創新,是在一定歷史傳統基礎上而衍生出的行為,傳統文化的積澱,為創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來民國教材的走紅,掀起了一股復古的潮流,我們不禁會思考:復古與創新一定是相悖的嗎?其實在近年,復古之流並非只存在於民國教材的走紅,一股重習傳統文化的熱潮也正在中國湧流,從《百家講壇》,再到《于丹論語心得》,從古裝影視劇再到歷史題材圖書暢銷,種種現象都表明了漸行漸遠的傳統文化正在迴歸,使人們的文化素養受到了薰陶,也使中國文明古邦的風采愈發地展現在國際舞臺。所以,復古與創新,並非永遠是背道而馳的。但是復古並非一昧地堅守舊文化,而是在傳統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繼承中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失去了傳統的基石,創新也只能是空中樓臺。

時代精神與傳統文化,都是創新不可或缺的血脈。只有以傳統文化為源頭、以時代精神為體現的創新,才能指引你我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人翁,才能引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國富民安、海清河宴的康莊大道。讓我們一起繼承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緊隨時代的步伐前進,打造屬於自己的輝煌人生、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繼承傳統,品“正”人生 篇2

高二作文 ,701字

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題記

“正”,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氣,“正”是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正品;“正”是毛主席“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正道。

沒有正氣,一個人是無恥的;沒有正品,一個人是汙濁的;沒有正道,一個人是卑微的。既然如此,如何揚“正”呢?

是什麼讓文天祥名垂青史呢?是正氣。一個沒有正氣的人,骨頭是軟的,一個沒有正氣的民族,精神是渙散的。毛澤東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是的,魯迅的筆像投槍一樣打在敵人的身上,像匕首一樣刺進敵人的心臟。有了像文天祥魯迅這樣的民族英雄和文學巨匠,中華民族,才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永不倒下!

是什麼讓于謙名留青史呢?是正品。一個沒有正品的人,行為是可恥的。就像李鴻章一樣買國求榮,這是何等的卑劣行徑,遭國人唾罵!我們要擁有正品,我們要像蓮花一樣,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因為正品,我們永遠記住了徐洪剛,那位勇於同歹徒搏鬥的解放軍戰士,我們永遠讚美任長霞,她那秉公執法的品質。人有正品,也就懂得了做人。

是什麼讓毛主席永載史冊呢?是正道,眾所周知,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蔣介石卻一意孤行,先來個“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又來個“假和平,真內戰”那些不得人心的政策,註定了蔣介石集團要失敗。正是因為毛澤東主席走正道,施正義,才締造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成就了一代偉人!

正氣是行為中的燈塔,為你指引方向;正品是性格中的警鐘,為你潔身自好;正道是思想中的局勢,為你堅定信念。

由此可知,只有揚正氣,修正品,走正道,才能名垂青史,永載史冊。

繼承傳統美德,發揚優良家風 篇3

繼承傳統美德,發揚優 ,657字

今天下午,有幸和孩子參加了,市一小組織的”暢談家風,傳承美德“家校交流會。

會議由張愛麗主任主持,會議包括了四部分內容,主持人介紹家風的意義;看視訊瞭解不同家庭的家風;在座家長講述自己的家風故事;孩子談自己的感受和收穫。會議中,幾次交流,我都錯失了機會,不是沒勇氣,就是老師沒看見,但家庭教育對我的影響,使我按捺不住自己的內心,思如泉湧。

從小從農村長大的自己,受奶奶的影響巨大,記憶中,奶奶為人和善,樂於助人。不說她幫東家,管西家的故事,因為那根本講也講不完。但但就說說,她經常幫助來村中,做買賣,演出,要飯的外來人,當時村中沒有飯店,沒有賓館,外來的人,最愁吃喝住,奶奶就給他們,送吃,送喝,管睡覺,周圍的鄰居很不解,奉勸她少管閒事,別引賊入室,但奶奶從來沒有看不起她們,從不做不尊重她們的事,並且總教育我們說”有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就這樣,奶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著我們每個人,她的為人處世的觀念,也給她帶來了很多尊重,記得在為她過88歲生日時,幾乎全村的人都為她送來了賀禮,送來了祝福。

後來和爸媽在一起的機會多了,我發現常年跑運輸的爸爸,逢年過節回來,不是我們一家人團聚,反而成了大忙人,為左鄰右舍拉蓋房的沙子,過冬的煤球,拉大家出去洗澡,逛街,遊玩。多半時間他從不收取任何費用,但家裡永遠有別人送來的各種土特產,吃也吃不完,爸爸總這樣說”人要行好事,做好人,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現在我為人父母了,無論在單位,在家庭,在社會,大家都說我,為人熱情友好,善於助人“我想這可能就是家風的影響吧!

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篇4

高三作文 ,869字

無論是“老味道”的堅守傳承,還是“夢裡時光”的推陳出新,都贏得了興隆的生意。究其本質,這兩家店都將傳承與創新之間的取捨與平衡做得極好。

兩家餐廳的經營方式看似有參商之闊,其實,它們都是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老味道”的成功固然有其傳統祕方的功勞,可倘若它沒有在經營方式與烹飪方式中引入現代的模式,想必也無法像今日一般傲立群雄;而“夢裡時光”的不斷創新也掩蓋不了它漢良的本質,沒有“陳”又何來“新”呢?

正如托爾斯泰所言,“正確的道路是這樣,吸取你的前輩所做的一切,然後再往前走。”誠哉斯言!成功的背後大多少不了繼往開來,博採眾長。書聖王羲之在對歷代書法佳作泛覽博識之後才形成了“龍躍天門,虎臥鳳闕”的獨特風格;牛頓立於伽利略、笛卡爾等多位“巨人”的肩膀上才最終得出了前老古人的物理學定律,成為近代物理學奠基者。

當然,繼往開來的過程也離不開非凡的創造力。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宇說過:“一是不要囿於前人的成就;二是不要怕犯錯誤,這兩點都需要膽量。”一味守舊只會導致故步自封,因為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裡我們都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這個時代的獨特性要求所有得此延續的文化擁有延續傳統的堅守和革故鼎新的勇力,二者缺一不可。而所有於時代洪流中熠熠閃光的文化也因其傳承與創新兼收幷蓄的特點而顯得無可代替。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等博物館將藏品中的傳統元素融入網店裡的現代產品中,使高高在上的藏品與普羅大眾的生活相關聯,這不正是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一大例證嗎?

每個個體的生命中需要繼往開來,在前人經驗的扶持下走出自己的風景來;每個國家的發展中也需要繼往開來,以史為鑑而砥礪前行;每種文明的程序中更需要繼往開來,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完成文明自身的新陳代謝。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文明火種,生生不息。

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篇5

高三作文 ,803字

堅守傳統的“老味道”因傳承而長興,與時俱進的“夢裡時光”因創新而充滿活力。將餐廳經營拓廣至國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祕訣就在這變與不變之中。通過傳承奠定民族奮發向上的基調,通過創新賦予民族時代內涵,為民族發展助力。

“老味道”餐廳看似未變,實則在變。沒有變的是餐廳的格局、菜品的樣式,也是食物的味道,更是對過去的傳統的回憶,對於品質的精神堅守。正是這些不變,賦予餐廳傳統之精粹,奠定餐廳精益求精的經營基調,成為餐廳經久不衰的生命源泉。主體與精神不變,創新賦予“老味道”時代內涵,給主體添加了時代的調味料。科技進步,支付方式革新,菜品的烹飪手段必定會與時俱進,其經營手段也就會順應市場潮流。這些變,非但不會影響主幹,反而會為主幹之發展助力。

變之終極境界為不變,不斷改變令餐廳與時俱進。“夢裡時光”就將“變”經營到了極致。他們變環境變品質變風格。這些變的背後,藏著的是不變的與時俱進的創新意識,更是他們對於高品質的追求。

“老味道”與“夢裡時光”都在變,但變的都只是表象,不變的是他們追求極致的匠人精神。這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承。

餐廳經營如此,名族發展亦如此。

故宮文化就是將兩者融合的文化繼承的典型。基於對歷史的深刻理解,設計師將時代元素融入莊嚴肅穆的文物之中,賦予文物新生命,在這設計創新的過程中,不變的是文物所傳承的歷史文化與精神內涵,變的是其展示形式與推廣方式。在這變與不變之中,找到平衡之美,是歷史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之方法。

傳承是回望歷史,創新是展望未來,我們站在當下的中軸上,應當肩負起連線兩者的使命。懷著崇敬之心,以批判性思維傳承民族精神:秉革新之志,以順應潮流之原則為民族復興注入時代的助推劑。

繼承傳統文化 篇6

高三作文 ,816字

2018年9月11日下午,時年84歲評書大師單田芳去世。聽到這個訊息,相信一定會有人為之憂傷,因為隨著這位憑藉一人、一木、一椅、一扇說盡千軍萬馬,古今興亡的大師的逝去,曾經那個廣播裡時常啞著嗓子說天下的聲音將再難聽到。但緬懷這位老先生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思考:像評書這樣傳統藝術與文化將面臨怎樣的未來,我們應該如何將它們繼承與發展?

莫忘文化,繼承傳統。我們需知道傳統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藝術表演、民俗活動與禮儀節慶等。像剪紙雕刻、蠶桑絲織……這些弘揚了幾千年的傳統藝術不僅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更是整個世界的財富。

莫忘文化,繼承傳統。我們還應明白:為什麼要繼承傳統文化?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十八大又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與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傳,相得益彰”。習近平主席也曾指出:“優秀傳統文化已根植在人們心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方式與行為方式,優秀傳統文化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傳承與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因此繼承傳統文化是十分應該和必要的。

莫忘文化,繼承傳統。我們還應該學會:如何繼承與發展傳統文化?所謂發展,可以說是創新,就是在所有傳統中注入新的內容。就像單田芳大師曾表示:“變則通,通則久”,為思考如何在評書內容與表達方式上有所創新,他時常為此睡不著。後來,他對自己評書內容做了調整,又與網際網路進行合作,更大程度上讓網友們收聽到他的評書,讓更多的年輕人瞭解到這門傳統藝術。

中華文化之所以豐富,除了先民的智慧,更在於後者的繼承。那麼即使先民的智慧再次光彩奪目和美麗,如果沒有繼承,綿延過後,也終會在城市的霓虹燈下日漸式微。但我們要知道,那消失的不僅僅是一項工藝,更是我們對根的回憶。因此,莫忘文化,繼承傳統,讓中華文明永久流傳!

讓傳統伴著現代前行 篇7

高二作文 ,772字

溪水潺潺,一路的歡快與自由,卻惟有從峭壁中傾瀉才能激起晶瑩的霧珠,才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勢。

百花鬥妍,盡散芳香,卻惟有春葉秋落,枯枝敗葉之時才能引起人們對美的留戀,才會聊以自慰地感嘆:“化作春泥更護花”。

在人類畫冊中,有無數珍奇的色彩,而惟有百色混合,才能描繪理想的夢幻天堂。

人類歷史如車輪前進,留下的只有那一道道的車轍。回首往事,嫦娥奔月的八月十五,屈原投江的五月初五,登高插朱萸的九月初九,花燈鬥豔的正月十五,都隨著歷史的車輪來到了高樓林立,虹霓閃爍的現代社會,成為現代生活中別具特色的風景。

然而在現代與傳統面前人們疑惑了。是選擇現代的浪漫,還是古代的質樸?的確,社會需要進步,時代的車輪不會停滯。然而古樸的傳統之美猶如在埃及的塵沙中展露的金字塔一角,會讓你激起對遠古王國的憧憬;如中國的古長城在重巒疊嶂中蜿蜒的身軀,讓你重溫孟姜女悲泣的傳說;如秦始皇陵兵馬俑,讓你不得不感嘆歷史的神奇魅力。正是有了這些傳統的魅力,人類才能在現實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回到紫禁城裡暢遊一番,回到盛世大唐一睹唐太宗的風範,亦可回到古老的赤壁,現場感受孔明的聰慧。在歷史傳統中,人人可借古鑑今。縱觀歷史風雲,飽覽天下興亡得失,透過傳統的天窗,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讓古人與我們同行,用古人的智慧,用古人的審美,點綴出一個更加美麗、輝煌的現代社會。

在明月朗朗的夜空下,人們帶著嫦娥奔月的夢想走進實驗室,最終登上了那遙不可及的“廣寒宮”,登上了歷史發展的另一個新臺階,現代因而更加完美。

在浩瀚的長空下,傳統是那黑幕中閃爍光芒的繁星。與那現代的明月相輝映,明月更皎潔與圓滿。

鳥兒有了豐腴的羽毛才能暢翔於天際,花兒有了綠葉才越顯美麗,而人類也正因有了傳統才使現代愈發完美。讓那傳統的色彩點綴現代社會的光芒,為現代鑲上璀璨的金邊。

緊跟時代的步伐,你做到了嗎? 篇8

記敘文 ,948字

“嘀嗒”一聲,校門口的單車被我解鎖,看看周圍的人,大家臉上都很淡定,習以為常,各自從容不迫地騎車上路,濃郁的綠蔭下一群孩子騎著自行車駛離,夕陽在他們身上投入橘黃的光暈,如夢似幻。

這場景很美,可又有誰曾想,這群孩子在幾年前,只能揹著沉重的書包在公交車站,和上班族們,那些成年人,爭先恐後地擠公交,而結果往往不言面喻。所以,是那些黃色的,橙色的單車“拯救”了他們,也“拯救”了我。

它們的名字叫共享單車。

這是近幾年的創新,在手機上下載軟體,註冊交押金,而等到你需要時,便用手機掃掃車身上的二維碼,單車便會自動解鎖,等結束時,再掃一掃,它便自動上鎖,手機會根據你的騎行時單價自動扣款。

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共享。

共享書店,人們在書店裡席地而坐,喝上一杯茶,翻翻幾本書,有時還能以書會友,認識幾個新的朋友。

還有地鐵裡的共享雨傘,共享汽車,甚至共享藍球。

其實,大家應該都懂得“共享”這個概念,小時候住在爺爺奶奶家,有些東西只有一戶有,那麼等到用時,便輪流用,這也是共享。只不過如今共享將它商業化地推廣到區縣城市,甚至全國。

共享,共享,其主要目的便是在節約資源。共享單車,共享汽車,這些在交通上的共享,能有效地減少汽車尾氣的共享,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豐富人們的內心世界。這是共享文化的魅力,亦是中國的魅力。

但,隨之而來的,卻便是層出不窮的問題。

共享單車在人行道上橫七豎八的亂放,影響行人出行,甚至有時候扔在小河,河道里隨處可見損壞的共享單車,不法分子在二維碼的位置貼上新的一層二維碼,讓你一掃手機便中毒……。

儘管政府對共享單車很支援,大家都受益其中,但總有人想拿它做文章。但,好的文化我們應該珍惜,應該人人都珍惜,守護他們,也方便了我們自已的生活。

就像《自行車之歌》結尾的對話:

“後面的說:‘你慢點,你等等我!’

前面的說:‘你快點,你快追啊!’”

或許這是這個世界最真實的寫照,知識與生活日新月異,所有人都要緊跟步伐。怎樣是緊跟步伐呢?很簡單,最基本的,尊重所有新的事物,比如共享單車。

一個不斷創新的民族,路將更寬;一個不斷接納創新的民族,路將更遠。而二者兼備,便是中國的未來。

現在,已經有人將路拓寬了,我們要做的,便是把路鋪得更遠。

所以,緊跟時代的步伐,你做到了嗎?

緊跟時代步伐,迎接未來挑戰 篇9

高三作文 ,879字

在新時代飛速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舊行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許多曾經穩定的職業即將消失,有的甚至已經消失。人們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大,失業的人也越來越多。我認為,身為一個即將要面臨嚴峻問題的高三學生,應該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迎接機遇和挑戰。

現在已經是資訊科技發展的網路時代,微信、支付寶、滴滴打車已經悄悄地走進了我們的生活,電信業、銀行業、計程車行業以後很可能要被取代。現在還出現了無人駕駛汽車,恐怕連司機的職業也難保。在這種情況下,老行業都接二連三地消失。但是,一部電視紀錄片“章丘鐵鍋”意外走紅,鐵鍋鍛造這一老行業迅速得到人們的追捧,傳統工藝重新煥發生機。老行業也可以發展!由此看來我們高中生應該不用為自己的職業生涯有太多的憂慮。

但是,長江後浪推前浪,舊的終究要被新的所取代。現在時代發展得這麼迅速,新的人工智慧產品不斷推出。有可能我們以後的生活將少不了機器人:做家務有掃地機器人、洗碗有洗完櫃、做飯有機器人做,甚至還會端菜,哪裡還需要鐵鍋呢!就算有鐵鍋生產,那也是機器生產出來的,哪還用人工鍛造!

由此可見,當下社會就業壓力大,清潔工、搬運工等職業已被機器所取代,我們應該為我們的未來著想,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

雖然這個時代有不少的挑戰,但是也有了不少的機遇。新時代有新時代的需求,現在是大資料、人工智慧的時代,缺的正是這方面的人才。因此,這個時代將會催生許多新興行業,出現大量諸如資料分析師、色彩搭配師、公共營養師等新職業,而這些新職業也需要人們有優秀的能力。聰慧的頭腦、很強的操作運作能力。所以這對於我們來說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

有人說,好好學習考個好一點的大學以後不就能找份好一點的工作嗎?但是考上好大學以後未必能找到工作,學習成績好並不代表實踐能力好,高分低能的人將來踏上社會也養不活自己,不是有從清華北大畢業出來的學生賣豬肉,流浪街頭嗎?顯然,我們更應該著重對未來的規劃。

同學們,還有幾個月我們將高考,到時候將會面臨職業的選擇,再過四年,我們將踏入社會。四年的時間,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讓我們共同努力,朝著我們規劃的目標前進!

傳承傳統文化 篇10

國二作文 ,644字

歷史,是值得被人類尊重的。歷史文化對我們現在的生活有著許多幫助,沒有歷史哪有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呢?

可能當我們把一位歷史名人傳播出去,讚揚他時,會說他給某國帶來多大幫助,但不知大家想過沒有:他一定是個好人嗎?如果有證明,那這一定是真的文化嗎?誰也不知道,因為那已經是過去的過去了。現在有許許多多的考古學家,都忙著考古,他們是怎樣證明一個人的好壞呢?憑古代的文字?不行,文字不一定是真的,就算是某個歷史文學家的詩中記載了詩人是個怎樣的人,也不一定是準確的。所以我常常感到疑惑,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或讀到的有關歷史的作品,到底是想傳承歷史文化,還是摧毀它們?

舉個例子,歷史劇《三國演義》中的曹操你覺得他是怎樣的人?難道編劇不能讓他與歷史上的曹操一樣嗎?在這部劇中的曹操和歷史上的曹操差別也太大了,難道就為了追求影視劇的收視效果可以不尊重歷史嗎?我很想問問編劇和導演:你知道嗎?如果這部劇被很多人看到的話,他們受到誤導會認為曹操就是一個陰險惡毒之人。傳播點正能量吧,不然這件事後人也會照做在你自己身上的,你好受嗎?

最近有許多人在網上爆料歷史上的焚書坑儒是項羽所為的,而歷史書上卻說的是秦始皇,我應該相信哪邊?這是在傳承歷史文化嗎?不,完全不是,我們應該把握其本質,如今很多做法不見得是在普及歷史。

對此,目前針對歷史的看法主要有兩個:一、加強對歷史的管理;二、從此不再解讀歷史。我個人更認同第一個看法。

歷史,讓我們好好尊重它吧,別再犯傻了,我們要好好傳承歷史傳統文化。

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