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千年,一夜橫樑相關作文20篇
繁華千年,一夜橫樑 篇1
國一作文 ,861字戲臺上,戲子依舊在唱著,悠揚婉轉,川腔破空而來,伴著那鼓聲激揚,琴聲悠長。她蓮步輕移,水袖飛揚而起,衣袂流轉蹁躚,恍然間,便模糊了容顏,忘記了眉眼。只聽見,繁華街巷裡人流喧囂間,那一縷落寞之聲低聲訴說著這片巴蜀之地寂靜舊事,若有若無地縈繞在耳畔,飄渺似雲煙,抓不住,留不下,空留一片虛無。
遙記當年,千年鮮衣怒馬,羽扇綸巾著身,淡然站在城牆上,指揮著千軍萬馬。為蜀漢之王獻策隆中,火燒新野;談笑間,戰群儒,取荊州,憑一張瑤琴解圍城之困,以天下捨我其誰的氣勢踏入戰火連天的三國舞臺。至死,他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此後,蜀漢之名流傳於此。那是一個亂世,英雄輩出。如今,卻只可在這忙碌城市間,尋覓那曾經的烽火,曾經的英雄;武侯祠裡,丞相料事如神,謀定乾坤的氣勢猶在;精緻的臉譜上,張飛的正直仍在;而那白馬關內,龐統的墓依舊靜立於此……這些,似乎都無不在證明著他們的半世欣榮,驍勇英姿,證明著,曾經屹立在這片土地上的王國。然而,也都隨著他們的熱血埋入土裡,封鎖蒙城。
岷江之上,修築都江堰的李冰;通惠門下,輕撫一曲《鳳求凰》的司馬相如;草堂前,悲憫世人的杜甫……這些人的身影,為我們構築起的,是巴蜀文化,是於我們遙不可及的歷史。他們就像已枯萎之花,已墜落之星,再無法挽留。但他們的痕跡仍然儲存,他們的傳說還在流傳,讓我等庸俗之人為此追尋,所傳頌。
然,我終是無法如他們那般,我只能繼續看著這煙火塵世。在迂迴幽深的小巷裡,向杏花女買一支淺淡清香的杏花,別在髮髻,欣然而去。再走進茶館,向茶小二要一杯茉莉花茶,看杯中霧氣氤氳而起,小朵的茉莉花在水中舒展身軀,浮浮沉沉。然後,輕抿一口,側耳傾聽說書人的話語,許是說著《安安送米》,再或是《失街亭》這般婦孺皆知的故事。日暮西沉,再至錦裡,吃一頓火鍋,大快朵頤,盡興而返……
此時,戲臺上早已尋不見戲子的蹤影,空留我一人獨自追憶著,品味著。即使大幕也緩緩拉上,卻也還沉溺其中,輕嘆巴蜀夢一場。這,便是屬於我們的天府之國啊!浮生一夢傾橫樑,半卷旖旎半卷狂。我想此生無悔入巴蜀,來世仍做億夢人。
穿越一路槍口——讀餘秋雨《千年一嘆》有感 篇2
讀後感 ,1167字從尼羅河往東到兩河流域再到恆河平原,這片地域寂寞了千年。戰爭來了,它以及它所承載的歷史也漸漸被淡忘了。人們對它好奇而又畏懼,索性將自己的目光投向了相比之下年輕得多的歐美。強國覬覦這裡的資源,卻任由寶貴的遺蹟經受時間的風霜雨雪。旅行者們來到這裡,用相機記錄下它的面貌一隅便離開了,他們永遠是這樣步履匆匆。終於,在千禧年到來之前,它等到了一位真正希望走進它的旅人。他從一個同樣古老的國度趕來,在槍彈的威脅中潛行了數萬裡,用腳步丈量了幾千年人類文明橫跨的距離。三個月的時間,雖然他也是匆匆走過,但正如他在自序裡所言,“如果這種匆促出自於一種萬里恐怖中的生命重壓,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同於《行者無疆》的輕鬆活潑,這片孕育了多種古文明的土地使餘秋雨的筆調愈發冷靜和深沉。他在漫漫黃沙中揮筆,《千年一嘆》便在一路槍口中寫就。
讀罷全書,最令我擔憂的還是這片土地上的子民。在《尋找底線》一文中,餘秋雨寫到了坐落在耶路撒冷城西的大屠殺紀念館。一大片從遺物中找到的照片在一個拐彎後突然呈現在所有人眼前,“男孩,女孩,微笑的,大笑的,裝大人樣的,撒嬌的,調皮的都有。短髮似乎在笑聲中抖動,機靈全都在眼角中閃出。但他們,全被殺害了!”如果說那些無畏的戰士在看到死神臨近時仍保持微笑,是在捍衛他們最後一點尊嚴,那麼那無數消逝在槍口下的孩子們呢?他們在搭上開往天堂的列車之前,面對著鏡頭,面對著罪惡的劊子手,綻放出最爛漫的笑容,則應當是對世界無情的嘲諷。這讓我想到了義大利電影《美麗人生》。儘管影片中穿插了許多喜劇成分,而且關於父親的死,也只用三兩聲槍響帶過,沒有過多的渲染,卻足見其中無言的悲壯。我相信紀念館設計者的用意也是如此,不陳列帶血的刀劍,不展出鏽蝕的槍炮,而用由一群笑臉組成的拼圖,使得這份震撼、這份對戰爭的反思抵達人們內心最深處。
同時,餘秋雨也無意間向我們透露了戰火背後人們的生活情形。在烽火和硝煙消散之時,他們的生活同我們的一樣平靜。無論是認為其他國家嫉妒巴格達美麗的伊拉克老人,還是以家鄉擁有的眾多古蹟與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榮的埃及青年王大力,他們言語之中無不表明這裡的和平,彰顯著人們共有的對世界的愛。記得曾在雜誌上讀過一篇題為《奇怪的西方記者》的文章,說是一位叫安娜的歐洲記者到奈及利亞採訪,在與當地同行喬什夫到一家餐館吃飯時竟然抱怨餐館“太乾淨了”。安娜對非洲的印象是“嘈雜、擁擠、混亂、花花綠綠”,顯然,她對非洲的認識僅僅停留在遙遠的從前。而中東,自然也有其除卻戰火之外的另一面,每個普通人都幸福著那些屬於自己的幸福。
《千年一嘆》它厚重,因為它裝滿了沉甸甸的文化與歷史。餘秋雨,這位年過半百的學者,穿過狂風揚起的大漠沙塵,用文字喚醒了險些被人們遺忘的記憶。這是全人類共同的根,人類文明從那裡起步。有了根,我們便有了闊步前行的理由。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1002字年老的你
秋風瑟瑟,風鈴搖曳。年老的你,在一遍遍訴說著過去。沉默了,便不再言語。
—題記
這是一部日記。我打開了一個封面,你卻打開了整部世界文明史。讀完這本書,年老的你,我要為你讚歎!你讓我瞭解了除華夏五千年文明外,在亞非歐三洲的陸地上還沉澱著一個又一個王朝的興衰!遺蹟被沙土一層又一層地覆蓋,但是千年文明的內涵還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
年老的你,印度。我讀了你,就讀懂了一門佛教的藝術。是你,在菩提樹下開創了佛教,讓天下蒼生受到智慧的啟迪。木魚噹噹,你的絮語飄遍東南亞。是你,建設了無與倫比的泰姬陵,再融合佛教的精華,將印度的建築藝術弘揚光大,成為了世界建築史上光輝的一頁。印度文明幾天幾夜也說不清道不明,啊!年老的你,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宗教與藝術的雙重魅力。讀你,這美妙的恆河文明!
年老的你,埃及。我讀了你,就讀懂了一段神祕的傳奇。是你,在茫茫大漠中建造了金字塔,龐大的四稜錐讓全世界矚目,讓全人類驚歎。是你,在撒哈拉沙漠這片不毛之地上播種下了一線生機。在這裡,海已枯而石未爛,沙土紛飛,狂風咆哮,你卻向我們傾訴著一個又一個淒涼的故事,留下了一個又一個高深莫測的謎。啊!年老的你,我在你身上看到了一個民族的堅韌與頑強。讀你,這永不可複製的世界奇蹟!
年老的你,希臘。我讀了你,就讀懂了一個哲學的時代。是你,在其它歐洲國家還處於野蠻狀態時擁有了無數的哲學者,還有先進的數學研究與科學技術。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阿基米德……這些哲學家、數學家開創了軸心時代,為後世的人類進步打下了基礎。你讓整個歐洲為之震撼。是你,在外界戰火紛飛時依然從容地編著一個又一個神話人物,宙斯、阿波羅……啊!年老的你,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悠閒與智慧的交融。讀你,這哲學界的永恆座標!
但他們都已逝去,空留一座座巨集大的建築在那裡令人驚歎惋惜。中國經歷了五千年的滄桑,卻屹立不倒。二十世紀初,甲骨文、莫高窟相繼被發現了,那是中華文明童年的歡笑,青春的吶喊,引得無數考古學家的興奮。此時的中國,成為了一個神祕的所在。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了;一九六一年,中國人民度過了三年自然災害;一九七九年,中國改革開放了;一九九七年,香港迴歸……在這一個個可喜的成績背後,有多少人在為中國夢做著努力,無悔地奉獻著他們的青春?
如今,我們步入了二十一世紀。年老的你,中國,你的新夢想是什麼?我們作為你的傳人,我們又如何續寫你的傳奇?
千年一嘆 篇4
高二作文 ,654字我知道時光易逝,更知道我滿腔的才情經不起時光的打磨,我更企盼我的伯樂快點出現,算了,毛遂自薦才是更好的選擇。當我狂妄的接過都督之婿的紙筆時,眾人驚詫的目光剎痛了我,原來他們都不懂我,一剎間,我是那麼的害怕,我苦思冥想不知道該怎麼下筆,此時我都懷疑筆是否能夠完整的表達出我的情感波瀾。其實我並沒有什麼目的,只是單純地想將心底的那份熾熱的心情記下,寫出我的人生。
今天的落霞很美,都說在落霞之前靈魂會尋找自己的軀殼。我的靈魂是不是已經如約而至了?遠去的落日正在一點點黯淡下去,那是否是在向我發出指示:今天已經圓滿結束了。我很心痛,一低頭,看見酒樽中自己的容顏不禁顫了一下,那是一張怎樣蒼白的臉,在昏黃日光的輝映下更是活力缺乏,我忽然有個很奇怪的念頭,我已經老了,雖然只有二十五歲。
現在我面臨一個選擇,一是甩下紙筆,猖狂的離開宦海,如此而來,我的心也許就要被黑色的悲傷湮滅,二是滿懷希望,去迎合這些並不懂我的人,給我一個扶搖而上的機會。孤鴻號野外,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我絕然無法像阮籍那樣走一路哭一路,將滿腔熱血於荒草野地間說與清風聽。所以我只能選擇後者。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雖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今茲捧袂,喜託龍門。願逢楊意,再作凌雲,成我青雲之志。敢竭鄙懷,願諸君細思量。
傾注了我全部情感的《騰王閣序》使我名聲大噪,不過看透了宦海沉浮的我,最終決定以自己的長髮為毫,身體為筆,天地為紙,揮灑出我的人生……
繁華落盡,一片虛無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554字深粉紅色的花瓣隨著雨絲洋洋灑灑地落下,透明的雨簾模糊了我的視線,這種若有若無的感覺,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場極其華麗的視覺盛宴。不久,雨停了,花落了,剛剛用既妖冶又純潔的深粉紅,演繹了一場華美“花雨”獲得無數人稱讚的花瓣,現在靜靜地躺在泥土裡,也無人問津。終究,繁華落盡,一片虛無。
在你的一生中,或許在事業上有了很大的成就,因而令你名躁一方,但“欲戴皇冠,必承其中”,你頭上的這頂皇冠只是暫時的,要知道,有多少的人在覷視著你頭上的這頂皇冠,如果你只憑著這一項成就,就想一直戴著這頂皇冠,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更加努力,否則就請時刻做好皇冠被拿走的準備。而沒有了這頂皇冠,隨著越來越多的新人頂替了你的位置,你的名字將會從人們的腦海中漸漸淡忘,逐漸消失……
這繁華的城池,有時讓我感到陌生,幸福的定義連番升級,拒絕回到初始版本。現在也有許多的人想努力爬到最高峰,他以為到了那兒,幸福的大門就會向他敞開,殊不知,當他爬到最高峰後,越來越多的壓力接踵而來,壓得他逐漸喘不過氣,他才知道,站在山底下,抬頭仰望站在最高峰的人,嘴角浮現出一絲平淡的笑,那才是最輕鬆的。
那麼多人為求名利,聲望,不計代價,只想在大眾心中留下他的名字。我覺得,追求這些東西,還不如踏踏實實工作,以後和一家人一起環遊世界,給自己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1391字橫跨十面埋伏的中東,拜謁千年矗立的梵剎;久久徒倚在愛琴海岸,哀文明之衰,歸結於對華夏文明的溯尋,和它智慧的微笑。
素以古文明著稱,現代猶以古文明自居東方的中國,也得承認的事實是,還遠在逐鹿之戰前的矇昧時期,古埃及和巴比倫就出現了驚人的奴隸社會,如今大勢漸去的埃及和伊拉克,不得不敬佩這年輕後生還能駕馭歷久的人文社會結晶。從馬其頓帝國到印度,從王政時代到拜占庭,從巴比倫到波斯,遺留的大多隻是殘破的、或精巧或雄壯的古蹟,和無力迴天的悠悠浩嘆,對自我的堅持,對現實的苦楚。——題記
魯迅,朱自清,餘秋雨等名家作品是永不會令我懨懨欲睡的,儘管朱自清先生有《歐遊雜記》這般非凡的手筆,也著實未到達古文明的高度,由此我才萬分珍惜《千年一嘆》和《文化苦旅》鮮有的大成作。
拜倫鐫刻過的希臘,埃及的詭祕金字塔,巴以之間耶路撒冷的巨大魔力,未定國界的難言之險;風塵苦旅,無數血淚交織,眼畔灰暗的底格里斯河並行齊軀,偉大波斯帝王大流士的沉睡;再走向擁核上身的印度巴基斯坦,在法顯和玄奘的舊跡旁流連。喜馬拉雅山的最後致意,是簇擁的,向他的文字,我們的文明。
探討文明衰落的根由,如這般嚴肅的話題,提到霸權,太過明晰地指向希臘——資本輸出魁首雅典與武裝輸出斯巴達。兩個聯盟雄心蛻變為野心相互對峙,一決雌雄,兩敗俱傷。歷史的浩劫兌現了它的使命,霸權利益花落馬其頓。
不過至少我們還有荷馬史詩和奧林匹克,似乎還能遠?英雄的矯健身姿,木馬的奇蹟功勳,奧德賽裡從未屈從的靈魂。
古埃及和巴比倫抑或是捱得近,總連體兒的模式出現。擁據著最古老的文字系統和世界奇蹟的魔法建築,以及相去不多的悲慘結局。胡夫的稜角侵蝕得早不復直線,斯芬克斯二百年前就終結了使命,喘延著枯槁殘損的軀殼,看著餓殍一般,偌大的巴比倫城,就是這片荒原中的碉堡?圍著鐵絲網的笑柄,悲夫,妄想著神祕的浪名,殊不知豁然絕勝於掩抑。
褐黃的埃及被凱撒拋下的漠漠流沙扼緊了命運的咽喉,豔后的毒蛇凌殺了苟延殘喘的王朝。祭司的消亡將它蓋棺為木乃伊,無從解讀。
但巴比倫的消逝像是復仇。它的征服是暴君湮滅文明的髮指行為,叢生的荊棘、廢墟上的野火,糲鹽加上屠刀,處心積慮的遊戲工具呵!無怪新舊王國都遭鐵蹄之辱。浩劫和幾千年後被拿來粉飾太平的荒昧命運,此時播下了天意弄人的種子。
無可否認,非洲、美索不達米亞和歐洲的文明初祖,無一例外的捲進了時空的轅轍下。
讓我們把視角轉向神祕的印度吧。可怖的人口爆炸是這個矛盾的綜合體的代名詞,在三分之一於中國的領土上,過活著少區區一億於中國的赤貧或鉅富。他們千年前吟誦過最慈悲的教義,千年後叫囂著核家歡樂。捏造了一個假想威脅,不過是為了告訴他人:我似羸弱,心卻強大;針對的竟是曾經最友好的國家。視恆河為母,恆河得到的是任意施為。一言以蔽之——古印度文明已經長眠在了新興的遠道上——這也就是說伶仃的華夏文明堅持,孤軍奮鬥。
審視文明之衰,當做是對911的反思吧。不妨做個沉重的推理:宗教是文明的產物,民族主義脫胎於宗教,即極端主義也是文明的產物。它站到了它母親的對立面:野蠻與迷昧。
孕育文明,是為了相對於非人類主宰區域,自然。當文明不可避免地分化出異端,驀然回首,迴歸自然,重溫文明,迴歸初衷。
萬古流傳歸一嘆,千年鏖遊終久安。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652字我本來對外國的事不怎麼感興趣,《千年一嘆》完全是被逼著看的。沒想到,看完後卻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千年一嘆》的作者餘秋雨,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人。這本書是他經過多個國家並和中國作比較後的感想。不得不向餘秋雨先生致敬:那時候,去的國家大部分都很落後,有幾個還有種族歧視。恐怖分子也相當危險。冒著生命危險,堅持走完全程,真是令人敬佩。
《一屋悲愴》這一篇,是在講巴比倫文明。
巴比倫文明有《漢謨拉比法典》,總結一下就是四個字——以牙還牙。舉個不恰當的例子:甲把乙的腿打斷了,那就也打斷甲的腿。殘暴是有點,但我覺得還挺實用的——這樣的代價,應該也沒人想惹事吧。不知道受害者看到和自己一樣有了殘疾的仇人,心裡會怎麼想。哈哈。
至於文中所說的博物館,文物少的可憐,真是確確實實的“一屋悲愴”,哪裡還有半點文明古國、強國的影子?
還有讓我震驚的,是某些落後國家的傲慢與無知。很抱歉我用了“無知”這個詞,但我還是想用。
卡爾巴拉的清真寺的主管,認為最有文化的國家一是他們伊拉克,二是中國。上了劣質的茶,還問:“你們中國,有茶嗎?”
哈哈!
可是,笑著笑著,我笑不出來了。
還是伊拉克。巴格達。
為什麼伊拉克和很多國家關係緊張?老人答:“因為巴格達太美麗了,他們嫉妒。”
呵呵。
我突然想到了《三體》裡的一句話——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1076字大的有三座,小的若干座,還有那尊人面獅身的斯芬克斯雕像。所有這一切全都是純淨的褐黃色,只有日光雲影勾畫出一層層明暗韻律……
埃及,心中覺得最神祕的地方,有著神祕的金字塔,有著神祕的木乃伊,有著神祕的文字……林清玄先生嚮往的神祕國度,曾經的我認為神祕而不可觸碰的地方。
然而,當我隨著餘秋雨先生的文字走進那神祕的國度,我看到的卻是眼前的荒涼,沒有新鮮的色彩,沒有繁華的景象,只有鼎盛一時如今卻衰落得如此徹底的古代文明。
埃及,曾經繁華文明因過度奢靡,現在已體力不支而蕩然無存。
當作者及其工作人員來到所謂的四星級旅館,房間竟沒地寫作,衛生間也不能洗澡,最後連吃飯都成了問題。也難怪餘秋雨在文章中寫到:“雅典已經夠讓人失望的了,但到了開羅,雅典就成了一個讓人懷念的文明世界!”
金字塔,這個一來就寫成熟,臨走還是他的古文明,肩負了太多的歷史包袱,存在了太多的歷史疑難,而又終無解讀,也無法追根溯源,只能根據古學家在廢墟間爬剃的冰山一角去講述,只能去等待更遙遠的後人去解讀。
如同餘秋雨所感慨:“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卻不知道它如何構建;我只知道它如何離開,卻不知道它如何到來。”金字塔,這個神奇又神祕的塔,古人是怎樣的聰慧才能建造出來的,連我們現代化的裝置都不能把它建造出來,但幾千年前的古人他們做到了,真令人歎為觀止!
“無法解讀是埃及文明的悲劇,而最大的不幸是失去對其文字的理解的能力。”
象形文字、金字塔、木乃伊等,在一次次文化浩劫之後,埃及文明中斷了,而中華民族卻統一了文字,建立了一種覆蓋神州大地的“通碼”,使中國古代任何區域的歷史不會因文字的無人解讀而泯滅,使得中華文明得以延續。
而埃及的文字呢,現在已無人通曉,面對著那些奇怪而神祕的符號,沒人懂得它在傳遞給我們什麼樣的訊息。我們只得遠遠的觀望著這些屬於古代埃及人的文明而無法欣賞。
心隨著書中文明的興衰而湧起,讓我真切的感受到我們在萬物之中是多麼渺小的。
他們來到阿拉伯沙漠時,一切都停止了,沒有古代和現代,沒有文明和野蠻,只剩下一種驚訝。原來人類只活動在那麼狹小的空間,原來我們的歷史只是遊絲一縷,在赤地荒日的夾縫中飄蕩著。
偶爾會出現一個奇蹟;在寸草不生的沙粒中突然出現一棵樹,亭亭如蓋,碧綠無暇,連一片葉子也沒有枯黃。
文明已經衰弱了,歷史也開始褪色,輕聲一嘆,人類又投身於新的歷史。
或許千年以後,後人也會對我們的歷史千年一嘆。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888字暑假,是一段充實自己的很好時光。藉此機會,我細細品味了一下餘秋雨先生所寫的《千年一嘆》。它是以遊記的形式,向我們介紹了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拉克,印度等國燦爛的古文明,我緊跟隨餘秋雨的步伐也開啟了我的文明之旅,令我瞭解到了人類對文明興衰的影響。
這是一本日記,記錄了餘秋雨在千年之交隨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車隊從希臘出發一直回到中國路途十分艱險,困難重重,願意不怕危險為了探索文明,只依靠吉普車在各種險境中去探險,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探險精神。恐懼被震驚所掩蓋,被疑問所代替,去苦思避免古代文明崩塌代價的答案。
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拉克等國,眾所周知,這些都是擁有上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國,可是這些國家的文明卻已隕落。要麼就是戰爭,人類為了佔領另一個國家,達成自己的慾望而摧毀了另一個國家的文明。要麼就是為了科技的進步,而犧牲了古文明遺蹟的代價。種種可能犧牲的都是優秀的人類文明,而可笑的是罪魁禍首就是我們人類自己。
印度,是我在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自古以來中國就與印度有著密不可分的奇妙關係,中國至今延續下來的佛教,也是從印度傳過來的,可想而知,印度在當時是多麼的有威望的一個文明古國。可是自笈多王朝印度教掘起以來,佛教也相對的沒落了。餘秋雨也探訪了當年佛祖得道的菩提樹,雖然已不是當年的那一棵了,但後人一直持續在原地播下那棵菩提樹後代的種,這依然可以證明,佛教曾有的影響力,佛的精神依然留在每個佛教信徒的心中。印度人一直相信恆河是他們的母親河,望死後可以回到神的懷抱,可是印度是個人口爆炸的國家,每天有數以百計的屍體被投入恆河中,印度人生活起居都用恆河水:包括洗澡、飲水和排洩,還有死人的屍體。可想而知,恆河水有多麼髒!也從這裡我們看到了信仰所引起的病態,而這種病態已擴大到了整個國家,深深扎進了印度人的心中。這是一種多麼可悲,可憐可拍的景況啊?
文明已經衰落,歷史也開始褪色。這本書很好地詮釋了文明以及人類,批判了人慢慢毀滅自己同胞所創造的文明,以及過度信奉宗教的後果,中國也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國,它會是一下一個嗎?
千年一嘆 篇10
國三作文 ,656字奈米比亞,死亡谷。
急急忙忙的向河床奔去的時候天空已經在黛藍中泛紅了,朗朗在天的清月也漸漸朦朧了輪廓。
我們牽手跑進河床,空無一人的河谷寂靜的彷彿掉一根針都能聽見。
奔跑中上下顛簸的視線早已察覺到這空靈的意境,竟是捨不得一眼看全。直到站定了,深吸一口氣才敢仔細端詳。這分明是一彎河谷,橫臥在沙丘之底。
河水早已乾涸,但蒼白平滑的河床卻透著千年前一彎清泉的生息,這種海市蜃樓般的虛幻,根本不用去想就自然而然的在眼前呈現。
清晨的霧氣正在散去,烏黑的古木漸漸明朗起來,背後的沙丘也在緩緩變成暖色。日出,總有一種魔力,用光線把萬物輕柔的喚醒,卻又無聲無息。手機鏡頭裡,第一縷光線正撫過樹梢,一如我腦海中期待了千萬次的畫面。
大漠中如此一彎,天地間如此一景,任何辭藻都是對它的褻瀆。
我蹲在地上,用手指輕輕的劃過地面上縱橫交錯的裂縫。遠處,向天空伸著手臂的朽木好像被凝固在了裂縫之中,在黎明中嘶叫吶喊,在生命的枯竭中掙扎。黑暗中我彷彿聽見了這種無聲的呼喊,把天地也給動搖了!
可誰能想到咫尺外高聳的沙丘卻將這一切層層環繞,囚禁了數百年,留下的是無以言狀的寂寞。
我望著這幅極具痛苦詩意的畫面內心震撼到無法言語。這已不是一種世間上單純的美,她超越了生命與死亡,耐住了孤獨與寂寞,在萬年沉澱千年洗禮之後為這世間留下了這般蕩氣迴腸的壯美。
這一紮根便是永遠。
我發狂的愛上這裡,愛這沙丘的嫵媚,愛這枯木的孤傲,也愛腳下大地上的每一寸紋理。我痴痴的望著這一切,宛若夢境。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很高了……
繁華落幕一葉傾城 篇11
高三作文 ,355字是夜,又是那個時間我又醒了。靜靜的躺在床上,閉著眼睛聽著窗外——-聽北風拂過樹梢帶走黃葉的聲音。稀疏的啪啪聲,應是葉對枝的懷念。不捨、惋惜隨著秋風紛雜而至。
嚶嚶間一歲又要從指尖滑落,繁華逝去一切又終將歸於平淡。無論是執著也罷,無論是貪戀也罷,終抵不過瑟瑟秋風的吹襲,當冬日的哪一抹殘陽餘暉不再,一切的一切又終歸於沉寂。昔日的多少執著也抵不上今朝的地凍天寒,昨夜的晶瑩露珠已經告知今晚宿命的輪迴。
北風帶著陣陣嘆息與黃葉輕輕揮手:“走吧——-走吧——-不要再妄想,不要在遲疑。我送你最後的一程,用盡最後的氣力,為自己生命劃上最後的優美弧線。”
曾經的一世繁華隨著空中的翻滾,飄零……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1090字千年走一回,卻有陣嘆息聲傳來。輕輕的、緩緩的,從那遙遠的愛琴海面傳來,從法老的金字塔中傳來,從那兩河流域茂密的蘆葦叢中傳來,也從恆河河畔傳來。是誰?是誰的悲嘆?哲人、法老、佛祖?亦或是他們的民族與靈魂?當輝煌已成了寂寞,當神廟已經殘破,當人們已經開始了遺忘,那陣嘆息也只成了無奈。
跟隨著餘秋雨的腳步,我穿越了大半個中東。我看到了那象徵著純潔與神聖,代表著信仰與永恆的恆河邊,人們病態地呻吟著,沖天的火光照亮了卷積的烏雲,屍肉燃燒的味道令人作嘔。昔日那聖潔的恆河,如今已成為疾病的根源,它的呻吟微弱而連綿,和著這一城的哀號與絕望,在濃煙滾滾中飄向天空。昔日的印度如今只能帶給人們絕望,那樣一個擁有古老文明的國家,就這樣漸漸被湮沒在世間和人性的洪流中,消失不見,令人痛惜。佛曰:“恆河沙數幾何?”只是不知當那個無慾無求、大慈大悲之主看到如今的印度與恆河時,會不會多流出那一滴悲痛而又無奈的淚。
當冷冷的水聲從尼羅河畔傳來,古埃及的鳴奏曲便已響起,莊重地吟誦著那輝煌的歷史,帶著我們走進了那個金沙遍地的四大發明古國之一,正如餘老所言:“站在金字塔前,我對埃及最大的感慨是: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卻不知道它如何構建;我只知道它如何離開,卻不知道它如何到來。”拉美西斯二世與艾奈菲爾塔麗的故事流傳於世,門農石像靜靜哭泣,女王祀殿依然完美地矗立。可在一次次文化浩劫之後,我們再也無法解讀象形文字和那一具具無聲的木乃伊,它不僅包裹住了法老的面容,更包裹住了那遙遠的埃及不容他人窺探,只剩下那座石像靜待那海已枯而石未爛:“他們都走了。”也正是因為見過太多的老淚縱橫,於是不再說什麼。
翻閱過歷史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中東的戰亂。種族與宗教信仰的不同,利益的碰撞,資源的搶奪,讓這片土地滿目瘡痍。人們在呻吟,大地在哭泣,無家可歸的人們在街頭流浪,無法上學的孩子閉口不言,戰爭的衝突讓人們生活在絕望裡。政府之間的鬥爭,受傷的卻只是百姓,伊拉克遭受國際懲罰,可孩子們卻因禁運而沒有課本,國際懲罰理由或許是正義的,但真正被懲罰的卻是那群最無辜的人。在這樣極權國家,長期的混亂只能令權謀階層更加囂張,人民卻依舊生活在地獄。
文明衰落,歷史褪色,只有那一年年花開花落鮮豔了一萬年。凜冽的風穿透我的靈魂,佇立在咆哮的黃河邊,飛濺的河水溼了我的褲腳,像那遠古的歷史輕輕地流淚。站在中華大地上,我的內心難以平靜,歷史與文明相互糾纏,那麼厚重而又脆弱,在時間的衝擊下,不斷被逝去消亡,讓我們留住文明留住歷史,讓歷史與山河同在,千年不倒!
一千零一夜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579字貪婪之心不可有
輕輕地合上《一千零一夜》這本書,書中精彩的故事一個接一個在我腦海中回放,這些生動感人、離奇有趣的故事激發了我豐富的想象力,教會我辨別善與惡、是與非,對我的成長大有幫助。我喜歡這本充滿智慧的書。
書中《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這個故事我最喜歡。阿里巴巴是個善良的人。有一次,阿里巴巴無意中發現了四十大盜的藏寶洞,他知道了其中的祕密,於是趁強盜走後,裝了一點金幣就回家了。可是他的哥哥很貪心,趁著強盜不在洞中,想裝幾大袋的金幣帶回家。由於太貪心,結果被四十大盜發現,死在洞裡……
看完這個故事,我不禁想起上次去酒店吃自助餐的事。自助餐有牛排、雞翅、可樂、冰淇淋……都是我喜歡的,於是我拿了一個超級大的盤子,裝了滿滿一盤子好吃的。我一到座位就開吃了,我先咬一口雞翅,然後大喝一口可樂,嘴裡還沒嚼完雞翅,我又狠咬了一口牛排。我一直不停地吃著、喝著,真是美味至極,我滿足極了……媽媽看見了,一直勸我少吃點,不然會肚子疼的。我頻頻點頭,可是心裡卻在想:這麼多好吃的我不吃,太虧了。於是我把媽媽的勸告當耳旁風,繼續大吃大喝。那天晚上回到家,我的肚子就開始疼了,拉了一個晚上的肚子。
《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讓我明白:做人不能貪心,貪婪的人只會一無所獲。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871字我對世界名勝古蹟有著謎一般的嚮往。於是,今年暑假,我在《千年一嘆》的書頁上,跟隨餘秋雨先生的腳步,走遍了神話般的古國。
千年走一回,一嘆連千年。輕輕的,緩緩的,那嘆聲從遙遠的愛琴海面傳來,從法老的金字塔中傳來,從奔騰的尼羅河面傳來,從兩河流域茂密的蘆葦叢中傳來,也從那恆河畔傳來。是誰?是誰在悲嘆?哲人?法老?佛祖?抑或是他們的民族與靈魂?當輝煌成為寂寞,當神廟已經破殘,當人們開始遺忘,那嘆息也就成了無奈。
現代歷史是短暫的,但愚昧和驕傲卻看中了我們。記得餘先生在伊拉克與清真寺主管的對話:兩位主管一開口就說,世界上最有文化的國家是伊拉克,然後是中國,還問餘先生,中國有茶嗎?
看到這裡,我終於知道,伊拉克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世界又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我發出來自內心的呼喊:未知和無知並不是愚昧,真正的愚昧是對未知的否認。
中國人自豪。因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活了下來。但我卻想問:為什麼?
因為大自然從喜馬拉雅往北,有崑崙山、天山、阿爾泰山,又連線著難以穿越的沙漠,而東邊和南邊則是茫茫大海。這種天然的封閉結構,使得中華文明在古代避免了與其他幾個大文明的惡戰。而那些古代大文明,大多在彼此互侵中先後敗亡。
讀完《千年一嘆》,我突然有了這樣的感覺,它一直深入我的靈魂,再次的,將我驚醒。生在中國,是我這一生最大的幸事。我能書寫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字,我能用流傳了千百年的語言交談,我走的每一步,都有祖先的足跡,我為之自豪。或許身為中國人的生活並不富裕,面對赤貧的山村我依然無力,但我仍為我是炎黃子孫而感到榮幸。餘秋雨先生說過,中華民族不是劣等民族!是的,我們在前進中,或許應該重新反省作為民族應有的態度。不是自傲,不是謙卑,而是不卑不亢地保有我們的文明,深思慎取他人的文明。
終有一天,我會俯瞰整個中原天地,任憑凜冽的寒風穿透我的單薄靈魂,讓我傾聽這神舟大地的呼聲,讓我觸控這故國蒼老的靈魂。
終有一天,我會佇立在咆哮的黃河邊,任憑飛濺的黃河水沾溼我的衣角,讓我同這個民族一起流淚,讓我感受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
歷史與山河同在,千年不倒!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650字無聲的嘆息
千年一嘆,一嘆千年,在遙遠的歷史長河中,究竟有多少王朝,多少輪迴?誰也無法知曉它們曾經的輝煌,世人看到的,只不過是經過幾千年歲月蹉跎的落魄罷了,每每拾起此書,我都不禁感嘆歷史的滄桑,歲月的無情!
作者餘秋雨在千年之後重走,聽到卻只有陣陣嘆息,從那美麗的愛琴海面傳來,從那古老的金字塔上傳來;從那沉寂無聲的死海邊傳來,從那無邊無際、硝煙瀰漫的沙漠中
傳來;也從恆河邊傳來……當昔日的輝煌變得落寞,唯一的療傷者也只能是時間了。經過一代的變遷,人們逐漸遺忘,那一聲聲嘆息也變為了無奈。文明慢慢衰落,曾經那些美麗的色彩也被時間沖淡了。在餘秋雨的書中,我彷彿能感受到一絲絲落寞的蒼涼,沒有鮮明的色彩;沒有繁華的景象,人民沒有一點快樂和幸福。只有往日鼎盛一時現如今如此慘淡的古文明,只有一片死寂的黑色。
希臘陷入了平靜,而埃及昔日的輝煌到了今日卻是一個快要湮滅的地步,令他們先人引以為傲的古文字至今無人能懂,古文明對於埃及人有著一連串的問號。只有從被風化的古蹟和金字塔中,隱約看見一點文明古國的模樣。伊拉克的失學兒童太多太多,連字也不認識。要知道他們的祖先是最早發明文字的人啊!戰爭讓本該天真爛漫他們承受了太多同齡孩子不該承受的痛苦,小小的肩膀上揹負著太多責任。小小年紀失去親人,連上學都成了一種奢望。也有無數人守在恆河邊,等待著死亡……
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如今也只有中國這頭雄獅傲然挺立。我很驕傲,我是中國人!
千年一嘆與夢同行 篇16
國二作文 ,1191字千年的山水,千年的文明,都化作一聲飽含歷史滄桑的嘆息,鑽入後人的耳畔裡。
為了找尋人類古代文明究竟何以興衰,餘秋雨先生跋涉四萬公里,途徑數十個國家,每到一個國家,就去拜訪當地的文化遺址,感受那古文明遺留下來的氣息。我深深沉醉其中,默默地步步跟隨。
秋雨先生的探索,是從曾是歐洲文明起源的希臘開始。如書中所說“現代世界上再霸道的國家,說起那個時代,也會謙卑起來。他們會明白自己的輩分,自己的幼稚。”蒼老,偉大也許還帶有一絲不甘的希臘文明,經過那個被稱為“軸心時代”的神祕歲月,經過一輪輪紛飛戰火的洗禮,早已奉獻給全人類。如今的希臘,喧譁盡被沉澱,取而代之的是幾分悠閒與靜謐。
與希臘文明相比,埃及文明也許更加神祕。無人能識的古文字,晦澀難懂的古文獻,本體文明的核心幾乎丟失,只有那被風化的文明遺址,金字塔裡躺著的冰冷的木乃伊和獅麵人身像仍矗立不動,為後人留下了一串串巨大的問號。集合了三大宗教的“聖城”耶路撒冷是令人心生寒意的。一山容不得二虎,那裡的文明過於敏感和極端,幾經碰撞,便只留下了悲劇的殘垣斷壁。本應該是美好與聖潔的“恆河晨浴”,卻充滿了人的骯髒,無知與醜陋。
在漫長的歷史中,文明不斷的湧現,中斷,覆滅再正常不過。但使它們湮滅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也許是從未停止的互相侵略,征戰。不斷的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是麻木,絕望。不再有和平的環境去思考,去接受文明。於是文明分裂了,中斷了,衰敗了!而在中東至南亞那一帶,還有更令人恐懼的極端恐怖主義存在,威脅著文明世界。也許原因是文明的非自然化。環境使用過度,競爭過度,繁文縟節過度等等,都會構成文明的災難。人類創造了文明,也毀滅了文明。而這些複雜的原因,令人嘆惋的原因,只有時間說得清。
“法老的陵墓,巴比倫的牆,希臘海濱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風涼。我是廢墟的淚,我是隔代的傷,恆河邊的梵鍾在何方?”走過那片曾經輝煌的土地,彷彿見證了這些古文明的興起,衰敗,聽到了它們隱忍又無奈的嘆息。
只有走遍千山萬水,才能發現中華文明的自在和厚重,同樣是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和其他三個古文明相比有過毫不“遜色”頻繁的戰亂和朝代的更替,但唯有中華文明的根基從未受到根本性的損害,反而能在不同時代綻放出不同的光芒。即使在歲月長河中文明的羽甲會有所丟失,但它的核心始終在一代代炎黃子孫的傳承下,得以發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些一兩千多年前的文字和精神至今還在被廣為傳頌。赤誠的中國心,熱切的中國夢,中華文明將會以更偉大的方式延續下去!
世界太大,時間太長,讓我們用心思考,用心丈量。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701字本週,我再次讀了餘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嘆》。這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本加了題目的日記。書中每天作者的所見所聞都讓我瞭解著我生活之外的一些人與那些人每天發生的故事——一些在戰爭或是貧困地區人的故事。
“埃及”,“希臘”,“印度”,“以色列”這些曾經意氣風發的國家,現在也成了我們眼裡的“小國家”,“混亂地區”,戰爭與被封鎖的思想讓它們與生存在那裡的人活得艱難。遠古時期人的智慧被現在生活在那裡的人珍藏著。但是現在的後代們可能忘記了當年祖先們艱苦發明創造的過程,忘記了這些偉大的建築不是一時建起的,而是一世。
他們忘記了。這些代表著先人智慧的建築與物品留了下來,可是那些帶有遠古氣息的精神和信念卻隨著時間的長河,越漂越遠。
這些世界的文明去,這些先人智慧的結晶,就這樣在現人一批批愚昧的堅持中漸漸失去了太多價值。
因為有了這些,人們就不再辛勤勞作;因為有了先天優勢的地理位置,就不再準備著時刻防範外界入侵。別忘了,你們不進步,但社會還在進步,有了沙漠和海洋的保護又如何,越來越多的武器被研發出,人們再也不需要傷感的與家人別離,再看著他們倒在黃沙之中,一個指令,一座城池或許就從此消失,生活在那的人也就從此消失,連傷感的機會都沒有,那些所謂的“智慧”在幾分鐘裡也就化為烏有了。
這千年發出的一嘆啊,一定是處心積慮,日夜難眠得來的,這一嘆,嘆的失望,無奈。所謂千年一嘆,也就是一嘆千年……
小眼看世界——讀《中華上下五千年》有感 篇18
讀後感 ,683字歷史是我們的過去。在這片幅員遼闊的華夏大地上,我們的祖先歷盡艱苦磨難,創造了無比燦爛的中華文明。這一本《中華上下五千年》,讓我瞭解了歷史,跨進了那豐富多彩的歷史長河。
中國經歷過無數次改朝換代,所謂“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從夏禹建國到武昌起義,從奴隸制的興起到封建王朝的衰亡,華夏大地上的這五千年曆史,是多麼地精彩,同時又留下太多的遺憾。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小小的漣漪,有滔天的巨浪。其中的每一滴水,都蘊藏著某種感情,或喜悅、或悲傷、或憐憫、或憤怒,但它們都不能被忘卻,都是最珍貴的文化傳承。
歷代祖先的精神也令我為之欽佩,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有聰明好學、博覽群書的謝靈運,有直言進諫的魏徵,有關心百姓的鄭板橋……他們和他們的精神,給歷史增添了一抹亮色,也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供他們學習、景仰。
很多人說:“古代人沒有現代人聰明。”其實不然,東漢的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相風銅鳥;蔡倫發明了造紙術;祖沖之成功將圓周率計算到後七位,這些偉大的發明家,都為現代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古人的智慧可能是現代人所想象不到的。他們之中還湧現了許多有才的詩人:“李杜”—李白與杜甫;“小李杜”—李商隱與杜牧;“詩鬼”李賀;“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給後世留下了許多經典詩作,是東方文化的瑰寶,直至今日還時時被後人們爭相傳誦。
古代的文化多姿多彩,如千尺的長卷般,談也談不盡,說也說不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中國少年,應該多瞭解歷史,多認知歷史,多反省歷史,以史為鏡,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創造明天!
天下繁華一書盡——讀《唐詩三百首》有感 篇19
讀後感 ,1043字還記得幾百年前有一個這樣的朝代,它經濟發達,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昌盛。唐詩就是在這樣的年代被創造出來的,繪盡了盛唐繁華色。
唐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詩歌可以作為博取功名的工具,也能成為籌光交錯的閒談之語。
且聽風雨幾許,看一半往事入斜陽。手不釋卷,幾盞昏燈,幾杯薄酒,一彎明月,一曲歌,一枝柳都被唐詩勾勒的美的醉人,遠不止這些,那清夜無塵,月色如銀的夜裡,吟唱著詩文的詩人更是這部書的主角。
《長安古意》裡大街小巷的繁忙,帝都的壯麗輝煌,市井倡家的輕歌曼舞,其繁華濃豔的景象被渲染到了極致。而這背後對豪門貴族驕奢淫逸的諷刺,對當時社會腐敗、墮落,黑暗的刻畫。也難怪如聞一多先生所說:“這不是一場美麗的熱鬧,但這癲狂中有戰慄,墮落中有靈性。”得後世知己如此,想必千年前的盧照鄰也不負寫下此篇的心意吧。
唐詩裡不得不提的李白,也給了我們極大的震撼。從小時候就開始背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到如今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還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的浪漫,他的放蕩不羈全部都揮灑在這盛唐的詩篇中。他永遠活得像個孩子,永遠的舉酒暢飲,而後“誘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還有王右丞,王維。被人熟知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還有別忘了“渭城朝雨絕塵”中送別的他;唱著“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隻。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的他;“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他。王維登得朝廷,下得塵世。可謂“廟堂有夢,江湖有酒。”我穿越千年願與其共飲月色,賞木未芙蓉花。
晚唐不復繁榮鼎盛,潘鎮割據,戰亂四起,昏君當政。唐朝似乎一夜之間便損了容顏,凋了花瓣,徒留滿腔悲憤與無奈給杜甫。杜甫一生沉痛于山河破碎中。不管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痛,還是“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的憤恨與同情,亦或是“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欣喜,都與國之沉浮相關。他這一生,看過繁華,遇過落魄,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他的國,他的家。
唐朝啊,依照浮生夢,少不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孟郊,少不了“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的李商隱。他們的名字一一在我眼前浮現,他們的一生或平凡,或坎坷,或榮華,或潦倒,但這都不礙於他們的才華橫溢。
溫酒一杯淺唱,美夢一場隔世。我恍若看到那初唐的清新,而後便是中唐的繁盛,再就是令人悲涼的晚唐。那個朝代,男兒風流倜儻,女子恣意嬌美,不管是胸懷大志還是紙醉金迷,都陶醉其中。再回長安酒意裡,唯願夢不醒,再讀大唐夢。唐詩三百首,歌盡天下繁華夢。
一夢千年 篇20
國三作文 ,1110字長風三千年,逶迤九萬里。從烽火浸染的古長城到杏花微雨的西湖,千年來見證著一個偉大的夢、永恆的夢、不知盡頭的夢。
回望盛唐。李太白繡口一吐,三分詩氣化為月光,七分嘯成劍氣,輝映成一道不朽的光芒。
昔日,貴妃斟酒,力士脫靴,昭示的是一個文人的自信與不羈。
夢沒有停止的時候,大唐卻拋棄了它,留下的,只有太行山的積雪茫茫。太白揮手拔劍,只有迷茫。
夢想,何時是一個盡頭。
轉看大宋。蘇東坡還在黃州攜酒與魚,還在凝聽江流有聲。幾次挽那雕弓如滿月,卻又幾次被一群佞臣小人無情的奪下。縱有滿腔的少年熱血,縱有馳騁萬里的寶馬,縱有開山劈石的利箭,又到何處施展!夢想,就這樣埋藏在朝廷的不屑與冷笑下,剩下的,只有在明月夜下的短松岡,伴著孤墳,輕數過去的春花秋月,撫摸碑頭,才發覺夢想已經化作了自己的塵滿面、鬢如霜。
但是夢想從未停止,即使是流放千里,即使只能獨自躑躅於東坡,記錄下不屈的淚千行。
夢想,終有一天重見天日。
轉眼千年。魯迅在一片濃黑中,以他的傲然開闢了一條亂石嶙峋的路。
這個世界,少了一些嚴峻,卻寬容得近乎放縱。魯迅堅持著,從學醫到從文再到“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有民族之痛與社會之悲,其間夾雜著不可磨滅的夢想。犀利冰冷的筆鋒和冷峻的面容刺痛了沉醉半個多世紀的中國人。那時的人們驚歎他的勇氣,現在的人們驚歎他的偉大,可是有誰看見這偉大和勇氣的背後,是一個充滿著多少艱辛和痛苦的夢想。這夢想,曾遭到無數人的摧殘,曾經遭到無數人的譏諷。這夢想,能一路走過來,已經是萬幸了……
人生之最大惆悵,莫過於有經世之才而不得用,有傳世之音而不得發。這就是中國文人數千年來的痛苦和悲哀,也是被架空的夢想唯一留下的、能供後人考證的微痕。
無論是李白杜甫或是蘇軾,亦或者更久遠的孔子韓非,他們都有一個不可磨滅的夢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修身,已經無可挑剔,齊家,也已妻安子樂,於是夢想就落到了家國天下。
他們都曾目睹過動盪離愁,體會過路有凍死骨,他們見證過沙場新鬼煩怨舊鬼愁的慘然。
作為屹立於天地之間的大丈夫,他們站起來了,用他們的詩書作骨,憂患為肉,豪情為血,夢想著以筆為諫,去保家衛國,去平息動盪與不安,去描寫歌舞昇平。
中國的文人是偉大的,偉大到令帝王在歷史中變得渺小,偉大到要用他們文弱的肩膀去承擔歷史,偉大到化成人們心目中的巍巍雄蜂。
夢想令他們隔絕了一切塵埃,因此可以在牢獄中安身自若,因此可以在功名氾濫中隱居田園,因此可以在難安自身時仍大呼“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中國的文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夢想。這個夢想,陪伴他們在風雨飄搖中,依然不倦,奮然前行。
夢想,就這樣走過了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