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國學伴我成長相關作文20篇

經典國學伴我成長 篇1

國二作文 ,991字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華夏文明璀璨奪目。諸子百家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些燦爛的篇章和飛揚的文采,綻放出中國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和馨香。捧讀經典,如入芝蘭之室,衣袂生香,又如細品香茗,齒頰留芳……經典文化從小伴我成長,指引著我,滋潤著我。

而在我品讀的眾多國學經典中,《論語》中的一句話—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卻令我印象最深。這裡的“訥”是忍而少言,“敏”是機敏、積極,意思是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這句話告訴我們說話要慢慢說,要三思而後說,不要口無遮攔,信口開河;辦事情一定要積極敏捷、果敢決斷、雷厲風行,不要拖泥帶水。不然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卻不知所以然,豈不誤了大事;而做事優柔寡斷,機會必將貽誤殆盡。

記得是讀小學的時候,有一次班上進行清潔大掃除,我的同桌負責擦地,而掃完地的我則站在一旁悠閒地看著,還不時指指點點。他終於擦完了,舉著塊抹布從課桌椅間鑽出來,滿臉是汗。我用挑剔的眼光掃了一下我的座位下面,發現還有巴掌大的一塊地方黑乎乎的。我頓時就火冒三丈,衝他嚷道:“你是怎麼搞的?擦個地都不會?看你笨手笨腳的樣子,換作是我,三兩下都比你擦得乾淨!”同桌開始還連連道歉,可見我越說嗓門越大,把同學們都吸引過來了,他再也忍不住了,對我吼道:“你厲害,你自己怎麼不動手?”說著我們就你一拳我一腳地對打起來。

“鬧什麼鬧?”班主任也被驚動了。當她明白事情的經過後,便開始嚴厲地批評我:“這件事就是你的不對了,別人為班級服務,你怎麼還說風涼話?有時間還不如行動起來,自己解決呢!”之後班主任就拿來一塊抹布,仔細地把那塊地擦乾淨了。我看著班主任的背影,臉頓時紅到了脖子跟。班主任直起腰來,對我說:“你要記住,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要多做實事,少說空話。”

回家以後,我在網上查到了這句話。原來老師是要我明白,要從自己做起,少一些誇誇其談,多一些親力親為。別做言論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後來,我每每都會想起這句話。看到別人隨手丟棄的垃圾,我會默默地撿起來,扔到垃圾桶裡;看到別人亂闖紅燈,我會站在原地,靜靜等候,而不會憤世嫉俗,指責別人素質低下。因為我終於明白:與其批評與責備,還不如從自身做起,用點滴的行動去改變他人與社會!

在經濟飛速發展,社會日新月異的今天,我相信:經典的光芒永遠不會磨滅!我願與國學經典為伴,咀嚼那一份書香,品味那一片寧靜,平和睿智,優雅成長!

經典國學伴我成長 篇2

國一作文 ,658字

從三四歲時我們就被家長要求接觸詩詞和古代的一些《三字經》《弟子規》之類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信手拈來,隨便一背就是十幾首,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含義和意思呢?

我們上小學後就跟之前不太一樣了,不但要接觸更多的詩詞和文言文,並且還要求背誦,默寫和知道含義,比如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讓我們知道要愛國,懂得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楊氏之子》《兩小兒辯日》讓我們知道了遇到問題要沉著應對,並對他人的質疑進行機智又不失禮貌的回擊;《學奕》告訴我們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事都要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所有的國學都是古人用最精煉的語句在表達他的心境和想法,也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向我們訴說了一個又一個的人生哲理,為我們以後的認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上了初中之後我們對國學的認知又進行了一個昇華,我們要進行賞析,要知道詩人的寫作背景,還要學會體會這些寫作手法,並且學以致用,厚積薄發。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還要把中華民族的瑰寶傳承下去,讓後人知道我們中華人民獨有的瑰寶是多麼的絢麗多彩。

但是,更多的人將掌中的手機當做生活的一部分,而把國學冷落在一邊。讓資訊快餐的讀圖時代取代著讀書時代,只知道在網上查,而沒有了自己的思想,忽視了傳統文化。相反,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喜歡上了中國的國學知識,所以,所有的中華文化都值得我們去尊敬,值得我們去慢慢的欣賞,讓我們走進語文走進國學,讓國學知識瀰漫著我們的生活,用筆墨點染我們的一生。

國學伴我成長初二作文 篇3

國二作文 ,7084字

【篇一:國學伴我成長初二作文】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華夏文明博大精深。回首歷史的長河,不可磨滅的是傳承千年的國學文化。

國學文化,如林間清風般喚醒人的善念;國學文化,似山澗泉水般不斷滋潤著我們的心田。國學就像一杯香茗,淡雅幽香,茶要品,才能解其香;國學要讀,讀才能釋其義。

上小學時,我是個“慢性子”,每次做作業不緊不慢的,甚至邊寫邊玩。媽媽的嘮叨聲和爸爸的責怪聲不絕於耳,但是我每次都“左耳進,右耳出”。在一次暑假時,爸爸給我買了一本《論語》,其中有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它告訴我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思考,僅靠認真,學習很難有很大進步;只思考卻不認真,效果更差。只有將思考與學習結合起來,才能取得好成績。這句話會在我寫作業偷懶是為我敲響警鐘,它陪伴著我成長。

每個人都會有叛逆的時候,我也不例外。十歲時我經常對父母亂髮脾氣,於是,爸爸買了本《弟子規》給我讀。當我讀到“父母呼,勿應緩;父母命,勿行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幾句話帶給我極大的影響,從那以後,我會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再也沒有對父母發脾氣。

《三字經》中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也告訴我們好的玉不去打磨,不雕琢,不會成為上好的玉器,更何況人呢?人如果不學習,不收到教育,怎麼會知道大義呢?學習會讓人變得有涵養,更懂得尊重人和受人尊重。

國學是先人用智慧總結的經典,那是對人生的品讀。那裡有人世的滄桑,有歷史的痕跡,有生命的真諦,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國學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教我們修身養性,分清善惡,明辨是非。國學,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體會,而國學中的精華,值得我們品讀一輩子。

國學將會陪伴我們成長,帶領我們領略人生。品讀國學,就是在品讀人生。

【篇二:國學伴我成長初二作文】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絢麗多彩,歷久彌新。如今,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東方。幾千年來的歷史文化象徵著民族的崛起,更是書寫著永不停息,對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著永不磨滅,對民主富強的探尋。這舉世燦爛的歷史文明,從來沒有中斷過,一直綿延至今。

古人常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好像體會到了古人巨集偉的政治報負,熾熱的愛國情懷;感受到了“位卑未敢忘憂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必趨之”的報國情懷;彷彿看到了古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發現了古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一句又一句象徵著古人美好胡品質,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我們作為青少年,作為中華民族的孩子更應該學習和發揚。

一批又一批的中華瑰寶湧入歷史,四書五經:四書分別為,《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分為《詩經》、《禮儀》、《易經》、《春秋》,這些都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不僅是道德根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古代聖哲修身明道、體道悟道、天人合一後的智慧結晶。孔子的《論語》今我印象最為深刻,由孔子的弟子們所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學習要有技巧,不能只記不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告訴我們讀完書必須要複習,才能將知識牢記於心;“言必行,行必果”告訴我們做人要講誠信,信守承諾於他人,“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告訴我們如何交益友……這些經典名句揭示了我們的學習日常生活應該如何完善,也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值得品味和學習。不過,我最喜歡的一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這句話所要表達中的一樣,可我們現在的社會,卻連這一句話也做不到!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人生教材,仔細翻閱會感覺像是開啟了一道又一道的智慧大門,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熱愛文學,那麼這個社會中便多了幾百個,更多的是幾千個幾萬個心中充滿文學的人,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從此刻開始,每個人都接近文學,都感受中華的傳統文化和悠久歷史吧!每個人都有責任都應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精神,讓更多人感覺到文學的傳播!

【篇三:國學伴我成長初二作文】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大概是連小朋友都會背的吧!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國學經典卻一直流傳併發揚至今,《增廣賢文》《唐詩三百首》《四大名著》……這些著作無不體現出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就拿漢字來說吧!從最初的甲骨文到現在的簡化字,其中經過了多少的改革與創新。在悠久的歷史文化長廊裡,那一個個方方正正的中國漢字,就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演繹著一曲曲優美的樂章!

什麼是國學?國學是幾千年民族文化的積澱,是啟迪人們心靈的鑰匙,是指引人類進步的一顆閃耀的明星,是人類美好精神的寄託!所謂經典,就是司馬遷蒐集華夏文明,留下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嚐盡百草,用親身體驗造福後世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嘔心瀝血編纂的《四庫全書》……

每一篇著作的完成,無不凝聚著那些作者們心血!說起經典人們還會想到讓國人驕傲的唐詩宋詞。我喜愛王維的“大漠孤煙”,喜愛李白的“桃花流水”,喜愛杜甫的“齊魯青未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給了多少絕境中的人帶來了希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體現的是一種怎樣的壯志豪情?“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更體現了詩人那堅貞不屈的錚錚誓言!還有“路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中,詩人流露的又是怎樣一份真切的思鄉之情啊!

誦讀國學經典,感受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領略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誦讀國學經典,讓傳統文化植根在心中,茁壯在我們的人生旅途!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我們為自己是龍的傳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讓國學經典,伴隨著我們成長!

【篇四:國學伴我成長初二作文】

國學,不僅僅是自然國學,不僅僅是生命國學,也不僅僅是家庭國家,不僅僅是公益文學。國家更是一種起源於原始太初而傳承於歷史現實的正在繼續的中正文明。和諧文化是中華民族核心的價值理念和追求,是數千萬年來中國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高度總結,是中華母親的乳汁,是中華兒女的血脈、精神和靈魂,是中國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

國學如茶,需要用時間慢慢去品。國學的精華,傾其一生,領略的,也不過是冰山一角。

《論語》教會我做人。孔子教會我要以德行和規範為重: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在當今社會主義的社會中,這也是一大敏感問題。眾多資本企業家,在創業初期進行資本原始積累時,很多都是通過投機取巧的方式獲得。德行與產業、規範與利潤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存在著衝突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如何取捨,便是君子與小人的差別。孔子還教會我謹慎: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俗話說,禍從口出,言多必失。人在言語上應該嚴謹,不應圖一時口舌之快,而要經過深思熟慮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言論。孔子還教會我自信: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修養有成者,不論窮達順逆,都會因為走在人生正途上而充滿自信與喜悅。無志之人,即便富貴,也會患得患失,更何況處於困境時?

《禮記》教會我處事。“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教會我剋制驕傲不可滋長,慾望不可放縱,意志不可自滿,歡樂不可以走向極端。“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教會我要有責任,遇見財物,不要隨意佔有;遇到危難,不要隨意逃避。“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教會我禮儀,得到恩惠而不予報答,不合乎禮的要求;得到報答而不予恩惠,也不合乎禮的要求。

《孝經》教會我行孝。孝順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正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與事君,終於立身。”我們又豈能不孝敬父母?

國學文化,源遠流長。國學經典更如良師益友,陪伴我成長。

【篇五:國學伴我成長初二作文】

國學經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需要慢慢地品嚐,才能從中獲得樂趣,受益匪淺。國學經典已成為我們的必讀書籍。國學經典教會了我們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陶冶了我們的性情,開拓了我們的視野。我愛國學經典。

記得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買書回來讓我讀。可是小時候也許腦袋裡只有動畫片,根本看不進去書,每次看書也就是隨便翻幾頁就算了。

漸漸地,我長高了,知識也多了,也越來越愛看書了。以前爸爸買的那些書,現在我天天都在看,一看就可以看很長時間。最讓我記憶深刻的,還要數《西遊記》,這本書裡傳神地描繪師徒四人的各種情感。其中,孫悟空被稱為“齊天大聖”,一路上斬妖除魔保護唐僧,雖然有時師父也會誤會悟空,但最後孫悟空還是護送自己的師父去西天取到了佛經。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做什麼事都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而且對待他人也一定要有忠誠的品質。

小學畢業以後,到了中學,班級的小圖書角,讓我讀到了更多的國學經典,明白了更多的道理,也讓我知道應該如何做人,又如何去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懂得回報社會的人。

從小學到中學再到以後的日子,我會讀到更多的書,明白更多的人生哲理,知識也會積累得越來越多。這些書籍會讓我受用一輩子,讓我以後的人生更加精彩、更加豐富。

國學經典,如和煦明媚的陽光,普照著大地萬物,帶給我們心靈的純淨和高尚。國學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抹美麗的景色,我們的成長離不開國學經典,國學經典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謝謝你,國學經典!謝謝你,一路上伴我成長!

【篇六:國學伴我成長初二作文】

中國近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國學經典浩如煙海,許多國學經典讓我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寧。”周幽王為引褒姒一笑,點燃烽火,美人的笑他看到了,但卻葬送了他的國家;季布誠實守信,最後項羽戰敗時,而季布因他的誠實守信換得平安;曾子為給兒子樹立好的榜樣,不顧妻子的勸解烹殺了家中的豬,這些史實都與信有關,有人失信讓整個國家滅亡,有人守信換得一生平安。

誠信是一個人的優秀品質,也是一個國家能夠穩定健康,持續發展的精髓所在。

不僅誠信重要,謙虛更是值得每個人學習。

南北朝的名將侯安都,因不懂謙虛,最後被亂刀殺死,而孔子因謙虛,“聖人”的美名遺留千古。

若說誠信是做人的準繩,那我覺得謙虛更是人們必不可少的一種品質。

若懂得謙虛,那麼你就會看到別人的優點,用他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缺。誠實、謙虛都是我們必不可丟棄的寶物,而學習對於正當青少年的我們也是非常重要的。

單是孔子對於學習的名言就有幾百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果只知道學習而不會去思考,那隻能迷茫,如果只知道空想而不去學習就會有害。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許多人聚在一起,其中肯定有能當我老師的人,去學習他們身上的優點,發現他們身上的缺點應引以為戒,加以改正。

這些都能夠對我們的學習有幫助,甚至對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都有所啟發。

求學之路漫長而又艱難,古有楊時受老師之託去問程頤,到時程頤正在休息,楊時在門口等了許久,到大雪紛飛的時候,程頤還未醒來,同行的遊酢幾次想要叫醒程頤卻都被楊時所阻攔,直到程頤醒來說:“你們還在等待嗎?天已經晚了,不如進來休息吧。”而此時的楊時與遊酢都變成了雪人。

誠信、謙虛等出現在文學著作中的詞語都是祖先們的優秀品質,這些數不勝數的文學著作都是先輩們留給我們的精神食糧,都是國學經典。

國學經典告訴我做人求學的道理,國學經典伴我成長。

【篇七:國學伴我成長初二作文】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兒為國學我們的中國是個文明國度,中國有很多歷史文化。唐詩宋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國學就如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讀懂了自然就理解了。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墨子曰“人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這些先輩們的智慧為後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食糧,也讓我們受益匪淺。

國學是先輩們用一生經歷總結出的人生哲理,是畢生智慧的精華。

國學還有歷史的痕跡,生命的真諦,如《三字經》中的“”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意思是,小孩時不願學習是不對的,年幼時不肯勤奮,學習等年老了還能有什麼成就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教導我們一塊玉石,如果不經打磨雕刻,那就成不了有用的器物。人也是一樣的。假如不學習就不能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難以有所建樹,有所成就。三字經就是中華文明中使用最久影響最廣的啟蒙書籍。

你們讀過四大名著嗎?看完《西遊記》,我想像孫悟空那樣機智勇敢。他為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不辭辛勞。有時會因為唐僧不能明辨是非而憤怒。但終究因為信念的堅定,師徒間的包容與磨合,使得取經路途雖然艱險,但他們都一一化險為夷。我年幼時以為真的有孫悟空,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讀完《三國演義》,我又想像諸葛亮那樣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神機妙算。諸葛亮的智慧,對於劉備的成就舉足輕重。他的忠勇果敢智慧無雙,讓我無比欣羨。我也想像他一樣。做一個智慧的,受人敬仰的人。他是我的偶像。

國學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全新世界,讓我們從中看到中國歷史文化長河是如何源遠流長,奔騰不息的。讓我們分析美醜,辨明是非。

國學需要我們用心去學習,用情去體會。國學中的精華,我們是一輩子也學不完的。論語教我們修身養性。比如論語中“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等都交給我們要做人需坦蕩。這樣的事例不勝列舉。

品國學就是在品人生讀國學就是在讀人生。讓我們一起來品國學,讀人生。讓我們的青少年生活有所獲有所得。

【篇八:國學伴我成長初二作文】

國學經典如同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珍珠,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國學經典如同我們的精神食糧,能使我們的精神得到昇華,心靈得到愉悅,成長得到啟迪。

自古以來,許多偉人寫下了一部又一部的國學經典,給世人留下了一筆筆寶貴的文學財富。這些國學經典無不體現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弟子規》裡面講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教育我們要從小樹立一個好習慣,應尊敬長輩,孝敬長輩,父母呼喚自己,不要緩慢回答,這樣不尊敬長輩,“父母命,行勿懶”告訴我們對待父母的命令不要懶惰、懶散,要立刻去執行。

還有《三字經》裡面的“人之初,性本善。”告訴我們每個人從一生下來品性就是好的,只要我們不學習一些不好的習慣或不好的品性,我們就不會被這些所汙染。

“人無信不立。”出自《論語》,這句話有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主要講的是“信”。“信”即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在古人眼中,“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經商之魂,為政之要。在現代社會,誠實守信顯得更為重要,做人要講信用才能成為有用的人,講信用別人才會信服你,才會幫助你,你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如果你不講信用,別人就會漸漸遠離你,你就不能成就大事業。不講信用的人可能會得到一時的利益,但卻失去了人心,講信用的人可能會損失一時的利益,但卻得到了人心。我們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開始做起,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不光是《弟子規》、《三字經》、《論語》裡的語錄值得我們學習,只要是國學經典都值得我們學習,國學經典在我心中,國學經典伴我成長!

【篇九:國學伴我成長初二作文】

在我們的生活中國學經典無時無刻不陪伴在我們身邊,陪伴著我們成長,它就像一杯茶,要慢慢品,才能品出其中的妙處。

國學經典中陸游的《病起書懷》“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這句詩的意思是:即使官位卑微,我也不敢忘記為國為民擔憂,事情只有在棺材蓋蓋上時才算定了下來。詩人心繫家國,誓死方休的愛國情懷讓我們受益匪淺。

國學經典《弟子規》中說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告訴我們:父母的呼喚,應該一聽就應回答,父母的命令,必須立馬行動,不要找藉口而懶得去做。屈原的《離騷》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告訴我們: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只要我們百折不撓,不遺餘力地去追求與探索,真理離我們就不會太遙遠。荀子在《勸學》中講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告訴我們:再大的困難與阻礙只要你努力,並堅持不懈,再大的挫折也會消失,鐵棒也能磨成針。

國學經典“曾子殺豬”的故事流傳千古。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於孩子哭鬧不已,曾子妻許諾孩子回來後殺豬給他吃。曾子妻從集市上回來後,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曾子的妻子聽了很後悔,於是和曾子把豬殺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為人應“信”字當頭,言而有信。

國學經典“程門立雪”的故事讓我知道了恭敬請教的重要性,楊時是北宋時期的哲學家。一天,他與遊酢一起去老師程頤家請教問題。時值隆冬,朔風凜冽。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在爐旁閉目養神。他擔心驚動老師,就在門口靜靜等候。過了良久,他的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程頤覺察時,門外的積雪已經有一尺深了,於是趕忙起身迎他們進屋。

孔子的“不學禮,無以立。”讓我懂得了做人應以禮待人。出自《增廣賢文》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讓我明白了對人說話不要總是惡言惡語。

中國是一個燦爛的文化大國,多少賢能人才在這裡產生,多少國學經典流傳至今。國學經典在我心中,國學經典伴我成長。

國學伴我成長 篇4

國二作文 ,640字

國學經典,華夏輝煌。捧起國學詩文的那刻,他便佔據了我的心靈。從此,我的成長便與他密不可分。

國學經典以中華寶庫中流水一樣優雅的流出來,流滿了我的心田。我們的內心變得如此澄澈而明亮。國學經典是先人用盡一生而凝聚的精神財富,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體會。

神州大地,中華文化傳承數千年,國學經典浩瀚如煙海:有司馬遷走遍華夏大地,留下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有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而寫出的《本草綱目》,還有紀曉嵐窮盡史、經、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

而在我心中,有一部經典,是國學中的“聖經”。他就是《論語》。

《論語》是我一生取之不竭的精神財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只學習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只憑空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所以我要“思學結合”,才能學得更好。這句話時刻提醒我,在學習中,一定要克服懶惰的毛病,一定要多多思考,不要淺嘗輒止。“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告訴我:溫習舊知識從而得知新的理解與體會,憑藉這一點你就可以成為老師了。這句話讓我對學習充滿了自信:只要我養成了複習的好習慣,我就可以給別人當老師呢!

《論語》不僅教我如何學習,還教我如何做人。“言必行,行必果”告訴我在生活中說話一定要講誠信,不食言,不說空話,假話,大話。“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告訴我:自己不想要的,不想做的,不要強行施加於別人。這些平實的語言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尊重人。

與國學相遇,是我一生的幸福。我將用一生的時光來品味國學,踐行“國學聖經”的精神!

經典詩文,伴我成長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419字

經典詩文是指膾炙人口,並長久流傳的詩歌和文章,在我小時候,經典詩文就開始伴我成長了,現在我就講講我和詩文的故事吧!

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忽然讓我們全班背一篇詩文,我很緊張,十分害怕,輪到我了,我站在講臺上十分的忐忑不安,此時臉上已經流出了黃豆大的汗珠,老師一直在臺下鼓勵我,突然,不知怎麼回事,我靈機一動,想起了李商隱的一篇詩文《無題》,於是我就大膽的背了出來,當我背到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頓時,教室裡掌聲響成一片,歡呼雀躍,臺下的老師也對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就因如此,很長的一段時間,班上的同學都在誇獎我,從此我就在班上聲名鵲起。到了小學,我積累了很多首詩文,這也對我有了很大的幫助,因為我善於引用,基本上作文都可以得到優。不少同學也特意下課找我,向我問寫作的竅門,這是,我通常回跟他們簡單的說一句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剩下的就讓他們去慢慢領會。

經典詩文,伴隨我一起長大,也對我有了很大的幫助,這讓我受益終生。

國學伴我成長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526字

一進入小學,我就開始學習國學了!我每天認真晨讀,也明白了其中的許多道理。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通過學習國學的“恕之道”,我明白了自己要有寬闊的胸懷。有一次,哥哥下樓梯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可我卻在旁邊大笑起來,覺得哥哥的樣子既狼狽又好笑,當我學習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之後,我明白了一個內心有愛的人,應該會換位思考,如果摔倒的是我,哥哥在旁邊大笑,我一定會又憤怒又難過。

在一次數學公開課上,我們小組討論一個數學問題,同學的想法和我不一致,我的想法是對的,但我直接很凶的反駁了他:“我這才是對的!”,結果大家都不高興。如果我當時能以“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讓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的態度去包容同學,就不會鬧出矛盾了。

做人不僅要有寬闊的胸懷,還要誠實守信。“有所許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所謂信也。”,就是說一個人做出的承諾,和別人約好的時間,一時一刻都不能更改。我現在是班上的領讀員,每天在黑板上抄寫要背誦的國學,即使放學後大家都走了,我也會認認真真的抄寫,不會因為急著回家就馬馬虎虎。

國學經典讓我感受到了深刻的道理,學會了做個誠實守信、待人誠懇的人,幫助我健康成長!

國學伴我成長 篇7

高三作文 ,856字

最近,一位叫做李裡的父親火了,他穿著古樸的布衣,牽著牛繩,陪著三歲的兒子騎著大水牛上幼兒園,此事一傳到網上,就引發了熱議。原來,李裡是成都某大學的國學教授,痴迷於國學的他常帶著兒子牽著駱駝,騎著毛驢去田間散步,教兒子吟詩作對,講述古代才子進京考學的故事。有人嘲諷他“神經病”“作秀”,也有人能理解他,讚賞他甚至模仿他。

就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良性的現象。也許時代變了,人民的生活和從前不一樣了在這樣做就有些愚蠢了。但是就是這一份可貴的堅持,才能在今天,讓我們再一次感受的國學的魅力。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靈的家園。國學,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所形成的經典文化,也是自先秦諸子百家文化爭鳴以來開始蓬勃發展的文化實體,經過歷史的沉澱和洗練,國學這一中華文化中最重要的精髓便散發出它特有的價值和光芒。

在我還對周圍一切都懵懂無知的時候,媽媽就常在我耳邊經常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稍稍懂事時,老師又給我逐字逐句地教我:“人之初,性本善……”。可以說我們的成長,我們的進步,我們生活的每時每刻國學都在發揮著它的重要作用,從無知到成熟,從牙牙學語到能說會道。這一切都離不開國學的身影。

國學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就用這種態度影響著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無論社會如何蓬勃發展,物質文明如何先進,人們總是擺脫不了心靈的困惑。《論語》早就告訴我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國學是我們人生路上的啟明星,是我們成長、成熟、成功的基石。我們每一個人生命中的每一步都穿插國學的身影,這正是聯絡中華兒女億萬同胞的精神橋樑,是我們秉承信念團結一心的基礎。

文學伴我成長 篇8

國二作文 ,690字

文學長路雪飄飄,幾多寒來幾多笑;秋風猶似一杯酒,嚐盡苦來乍覺甜。

—題記

文學之閏,美化著山,美化著水,美化著嚴竣的歷史和人人嚮往的未來,也美化著顆顆不泥的心!

對待文學,無須詮釋,只要用心去領悟,正如含蓄似春之陽光,熱烈似夏之活躍,豪放似秋之飛揚冷傲似冬之清涼!文學恰似變幻多端、高深莫測的精靈,消融鬱悶使者的化身!又恰似汩汩奔流的溪水,濾過我的心田,衝去心中的暑熱、雜念!

徜徉於奇妙的文學之中,不禁令我心曠神怡。的確,文學不僅僅為我寫作起到作用,還可陶冶智慧的情操,令我在人生之路過得更完美,更充實!

享受文學業,便成為我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部分。我定會牢牢地把文學抓住、留住,使我的心中有股文學之靈感、之靈秀!

誠然,文學是無止境的。她像淙淙流水日夜奔騰般永不停熄,固然如此,我仍會執著的追求她,因為我的人生已離不開文學的滋潤,更離不開文學的伴隨!畢竟只有文學,才能傾訴的夥伴,只有文學才是值得信賴的知心!

倘若,離開了文學的伴隨。就好似我的靈魂已不再屬於我;就好似大地已不存在鳥語花香;就好似潺潺流水已化為烏有,定格成一潭死水!那時,空靈飛滅,天昏地暗,便掌握著世界!慘不忍睹!萬籟俱寂哪!

呵~文學竟是如此美妙,如此絢麗!她像載著累積的星得向我們駛來。遙望無邊無際的宇宙盡頭,卻又是那樣令人敬而畏之;然而,當你努力地去親近她,捕捉她時,卻又像舉步可得,近在眼前!

的確,當你渴望得到文學時,只須你的三分努力,便會有七分的回報,試問,如此之喜事,又何樂而不為呢?又何防不親身體驗呢?

噢!文學,我心中永流淌著的文學!你將會伴隨我成長,成為我心中永遠的綠洲!

文學伴我成長 篇9

國三作文 ,763字

我愛文學,愛那“春花秋月”的唐詩,愛那“人比黃花瘦”的宋詞,愛那筆走如飛的毛筆字,愛那詩情畫意的水墨畫……驀然回首,才發現,在逝去的十四個春華秋實中,文學都在伴我成長。

孩提

小時侯,總是母親帶我。她推去了一應的應酬,在家裡陪我。當我無意間從書櫃裡抽出一冊唐詩時,文學便垂下她的橄欖枝,這個幸運的小男孩便走進了文學的大門。那時的我,在母親的教授下,從牙牙學語到字正腔圓的朗讀,從斗大字不識一個到拿起一首長詩便一目瞭然,從半天憋不出一個字來到高興起來就可以吟誦一首……我在文學的薰陶下,獲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彷彿一個不起眼的花苞一夜之間盛開,彷彿一塊木料一瞬之間成塑。我愛文學。

齠年

長大了些,總是不滿足於那些簡單的詩句,大我六歲的哥哥便教我那瑰麗的宋詞,我感受到了“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的悲悽,感受到了“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壯,感受到了“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痛心,感受到了“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哀怨,感受到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無奈,感受到了“千古興亡多少事,不盡長江滾滾流”的豪邁,感受到了“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的一點惆悵……宋詞的美,那淒涼的美,那巨集偉的美,使一個齠年之童的心溢位了美。我愛文學。

垂髫

漸漸地、漸漸地長大了,愛上那詩情畫意的水墨畫,我從竹石中讀出了板橋堅毅不屈、自視清廉的偉大人格,我從山水中讀出吳道子的飄逸悠閒,揮墨而就的人格魅力,我從青松中讀出了歐陽修柔韌可耐的精神品質……在驚歎《清明上河圖》的同時,我看到了張老孜孜不倦的身影;在欣賞《竹林七賢圖》的同時,我看到了七賢在竹林中論詩作畫彈琴下棋的悠樂。我愛文學。

是文學在我成長中予我唐詩之奇妙。

是文學在我成長中予我宋詞之瑰麗。

是文學在我成長中予我水墨畫之詩情畫意。

是文學默默地伴我成長。

清香文學伴我成長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881字

天晚了,房間不住地往靜寂的深淵裡落下去,連星光也漸漸地黯淡了。月光撫摸著玻璃窗,映出了淡淡的影子。我拿著本書,走進寂靜的房間,開啟桌前的檯燈,輕輕地翻開書本,靜靜地讀了起來。於是,我的心墜入了這清香文字中去了……

從前,年幼無知的我,只顧著嬉戲玩耍,領悟不到文學的清新。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那篇顫動我幼小心靈的《醜小鴨》。後來,我又被《賣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牽去了魂兒。

童話故事牽引著我走向圖書的海洋……

時光匆匆過去,帶有圖案的《西遊記》吸引了我:菩薩心腸的唐僧、意志堅定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等。《愛麗絲漫遊奇境記》讓我漫步在純潔的夢中,《十萬個為什麼》戳破了我腦海裡一個又一個的“問號”……

這些書讓我悲、讓我樂、讓我怒、或讓我激清四射。那時候的圖書是我的老師,它讓我學到了新的知識,讓我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

時光荏苒,圖書已對我失去了以往的吸引力,我更青睞於那皓月詩卷、唯美生動、優美清新的小說。於是,我每天都像海綿那樣吮吸著那純文字文學著作的甘霖,它們照亮了我的眼睛,滋潤了我的心靈。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讓我悲於惠受到命運的殘酷折磨,喜於淑英擺脫厄運,重獲自由;《安妮日記》讓我膽戰心驚,為安妮的命運擔憂不已;《呼蘭河傳》讓我跟著蕭紅一起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老人與海》讓我懂得“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敗。”我為趙子龍的單騎救主拍案叫絕;為林黛玉和賈寶玉未能白頭偕老悲痛不已;為簡愛和羅切斯特的最終幸福欣喜若狂……

文學,富有無盡的樂趣,又富有幾絲憂傷,幾絲憤怒,它為我的生活增添了幾分充實,讓我每天遨遊在那絢麗多彩、充滿神祕的文學世界裡。

倘若那千千萬萬的精美小說匯成了汪洋大海,那麼我便是一葉扁舟,在大海中遨遊;倘若那古色古香充滿韻味的詩歌匯成了廣闊的天空,那麼我便是一隻小鳥,在天空中放鬆地飛翔;倘若那唯美精彩的散文匯成了一棵粗壯的大樹,那麼我便是一片葉子,在枝頭上任性地生長。

也許我預料不到我以後慢長的人生路,但我知道我永遠都不會孤單寂寞,因為我有書。我相信,那清新文學會一直陪伴著我,永遠、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