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週恩來總理誕辰120週年相關作文20篇
紀念週恩來總理誕辰120週年 篇1
高一作文 ,974字書,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善讀之可以醫愚。世上有很多的人讀書,可為什麼讀書,讀書為了什麼,又有幾人真正答出,我不知道。答案有很多,唯一記得一句“為中華崛起之而讀書”。這是周總理的話,令人不禁熱血沸騰,不敢想象這是從一個十二三歲少年口中所出。它蘊含了少年的意氣風發、無限激情,和中華人民內心的奮發。讀書意味著向上,意味著拼搏……書陶冶了我們的情操,開拓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生活。可以說人類離不開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我們離不開書本,也需要周總理那樣的精神。誰知道“為中華崛起之而讀書”這句話的背後是無盡的悲哀,帝國主義列強在華的黑暗殘忍,人民的無奈痛苦。究竟是什麼,本是無憂年華的少年立志“為中華崛起之而讀書”?是一種精神,超越一切。這種精神值得學習,這種精神正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現時代有很多人無視書本,甚至討厭讀書;有一些人是讀書,但不知為什麼而讀,隨波逐流;還有是表面上用功,馬馬虎虎對付的人。還是有努力的,為“中華崛起之而讀書”的人,他們多是很智慧的。
現社會是實行一種快速度生活,大多人才是通過讀書來學習知識的,而不讀書的人除了極少數,大多是幹基礎工作的。所以這就產生了差異。為了生活,人們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而讀書,只有如此才是唯一的出路。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上面講了讀書與不讀書的差異。三個人同時看到美景,愛讀書的人會說出很多詩句成語來讚美它,讀書的人也許會說出一些零碎的話,而另一個只會說,太美了,好好看。這就是差距!
讀書人也分很多種,其中也不乏像周總理為國而讀書的人,他們總是受人尊敬的。因為他們有一顆熱血的心、民族魂,他們足夠愛國,想讓人民不受欺凌,想讓國家立於世界之頂峰。僅僅有這些是不夠的,我們也需要明確好自己的目標及夢想,努力向著這個方向前進、奮鬥,盡力去完成身邊的每一件事,做到最好,這樣才有利於個人,有利於國家的發展。“為中華崛起之而讀書”不但意味著個人,更意味民族。
“少年強則國強”國家的進步來源於人民,人民的進步來源於少年,少年的進步來源於書本。只有每個人都在努力讀書,吸取知識,這個國家才會前進,立於世界頂峰。讀書,為中華崛起之而讀書。
紀念週總理誕辰120週年 篇2
紀念週總理誕辰120 ,1739字懷念偉人,不忘初心
周恩來周總理在我們淮安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在今年這個特別的年份裡,讓人更加懷念周總理,更加讚揚周總理那種一心為國的共產主義精神。
周恩來,字翔宇,曾用名伍豪、少山、冠生等,江蘇淮安人,籍貫浙江紹興,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早年留學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等地,為旅法共產主義小組骨幹。
在第一次國共內戰中,他參與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戰爭,並指揮長征;在西安事變中,他代表中共中央與中國國民黨簽訂合約,共同對日作戰;抗日戰爭結束後,戰爭結束後,他陪同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前往重慶與國民黨總裁蔣介石進行重慶談判;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他代表中共進行北平和談。
他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在國際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來同志的卓著功勳、崇高品德、光輝人格,深深銘記在全國各族人民心中,在世界範圍內也深受敬佩。
雖然身為偉人,但是周總理也不乏幽默。1971年,基辛格博士為恢復中美外交關係祕密訪華。在一次正式談判尚未開始之前,基辛格突然向周恩來總理提出一個要求:“尊敬的總理閣下,貴國馬王堆一號漢墓的發掘成果震驚世界,那具女屍確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寶啊!本人受我國科學界知名人士的委託,想用一種地球上沒有的物質來換取一些女屍周圍的木炭,不知貴國願意否?”周恩來總理聽後,隨口問道:“國務卿閣下,不知貴國政府將用什麼來交換?”基辛格說:“月土,就是我國宇宙飛船從月球上帶回的泥土,這應算是地球上沒有的東西吧!”周總理哈哈一笑:“我道是什麼,原來是我們祖宗腳下的東西。”基辛格一驚,疑惑地問道:“怎麼?你們早有人上了月球,什麼時候?為什麼不公佈?”周恩來總理笑了笑,用手指著茶几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認真地對基辛格說:“我們怎麼沒公佈?早在5000多年前,我們就有一位嫦娥飛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廣寒宮住下了,不信,我們還要派人去看她呢!怎麼,這些我國婦孺皆知的事情,你這個中國通還不知道?”周恩來總理機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讓博學多識的基辛格博士笑了。
周總理從小就有偉大的志向。1911年年底,周恩來在瀋陽東關模範學校上學。這一天,魏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當時正是中國社會發出劇烈變動的時期。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剛剛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很多人,特別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沒有明確的理想追求,沒有人生奮鬥的目標。校長講“立命”,就是給學生講怎樣立志。
魏校長講到精彩處突然停頓下來,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請問為什麼讀書?”
教室裡靜靜的,沒有一個學生回答。
“如果沒有人回答,我就一個個問了!”
魏校長走下講臺,指著前排一同學說:“你為什麼而讀書?”這個學生站起來挺著胸脯說:“為光耀門楣而讀書!”,“就是為了光宗耀祖。”魏校長又向第二個學生,回答是:為了明禮而讀書。第三個被問的學生是一個靴鋪掌櫃的兒子,他很認真地回答說:“我是為我爸而讀書的。”同學們聽了鬨堂大笑。
校長對這些回答都不滿意,搖了搖頭又到周恩來面前,問道:“你是為什麼而讀書?”
周恩來在學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剛剛成功,他在同學們中第一個剪掉了長長的辮子,這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因為滿清政府規定,所有漢人男子都必須像滿族人一樣留長辮子,以表示忠於清朝朝廷,不留辮子就要殺頭。周恩來是第一個剪掉辮子的學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來站起身來,教室裡靜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來非常鄭重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話,表達了周恩來從小立志振興中華的偉大志向。
魏校長沒有想到,竟然有這樣出眾的學生,非常高興。他示意讓周恩來坐下,然後對大家說:“有志者,當效周生啊!”意思是說,有志氣的青年,都要向周恩來學習啊!
同學們,你們現在是學生,你們有什麼樣的志向啊!我想,我們應該向敬愛的周總理學習,從小立志。立志就是樹立一個崇高的人生目標,然後,為實現這個目標堅持不懈,奮鬥不止,為人民,為國家做出貢獻,這樣一生才有意義。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多麼有力的一句名言啊!它體現了周總理的偉大志向。
紀念週總理誕辰120週年 篇3
高一作文 ,1154字1898年的3月5日,中原的一隅誕生了這樣一個人。誰曾想,他是29年後發動南昌起義的領導人;是51年後成立新中國的大功臣;是百年後為人們所悼念、所敬仰的周總理……
總理少年時被校長問過這樣一個問題:請問諸生為什麼而讀書?異於大眾的泛泛而談:為做官、為掙錢、為明理……周同志卻一直保持緘默。當校長訊問他時,他的話語鏗鏘有力,堅信而清晰,他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語一出震驚四座。校長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十一二歲未經世事的少年,怎會說出這樣的志向。“什麼,你再說一遍?”“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次,周同志的語調更加堅定,更加高亢。少年周恩來在那時就已經認識到,中國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欺凌,就要振興中華。讀書,就要以此為目標。而這句話,便成為他終身為國家和民族崛起而奮鬥的動力、責任和使命。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是要博覽群書,全面發展,求真務實,勇於創新,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高素質人才,努力增強自身的文化修養,為富國強民而不懈努力。”這些,總理顯然一直銘刻於心,並且真正做到了。辛亥革命爆發後,周同志帶頭剪去辮子,並接觸進步書籍,無論是光復會領袖章太炎的書和同盟會的雜誌,還是康有為、梁啟超的文章,周同志都認真閱讀。周同志的眼界隨著閱讀拓寬,思想也得到昇華,對事物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解。所以,當其他同學還從未想過為什麼要念書時,周同志已經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壯志了。
周總理將一生獻給了年少時的一句誓言。他無子、無財,卻有一位理解他、支援他的賢妻,有一個敬他、愛他的養女。他還有一群敬仰他、愛戴他、視他為父親的中華兒女!
小學一年級時,老師就向我們講述了周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故事。當老師在講臺前,激情澎湃地喊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語時,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步入初中,老師再一次滿腔熱血地吶喊著這句話,在心絃被牽動的的同時,我陷入沉思:一樣是這般年紀,一樣恰同學少年,周總理已有這番巨集圖偉志,我卻依舊年少輕狂,無所作為?
我自然不能成為周總理這樣的偉人,但他的愛國精神、奉獻精神,不正是每一箇中華兒女所應具備的嗎?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不僅是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傳承和昇華,也是對以共產主義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體現和拓展,是激勵人們奮發努力、不斷進取的強大動力。”
鴻鵠之志誰不曾有過?不為之努力而沒有作為,便是好高騖遠。他做到了,他便成了周總理——周恩來!
此年此日此時,寫下這段文字,動情以紀念週總理的生辰!
給周恩來總理的一封信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742字敬愛的周總理:
您好!我是惠陽區淡水第八小學的一名學生。最近,我閱讀了有關您的傳記,對您的光輝一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且不說,您在年少的時候,以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喚醒了神州大地上的炎黃子孫:上學讀書,是為了讓祖國富強起來。也不說,您在去日本之前,又回到瀋陽的母校,看望老師和同學,留下的臨別贈言是:“志在四方”,“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再一次表達了您獻身給親愛的祖國的巨集偉志願。更不說,為了新中國的成立,您與幾位革命前輩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領導南昌起義,領導人民為了當家做主人而鬥爭。新中國成立後,您負責多方面的工作,尤其在擔任共和國總理26年期間,黨和國家的幾乎每項重要工作,都在您的操勞範圍之內。為了祖國和人民,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最讓我難忘的是:您在病危中,仍然把人民放在第一。1976年年初的一天。在肅靜的手術室裡,醫務人員剛給您做完癌症切除手術。身體虛弱的您,忍著劇痛,叫來了長期從事腫瘤防治工作的李冰同志,向他了解雲南錫礦工人肺癌的發病情況,您語重心長的話語我們至今仍記得:“癌症不是不治之症,我國醫學一定要戰勝它!”
當醫務人員帶著您的心意,奔赴雲南錫礦的時刻,您卻正在忍受著癌症的折磨。您那慈祥的面龐,已經異常消瘦;您那炯炯有神的雙眼,已深深地凹陷下去。然而,您那堅定的目光卻彷彿在重複地說:我還有許多工作,我還要做許多事情……
總理呀!您病情處在這樣危急的時刻,仍想著千里之外的礦工們,您那寬廣的胸懷裝著億萬人民,唯獨沒有自己。
敬愛的周爺爺,雖然您和我們永別了,但您對人民的深切關懷,對祖國的傾心付出,將時刻激勵著我們,讓我們懂得關愛他人,懂得責任。
敬愛的周爺爺,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此致
敬禮
一個敬仰您的人:宋奕洵
紀念週恩來誕辰120週年 篇5
國三作文 ,1344字精神永存我心成長
梁啟超說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只有在少年時期,立下報國之志,才能民富國強。在周恩來誕辰120週年之際,作為初中生,我對周恩來有了更深刻的感知。
精神人物總有一段光輝歷史
周恩來是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是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他的卓越功勳、崇高品德和光輝人格深深銘記在各族人民心中。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紅軍長征,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和平外交政策到文化大革命,他的身影時時出現。他始終堅定信仰,理想崇高,對黨對人民無限忠誠。
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遵義會議中,他為在危難中挽救紅軍挽救黨,發揮了重要作用;西安事變中,他為了挽救民族,挺身而出……周恩來精神體現在國家、黨、社會上,更體現在人民身上。他畢生堅持維護人民利益,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這一段光輝歷史,讓周恩來精神閃光。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少年周恩來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振奮了多少人的鬥志,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負和胸懷!少年周恩來從那時就已經認識到,中國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欺凌,就要振興中華。讀書就要以此為目標。
開啟一本好書,迎面撲鼻的是清香而深邃的氣息。在書中能夠隨意想象,在作者的文字中,一點一點品味他們對生命、對生活、對自然的態度,在書中獲取的是知識,是力量,更是精神的薰陶。讀書使人聰慧,使人精神充盈,讓人有足夠的力量去振興中華。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是要博覽群書,全面發展,勇於創新,努力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不僅是對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昇華,也是激勵人們奮發努力,不斷進取的強大動力。
為精神之弘揚而奮鬥
信仰堅定,忠誠有志,熱愛人民,勤政為民,實事求事,光明磊落,嚴以律己,無私奉獻……這是周恩來精神。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更要多一份責任,一份擔當。
周恩來精神就是中國精神的一部分,是中國情民族魂。它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愛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很好地包容進去,為中國發展一直默默奉獻力量。我們青少年更要弘揚周恩來精神,自覺承擔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為發揚中國精神而艱苦奮鬥,讓中國精神去感動每一位中華兒女。我們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投身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之中;要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做傳統文化的弘揚者,傳播者,建設者;還要提高自身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弘揚民族精神,為精神之弘揚而奮鬥。
周恩來精神感動中華民族,感動中國,更感動世界。周總理雖已離我們而去,但他的精神不曾衰落,他的精神永存我心!
他說:“對自己應該自勉自勵,應該嚴一點,對人家應該寬一點,‘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教會我寬以待人。
他說:“精神生活方面,我們應該把整個身心放在共產主義事業上,以人民的疾苦為憂,以世界的前途為念,這樣,我們的政治責任感就會加強,精神境界就會高尚”,告訴我要有崇高的理想。
他說:“今天的現實是不夠美滿的,但是美滿的現實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去創造”,讓我有責任擔當。
總理精神感人心,鞠躬盡瘁為人民。
千言難盡追思憶,精神永在人民康。
中華崛起我讀書,祖國責任我擔當。
—後記
紀念週恩來誕辰120週年 篇6
國一作文 ,948字120年前,當中國正處水深火熱中時,一聲啼哭,預示著一位偉人的誕生。
1898,農曆戊戌年,正發生著大名鼎鼎的“戊戌變法”,然而這一切似乎都與那個年幼的小男孩無關,那個被取名為周恩來的小男孩。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年少的周總理從小就立下了如此遠大的志向。
1917年,周總理赴日留學,於1919年回國,參與五四運動。從此,周總理便踏上了一條堅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抗爭道路。
從加入中國共產黨,到新中國成立,周總理隨著紅軍走過長征,打過戰役,多次病倒,卻從不肯輕易下前線。因為,他知道,他走的是一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紅色道路,一條解放人民,與帝國主義、封建思想堅決作鬥爭的革命道路!
回顧偉人歷程,我們能看到一個偉岸的身影,它指引著我們,繼續完成前人留下的偉大事業——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為一箇中國青少年,我們應從小像周總理一樣,立下遠大的志向,誓為國家效力。同時,我們又應緬懷歷史不忘初心,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我們雖不從政,但仍應深入學習,認真領會,準確把握黨的十九大代表大會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論斷、重大戰略部署,重大政治舉措。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四大意識”、堅持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不隨眾發表輕浮言論。
身在新時代,但我們不該忘了偉人們過去的事蹟:1933年,周恩來與朱德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第四次“圍剿”;1935年,周總理在遵義會議上堅決支援毛澤東的正確路線;1944年,至重慶與國民黨談判;1954年,提倡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如此多的事蹟,即使不一一表述,也可見周總理無論在軍事、政治還是經濟上都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們生於和平時代,就是一種福氣,我們無需考慮生死攸關的大事,卻仍應在小事上仔細思量。我們可能學不到周總理的才幹能力,但至少要學到一股中國人民的豪氣,一種愛國的品質。時代在飛速進展,而愛國之心卻永不過時!
懷念周總理,懷念過去,期待新社會,期待新發展。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讀書!
紀念週總理120週年誕辰 篇7
國二作文 ,781字1898年3月5日,周恩來總理出生在江蘇省淮安城內。今年是他誕辰120週年。此時此刻,我萬千思緒,也止不住心中對周總理無限敬仰。
他是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周恩來畢業於南開大學,早年留學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等地,回國後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74年6月1日,病情日益加重的周恩來作了第一次大手術,從此住在305醫院,直至1976年逝世。
他的一生有許多重大貢獻。
抗日戰爭中,他代表我們黨長期堅持在國民黨統治區工作,負責與國民黨當局談判,廣泛團結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堅持並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有勇有謀的鬥爭。
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同志先後擔任政務院總理、國務院總理長達26年,為全面組織和實施社會主義各項建設事業傾注了大量心血。在政治、經濟、外交、教育等各領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組織領導“兩彈一星”大規模科技攻堅取得重大突破,極大提升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
在“文化大革命”極端複雜的特殊環境下,周恩來同志忍辱負重,苦撐危局,作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全力維護黨和國家正常工作的運轉,全力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盡一切可能減少損失。
我們要學習周總理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學習不能怕苦怕累,要一心一意,兢兢業業才能學有所成。周總理還嚴於律己,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嚴於律己,約束自己,做跟好的自己。我們更要求真務實,腳踏實地,這樣才能有所作為。
他說過“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一直激勵著我,讓我立志要為祖國做出貢獻,成為祖國的棟樑。周恩來是中國歷史上的偉人,今年是他120週年誕辰,讓我們共同紀念他,讓他永遠在中國的巨集偉長卷上熠熠生輝。
參觀周恩來紀念館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447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每當想起這句飽含深情的名句,我便想起新中國第一任總理—周恩來。今天,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參觀了周恩來紀念館。
下車後,隨著長龍般的隊伍進入館內,眼前是一座周總理的銅像,銅像下方四周是五彩繽紛的花朵。順著大道往前行,兩行松樹為我們遮去了火辣辣的陽光,來到目的地,我們見到四根柱子撐起的錐形建築物,屋頂是人字形的,中間刻著幾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周恩來記念館,在陽光下更顯耀眼。我們乘電梯來到觀景臺從高處俯視,景色盡收眼底。紀念館三面環湖,湖水時不時泛起陣陣漣漪,湖的四周被松樹包圍著,湖邊柳枝隨風搖曳。
副館又稱陳列館,有四個展廳,以文字、圖片、錄影、實物等形式展示了周總理從少年到老年的輝煌一生,這裡還陳列了周總理用過的珍貴文物。雖然周總理已經去世,但他那光輝的形象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以國家為重,以人民為先”,周總理以這句話為座右銘,是我們華夏兒女的榜樣。
我們是祖國的接班人,揹負重任,為了國家的繁榮、民族的興旺,讓我們把周總理的精神傳遞下去吧!
紀念敬愛的周總理 篇9
國二作文 ,813字2018年1月8日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逝世42週年紀念日,借十九屆二中全會之機緬懷敬愛的周總理。
周總理參加革命五十餘載,任總理二十六年,為民族獨立、中華崛起奮鬥終生。他夙夜為公、殫精竭慮,踐行以誓死不變的精神為共產主義奮鬥到底的誓言;他始終以誠待人、以誠持國,彰顯了顧全大局、統籌協調的政治品格;他永遠不脫離群眾,對群眾安危冷暖總是關懷備至;他身居黨和國家領導崗位二十幾年,從不擺架子搞特殊,制定自我修養要則恪守終生……偉大的人格如河漢星辰,雖穿越時空卻光芒長存,儘管時隔42年,我們依然敬佩您崇高的品德,折服您堅不可摧的毅力,標榜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風範。
周總理曾與友人贈言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國家強盛,民族復興,是您殷切的期盼。主席請看看,今日之中華正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
至十九大期間,我國在民生建設上又邁上臺階。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邁上80萬億元人民幣的臺階,城鄉新增就業1300多萬人,社會養老保險已經覆蓋9億多人,有1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再也不是過去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困難年代。
在科技領域成績突出,慧眼衛星遨遊太空,C919大型客機飛上藍天,量子計算機研製成功,海水稻進行測產,首艘國產航母下水,海翼號深海滑翔機完成深海觀測。工程建設也是捷報頻頻,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正式開港,珠港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復興號賓士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中華人民正迸發出史無前例的創造力!
弱國無外交的被動局面已不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等會議,彰顯中國國際地位日趨提高。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幹好工作。
周總理若您還在,相信會為中國的發展而驕傲。我們必不負您的重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739字紅軍長征時,從一九三五年十月進入陝北時部隊只剩六千人,傷亡最少八萬人!八萬啊!這是多麼龐大的數字啊,八萬人,為我們的新中國做出了巨大犧牲。
紅軍長征時總共爬過十八座山脈,走過六百里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渡過二十四條河流,打過大小戰鬥三百多次;歷時十一個月,轉戰九省,行程一萬六千里,紅四方面軍長征由一九三五年五月至一九三六年十月,歷時長達十幾個月,轉戰數省,行程八千餘里,進行過大小戰鬥幾百次。如果這是我們的話,我們能堅持徒步走過超過一萬多裡嗎?而且途中還要打仗,在如此疲勞的狀態下還要打仗,我們做的到嗎?他們是憑著堅定的毅力,憑著對新中國的嚮往;他們做到!他們是我們永遠的英雄!
新中國是怎麼來的?是這些紅軍用血肉之軀換來的!我們會過得如此和平、幸福的日子,這是誰為我們創造的?是紅軍!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今年是紀念紅軍長征八十週年的紀念日,這些在戰場上流過血,失去生命的紅軍們是我們永遠的英雄!我們心中永遠的紅軍戰士!我耳邊彷彿響起那悠揚悅耳的國歌……
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是共產黨的英明領導,才使我們的紅軍勝利;是共產黨的英明領導,才使我們建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浪潮中,祖國繁榮昌盛,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定,都是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能創造出這樣令人欽佩的大好形勢。
你看,自從有了“幸福中國”的政策後,免費義務教育,讓在貧困山區的孩子們都能上學,讓那一雙雙渴望讀書的大眼睛讀上書,懂得文化,成為我國的棟樑之才。還實現了共享發展成果,讓打工朋友們每逢回家時都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