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有感相關作文20篇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有感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671字改革開展這個詞對我來說非常的陌生,於是我回家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都很興奮地給我講起他們心中的改革開放。
爸爸、媽媽從教育方面講改革開放:他們上小學的時候都是破舊的平房,沒有現在的教學樓,更沒有各種教學設施;上學的路都是坑坑窪窪的土路,沒有現在的柏油馬路,更沒有這麼多的汽車;每年都要交書費、交學費,沒有現在九年義務教育,更沒有素質教育的普及。
我問他們變化最大的是什麼呢?爸爸說:“變化最大的是電腦、手機、網路的普及,原來一個村就有一部電話機,按裝一部電話機都是特別有錢人家才能做到的,而且,只能打電話,不能上網、視訊,現在的智慧手機,能打電話、上網、微信……”
爺爺、奶奶從生活的變化說改革開放:奶奶說:“那時候能吃一頓飽飯是一種奢侈,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爺爺接著說:“那時候,根本吃不上白麵,每天上學都要揹著半袋高粱先放到磨面的地方,再去上學,放學回家趕快揹著磨好的面跑回家,這樣全家人才能吃上飯”。
奶奶搶過來說:“現在不僅能吃飽、還能穿暖,我們那時的衣服顏色單一,不像現在衣服顏色鮮豔、時髦”。
聽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改革開放,我也想了一下,從我記事這幾年的變化,雖然沒有他們那時的變化大,但是也在變,例如:我們居住的環境,從原來雜亂無章到現在的乾淨整潔,變化還是很大的。
40年改革開放,祖國高速發展,我堅信在下一個40年祖國必定會更加繁榮昌盛,我為祖國的不斷變化、不斷富強,而感到驕傲!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作文 篇2
高一作文 ,890字改革助開放,揚帆再起航
—我看改革開放
這雖是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經貿大繁榮,人文大交流,資訊大流通是這個時代的特色;但卻是一個革舊迎新的世界,大發展,大調整,大變革是這個時代發展的動力。
在這個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的時代,雄偉的東方之獅—中國正以昂揚之闊步走在改革開放的大道上,用似洪鐘的巨吼,奏響了改革開放的新篇章。
金線出雲天
如果說一九七八年以前的中國是被濃雲籠罩的話,那麼改革開放就是一根穿雲而出的金線,不僅為黑暗的時代帶來了光明,也為迷茫的社會帶來了奮鬥的目標與希望。改革,在小平同志的帶領下,由試點推至全國,由經濟推至政治,由城市推至農村。改革,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由空談到實踐,由個人到集體,實現了質的飛躍。正所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改革開放正是那場知時節的好雨,給久旱的中國大地帶來甘霖。
滄浪震天地
逐步踏上正軌的改革開放如脫韁的野馬,肆意奔跑在中國的版圖上—東南沿海有它引頸長鳴的雄姿,西北內陸有它風馳電掣的身影,東北雪原有它飲水嘻戲的掠影。所到之處,高樓拔地、永珍更新,人們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擁抱社會,面對生活,迎接挑戰。洶湧三峽,巍峨大壩傲立江面,為半個中國解決用電難;珠江三角,港珠澳大橋蟄龍般橫臥南北,實現天塹變通途;璀璨上海,亞太經合會議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強大活力……“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改革開放這朵巨浪在四十年間震天動地,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揚帆再啟程
從懵懂少年到成熟壯年,改革開放這位雄姿英發的巨人站在了新時代的起點。正是飽含無數家庭的淚珠汗水與歡聲笑語,才讓巨人的選擇更加艱難。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口號始終牢牢銘記在黨和人民的心底。縱然前路未知,但勇闖敢拼的精神和激情從未曾減少半分。“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新的時代,更需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向世界展示一個更包容、更奮進、更穩重的大國形象。
改革非一人之力能完成的,開放亦非一朝一夕能實現的,要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要十四億人攜起手來,守望相助,朝著既定目標共同努力。風正一帆懸,改革開放的巨輪必駛向成功彼岸。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徵文 篇3
高三作文 ,890字改革開放之大國崛起
—我看改革開放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鳳凰,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改革開放,見證著中國的大國風範,王者姿態!
改革開放之溯源。
“改革”一詞由來已久,自春秋戰國時就已被韓非子提出,《國語鲁語上》中就有:“改革,以更功具,以新政要。”就是要用改革來革除舊的生產工具,更換進攻所用的器具,以創新政治綱領,用改革來促發展。
那麼,時隔兩千多年,改革一詞,從未褪色,它演繹了一代又一代王朝的興衰。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變法,俄國亞歷山大二世農奴制改革,日本天皇的明治維新……不計其數的改革都促進生產力的極大提高。那麼,在新時代的今天,我們仍然以高昂的激情來對待中國的改革開放。從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被賦予了新時代的意義。至今日它仍是一個閃光點,廣泛應用於中國的實踐中區,改革開放歷史已經久矣。
改革開放之幾多滄桑。
中國於1978年提出改革開放,以革除舊的生產關係,促進新動力,新時代的到來。但改革開放曾一度進退維谷,停滯不前。當時,中國處於計劃經濟體制,當改革開放提出要面向世界,面向現在,面向未來,發展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市場經濟體制。國內的一些頑固派堅決反對,他們用保守的眼光看問題,不願敞開國門,不願與世界交流,並以高壓態勢提出要打倒這股開放的勢頭。但中國的改革開放是順應社會潮流的,是難以阻擋的,如同春起之苗,以其迅猛之勢突破舊的囹圄,開拓新的發展道路,最終鑄就了中國的新輝煌。
改革開放之勝利曙光。
經歷了幾多滄桑,中國人民終於迎來了新的篇章。中國在改革開放之中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G20峰會在杭州的成功召開,一帶一路建設譜寫著新時代中國的絢麗多姿,亞投行的建設彰顯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決心,眾多非洲鐵路的援建凸顯著中國之大國形象,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向我們展示了中國迅猛的發展勢頭。是的,改革開放使中國這頭獅子覺醒,它就屹立在亞洲的東方,發出震耳欲聾的怒吼,中國改革已使中國崛起,使中國傲然立於世界之巔!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
改革開放,一路輝煌!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我為祖國點贊 篇4
國二作文 ,619字一直都覺得作為80後是幸運的,因為我們的成長也正是中國飛速成長的年代。
我出生於西南大山深處的農村,30年前家裡面還有幾個月是要靠土豆紅薯來度過;30年前父母的衣服上是一層一層的補丁;30年前家裡面一週能吃一次肉,去菜園子裡拔蒜苗高興的唱著歌,村裡人就都知道那天是可以吃肉的;30年前父母種地全靠肩挑背扛……
30年後的今天,家裡糧食每年都有結餘;30年後的今天,衣櫃裡整整齊齊的掛著的全是鮮豔時尚的衣服;30年後的今天,家裡追求多吃蔬菜,健康生活;30年後的今天,父母依然種地,但是基本實現機械化……
生活在中國最好的時代,父母努力的將我們培養出來,讓我有幸能夠進入大學,走出農村,走上這三尺講臺,能夠為改革開放大發展中的中國獻上自己的一份力,能夠在這發展的浪潮中推動一把,是我莫大的榮幸。站在三尺講臺,我更能感受到祖國和社會的發展,現在的祖國,現在的社會越來越重視教育,全社會都在努力的為青年學子提供一個更好的環境,如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高中學子學雜費的減免,對農村貧困學子的大力支援……高速更新的資訊,豐富多彩的各類圖書,寶貴的各類資料,各種各樣的課內外活動……讓學生更加地能夠實現全面發展。
祖國四十年努力拼搏,四十年滄桑鉅變。改革開放,使祖國越來越好,越來越有國際話語權;改革開放,使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越來越能夠安居樂業。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我為祖國點贊!
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祖國的明天會更好,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富!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徵文 篇5
國三作文 ,1460字家鄉鉅變
乘著涼爽的秋風,我和父親坐著車,回到了已別3年的家鄉。
我坐在父親開的車上,望著外面的風景,天哪!這還是我的家鄉嗎?我看到路旁臥著一塊石頭,上面刻著三個用紅漆漆過的大字—大東莊。我讓老爸減慢速度,可卻不知在剛進村的時候,老爸就已經把車開到最慢了,我看的出來,父親對故鄉有著深深的、濃濃的感情。
實在太喜歡這兒了,我情不自禁的將頭探出窗外。遠遠望去,綠油油的一片,我看到了垂在杆子上的玉米,一個個圓滾滾、胖嘟嘟,好像一個個胖娃娃;旁邊是彎著腰的穀穗,他們彷彿在親吻著大地;豆子弟弟也出來“搗亂”,搖曳著豆莢,像撥浪鼓的聲音,嘩啦啦,嘩啦啦!高粱妹妹更是“悠閒”,仰著紅噴噴的臉,在風中搖晃著身子,顯得很是高傲。我作為一個旁觀者,正饒有興致地觀看著這場人生有史以來最精彩的大戲。
大東莊在這綠油油的草地裡,像一顆“掌上明珠”,這顆“掌上明珠”在這兒散射著無數令人無法用言語表白的璀璨光芒。我知道:我的家鄉變了!這就是變化後的我的家鄉──大東莊!我情不自禁地喊了一聲,大東莊,我—愛—你—
汽車駛向村子裡,耀入眼目的是一個戲曲大舞臺,我對老爸說;“老爸,你先回去吧!我在這兒溜達會兒!”父親點點頭,放下我,開車走了。
舞臺前的廣場上,都是賣土特產的人,各種土特產擺的到處都是,市場繁華,琳琅滿目。紫皮大蒜有拳頭那麼大,蒜味濃烈;那土豆,甭提了,可醜啦!就像一個個臭娃娃;那蘿蔔白白嫩嫩,足有三尺長,胖墩墩的,像姑娘那嫩白的胳膊……還有些店鋪,裡面賣的東西應有盡有,有閃閃發光的珠寶;實用方便的文具;可愛炫酷的水杯……老百姓熙熙攘攘的往來,由此看出,老百姓終於不再貧窮啦!這個市場和城市裡的集貿市場沒什麼兩樣。再往遠看,是一棟棟樓房,整齊有序,高大入雲。啊,家鄉變化的,讓我幾乎認不出來。
唉!瞧我入迷的,竟忘了去看望爺爺了。於是,我朝爺爺家奔去。我的那個娘啊!爺爺家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爺爺將我安頓好之後,就開始給我介紹起40年前的事兒了。原來,爺爺家這裡以前是一座座小土堆,到了夏天,這兒就像個蒸籠,到了冬天,這兒就像個冰窟窿。可現在科技發達了,爺爺家簡直就是傳說的殿堂,高大、寬敞、美麗,但傳說中沒有的東西,我爺爺家卻有!比如:以前爺爺必須挑水洗衣服,現在用的是自動洗衣機;以前爺爺看的是黑白電視,現在爺爺看的是大彩電;以前連洗漱用具都沒有,現在爺爺還有了刮鬚刀;以前連飯都吃不飽,現在山珍海味任憑爺爺和奶奶挑選;以前穿的是破褲子、破衣服,現在冷了加暖、熱了有單……現在爺爺奶奶過的可是神仙般的日子了!我又好奇地問:“爺爺,您和奶奶近日在忙什麼呢?”“哈哈!忙的事情可多著呢!你奶奶參加了舞蹈隊,每天早晨從六點忙到八點,從下午三點忙到五點,晚上還要去!我呢,在村裡建了一個的“老年活動中心”,那裡可以下棋;可以打羽毛球、籃球、乒乓球 、撲克兒!現在,我和你奶奶還有手機呢!我經常在手機上聊天,打麻將;你奶奶呢,則是天天盯著舞蹈,不管是青春時代的舞蹈,還是中年時代的老年舞,她呀!可是每天都要看、看、看!我們以前呀,哪有過這麼好的生活呀?“啊!”我由衷地感嘆,沒想到故鄉變化如此巨大,就像一個從懵懂無知的孩子到一個成熟的少年。
啊!我的故鄉,你發展的如此之快?讓我感覺到無比驕傲!
當夕陽親吻著西山的時候,我才帶著好心情,坐著車,依依不捨的離開……
一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希望我的故鄉還能發展的更好!啊,故鄉!啊,祖國!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你們,我永遠愛你們!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1044字“時代少年”尋訪“時代故事
1978年鄧小平爺爺在南海邊將深圳圈為了試點,從此新中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康莊大道。
我是00後的孩子,1978年就連爸爸、媽媽都還沒出生,離我就更遙遠了。為了讓我親自體會,直觀地面對這段歷史,媽媽打開了房間裡最大的那個抽屜。抽屜裡有四本精美的冊子,分別收藏著:郵票、舊版錢幣、各類紀念章和糧票、布票、油票等票證。我好奇地摸摸這個看看那個,這些東西對我來說不僅從沒使用過,就連見都不曾見過。
媽媽指著那些票證告訴我:“這些都是你外婆的收藏,最早的是民國時期的稅票,最接近現在的則是七十年代她單位裡發下來的糧票。”我好奇地問:“媽媽,為什麼外婆工作的單位要發糧票啊?”媽媽笑著回答:“因為那個時期的物資特別緊張,不是有錢就能買到東西的,買東西除了要付錢,還要憑票。每個人的口糧都有限定,不用說雞鴨魚肉,就連豆腐都要憑票才能買。”“那外婆不是很可憐?”媽媽聽了點點頭,道:“是啊,你看與外婆相比你有多幸福,所以要懂得珍惜啊!”
我又接著問:“媽媽,那你小時候呢?”媽媽摟著我一邊回憶一邊講述:“媽媽小時候很幸運,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人們的日子已經越過越好了。隨著下海經商的人逐漸增多,物資也越來越豐富,與你外婆相比,媽媽的少年時代強了不止一星半點。買東西不再需要票證,只要有現金就能交易,但是人均收入卻還是不高,元角分的小面額毛票使用得比較多。物品的種類也沒有如今那麼齊全,自行車是最常見的交通工具。”
聽了媽媽的一席話,我陷入了沉思:與外婆和媽媽相比,我簡直就是蜜罐裡泡大的孩子。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小汽車,只要有錢就能買到想吃的食物,想要的玩具。網購平臺的出現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只要下個單,快遞小哥就會把貨物送到家。如果在家不想做飯,只要點開手機,就會有人送飯上門。出門旅行也很方便,可以用手機買票、訂房,出門在外不需要帶足現金,可以用手機直接支付。就連外婆都連連感嘆:“如今的時代真好,出門不再需要介紹信,坐車不再需要大半夜排隊。”這就是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福利。
習近平爺爺在今年的新春團拜會上指出:“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我深以為然。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要用知識武裝自己,將來為我們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我看改革開放40週年 篇7
國小四年級作文 ,578字彈指一揮間40年匆匆過去,不知不覺間,我們的國家竟變化如此之大。
科技精彩生活。當阿爾法狗和何潔進行的人機大戰中機器人戰勝了圍棋大師的時候,我們就見識到了我們科技的力量。正是因為改革開放的正確引導,我們的科技水平才會不斷提高。
除此之外,在上海第一輛問世的無人汽車也大大證明了我們科技力量的強大。改革開放譜寫了中國科技發展的新篇章!
智慧便利生活。從前的四大發明是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而如今我們的新四大發明是網購,掃碼支付,高鐵,共享單車。據媽媽說,從前生活條件很差,東西也不充足,而如今在網上天貓超市,我們不出門便可以買天下。還有在大街上遍佈的共享單車不僅為我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還大大解決了環境汙染的問題,真是一舉兩得!
政策改善生活。改革開放後,國家領導人著手管理農村,努力向全面小康邁進。上一次過年回媽媽老家,我的確嚇了一跳,不要說沒有獨立的衛生間,就連公共的衛生間也只是由普通的磚隨便搭建而成,但是,在今年再次回到老家時,土矮的農村房屋不見了,大姨說:“國家體諒老百姓,實現房屋拆遷,現在家家戶戶都可以住上小高樓啦!”再看看城市裡,不僅有小高樓還有別墅還有大廈,各種美麗的房屋讓人目不暇接!
飛一般的40年過去,中國從艱苦卓絕的落後時代跨越到先進領先的新時代!我相信只要我們小小少年努力學習,中國會更好,改革開放的成果更會讓人驚歎讚揚!
改革開放40週年 篇8
國二作文 ,743字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40年的改革開放,40年的風風雨雨,不知不覺40年悄然過去。
翻開泛黃的古書,“隴中苦瘠甲天”,自古以來,甘肅就是全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隴南市貧困程度之深,貧困面之大可見一般,正因如此很多專家曾經評價過隴南市“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
從1986年開始,國家將隴南市6個縣列為國家貧困縣進行扶持,開始了隴南市扶貧開發歷程。如今隴南市扶貧開發一組,共30多個年頭,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歷史座標邊上回望過去,隴南市扶貧開發取得了顯著成效。
每當學校升國旗時,總會不由自主的肅然起敬,隨著高亢,振奮人心的國歌響起,那鮮紅的五星紅旗徐徐上升,看著那徐徐上升的一團火紅,彷彿看到當年紅軍在甘肅會寧宣佈長征勝利結束場景,不由自主的為此感到自豪。
我出生在隴南的一個山村,我總是喜歡年過古稀的爺爺跟我講隴南改革40餘年發生的事,爺爺說我們以前住的這個山村,窮山僻壤,人們住的都是泥土做的房子,不堅固,有時候甚至會漏雨,每家人都有好多的孩子要養活,飯根本不夠吃,窮的更別想讓孩子去學校了,說完這些,爺爺語重心長的嘆了一口氣,我本來還想多問一點,結果爺爺卻在炕上睡著了,還有時候打兩聲呼嚕。
如今,隴南市扶貧開發已走過40多個年頭,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歷史上。回望過去,隴南市已經開發了許多扶貧政策,從當初的貧窮社會奔向了小康社會,從當初的泥土房都變成堅固的水泥房,從當初的沒錢上學到現在的每家孩子都能上學等等……這些政策的實施讓隴南市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改革開放在不斷奮進,而我們也要深入貫徹的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定不移地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迎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改革開放40週年 篇9
高三作文 ,170字青年更要有自己的世界範,當代小生王源是聯合國青年代表,他站上國際的舞臺,代表世界青年發聲。他常說,叫醒我們的不只有鬧鐘,更有夢想。當代青年要有理想,要有長遠的目光和廣闊的思維,展現出中國青年的世界範。
夢想會指引我們,從傷疤裡綻放光芒,長出翅膀,即使流盡鮮血,也在所不惜。當代青年應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爭當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中流砥柱!
改革開放40週年的變化 篇10
記敘文 ,1313字改革開放40週年的變化—走進老人內心的世界
改革開放是1978年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改革的政策。如今已實行改革40週年,我們身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衣食無憂,可在40年前,我們的父輩母輩,他們生活清貧,過著吃不飽喝不暖的生活,不敢對好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有所期待,改革開放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的時代特徵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堅持的一項國策。
老人說:四十年前的中國人們穿衣服崇尚“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理念,那時人們穿衣顏色單調,以灰黑色為主,人們根本不敢穿稍微亮麗點的衣服,因為她們怕引來指責,由於當時生活水平有限,穿衣的數量也比較少,用當時的話講,人們的穿戴以艱苦樸素為主,其實還是當時供應緊張,在當時人們穿衣款式基本一樣,毫無現在的“撞衫”之說,因為家中兄弟姐妹眾多,穿衣也基本撿著哥哥姐姐穿過的衣服,縫縫補補後繼續穿,有時候一件衣服上會有十幾個補洞。聽老人講述過去的事情,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老人家裡的姐姐出門打工後,在過年回來後,給自己買了一件大衣,在當時買這件大衣,可以說是一個貧困家庭不敢想象的事,也基本耗光了大半年的工資,那件大衣在家中輪流穿戴,親戚鄰居也都來藉著穿……
在老人五六歲時,每天和鄰居家的小孩一起去上學,走十幾裡的路,每天天還沒亮,就被母親叫醒,去上學,到了上初中時,每天帶著一個星期的玉米麵饃饃,學校內都是各個村莊的同齡人,因為家裡貧窮,很多人幹起了偷盜之事,如果自己帶的玉米麵饃饃被偷了,也就意味著將要餓一個星期了,在一個星期之後回到家裡,也不敢提及這些事情,因為這隻會讓家裡人感到辛酸,無助……記得自己因為沒錢,在開學講課半個學期,自己還沒有書看,教室裡的窗戶都是用紙糊的,一到冬天就寒風凜冽,就算穿再厚也無法抵禦寒冷……上學下學的路程很遠,在家裡只有一輛自行車,還是破爛不堪的,父親還要騎自行車去勞作,在每天凌晨時,便要起床背上自己的東西去上學,到高中時候,家裡負擔不起沉重的學費,就退學了,外出打工……跟現在的孩子上學相比,那時候真的很艱苦……
當老人回憶起自己的兒時夥伴時,還是有無限的感慨,那時雖然很窮,但相互扶持,一起玩耍,一起上學,一起打工……在當時,家鄉的交通並不發達,沒有現在的柏油路,有的只是泥濘的土路,每回到了下雨的時候,路上泥濘不堪,到了下大雨時,每家每戶就不再出門,也就理解了所謂的“要想富先修路”,等到再大些的時候,村裡的人組織及修路,每家有能力勞作的人都出來到街上搬磚頭,修一條磚頭路,有鄰居家的小孩就會叫著我,光著腳在還沒有修好的磚頭路上跑來跑去,等到修好後,村裡的人都十分歡喜,等到天氣好了,會在磚頭路上閒聊,到了七點多的時候,村裡人基本都會把大門深鎖,憑藉著煤油燈簡簡單單的做個飯,就上床歇息了,那時候家裡沒有電視,只有收音機,也是為數不多的人家才有,到後來的村裡看電影,成了我們最期待的事情,每天在電影放映很早之前就搬著家裡的小板凳去佔地,在那時看電影成了我們最期待的事情了,與現在相比,雖然裝置差了點,畫質也不清楚,但我們收穫的快樂卻遠遠高於現在的孩子們……
說著說著,老人又不禁陷入了回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