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碎片相關作文20篇

粘合碎片 篇1

粘合碎片作文800字 ,813字

現在是科技的新時代,於是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以前追星,聽演唱會,參加粉絲見面會,都需要早早地準備好買票,而現在,許多社交網站提供現場直播,足不出戶、不用買門票,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偶像,感受到現場的氣氛;買新專輯,以前需要特地到專門的店買,現在只需要在家用網際網路,兩分鐘就可以聽到自己偶像新出的歌。可以說,網際網路科技的誕生給追星族帶來的是方便,開心。

科技的發展利用了大多數的人許多零零碎碎的時間,把很多的事情變得碎片化,讓很多人感覺現在網際網路是萬能的。

在我看來,科技的發展改變的最多的是通訊的變化。

以前的通訊主要是信的方式,一個來回至少也要幾天,雙方還要用大量特地留出來的時間寫這封信。但是現在,哪怕是在地球兩端,兩個人交流,社交網站只需要幾分鐘,另外,兩個聊天的人只需要動動手指,利用自己零散的時間,就可以完成這件事情。因為通訊方式的改變,因為碎片化的生活,人們就有更多時間來做自己更願意做的事情,享受一些自己的休閒時間。

這種碎片化的生活,可以說給人類帶來了許多的好處,不止節約了時間,還節約了財富。

比如吃飯,本身到餐廳裡吃沒什麼優惠,但叫個外賣,優惠非常多,還因為有優惠,餐客可能會多買一點吃的,餐廳也多收到一點報酬。還有衣服鞋子,本來一些比較貴的衣服,賣不掉,放到網上,打個折,很多人就會因為這個折扣,就買下了,賣家本身也有了收入,買家也用了低一點的價錢收入了一件衣服。

生活被分成許多個碎片,我們就用這一塊塊碎片來完成各種事情,現在的人都非常享受這種感覺,我就是一個例子。

上午做作業,快到中午了,做作業也累了,就用手機定好外賣,再看看社交軟體,回覆一下別人的來信,眼睛看看窗外的綠樹,感覺自己休息夠了,再做一點作業,於是外賣到了,就可以吃中飯了。我就是利用做作業時中間的休息時間,搞定了中飯,也沒有浪費做作業的時間,這種生活,我很喜歡。

碎片化,科技的發展,在我看來是一種非常好的生活方式。

文化影響與融合——碎片化生活 篇2

文化影響與融合——碎 ,1008字

我們在論網際網路的時候,很多人會將重心放在它所帶來的利弊上—簡言之是其結果—比如,它使我們的時間碎片化,使我們可能因為過度依賴而在人際交往中表現淡漠;而我們確實也多多少少獲利:購物、支付便捷,資訊庫龐大可用……而我們的生活也正如所說所想的那樣的的確確在碎片化,與之相關的一切都在侵佔我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我們避無可避地和它相遇。

可是卻很少想過隱蔽著的內因—我們在被另一種文化影響的時候,是否真的如同表現出來的那般有些不堪一擊。

追溯歷史長河,政權更替,文化融合,都是平常且必然的程序。一種文化,難以避免地會被另外的文化所影響,但並非都是侵入,也並非都是一種侵蝕。中華文化,正是由上下五千年所創造及演變而成,由五十六個民族一起共同書寫的,豐富的文化底蘊使其千百年來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其中,文化融合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的語言文學本身,就是一種包容與大氣的精神文明的產物。從文學方面來說,以“蒼山負雪,明燭天南”一句為例,短短八字,便描繪出了一幅曠遠明亮的雪景圖,前有文言詩文大家飲酒賦詩,後有白話小說激濁揚清。中國語言文學在一步步形成如今的格局。當下,我們學習古代詩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也做了歷史的學習和反思者,也在仰望如陶淵明蘇軾李杜等詩人的人生態度。他們在文學創作時,大抵也做這樣的功課,詠史詩就是極佳的證明。可是他們所生活的哪一個朝代不是在融合之中前進或者被迫消亡的呢。就拿五代十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例,百姓雖然始終是由不可分割的獨立政權所統治的,那時戰亂頻繁以至民不聊生,但不可否認的是,文化並非在倒退。唐朝的繁榮也正是在穩固邊疆,相容幷蓄之中展現出文化輸出的興盛的。溫庭筠就曾在他的作品《送渤海王子歸本國》中留有詩云:“疆理雖重海,車書本一家。盛勳歸舊國,佳句在中華。

如今,文化融合也必將成為全球性的趨勢。人類文明互相相容幷包也正如同古時相對閉塞的交流一樣,因為更加開放更加發達,也因為有了網際網路的作用,地域的限制性影響正在逐漸減弱。這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明瞭可見。

由此說明,我們在面對相異特性的文化時,其實並沒有表現出忘卻自身文化,忘卻自身民族精神的狀態;網際網路甚至還在文化的大融合中表現出了它的優勢。那麼它如此強烈地改變著我們原有的生活軌跡,並且屢屢展現出它負面的力量,根本原因是什麼呢?也許是我們對於抵制更為輕鬆的生活帶給我們的種種誘惑的能力尚待加強。

合理利用碎片化 篇3

合理利用碎片化作文8 ,845字

提起當今,遇上碎片化生活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其實我們大可不必為了一天被分割打亂而愁腸百結,這就是現實,隨遇而安也未嘗不可。

縱觀現在,碎片化的生活大致標示著碎片化的時間及知識。甚至從某種角度上來說,自身擁有的碎片化時間越多,擁有的碎片化知識量也隨之增長。然而如果不加心思去處理,這些知識將無法構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系統—它們只能使自己的表達邏輯單一,思維短板。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碎片化,才是真正需要被解答的問題。

我想,學習確實需要有一個目的。並不是無時無刻無不在學習所帶來的充實就一定有益。法國思想家蒙田曾經一針見血地提出:“靈魂如果沒有確定的目標,它就會喪失自己。因為,俗語說得好,無所不在等於無所在。”

因此我們便要看清自己。說起學生,那就是祖國的棟樑、未來的希望,拿著手機對著娛樂新聞傻笑真的略顯節外生枝—本意或許是好的,但又沒有經過仔細思考:一環扣一環的新聞,究竟是放鬆了身心,還是在不斷消耗自己碎片化的時間?無止境地拖延下去,最終耽誤了正事,懶洋洋地泡在虛幻的網路海洋裡,不提倡!

再者,我們仍是需要多加心思去處理那些零散的知識。我很喜歡這句“聰明人接觸各種知識,但是精通一種知識來認識世界。”在我看來,碎片化的時間不應當用來攝入太多新鮮的知識,因為它是短暫且容易被打斷的,最好是進行歸納總結,閒暇時刻還可以適當做一些複習。

畢竟聖人說得好,“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我建議學習新知識的時間應是大塊連續的,而且最好這塊新知識是在一個體系裡的,這樣新舊結合,相得益彰,方能提升自身能力,做到不自欺欺人。

過去的我被敷衍矇蔽,寫出的文章結構支離破碎。現在雖不能達到行雲流水這麼出神入化的境界,但我很滿意自己逐步提升的邏輯能力—準確來說,是豐富多樣的數學思想提升了我的邏輯水平,應是不斷地學習整合才使我學會如何表達。

不必悲哀,不必感嘆,現代就是碎片化的;去應用,去感激,讓自己變得更好。說到底,遇上碎片化生活,只有合理利用才能夠到達成功的彼岸。

碎片化的“大整合” 篇4

碎片化的“大整合”作 ,1232字

一個人,一杯茶,一首曲,如今這個時代,因為網際網路的加入,各種資訊變得層出不窮,很少能夠再體會,在尋找這一縷寧靜之光。物聯網導致瞭如今人們的時間變得越來越碎片化。就拿我來說,已經很少能抽得出時間來完整地讀一本自己喜歡的追一部喜歡的電視劇了。每當我看的正起勁時,總會有一個聲音冒出來:“XXX,老師找你過去有事”,或者“XXX,我的作業還沒做完,而且還有一堆的活沒幹,你正好閒的沒事,幫我把活幹完吧!”。我真的很想在那個時候大聲的吼一句:“我在看書,不是閒的沒事幹。”有次我不禁要問:究竟為何會出現碎片化這一現象呢?我們還有沒有可能去解決呢?

我認為碎片化出現首當其衝的一點,就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強化了我們對於個體資訊的處理能力。現在的每個人,都在忙於自己的事業,忙於自己的學習,忙於打理自己的生活。很少有人可以靜下心來想一想: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要去幹什麼,我做到這些要付出什麼。而這些,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都能夠得到滿足。如果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麼現在“碎片化生活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以往的報紙或者書刊,僅僅只能滿足小部分人的需求,而無法迎合大眾的口味,更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好奇心。現在,各種各樣的“部落”,“社團”層出不窮,花樣翻新,基本滿足了社會大眾的需求,獲得了較高的認可度。另外,由於新時代年輕人自我意識的崛起和挑戰權威的批判精神,越來越多的人深陷在各類媒介中,所謂的“專家”,“權威釋出”就快要被大眾的吐槽聲,評論生給掩蓋,淹沒。我已經很少能看到對於某一篇文字細心品讀的人了。而且這一點,就連我也不例外。

既然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將碎片“整合”,“化零為整”呢?魯迅說的好“時間是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我們可以在做作業時,關閉我們的手機,讓自己遠離一會兒那紛繁嘈雜的資訊,擾人心緒的讒言,安安靜靜的做回自己;將自己的每一步都規劃好,做到有效率的學習和工作,幹一件事,就好好幹,幹出個樣子來;當我們不得不面對周圍的嘈雜時,試著去分辨這其中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而不是盲目跟從外界碎片化資訊帶給你的感受。如果想要更好的瞭解周圍的生活,不如學著回到學生時代,將自己這一週來的所見所聞,用筆記錄下來,將它們整合到一塊,變成一個大的集合,多多去思考,多多去感悟,將中的的資訊提煉成有營養的知識,相信你會有更大的收穫。

所以說,將物質歸類是我們人類的本性,而碎片化是社會高速發展的產物,如果我們能很好的將二者結合,達到一個完美的平衡,我相信,你既不會因為眾多的資訊而頭昏腦漲,感到迷茫;亦不會因為不想去理睬,而落得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名號。

多留一些寧靜的時光給自己吧!一個人,一杯茶,一首曲,靜靜聽,慢慢品,漫步在彎曲的幽深古巷,默默地凝視著周身的一草一木,聽聽風兒的囈語,看看花開花落的曼妙舞姿,享受這難得的寧靜。尋一縷寧靜之光,安頓自己,讓思緒死者花香,飄向遠方,飄香我們所向往的精神家園,人間天堂……

當碎片合而為一 篇5

當碎片合而為一作文9 ,889字

生活就像是拼圖。在這個日趨忙碌的時代裡,人們的生活也被繁忙的工作生活分割成了許許多多的碎片。這些零零碎碎的瞬間,就是生活的組成。然而,就算是最難的拼圖,也會有成為完整的一塊的時候。

我認為,用心觀察世界的美就是把這生活的拼圖還原的最好方法。

閱讀不失為一個好方法。飯後、睡前的閒暇時光,候車時的乏味瞬間,工作時的忙裡偷閒,這都是被切割成碎片的點滴生活。我們完全可以把這些時間收集起來,捧上一本或厚或薄的書本,細細品上一品。即是閱讀的時間被迫的碎片化了,也終會有讀完的時候。屆時再回味一番書中故事,就可以從中看到一個更加廣袤無垠、我們未曾見過的世界。書中人物的所見所聞,也可以成為你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我們可以通過了解書中人物的經歷,來增加自己的閱歷,以彌補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看世界造成的遺憾。

如果你對攝影有興趣,那麼恭喜,你又發現了一個領略世界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的好辦法。不必大費周章的買專業攝影儀器,也沒有規定必須有專業知識。空閒時隨處走走,當你到了一個合你心意的地方,那裡可以是經雨水洗禮過的青翠山林,可以是一眼望不到邊際的蔚藍海洋,也可以是在微風中搖曳生姿的花海。只要你想,你就可以拿出你的手機,隨著“咔嚓”一聲,這美好的景緻就被你儲存了下來—不僅在手機裡,更在心間。

我很喜歡繪畫,所以我認為,我們也能從繪畫中感受點滴生活。挑一個空閒的週末下午,選一塊無人打擾的靜僻之地,豎起畫板,鋪好畫紙,拿起畫筆,聽著筆與紙張摩擦發出的“沙沙”聲響,看著眼前所見、心中所想慢慢的浮現於紙上。在這過程中,我們的心也會和這靜謐的氛圍一起沉靜下來。黃昏時分,恰好畫完最後一筆,金色的陽光灑在畫與人身上,好一派歲月靜好的景象。

生活的碎片化,並不意味著我們的心靈、精神也要被迫碎片化。通過收集、利用生活中碎片,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更加美好、多姿的世界,讓自己的內心得到全新的美好的體驗。我們也可以從這些微小的瞬間得出許多人生哲理,得到精神層面的昇華,而這些道理則可以讓我們以更好的姿態來面對新的生活。

睜大我們的雙眼,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去讓我們的生活變成美好統一的整體吧!

一隻被粘合起的碎瓷瓶 篇6

一隻被粘合起的碎瓷瓶 ,743字

你在地鐵站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踽踽前行,一隻耳朵上掛著耳機,耳朵裡悠揚的樂曲很快被“前方XX已到站”的廣播聲打斷了。你上了地鐵、坐下、翻起了手機上下載的小說,看了不到五分鐘,微信裡彈出訊息,你點了進去,和新加的一個朋友寒暄了幾句。到站了,你走出車廂,迎面看到了一家大公司推出的最新產品的廣告,你掃了下二維碼,進入某寶頁面,把東西加入了購物車。出了車站,你想一邊走一邊聽英語,於是開啟手機上的一個英語MP3軟體。等到家了,你立刻暫停了還未播完的英語聽力,刷起了新聞。新聞裡有很多標題黨,你很生氣,但又控制不住地點進去……

這樣的事情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我之所以大費筆墨的去細緻描寫這樣不生動、不有趣的一個生活片斷,是因為,這樣的生活方式已是我們大部分人所擁有和正在經歷的,而這種方式卻是那麼的枯燥無聊。連貫的生活像一隻平坦光滑的瓷瓶,被網際網路“碎片模式”一經擊打,就支離破碎。然而人們不這麼認為。它們像每個考古學家那樣,拾起碎片,拼接、粘合,“復原了這隻瓷瓶”,並自以為功勞甚大,卻不知瓷瓶原本就是被他們自己打碎的。就這看來,這又是多麼可笑啊。

我不想抨擊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無疑,網際網路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便利,而我們,也更無法做到讓時代倒流。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我們能做的,也只有去適應碎片化的生活,在碎片中尋找完整,在混亂中尋找純粹。怎麼做呢?當你做不到完完整整地看一本書,你就完完整整地看完一個章節;當你做不到和所有的微信好友進行起、承、轉、合都具備的一次聊天,你就專一地只和一個人聊天,而不是各個視窗來回點;當你被各種碎片充斥,不堪其擾時,是否可以騰出一個午後的完整時光……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們只能迎著太陽,拾起碎片,拼成我們不同的人生。

於碎片中尋找到整合 篇7

於碎片中尋找到整合作 ,903字

對於當今生活的便利化和資訊化,我們生活節奏和時間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生活雖然會讓我們的生活不能夠尋得靜謐,不能夠更好的尋找到生活中的閃爍點與感受生活的意義,總會如一個體現布偶被時間所操控,但其的好處也是不可否認的,那就是其作為時代發展的標誌,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生活的便利,也有其存在的價值,而我們所要做的應該更多的是規劃自己的時間,從中尋得屬於自己的靈魂住所,來整合自己一天的資訊與體會。

羅伯特倫茲說過“想產品和服務一樣,計劃如果被管理者作為進行戰略決策的工具那麼他本身也必須被加以管理和塑造。”那麼在我們這樣一個資訊發達的時代我們更應該對於我們每日的規劃。

將碎片細化:

生活是碎片的,那麼就將其細化,那麼顯然一個早晨是最為合適,每天的早晨我們便可以提前十分鐘的時間去細化規劃,將我們每日的生活變成一個個碎片的單位,將其與你每日生活中必須要做的事物的每個時間點與留下的空閒時間所對應,而並非是將一切有時間去自行的操控。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在生活的軌跡中真正的去按自己的規劃前進,真正的在體驗生活。

將碎片排序:

生活是雜亂的,那麼我們更應該將剩下空閒時間中我們所想要去追求和體驗的東西分類,從而將遺留下來的時間去一一的按著所規劃的類別前進,這樣才會在碎片中尋找到更多的時間去做一件事,從而更為有效的提高自己對於其的體驗和見解,而並非一切雜亂無序,尋找不到一個明確的線路去完整的做完自己要想做的,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質量。

將碎片整合:

生活是豐富的,一個人都會有許多新鮮事物的產生,而自己也會有許多的體會與感悟,或許你覺得在睡前對於你一天的回憶與整理是多餘的,但我認為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一個人只有清楚地瞭解自己一天的所為所感,才能將你碎片化的資訊得到一個系統的整合,從而更為體會到生活的樂趣,才能更為實在的調整自己,迎接更美好的明天。這樣我們的人生在就能迸發更多的生活活力。

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既然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用資訊所碎片化的時代,那麼我們所應該做的並不是去強調其的負面,取而代之的是去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時去有效的利用好這些碎片將其細化、排序、整合。讓我們的生活更為有效率,更顯生活的魅力。

合零為整,合理安排碎片化生活 篇8

合零為整,合理安排碎 ,1108字

“碎片化”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那何為“碎片化生活”呢?顧名思義,即原本完整的、一長段的時間不得不被劃分為生活中的不同模組,不同長短的時段。

那麼為何我們原本完整的生活又成為碎片化了呢?在我看來,這種生活上的碎片化是在城市不斷髮展,城市人不斷忙碌中“不得不”形成的。隨著社會發展迅猛,尤其是資訊科技的發展,這些資訊在無形之中湧現在我們的視野中,滲透在我們的生活裡。我們為了更好地適應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就不得不兼顧與自身有關或無關的許多資訊。由此而來,生活節奏大大加快,生活越發忙碌,留下來的空餘時間就越來越少了。不知不覺,我們就處在碎片化的生活中。這種生活方式常常讓我們的思維愈加快速卻無法凝練,愈發寬闊卻無法縱深,我們接受資訊的能力越強,忘掉知識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不可否認,碎片化的生活會給我們帶來種種的弊端,這些弊端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模式,那如何更好地適應這種無法“逃避”的碎片化生活呢?筆者以為,可以合零為整,合理安排好時間,提高時間利用效率。從而延伸時間的長度和生命的寬度。

例如忙碌的“白領”上班族,留給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少之甚少。但只顧著工作,不注重健康問題,那是肯定不行的。因此,許多公司特地開闢出一方區域,作為健身場地。“白領”們便可在忙碌之餘的碎片化時間進行鍛鍊放鬆:在跑步機上慢跑十來分鐘;跳繩一刻鐘;兩人或多人來一場小型桌球友誼賽等等,這些運動耗時不長,形式靈活。看似工作中碎片化的時段,如果能合理利用好,不僅使自己的身心健康有了保障,而且還能與同事增加友情,何樂而不為呢?

古人云:養心莫若寡慾,至樂無如讀書。但是上班族有忙不完的工作,學生有做不完的習題與補習課,因而時常忽略了閱讀。歐陽修曾在《歸田錄》裡寫道:“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可見古人讀書便是利用那些看似不經意,不起眼的零碎時間,更何況生活在碎片化時代的我們呢?我們也可以將碎片化的時間合理利用起來。例如在上班上學的地鐵上,在茶餘飯後的消食時,在臨睡之前,都可以作為閱讀的時間。有人會說,這種閱讀太零散,沒有連貫性,收效不佳。但只要我們能選擇好適合的閱讀內容和閱讀方式,一樣可以讀出經典。例如我們可以有計劃地精讀、反覆閱讀若干文章,在不方便翻書閱讀時我們可以選擇“聽書”,我們可以隨時在筆記本上記錄閱讀心得。每次的精讀雖量不多,但也能讀出美文的精髓。古有王鏗十發十中,如今我們利用好碎片化生活也能深入閱讀,豈不也是有的放矢,一箭穿心嗎?

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生活在碎片化時代的我們也是如此。合理安排碎片時間,使每一件事提高效率,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愈加忙碌的生活,才能真正做到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將碎片組合到一起 篇9

將碎片組合到一起作文 ,839字

翻開書,草草瀏覽幾行,抬頭一望,周圍的風景仍然如初,只是那身邊的人早已不在近旁,只得合上書,向他們所在的方向,追趕……

碎片,殘片,不完整的,殘缺,是由那條名為生活,名為不得不的鐵線,切割出的,一塊又一塊的璀璨珠渣。

那名為網際網路的,似網非網的網,將無數的資訊、知識、風與群星的吐息都統統困住,一股腦兒地塞進我們的生活。

再也沒有往日的悠閒,靜靜讀完一本舊書;再也沒有昔時的寧靜,細細完成一幅畫卷;再也沒有昨天的從容,徐徐寫下新的詩篇。我們必須奔跑,看著一本本書被擊損成一塊塊書的碎片,匆忙拾起幾塊,了了入目,看著一朵朵花被踐踏成一塊塊花的碎片,匆忙拈來幾塊,兀自聞香。看著那山、那海化作碎片,仍浩蕩深奧,卻稍少幾分協調。看著那風、那浪化作碎片,風聲也聽不清,浪聲也聽不楚,只有心中的風浪,依舊澄澈空明。連人與人最基本,最重要的交流,相互交流都碎成無數的碎片了。我們必須奔跑,奔跑在那條名為生活,名為不得不的鐵線之前,為了生活我們不得不奔跑,不然化作碎片的—將是我們自己。

這世上的由人而生因人而耀的萬物,都因為人類的不斷前進,不斷加速,而跟著前進,跟著加速,但是,有些事物的腳步早已蹣跚,自然跟不上人,名為人的輝光,碎成一片一片的,偶爾有人將它們再次組合,但更多的還是恆久的殘缺並美著,讀書如此,交流也是如此,還有許許多多的事物,都是如此。曾經如此熠熠生輝,而今如此破破爛爛。

但是,但……

為什麼就不能將碎片再次組合在一起呢?

若是將書的碎片,花的碎片,觀賞群星的碎片,學習的碎片,求知的碎片,不斷追尋的碎片都組合在一起,我們就可以勾勒出不同的姿態,這些碎片也就不再是碎片,而是一顆顆美麗的珠石,同我們千姿百態卻又百態如一的生活,一道律動,一起在蔚藍的,無垠的,遊離的清澄空中漾舞。

來吧,同我,同我們,一起來吧,拾起讀書的碎片,學習的碎片,各種各樣的碎片,將他們拼接,粘合,上色,屬於我們的顏色,組成那世上唯一無二的亙古閃爍的寶物,名為生活,名為自由的寶物。

整合時間的碎片 篇10

整合時間的碎片作文1 ,1117字

生活其實並不完整,絢爛繽紛的每天往往都是由不計其數的時間碎片共同構成。從當今某種意義上來說,時間是有形狀的,卻並不都是塊塊如出一轍:有些時間是單色的整片,有些時間在時代變遷下逐漸形成了無數彩色的碎片。生活的模式不過就是將這些碎片拼湊整合在一起,在這之後,我們便有了完整的時光。

為何會有越來越多碎掉的時間?這個問題耐人尋味。我們不能完全將責任推卸給現代科技,因為更大的原因可能是在於人類種族的進化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但這並不能代表了碎片化時間是毫無裨益的。碎片化可以帶給我們的更多是資訊。

適量的碎片時間可以在節省時間的同時豐富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如今的社會快節奏使越來越多尤其是年輕人群放棄了整塊閱讀書籍和報紙的時間,這是碎片化的時間利用就成了關鍵。公交地鐵上,常常可以看到正在低頭認真閱讀的人—從年輕學生到耄耋老人,有的在複習課本內容,有的純粹只是閱讀些經典文學,提高自身的修養。一程下來,碎片化帶來了高效率。還有的人會在路途中聽音樂、刷微博微信、在手機上網購,或者抓緊時間到打一局遊戲,社交、娛樂、購物似乎都在碎片時間中解決了,看似完美,但這裡就涉及到了適量的問題。適量娛樂益腦是情理之中,一旦過頭一味沉迷便會影響時間。不要因為碎片化而去碎片時間,這帶來的反是更低的效率以及更多被故意切割開的完整時間。

那又如何去區分並且正確地拼好時間的拼圖呢?一個正確的例子,譬如邊運動時邊聽音樂,運動和聽音樂兩件事被合併在了一起,充分利用了身體的各個感官卻又互不影響,我想這就是整合時間的最好方式。但又譬如邊做作業邊看視訊,這就是一個反面例子。做作業和看視訊原先是兩個完整的時間,可以說都是資訊的傳輸,但頭腦只有一個,兩者同時進行可能造成兩敗俱傷的結果:做作業的速度變慢且正確率變低,而看視訊也沒有認真看內容,對其映象基本就像沒看過一樣。這個例子可謂就是關於強行人工把原本完整的時間切割開的最好詮釋。本來完整的時間就順其自然、把相符合碎片拼合起來才是最正確的“開啟方式”,把時間故意切碎則是完全沒有必要。

中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寫的“統籌方法”其實也是一種利用碎片化時間的一種方式。通過邏輯安排工序,來省去一些不必要花的時間,這是利用碎片化時間利用的初心。先洗水壺、灌上涼水,放在火上燒;與此同時在等待的時間裡洗茶壺、茶杯,準備茶葉;等水開了泡茶喝。在經過計算後,如華羅庚先生所寫,我們可以得出這種時間利用可以比書中提及的另外兩種方法節省4分鐘的時間,這就是統籌方法—碎片化時間利用的現身。

所以綜上所述,種種舉例說明適量碎片時間對我們來說是不無裨益的。只要正確地拼湊,便可把生活從黑白轉為色彩,從單色轉為五彩斑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