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中國文化根相關作文20篇
端午節的中國文化根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26字我們是中國人,講著中國話,寫著中國字,做著中國事,講著我們中國人做人的道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靈魂,是我們的血脈,是我們奮鬥的精神力量!我們應當珍惜,重視起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別像馮驥才感嘆如今青少年對中華文化漠視那樣:“春節過得沒意思,只想過情人節;不喜歡端午節,卻喜歡在感恩節裡吃火雞,雖然不知道感恩誰”,我們要尋根,尋找我們丟失的中國文化根!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端午節本來是一個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這天想到這汙濁的塵世,雖自己不能挽救,但也絕不允許它玷汙了自己,因此懷石自沉,所以端午節就變成了追憶和紀念屈原的日子了。
粽子的香,是清新中帶著淡淡的甜香。
每到端午前夕,媽媽總帶我回鄉下取粽葉,洗粽葉,包三角粽,圓鼓鼓的頭,粽葉被棉線纏繞成了“可愛多”的樣子。粽葉雖然不及荷葉的濃郁,但也有竹葉的清香。裡面裹著家鄉本地產的糯米,白白亮亮的,晶瑩剔透,熟了以後,咬一口,清芬香甜。
艾葉菖蒲的香,是清新中帶著獨特的草藥香。
媽媽把兩把艾葉和菖蒲分別掛在大門的兩側,菖蒲的根處是白嫩白嫩的,葉子是翠綠扁長的,艾葉圓圓的莖上佈滿了綠綠的絨絨的葉子。掛了一段日子,那原本亮澤的綠變得黃綠,變得枯乾,隨之驅蚊的的艾草香瀰漫在空氣中。不僅如此,媽媽總拿一些艾草菖蒲來煮水給我洗澡,艾草香在滿身溢開。滿身的艾葉香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溫情。
雄黃酒的香,是清新中帶著回味的醇香。
雄黃是一種礦物,把它調和在米酒中,製成雄黃酒。端午節臨近酷暑,按古人的話來說,蟲類和一些細菌都會在這個時期紛紛快速繁殖,活躍起來。爸爸也仿效古人,端起酒杯把雄黃酒一飲而盡,為了解毒防疫。媽媽也拿著那雄黃酒在家裡到處灑,拿著桃枝,蘸上雄黃酒,在我的身上灑了幾滴,又在腦門上畫了個“王”字來驅毒避邪,一整天我都沉浸在這雄黃酒香中,昏昏欲睡時,彷彿回到了古代,不禁欣喜,醒後便回味無窮。
端午節的中國文化根,裹在溢滿鄉情的粽葉中,懸在滿含溫情的艾草菖蒲中,飄在回味的酒香中……
我們守住根,就是熱愛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讓我們懂得生活,懂得感恩,懂得傳承。傳承和弘揚我們的中國文化,正是祖先對我我們的希望和要求。
守住中國文化根,就是守住了我們的靈魂!
守住中國文化根,就是守住了我們的血脈!
守住中國文化根,就是守住了我們的精神力量!
讓我們一起守住中國文化根,創造中國文化的輝煌!
我身邊的中國文化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797字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服飾、錦繡、國畫、書法……其中,我唯與摺扇結下了不解之緣。
小小的摺扇,包含著多少奧妙啊!刷地開啟,又刷地合上,又是多麼威嚴啊!一把扇子帶在身上,人都攜著一種高雅的氣息。
上等的摺扇,做工是十分講究的。扇骨用的都是很好的木料,染了色,並刻出了對稱的花紋,散發著淡淡醉香。扇面蒙著的,或紗綢,或軟紙,或細布,都是質地極好的。面子上或題著佳句,或染水揉墨,或印工花朵,別樣美觀。家中收了兩把扇子,是黃金硬紙布底面的,分別畫著岳陽樓和清明上河圖,水墨印製,很有味道呢。
做工精緻的扇子,是注意細節的。串竹片兒的扣眼是鍍銀的,雕花。扇面鑲邊,扇墜用長長的紅絛結著玉如意等。不用的時候,就疊起來收在一個絲線繡的扇套裡。扇套上有根細繩,能系在裡衣上。
我酷愛收藏中國摺扇,如今已收集了十幾把,其中有兩把“招牌扇”。一把是我學習了課文《梅花魂》以後,心中愈加敬重那美麗的梅花,同時也開始突發奇想——擁有一把梅花扇!從國內到國外,從南邊到北邊,我一路尋找,終於在湖北恩施的一座古城裡看到了它——扇上印著一枝清梅,梅枝挺拔,梅花如血,大有傲雪迎霜之態,象徵中華民族的精神。我從一堆摺扇中一眼就看到了它,心頭一燃,認定它就是我夢寐以求的那把梅花扇,毫不猶豫地買下了它,讓它陪伴我,並時時刻刻提醒我:要努力向梅花學習,做堅強刻苦的祖國花朵!
另一把是我的姨媽旅行給我帶回來的,扇柄彎曲,扇面呈圓弧形,印著一藤藤紅色、藍色、紫色的花兒,花瓣飽滿怒放,畫面大方喜氣,頗有中國風格。這兩把扇子我都很喜歡。
一角小小的扇子能裝裝下整個中國—水墨畫、唐詩宋詞、刺繡。所有古典文化的一切,歸於一隻小小的摺扇。
摺扇是一門獨特的古典藝術,我愛摺扇,透過摺扇,我瞭解到中國悠久的文化。我常常想,我之所以如此迷戀摺扇,是不是因為在前生和扇之神有過交會呢?
春晚中的中國文化 篇3
節日作文 ,529字我一直特別喜歡春節聯歡晚會,不只是因為這是全國最壯大的文藝聯歡晚會,也不是因為這是在過節的時候才會直播的晚會,我喜歡的是這個聯歡晚會中濃濃的中國文化。我想只有春節聯歡晚會有這樣集中的主題了,我想只有春節聯歡晚會有這樣巨集偉壯觀的演出了,我想只有春節聯歡晚會是沒有架子的,是符合全國大眾所有人的口味的了。
今年春節聯歡晚會展示了很多中國故事,中國故事背後也有著濃濃的中國文化。兩岸演員一起表演的小品節目《回家》體現著海峽兩岸同胞濃濃的思念之情;《同喜同樂》這個幽默的節目中,我們能看到中外的友好相處,以及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陶醉。今年的這場春晚中,有一個欄目是國寶迴歸,一副長長的畫卷《絲路山水地圖》在全國人民的眼前慢慢地舒展開來,讓人驚訝國畫的魅力,讓人動容國畫的美,以及古人描繪地圖的心酸與艱難,每一個細節都是藝術,每一個畫面都彰顯著中國特色。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內涵,也是一個國家的潛力。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既有傳統的文化,又有新時代的文化。春節聯歡晚會很奇妙地將這些抽象的文化元素,結合到了歌舞以及小品相聲中,讓人們在看節目的同時,感受到學習到中國濃郁的文化。我想春晚會一直是人們最期待的文化演出,中國文化也將生生不息,被更好的傳承。我愛春晚中的中國文化。
無與倫比的中國文化 篇4
國三作文 ,988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一直是中華民族的代表與驕傲,但近年來面對外國文化的入侵與衝擊,中國文化在有些地方確實受到了打擊,在青少年身上尤為明顯,有人不禁發問“難道外國文化真的比中國文化更有吸引力嗎?”
對於我而言,其實不是這樣的,外國文化在某些方面固然十分誘人,這是不可否定的,在文學方面如《哈利波特》、《冒險小虎隊》等,這確實是十分好看的圖書,對青少年的學習也有一定的幫助和啟發,有一定吸引人的地方。但中國古詩的韻味與古文的風韻則是這些圖書永遠也無法比擬的。李白的《將進酒》是多麼有氣勢、李煜的《虞美人》又是多麼的悽楚動人、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飽含的思鄉之情是多麼深切,而這正是中華文學的光榮與驕傲。
再比如《西遊記》,雖然這只是一部電視劇,但影響了中國好幾代人,至今仍是口口相傳,原著則更是婦孺皆知的經典。楊潔導演的1986版《西遊記》距今已過去30多年了,可現在每當電視上播出的時候,我們仍不厭其煩,仍然看看津津有味。試問一下,我們能用這樣的心態和行動去看外國的電視劇嗎,他們又有幾個能與《西遊記》相媲美的,有幾個能讓我們津津樂道呢?2017年的主旋律電影《戰狼2》創下了60多個億的票房記錄,簡直成為了電影界的里程碑,看的我們是熱血沸騰,都想把自己置身於故事中,為了理想信念而戰,為保家衛國而戰,為祖國榮譽而戰。這樣的文化理念還有很多很多,數不勝數,難道這還不足以說明中國文化比外國文化更有吸引力嗎?
2017年,國家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的意見》指出,實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國學教育。從國家層面也中可以看出,中國文化與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我們青少年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更要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範,既要做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者,也要做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忠實踐行者。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無窮,是指導我們青少年學習、做人、做事的標杆與方向。
作為青少年學生,我們要繼承優秀的中國文化,並將它發揚光大,要讓世界知道中國青少年在中國文化的薰陶下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在強國的道路上,要讓世界知道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篇5
高二作文 ,1103字中國,常被譽為一隻正在沉睡的巨龍。它沉睡在中國的大陸上,紅色的鎧甲在熠熠生輝的陽光下閃耀著不斷的光芒。是什麼讓它生生不息?是什麼讓它昂首屹立?是古老悠久的鎧甲!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巨龍源源不斷的生命力來自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巨龍由兩個重要的部分組成,一是堅固的鎧甲,二是它的靈魂。這兩個部分支撐了這條龍度過了數百年時間,從而使它的能量不減不老,並且一直不斷的成為世界上的一根不可獲缺的重要支柱。
龍的鎧甲是牢不可固的是讓人夢縈魂牽的。巨龍的鎧甲是由長期歷史發展中累計的傳統文化形成的。主要形式是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和傳統思想。它們是中國人民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積累而形成的,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鑄造加固這個堅硬的鎧甲。傳統習俗所產生的古代的風尚、禮節和習慣在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產生了持久的影響。傳統建築被成為凝固的藝術,在世界建築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是展示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傳統文藝是以古代文學、傳統戲曲、傳統繪畫等為代表的。傳統文藝是由我國人民不斷的積累的經驗所凝結所形成的精華,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帶給我們積極的影響。傳統思想包括長期歷史沉澱中形成得理論觀點、學術思想和道德觀念。巨龍的鎧甲也有脆弱的地方,傳統文化也有不好的地方。
“人非生而知之,熟能無惑?”它並不是一開始就如此的強大,而相反的是在過去它也是弱小的。傳統文化也曾在過去受到打壓。原來的百家爭鳴的社會場景為它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但在秦始皇統治時期,學術思想受到了壓制的最大話。這正是這條巨龍最脆弱的時候。到了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變成文化主流,私學風氣興起。於是,巨龍甦醒了,它的筋骨又增強了。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傳統思想的雙面性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窗花、剪紙等是精華為巨龍的成長提供了能量。酒桌文化等就是我們文化中的糟粕,阻礙了巨龍的成長。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辨證的分析來傳承。
巨龍的魂是屹立不倒的,是強大的。它是維繫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強大精華支柱。巨龍雖沉睡千年,但它經過千錘百煉後依舊銳氣不減反而鬥志更堅。巨龍的力量熔鍊於近代人民救亡圖強、前仆後繼的奮勇鬥爭之中,是存在於輝煌的古代中華文化之中的。引領了我們創造出了偉大的文藝作品,傳承了震撼人心的偉大史詩,建設了氣勢恢弘的偉大工程。讓我們的創造精神前無未有的迸發出來,推動我國日新月異向前發展,大踏步的走在世界前列,凝聚著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不斷髮展。
一株牡丹,在晨光熹微中,透露著生命的活力;一群辛勞的人,在昏黃的斜陽中,記錄下時間的傳奇;一條東方的巨龍,在朝陽的對映下,煥發蓬勃生機。
走進我心靈的中國文化 篇6
國一作文 ,719字一首昆明小曲,一句北京評唱,一段江南平調,把我勾回了存在心靈中兒時濛濛的回憶裡。
記憶裡外婆最喜歡聽戲,獨愛其中的《楊門女將》有時屋門還未進,就聽見唱到“白白瀟瀟風沙浪……”我也便會跟著咿咿呀呀唱了起來。
有時,她會溫一杯薄酒,有時,會泡一杯花茶,伴著縷縷水霧,嗅著陣陣酒香。婉轉在西湖美景裡,聽白娘子訴痴情,看包公斷案的大快人心,想像著羅裳輕盈,笑靨明麗的昭君走在和親路上。
別人為那唐玄宗的明智而感嘆,只有我為那楊貴妃的無助而哭泣;別人為那屈原的自刎而嘆息,只有我為那頻頻可危的國家而擔憂;別人為那孟姜女哭倒十里長城而震撼,只有我為那建城人的血汗而悲傷;別人為那木蘭替父從軍的孝順而欣慰,只有我為她那女扮男裝時的無奈而揪心……
他們在我的記憶中,在中國文化之路上源遠流長,並留下了重重的一筆。
自小我體弱多病,很少吃西藥的我,最常光顧的便是中藥店。
看著那一方方熟悉的紅木盒子,一個緊挨一個,緊緊貼在牆上隨著店員的拉開閉合,拉開閉合,他們露出了“真面目”鹿茸,海馬,珍珠,西紅花,人蔘,靈芝……
伴隨著淡淡的藥香,它們被引入一瓦瓷鍋,一碗水,大火煎,小火熬,一碗濃濃的湯藥好像護身符一樣,保持著我常年的紅潤。
就像爸爸說的,人是吃五穀雜糧生長,而生了病,也要靠五穀雜糧來治,就像那中藥一樣。
兒時的湯藥,一滴滴,滴在我的記憶中,也一滴滴,滴在中國文化之路上,讓人們可以尋找到來自中國傳承的草藥王國。
中國文化,就像婉轉的戲曲,就像清悠甘苦的中藥,他們走進我心裡,讓我體會到,人生百態,盡在中國文化。
可愛的中國文化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770字我們的祖國文化多姿多彩,龍的圖騰將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們心中;我們的祖國文化歷史悠久,中華兒女的一言一行流傳萬世;我們祖國的文化情感豐富,一件件史書和文物把古人的喜怒哀樂刻畫心間。
所謂文化,就是璀璨的文明遺留下的,傳承下的一種習俗、文物、風格、藝術。而中國的文化卻是遠不同於西方文化的,它散發出的那種濃厚的文化底蘊以及那燦爛東方文化的感染力是其他文化所不能比的。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不應將祖國先人留下的文化丟失,而是要傳承——永遠的傳承。
詩詞歌賦,那是古人留下的不朽祖風。在唯美的詩詞中,包羅這永珍:既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哲理,又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處事態度;既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壯志凌雲,又有“十年生死兩茫茫”的魂牽夢縈;既有“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蕭瑟,又有“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的華麗。世間萬物,一曲詩詞包含其中。
亭臺樓閣,那是我們絢麗的民族文化。神州大地五十六個民族,各有各的風俗,隔幾裡地就換個樣。你若不喜歡蒙古包,你一定會喜歡徽派建築;你若不喜歡酥油茶,你一定會喜歡糯米粑粑。民風民俗的豐富多彩,也是各族先民的智慧結晶。
石器陶俑,那是華夏五千年文化的見證。從盤古開天闢地,到現代社會,五千年裡,不知道有多少件奇珍異寶。秦兵馬俑的巨集偉壯觀,青花瓷的冰清玉潔,這些文物猶如一位位老師,跨越千年,來為我們娓娓講述那光陰的故事,歲月的蹉跎。
泱泱華夏,五千年歲月的變遷改變不了十三億赤子之心。中國的文化仍在散發耀眼的光芒,方塊字依然書寫著傳奇。在不久的將來,我將對世界自豪地說:“這就是我祖國的文化,這就是可愛的中國!”
我與端午節的故事作文 篇8
節日作文 ,4178字【篇一:我與端午節的故事】
唐人詞曰:“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在臨近仲夏時分,白天越來越長的時候,端午大約就要到了。
端午節到了,我吃著從超市買來的各種餡的粽子,沒有所謂的氤氳,也沒有滿口的清香,也沒有過節的味道。這是我想起了奶奶的粽子,還記得那年端午節……
農村保留著古老的習俗,端午節吃的粽子都是自己做的,當然我的奶奶也不例外。那年,端午節前一天,奶奶就開始摘竹葉,洗淨晾乾,在廚房裡忙活,而我則是一邊寫作業一邊看。
奶奶面前,大盆小碗,草繩,竹葉擺了一溜。奶奶把原料都放在盆裡拌勻,之後她把一片竹葉放在一隻手裡捲成漏斗狀,然後舀入糯米和配料,再用筷子搗幾下,使其結實,奶奶從始至終眼睛都沒有離開過粽子,之後又在外面加了一片竹葉,另一隻手拿著草繩,一疊,一折,一捂,一繞,一系,不一會兒,一個粽子就出現在了奶奶手裡,這是她看向我笑了笑,並對我說:“這第一個粽子是你的。”之後奶奶又聚精會神的包粽子,一個又一個,她不時的擦擦頭上的汗,之後又七手八腳的包了起來,忙的不亦樂乎,不久,盆裡就躺滿了粽子,讓人越看越喜愛。
接下來就是蒸煮了。粽子要慢慢煮,需要耐得住性子,不是新增柴塊,我迫不及待的坐在鍋前,看著火焰忽明忽暗的舔著鍋底,彷彿在跳著一曲歡快的舞蹈,映著我們的笑臉。有時撥火不小心,或會伸出長長的舌頭,把我的頭髮燙成“卷”狀。
不久,就從鍋裡飄出了清香,氤氳瀰漫整個屋子,恨不得馬上就吃,但還是不得不等到明天—端午節。、
端午節到了,早早的起了床,睡眼朦朧的就到了廚房裡,看見了早早就在廚房了的奶奶,看見我,立刻就拿一個熱騰騰的粽子給我,看著奶奶深深的黑眼圈,顧不得燙,一口一口的吃著,品嚐著過節的味道……
現在,已經很久沒有回老家了,和想念那個味道。老家雖然缺乏物質條件但每個節日都過得快樂充實,而現在雖然什麼都不缺,但卻沒有節日的氣氛,所以過節不一定要豐富奢侈,而在乎的是過節的心情。
【篇二:我與端午節的故事】
“天蒼蒼,野茫茫,不吃粽子是瞎忙;水彎彎,路長長,龍舟划起槳飄揚。祝你端午安康”一條資訊跳了出來,吵醒了還在睡夢中的我。“誰呀,這麼早”,睜開朦朧的睡眼,映入眼簾的是端午安康幾個大字。“啊,今天是端午節”。睡意一下子就煙消雲散了,穿好衣服,給五彩繩沾上露水系在手上。
既然是端午,就一定少不了粽子。最初,屈原投江自盡,百姓為了不讓讓魚龍蝦蟹去咬的屈大夫的身體,將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現在我就要和爸爸一起包粽子。爸爸先把四、五片粽葉稍稍重疊平放在一起,然後再把它捲成圓錐狀,再向裡邊放上準備好的糯米、大棗和花生米,再用餘下的粽葉把口封住,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就出來了。然後,還要用繩子把粽子緊緊地綁住。看著老爸包了一個又一個,也挺簡單的。拿起一片粽葉,照葫蘆畫瓢地包起來。誰知道,看和做不是一回事。不是用力過猛粽葉碎了,就是包著包著糯米調皮的跑了出來。爸爸在一旁急的直說,終於包好了一個,還是用了好幾片粽葉,五花大綁包好的,樣子和老爸包的差遠了。“算了,能吃就行了。”
粽子下鍋了,滿屋子都瀰漫著粽葉、糯米的清香,讓我垂涎欲滴。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香氣更加濃郁。要出鍋了,掀開蓋子,濃郁的糯米的香氣撲面而來,勾起了我的食慾。我飛速地拿起一個粽子,用剪刀小心翼翼的剪斷繩子,再剝開粽葉,看到的是是白色的糯米里包著一個小小的蜜棗,像是蜜棗穿著一件厚厚的棉襖。我慌忙咬了一口,甜甜的,香香的,滑溜溜的糯米和甜甜的蜜棗吃在嘴裡,甜在心裡,讓我回味無窮。
端午不止要吃粽子,還有更多的習俗。每年的端午都不同,但都一樣有意義,去紀念偉人,感受端午文化,多好。今年的端午,我和老爸、老弟度過,學會包粽子,和家人一起品粽子,為記憶的相簿再添上一頁。
【篇三:我與端午節的故事作文】
端午節悄然走來,端午節早上,我們開始了包粽子,家中環繞著溫馨的味道,我與端午節的故事在歡聲笑語中拉開了帷幕。
我自信滿滿的笑著拿起粽子葉,學著媽媽折成的樣子,再放進一把糯米,封上口。眼見就要成功,可是在這個關鍵的時刻,突然粽子葉裂開了……糯米卻逃脫了粽子葉的束縛,紛紛滑回盆裡,我還沒反應過來,粽子卻已經只剩幾粒糯米了,我只好重新包。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我對挑選粽子葉也上了心。媽媽的粽子葉裡,有去年用過的,比較軟和,也有今年新買的,很硬。我想:大概硬的比較容易裂開吧,於是就選用了去年的粽子葉。可是由於太軟,已經沒有了韌勁,輕輕一碰便裂開了口子,我又一次失敗了。是我判斷失誤?我半信半疑的拿起了新粽子葉,可是因為太硬,使勁一折—斷了。面對眼前的事實,我無語了。這時,沉默半天的媽媽笑了,媽媽一句話令我茅塞頓開:“傻孩子,你不會兩樣搭配著用嗎?”我照媽媽的話去做,果然好了許多。
可誰曾想,“剛出狼穴,又入虎口”,在加糯米的問題上,我又遇到了困難,粽子葉折成的筒下面有一個小洞,總是會漏出少許糯米。我正焦頭爛額,忽然瞥見媽媽總是先用一小點糯米嚴嚴實實堵住那個口,再添糯米,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做,果然不再漏米了。
雖然主要的問題都解決了,但是還有一些小問題,我慢慢克服,終於弄出了粽子形狀的一個東西。接下來該捆繩了。我在捆的過程中,由於太用力,粽子葉又再次裂開了。我趕忙又貼了一張粽子葉,當“補丁”,然後重新捆上繩子。生怕它會漏米,於是給我的小粽子來了個“五花大綁”。
粽子入鍋了。懷著期待和忐忑的心情,過了一段時間,從廚房中是不時傳來粽葉與糯米的香甜味,環繞在家中,有說不出的溫馨感。說期待,是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自己包粽子,說忐忑,就是害怕我的小粽子在幾個小時的過程中熬不住,變成一鍋粥。
在焦急的等待中,我似乎度“秒”如年的感覺等待著粽子的出鍋,迫不及待的我直勾勾的盯著鍋,白色的熱氣一直在鍋蓋上方竄起。突然一個聲音傳來:“好啦,可以出鍋啦。”我便興奮的站起來,開啟鍋蓋,一團白色的熱氣湧出。香氣撲鼻而來,我要開始享受這頓美餐……
這就是我與端午節的故事,平凡而又美好,簡單卻又幸福。
【篇四:我與端午節的故事】
陽光輕輕的灑落在窗簾上,透過紗紗的簾子照耀進我的臥室。
睡意朦朧的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突然一下坐起了身子在筆袋裡翻出了我的寶貝—五彩繩!端午節的帷幕從此拉開。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掛著艾草,給孩子繫上五彩繩,提前為孩子包好粽子,還有些人家會一家人歡天喜地地去賽龍舟……
清晨的太陽似乎有些嬌羞,躲在雲朵後面探頭探腦的。來到飯桌前,看著深綠色的粽葉包裹著的粽子,聞著陣陣飄香的粽子和奶奶一大清早特地準備的用艾草水煮過的雞蛋,一股暖流在我的心尖縈繞。媽媽在廚房裡忙進忙出的,雖然開著窗,清涼的微風悄悄拂過媽媽的臉頰但是豆粒般的汗珠仍舊是一滴一滴的順著媽媽的臉頰滑下。我抽了一張餐巾紙,小心翼翼的給媽媽擦拭臉上的汗珠。一瞬間,童年的無數回憶在腦海中重現,那些塵封的回憶在眼前浮現。媽媽從小為我忙到大,每年的端午媽媽都會提前好幾天準備好五彩繩、粽子、艾草,端午那天的清晨媽媽總是寧願自己一大清早的離開被窩起來忙活也不會把我從睡夢中叫醒。
看著媽媽臉上的汗水,淚水不禁浸溼了我的眼眶。等了好久,終於等到媽媽去上班啦!
我開始搗鼓,尋找家裡的繩子,最好是能找到顏色鮮豔的。費盡千辛萬苦,歷經重重磨難,我找到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好想根本就不會做啊,不過沒有我可以學嘛。時間滴滴答答的流逝,我猛地抬頭竟然已經十點半了!苦心人天不負,在萬般努力下我成功啦!雖然賣相不好看。
暮色開始四合,天空披上了暗色的紗衣,媽媽回來了。我悄悄地揹著手走到媽媽身邊,推著媽媽讓她坐下,而我則蹲下讓媽媽伸出手默默地給她繫上屬於她的五彩繩。媽媽的淚水在眼裡打轉,或許她從未想過她的女兒會給她繫上五彩繩。
端午節到了,往年都是媽媽為我係上五彩繩,都是媽媽給我帶來溫暖的祝福;今年我來給媽媽繫上五彩繩,換作我來給媽媽送去祝福。一根五彩繩把我和媽媽緊緊地繫上,一根五彩繩延續了我心中的那點祝福!
【篇五:我與端午節的故事】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我們中國人的眼裡,節日的牽掛與思念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裡!花剛開過,一片片翠綠毫不吝嗇的隨處蔓延,越描越濃。不經意間,悠悠飄來一縷淡淡的馨香,聳眉貪婪地吸允,好熟悉的粽葉清香。淡淡的粽葉和艾蒿的清香,依然令人浮想聯翩。
今年的端午節我來到了鄉下的姥姥家在放假的那一天晚上我到了姥姥家她正在包粽子,媽媽和我也來幫忙姥姥說包粽子首先要有箬葉,箬葉到冊上採的才新鮮,可這裡沒有,只好去街上買。街邊有好多好多箬葉,在我的眼裡,它們長的都一樣,綠色的,長長的葉子,可是包粽子得新鮮的箬葉才好,我經過精挑細選,才選好了要包粽子的箬葉,箬葉買回家後,還得用剪子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裡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餡料媽媽買的是肉。
肉買好米買好後,一切都準備好了,只欠“姥姥”這陣東風了!姥姥包粽子前,當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一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接著才可以包,姥姥把箬葉折成三角形,留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然後又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姥姥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米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後,我望著一個個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著姥姥快點蒸幾個,可姥姥說,一時半會兒也蒸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著都是流口水,又怎麼肯出去呢?但姥姥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捨的離開。過了一會兒,我懷著滿腔喜悅回家了,早說垂沫流了“三尺”的我飛一般的跑回家了一到門前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馬上跑到廚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勞拋到九霄雲外了,我一看盤中正冒著香氣和熱氣的粽子,也不管燙,隨手抓起一個,還真燙,我一下子把粽子揚到這隻手,一下子把粽子又拋到那隻手,一下子又那隻手撓撓,便把它放在碗裡,用小刀將粽子切開,一下子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我饞的一下子禁咬了一口,回味無窮!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不會變,也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的流傳下去,越來越盛……
中國文化的“巔峰”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857字盛唐,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高峻、最綿長的一條山脈,而李白無疑是這座山脈的“最高峰”。他如站立在喜馬拉雅之上的珠穆朗瑪,俯視著中國文化中的一切,也代表著這片天地中“最精華”的一切。
李白,有著中國文化的豪情。伏劍擊國,遊歷天下;散盡千金,揮灑光陰;結交八方豪士,縱覽天地無垠;萬里江山任由腳步踏遍,無邊江湖任由心靈馳騁。在李白的眼裡,自己就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天地由我一人連。地雖廣闊,我也能恣意奔騰,天雖高迥,我也能盡情遨翔。李白的豪情,是西域的情調與中原的古典的融合,包羅永珍的盛唐甚至已經盛不下他的豪情,李白的豪情,理應存在於整個天下。
李白,有著中國文化的志向。李白一直都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一直都想象著“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李白希望以自己的學識與才華,名震江湖,出入朝廷,整頓綱紀,兼濟天下,將這一最偉大的盛世延續至千秋萬代。
李白,有著中國文化的傲骨。李白不願意以科舉入仕,在他的眼裡,這樣會玷汙他的才華。而他最終也如願以償,憑著自己的才華進入了宮廷,到了唐玄宗的身邊,但他沒有科舉的背景,也就沒有入仕的資本,他有的只是皇帝的青睞。同時,李白並不滿足於成為一個御用文人,他想要有真正的權力,也想要以布衣之身謀求權貴的平等。可是經歷了“力士脫靴,貴妃捧硯,天子呼來不上船”之後,無奈的李白只能吶喊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最終,賜舍放還,結束了他短暫卻傳奇的宮廷生活。
李白,有著中國文化的無奈。看似風風光光的賜舍放還,卻標誌著李白夢想的破滅。曾遊歷天下的他只能“欲渡黃河冰塞川”;曾胸懷大志的他卻只能“但願長醉不願醒”;曾一身傲骨的他只能“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李白是一個生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人,但現實的世界與他的世界相差甚遠,即使是盛唐,也沒有讓他的世界發展壯大的土壤。
李白終究是屬於盛唐的,盛唐一去,詩仙也就跟著仙逝了。但李白的精神不會散去,因為它不只屬於盛唐,甚至也不只屬於李白,它屬於整個中華文化。在我心中,李白就是中國文化的巔峰。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10
節日作文 ,1116字眨眼間端午佳節便到了。對於生長在北京這個現代化都市的我們來說,端午佳節的意義何在,我們或許並不清楚。我們知道的,只是屈原、粽子、龍舟和菖蒲、艾草。但總有些特別的吧。端午節於我來說,它喚醒了我對家鄉的記憶。為什麼呢?因為鴨蛋啊……
不久前恰好學了一篇課文,是汪曾祺老先生寫的《端午的鴨蛋》。那時,我的記憶便被勾回了童年那段時光。
我的老家,很巧,也在江蘇,但又沒有那麼巧。我的老家在蘇北的一個很偏的小村子裡。小時候的假期,我都是回老家度過的。不是江南水鄉的粉牆黛瓦,而是爺爺蓋起的老舊磚房,院子裡的菜地,一口井,成群結隊的雞和鴨,門口的大片稻田,田埂上的小路,和屋後的一條河。
家裡人喜歡喝粥,基本上每天早上的早餐都是粥。自己種的米,雖然不香,但令人溫暖。奶奶更是有一門好手藝,做的小菜極香,因此更愛喝粥。在那些醃製的一罈罈白菜、萵筍和野菜中,我最愛的,便是端午佳節前後的鹹鴨蛋。
很小的時候端午節是不放假的,只有暑假回家才能吃到奶奶醃的鹹鴨蛋。那時每天早上早早地聽著公雞打鳴便起了床,看爺爺下田,跟著奶奶準備早飯。
爺爺每天都要下田,但我卻不知道爺爺下田會做些什麼,因為我從來沒有看過春種和秋收。但家裡總有被大編織袋裝起來的、奶奶已經將它退去外殼的稻米。爺爺在田埂上走著,我便跟著,時而蹲下,爺爺用他那蒼老、粗糙卻有力的手,輕撫過那漸漸飽滿的麥穗。現在看來,那似乎是爺爺對於這片養育了幾代人的土地的熱愛。
跟著奶奶準備早飯是很有趣的事情。我學著從院子裡那口井裡面打水,儘管常常弄巧成拙,不僅幫不上忙還會把自己的衣服弄溼了,但我卻依舊喜愛聽那口井已老舊、甚至生鏽的金屬摩擦的聲音,看著那一汩汩清澈的水流湧出。每天必做的工作是去雞窩裡掏雞蛋。我們家養了幾隻雞和鴨,好像每天都會下蛋。剛開始還有點怕那隻皮毛光滑豔麗的公雞和那隻護子心切的鴨子啄我,但後來發現它們似乎認識我是它們的小主人,對我很友好,我便不那麼害怕了。
直到太陽高高的掛在天上,我們才算是完成了清晨的工作,開始吃早飯。我最期待的,便是每天早上吃粥時的那一個我自己獨享的鹹鴨蛋。奶奶從廚房裡拿出一個或秀氣或蠢笨的鹹鴨蛋擺在我面前,爺爺幫我敲開青白色的外殼,露出雪白的蛋清,放在小碗裡。我用筷子輕輕一紮,紅油就能冒出來。奶奶自己醃的鹹鴨蛋,或許不像高郵產的鹹鴨蛋那麼有名,但卻是我最珍惜的美味,最難忘的回憶。
長大後,漸漸的生活變得忙碌起來,回老家的次數變得越來越少,但我卻更懷念我早早起床,忙碌過後享受於一個鹹鴨蛋的日子。年初爺爺奶奶回老家了,所以今年的端午節,我品嚐不到奶奶的手藝,但我卻更加思念那味道。
暑假馬上就要到了,我是否能品嚐到這遲來的端午禮物呢?我不禁開始期待。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11
國小三年級作文 ,7034字《濃濃端午制香包》
亓婧霏
端午,孩子們總愛在胸前帶香包,在操場上奔跑,香味在十里之外都能聞。今天,老師就帶著我們一起做香包。
以前我只帶過香包,從來也制過。我覺得香包很好做,只需要用針縫幾下就做好了,可是動起手來就後悔萬分。老師首先把用品發給我們,我得意洋洋的開啟,裡面艾草好香啊,當之無愧成為制香包的最重要用品之一。我們先把桃木球串上,再把針串到線上。我這個從來沒做過針活的女孩,註定困難重重。連打個扣都不會,真懷疑自己是不是個女孩?連縫針都不會,搗鼓了“七七四十九天”可算學到了縫荷包的“祕方”一針一線縫著,儘管做不好,針也不“聽話”,可我並沒有放棄,雖然製出來的像個“沒吃飽飯”香包,但還是很開心。
這時,我想到了平時在外面買的香包,被我隨便亂扔。家人做的,也從不珍惜。現在,知道了家人為我做的香包,每一針都充滿了愛,外面賣的香包,每一針每一線都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我要好好珍惜。
我想端午的制香包要好好傳承,不忘屈原的美德,不忘中國傳統文化!
《粽葉飄香端午節制荷包》
孫藝文
又是一年粽葉飄香,端午節就要到來了,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歷史悠久,世間處處盈滿了喜悅的氣氛。
今天,老師給我們發了材料:桃木球、香包袋、艾草、流蘇、針、線、橡皮筋,我感到很興奮,就迫不及待地把袋子開啟,取出材料。心裡想到:不就是一個荷包嗎?有什麼難做的,簡單!老師仔細地給我們講解,可是做了起來就笨手笨腳地,原來這麼難做,聽好了步驟,首先穿針,把線打上結。我真應該配個老花鏡了,認針就用了十分鐘,終於開始縫了,縫了幾次,有點暈頭轉向了,到最後,居然什麼也沒做成,原來做個荷包這麼難呀。想想媽媽每年親手給我做的香包,用了那麼多的心血,真應該更加珍惜。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如:系五彩繩、吃粽子……我還是最喜歡吃粽子了。
《端午做香包》
蓉臻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如:中秋節、端午節、元宵節……今天,我懷著快樂的心情,來做端午節香包。
制香包的材料有桃木球、香包袋、艾草、皮繩、流蘇、針、線。準備開始做了,先把桃木球穿進皮繩裡,把香包袋用針線縫好,記住要留一個口,要不然艾草就不能裝在香包袋裡了。可艾草裝進去以後,把皮繩穿進桃木球,放進香包袋裡一起縫,最後把流蘇掛在皮繩的上面一個小香包就完成了。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薄荷味,香香的很好聞,又香又清涼,怪不得叫香包。
以前我總以為香包都是非常容易做出來的。今天,我知道了每一件東西都是用自己的雙手做出來的,這個香包我一定要送給媽媽,因為以前,都是媽媽給我做,現在我要把這個香包送給媽媽。
淡淡煙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樓,淡淡魚兒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繡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贈與友,我愛端午節。
《濃濃端午做荷包》
徐海萌
今天,我要和老師一起做荷包。我緊張,激動和興奮,原以為會很簡單,可是,一點也不簡單。
老師給我們買了做荷包的材料,我們開始做了,先把皮繩穿進桃木球的小圓孔裡,然後系一個結。第二步,把布的正面對摺,縫好。把線穿進細細的針孔裡,可難穿了,試了好多次,才成功。最後把艾草放在裡面,皮繩放到艾草裡之後再縫上。
最後把流蘇縫在下面的一個角上,縫的時候要小心不能讓針扎到。縫荷包的阿姨做出那麼多美麗的香包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他們真不容易。今天我做了荷包,我很開心,也體會了阿姨的辛苦。
荷包中蘊含著一縷春風,兩滴夏雨,三片秋葉,四朵冬雪,做成五顏六色的禮盒,打著七彩八飄的絲帶,用九分真誠,十分熱情。
《端午節制香包》
曹海搖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今天小時老師說要讓我做荷包,我既開心又激動。
首先,老師給我們發了材料,一塊布,桃木球,橡皮繩,還有艾草和流蘇。接下來我們先把桃木球穿進橡皮繩裡,然後繫了一個扣,下面就是穿線了,把線穿進針孔裡面,在最末端又繫了一個扣,開始縫線,把針穿過去,在從後面穿過來,就這樣一前一後,終於縫好了兩面。我把布翻了過來,再把艾草放在了裡面,把橡皮繩和流蘇縫好。這樣一個荷包就完成了,我一定要把它送給媽媽,想起以前,看到我的媽媽在椅子上認真縫荷包,過一會兒,一個美麗的荷包就縫好了。
我原來以為縫這個荷包很簡單,通過了這次實踐,知道了做荷包這麼困難。
《制香包的啟示》
張小泉
老師今天教我們制香包,可我今天來晚了,不會做,還要寫作文,我真不該聽同學說今天沒課!
我晚了一些,可來的時候同學們已經開始寫作文了,但我並不著急,我也開始做自己的香包,先把三個邊用線縫起來,第四條邊用來往裡放艾草。可同學都說我做錯了……我不但遲到了,而且香包還做錯了,我傷心地哭了。老師走到了我旁邊說:“你是不是因為被同學捉弄了,所以著急是不是……”老師用各種語言安慰我,最後我也不著急開始寫文了。我寫完了,老師說:“你只要不著急,什麼事都能一定成功。”我說:“老師謝謝您對我的鼓勵。”
以後我一定耐心做事,不著急,堅持成功。
《濃情端午制香包》
焦嬌
今天來到了作文課上,我們要做香包,聽到了做這個字,我的心情是緊張的,因為我動手能力非常差,以前的香包是媽媽去給我賣,想到那麼小,一定很簡單,就自信的做了起香包。
首先,老師發給我們一包艾草、流蘇、桃木球,還有一根小皮繩,最重要的就是針和線了!開始製作了,老師讓我們把桃木球拴在皮繩上,打一個結,拿起線穿進針裡,縫上三條邊,留下一條邊,把艾草倒進去,再把開始穿好的小繩子放進去,縫上,最後把流蘇拴上一個小香包就製作成功了!
看著拿在街邊賣的小香包,一個個看似簡單,可誰會知道那裡藏了多少心血啊!
《端午飄香制香包》
曲美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裡都是喜悅的氣氛。在作文課上老師要帶我們制荷包。老師給每個同學都發了材料,裡面有艾草、流蘇、桃木球、皮繩、花布,聞起來有股濃濃的香味。
開始製作了,覺得很簡單先把桃木球套在皮繩上,繫了個死扣。接著,準備穿針引線。但是,我在找線頭上就花費了一些時間,然後,要開始縫了,把花布對摺,花布總是對不齊。經過不斷的努力,終於縫好了。最後,我在花布裡放入艾葉,在一縫,就制好了。原本覺得很容易的我這下才知道制荷包竟然這麼困難。
一節愉快的作文課過去了,我也學會了如何制荷包。荷包中也蘊含著一縷春風,雨滴夏雨,三片秋葉,四朵冬雪,令人回味無窮。
《濃情端午制香包》
康鶴騫
每到端午節,媽媽都帶我去買香包,今天聽說可以親手製做一個香包,我十分的期待。
我在拿到材料時,心裡想:不就是一個小小的香包嘛,有什麼困難。當開始製作時,才發現困難重重。先拿出皮帶和桃木球給他們用一個結系在一起。在拿出製做香包的布,揹著縫在一起,但要留一個口放艾草。把縫好的布翻過來放進艾草。把口用針縫起來,再把桃木球和流蘇縫好。縫流蘇時,我卻怎麼也弄不上去,左思右想,過了好一會兒我才想出辦法縫上了,就這樣一個可愛香包就做成了。
我想把這個香包送給媽媽,因為每次端午節我都帶上了美麗的香包,她卻沒有,我想讓她也感受端午節的快樂。
這個端午節,不光是我快樂,家人們也都很快樂,荷包的香氣和團圓的氣息將會飄的很遠、很遠……
《濃情端午制香包》
劉欣茹
陰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到端午節,我們都會遲到香噴噴的粽子,帶上小巧玲瓏的香包,我特別喜歡媽媽縫的香包,可是媽媽卻總說:“縫香包太麻煩了,還是去買一個吧!”今天,作文老師要帶我們一起做香包。
我的心情非常興奮,老師給我們每一個人發了一個小布袋、一包艾草、線、一根根針、一個小皮繩、一個圓圓的桃木求和一個流蘇。首先把桃木球穿到小皮繩上面,再把小皮繩打一個結。做完這一步時我心想:這也太簡單了吧!第二步把線穿進針眼裡,然後把兩頭的線對摺在一起,最後打個結就好了。第三步就要縫布袋了,老師說這是最難的一步!我心想前兩步都很順利的通過了,還怕第三步?我先抓住一個邊縫了起來,呀!縫錯了,只好重新再縫,左縫右縫終於縫好了,心想:這可真難呀!我把布袋翻了過來,剛要裝上艾草,就下課了。雖然我做的很醜,但是畢竟是我自己做的呀!我還是很開心。
《濃情端午做香包》
徐心怡
每縫端午節,媽媽都會給我做香包。小巧玲瓏的香包多漂亮啊!我從未嘗試過自己製作香包,今天作文課,老師帶我們一起做香包。
一開始,我心情既興奮,又激動,心想:香包多好做呀,我一定是做得最好的!老師先發給我們一個小袋子,裡面裝著材料。首先,把小皮繩串在桃木球上,之所以用到桃木球,是因為有辟邪的作用。穿好以後在下面繫個結,這就是香包上面的小帶。接著,拿出針線,把線穿進去,在下面繫個結,就可以縫了。你以為真的這麼簡單嗎?不,在家裡從不做針線活的我,根本什麼都不會。可我的同桌會做,對她來說,這就是一個做起來得心應手的小玩具,我只好求助她。縫的時候比之前更難了,我不是縫錯了,就是打結了,實在是太難了!好在我耐心地嘗試著。
雖然最後沒有做完,但是老師把後面的都教給了我們,回家繼續做。很開心有這樣一次體驗,我一定要多多提高我的動手能力呀!
《濃情端午制香包》
趙金銘
又是粽葉飄香時,世間處處盈滿了喜悅的氣氛。“節分端午誰自信,萬古傳聞為屈原”,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每當這時所有的中國孩子都會繫上五彩線,帶上香包,與父母去踏青。
今天,我來到了作文班,首先,老師給我們講作文,作文的題目是《端午節》。然後,就開始教我們做香包,老師給我們每人一塊布、針線、桃木球和艾草。
我們先把布縫起來,再把布反過來,然後再放艾葉,再縫上所有的邊,這個香包就完成了,但在做香包的時候,有許多同學刺到自己的手。我們不禁想起自己的爺爺、奶奶給我們做的香包。
我喜歡端午節,因為它給我們帶來了快樂。
《端午節做荷包》
李秉航
端午節到了,“節分端午誰自信,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是凝聚了中華五千年的傳統節日,深邃而又悠久,每當這時孩子們會在手臂繫上五彩線,帶上漂亮的香包。老師要帶我們做香包,我非常高興,這是我第一次做香包,非常的緊張。
老師給了我們一個小口袋。裡面有要用到的材料,我看了一下,裡面有一袋艾草、皮繩、桃木球、布、流蘇。首先,先把布拿出來,接著用線把布的兩個口縫起來,然後把皮繩和桃木球穿到一起,把艾草放在布里,最後再把穿好的桃木球放在布里,把口縫上。再把流蘇系在底下,就成功了。不過,我做了好多次也沒做上,心想我一定要做成功,做了好大一會功夫,終於還是我做成功了。
這就是端午節的香包,濃濃的香氣在這天一直飄蕩。
《濃情端午制香包》
趙思碩
端午節到啦!小時老師要讓我們做香包,大家都非常開心。
老師先發了一個小袋子,袋子裡面有一個小布、線、皮繩、流蘇、桃木球、艾草。
在沒做之前我非常擔心,做的時候又覺得非常簡單了,正在我“衝刺”的時候,一隻“攔路虎”就擋住了我,它就是打結,怎麼也做不好。我問了一下同桌,他教會了我,便給繩子打上結,打完結心想:這也太簡單了。
我把皮繩穿進了桃木球裡打上了結把小布的四周縫上又把艾草放的小布裡,再把放艾草的小口縫上。我說:“老師我做完了。”我的話音剛落,老師說:“等一下你再把這個流蘇縫上,就大工告成了。”
這個香包我要送給媽媽,因為是媽媽養我到這麼大,非常辛苦。
《端午制香包》
劉俊奕
從小到大,我帶的香包不計其數,可對我最有意義的是我自己做的香包。
星期六,我來到了學作文的地方,先是看到了大哥哥大姐姐做的端午節香包。我想:“我們上課時會不會也做香包?”上課了,老師發給了我們艾草、流蘇、桃木球……做香包的材料,開始做香包了,老師把製作香包的順序告訴我們,我們按照老師說的步驟,做了美麗的“小香包”。
過了一個小時左右,我們自己的香包終於做好了,一想到今年可以帶自己的香包就非常高興,父母每一年都給我做,原來那麼難呀!
《濃情端午制香包》
廉詩語
今天,老師給我們一人發了一袋製作香包的工具,教我們如何制香包!
袋裡有一小包艾草、流蘇、桃木球、皮繩還有制香包的布。老師先讓我們把桃木球穿入到皮繩上,然後打一個結,再把線穿到針孔裡,用線把布口縫上,最後裝上艾草綁上流蘇,一個漂亮的香包就做完了,看著自己親手做的香包,我很高興!
據資料說,香包也名香囊或荷包,內裝的香料是用白朮、白芷等植物的根莖碾碎混合均勻製成的,孩子們都帶著自己喜愛的香包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淡淡的香氣在風中盪漾,令人沉醉中。
《濃情端午制香包》
齊震洋
在端午節的時候,大人會在河邊洗臉,而小孩就會繫上五彩線,帶上香包,去踏青。老師說今天作文課上做香包,我的心情很激動,也很緊張的。
早晨,來到了作文班,老師給我們發了一包制香包的材料,小袋子裡邊有許多能用到的東西,比如艾草、桃木球、皮繩、線、針、流蘇。以前都是媽媽給我做的香包,以為很簡單,我懷著自信做了起來,先把皮繩從桃木球中的小洞洞穿過去,然後繫上一個扣,再把布拿出來,反過來對摺,就可以縫了老師重點強調要留一個口,放艾葉。針的洞洞好小,好不容易才把線穿進鍼口,縫啊縫啊,終於縫完了。到最後一步了,做完了,可是和圖片上的一點也不一樣。不過沒有關係,自己做的已經很開心了。
《端午制香包》
陳柏蓄
在以前的端午節,看著媽媽給我買的香包,以為做香包是特別難的,所以這回親手製香包,特別激動。
我們先準備了艾草、流蘇、桃木球、皮繩還有線針、布。為什麼要用桃木球呢?因為桃木球的功能是辟邪的。開始做香包了,我先拿出桃木球,在拿出皮繩,把皮繩穿過桃木球,打個結,再穿針引線,然後把布反著對摺,縫上邊……
端午節的習俗是來自屈原投汨羅江之後,老百姓怕屈原的屍體被魚和蝦吃掉,各家拿出米團投入江中,後來就成了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打撈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賽龍舟。
希望以後端午節還有機會做香包。
《過端午制香包》
祁文博
我今天在作文課上很開心,因為我們能在課上制香包啦!
我本以為制香包很簡單,可萬萬沒想到居然這麼難!開始用皮繩穿小木球,然後系一個扣。這項我進行的很順利。第二項是把細繩穿進針眼裡,我第一次穿進去了,心裡一激動,不小心把它給揪出來了。第二次,我屏住呼吸,一下子就把它穿了過去。第三項,就是把老師發給我的那個布縫上,然後把艾草裝到布袋裡。可怎麼弄都沒有弄進去,最後花了半小時才給弄上。雖然我縫的不好,但是已經盡力了。回家讓爸爸幫我重新修一修。我要把這個香包親手送給爸爸媽媽,因為每次過端午都是他們給我買香包。
雖然我做的不好,但是體會到端午節親手製香包才是最重要的。
《濃情端午制荷包》
楊昊銘
又是粽葉飄香時,老師說讓我們做荷包。我聽了之後興奮不已,終於要做香包了。
上課了,老師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做香包的材料,有艾草、布袋、流蘇、桃木球。開始制香包了,我先把皮帶重疊,穿進桃木球中,再把線小心翼翼地穿進針眼裡,突然,針扎到了我的手指,疼的我直咧嘴,忍著疼痛,再一次嘗試,果然線穿過了針眼。接著,就要經過漫長的時間縫香包了,我先把針穿過香包,再穿回來,這樣反反覆覆幾次,香包就被我縫好了,最後把能辟邪的桃木球和流蘇縫在香包上。
香包中也蘊含著一縷春風,兩滴夏雨,三片秋葉,四朵冬雪,做成五顏六色的禮盒。
《過端午節做香包》
崔津熙
端午節人們都會吃粽子、帶上漂亮的香包,今天中午作文課可以做香包,我懷著激動來到了作文班。
本以為製做香包很簡單,老師一發材料,心想:這些都是些什麼呀!太複雜了。開始用皮繩穿小木球,然後繫上扣。我一下子蒙了,同桌幫我係好了,第一項才順利通過,第二項是把細繩穿針裡,我一直穿也穿不進去,還是同桌幫了我。原來媽媽以前給我做的香包是那麼的辛苦。第三項把細線繫上,這次我很順利的繫上,然後又把布摺疊,開始縫了起來,小心翼翼把針穿來穿去,以前媽媽為我縫的時候,手被針紮了一個小口,所以我要把這個香包送給親愛的媽媽。我做完了的時候,看看小香包有點醜。雖然不好看,但我的愛縫在了這裡。
《濃情端午制香包》
吳驍時
我從在沒有做過香包,但今天的作文課上要做,我很開心,因為我要把做好的香包送給媽媽。
因為我看見過奶奶做香包,很簡單,所以我才把它想簡單了。做香包的材料有:艾草、流蘇、桃木球、皮帶。方法是:把皮帶穿進桃木球裡,打一個結,用針線在布料上縫幾針,然將艾草放到裡面去,在把布縫緊,一個簡單的香包就完成了。不過做起來這可比我想象的難多了。我連打個結都不會,好不容易打了一個結,可縫的時候線又斷了。我只能重新穿針了,最後失敗了。看來我要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了,香包只能回家請媽媽幫忙。
戴香包是端午節的習俗,我一定要成功做出一個香包來。
《濃情端午制香包》
王施懿
每到端午節,媽媽就會親手做一個香包給我,這次,我要親手做一個香包送給我最愛的人—媽媽。
媽媽買來材料時,心想:不就是一個香包嘛,一定沒有什麼困難。一定要做一個最漂亮的香包送給媽媽。我拿到了做香包的材料,開啟一看裡面有艾草、流蘇、桃木球、皮繩,才知道做香包有多難。我去求助媽媽,媽媽告訴我:“先要把皮繩穿進桃木球中心的洞裡,再繫上一個扣,再把線穿進針眼裡,縫在布上,記住要留一邊裝艾草。最後,把布翻過來,裝進艾草,再縫好,把裝飾縫上,一個漂亮的香包就大功告成了。”我照著媽媽的指示做,縫線時總是縫不好,經過我不懈努力,終於做好了。
香包中蘊含著一縷春風,兩滴夏雨,三片秋葉,四朵冬雪,做成五顏六色的禮盒,打著七彩八飄的絲帶,用九分真誠,十分熱情,和我對媽媽的愛製成的。
中國,文化的古堡 篇12
國二作文 ,1084字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它佔領了亞歐的東部,那是文化深厚的四大古國之一。
村頭的戲劇
每至新春之時,在村頭的一角,一個鋪著紅綢的戲臺便依約出現,彷彿是與新年簽訂了一場亙古不變的契約。
我總是纏著爺爺帶我去那裡聽戲,臺上是一張張花臉,他們“哇啊呀呀呀”地唱著我聽不懂的曲調,也咧嘴又瞪眼地演著我看不懂的故事。爺爺帶著個小馬紮,翹著二郎腿看得很是痴迷,而我看著這樣的爺爺滿眼焦急——爺爺什麼時候才能看完這場戲呢,那紅豔豔的糖葫蘆快被別人買完了!可是爺爺似乎醉了,陶醉於這並不華麗卻又華麗異常的表演中。
後來經過爺爺的講解我才知道,什麼腔是豫劇、什麼調是曲劇、什麼又是河南墜子。也知道了,這些文化經典就像甘醇美酒一般,醉了多少達官貴人或小老百姓的心。
方塊字組成的詩詞
唐朝,是中國詩歌的文化之源,在晚上時,一縷月光散在床邊,不禁使我吟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是我最崇拜的詩人,他的灑脫豪邁更是令我敬佩,小時候,老師總是就叫背《古詩五百首》,這也令我頭疼不已,而爸爸對這很感興趣,說道:把這當成一次穿梭時空,而你便是那山峰中的詩人,每讀到“塞下秋風來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時,彷彿自己便站在邊塞上,秋日的風景在邊塞顯得十分奇異,望著飛往衡陽的大雁沒有一絲留戀之意,”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好似自己向那高聳入雲的方向前進,聽著北風的呼嘯,漸漸埋沒了戰馬的嘶鳴聲,而我對這浩渺宇宙,紛繁人生以及無常世事的感慨,”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使我以一位遊子,面對著煙波浩渺的大江,眺望遠方,深深思念自己的家鄉,有時,也渴望像陶淵明那樣隱居避世,不問世俗,在唐詩,每一箇中國方塊字都包含著不同的意思,而這,也是中國文化上妙處之妙了。
流傳千年的故事
孟姜女常常是在睡前在奶奶的故事中瞭解道的,這是具有浪漫愛情注意的傳說,在民間也令人常常向往,而長城,是歷史上古人建築最偉大之一,它蜿蜒綿延幾千裡,從空中望去,似一條龍橫臥在中國的大陸上,那是由秦始皇的帶領下,修築的風景線,堅硬的石壁抵得住敵人的炮火,腳下的石磚埋沒了多少農民的汗水與鮮血,毛澤東也曾說道: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的每一塊石磚似乎如同一個王朝,每一個階梯見證了復興與毀滅,它穿梭在各個山丘上,是中國文化悠久的建築。
中國文化的路途,是永遠也走不到盡頭的,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五千年文化沉澱過程中,為民族積澱了豐富的民族文化,中國,是一座文化的古堡,它會隨著黃河生生不息,發揚光大。
中國文化的根 篇13
高二作文 ,2103字樹木如果沒有堅固的根枝,怎麼會在狂風暴雨中屹立不動呢?人類如果沒有充實的精神家園,怎麼會在高速發展的資訊化時代中堅守自我,保持初心呢?同樣,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其特有的民族文明,又怎麼會在世界多極化的趨勢中佔據一席之地呢?
習近平主席曾道:“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文明是中華各民族優秀文化所共同熔鑄的燦爛文明,是“禮儀之邦”的內涵,是中華民族特有的魅力名片,並且還是世界上古老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它是漫漫五千年中先人智慧的結晶,這結晶在當代社會仍能發揮出其耀眼的光芒。它賦予了中華民族上善若水的品性,溫文儒雅的品格,賦予了國家強大的精神動力。如今,我國已然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在成為超級大國的路上,不僅要注重硬實力,還要注重軟實力。
中國的生存和發展不能拋棄中華文明。借用一句當下流行的話:“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那麼中國人的氣質在哪呢?當然是在中華文明裡。正是因為中華文明具有深厚的底蘊,獨特的氣質,才會讓這個古老的國度充滿神祕感。而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身的個性——優秀文化熔鑄的民族文明,就會在異彩紛呈的世界裡變得黯然失色。在這個帝國主義文化四處蔓延的當代,抵制文化滲透,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中國發展的必然要求。如果中國的生存發展拋棄了中華文明而空談,便如同沒有地基的高樓大廈,一碰,瞬間倒塌。要知道,只有適宜的土壤上才能開出爛漫繁盛的花。
中華文明能增強中國人的精神力量。只要人們有正確的思想,才會做出正確的事情。正是因為有絢麗的中華文明,才讓我知道“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憂民之情,“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執著追求,“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豪情壯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之情,才會讓我知道在中百年屈辱史中周恩來總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一種怎樣的誓言,梁啟超先生的“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是一種怎樣的期盼!“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所以我不會忘記“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先生是怎樣用一支小小的筆,來喚醒中國人的民族意識;我不會忘記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中翻過雪山、強渡大渡河的共產黨人是怎樣領導人民建立新中國的!要知道,中華文明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它始終不竭為中華人民注入精神動力。
中華文明能夠建立良好的社會風尚。從古至今,我國一直有著良好的重視讀書的風尚。無論是從狹義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還是到今天的“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都是因為人們以史為鑑從而深深地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僅能改變自身的命運,還能對社會、國家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文化大革命時期,知青紛紛下鄉上山,學校學制被改變,導致中國出現人才斷層,文化斷層的現象,這一時期的中國,文化、教育事業和文化遺產遭受滅頂之災,使得國民素質、經濟、科技水平同發達國家的差距更大了。中華文明對社會發展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今我們提倡的核心價值也是在中華文明的基礎上而來的。要知道,中華文明是一盞永不熄滅的燈,始終指引著中華民族前進的方向。
中華文明能夠使國家富強。中華文明之所以延續至今,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求同存異、兼收幷蓄的包容性。正是因為有它,中華文明才會在向外交流的過程中吸收外來優秀成果,併為我所用。不斷豐富自我的中華文明,高度繁榮的中華文化反作用於我國的經濟建設。2015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就是個例子。“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三年以來,“一帶一路”使得中國經濟飛躍發展。只有一個國家的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增強,才能提高中國的綜合實力,使國家繁榮富強。要知道,中華文明是一本富有內涵的書,它始終為國家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援。
習近平主席說:“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文化自信。”中華民族有著共同的精神理念和信仰,在當代我們我有個偉大的夢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夢想就不得不要求我們堅持中華文明,發揚中華文明,自覺投身於現代化建設中。而在當代,有些人熱衷於過“洋”節目,有些人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明,這些錯誤觀念是不值得提倡。我們青少年更應該樹立這種觀念,自覺做中華文明的弘揚者,使中華文明更進一步地發揚光大!
水立於源則長其河,樹立於根則繁其葉。中國只有“飲其流者懷其源”,不忘可鑑世的中國歷史,不忘可潤心的中華文明,才能使我泱泱五千年華夏,更加繁榮昌盛!
中國文化的精髓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554字在中華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之中,有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那就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書法。
一筆接著一筆,一點壓著一點,書法的每一筆都是這樣剛勁,這樣瀟灑,這樣端莊。在寫書法時,毛筆的筆尖下彷彿有著無窮無盡的奧祕。筆鋒隨意一揮,或隨意一劃,或輕輕一點,一張書法作品便完美無瑕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在眾多的書法作品中,我特別喜歡王羲之的行書。他的行書,每次我看到了都會浮想聯篇。王羲之的每一筆,都龍飛鳳舞、筆走龍蛇。他的《蘭庭集序》更是聞名中外。在這幅作品中,王先生運用他那入木三分的筆鋒,勾畫出了一幅又一幅形象生動的畫面。
此外,我最喜歡的還是歐陽詢的楷書,我最喜歡寫的也是歐體字。歐陽詢有一本書,上面有他寫過的所有字和作品。他剛勁端莊的方塊字從古至今一直令我們稱讚不已。歐陽詢寫別人的作品也是可以寫出一篇截然不同的風格。歐陽詢寫的字最大的特點就是筆畫粗,字形大。很多人認為歐體字好看,就是因為它有力。而更多的人認為歐體字很難,是因為它太大了。但歐體字是最能體現出中國人楷書的精髓的了——嚴謹工整,氣勢奔放。在歐體字面前,所有的楷書都顯得很無力。
剛勁端莊的書法給人們帶來無限的幻想與回味,每一筆、每一劃都叫人讚歎不已。書法真是中華五千年曆史上一顆璀璨耀眼明珠呀!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15
國小三年級作文 ,3804字《端午香包的故事》
劉曦澤
端午,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從古至今深受人們喜愛。
古代流傳著“屈原投江”的故事。屈原一個詩人,正遙望著城門內發生的悲劇。屈原一邊想著自己的國家危在旦夕,一邊看著受苦難的百姓,自己不願作奴隸,便寫下絕筆,跳入了江中……
小時候,最喜歡的節日便是端午。一邊吃著黏黏甜甜的粽子,一邊拿著太奶縫的香包,和夥伴們比誰的好看。都是我的最好,於是,我便有了深刻的印象。
可這麼美好的記憶,卻逐漸被抹去。當初,為了上學,不得不離開太奶。四年級時,鄉下傳出噩耗……太奶去世了。我痛哭流涕,可面對自己的前途,我只好放下它,繼續學習,可對太奶的思念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沒想到今天老師教我們縫香包,我笨手笨腳,縫了個“香球”。可它發出的香味,讓我依稀地想到了自己的太奶,想到了太奶手靈巧極了,想到了小夥伴們羨慕的目光。
我默默留下了眼淚。香包,不僅發出了令人清醒的香氣,還延綿了我的記憶。
《濃情端午做荷包》
任可
濃情端午,做荷包,吃粽子,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說實話,我並不怎麼喜歡吃粽子,至於荷包嘛,那些針線活我也不喜歡做。
但是在作文課上,老師組織了活動課,做荷包,有針線、艾草、流蘇和漂亮的布。還好家裡母親會教我如何穿針引線,如何縫補衣服。所以做起來還不算彆扭。
荷包做好後,我嫌棄的看了它一眼,沒辦法,自己做的嘛,還是把它放進書包裡。
路過麵包店,看到店裡有賣粽子的,孩子們都搶先購買。孩子們身上都帶著一個小荷包,散發著艾草的味道。好濃的端午情喲!
回到家中,看見餐桌上熱氣騰騰的粽子,又看見坐在餐桌旁的家人。父母,祖母都來了。坐下來,吃起了粽子。
此時,窗外的天空中飄過朵朵白雲,是那麼的祥和,我第一次覺得粽子這麼好吃。
《濃情端午制香包》
孟為宇諾
提到端午節,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粽子。但是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制香包。
今天,小時老師帶領我們做香包。做香包的材料有一塊布,一些艾草、一條流蘇、一根針和一些線。先把布反過來對摺,然後把左右兩條縫好,從另一個口把布給反過來。再把艾草放進去,把流蘇放在邊緣給縫上,牛皮線穿過桃木球縫在另一頭,這樣香包就做好。
說起香包我想起了之前的事情,之前我一直認為有好運氣。所以就讓媽媽為我縫一個香包,那時候我還小,不懂什麼人情世故。媽媽縫不好,我就不去上幼兒園。於是,媽媽精心選了艾草,不香不行,太香太引人注目,小心翼翼為我縫製了香包。
今天,這個香包,我要送給媽媽,感謝她昨天對我的愛,明天我將給媽媽更多回饋。
《端午之荷包》
王茜
端午節,要吃粽子,帶艾草,當然,還要戴荷包了,現在我要為今年端午製作一個荷包。
首先,製出一個小口袋,把艾草放進去,再用線封了口,釘上了流蘇絲繩,一個小小的荷包誕生了。
看著這個小小的荷包,讓我想起了我家的端午,早早艾草就被放在房簷上,在我醒來時,不!是被那美味粽子的香氣而叫醒的,一睜開眼,香噴噴的粽子已經被端上了桌子。有肉餡的,有蛋黃的,讓人食慾十足,包在那清香的粽子葉中,讓人恨不得一口全部都吃下。
看著那個荷包讓我回憶萬千,回憶著一年又一年的端午節,有美味的小粽子,有一家人團聚時的美好的時光,有一個個小小的荷包。
戴荷包,是端午習俗之一。一隻小小的荷包,記錄著一個端午的團圓,記錄著一個端午的歡笑。讓我們以荷包為記錄記錄一個個端午之節。
《端午做香包》
薛雅心
有人喜愛中秋節,有人喜愛兒童節,有人喜愛青年節,而我最喜歡濃情的端午節,因為端午節不僅可以吃粽子,還可以佩帶好看的荷包。
在端午節,粽子和艾草的香葉摻雜一起,也別有一番韻味。今天,小時老師要帶我們做荷包,因為我之前並沒有做過荷包,所以,就早早的來到了教室,迫不及待的等待著小時老師的到來。
上課了,小時老師大概講了一下怎麼做,我就兩眼發光蠢蠢欲動做了起來,可是做荷包並沒有這麼簡單,“哎呀!又壞了!”我氣餒說到。先從布的正面折一下,用針線封住兩個口,把艾草裝進去……想著想著,不禁想到奶奶每年給我的荷包,不但樣子精美,還有股特別的香味。荷包針難繡,奶奶為了我每年能佩帶上新的荷包,不辭辛苦。今年我也要給奶奶做一個荷包。腦海裡突然蹦出這樣一絲念想,我重新打起針線,打起精神,重新制作……
我望了望窗外,收拾了書包,手裡拿著荷包,踏上了回家之路,想著奶奶看到我親手送來的荷包會是怎樣的喜悅。
《端午制香包》
木子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知道端午節要做什麼嗎?大聲的告訴我,沒錯,就是制香包。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制香包!
首先,你需要一雙心靈手巧的手,針、流蘇、艾草。用你的巧手把一塊布縫上,留一個口,然後把艾草倒進布里,縫緊,加上流蘇,一個“顏值爆表”的香包就完成了。
還有一件重要的事,你要把香包送給你最喜歡的人,把你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寄託在這個香包上,把香包送給你將要遠行的親朋好友,讓她帶著你的思念走,走到哪也不會寂寞吧!
香包在端午節過後的作用是很大的!因為端午過後,蚊子,蛇和各種蟲子都出來了,香包裡的艾草可以防蟲,效果很好。
香包就算再香,也比不過濃濃的親情,和親人的思念。
《濃情端午制香包》
王思翰
下週就是端午節了,今天我們就做香包。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朝代。楚國時有一詩人叫屈原,因為國破而跳江。
老師發了香包,我們便開始做了起。老師說:“先把線穿過針眼然後縫,再放進艾草,封上口。”
我們便做了起來。屈原的愛國情懷讓人敬佩,我們向他學習。
《難忘的端午制香包》
趙思菲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在傳統節日端午這一天中,人們要吃香噴噴的粽子,掛香包等。當然心靈手巧的人往往會包粽子,制香包。製作香包缺不了流蘇、艾草。今天在作文課上,我製作香包,老師給我們發了一個小包,裡面有藍、白、紅三色我選了白色,裡面有流蘇、艾草、牛皮繩、針線、桃木球,桃木是用來辟邪的。首先,我們把牛皮繩穿在桃木球裡,放在旁邊準備著,把白布疊一下,背面朝外,三口個是開著的,在穿線把其中兩個開口縫上。我在穿線的過程中,線一直沒有穿出去,很不耐煩,小時老師走過來,只見她輕鬆就把線穿好了,熟練打了個結。我接過針開始縫了起來。縫好之後,把布從另一個開口翻回來,將艾草放入包中,縫成一個三角形,就這樣荷包成形了,不過並不好看。
回家後,我把荷包給媽媽看了一眼,媽媽重新給我做了一個,媽媽的手真靈巧,也就是這雙巧手辛苦把我養大。荷包就算再香,也不如媽媽對我濃濃的情!
《濃情端午制香包》
馮?┪?/p>
每次過端午節,我的香包不是姥姥給的就是大人買的。這次是我第一次自己做了香包。
首先,老師給了我們做香包的材料。流蘇、香包布、針線,最後一個材料,也是最重要的材料——艾草。
開始做香包了,我先香包布反著對摺一下,再穿針引線,最後,將香包布縫上。我本以為很簡單,因為以前我看見姥姥縫香包,不一會兒就縫製了一個非常漂亮的。於是,我便縫了起來,果然很順利,直到快縫完,當我回頭檢查的時候,發現有些地方都開了。於是我耐著性子,把開的地方補上了。直到最後,我還是沒縫好,這時,我想到了辛勤的姥姥,不禁有一陣心酸。
《書包上的香包》
劉先濰
香包,是古代端午節必不可少的裝飾品,具有美觀驅蚊的功效,傳說還轉運、辟邪。不過,光是它那飄香的氣味,就深受人們的喜愛。
今天就是端午節,作文課上,老師帶著我們做香包,既然是自己動手做,當然少不了材料了。老師給我們準備了流蘇、艾草、針、線、桃木、皮繩。看著這一堆材料,有些不知所措。終於,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穿針引線,與香包做起了“鬥爭”。過了好一會兒,同學才做出了一個個歪歪扭扭的香包。
看著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香包,想起了我慈祥的奶奶。上一個端午節,奶奶坐在床上認真繡著些什麼,我好奇走近一看。原來,奶奶在縫香包。我坐在一旁認真地看著,一雙飽經風霜的手拿著針,靈巧舞動著,一根根單一的線形成了一幅幅圖案。過了不一會兒,奶奶就縫好了,掛在了我的書包上。一直到現在,它還在我的書包上,散發這清幽的香氣。
《端午吃粽子、做香包》
武傳文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它孕育了層出不窮的文化經典,在六份,我們將要迎來一個傳統節日——端午節。小時老師特別安排了一次活動課,課上帶我們做香包。
老師準備了流蘇、艾草、針線還有幾塊布,我們一人拿了一塊,先把線穿過針眼,再縫布,針線一次次穿過那塊布,不由得心生愉悅,縫完我們就把艾草裝在裡面,在把流蘇和繩子固定好,一個香包就做好了。雖然我做的不是太好看,但畢竟是第一次嘛,看著香包,不禁想起小時候的一個端午節,奶奶為我縫了香包,說能辟邪驅蚊。我當時不懂事,覺得這是小女孩戴的東西,說什麼也不肯戴上它,現在想想那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我邊看著荷包,邊走回了家。“哇”家裡已經準備好了一桌飯菜,一家人坐等這我回來,奶奶手裡還依舊為我縫了一個香包。
我一手接過奶奶的香包,一手把自己的香包送給了奶奶,一家人開開心心過端午。
春節的傳統文化 篇16
國小三年級作文 ,524字大年三十是一年的最後一天,是大人們的忙碌,小孩子最盼望的一天。大人們一大早起床,忙碌著弄好吃的東西,和佈置家居。
吃過中午飯,大家分工合作,首先最要緊的是貼春聯、貼門神,使家裡變得喜氣洋的。這才有過春節的氣氛。接下來奶奶用一早準備好的祭品祭拜祖先、祭灶;祭灶聽說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古時候,差不多家家戶戶灶間都沒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灶君司命”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受到崇拜。
到了吃年夜飯的時候,是家裡團團圓圓的一次飯局。現在的年夜飯,有些人喜歡在大酒店、大飯店裡訂年夜飯,也成了一種時尚與奢侈的享受。
吃過年夜飯以後,媽媽為我準備好“大吉水”洗澡;洗完澡後,穿上新衣服、新鞋子、新襪子。然後大人們要給小孩子們派紅包;我把紅包放在枕頭下面,作為“壓歲錢”。
從年初一開始,大人帶著小孩到長輩和親朋好友家拜年。大家互道“恭喜發財”“新年快樂”“身體健康”等吉祥的話語。
到了夜晚,放煙花、爆竹,這也是春節的傳統習俗。聽說原來只是單純的紅紙加火藥,但現在花樣可多了。像禮花“火箭”、“糖裡先生等等。這都是最喜歡的。
春節簡直太棒了,又可以穿新衣服、拿紅包、又有好吃的、好玩的。要是每天都過春節,那該我好啊!
端午節的滋味 篇17
國二作文 ,650字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流傳了許多雅俗共賞的節日,如紅紅火火的春節、熱熱鬧鬧的元宵節、和和美美的中秋節等,現在又一個重要的節日—端午節正悄然臨近。下面就讓我們去品嚐品嚐端午節的滋味吧!
歷史—悲慘的滋味
在幾千年前,屈原見逐而作的《離騷》千古流傳。這首詩來自一個悲慘的故事。屈原是一個愛國的詩人,他發現秦國丞相張儀與楚懷王大怒,撤了屈原的職位。瞬間,楚國陷入危亡之中,屈原被關在東皇太一廟,他含冤被屈,悲憤填膺,在絕望中跳江自殺。故事情節可想而知。悲慘的屈原受到了許多的侮辱與折磨,怎能不悲慘呢?
粽子—鮮香的滋味
屈原的故事讓留戀,為了紀念屈原,人們製作了美食—“粽子”。“粽子”顧名思義,用粽葉色裹著製作的糯米糰。在這些粽子中都有豆沙餡、紅豆餡、瘦肉餡等。許多好吃的餡。想想撥開一片粽葉,一陣糯米的香味伴隨著粽葉的清香鑽入鼻孔,使人垂涎三尺,吃著吃著嚐到了中心的餡無不使人興奮。聞著鮮香的粽子,怎能不把這一份思念給予愛國憂民,報效祖國的屈原呢?
賽龍舟-—勝利的滋味
為了迎接和慶祝端午節,家鄉常常舉辦龍舟比賽。在江頭成群的人坐在舟上,舟頭一個人敲鼓,後面划槳。一聲令下,舟都紛紛向對頭撲過去。一聲聲鏘鏗有力的口號,又是一旁聲聲歡樂與鼓勵,使得舟劃得越來越快。在千鈞一髮時,一個舟頭衝出來。那個就是勝利的舟。伴著一份份希望和歡樂,誰能不在此刻心花怒放呢?
端午節,有悲慘、鮮香、勝利的滋味。過一個節日,就品嚐了人生的滋味。
端午節的思考 篇18
國小六年級作文 ,892字端午節的習俗很多:吃粽子、賽龍舟、飲雄黃酒、插艾葉、掛菖蒲和蒿草、佩香囊、懸鐘馗像、掛荷包、栓五色絲線、點雄黃酒……我只知道前四個:吃粽子自然是最為平常也最為普遍的習俗了,我非常愛吃軟糯還帶著甜香的粽子;插艾葉也是年年必做的功課;賽龍舟、飲雄黃酒則只是聽說過;而剩下的一大串習俗,我不僅不瞭解,甚至連聽都沒有聽說過。記得小時候我還天真地問過媽媽:“端午節為什麼要放假呀?就是為了讓我們吃粽子、插艾葉嗎?”
何止我如此啊!現在很多孩子和大人都淡化了我們的傳統節日,僅僅沉迷於放假的喜悅之中,未曾去想想這個節日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有這個節日,是紀念誰的,是幹什麼的。他們更熱衷於過洋節,對西方的節日、習俗倒是如數家珍,玩得樂此不疲。現在,許多人已經對端午節失去了興趣,更多的是將這個節日用來進行購物、旅遊等休閒活動,或是因為喜歡粽子的美味,才想起端午節;真心實意想要紀念屈原的人,雖非屈指可數,但也是少之又少。還有人對屈原的死大做文章,稱屈原是他人所害、失足溺水、被人下藥等等,扭曲事實,添油加醋地僅是為了吸引眼球。有人還說,屈原的愛國只是說說而已,他並沒有為此付諸任何實際行動,無法證明他真的愛國。亡國之後,屈原悲憤至極,投江而死,也被人認為是懦弱的表現。
屈原並非武將,不能衝赴前線,率兵殺敵,馬革裹屍;作為文官,他努力上諫過,但毫無用處,那他除了痛心疾首,又能有什麼辦法呢?而且,他僅憑一人之力根本無法復興國家,既然如此,他唯有以血祭國,以身殉國,喚醒人們。屈原是用他強烈的愛國熱情支撐起他的鬥志。任用時,他沒有停止過鬥爭;被疏遠時,他沒有停止過鬥爭;被流放時,也沒有半點動搖過他的鬥志;就連在殉死之時也不曾泯滅過他的鬥志。因為愛國,他充滿鬥志;因為愛國,他潔身自好;因為愛國,他忠貞不渝。他借《離騷》抒發了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和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愛國是他全部精神的精華、源泉和力量。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端午節是我國傳統文化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我希望在每年端午節我們能一同懷念屈原,在偉大民族復興之路上,傳播和發揚他的愛國精神,弘揚民族文化,重振民族精神,共圓中國夢!
端午節的回憶 篇19
國小四年級作文 ,608字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裡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著,可愛極了。包粽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鬍子”,媽媽見了笑我是隻“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奶奶會笑著看著我,慢慢挪動步子於床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奶奶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奶奶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她無論做什麼,就像什麼,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雖然我並不怎麼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猶如天花亂墜。小姑看著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說什麼,依然“孤芳自賞”,跑去媽媽面前玩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慢慢長大了,奶奶也去世幾年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沒有奶奶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著,一天又一天。但有時心裡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沙洲小學五年級黃小纖)
我心中的中華文化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660字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書寫著又不停息的追求,展示著永不磨滅的探尋。綿延的歷史,燦爛的文明,從沒有中斷過。
我們在圓明園裡認識了祖國的屈辱和悲憤;在長城嶺上,認識了祖國的雄偉和磅礴;在綠色的草原、無邊的海洋,認識了祖國的廣大和遼闊;在絲綢大道上,認識了祖國的悠久和淵博。
穿越歷史的長河,在這段悠長的記憶裡,湧現了許多的少年英雄:王二小、劉胡蘭……他們為了中華民族的強盛,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奮鬥,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還有多少人,為了祖國,為了民族,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的事蹟,令人肅然起敬,鼓舞著我們奮發向上,繼續前進……
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用革命烈士的生命換來的,看到那閃著光的五星紅旗,我們心中是否會響起這樣的信念:祖國就是母親,國家重於小家,我長大後要把祖國建設得更強大。
在我國的文化史上那些詩人、文學家是不可缺少的,孟郊的《遊子吟》讚頌了偉大的母親;李白的《靜夜思》表達了他的思鄉之情;還有那些著名的文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孫武的《孫子兵法》是古典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打上了這種憂患意識的烙印。這些文化都經過了歷史摧殘,是西方文化所沒有的,而這些傳統文化的長處,必將成為世界文化及其珍貴的部分。
造紙、火藥,是中國人的驕傲;泰山,黃山,風景秀麗;故宮、長城,氣勢輝煌。今天,我們更應有“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而學習的報負,有為祖國富強獻身的偉大志向,用全部的智慧來建設我們的祖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