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讚中華文化之魂相關作文20篇
禮讚中華文化之魂 篇1
高一作文 ,1428字“國學乃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
中國乃禮儀之邦,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北宋大儒張橫渠說出這番話來,尤見國學之重。國學為天地立心,汲取天地之精華,聚集萬物之靈氣;國學為生民立命,教人誨人,賦予生命以意義;國學為往聖繼絕學,承聖人之思想,傳萬世之至道;國學為萬世開太平,以文化治國,開大同。國學在整個中國的發展歷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可謂真正意義上的“中華文化之魂”。
國學所含甚廣,複雜玄幻、博大精深而又時時刻刻存在於我們身邊的國學,正成為了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積澱下來凝結成的精華,成為我們中國人引以為傲的資本。學習國學,意義非凡。
中華文化自古傳承。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孔孟儒家,老莊道家,墨子墨家,韓非法家……自成一路,各成學派。儒家的“仁”,遊說主張仁政,遭“焚書坑儒”,卻又被“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道家的“無為”、“順其自然”傳出“長生不老之術”,也有“煉丹士”……種種學派,成了國學;種種思想,融於國學。在這百家爭鳴的時代,每一種思想,都立天地之心。
詩賦駢文唐詩宋詞元曲,代代沉澱,如今還存在的,必是精華。有醉酒發問,“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有展望未來,不懼艱辛,“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壯志;有臨江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的豪邁;也有面對小橋流水人家之景,發出“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嘆息。國學,為往聖繼絕學,凝結成國文化。
國學不僅包含博大精深的文化。作為國文化,他還體現在文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文人相敬是中國自古而然的傳統。例如,蘇東坡與王安石這兩個反變法與變法之政敵,其實彼此都欣賞對方才幹。蘇東坡被朝廷重新起用時,王安石晚年卻罷相居南京,蘇東坡便特地到南京看望王安石,兩人交談甚歡,更加相互欣賞,彼此感到相知更深、人格昇華。曹丕又說,“文人相輕,自古而然”。文人與文人間相互欣賞,又相互競爭,多元的中華文化在這種競爭中發展,熔鑄成中華文化之魂。
如今的我們,從小時開始背誦《三字經》,捧著《論語》,背誦唐詩,誦讀文章。我們深受國學的影響。學習國學,似乎世界都有了文氣,感受到老祖宗用生命踐行出來的精神財富的美麗。學習國學,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魂的魅力。國學教化國民,教我們修身養性,成為中國人立命之本。每每誦讀國學經典,時常就會想到古代私塾中書生搖頭晃腦大聲背誦“四書”“五經”的景象,想到學生們在學校背誦語文,朗朗書聲不絕於耳。
真正的國學還遠不止於詩詞篇賦,古文經典。現代的文明發展是如此迅速,而迅速發展的同時我們正漸漸忽視這古老的文化的另一部分。那蘊藏在那詩句中的,古人們踐行生命的意義所傳下來的精神,更是我們所傳頌的中華文化的魂,更是國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顏回居陋巷不堪其憂,廉頗負荊請罪,楊時程門立雪……這些,更是國學,更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更是中華文化的魂!學習國學能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使我們骨子裡的那份美德得以永存。正是這種自古至今所傳承下來的中華傳統,開萬世之太平。
處於當今社會,學習國學的原因固然有很多。而最重要的,也正是國學意義的體現:面對腐朽的文化、激烈的競爭、巨大的壓力,我們要先學好古人留下的先進文化,在此之後,更用國學的精神文明充實自我,讓溶在華夏民族血液裡的那份美德永存!禮讚國學,禮讚中華文化之魂,讓這“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文化魂傳承,發揚!
中華文化之基石——漢字 篇2
高一作文 ,409字小時候,我對漢字就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歡,每次媽媽買練字本回來給我練字時,我便歡天喜地地捧著練字本到書房專心地寫起字來,我寫著寫著,常常為我面前的這一個個方塊字而動情。它們像一群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紙上玩耍嬉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
中華兒女對漢字的感情是無法形容的,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親切,一種由衷的崇敬。漢字是最優秀的藝術,唯有它能發展成為一門“書法藝術”,在各位書法家的筆下,神奇漢字更是魅力四射。
在當今全球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更應該熱愛自己的文字,傳承自己的文字,傳承自己的文化,讓漢字這個中華文化的瑰寶永遠閃爍著它那迷人的光輝。漢字的飄逸、整齊、輕盈、歡快,像中國人,堅韌不拔、端端正正,是中國百年來的文化精髓。
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們不但要牢記歷史,更要熱愛自己的文化,最愛那先生教的方塊字兒,如同做人一樣,橫平豎直,堂堂正正。
品中華文化之芳香 篇3
高二作文 ,833字開啟書本,拈一朵文學之花,品一杯淡雅清茶,四周氤氳著中華文化的獨特芳香,細細品讀,回味無窮。
文化,不知於何時,你突然出現;不知於何處,你開始熠熠發光。
也許是在遠古,你從歷史的深處走來,帶著先哲們的不朽之作,輕輕地靠近了我。在很遠的時代,你便流行於民間。但我真正地認識你,便是在讀《詩經》的時候。305首詩歌的確是一種文化,開創了現實主義詩歌之路。
在戰國七雄的戰爭中,你曾一度消沉,而等到戰亂平息,始皇統一天下後,你便悄悄地帶上了《離騷》上路。這對你來說,不得不說是一筆極為可觀的財富。不得不佩服你,因為經得住時間的沉澱,往往是永恆的東西。
文化是民族的符號。一個民族的崛起,除了經濟的強盛外,更重要是文化的繁榮。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中華文化的復興也擺在我們每個炎黃子孫面前。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文明史,雖歷經滄桑,但仍昂首屹立於世界之林,文化的薪火相傳,居功厥偉。乘一隻孤舟,在碧波盪漾的歷史長河中划行—中華文化是一部巨集篇巨幅的文化發展長卷,從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甲骨文開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盛況,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以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粹,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都無一不是中華文化貫穿始終,一脈相承;都無一不是把中華文化作為民族振興和獨立解放的精神支撐和動力。因此,“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既是歷史責任,更是光榮使命。
神州大地,處處絃歌之聲;誦讀經典,品文化之芳香。
既知中華文化為核心,那我們應當怎樣做呢?我想:傳承中華文化需要創新機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於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因此,要想實現“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機制體制創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改革目標,必須以人民為本,滿足人民的需求。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讓我們攜起手來,眾志成城,把中華文化傳承好,發展好,為實現中華名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文化力量。
點亮中華文化自信之燈 篇4
議論文 ,939字“噠噠噠”的敲擊聲已成為當下隨處可見的一種現象,還會有多少人願意拿起筆在紙上書寫我們的中國漢字;電子書及各類被大眾追捧的打油詩等被人們當作了工作學習之外的生活調味品,還會有多少人願意耐下性子手捧著厚厚的一本書在漢字之間品味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每年都會有大批人為過“洋節”忙得不亦說乎,還會有多少人願意關注一下屬於我們自己的中國節日,重溫一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變遷…………種種文化缺失的現象無疑不在向國家、社會、人民傳達著一個危險的訊號,我們需要點亮中華文化自信之燈,讓它永葆青春和活力,永遠點亮在我們每一位國人心中。
習總書記曾多次在會議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下黨正帶領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砥礪奮進,如何提高文化軟實力,建立文化自信成為了我們首要迫切解決的問題,為此需要國家、社會、人民各方的協同配合。
點亮中華文化自信之燈需要國家各項制度設施的有效保障。“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文化自信的迴歸需要國家在文化方面各項制度政策的頒佈實施及一些必要的文化設施的組織建立安排,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讓世界都能感受到中華文化一直都在並且活在每一位國人心中,源遠流長、永葆鋒芒。
點亮中華文化自信之燈需要社會各界的保駕護航。各式文藝演出、各類有關弘揚中國文化的演講比賽、詩歌朗誦等需要社會各界的鼎力配合,使其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社會氛圍,讓國人愛上屬於我們自己獨一無二的傳統文化,並綻放別樣的魅力。
點亮中華文化自信之燈需要人民的全力擁護。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從屈原、李杜,到三蘇,再到元曲四大家、曹雪芹……在中國文藝歷史星河中,有太多燦爛的不朽作品,也有太多才華橫溢的文化巨星。我們有何理由不為之自豪並且擁護它呢?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與源,我們沒有理由拋棄,相反應該弘揚堅持我們的文化自信。
點亮中華文化自信之燈需要國家、社會、人民的共同努力,只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才能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才能講好中國故事,讓中華傳統文化深深地烙印在每一個人心裡,再次將中華文化自信之燈所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