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心相關作文20篇

都市裡的禪心 篇1

國二作文 ,1441字

一念心清淨,蓮花處處開,一花一淨土,一土一如來。

禪是什麼,似乎離我們很遠,正如佛所言:不可說,不可說。

可這即是禪,希冀世人能明本心,見本性。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卻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我在都市裡,尋找一顆禪心。

杭州,西子湖畔,永福寺。

清晨醒來,在院前石階下,飲一碗還帶有晨露氣息的山寺香茗,讓竹間的清風吹散開宿夜的繁念,來自禪房的那一曲靜心的琴聲,又挽起你從紅塵中行來的腳步。走向它,便塵華洗盡。

永福寺的琴,在世代的禪師手中響過,清初永福寺主持心越禪師慧識琴音,也因此集識一批文人雅士。他們曾經是怎樣在清風朗月下,為一首琴曲抑或一篇好詩共訴,我們已無從得知。今日年輕的主持念順禪師依舊撫琴,是為了承襲這一傳統,更是為了借琴尋找到人世的禪意。古琴音色質樸幽微,暗含梵唄,妙趣禪觀,如同一面鏡,每個人都有自性,但可通過這一面以樂聲築成的明鑑感悟自己。

念順法師雲:“以藝術的方法詮釋佛家義理中最深刻的禪意,就像雨點一樣潤物無聲。”

杭州也是最早出現生活禪的城市,一如禪意的本質,讓人們生命安和自在的大智慧。也是佛家所說的--破我執,不忘記自己的本性,破除執念,用一顆安然隨喜的心去看待一切的得與失。世間春夏秋冬四時流轉,月圓月缺物換星移,聚散窮通悲歡離合。自然界尚且有變化,我們又何求永恆?不如順其自然地去生活,不慌亂,不刻板,風過便欣賞水面微瀾,雪霽便歡喜天地素裹,閒暇了便安靜地停下來,看看自己身邊的風景,感激上天給我們的一切。

淡欲粗茶素味甘,紅塵深處煉心丹。這一顆靜雅的禪心,藏在悠悠的琴聲裡。

在重慶,早市街坊,品茶樓。

木閣小窗,寧靜的城市還未早起,青石板街上還凝著清晨的露光,坊內,幾家門扉半掩,素衣布裙的鄰家女揹著竹簍去溪邊浣洗,會面的人們親切地打著招呼,和煦的陽光對映著院門的藤椅。

耳畔有流水聲,西街有婉轉曲。

初來的人都會被這所城市的徐徐節奏所沉浸,會不由得放慢了腳步,看看他們的生活。成重慶人好性子,任由這些來自他鄉的人們投以羨詫的目光,依舊微笑著喝完手中這杯早茶。

這樣的生活,寧靜美好。

清晨的茶館,坐著愛品早茶的重慶人。六大茶種,百種泡法,來者不拒。茶,喝的是那份意。一杯黃山毛尖,看一針綠葉在清水的浸泡下,上下沉浮,似一季的人生都濃縮在這一段起起浮浮中。一杯祁南普洱,九泡出味,愈飲愈知其積澱在時光中的陳年香醇。人生亦如此,愈活愈蓄斂美麗。

茶樓的西廂,傳來婉轉的花腔,崑曲的雅意一路西行來到這裡,終於找到了真心的收容。古老的戲臺依舊唱著陳年的曲,雲裳水袖,細眉長眼,長亭送別或遊園驚夢,風雅而不可語。茶與曲的相遇,如同君子與佳人的邂逅,重慶人便是活在這樣美麗的長夢中。

也許你早已忘記停佇的滋味,被外在的事物牽著走,不能停止地追求更多,在滾滾的紅塵中迷失了自己,汲汲於獲取,卻不懂得捨棄。可萬物都是在舍與得之間才獲得自身,太執著的貪戀,於身於心皆是不利。此心安處即故鄉,好好珍惜自己。修禪,並不是一味地消極避世,讓你放棄追求。它能在你累了的時候,充當一副安心的良藥,撫慰你被塵世所傷的心。

月穿潭底水無痕,人間有味是清歡。

這一顆禪心,行走在重慶的街頭巷口。

兩個城市,共享一份禪心,在鋼筋水泥森林的喧鬧生活,不讓浮躁和焦慮主宰我們的內心,帶我們一點點地感受遠離喧囂的暗示。

品一杯和靜清寂的茶食,賞一幅樸拙酣暢的書畫,住在一個有云捲雲舒的地方,看自己如明鏡止水,對生活如廓而忘言,但他人有一份皓月禪心,這便是禪了。

禪宗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活出一顆禪心 篇2

高三作文 ,999字

人生的終點,不是在山水踏盡時,亦不是在生命結束後,而是於放下包袱的那一刻。當你真正放下,縱使一生雲水漂泊,亦可淡若清風,自在安寧。倘若心中藏了一彎明月,又何懼世間迷離;縱使煙火紅塵,亦可靜賞落花,閒看白雲。

在時光中踽踽獨行,有人將閒雲裝進行囊,有人將使命揹負肩上,他們都在自己的座標軸上找尋自己的點,或許會有交集,或許永遠不相見。對於那些汲汲奔走,來去如風的人珍重便好,世間風景萬千,我只願每個人都可以漫不經心地走下去,哪天誰先拐彎了,或許誰不知所蹤,均可無礙。

人生的煩惱都是自尋的,只要自己不在意,即使別人在你的傷口上撒鹽,也無關痛癢。亦沒有人能傷害你,除非你心裡願意。倘若擁有一顆禪心,淡看世間種種阿諛奉承、笑裡藏刀,只需淺淺一笑而過,並不必放在心上,因為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楊絳曾說過:走過世間風景萬千,最終才發現最重要的還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活出一顆禪心,對人間疾苦抱有一顆同情心態,對追名逐利、爾虞我詐內心明白就好。有人說: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願世人都能以善良之心去對待世間萬物,用淡定從容對待一切得與失。

那年的梅花不知遺落在誰家的院牆上,冷了青磚,溼了黛瓦。那些追逐青梅柳夢,嚮往唐風宋月的人如今只需要一書一茶的生活。他們讀出了禪心,品出了禪意。如果說人生是一場修行,那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找一方明淨天地,執手相依,笑看風雲。白日裡飄飛的塵埃此時已落定,浮世清波里,也尋不回往事的背影,既然得到與失去,相逢與離別在人生舞臺上輪番上演,未曾落幕,我們又何必過分悲傷。有時,缺憾也是一種美。所以,活出一顆禪心,真心去對待所愛,即使有一天無奈分離,也不要過分傷痛,因為即使內心再強大的人也無法掌控別人的內心,決定他人的去留,更無法預見人生中諸多意料之外的事。人生並不是算出來的。所以有時失去是必然的,只在乎曾經擁有便可。因為昨日一切都已是往事青梅,只有記憶一直活著。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人太早看透,有人又覺悟太晚,但無論怎樣,到最後都回到終點,來路即是歸程。

禪心是一種別樣的情懷,它不是不思進取,不是不追逐心中的夢想,只是它能淡然對待一切得失;它也不是對身邊的食物兩袖清風,置若罔聞,它只是用一種從容的心態去對待人生中的遺憾。活出一顆禪心,縱使你一無所有,也能擁有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的恬然閒適,也能懷揣風景各異的春夏秋冬。

活出禪心,世界就在你心裡。

禪心 篇3

國三作文 ,530字

流水落花,驀然回首,歲月靜好;獨守一方寧靜,生活其實很簡單,用一顆禪心感受繁華與淡然。

生命,並不複雜,而是取決你的心態。內心從容寬舒,方能在人來人往中寵辱不驚,任世事變化。人生在世,何必斤斤計較,滿腹怨言,清歡即是一生,近促即是一生,何不心態安然,依心而行,還心靈一泓純淨的清泉。生命的過程,五味俱全,我們何不懷一顆素淨的心看待這世界,去讀懂《菜根譚》中“仁人心地寬舒,便福厚而慶長,事事成個寬舒氣象”這智慧的境界呢?還自己一個禪意靜美的世界吧,學會看得開,拿得起,放得下,學會淡淡地生活,靜靜地思考,執著的進取,為這世界添一份自由的詩意吧!

攜一顆素簡的心走過歲月,是對生命的洗禮,以蓮的姿態笑對生活,是對靈魂的滋潤。嬰兒出生時都是緊握拳頭,彷彿想要得到萬物,而在離開人世時,雙手撒開,什麼也沒帶走。正如這樣,我們為何還沉淪在名利的追逐中,我們所要做的應是對自我的完善,寬舒而安然地打造自己人生中美麗的水雲間。

任何輝煌的人生,都將回歸於平靜的回憶,人生正如茶般有濃淡,有冷暖,我們應懷有禪意地細品香茗。一切皆流,無物永駐,靜默這人生百態才是最佳,我們都是這世間靈魂的頌者,當我們回首過去,不怨不悔便足矣。

修吾心,享受生命的靜美;懷禪意,尋找寬舒的自己。

雲水禪心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719字

浮世喧囂紛雜,彈去塵埃,可還能覓得那份初心,那一份安於自然的心?

—題記

夏的燥熱,衝散了心的寂靜,窗外的天氣猝不及防地變幻。她卻淡定心絃,聆聽佛曲《雲水禪心》,在清麗音色輕撫下,走近靈魂最初處,世間紛擾、煩浮一一平息,紅塵隔在門外。不禁想起漲潮《幽夢影》中所云“松下聽琴,月下聽簫,澗邊聽瀑布,覺耳中別有不同“,禪心自蘊其中。

她說,這首佛曲驚為天曲。清爽的古箏,配以三兩聲琵琶,以雲化水,滾落萋萋芳草之上。引靈魂入竹海、森林、清風、白雲、鳥鳴,構成唯美恬淡的意境,瀰漫透明靜謐的氣息,靜得使人願化作一條魚尾,遊弋於清泉,領悟那份難能可貴的禪心。那一刻,只願用一顆寂靜的心,擁有一個純淨的世界:天藍藍,水柔柔,雲嫋嫋,風清清……

她遊小村,村景如水粉畫,令人心醉。駐立渡口,遠眺,天、地、雲、水相成相映。闖入此景的還有一位立於船頭的老艄公,氣定神閒,目視前方,單等她們渡河。問起他渡船費時,他只道不貴不貴,一人一元罷了;問及他渡人多少時,他笑語,有時多,有時少。一種收入不定的苦悶,被這位老艄公說得如此淡致。清澈的心境,如水的情懷,溫藏於歲月深處,不禁讓人悟透一些道理。

回首,古往今來,多少人醉心於功名,迷失過自我。《惠子相樑》中,惠子似貓頭鷹獵取腐鼠般,傾心名利,遭莊子責辱。繁華塵世之中,原本那顆沉靜的心,變得躁動,慾求不滿。人心可以吞象,明晰的方向,經旋轉,而變得側傾;筆直的航路,因暴風突起,而變得顛簸,偏離終點。一切的一切,皆因忘了初心,忘了同老艄公般,安於自然的心。

她這一行,漲滿感動,領悟深邃。她說“所謂雲水禪心,便是一切的物與生命,原都以自然的面貌,各各存活在自己的歲月裡”。唯願,我們都能守得那一份心。

禪心 篇5

國三作文 ,849字

曾經的那段旅行,如牧笛嫋嫋,清越的穿過歲月的長河,劃過層層暮靄,那些遠去的人與事,和帶給我們的淺顯道理,一次又一次清晰的出現在我的眼前,彷彿從未遠去,從未忘記。

踏往九華山天台寺陡峭的石階上,眾多虔誠的香客扶著石欄杆,默默彳亍,石階的最高處,便是九華山海拔最高的寺廟—天台寺。

緩緩擠入寺廟中,廟堂裡滿是人,香客們長跪在打坐墊上,默唸著,尋求並渴望著得到佛祖的庇佑,這僅有的幾塊禪墊,讓許多已等不急的善男信女們,雙手合十祈禱,默默矗立,末了,深深地鞠了三躬。我繞過熙熙攘攘的人群,終於尋得一塊立身之地。微微抬眸,一尊大佛赫然立著,在朝陽的的照耀下,閃亮得讓人睜不開眼。佛,含笑著面對眾人,眉目間儲著慧黠,仿若看破俗世凡塵中的一切,普渡眾生。

繞過寺院,來到天台寺下的地藏宮,淡黃色的牆斑駁異常,沾上了歲月的痕跡,尋不見有色彩圖騰的裝飾,卻顯得愈發古樸踏實,心中竊喜終尋得一處清靜之地。一位揹著沉重行囊,風塵僕僕的老和尚,虔誠地跪在佛前,心中默唸著。他悠長的聲音在幽靜的寺院中迴旋反覆,也在我的心中迴盪,他的隱忍、寬厚、愛意不經意的寫在他的臉上,讓人覺得生活是飽含融融暖意的。

我站在這尊佛像前,這質樸的木製佛像,沒有匠人的精心雕琢,也沒有金光閃閃的亮麗外衣相伴,我卻分明領略到了那樣的隨意而安的平和與超然,讓我尋覓屬於自己的禪心。我慢慢俯下身,雙手合十,沒有嘈雜的喧鬧聲,只敲打我自己的心靈聲音。叩首祈禱,末了在像前添了幾枚錢。我方才頓悟,神佛是生動洗練的,關照人間的生死情愛,也悲天憫人,它是寂靜的。真正的佛院之地,不在於香客的多寡,裝飾的璀璨華美,而在於你我心中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質樸禪心。

浮華的雕飾,能滿足人們短暫的虛榮,但終成人們遊玩之處。而這稍顯破舊的清靜之地,卻為佛家子弟的心靈脩築了一塊潔淨之地,引領著我們向不忘初心、不偏真我的軌道行駛。使我們拋去一切虛無的煩惱,靜下心來,去追尋神佛的意旨。

不知何時,人們才願意拋去都市的浮華燈火,尋回那顆屬於自己最質樸的禪心呢?

痛徹心扉的口頭禪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1104字

人,為何總是在失去以後,才懂得珍惜?——題記

夜,在灑滿碎銀般月光的陽臺上越來越濃;風,從遠處的樹林中嫋嫋而來;窗簾,在風的牽引下緩緩舞動著。我從床上下來,久久注視著窗外顫巍巍的圓月,思緒萬千:爺爺,您在哪兒?

每每想起您,想起您的口頭禪—“我可真要發火了”,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痛徹心扉……

鏡頭一

“今天又沒帶雨傘,你怎麼搞的,這樣子會感冒的,你個小鬼下次再這樣子,我可真要發火了!”又是那心疼和嚴厲的口頭禪,“落湯雞”的我有些不耐煩,滿不在乎地說:“別煩了,我下次一定帶不就行了嗎?”爺爺嘆了口氣,用那雙長滿老繭的手拿起乾毛巾,一絲不苟地擦著我的臉和頭髮。哐噹一聲,爺爺那顫抖的雙手把水盆打翻了,一下子澆在了我的褲腿和跑鞋上。早已不耐煩的我,心裡的那一團火越燒越旺,忍不住大聲責備道:“幹什麼呀?越幫越忙。我自己來,你走吧,走吧!”爺爺無聲地將水盆撿起,默默地拿起拖把,一邊小心翼翼地清理著地板上的積水。一邊沙啞地問:“晚飯吃些什麼?”我火氣還沒減,沒好氣地說:“隨便”。爺爺悄悄地下樓去買菜,我站在窗臺默默地注視著他。年邁的他在夕陽下顫巍巍地向前走去,頭髮已花白,身上的白褂不知道被洗了多少次,竟有點發黃。望著他匆匆離去的背影,想起那張黑黝黝的臉,心中不禁湧起一絲絲心酸。

鏡頭二

“你這小子又不好好吃,你看有這們多好吃的,糖醋排骨、魚香肉絲、紅燒肉,這些都是你喜歡吃的菜,你看你這麼瘦,還不好好吃,我可真要發火了!”一陣嚴厲的話語,我只好端起飯碗,裝出一副吃飯的模樣。這時爺爺到沙發上休息了一會兒,我藉此時機,偷偷地赤著腳,把飯倒掉,可心虛的我竟然把飯倒在最明顯的地方—垃圾桶裡!細心的爺爺敏銳地發現了這個“藏身之地”,臉上頓時由晴轉陰,帶著幾分怒氣:“好啊,你竟然學會了騙人!你…你…你…,再不吃,我可真要發火了。”爺爺頓時氣得臉色發紫,我也委屈地說:“我已經不小了,吃飯我知道的,別煩了行不行。”爺爺走到我面前,嘆了口氣說:“唉,你是長大了,也獨立了,有些事情不用我操心了。”短短的一句話,不知隱含了多少愛與關懷。

“我可真要發火了”,嚴厲背後卻是那樣溫暖人心,這是爺爺的口頭禪,伴隨著我成長。曾經的我,每每聽到都異常反感,而今想再聽一次都是奢望。成長的道路,爺孫二人的相處,有歡笑,也有摩擦。爺爺小時候家裡窮,沒怎麼念過書,不善於表達的他每次為我心急的時候,只能笨拙的表達出“我可真要發火了”這句。

夜已經很深了,望著碧藍碧藍的夜空中那輪皎潔的明月,人都說對著流星許願,願望就會實現,如果流星聽得見,可否讓我再聽一次您的那句“我可真要發火了”。

我心中的劉禪 篇7

高一作文 ,1213字

《三國演義》和一些影視作品中,劉禪一直都是作為一個昏君出現在我們眼前的。他碌碌無為、平庸無能,這種觀念持續了幾百年。其實歷史上的劉禪並非真的扶不起,這頂帽子也可以被摘去了。

劉備去世後,劉禪登基稱帝,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國力日漸強盛。諸葛亮、蔣琬等賢臣相繼去世後蜀國國力日衰,後來魏國大舉進攻蜀國,劉禪不戰而降。他和降臣被迫遷往洛陽,被封安樂公,我們會說劉禪膽小懦弱,但劉禪前後在位共41年,是三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蜀國投降後,魏軍也並未進行殺伐,蜀國百姓依舊安居樂業,所以不戰而降,應是劉禪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

劉禪不僅不昏庸,還很有智慧。《三國志》中劉備在遺詔中告訴劉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意思是丞相讚歎你的智慧度量不一般,這是我沒想到的,如果真的是這樣,我也沒有什麼擔憂的了。你更應該勉勵自己從而做得更好。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以陳壽的治史原則,斷然不會無端溢美;以諸葛亮的人品學識,也不會輕易阿諛。由此看來,劉禪並沒有我們所想的那麼昏庸。

《魏略》中也有記載,魏國大將軍曹爽死後,夏侯霸畏於司馬氏父子,走投無路之下逃往蜀國,劉禪親自出城迎接,為了消除兩家過往的恩怨,劉禪一臉真誠地說,“卿父遇害於行間耳,非吾先人之手刃也”,一句話便使昔日仇敵成為自己部下,可見劉禪有多麼智慧了。

至於我們所熟知的“樂不思蜀”的典故,《漢晉春秋》是這樣說的:一天司馬昭宴請蜀國降臣,並安排了四面蜀歌。唱蜀地的歌曲,跳蜀地的舞蹈,蜀國群臣看到此情此景,思鄉之情難以抵擋,滿座重聞皆掩泣。唯獨劉禪在那兒神情自若,不悲不憂。司馬昭很是好奇,便問安樂公思蜀否?劉禪淡淡地回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司馬昭和魏國大臣們都笑起來,說諸葛亮在世,都不一定能輔佐好,更何況是姜維呢?我們後人也會笑他傻,聽到故鄉的樂曲,竟一點兒也不悲傷,著實是一位昏君。其實劉禪內心不苦嗎?但他為何不表現出來呢?但是我們想想,如果他是拉著司馬昭的手痛哭流涕說,“我沒有一天不想念蜀國”,那結果又會怎樣?讓我們想想南唐後主李煜,“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最後還不是被一杯毒酒賜死了。或許劉禪看透了司馬氏的為人,仔細思量後決定表現出一種“沒心沒肺”,況且他身後還有整個蜀國百姓,他不得不為他們著想,於是他便重現他父親當年青梅煮酒時的睿智,一句“樂不思蜀”便避免了生靈塗炭,蜀國得以保全。

時間是公平的見證人,經過歲月的沉澱,樂不思蜀的故事逐漸呈現出真相。

劉禪可謂是真的大智若愚,他頭上“昏君”的帽子也可以摘去了。

心為兵戈,以國為家 篇8

高一作文 ,833字

中國人,你還記得“甲午”嗎?

這是一個可以讓我在剎那間淚流滿面的問題。當“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八個大字銘刻在我的靈魂,華夏的靈魂深處,我著實沒能想到還有這樣一種回答。

“多少年前的事了,知道了也沒用。”

好一個“知道了也沒用”!如此淡漠的語氣,你又可曾知道,你存活至今所喝過的每一條河水都曾被同胞的血染得猩紅!

淡漠的語氣著實惹人憤怒,但憤怒過後,更引人深思:是什麼讓部分國人漠視國恥?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文化素質不高嗎?或是時間帶走了這份沉重的悲痛和恥辱?

都不是,我想,最深刻的原因,是他們早已失去了那顆與華夏大地、與萬千中華兒女的血脈緊緊纏繞在一起的,五千年來生生不息跳動的愛國之心。

愛國之心,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靈魂,一種支援著中華民族繁衍千年的靈魂。自古以來,愛國之人便是受人尊敬的,保家衛國的岳飛,用他的愛國之心書寫了“撼山易,憾岳家軍難”的豪邁篇章,令千秋後世敬仰。相反的,叛國之人卻是讓人恨不得得而誅之,飲其血,啖其肉,連年紀尚小的孩提也是知道不做漢奸的。而失去愛國之心的人,雖不似叛國之人那般可恨,在我看來,卻也是可悲的。一個連祖宗根基都可以不要的人,一個連靈魂都可以輕鬆拋卻的人,不是可悲之人又是什麼?一個忘記歷史的民族,焉以生存立足?

的確,當今時代是和平的時代,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把愛國之心束之高閣。戰爭可以體現出一個人是否愛國,但不是體現是否愛國的唯一方式。“銘記國恥”不只是一句口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也不是說說而已。當鮮血染紅的旗幟照亮頭頂的一方晴空,我們怎能輕易捨去先輩們用血肉奪回的每一寸土地?又怎能輕易忘記先輩傳承我們的精神,丟掉他們傳遞給我們的愛國激情?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傳承愛國之心,承擔起一份歷史責任,我們任重而道遠。

中華兒女的愛國之心,是可以創造奇蹟的。小米加步槍戰勝過先進的大炮,八年抗戰奪回了我們被外族掠奪的疆土!心為兵戈,可以戰勝一切,以國為家,我們榮辱與共!

中國人,你還記得“甲午”嗎?

我承諾,我銘記。

心為兵戈,以國為家 篇9

高一作文 ,833字

中國人,你還記得“甲午”嗎?

這是一個可以讓我在剎那間淚流滿面的問題。當“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八個大字銘刻在我的靈魂,華夏的靈魂深處,我著實沒能想到還有這樣一種回答。

“多少年前的事了,知道了也沒用。”

好一個“知道了也沒用”!如此淡漠的語氣,你又可曾知道,你存活至今所喝過的每一條河水都曾被同胞的血染得猩紅!

淡漠的語氣著實惹人憤怒,但憤怒過後,更引人深思:是什麼讓部分國人漠視國恥?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文化素質不高嗎?或是時間帶走了這份沉重的悲痛和恥辱?

都不是,我想,最深刻的原因,是他們早已失去了那顆與華夏大地、與萬千中華兒女的血脈緊緊纏繞在一起的,五千年來生生不息跳動的愛國之心。

愛國之心,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靈魂,一種支援著中華民族繁衍千年的靈魂。自古以來,愛國之人便是受人尊敬的,保家衛國的岳飛,用他的愛國之心書寫了“撼山易,憾岳家軍難”的豪邁篇章,令千秋後世敬仰。相反的,叛國之人卻是讓人恨不得得而誅之,飲其血,啖其肉,連年紀尚小的孩提也是知道不做漢奸的。而失去愛國之心的人,雖不似叛國之人那般可恨,在我看來,卻也是可悲的。一個連祖宗根基都可以不要的人,一個連靈魂都可以輕鬆拋卻的人,不是可悲之人又是什麼?一個忘記歷史的民族,焉以生存立足?

的確,當今時代是和平的時代,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把愛國之心束之高閣。戰爭可以體現出一個人是否愛國,但不是體現是否愛國的唯一方式。“銘記國恥”不只是一句口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也不是說說而已。當鮮血染紅的旗幟照亮頭頂的一方晴空,我們怎能輕易捨去先輩們用血肉奪回的每一寸土地?又怎能輕易忘記先輩傳承我們的精神,丟掉他們傳遞給我們的愛國激情?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傳承愛國之心,承擔起一份歷史責任,我們任重而道遠。

中華兒女的愛國之心,是可以創造奇蹟的。小米加步槍戰勝過先進的大炮,八年抗戰奪回了我們被外族掠奪的疆土!心為兵戈,可以戰勝一切,以國為家,我們榮辱與共!

中國人,你還記得“甲午”嗎?

我承諾,我銘記。

我的心裡話 篇10

國小二年級作文 ,283字

2015年12月13日 星期天 陰

媽媽,有些心裡話,我一直想對您說。

記得有一次,我經過認真思考,按要求完成了作業,寫完後,我檢查了又檢查。默寫全對,造句也通順。心裡想著,這下媽媽該表揚我了吧!於是,我自信滿滿地把作業給您簽字。可是,您只瞟了一眼,二話不說,拿起橡皮擦就把我辛苦寫完的作業全部擦掉了,並嚴厲地對我說:“字寫得太難看了!全部重寫!”

媽媽,您知道嗎?當時,我心裡難過極了。我知道我的字寫得不好,可是我已經在努力地改正寫字姿勢,爭取把字寫得更好。忙碌了一晚上,手都寫痠痛了,可您看不見我的進步,只看見我的不足。

媽媽,希望您不要再拿我的字和別人比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