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與整的互動相關作文20篇

碎與整的互動 篇1

碎與整的互動作文80 ,806字

隨著智慧手機和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我們每天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但一天二十四小時是不變的。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為每一件事所分配的時間變少了,而選擇時間多與少催生出了碎片化的生活方式,這是我們每一個當代人都不可避免的。

碎片化的生活意味著多樣性。按我自己來說,十年前我每天所做的事情也就是上學聽課、與同學交流學習,放學回家寫寫作業看看書,一天便過去了。反觀如今就我放學至就寢的短短几個小時我可以做的事情比曾經一天的種類還多,寫作業、用手機交流學習、查資料、看書,休息的時候玩玩小遊戲、看看動漫。碎片化使我的日常有了變化,同樣的時間能做更多的事情。

對,碎片化的確能豐富我們的生活,但同時它也打斷著我們做事的節奏。短暫的時間使我們不得不加快做事的速度,這也會讓我們有時候情緒煩躁。而碎片化的學習,學得多忘得也快,斷斷續續吸收的知識也無法讓我們印象深刻,有些上學期學的知識這學期盡然一點也想不起來了。其實也不單單是學習,無數的碎片組成了我們每天的生活,很多人心情浮躁,甚至安不下心讀一本完整的小說,看一部完整的電影。

在當今的社會中我們已經無法改變這種生活方式,那我們就只能去適應它,利用好每一個碎片。一塊碎片就只是一塊碎片,兩塊碎片、三塊碎片或者更多的碎片就能組成一個整體。就我來說何嘗不能用回家坐地鐵的時間去回顧一下當天上下課的日常,或者用刷QQ的時間看幾頁書呢?

碎片組成了整體,整體也離不開碎片。只有掌控好每一個碎片,才能使整體的功能得到最大的發揮。比如我們學的每一門課程,都是有一節一節碎片化的課組成,而正是那一節一節碎片化的課才使我們覺得學習不枯燥、不疲倦,並且有時間及時總結學習的內容。由這些碎片化的課合成的整體貫穿了我們整個學習生涯,對碎片化課程的融會貫通所得到的功能已經遠遠大於那些碎片相加的功能之和了。

總而言之,碎片化的生活並不意味著雜亂的生活,只有把握住它的規律加以利用,它反而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完美。

碎與整 篇2

碎與整作文1000字 ,902字

曾經的很多時候,我都在思考著河與湖的區別。前者靈動,向著一切可能的地方前進,沒有起點,似乎也無終點,千變萬化。湖,似乎一成不變,安分守己,踏踏實實。

幾百年前,很多人都可能只在一個村莊裡過完一生,再不想山的那邊是什麼。如同馬孔多般的孤立。但現在科技的發展,網際網路完美地融入了人的生活,再沒有人想老老實實,安安分分,生活延展出了千萬種可能性,人們生活如同碎鏡,閃爍著大千世界。

原來的規律被徹底打亂,隨之而來的是再也不在的專一性。曾在冬天,可就著爐火、貓狗,捧著一本書安坐一晚。心無他,如《雪國》中的家家戶戶,生活緩慢、富足。可現在,不談閱讀,任何事都難以定下心,資訊的碎流衝擊著人們的生活,時間彷彿是調到200的節奏器,快到你措手不及,什麼事好像都來不及,什麼事都想去做,最終都只完成零零點點,讓自己煩躁不堪,不知所措。

慶山曾言“沒有不變的事務,一切都在醞釀中、發生中、推進中、可一切又都在損壞中、敗落中、離去中。”生活如同冬天江上之雪,每一片都可在光芒下折射不同的色彩並含有不同的韻味。可它們又繁複交錯,雜亂而無中心。這就是碎片化的生活。帶給我們足夠多的便利。可以利用原來準備登山的時間,去網上任搜幾張圖,可以在網上閱讀、遊戲、在網上交友。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拜託網際網路。但美好之後,精神實質上一片空虛。自己的生活碎到幾乎可以攤一地,好像什麼都做了,卻又無法抓住其中任何一個。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堅定的追求。

聞一多說過“它的意義在革新而不在懲舊。”時代的發展永遠是不可缺失的,在我看來,網際網路把每個人都變成了一條溪流,讓每個人的生活可能性都拓到無窮大。只不過是我們未去適應。科技再發展,也不會帶來一切。身處資訊的碎片化生活中,我們就似江上之雪,漫天飛舞的景色絢爛無比。但雪花只有落入江中,才有了它的意義,匯江入海。我們身邊的誘惑太多,所以我們才該有自己真正的追求,理想。

生活無非就在不注意時變的零零散散罷,我們要做的無非就是將其重新拼在一起,江河湖海的人生中本質上並無高低之分,幾千年前和未來,也無什麼精神差異,到底都要是初心不忘。如同芥川所言“你比任何人都燃燒理想,也比任何人都知曉現實。”

我的碎片化的運動 篇3

我的碎片化的運動作文 ,525字

我喜歡打籃球,因為人們都說多打籃球會長高。我喜歡打籃球,喜歡到睡覺做夢時夢見我在打籃球;在日常生活中,扔垃圾時,會站在離垃圾桶4到5米,扔進去;朋友在樓下叫一聲,我就會像箭離弦一樣,衝下去……

我很喜歡打籃球,但是父母讓我專心學習,使我只能“見縫插針"一樣的玩。

記得在我9歲的時候迷上籃球的時候,剛剛好是暑假。我原以為可以肆無忌憚的,卻因為每天去和朋友玩,作業幾乎沒動,父母知道了,不讓我去了,我只好"乖乖"去寫作業了。然而,我就在第二天,趁父母去上班,偷偷溜了出去,然後掐著時間回到了家,裝模作樣的寫起了作業。連著幾天,父母都沒發現我偷偷溜出去玩,我很高興。然而悲劇的事情已經悄悄地來到了我的身邊。

父母一走,我立馬不再裝睡,踹開被子,立馬鎖了門跑了出去。我們幾個在操場上玩的揮汗如雨、汗如雨下。這才回家。到了家門口,"鐵將軍"把門,一摸口袋,'該死',鑰匙沒帶。"先別管那麼多了,先解決吃飯問題'我自言自語道。說完,我直徑跑向阿姨家,並且給媽媽打個電話,問什麼時候回來,並且告訴她來阿姨家接我。

我等到了媽媽,她詢問我為什麼不做作業跑出來,我只好如實交代一切。媽媽非常生氣,並且罵了我一頓。

雖然被罵了一頓,但還是影響不了我對籃球的喜愛。

碎片下的騷動 篇4

國三作文 ,1642字

史華慈《中國當代的千禧年主義》一文振聾發聵,意猶在耳:後現代的中國,上承先賢以來的傳統秩序失落,時代精神迷茫,消費主義、奢靡之風、拜金主義將具有統一性的和諧個體撕裂為不同的精神碎片。

高貴的單純蛻變為人性的駁雜,偉大的靜穆消解為逐鹿後的喧囂與躁動,網際網路時代,一個前所未有的快生活年代,我們集體淪陷於誘惑所帶來的騷動之中。

縱觀當下,這是一個人人想過好日子,追求理想生活方式的時代。這也是一個物質豐盛,詩意寡淡的時代,一個盛產億萬富翁,欠缺生活家的時代,一個“有一種毒藥叫成功”。而人人飲鴆若渴的時代,一個集體沉迷於高速工作,功利社交,名牌消費的時代。

在現代化的程序之中,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如洪水猛獸一般,吞噬著人們的內心世界。它在便捷人們生活的同時,撕碎了人們的生活。因為盲目地追求快,盲目的追求效率,碎片化的生活似乎已經成為了普羅大眾所追捧的一種生活方式。何謂“碎片化”,“碎片化”指人和自然脫節,感性和理性脫節,人成為被計算機使用,或為物化的存在和機械生活整體的一個碎片。

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無時無刻不地影響著我們的心態與認識。

于丹在《當代中國生活方式病》中指出:“現代的生活方式病,就是我們追求效率,但是忽略了生活本身的原味。”網際網路的便捷性,讓低頭族隨處可見,它在不經意間撕扯開了人們的時間,也撕開了人們的生活。它讓人的懶惰表現的淋漓盡致。有的人認為在看了微信上幾篇文章後就變得有所品味,所以趾高氣揚。殊不知,這種碎片化的閱讀方式讓你瞭解到的只是皮毛,深度的閱讀才應該被推崇。手機成為了文章的載體,而文學的魅力卻還抵不過所謂網紅的隻言片語。在碎片化中。我們丟失了心靈的高度。

在現代生活中一切都是為了快。於是所有的問候都是手機簡訊的隻言片語,冷冰冰的螢幕隔開的不只是路程的長段,更是心的距離。親情被疏遠,友誼被淡忘,碎片化的語言缺少了古典之美,而我們,丟失了對於信件那種深切的期盼。於是,在快遞業出現的同時,北京有一家熊貓慢遞店,專門提供信件的慢遞服務。慢遞實際是幫人在指定的時間投遞情感。它的出現填補了書信與時間囊之間的時間和情感空白期,是慢生活對人類情感的文藝表達。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徵德在《快點兒》一文中寫到:“步行不夠快,於是我們跑了起來;跑步也不夠快,於是我們沿著金屬的長長的金屬軌道向前滾動,長長的金屬軌道不夠快,於是我們駕車。”

碎片的時代,學者大聲疾呼“詩意棲居”,將荷爾德林這位德國古典詩人請回了聖壇,將海德格爾諸人奉若神明,因為他們曾對工業文明戒備慎深,在機械化的生活時代,尋覓人類丟失的靈魂,探尋大眾的回家之路。

然而,熙熙攘攘,為利而來,逐利而往,詩意的棲居不過是一種烏托邦式的設想。人不可能遠離社會,更不可能脫離時代,我們能做到的是縱使生活碎片化,但拒絕將精神交付給他者,拒絕靈魂在消費主義的紊亂中被撕裂為不同的碎片,我們是苟且且詩意的生活在大地上,是修籬種菊,心遠地自偏,是獨居鬧市之中,卻自有梁實秋“雅舍”一般的興致,於明月之夜,同感歸震軒“桂影斑駁”的雅趣之美。

誠如瑪格麗特所言,我們之所以走得那麼快,是因為我們缺失了靈魂的重量。魂兮歸來,我們需要在網際網路的碎片時代,來次劉小楓筆下的“悲壯還鄉”。遙記古人之於山水,“相連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份瀟灑,這份自然,這種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的愜意,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江上青風,捋一縷以補?那紛亂的碎片;山間明月,掬一捧以滌盡那“網”底的沉潭!

魂兮歸來!

碎片化與完整的自我 篇5

碎片化與完整的自我作 ,1215字

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填充了一些人們先前無法做到的空缺,似乎使我們更加完整。而事實上,這一完整卻在另一種程度上使我們變得破碎。

碎片化就是網際網路技術帶來得影響之一。碎片化將一件完整的事物打破,把它分散給個人去完成,也為不同個體所取用。有效實現了當代快節奏社會的極致追求—效率最大化,所謂使原本限制的時間,有限的資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

但於我而言,對於一些事件,碎片化在剛開始時或許能帶來顯著的成效,但是到了一定階段之後,它就失去了更高效的可能。為什麼呢?因為,碎片化是我們將一件既定的事情分散開來去完成,將最後得到的結果再拼起來成為一個看似完整的結果。就好比機器完成了一個專案的執行就立即轉入下一條指令,沒有過多的思考,但是人不一樣,人類的行為包含著思想。當我們連貫地做一件事情時,我們往往可以在過程中查漏補缺,並且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嘗試獲得使它更加完善的方法,這就是使整體功能大於各部分之和,成就了更高的效率,而不僅僅侷限於完成單一的任務上了。

再者,我還認為,碎片化或許能使人知道更多,但卻難以使人理解更多。眾所周知,人類區別於動物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人具有各自的思想,我們對於一件事物的處理不像大多動物一樣是出自本能的反應,而是對其進行深入思考,從而分析它,理解它。這裡就不得不說到“資訊”—網際網路時代帶來的最豐富的東西。獲取資訊的本意是為了獲得對一件事物的瞭解,但當一件完整的事件資訊被切開來傳播,這就使人們對於一件事物的理解更加趨於不完整,從而使其獲得的理解與認識也不完整。因為破碎的資訊缺少原本整體的邏輯性,進而使人的思維產生偏差以及難以獲得對事物的本質認識。長期如此,人們就逐漸易於被碎片化的資訊影響,如此一來,就與開始時我們想要的更完整的思考與理解的本意相背了。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不應讓碎片化的生活過多地佔用我們的思維,而是儘可能地去完整地看待、完成一件事情—即在思維上保持必要的完整性。這樣我們原本的思考就相對不易於被影響,保持思維的邏輯性與敏銳度,並且深入探尋本質。從而讓我們的獨立的思考與精神更加完善,成為更“完整”的人。當然,除了在理性思考一些事情之外,在對於情感的體驗這一類偏於感性的事物中,“完整”也有無可替代的價值。比如,欣賞一場完整的不被打擾了藝術作品展、珍惜一段完整的感情。這裡的完整不止使我們自己與思維更加完善,更體現了對另一方,諸如藝術家、親人的尊重,同時,對於他人思想的尊重與認真。而在現代社會生活中保持這一態度也是使我們自己在生活中獲得獨立與尊重。

處於網際網路技術發達下的資訊時代洪流中的現代人,他們被證明更易感到迷惘與困惑,如果面對充斥的碎片化事物的當下,我們如果不保有自身思維的完整性,我們將和所適從呢?所以,“碎片化”能夠大幅提升做事效率的同時,“完整性”卻使我們保持相對完整的自我,從而不易於再感到孤立無援,使我們生活得更為堅定且從容不迫。

生活的碎片化與整合 篇6

生活的碎片化與整合作 ,862字

現今,很少有人花大量時間看一本長篇小說,除非手機意外地不在身邊,這時只得勉強翻翻雜誌;而手機一回,就條件反射地瀏覽起網頁,短時間內瞭解了各方面不同的資訊,感覺充實又回味無窮。

“碎片化”生活已經越來越普遍。隨著科技的飛速提升和網際網路的普及,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被分割,漸漸產生了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購物等等。

由於碎片化的閱讀,完整的資訊越來越少,更多的是斷章取義或盲人摸象。雖然將精華挑了出來排列看似將資訊量增大又節省了時間,但其實如此籠統的瀏覽方式極其容易被遺忘。人們快速地瀏覽,不獨立思考、仔細推敲文字、整理思緒,只一味地看他人所言,這將使人們的思維產生惰性。

更糟糕的是,碎片化閱讀不僅是內容的多樣與零碎,還有時間的分割。閱讀需要專注並進行同步思考,一旦被打斷,意境就需重建,思緒也被其他“碎片”劃得支離破碎。

由此可見,碎片化閱讀使讀者忽視了閱讀的嚴謹性與連貫性。讀者不注重語言文字的邏輯性,缺乏理性的思考、深度的理解與主觀的感受;對於資訊則又過目即忘,不利於知識的積累、傳承。如此的“閱讀”既不增長多少知識,又不提升理解能力,卻反而使思想變得愈發空洞淺薄、雜亂無章。

也許碎片化生活本想提升人的效率,為之帶來便捷,拓寬人的視野,而它卻也引誘著人們走馬觀花地生存,不花時間於精神的追求、靈魂的洗滌,甚至有人開始在茫茫的數字資訊時代迷失自我。

當然,作為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特徵,碎片化生活帶給了人們豐富多彩的內容與有效的利益。碎片化的社交可增廣人脈,碎片化的閱讀可“取其精華”;碎片化的購物一應俱全滿足了人的需求……

但碎片化的生活只能適度,不能過度碎片化。上文所提到的危害能夠影響人的一生,對此,人們有必要將碎片化的時間整合拼湊。對於閱讀,就要多花時間且不間斷,如可將晚上邊看電視邊看書的時間全用於看書,而上下班坐地鐵時看書時間全用於聽音樂放鬆。

將碎片化生活拼湊在一起整合起來,好似將不同時間相同的事平移於同一時間一起做,也許由於上班、吃飯的限制,但若細細規劃成功整合,則會使生活有條不紊。

碎片化的生活與完整的個體 篇7

碎片化的生活與完整的 ,698字

在時代日新月異發展的同時,我們的生活也逐漸被碎片化。那麼,遇上碎片化生活的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在緊跟時代步伐的同時,仍保持個體的完整與充實?

我有時候很不喜歡現在的一些社交軟體。大家也許會有過相似的經歷,曾經有一段時間你和某個人在社交網路上聊的火熱。然後過了一段時間,你們開始不再這麼無所不談,又過了一會兒,那人徹底消失在你的生活裡。因為現在的大家已經習慣了各種各樣層出不窮的社交軟體,已經習慣了碎片化的社交,所以不厭其煩地在螢幕那頭等待另一個人回訊息的行為倒顯得有些愚蠢。反正這是在網路上,反正大家都這麼做,那麼就算我突然在別人的社交圈裡消失也沒有關係吧?反正大家也都已經習慣了這樣碎片化的生活。

我突然想起早些年的時候,那天過節還是別的什麼我記不清了,反正就是在那天,有人給我寄了一份信。我回想收到那封信的心情,有驚訝有喜悅有感動,還有一些說不清的悵然若失。現在這年頭誰還寄信呀?以往我們所說的“寄雁傳書”,所說的“信箋魚書”早就被如今碎片化的生活所取代。可我還是很欣喜,欣喜於現在還是有人在寫信的,欣喜於還是有人沒有被生活所同化,欣喜於還是有人記著初心,保持著個體的完整。

說真的,有時間的時候,多去看看書寫寫文章。也不要東一本西一本碎片化的閱讀,耐下心來好好地看完一本書。若是不盡理解,便放下一段時間,然後回過頭來再去閱讀。這能使自身充足,有跟高的眼界。

閒暇時,花些時間,可以給自己的朋友或筆友寄一封信。交流一些最近的生活與趣事,不也是一件樂事嗎?

固然我們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可還是能夠在緊跟上社會步伐的同時,使自身不被同化,不被碎片化。而保持個體的完整與充實也並不是一件難以做到的事啊。

父母與兒女的感動 篇8

高二作文 ,794字

有一種聲音,來自你的心靈,它叫做感動;有一種淚水,溼潤你的眼眶,它叫做感動;有一種沉默,承載你的讚美,它叫做感動……

人們都知道人是一種有感情的高階動物,這“有感情”必然使我們高出其它動物一等,但它唯一的“壞處”是讓我們無法阻止心靈的振顫,熱淚的湧動。

有一個兒子,他是一位眼科醫生。他的母親不幸患重病去世,沉浸在無限悲痛中的他毅然決定捐獻母親的眼角膜為失明兒童帶來一份光明,而且他要求自己親自主刀。許多醫生都勸他讓別人來,因為誰都知道為自己死去的生身父母取眼角膜有著多大的壓力和悲痛。可是,他拒絕了。在眾多雙眼睛的注視下,他的手沒有一絲抖動,他的淚水沒有一滴滴落,他想到的只是能為社會奉獻一些自己的力量,母親在天之靈也會感到欣慰,這值得高興。

他頂住了悲痛,將悲痛壓到心底的一個小角落自己默默承受,而奉獻給大家的是一份感動,因他的無私,我們被感動;因他的勇氣,我們被感動。

同樣是父母與兒女的關係,感動中國的獲獎者叢飛也描繪了一幅感動的圖畫。170多個孩子的爸爸,他將自己全部的父愛都給了他們,一個著名的演唱家,按道理是享受富足的生活,可他卻一直奔波趕場,為的只是多掙一點錢多幫助幾個失學兒童。可是他畢竟不是鐵人,他倒下了,躺在病床上的他用嘶啞的嗓音說到的還是他的孩子們,一句“爸爸不能再為你們做什麼了”讓人有一種心靈就要碎裂的悲痛和如火山噴發般強烈的感動。因他的奉獻,我們被感動;因他的毅力和堅持,我們被感動。

一個是兒子與母親,一個是“爸爸”和兒女,一個為了換回失明兒童的光明捐獻了母親的眼角膜,一個為了失學兒童的幸福奉獻了一生,他們有著不同的血緣,卻流著同樣一種叫奉獻的血,叫令人感動的血。他們的事蹟牽動了千千萬萬人的心,振顫了千千萬萬人的心,一滴滴熱淚為他們匯聚成一條河,以他們的名字命名,記載他們的心靈;一聲聲讚美為他們鋪成一條通往明天的路,以他們的事蹟命名,承載萬人的感動。

碎片化的時間?完整體的夢想 篇9

國三作文 ,1037字

一天的開始,從清晨的鬧鈴開始,明明是歡快的鈴聲,心中卻是一點都愉快不起來,倒是有幾分壓抑的感覺。匆匆忙忙洗漱好,換上有著太陽味道的校服,別上校徽,胡亂塞幾口早飯,背上沉甸甸的書包往學校趕。

走在通往學校的小路上,近幾天總是陰雨連綿,踩過路上的小水窪,濺起的水珠打溼了褲腳。腦子裡一遍遍過著正在構思的小說情節,答應了讀者的題材,雖說寫的都是短篇,但每篇都凝聚著我的心血。

趕在早讀之前到校,卻還是不免被班主任數落了幾句。交完作業坐回位置,隨手“梳理”幾把快要飛上天去的短髮,拿出書開始早讀。鈴聲一響,便起身去收作業,統計著同學們交作業的情況。當然,在這期間,我這個班長還要分配一點精力管理班裡那群不省事的“猴兒”。

忙碌的一天從現在正式開始。那麼,現在和我一起深呼吸—迎接碎片化的一天吧。

快速調整好狀態上課,邊聽邊記,時光匆匆流走,一節課也就這樣和我們揮手再見了。下課十分鐘,大家也顧不上什麼休息不休息了,補作業的補作業,臨時抱佛腳背單詞的背單詞。我也是一刻也停不下來,拿著筆趕畫稿,學校不可能帶著工具過去,就只能用鉛筆打底稿,回家了再加工。

中午也是兩三下把午飯解決了,這也是小學養成的習慣了。迅速的做完習題,繼續著沒畫完的原稿,必須爭分奪秒,現如今,繪畫人才越來越多,不抓緊著少得可憐的時間,你就註定被著碎片化的時代拋棄。

眨眨眼,一天也就這麼過去了。回到家,一點點把繁多的作業啃完,再畫著今天的稿子,一筆一畫描繪著世界的顏色,也只有這個時候,我是真正的放鬆,真正的快樂。

因為喜歡韓星,所以在網路上也會有著各種各樣刺眼的諷刺之語,每天自然也是要抽出時間回覆的。

一天的時間,短短的24小時,花幾個小時學習,用幾個小時畫畫、寫小說,抽幾分鐘迴應黑粉……碎片化的生活像是充斥著我的生活一般。但是,若要問我碎片化究竟是是好是壞,恐怕我也無法回答。我的老師曾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任何事物都沒有完全的絕對”。所以我也不能給碎片化的生活冠以“好”或“壞”這樣的判定。

不去評論他人,就我而言,零碎的時間都用在畫畫之上,雖辛苦但樂此不疲。畫畫這條路沒有捷徑可走,唯有勤學苦練,挑戰不同畫風,才會得到他人的認可。

也許我的生活是碎片化的,但不可否認,我的夢想卻是個完整體。或許我年紀尚小。做事還是一腔熱血,可是,這個時候不拼一把,以後又何來勇氣去踏足其他事物呢?

或許,我們還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兜兜轉轉,但只有堅持自己的夢想,不負初心,才有可能走出迷宮,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

“人機互動”與思考 篇10

記敘文 ,998字

在這個全新的科學時代,人工智慧日漸成熟,人與智慧相互溝通、相互學習,造就了不同於往日的“人機互動”新方式。但撥開表面的光鮮亮麗,我更關注於它的本質,究竟是人向智慧學習還是智慧向人學習?

先淺談“人機互動”,它在過去更多地指向人與機器的配合協作,而現在有了人工AI(即人工智慧),它又代表人與AI的一系列交流互通。在時代對科技的強烈需求下,人工AI漸漸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例如華為公司的2017年秋季釋出會上,釋出了世界首支真正會“學習”的手機晶片搭載人工AI的智慧晶片。不同於其它智慧裝置,人工AI可以不斷地學習,貼合使用者的需求,改變自己,讓人與機器可以產生默契。談到這兒,就會引出一個問題,人與機器的互通若體現在思考上,會怎樣?

人工AI向人類學習思考方式,就像你自己最懂你的所感所想,在使用機器時會暢通無阻,給人以舒適的使用體驗,於機器而言,學習創造者的特性,也會讓它們更進一步。機器固然是人類的工具,僅僅在作用這一層面上,換言之,在人與機器共同開創未來的大背景下,人與機器亦師亦友。

機器與人互通固然是件好事,但話說回來,人與機器最大差別在於生命,人有的,人工智慧不會真正擁有,這或許是創造者與被創造者的一大差別。

有位哲人曾說:“生命具有無限可能性”。是的,人類也分好壞,但人心中永存善惡,明知對錯,不會像人工智慧沒有屬於自己的價值觀,它們只知道預先設定的對與錯;一個人就算再冷酷無情,也會同情並幫助弱者,機器則不會同情像自己一樣冰冷的鐵架子;有些人為了達成目的,會想盡辦法,也會保留底線,機器則是無條件的完成任務。所以我想,人類所擁有的生命價值,是人性,是一樣複雜而神聖的東西,人工智慧為人類所開發,是人類也學不透搞不懂的東西,AI也不見得會懂。反之,若人類學習人工智慧,那就是站在機器的角度,失去了原有的人性,摒棄專屬於人類的靈魂,沒有了與生俱來的最珍貴最不可或缺的東西,是一件再可悲不過的事情。

所以,人機的互動可以是雙向的,但在思考這麼高的層面上,應該是單向的。人與機器之間,有著很大的距離,這是預設的、一直存在的。人性是人類的唯一,它是生命本身的價值,若人類沒有在人性角度思考,便等同於機器無盡的工作,存在卻沒有生命的意義。

人保留自己的人性,機器進行自己的學習,兩者協作溝通,卻始終當好自己的角色,是一條於雙方都有益的法則,也是對推動未來科技時代良性發展的保障。

碎片化的利與弊 篇11

記敘文 ,747字

在這個電子技術、資訊飛速發展的時代,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顯得太短暫。時間猶如碎片一般,零星分佈在我們的生活中。每一天都如拼圖一般,拼拼湊湊、忙忙碌碌。所謂“碎片化”,原意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而現在用於形容我們的生活。打遊戲、網購都算是碎片化生活。這些原本可能用來工作或學習的時間,如今分割給了許多並不重要的事物上。

現如今,碎片化的生活已成為一種常態,它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與節奏。而“碎片化”的產生,有利,也有弊。碎片化生活,讓人們能充分利用空閒的時刻,哪怕只有一分鐘,也都能利用起來。就如背單詞,若是認真地坐在桌前,耗時久,效果也不見得好;而如果能利用坐地鐵、擠公交,或睡前幾分鐘的時間,長久積累下來,一定能見效用。又譬如練習聽力,長時間一定會感到枯燥,而若是能充分利用好零散的時間,只要堅持,便一定能收穫成功。

然而,碎片化生活對讀書帶來了許多弊端。讀書,一定要靜下心來,慢慢體會,才能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如今的碎片化生活,將讀書的時間分割了出來,變成細碎短暫的讀書時間。長此以往,文章中值得反覆斟酌的語句便不會吸引讀者的目光。而讀者在閱讀時,也缺少了自我思考的能力。一本好書,便毀在了碎片化的閱讀中。這看似提高了我們的讀書效果,實則卻並沒有帶給我們靈魂的深思。

處於碎片化時代中的我們,或許無法改變這一生活模式,但卻能努力適應它。碎片化時代,我們應有自己的獨立判斷,在大量資訊蜂擁而至時,學會擇優劣汰,拒絕盲目從眾。

碎片化生活的時代才剛開始,有著許多難辨真假的誘惑,顯得有些茫然。可任何新事物的出現,都有著一番規律,也是對人的考驗。只要內心堅定、清晰,便一定能充實自我。生活充滿了碎片化模式的太多物品,形形色色,其實只要心無旁騖、不被外界干擾,那麼便能很快適應這個時代了。

碎片化的“大整合” 篇12

碎片化的“大整合”作 ,1232字

一個人,一杯茶,一首曲,如今這個時代,因為網際網路的加入,各種資訊變得層出不窮,很少能夠再體會,在尋找這一縷寧靜之光。物聯網導致瞭如今人們的時間變得越來越碎片化。就拿我來說,已經很少能抽得出時間來完整地讀一本自己喜歡的追一部喜歡的電視劇了。每當我看的正起勁時,總會有一個聲音冒出來:“XXX,老師找你過去有事”,或者“XXX,我的作業還沒做完,而且還有一堆的活沒幹,你正好閒的沒事,幫我把活幹完吧!”。我真的很想在那個時候大聲的吼一句:“我在看書,不是閒的沒事幹。”有次我不禁要問:究竟為何會出現碎片化這一現象呢?我們還有沒有可能去解決呢?

我認為碎片化出現首當其衝的一點,就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強化了我們對於個體資訊的處理能力。現在的每個人,都在忙於自己的事業,忙於自己的學習,忙於打理自己的生活。很少有人可以靜下心來想一想: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要去幹什麼,我做到這些要付出什麼。而這些,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都能夠得到滿足。如果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麼現在“碎片化生活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以往的報紙或者書刊,僅僅只能滿足小部分人的需求,而無法迎合大眾的口味,更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好奇心。現在,各種各樣的“部落”,“社團”層出不窮,花樣翻新,基本滿足了社會大眾的需求,獲得了較高的認可度。另外,由於新時代年輕人自我意識的崛起和挑戰權威的批判精神,越來越多的人深陷在各類媒介中,所謂的“專家”,“權威釋出”就快要被大眾的吐槽聲,評論生給掩蓋,淹沒。我已經很少能看到對於某一篇文字細心品讀的人了。而且這一點,就連我也不例外。

既然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將碎片“整合”,“化零為整”呢?魯迅說的好“時間是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我們可以在做作業時,關閉我們的手機,讓自己遠離一會兒那紛繁嘈雜的資訊,擾人心緒的讒言,安安靜靜的做回自己;將自己的每一步都規劃好,做到有效率的學習和工作,幹一件事,就好好幹,幹出個樣子來;當我們不得不面對周圍的嘈雜時,試著去分辨這其中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而不是盲目跟從外界碎片化資訊帶給你的感受。如果想要更好的瞭解周圍的生活,不如學著回到學生時代,將自己這一週來的所見所聞,用筆記錄下來,將它們整合到一塊,變成一個大的集合,多多去思考,多多去感悟,將中的的資訊提煉成有營養的知識,相信你會有更大的收穫。

所以說,將物質歸類是我們人類的本性,而碎片化是社會高速發展的產物,如果我們能很好的將二者結合,達到一個完美的平衡,我相信,你既不會因為眾多的資訊而頭昏腦漲,感到迷茫;亦不會因為不想去理睬,而落得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名號。

多留一些寧靜的時光給自己吧!一個人,一杯茶,一首曲,靜靜聽,慢慢品,漫步在彎曲的幽深古巷,默默地凝視著周身的一草一木,聽聽風兒的囈語,看看花開花落的曼妙舞姿,享受這難得的寧靜。尋一縷寧靜之光,安頓自己,讓思緒死者花香,飄向遠方,飄香我們所向往的精神家園,人間天堂……

碎片化整的閱讀 篇13

碎片化整的閱讀作文7 ,692字

快節奏的現代化都市中,時間被分割成了無數的碎片。碎片化的時間我們能做什麼呢?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社交,還是使碎片化的時間整合成一次有效的閱讀呢?

我們需要一本書,以此豐富自己的靈魂。正如材料中所提出的無數碎片化閱讀方式,讀一篇最新的新聞,看一個熱議話題,翻一下時下的雜誌,這已然成為現在人們消遣碎片化時間的必然選擇。而書,尤其是一本好書,是與這些碎片化閱讀截然不同的。見字如面,讀書就是一次與作者的親切談話,在忙碌的塵世中尋找到可以充實自己的事物。

然而,我們可支配的時間少之又少已是不爭事實,又談何長時間的研讀書籍著作呢?

我們要學會抓取和選擇。抓取,是抓住可以被更好利用的碎片化時間,選擇,是選擇一本適合自己碎片時間的書。我們無需翻開一本冗長的小說,而是可以考慮選擇與碎片化時間有相似之處的散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每一篇文章都立場不一,角度不同,而當讀完整本書,你又會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完整的人格思想。正如我所讀的周國平先生的《願生命從容》,從童年的不可或缺性,談至喧囂塵世中安靜的存在,以及親情愛情的無限美好,彼此分離,卻又從字裡行間流露出一個睿智靈魂的思考。

選一個人的散文,用碎片的時間去看書,從一個又一個簡短的篇章中體會不同的情感與思想,而當你再次合上這本書,一篇篇有如碎片的散文會在腦海中漸漸拼湊,拼出一個完整的靈魂。這靈魂是每天與你聊談幾句的思想者,與你交換人生的思考;這靈魂是一片廣闊的深海,蘊含著無限的精神財富;這靈魂也是一杯茗清的香茗,保持你內心的安靜與澄澈。

如此一來,碎片化的時間不再毫無意義,閱讀也不再是一件令人望而卻步的事情,從而實現了碎片化整的閱讀。

碎片的時間,完整的生活 篇14

碎片的時間,完整的生 ,1115字

清脆的音樂響起,我的鬧鐘響了,起床,上學。一路上,聽音樂,看微信,閱讀各種網上訊息和八卦新聞,並和朋友圈的小夥伴們分享著學習、生活中的趣事。到了學校,緊接著是一天緊張的學習,各類學科,腦子裡的頻道調來調去,知識如各種碎片蜂擁而至,我需要有條不紊的將這些知識理順、消化、反饋。回到家,匆匆吃完飯,做完作業,便躺上床睡覺……一天一天,就這樣在匆忙中過去,消散。

我們出生在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也是一個碎片化的時代,每天各種各樣的資訊充斥著我們的生活,鮮有人能離得開網路、圈子。確實,快速的節奏,快消的生活,讓我們與社會更加接近了。但是這樣的生活,這樣一種快節奏的生活是不是缺了點什麼?

是的,我發現生活中確實缺了些什麼,總像有人在推著你往前走,總像社會在推著你去適應新的節奏,但是這節奏卻慢不下來。在這樣的環境中,是否應該適時的讓自己有段屬於自己的時間來嘗試一下“慢生活”,做些自己想做的事、看些自己想看的書、學習些自己喜歡的興趣愛好呢?甚至於整理一下應該屬於自己的思想呢?我想,這才是完整的生活。

經常有人說,我很忙,我沒有時間。是的,每個人都很忙,但是很多成功的“大忙人”卻仍然能規劃好自己的生活,做到“忙裡偷閒”。可是怎樣才能將時間擠到一起呢?

我從幼兒園起就有很多愛好,彈琴、書法、國畫。可是隨著學習時間的不斷延長,課餘愛好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我不得不忍痛擱下許多陪我成長那麼多年的愛好。我能堅持的就是每週末一次的書法國畫學習。筆墨紙硯,擺在面前,一種清靜,一份怡然自得,在我心中更是油然而生。墨汁從筆尖緩緩流出,在紙上呈現出不同的樣子。一支筆,卻將樹的滄桑,山的高聳,亦或是雲霧間若隱若現的景色,勾畫地淋漓盡致。墨香盪漾開來,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讓我沉醉於其中。雖然,練習的時間不多,每次進步緩慢,可就這樣,堅持著,每週用那珍貴的兩小時,做我喜歡的事,一練就練到了現在。如今,寫了畫了十年的我,已經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我還記得,在我5歲時第一幅掛在幼兒園的展示習作是:“持之以恆”。從一橫一豎起,日積月累,小片的時間的沉澱,終將會獲得進步。每次當我去參加書畫考試時,會看到一些白髮蒼蒼的老人和我在同一個畫室裡作畫,我都倍受鼓舞。他們的言傳身教告訴我,“持之以恆”的力量,是可以享用一輩子的。我們的愛好,也不會因任何理由而輕言放棄,它終究會陪伴著我們,只要我們能堅持,在百忙中不忘抽出空來陪陪它們。

我不得不說,還是那句任何人都能張口就來的話: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每天都會有些空餘的時間,我們應該對自己有個規劃,將小片時間利用起來。時間,會在你的不懈努力和堅持之後帶給你豐厚的回報,帶給你一個更完整的生活。

“黑與白”的碎片化資訊時代 篇15

“黑與白”的碎片化信 ,1035字

隨著時代的變遷,智慧手機的普及,我們已進入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由此帶來的便是碎片化的資訊,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各種問題也被提上了日程。當今科技的迅速發展註定了這碎片化的必然性。從前幾年人人拿著手機刷微博到現在看朋友圈的各種公眾號文章,我們已從傳統官媒時代,進階到如今的新媒體時代,資訊傳播速度變快,資訊量也急劇攀升,人們與資訊的關係也更為緊密了。

那麼為什麼人們適應還更親賴這樣的碎片化資訊呢?究其原因必是它滿足了現代快節奏社會人們對資訊的需求。

社交軟體是資訊傳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便捷與及時性不言而喻。無數資訊通過朋友圈、微博能快速傳播,甚至只要有網路,哪怕你在天涯海角,資訊都能去到你想要讓它去的地方。

碎片化資訊加強了知識普及。專家趙劍敏認為,“媒體把各類知識的精髓、要點挑出來,直接呈現給讀者,省去讀者自己尋找的時間,不僅讀者感到方便,也有利於知識的傳播。”在這離散的生活中,我們渴望著瞭解更多。微博、公眾號各種社會新聞解讀、心靈雞湯、養生保健,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大到國家動向,下到漢字奧祕。前段時間詩詞等中國傳統文化大熱,更是頻頻出現在你眼中。各種你想知道的,不想知道的,應有盡有,供你選擇。豐富多樣的內容讓你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隨時隨地有選擇的閱讀,是碎片資訊的另一大優點。

但由此,我們的時間也就這樣碎片化了,一些無用資訊或錯誤資訊更造成了不少不便。

時間如白駒過隙,光陰易逝,雖說資訊傳播速度快,但依然有大把時間在你等待的過程中偷偷溜走。時常這其中有無數次,你的注意力都被分散了,你的思緒被打斷,也就造成你本來在做的事也就事倍功半了。試想,如果把這些“海綿裡擠出的水”湊到一起,拿來學習,你是不是就成為更好的那個你了呢?如今人們獲取資訊很多隻是為了茶餘飯後的談資,真正記住的有用資訊並不多,過目即忘,可以說也是另一種時間的浪費。

真假資訊交織,使得本來就辨別能力差的兒童與老人辨別不清,上當受騙,新聞中受騙上當的例子層出不窮。碎片化資訊,使得人們瞭解不全面,再加上人們有情緒,偏向性閱讀,以訛傳訛的事情時有發生,往往就會把人帶向誤區,這對社會的危害更是極大。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碎片化資訊的存在不會改變,而能夠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提升自我資訊素養,樹立正確價值觀。各平臺在加強管理的時候更要進行嚴格篩選,讓人們在碎片化的時間中能獲取更有價值的資訊。我們更應管理好自己,不造謠,不傳謠,舉報不良資訊。在豐富自己的同時,共同建立美好的社會環境。

人與人之間碎片化的生活 篇16

人與人之間碎片化的生 ,899字

隨著人類科技的迅速發展,在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生活,心態與認知。

如今的科技發展,讓我們有了更便利的生活,我們或許可以足不出戶,也能在發達的互聯中知道世界各國所發生的各類事件,可以在網上購買到喜歡的食物,衣服,鞋子……互聯網帶所來的便利是大家所共同認可的,可是我們漸漸的將網際網路變成了自己與家人之間的一層隔閡。人們開始漸漸迷失自己,沉浸在網際網路所虛構出來的世界裡,漸漸地減少了與外界的溝通,漸漸的產生了數不清的矛盾……

現在,無論你去到那裡都會看到有數不清的人,無論是大人,小孩,甚至是老人,都拿著一臺手機,幾乎是沒有什麼溝通,若是不仔細觀察或許你都不會發現原來他們是一家人。年夜飯的飯桌上,你會發現有不少人正拿著手機沉迷於自己的世界。我曾看到過一篇報道,是說青少年玩手機的危害,裡面所列數出來的一條條無不危害著我們中小學生,警告著我們中小學生遠離手機。父母不允許孩子玩手機,自己卻沉迷於手機。家庭矛盾無不都是這樣造成的。網際網路的存在本是讓人們能夠拉近彼此的關係,我們可以通過電話向遠方的親戚,家人送去最溫暖的問候,讓人們獲取更多的知識,方便人們的生活。而如今卻變成了讓人們產生無限矛盾的最大危害。

實際上一切都不是網際網路的錯,而是我們過度的去依賴網際網路,本來那些讓人們放鬆的娛樂遊戲卻變成了危害中小學生的罪魁禍首。這一切的發生全都是因為人們過度沉迷於網路,而迷失自我。現在的網際網路如同傳染病毒一般蔓延在每個人的身體,而抵抗這種病毒的抗體便是人們的自制力,這種抗體的獲取方式說容易也容易,可說難卻也是十分之難,只能說每個人的情況不同,獲取的途徑也有所不同。

在這裡也是誠心的希望,人與人之間可以多點溝通,少點爭吵,希望網際網路依舊可以給人們帶來便利,而不是矛盾的產生。也告誡所有中小學生以及那些為了高考而努力奮鬥的認不要因為一時的沉迷而回了自己的前途,後悔一輩子。

最後希望網際網路重回原本在人們心中最好的意義—它存在的意義。

碎片化的利與弊 篇17

碎片化的利與弊作文8 ,842字

碎片化,是用來描繪當前中國精神生活的一種形象性的說法。所謂“碎片化”,原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而在此專指資訊,也是我國資訊傳播手段逐漸多元化的一個表現。

碎片化,曾經飽受詬病的一個詞,被人評為是對現代人浮躁心理的刻意迎合,不僅將資訊分割得支離破碎,而且看似為人們節省了不少時間,其實是將現代人所有的空餘時間都搶走了。有些人一拿起手機後,開啟朋友圈或微博微信後的幾十分鐘裡,雙眼就牢牢地粘在了那上面,雖然接受了很多的資訊,但大多都是無用和淺顯的,最後腦子裡什麼都不會剩下。

然而碎片化的閱讀卻並非是一無是處的,相反可以給人們帶來諸多好處。

誠然,碎片化的閱讀方式註定了它無法像傳統媒體那樣,將一件事情一絲不苟並且洋洋灑灑地寫上幾千字,從原因剖析到結果以及後續影響,因為它是“碎片”,所以它的“營養”遠不足報紙、廣播。

但是碎片化閱讀的用處,不在於獲得“豐富的資訊”,而在於得到“大量有效資訊”。對於絕大多數現代人而言,“碎片化”使他們能夠也只能夠知道最新的但也是最淺的資訊,至於隱藏在資訊背後的則不得而知,可是這已經足夠了。如果不是真正想要透徹地瞭解某一件事的話,碎片化的優勢是很明顯的。

如果用傳統的紙質媒體描寫一件事怎麼樣?以一件境外旅遊發生衝突的報道為例,紙質媒體可能會用一個版面詳細地描述前因後果,並且用刻板但是嚴謹的文字將這件事以巨集觀的角度展示給人們。那如果是碎片化呢?

“沒送到地方,就叫我們下車。不幹!我們坐著不動。爭執,用蹩腳的英語爭執,雞同鴨講。看著冷清的街面,心虛,就喊同伴下車結賬。”—金華日報《越南三輪車歷險記》2

通過對短句的大量使用,寥寥幾個字就說清了一篇可能長達幾百字的報道,只是想要了解事情經過的人,讀到這裡就可以不讀了,很多人很本不願仔細閱讀細節內容。

因此我認為,雖然碎片化仍舊不是主流,也確實會有這樣那樣的弊端,但是它無疑是開啟各類媒體未來傳播新途徑的一扇門。我們不應該用飽含偏見的眼光去看它,而是要試著將傳統媒體與碎片化結合。

碎片化的利與弊 篇18

碎片化的利與弊作文8 ,861字

在這個科技越來越先進的時代,幾乎人人都有手機電腦,這也意味著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網路來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再也不需要去瀏覽整體,立刻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部分,這也導致了現在的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生活包含了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交往,碎片化的資訊等,碎片化對於人們的生活有利也有弊,好處在於加快了人們處理事務的能力,不用浪費太多的時間在沒有任何用處的部分。然而正是這種加快,導致了人們不再關注整體,對於身邊的事物不再那麼關心,只關心於自己眼前那一塊小小的熒光屏上顯示的自己感興趣的事物。

在我看來,對於人們影響最大的是碎片化的閱讀,這種閱讀方式讓人們沒有完整地去閱讀一篇文章,對於學生而言這樣碎片化的閱讀,使得他們不會靜下心來好好閱讀一篇文章,沒有辦法讓自己沉浸在文字中,難以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這種影響對於10後的孩子們應該是最明顯的,對於他們,他們一出生就接觸了電腦手機等機器,一出生便收到了碎片化思維的影響。對於其他人,對某一個領域的知識僅僅是通過朋友圈,報紙,網路等形式碎片化地去了解,明明只是理解了一小部分,卻在和別人談論這些知識的時候假裝自己很瞭解。只有通過深入的學習,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識,僅是碎片化地學習,只會讓自己的思維更加懶散。以上的幾點是我認為的碎片化閱讀的危害,但也並不是說碎片化閱讀沒有一絲好處。碎片化的閱讀加快了部分人處理資訊的能力,可以讓他們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的資訊,抓住資訊的重點,而不用整篇閱讀,提升了工作效率。

碎片化的交往可能對於人們影響僅次於碎片化閱讀,因為目前網路上的各種社交工具,使得人們往往只通過網路來互相瞭解,甚至有的時候,節日裡親朋好友相聚在飯桌上,彼此間連言語的交流都沒有,每個人都盯著自己的手機,只有在自己的朋友圈裡有有趣的事情的時候才會和周圍的人交流幾句。這樣的交流,往往會讓人們在面對面交流的時候更加的緊張不安,甚至有時候都會害怕去和陌生人交談,寧願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不願開口去尋求別人幫助。

碎片化的思維不斷地滲透進我們的生活,對於這種思維,不知我們該接受還是抵制。

碎片化的閱讀與網路 篇19

碎片化的閱讀與網路作 ,661字

閱讀—一種增長知識的方法,一種娛樂活動,同樣可以給人們精神上的鼓勵。閱讀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閱讀的好處有許多。今天,我就想來和大家說說閱讀與網路的聯絡。

現在網路越來越發達,大家的生活中可能已離不開網路了。比如:查詢資料、完成工作、購物……這一切都可以通過網路完成。現在,閱讀也是一樣。閱讀的書籍和文章有很多很多種類。大家都可以通過網路的查詢,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文章和書籍去閱讀。通過網路的方式閱讀,這樣就可以使更多的人讓他們生活中的碎片時間成為閱讀時間。無論是印刷書還是電子書,讀了,一定會讓你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這樣同樣也可以使更多人愛上閱讀或是對閱讀感興趣。

可使用網路閱讀也有壞處。例如閱讀內容與印刷書的不同。閱讀的形式區別。現代人都會選擇閱讀小說,段子或一些有情節性的故事。可能更少關注那些名人,名家的經典作品或是一些古典名著。這些讓那一些非常優秀的經典的作品在茫茫書海中成為最不起眼的那“一”本。閱讀可能也不會使用大塊面的時間了。紙製書已換成了現在的手機或一些別的電子產品,可能閱讀只是在休閒娛樂的時候來做了。

聽我們老師說,她小的時候閱讀都是一本一本印刷出來的書。書還都以借為主。一次也借不了幾本。所以一直都不能做到大量讀書。過去的人閱讀的內容不算廣泛,加之那個年代的環境,閱讀更加少了。

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碎片化的閱讀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碎片時間,用來閱讀會使你瞭解到更多的知識。我希望大家可以多閱讀,利用好碎片時間。這樣就可以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學識的,對社會有用的人。

碎片化的閱讀方式與書本閱讀的差別 篇20

碎片化的閱讀方式與書 ,707字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下,各種即食麵似的生活方式慢慢侵入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時網路資訊發展也在飛速成長,“碎片化”這個新名詞也隨之應育而生了,並被人們所普遍接受,它使我們的靈魂,乃至世界都被“碎片化”了。思緒在無數碎片上跳動,知識的獲得快速即時,有了量的變化卻讓質停滯不前。使真正的閱讀變得極其彌足珍貴。

碎片化閱讀的產生使人們對知識量的渴求得到了滿足,但需要明白的是這樣使傳統的閱讀方式顛覆在時代滾滾的車輪之下。人們為了節省更多時間採用碎片化的閱讀方式,它可以讓人們用更短的時間快速有效的去了解獲得更多的資訊、知識。但是對所獲得的知識的準確性卻考量不深。

我瞭解的碎片化閱讀就是指通過網路和電子書的方式去獲得資訊、知識。這種方式便於攜帶,查閱便捷,可以讓閱讀者無時無刻在任何場所都能體驗到得到閱讀的便捷,獲得實時資訊。但同時這種閱讀方式也比較寬泛,獲得的資訊、知識不全面,可靠性有待考量。它也缺乏閱讀紙質書時的翻書樂趣。相較之下紙質書雖然獲取的知識在同一時間是比較單一的,但是紙質書的知識獲得的深度是很充實的,它能讓我們全面深入的瞭解我們所想獲得的知識。而且紙質書還有一個其他閱讀方式無法替代的獨一無二的方式,那就是當你湊近書本聞一聞的話,你就會聞到那些紙質書特有的濃濃的書香氣。空閒時去翻閱一下紙質書也是一種樂趣。

對於兩種閱讀方式我都不排斥,當我在急需的到某些資訊和知識時,我就會利用網路即時查詢我所想要知道的知識,但在閒暇之餘,我也會拿出我最心愛的書本,為自己泡上一杯熱熱的茶,坐在書桌前,細細的品味書中的人生百態和故事,在這段靜止的時間裡只有紙張翻動的聲音和那空氣中彌散開來的書香味,那是多麼的動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