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零碎的簡化思緒相關作文20篇

碎片:零碎的簡化思緒 篇1

碎片:零碎的簡化思緒 ,880字

碎片,顧名思義,就是零碎的塊狀物。在生活中,這種零零星星的東西似乎派不上任何用場。然而,這種“碎片”現在正逐漸成為思維的唯一代名詞。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們獲取知識甚至不需要通過思考。當需要了解什麼時,只需動動手指,搜尋引擎便會自動向大腦輸入有關資訊。隨後留在腦海中的只有簡單概括的隻言片語,或許有時候還會留下經常被忽略的出處。

體現“碎片思維”最明顯的,應該是在閱讀上。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尤其是對於學生來說,閱讀是十分重要的。過去人們都鍾愛紙質書,少吃幾頓飯也要攢錢買書,買回家後少說也能讀個兩遍。還有一種閱讀叫“精讀”,一本書可以反反覆覆品味好多遍,知道領悟書中的精髓。但那都是“過去”了,現在的閱讀大多是在網上,形形色色的軟體中隨便哪一個人的投稿,感興趣就能上去瞄一眼,二那些東西大多是內在空虛的。並且現在有許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一個只看開頭結尾不考慮中間內容的習慣。看到結局後就覺得索然無味,根本無意探究中間的內容。在這樣嘈雜紛擾又無法集中精力的閱讀環境下,就算是在記憶中讀過的內容,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煙消雲散。而這樣,所謂閱讀的意義—瞭解有益的資訊,也就不復存在了。

在不知不覺中,“碎片思維”已擴散到了我們的生活中,像病毒一樣蔓延開來,從而甚至影響到了我們對事物的判斷。俗話說,“君子不以人廢言,不以言廢人。”看待一個人不能只從一個點切入。就好比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到頭來其實只不過是個人錯誤偏執的見解。現在我們都是以“第一印象”

來判斷一個人的好壞,就如有些人對貓的理解,他對我好,我也不會虧待他;他對我不好,就是壞人。這樣簡單的判斷有時也許是對的,但那只是巧合。這個世界上不會有絕對單純的善意或惡意,這因人而異。

我曾經聽過一首歌,歌中主要就是在說,現在的人,有些看到相似的地方就是抄襲別人,用各種各樣的流言蜚語換來虛有罪名。而在這樣碎片化的判斷中,自己對是非是否有判定呢?在這樣隨波逐流,眾說紛紜的時代中,能否堅持自己的立場呢?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這個碎片化時代,我們需要集碎片為整體,而不是讓它們散落於世間。

碎片時代的文化守望 篇2

碎片時代的文化守望作 ,978字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生活都逐漸碎片化了。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及生活。

那麼,什麼是碎片化呢?碎片化,本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也被定義為如今社會階層的多元裂化,並導致消費者細分,媒介小眾化。

不可否認,碎片化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從只能通過閱讀報紙來獲取當天所發生的事情,到現如今,人們可以通過手機,電腦,電視,藉助網際網路第一時間瞭解到所有最新,最全的大大小小的新聞。

現在,人們利用上班坐車,吃飯等一些間隙時間瞭解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動向,碎片化的時間更是讓我們的休閒時間變得豐富。如果我們能重聚這些零碎的時間,更是能產生巨大的效果。這樣看來,碎片化的時間對我們來說也越來越重要。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碎片化閱讀,因為它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我們運用網際網路通過一些關鍵詞瞭解整個新聞或者事件,或是通過關鍵詞選擇我是否要繼續閱讀下去。我們可以更合理的安排時間,來決定自己要不要了解這個新聞,能夠閱讀自己更喜歡的文章。

俗話說,一個事物,總有好與不好的兩個面。同樣的這種碎片化的閱讀也給我們帶來不小的問題。

網路媒體的發展培養了不少讀者碎片化閱讀的習慣,長篇累牘在很多年輕讀者的眼中,成為了不可想象甚至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們很難靜下心來,抱著一本紙質的厚厚的書籍在家中細細品讀,因為我們已經在碎片化閱讀的過程中,習慣了只看關鍵詞,通過隻言片語瞭解整個故事。《西遊記》、《三國演義》等經典作品不再是孩子們抱著閱讀的物件,而是抱著手機電視看著那些並沒有什麼意義的綜藝節目。即使需要了解文學作品,他們也是通過觀看這些作品翻拍的電視劇進行了解,甚至只是閱讀作品簡介,並不想把整本書看完。他們會覺得這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

這樣長此以往,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會衝擊傳統閱讀及寫作的方式,讓讀者都變得浮躁,同時大家腦子裡留下的也不再是完整的記憶,而是零碎的印象,所瞭解到的雖然是最新但卻也是最淺的資訊。

所以,在這個還未完全碎片化的時代,我們更應該發揮出碎片化時間真正的作用,更多的追求美感,探求閱讀深度,而不是一味的停留在表面,發揮出碎片化的時間更積極的作用,將它的弊端儘可能減小。

碎片化的時代有利也有弊,我們不能改變這個時代,但卻能改變自己。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給我們帶來的便利,同時也儘可能控制住自己,不被科技“帶著跑”。

九零後的文化負遷移 篇3

高三作文 ,712字

生活在當下,我想尋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意境,然而,巨幅廣告牌上閃爍的霓虹燈刺痛了我的雙眼,我也期盼有一封家書的感動,但一陣清脆的手機鈴聲敲碎了我的思緒,我環顧四周,有人沉浸在mp3的重金屬搖滾中,有人沉醉於QQ網戀……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可是今天迅猛發達的資訊時代,文學天空中的明月卻已不皎潔,審視我們今天的文化生活,我們心中的寧靜便註定要被打破。傳統文化輕則被塗抹上一層灰色,重則被全方位篡改。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悽美愛情被孫悟空與白骨精的穿越浪漫所取代,秦始皇無緣無故的死於荊軻的圖窮匕首下,寂寞空虛冷的生活被安置在《快樂大本營》這樣的惡搞節目中,除了有殭屍班機械化的笑容外,就只剩下對現實的羨慕嫉妒恨。當然,令人欣慰的是限娛令的出臺。

多元化的生活不一定要雜亂無章。但不論是什麼文化都應該讓我們的精神找到歸依。而不是牽引我們一步一步走向喧譁與躁動。無厘頭的文化廣為傳播,扯淡的邏輯讓人習以為常。

如今有多少人在反思傳統,有多少人在打通傳統與現代的契合點,我不知道,也不敢說。毋庸置疑,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今天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快餐文化,更有所謂的哈韓哈日之風侵襲。商品文化符合當前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符合青少年的好奇與夢幻,它充滿刺激,充滿激情與快感,然而不可避免的是真正質樸感人的詩意之美與人文精神在走向衰落。它所營造的絕不僅僅是幾句話的遺忘,而是人文天堂的毀滅,是傳統文化的流離失所。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拜金主義的盛行,各種潛規則的滋生,是精英文化對低俗的投降。

我們自然無法迴歸古人的山水田園生活,也不能迴歸,但是,當我們淺吟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詩句時,何處會有我悠然散發的扁舟?

《當代時文的文化思辨》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1592字

著名作家狄馬先生說“一個人如果真的養成了獨立、自立、理性和思辨的習慣,那他已經是個現代公民了”。《當代時文的文化思辨》一書由余黨緒先生選編,在倡導“思辨性閱讀”的同時,旨在培養中學生理性精神與思辨能力,喚醒和激發學生沉睡的閱讀興趣和慾望。

何為“思辨性閱讀”呢?笛卡爾曾說“我思故我在”。“思辨性閱讀”就是提高閱讀過程中的思維含量,是理性的閱讀,是對話式的閱讀,是批判性的閱讀。

帕斯卡爾說:“人是能思想的葦草。”然而據統計,中國學生最大的缺陷是在“比較和評價論點”題型中,正確率僅為23。3%。這類題型要求學生剝離表象並且對比和判斷不同作者的觀點,這種聯絡和區別中作出獨立評論的題型,因明顯的思維批判性而成為中國學生最大的軟肋與“閱讀瓶頸。”若閱讀缺乏思辨性,何來文化理解?何來文化積澱?缺乏思維性的閱讀必是淺薄的、表象的、僵硬的,缺乏思想的人與葦草又有何不同。

方鳴先生曾言:“語言活動的背後是思維活動”。《當代時文的文化思辨》中著力體現了“思維性閱讀”的兩個內容:理性化閱讀和批判性閱讀。

蒼?F遐緬,人事未已。在這快節奏的社會,科技進步近乎光速,閱讀方式也趨於多樣化。人們似乎熱衷於“碎片化閱讀”這樣的“文化快餐”,微博上的小段子,朋友圈的經典文章節選充斥著人們的生活。這時就需要人們學會理性化閱讀,選擇閱讀完整的文章,拒絕“斷章取義”式片段。讀片段,會破壞文章的完整性,甚至歪曲作者的本意,用餘黨緒先生的話來說:“就像欣賞美人,只能看到他最漂亮的鼻子或脖子,卻看不到他的全身,總有遺珠之憾”。窺一斑難以知全豹,見一葉難以知秋至。要理性地改變低水平的零散的“淺閱讀”,以仰望的姿態對待原著,以思辨探究的心態去閱讀。

由於應試教育作祟,學生與家長對分數頂禮膜拜,說的是閱讀重要,行的卻是題海戰術,對考點和書本奉若神明。在功利氛圍濃裡的當下,就需要我們具有批判性的閱讀態度,不是跪著讀,而是站著讀。餘黨緒先生認為:“批判”一詞很多時候被誤讀了,甚至被妖魔化了,其實,從閱讀的角度看,所謂‘批判’,不過是邊閱讀邊評析,邊理解邊質疑,邊沉浸邊反省。書中編入的《武松的神性和人性》一文中辨析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情節其實是不科學的,只有以藝術的眼光和想象來理解,才能把握作品的神韻,書中提到:“閱讀的目的不是為了膜拜,閱讀的價值,在於汲取前人的思想與文化成果,為有所用,以鍛造‘我’的現代人格,實現自我的精神建設與文化建構。”誠如斯言,《水滸傳》中俠肝義膽的英雄氣概值得學習,但其中佔山為王的行為,骯髒粗鄙的髒話卻不可效仿。對經典,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保持閱讀者獨立的姿態,以質疑的眼光,批判性的閱讀。

叔本華在《叔本華散文》中提到:“大量的知識未經自己的思考加工,其價值趕不上力量甚小,但卻經過反覆思考的知識。”閱讀不是獵奇,而是“自我思考的代用品”;不是瀏覽,而是“人生智慧的理性反思”。蘇格拉底說過:“也可以說未經審查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未經思辨的閱讀是沒有價值的。《當代時文的文化思辨》教會我不應該做沒有個性思想的“蛀書蟲”,而應秉持思辨精神,思辨性地閱讀。

碎片化的生活——運用零碎的時間 篇5

碎片化的生活——運用 ,393字

有許多人都會抱怨:時間不夠?來不及完成背書?作業沒寫完……那時候我們就該想到“如何用零碎的時間來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在公交車上時

當你坐在公交車上去某個地方,你會覺得空虛、無聊、煩悶,這時,有一些人會拿出手機或平板來打發時間,但在這時,你有沒有想過你沒有來得及背書,作業沒寫完呢?如果你沒有想到,你當然會抱怨時間不夠,你可以事先把要背的單詞、片語抄在一本本子上,或用手機拍下來,這樣,在公交車上利用碎片時間就可以完成背書的作業了,這樣既輕鬆又利用了碎片時間。

在外面吃飯時

中文去外面吃飯,當你點了菜,服務員沒有那麼快上餐時,乾等的你是不是又會掏出手機來?假如你在出門前用手機拍好了你的作業,那麼現在就不會幹等,而會利用“碎片時間”去寫作業。如果你怕忘記,你可以把答案寫在備忘錄裡,回到家謄到作業本上,這樣你又完成了一項任務。

其實,我們只要會利用碎片化生活,我們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碎片化思想的當前趨勢 篇6

碎片化思想的當前趨勢 ,815字

自從人類打開了資訊世界的大門,網際網路便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原本遙不可及的一切竟觸手可及,但人類獨有而偉大的思想卻在悄然碎片化。

大江健三郎說過:“惡意與輕薄是流言傳播的原動力。”而網際網路正在為其提供了這樣的平臺。流言釋出者的動機是想利用這種快捷性搏眾人眼球,孰不知自己的思想正在碎片化,從而只看到了表面的利益,卻被後人貼上惡意的標籤。反觀之,流言接收者的獵奇心理被網際網路虛假的權威性所激發。不經意間衝動的情感使思想也趨於片面化,於是成為了下一位傳播者。總之,網際網路流言引起的碎片化思想能讓人性變得惡意輕薄。

隨著網際網路閱讀興起,快餐文學的泛濫也成為了元凶之一。引用一段周國平在《思想的星空》一書中的話吧:“我們也許可以極粗略的地把天下的書分為三大類。一是完全不可讀的書,這種書只是外表像書罷了,實際上是毫無價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啟示、藝術的欣賞或有用的知識……”。然而這第一類書正在侵蝕著青少年的思想使其分崩離析,左右著我們的價值觀。其次碎片化閱讀的方式促使社會上湧現出一大批民哲,由於這種閱讀方式迫使人一眼即過,即使是讀經典文學也難以深入理解領悟。如今的民哲們在“讀萬卷書”後便盲目自大,亂七八糟想了一大氣以後就覺得自己掌握了哲學最高真理,可以渺視一切,和柏拉圖談笑風生,實則只是用些碎片化的思想討論著前人討論過的問題。網際網路閱讀致使碎片化思想成為某些人的華麗包裝,而真正的思想卻被褻瀆。

在古代有赫拉克利特,恩培多克勒,在近代的尼采,黑格爾這樣的大師,然而本世紀卻銷聲匿跡,並不是人們不想思考,獲得真理。網際網路的快捷讓人感到思考顯得沒必要,只需點選搜尋一切都來了。假使渴求的人們無法獲得真知,那麼諸如我是誰,從哪兒來,到哪兒去的三大唯心問題便再也不會有答案,我們將在資訊的海洋中迷失自我。所以思想的碎片化的趨向便是思想的滅亡。如果人類的思想再不由碎片化走向統合,接踵而至的只會是思想的荒原。

“碎片化”閱讀,“破碎”的知識 篇7

“碎片化”閱讀,“破 ,1104字

網際網路時代的迅猛發展,讓我們的生活“碎片化”了;生活的“碎片化”,讓我們的時間也“碎片化”了;時間的“碎片化”,讓我們的閱讀亦“碎片化”了;閱讀的“碎片化”—讓我們的知識“碎成渣”了。

等車時、休息時、甚至走路時,倘若你放眼一看,定能發現周圍七成人專心致志地注視著手機,或是刷著微博微信,或是閱讀電子書籍,或是在網路上尋找感興趣的問題解答。這就是碎片化所帶來的益處:隨時隨地、每分每秒,無論在天涯還是海角,總能方便地得到感興趣的內容,擴大自己的知識。

然而,無盡的“益處”下卻埋藏著一個“定時炸彈”。我平常也喜歡瀏覽各大網站,查詢關於我喜歡的數學、物理、古詩詞等領域的內容。倘若你問我微積分、問我量子物理和蘇軾,我一定能口若懸河的說出幾個微分公式、胸有成竹地描述“薛定諤的貓”和“夸克禁閉假說”、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倒背如流。但是,假若你再問的深一些,問我微積分的歷史、量子力學的作用與意義、蘇軾為什麼會寫出這些或深情或豪放的詞,那我就只能啞口無言、呆若木雞了。

事實上,這就是那個“定時炸彈”:“碎片化”的閱讀所獲取的知識,會一定程度上破壞我們的知識框架,讓我們錯把“知道”認為是“懂得”。由於時間過於碎片,我們很難靜下心去看完一篇完整的文章,而往往是看了標題就關網頁、看了一兩行就認為自己瞭解了、看了自己不知道的方面的一種觀點就覺得這是正確的……久而久之,知識面是廣了,但裡面卻有許多隻有薄薄一層,“吹彈可破”;瞭解的事情是多了,但其中有很多事不是正確的,與別人交流時總髮現自己“不攻自破”。為了彌補這些問題,我們又利用碎片時間學習更多、瞭解更多—於是,一個迴圈誕生了。迴圈雖能延遲“炸彈”的爆炸時間,但無法阻止“炸彈”的爆炸,一旦停止,便是“炸彈”計時結束之時。

“書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普希金如是說。那麼,閱讀就好比我們在進食,專心致志地沉下心來,用長時間看完一本好書,這是我們的主食;用碎片化的時間看些零散文字,這隻能說是零食,是不能當正餐的。倘若有人只“碎片化”閱讀,而忽視了靜下心看本好書,那不僅會營養不良,而且只吃零食會讓他越來越胖—外強中乾的虛胖。

其實,“碎片化”的閱讀並不是“百害而無一利”,適當地吃點零食也能讓我們更加健壯。因此,我們並不應該一味摒棄“碎片化”閱讀,也不能盲目推崇“碎片化”閱讀,而應該在保證主食—靜心讀書、構建結實牢固的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適當地補充些零食,將“碎片化”閱讀的危害降到最小、好處發揮到最大。這樣,終有一天,“定時炸彈”的導線會“隨風而去”“扶搖直上九萬里”的。

遇上碎片話的生化 篇8

遇上碎片話的生化作文 ,811字

隨著科技一天一天地高速發展,我們的生活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幾天不上網,就會被時代淘汰。

想一想我們的每一天。早上,被手機鬧鈴叫醒。吃完早飯,準時出門。坐在公交車上聽著收音機播報著早新聞,關注一下最近的熱點新聞。放學回到家,拿出手機,到微信、QQ、微博上刷刷動態。做完作業,拿出手機看看小說,打打遊戲,最後到了睡覺的時間,上床睡覺……這就是如今我們的生活—碎片化的生活。

仔細想一想,我們已經多久沒有坐下來,好好的讀完一本紙質的書了?多久沒有在路邊買報紙看了?作為生活在都市的人們,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手機,離不開電腦,離不開電視等等。我們已經習慣了無聊的時候拿出手機,逛逛朋友圈,刷刷微博,隨手就發一條朋友圈,讓大家知道你在做什麼。只要用一個小小的軟體就可以知道要去的地點,可以檢視最近的新聞,可以預知這幾天的天氣……我們習慣了用淘寶、天貓、京東等軟體來網購,連菜場都不用去,就可以吃到新鮮的菜。

想想我們的爺爺奶奶。我們在一天天的長大,而他們卻在一天天的老去,留給他們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每到春季,他們最渴望的就是能與我們多說說話,多聊聊天,本來就很少去看望他們,而到這個時候,我們還是隻盯著手機看,似乎在和手機過年。吃飯的時候拍張照,立馬上傳到朋友圈和微博。隨後,餐桌又恢復到之前的冷清……對於外婆外公爺爺奶奶的問候,回答的最多的就是“嗯”“對”“是的”這幾個簡單的詞,過年不再像記憶力那麼熱鬧了。

記憶中的聚會都是大家在互相聊天,或者是外出購物。而現在,雖說是出去聚會,還不如說是換個地方看手機。大家看微信的看微信,打遊戲的打遊戲,或者就是自拍發朋友圈,在外面待幾個小時過後又回到家裡。

這就是如今我們碎片化的生活,手機、微信、QQ、微博等軟體就是它的只要原因。讓我們試著放下手機,試著拿起很久沒有看的書,認認真真的讀一遍,好好的感受自然,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美好。希望我們減少碎片化的生活,多多關心生活。

碎片化,碎的是生活還是我們自己 篇9

碎片化,碎的是生活還 ,1688字

在暑假裡,我可以說是沉迷於手機。有時是一邊寫作業,一邊“刷屏”;有時是把一整個上午時間都用來玩手機。久而久之,我發現同樣都是“看微博刷朋友圈打遊戲看小說”,前者竟然顯得我的一天非常充實,而當我突然換成後者的生活方式時,幹完這一系列工序就變得異常空虛無聊、無所事事。

我很驚訝,而這時,我發現了一個詞—“碎片化”,心中坦然,原來是生活碎片化了呀。就這樣,我也就沒再深究下去,迷迷糊糊過了半個月的日子。一天在我刷完屏後百無聊賴之時,正隨手翻看日曆,突然意識到—暑假早已過去三分之一了,而我的作業完成度還沒三分之一,我訝然了。開始思考起真的是生活碎片化了嗎?

在我知道“碎片化”這個概念之前,我一直明白浪費時間是可恥的道理。

可隨著手機、電腦的橫空出世,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許多人包括從前的我在睡覺前、如廁時、地鐵上刷手機刷得昏天黑地時,都會美其名曰“我們在抓緊時間不放鬆,利用任何機會在學習”。但是這個暑假裡的新發現瞬間揭開了曾經所謂的“抓緊時間不放鬆”的真實面目,我們迷失在碎片化的迷宮裡了。

專注力—我的第一塊碎片。我寫作業時有個特殊的習慣,總喜歡把手機放在邊上,這樣就造成了好幾次出現以下情況:這是一道有難度的數學題,光靠腦子想想不出來,於是決定在草稿紙上演算一下。這時瞥見訊息提示燈在閃爍,不自覺地拿起手機看了看,原本只是想看看就放下手機繼續做題,結果變成刷屏,最後一發不可收拾了,到頭來之前思考的解題步驟忘光光了。類似的事情簡直就像夜空裡的星星數不勝數。

深入思考—我的第二塊碎片。我發現這塊碎片是在預習語文課文時發現的。通常在預習課文前,我都會將課文內容讀一遍從而瞭解課文大意,然後再找幾個不認識的字詞,對它進行注音和解釋,最後感同身受理解人物感情,寫好中心思想,就算完成預習了。第二天老師對課文裡的內容進行提問,比如:xxx段的作用;xx句用了什麼描寫,它的好處是;你是怎麼理解標題的等等問題。我開始有些慌張,因為在我預習是完全沒想到這幾點,只是一掃而過,並未多做思考。這是如何使得的呢?再舉個例子,平時網上會有許多心靈雞湯,剛開始我會慢慢看,理解一下意思;可漸漸的由於一些原因,時間變得緊湊起來,我對於這些東西就是“一目十行”,然後怕以後會用得上就收到收藏夾裡了;這樣的情況最後演變為,一看到心靈雞湯想都不想就收入收藏夾裡。事實上收藏夾裡的這些東西,最後只能隨風泯滅,因為我從來不看。是的,這兩件事真的很嘲諷。

隨著第二塊碎片的消失導致書信、交談、閱讀等豐富靈魂的活動變得彌足珍貴,這樣的生活可以說是摧毀了靈魂的渴求。我們缺乏深度的思考,我們無法通過深層次的閱讀來獲取需要的精神食糧,反而對於任何有用或沒用的東西都處以讓其自生自滅的態度。而且我們還會產生錯覺,認為一天過得忙碌又飽滿充實,其實當你真正問他們,那你們一天做了什麼事的時候,他們往往會突然噎住,摸著腦袋像在腦海裡找尋今天工作的蛛絲馬跡。

由此觀之,倘若再這樣下去我們的靈魂或許就會在碎片的海洋中迷失方向乃至窒息、孤獨地死去,留下一具空虛的軀殼。

原來這“碎片化”碎的是我們自身啊,那這樣下去不行,得想個主意來解決他。苦思冥想,細細琢磨,我有個大膽的想法。資訊時代的降臨是不可避免的,這是一種進步,沒有進步的人類就只能退化,所以我們不能怪是生活所迫,要從自身改變。很多人都有個誤解,他們認為,要完成一件事需要一整塊大把的時間才行,其實非也。舉個例子,如果你打算寫一篇幾千字的文章,可是很難有一大塊時間讓你坐下來安靜地完成。那麼如何去做呢?你可以預留一個寫作時間,在動筆之前,先利用一切碎片時間來進行構思,積攢素材,最終把積攢的內容銜接在一起,自然一口氣寫幾千字幾萬字都不在話下了。集腋成裘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高爾基說過:“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人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在這個時代,我們應是時間的主人,又怎能被時間所支配呢?所以把握好碎片時間,成就充實人生。

破碎的修行——淺談碎片化閱讀 篇10

破碎的修行——淺談碎 ,949字

一個燈紅酒綠霓虹閃爍的時代,資訊化的洪流聒噪地奔騰著,身後是一群或清醒或迷惘或沉淪的人。我聽到無數的人譴責手機、電腦等資訊裝置的誕生,批判人們開啟了現代的“潘多拉魔盒”;我聽過許多的人諷刺如今碎片化的生活,諷刺當今碎片化的資訊獲取方式,諷刺所謂“碎片化閱讀”,諷刺如今的雜誌、短文不堪入目。可這些貌似清醒的人,是否還未曾領悟,他們所追尋的,所謂閱讀的真諦,究竟是什麼?究竟在何方?

讀書就是修行。在這大資料的資訊時代裡,自身修養的完善才是真正心之所向,而碎片化不過是形式上的破碎,並不影響人精神素養的完整。

讀書,就應該摘掉長篇鉅製的有色眼鏡,轉而去追尋那思想中的成長與感情上的成熟。遨遊於書海間,孔夫子的《論語》、泰戈爾的《飛鳥集》、柏拉圖的《理想國》……這些流傳於世的經典,也不全是長篇鉅製,甚至也是“碎片化”的,但他們都是短於篇幅,深於內涵的。冰心的散文這般溫暖人心,樑文道的短小時評一語中的。我們不必為碎片化的結構篇幅而對其嗤之以鼻,因為如果那樣,我們該會遺漏多少經典,多少思想與心靈的昇華。

讀書,就應該聚沙成塔、細心拾起身邊每一塊小碎片,注意平日裡的點點滴滴的積累。清晨,休息了一夜後,精神煥發,讀讀推送的幾首唐詩宋詞,感受一下中華詩詞的聲韻之美和意境之雅;午間,信手取一份雜誌,隨意翻閱幾篇短小的小趣文,享受一下工作之餘後的清閒;夜晚,臨睡之前,讀覽一下孔老夫子的《論語》,咀嚼其中的幾個片段,讓傳統思想精華縈繞在腦海之間,滲入到我們的血液裡,直到不知不覺中進入夢鄉。這樣的修行是零碎的,但卻是永恆的,而且是愜意的。

讀書,本就是沙中拾貝,殘存在你記憶中的也不過是些零碎的片段罷了,但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所有的碎片結合在一起。無關乎飽受爭議的閱讀模式,而是迴歸到自我靈魂的修行中去。陶淵明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孔子那“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壯志;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真摯;李清照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悵。我們終是要看遍人生百味,嚐盡酸甜苦辣。我們修行,需要沉澱,將一句句的微言精義,終化作胸藏文墨,腹有詩書氣自華。

我們不要誤會了碎片化,不要誤會了新興的閱讀方式,不要誤會了這個時代。讀書、修行,從來無關乎表面上的破碎,我們追尋的,是心靈上的完整與融合。

碎片化思維 篇11

碎片化思維作文100 ,1202字

當下的人們,不時徜徉於社交軟體中,在指尖方寸裡培養著所謂的思維。他們滿足於一篇篇公眾號裡的雞湯,在一條條的推送裡認為自己學到了許多,又或許驚詫於轉發量極高的新聞,也並不知道是真是假。他們的思維,粉碎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那些不同的聲音,是吹向不同方向的風,將他們吹成一株株搖擺不定的草。輿論倒向哪裡,思維便與之相隨。這是我們常說的“碎片化思維”。碎片化思維是真正的思維嗎?我並不這樣認為。化整為零易,化零為整,重新形成深度思維,卻十分困難。

正如《網路素養》中所言,“網際網路內在的狂亂和膚淺的特性被植入我們的神經系統”。大部分的人,看到似乎有理的說教便輕點食指加入收藏夾從而再不會去看。在這個淺嘗輒止的過程中,我們缺乏思考。限於字數,推送等碎片化資訊往往缺乏學術性,停留在皮毛,概念的鋪陳導致我們“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且推送沒有考據,其真實性無法被保證。我們形成了觀點,卻不是自己的觀點;缺乏思考的思維,甚至構不成真正的思維。柏拉圖在《斐德羅篇》中寫,他們的心是裝滿了,但裝的不是智慧,而是智慧的贗品。在一道道贗品大餐中,碎片化思維帶來了整體的浮躁,它使我們產生了不去思考的慣性。缺乏思考而浮躁的碎片化生活,如蜻蜓點水,沒有實際意義。

在形成思維的過程中,思考是必須的。《莊子齐物論》裡有這樣一個故事,齧缺向王倪提出了三個問題,“子知物之所同是乎?”、“子知子之所不知邪?”、“然則物無知邪?”王倪三次都回答了“吾惡乎知之!”我們都不知道別人所說的知道是不是不知道,而只有在思考的過程中,才能使最終的結論漸漸明晰、沉澱,從而形成思維體系。塔夫茨大學的兒童發展學教授伍爾夫認為“思考需要花費時間,這是具有閱讀能力的大腦的寶貴特性之一”,碎片化思維消磨了這一寶貴特性。人們對於生活中的現象、新聞,一味旁觀而不追究本質與真假,這樣的生活是危險的。然而碎片化思維也並不是完全負面,是由於我們的不深入思考、不分辨真偽而使其弊端被放大。懂得思考的重要性的人屹立於山峰之巔,依賴碎片化思維的人只能搖搖晃晃地漂浮在雲汽裡,遇到真正的問題便因缺乏基石而急墜而下。

從某種角度來說,碎片化思維確實可以提高人的知識水平。人們可以有選擇性地汲取權威方釋出的資訊。但那是建立在系統學習、有思考和分辨的習慣的基礎之上。碎片化思維可以填補空隙,卻永遠不可能取代完整的、深入思考的時間。美國著名心理學者丹尼爾西格爾在著作《專注的大腦》中說,我們集中注意力的方式直接塑造了我們的思維。

碎片化思維是華而不實的衣殼,只有碎片化思維的人只能泛泛而談,卻無法究其根本。從形而上學的角度看,我們正在從知識的培育者退化為網際網路叢林中資訊的採集者與捕獵者。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跨出碎片化思維的泥淖。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有深度的思維,它賦予我們正確認知、積極思考、辨別是非的能力,在巨大的資訊浪潮裡堅守自己的主見。

碎片化的變化 篇12

碎片化的變化作文50 ,487字

現在,網路的發展與進步,讓讓我們生活開始碎片化。

我是一個零零後,出生在上海的一個幸福的家庭。在我小時後,網路還不發達,主要的娛樂消遣就是父母帶我出去旅遊,我在小學裡已經跑遍了大半個中國。現在平時週末也利用補習班之間的碎片時間,去上海市區內的各種博物館,學習不同方面的知識。或者利用發達的地鐵網路,去各區的公園,呼吸新鮮空氣。每當這些時候,媽媽就會拿出“我傻你也傻”的傻瓜相機,來記錄這些美好的時光

過去,吃完晚飯,總是會去超市買買東西,去商場買衣服,這些都是來打發休閒時間的好方法。現在,不想出門,也能買東西了,現在的網路社會,能滿足你所有的需求。只要拿起手機,摁幾下,就能完成購物。由此可見,有了網路是多方便啊。

還有,我認為最開心的事情是有好朋友能和你一起聊天談話,原來在學校裡有老師,有同學,大家在一起的學校生活非常快樂。現在有了微信,即使各在一方,也能方面的聊天搶紅包。為我的課餘生活添加了很多樂趣。

最後我認為,雖然現在科技發展帶來的非常的便利,但是不能因為讓科技的發展而去破壞環境。所以,應該要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才能去更好的發展科技,讓科技為我們更好的服務。

碎片化所帶來的變化 篇13

碎片化所帶來的變化作 ,840字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幾乎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過30年前,工廠裡工人們每天都繁忙地進行一項又一項操作;人們每天早上都會開啟自己那家小屋的門,撿起地上的報紙仔細地一頁頁翻閱;圖書館裡,學生們站在有著一排排裝著厚重書本的書架旁,尋找著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小孩子們每天都會在沒什麼車子的路旁嬉笑打鬧著,時不時被一隻蝴蝶或是一朵美麗的花朵吸引去了目光……

現在的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大量的體力活或是簡單的操作被機器所替代;人們只要輕輕地摁一下電腦的開機鍵就可以瞭解自己所想知道的幾乎任何事;街上各種模樣的車子多了起來,而小孩子們則是更多地呆在家裡,吹著空呼叫著自己的手機……

科技的發展,尤其是那些智慧工具,讓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而生活節奏的變快會導致一個必然的結果—那就是人們常說的“碎片化”。

“碎片化”讓我們的生活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其中,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就是“碎片化閱讀”了。

在過去,人們常常會捧著一本或厚或薄的書看上半天,而現在,人們依然會“捧”著什麼看上半天,只不過手上“捧”著的不再是書,而是變成了手機。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在手機上的網站上、或是公眾平臺閱讀文章。這就是“碎片化閱讀”。

如今,碎片化閱讀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一種趨勢。

人們可以更加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要,可以更好地利用時間來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這麼方便的讀書方法,何樂而不為?於是,這麼讀書的人漸漸地多了起來。

可是碎片化閱讀真的全是好處嗎?當然不是的。

各種公眾平臺上的資訊很雜亂,甚至可以說是氾濫,讓人很難集中注意力去分辨。

人們開始依賴於手機上的種種,從而漸漸忘記如何去體會、去感受那些存在於生活之中的不起眼的美好之情。

碎片化閱讀,我們可以在手機上更快更方便地收集到我們所需要的資訊,可是卻沒法好好地欣賞文字中蘊含的那些優美。

無論是在碎片化閱讀上,還是在我們如今“碎片化”的生活上,我都認為,我們在感受它們的方便的同時,也不要忘了生活中所蘊藏著的那些美好。

被碎片化割碎的人生 篇14

被碎片化割碎的人生作 ,990字

快節奏、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應該屬於一種人類適應高速發展社會,而產生的一種本能反應吧。那麼,遇上碎片化生活,你到底會怎麼做呢?

在碎片化和資訊爆炸的時代,知識的保質期越來越短、思想的折舊速度越來越快。處身現代生活,你習慣了在碎片化的時間裡淺顯的閱讀,可能常翻翻書已屬不易,但這樣讀書就別說“能記”“能用”了,可能連印象都不曾保有。然而一個人的知識、本領,並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自然增長,所以這樣碎片化的讀書時間,很可能讓你陷入困境。

在這個碎片化的商業社會裡,你看的太多高度濃縮的生活,你以為這才是標準的生活,哪怕就是購物,沒有一小時以內解決,都是不正常的效率。所以我們開發了淘寶等這種可以方便人們生活的購物軟體,讓人們能夠在碎片化的時間內享受買買買的樂趣,於是你一閒下來就打開了淘寶,看著一件件商品,錢包不斷變扁,時間悄悄過去。

如今社會,QQ、微信、陌陌,這些千奇百怪的社交方式也正在風靡,帶給我們碎片化社交的新體驗,帶給了人們無數的方便和快捷。人們追求社交的效率化,所以在這種效率追求下,你喪失了獨自一人,慢慢判斷的信心。急著做決定,急著確定關係,急著分手再找下一個,急著往終點一路飛奔,卻忘記人生的終點就是死亡,忘記了去看一路上的風景。

碎片化的時間裡,你可能一直在刷微博微信空間,刷來刷去最終也沒有學到什麼新能力。於是五年後,你面前出現了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但是需要你英語六級,於是你只好說:“不好意思,我不會誒。”十年後,你面前出現了你喜歡的人,他邀請你一起跳舞,但你並沒有用逛淘寶的時間去學,於是你只好說:“不好意思,我不會誒。”十年後,你的上司說如果你去國外工作的話能夠成為合夥人,但是你的時間都浪費在碎片化的社交中,qq微信埋沒了你能夠拓寬人脈的時間,於是你只好說:“不好意思,我想我不行。”那麼三十年、五十年後,你會不會後悔呢,想著:啊,我應該少聊點天去學跳舞,牽起那個女孩的手,我應該去學英語,去爭取到那個機會……但這一切,都在你以為的碎片化生活中悄悄逝去,你能做的,也就只有遺憾。你忽略了碎片時間真正能帶來的利益,那麼當終點來臨時,你真的心甘情願就這樣嗎?

在一個重娛樂、碎片化又顯急躁的生活節奏下,想要保持一個平穩和沉澱的心態去生活,如同戒毒一般,總是坐立不安,你希望能學習新的技能、新的知識,碎片化的時間便擺在你面前,可能這很難,但只有堅持才是最快的捷徑。

碎片化生活,碎片化思考 篇15

碎片化生活,碎片化思 ,823字

如今,由於社會制度和文化發生了鉅變,導致了碎片化生活的產生。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碎片化生活。

每天放學,我都乘公交車回家,在車上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一次,我看見坐在對面的一對父子,爸爸和兒子手裡都有一臺手機,頭低著,嘴裡還不時地發出笑聲。我很好奇他們在幹什麼,但又不好意思去問,於是在我下車的時候,我從他們身邊經過,這才知道他們原來是在玩遊戲。這讓我感到非常不解,放學路上只有十幾分鐘的時間,這對父子卻抓緊時間玩遊戲,家長不但不制止,反而跟著一起玩。我認為和我一般大的學生,應該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多和長輩交流,多看書積累,充實我們本來認為會無聊的時間,又能增長我們的知識面,何樂而不為呢?

和這對父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位叔叔。他看上去大約四十歲左右,從他的衣著可以看出他的工作一定很忙,現在也許正是他乘地鐵要去下一個地方,在等車的時候,我看見他從包裡掏出一本歷史書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雖然等車最多隻有十分鐘的時間,可他卻如此熱愛,不放棄學習的精神感動了我。此後幾次,我都在車站遇見他,相同的是他都在看書,不同的是手裡的書換了一本又一本。我忍不住去和這位叔叔說話,他告訴我他工作很忙,每天只有這點時間可以讀書,但是把這點時間好好利用,卻一樣可以讀完很多書。聽了他的話,我深有感觸,原來,我們每個人的碎片化生活都是可以自己選擇的。

說了別人,是時候寫寫我自己了。我有一個興趣愛好—打籃球,我特別喜歡,所以,我會利用各種短暫的休息時間打球,每週五放學,我都會和同學們一起去學校操場打籃球。雖然,我們只有半小時的運動時間,但我們都很珍惜,每次結束,我們都依依不捨,但臉上都洋溢著滿足的笑容。這,就是我的一段精彩的碎片化生活。

在這個多姿多彩的社會,我們的碎片化生活有多種多樣,但都需要我們自己來選擇。你可以選擇做低頭族,可以選擇強身健體,可以選擇做一個有文化的人,不論我們怎樣選擇,但願未來我們每個人的碎片化生活能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意義。

碎片化生活,碎片化思考 篇16

碎片化生活,碎片化思 ,823字

如今,由於社會制度和文化發生了鉅變,導致了碎片化生活的產生。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碎片化生活。

每天放學,我都乘公交車回家,在車上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一次,我看見坐在對面的一對父子,爸爸和兒子手裡都有一臺手機,頭低著,嘴裡還不時地發出笑聲。我很好奇他們在幹什麼,但又不好意思去問,於是在我下車的時候,我從他們身邊經過,這才知道他們原來是在玩遊戲。這讓我感到非常不解,放學路上只有十幾分鐘的時間,這對父子卻抓緊時間玩遊戲,家長不但不制止,反而跟著一起玩。我認為和我一般大的學生,應該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多和長輩交流,多看書積累,充實我們本來認為會無聊的時間,又能增長我們的知識面,何樂而不為呢?

和這對父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位叔叔。他看上去大約四十歲左右,從他的衣著可以看出他的工作一定很忙,現在也許正是他乘地鐵要去下一個地方,在等車的時候,我看見他從包裡掏出一本歷史書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雖然等車最多隻有十分鐘的時間,可他卻如此熱愛,不放棄學習的精神感動了我。此後幾次,我都在車站遇見他,相同的是他都在看書,不同的是手裡的書換了一本又一本。我忍不住去和這位叔叔說話,他告訴我他工作很忙,每天只有這點時間可以讀書,但是把這點時間好好利用,卻一樣可以讀完很多書。聽了他的話,我深有感觸,原來,我們每個人的碎片化生活都是可以自己選擇的。

說了別人,是時候寫寫我自己了。我有一個興趣愛好—打籃球,我特別喜歡,所以,我會利用各種短暫的休息時間打球,每週五放學,我都會和同學們一起去學校操場打籃球。雖然,我們只有半小時的運動時間,但我們都很珍惜,每次結束,我們都依依不捨,但臉上都洋溢著滿足的笑容。這,就是我的一段精彩的碎片化生活。

在這個多姿多彩的社會,我們的碎片化生活有多種多樣,但都需要我們自己來選擇。你可以選擇做低頭族,可以選擇強身健體,可以選擇做一個有文化的人,不論我們怎樣選擇,但願未來我們每個人的碎片化生活能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意義。

零碎的記憶 篇17

高一作文 ,925字

三年前,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現在所在的學校—時楊中學。而現在,我們還有20多天就將離開培養了我們三年的母校。

三年前,在我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失敗了,在即將迎來的第二個轉折點,我決定要好好地拼搏一下,衝到終點,哪怕自己在終點線倒下了我也願意,因為畢竟我倒在了終點,我成功了。但此刻的我心裡是緊張的,心底的那根弦是繃緊的,一刻都不敢鬆懈,因為我有自己的使命。

我提前想像著自己到達終點站在終點線的那一刻,我回首遙望了這三年的時光,我有哭過,也有笑過,也有努力過,也有失敗過,也有苦澀過,也有甘甜過……現在,回想起來我才發現,原來我的這三年也是這麼的五彩繽紛,這麼的充滿生機,這麼的複雜。

最美的這些年,如這髮絲劃過指間,倏忽而逝,但那份青春的氣息依然彌留於指尖之上。青春的氣息寄存著這些年最美的回憶,這些年的我們,曾懷著無數的憧憬;結識了太多的同學、朋友,我們在一起的日子也將成為值得保留的照片,來作為自己終身的財富,來作為當自己感到淒冷時溫暖內心的融合劑。

歲月雖不曾為我們停留,但年少的我們攜手走過三年,一起歡笑,一起悲傷,一起輕狂,讓微笑綻放,由淚水傳達。曾經我們一起上課,一起嬉戲,一起寫作業,一起犯過錯,一起被老師批評過,……太多的回憶,是那麼美好的“零碎”,即使“零碎”,我仍想將它組裝成一個整體。

這些年,我們會因為朋友的不諒解而哭泣;我們會因為老師的誤解而無奈;我們會因為親情的淡漠而傷心;我們會因為成績下降而落淚,我們會因為看了勵志篇而鼓足勇氣繼續前進……,一直這樣的迴圈,走到了現在,因為經歷了這些,我們成熟了許多,體驗了人世間的友情,學會了與人相處的方法,學會了當自己跌倒時要從那裡爬起來並繼續行走,學會了諒解,學會了寬容,學會了當別人傷心時自己用笑話去逗她開心,鼓勵她,找到心靈深處的那根精神支柱,學會了懂得……

這些年,我們一起在早晨太陽還未睡醒時就踏著匆匆的腳步趕到教室;課堂上我們一起與周公相會,卻總是被同桌好心地“搗亂”;課間我們一起圍著大談社會奇聞,大談自己畢業後的人生規劃……這些年,我們在一起的日子將成為人生旅途中最美的一道風景線

這些年,是“零碎”的記憶,但它定格在我的心裡,母校是我心靈深處永遠的歸宿。

碎片時間的利用 篇18

碎片時間的利用作文8 ,851字

最近我的手機進水了,本想它罷工兩天自己就會好,但天不遂人願,幾天過後它仍然無法開機,我只得著手換個手機。因為老手機無法開機,所有的應用只能憑記憶中的那些賬號和密碼登陸。我把這個艱鉅的任務交給了老爸,但或許是因為爸爸並不是很想讓我用手機,就這麼小小一件事盡然一拖再拖,一個星期過去了還沒弄好微信。於是我決定利用週日休息的時候自己來弄,本來想著需要用很久,所以特意空出了週日下午。可生活充滿變化,本來無事的週日下午居然莫名其妙地加了一節奧數課。從下午兩點半開始,4點半結束,在加上來回各半個小時的時間,這一個下午就基本廢了。萬幸的是離晚上的課還有半小時,我得以有空搗鼓起來。微訊號是用爺爺奶奶的手機號註冊的,所以還得打電話給他們,讓他們收簡訊驗證碼。

‘喂!’電話那頭傳來了奶奶略有些上海口音的聲音。

‘奶奶,我想請您幫我收個驗證碼。’我說。

一陣寒暄之後,我們終於開始了“正事”

我對著電話那頭喊:“聽好了,現在叫爺爺把你們的智慧手機拿出來,找到簡訊。”

“哦,額~~找到了。”奶奶說。

我說:“那簡訊兩個字上面是不是有一個橙色和白色的方框,點一下。然後稍微等一等,一會兒會有一條簡訊發過來。”說著,我掛掉了電話,並點選“獲取驗證碼”。又再一次撥通了爺爺奶奶的電話。“喂,收到簡訊了嗎?”

“收到了!”奶奶說,上面寫著:‘您正在登陸微信’,你正在登陸微信啊?”

“對,沒錯,上面寫著驗證碼是多少?”

“額!您—正—在—登陸微信,驗證碼是……。咦它怎麼沒有了。”

“啊!沒有了?恩……要不我從新發一遍?”

“哦,那我等著你,是點簡訊對吧?點進去再找……。”

奶奶又複述給了我一遍過程。

後來,我又一次傳送驗證碼給奶奶,這次,我們配合的很好,登入了微信,正好上課。

其實,一件看似需要花很長時間的事,也可用零碎的時間來完成。而這些時間,總是有很多。比如在上學或補習班的路上,可以聽聽磁帶,兩個補習班的中間可以看看書,做做作業。這樣,那些10~30分鐘的時間,才不會被浪費。

零碎的時間 篇19

零碎的時間作文900 ,942字

如今我已經成為了一名初二年級的學生,時間對我而言,極為重要。可在這網際網路普遍的今天,生活裡越來越多的時間被各種各樣的資訊充斥著,總會有種莫名的力量促使自己去看手機,看了很久才會想起來自己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才放下手機。幾分鐘後,又不由自主地拿起了手機,如此往復,就只剩下了零碎的時間。

那日我一如既往地寫著那些未完成的作業,突然,手機螢幕亮了,是一個同學問我作業。本來是該討論完,便繼續埋頭寫字的,可有個話題卻讓我們聊了起來,一聊就是很久。

為了不浪費時間,我的手機設定了半個小時響一次的鬧鐘。直到它響了第二次,我才決定放下手機,心想:這個時候大家都在寫作業,偶爾不回訊息,也不會有人怪我的。於是,我退出了登入,將手機調成震動模式,便又專心苦讀了起來。

使用網際網路的時間與學習的時間的比例是嚴重失調的,即使沒有了訊息提示音,沒有了螢幕的閃動,總還是想拿起手機,看看別人又發了什麼,哪怕是那些與自己毫無關聯的訊息。就這樣,我又點開了訊息,看到了許多新聞、文章、故事。我的好奇心促使自己一一點開。每個篇章都很短小,不像書上的那些寫得洋洋灑灑,使人看了枯燥乏味。篇章短小,所以每篇只用了些零碎的時間,可都加起來,又是很久。

零碎的時間彷彿比平時都要緊湊,這樣的一天就這麼過去了。我本以為那點作業已經不多了,留到第二天寫也沒什麼,可事實並不是這樣,我只好在週日晚上,熬夜寫完了作業。

第二天也是這樣,零碎的閱讀、零碎的話題、零碎的習題……完成了這一切的,都是如此零碎的時間。時間一旦零碎了,就會顯得少了許多,因為那些完整的、充足的時間,都被拿去做了別的事情。時間如此零碎而緊湊,可那些作業卻並沒有減少數量,事情一件件接踵而至,突然讓我發現:這樣碎片化的生活,似乎比以前更緊張了。如果一件事情不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那便會影響到之後的事情。

這樣的生活似乎是已經被網際網路分割成了一個個小方格,方格里放的是時間,是做完一件事情的時間。當每一個小方格消失,時間也隨著它們漸漸流逝了……

那時間去哪兒了呢?其實它們並沒有消失,只是轉化了另一種形式。有的人將它們變為了自己學到的知識;而有的人卻只是將它們單純地變作了一個名詞—“昨天”。

零碎的時間,更值得珍惜,因為它教會你,珍惜光陰。

碎片閱讀的利與弊 篇20

碎片閱讀的利與弊作文 ,877字

如今這個時代,今非昔比。

我在想以前的人們接觸媒體時只有電視機,報紙,或許還有書。如今,卻是一個開關,幾個字,便就可能會出現長篇大論。

我還記得在我三四年級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做一個ppt,雖然書上有答案,但那是幾年前的書,我可懶得翻箱倒櫃的找,就上網搜了點資料,三下五除二,一會就完成了。但隨之我就發現了問題。同學們上去播放ppt。雖然大家的題目及主題都一樣,可ppt的內容卻大同小異,有的同學說這個對,有的卻說這是錯的,都議論紛紛,這可是一道有標準答案的題目啊。

大家想的或許都一樣,誰會沒事去找本書,有的人也許都扔掉了,書上有的網上不也都有麼。所以我們就找一篇,大致看看行,也不管什麼前因後果就複製。

由此可見,網路時代的利弊顯而易見。

利,人可以通過網路而更快的查詢資料;還可以多增加一些選擇性。

弊,不言自明。

一、只注重資訊的讀取,往往缺乏深層的思考。網上的知識,只單單停留在了表面,不深入思考。或者網路直接把答案給你,不告訴你原因和過程,你也將習慣於只看結果,而不去自己根據一些提示,難點要點去自己琢磨。

二、讀者容易養成隨意性。當看到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就讀一下,只要有時間就可以,等車,車上等等;還會隨時寫,一旦有想發的了,就發發朋友圈,再也不能在晚上坐下來靜下心,好好回想這一天發生的事情再寫下來。

三、極容易讓人產生依賴性。畢竟一個15釐米長的手機就可以包括時間、交談、運動、娛樂等多方面的日常生活。

四、讓注意力難以集中。大家一定有過邊工作(學習)邊刷手機的經歷吧。

但是,人們離開了手機,又該如何生存呢?

所以,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一、有清晰的人生規劃,三觀一定要端正,儘量不去看沒有營養的文章。

二、培養觀察力和思考力。平時多看多思,不要只呆在網路的時空裡。

三、專注力。我這有方法可以幫助培養專注力。就是,別人在說話時,在你的腦中顯示出一個影象出來。換句話說就是,想象別人說話的內容。

同時也希望大家可以多讀好書,紙質的書。

面對碎片化的生活,我們不可逃避,但也不可以沉溺。我想當初創造網路的人們,也一定是為了大家生活上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