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資訊,真的無用嗎?相關作文20篇

碎片資訊,真的無用嗎? 篇1

碎片資訊,真的無用嗎 ,800字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我們社會快速進入了資訊化時代。大資料的發展,4G網速的提升,都使得我們接收到越來越多的各種資訊。而這些資訊繁複、凌亂、碎片化的資訊更是佔了絕大多數。所以清楚地認識到這些碎片資訊的影響,學會處理它,對於當下社會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有人曾經做過計算,大資料時代下的人們一天接收到的資訊量比古人們一生的量還多。可見,其中絕大多數為碎片化資訊,佔據你大量空間。這像木屑,一個個雖然又小又輕,但數量一多,便會佔滿整個空間,讓你無處容身。

有些時候,碎片化資訊的接收,還會影響你的正常工作。一不留神,每每看著新接收到的資訊,還會忘記了手頭的工作,甚至釀成了大禍。就像被風吹起的碎屑,一旦卡在了機器運轉的關鍵部位,不但會導致機器的停止運轉,甚至還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可見,對於碎片化資訊處理不當,不但會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也會影響結局。但我們很難提升我們的大腦,創造出更多的空間來存放它們。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要學會篩選與挑揀,將有用、無用的資訊分門別類,歸納處理。舉個簡單的例子,一些日常聽到的段子、笑話或是與自己無關的瑣碎資訊,聽過一便後即便忘記了也無所謂。但必須要完成的事務,或者要牢記的公式,我們不僅要記在心裡,甚至可以用筆記記下來,以免忘記。其實,你要做的事便是用一塊磁鐵,將一堆碎屑中的鐵屑吸出來,單獨儲存。而其他無用的垃圾資訊,給予清理。

分類了各種資訊以後,我們就開始了整合。對於無用的資訊,要學會關聯起它們,否則仍舊是一堆無用的散沙。見過很多小同學用擦下來的橡皮屑,揉捏成了一個圓球,又捏成了一個個小動物。對碎片資訊也是這樣,要尋找兩條或多條資訊之間的關聯。將它們有機整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你自己的知識寶庫。

其實,碎片化生活並不是令人言之色變的大惡魔,也不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只要你使用的得當,就能創造出一片色彩斑斕的大千世界。其作用遠遠大於你的想象。

碎片化的時間真的無用嗎 篇2

碎片化的時間真的無用 ,758字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們的大塊的時間被大量的資訊分割成了碎片,許多人認為這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質量,許多抵制手機和網際網路的文章大行其道,把網路描述成偷取時間的惡魔,更是有人大肆宣揚無手機的生活,但我認為,碎片化的時間比整體的時間更好。

碎片化的時間讓我們更有效率。它可以讓我們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務。舉個例子,一張數學卷子耗時一個小時,這就迫使你在一個小時內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越到後面的難題,大腦就越疲勞,但如果你在做完一面是回個訊息,刷個朋友圈,讓你的大腦放鬆一下,不僅不會錯過某些重要訊息,更能讓你可以更加專注,更有效率地完成下一個階段的任務,難道不是一舉兩得嗎?

碎片化的時間讓我們更加便捷的獲得資訊。在公交車上,吃飯時,等地鐵這種碎片時間,如此短的時間不夠我們寫作業,大部分人會開啟某博,某易等新聞軟體,翻看一下今天有哪些大事發生,瞭解一下國家的新政策,或是朝鮮半島的局勢,試問如果這些碎片時間變成整塊,你是否還有時間瀏覽新聞,或是已經沉浸在題海里,無法自拔了吧。在如今這個要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時代,兩耳不聞窗外事並不是一個褒義詞。

能否利用好時間無關碎片與否,全在與自己本身。歐陽修正是利用了碎片化的枕上,馬上,廁上的三上之功,才能寫出傳世名篇,《醉翁亭記》,蘇軾的待飯未來還讀書也是同樣的道理,反觀某些人,發表冗長的文章質疑碎片化的時間能否有效利用,質疑手機到底有沒有方便人們的生活,為自己的不專注,不認真,不努力找藉口,卻忘了他的文章是怎麼發表的,更忘了人們到底是專門抽出整塊時間閱讀它還是在碎片化的時間裡閱讀它。

總而言之,時間的碎片化是網際網路發展的必然結果,與其列舉它的種種壞處,不如從自身出發,反思自己是否利用好了碎片化的時間,從而將它們化為己用,讓它們成為我們學習的助力。

遇見碎片化生活——碎片資訊時代 篇3

遇見碎片化生活——碎 ,881字

放學回家,原本一直坐在沙發上看報紙的奶奶不見了蹤影。我走進房間才發現奶奶正坐在電腦前,鼻樑上架著老花鏡,眯著眼看著螢幕,手拿著滑鼠略顯僵硬地移動著,不時還用“一指禪”敲擊著鍵盤,螢幕上“網易”兩個大字格外矚目。我走近了,笑著說:“奶奶你也會用網路了?”奶奶也笑了笑,回答道:“嗯,趕潮流嘛—網路這東西可真好用,啥都有,我們年輕的時候哪有這種東西啊……”

這句話讓我陷入了沉思……三十年前的人們沒有任何的電子裝置,他們是怎麼獲取資訊的呢?或許是鄰居口口相傳,也許是訂閱的報紙,資訊單一完整,且人們各取所需。

現我們已經步入二十一世紀,網路逐漸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隨著使用者越來越多,網路也變得越來越複雜,自媒體氾濫,大量的資訊被強行推送給我們,與其說資訊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倒不如說是網路的洪流衝碎了原本完整的資訊,碎成了無數塊不同的資訊,我們的生活,也隨之變得碎片化。

這樣的“碎片化”顯而易見,只要在搜尋引擎中隨意搜尋一個關鍵詞就有千千萬萬個網頁,幾乎每一個網頁都有所不同,點開後還有各個“分枝”將你帶入其他相關聯的網頁,碎片化的資訊儼然成為了一片汪洋。面對著這一望無際的海洋,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有不少的人面對這片海洋廣闊無垠,就不經分辨,接收了所有的資訊,認為“多多益善”。但我想這些人只會在資訊碎片的海洋中倍感迷茫,最終可能迷失方向。因為隨著科技發展,資訊量變大了,卻同時也變得魚龍混雜,又有誰知道你得到的一大堆資訊到底是龍還是魚呢?那些“龍”的確是多多益善,而“魚”卻可能是一無是處的垃圾資訊,甚至對你造成負面的影響。這樣正負抵消,豈不是得不償失?

那麼我們又如何得到更多的“龍”呢?答案很簡單,只要啟用大腦中的“過濾網”就行了。我們不僅要對接收到的資訊進行分析,還要在單個資訊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做到“察納雅言”,在碎片資訊的海洋中暢遊。

而面對被碎片化的資訊時代,我們也要適時關閉自己大腦的“接收器”。靜下心來整理收到的資訊;留下整塊的時間給自己閱讀思考;拋開微信提筆給遠方的朋友寫一封書信;放下手機和家人圍坐一起聊聊心事……

碎片化時代的無奈 篇4

碎片化時代的無奈作文 ,937字

這是一個移動網際網路迅速發展的時代,這也是一個生活逐漸被碎片化了的時代,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資訊……

隨著新媒體諸如微博微信的出現,人們獲取資訊越來越容易。通過新媒體,我們不用再仔細審閱長篇大論的文章,而是可以直接得到短小精悍的資訊。只要開啟手機APP,各種新聞紛至沓來,其中不乏我們所需的國內國際熱點時事,然而更多的,是那些花邊娛樂新聞抄的沸沸揚揚。我們的時間就是消耗在巨大的資訊潮中,儘管短平快的資訊僅需十幾秒的閱讀時間,但在不知不覺中我們溺入了無用成堆的資訊碎片,似乎吸收了大量文字,兜了一大圈卻仍是一頭霧水,一無所獲。

一定程度上,短平快的資訊的確為人們減少了擷取、整合的時間,這樣的方式正好迎合了人們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我們用瑣碎的資訊來填補每天生活中的時間碎片。然而,日復一日如此機械化的、不經思考的工作,形成了一個複製貼上的世界。我們習慣於如此“不勞而獲”,它放大了人類經過千年的學習後收斂了的懶散的本性。“不勞而獲”讓我們缺失了本該有的思考,它以省時省力為藉口偷走了人類文明的特權和榮譽。與此同時,吸納文字者也更加依賴於越來越短的資訊。簡明概要的文字能滿足接受者一眼即記的快感。他們會說與其閱讀冗長的小說,為何不利用實用的內容概要及賞析?功利驅使下,我們又被碎片化的閱讀應有的酣暢淋漓。

難道我們就真的甘心任憑碎片化時代的擺佈,做資訊與資料的信使嗎?我們也有自己的無奈。上班族為了擺脫城市縫隙中幾十平米的逼仄的空間,為了逃離公共交通洶湧的人潮,而努力工作著。學生們為了取得一個滿意的成績,為了自己十幾年的夢想而努力著。人們為了應付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應付不感興趣的科目而被迫選擇了碎片化的資訊。而在這些情況下的產出,又豈會是高質量完成的呢?不過是資訊的疊加拼湊罷了,不過是指尖上的鍛鍊罷了。時代所需要的飛速發展,把我們原有的平靜的生活狀態都碎片化了。

但我們不能將一切責任都歸咎到時代發展上。科技的改革創新是層出不窮的,這也是人類思考下的產物,資訊科技的革新並不意味著閱讀時代的悲哀。快餐式的讀取也有一定存在價值,我們不必完全擯棄和否認,也無法將新時代的產物完全擯棄和否認。我們所需的,是在紛飛的資訊中保持獨立思考,做到理性判斷,不迷失在資訊的海洋中。

碎片化時間的利用 篇5

碎片化時間的利用作文 ,981字

在資訊越來越發達的時代中,我們的生活也逐漸變得越來越碎片化了。而時間也是如此,那麼什麼叫做碎片化的時間呢?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受—每天在學習、上班時都認為時間不夠用所以喜歡在睡覺前、起床後甚至是洗澡之時欲聽些音訊,利用這些時間?這樣的一些時間段就能夠被叫做碎片化的時間。

一定有人會問,那這樣的碎片化的時間用來聽音訊是否好呢?在我看來,這段時間用來聽音訊是有弊的。為什麼呢?請大家看一個在我身上真實發生的事情:

有一段時間,我突發奇想:上學和放學的時間加在一起有1個小時的時間,那這段時間空著也是空著,何嘗不能做一些對自己有利而又可以在此段時間內完成的一些事呢?我一想到此事,便迫不及待地開始了嘗試。從那次思考以後,我又開始想要做些什麼事情,為此,我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突然,我靈機一動:最近不是有說有有聲讀物嗎?那麼這不就是我平時可以做的小事嗎?況且我們現在學習時間緊張,不能看課外書,這樣“聽書”不也是很好的一個選擇嗎?

從那以後,我上學和放學的時間段走路和乘公交車時都會聽一些音訊,但後來發現,我雖然聽了別人的思想,但怎樣都記不住,而且放學後腦細胞一般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聽這些音訊也怎樣都記不住,所以我認為利用碎片化時間來聽音訊是有弊的。而且有時候,馬路上是十分喧嚷的,所以聽音訊時總是要把音量不斷地調高,這樣以後,我晚上也會出現十分明顯的耳鳴,對耳膜是十分不利的。

有弊在於這樣幾個原因:

1、因為音訊是在手機上,所以容易分心,反而達不到效果。

2、因為時間太過於碎片化,而且是別人的知識,不易懂。

3、因為自己得不到充分的思考,後日容易依賴於別人。

4、因為自己沒有思考,但卻在聽音訊,故過於浪費時間。

5、因為付了錢,但卻被灌輸自己不認可的內容,心理受傷。

所以一總結就馬上弄懂了,因為我認為我的脾氣有點倔強,容易分心,而我的時間又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對我來說,碎片化的時間不適合來聽音訊。從此以後,我便開啟了放學後的“複習”計劃。我讓我自己把自己一天所學的物品在腦中加以鞏固,這樣一來,回家後就不用先複習再做作業了,這樣讓我再次利用起了這段之間,提高了學習效率。

到最後,我認為作碎片化的時間是要自己學會去規劃的,規劃好了,這些時間就是屬於自己的,而沒規劃好,這些時間就永遠失去了,雖然科技越來越發達了,但時間規劃還是十分重要的!

碎片化時間的利用 篇6

碎片化時間的利用作文 ,877字

每天,我們似乎都忙得不可開交,但是時間擠一擠總歸是有的。於是我們在一段時間與另一段時間中擠出了一些時間供我們喘息,就如同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結合產下的產物一樣,我們給這個新生兒命名為“碎片化時間”。但是這段多出來的時間究竟是好還是壞呢?

不可否置,從某一方面來說,它於我們有利。舉個例子,比如你是一位上班族,每天乘公交車去上班。那麼從乘上車到下車這段時間裡你完全可以利用它做點什麼。那麼,你可以拿出手機瀏覽一下今天的新聞或者在微信上翻翻朋友圈,和好閨蜜聊上幾句。如果你是工作狂的話,就可以開始處理今天的工作了;如果你是文藝青年的話,你的手中就會出現一本書;如果你是自拍狂魔,那麼拿出手機自拍幾張也是不錯的選擇……或者你什麼都不是,窗外的風景也是不錯的,藉此給自己鼓鼓勁開始一天忙碌的生活。

看上去這段時間這段真是無比的充實,好像做點什麼都對身心有益。可是事實sometimes不是這樣的。

繼續上面的例子,假設在車上你正在打遊戲,半小時後你下了車,可是遊戲還沒有結束,於是你選擇繼續打遊戲。你邊走邊打,將要反殺別人的時候,你撞上了一個人,錯失良機,心裡十分不爽,暗罵了一聲。很不湊巧的是,你撞上的不是別人,正是你的上司,而你的上司也正好聽到了你剛剛罵的那句話。正在你想著該如何解釋時,他瞟了你一眼,皺了皺眉,走掉了。一上午你都在為早上的事情而後悔,而且心中總有不好的預感。果不其然,中午你的上司點名批評了你打遊戲的事情,讓同事看盡了你的笑話。更慘的是,原本屬於你的工作也被你的上司交給你的競爭對手了。

這個故事是不是有些太誇張了?平時我們哪有那麼倒黴?其實,就有那麼倒黴。我只是想告訴你,不要讓碎片化時間裡的事情延續到你正常時間中來。當你做著一些不該做的事時,你已經錯失很多機會了。

那你又會說了:“我不利用碎片化時間了。”其實不必那麼緊張。這段時間的利用取決於你自己。只要你能在下段時間開始前結束掉這段“休息”時間所做的事,就沒有問題了。這也就是所謂的“度”,也就是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你心裡要有底。(要是做不到的話,不如發呆)

希望我們都不是那個倒黴蛋。

碎片化生活的使用 篇7

碎片化生活的使用作文 ,725字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類似的經歷,走在馬路上,在站臺上等公交,甚至可能是蹲在馬桶上時,突然想起有一段書忘記背了,又或是突然記起來有一個小作業忘記寫了,你會怎麼做呢?

這時候,就一定會出現兩種人。一種人會這麼做:加快他們的步伐,伸長脖子焦急等待,額,更加努力。但顯然,另一種人才是今天的主題,他們會慢慢悠悠的取出書籍,拿出本子,掏出本子,從容不迫的寫了起來。顯然,是後者會先把作業寫完。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原擠,總還是有的。”這是我國著名作家周樹人說過的話,不過我要擅自改動一下。“可用的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而利用可用的時間何嘗又不是碎片化的生活嘛,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好好珍惜它呢?

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把雙刃劍,我認為這個說法很對,碎片化的生活也是有利有弊的。肯定會有人提出來,碎片化的時間都是不長的時間,該如何利用呢?它的確不是很長的時間,但它無處不在,而生活就是要將他們收集起來。我來舉一個大多數人都適用的例子。

無論你是坐公交車還是私家車,都會在路上有一段長長的時間,我們大多數時間都會閉目養神,這只是文雅的說法吧,我以前一直都是看著窗外一成不變的風景在發呆。可是現在我知道了碎片化的生活。任何一個不暈車的人都可以用這一段時間來看書。就算你是一個暈車的人,你也可以用下車後或是在教室裡的時間來看書。

當然,也不是所有問題都被解決了,我舉一個小小的例子,當你想要品味一本鉅著時,你有可能會遇上一些問題。說不定你正沉浸在故事中時,即將到站的通知響了起來;抑或是帥氣的男主角將要指認凶手時,老師走了進來開始講枯燥的課文。哎,仔細一想還真是個棘手的問題。

但是,看起來優點還是大於缺點的,那我們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是還是要好好利用的!

碎片化資訊中的我們 篇8

碎片化資訊中的我們作 ,907字

如果問外婆,曾經的她一天是如何度過,她會告訴我,她早上出門上班,晚上回家買菜做飯看報紙。而我的一天則豐富許多,除了一日三餐和學習,我看到好的電影集記錄片便下載到電腦;在公眾號上收藏優秀的文章;午休時間學習了製作雙皮奶;在“奇葩說”中看到新奇古怪的觀點,便反覆琢磨一翻……

這便也許是網際網路的功勞,它用豐富的內容將我們的日常生活分成了小塊並一一填滿。但可以發現比起我們正常的生理需求,更多地被分割大的,是我們獲得資訊的方式。

從前,人們每天獲取資訊的,只有一尺見方的報紙或二十寸小彩電。對他們來說,“包攬天下”的難度極大,眾口難調是普遍現象,而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可傳播的資訊數量急劇增加。為了滿足人們個性化需求,碎片化是遍及所有平臺的發展趨勢。

如果你問我,這樣每日忙忙碌碌的生活有沒有使我比外婆聰明許多?我絕不敢下此斷言。的確,我能在飯桌上侃侃而談,但我面對一個簡單的作文題時,腦中依舊空空如也。反而,我每日的確比外婆疲憊不少。

碎片化的資訊獲取讓我們能針對自己的興趣學習,交流。確實,我也學到了比起從前我能學到的知識。但若要問起這有何弊端,相信每個人又都能說出不少。碎片化的文章只傳播各種事實,卻忽略其推導過程,各種資訊不成體系,只跟著熱點走,缺乏持續的聯絡。

但我們依舊熱衷於此。承認吧,我們都希望能快速成功。我們認為看一個提高自信的方法就能成為萬人迷,看一個PPT教程就認為自己是高手。但這些努力就如同把拳頭打到空氣裡,到頭來什麼都沒得到卻在不斷欺騙自己。

從現在開始改變這一切依舊不晚。當然,我們改變不了時代的潮流,我們能改變的是我們自己。我們第一步能做的就是把一個個孤島連線成為一塊廣闊的大陸。當看到碎片化的知識點,試著停留一會兒,並以它為起點,尋找新的大陸,而不是永遠縮在角落裡。

這樣做,更重要的是放慢了生活的節奏。喬布斯曾說:“我願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與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我相信,他決不僅僅滿足於獲得碎片知識的興奮,更是獲得知識的過程。正是如此,成就了我們的與眾不同。

碎片化是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但絕不要害怕它,而是利用它。我們改變的是生活方式,不變的是內心寧靜和對精神的更高追求。

碎片化生活的正確使用方式 篇9

碎片化生活的正確使用 ,742字

常聽別人說,現在的生活是越來越快,被碎片化的生活分割得支離破碎,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大人的生活怎樣我並不清楚。但目前對我而言,我的生活就行在家、學校、補課機構這些地方無限迴圈。如果把我的時間比作蛋糕的話,這裡切去一塊,那邊分走一塊,所能剩下留給我的是少之又少。

但這不代表我沒有時間去做那些我所興趣的事了。現代化生活的快節奏與繁忙帶來了可以所利用的產物—碎片化時間。

碎片化的時間是一個能用於提升自己很好的工具,如果你能好好利用它,它可以幫助你拉開與別人的差距。不過在合理利用它之前,我們需理解:何為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時間便是生活中由於種種原因而變成一段段的零碎時間,也許在你不經意間便一去不復返,比如說等公交等地鐵花的時間;出去吃飯,點菜到上菜的那段時間;課間休息的時間……這些時間也許不過須臾,但水滴石穿,若能全部有效的加以利用,你便能比他人多出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甚至整整一天的時間。就像魯迅所說的那樣:“時間就像是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是有的。”

當別人在等車的時候刷微博,你可以在腦海中過濾一邊今天講課內容,去其糟糠,取其精華;當點菜後大家都在聊微信時,你能背一背老師所佈置的背誦作業;而在課間,則最好盡力多刷那麼兩道題,又或是抽絲剝繭地弄清那些難題的解題思路……長此以往,有效地利用時間,你便可以拉開和別人的差距,和那些“學霸”“學神”不斷靠近。

有人時常抱怨碎片化生活將我們的時間“化整為零”。古時雖不如現代節奏快,但早已有人會利用零碎的時間,比如說董遇的“三餘”讀書法,歐陽修的“三上”讀書法。現今人人面對的都是這一樣的情況,比起花功夫抱怨,倒不如儘自己最大努力去使它變成有利自己的環境。倘若人們多去向古人學習“化零為整”,也許便不會有人總抱怨時間不夠吧。

被碎片化訊息支配的碎片化生活 篇10

被碎片化訊息支配的碎 ,992字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匆忙的工作學習生活之餘,手機與網路成了我們唯一的消遣工具。也正因這餘下的時間太過細碎,導致我們所看的訊息和文章,也太過細碎。

於是碎片化閱讀和碎片化生活產生了。與其說它是快節奏社會下必會催發出的產物,不如說它的產生,原罪在人—沒有人的需求,也不會有它的出現。

也許碎片化閱讀是有利的,畢竟沒有半點好處的東西也不會存在在這個充斥著競爭力的世界上。碎片化閱讀的優點顯而易見,那就是它節省了人們的時間。看一本書需要很久,看一篇概述只需要五分鐘。用五分鐘的功夫就能讀一本需要五天才能看完的書,何樂而不為呢?

也正是因為它這樣的好處,才衍生出了碎片化閱讀的一系列缺點。

因為它“碎”,所以它勢必很“雜”。網路世界就是一個大熔爐,碎片化閱讀的資訊也無法避免。雜亂無章的文章充斥著大量似是而非的訊息,如果將這些內容全盤否定未免太過牽強,然而不假思索信以為真,也是不可取的。每天被我們瀏覽過的的文章與訊息,經過我們自以為的甄別和處理之後進入了我們的大腦中,並自以為我們做了最佳的篩選,然而實際上呢?不得而知。

更讓人搖頭嘆息的,則是碎片化訊息令人堪憂的思維深度。近來在網路上持續升溫走火的雞湯文,就是在深度方面飽受爭議的碎片化訊息。對於這類雞湯文,我一向敬而遠之,因此難以說出它的好與壞來,但各類瀏覽器和新聞軟體所推送的那些文章,實在是讓人唯願趨避。

前幾個月,班級同學都非常喜歡拿搜狐新聞的標題開玩笑。“男默女淚”、“震驚”……諸如此類的字眼早已成了我們飯後的笑料,然而調侃之餘,我也總會忍不住思考:這樣博人眼球而實質上毫無質量可言的碎片化訊息,究竟是為什麼而存在呢?也許是點選量的競爭讓他們不得不採取這一系列讓人驚覺“看不懂”的手段,然而這樣的職業作風,和“新聞編輯室”中那些寧願搶不到收視率,也絕不報虛假新聞的嚴謹的工作人員相比,實在相去甚遠。

碎片化訊息造福人類也誤導人類,碎片化生活取悅人類也奴役人類。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中,“有所讀有所不讀”就成了我們的必備的修養。如果碎片化資訊進一步佔據我們的心靈甚至住到我們的精神生活,像朱自清、沈從文這樣的文豪,想來也不會再出現了。

改變碎片化閱讀,就從改變自身開始。從現在起,我不願再做一個沉浸於走馬觀花式的碎片化生活中的人了,我寧願做一個與時代脫節之人,也勢必要享受慢而舒適美好的正統閱讀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