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生活如何完整化相關作文20篇

碎片生活如何完整化 篇1

碎片生活如何完整化作 ,735字

對於一箇中學生來說,時間是十分寶貴的,也許,我們現在的作業量對於高中生來說更本就不值得一提,但是,如今中小學生隨著課業的增加漸漸開始慢慢忽略課外興趣,甚至對這些琴棋書畫不屑一顧。那麼,用如此這般“死讀書”的方法,又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來呢,這的確引人深思。

是的,作為一個學生,學習才是我們生活的重心,才是我們值得去傾注大量時間、經歷的一個生活佔比較大的部分,可是,許多學生不去學習課外知識的原因竟是沒有時間。沒有時間,其實,是最難以讓人信服的一個藉口。我們所說的時間,並不是以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來計算的,如果,你將時間,以一分鐘,乃至一秒鐘來計算,是不是就會驚訝地發現,你竟會多出大把的空閒時間呢?這些就是有些人的大腦系統自動忽略的碎片時間。

誠然,如果我們真的好好利用起你手邊的每一分一秒,不讓時間像一支支飛速射出的箭穿過你十指之間微小的縫隙,把這些看似如同碎片一般的時間從新排列,整理,也許你我,會真正的擁有一個美好的,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就像我們都一直擁有的課間十分鐘,如果你放棄與同學聊某某明星,如果你放棄與周公的一次約會,省出僅僅是十分鐘的時間,背背英語單詞,或是看看歷史名著,這不就是能夠省出碎片時間的一個好方法嗎?

還有,很多學生上下學經常需要花費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的時間,在公交車或地鐵上,就可以背好幾首《詩經》中的詩詞,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這一點點碎片時間,就可以換來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一個小小的傳承。

碎片化的時間,就存在在每個人多姿多彩的生活裡,存在在所有人擁有的世界裡,利用起手邊的碎片時間,還來的就是一個幸福的生活

課外興趣,就如此開拓了我們的眼界,我們能夠做到的,是讓我們這份中華驕傲傳承下去,讓我們碎片般得生活拼湊一幅優美的畫作!

生活破碎,我們如何完整 篇2

生活破碎,我們如何完 ,1425字

這是一個空前連結的時代—交通網路、物質網路、資訊網路,把大千世界團簇為一體。這也是一個空前破碎的時代—時間破碎、資訊破碎、思考破碎,生活難以完整。

這個時代的我們,不得不與碎片化的生活相遇。

碎片化為什麼會產生?

現代社會對工具理性的偏重,使人對快的追求趨於病態,以至於發生人的異化。近年來,隨著以移動網際網路為代表的資訊網路的出現,空間對人的限制被極大程度地消除,資訊、工作、娛樂,諸多功能均不再需要被集約於一定的時間分割槽中,因而它們在形式上適應性地趨於零散,以適應後網際網路時代的加速趨勢。是故,作為進一步提速的工具,網路在空間層面連線世界的同時,將生活在時間層打得粉碎。

然而,純粹依靠資訊工具的湧現,並不能解釋為何碎片化的發展在今日如此難以扭轉。

高度細化的社會分工和人類生活的功能分散,幾乎是與網路同步發展的,它們無處不在。出於提高效率的目的,已經表格化的工序被進一步整合為需要大量協作的機械體系,碎片化的生活因此固化。過度頻繁的人際互動不僅難免將工作時間多次分割,還會將工作時間蔓延至原本固定的業外分割槽,導致碎片時間爆炸式櫱生。更嚴重的是,由於快節奏、高彌散的工作時間大幅加重生活壓力,人們開始傾向於避免在額外提升思維壓力。碎片時間被大量用在淺表層次的娛樂上,動如視訊、遊戲,靜如新聞快訊、媚俗文學、戲說經典等碎片化閱讀,佔據了大多數地鐵乘客的旅途時間。無需品讀的文字,稍縱即逝的畫面,使得人們來不及,乃至覺得沒有必要去思考,一步步退化為感知動物,娛樂至死。

在今日,我們不僅享受著網路社會的便捷,還面臨著生命時間的高度分割,更身處於有史以來最為豐沛的誘惑池,整塊時間進一步極度缺失,迫使我們難以再專注於整體性,放棄了需要以長時間段作為基礎的複雜思考。今天的我們,誰能如陳無己,閉門累日只為八葉詩句;誰能如王陽明,七天七夜孤對一竿寒竹?

思考被時間褫奪,被膨脹的物質、浮躁的鼓點、無謂的腳步、無休的忙碌取代,然而這樣的碎片化並不能真正確保效率的提高,卻讓我們的生活碎得幾乎沒有思考的空間。所謂的碎片化的生活,是一種生命歷程的殘缺,更是對速度、效率進行病態追求後所遺留的廢墟。

當生活破碎無法挽回,我們如何活的完整?

我們應該思考。

然而,思考是多樣的。傳統的觀點認為,面對生活的碎片,我們可以去收集、整合。然而,面對缺失連貫性的資訊,過分依賴於利用自身的價值判斷去篩選、利用自身的知識架構去串連,通過思考一步步構建出資訊完整的做法,有時反而會使人忙於收集連綴,而愈加在快節奏的社會中無所是從。

因而,我們應該學會從碎片中明視完整。破碎的鏡子,每一個碎片都能映照整片天空。碎片化的生活中,更需要見微知著。從一句簡單評論看出作者心境,從一段電視廣告感知流行趨勢,從一片新聞快訊洞見社會問題,在碎片化的時代,深入思考給予我們對外物認識完整。

不僅僅針對外物,我們也能從碎片中審視自己。當我們凝視碎片,也正在凝視自己。當我們深思自己對每一個碎片的態度,我們能進一步認識自己。相比較於碎片化之前的時代,我們有著更為豐富的鏡面來觀察自己,對自身認識的立體化,也是對自身完整性的留存與培育。這使得我們在碎片化的時代,仍能完整地棲居。

生活破碎,是時代生產力發展的必然。但能否在破碎的時代活得完整,則取決於自身的思考。我們不必畏懼生活碎片化,但我們必須保持思考,培養對整體生活的意識與大局觀,如此,我們才能彙集破碎而活出完整。

碎片生活,完整意識 篇3

國三作文 ,1142字

小時候,當有人來家中做客,還經常看見爺爺從櫃子裡取出他那一套珍藏許久的青花瓷茶具,泡上一杯熱氣騰騰的好茶,來人無不對爺爺的茶藝讚不絕口。可漸漸的,爺爺很少泡茶了,遇到做客也最多隻在一次性杯子裡丟入一包茶包,聊天之餘還不忘看幾眼手中的手機,再已沒了從前那種溫馨的感覺。

我尤其喜歡看爺爺泡茶,聞著濃濃茶香,看著眼前的如煙的水汽,讓人感覺處在人間仙境,心中有一種難以描述的寧靜。直到有一次,爺爺在泡茶的過程中,竟拿起了手機,茶泡到一半被晾在一邊,從前的意境完全毀了,甚至讓我感到有些滑稽。

隨著科技逐漸發展,我們的注意力不由自主的被分散,很多事情做到一半就再也不能堅持下去,致使許許多多珍貴的“財產”都隨著生活的碎片化被切成碎片。傳統的生活方式,精神家園被一一瓦解,一點兒不剩。

從以前的一本書讀上三四遍到現在讀到一半就放在一旁:當你想著趕緊做好手頭的工作,手機上的一條簡訊,一條微信就能讓你荒廢一上午。當時間被碎片化了,你會發現你根本就無法像想象中的那樣利用它們。

碎片化意味著我們自己掌握的時間很少,在現在資訊量巨大的時代,碎片資訊越來越多,大部分資訊只要瀏覽即可,無需深入閱讀和思考。久而久之,人們也就不愛動腦子,不愛深入思考了,專注度也明顯下降。同樣的,生活節奏的加快也讓很多文化遺產因需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而被拋棄,以至許多它們所蘊含的獨特意境漸被世人遺忘,取而代之的是手機等一系列電子產品的普及。

碎片化已成為如今時代的標誌,我們很難去改變這種趨勢,那就只能學會去利用。

首先,我們應正確的去理解碎片化的時間,它並不等於節省時間,它原本就是你拿來工作的時間,只不過被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給剪碎,當網際網路走進人們生活,大家都覺得給自己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認為這樣就利用好了時間,實則不然,這反而讓許多人患上了拖延症。

魯迅曾經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一擠總會有的。”這是讓我們利用碎片的時間。他也說過“哪有什麼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這便是運用碎片時間的一個例子。再者,當你需要完成一個需要大量資訊的積累才能完成的任務時,碎片化的時間就派上了用途,我們可以利用一切的碎片時間去積累材料,這樣到最後,不論是在質量還是數量方面都有了保證。而不是去把碎片化的時間運用在刷空間,看微博上。

我們的生活被碎片化了,是因為社會的快節奏。但就算是在碎片化的時間裡,我們也可以專注的做事,認真的去感受,我們的意識可以是完整的,我們的精神是否被切成碎片,其實在於我們自己。

品茶固然愜意,但確已不適合現在這樣快節奏的生活,在碎片的時間裡,簡化些許步驟,主客雙方端著茶談笑風生,茶香四溢,溫情瀰漫,足矣。

碎片生活,人生幾何 篇4

碎片生活,人生幾何作 ,2124字

回憶一下,你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映入房間,我們在手機鬧鐘的吵鬧聲中起床。收拾好,整理得當,背上包上班、去學校。在地鐵公交,我們隨意地翻閱手機報,關心著天下大大小小的繁瑣事;在車上,我們或聽著廣播中徐徐流出的新聞、路況,亦或欣賞著音樂,搖頭晃腦。中午的空閒時間,低頭族們忙不迭地開啟手機,或刷微信微博,或信手看看近期的趣事新聞,亦或上網淘貨,“剁手族”瘋狂搶購這兩天新出的折扣。下午的時間似乎也十分空閒,於是繼續掏出手機閱讀、淘寶、追劇、聯網打遊戲。夜深了,一看明早仍要早早起床,於是困到不行的我們放下手機,進入夢鄉。

這似乎就是我們最平常普通不過的一天了。

似乎已經很久沒有耐心地坐在窗邊,沐浴陽光,靜靜讀書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書架裡開始層積灰塵?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再也沒有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地撲在桌前連續工作?為什麼手機的資訊提示音也能迅速吸引我們的關注?為什麼新出的一條微博資訊也能讓我們前仆後繼地去關心?微信右上角閃動的數字為什麼會讓我們心癢?幾秒前釋出的搞笑視訊為什麼在短短几秒就有了幾百點選量?

那些短暫的碎片時間,也許是十幾二十分鐘,亦或許是略長一些。但再也沒有人會將這些時間擠出來工作、閱讀。所有人都習慣了掏出手機,哪怕是在工作時,手機的提示音也難免不會吸引你的注意。我曾經看到一位司機,在等紅燈的間隙,仍在爭分奪秒地刷微信。

我們的時間,已經被碎片化了。

在這繁華熱鬧的大都市中,我們已經習慣了,習慣了隨時能在微信上和朋友暢聊,看看他的近況動態;習慣了隨時能在微博上評論發表文章,讓所有人知道自己的所思所想;習慣了隨時能在大眾點評上找到心儀的餐廳酒店,玩樂設施;習慣了隨時能在導航上找到精細準確的路線。似乎輕輕一點,餐館的招牌,時令果蔬的價格就能一目瞭然;似乎淡淡一掃,最近最有爭議的新聞和最為熱門的話題就能一覽無餘。就連買東西也能做到曾經無法想象的便捷,淘寶天貓京東,心中所想應有盡有。外賣有美團、噠噠、餓了麼,視訊有騰訊、優酷、愛奇藝……

從facebook到微博,從twitter到微信、QQ,在二十一世紀初的過去乃至如今17年的輝煌,網路已經愈漸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成為了我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樣的情況愈發明顯,猶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大—舉個例子,以微信而言,資料顯示今年9月的平均日登入使用者達到了7、68億,比去年增長35%,另外50%的使用者每天使用微信的時長達到了90分鐘以上,視訊通話總次數1億次,而紅包的日傳送總次數達到了23億5千萬次。

這樣的資料無疑是驚人而可怕的。我們已經習慣了網路的便利—網路向所有人開放的,而這意味著所有人都可以通過網路進行資訊的分享合作。這樣的集體的智慧形成了全球性的網,海量資訊供應、傳遞、複製,每位網民都在推進網際網路的發展—也就是說,這張“網”的影響和延伸會越來越廣,虛擬的平臺會和我們的生活相融,直到形成共體的形式……屆時,我們對網路的依賴會更大,乃至無法捨棄的“癮”。

我們的時間碎片化了,戴著耳機,拿著手機,若干群頭不停閃爍刷屏,做事做到一半會被吸引,再沒有整塊的時間來聚精會神地專注在一件事上。

網路縱然是神奇的,然而也有許多虛無縹緲,捕風捉影或斷章取義的資訊。因為我們的時間碎片化了—短短几分鐘的時間,這樣簡短的資訊,你無從判斷它是否真實,也不會思考它的真實意義。你瞭解了一個故事—但也僅此而已了,你甚至無法判斷其真偽—這樣似乎更像在浪費時間。你甚至可能會為一個並不存在的事困擾和傷心許久—這樣的氣氛會渲染你的生活。

與此同時,因為時間的碎片化,時不時冒出的新訊息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這些不一定有意義的資訊消耗著我們的注意力,誘惑著我們不太堅定的內心,久而久之,我們的注意力就匱乏了,因為那些資訊時不時干擾著我們的心。

同時,碎片化的資訊因簡單沒有深度—膚淺的、表面的故事,淺顯低俗的文字,廢話、裝飾性的圖片,十分“水”的內容—沒有思想,沒有靈魂。它是粗製濫造,不重要的干擾和浮誇資訊過多,中心太薄、太淺,因為都市的快節奏的“快餐”式閱讀縱然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或慰藉—但它無法沉澱,它無法改變你,不會讓你真正受益匪淺。笑話,開懷大笑過也就過了。慰藉,感動溫暖過也沒了。它是空虛的,沒有靈魂,所以沒有辦法震撼你的心靈,直擊你的內心。

最後一點,那樣淺顯且難辨真假的文章會影響我們的思考和判斷—我們所接觸的那些荒謬的、浮躁的文字,那些片面的、無意義的話題—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你不知道。你亦不知道你是否不知道,於是你放棄了思考,一味接受那些正面負面的資訊。你所接觸的,學習的,決定了你的品味—若是說你因這個變成了一個頹廢悲觀的、沒有獨立鑑賞能力的人,那豈不是得不償失?

然而,就算如此,還是有許多人享受這忙碌而空虛的碎片化生活。

但我希望不是這樣。

我們都是獨立的人啊!

我們該為未來負責……貪圖這一點沒有意義的歡愉,值得嗎?

願這個碎片化的社會,能有所改變……

碎片生活 篇5

記敘文 ,549字

現代社會節奏繁忙而快捷,來自網路的誘惑更是層出不窮。當大人們因未完成的工作而發愁時,當學生們因未完成的作業而努力時,都可能會被一個電話,一封郵件,一條簡訊而打斷,使我們不得不停下手頭上的事去做另一件事。生活,正在被身不由己的我們慢慢地碎片化。

長長的,慵散的暑假裡,我每天都過得悠閒散漫,白天睡個懶覺起床,吃一頓“晚早飯”,接著看看電視,刷刷微信,玩玩遊戲。等吃完晚飯,出去散散步。回來後,就是每日例行的“追劇”,這樣每天重複著相同的事情也讓我樂此不疲。

但漸漸地,我發現,學生應該有的每天的學文化知識的時間都被這些“精彩”的碎片給淹沒了,我完全可以利用這些碎片時間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比如可以利用看電視的時間來畫一幅完整的畫,又比如可以趁著散步時,聽聽課文的錄音,背背單詞。這些都可以幫助我陶冶情操,節省時間。

這樣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及誘惑著我,當今這些發達的資訊科技產品及網路資訊實在太強大。

當然,碎片化生活也有它的優點,現在網路上的電子書,這種型別的書多半的含義不會太深刻,不太值得細讀,賞析,但它的篇幅較短,相對於紙質書而言,更容易記住文章內容的梗概,倒也不失為一種放鬆的好辦法。

碎片化生活有利,也有弊,我會盡量將碎片的時間串連並利用起來,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貴在堅持!

讓碎片生活留下些痕跡 篇6

讓碎片生活留下些痕跡 ,1067字

資訊時代的浪潮席捲全球,給21世紀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顛覆性的變化。閱讀,購物,社交這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似乎都隨著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而碎片化。電子購物,電子書,社交媒體逐漸走進我們的日常,拼湊出我們的生活。碎片生活的好處由此可見一斑。然而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入,人們漸漸意識到碎片化的弊端。在我看來,碎片化的生活下,我們也需要留下一些痕跡,而不是盲目地把生活分割為碎片。

不可否認的是碎片化的生活帶來的全新的技術革命,以及人們從中收穫的極大便利。回想資訊時代還未到來時,人們通過白紙黑字傳遞書信,在收到回覆之前焦急等待的情形,與資訊化下即時收到回覆,指尖輕輕劃過,想要表達的意思就能通過網際網路傳送到千里迢迢之外,兩者比較,後者的快捷就凸顯出來了。不僅是資訊的傳達,在接收我們想要的資訊時,搜尋引擎或是許多公眾號附帶的推送功能就很好地幫了我們的忙。面對龐大的資訊來源,我們無需花大量的時間尋找需要的內容,在時間碎片化的時代,無疑是有所裨益的。

然而,碎片化生活的內涵似乎已偏離其方便快捷的本意而多了些許干擾生活的無奈。最近王者榮耀被推上風口浪尖,推出的防沉迷系統反映的是人們碎片化時間的不合理應用,只能通過強制的措施改變人們的習慣。低頭一族的刷屏現象,並不來源於渴望社交的訴求,而是當他們習慣於利用碎片時間重新整理訊息後,刷屏就成了他們的必須。社交如此,網購,電子書也是這樣,人們逐漸成為碎片化生活的附庸而不能得到它的好處。

隨著碎片化生活深入我們的生活,我們對於文化的理解和心理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紙質書籍所代表的慢生活文化正慢慢被碎片化閱讀的快捷取代,許多人閱讀電子書籍僅僅是讀個梗概,讀完就扔到一邊。食之無用,棄之亦不覺可惜。閱讀帶來的精神薰陶也隨著碎片化的閱讀習慣而漸漸消散。碎片化的社交模式也使得人們之間的感情淡化,噓寒問暖般的回覆,空間,朋友圈的隨意一讚,看似是一種廉價的交往方式,而由此得到的感情回報也微不足道。僅僅依靠碎片化時間建立感情,將你來我往的言語交流弱化為瀏覽,點選與通知,真摯的友誼又怎能脫胎於冰冷機械的表達?反倒是數字化資訊時代到來之前,那些手寫長信,在焦急等待車馬郵件之間建立起來的友情,更令人為之動容。

雖然時代在改變,快節奏的生活使得生活的碎片化成為一種必然,但我們仍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享受我們的碎片生活。在自己的電子書架裡放上幾本名著,靜下心來細細咀嚼其中的文字,哪怕僅僅是一章,甚至是一頁。在朋友圈中留下自己的見解,即使只是一句話,也勝過蜻蜓點水般的點贊。做到這些不難,卻能使你的碎片生活,留下更多痕跡。

碎片生活,精彩無限 篇7

碎片生活,精彩無限作 ,958字

不知為什麼,在這頭緒紛雜,節奏緊張的生活中,我總是會時不時懷念小時候把一張白紙撕個粉碎,然後瀟灑地拋向空中,愉悅地望著無數小紙片飄飄灑灑落下的樣子。而現在,生活彷彿變成了那落下的碎片,每當開啟電腦,電視,手機,IPAD,眼前就會出現眼花繚亂,內容各異,形式多樣的資訊,這些資訊如同一個個小單元,把我們的生活縱橫切割成無數碎片。

不說別的,就說說我們現在的碎片化閱讀吧,每次週末晚上,開啟媽媽手機上的公眾號,想讀取一些文章,都大費周折,因為媽媽的公眾號實在太多了,有金融,房產,地理,歷史,旅遊,文學,哲學,英語,法語,創業等等,真的如百貨商場,琳琅滿目啊!而每一個公眾號下面,每天派送的內容也大相徑庭,我每次都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去篩選出自己喜歡的來品讀。碎片化閱讀最大的問題可能就是內容太多,太龐雜,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去甄別。每篇文章大約都要讀完開頭幾句才知道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除此以外,我認為碎片化閱讀還是有很多好處的。

首先,它提供給我們的資訊量豐富,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找到更多的資料,擴充套件我們思維,讓我們不再侷限於我們原來的思維方式。其次,能夠讓我們更好地瞭解世界,習主席的一帶一路政策不就是在全面瞭解世界的前提下規劃和實行的嘛。然後,讓我們可以瞭解社會的方方面面,更加深了對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各地美景,道德規範等方面的瞭解。教我們更好地做一名合格公民。去年我就是因為在新聞上看到了寧波一位叔叔翻越動物園高牆被老虎咬死,才思考規則,並寫下了規則這篇文章。最後,碎片化的閱讀讓我們每個普通的個人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我記得我觀看了電影《戰狼2》後,就到豆瓣網上寫了一篇自己的評論,我還從一二年級開始,開通了自己的騰訊微博,把自己的幾百篇文章發表到上面,和我的親朋好友以及陌生朋友互動。而這些行為也讓我有了自信,並鼓勵了我一直堅持閱讀,堅持寫作。

碎片化的閱讀是我們當今社會碎片化生活的一個體現,它雖然複雜,但是它同時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精彩和機會,它讓我們普通人更接近事實,更接近社會,更接近世界。媽媽每年都會問我一個同樣的問題:你能改變世界嗎?小時候,我怯怯地回答:不能。但是由於有了現在碎片化的生活,我覺得個人有了更多的機會,我覺得我們每個人只要努力學習,勤于思考,堅持行動,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改變世界。

“碎片”生活 篇8

“碎片”生活作文50 ,498字

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變革,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碎片化。

報紙從“泛眾傳播”變為“分眾傳播”。媒體常常圍繞著“讀者關心的是什麼”。做文章。

碎片化的產生是一種渴求,網路上的“碎片”是應運而生而不是憑空捏造的。在時代滾滾車輪之下的群眾,才有為節省時間才產生的資訊碎片,人們企圖去用更短的時間瞭解更多的事業與資料。其次,為了拉動新興事業的經濟增長,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了對金錢的追求,那就覆水難收了。究其根本,原來的罪過其實是人。

首先,說我的碎片化閱讀。現在,我們有時會通過手機,電子書等進行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閱讀模式。碎片閱讀,成為大眾的閱讀趨勢,也會有它的利與弊,中青年群體人均每天閱讀時長約為22分鐘,生活的節奏已經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很少有人能認認真真地把一本書完完整整地讀過來。上一次,我和媽媽一群大約三十幾人一起吃飯,其中30人捧著手機,只有一個人在閱讀,可惜那是一本電子書,還有幾個則在一旁玩牌。由此可知,資訊既是一個好東西,也是一個害人的東西。

生活碎片化,造成了人們的散漫,也讓人神情恍惚,甚至逼上絕路。但是有些可以幫助人節省時間。這就是碎片化的生活,既有好處又有壞處的碎片。

碎片生活之利弊 篇9

碎片生活之利弊作文1 ,1011字

隨著網際網路和手機的發展,我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換而言之,我們將原本用於閱讀、購物、社交的時間拆分成片,隨時完成。它們不再像以往一樣,是一件稍帶儀式感的正式任務。

好處是顯然的,這給了我們最大的彈性和自由空間。當購物不再是一個需要全家出動的週末定則,當人們可以在閒暇時光用幾分鐘快速下單,隨後一切被打包送貨,遞到我們手中,人們購物的慾望空前地容易得到滿足,消費次數被無意識增加了。而消費者帶來的巨大利潤,使得商家願意絞盡腦汁地迎合其需求,力求購物最簡化。這對追求省時省力的消費者而言,亦是福音。

不過,儘管我們可以隨時購物,隨時與朋友家人聊天,隨時閱讀,它真的能得到與以往一樣的效果嗎?也許就像物理學中的槓桿,省力不省功。在一方面有所裨益的,在另一方面必有所失。

沒有人能忽略現在社會上的“低頭族”問題:他們無視周遭環境,全情投入自己手上的方寸天地。即使在家族聚會上,也會有人埋首於遊戲或者微信,不願與親友交流。究其根源,正是因為碎片化的資訊簡潔而易得,才讓他們耗費了更多時間於此。當處理完一個資訊後,大腦會獲得滿足感。而碎片化的資訊如此細微,使我們的大腦時常保持高度興奮狀態。或許我們沒有注意,但我們無意識地逃避了更復雜(但更有意義)的任務,而以雜亂的碎片填充我們的大腦。

對於閱讀,我尤其不推薦碎片化。因為當知識新鮮而又易得的時候,大腦便停止了思考,一味地接受。對於這種全盤接收,若是經典美文也就罷了,但事實是不乏居心叵測之人,以碎片化資訊、口號式標語來煽動群眾。碎片化閱讀,如盲人摸象,你可能會摸到圓柱體、錐體、或是巨大平面,但是你摸不到整體。下次需要你來告訴別人,什麼是大象時,如果你記性不錯,你會說,大象是根管子、大象是一堵軟牆。記性不好的大多數人,只能說大象摸起來不錯。碎片化閱讀的危害正在於此。你接觸了局部,卻給了你接觸整體的錯覺;你接觸了表層,卻給了你“不過如此”的錯覺;你接觸了一部分,卻給了你掌握整個知識體系的錯覺。這些錯覺讓你感覺良好,自以為收穫頗豐,因此更加沉淪。但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空留一身疲倦而無所得,才是碎片化閱讀最大的危害。

無論我們是否樂意,生活的碎片化已成必然趨勢。我們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時,也要警惕它為我們帶來的安逸。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或許,與這些遞送到手的碎片保持一定的距離,才是我們常保清明的方法。

碎片生活,我不破碎 篇10

碎片生活,我不破碎作 ,1325字

啪—鏡子碎了,一個我成了多個我,無論怎麼拼怎麼粘終究是多個我。

網路的發達飛快,科技技術水平的發展急速。昨夜我還在笨重的老電視機上了解外面發生了什麼,轉眼間我已經使用著液晶屏電視上網了,也就這麼幾年吧!生活也可謂是豐富到赤橙黃綠青藍紫並存著,然而卻顯得多了些迷茫、空虛和惆悵,人們內心世界變得越發浮躁起來。開始對事事都只是知道,對事事都無法窮盡好奇心,沒有一定的目標,任何事都可行亦可不行,任何事都做不完整,像是缺了一塊的拼圖,要就這樣放棄了嗎?為什麼?哈!原來我們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它彷彿是細菌,看不見摸不著,卻無時不刻在改變著你。

生活必然會接觸到大量的資訊,21世紀這個“碎片化時代”產出的碎片化的資訊接踵而至。如果問老一輩的人是怎麼了解“外面”的,想必獲取方式是:白天看報紙,晚上看新聞吧。但現在的媒體傳播資訊已經不再是還原事實整體的呈現,而是轉化為思考“群眾想看到什麼,群眾會被什麼吸引,怎麼做我才能火”。於是出現了各種標題黨,各種歪曲事實,各種假話套話出現在人們眼前,就比如楊絳先生的過事這件事,在諸多悼念文章中,有一段話被傳為她的百歲時的感言,一夜之間爆火,結果就在人們沉浸於其中時,有出版社澄清說這段話並非出自先生之手,豈不是笑話,更別說喬任樑事件了,人云亦云,甚至添磚加瓦。所以,人們並不擅長辨別真偽,怕只是看到什麼有道理就追隨,什麼看起來美好就愛戴。而我們應該有的精神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由此看來,即使是出現了大量的虛假資訊,但其實碎片化的資訊並沒有錯,錯的反而是我們那顆不會思考不會辨真偽不會過濾的心。

資訊量豐富,知識也無窮盡。成長中,知識是我們接觸最久的東西,而通常它都是以碎片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眼前的。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碎片式知識呢?因為使用度高,並且直接和生活聯絡。常常是“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所以,彼時的“陽光”,那時的“花朵”,我們都想收留在腦中,只好都記下來。但是在碎片知識的背面是懸崖,它有很大的侷限性,它終究只能在知識的表層上閃耀,而無法支撐深入的探索,因為它不夠完整、不夠精煉。好比邏輯思維的形成,它需要的是一套完整的思考將內容清晰地串聯起來,倘若遇上碎片化結點,就又要從頭來過。

碎片化的生活,並非壞事,也絕非好事。運用碎片化的工作取代長期的工作來緩解拖延症和焦慮的人不在少數;運用碎片式的鍛鍊在不知不覺間增強體格;運用碎片式的睡眠來養金蓄銳……其實主要看怎麼利用以及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臨這樣越來越碎片式的生活。

碎片生活雖然經常讓人精神精力被消費,像是吃東西,吃的太多太雜,腸胃會無法承擔從而引發多種疾病,但如果吃的精吃的單一細嚼慢嚥,對腸胃則是極好的幫助與保護。所以何不靜下心來慢慢讀一本書,充分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午飯之餘做做冥想、睡前思考下人生、用幾分鐘看看窗外風景放鬆一下。

生活碎片化,即使可能會使注意力淺薄化、思維淺薄化,但鏡子即使再破碎,照到的也還是自我,你才是操控者。別讓碎片化的資訊擊碎了原本的生活節奏,別讓碎片化的知識打亂了原本的思考,我們才是人生的主導者,拼圖就算缺一角,圖美是硬道理。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但讓生活遇上一個完整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