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不好嗎?相關作文20篇

碎片化?不好嗎? 篇1

碎片化?不好嗎?作文 ,964字

“碎片化”,是近年來經常被人們所提起的一個熱門詞彙。而從它出現的時間和關聯來看,似乎和網路、手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碎片化”是什麼?就資訊碎片化的角度,通俗來講,就是變得更加多元,卻又更加短小了。曾幾何時,地鐵上雖說沒太多看書看報的人,但只有聊天、瞌睡和打電話者誰能否認。而如今,誰能否認一雙雙盯著手機的眼睛和各式各樣的耳機線呢?而大多數人的主要“殺時間”途徑,就是微信、微博,從一片片短至幾十字,長不過幾千字的文章中汲取資訊。事實上,這個畫面正展示了“碎片化”的主要原因:科技的發展和渠道的多樣化。往遠了看,電燈的出現,方便了夜晚時間的使用;同樣,無線通訊的出現,方便了旅途時間的使用。科學的進步,使我們能更充分的利用每一寸時間。而近十年來,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微信微博推特臉書乃至近兩年的自媒體,各式各樣的資訊渠道紛紛湧現,傳統電視報刊的流量必定會被瓜分。再加之,這些新渠道提供的是個體之間的資訊直接傳遞,更能讓人獲得自己喜好的滿足和歸屬感。所以,無論是媒體、社交還是閱讀,這種“碎片化”是時代發展方向上的必然產物。

“碎片化”的缺點和負面影響一直備受詬病。沒錯,它帶來的內容短小而粗糙,結構並不完整,確實對於理性分析或是知識獲取不是什麼好事。於是許多聲音便群起而攻之,指責這些碎片化的內容帶來的,尤其給年輕人帶來的負面影響,或是最終怪罪於這個生活節奏加速的時代,以至於有一段時間,“碎片化”如“過街老鼠”抬不起頭。

然而“碎片化”可以大聲地說:“這個鍋,我不背。”從總體上看,這種趨勢甚至是利大於弊的。碎片化的內容不適合知識獲取,但誰會真的把等車時的五分鐘短文當做自己學習專業知識的途徑呢?那些短小的內容,本身往往就是情感的直接體現,“直抒胸臆”般即時而出的,想要“加工”不如說是苛求。至於是否“碎片化”的生活更容易傳播謠言之類,這是傳播者、媒體人、監管者的責任,有何過於方式呢?而那些抨擊快節奏生活的,很不巧,中國的社會、經濟和技術都在迅速變化、發展中,加快速度、更充分的利用時間才是最高效的。想要人人踱著步子,在公園長椅上坐下,看半天書本的生活,恐怕要等邁入共產主義社會吧。

“碎片化”的生活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它影響著人的認知,卻實際也是人本身所致。它本身不壞,甚至有益,人們如何運用、監管才是真正的“治本”。

碎片化不等於高效 篇2

碎片化不等於高效作文 ,891字

正在等車,拿起手機,看一會兒電子書;吃完晚飯,閒來無事,上網和朋友們閒聊幾句……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日益四通八達,這些行為彷彿已經成為了我們的“例行公事”,也正因如此,我們的生活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被人為地“碎片化”了。

我們往往沒能真正地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人們很容易誤以為把自己的時間碎片化是在最大限度地利用時間,但其實,在那些碎片化了的時間裡,我們的效率是很底下的。比如,電子書現在正流行,因為它可以隨時隨地、隨翻隨看。但是當你在地鐵上掏出手機翻到上一次閱讀的地方時,總是不免得要費腦筋思索之前都看到了些什麼,再費勁沉入書中。就算好不容易進入了閱讀的狀態,不一會兒地鐵又到站了。所以,就算同樣總時長是1個小時,碎片化了的閱讀是遠遠比不上大段時間的閱讀的,因為它缺少了很重要的“連貫性”,而這是在欣賞佳作時必不可少的。閱讀是如此,學習更是如此。要系統地掌握一個知識,大塊的時間是必須的。這樣看來,“碎片化”其實正在不知不覺間偷走我們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不僅如此,碎片化對我們的最大影響是在社交上。仔細回想一下,你有多久沒能和好朋友面對面聊天、交流感情了?隨著社交軟體的盛行,我們習慣於在各種碎片時間上網和朋友們攀談兩句。但是隔著螢幕的聊天真的能叫做社交嗎?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最重要的就在於面對面地吐露心聲,交流感情,而非面對著一個冷冰冰的螢幕和幾個表情符號。這樣表面上的熟絡其實在實際上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所以,我們亟需關注和彌補自己被碎片化了的生活。當閒來無事的時候,請放下手機,遠離螢幕,做一些真正有益於自己的事情,努力地為自己去創造完整的時間。找一本書去讀一讀或是與朋友相約看一場電影都是不錯的選擇。別再讓原本完整的時間被移動網際網路打碎。

當然,如果能高效地利用已經被碎片化了的時間,對我們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那麼,如何能真正地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呢?我想,做好規劃,把工作化整為零,將一個個小目標在碎片時間中完成,無疑能大大加速我們的效率。這樣,碎片化對我們來說也能是一件好事。

“碎片化“的浪潮已成趨勢,但我們可以盡己所能,努力發揮到最高效率。先從放下手機開始吧。

碎片化,不碎 篇3

碎片化,不碎作文10 ,956字

碎片化,這個在21世紀流行起來的新名詞主宰著我們的生活。每天都是由零零散散許多件小事填滿的,或許有些人的生活被安排得井井有條,但一定有人的生活是雜亂無章的,而我們需要學習並做到的就是讓我們碎片化的生活有規律不碎。

拼圖,一定是所有人在孩童時期玩過的一種益智遊戲,通過對幾十個、幾百個,甚至上千個密密麻麻的小卡紙塊、小木頭塊的排列、拼接,最終形成一幅美麗的風景圖或是人像圖。為什麼大多數人在漸漸長大後就再也沒有玩過拼圖呢?相信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沒時間,也沒精力。確實,童年時期的我們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可以用來完成這樣“浩大的工程”。

作為拼圖愛好者的我,在如今繁忙的課業壓力下,還是會用幾個星期的週末,用幾個一小時氣定神閒的拼出一幅2000塊的拼圖,在這過程中放空自我。這樣,在學習中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在繁雜的生活中,用碎片化的快樂填補內心的緊張,何樂而不為?

生活在上海這樣的大都市,高樓大廈隨處可見,每一幢樓都是工人與機器手奮鬥幾個月甚至幾年建造而來的,不像拼圖那樣生硬地拼接在一起,樓房的一磚一土都有鋼筋混凝土將它們拼接,鑄就而成的。就好比我們的生活,如果單純的每天反覆進行同樣的工作,像機器人一般通過許多程式輸入,完成指令。這樣的碎片化生活只會讓人變得枯燥,失去對生活的熱情與希望。要適度地調整自己,這樣碎片化的生活中,尋求一些規律,或許這樣的生活才更有意義。

閱讀是我所認為的能串連生活的好方法。讀不同人的文章,能瞭解到各行各業、各年齡段的人他們對生活的看法。學生時代的人們可能害怕讀到散文,因為在閱讀理解中“散文的中心”、“作者想表達的情感”或者“論述的問題”都是難以揣摩的。面對每個段落作者寫的不一樣的事和人,我們要做的,就是記住“形散神不散”,看似零亂的、碎片的語氣背後,一定有作者想表達的一種情感或是講述的一個道理。

“矛盾的普遍性往往存在於特殊性之中”,這句出現在政治課本上的話很好地闡釋了我們的整個生活體現在碎片化生活中。每件小事中反映了我們對整個生活的看法。就像拼圖時一塊小小的圖片如果放錯,就會影響這幅畫的完成;高樓中一塊磚瓦的錯位,就會導致最終無法閉合甚至日後的崩塌;文章裡的一點概念偏差,就會無法正確理會作者的意圖。

是否碎片不重要,能用巨集觀的眼光對待生活和周遭,那碎片就根本不碎!

“碎片化”不碎 篇4

“碎片化”不碎作文7 ,734字

在資訊網路飛速發展的當代,能夠被我們自由支配的時間就如同從繁枝密葉見掉落的陽光,零碎的,卻又無比珍貴的。而我們身處繁忙的都市和快節奏的生活中,如何利用我們的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是值得深思的。

碎片化是什麼?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許多零碎的東西。我們的時間、精力…。都被資訊化的潮流打碎,分散於不同的時間緯度。

然而“碎片化”看似零碎、難以支配、實則卻大有益處。

碎片化的體現是時間。魯迅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那些從海綿中擠出的水,代表我們那些碎片化的時間彌足珍貴,魯迅正是“用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進行寫作。顧炎武是明清時期傑出的學者,他在勘探地理風貌時,遇上平坦的大道,就坐在馬背上讀起經典傑作,見縫插針地向古人學習。

碎片化的精華在於積累。古語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知識的積累在於平常的點滴。世界文學的寶典時刻為我們敞開著,我們卻並無大把的、完整的時間去細細品味。何不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閱讀?每天在空暇時啃一點點書,就如同一隻書蟲,慢慢啃食、細細消化,將腹中填滿經綸。

碎片化的本質在於時間的支配。常有人嘆道每日的時間不夠用,眨眼又到第二天。然而實質是不會利用好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才會覺得荒度了一天。錢惟演一生嗜好讀書,“手不釋卷”。坐著、臥著、甚至上廁所都會捧一本書。他見縫插針地閱讀,長久下來,填補了知識的空缺。偉人為何而偉大,正是因為他們合理支配了時間和精力,讓他們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們,即使不具備偉人們的閱歷、智慧、見識,卻仍可以學習他們珍惜時間的方法。

用碎片來填補,用碎片來充實,用碎片來拓展。碎片化並不是支離破碎的,關鍵只在於是否被挖掘、被善用。碎片化是時間的精華,可以讓我們厚積而薄發。

碎片化可取嗎 篇5

碎片化可取嗎作文80 ,35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