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閱讀和生活相關作文20篇

碎片化閱讀和生活 篇1

碎片化閱讀和生活作文 ,1077字

碎片化,一個在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熱門話題。要是在十幾年前問一個普通人接觸資訊的方式,無非就是白天看報紙,晚上看電視。而如今,有微信朋友圈、微博,新聞條推薦等等部各種各樣的方式,這些五花八門的內容將我們的生活所切分,碎片化也正這樣潛移默化地改地改變著我們的心態和認知。

現在忙碌的生活節奏讓人們總處於馬不停蹄的狀態,可自由支配的完整時間越來越少,相對的,碎片化的時間卻多了起來,碎片化閱讀這種與智慧手機繫結的方式也由此誕生。

“碎片化“會給人一種錯覺,讓人覺得是在高效利用時間,但其實它僅僅是把你原本可以讀書學習的時間都浪費在手機螢幕上,而所謂碎片化閱讀,尤其是社交軟體提供的資訊,並不能與真正的閱讀相提並論,相反還有許多壞處。記得有一次,我乘地鐵回家,我邊上坐著一對父女,那位父親正在聚精會神地盯著手機,手指如蜻蜓點水般飛快地滑動著螢幕,時不時地扶扶那可以滑落到鼻樑的眼鏡。而他女兒也許是因為貪玩,抑或是小孩子所特有的好奇,時不時地問他父親各種各樣的問題,起初他的父親還會敷衍似的應和幾句,到後來就乾脆沉默不語,女兒也許是不滿父親的表現,於是伸手去拿他父親的手機。她的舉動似乎激怒了那位父親,只聽“啪”的一聲,他打了女兒的手背,並開始高聲責備她,而女孩子也委屈地大哭起來,頓時這一大一小的喧鬧聲攪得整個車廂的人都不得安寧。而我在無意間瞥到,其實他父親僅僅是在看朋友圈而已,況且哪怕他真的在處理事情,也可以和她女兒好好的說,何必這樣大動肝火。套用公益廣告中的一句話“世上最遠的距離就是我在你面前,而你卻在看手機”。碎片化的閱讀讓人們的親情也碎片化了。

其次,碎片化閱讀著一種快餐閱讀,內容玩玩簡短,寥寥數語。長期進行這種快速閱讀,當需要進行長篇閱讀時會使人心情煩躁。這也是越來越多的好書被封塵在書架上的原因,好書需要我們沉下心慢慢品味,而奢望一個幾百字的微小說能夠表達出十幾萬字製作的內涵,這無異於天方夜譚。同時,隔著冰冷的螢幕,又怎能感受到攜一卷好書,溫一壺清茶,翻開書頁,在油墨味中偶爾有書海的快樂呢?記得童年時在書籍上我感受到了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及樂觀;感受到了王維的“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的清新靚麗;感受到了劉禹錫的“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的堅強及豁達……而對比如今那些所謂的心靈雞湯,看似優美,實則缺少內涵。我們忘了雞湯雖好,卻不管飽。碎片化閱讀難以帶給人內心的震撼和學習的氛圍。

海德格爾曾嘆息“詞語破碎處,無物之存在”。最後讓我們放下手中的手機,放下所謂的碎片閱讀,拿起一本好書,享受真正的閱讀。

遇上碎片化閱讀的生活 篇2

遇上碎片化閱讀的生活 ,869字

如今,科技日益發達,越來越多的人都在被大為發展的移動網際網路所影響著,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也逐漸變得碎片化了起來,這種碎片化的生活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的心態與認知。

那麼什麼是碎片化的生活呢?碎片化的生活是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閱讀等等這些零零碎碎的事物的集合。碎片化的生活說明人類在如今這個速度節奏快的大都市中,用零碎的時間做零碎的事情,人們把一件事情分成零碎的一小塊一小塊去做,而不是去做一件完整的事情。

那麼什麼又是碎片化的閱讀呢?我先來舉一個如今社會上常見的現象,現在的人們無論在何時何地,無論是在坐地鐵的時候,還是在吃飯的時候,都人手捧一個手機,真是名副其實的“低頭族”,他們捧著手機刷著微信朋友圈;翻看著QQ中的好友動態;看著最新發布的新聞。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碎片化的閱讀。

如今,我們手機上安裝了越來越多的軟體,有越來越多的公眾號定期推送文章,這些文章都是短小而簡要的,它們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或者只是表達了一方面,這遠沒有我們看一本完整的書的時候所看到的具體,沒有書中的完善,多方面,有依有據。

許多人或許認為這種碎片化式的閱讀十分有益有效,他們能夠在儘量短的時間內看大量的文章,收穫巨大的資訊量。的確,碎片化的閱讀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方便與好處,但與此同時,它還存在著許多弊端。這些文章只能讓我們瞭解事情的大概,大多隻能讓我們看到事情的表面一層微不足道的事物,卻不能幫助我們透過其中看到事物的本質。

我在坐地鐵的時候看到的大多都是低頭玩手機的人,很少看到有人翻閱書本,我們也只能看著其他國家人均一年的讀書量達到近50本書而望而驚歎。其實在我看來,讀書是一種很好的獲取資訊的方式。在讀書時我們能從大量文字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體會到作者多樣的思維,使我們更深入地去了解事物。

如今,許多人心中認為現在的閱讀方式十分便捷迅速,相較讀一本很長的書,他們更青睞現在的閱讀方式。但於我而言,碎片化的閱讀固然給我們許多好處,我卻更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能看書,從書中體會到生活的真正意義和價值。

論碎片化閱讀與生活 篇3

論碎片化閱讀與生活作 ,1206字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所謂碎片化生活,是社會由傳統型轉向現代化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它代表了社會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社會群體更追求生活的多元與個性。碎片化這個詞雖然在平日裡可能不多見,但它卻是深深紮根在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

記得有一次爺爺感嘆說,從前的生活截然不同,人們只需要在每天做好同樣的工作,重複同樣的生活,沒有過多的選擇,每一天都簡單機械,而人們也總以為未來不會有太大變數,人生道路上沒有什麼岔路可言。而如今,碎片化生活無處不在,無所不能:想要吃飯,就上“大眾點評”;想要購物,就看“淘寶”;想要打車,就用“嘀嘀打車”;想要付錢,就開啟“支付寶”……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變化,其實已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甚至連閱讀,都變成碎片化的了。人們不再像以往那樣在週末花上一整天時間端坐在書桌前,或者在圖書館中,靜靜地讀完一本書,取而代之的是人們在隨時隨地,緊盯著手中的電子螢幕。

這樣的閱讀方式,對於現今忙碌的人們來說,閱讀變成了一件可以隨時隨地實現的事情。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在長長的隊伍中等候時,都可以進行閱讀。這樣在獲取知識與資訊的同時,也節省了寶貴的時間。而對於有些人來說,這樣不僅能省去買書報的費用,還能使圖書的攜帶更加方便,他們可以不用每天揣著一本厚重的書,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又小又輕的手機或是閱讀器。另外,碎片化閱讀的資源庫龐大,給人們提供了更多資訊,人們可以不用像以前那樣在圖書館高大的書架前,花費很長時間來蒐集所需要的資訊,只要動一動手指,事情就輕而易舉地解決了

然而,這樣的便捷之下,問題也隨之產生了。

像這樣零碎的閱讀,會使人們改變讀書習慣,喜歡讀一些簡短的節選與摘要,而不是仔仔細細地看完所有的文章篇目。而且他們在閱讀一些長篇文章時,往往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從而變得浮躁。碎片化閱讀過於淺顯,漸漸地竟成了一種自欺欺人的行為。

記得很久以前看到過一個笑話,說是一個人看書報文章總是靜不下心,幾乎每次草草看幾眼標題,就算是閱讀完了整篇文章。結果一次他看到了一篇名為《棉布鞋》的文章,便以為是介紹棉布鞋的說明文,不料其實一篇描寫母愛的散文,因此被人嘲笑。現在想來,這樣的閱讀習慣真是淺嘗輒止,斷章取義,自欺欺人。其實這樣的方式根本不可取,對自己與他人都沒有好處,所以即使進行碎片化閱讀,也必須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才是“知”啊。

我認為我們在閱讀時可以將傳統與現代碎片化閱讀習慣相結合,取之長處,避其不足,在工作日時擠出零碎時間進行碎片化閱讀,而在週末,可以找一個慵懶的午後,捧起一本實體書,細細品味其中的情感、人物與描寫手法。記得論語中曾這樣說過:“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在現代的碎片化生活中,我們要學會融會貫通,取長補短,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智者。

看來碎片化生活,也大有講究!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閱讀 篇4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776字

碎片化,一個新名詞,進入了我們這個時代。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變化,很多新鮮事物接踵而來,讓我們有些應接不暇。

隨著資訊時代到來,網際網路,微信等已成為人們獲取資訊的最大途徑,碎片化的閱讀也就應運而生,悄然成為每一位手機擁有者獲取資訊的最佳渠道,也成為了大眾閱讀的趨勢。朋友圈裡推薦的文章,訂閱號裡關注的樂點平臺等等,都成為了大家自由獲取資訊的來源。它的優點是方便,比起紙質書的厚重,它能夠輕鬆的讓你隨時隨地閱讀,上下班途中、等地鐵時都可以用來閱讀。另一大優點就是閱讀選擇性更強,在大量的資訊中,大眾可以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來瀏覽閱讀,也更節省了時間。

而碎片化閱讀也有許多缺點,因為人們更喜歡閱讀自己所感興趣的內容所以許多人會斷章取義,將真正想表達的內容改為熱點,以博眼球,此時大眾浪費了許多時間來閱讀所謂的熱點,並不會得到任何有意義的資訊,甚至還會得到一些不可靠的訊息與資訊,扭曲了事物原來的意思,還會一直流傳錯誤的資訊讓愈多的大眾相信這些謠言。在決定閱讀碎片化的資訊之前,我們應努力辨別出哪些是真正有用的資訊。許多問題就是發生在我們被文章的標題吸引,便不管不顧直接點開閱讀下去。我們可以增添瀏覽這一步。當我們滿懷興趣時,可大致先翻一下內容,看是否只是在胡言亂語,這樣即時退出,就不會為此耽誤時間,也不會接受到錯誤的資訊。

對於一個初中生的我來說,碎片化的閱讀可以彌補我沒有大量時間閱讀書籍的缺失,可以讓我在尋求知識點的時候快捷地搜尋到相關的資訊,但是對我影響很大的也就是依賴了這種快捷的方式,往往對於潛心的閱讀和知識的探究缺乏了耐心和興趣。不過紙質的書籍中的內容更精彩,是真正的知識的海洋。

所以在這個碎片化資訊時代,我們可以用碎片化的閱讀方式去獲取知識,但是我們要學會取與舍,該靜下心來的時候,還是要多讀經典,讓我們的知識更紮實,讓我們的視野更開闊。

碎片化閱讀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篇5

碎片化閱讀對我們生活 ,811字

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中,似乎任何事物都能被“碎片化”。閱讀也不例外。那麼碎片化的閱讀究竟對我們的生活有何影響呢?

所謂的碎片化閱讀,指的是利用手機、電子書、網路等電子終端為主要載體,間斷的進行閱讀的過程。它將人們的空閒時間充分的利用起來,用於閱讀。不需要隨身攜帶書籍,獲取方式也十分簡單。充分體現了碎片化閱讀快速、便捷、及時的優點。

但是,如果在閱讀的過程中,過於碎片化,那麼碎片化閱讀的弊端便顯現了。當今的網路世界,所承載的資訊量堪稱是以幾何級的速度在不斷增長,不斷更新。形形色色的資訊充斥在我們的眼前,影響閱讀的效率。原本寶貴的時間就這樣被浪費了。更為可怕的是,在不知多少次的碎片化閱讀後,許多人已不記得之前閱讀的內容了。這樣的閱讀毫無價值可言。

長期碎片化閱讀的弊端還在於,影響人們對於知識的理解與吸收。例如,當人們閱讀某些科普性文章後,對其中的知識看似十分了解,但實際上並沒有與自己的生活相聯絡,更沒有自己對其的探索與思考,收效甚微。學習知識的過程是漫長的,需要積累,需要實踐,慢慢就會形成一個框架。但是這些知識沒有和他們自己的知識框架相連線,怎麼能真正被理解甚至去使用呢?

碎片化閱讀的弊端更在於:在不知不覺間,耗盡了人們對於經典作品的熱情與閱讀的耐心。試問,一個適應於長期碎片化閱讀的人,會靜下心來閱讀經典作品嗎。答案其實很明顯,長期碎片化閱讀使人變得漸漸浮躁,讓人產生了一種病態的心理:即希望使用盡可能少的時間來獲取資訊。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認真對待經典作品,怎麼能體會到其中深刻的道理與內涵?若每個人都習慣於這種閱讀方式,勢必對社會乃至國家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

雖然碎片化閱讀眼下已成為一種熱門的閱讀方式,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經典作品。碎片化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本沒有錯,真正的錯誤在於人們利用它的方式。如何更好的利用碎片化閱讀,值得每一個人深思,值得商榷。願在美好的將來,碎片化的生活會變得更美好!

生活中的碎片化閱讀 篇6

生活中的碎片化閱讀作 ,861字

韓愈說過:“業精於勤荒於嬉,形成於思毀於隨。”閱讀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知識財富,又是精神財富。

然而,我們處於碎片化閱讀生活的時代,人們把手機、電子書、網路等電子產品作為主要的閱讀方式,但這種碎片化式的閱讀斷斷續續、閱讀模式也不完整。

隨著時代在改變,碎片化閱讀也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它之所以會產生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人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試問有多少人可以在陽光下,捧著一本名著,喝著茶,靜靜地欣賞著。上班族和學生們為了獲取最新的資訊只能碎片化閱讀,在上班上學途中刷刷微博,看看微信等等。由此,也出現了許多標題黨來博取大家的眼球,不少人看了一眼標題以為什麼都知道了其實什麼也沒有留下。

另一方面是因為手機、網路、微博等閱讀工具出現,相較於是紙質書,電子載體更適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趙劍敏也認為,大眾閱讀碎片化是社會快速發展的必然結果,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讓大家只能抽出零碎的時間進行閱讀,而這必然導致閱讀變得零碎。

碎片化閱讀儼然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也有利與弊。

碎片化閱讀可以省下不少錢並且增加書籍的選擇性。我們不需要隨身攜帶厚重的書,網上的文章短小生動,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當然,碎片化閱讀讓閱讀只停留在作者的文章表面,太過於淺層,思想無法得到深入的思考,更容易遺忘。更嚴重的是,碎片化閱讀會讓人誤以為自己擁有很多知識。讀過幾篇文章就以為自己很別人不同,對自己的精神世界要求降低了,內心變得浮躁。這個社會由於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碎片化閱讀,碎片化購物等等也變得碎片化。

碎片化閱讀,暴露了時代文化生活的弊端。真正的閱讀是不可複製的個人體驗,它能帶給人們精神的觸動與心靈的昇華。我們要盡力去改變碎片化閱讀,養成隨手積累碎片資訊的習慣,多閱讀那些有意義的文章,使自己的思維得到提升,思想得到昇華,使閱讀更深入化。

我們處於碎片化生活中,進行著碎片化閱讀,我們要讓閱讀重新變得完整,更要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在面對碎片化閱讀和碎片化生活鋪天蓋地而來的這個社會時,我們是否應該為時代的變化和文化的失陷敲響警鐘。

碎片化閱讀下的虛胖人生 篇7

高三作文 ,1371字

碎片化閱讀,是指通過手機、電子書、網路等進行的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閱讀模式。某知名媒體指出:碎片化閱讀已經成為大眾閱讀的趨勢。許多人喜歡透過手中的5。8英寸的窗戶去窺視這個世界。他們將碎片化閱讀譽為高效、快捷、資訊量大的閱讀方式,認為自己從高度發達的網際網路世界裡獲得了汗牛充棟的知識。殊不知,他們只是碎片化閱讀下的虛胖人群罷了。

碎片化閱讀粉碎了人們深度獨立思考的能力,造成知識上的虛胖。在資訊化不發達的年代,求知慾旺盛的人們沒法接觸到如今天一樣海量的資訊,對於手中的寥寥幾本書,他們都會深層次的挖掘其中珍稀的知識資源,並在腦中一遍遍的充分消化,並加以自己的思考,從而形成林語堂先生所倡導的“不受任何社會學、政治學、文學、藝術或學究的胡說所威嚇的獨立的判斷力”,這種閱讀方式,真正做到了“讀書破萬卷”中所倡導的“破”的境界,收穫的必然是飽滿而充實的知識體系。

反觀今天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網際網路媒體所展現的,更多的是那些加工過的資訊。由於受文章長度及營銷策略的限制,作者無法在一篇文章裡詳述某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而只能擇其皮毛,配上吸引眼球的營銷策略,做成一道“知識快餐”。吃下一道道的“知識快餐”,人們可以很快獲得所謂“精神上的飽腹感”。可是,若沒有完整的知識體系,這些微不足道的知識皮毛只會“酒肉穿腸過”,剩下的只是浮華無用的營銷脂肪,使人成為“虛胖的知識分子”。難怪現在許多人感嘆“為什麼飽讀詩書卻過不好一生”。其實,他們根本沒有系統化的飽讀,只是囫圇吞棗地進食了紛繁蕪雜的碎片罷了。

歷史學博士廖峰說:“人或成為碎片化資訊的奴隸”,這種說法絕非聳人聽聞。因為,大量的碎片化資訊,還會造成靈魂上的虛胖。面對網際網路呈上的一道道“心靈雞湯”,人們在大快朵頤的時候,當然會獲得一種虛假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就會形成自己的精神生活十分充實的錯覺,這種充實就是靈魂的虛胖。在靈魂的虛胖下,人的工作意願和效率會大幅下降,這也就催生了社會上許多的“佛系青年”、“喪文化”,一個個“奴隸”出現了。

充實的靈魂從來都不是唾手可得的。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外在美和內在美兼具。這種由內而外的優雅氣質的背後,藏著她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她無論多忙多累,每天都會認真讀書一小時,日復一日,知識和文化一點點地積澱在了她的靈魂裡,使得她的眼裡常有詩情畫意和碧海藍天,這才是充實而不虛胖的靈魂。

詩人歐陽江河寫道:“我故意寫長詩,對抗碎片化的生活”。誠然,碎片化閱讀已經成為了大眾閱讀的趨勢,但我們仍然可以逆流而上,進行知識上和靈魂上的一場“減肥”。我們應放下手中5。8英寸的窗戶,去那一本本徘徊著天光雲影的半畝方塘中,與每一位聖哲先賢來一場靈魂的邂逅。

願將來的你,能遠離碎片,拒絕虛胖,這樣你才能把自己修煉得越來越完美——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碎片化閱讀 篇8

話題作文 ,887字

文字是思想的對映,中國語言更是深藏奧妙。我們總是能夠找到一片書海來安放和重啟疲憊的心靈。然而,當我們無暇捧著茶杯欣賞冗長的文章時,碎片化閱讀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車水馬龍,紛紛擾擾。每個人都加快著腳步穿梭在街頭。如果每個人的目的地都和他連著一條絲線,那各處就都會交織著千絲萬縷的網。在越來越繁忙的生活中,還有幾個人能坐下來,就著剛好的陽光讀一天書?想必是微乎其微了。那麼碎片化閱讀,不就是用來洗淨蒙塵的心的甘露?在這個時代,碎片化閱讀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選擇。

然而,如果拋開時代的繁亂,單就碎片化閱讀本身而言呢?

我想人們依然不會放棄碎片化閱讀。如果不是為了彌補缺乏書籍的空洞而進行碎片化閱讀,那麼不難發現,閱讀的碎片化,本身就是一種絕美的境界。

讀罷“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不知乘月幾人回,落月搖情滿江樹”這般從月出到月落的佳作,會像是感受了一段清幽美好的故事,冗長而清雅。而不可否認,“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是另一種簡短而含蓄的絕妙佳作。短小而不枯乏,似是言猶未盡,無限美好。

某天某時,街上的霓虹伴雨初亮,某天某時,靜靜地看著行人匆忙的背影交織成風景,一時湧上心頭的悽美,便不是娓娓道來的長篇大論能說得清的,唯有一句“萬丈迷津,遙亙千里”才能與之相配呼應。後來,也不記得哪一段話出自何處,只記得這句話的含蓄有力,那句話的悽美清麗,它們不知不覺走進了靈魂,帶著人們體會更孤獨,更清晰也更唯美的境界。如果說長篇是清口的白粥,那麼碎片化閱讀便是陳年的老酒,總是在一瞬間觸及人的靈魂,讓人更快的領悟,更快的成長。

開卷有益,碎片化閱讀也是大有所長。當有人沉迷於一本小說無法自拔,碎片化閱讀卻能實現很廣的涉獵。周國平說,與其花費精力沉溺於書,倒不如寫自己的書,來抒發屬於自己的體會。這樣看來,涉獵別人的看法而不是盲目接受和認同,讓自己有理性思考的空間,形成自己的觀念,便是碎片化閱讀的又一精華。

碎片化閱讀同整體化閱讀一樣是應當提倡的,也是一樣需要深入體會的,所長補所短。如果因為不能體會其中之奧妙而妄加褒貶,便是大愚之論了。

碎片化閱讀 篇9

國三作文 ,824字

如今資訊時代的洪流裹挾著我們僅有的時間,壓縮著我們僅有的空間,在忙碌中能放下紛擾專心地去做一件事是多麼的難。很少看到有人拿起一本書專心的閱讀,大多數的人都只是在手機上刷著他們的app,看著大部分的圖片與視訊,僅夾雜著些許文字,因而我們的閱讀越來越碎片化,碎片化的閱讀也在這樣的時代下興起。

人們對碎片式閱讀越來越飽含爭議,到底碎片式閱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些什麼?我們的閱讀方式到底被哪些事物碎片化?

資訊時代給我們帶來的高產產品就是手機。手機當中最吸引我們的也是那一個個app,我們難以放下,也難以割捨。現在,在微博微信到處都能看見雞湯文,當我們渴求著心靈的安慰,卻只尋找到那些沒有什麼含金量,沒有值得思考的文章時,我們閱讀的思維也被簡化,失去了我們閱讀當中思考的能力。

閱讀本是我們的一種本能,在閱讀時,我們會產生聯想,在腦海中會形成一個個畫面。可如今圖片加文字的興起,正在慢慢奪取我們的聯想能力。當我們抱怨我們已經沒有創造力,沒有想象力時,我們是否想過,這正是我們平常的一些小習慣而造成的。

有時當我閱讀厚厚的書籍,卻被手機電腦,平板,一系列能奪取我們好奇心和專注力的電子產品碎片化。低頭族越來越常見,走路時也看見有人在用大拇指滑動著手機螢幕,大量的資訊量從眼睛裡湧入大腦,是我們的思維越來越跳躍式,碎片化的思考正奪去我們的耐心與思維能力。

所以對閱讀我們要有選擇性。不要完全沉迷於那些圖片加文字,缺少思維發展性的文章。

閱讀本是件有內涵的事,碎片是的閱讀本不是錯,錯的是碎片式的思考。閱讀時要投入到一段連續的思維中去,去前後聯想,廣泛地思索,對於那些有文藝性的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碎片化的生活就這樣,使我們被身邊的一切吸引過去,慢慢養成的惰性會漸漸抹去我們的意志和目標意識。只顧眼前一時的快樂,而忘卻了長遠的目標,並與它越行越遠。如今我們應該告別碎片式的閱讀,不要停下腳步,去關心關注那些能紛擾我們的事物。應時刻保持一顆專注之心面對書籍。

碎片化閱讀 篇10

記敘文 ,845字

在如今高速發展的世界中,每個人都恨不得把24小時變為了48小時。與此同時也有了碎片化這一說法。

隨著世界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碎片化出現了,碎片化閱讀,碎片化社交,碎片化時間……,彷彿什麼都可以碎片化,無法擁有一個完整的人生。

碎片化的閱讀使我們失去了很多。開啟手機隨處可見的新聞僅僅兩三百字,一個開頭,一個結尾便成為了一條新聞,如此簡潔,是了是表明我們的人生也同它們一樣簡潔,毫無波折呢?記得一位大學教授說過:“若朱自清生活在我們這個年代,面對荷塘,面對明月,拿出手機拍了張照說了句‘今晚月色真美’,發到了微博、朋友圈,於是散文沒了,《荷塘月色》沒了。”對於這幽默風趣的一番話我們不得不加以思考,現在的我們丟了什麼?

我認為是丟了靈魂。每個人都有兩個世界,一個是物質世界,一個是精神世界。在如今碎片化閱讀的引導之下,人們閱讀的書是越來越少,讀的都是一些無營養的文、微博文,閱讀的字數看似很多卻大都一笑而過,靈魂是對於抽象的精神世界的具體化。長期進行碎片化閱讀使精神世界變為了零,這便是失去了靈魂。

曾有人計算過一個人的靈魂是39克,這彷彿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重量。但對於一個求學之人若失去了這樣39克,便失去了對於學問的推敲;對於一個工人若失去了這樣39克,便失去了一門精巧的手藝成為了只會工作的機器。而碎片化閱讀會讓我們逐漸失去我們的靈魂,成為一具僅憑本能而無思考的軀體。我們應重拾完整的閱讀,在讀他人的思想亦有自己的思想,在閱讀中不斷充實自己的靈魂。讓身存於世,魂亦存於世。

一個沒有完整閱讀的民族就沒有自己的思想,從而他們很容易就被別的民族洗腦,進而毀滅。美國為何強大,因為他們民族愛書。就說二戰德國在毀書時美國在大力印刷書籍給人們閱讀,兩者高低十分明朗所以結局也在意料之中。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想要富強就要擁有眾多的閱讀量,也只有這樣才能誕生出更多的思考,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便是思考。

經典閱讀能讓你知曉世間冷暖;經典閱讀能讓你開拓眼界;經典閱讀能發展你的思維。在生活中切不可遺漏經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