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生活是一種創新相關作文20篇

碎片化的生活是一種創新 篇1

碎片化的生活是一種創 ,831字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我們很多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購物不一定要去超市,上課不一定要去學校,甚至看病也不一定要去醫院,這些行為都可以在移動網際網路上分批、分段完成,並且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移動網際網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碎片化了,而這些碎片又構成了我們生活的全部,我認為這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以購物為例,傳統的購物方式是列好清單,留出專門時間,選擇離家比較近的購物點,然後選好商品、交易,最後把商品一次性運回家。這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消耗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如果碰到一家購物店買不全所要的商品,可能就要跑另外的購物點,花費的精力就更多了。而如果我要的商品只有外地才有,那就更難辦了。而有了移動網際網路購物,一切變得簡單多了。只要一部智慧手機,就可以足不出戶,在移動網際網路上隨時隨完成購物,節約很多時間,更省了人力物力。更便捷的是,我人在上海,卻可以輕鬆地從北京、廣州,甚至是國外買到我所需要的東西。我可以中午花兩分鐘買一本書,晚上用十分鐘買一件衣服,明天再花一刻鐘買一把吉他,利用的都是碎片時間,完成的卻是全部的購物任務。

再比如我們學生上課。傳統的上課方式都是在學校教室裡的教和學:固定的地點、時間,固定的老師,固定的學習內容,學生沒有選擇權,特別是學生因生病等原因不能到校上課時,老師教過的內容就不能再學習了。而在移動網際網路上上課,各種限制就沒有了。我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選擇我喜歡的老師上課,學習的內容可以是語、學、外,也可以是學校沒有的課程。比如我可以選擇學習如何做菜,可以選擇學習一門樂器,也可以選擇如何製作電影等等。最關鍵的是我都是利用碎片時間來學習,而且學習的內容也可以是片段化的—熟悉的、簡單的內容可以跳過去,不必被動去聽,而重要的、複雜的內容我可以反覆學習,因此學習效率就大大提高了,這是學習模式就是創新。

移動網際網路讓我們的生活、學習碎片化了,帶給我們的是便捷和高效率,這其實就是我們生活方式的一種創新。

碎片化的生活,是福還是禍? 篇2

碎片化的生活,是福還 ,766字

隨著科技的發展,移動網際網路在生活中的使用愈加頻繁,而我們的生活也因此成為點點碎片,這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心態與認知。在這海量碎片資訊的“轟炸”下,我們不禁思考,碎片化生活究竟是福還是禍?在我看來,這未必如人們常常批判的那樣可怕。反之,它其實有不少可用之處。

世界之大,科技發展之快,海量資訊不斷向我們撲面而來,若是再靜下心來一一翻看,或許還未讀完,更新的知識早已取代原有,為何不利用碎片化的閱讀,拓展視野,瞭解各領域的知識與新聞,豈不更為合適與全面?

其次,碎片化不僅是一種生活,更是一種學習方式。在學習中,用碎片化時間背一些單詞與公式;在課後,閱讀一些碎片化的知識,拓展上課內容;空閒時,拼接起一些碎片化的時間,通過碎片化方式閱讀一部長篇書籍……這些不視為一種抓緊時間學習,利用時間的好方式嗎?

最後,碎片化讓我們學得知識的同時,還能培養我們的能力。在網路中,各式各樣的觀點層出不窮,不同人對不同知識見解不同,這更需要我們的篩選能力,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時,在學習碎片化知識時,將其細分化分類,組織成一個個體系,這對學習生活中的知識總結也有同樣的提升效果。

雖然碎片化生活益處多多,但仍有不少人迷失,這本質還是個人學習能力的問題。在瀏覽碎片資料前,首先安排一個學習任務,使人有目的地查詢,防止入迷。對於學習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同樣能驅使我們前進,遇事不只求膚淺,而是“打破沙鍋問到底”,好好調研一番,碎片化海量知識一定能帶你深度瞭解這些知識……

在這個資訊碎片化的時代,人們思考著,探討著,試著好好利用碎片化。而只有克服內心的浮躁,迷茫與膚淺,努力探究一些深層次的東西。當一切虛無與浮誇的文字消失,碎片便會重新歸一,引領你走向事物的本質。正如狄更斯在小說《雙城記》的開篇語中的那句“這是最美好的時代!這是最糟糕的時代!”

碎片化的生活——是好還是壞 篇3

碎片化的生活——是好 ,795字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碎片化: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生活……

晚上睡覺前或者早上剛起床時,大多數人的選擇是:拿起手機,刷一刷朋友圈,打一局遊戲,或者看一看淘寶上有沒有好看的衣服,包包。最近火了一款遊戲,叫什麼“王者榮耀”,有些人往那一坐就是幾十分鐘,上前一看,在打王者榮耀,甚至上廁所的時候也不忘拉著隊友來一局排位賽。等到你緩過神來,已經過去了幾個小時了。

手機的背後像是抹了一層厚厚的膠水,你拿起它了,就不再放下,有時,你靜靜的“思考人生”,卻會發現,你也許已經好久好久沒有讀過一本紙質書,好久好久沒有放下手機和家人談笑風生,說說笑笑了。有時手機打字打多了,提筆忘字;有時GPS用多了,成了“路痴”,問一問一些上班族和學生,他們最需要的,最離不開的是什麼?答:Wi-Fi,手機,電腦,Ipad。

再說說學生族,有一些學生天天帶著手機玩,上課,放學,無時無刻不玩手機,而導致玩手機時不看路,被車撞死的後果。這些事例太多了,讓別人看,他們都會說:“我知道的,不用說了。"然而,一直拿著手機的人,也是他們呀。

但是,萬物有利也有弊,手機給我們帶來了方便。有些人就想待在家裡“葛優躺”這時候如果他們餓了,又不想動,往往會開啟“美團外賣”或其他外賣程式,再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吃完飯,突然想起來下午還有一個會議,趕快開啟“滴滴打車”或“支付寶出行”叫一輛車接你去公司。到了公司,開啟“郵箱”給同事發幾個檔案……好像只需要一部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就可以做完生活中的所有事。想要買衣服,卻又不想出門,開啟“淘寶”,或者“天貓”,“一號店”,各種東西都有,買好了,一兩天就到了。

碎片化的生活,充斥著手機,電腦……幾乎人手一隻手機,在地鐵上試著看看,有多少人沒有拿著手機?有多少人在認真地看書?沒有多少,我們應該在碎片化的時間中,合理地生活,安排時間,分清利弊。

碎片化的生活,是否改變了你 篇4

碎片化的生活,是否改 ,844字

在這科技發達的年代,每個人都是如此繁忙,無論是戴著領巾的學生,揹著電腦包的上班族;還是拄著柺杖的老人;每個人一天天都在行使自己的職責。

作為一個學生,早晨,乘私家車15分鐘抵達學校,路上,思考思考今天要背誦的課文;午飯排隊打湯5分鐘,思考思考剛剛沒有做出來的題目;放學回家乘地鐵,思考思考語文作文如何寫;學生的碎片,一片一片疊上去,拼出一個完美的藝術品。

上班族,早晨,擠地鐵25分鐘,用手機在APP上看看文章;午飯吃盒飯13分鐘,戴上耳機,背背英語單詞;下班回家,擠地鐵27分鐘,在微博上刷重新整理動態;上班族的碎片,一片一片疊上去,拼不出最完美的東西,但是,越來越多的碎片,也許能夠積累出與藝術品不一樣的酒杯。

老人,凌晨,帶車收音機到公園,打打太極,練練操40分鐘,想想今天給孫女做什麼好吃的;早晨,送孫女到幼兒園12分鐘,想想今天溫習溫習哪本書;中午吃飯20分鐘,想想下午給孫女吃什麼點心;修剪花草30分鐘,想想晚上給孫女講什麼故事;老人的碎片,酒杯、藝術品,什麼都拼不出,然而,它卻像本書,記載了一切東西,彷彿只有慈祥的老人能夠沉穩地翻閱,而在一般人的手裡,已經被刺出了鮮血。

有些人覺得,碎片化生活很有缺陷,有些人覺得,碎片化生活完美無缺。其實,兩者都是正確的,最重要的差異,是取決於每個人的。

碎片化生活,重要的是看你如何運用生活中的碎片,如何用自己的雙手,拼出至高無上的作品,在無數敬佩的目光下,受到數不清的稱讚聲,或者變成在垃圾堆裡不會有人欣賞的一堆碎玻璃?一切都取決於你,看你是怎樣對待你自己的生活的。

當然,碎片化的生活不代表你每天都一定要依賴碎片,在拼建碎片的同時,自己正確的道路也要一步一步走下去。你必須要學會如何捧著一快脆弱的水晶,獨自一人安全走過一根獨木橋。一旦你摔了下去,那你的未來,也許就像一朵烏雲,被風吹散了。

你,摔下去了嗎?

你,打碎了水晶嗎?

你,好好對待自己的生活了嗎?

你,覺得你生活裡有多少的碎片,自由或是壓抑?

碎片化生活,是否改變了你?

碎片化的生活是好是壞 篇5

碎片化的生活是好是壞 ,559字

如今的社會有太多的碎片化,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電視,碎片化的學習,碎片化的資訊,碎片化的交流……那麼多的碎片化,是什麼導致有那麼多的碎片化的呢?

現在的大人太依賴手機,有什麼不會的就上網查百度,讓孩子也養成了這種壞習慣,碰到不會的題就上網查,或者就是作業幫搜題,還有些孩子會讓家長教他們題目,可家長卻也是網上一搜,然後把答案告訴孩子,也不管孩子懂沒懂。

大人依賴手機,直接影響了孩子,有許多孩子現在都是到哪兒都捧著個手機,到了學校都要和別人聊手機遊戲啊什麼的,要想以前,哪怕是鄉下的孩子,一大早的去了學校怕不是在那兒像個瘋子一樣聊那些王者啊,什麼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而是在認真的討論學習問題,碰到不會的你教教我我教教你。

現在還有很多小孩喜歡看網上的小說,電子閱讀是好事,可那些書都還沒更新完,簡直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然後每天心心念唸的就是小說有沒有更新,到了學校學習魂不守舍的,還是安安分分地買實體書看,還可以在看很多遍,可以借給其他同學看,然後和同學一起討論這本書那些好看,哪些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

還有碎片化的運動,父親很胖,想要減肥,但他卻不能每天堅持運動,這可不是件好事,運動最講究的是堅持,像竹子那樣堅持不懈,堅韌不拔才能有所成效。

總之,有這碎片化的生活,有周圍人的影響,也有自身的控制。

碎片化的生活是必然的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825字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奇妙的過程,幾千年來人類在社會經濟宗教等領域發展地非常迅速。反觀科學技術先期理論總是先於的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爆發性增長比較少見。但隨後進入工業革命時期後,技術便開始爆發性增長。直至現在的資訊大資料時代,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於此同時,我們的日常生活也被碎片化了,我們依賴於社交網路等等,甚至成為了某些人的精神寄託。我們很難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大多數人陷入這種迴圈中,無法擺脫。可是,這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確實必然的。

我們先要明白其根本原因是技術的膨脹性增長,技術和知識一樣都是呈倒金字塔性增加的,越來越多,越來越難以理解。而且知識本身是客觀存在的,只不過待人類去發現而已。同時人類本身對事物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資訊科技有其本身不可替代的優勢,所以可以說引領著人類的發展,現在是,以後也是。

資訊科技帶來的是大資料和傳播資訊的快速和便捷,訊息的更新速度也急劇加快,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接受和辨識的資訊應接不暇。舉個例子,比如我在週末開啟qq聊天軟體我會收到許多訊息,我首先得對資訊進行篩選,那些是重要的資訊,那些是馬上就得回覆的訊息等等。當我在回覆他人的資訊時我也會收到其他人的訊息,也許會更為重要。再加上還有其他許多問題要處理,這就是碎片化生活的一個縮影。技術的革命和發展,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社會的複雜程度。對傳統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巨大的衝擊。例如,傳統的購物方式已經唄推翻,網路購物成為主流。據研究資料表明人類對新鮮事物最多停留72小時,所以新事物很快變老。社會上也出現了浮躁的風氣,變得急功近力,處理事物的方式也會變得碎片化。

碎片化也帶來了一些益處,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對了解外部世界的途徑也愈加豐富。也許在這種生活

模式下,我們的社會發展得更迅速。目前這種狀況很難發生改變。

碎片化是必然的,有利有弊。正如那句名言一個硬幣總有兩面。作為身處數字化時代的我們應該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它。

不一樣的碎片化的生活 篇7

不一樣的碎片化的生活 ,857字

“碎片化”這個詞對人們而言並不陌生,字面意思也直觀明瞭—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這種聽上去“支離破碎”的感覺也許會讓人們不對這種生活形式抱有好感,但在我看來碎片化生活不應該被如此侷限,它也有著自己的優勢與正面影響。

“時間就像一張網,你撒在哪裡,你的收穫就在哪裡”。碎片化的時間若是能充分利用,它所帶給你的一定是難以想象的。等車時一遍遍滾動複習英語單詞使背誦不再因連續大量而枯燥;午休的時光用來品品美文讓我們從學業中暫時解脫,放鬆心情;在傍晚利用碎片時間小睡上一會兒便能重新恢復精神……碎片化的時間使個人安排更加自由,利用時間的點點積累來完成瑣碎的小事也免去了面對一長串任務清單的手足無措,階段性任務在無形中的完成提升了我們的成就感,使我們充滿幹勁地迎接每一天。

碎片化的閱讀雖不及紙質書刊那麼具有文學性,但隨著時日的推移,它的成果也逐漸顯現。儘管文章不再那麼連貫,但適當地做筆記並且利用時間跨度來感悟文字的韻味是一個下午讀完一本書所不能給予我們的。廣受年輕人歡迎的手賬本也是在碎片化生活中走進文學的辦法:簡單的寫上兩筆生活中的趣事,發發牢騷,或是一番精緻的美化……久而久之,記錄生活就會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在碎片化生活中特有的習慣。可見碎片化的閱讀寫作並不是毫無可取之處的,在現代生活中,碎片化處理事物的方式成為人們的首選是不足為奇的。

碎片化生活意味著多樣性和隨機性,給生活錦上添花。就像學校的選修課,雖然它將一個個班集體碎片化,但多樣性的課程滿足了不同學生的興趣,讓課程更具針對性。碎片化的生活同樣是創造奇蹟的途徑。微波爐的發明家斯賓塞通過磁電管融化巧克力的現象將美食與實驗這兩個生活中的碎片相結合,促進了科技的發展和生活水準的提高。一個個生活碎片通過不同的方式排列組合,讓生活充滿未知與變數,更富有樂趣與挑戰性。

碎片化的生活是我們這個時代獨有的產物,它迎合著人們對於生活的需求,讓雜化的事件貫穿於我們的一生。這些碎片層層堆積,就像一塊不規則的水晶,讓我們的生活折射出七彩的光,呈現出別樣的風采。

碎片化的生活不是我們的終極追求 篇8

碎片化的生活不是我們 ,988字

曾幾何時,高科技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下雨了不想出去吃飯,用手機點個外賣,就能送到家。無聊了想看戲劇表演,開啟電視,就能看到聽到,想念朋友了,點個視訊通話便能見到對方,一起聊天,似乎不用出門了,我們就能接觸到這個世界,那門前的高樓大廈、窗前的綠草茵茵,又是為何?今天,人們的生活被很多碎片化的內容切分,在資訊傳播進入網路化時代以後,碎片化逐漸成為我們社會傳播語境的一種形象性描述。

一部電話能連線你我他,一根網線能聯絡到世界,一部機器就能代替人類辛勤地工作。高科技確實很方便,但是似乎缺了點什麼,是的,人類的生活便利了,可卻不完整了。雖相聚千里的朋友能通過視訊聊天,但那只是影象,不是真人,你既摸不到也聞不到他身上的氣息。可以點外賣,但卻失去了在店裡熱鬧的氣氛。沒有了這些,生活變得不完整了,生活變成了星星點點的幾塊,這就是碎片化的生活。在碎片化生活的時代,即便高超的媒體想要“包攬天下”,這操作難度也很大,而要辦一份讓所有的讀者都喜歡的報紙也成為不可能的事情。曾幾何時,看到過一個資訊,令編輯記者們常常哀嘆“眾口難調”。“多種媒體,一個聲音”的傳播方式,已不能滿足“碎片化時代”不同受眾群體的資訊需求。

漸漸的我發現高科技的產生,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的“墮落”,意思就是高科技的運用,詮釋為人類的“懶”,人類懶得走,就發明了“代步機”汽車,人類懶得出門,就發明了美團、百度等,懶得出門搜查資料,就在百度一搜就好了。

縱使科技有千百般的舒適和便利,但網路上的一切資訊資料和發達的科技全無生機勃勃之景象,人是活的,為什麼要活在一個“死氣沉沉”的世界裡。走出門,看那奼紫嫣紅,感受那徐徐清風,不也是一個美好的體驗嗎?網路裡的世界再真實美好也不敵現實世界的自然。看草木在風中搖曳,這才是最真實的美,絕非那網路所能匹敵的。我們決不能生活在一些虛無縹緲的童話世界裡。就像在地鐵裡的人們幾乎都是人手一部手機,生活在電子產品構建的虛擬框架中,絕少有人聊天。出現了一朝網路便結識,對面相逢不相識的尷尬局面。

縱觀社會的發展,我們生活變得便利了,卻變得碎片化了,生活也不完整了。科技的進步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但我們決不能被科技所左右了,我們可以運用科技為我們人類所服務的同時多接觸現實生活中真實的東西,使我們的生活不留下遺憾。網路無情人有情,人間交流是正道。願我們的生活不被碎片化,處處留下溫馨的一刻吧。

碎片化的生活,拼出一個多彩的我 篇9

碎片化的生活,拼出一 ,882字

現代化的今日,每個人好像都很忙碌。忙著忙那,似乎沒有一個完整的時間去做一件事,總好像在追趕著、被追趕著:起床、吃飯、坐車、上學、上課、放學、坐車、吃飯、做作業、睡覺……中學生的我,需要想方設法地利用一切空隙的時間做作業,這樣才能有一段較長的時間娛樂。好吧,我承認,現在不應該設定這樣的“目標”,但是誰不希望有一個較長的可時間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呢?

在我很小的時候,特別喜歡畫畫。那時候因為迷戀《侏羅紀公園》,我那性格溫柔的媽媽硬生生地被我拖著連看了五遍。於是,家裡客廳的牆上便貼滿了我畫的各種恐龍:霸王龍、蜿龍、雙脊龍……不過好景不長,這個興趣僅僅維持到六歲。在我看到了我的好朋友坐在黑得發亮的鋼琴前之後,我便迷上了鋼琴。那時的我認為彈鋼琴的姿勢很帥,尤其喜歡有著一雙大手的馬克西姆。於是,在小學的那段時間,只要有人走到大樓門口,就能聽到我練琴的聲音;只要有人來家裡做客,我總會顯擺地露兩手。可是,這個愛好在進入中學之後,也慢慢地被磨蝕了。作業多了,上課外輔導班了,鋼琴課勉強拖了一年也就停止了。

於是,當我的生活日復一日地重複著開頭的場景時,在一個碎片化的狀態之中,我竟意外地找回了我童年的各個興趣。

你說,在程式般的各個“專案”之間的空隙能夠做些什麼呀?想要畫畫吧,才勾出個輪廓便得寫作業去了;想要彈琴吧,手指才剛剛熱絡便得去背書了;想要玩會兒遊戲吧,才進入高潮便得退出了;想要聽音樂吧,算了,我怕自己會睡著了。

可是,即便是碎片化的時間,難道就不是時間麼。

寫公式寫煩了,我會在本子上塗我喜歡的火影忍者,幻想著變身格鬥;抄詞語犯困了,我會彈一首馬克西姆的克羅埃西亞,便精神抖擻;坐車回家的路上,我會開啟手機的音樂,配合著路人的行走,自己嗤嗤地笑……

我非常感謝在我小的時候,父母給了我一個完整的童年。曾經的完整的時間,讓我養成了一些寶貴的愛好。而這些,在今日碎片化的無聊的我的初中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拼出了一個碎片化的我。卻是一個多彩的我。

碎片猶如鏡面,折射出每一段成長的軌跡。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也是遇上每一個階段的自己,然後繼續走下去。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你的選擇是什麼? 篇10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你 ,1049字

現今,時代飛速發展,越來越多智慧化資訊化的應用工具干預著我們的生活,打亂我們原定的計劃,生活好像變得不再完整。

你應該也曾在認真忙碌工作學習時被一通莫名其妙的騷擾電話打斷,在專心看劇時被彈出的某個群聊訊息打斷,在全身心投入自然休閒自得時被臨時提出的約會打斷……你應該也都經歷過吧。不知不覺中,資訊傳遞越來越飛速,即使相隔萬里也能在幾分鐘之內完成,正是這樣驚人的發展,也將我們的生活慢慢碎片化,不記得有多久沒有再沉下心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似乎每件事,即使是零星小事,也很難一口氣完整地達成。

顯然,從社會關注的熱度來看,已有大部分的人意識到這個問題,然後又怎麼樣了呢?無非是在空間、朋友圈長述一段勵志遮蔽手機干擾的巨集偉志向,然後繼續無謂地重新整理,留意著誰點讚了自己,這—又有什麼意義呢?人們都認為是高度發展的科技導致了生活的碎片化,我同意這是原因之一,不過只是客觀因素僅起到導火索作用而已,真正割據了我們生活的,是我們浮躁、受干擾的心性。碎片化的生活真的是一無是處的嗎?其實不然,也有不少人在享受著高科技帶來的生活便捷同時,秉持著真我的生活態度。這一點並不難證明,隨便一兩個你說得上來的當代名人、偉人,他們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可難道他們不是生活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嗎?難道他們完全與資訊化的社會隔絕嗎?答案你的心裡也自然明瞭。那麼,為什麼?是什麼造成你們之間的差距?—選擇。

碎片化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卻也足夠做很多有意義的事:在不算漫長的上班、上學途中,在臨睡前的空閒時,在課間、等車間隙,等等……零星瑣碎又隨處可見的時間裡,你可以選擇背單詞、誦古文、總結一天的生活、回想工作的經驗,等等……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事,但是通常你的選擇是多刷幾次朋友圈,多發幾條空間,多關注幾個明星花邊……其實你心裡也清楚,歐陽修早在宋代就已提出“三上”告訴人們如何合理利用時間。魯迅先生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肯擠,總是有的。”你不是沒有時間,而是你選擇了放棄。時間,也就在這一上一下手指滑動中流逝,你與理想中的你,也就在這幾秒鐘、幾分鐘、幾十分鐘裡漸行漸遠……

碎片化的時間,不是無法利用,而是你不想利用。如果說碎片化的生活是由科技發展社會外因所導致,已成定局的話,那麼如何有效地利用好碎片化的生活,才是為今我們最應該思考的問題,一味地否定碎片化的生活、否定時代的發展,那麼真的是愚昧至極了。我們能為我們理想中的生活做什麼呢?你的選擇又是什麼?我想,這值得我們每個人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