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生活之我見相關作文20篇

碎片化的生活之我見 篇1

碎片化的生活之我見作 ,1007字

在網路不斷高速的發展中,我們的生活也不斷地被網路慢慢化成一片片細小的碎片—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社會,碎片化的學習……碎片化的世界已經與我們形影不離了。這一點既有它的好處,也亦然有其壞處。

碎片化的時間使我們更珍惜時間,更加善於利用時間。

時間只是相對的:當作業非常多的時候(普通要做2小時),你只做了1個半小時,就是很快,而光從時間來看,則會使人覺得長;當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時,過了幾個小時,你也會只覺得過了一會兒,而做不喜歡的事時,只過了半小時,卻感覺過了一天。碎片化的時間,我理解為自己規劃的時間,也就是“時間分割”,可以事半功倍。這會使人更快地在自己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己想做的事。而且,分割時間後,會使人們感覺時間更加緊迫,以至速度的飛速提升。

碎片化的學習使我們減少對學習的重視與關心。

學習的碎片化,是由學生的不自覺而產生的:下課後應先歸納筆記,歸納出重點、疑點和難點,然後找老師或同學進行質疑、學習和討論。然而事實卻是大部分學生一下課就開始與同伴玩耍,疑點、難點、重點都不知道,結果不懂的章節越積越多,最後考試成績就變得不理想。然後,心情就開始低落,學習效果就越來越差,形成了惡性迴圈。而自覺的學生就越來越好,考試分數越來越高,信心越來越滿,就形成了良性迴圈。由此出現了“初一不分上下,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的說法。

碎片化的閱讀使我們知識越發豐富,眼界越發寬闊,積累越發增多。

閱讀是需要長年累月不斷持續,才能結出優秀果實的事情,而且這個果實是非常碩大、充實的。那麼就會有人說“那我每天讀3本書!”;“我每天讀10本書!”等等的話語,使閱讀變成了非碎片化的過程,那不就變成了囫圇吞棗了嗎?這就好像吃飯,狼吞虎嚥地吃一點也許就飽了,而細嚼慢嚥或許要吃很多才能飽,這樣閱讀才能有效果。試問:如果一天讀10本書,能獲得什麼呢?能有什麼作用呢?所以我建議一週一本書,速度非常快的一週兩本,每天看一點點,有好詞好句就記下來,積累成為自己的知識,在以後的寫作中運用,這才說明了讀寫不分家。還可以每天看一點,並歸納中心思想,概括全文,這樣就可以訓練自己的概括能力,提升自己的閱讀敏銳度。

碎片化的生活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只有我們熟練且正確地控制其碎片化程度,控制是否使事物碎片化,才可以使自己進步。因而,我們要善於使用碎片化的週遭事物來提升自己的各項能力水平,以使自己成為優秀人才。

碎片化的生活之我見 篇2

碎片化的生活之我見作 ,826字

在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都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態與認知。以我之見,碎片化的生活是弊大於利的。

首先,是關於碎片化的時間的利用。能夠有效的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固然是好,可是碎片化的時間是緣何而起呢?可能是課與課之間的十分鐘休息,也可能是體育課最後幾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他們所謂的抓緊碎片化的時間是在課間做課後作業,在體育課上覆習下堂課的作業或默寫。殊不知,這是萬萬不可取的。他們不知道勞逸結合的重要性,列寧同志曾經說過: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工作。我們應該有計劃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而不是濫用碎片化的時間。

其次,是碎片化的閱讀。對閱讀來說,它需要一個持續性。可如果是碎片化的閱讀,這就沒有一個連貫性,缺少了閱讀的樂趣,而僅僅是完成任務,這並不是閱讀真正的目的。而且,如果是碎片化的閱讀,就會忘記之前的情節,而回憶之前情節所花的時間可能還大於碎片化的時間,這樣就從增加效率變成了降低效率。所以我認為一段長時間的閱讀是好過於碎片化的閱讀的,長時間的閱讀能使你積累更多好詞好句,邏輯嚴密,思考周到,更能瞭解書中人物的個性和作者想表達的情感。

再者,是碎片化的購物。購物,大多是成人做的事,而他們購物所花的碎片化的時間是哪來的呢?是工作時間忙裡偷閒呢,還是雙十一等購物節熬夜秒殺呢。這些其實都是不應該的。有些人抱怨天天加班,那是因為他在上班期間做自己的事;有些人上班總是遲到,那可能是因為她熬夜秒殺,我們應該抵制碎片化的購物。

最後是碎片化的社交。對於社交,應該是一對一面對面的談話聊天。可是隨著網路的發展,社交的方式也越來越便捷,導致了碎片化的社交。這種社交給人的感覺就是與機器溝通,缺少了人與人之間那種最初的人情味,也使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淡漠了。

而以上這些,究其根本還是碎片化時間的處理問題。所以,我們應該善用碎片化的時間,而不是濫用碎片化的時間。

碎片化的生活對我的啟示 篇3

碎片化的生活對我的啟 ,870字

開學了,老師對我們這些新進入初中生活的同學在校期間,必須關閉手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要求呢?媽媽說:這是是因為我們現在正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時代,不知是從何時起,因為手機和電腦,讓我們失掉了孩童般的率真?

舉幾個例子,我的生活因為手機,就曾被碎片化成無數個片段。

校外某輔導班10:0012:10

我上完語文課,打算去訂午飯,可是我想起來有題目不會,於是就想通過手機去問同學,可是問題沒有問,先和同學聊起天來,上課時間也到了,問題沒有解決,連午飯也沒有吃到,於是,我就餓著肚子,去上2個小時的英語課,直到下課,我才去點飯。

某週末中午12:0013:30

我吃完中飯,想上樓把勞動課老師佈置的做書籤的作業做完,我想在手機上找一個龍貓的圖案畫在書籤上,可我一上網去找圖片,就被最近很受歡迎的電視劇“微微一笑很傾城給吸引了,我忘記了時間,忘記了作業,看了起來,時間過得飛快,已經1:30了,我把手機關掉,看到媽媽就在旁邊,結果是我被媽媽狠狠教育了一頓,手機也被沒收,雖然我後來向媽媽認識了錯誤,保證以後再不犯這樣的錯誤,可是手機也被媽媽嚴格管控起來。

晚上彈鋼琴時20:0020:30

上學老師再三說不要看手機,可是我還是控制不住自己。一次我打算彈鋼琴,可又想把自己彈的“加勒比海盜”用手機錄下來,我一開啟手機,就手機上同學們的微信吸引了注意力,直到媽媽看我怎麼還不彈鋼琴,大叫:"呂蓓卡,你的鋼琴聲去哪裡了?"我才手忙腳亂,把手機隨便一扔,彈起鋼琴。

有時晚上,我躺在自己的小床上,會想:為什麼媽媽總是不讓我看手機,我也曾聽說很多善於獨立思考的人,例如:“股神”沃倫巴菲特等等,他們拒絕使用手機微博和QQ。是他們跟不上時代嗎?我想:當然不是。手機、電腦類的現代工具可以利用,但我絕對不能依賴手機和電腦。雖然手機和電腦可以幫助我們吸取很多資訊,但也是要在完成學習的基礎上,合理運用它們,並且,手機和電腦學到的內容還需要加以整理,整合碎片,讓我們的內心,保持清淨。這樣,才不至於在手機和電腦的時代裡迷失自己。

碎片化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篇4

碎片化的生活給我們帶 ,800字

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產生了碎片化的生活。花一兩分鐘,便能從手機上了解國內外的新聞;輕點一下手指,便能購買世界各地的商品;開啟手機app,便能訂購外賣。除了這些,碎片化的生活還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厚厚的雲層積聚了起來,雷光似一條金蛇般在其中舞動。不一會兒,豆大的雨點潑灑了下來,打在屋簷上,滾落在傘上,落在水塘中,濺起無數的水花。我看著手中的試卷,試卷上的一個個醒目的紅叉彷彿一道道鮮紅的傷口在我心中滴血。雨點打在窗上“噼噼啪啪”的聲音似乎在宣告著末日的來臨。

“怎麼了。”好友搭著我的肩膀問道。“你覺的怎麼了?”我心中的不快即將噴湧而出。“別生氣了,我來給你講個勵志的故事吧。”他把手撐在了桌上,說“雄鷹在60歲時,會獨自飛到山崖上,拔光自己的羽毛,敲碎自己的鳥喙,在經歷幾個月的痛苦之後,它會重獲新生,繼續自由翱翔於天際,所以你……”“等等!”我在他說完之前打斷了他“這麼不科學的故事你是從哪聽來的?”"不科學?這種心靈雞湯不需要科學,只要勵志就行了。”……

回到家後,特地搜尋了之類的文章,發現大多數文章篇幅很短,適合在碎片化的時間裡閱讀,並且道理淺顯易懂,有的甚至在文末直接寫了出來,不用太多的思考。我不禁提出一個疑問:這些文章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心靈雞湯”是“網路文學”的一個分支,“網路文學”是因碎片化的生活而產生的。“網路文學”那淺顯易懂的文字和道理讓讀者不用花太多時間思考,能在碎片時間閱讀,但這樣真的好嗎?柏拉圖的“唯心論”主張“思考是人類的靈魂”,因此不思考則不能稱之“人”,只是一具空殼罷了。長時間閱讀這種文章會麻痺人的思維,讓人變得膚淺,所以碎片化的生活帶來的是膚淺與愚昧,弱化了人們的思考能力。

慶幸的是,在“2016圖書銷量排行”中,並沒有出現諸如“心靈雞湯”之類的文章。上個月舉辦的上海書展也圓滿落下帷幕。說明傳統文學仍是主流,碎片化的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只是一小部分。

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失去了樂趣 篇5

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失 ,812字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為了不浪費每一分每一秒,不得不過著碎片化的生活。

清晨,我揉著還沒睜開的雙眼,迷迷糊糊的走向廁所手裡還拿著一本英語書,一邊洗漱一邊看英語。坐在飯桌前,一邊想著剛才背的內容一邊胡亂的扒拉幾口飯,連味道都沒嚐出來。一出門便感覺天氣有點轉涼,回過頭對母親說了一下。母親便拿出手機,開啟購物網站快速的選好衣服,下了訂單。

在學校,為了能回家早點休息,只好利用下課十分鐘的時間來寫作業,可正在思考一道數學題時,上課鈴響了。我不得不停下思考,收起作業開始聽課。可是下課後,哎呀,我剛才思考到那了?

週末,在去補習班的公交車上,我拿著一本名著在看,看了幾十頁後,就不得不收起來,因為到站了。結果到了下一週再有時間看時,我總是會忘了看到那,前面講了什麼。當我好不容易看完時,卻發現,我根本沒看……

這是我的生活,但我也相信這也是幾乎所有年輕人的生活。我們生活在碎片之中,做著碎片化的事:碎片化的學習,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思考,碎片化的閱讀……誠然,碎片化的生活方式確實節省了很多時間,但它卻也剝奪了更多的樂趣。

早晨,我們總是囫圇吞棗般的解決了早飯,只是單純的為了填飽肚子,而我們中國的美食何其多,光早餐就有許多種,可我們從來沒有好好地去品嚐過一頓精緻的早飯。身為一名中國人,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還有閱讀,一本好書,一本名著,就是一個新的世界。當我們花很長時間用心去讀,全身心的投入於書本之中,你會為主人公的遭遇或喜或悲,為美好的結局而由衷的祝福,或是為悲慘的結局而黯然神傷,其中的樂趣無法言語。而現在人們每天早上起來,開啟手機看看微博,或只是花個幾分鐘看一看所謂的“心靈雞湯”。這樣的閱讀何有樂趣可言?

高曉鬆說過:“人生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在我們為生活奮鬥過程中把自己逼的太緊了,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忽略了這些樂趣,我們應該靜下心來好好地去享受這些樂趣。這樣的人生才更加有意義。

碎片化的生活對我們的影響 篇6

碎片化的生活對我們的 ,756字

在現今的日常生活中,網際網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網際網路讓我們不用面對面就能對話;也不需要我們再耗費時間、體力去外面購物;甚至足不出戶就能品嚐到心儀的美食。但它也給許多人帶來了問題。有些人沉迷其中,導致視力下降;有些人在這裡面投入了重金,只為購買那些虛幻的、華麗的遊戲裝備;有些人整天宅在家裡,昏天黑地,身體每況愈下。

網際網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碎片化。“微信"也是其中的一項。它可以讓我們即使是遠隔千山萬水,但只要我們輕輕地勾動手指,就能即刻聽到或看到至親好友的聲音或面孔。尤其是微信現在又開通了收、付款功能,即使我們不帶現錢包,也能夠“行走天下”。還有哦,微信的朋友圈功能,讓我們可以時時刻刻抒發我們的情感,也能夠第一時間跟我們的朋友進行“互動”。

有了網際網路之後,我們可以在網上玩許多有意思的遊戲。比如:風靡全國的《王者榮耀》、《陰陽師》……

我們還可以在網際網路上查詢資訊,比如陌生的字或詞,只要是問題,網上就一定能查詢到你想知道的答案。有了它,我們可以不用隨身攜帶字典,它就是我們的“移動字典”。

以上我介紹的這些應用程式,它們都有一個統一的名字“app”。有了“app”,能夠滿足我們諮詢、購物、社交、娛樂、搜尋等一切需求。

雖然,“app”能夠滿足我們諸多的需求。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依賴它,讓它限制了自己的辨別能力和與人面對面交流的能力。我們可以用它來閱讀一些書籍,名著或是有趣的書和新聞讓自己開闊眼界。但是要把控好閱讀時間,保護好自己的健康。

網際網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便利和色彩。但我們一定要學會正確地使用它。

網際網路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無限的,但是我們一定要控制使用時間和使用方式,不能讓它“主宰”我們的生活。總之,讓我們享受這碎片化的生活吧!

碎片化的生活和我們不期而遇 篇7

碎片化的生活和我們不 ,1431字

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我們比古代更清晰得感受到了碎片化給我們帶來的好與壞。不僅僅是因為科技的發展,更是因為,我們原本大塊的時間不夠了,要把時間分開來做其他事。

生活上的碎片化表現得最為突出的,就是每天上下學的路上了。在地鐵上的等待是漫長的,上下學的學生和上下班的人們經常會拿出自己的手機,刷朋友圈、打遊戲、看小說、看視屏,除了年紀大的老人又有幾個是不看手機的?學習之餘,上輔導班、上興趣課等各種安排也不斷打破我們的時間安排,使我們變得越來越忙。

科技進步改變了我們的交通出行方式,改變了我們的資訊傳播方式。就如汽車、地鐵讓我們可以選擇遠距離出行和求學,手機讓我們獲取資訊更加方便和快捷。科技改變了生活,提升了我們的生活品質。但科技並不總是帶來正效果,它也帶來負面效果。如同工業提升了物質產出,但也汙染了清水和空氣。科技進步帶來了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讓我們有更高效的學習方式,更舒適的生活方式,也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碎片化。碎片化的時間安排讓我們在學習、生活碎片化了,這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呢?我個人認為偏向於壞的一面。

科技進步帶來的碎片化生活,一度讓我們以為生活更高效了:看,今天我見縫插針,利用碎片化的生活節省了時間!多麼偉大的事情,不是嗎?然而,這“偉大”的背後,卻是一個殘忍的現實:時間不但沒有節省,反而浪費了。這是怎麼回事?

當然不是因為你的感覺出錯了,而是因為時間碎片化了後,你的確可以幹很多的事,可是就是因為完成了很多在碎片裡的事,就會有莫須有的成就感。比如你的作業有很多條,但是除了一條”作文”,其他的都超級簡單,很容易就做完了。而你卻又因為做完了那些簡單的作業,使你覺得那項作文也很簡單,就會在利用”碎片化的生活”的閒餘時暇去玩了玩ipad、手機,看了看電視,讓自己的生活更豐富、更多彩。不過,正是因為這些生活的“多彩“,讓我們把閒餘時間分配了,把最後的作文的時間分配了,讓玩耍碎片時間佔了更多的分量!更別提那些夾雜在活動之間的碎片時間了,這些沒有安排的時間碎片給了我們更好的藉口可以去放鬆,更容易被“消費”掉。前人能做到讀書廢寢忘食的地步,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知識,財富,我們有什麼不好好讀書而沉迷於遊戲,電視?與他們相比我們不感到慚愧嗎?

如果我們一直生活在時間碎片化的狀態下,就會不由自主養成一種習慣,被動地把自己的時間安排碎片化,即使那些時間自己根本沒有在意,也根本不會去在意。更別說有意的碎片化了,最終結果是我們會不停地碎片化,在碎片化生活中由“忙”到“盲”,流失寶貴的碎片時間。時代在進步,碎片化不可避免。我們該如何凝聚時間碎片,做更多有用的事情,學更多珍貴的知識呢?

假設我們在平時不會去在意什麼時間碎不碎片化,在做作業的時候經常去喝杯水、吃水果,那麼老師來家訪了呢?你是否還會很好的控制住自己,抑制住想要走出座位的心理反應,專心寫作業?成功應對碎片化生活,需要我們培育強大的意志力。用自己強大的意志力管理住自己,做到像日常一樣,有沒有碎片化,我們都不浪費時間。但是,我相信,如果只是口頭上表態,會有不少人都會說:我會用意志力抑制住我的習慣吧。可是,實際上真是如此嗎?我想,能夠做到這點的人這世上也沒幾個吧?能做到的……嘖嘖,多大的演繹天賦啊,真讓我奪目相看!能夠做到這種的,不是著名的演員也是影帝了啊!

除了鍛鍊、培育自己的意志力,我們更需要明確自己的目標,制定好時間計劃,盡力達到自己的標準,使自己能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與時俱進。

碎片化的生活與我 篇8

碎片化的生活與我作文 ,914字

在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態和認知,同時也嚴重影響著我這個在大人眼中處於叛逆期的初三畢業班孩子。

讀過初三的同胞們都知道中考就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為了贏得勝利,必須全力以赴。所以我現在的感覺就像一個陀螺一樣,在老師父母的鞭策中不停地奮力旋轉,感覺已經沒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了。但是萬幸的是我生活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網際網路社會,我會利用一切在等車,在公交車上這些無處不在的碎片化的時間,偷偷看一些我喜歡的新聞資訊、電子書等,這些時間加起來雖然不是很多,但是對目前的我來說已經很是奢侈了。媽媽對我這些小動作很是不屑,覺得我的這些都是輕鬆不過腦的東西,充其量就是消遣,浪費時間而已。在她看來我這種類似“碎片化的閱讀”閱讀模式不完整、斷斷續續的,會導致我缺少思考,也不可能完成深度閱讀。她總是覺得應該像她們小時候那樣安安靜靜地讀完一本本類似紅樓夢那樣的名著,對書中的一字一句都細細地加以推敲思考,捕捉寫作者的真正用意。她總是建議我利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來背背英語單詞或者詩詞古文,然後把時間攢起來靜靜地閱讀一本經典好書。有時候和媽媽閒聊的時候她也承認我知識面廣,可是她也總說我思想沒有深度,她一直認為長期的碎片化的閱讀會讓我注意力難以集中,雖然掌握的資訊量大但是也會影響我到創造力和想象力。

哎!沒有辦法,都說父母與子女之間會有代溝,我和我媽媽在這方面的認識估計不是一條溝的問題了,應該是一條海。當然我和媽媽在碎片化的生活上也有共同的認識,一致認為世界上一切存在即合理,碎片化的生活有利也有弊,在生活中不管看什麼做什麼,自己不會思考,什麼都沒用,會思考,任何情況下都是在學知識。我們生活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還有一件非常溫馨和重要的事情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做—就是給親人打電話或者視訊聊天。我們一家生活在上海,最關心我們的人無疑就是生活在農村的爺爺奶奶和外婆,我和爸爸媽媽經常利用等車和睡前這些時間給他們打電話或視訊聊聊天,讓他們知道我們過的很好,也讓他們看著我跟著這個時代的步伐慢慢成長……

碎片化的生活對我們的影響 篇9

碎片化的生活對我們的 ,648字

現在碎片化的生活已經像病毒一樣在人群中蔓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碎片化的生活。

如今,人們把大把的,整塊的休息時間給打碎,浪費在了低頭看智慧手機上,把時間“碎片化”了。在十幾年前,人們休閒時間無非就是早上看看書,讀讀報。而十幾年後的今天,許多人早晨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微信,刷微博。大家都知道,浪費時間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可是當微博出世後,許多人在各種場合下都在低頭看一些垃圾資訊,卻還自以為是地自認為是在利用時間。地鐵上、公車上、會場內,隨處可見那些個低頭族。

碎片化的生活,讓許多人認為是在高效率地使用時間,卻又不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多少的機會和金錢。在大家在整天低頭刷微博的時候,又真的有多少人還在認真地坐下來,安靜地去讀一本又一本的低質書呢?碎片化的閱讀已經受到了許多人的推崇,可是所謂的碎片化的閱讀,大多數時間接收到的只是一些毫無用處的資訊或新聞,而並不能直正的代替我們正常的閱讀、看報和社交。

碎片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偷走了我們許多寶貴的時間、專注力和思考的能力。太多的時間被網路所佔據,學生作業完成速度慢,質量差;“上班族”上班“打醬油”…這些現象在生活中鹽分普遍,那是因為他們把時間用在了遊戲上、QQ微博上、發朋友圈上。哪怕就是零散的三五分鐘。如果這些時間被好好利用,學生們能多看看書,“上班族”們能更好地工作,或許就能事半功倍。

大家應該放下手機,放下網路,別再讓所謂的“碎片化”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更多地親近自然,親近書本,把多一點的時間給家人和朋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之手機 篇10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之手 ,907字

在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會……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態與認知。

隨時隨地,無時無刻會看到一群“低頭族”,在馬路上,有的人走路時聽著音樂看著手機,有的人開著車也會刷著微信;在地鐵上,人們不是看微信就是打遊戲,幾乎很少看到有人不拿著手機;在飯店裡,有的人邊吃飯邊打遊戲,有的人邊吃飯邊聊微信……總之城市裡的人們每天“機不離手”。我對手機的理解有以下這幾點。

一、在我看來,手機這個東西,雖然高科技,但是手機的主要功能還是打電話發信息。在60年代70年代,那時社會還沒有那麼高科技,人們還沒有發明出手機。人們通過寫信、電報的方式來交流,根本不存在什麼遊戲,而且以前人們鄰里鄰居都是用嘴交流,可現在,人們有了手機後,都是用手交流。人們有的走路在看,有的上班在看,甚至有的學生們連上課也在看手機。所以說,手機不但沒有給人們帶來好處,反而有時候會給人們帶來壞處。

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手機上也會有了一些不必要的軟體和資訊。在空閒時間,有的學生會下載遊戲和同學比賽,導致成績下降;也有的上班人上班時會聯機打遊戲,有時候會不務正業。

三、以前的社會人們要出去買東西,不論多遠也會走過去或者坐黃包車,可現在人們有了手機,有了淘寶,自然的就在網上購物;也許人們也會用汽車代步,做私家車或者上網叫車。有了手機人們會變懶惰。

讓我們來做一個假設:放下身邊的手機,靜下心來,暫時地將網路封印,安靜坐著,拿起一本書,暢遊書海。體驗文字與文字間的韻味,這也是一種樂趣。放下身邊的手機,去看看遠方的家人,或出去旅遊,體驗異國他鄉的風情,品嚐異國他鄉的美食。放下手機,拿起報紙,瞭解更多的新聞,看看手機外的世界,也不要成天拿著手機刷朋友圈、看心靈雞湯或說一些娛樂八卦。放下手機,多出門運動運動,擁有更強壯的體魄。

手機的出現,有時會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有時也會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支離破碎。所以說,人們應該在需要用手機時用,而不需要用時就該放下手機,多出去走走,多瞭解瞭解手機外的世界。也讓時間停止破碎化,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