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時代與碎片化的我們相關作文20篇

碎片化的時代與碎片化的我們 篇1

碎片化的時代與碎片化 ,879字

科技一步一步迅猛發展,我們的生活開始變成了碎片化,不同的碎片,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我們。在這個時代,我們被碎片化了。

生活從原先的一整張完美的詩章,變成了如今一塊塊分離的碎片,曾經的我們擁有著井井有條的生活,雖然節奏很慢,但是每一天都很開心,放學後做完一點點作業,然後和小夥伴玩耍,看看電視,聊聊天;現在的我們擁有著的是一個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的生活,做完作業後早已天黑,曾經的草地很少再去問候,根據每天作業量的多少來決定看手機的時間,沒有玩耍,沒有休閒,只有分成一塊又一塊的時間。這樣的碎片化生活究竟好還是不好呢?我有些迷茫。

網際網路高速發展帶給我們的碎片化生活使得一切都方便很多,上下學路上聽音樂,晚上睡覺前發個朋友圈,週末打打遊戲,上上網,但是這也逐漸使得我們開始迷失了生活,我們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樣的玩耍,手機上的遊戲就足以滿足;我們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樣面對面聊聊天,微信,QQ,微博,隨時隨地就可以和哪怕遠在太平洋對岸的朋友聊天;我們不再看小說,名著,看的是翻拍的各種電視劇,迷的是各路明星……碎片化的生活使得我們失去了生活本身的滋味,開始在虛擬的世界幻想暢遊。

但同時碎片化也能很好的幫助我們,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一點的碎片,來學習,我們可以用上下學的時間聽英語,坐飛機或火車時看看書,碎片化生活使得一切可以分離,但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些分離,相互結合,讓碎片變得規律,把慢節奏和快節奏相融,打造出一個既能滿足需求,又能充實自己的生活,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設想一下,每一天把看手機的碎片時間變成背單詞的時間,每天即使只背5個,堅持下來就會收穫不少,而如果實在很疲憊,就可以在放學路上聽聽音樂,閉目養神,回到家就能以較好的精神來做作業,質量和速度都能有效提高,早點做完作業,剩下的碎片時間就可以做做模型,彈彈鋼琴,找回曾經生活的樂趣,這麼一想,看來只要把碎片化生活和從前慢節奏的生活結合起來,肯定能使我們受益不少。

碎片化生活已經佔據了這個世界,如果我們能夠合理使用,就會使得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在現實與虛擬中,讓碎片化的我們不被碎片化所影響,活出生活的樂趣。

碎片化時代的我們 篇2

碎片化時代的我們作文 ,651字

我們所生活的21世紀,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機器人時代即將來臨。人們都不知不覺的與昔日的悠閒慵懶揮手告別,迎來的便是每日神經都高度緊張的工作與學習。是啊,現在的生活節奏是越來越快,只要稍不留神,時間便會像捧在手中的細沙一般,飛快的從指縫間溜走。生活在不經意間,正在被我們一點點的碎片化……

爆炸式的資訊,無時無刻地在打擾我們的大腦。手機是我們朋友,也是死敵。各種推送,好像是第一時間讓我們知曉世界,但更多的,則是打著知曉世界的幌子干擾著我們寶貴的注意力。我們也變得越來越容易被打擾、中斷。我們或被動、或主動地把自己時間切割成碎片,越來越難靜下心讀一本書,完成一項完整的事。好像身邊總有做不完的工作,想不完的事情。

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在碎片化的時間裡隨身帶著一個“讀書人”。地鐵上,除去低頭族們,剩下的不再是那些提高了嗓門大聲聊天的人群,更多的則是拿著手提電腦在全神貫注辦公的白領或是津津有味讀書的人們;在路上,偶爾也會看到幾個一邊走路,一邊手裡捧著教科書,正在背書的學生;在學校裡,每節課下課後的課間休息中,也不乏看到許多仍然在教室裡奮筆疾書做作業的同學們。如此努力的工作、學習,還不都是為了要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嗎?沒有人會甘心做拖油瓶。

因此,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在日常學習中,認清最重要的事。我們是人,不是機器。是人就有情緒,就有疲倦。這些我們無法控制。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在精力最旺盛的時間,做最重要的事。

對待不珍惜它的人是吝嗇的,讓我們一同珍惜時間,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吧!

碎片化時代下的我們 篇3

碎片化時代下的我們作 ,1369字

開啟手機想要看一下時間,卻被實時推送的新聞吸引了注意。瀏覽了一遍之後卻發現只是一個有著“噱頭”標題、內容平常的新聞。退出網頁,看到知乎的推送,正是自己感興趣的,於是點進去一探究竟。刷了一會兒知乎,想起自己一直追的小說今天更新,再開啟看看。哎,這情節真是意料之外啊!然後一邊感慨作者的思路清奇,一邊摁了鎖屏鍵,把手機揣回兜裡。咦?好像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際網路的興盛,智慧手機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班途中看一看,午間休息看一看,吃飯期間看一看。手機360度全方位地滲透進入了我們的生活。網際網路科技發展的初心是為了方便生活,主要體現在節省時間和金錢方面。可是事實上它真的節約時間和金錢了嗎?原來想看下時間,1秒鐘就能完成,但是現在絕大部分人花費的時間是原來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只因為碎片化的資訊和觸手可得的來源,反而使時間被浪費了。

除了時間,金錢也因“碎片化”而被浪費。以前購物還是要去商場,每次購物因為一定的出行成本而變得慎。但是因為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買東西變得異常容易。只要你有一個智慧手機並且下載了一個購物APP,不用出家門就能下好訂單,坐等快遞送上門。可能只是下班等車的途中無聊刷一下手機,打開了購物APP。然後發現了某些新奇有趣的東西就立即下單了。沒有了時間緩衝,這樣的購物形式使衝動購物在整個購物的佔比中提高了許多。也許還沒有到家,就已經開始對於剛才的衝動購物而後悔不已。“當初使用淘寶是為了省錢。”這句話現在已成為了一個笑料。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的。我看了看我們家最近的訂單,數額加起來比我原想的多太多,還有著一些其實並不需要但是為了湊單而買的東西。因衝動和湊單而買的東西而浪費的錢以遠遠超過因網購而節省的錢了。

閱讀,這一急需要專注力的行為也因碎片化而變了味兒。走上地鐵,隨處可見可以看到正在看手機的人,卻極難看到在讀書的人。紙質書不易攜帶,但手機隨時隨地都在身邊,用手機看書越來越普遍。閱讀正從紙質慢慢走向電子化。隨時隨地都能讀。這似乎聽上去很棒。但是事實並非如此。我也嘗試過用碎片的時間用手機看書,但發現時間的零碎使自己難以靜下心來看文章,閱讀失去了它原有的“儀式感”。可能書時讀完了,但也僅是讀完了。書背後的思想是什麼?不清楚。碎片化閱讀帶來的思考和整塊的閱讀時間的效果是無法比擬的。

網際網路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副作用。而“碎片化”正是網際網路經濟發展帶來的副產物。如何對待它、改善它,是需要我們去思考的。

對於碎片資訊,我們要集合整理,同時我們還要控制使用手機的時間。由於聯想功能的強大,手機上的資訊是永無止境的。最簡單可行的方法是規定一個時間,到點關手機。雖然這對於自控力提出了很高的一個要求,但有意識地去控制至少比任由其氾濫好得多。對於碎片化購物,要三思而後行。不把逛淘寶作為一種消磨時間的工具就能減少很多的開銷。買東西前做一個購物清單也是一個有效減少衝動購物的方式。對於碎片閱讀,至少對於我而言,我已經放棄用碎片的時間看書了。新聞可以隨時看,但是閱讀這件事我覺得還是需要有整塊的時間。沒有意義的時間利用還不如打個盹休息一下來的有益。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身處這樣一個被大資料包圍的碎片化時代到底該如何生存?恐怕誰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碎片時代下的我們,還剩下什麼 篇4

碎片時代下的我們,還 ,838字

毫無疑問,在現如今的社會,資訊像一個不斷爆炸的炸彈一般,彈片迅捷地飛到我們的腦子中,無論你是不是接受,碎片化,已成必然。

對我來說,碎片化的時代,實在是很不錯。出門在外,只要把一個叫手機的並不很大的東西,揣在兜裡,別的什麼都不帶,活下去一天是根本沒有什麼問題的。電子公交卡解決了你每次擠上公交還要費力掏公交卡或者硬幣的弊端,購物時微信支付寶掃一掃便可取走自己想買的東西;視訊,電子書,各類音樂軟體與遊戲讓你在空閒的任何一分鐘都可以有事情可做,開拓了視野;QQ、微信、微博,不知不覺長成了身體上一個器官,彷彿一刻也不能離開它,手機螢幕一滅,你錯過的可能是千千萬的大事與新聞。

但是,在這樣的世代裡,你是否感覺到了,一種特有的孤獨。

那就是,精神食糧。

也許有人會說,我每天都會看微信的心靈雞湯啊,空間的正能量小說啊,微博上大家的紛紛議論啊,那場面真可謂百家爭鳴。但是,你的心靈,是否真的有醍醐灌頂呢?

這麼來說吧,當你接受你認為的神聖的精神食糧時,你在哪裡?擁擠的公交車?排隊的長龍?喧囂的馬路?或者說的不雅一些,在你上廁所的時候?

古人倡導的‘馬上,枕上,廁上”可絕不是說隨隨便便在哪裡看都是抓緊時間。首先,你看的東西需要有質量。心理雞湯或許會給予你心裡一定的慰藉,但它絕不能替代書所能帶給你的。浮光掠影地讀一些手機上的小文章,走馬觀花,最後回過頭來想想,你除了可能會收穫一絲絲小小的感動外,可能別的也就沒有什麼了吧。

春節期間很流行的一句話:”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坐在你對面,你卻在看手機。“直截了當,點出了手機的危害性。通俗一點,談談我們最重要的東西—生命。不少的司機交通安全意識淡薄,有的時候就連我爸也常會下意識地在紅燈時,拿起手機來刷個朋友圈,點幾個贊,搶幾個紅包之類的。尤其是搶紅包,每次提示音一響:恭喜發財,大吉大利。用我爸自己的一句話來講,如果你不開啟手機,你可能錯過的是一個億。雖然話是有些誇張,但不由令人深思。

碎片化的背後,我們還剩下什麼?

碎片化生活中的我們 篇5

碎片化生活中的我們作 ,915字

提起“碎片化生活”這個詞,相信你一定不陌生,因為它在我們每個人的學習生活中都有體現。就拿我這樣一個初中生來說,生活也是越來越碎片化了呢,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學習,碎片化的娛樂,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心態與認知。

所謂碎片化,是指完整的東西被割成諸多零散的碎塊。比如說,如今最為普及的微信公眾號平臺,幾乎每天都會推送數千字的文章,我們可以隨時開啟手機點開閱讀個幾百字,如果沒讀完,可以在下一次想起的時候再次點開閱讀。像這樣通過手機、電子書等電子終端接收器進行的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閱讀,都是碎片化的閱讀,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接受、適應,並且依賴上了碎片化的閱讀。

還有我們最熟悉的電視節目,很多年以前,我們喜歡的電視節目是要在固定的時間準時收看的,而且必須完整地看完,就算是其中插播的令人生厭的廣告也得忍受,因為一旦錯過就不能重來了。今天,我們可以在電腦、IPAD、手機等各種電子終端上點播,可以在公交車上、地鐵上、飛機上各種場合收看,完全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碎片化生活當然有它的好處,可以讓我們方便快捷的接收更多資訊,可以抓緊一切時間學習;但相較於深度閱讀,碎片化閱讀的缺點則在於它無法令人獲取更多的知識或營養,碎片化學習則是不能深入去學習。而且不知不覺中,隨處皆可見低著頭的手機一族,碎片化的遊戲雖能讓你得到短暫的娛樂與放鬆,卻可能會帶來頸椎、視力等身體上的損害。

總而言之,碎片化的生活,有利有弊,難以捉摸。要說這一切的源頭是什麼,還不是我們自己。每天只有24個小時,而我們卻都很貪心,想要接收更多的資訊。因為不高興好好讀書、看報紙,所以才有了碎片化的閱讀;因為沒有時間好好去商場逛街,所以才有了碎片化的購物;因為懶得與人面對面聊天,於是有了微信、qq,有了碎片化的社交;因為不想在去往培訓班的路上奔波,所以才會有了英語教學軟體,有了碎片化的學習。

在我看來,時代潮流本就是這樣。當它使什麼東西變得更為先進便捷時,總會一不小心漏掉什麼。比如說人文,風情。而當所有人都適應了這種環境後,大家漸漸都很難改變它了。而你所能做的,就是做你自己。

碎片化的我們 篇6

碎片化的我們作文10 ,940字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面對著各種高科技現代產品,生活顯得更加輕鬆了,殊不知正是這些所謂的高科技讓我們的生活碎片化。

讓我們回想一下四五十年前人們是怎麼生活的,每天早上起來吃早飯,然後該幹活的幹活,該上班的上班。晚上和一家人一起吃飯,然後看看報紙和家人拉拉家常便去睡了。

這是我們爺爺奶奶那一輩的人的日常生活,現在的人呢?

我們的日常就是有事沒事拿著個手機,刷刷朋友圈,然後再玩一玩電子遊戲,再然後與在外地旅遊的好友視訊通話一下。沒錯,這些手機,電腦,平板的確給我們帶來許多的便利,但是,一起來的,還有碎片化的我們。

何為碎片化?碎片化就是我們在零碎的時間段做一些事情。比如我們在乘公交車的時候上微博,在吃飯的時候瞄兩眼電視,在工作的間隙與家人通話。這些看上去在無關緊要的時間段,幹無關緊要的事,但一旦時間長了,大腦攝入資訊量過大,又沒有緩衝休息的時間,用不了多久,我們的大腦就回感到疲倦,記憶力明顯下降,精神萎靡不振,這就是碎片化帶給我們的壞處。

碎片化還有一個壞處就是,讓我們也變得碎片。人們可以在上一分鐘工作,這一分鐘打一個電話,在下一分鐘看手機……我們可以在一個小時之內做許多事。別把這看作是我們效率高的表現,恰恰是因為這樣的碎片化使我們做事效率底下。看上去好象做了很多事,其實每一件事情都只開了一個頭,這樣積累下來只會越積越多。

有人提倡讓人們多多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這樣可以提高效率比如在乘公交車的時候背背書,鞏固一下所學習過的內容,這對於學生來說是件好事,畢竟學生比較年輕不論是腦力還是精力都比較旺盛,禁得起消耗,可大多數學生會這樣做嗎?而大部分成年人願意這樣做,可長時間下來,他們能夠堅持下去嗎?所以碎片化的好處是有的,但效果不一定好,有時候說不定還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

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我們在碎片化的時間裡該什麼?

沒錯,現在碎片化的時間越來越多,好好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是關鍵。比如說乘地鐵的時候,可以想一想出門是否忘帶了什麼物品,然後整理整理衣服,離站點還遠就眯著眼睛休息一會兒,馬上到站就準備出站。再或者你有比較長的碎片時間,可以給自己做一個小計劃,比如先看一會兒書或看一會兒朋友圈,但要給大腦足夠的休息時間。

總之工作或學習的時候專心做,不要讓自己碎片化。

別碎片化了我們的初心 篇7

別碎片化了我們的初心 ,977字

週日的早晨,我揉了揉朦朧的睡眼,惺忪地從床上爬了起來,正打算拿起床邊的書好好品味一番閱讀的滋味,耳邊立即傳來媽媽的催促聲“快刷牙洗臉吃飯,今天還要上課呢!”,無奈之下我只好把書先放入書包,匆匆忙忙地吃過早飯便隨媽媽奔波於補課班之間。

在奧數課上,我面對著滿滿一張紙的題,不禁眼花繚亂,頭腦暈乎乎的。奧數課才剛一結束,媽媽又火急火燎地拉著我趕往英文輔導班,連路上也不讓我歇著,要我聽所謂的“一天只要10分鐘,100天擺脫字幕看美劇”的英文廣播。英文課上,望著滿嘴英文的老師,彷彿遙不可及,簡直不知所云。接著還有素描課、電腦程式設計課等等,我的一天就這樣被分割成了各式各樣的課程,不知怎麼,黯淡了不少。

終於,好不容易熬完了所有課,吃完晚飯後,我抓緊休息的時間拿出了躺在書包裡多時的課外書,如飢似渴地看著,死氣沉沉的內心總算因書中起伏跌宕的情節而漾起了浪花,不料這時我手中的書一把被媽媽抽走了:“快收拾收拾,今天晚上有空我們去試上一節鋼琴課。”我苦悶地抗議道:“為什麼?”“你看別人家的孩子都學鋼琴,你難道想輸在起跑線上嗎?”媽媽質問著。一時間面對著終日不變的回答,我竟然啞口無語,只好無奈地嘆了口氣。

月色下匆匆奔波於車水馬龍之中的我,早已疲憊不堪,回想起這碎片化的一天,我到底做了什麼呢?

或許大家的週日都與我的十分相似:在家長的要求下,去學這個去學那個,可這都不是出自我們個人意願的。正所謂“多才多藝藝不精,專精一藝可成名”,把時間分割出來用於明明不感興趣的方面,而把本熱衷於的愛好耽擱在一邊,這不是在捨本逐末嗎?

碎片化的生活只是客觀的,真正的重要的是我們的主觀意志。適當的碎片化是可取的,因為這樣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開拓視野,可若過頭了,那麼就會在其中迷失自我。所以我們應該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不隨風逐流,盲目跟風,否則終將在時代的潮流中,不知不覺地碎片化我們的初心,最後將一事無成。

就拿我來說,有時只需與一本好書作伴便能獲得無與倫比的快樂,即使是一分鐘也好,碎片化的生活永遠無法阻擋我內心中的追求。那麼,就從明天開始,去做那個真正的自己,那個無比完整的自己吧!

洗盡鉛華,返璞歸真,戒驕戒躁。先看庭前花開花落,坐觀天邊雲捲雲舒,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執著一顆最初之心,義無反顧地追尋心中的遠方,專心、堅決地向夢想的彼岸前行,這樣,夢想之花才會開放。

碎片化中的我們 篇8

碎片化中的我們作文8 ,822字

隨著科技進步的發展,我們通過手機,電腦,電子書,網路等等進行著斷斷續續的閱讀與學習,而這種學習方式就被叫做碎片式閱讀。現在我們大部分就是通過手機等電子產品來學習的,而我們只要開啟手機,就能得到海量的知識與資訊,好像所有資訊都可以觸手可得。這樣一來,閱讀就顯得十分輕鬆。

然而這種碎片式閱讀卻讓我們的閱讀變“淺”,也沒有深度。還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佔用一個人的生活時間,更會造成一代人的淺薄盲從,容易斷章取義,造成錯誤;影響著我們的心態與認知,摧毀了經典,改變了我們的閱讀方式,也就讓我們的思考變得單薄,無腦。

小時候,讀過一些經典,那時候的自己抒發感情的時候,可能會以一些詩句來體現,以經典的形式表達。然而隨著碎片化的慢慢入侵,偶然回首一看,發現自己身邊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網路用語,很少會有意境化的抒發,越來越多的人忘記了經典,而是以一種白化的形式體現,雖說通俗易懂,但是卻在無形之中慢慢將人侵蝕,使得我們變得缺乏內涵與含蓄。

我記得我十歲之前,很喜歡在夜晚來臨時,手捧一本經典,在微涼的晚風中,感受書本里帶來的歡愉,但是慢慢的,數字化產品席捲了我們的生活,我開始慢慢走出書本的世界,被其所吸引,逐漸的我忘記了看書時所有的意境與歡愉,我沉浸在遊戲和變幻無窮的電子產品中無法自拔,開始排斥經典,覺得它老土有麻煩。可現在試想,假如,不一樣兩批人看見天空中一排大雁飛過,從抒發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到現在的“臥槽,好多鳥啊”,人已經在無形中變得沒有意境了,過於現代化的生活,會讓我們忘卻經典,忘卻傳統,使我們變得過於冷漠與機械化,我終是反省自己,是否應該這樣,答案是不,我在這碎片化的人生裡忘記了自己最初想要的,開始漫無目的的追求一些心靈慰藉,可是到頭來,自己所得到的只有當時的愉悅罷了。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必然是經歷了各代人的爭吵與協商,最終還是保留下來,所以我認為在這碎片化的人生裡,我們應該不忘初心,回顧經典,充實我們自己的內涵。

碎片化閱讀的我們 篇9

碎片化閱讀的我們作文 ,649字

如今,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越來越多進入每個家庭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擁有一款屬於自己的電子產品,包括小孩子。甚至有一種新型的閱讀方式—碎片化閱讀逐漸流行了起來。碎片化閱讀是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但還帶走了什麼?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正如某媒體評論一樣:“碎片化閱讀已成為大眾們閱讀的趨勢。”這種不完整斷斷續續的閱讀方式越來越受大眾們的喜愛,論其原因,我想可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著巨大生活壓力的人們早已無法再投入長篇名著書籍之中。只能去尋找一些短小輕鬆。有趣的小片段。段子來放鬆自己緊張的身心。又或者,碎片化閱讀都來自於便於隨身攜帶的電子產品,人們在公交車上,在工作或學習的間隙中都進行著這種閱讀方式,這種方式正滿足那些忙碌的人們的需求。所以,碎片化閱讀越來越受大眾的讚揚,它也成為了生活中不可獲缺的。

但是,這些就可以成為我們只關注這種碎片化閱讀,而放棄真正的閱讀的理由嗎?當然不是,俗話說的好:“機會是靠自己爭取的。”即使生活太緊張,太快速,也並不是沒有辦法讓自已慢下來。選擇一種更輕鬆,舒適的生活方式,不就能去真正的閱讀,去享受它所帶來的快樂。所以,只要你想去改變,阻礙你的就不會很多。如果你是真正地愛閱讀,那麼你一定能抽出時間的。

其實,碎片化閱讀更多地反映出人們對閱讀興趣的喪失,更多地是人們心中的浮躁與功利,是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要求變低了,反之對物質世界的要求更高了。

碎片化閱讀的我們快停止吧!讓我們重新變得完整,放慢腳步吧!享受我們真正的閱讀,享受屬於我們真正的生活吧!

“碎片化”的我們 篇10

“碎片化”的我們作文 ,736字

在黃昏的餘光下,靠在一把藤椅上,感受著落日的餘暉溫暖著面頰,手中捧著一本書,在迎面的微風中細細閱讀,感受著生活,感受著流淌的時光。

這幅圖絮只出現在資訊革命前的那一代人的記憶中—我們的祖父輩。然而,對我們這些出生在資訊革命時代的人來說,這成了一幅美好的願景。

街上的人們步履匆匆,低頭盯著眼前一塊小小的螢幕,在那幾分鐘的時間裡,讀光一篇微文或是檢查郵件;餐廳中,人們一邊用餐,另一隻手在那塊小小的螢幕上下滑動,利用這碎片化的時間完成碎片化的閱讀。

人們的生活變得碎片化,生活節奏愈來愈亂,人的耐心開始消磨,現代的人們已很少有耐心潛下心來從頭到尾完完整整地閱讀一本名著,乃至有些人連區區幾百字的博文都從開始跳到結尾,這是何等的一種悲劇啊!資訊時代本應給人們帶來便利的生活與優越的條件,卻成了人類高階精神娛樂的“殺手”。

人們的閱讀分析能力,對藝術的鑑賞能力以及文字敏感度這些年來都在不斷下降,可接觸的資訊以指數增長,但其中高質量的文字不增反減。

碎片化的我們,周遭全都是碎片,姑且不提這樣三心二意是否真的能提高效率,即使這種方式確實可行,人類真的因此感到快樂了嗎?整天處於高壓之下,沒有完整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真的是人類社會的進步與不懈努力所追求的嗎?

縱然,憑我們個人的力量,不可能改變社會,更不可能讓全人類放棄網際網路,一起回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但是,我們自身可以進行調整,把一塊塊碎片重新拼接回去。我們完全可以做到,每天少刷屏看朋友圈、看新聞,勻出來的時間用來給自己放鬆調整,我們也完全可以關閉智慧裝置,給自己留下幾個小時安靜的閱讀時間讓書香浸潤心靈。

讓我們放慢腳步,暫時放下手中的小螢幕,去欣賞真實世界這塊更大的螢幕,將碎片化的自己重新拼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