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生活帶來了什麼?相關作文20篇

碎片化生活帶來了什麼 篇1

碎片化生活帶來了什麼 ,1347字

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特別是網路與資訊的快速發展,在我們生活中出現了一個新鮮詞彙—碎片化。現在人們快節奏的生活中,碎片化已經是生活的常態。學習中,總是不斷有不同問題出現,在思考這個問題的間隙又有先的問題出現。即使是閱讀也很難跟以前一樣抱著一本書從頭讀到尾,慢慢細緻欣賞了,總是一個片段一個片段的閱讀,連作者寫作也配合讀者碎片化閱讀習慣,改為每天一節而不是一本書寫玩再出版。生活就更碎片化了,由於節奏的加快,你不大可能用一段很長時間作一項單一事情了。

碎片化的生活對我們產生了各種各樣影響,慢慢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習慣。它已經徹徹底底地紮根在了我們地生活中。碎片化使我們得知訊息地渠道更加豐富。不再像父母輩一樣知道訊息只有看報紙這一渠道,不同的網址每分鐘都會刷出無數條新訊息。同一條訊息或許也會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正是因這樣資訊的多元化使閱讀更為輕鬆與有趣。與此同時,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利用碎片化時間來學習。利用坐車途中學習,利用吃飯時間複習單詞和古詩等,這樣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可以鞏固學習基礎。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使我們得已學習更多的知識。

這些的確是碎片化的好處,可只有好處嗎?當然不是,凡事都有兩面性,任何事物都不避免,那碎片化的弊端是什麼?碎片化生活雖然可以利用很多時間的空隙,但卻很難系統的學習透徹一門學科,很難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瞭解清楚,有時候甚至連事情的真偽都很難判斷。

2017年3月,知乎晚上有一個回答網友244個問題的男人,海賊—王路飛。同時他還被戲稱知乎網上最有故事的男人。他用不同的身份回答了244個問題。可他在知乎網上依舊走紅,原因是什麼呢?人們把他所回答的答案當成一個個用兩三分鐘閱讀的小故事,絲毫不在乎是否是真實的。碎片化,使我們失去了整體的思維性,一條訊息,一個小小的片段,或許就會讓我們認為這個原來錯誤的訊息是正確的,這些資訊會誤導我們。因為只從媒體來的訊息不一定都是正確的,沒有進行系統分析,瞭解事實是很容易被誤導的。

同時,我們生活也體現在無時無刻地被碎片化,排隊時看看朋友圈;等人時,找找自己喜歡的訊息;見縫插針地將作業做完。這樣做確實是節約了時間,可你能保證你刻住你所看到的訊息或是保證你作業的準確率嗎?多半不能。

我認為碎片化使我們的時間分割了。我們會用幾段時間做完一件事情,而不是一口氣做完。我們會用短短几分鐘看完一篇報道,你大概知道發生什麼事,卻無法回答這樣做的原因,或是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碎片化帶給我們的是一件事情,而沒有前因後果,沒有任何聯絡,這使我們思考起來增加了困難。

在碎片化生活中,我們不斷尋找到了新鮮的刺激,正是因為這種刺激,碎片化才會在我們生活中越來越頻繁。

不過在某些事情上,還是不要碎片化比較好。比如說讀書,讀書最好還是抽取專門的時間,有足夠的時間來消化所看見的文字,有時間在有感而發時,記下筆記。不要苛求時間的快慢,只希望能認認真真地做完。

碎片化的生活,是時代和科技發展到一定時候的必然現象,我相信碎片化會帶給我們越來越多的益處。我們要充分認識碎片化生活對我們造成的影響,利用碎片化生活幫助我們學習進步,同時也要客服碎片化生活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要養成專心作好每件事情的習慣。

碎片化生活帶來了什麼? 篇2

國一作文 ,932字

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活正在慢慢地被碎片化,這是一個新時代的標誌。

它帶來的改變無疑是巨大的,你不再能準確的預料即將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你不再能百分百的按照規劃去做事,因為你的生活碎片化了,不再顯得那樣完整統一,每天,都會有你意想不到的,各種零碎的小事發生在你身上。當然,這只是被動碎片化,你也可以主動碎片化你的生活。把原本一項很大的工程,拆分成幾個部分,分別在不同的時間裡完成,便是運用了碎片化。這只是個籠統的說法,生活中其實有許多活靈活現的例子。

當你的雙休日被種種補習班佔領而又有大量學校作業等待你完成時,你或許可以考慮,是否能在去補習班的路途中,完成一些不需要寫字的作業,好比背書,預習這類的,把大量的作業分在不同的時間裡逐個完成,這就是碎片化。

有些上班族既想工作順利又想身體健康,除了這些以外他們又想有足夠的時間休息,那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嘗試步行,或騎自行車上下班,把運動穿插在每天的工作之中,這樣在休息日就可以有足夠的休息時間而不用想著還要去健身,這也是碎片化。甚至是在吃飯時看看新聞,洗澡時聽聽音樂,聊天時磕磕瓜子都能說是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使生活變得充實,但並不是所有的碎片化都使人樂於其中。

作為一個學生,也許碎片化會使你的生活井然有序,但它於無形之中增加了你的壓力。對工作者同樣如此,碎片化生活是匆忙的,你時刻都記著自己緊接著要完成什麼事,時刻都在心裡默算著一分一秒過去的時間,你的心時時刻刻都處於緊張之中,還是上面補習班的那個例子,家長認為把週末的空缺時間都用補習班填補上,既不會虛度又顯得充實,以為孩子的雙休日會過得更有意義,但完全沒顧及到孩子在這樣緊張的“流程”下都變成了什麼,他們失去了自己的休息時間,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應有的自我做主權,因碎片化而產生的這種中國式教育,造就了數不勝數的讀書機器。這樣子的碎片化,那種分秒必爭的感覺,讓我們的身心都感到疲累,甚者會變得消極、沮喪、失去對生活的信心等。

緊張而充實在我看來並不是一件好事。張而不弛,文武弗能。縱使碎片化生活給我們帶來了那麼多的改變,我們還是要合理、適度地運用它。並不是想讓碎片化生活消失,只希望能恰到好處的將生活碎片化,沒準就會有意料之外的驚喜等著你呢。

碎片化生活帶來的思考 篇3

碎片化生活帶來的思考 ,804字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的生活開始變得碎片化,“碎片化”這個詞漸漸融入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生活變的四分五裂: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閱讀……

碎片化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我覺得的就是生活中的娛樂活動,購物,吃飯,工作都分成了一片一片的,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是以碎片的形式同時進行著。

人們的生活變的越來越便捷,也越來越舒適,就比如說:你和同學聚會以前需要坐車,再碰面,聊天,可能要花上一天的時間。然而現在,我們可以用微信、電話、視屏聊天等等。其中,微信是最方便的,你給朋友發去一條問候,在等待朋友回覆的時間裡,我們可以繼續讀還沒讀完的小說,可以繼續看還沒看完的電視,還可以同時做很多我們想做的事情,等到對方回你了再繼續朋友間的聊天。這樣,我們在和朋友互相問候的同時也做了其他我們想做的事情。

碎片化的生活雖然給我們帶來了更好的效率,但是,如果我們一味的以這樣的方式和朋友家人進行溝通和問候,我們面對的只是一個冷冰冰的機器,我們忘記了家人間充滿愛的溫暖的擁抱,我們忘記了朋友間交換著最愛的小說書嬉笑打鬧的樂趣,“碎片化的生活”雖然在時間上拉近了距離,節省、縮短了時間,卻在人與人的感情上拉遠了距離,不再像以前面對面那樣的親密。

我們可以利用現代的科技去提高效率節省時間,但不能完全依賴網路,不能忘記對家人的關心,與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要讓網路沖淡你們的感情,所以在繁忙中一定不要忘記抽出一點時間去關心關心家人,多與朋友見見面,把你們的親情、友情持續下去。

在這個網路時代,有太多事情吸引著我們,又有太多事情要做,這使我們的生活、時間四分五裂,一件事情要分幾個時間段來做,又有很多事情需要同時去做,這已經是家常便飯的事情了。網路對這個社會來說就是一把銳利的劍,用得好,可以給你帶來非常大的幫助,如過度使用,這把劍就會狠狠的反傷你,使工作學習和生活失去平衡,千萬不要讓我們對家人的愛和關心也變得“碎片化”。

碎片化生活帶來什麼 篇4

碎片化生活帶來什麼作 ,1545字

伴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趨於碎片化。繁複新穎的商品琳琅滿目,接連露面的活動層出不窮,面對多元文化碰撞的當今社會,人們的注意力被高度地分散,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去關注,去留意,以至於人們不知道該看什麼,該聽什麼,該學什麼。

在資訊尚未普及的年代裡,學生除了認真學習,還是學習。然而,在如今的資訊時代中,有太多的因素分散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每每近在手邊的手機的螢幕亮起,都會忍不住看上一眼,哪怕只是一條無關緊要的新聞也會點開細細揣摩一番。一旦遇到來自朋友的聊天,就好像打開了話匣子,學業立馬拋之腦後。這樣的現象不僅出現在學生身上,在老師身上也有體現。上課期間也帶著手機,趁著學生做練習或是讀書時候看上一兩眼,發兩句微信,甚至連備課之時都在無時無刻地關注著手機……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這使我們不得不重新考慮一個問題:多元化的生活到底是利還是弊?

望著飛速發展的四周和日漸強大的網路用語,稍稍放緩一點腳步就會與世界脫節,這樣的生活真的有意義嗎?我們審問自己。十幾年前的人的生活很簡單,重複著單一的生活卻樂此不疲。而在當今這個繁雜的社會中,審美疲勞似乎成了主要的問題之一,身邊的一切都在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於是人們也隨著“變”開始了選擇,重複著選擇、拋棄、再選擇、再拋棄的工作……人們麻木了,他們不再有自己的主見,只會緊跟他們所謂“潮流”。

設使我們做一個大膽的預測:人類的未來是什麼?我們將走向何方?是不是又會歸於最初的混沌呢?得出這樣的假想,我都有點害怕,好像隱隱發覺:人類的神經有點失控。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大躍進”時期也有過如此的精神狀態,有一句著名的口頭禪:“人有多大膽,天有多大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就是佐證,那是那個年代國人的精神力量,苦於生產力落後,生產關係還沒有迅猛發展,人們的需求得不到應有的滿足,現在的情況卻是恰恰相反,前幾年,中國的GDP經濟資料一直保持在兩位數的增長率,把世界經濟遠遠地甩在後面,經濟學家的結論是:我們國家三十年改革開放的成就,抵得上西方世界一百多年發展的結果,成績令人矚目,但國人真的幸福嗎?社會發展太過匆忙,匆忙的連我們回味的時間都吝嗇地擠兌掉了。(順便插一句,上述言論的丟擲,連我自己都不知是否存在邏輯,可能也是“碎片化”的。)

焦慮蔓延在我們身邊,焦慮來自何方?來自於我們對前路的迷茫,來自於我們對所擁有的害怕失去,來自於我們作為一個“自主”的個體,對“自主”的喪失,來自於無可奈何…

一篇文章,一個命題,竊喜的是:最起碼我們把視線聚焦到了今天這個命題上,我們也開始關注了。只要關注,只要目標一致,我們總有解決的方法。“眾人拾材火焰高”,中國人要麼不幹,一干成績總是斐然。坐在電腦前,反覆瀏覽前面的言論,我在“碎片化”中尋找著有用的資訊,以求串聯成一串美麗的“項鍊”,得到幸福的結果,滿意的突破。

我想:我們的生活正是由於太過零亂、太過紛雜、疏於思考,才會漫無目的。但生活要繼續,要生存和發展人類的直覺首先指向的是“功利”。“功利”是個多面手,它囊括了一切物質享受和精神需求,關鍵是這些物質和精神的東西如果套上了“功利主義”的思想,那就是完全變味的邏輯思維了,生存為了利己嗎?發展為了利己嗎?相信當下有不少人信奉這樣的邏輯,只是苦於“仁義禮讓”的儒家思想深深浸潤了我們上下五千年。於是人變得不坦然、人變得不單純了。舉個例子來說明我的觀點,面對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以及垃圾成堆、蠅蟲滿地,你到底願意在什麼地方駐留?答案不言而喻。單純的生活、乾淨的生活,人人嚮往,所以說人為什麼就不能活的純粹些呢?只要目標高遠,何必為身邊的小事分散了自己的精神!只要精神集中、意志堅定、目標確定,我們就一定能走出一條屬於我們自己的美好的康莊大道。

碎片的生活,丟失了什麼 篇5

碎片的生活,丟失了什 ,860字

當,碎片化的生活如潮水般蔓延,你是否會感到有一絲急促?當,碎片化的生活逐漸組合成一天,你是否也需要一點喘息?當,碎片化的關心將你慢慢籠罩,你是否也會懷念曾經的漫漫長夜?

快節奏碎片化的生活下,我們與曾經又有著怎樣的改變?

依舊記憶猶新,在孩提時代的一個個下午,我總是會從日當正午玩到夕陽西下。而那伴著餘暉逐漸停下的身影,是我在完整時間後的一次次放鬆。然而,也不知從幾何時起,我的生活被各式各樣的興趣班和課外活動所穿插,往往只能在空閒之餘,擠出一點碎片的時間,來玩耍。

起初的我對於這種時間的被佔據,心裡仍然是忿忿不平的。但個人的微弱抵抗,根本抵不過時代的洶湧波濤。心中那種不平與幽怨之情,也逐漸被那股浪潮給打磨平了。伴隨著我的成長,學到的事情與能力越來越多,而我所擔負的事情也就越來越沉重。我需要完成的事情逐漸將我的時間一次又一次的分裂割據成破碎的片段。我也早就失去了那種整個下午投入的看一本書的機會了。變化的是時代,但隨著時代在變化的是我們。

著實隨著網際網路的大為發展,我們的身邊以及手頭都多了一項能大幅給我們帶來便捷的東西。但同時仔細想想,我們又有多久沒有去花上一整天的時間去陪陪我們的父母。對於工作繁忙的人來說,不是不想,不是不願,而是不能。沉重的壓力使得他們喘不過氣來,難得的一次休息就會留給自己去好好的放個假,才能讓自己在如今的時代中更好的生存。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是給我們的社會、城市發展帶來了數不盡的好處。但那見面時給父母的擁抱,擁抱時的體溫,急促的呼吸卻是這個網際網路所無法去代替的。

如今我們擁有了曾經幻想中的網際網路,但也不能去完全的依賴他,我們依然有著去選擇自己生活的能力,完全可以讓自己的生活不被切割成徹底的碎片。對於自己那些所丟失的,獨到而長時間的放鬆,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給父母的一個真真切切的擁抱,比千萬句微信上的關心都更為重要;不要讓網際網路影響了你生活的本質。

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但是我們仍可以選擇自己要走的路和想要的生活。在一路前行的過程中,千萬不要丟失了自己真正所需要的事物!

碎片化生活偷走了專注 篇6

碎片化生活偷走了專注 ,894字

晚上臨睡前,心裡想著還早,於是拿出了手機……

上洗手間時覺得反正閒著也是閒著,於是拿出了手機……

無論等人、等車、走路還是任何空閒時刻,好多人都選擇了拿出了手機……

在這個資訊化的時代,身邊的許多人,時間早已被電話、郵件、會議以及各種臨時活動分割成了一塊塊的碎片,而智慧手機的出現,微博、微信這樣的移動媒體更是加劇了人們時間的碎片化。

好多人認為,這是在利用時間,其實這是把時間碎片化了,這種碎片化的生活使人在不經意間浪費了大把的時間,消耗了大把的精力,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將使人無法專注的去做有意義的事,尤其是我們學生,一定要加強自我管制,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不能讓這些碎片化的生活偷走我們的專注。

誠然,我們不能把自己封閉起來,更不能把自己與這些隔絕起來,我們需要融入生活,唯一的辦法就是將我們的時間計劃起來,用計劃好的時間把這些碎片化的生活管理起來,讓我們在每一個時間段裡都能專注的去做該做的事,這樣就可以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真正的利用資訊時代帶來我們的便利,不會成為資訊時代的奴隸。

過去的這個暑假,我聽了爸爸的話,按他的要求每天將自己的學習任務排成表。在每一個規定的學習時間段裡,我關上手機,心無旁騖,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在計劃的休息時間裡,我同樣不去碰手機,也不去想任何其它的事,好好休息;而在規定的玩的時間裡,我和爸媽聊天、看電視、玩手機,其它學習的事什麼也不想。一個暑假下來,我沒有耽誤學習任務、有時間報了課外學習班、還有時間和媽媽去姥姥家,帶著姥姥去旅遊。一個暑假下來,我真正的懂得了計劃時間的重要性,更懂得了專注做事的重要性,更明白了一個道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碎片化生活,如果不好好管理,將對我們學生產生很大的危害,因為它會偷走我們的專注,使我們無法專注的去完成我們的學習任務。

專注被認為是成功者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只有在事情上足夠專注了,人才能全身心投入,才能有爆發力做得比別人好,但是當我們的時間被QQ、微信、微博變成碎片之後,想成為一個專注的人,實在是難於上青天。

不要讓碎片化生活偷走我們的專注,所以先從關掉手機的網路開始吧……

碎片化生活改變了我們 篇7

碎片化生活改變了我們 ,876字

引起碎片化生活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們太依賴於高科技,從而使我們的專注力不能集中做好一件事。如今,我們的生活已經與高科技融為一體了,在你周圍總是會有高科技的存在,我們也已經離不開高科技了。手機,是最好的證明,現在的年輕人又有多少是不需要靠手機來生活的?就連一些老年人也逐漸習慣了高科技的生活。

就拿我的奶奶說起,我的奶奶以前是不用手機的,她覺得手機對她來說沒有什麼多大的用處。可是有一天她看見周圍的朋友每人都有一步手機,無聊時會發發微信,還時常會一起視訊聊天,她就也想有個微信能和朋友們一起聊天,於是她就自己買了個手機,讓我幫她註冊微信,教她用微信。

現在奶奶能熟練地用起微信,時不時地就拿起手機看一看微信,有沒有什麼訊息。原本在看電視的她,會時常拿出手機來看;原本是該睡午覺的時候,因為睡不著而拿出手機來看看。總是沒有專注著做一件事情,總是被碎片化。

我也是這樣的,早上剛起床,我便會拿起手機玩一玩遊戲,吃早飯時也不停歇。晚上做作業時,也總寫寫停停,吃點零食開開小差,無法集中注意力專注寫完作業。和家人們一起吃飯時,把手機放在桌上邊吃邊玩。也許,很多人都有相似的地方吧。

原本許多不屬於碎片化的時間,都被人們碎片化了。結果是,人們的注意力不再集中,時間不能整段利用,心情更是因為這所謂的碎片化,而變得浮躁起來。

在不知道碎片化這個概念之前,我們都知道浪費時間是可恥的。可是自從有了一些社交軟體、遊戲等這些的誕生,許多人在睡覺前,吃飯時,等車時,衛生間裡,都在低頭刷手機。都認為這是在利用碎片化時間,其實是在浪費時間,更多時候都在看一些無關緊要的資訊。

碎片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和方式,偷走了我們許多寶貴的時間,珍貴的專注力和寶貴的深入思考的能力。許多人忙忙碌碌一天下來感覺自己都沒做什麼事,相反有些人就能用好一天的時間,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真正的“碎片化”是把時間綜合運用,做好時間管理,把零碎的時間拼湊成完整的時間塊,來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少去關注一些無意義的資訊,多看看真正有意義的資訊。

讓我們一起來解決碎片化生活,不要讓碎片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碎片化生活偷走了我的時間 篇8

碎片化生活偷走了我的 ,1169字

如今,我們的生活因為繁瑣的小事和看似豐富多彩的活動被打破成碎片化的一天天,我想,很少有人能每天都專心致志的做一件事從來不被打擾,而我認為自己對碎片化的生活也深有感觸。

現在,上班族總覺得自己有做不完的工作,而學生黨總覺得自己有寫不完的作業和背不完的書,我作為一個學生黨,雖然覺得自己並有網路上說的如此誇張,但是每天也都是勞累的,那麼,看似並不是很多的作業和其他事情為什麼會把我們的時間填充的如此飽滿甚至於沒有了自己的時間呢?這就是我接下來要跟大家講述的碎片化生活。

從週一到週五,我都是過得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相比而言,因為學校畢竟是有規矩的大集體,所以我在學校裡的生活還是非常歡樂且有規律的,但是回到家後,我的時間幾乎就開始碎片化了:前不久的一天晚上,我正寫著數學作業,正當我思路極其清楚的解一道難題時,門外傳出了媽媽的聲音:“作業做好了嗎?飯都涼了,快過來吃晚飯吧。”於是,原本完整的一件事被第一次“切分”了,吃晚飯的時候我一邊有說有笑的跟爸爸媽媽聊著學校的生活,一邊腦子裡還想著今天要背的英語課文,這時,一個清脆的小提琴協奏曲響了起來,原來是媽媽的電話,只見她去說了兩句話,就對我喊道:“浠浠(我的小名),找你的,快來接電話。”於是本來吃的津津有味的我只能跑去接電話,原來是補習班的老師來報告成績單,沒辦法,我只能放下手中的筷子,先去討論補習班的成績,聊了大概十分鐘的成績,我才又回到飯桌上,我很無奈,自己的晚飯也被“切分”了,被打斷的我這是也沒有胃口再吃晚飯,於是變回到書桌前開始做自己那道最開始被打斷的數學題,數學題可是最不能打斷思路的東西,我做到書桌前的時候,腦子就已經是一團亂麻了,我只能開始回憶,大概想了五分鐘,才又回到了學習的狀態,這時,我瞄了一眼旁邊的電子鐘,哎,不出我所料,已經七點半了,就這樣,我差不多到了九點鐘,才把作業做完,洗漱一下,背背英語和語文,做做課外的作業,到十點半左右,我上床睡覺,沒錯,我沒有自己的時間了。

看到這兒,想必大家都有疑問,我也一樣,為什麼看似飽滿的時間,也並沒有怎麼拖拉做事,會一點空閒都沒有呢?這就是所謂的碎片化的生活,我對碎片化生活的初步理解就是一步錯,步步錯,如果我們的做事不被打斷,我的那道數學題思路不會被影響,那麼我也就能安心的好好吃飯,也就可能不在吃飯時碰上那個電話,打完電話直接回到課桌前,因為沒有那還剩半道的數學題,我也能直接回到學習的狀態,當然,這只是出於比較巧合的情況,不可能每次都能算的如此精密。

所以,我想分享給大家最好的避免方法就是爭取能完整的做好每一件事,如果實在不行,就要合理的安排好碎片化的時間,爭取在說這些被“切分”的時間裡也能完成一件有意義的小事,這樣生活中各個事情的效率就變得高多了,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碎片時間,做個有條理的人吧!

當下,“碎片化生活”帶給我們什麼壞處? 篇9

當下,“碎片化生活” ,848字

一個現代人,每天從睜開眼睛開始,就獲取著碎片化的資訊,碎片化的社交。一天的活動時間被分為諸多碎片—這,就是碎片化的生活。於是我們不由得發問:當下,“碎片化生活”能帶給我們什麼?

碎片化的資訊

21世紀,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大量的資訊湧出就必然導致:我們必須用原來接受一條資訊的時間來面對數以百計碎片化的資訊。雖然碎片化的資訊帶給我們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閱讀量。但就算每天吃山珍海味,有一天總會膩。數目龐大的碎片化資訊導致了人們對資訊的麻木呆滯以及不耐煩,從而引發人們對一條無聊的,沒有價值的新聞津津樂道,樂此不疲;而對一片較長的,有價值的文章都不瞧上一眼這種現象。人們在社交網站和微博上討論問題,發表看法,都是一種"輕重量的社會姿態",這只是人們接受碎片化資訊後的一個隨機反應,和一個人深思熟慮後採取的行動完全不同。不光如此,碎片化的資訊也讓人分不清資訊的真偽,網路謠言滿天飛就是最好的證明。

對於碎片化的資訊,我們要保持理智。從資訊中提取有用的知識,這樣,我們才能適應資訊化的時代。

碎片化的社交

最近網上有一句話,叫做:碎片化的社交還不如打一場王者榮耀有用。的確,隨著社會發展的加快,人們交友的時間就會少很多。那麼目光就自然放在了網路上。原本交一個朋友的過程被碎片化為各種社交軟體:QQ,微信,陌陌等。且不論它的效果如何,就它的安全性而言,我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透過手機螢幕是看不出什麼的,螢幕那頭的人可以偽裝成各種性格,外貌。這就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詐騙錢財,一走了之。而且,從碎片化社交中得到的朋友值不值得深交與信任,這又是一個大大的問號。綜上,碎片化的社交或許真的沒有一盤王者榮耀管用。

在碎片化的社交中,壞人是無法避免的。但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儘可能的交到一些好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不是所謂的“兄弟”“閨蜜”,及狐朋狗友。

雖然碎片化的生活帶給我們許多壞處,但依舊有一些好處是無法替代的,我們只有從改變自身開始,去適應碎片化的生活。這樣,才能改變碎片化所帶來的壞處。

碎片化生活帶給我們什麼? 篇10

碎片化生活帶給我們什 ,943字

大家都覺得這個時代無比美好。科技發達,物質豐富,通訊方便。無所不在的網際網路,寬頻,光纖,手機,電腦,給人們帶來資訊互通和生活的方便。

科技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把我們的時間和生活都變為碎片。碎片化的生活帶給我們什麼,是值得我們認真冷靜思考的。

縱觀人類歷史,哪一個重大的科技、人文、文學、藝術、醫學乃至軍事的成就,不需要長期的、專注的、不屈不撓的努力才能夠達成?

中國古代不缺乏這樣的例子。春秋時代的左丘明編修國史,歷時30餘年,寫出了一部18萬餘字的《春秋左氏傳》。無獨有偶,西漢司馬遷歷時13年創作了50萬字的《史記》,記載了從上古黃帝到漢武帝3000多年的中國歷史。這兩部鉅著都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再看看外國。達芬奇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天才科學家、畫家。他的老師從第一天起,讓他每天畫蛋,通過畫蛋來提高觀察能力,能發現每個蛋之間的微小的差別,就能鍛鍊手眼協調,做到得心應手。堅持3年以後,達芬奇想畫什麼就畫什麼,畫什麼就像什麼。

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例子也不少。

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戰爭爆發了。在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毛主席開始夜以繼日地潛心寫作《論持久戰》。他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眠,連棉鞋被火爐烤焦了都不知道。八九天後,5萬多字的偉大軍事著作《論持久戰》誕生了。這部著作深刻分析了中日雙方的情況,指出了中國人民經過長期抗戰取得最後勝利的客觀依據,指導中國軍民獲得抗戰最後勝利。

1964年中國成功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當時正是我國經濟困難時期,科技人員都吃不飽飯,最困難的時期,就拿樹葉草籽充飢。就是這些不怕困難、忍飢挨餓的人經過10年不屈不撓的專注科研,終於把原子彈搞出來,創造了奇蹟。

上面的事例都說明了成功的祕訣=時間+專注+才能+精神(奉獻、吃苦、犧牲)。

現代碎片化生活下,這些成功的要素都不復存在

時間:碎片化分割

專注:人心浮躁,精力分散

才能:沒有長時專注,難以成就真正的學者和專家

精神:物質、金錢和享樂取代了奉獻吃苦精神

如果左丘明、司馬遷出生在今天這個時代,他們還能寫出《左傳》、《春秋》嗎?

今天碎片化生活下的中國,還能夠產生中國歷史上璨如群星的眾多傑出的人物嗎?還能為國家和人類做出卓越的貢獻嗎?

人類怎樣利用科學技術而不受其害,值得大家深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