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生存——進步還是退化?相關作文20篇

碎片化生存——進步還是退化? 篇1

碎片化生存——進步還 ,860字

現今,誠然,所謂“碎片化”這一詞深深影響乃至困擾著我們的生活。而“碎片化”本身,真的只是一種社會現象麼?

碎片化一詞首次大量出現於上世紀80年代“後現代主義”文獻之中,原意為“將完整的個體分割為諸多零塊”,而其歷史根源則是當時主流媒體又“泛眾傳媒”轉型為“分眾傳媒”,更加關注於“這一類讀者想要讀什麼”而演化得到的

嗯,很好。“碎片化”其實是來源於消費者被媒介的細分,換言之,其起源於最初步的“大資料”的應用—即通過你過去的關注推斷出你未來想要看到什麼。

我想,碎片化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事實上我們一直在“被碎片化”當中,例如讀《論語》等經典時沒有人會提倡一位初學者一下子讀完,更多的則是讓其分為若干部分逐一研讀—“完整的個體分為諸多零塊”,我們的學校將一天完整的作息劃分為不同的課程,亦是“完整的個體分為諸多零塊”……從這點來看,“被碎片化”是一直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它是一種時代的潮流所導致的必然

而碎片化又是一種科技進步的體現。現在的移動資料如此發達,任何需求都可以在網上傳達然後以近光速傳遞至每一個希望看到的人手中。這就直接導致了碎片化時間的產生,而碎片化時間則直接導致了各種“碎片化”的起源……例如我在每週日有一小時的空餘,那麼我可能在沒有碎片化時就會無所事事,但事實上我可以用它來看一篇文章或是瞭解一個數學定理等等—我沒有能力,亦是沒有信心去堆積數十個週日的一小時去研讀完一本文學經典或是學術著作。而試想如果碎片化的生活不存在,那我只能華大量整段的時間去學習一部厚厚的典籍—那該有多枯燥。

或許當我寫下這些時我的思維仍是“碎片化”的思維,畢竟一切對現象的評估都要建立在一種特定的價值體系中。而我此刻恰恰有的就是“碎片化”的評價體系與價值觀。不過,畢竟現在時代的碎片化下除了專家,常人很難有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

綜上,我想說的是,若是我們無法不被碎片化,那就應該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利用好碎片化對我們帶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一個碎片化的時代……

當時代進步撞上碎片化生活 篇2

當時代進步撞上碎片化 ,731字

如果讓一個普通人描述自己十幾年前的媒體接觸方式,簡單的幾句話就能說清楚:白天看報紙,晚上看電視,但現如今時代飛速進步,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所有人的生活逐漸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

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態和認知。生活碎片化是現代化時代進步必然出現的社會現象。許多人到現今依然對網際網路科技這一現代化的產物表示嗤之以鼻,堅持認為網路科技破壞了人類應有的生活;但也不乏網路科技的狂熱吹捧者。時代進步這是不可避免的,時代進步的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利端與弊端。

當下很流行的掌上閱讀便是閱讀碎片化的體現。現在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中想要獲得大量資訊,從而導致網路媒體寫作的碎片化。使得釋出到網上的新聞訊息是簡略零散的,讓讀者接收到的資訊是片面的。久而久之,人們的思維會鈍化,會養成一種惰性。

由於碎片化的閱讀,人們根本不會對所讀的內容進行深層的分析與解讀,所以常常充當了網路推手散佈謠言的工具,使得人們喪失了對資訊的甄別能力。

碎片化閱讀的資訊載體是網際網路這可以使我們更加便捷方便地接收到資訊,通過媒體的精練與壓縮也可以大大縮短我們的閱讀時間。

由此看來,碎片化的生活對於我們來說是有利有弊的。碎片化生活是時代進步的產物,時代的進步必須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它們雖然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卻也使我們原本精緻的生活變得粗糙。

我無法語言,我們生活中的所有美好都被碎片化後會是怎樣的一番情景,但我知道當人們通過手機、電子書、網路等進行的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碎片化閱讀時,人們一定無法領略這些“完整”的美好。

在這個進步的時代中,我們應該學會自控、自律,不要讓原應幫助我們生活的工具變成主導人類的統治者。

碎片化的是生活還是思想? 篇3

碎片化的是生活還是思 ,1025字

在這個高科技發展的時代,網際網路已然離不開我們,人們開始樂而不疲地選用碎片化的方式開始生活。

簡單的讀書,方式也與以前大相徑庭。如今只要開啟百度手指輕輕一點,便會得到成千上萬的連結,我們只需要看看哪些閱讀量比較高、點贊人數比較多,就可以毫不費力地開啟它們,擷取其中碎片化的資訊資料。回憶過往,孔子有翻閱《周易》韋編三絕,蘇軾有讀《阿房宮賦》撒然不倦,平生寫了不少佳文。就算近代文學家也沒有單單一個不翻閱經典著作卻只一味靠拼接採用那些碎片化的資料寫成大作的。

可為什麼人們寧願擷取這碎片化的資料也不願花時間去看看經典,為什麼人們寧願咀嚼這“碎渣”也不願在“大餐”面前逗留止步。

碎片化的資訊給人們帶來滿足感和快感,人們只要動動手指,大把大把“資料”便到手了,靠著稀散的資訊沾沾自喜完成了“大作”,在順手給發帖人一個贊一個好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無條件相信那乾癟沒營養的內容,而那些實實在在的大著作卻無人賞識,甚至被人惡意改編用不少網路語成低俗的東西卻受到不少人的青睞。人們越來越傾向那些拼的支離破碎的東西。

資訊時代也少不了不少app的參與,許多社交軟體就例如微博微信,不少人離不開它們,無論社會上有什麼風吹草動人們第一時間得知一定是在這些軟體上而不是看新聞看報紙。我曾經親身目睹過一件事,前段時間網上瘋傳著一段兒子打父親視訊,不少人發表著自己的“大道理”指罵那位兒子,可就在第二天,一段視訊又穿出來說是父親做了對不起兒子的事活該捱打,這下有不少人自作聰明開始評論父親的行為。可試問在坐有當事人麼,拼著這碎片化的視訊真的能肆意指責麼?簡簡單單的例子,不少明星,因為網友憑藉道聽途說來得碎片化資訊開始捏造發表評論硬生生逼死不少明星!

真正碎片化的單單是這些資訊資料麼?

然而,人們的思想逐步開始受到改變,腦袋漸漸成為另一個碎片化的場所,面對問題,開始用腦袋裡的碎片化東西東拼西湊組織答案,且任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答案含金量極低。並且養成了單方面有一點碎片化的訊息便開始發表自己的言論,不管這些言語對他人造成的傷害。慢慢的社會上瀰漫著這種風氣?有一點點碎片化的訊息便有不少人便冒出來興風作浪。使不少人以這為樂趣,同時扭曲其他人的思維。

碎片化資訊就例如一張撕碎的紙,即使你拿膠水沾在一起可無論也不能拼的天衣無縫,相反到處是裂縫。

碎片化的資訊怎樣利用,大概是隻能看過一眼吧,真正需要的是你腦子中的“過濾器”,這樣才不會使自己的思想成為碎片,不會依賴碎片化的一切。

走進碎片化的生活 篇4

走進碎片化的生活作文 ,874字

曾經的我,並不明白碎片化的含義。但在這資訊爆炸、生活節奏如此之快的時代,我切身體會到了—碎片化生活對我們的影響,真的很大。

碎片化的資訊,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每一天,組成了我們身處其中的碎片化生活。它的確為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網際網路上集合了無窮無盡的資訊,而我們只需要動動手指,便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在螢幕上得到想要的答案;每天百度上都會有很多的新聞推薦,而我們看到感興趣的標題,點進去就能明白髮生了什麼;又或許我們可以在一次收穫過後,就可以在朋友圈中炫耀一下,讓處於不同地方的人感受到你的喜悅。這些事情,僅僅需要幾秒就夠了。而在幾十年前,我們可能做到這樣嗎?顯然不能。

但碎片化帶給我們的,真的全是這些便捷嗎?

網際網路帶來了無數的資訊,但多而雜的碎片化資訊,並不能讓我們準確的明白一切。網上不僅有客觀的新聞,也有主觀的輿論和譴責,如果我們不加以甄別,就會走入誤區,甚至上當受騙,造成大量的損失。新聞不止一次放出了騙子手法的高明和受騙人的痛苦,一次次在我們心中敲響警鐘,卻一次次地有人上當受騙。碎片化的資訊,矇蔽了我們識別真假的雙眼。

我們的時間,被手機、電腦碎片化了,我們的時間當中,不再是機械的吃飯,工作,睡覺,而是可以在閒暇時間看看新聞、小說,聽聽音樂,和天南地北的朋友們聊天。這增添了我們生活的豐富多彩,增加了我們得到資訊的渠道,得到資訊更加快捷,似乎很有益。但很多人,應該都感覺自己很難再專心地做事了。或許在奮筆疾書的時候,腦中卻不由得浮現小說情節中的驚心動魄,亦或是對某新聞的評論和看法。我們的時間被碎片化,導致我們連基本的工作可能都無法集中注意力。碎片化的時間,打破了我們專心致志的態度。

碎片化的時間,讓我們有機會接觸碎片化的資訊,讓我們的生活便捷,但更多的,似乎是讓我們的大腦變得懶惰,變得更容易疲憊,彷彿只是想知道資訊,卻削弱了對資訊本質的探求和鑑別,也讓我們不再有耐心和注意力,能夠專心地完成一件事。碎片化的生活,雖是大勢所趨,但我們仍應保持自己的本心,享受我們的生活,而不是我們的生活將我們耍的團團轉。

碎片化生活,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篇5

碎片化生活,利大於弊 ,1014字

自世界上第一臺通用計算機“ENIAC”於194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之日起,人類便開啟了計算機技術和工業高速發展的時代。短短23年後,便有了美國的阿帕網問世,作為現代網際網路的雛形,阿帕網的出現註定了21世紀人類社會的日新月異。

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獲取資訊變的越來越便捷,只要你身處地球上網路訊號良好的地帶,你便可以在區區幾秒內將資訊通過各種渠道傳送給你的親人朋友。這樣的即時交流方式,必然是兩百年前孤身一人來到美洲大陸求學、和母親通一份家信需要整整一年的容閎先生所無法預見的。但是網際網路的“速度”,真的百利而無一害嗎?

從最早席捲全球的iPhone4,到悄然崛起的國產品牌小米、華為,智慧手機的出現以及日益加速的城市節奏,使得人們的生活被分割成了小碎片。歐陽修的《歸田錄》中曾提到:“餘因謂希深曰: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顯然,早在宋朝,人們就有了利用碎片化時間的意識,更別說當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通勤時、飯桌上、睡覺前、甚至是廁上,依靠手機利用起了碎片化的時間,或閱讀,或聊天,或瞭解時事熱點。

但當這種現象過了度,其結果也會與目的背道而馳。據統計,今年1至10月,上海市共發生致人死亡交通事故690起,其中由開車接聽電話、玩微信等“其他妨礙安全行車的違法行為”引發的死亡事故高達204起,佔29、6%。而一直為市民所詬病的“酒後駕車”導致的致人死亡交通事故為19起,僅佔2、8%。這類人過度利用細碎時間的行為不僅沒有達到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充實的目的,反將自己置於生死一線,忽視了遠比碎片時間更長的未來。網際網路和智慧裝置的發明,本該是服務於人類,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加輕鬆便捷的,絕非為了斷送自己的幸福,乃至性命。

再反觀碎片化時間這件事本身,就真的只有好處嗎?鄭燮曾在《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提出:“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碎片化的閱讀時間短而分散,要深入研究文字難度極大。這樣對於書中的內容匆匆而過,除了消遣,又能給讀者留下什麼呢?不只是讀書,社交也是如此。不同於從前的書信往來以及電話短訊,現在的人們更傾向於通過“朋友圈”這種方式來交流生活,所謂的朋友也只是“點贊之交”,倘若真的遇上了什麼麻煩,試問又有幾個人會對你伸出援手呢?

網際網路的存在,著實讓生活變得便利了,但是“碎片化”的天平究竟是偏向了利還是弊,一切還是掌握在人類自己的手裡。

“碎片化”漸漸走進生活 篇6

“碎片化”漸漸走進生 ,1034字

當下的中國,缺少那種讓人獨處而不寂寞,與另一個自己—自己的靈魂對話的空間。—孟莎美

“碎片化”漸漸的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在網路逐漸走進人們生活的今天,它使得我們的生活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我們並沒有意識到我們的生活已經“碎片化”。很多原本是整塊整塊的可利用時間,現在都被人為地碎片化了。原來可以讀書學習充電的時間,都浪費在了可以消耗一天時間的手機上。

我們通過上網瞭解並閱讀我們想要關注的資訊,但其實我們並沒有記住它,就像走馬觀花一般,使得這些資訊就這樣消逝了。資訊量龐大,但是我們獲取這些又十分的容易,造成我們養成了一個壞習慣:文件只要超過20頁,我們就沒有耐心去把它看完。

有些人說“碎片式”閱讀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它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這個觀念已經獲得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推崇,但是我認為其實不然,當碎片化的閱讀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它便像潮水一般蔓延,從始至終的讀書習慣已經與我們漸行漸遠,而“碎片化”閱讀逐漸瀰漫整個社會……其實碎片化閱讀許多時候收穫的都是一些沒用的資訊,與真正的靜下心來閱讀不可同日而語。

在一個這麼大的世界裡,多少人為了功利去拼搏。如今的我們,又有誰肯靜下心來悠閒地捧著自己的書本,默默的看上幾個小時的枯燥的文學名著?每天每天,我們都在接受著往來不絕的資訊的衝擊,而完整的、深入的、豐富的“深度閱讀”,正在與浮光掠影的淺閱讀做鬥爭。碎片化的閱讀隨處可見—看手機裡的新聞,看一會兒微博上那些名人的帖子更新,在乘車時看一會電子書,用簡化的語言使得大腦承載了更多的資訊量,但這些資訊量都隨著我們的時間或者轉發拋之腦後。

其實,我認為閱讀是不可複製的人生的一部分,它能帶給人精神上獨一無二的觸動。其實我認為不心浮氣躁,不是為了完成任務的讀書,才能真正觸動我們,打動我們。碎片化的閱讀,使得我們最終並沒有收穫,只是泛泛而談,碎片化的閱讀,難以帶給我們精神上的心靈震撼,更不用說是淨化我們的心靈。

碎片化其實已經漸漸地撕碎了我們的生活。當囫圇吞棗滲入到了人們的思想,於是,我們的生活便成為一地雞毛,雜亂無章。我們對文學鉅著的理解感到無力簡略,對功利與平等的渴望令人奮不顧身投身於這個網路化的社會。

所以說,在社交網路覆蓋的時代,在碎片化閱讀大量襲來的時候,我們應該多多的沉下心,使自己在這個浮躁紛擾的世界裡,我們應該為文化的變遷與精神文明的改變而去警醒自己,讓自己有意義的生活下去……

生存鏈淘汰法則——遇上碎片化生活 篇7

生存鏈淘汰法則——遇 ,630字

著名自然學家達爾文曾言:“適者生存,弱者淘汰。”這萬古定律本將以一種永恆的形態存在於世,本意為“不向前便會被自然世界吞併,不競爭便會被食物鏈踐踏於最末端。”現代社會也同樣適用這一句言語,只不過是變了味,變了色。今人認為要想在世上生存下來,不被淘汰,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各端高科技技術,說白了便是刷微博、QQ、微信等社交網路資訊,這般的隨波逐流都可以成為他們炫耀“我沒落伍”的資本。

由於網路的愈加流行,手機自此不離人類之手,各個網路紅人、娛樂界明星都成為了百姓們茶餘飯後的談論話題。你若是隨意問一個人他一天的生活日常,相信答案八九不離十,一定是有類似“起床、工作、看手機、睡覺”的。你可能會對此不以為然,並且撇撇嘴道“這有什麼?我們這一代都這樣。”沒錯,正是你這句話,一言中的了無數現代人的錯誤生存論與價值觀。

不知你可否發現一樁十分普遍的現象:不論在哪裡,是公共場所還是莊嚴場合,幾乎每個人都低著頭,只是偶爾與對方講講話。以往,有些人總是頭痛人聲鼎沸,過於嘈雜的環境,然而在今天,世界的忽然寂靜卻成了人們疑慮不已,無法破解的謎題。

該責怪誰?電子產品,還是人類自己?

電子產品的發明與過度使用讓個個人成為了“低頭族”,無論多忙多累,還有多少人可以努力剋制住內心“想看手機”的慾念,去做實在的事呢?

電子產品的發明本意沒有錯,它們的目的當然也不是傷害你、誘惑你。讓人與人之間缺少信任、瞭解和友情的,其實是人類的碎片化生存理論以及那顆充斥了慾望,無法管束住自我的心。

碎片化,碎的是生活還是我們自己 篇8

碎片化,碎的是生活還 ,1688字

在暑假裡,我可以說是沉迷於手機。有時是一邊寫作業,一邊“刷屏”;有時是把一整個上午時間都用來玩手機。久而久之,我發現同樣都是“看微博刷朋友圈打遊戲看小說”,前者竟然顯得我的一天非常充實,而當我突然換成後者的生活方式時,幹完這一系列工序就變得異常空虛無聊、無所事事。

我很驚訝,而這時,我發現了一個詞—“碎片化”,心中坦然,原來是生活碎片化了呀。就這樣,我也就沒再深究下去,迷迷糊糊過了半個月的日子。一天在我刷完屏後百無聊賴之時,正隨手翻看日曆,突然意識到—暑假早已過去三分之一了,而我的作業完成度還沒三分之一,我訝然了。開始思考起真的是生活碎片化了嗎?

在我知道“碎片化”這個概念之前,我一直明白浪費時間是可恥的道理。

可隨著手機、電腦的橫空出世,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許多人包括從前的我在睡覺前、如廁時、地鐵上刷手機刷得昏天黑地時,都會美其名曰“我們在抓緊時間不放鬆,利用任何機會在學習”。但是這個暑假裡的新發現瞬間揭開了曾經所謂的“抓緊時間不放鬆”的真實面目,我們迷失在碎片化的迷宮裡了。

專注力—我的第一塊碎片。我寫作業時有個特殊的習慣,總喜歡把手機放在邊上,這樣就造成了好幾次出現以下情況:這是一道有難度的數學題,光靠腦子想想不出來,於是決定在草稿紙上演算一下。這時瞥見訊息提示燈在閃爍,不自覺地拿起手機看了看,原本只是想看看就放下手機繼續做題,結果變成刷屏,最後一發不可收拾了,到頭來之前思考的解題步驟忘光光了。類似的事情簡直就像夜空裡的星星數不勝數。

深入思考—我的第二塊碎片。我發現這塊碎片是在預習語文課文時發現的。通常在預習課文前,我都會將課文內容讀一遍從而瞭解課文大意,然後再找幾個不認識的字詞,對它進行注音和解釋,最後感同身受理解人物感情,寫好中心思想,就算完成預習了。第二天老師對課文裡的內容進行提問,比如:xxx段的作用;xx句用了什麼描寫,它的好處是;你是怎麼理解標題的等等問題。我開始有些慌張,因為在我預習是完全沒想到這幾點,只是一掃而過,並未多做思考。這是如何使得的呢?再舉個例子,平時網上會有許多心靈雞湯,剛開始我會慢慢看,理解一下意思;可漸漸的由於一些原因,時間變得緊湊起來,我對於這些東西就是“一目十行”,然後怕以後會用得上就收到收藏夾裡了;這樣的情況最後演變為,一看到心靈雞湯想都不想就收入收藏夾裡。事實上收藏夾裡的這些東西,最後只能隨風泯滅,因為我從來不看。是的,這兩件事真的很嘲諷。

隨著第二塊碎片的消失導致書信、交談、閱讀等豐富靈魂的活動變得彌足珍貴,這樣的生活可以說是摧毀了靈魂的渴求。我們缺乏深度的思考,我們無法通過深層次的閱讀來獲取需要的精神食糧,反而對於任何有用或沒用的東西都處以讓其自生自滅的態度。而且我們還會產生錯覺,認為一天過得忙碌又飽滿充實,其實當你真正問他們,那你們一天做了什麼事的時候,他們往往會突然噎住,摸著腦袋像在腦海裡找尋今天工作的蛛絲馬跡。

由此觀之,倘若再這樣下去我們的靈魂或許就會在碎片的海洋中迷失方向乃至窒息、孤獨地死去,留下一具空虛的軀殼。

原來這“碎片化”碎的是我們自身啊,那這樣下去不行,得想個主意來解決他。苦思冥想,細細琢磨,我有個大膽的想法。資訊時代的降臨是不可避免的,這是一種進步,沒有進步的人類就只能退化,所以我們不能怪是生活所迫,要從自身改變。很多人都有個誤解,他們認為,要完成一件事需要一整塊大把的時間才行,其實非也。舉個例子,如果你打算寫一篇幾千字的文章,可是很難有一大塊時間讓你坐下來安靜地完成。那麼如何去做呢?你可以預留一個寫作時間,在動筆之前,先利用一切碎片時間來進行構思,積攢素材,最終把積攢的內容銜接在一起,自然一口氣寫幾千字幾萬字都不在話下了。集腋成裘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高爾基說過:“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人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在這個時代,我們應是時間的主人,又怎能被時間所支配呢?所以把握好碎片時間,成就充實人生。

“碎片化”改變我們,還是我們改變生活? 篇9

“碎片化”改變我們, ,910字

要說以前我也曾聽說過“碎片化的生活”這個新名詞,雖對其不甚瞭解,但也沒有深究過它的具體含義。直至近日閱讀了資料我才“客觀”地知道了碎片化的所謂含義—“‘碎片化’一詞是描述當前中國社會傳播語境的一種形象性說法。所謂‘碎片化’,原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我們也可將‘碎片化’理解為一種‘多元化’,而碎片化在傳播本質上的整個社會碎片化或者說多元化的一個體現。”以上這段文字是我摘錄於網路上對碎片化的定義,雖是客觀,但過多的專有名詞對於不解其意的人來說是一頭霧水。都說“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任何阻止力量都必將螳臂當車為齏粉”,而在這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當今社會,“碎片化”便是那車輪碾過所留下的痕跡。

我雖對“碎片化”不像諸多專家學者瞭解的那麼專業,但這既然已悄無聲息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那放眼從前與而今,有何不同便一目瞭然。

且不論我們日常生活中涉及面最廣的衣、食、住、行。單說作為汲取前人文化和當代資訊的閱讀,也因著如今資訊量的急劇增多人們開始面對資訊得浮躁,其方式早已與曾經不經相同,成為了“碎片化”在生活中所涉及的又一領域。我也曾在網路上了解到面對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碎片化閱讀”,不少學者都紛紛表示了當閱讀成為“悅”讀,其方式就背離了閱讀本身的擔憂,並且認為“碎片化閱讀”使讀書成為一種被動和強制性的行為,讓人無法感受到蘊含在其中的無盡樂趣。但我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凡事皆有兩面性”,在我們批判“碎片化閱讀”減少了我們深層次閱讀的時間時,為什麼不想想也正是“碎片化閱讀”帶給我們看待問題的多方面視角,不想想“碎片化閱讀”其實正是我們當今缺乏深層次閱讀和無暇深層次閱讀的產物。所以真的是“碎片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嗎?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隱藏著許許多多的“碎片化”,與其說這些“碎片化”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倒不如說是我們的心態與需求才是創造瞭如今的“碎片化的生活”。正如學者費勇所言:“我不排斥碎片化時代,我們該考慮怎樣才能把自己修煉得更完美。”既然“碎片化的生活”已經運人類的思想和時代潮流而生,我們又怎甘心被“碎片”的浪花衝昏頭腦。只有讓“碎片化”物盡其用,才真正算是我們改變了生活。

走進碎片化的生活 篇10

走進碎片化的生活作文 ,905字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逐漸發展,時至今日,我們的生活周圍的點點滴滴中都充滿了資訊化。這無疑是時代進步的象徵,然而隨著資訊化的滲入,我們的生活也漸漸變得碎片化了。

根據百科上的解釋,“碎片化”一詞,在上世紀80年代常見於“後現代主義”的有關研究文獻中,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如今,“碎片化”已應用於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和傳播學等多個不同領域中。

現如今,我們的生活也是這樣,從完整變為碎片。在網路伊始時,我們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如此地依賴於與網路。但是想必,現在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這樣一日一日度過的:每天早晨,被鬧鐘叫醒,然後窩在床上,刷朋友圈、看微博;在去上班的路上,再開啟手機,看視訊、讀小說;在工作或學習時,遇到困難,就隨手開啟手機開始搜尋……最後,一身疲憊地回到家,躺在床上再次瀏覽手機,直到實在睏乏不過才遲遲睡下。

正是這樣,人們的生活就被資訊化分為了無數的碎片,而不能完完整整地度過每一天。現在的社會中,人們每日都很繁忙,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安安靜靜地只做一件事。我們就這樣必然地走進了碎片化的生活。

誠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過著如古人般慢慢悠悠、愜意而悠閒的生活,有著大把的時間去思考、去探究,隨心所欲地隱居山林……如陶淵明那般“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過著歸隱的生活;如梭羅那般在瓦爾登湖隱居只為寫下《瓦爾登湖》這本超凡入聖的傑作;如王維那般“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的渴望閒雲野鶴的隱逸生活……而這樣的生活,也只能將目標放在一個方向上,在現代社會中,大致是不大可能的,而這樣做的人往往有兩種結果:一種,如屠呦呦那般經過了大半輩子的努力,最後一切辛勞得到了回報;另一種,如世上大多數人那樣,備嘗艱辛卻最終卻將那種種努力泯然在歷史長河中。而在當今這個你爭我奪的社會中,前一種人的努力往往無法被人發現,在我們身邊大多也是第二種人居多,而又有多少人能堅持下去,有多少人能成功。

隨著社會的發展,碎片化是必然的,我們都無法阻止,而我們應該做的是去適應這樣的生活,朝著自己的目標,但也不能盲目追求,也要適當的迎合當今社會的需求,自然也不能過度沉迷於資訊時代而忘卻自己的目標。

讓我們一起攜手進入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的生活,是福還是禍? 篇11

碎片化的生活,是福還 ,766字

隨著科技的發展,移動網際網路在生活中的使用愈加頻繁,而我們的生活也因此成為點點碎片,這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心態與認知。在這海量碎片資訊的“轟炸”下,我們不禁思考,碎片化生活究竟是福還是禍?在我看來,這未必如人們常常批判的那樣可怕。反之,它其實有不少可用之處。

世界之大,科技發展之快,海量資訊不斷向我們撲面而來,若是再靜下心來一一翻看,或許還未讀完,更新的知識早已取代原有,為何不利用碎片化的閱讀,拓展視野,瞭解各領域的知識與新聞,豈不更為合適與全面?

其次,碎片化不僅是一種生活,更是一種學習方式。在學習中,用碎片化時間背一些單詞與公式;在課後,閱讀一些碎片化的知識,拓展上課內容;空閒時,拼接起一些碎片化的時間,通過碎片化方式閱讀一部長篇書籍……這些不視為一種抓緊時間學習,利用時間的好方式嗎?

最後,碎片化讓我們學得知識的同時,還能培養我們的能力。在網路中,各式各樣的觀點層出不窮,不同人對不同知識見解不同,這更需要我們的篩選能力,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時,在學習碎片化知識時,將其細分化分類,組織成一個個體系,這對學習生活中的知識總結也有同樣的提升效果。

雖然碎片化生活益處多多,但仍有不少人迷失,這本質還是個人學習能力的問題。在瀏覽碎片資料前,首先安排一個學習任務,使人有目的地查詢,防止入迷。對於學習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同樣能驅使我們前進,遇事不只求膚淺,而是“打破沙鍋問到底”,好好調研一番,碎片化海量知識一定能帶你深度瞭解這些知識……

在這個資訊碎片化的時代,人們思考著,探討著,試著好好利用碎片化。而只有克服內心的浮躁,迷茫與膚淺,努力探究一些深層次的東西。當一切虛無與浮誇的文字消失,碎片便會重新歸一,引領你走向事物的本質。正如狄更斯在小說《雙城記》的開篇語中的那句“這是最美好的時代!這是最糟糕的時代!”

走進碎片化的生活 篇12

走進碎片化的生活作文 ,865字

“碎片化的生活”這個詞隨著人們越來越多的提起,逐漸進入大家的視野。可什麼是“碎片化的生活”?難道生活碎成了一片片?

碎片化生活如何解釋?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那些工作上學之餘總是有著些零碎時間—等車,排隊等,既不能好好工作學習,又不願意浪費的時間便是了。

現況總是是人們總是掏出了他們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手機。老人們開啟微信與他人聊天,年輕人和孩子們點開遊戲或社交軟體,像是淪陷進了螢幕建立的第二世界。

“滴答,滴答。”

時間從指尖流逝,人們抱怨著自己總是不夠的時間,什麼時間讓給自己的空間?其實時間已經在那些數碼產品中無聲走過了。

現實生活的碎片化生活,不知何時被手機這個詞佔據了。人們看著網路上那些看似有趣的資訊,吸收無用資訊,像是渾水裡呼吸的魚,每天花上好幾次,5分鐘,10分鐘,可是一隻手掰不過來的;一天,一週,一月,年復一年…你可能會說:“我看的可都是很重要的訊息!”“大家都在看,我看又有什麼錯?”“在車上除了看手機我又能幹嘛?”等等。理由多的眼花繚亂,其實在把真相一步步埋藏。我們浪費了一天天的時間,卻只是關注著各種與自己無關的訊息,幾乎學不到什麼。

你可能會說:“人們的碎片化生活事實上這麼糟糕?”

我的答案是:“是的。但我們可以改變現狀。”

我們要理智對待碎片化的生活。如何去利用這些零碎的小時間,實在重要!你也許難以相信,但是積水為洋,積砂為漠,每天10分鐘的學習,一年可至少60小時,驚人的數字!

學生們可以選擇休息和課外書,古人說的好:磨刀不費砍柴工。在勞累的學習之餘,停下喘氣調整,也是好選擇。可別笑我,做做眼保健操,我們的眼睛一天不停的工作,適當的休息同時也讓大腦放鬆有更好狀態。看手機也要動腦子動手啊!還有最不虧的選擇:讀書。我說的可不是網路小說或者是閒談雜論,那些可沒有營養。挑一本真正的好書,在輕鬆之餘看上幾十頁,能學到很多,也能思考更多!也年輕人們更該去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願浪費在愛好上也別白白浪費!別讓碎片化的生活變成生活的碎片化!

理智管理碎片時間,別讓它們扼殺了你的生活與理想。

碎片化的生活——是好還是壞 篇13

碎片化的生活——是好 ,795字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碎片化: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生活……

晚上睡覺前或者早上剛起床時,大多數人的選擇是:拿起手機,刷一刷朋友圈,打一局遊戲,或者看一看淘寶上有沒有好看的衣服,包包。最近火了一款遊戲,叫什麼“王者榮耀”,有些人往那一坐就是幾十分鐘,上前一看,在打王者榮耀,甚至上廁所的時候也不忘拉著隊友來一局排位賽。等到你緩過神來,已經過去了幾個小時了。

手機的背後像是抹了一層厚厚的膠水,你拿起它了,就不再放下,有時,你靜靜的“思考人生”,卻會發現,你也許已經好久好久沒有讀過一本紙質書,好久好久沒有放下手機和家人談笑風生,說說笑笑了。有時手機打字打多了,提筆忘字;有時GPS用多了,成了“路痴”,問一問一些上班族和學生,他們最需要的,最離不開的是什麼?答:Wi-Fi,手機,電腦,Ipad。

再說說學生族,有一些學生天天帶著手機玩,上課,放學,無時無刻不玩手機,而導致玩手機時不看路,被車撞死的後果。這些事例太多了,讓別人看,他們都會說:“我知道的,不用說了。"然而,一直拿著手機的人,也是他們呀。

但是,萬物有利也有弊,手機給我們帶來了方便。有些人就想待在家裡“葛優躺”這時候如果他們餓了,又不想動,往往會開啟“美團外賣”或其他外賣程式,再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吃完飯,突然想起來下午還有一個會議,趕快開啟“滴滴打車”或“支付寶出行”叫一輛車接你去公司。到了公司,開啟“郵箱”給同事發幾個檔案……好像只需要一部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就可以做完生活中的所有事。想要買衣服,卻又不想出門,開啟“淘寶”,或者“天貓”,“一號店”,各種東西都有,買好了,一兩天就到了。

碎片化的生活,充斥著手機,電腦……幾乎人手一隻手機,在地鐵上試著看看,有多少人沒有拿著手機?有多少人在認真地看書?沒有多少,我們應該在碎片化的時間中,合理地生活,安排時間,分清利弊。

走進碎片化的生活 篇14

走進碎片化的生活作文 ,944字

在當今世界中,網際網路使我們的生活的界限變得迷糊起來,生活開始變得更加easy,開啟手機,我們可以在QQ,微信上進行聊天,玩王者榮耀,皇室戰爭等遊戲,手機和電腦從原來的“人跡罕見”,到現在的一種“日常品”,我們的世界,彷彿在悄悄改變著什麼……

是的,世界開始變得“支離破碎”,一個碎片化的世界開始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交流,碎片化的購物……甚至連讀書也開始變得碎片化了,亞馬遜電子書,搜狗閱讀……讀書,不再是所謂的“手不釋卷”,而逐漸變成了一種“消遣”,隨時隨地,想看就看,讀書看是變得如“拾碎片”一般,而那些紙質書呢?(不得不承認,無論何時,教輔書應該都是最熱門的書籍,一直很盛行)開始慢慢被這網際網路的世界無情的慢慢淘汰了……

我們再回到幾百年前的古代,所少個日日夜夜那些莘莘學子,手捧書卷,勤學苦讀這,他們讀書,讀到了一種“頭懸樑,錐刺股,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的境界,他們對我們現在這些早已經冷落在一旁的儒家經典,可謂是抱著一種尊敬的,甚至是崇敬的態度的,而如今的我們你呢?或許早已忘記了我們祖先對讀書的那份熱情與執著,而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了遊戲,娛樂等方面去了,所謂讀書,可能只是“一時之興起”罷了,回味一下經典,拾些“碎片”應付考試和其他一些競賽罷了。

對我而言,讀書不應該是碎片化的,之前我和許多學生一樣,所謂閱讀經典純粹是為了應付罷了,東瞧瞧,西瞧瞧,隨手翻閱一下罷了,碎片化是的閱讀。結果呢?上了考場,這才發現自己的“彈藥庫”不足,寫作文可謂是“提筆忘字”,看看班裡的學霸寫文章寫的“風生水起”,而自己呢。寫作文就像擠牙膏一樣,半天擠不出幾個字,真是急得我抓耳撓腮。考試結束後,我立馬去問學霸:“請問您的作文祕籍是什麼?”只見他微微一笑,慢條斯理的說“我只不過是會讀書罷了,認真讀書,瞭解書之含義,而不是僅僅像看流水賬一樣碎片似的閱讀”。我如當聖旨,回家刻苦鑽研這套方案,終於,在下一次考試中,我的作文得到了質的飛躍,看來,學會讀書,比碎片化的閱讀不知道號多少倍啊!

在最後,我想,雖然我們已經邁入了一個嶄新的碎片化的資訊時代,但我希望,在每天或每個週末,我們都能抽出一個小時,忘記電腦,手機和別的東西,細細的品味一本好書;畢竟,碎片化閱讀是遠遠比不上真正的讀書的!

碎片化生活好還是不好? 篇15

碎片化生活好還是不好 ,800字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一個人的時間開始變得破碎起來,然而碎片化的生活就真的不好嗎?

舉一個例子,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人們獲取新聞的方式只有靠閱讀報紙或是看電視,而報紙只有每天在固定時間才會發放,但當智慧手機普遍以後,人們可以在任意時段查閱任意資料,雖然時間被打碎了,但生活更加方便了。

再舉一個例子,假如說有一名學生,他有需要做8個小時的作業,而只有全部做完後他才能休息,如果這樣的話,當他完成後就已經十分累了,而且質量可能也不能保證,這樣是極度不合理的。那麼如果把這段時間給碎片化一下,比如做掉一點休息一下,再做掉一點休息一下,這樣不僅作業全部完成了,也能使那名學生不感到疲憊。這正說明了碎片化生活的好處—使時間更加靈活。

現在我們不妨看一下我們的現實生活,碎片化生活方式正無處不在的湧入我們的生活中。隨著智慧手機和網路的普及,人們可以幾乎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情。

碎片化的方式不但可以使人們的時間更靈活,也可以使做事的效率更高。假如說小明要寫一篇作文,然而當他寫了一半時寫不下去了,這時他該怎麼辦呢?如果他一直去想的話,很顯然他並不會想出好主意,但是如果他在想不出時去做會兒別的作業,然後再寫作文,那麼他就可能會更流暢地完成作文。

但碎片化生活也並不是有這麼多的優點,當你在等車、排隊、甚至上廁所時,這些碎片化的時間就幾乎無法被利用了。

而且這些事情和華羅庚的燒水泡茶需要幾步是不一樣的,當你在泡水時,你可以去洗杯子,然而當你在排隊時,你卻幾乎無法去做除了排隊以外的事,因為你要一邊注意著隊伍的動向,一邊還要注意去做你的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這些時間碎片化即使是高效、便利的,但也是浪費的,十分麻煩。

碎片化生活並不能算是一件壞事,但也不能算的上是一件好事,這主要取決於自己如何善於利用時間。真正成為時間的主人,才能真正的100%利用碎片化生活給我們帶來的便捷並抵消碎片化生活的缺點。

碎片化生化,還是碎片化的自己 篇16

碎片化生化,還是碎片 ,968字

近年來,電影業的投入量越來越大,但票房總量卻進入瓶頸。有人說,這是因為習慣了碎片化的人們在對於切割出一整段時間時,會產生顧慮。

這究竟是真理還是謬論?

碎片化的生活因資訊量的成倍增加而被人們重視。從前的人們生活很空虛,每日攝取的資訊無非是村子中哪家和哪家拌了嘴,這種“短波長”的資訊並不能影響到他們的生活什麼;但是,如今,隨著資訊化的推動,一條微信便可將生活粉碎。

比如我是一個白領,正在完成一項工作。這時,上司傳來一條工作微信,我的注意力被轉移,於是思維便出現了斷層。

但是,思維斷層是否會引發思維切割?

假如我們在土中種一顆種子它便長成了苗,土地融合了它,它也裝飾了土地;我們在一塊朽木上釘一粒釘子,衝擊力使朽木的表面出現裂痕甚至斷裂。所以,外界力量是否會帶來衝擊,根本還在於自身的屬性。

同樣收到了一條微信,具有土地屬性的人在瞭解資訊後能夠很快回到自己的主線任務;具有朽木屬性的人會趁機刷刷朋友圈,看點別的,結果原有的軌道便被破壞。顯而易見,前者只是出現了思維斷層,是打斷了骨頭連著筋的,後者卻出現了思維切割,於是生活也變被切割了。

或許有人會說,導火線還在那一條微信。確實,巨大的資訊量給了我們足夠多的轉移注意力的機會,但是是否說沒有這個“侵略者”,你我都能好好地做完一件事了呢?這是臆想。具有土地屬性地人專注度較高,他們的注意力不容易被轉移,頭腦也很清晰,知道自己的目標;具有朽木屬性的人本身注意力就是分散的,窗外的一聲鳥叫可能都能使他們的注意力轉移。當然,無論是被微信碎片化,還是被鳥鳴碎片化,這都是表觀碎片化。想象假如有一個嚴厲的老師拿著戒尺盯著,那這個人便既不敢刷手機也不敢伸脖子看鳥了,所以表觀碎片化並不是那麼難對付。但是,最可怕的事意識碎片化。“使弈秋誨二人弈,一人歲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儘管這個想天鵝的人意識已經飄渺不定了,他的外表卻還是認真聽課的樣子,況且很多時候“開小差”不過是一瞬間的,這更是難以補捉和防備了。但也往往是這一個個的“一瞬間”,造就了碎片化。由此可見,在沒有外界條件的情況下,注意力不集中的人依然可以粉碎生活,所以主觀在人,而把自身缺陷歸為外界因素的行為,是最無能的。

不得不承認,網際網路的普及確實增大了我們碎片化生活的概率,但生活碎片化與否,根本還在於自身堅定與否。

與生活共存亡的碎片化 篇17

與生活共存亡的碎片化 ,808字

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逐漸碎片化。它正以一種強勢的姿態改變著我們的觀念和心態。對我來說,碎片化已經佔據了我的生活。對於一個學生最離不開的閱讀方面,更是尤為明顯。

我有兩個書架。一個是放在我房間裡的書架,裡面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書。還有一個是我手機裡的書架,也存了不少書。

我在平時就是一個很愛看書的人,而且看書速度也快。一年平均要看四五本書,還是厚的那種。但我一般都是抽時間在家看,因為外出時是無法隨時閱讀的。

在最近一年,我開始在手機上看書,平時要兩三個月看完的書,我用了一個多月就看完了。這是因為我的手機可以隨時帶著,空閒的時候便可拿出來看看,不必因為書太厚太重攜帶不方便而影響了隨時閱讀。

其實,這種碎片化的閱讀展現出的,是人們在這快節奏生活中所想追求的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

在這種快節奏時代裡,人們很難合理運用空閒的時間去大量閱讀那些,裝訂厚實的書籍,而且更不能隨身攜帶。而網際網路所給人們帶來的碎片化閱讀,就解決了這一問題。

比如說,在上班或是上學的途中,有時會乘公交車、地鐵一類的代步工具,這時與其無所事事,還不如去看書。而手機網際網路就可以讓人們見縫插針地去閱讀書籍。這樣不僅方便、快捷,還大大提高了閱讀效率。

然而,現在處在這種快節奏生活中的人們,每天都安排得滿滿當當,更有甚者幾天連軸轉不停歇。在這種情況下就只能見縫插針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無奈呢?這不僅存在於已經工作了的成人,更包括了學生,這種快節奏讓他們不得不去選擇碎片化式的閱讀。

在我看來,因為網際網路而給人們帶來的一切碎片化生活,都是源自人們的需求。在現代社會,人們的需求是更方便、更快捷、更省時、更高效。這些碎片化都做到了,所以人們才會大量使用。

那如果,人們的生活節奏不再這麼快速了呢?碎片化還會被大面積使用嗎?它們還會有用武之地嗎?

碎片化生活是這個時代的特別產物,它源於生活,但也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消亡於我們的生活。

走進碎片化的生活 篇18

走進碎片化的生活作文 ,1009字

“碎片化”,這個被微博帶火的詞彙,被認為是“描述當前中國社會傳播語境的一種形象性的說法”。在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時間的分割也由規則的、固定的塊狀變成凌亂而又無序的碎片。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被漸漸改變。

一個個“碎片化”的時間,填滿了人們的生活。看上去,人們的生活變得忙碌了,是因為人們重視並利用了這些“碎片化”的時間,實則不然。表面上,人們很好地利用了這些時間,提高了自己的效率,實則也不然。

“碎片化”的時間,塞滿了人們每一個空閒的時間,讓人們每一個空閒的時間都“有事可幹”。可是,這種錯誤的“碎片化生活”本身,就剝奪了人們的閒暇,使人們遠離了生活。試想一下,當夏天的巷口從“小孩,西瓜,藤椅,微風”變成了“手機,微信,微博,工作”,生活將變得多麼無趣。適當的閒暇,對於生活是必要的。沒有了閒暇的生活,便如同沒有了魚兒的魚缸,哪怕魚缸裡的景觀再美,也是空洞的、乏味的、沒有生氣的。適當的閒暇,反而會使生活更加有彈性,更加有生活的氣息。

不僅如此,那些看上去被人們很好地利用了的“碎片化”的時間,大部分其實是被浪費了。看上去,你好像很忙,任何時候都在忙活,可這些所謂的“碎片化的時間”其實只不過是你給自己找的偷懶的理由罷了,而那些本可以好好休息的閒暇時間,卻被你用來做一些無意義的事情。表面上的高效,其實只是被浪費的時間罷了。

可如何才能讓“碎片化”走進自己的生活呢?如何才能對這些時間善加利用呢?

就我而言,“碎片化”的時間是下課的十分鐘,是午間的自修,是週末的午後。將這些時間仔細一加,也是一筆可觀的財富。在這些時間段裡,寫作業、接水之類的事自不必說。這麼長的時間裡,與其傻待著,不如主動去找老師詢求學習上的幫助,或是拿起一本心儀的書籍,在書海中陶冶情操、拓展知識。尤其是週末,更可以用來培養興趣愛好,樂器、書法、烘焙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學有餘力。為了不讓“碎片化”的生活變得一團糟,提前做好規劃是必要的。提前做好準備,並按計劃完成才能在保證閒暇時間的同時保證學習質量。

“碎片化”的生活,在我看來,絕不是捧著手機無所事事。而是應該很清楚自己接下去要幹什麼,什麼時候工作,什麼時候休息,清清楚楚。“碎片化”的生活,應該是清晰的、靈活的生活方式,絕不是所謂的“高效”與實質的混亂。

走進“碎片化”的生活,善加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讓“碎片化”的小生活綻放出大光彩吧!

走進碎片化生活 篇19

走進碎片化生活作文1 ,1025字

如今,我們經常會在生活中聽到碎片化這個詞。的確,現今人們的生活被切分成很多的碎片。我曾經看到過一段話“如果讓以前的人們描述他們一天的生活,讀報,吃飯,看新聞,他們一會就可以講完,但是要現在的人們來說,他們要說許多件事。”

人民日報的調查結果顯示,如今網路,報紙,電視是人們最重要的三種獲取資訊的渠道。其中,網路為5412%,報紙4632%,電視4383%。隨之而來的是人們閱讀的習慣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相信大家一定對這種場景不感到陌生,人們在地鐵上時,吃飯時,甚至排隊等待的時候,都會拿著手機,看看新聞,或是看幾分鐘的書。而正是這造成了我們單次閱讀時間十分短暫,這種閱讀模式就是常說的碎片化閱讀。

究竟是什麼造成如今人們閱讀的碎片化呢?我們從之前的資料和那個例子不難看出,在網路並不發達,智慧手機尚未普及的時候,人們生活仍是由大段大段的時間組合起來的,那時閱讀時間也是較為完整,較為固定的。而隨著網路迅猛的發展,智慧手機的更新換代,人們獲取資訊無疑是越來越方便了,即使是短暫的一兩分鐘,也足夠我們獲取一些有用的資訊了。所以,也許可以這麼說,是如今科技網路的發展造成了我們這樣的閱讀模式。那麼,這對我們來說,到底是利還是弊呢?正如之前所說,‘碎片化閱讀’使我們在一兩分鐘內獲取到一些有用的資訊,人們幾乎可以說是隨時隨地獲取到各種資訊或是進行一些短暫閱讀了。這也使我們能利用起各種碎片的時間。據調查顯示,人們閱讀新聞時,大部分人都是先看標題,感興趣才會往下看,或是挑喜歡的版面欄目看,值得一提的是會從頭至尾仔細閱讀的僅有不到百分之十五。這種閱讀使人們獲取到更多更廣泛的資訊,人們也能夠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資訊,總的來說,這使我們的閱讀變得更加“個性化”。但在我看來,隨之而來的也有許多副作用。首先,碎片化閱讀的一大特點就是時間十分短,那閱讀也就變得斷斷續續了。而之前人們通過標題去了解大致資訊這種方式,難免會造成獲取到資訊是不完整的,甚至會對資訊產生錯誤的理解。所以,對一些資訊來說,細緻閱讀仍是需要的。

碎片化閱讀帶來的究竟是利還是弊,我們是無法下定論的。這已成為了社會的一個發展趨勢,而我們應該學會權衡碎片化閱讀和仔細閱讀之間的關係。短暫時間的閱讀並不是不好,但幾乎所有閱讀都是碎片化的肯定是不可取的。除此之外我們仍需留出時間靜下心來去進行長時間的閱讀。當我們能夠學會處理兩者之間的關係時,碎片化才能夠真正地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

走進碎片化的生活 篇20

走進碎片化的生活作文 ,797字

早上醒來之後,媽媽遞給我手機,上面有老師要求我們寫一篇《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盯著那個“碎片化”,似熟悉又似陌生,我立馬上網去搜“碎片化”的含義。

“原意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我盯著這行字,仔細琢磨著其中的含義卻始終不能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我搖了搖頭,開啟我最喜歡的電臺,開始洗漱。主持人獨特的聲線漸漸將整個屋子浸滿:“接下來是一個有趣的問題:eatlikehorse的中文意思是什麼呢?很多人都說像馬一樣得吃東西,但真正的意思其實是吃得很多。你吃飯時有沒有eatlikehorse呢?下面我們來聽一段音樂……”我繼續洗漱,也暗暗記下來“eatlikehorse”的意思,卻突然彷彿想起一件事:若是讓去規規矩矩背單詞,也許需要很長時間,而我現在卻輕輕鬆鬆記住了一個片語。

我有些複雜的盯著手機,我一直想知道什麼叫碎片化,可它早已悄悄地潛入了我的生活,我開始有些理解什麼叫碎片化了,化整為零,化全為碎。

我有些不敢相信,可我在翻閱QQ的時候,朋友們發的動態,網上的一些小文章,小知識讓我懂了很多,碎片化的生活,把時間,把資訊一點點分解,碎片化徹底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我不禁有些驚喜,不用費太多的力氣,平日裡就有了小小的積累。

一日,與好友閒談,正談到林清玄,而我之前正看過一篇關於林清玄,我急忙說了自己的想法,卻一時停住,我並沒有深入瞭解林清玄,他的作品也只是讀過寥寥幾篇,為什麼自己卻有一種很瞭解他人感覺。

我不禁想起之前的一篇講“安史之亂”的文章,過幾天覆述給友人,卻驚訝的發現自己竟記不住幾位主人公的名字。

我有開始審視碎片化,發現它帶給我人很多人知識都是皮毛,給我的印象並不深刻。

碎片化的生活到底想帶給我們人是怎樣的利益,而最終呈現出來什麼樣的效果?使用它的方法不對,也讓它的益處大大下降。

我想既然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那麼就好好的使用它,適應它,讓科技更好的發展,社會很好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