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時代真的是人類“末日”嗎?相關作文20篇

碎片化時代真的是人類“末日”嗎? 篇1

碎片化時代真的是人類 ,1166字

“碎片化”一詞在最近的幾年裡可謂是名聲大噪,凡事只要和“碎片化”扯上了關係,就會有一群人們眼中的“專家”開始評頭論足,甚至疾呼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水平會大退步,這不由得使一些分不清狀況的人望而生怯。那麼,碎片化究竟是什麼,遇上碎片化生活是否真的意味著人類的“末日”?

首先我們要來了解一下碎片化的定義。“碎片化”(Fragmentation)一詞,在上世紀80年代常見於“後現代主義”的有關研究文獻中,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注意,從上述官方解釋中,我們應當留意“諸多”、“零塊”兩方面。通俗地講,碎片化意味著數量劇增(類似於大資訊時代)與內容趨向於分散。

這麼解釋可能還不夠詳細,不妨舉一個例子。如果把碎片化之前的社會比作一塊曲奇餅乾,那麼碎片化發展的過程就類似將其分成很多小塊—這麼說可能不嚴謹,因為所有餅乾碎塊加在一起的數量已遠遠超過了原來的一整塊餅乾。你可能還不清楚這有什麼可以做文章的地方—硬要找自然是有的。一些“批評家”立即跳出來,說當代人所擁有的那些數量龐大的餅乾塊已稱不上是餅乾了。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那些批評學家真這樣說怎麼會有人信呢,真可笑!然而當你在報紙或電視上看到以下字樣“碎片化閱讀不等於閱讀”、“碎片化學習利大於弊”時,難免不被牽動神經,一探究竟。

說到底,生活的碎片化,恰是反映了現代科學技術正逐步趨向成熟。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網路技術、傳輸技術的大量應用,大大強化了受眾作為傳播個體處理資訊的能力,碎片化現象不但滿足了人們的需求,也引發著人們個性化的資訊探索。正如美國西北大學媒體管理中心負責人約翰拉文所說,“碎片化”是遍及所有媒體平臺最重要的趨勢。碎片化之所以能成為社會發展的趨勢,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正是因為人們追求自我、追求個性的需求愈發強烈。換而言之,碎片化生活的到來是“科技”與“需求”二者可謂天時地利的必然結果。因此那些堅稱碎片化時代是人類“末日”的說法顯然是無稽之談。

既然這樣碎片化是否沒有一點危害?難道批評家都在無病呻吟嗎?歷史告訴我們分析事物一定要客觀,否則就會有偏頗。而在碎片化利弊一事中,矛頭又回到了“工具的利弊”上。有人用菜刀搶劫,是菜刀的錯還是人的錯?有人持槍搶劫,是槍的錯還是人的錯?如果你在兩個問題中得到了相反的答案,那麼你確實應該反思一下。之所以人們認為菜刀沒有錯,是因為正常生活烹飪離不開它,而槍卻給人一種罪惡、危險的感覺。當然,兩個例子中錯的都是人,而對持槍的抨擊則側面反映了人們對自身控制力的懷疑及對先進技術的排斥。回到碎片化問題上來,人們正是因為害怕無法抵抗巨大資料的誘惑、對自制力的擔憂才會一味迴避甚至反對大資料碎片化時代。

因此,牢記一句話:做工具的主人,而不是工具的僕人。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當今的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時代下的我們 篇2

碎片化時代下的我們作 ,1369字

開啟手機想要看一下時間,卻被實時推送的新聞吸引了注意。瀏覽了一遍之後卻發現只是一個有著“噱頭”標題、內容平常的新聞。退出網頁,看到知乎的推送,正是自己感興趣的,於是點進去一探究竟。刷了一會兒知乎,想起自己一直追的小說今天更新,再開啟看看。哎,這情節真是意料之外啊!然後一邊感慨作者的思路清奇,一邊摁了鎖屏鍵,把手機揣回兜裡。咦?好像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際網路的興盛,智慧手機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班途中看一看,午間休息看一看,吃飯期間看一看。手機360度全方位地滲透進入了我們的生活。網際網路科技發展的初心是為了方便生活,主要體現在節省時間和金錢方面。可是事實上它真的節約時間和金錢了嗎?原來想看下時間,1秒鐘就能完成,但是現在絕大部分人花費的時間是原來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只因為碎片化的資訊和觸手可得的來源,反而使時間被浪費了。

除了時間,金錢也因“碎片化”而被浪費。以前購物還是要去商場,每次購物因為一定的出行成本而變得慎。但是因為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買東西變得異常容易。只要你有一個智慧手機並且下載了一個購物APP,不用出家門就能下好訂單,坐等快遞送上門。可能只是下班等車的途中無聊刷一下手機,打開了購物APP。然後發現了某些新奇有趣的東西就立即下單了。沒有了時間緩衝,這樣的購物形式使衝動購物在整個購物的佔比中提高了許多。也許還沒有到家,就已經開始對於剛才的衝動購物而後悔不已。“當初使用淘寶是為了省錢。”這句話現在已成為了一個笑料。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的。我看了看我們家最近的訂單,數額加起來比我原想的多太多,還有著一些其實並不需要但是為了湊單而買的東西。因衝動和湊單而買的東西而浪費的錢以遠遠超過因網購而節省的錢了。

閱讀,這一急需要專注力的行為也因碎片化而變了味兒。走上地鐵,隨處可見可以看到正在看手機的人,卻極難看到在讀書的人。紙質書不易攜帶,但手機隨時隨地都在身邊,用手機看書越來越普遍。閱讀正從紙質慢慢走向電子化。隨時隨地都能讀。這似乎聽上去很棒。但是事實並非如此。我也嘗試過用碎片的時間用手機看書,但發現時間的零碎使自己難以靜下心來看文章,閱讀失去了它原有的“儀式感”。可能書時讀完了,但也僅是讀完了。書背後的思想是什麼?不清楚。碎片化閱讀帶來的思考和整塊的閱讀時間的效果是無法比擬的。

網際網路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副作用。而“碎片化”正是網際網路經濟發展帶來的副產物。如何對待它、改善它,是需要我們去思考的。

對於碎片資訊,我們要集合整理,同時我們還要控制使用手機的時間。由於聯想功能的強大,手機上的資訊是永無止境的。最簡單可行的方法是規定一個時間,到點關手機。雖然這對於自控力提出了很高的一個要求,但有意識地去控制至少比任由其氾濫好得多。對於碎片化購物,要三思而後行。不把逛淘寶作為一種消磨時間的工具就能減少很多的開銷。買東西前做一個購物清單也是一個有效減少衝動購物的方式。對於碎片閱讀,至少對於我而言,我已經放棄用碎片的時間看書了。新聞可以隨時看,但是閱讀這件事我覺得還是需要有整塊的時間。沒有意義的時間利用還不如打個盹休息一下來的有益。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身處這樣一個被大資料包圍的碎片化時代到底該如何生存?恐怕誰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反思我們在碎片化時代中的種種 篇3

反思我們在碎片化時代 ,1071字

隨著資訊化時代的發展,人們交流的渠道可謂是與日俱增,但這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資訊干擾。

不得不說,我們這一批新時代的人,可是深受迫害:各種聊天、社交軟體,可以讓我們不用再去通過寫那“麻煩”的書信而相互交流;做作業時,遇到難題不必再像我們的前人一樣進行多重推理得出答案,現在只需幾根手指輕輕一動,各種答案、方法鋪天蓋地般湧來……

但是,我們中又有誰仔細想過:這樣的生活不會太乏味了嗎?多年摯友面都不見,而通過聊天軟體進行交流;進行學術研究連思考的過程都沒有而得出的答案,終歸不過是竊取的行為罷了。

其實,手機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催生出了碎片化時代,我們00後卻心甘情願地被手機“奴役”著。看看眼前這走馬觀花的世界,捫心自問:我們失去了什麼?我們還擁有什麼?我們最初的夢想還在嗎?

我想也許我們的先人們他們未曾擁有什麼,所以他們也並沒有失去什麼。反觀我們,擁有的太多,失去的也就太多。

良好的條件,優越的環境也許磨滅了我們的鬥志,讓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失去了目標,只能不斷地在原地徘徊,躊躇並迷惘著。

中華文明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那不正是靠我們的先人用智慧與勇氣傳承下來的嗎?我們炎黃子孫不應該繼續守護這份驕傲嗎?

三國時期的著名謀士諸葛亮在其所著名篇《誡子訓》中曾指出:“非寧靜無以致遠。”告誡後人須清靜才能達到更遠的境界。試問我們自身,可曾達到自我清靜?“清”似乎有些難,那麼我們做到“靜”了嗎,答案怕是否定的。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浮躁,看問題、想事情永遠只去看那或是想那淺淺的一層,可曾深究?亦或是報以質疑的態度?做學問亦如此,書本上的一定是對的嗎?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去發現、探尋事物的本身,卻只是膚淺被動地去接受,不得不說我們確實有些可笑了,但也是可悲的。

我們人類是引領時代的主導者,而不是時代引領我們。我想,改變的不是時代,而是我們人類自己改變了。我們不再那麼有思想了,現在的道路上的“低頭族”隨處可見,都寧願在那虛擬的世界中虛度光陰,也不願意捧一本書看看亦或是去深切地感受自然的美好,到頭來一切只不過是虛妄而已。

失去了奮鬥目標的我們還剩下什麼,我們還能稱為“智慧的人類”嗎?靈與智,不可缺一。

希望能在虛妄中重新找回自我,不再迷失自己,不再受這碎片化時代資訊的干擾,因為我們是人,我們是有智慧的人,我們是驕傲的炎黃子孫!我們不是行屍走肉,缺失了智慧,喪失了思考能力。不論我們怎麼改變,有一條規律始終不會改變,因為它經歷了所有時代的變遷,所有時代的考驗,得以儲存至今:永遠是人去引領時代去進化,不會是時代引領人進化。

碎片化時代下的深思考 篇4

碎片化時代下的深思考 ,1100字

社交軟體正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網路上出現一條飽受爭議的新聞時,我們可能會花上幾分鐘的時間閱讀並留下兩、三行的評論以表達自己的立場;當外出旅行時,我們可能會在朋友圈中晒出幾張靜心拍攝的照片並配上幾句文字並期待著他人的點贊。這便是“碎片化時代”的縮影。隨著網路科技的高速發展,我們的生活已被碎片化所佔據。碎片化正符合當代社會的快節奏,因此,碎片化的生活已是大部分人的選擇。

碎片化使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人們能夠通過微信公眾號上的一篇文章、一段評論便知曉一起事件的前因後果,花上幾分鐘便順利趕上時代的潮流;在上班下班的路上,人們只需點開手機中的軟體,便能只用一小會兒時間瞭解一本小說、一部電影。

然而,這樣的的碎片式生活真的好嗎?我並不贊同。看似幾分鐘的網路新聞閱讀代替了往日看報紙時翻閱紙張的麻煩,但人們僅通過他人帶有強烈主觀性的評論,對事件的本身又能瞭解多少?近期網路上飽受爭議的“孕婦跳樓事件”,人們隨著網路上一波又一波的輿論不斷的對孕婦家屬以及醫生進行著指責與謾罵,卻僅少有人會真正的剖析事件本身,還原真相以作出最公正的評價。因此,碎片化的閱讀並不能代表全部。當越來越多冗雜的碎片化資訊湧向忙碌的人們,他們變得茫然,點開網頁、檢視、重新整理,又檢視,盲目的跟隨著他人的觀點,慢慢的也就變的不會思考。那麼,即使科技如此發達,人們卻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這難道不可悲嗎?

而碎片化的另一大問題則是它的不完整性。從前,我們是通過紙質書的閱讀了解文學、跋山涉水去與老友相見、在商場經過一家家的試穿選出適合自己的服裝,這一切都是費時、費力、費心的。而現在,我們僅僅通過一小段的文字介紹瞭解一位作家、朋友圈的一個點贊關心好友、購物軟體上的模特圖片展示就衝動的買下一套衣服。碎片化的生活帶給我們的是片段式的感受,這也就意味著我們也許有機會涉足各個方面,但卻無法深入其中,對一切的瞭解僅僅是粗淺的、一知半解的。

那麼,我們要如何去改變這樣“無價值、不思考”的碎片化生活呢?事實上,這並不簡單。多數人選擇社交軟體作為一個娛樂平臺,他們看過、聽過,拋之腦後。而我們應該做的是,不再盲目的點開那些無聊的訊息,過濾無價值資訊,不追逐當下過熱的話題,吸收有用資訊,並將其轉化為自我的思想內涵。當我們能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進行有用的學習,那麼我們不僅能更方便快捷的吸收知識,更能用最少的時間使所見所聞的碎片資訊完整性最大化。

碎片化生活是時代的必然所趨,它是快節奏的時代,也是利弊共存的時代。但我們所要做的,不是在其中使自己迷失,而是利用好它、擁有屬於自身的獨立思維。在這其中,仍有許多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碎片化時代的到來,對還是錯? 篇5

碎片化時代的到來,對 ,840字

題記—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如今所有的東西都如同一副拼圖般散開來了,成了一個個碎片,所以當我們再次想把它拼成原來的樣子啊也許就難了。

現在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所有的選擇都已經變成多項選擇題而不是單項,例如你看書可以在電腦上也可以在手機上;更可以在紙質書本上。當你想買一樣東西的時候,同一樣的東西不同的價格,可能真的會讓你產生“選擇恐懼症”。造成這些原因的根本,或許是時代進步的太快,人們來不及適應罷了。

那碎片化的時代的到來,是對還是錯呢?

我認為是弊大於利的。首先現在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也因此出現了許多空餘但是微少的時間。你會在這段時間幹什麼呢?看書?遊戲?散心?我想大部分人會選擇第二種或者第三種。可是當你去做了以後,你會感覺自己好像變“懶”了,不想再去做其他的事情。也許更會產生這樣的想法:今天也就還剩一點時間了,不如明天再去做吧,今天就好好放縱一次吧!我只想說那麼也許你真的被碎片化所主導了。

當然碎片化的時代也有優點,他提供了人們許多更新更開放的思路,讓人們的選擇多樣性,可是為什麼我認為是弊大於利的,是因為太多的人們無法準確利用,反而越發糾結,導致最後走錯了方向。

那究竟改如何改變呢?

最重要的應該是你對這些事物的正確認識。你對事物的認知是對的,那麼你使用它的方法也大多是正確的。例如當你有一道難解的題的時候,你可以藉助於筆記本與書本的幫助,但卻應該減少手機對於你的幫助,手機會增加你的依賴性。如果你使用了手機很可能會被一條訊息或者一個軟體所吸引,那麼你與你難解的題才真的是漸行漸遠了。

其次你應該懂得時間的寶貴,每個人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但是每個人的使用方式都是不同的,你可以蓋上被子矇頭大睡一天,也可以出去與朋友們增進彼此感情。因此你會發現每個人的二十四小時又都是不一樣的,長或者短都是靠你自己所決定的。

碎片化的時代的到來已是必然趨勢,既然如此不如抓住時機,多做幾件不讓自己後悔的事情。這樣才能發揮碎片化的真正意義。好了!又過去了二分鐘……

碎片化時代的無奈 篇6

碎片化時代的無奈作文 ,937字

這是一個移動網際網路迅速發展的時代,這也是一個生活逐漸被碎片化了的時代,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資訊……

隨著新媒體諸如微博微信的出現,人們獲取資訊越來越容易。通過新媒體,我們不用再仔細審閱長篇大論的文章,而是可以直接得到短小精悍的資訊。只要開啟手機APP,各種新聞紛至沓來,其中不乏我們所需的國內國際熱點時事,然而更多的,是那些花邊娛樂新聞抄的沸沸揚揚。我們的時間就是消耗在巨大的資訊潮中,儘管短平快的資訊僅需十幾秒的閱讀時間,但在不知不覺中我們溺入了無用成堆的資訊碎片,似乎吸收了大量文字,兜了一大圈卻仍是一頭霧水,一無所獲。

一定程度上,短平快的資訊的確為人們減少了擷取、整合的時間,這樣的方式正好迎合了人們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我們用瑣碎的資訊來填補每天生活中的時間碎片。然而,日復一日如此機械化的、不經思考的工作,形成了一個複製貼上的世界。我們習慣於如此“不勞而獲”,它放大了人類經過千年的學習後收斂了的懶散的本性。“不勞而獲”讓我們缺失了本該有的思考,它以省時省力為藉口偷走了人類文明的特權和榮譽。與此同時,吸納文字者也更加依賴於越來越短的資訊。簡明概要的文字能滿足接受者一眼即記的快感。他們會說與其閱讀冗長的小說,為何不利用實用的內容概要及賞析?功利驅使下,我們又被碎片化的閱讀應有的酣暢淋漓。

難道我們就真的甘心任憑碎片化時代的擺佈,做資訊與資料的信使嗎?我們也有自己的無奈。上班族為了擺脫城市縫隙中幾十平米的逼仄的空間,為了逃離公共交通洶湧的人潮,而努力工作著。學生們為了取得一個滿意的成績,為了自己十幾年的夢想而努力著。人們為了應付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應付不感興趣的科目而被迫選擇了碎片化的資訊。而在這些情況下的產出,又豈會是高質量完成的呢?不過是資訊的疊加拼湊罷了,不過是指尖上的鍛鍊罷了。時代所需要的飛速發展,把我們原有的平靜的生活狀態都碎片化了。

但我們不能將一切責任都歸咎到時代發展上。科技的改革創新是層出不窮的,這也是人類思考下的產物,資訊科技的革新並不意味著閱讀時代的悲哀。快餐式的讀取也有一定存在價值,我們不必完全擯棄和否認,也無法將新時代的產物完全擯棄和否認。我們所需的,是在紛飛的資訊中保持獨立思考,做到理性判斷,不迷失在資訊的海洋中。

迷茫的碎片化時代 篇7

迷茫的碎片化時代作文 ,1268字

如果說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大集體,那麼這個大集體則就是許多的小眾組成的,而小眾又是更小的個體組成,而這些個體組成的小眾為了更好聚在一起都會刻意習慣不屬於自己的社會團體,他們的生活都被碎片化了。

就拿現在的發達科技來說,科技發達了,而文化落後了。舊時代的人們沒有智慧手機,更別說先進的電腦電視。而現在,走在路上人手一個蘋果三星,閱讀與社交變得碎片化,而這碎片化的方式甚至讓人產生了錯覺,以為隨時隨地的閱讀就可以帶來高效率。然而並不是,碎片化的閱讀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唐詩宋詞一句話便有百種解讀方式,如不細細品味則不知其意。但現在哪有那麼多時間用來細讀,所以淺層次淺思維的內容出現了。低俗而又沒有閱讀價值,但他唯一的好處便是在如碎片的時間段內能快速的理解,從而找到樂點。地鐵上公交上幾乎每個人都拿著手機刷著動態朋友圈,人們再也難以去平心靜氣地閱讀一篇長文,看上幾段就開始心浮氣躁。同樣的字數轉化成不一樣的內容,全換成簡短的空間說說、微博、朋友圈動態,我們卻又能愉悅地翻閱。我們明知如此地草草觀看,一旦關上手機,就什麼都不記得了,而且它們本身也無甚價值,但就是難以控制自己。紙質的書籍已經慢慢淡化在人們的生活裡,電子書代替了這些厚又重的紙張,人們的文化層次素質,已經在看不見的時候下降。

碎片化的生活已經徹底改變了這個時代,它在不經意間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我們把時間切割成了一分一秒,而這一分一秒我們能幹什麼?無非就是刷微博看朋友圈,用這些來消遣無聊的時光。而街頭那的社群自然風貌;外灘掛滿了霓虹燈的夜景;七寶老街的亭臺樓榭,都已經慢慢淡化在人們的視線裡。現在的旅遊走的也只不過是個走馬觀花的形式,真正感受大自然的與世隔絕?那是不存在的,風景不再是記在腦海裡,而是手機的相簿。多年以後,並不記得這個地方我來過,只是看到相簿裡的照片,想起來有這個地方。

碎片化的時代又會對未來有何改變,誰都不知道,說不定以後有更加先進的技術,物質時代又將過去,但碎片化已經在不經意間影響了這個世界,人類的進步歷便是在一個個的科技的創新中悄無聲息的改變,人們也並沒有覺察到這到底有什麼不好,或者換句話說,沒有人知道碎片化生活是好是壞,大概只是看每個人如何在這碎片化的時代中生存,生存的好壞罷了。

現代社會就像一個一直在運轉的機器,人們就是這個巨大機器的零件,來運轉著這個機器。人性開始變的淡泊,人與人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少,相比精神上他們更加追求的是物質上的,人為了利益和物質條件來生活,而不是為了內心上的自由來生活,所以有更加多的離異家庭,空巢老人,候鳥兒童。這並不是人本性上的缺陷而是這個社會逼著他們按照這個模式來運轉,只要有一點差錯變很有可能誤入萬丈深淵,生活不允許人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於是人們就忘了自己的內心深處所需求的,認為那是幼稚且愚蠢的,所以這也是現在社會的現狀。

雖然心裡對這個碎片化感到不滿,希望能像動物一樣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我們都已經適應了,適應了這個社會,甚至感到很舒適,所以事實上,誰也說不清它的好與壞,就現在,人們又開始悄悄地在改變這個時代。

碎片化時代的我們 篇8

碎片化時代的我們作文 ,651字

我們所生活的21世紀,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機器人時代即將來臨。人們都不知不覺的與昔日的悠閒慵懶揮手告別,迎來的便是每日神經都高度緊張的工作與學習。是啊,現在的生活節奏是越來越快,只要稍不留神,時間便會像捧在手中的細沙一般,飛快的從指縫間溜走。生活在不經意間,正在被我們一點點的碎片化……

爆炸式的資訊,無時無刻地在打擾我們的大腦。手機是我們朋友,也是死敵。各種推送,好像是第一時間讓我們知曉世界,但更多的,則是打著知曉世界的幌子干擾著我們寶貴的注意力。我們也變得越來越容易被打擾、中斷。我們或被動、或主動地把自己時間切割成碎片,越來越難靜下心讀一本書,完成一項完整的事。好像身邊總有做不完的工作,想不完的事情。

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在碎片化的時間裡隨身帶著一個“讀書人”。地鐵上,除去低頭族們,剩下的不再是那些提高了嗓門大聲聊天的人群,更多的則是拿著手提電腦在全神貫注辦公的白領或是津津有味讀書的人們;在路上,偶爾也會看到幾個一邊走路,一邊手裡捧著教科書,正在背書的學生;在學校裡,每節課下課後的課間休息中,也不乏看到許多仍然在教室裡奮筆疾書做作業的同學們。如此努力的工作、學習,還不都是為了要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嗎?沒有人會甘心做拖油瓶。

因此,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在日常學習中,認清最重要的事。我們是人,不是機器。是人就有情緒,就有疲倦。這些我們無法控制。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在精力最旺盛的時間,做最重要的事。

對待不珍惜它的人是吝嗇的,讓我們一同珍惜時間,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吧!

兩百年前的碎片化時代 篇9

兩百年前的碎片化時代 ,812字

寂靜無聲的圖書館裡,我翻閱著兩百年前的報紙,繼續進行課題研究。忽然,有一則頭版頭條引起了我的注意—“網際網路時代VS碎片化時代”,加粗的黑字觸目驚心,我趕緊開啟泛黃的內頁一探究竟。這篇21世紀的報道寫了什麼?

“在移動網際網路發展迅速的當下,我們生活在碎片化之中……”我細細讀著,“碎片”二字隨處可見。人們得益於網際網路的便捷,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報道說,人們不再喜愛閱讀,實體書店紛紛關門,只有電子書能在人們出行的地鐵上帶來隻言片語。那時候,QQ和微信盛行,人們這裡掃描個公眾號二維碼,那裡加個一面之交為好友,短暫的社交交流比比皆是,長久的情誼卻少得可憐。無數的第一手資訊與資料可在一秒內傳達到位,網路將全世界的人聯絡在了一起。讀到這裡,我不禁疑惑:科學的進步是好事,何以導致生活碎片化?

我的視線定格在了一組照片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以為上班族像是迷路了一般,佇立在鏡頭前。他迷茫空洞的眼眸注視前方,似乎在尋找什麼。是剛剛駛過的一輛列車,是走散在人海中的同伴,抑或是那個時代被碎片化的東西?地鐵裡,許多人埋首於手機螢幕,在喧囂擁擠的環境中接受碎片化的只是、訊息、交流。他們總是疲於奔命,一天二十四個小時被粉碎成數不清的片段,各種角色切換輪番上演。我輕輕嘆了口氣,因為生活一但缺少完整的屬於個人的空間和時間,人們就不可能真正靜下心來閱讀大段大段的文字、與值得珍惜的人好好相處。看來,兩百年前的物聯網剛剛崛起,那是個碎片化的時代。

合上報紙,今天的課題研究暫時告一段落,我的筆記本上留下了數千字的記錄。“不過,人們終於如夢初醒般開始了自我拯救。”末了,我如是寫道。這是必然的了,畢竟如今23世紀的社會拜託了碎片化的吞噬,儘管科技飛速發展,但我們終究沒有丟失自我。我仍是喜歡花上一天時間來到懷舊的圖書館裡,讀兩個世紀以前的舊報紙,用永不過時的紙筆記下一點一滴的思考。

“開始改變吧!”我回想起方才讀到的報道,默唸道。

碎片化時代的人生深度 篇10

碎片化時代的人生深度 ,1172字

移動網際網路近年來佔據了人們生活的很大部分,由其引發的碎片化成了當今的熱議中心,時間、閱讀、社交,似乎一切都被碎片化了。

拿朋友圈來說,其充斥著五花八門的公眾號文章,從養生知識到藝術賞析,從娛樂八卦到心靈雞湯等等,不一而足。人們利用擠地鐵、等上菜甚至是等電梯的幾分鐘,去閱讀這些,彷彿看完朋友圈便是個飽學之士。微博上更是如此,不同領域不同年齡的名人的生活一隅或一行見解,一刷便知。偶見一句合己意的感想,便如覓知音。而不合己意者便“取消關注”,甚至會留下惡評。碎片化之於很多人的意義便是:不讀萬卷書,不行萬里路,便可看世界。

誠然,我們在碎片中獲取了很多資訊。形式上看,人們貌似獲得了人生的寬度和廣度。但我以為,也是在碎片化中,人們失去了人生的深度。如今常聽人們抱怨自己一年看不完一本書,並以沒時間為藉口。事實上,他們不過是用應靜心閱讀的時間去刷朋友圈和微博了。人們沒有足夠的專注度去盡力完成一件完整的事,任憑碎片化的打斷。木心詩中“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深情前些時間在網路上引起大量的討論和感慨,可這個時代似乎已被徹底碎片化,沒有深情專一的土壤。或許人們都有設想過願意堅持一輩子的事,可碎片化阻止了進一步的深入追尋。

就這樣,一個人生活在這個時代下如同進入了碎紙機一樣。人們認識世界的看法隨著碎片的一次次砸下,快速地、不斷地改變。一個人的“隨風倒”當然無傷大雅,可當一個社會的世界觀都是碎片堆積而成又極不穩定時,那這個社會的基本規範何從建立?更不必說需要自覺的道德規範。這樣的社會是軟弱的,是浮躁的。建設和諧社會需要公眾高度的認同感,但碎片化對此形成了相對負面的衝擊。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科技和生產力的發展使人們思想解放,也促使人們去滿足對未知的好奇。而當面對這些爆炸的資訊碎片,人們或因好奇心的驅使又限於自身的底蘊的不足,鮮有篩選和批判地將所見的碎片拼出一個世界,即使有些根本對不上。當今急需的鑑別力和批判接受的能力是碎片化無法培養起來的。這些需要人們完整閱讀獲取知識和人文素養,完整實踐獲得經驗儲備,而後形成真正獨立人格。否則,在這個貌似提供給人們很多自由的時代下,人反而是不自由的。因為碎片化正悄無聲息地改造我們而非人類嘗試改造世界。無法發揮主觀能動性,只是被碎片支配,何以談自由和獨立呢?

許淵衝先生用七十幾年從事翻譯工作,把中國詩詞的美傳播給世界,又帶來外國文學的美。故宮的師傅用一輩子修補文物,未曾想過離開這些歷史的饋贈。他們的精神被隔離在碎片化的風暴之外,他們在從一而終裡看見了整個世界和人生的無限深度。

所有人都應對碎片資訊有所批判而後選擇性吸納,同時,堅信人生不僅有寬度、廣度,還有最美最燦爛的深度,不懈堅持對人生深度的持續探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下,獲得獨立與自由的人格,建立並維護一個穩定和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