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時代的無奈相關作文20篇

碎片化時代的無奈 篇1

碎片化時代的無奈作文 ,937字

這是一個移動網際網路迅速發展的時代,這也是一個生活逐漸被碎片化了的時代,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資訊……

隨著新媒體諸如微博微信的出現,人們獲取資訊越來越容易。通過新媒體,我們不用再仔細審閱長篇大論的文章,而是可以直接得到短小精悍的資訊。只要開啟手機APP,各種新聞紛至沓來,其中不乏我們所需的國內國際熱點時事,然而更多的,是那些花邊娛樂新聞抄的沸沸揚揚。我們的時間就是消耗在巨大的資訊潮中,儘管短平快的資訊僅需十幾秒的閱讀時間,但在不知不覺中我們溺入了無用成堆的資訊碎片,似乎吸收了大量文字,兜了一大圈卻仍是一頭霧水,一無所獲。

一定程度上,短平快的資訊的確為人們減少了擷取、整合的時間,這樣的方式正好迎合了人們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我們用瑣碎的資訊來填補每天生活中的時間碎片。然而,日復一日如此機械化的、不經思考的工作,形成了一個複製貼上的世界。我們習慣於如此“不勞而獲”,它放大了人類經過千年的學習後收斂了的懶散的本性。“不勞而獲”讓我們缺失了本該有的思考,它以省時省力為藉口偷走了人類文明的特權和榮譽。與此同時,吸納文字者也更加依賴於越來越短的資訊。簡明概要的文字能滿足接受者一眼即記的快感。他們會說與其閱讀冗長的小說,為何不利用實用的內容概要及賞析?功利驅使下,我們又被碎片化的閱讀應有的酣暢淋漓。

難道我們就真的甘心任憑碎片化時代的擺佈,做資訊與資料的信使嗎?我們也有自己的無奈。上班族為了擺脫城市縫隙中幾十平米的逼仄的空間,為了逃離公共交通洶湧的人潮,而努力工作著。學生們為了取得一個滿意的成績,為了自己十幾年的夢想而努力著。人們為了應付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應付不感興趣的科目而被迫選擇了碎片化的資訊。而在這些情況下的產出,又豈會是高質量完成的呢?不過是資訊的疊加拼湊罷了,不過是指尖上的鍛鍊罷了。時代所需要的飛速發展,把我們原有的平靜的生活狀態都碎片化了。

但我們不能將一切責任都歸咎到時代發展上。科技的改革創新是層出不窮的,這也是人類思考下的產物,資訊科技的革新並不意味著閱讀時代的悲哀。快餐式的讀取也有一定存在價值,我們不必完全擯棄和否認,也無法將新時代的產物完全擯棄和否認。我們所需的,是在紛飛的資訊中保持獨立思考,做到理性判斷,不迷失在資訊的海洋中。

碎片化時代的到來,對還是錯? 篇2

碎片化時代的到來,對 ,840字

題記—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如今所有的東西都如同一副拼圖般散開來了,成了一個個碎片,所以當我們再次想把它拼成原來的樣子啊也許就難了。

現在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所有的選擇都已經變成多項選擇題而不是單項,例如你看書可以在電腦上也可以在手機上;更可以在紙質書本上。當你想買一樣東西的時候,同一樣的東西不同的價格,可能真的會讓你產生“選擇恐懼症”。造成這些原因的根本,或許是時代進步的太快,人們來不及適應罷了。

那碎片化的時代的到來,是對還是錯呢?

我認為是弊大於利的。首先現在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也因此出現了許多空餘但是微少的時間。你會在這段時間幹什麼呢?看書?遊戲?散心?我想大部分人會選擇第二種或者第三種。可是當你去做了以後,你會感覺自己好像變“懶”了,不想再去做其他的事情。也許更會產生這樣的想法:今天也就還剩一點時間了,不如明天再去做吧,今天就好好放縱一次吧!我只想說那麼也許你真的被碎片化所主導了。

當然碎片化的時代也有優點,他提供了人們許多更新更開放的思路,讓人們的選擇多樣性,可是為什麼我認為是弊大於利的,是因為太多的人們無法準確利用,反而越發糾結,導致最後走錯了方向。

那究竟改如何改變呢?

最重要的應該是你對這些事物的正確認識。你對事物的認知是對的,那麼你使用它的方法也大多是正確的。例如當你有一道難解的題的時候,你可以藉助於筆記本與書本的幫助,但卻應該減少手機對於你的幫助,手機會增加你的依賴性。如果你使用了手機很可能會被一條訊息或者一個軟體所吸引,那麼你與你難解的題才真的是漸行漸遠了。

其次你應該懂得時間的寶貴,每個人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但是每個人的使用方式都是不同的,你可以蓋上被子矇頭大睡一天,也可以出去與朋友們增進彼此感情。因此你會發現每個人的二十四小時又都是不一樣的,長或者短都是靠你自己所決定的。

碎片化的時代的到來已是必然趨勢,既然如此不如抓住時機,多做幾件不讓自己後悔的事情。這樣才能發揮碎片化的真正意義。好了!又過去了二分鐘……

碎片化時代的我們 篇3

碎片化時代的我們作文 ,651字

我們所生活的21世紀,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機器人時代即將來臨。人們都不知不覺的與昔日的悠閒慵懶揮手告別,迎來的便是每日神經都高度緊張的工作與學習。是啊,現在的生活節奏是越來越快,只要稍不留神,時間便會像捧在手中的細沙一般,飛快的從指縫間溜走。生活在不經意間,正在被我們一點點的碎片化……

爆炸式的資訊,無時無刻地在打擾我們的大腦。手機是我們朋友,也是死敵。各種推送,好像是第一時間讓我們知曉世界,但更多的,則是打著知曉世界的幌子干擾著我們寶貴的注意力。我們也變得越來越容易被打擾、中斷。我們或被動、或主動地把自己時間切割成碎片,越來越難靜下心讀一本書,完成一項完整的事。好像身邊總有做不完的工作,想不完的事情。

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在碎片化的時間裡隨身帶著一個“讀書人”。地鐵上,除去低頭族們,剩下的不再是那些提高了嗓門大聲聊天的人群,更多的則是拿著手提電腦在全神貫注辦公的白領或是津津有味讀書的人們;在路上,偶爾也會看到幾個一邊走路,一邊手裡捧著教科書,正在背書的學生;在學校裡,每節課下課後的課間休息中,也不乏看到許多仍然在教室裡奮筆疾書做作業的同學們。如此努力的工作、學習,還不都是為了要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嗎?沒有人會甘心做拖油瓶。

因此,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在日常學習中,認清最重要的事。我們是人,不是機器。是人就有情緒,就有疲倦。這些我們無法控制。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在精力最旺盛的時間,做最重要的事。

對待不珍惜它的人是吝嗇的,讓我們一同珍惜時間,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吧!

碎片化時代的人生深度 篇4

碎片化時代的人生深度 ,1172字

移動網際網路近年來佔據了人們生活的很大部分,由其引發的碎片化成了當今的熱議中心,時間、閱讀、社交,似乎一切都被碎片化了。

拿朋友圈來說,其充斥著五花八門的公眾號文章,從養生知識到藝術賞析,從娛樂八卦到心靈雞湯等等,不一而足。人們利用擠地鐵、等上菜甚至是等電梯的幾分鐘,去閱讀這些,彷彿看完朋友圈便是個飽學之士。微博上更是如此,不同領域不同年齡的名人的生活一隅或一行見解,一刷便知。偶見一句合己意的感想,便如覓知音。而不合己意者便“取消關注”,甚至會留下惡評。碎片化之於很多人的意義便是:不讀萬卷書,不行萬里路,便可看世界。

誠然,我們在碎片中獲取了很多資訊。形式上看,人們貌似獲得了人生的寬度和廣度。但我以為,也是在碎片化中,人們失去了人生的深度。如今常聽人們抱怨自己一年看不完一本書,並以沒時間為藉口。事實上,他們不過是用應靜心閱讀的時間去刷朋友圈和微博了。人們沒有足夠的專注度去盡力完成一件完整的事,任憑碎片化的打斷。木心詩中“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深情前些時間在網路上引起大量的討論和感慨,可這個時代似乎已被徹底碎片化,沒有深情專一的土壤。或許人們都有設想過願意堅持一輩子的事,可碎片化阻止了進一步的深入追尋。

就這樣,一個人生活在這個時代下如同進入了碎紙機一樣。人們認識世界的看法隨著碎片的一次次砸下,快速地、不斷地改變。一個人的“隨風倒”當然無傷大雅,可當一個社會的世界觀都是碎片堆積而成又極不穩定時,那這個社會的基本規範何從建立?更不必說需要自覺的道德規範。這樣的社會是軟弱的,是浮躁的。建設和諧社會需要公眾高度的認同感,但碎片化對此形成了相對負面的衝擊。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科技和生產力的發展使人們思想解放,也促使人們去滿足對未知的好奇。而當面對這些爆炸的資訊碎片,人們或因好奇心的驅使又限於自身的底蘊的不足,鮮有篩選和批判地將所見的碎片拼出一個世界,即使有些根本對不上。當今急需的鑑別力和批判接受的能力是碎片化無法培養起來的。這些需要人們完整閱讀獲取知識和人文素養,完整實踐獲得經驗儲備,而後形成真正獨立人格。否則,在這個貌似提供給人們很多自由的時代下,人反而是不自由的。因為碎片化正悄無聲息地改造我們而非人類嘗試改造世界。無法發揮主觀能動性,只是被碎片支配,何以談自由和獨立呢?

許淵衝先生用七十幾年從事翻譯工作,把中國詩詞的美傳播給世界,又帶來外國文學的美。故宮的師傅用一輩子修補文物,未曾想過離開這些歷史的饋贈。他們的精神被隔離在碎片化的風暴之外,他們在從一而終裡看見了整個世界和人生的無限深度。

所有人都應對碎片資訊有所批判而後選擇性吸納,同時,堅信人生不僅有寬度、廣度,還有最美最燦爛的深度,不懈堅持對人生深度的持續探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下,獲得獨立與自由的人格,建立並維護一個穩定和諧的社會。

碎片化時代的思考 篇5

碎片化時代的思考作文 ,1166字

在這個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當下,碎片化的時代已悄然降臨。他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眾多便利,無論是在任何地方只要有一臺聯網的電子裝置,我們就能用它在我們碎片化的時間裡上上微信、翻上幾頁公眾號、順便再看幾眼朋友圈……這些不知不覺已經成為大部分人獲取資訊的一大途徑,然而,我們實在應該靜下來思考一下,通過這樣碎片化的閱讀瀏覽,我們到底收穫了什麼?

魯迅先生曾說過,凡事須得研究,才會明白,就好比以最受人們歡迎的朋友圈為例,許多人喜歡將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發到朋友圈,與家人朋友同事們分享。在這些風景美食滿天飛的朋友圈裡,偶然可見這樣的標題或文字:“沉得住氣,彎得下腰,抬得起頭。”“多看多想多做,超越常理,出奇制勝。”乍一看這些文字都很有道理,但是閱讀之後,對自己的內心也並沒有什麼幫助,轉眼也就忘記了。仔細一想,“多看多想多做”這六個字,誰都會講,聽上去覺得不難,可真的要付出行動時,又有多少人能完完全全做到呢?

這些看似正能量的文字背後,有著許多被我們忽略的,最本質的東西。在許多時候,這些文字具有一定的誤導性,它會讓你覺得努力和承受痛苦的重要性,而卻忽視了其它成功的條件和方法。這種文字隱藏了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只講大家喜歡的東西,這也是碎片化資訊流行的原因。

在碎片化閱讀流行的當下,我認為我們更應該去學習齊白石的學習方法。在那個資訊貧乏的時代,他20歲在一個主顧家裡幹活的時候,偶然發現了一套《芥子園畫譜》。指導書在當時非常有名,對他來說就如同珍寶一般,可這套書是別人的。他下定決心,一定努力工作向主顧藉來讀。在他百般懇請後,主顧終於同意將它借出。之後,他便利用每晚空閒的時間,用薄竹紙附上書頁,描紅一般,把原畫一筆一畫地描在竹紙上。就這樣勾畫了足足有半年,畫成十六冊,才悉數描完,然後才把原書歸還。

接下來的五年裡,齊白石靠著全套勾描出來的《芥子園畫譜》,做木雕,反覆斟酌,勤學苦練,終於成了一代國畫大家。而在今天,又有幾個人可以像齊白石先生那樣去讀一本好書呢?一部智慧手機在手,我們的時間就被分割的七零八落,每天五彩斑駁的資訊,

讓我們無所適從,不知如何選擇,我們的耐心越來越少,總是被那些“標題黨”所吸引,開啟正文後又匆匆關掉,再滑到下一個……

我覺得,在這個碎片化時代下,我們的思維智慧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而唯獨缺失了一樣東西—深度。每當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時,都要全身心的投入,沉浸到角色中去,不被外界所打斷。而是平凡的時間,利用起來也固然不是什麼壞事,可以先計劃性的定一下幾個小小的目標,能在幾分鐘內完成,而又不影響到其他工作,比如背上十來個四六級單詞,鑽研鑽研自己看過的一小段文章,又或者是聽上一小段輕音樂,放鬆放鬆呢。

所以我認為碎片化的時代並不是完全沒有利處,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安排時間並利用好它了。

碎片化時代的“美麗”與“憂愁” 篇6

碎片化時代的“美麗” ,1048字

隨著網際網路和生活的聯絡愈發緊密,碎片化時代也悄悄與現代社會劃上了等號。對碎片化的研究在21世紀後,以黃升民為代表的學者把碎片化引入傳播學的研究中,廣泛應用於傳媒研究,其概念界定為:社會階層的多元裂化,並導致消費者細分、媒介小眾化。所謂“碎片化”,原意為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就是那些多件事情中間所存在的無法用來做正事,而可以以其他的方式進行利用的時間。現在也引申出了碎片化閱讀,碎片化思維等等。

其中,我最有感觸的就是碎片化閱讀,現在網路媒體的發展如浪潮般代替了原來的紙質閱讀,對於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來說,除了必要的工作、學業以外,坐在書桌旁靜靜閱讀的日子也一去不復返了,更多的是花上三五分鐘時間在地鐵上,公車上盯著手機螢幕,讀上一篇缺乏思想,沒有過程只有結論卻被廣為傳播的文章,讀完之後還似乎感想頗深,為這類文章再次貢獻上一份轉量。

長此以往地碎片化閱讀的習慣,很容易讓我們變得只能接受碎片化的資訊,原來洋洋灑灑幾萬字的一篇文章被濃縮成幾百字之後,其原意還剩下些什麼呢?140字的微博也能給你帶來很多資訊,但這些大量的資訊你真的全部需要嗎?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很少接觸除課本之外的紙質文字,都是以網路媒介作為資訊來源,有一次突然起了閱讀報紙的興趣,當我面對一個版面的文字時,我下意識的一目十行的讀完了,卻發現不像在網上閱讀,這樣閱讀很難抓住文章中的重點資訊,重新開始,逐字逐句慢慢看完,發現這樣一份報紙裡,蘊涵了太多在網上零碎的文字裡無法獲取的資訊。並且實體的文字很少會傳播出錯誤的訊息,比碎片化的文字更加可靠,可信。

但這也不代表碎片化的處理文字沒有好的一面。讓一個生活在快節奏社會裡的普通人每天擠出時間做嚴謹正式的閱讀確實很難,因此在長篇幅文字的基礎上適當刪減一部分描述性的語句、過程性的句子,以短句、斷句,增強現場感和提煉關鍵詞這樣的方法,能讓讀者憑藉關鍵詞就能掌握文章的大體含義,這對於獲取日常新聞資訊是很好的方法。但當你真的想要讀一篇文章時,還是靜下來,捧起一份報紙,一本書吧。試想一下,如果當年餘秋雨先生在辭去工作踏上考察之路時每天也是用碎片化的方式像現在寫微博一樣的紀錄生活,那哪裡會有現在的《文化苦旅》呢?

由此可見,碎片化閱讀的“憂愁”和“美麗”是共存的。在這裡要借用一句我在碎片化時間中看到的一句話作為結語:“碎片化的原因不只是資訊傳播媒介的變化,更重要的在於你對待資訊的態度和方法。採取了正確的方法並加以實踐,你就不會被碎片化閱讀的時代所裹挾。”

碎片化時代的危機 篇7

碎片化時代的危機作文 ,1064字

自上世紀末開始,全球步入了資訊化時代,這是人類歷史上新的突破,新的創新。網際網路的發明使資訊的傳播變得更加迅速、廣泛,使整個世界更為緊密地聯絡到了一起。與此同時,碎片化的閱讀、購物、社交步入了我們的生活,是上學路上用手機瀏覽著微博的最新熱點,還是在公交車上百般無聊地逛著淘寶。我們的時間被切割著分配到這些碎片化的生活中去。零零散散的碎片化舉動充斥著我們的大腦,標誌著碎片化時代的到來。

碎片化生活由許許多多的碎片化資訊構成。碎片化資訊有這幾個特點:多、簡單、雜亂。零零散散一籮筐資訊,一股腦塞給你,恐怕看完後,能記住的也是少之又少。巨大的資訊量麻痺了我們的神經,使得我們不再能很好的針對一個特定的問題思考。我們只是一昧的接收,看過了今天的忘記了昨天的,沒有積累、沒有沉澱。浮光掠影留下的只能是空虛。而且,當我們習慣了這種碎片化生活後,我們就會在很多事情上養成這種不深思的習慣。當我們需要閱讀一篇長文時,我們只能看見文中最簡單、最浮誇的部分,我們不再有耐心去研讀。這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碎片化生活給我們帶來的那些簡單、便利,而拒絕去看、去想那些複雜的部分。正如曾經在朋友圈看到的短篇:你拿起手機想要看個時間,然後你打開了微信,回覆了最新的訊息,刷了刷微博,逛了圈貼吧,看了兩個視訊,關掉手機,突然想起,現在幾點了?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正是碎片化時代在我們身上留下的烙印。

另外,碎片化生活也帶來了社交的改變,那就是低頭族變得越來越多。人們越發依賴於網路上的社交軟體,這些軟體看似拉近了朋友之間的距離,人們可以利用他們隨時隨地地聊天、發紅包,這看似增進了朋友間的感情,增加了朋友群的氣氛。然而這並不是真正的與人交流。長此以往,使得人們面對面的交流能力,表達能力逐漸弱化,社會人情味兒越來越淡,人與人之間愈發疏遠。

當然,碎片化生活也有它的好處。通過各種資訊交流途徑,我們可以輕鬆地隨時隨地獲得我們想要的資訊、商品。碎片化生活節省了時間、精力,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便利。

然而,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接受碎片化時代,它都已經到來。現如今我們要做的,是取碎片化時代的精華,摒棄其糟粕。我們可以從碎片中發現其完整性,將它從一個碎片變成一個完整的過程或思想。我們還可以加強碎片化資訊的整合,化零為整,使它們從許多零散的毫無意義的資訊變成有用的東西。我們自身也要做到,不被碎片化時代所控制,不被太多碎片轉移注意力,提升資訊判斷能力,單位時間處理能力,有目的地獲取我們想要的東西,不做零零散散、沒有主見的人。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中,成為一個非碎片化的人。

碎片化時代的點與面 篇8

碎片化時代的點與面作 ,748字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個時代的代名詞之一,就是碎片化。

何為碎片化?詞條中給予它的定義是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放在當今這個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碎片化生活是主流,每個人的生活都被網路分成一塊一塊的點與面。

以我一天的早晨為例,從早上6點起床,先是開啟手機,接收天氣預報、今日熱點這樣的短訊息,緊接著回覆一下好友的問候。

這短短的五分鐘,我就接受了碎片化的天氣資訊、社交資訊。

不同以往,資訊不再以大段的,隴長的形式出現,而是以簡潔短小的形式呈現出來。

這與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有著必然關係。

曾經,相隔兩地的戀人,以書信交流,一寫便是厚厚的一打紙,資訊傳遞的不便,使他們把濃濃的思念,凝成了一個整體一封信,再傳遞給對方。

而今,有了網路,即使是在大洋兩岸,也可以隨時隨刻表達愛意,於是,整體的思念變成了碎片,一塊一塊地傳遞。

這是過去和現在最鮮明的差別之一,同時,也宣告了,碎片化是社會、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為什麼?方便啊!

時代在給予我們碎片化便利的同時,也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怎樣在碎片化中保留那些恆久不變的面呢?

誠然,我們都知道碎片化為點,那麼面是什麼?

那些有價值,需以整體的形式去做的事,去見的人,去讀的書,去學的物。

面是石頭,點是沙子,石頭為主體,沙子穿插於石頭之中。

我們應該善於使用碎片化時間去做簡短的事,把相對整體的時間留給需要用整體時間去做的各種事情。

碎片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特有產物,是資訊化給予我們的挑戰,在這個新世界裡,時間無始無終,只有一個個碎片化的當下,當我們把網際網路作為工具,合理規劃使用,將碎片連點成面,點為血肉,面為骨骼,生活才能真正鮮活起來,我們的生命也可以再次擁有蓬勃的活力和完整持久的思考力!

做碎片化時代的主人 篇9

做碎片化時代的主人作 ,1157字

時代一點點向前小跑著,日益化的生活水平提高,紛雜無序的資訊正向我們奔湧而來。

正可謂當局者迷,處於這種時代的我們已經習慣於看書的時候總會收到幾條微信;一點點的空餘時間根本不知道如何利用或不夠利用;無法沉下心來好好的完成一件事情。這是碎片化時代所帶給我們的困擾。

例如暑假剛開始時我和爸爸一起制定了暑期計劃,我很想照著計劃過一個豐富多彩的暑假,而事實上暑假剛開始的前幾天我也照著做了,但後面我發現只要我告訴自己看十分鐘微信時,我總會和同學朋友聊一會兒,接著開始完成計劃,但是一會兒一個“丁”,“丁”我拿起手機一看,發現是別人回給我,不回一句不太禮貌吧,就發了“有點事情等會兒再找你哦。”那人總還要回幾句“嗯嗯,好的。”亦或是“再見。”更有人還要問幾句“你要幹什麼呀”、“等會兒什麼時候你還會上微信呀?”處理好這一切,默默發覺:呀!已經過去半個小時。好不容易下定決心,開啟訊息免打擾,“叮鈴鈴”電話響起,此刻我的內心是絕望的,無奈接了電話:“喂?”“喂,您好!請問您有興趣租或出租店……”沒等他說完,掛掉。哪有興趣呀,真是,從哪兒弄來我的電話呀。然後就發現,本來這個時間點要完成的事情泡湯啦。有句話還真沒錯:計劃趕不上變化。只能擠出時間吧沒有做的事情做完咯。

碎片化資訊與社交真是會降低工作與學習效率,但是想想,也並不是沒有好處。我們可以接受更多的知識,因為我們可以用各種方法學習新知識,也可以在手指動動的情況下了解到國家甚至是世界剛發生的新鮮事。碎片化資訊為我們開拓了知識面,而且簡單。但是更多的人在每天接受資訊的情況下漸漸迷失了自我,對智慧化的能瞭解到資訊的裝置起了依賴性,於是隨處可見,地鐵上一排的低頭族;家人朋友之間互動交流越來越少;電子書漸漸取代了紙質書的地位。人們利用這些資訊去彌補孤獨的百無聊賴的內心,因為只有智慧產品能默默接受傾訴而不發出質疑的聲音,無疑滿足了一顆虛榮心。但是,我們不能只聽從順從的聲音,交流讓我們豐富自己,讓我們成為獨特的自己,才能更好地發揮才能。你可能認為手機上和朋友聊聊天,更是促進了關係,但是沒有意識到的事是你花費了太多的時間,而這也影響了你的正常生活。

所以,我們需要去成為碎片化時代的主人,我們要處理好整片化的時間與碎片化的時間的關係。在整片化的時間就不要被碎片化的東西所打擾,例如在工作學習的時候,不讓智慧裝置的資訊社交影響到我們。當然我們也需要留一些碎片化的時間鍛鍊一下身體,或者認真地閱讀一本自己感興趣的書,也可以做做家務,動動手工,這樣我們才能成為碎片化時代的主人。

我們應當把這些碎片化的內容成為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工具,這樣才能更好地認識自我來面對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於是我朝著低著頭的爸爸說了一句:“爸爸,放下你的手機,拿起你面前的書,我們要做碎片化時代的主人!”

碎片化時代的閱讀 篇10

國一作文 ,897字

現代化生活的節奏如同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任何跟不上的人都會被徹底甩下。快節奏,已經成為生活的常態。

在這種大洪流之下,閱讀——已經成為一種極其奢侈的習慣。按照傳統閱讀的習慣,在安靜的地方細細品味才是正道。可是,又有幾人有這種條件?即使是學生,每天也很難擠出哪怕一個小時。

地鐵上,公交上,路上,這些空閒時間是彌足珍貴的閱讀時間。但是,零散破碎的時間造成了巨大的問題——很難專心致志的讀書,即使讀了也消化不了多少,而且一次根本讀不了多少。閱讀。進入了碎片化時代。

人很難改變環境,換一個新環境也不現實——所以,只好適應環境了。

明朝內閣大學士,位極人臣的楊溥,曾在詔獄中整整十年。在這種堪稱人間地獄的地方,旦夕且死,無能為力。可他,卻一直在看書,讀經史諸子書不止。當他出獄之時,權傾天下,成為一代名臣。

環境對於閱讀的影響並非不可克服,全在於個人。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楊溥大學士這般的意志力,所以,讀什麼書,也至關重要。

有人建議讀一些短篇小說和詩集,但這就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了。短篇小說與詩集,雖然篇幅小,但內容反而更難懂,囫圇吞棗,根本沒有意義。

事實上,長篇小說,學術著作這一類更適合碎片化閱讀時代。即使是空閒的時候,長篇小說與學術著作也不可能一口氣讀完。所以,即使是碎片化時間,本質上也沒有太大區別。而且,將一本精彩的書分拆成一個個小片段,將以一本學術著作分拆成一個個論點論據,從這種極細微之處加以閱讀研究,比粗略掃過不知多出多少收穫。

不僅僅讀書是這樣,學習也是如此。現在身為學生還不覺得,但當我們走上社會的時候,想要學習也必須學會利用碎片時間。閱讀的根本目的在於自我提升,也屬於學習的一部分。其實,碎片化的閱讀,就是一種碎片化時代的自我提升。

在有許多要做的事情中,學習並不是最急迫的,所以人們總會忽略,但學習是從出生到死亡的,趁自己年輕,必須多學一些,否則,後悔的一定是自己。學習的最基本最簡單的莫過於閱讀了,師曠也說過人生少年時學習如同一日之晨閱讀。

所以,莫言無時間,碎片化閱讀時代閱讀的辦法已經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