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時代下的我們相關作文20篇
碎片化時代下的我們 篇1
碎片化時代下的我們作 ,1369字開啟手機想要看一下時間,卻被實時推送的新聞吸引了注意。瀏覽了一遍之後卻發現只是一個有著“噱頭”標題、內容平常的新聞。退出網頁,看到知乎的推送,正是自己感興趣的,於是點進去一探究竟。刷了一會兒知乎,想起自己一直追的小說今天更新,再開啟看看。哎,這情節真是意料之外啊!然後一邊感慨作者的思路清奇,一邊摁了鎖屏鍵,把手機揣回兜裡。咦?好像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際網路的興盛,智慧手機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班途中看一看,午間休息看一看,吃飯期間看一看。手機360度全方位地滲透進入了我們的生活。網際網路科技發展的初心是為了方便生活,主要體現在節省時間和金錢方面。可是事實上它真的節約時間和金錢了嗎?原來想看下時間,1秒鐘就能完成,但是現在絕大部分人花費的時間是原來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只因為碎片化的資訊和觸手可得的來源,反而使時間被浪費了。
除了時間,金錢也因“碎片化”而被浪費。以前購物還是要去商場,每次購物因為一定的出行成本而變得慎。但是因為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買東西變得異常容易。只要你有一個智慧手機並且下載了一個購物APP,不用出家門就能下好訂單,坐等快遞送上門。可能只是下班等車的途中無聊刷一下手機,打開了購物APP。然後發現了某些新奇有趣的東西就立即下單了。沒有了時間緩衝,這樣的購物形式使衝動購物在整個購物的佔比中提高了許多。也許還沒有到家,就已經開始對於剛才的衝動購物而後悔不已。“當初使用淘寶是為了省錢。”這句話現在已成為了一個笑料。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的。我看了看我們家最近的訂單,數額加起來比我原想的多太多,還有著一些其實並不需要但是為了湊單而買的東西。因衝動和湊單而買的東西而浪費的錢以遠遠超過因網購而節省的錢了。
閱讀,這一急需要專注力的行為也因碎片化而變了味兒。走上地鐵,隨處可見可以看到正在看手機的人,卻極難看到在讀書的人。紙質書不易攜帶,但手機隨時隨地都在身邊,用手機看書越來越普遍。閱讀正從紙質慢慢走向電子化。隨時隨地都能讀。這似乎聽上去很棒。但是事實並非如此。我也嘗試過用碎片的時間用手機看書,但發現時間的零碎使自己難以靜下心來看文章,閱讀失去了它原有的“儀式感”。可能書時讀完了,但也僅是讀完了。書背後的思想是什麼?不清楚。碎片化閱讀帶來的思考和整塊的閱讀時間的效果是無法比擬的。
網際網路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副作用。而“碎片化”正是網際網路經濟發展帶來的副產物。如何對待它、改善它,是需要我們去思考的。
對於碎片資訊,我們要集合整理,同時我們還要控制使用手機的時間。由於聯想功能的強大,手機上的資訊是永無止境的。最簡單可行的方法是規定一個時間,到點關手機。雖然這對於自控力提出了很高的一個要求,但有意識地去控制至少比任由其氾濫好得多。對於碎片化購物,要三思而後行。不把逛淘寶作為一種消磨時間的工具就能減少很多的開銷。買東西前做一個購物清單也是一個有效減少衝動購物的方式。對於碎片閱讀,至少對於我而言,我已經放棄用碎片的時間看書了。新聞可以隨時看,但是閱讀這件事我覺得還是需要有整塊的時間。沒有意義的時間利用還不如打個盹休息一下來的有益。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身處這樣一個被大資料包圍的碎片化時代到底該如何生存?恐怕誰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碎片化時代下的深思考 篇2
碎片化時代下的深思考 ,1100字社交軟體正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網路上出現一條飽受爭議的新聞時,我們可能會花上幾分鐘的時間閱讀並留下兩、三行的評論以表達自己的立場;當外出旅行時,我們可能會在朋友圈中晒出幾張靜心拍攝的照片並配上幾句文字並期待著他人的點贊。這便是“碎片化時代”的縮影。隨著網路科技的高速發展,我們的生活已被碎片化所佔據。碎片化正符合當代社會的快節奏,因此,碎片化的生活已是大部分人的選擇。
碎片化使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人們能夠通過微信公眾號上的一篇文章、一段評論便知曉一起事件的前因後果,花上幾分鐘便順利趕上時代的潮流;在上班下班的路上,人們只需點開手機中的軟體,便能只用一小會兒時間瞭解一本小說、一部電影。
然而,這樣的的碎片式生活真的好嗎?我並不贊同。看似幾分鐘的網路新聞閱讀代替了往日看報紙時翻閱紙張的麻煩,但人們僅通過他人帶有強烈主觀性的評論,對事件的本身又能瞭解多少?近期網路上飽受爭議的“孕婦跳樓事件”,人們隨著網路上一波又一波的輿論不斷的對孕婦家屬以及醫生進行著指責與謾罵,卻僅少有人會真正的剖析事件本身,還原真相以作出最公正的評價。因此,碎片化的閱讀並不能代表全部。當越來越多冗雜的碎片化資訊湧向忙碌的人們,他們變得茫然,點開網頁、檢視、重新整理,又檢視,盲目的跟隨著他人的觀點,慢慢的也就變的不會思考。那麼,即使科技如此發達,人們卻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這難道不可悲嗎?
而碎片化的另一大問題則是它的不完整性。從前,我們是通過紙質書的閱讀了解文學、跋山涉水去與老友相見、在商場經過一家家的試穿選出適合自己的服裝,這一切都是費時、費力、費心的。而現在,我們僅僅通過一小段的文字介紹瞭解一位作家、朋友圈的一個點贊關心好友、購物軟體上的模特圖片展示就衝動的買下一套衣服。碎片化的生活帶給我們的是片段式的感受,這也就意味著我們也許有機會涉足各個方面,但卻無法深入其中,對一切的瞭解僅僅是粗淺的、一知半解的。
那麼,我們要如何去改變這樣“無價值、不思考”的碎片化生活呢?事實上,這並不簡單。多數人選擇社交軟體作為一個娛樂平臺,他們看過、聽過,拋之腦後。而我們應該做的是,不再盲目的點開那些無聊的訊息,過濾無價值資訊,不追逐當下過熱的話題,吸收有用資訊,並將其轉化為自我的思想內涵。當我們能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進行有用的學習,那麼我們不僅能更方便快捷的吸收知識,更能用最少的時間使所見所聞的碎片資訊完整性最大化。
碎片化生活是時代的必然所趨,它是快節奏的時代,也是利弊共存的時代。但我們所要做的,不是在其中使自己迷失,而是利用好它、擁有屬於自身的獨立思維。在這其中,仍有許多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反思我們在碎片化時代中的種種 篇3
反思我們在碎片化時代 ,1071字隨著資訊化時代的發展,人們交流的渠道可謂是與日俱增,但這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資訊干擾。
不得不說,我們這一批新時代的人,可是深受迫害:各種聊天、社交軟體,可以讓我們不用再去通過寫那“麻煩”的書信而相互交流;做作業時,遇到難題不必再像我們的前人一樣進行多重推理得出答案,現在只需幾根手指輕輕一動,各種答案、方法鋪天蓋地般湧來……
但是,我們中又有誰仔細想過:這樣的生活不會太乏味了嗎?多年摯友面都不見,而通過聊天軟體進行交流;進行學術研究連思考的過程都沒有而得出的答案,終歸不過是竊取的行為罷了。
其實,手機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催生出了碎片化時代,我們00後卻心甘情願地被手機“奴役”著。看看眼前這走馬觀花的世界,捫心自問:我們失去了什麼?我們還擁有什麼?我們最初的夢想還在嗎?
我想也許我們的先人們他們未曾擁有什麼,所以他們也並沒有失去什麼。反觀我們,擁有的太多,失去的也就太多。
良好的條件,優越的環境也許磨滅了我們的鬥志,讓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失去了目標,只能不斷地在原地徘徊,躊躇並迷惘著。
中華文明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那不正是靠我們的先人用智慧與勇氣傳承下來的嗎?我們炎黃子孫不應該繼續守護這份驕傲嗎?
三國時期的著名謀士諸葛亮在其所著名篇《誡子訓》中曾指出:“非寧靜無以致遠。”告誡後人須清靜才能達到更遠的境界。試問我們自身,可曾達到自我清靜?“清”似乎有些難,那麼我們做到“靜”了嗎,答案怕是否定的。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浮躁,看問題、想事情永遠只去看那或是想那淺淺的一層,可曾深究?亦或是報以質疑的態度?做學問亦如此,書本上的一定是對的嗎?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去發現、探尋事物的本身,卻只是膚淺被動地去接受,不得不說我們確實有些可笑了,但也是可悲的。
我們人類是引領時代的主導者,而不是時代引領我們。我想,改變的不是時代,而是我們人類自己改變了。我們不再那麼有思想了,現在的道路上的“低頭族”隨處可見,都寧願在那虛擬的世界中虛度光陰,也不願意捧一本書看看亦或是去深切地感受自然的美好,到頭來一切只不過是虛妄而已。
失去了奮鬥目標的我們還剩下什麼,我們還能稱為“智慧的人類”嗎?靈與智,不可缺一。
希望能在虛妄中重新找回自我,不再迷失自己,不再受這碎片化時代資訊的干擾,因為我們是人,我們是有智慧的人,我們是驕傲的炎黃子孫!我們不是行屍走肉,缺失了智慧,喪失了思考能力。不論我們怎麼改變,有一條規律始終不會改變,因為它經歷了所有時代的變遷,所有時代的考驗,得以儲存至今:永遠是人去引領時代去進化,不會是時代引領人進化。
碎片時代下的我們,還剩下什麼 篇4
碎片時代下的我們,還 ,838字毫無疑問,在現如今的社會,資訊像一個不斷爆炸的炸彈一般,彈片迅捷地飛到我們的腦子中,無論你是不是接受,碎片化,已成必然。
對我來說,碎片化的時代,實在是很不錯。出門在外,只要把一個叫手機的並不很大的東西,揣在兜裡,別的什麼都不帶,活下去一天是根本沒有什麼問題的。電子公交卡解決了你每次擠上公交還要費力掏公交卡或者硬幣的弊端,購物時微信支付寶掃一掃便可取走自己想買的東西;視訊,電子書,各類音樂軟體與遊戲讓你在空閒的任何一分鐘都可以有事情可做,開拓了視野;QQ、微信、微博,不知不覺長成了身體上一個器官,彷彿一刻也不能離開它,手機螢幕一滅,你錯過的可能是千千萬的大事與新聞。
但是,在這樣的世代裡,你是否感覺到了,一種特有的孤獨。
那就是,精神食糧。
也許有人會說,我每天都會看微信的心靈雞湯啊,空間的正能量小說啊,微博上大家的紛紛議論啊,那場面真可謂百家爭鳴。但是,你的心靈,是否真的有醍醐灌頂呢?
這麼來說吧,當你接受你認為的神聖的精神食糧時,你在哪裡?擁擠的公交車?排隊的長龍?喧囂的馬路?或者說的不雅一些,在你上廁所的時候?
古人倡導的‘馬上,枕上,廁上”可絕不是說隨隨便便在哪裡看都是抓緊時間。首先,你看的東西需要有質量。心理雞湯或許會給予你心裡一定的慰藉,但它絕不能替代書所能帶給你的。浮光掠影地讀一些手機上的小文章,走馬觀花,最後回過頭來想想,你除了可能會收穫一絲絲小小的感動外,可能別的也就沒有什麼了吧。
春節期間很流行的一句話:”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坐在你對面,你卻在看手機。“直截了當,點出了手機的危害性。通俗一點,談談我們最重要的東西—生命。不少的司機交通安全意識淡薄,有的時候就連我爸也常會下意識地在紅燈時,拿起手機來刷個朋友圈,點幾個贊,搶幾個紅包之類的。尤其是搶紅包,每次提示音一響:恭喜發財,大吉大利。用我爸自己的一句話來講,如果你不開啟手機,你可能錯過的是一個億。雖然話是有些誇張,但不由令人深思。
碎片化的背後,我們還剩下什麼?
碎片化時代真的是人類“末日”嗎? 篇5
碎片化時代真的是人類 ,1166字“碎片化”一詞在最近的幾年裡可謂是名聲大噪,凡事只要和“碎片化”扯上了關係,就會有一群人們眼中的“專家”開始評頭論足,甚至疾呼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水平會大退步,這不由得使一些分不清狀況的人望而生怯。那麼,碎片化究竟是什麼,遇上碎片化生活是否真的意味著人類的“末日”?
首先我們要來了解一下碎片化的定義。“碎片化”(Fragmentation)一詞,在上世紀80年代常見於“後現代主義”的有關研究文獻中,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注意,從上述官方解釋中,我們應當留意“諸多”、“零塊”兩方面。通俗地講,碎片化意味著數量劇增(類似於大資訊時代)與內容趨向於分散。
這麼解釋可能還不夠詳細,不妨舉一個例子。如果把碎片化之前的社會比作一塊曲奇餅乾,那麼碎片化發展的過程就類似將其分成很多小塊—這麼說可能不嚴謹,因為所有餅乾碎塊加在一起的數量已遠遠超過了原來的一整塊餅乾。你可能還不清楚這有什麼可以做文章的地方—硬要找自然是有的。一些“批評家”立即跳出來,說當代人所擁有的那些數量龐大的餅乾塊已稱不上是餅乾了。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那些批評學家真這樣說怎麼會有人信呢,真可笑!然而當你在報紙或電視上看到以下字樣“碎片化閱讀不等於閱讀”、“碎片化學習利大於弊”時,難免不被牽動神經,一探究竟。
說到底,生活的碎片化,恰是反映了現代科學技術正逐步趨向成熟。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網路技術、傳輸技術的大量應用,大大強化了受眾作為傳播個體處理資訊的能力,碎片化現象不但滿足了人們的需求,也引發著人們個性化的資訊探索。正如美國西北大學媒體管理中心負責人約翰拉文所說,“碎片化”是遍及所有媒體平臺最重要的趨勢。碎片化之所以能成為社會發展的趨勢,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正是因為人們追求自我、追求個性的需求愈發強烈。換而言之,碎片化生活的到來是“科技”與“需求”二者可謂天時地利的必然結果。因此那些堅稱碎片化時代是人類“末日”的說法顯然是無稽之談。
既然這樣碎片化是否沒有一點危害?難道批評家都在無病呻吟嗎?歷史告訴我們分析事物一定要客觀,否則就會有偏頗。而在碎片化利弊一事中,矛頭又回到了“工具的利弊”上。有人用菜刀搶劫,是菜刀的錯還是人的錯?有人持槍搶劫,是槍的錯還是人的錯?如果你在兩個問題中得到了相反的答案,那麼你確實應該反思一下。之所以人們認為菜刀沒有錯,是因為正常生活烹飪離不開它,而槍卻給人一種罪惡、危險的感覺。當然,兩個例子中錯的都是人,而對持槍的抨擊則側面反映了人們對自身控制力的懷疑及對先進技術的排斥。回到碎片化問題上來,人們正是因為害怕無法抵抗巨大資料的誘惑、對自制力的擔憂才會一味迴避甚至反對大資料碎片化時代。
因此,牢記一句話:做工具的主人,而不是工具的僕人。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當今的碎片化生活。
新時代下的我們 篇6
記敘文 ,881字窗外,有景;窗內,有心。—題記
週末,我倚著窗,暖洋洋的陽光透過窗子灑落到我身上,我看著窗外,馬路上車來車往,閉上眼,思緒飄散……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樓大廈隨處可見,道路上來來往往的都是汽車,鮮少再有人騎著自行車慢悠悠地行駛在路旁,享受生活。在這個科技發展迅速的年代,人們的生活也變得多種多樣,同時,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為我們帶來便捷。由此,“共享單車”逐漸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
當公路上塞滿了汽車,將道路堵得水洩不通,一個輕快的身影穿行在車輛之間;當人們有急事卻錯過了班車,騎一輛單車便可節約不少時間;當人們外出遊玩,走的累了,推起一輛單車,慢悠悠的騎行,沿路風景不與四時同……
共享單車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然而,總有一些人不懂得珍惜,不懂得知足,不懂得感恩。
人們使用完單車後,並不是將單車整齊地停放在路邊,而是隨手就其在一旁,於是,就出現了這樣一幅場景:大小商店門口堆滿了共享單車;街道口也被全單車佔據了;公路兩側隨處可見被遺棄的單車。整個城市的環境簡直不堪入目,那一輛輛單車堆成了一座座“山”,難道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文明”嗎?
共享單車的確是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它的出現也是為了能改善城市的風貌,綠色出行,保護環境,但是,人們的舉動不僅沒有好好愛惜這一資源,同時,也破壞了“共享單車”原本的美意。更有甚者,變共享為“獨享”。
在這個新時代下,人們貪婪的本性開始嶄露頭角,內心深處的人性醜陋的一面也越來越多地浮現……
舊時的人們,喜歡在下過雨的午後,踏著青石板,閒步街頭巷尾,享受午後陽光,偶爾傳來一輛老式自行車駛過的聲音,車輪碾過,地面上留下一條條淡淡的水痕……
那時的人們,都是那麼的善良、淳樸;那時的生活,是那麼平靜,沒有喧囂……
我們,都是幸運的一代人,生活在這個新時代裡,過著前人所遙不可及的生活,那,我們呢?作為一新世紀的人,我們是什麼樣的?
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一個懂得珍惜,懂得知足,懂得感恩的人,一起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睜開眼,守住內心的那一份平靜,與窗外的“景”,書盡人間詩意濃。
碎片化生活中的我們 篇7
碎片化生活中的我們作 ,915字提起“碎片化生活”這個詞,相信你一定不陌生,因為它在我們每個人的學習生活中都有體現。就拿我這樣一個初中生來說,生活也是越來越碎片化了呢,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學習,碎片化的娛樂,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心態與認知。
所謂碎片化,是指完整的東西被割成諸多零散的碎塊。比如說,如今最為普及的微信公眾號平臺,幾乎每天都會推送數千字的文章,我們可以隨時開啟手機點開閱讀個幾百字,如果沒讀完,可以在下一次想起的時候再次點開閱讀。像這樣通過手機、電子書等電子終端接收器進行的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閱讀,都是碎片化的閱讀,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接受、適應,並且依賴上了碎片化的閱讀。
還有我們最熟悉的電視節目,很多年以前,我們喜歡的電視節目是要在固定的時間準時收看的,而且必須完整地看完,就算是其中插播的令人生厭的廣告也得忍受,因為一旦錯過就不能重來了。今天,我們可以在電腦、IPAD、手機等各種電子終端上點播,可以在公交車上、地鐵上、飛機上各種場合收看,完全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碎片化生活當然有它的好處,可以讓我們方便快捷的接收更多資訊,可以抓緊一切時間學習;但相較於深度閱讀,碎片化閱讀的缺點則在於它無法令人獲取更多的知識或營養,碎片化學習則是不能深入去學習。而且不知不覺中,隨處皆可見低著頭的手機一族,碎片化的遊戲雖能讓你得到短暫的娛樂與放鬆,卻可能會帶來頸椎、視力等身體上的損害。
總而言之,碎片化的生活,有利有弊,難以捉摸。要說這一切的源頭是什麼,還不是我們自己。每天只有24個小時,而我們卻都很貪心,想要接收更多的資訊。因為不高興好好讀書、看報紙,所以才有了碎片化的閱讀;因為沒有時間好好去商場逛街,所以才有了碎片化的購物;因為懶得與人面對面聊天,於是有了微信、qq,有了碎片化的社交;因為不想在去往培訓班的路上奔波,所以才會有了英語教學軟體,有了碎片化的學習。
在我看來,時代潮流本就是這樣。當它使什麼東西變得更為先進便捷時,總會一不小心漏掉什麼。比如說人文,風情。而當所有人都適應了這種環境後,大家漸漸都很難改變它了。而你所能做的,就是做你自己。
碎片化資訊中的我們 篇8
碎片化資訊中的我們作 ,907字如果問外婆,曾經的她一天是如何度過,她會告訴我,她早上出門上班,晚上回家買菜做飯看報紙。而我的一天則豐富許多,除了一日三餐和學習,我看到好的電影集記錄片便下載到電腦;在公眾號上收藏優秀的文章;午休時間學習了製作雙皮奶;在“奇葩說”中看到新奇古怪的觀點,便反覆琢磨一翻……
這便也許是網際網路的功勞,它用豐富的內容將我們的日常生活分成了小塊並一一填滿。但可以發現比起我們正常的生理需求,更多地被分割大的,是我們獲得資訊的方式。
從前,人們每天獲取資訊的,只有一尺見方的報紙或二十寸小彩電。對他們來說,“包攬天下”的難度極大,眾口難調是普遍現象,而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可傳播的資訊數量急劇增加。為了滿足人們個性化需求,碎片化是遍及所有平臺的發展趨勢。
如果你問我,這樣每日忙忙碌碌的生活有沒有使我比外婆聰明許多?我絕不敢下此斷言。的確,我能在飯桌上侃侃而談,但我面對一個簡單的作文題時,腦中依舊空空如也。反而,我每日的確比外婆疲憊不少。
碎片化的資訊獲取讓我們能針對自己的興趣學習,交流。確實,我也學到了比起從前我能學到的知識。但若要問起這有何弊端,相信每個人又都能說出不少。碎片化的文章只傳播各種事實,卻忽略其推導過程,各種資訊不成體系,只跟著熱點走,缺乏持續的聯絡。
但我們依舊熱衷於此。承認吧,我們都希望能快速成功。我們認為看一個提高自信的方法就能成為萬人迷,看一個PPT教程就認為自己是高手。但這些努力就如同把拳頭打到空氣裡,到頭來什麼都沒得到卻在不斷欺騙自己。
從現在開始改變這一切依舊不晚。當然,我們改變不了時代的潮流,我們能改變的是我們自己。我們第一步能做的就是把一個個孤島連線成為一塊廣闊的大陸。當看到碎片化的知識點,試著停留一會兒,並以它為起點,尋找新的大陸,而不是永遠縮在角落裡。
這樣做,更重要的是放慢了生活的節奏。喬布斯曾說:“我願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與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我相信,他決不僅僅滿足於獲得碎片知識的興奮,更是獲得知識的過程。正是如此,成就了我們的與眾不同。
碎片化是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但絕不要害怕它,而是利用它。我們改變的是生活方式,不變的是內心寧靜和對精神的更高追求。
雷峰時代下的我們 篇9
高一作文 ,743字人們在同樣的時間裡奔跑,經歷了桃花送走雪花,春風喚醒田蛙的春,經歷了浪花裂開心花,荷蓋展開青霞的夏,經歷了稻禾沾滿金露,樹木寄走一封封枯葉的秋,經歷了山坡覆白雪,水面凝銀冰的冬,一年一年,一代一代,我相信他的精神是流淌在中華民族血液中與生俱來亙古的情感——他就是雷峰。
新一代的人從不曾忘記雷峰叔叔的樂於助、敢於擔當,我們力圖一掃籠罩已久的陰霾,以粉紅的溫情重新裝扮情感世界。09年那跳入水中救人卻再也沒有起來的大學生,縱身一躍,劃出了人生最壯美的弧線,綻放出生命最崇高的光芒,捨己救人的英雄創舉,在深深刺痛一根根被物質欲矇蔽的麻木神經同時,再一次喚醒我們內心深處對他人的關愛。我相信這絕非個例,每一箇中國人都有這樣的熱血沸騰,就像厚重的黑夜擋不住濃密的烏雲,濃密的烏雲也擋不住我們心靈窗外的陽光。
我們是地地道道昂首闊步走向二十一世紀的孩子,我們堅定的說我們已經長大,我們的血液裡流淌著沉澱了五千年的力量,我們在學著擔當,學著負重前行,學著關愛他人,學著陽光地看待世界。許許多多的我們湧現在地震災區現場,公益事業的前線,我們都綻放著最燦爛的笑容;還有更多的我們在學校積蓄力量,等待著長大的那一天,一新奇的視角,樂於搏擊的精神,寬廣的胸懷,描繪著我們的時代,引領一個新風氣的中國!
雷鋒叔叔永遠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但臨行前他的目光投向了遠方,那是他深深依戀著的親人……而時代也在銘記著他,以他精神頂起整個民族的脊樑。生命是一根斷了的紅線,有心的人將它緊握,等待另一端重量的擺動。我們真心應該向雷鋒學習,吹響和諧社會的號角,揚起社會致意的風帆!
從來不需要想起,也決不會忘記,所有的一切都已牢牢刻入我們的骨髓。雷鋒時代,我們來了!
雷峰時代下的我們 篇10
國二作文 ,743字人們在同樣的時間裡奔跑,經歷了桃花送走雪花,春風喚醒田蛙的春,經歷了浪花裂開心花,荷蓋展開青霞的夏,經歷了稻禾沾滿金露,樹木寄走一封封枯葉的秋,經歷了山坡覆白雪,水面凝銀冰的冬,一年一年,一代一代,我相信他的精神是流淌在中華民族血液中與生俱來亙古的情感——他就是雷峰。
新一代的人從不曾忘記雷峰叔叔的樂於助、敢於擔當,我們力圖一掃籠罩已久的陰霾,以粉紅的溫情重新裝扮情感世界。09年那跳入水中救人卻再也沒有起來的大學生,縱身一躍,劃出了人生最壯美的弧線,綻放出生命最崇高的光芒,捨己救人的英雄創舉,在深深刺痛一根根被物質欲矇蔽的麻木神經同時,再一次喚醒我們內心深處對他人的關愛。我相信這絕非個例,每一箇中國人都有這樣的熱血沸騰,就像厚重的黑夜擋不住濃密的烏雲,濃密的烏雲也擋不住我們心靈窗外的陽光。
我們是地地道道昂首闊步走向二十一世紀的孩子,我們堅定的說我們已經長大,我們的血液裡流淌著沉澱了五千年的力量,我們在學著擔當,學著負重前行,學著關愛他人,學著陽光地看待世界。許許多多的我們湧現在地震災區現場,公益事業的前線,我們都綻放著最燦爛的笑容;還有更多的我們在學校積蓄力量,等待著長大的那一天,一新奇的視角,樂於搏擊的精神,寬廣的胸懷,描繪著我們的時代,引領一個新風氣的中國!
雷鋒叔叔永遠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但臨行前他的目光投向了遠方,那是他深深依戀著的親人……而時代也在銘記著他,以他精神頂起整個民族的脊樑。生命是一根斷了的紅線,有心的人將它緊握,等待另一端重量的擺動。我們真心應該向雷鋒學習,吹響和諧社會的號角,揚起社會致意的風帆!
從來不需要想起,也決不會忘記,所有的一切都已牢牢刻入我們的骨髓。雷鋒時代,我們來了!
碎片化時代的我們 篇11
碎片化時代的我們作文 ,651字我們所生活的21世紀,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機器人時代即將來臨。人們都不知不覺的與昔日的悠閒慵懶揮手告別,迎來的便是每日神經都高度緊張的工作與學習。是啊,現在的生活節奏是越來越快,只要稍不留神,時間便會像捧在手中的細沙一般,飛快的從指縫間溜走。生活在不經意間,正在被我們一點點的碎片化……
爆炸式的資訊,無時無刻地在打擾我們的大腦。手機是我們朋友,也是死敵。各種推送,好像是第一時間讓我們知曉世界,但更多的,則是打著知曉世界的幌子干擾著我們寶貴的注意力。我們也變得越來越容易被打擾、中斷。我們或被動、或主動地把自己時間切割成碎片,越來越難靜下心讀一本書,完成一項完整的事。好像身邊總有做不完的工作,想不完的事情。
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在碎片化的時間裡隨身帶著一個“讀書人”。地鐵上,除去低頭族們,剩下的不再是那些提高了嗓門大聲聊天的人群,更多的則是拿著手提電腦在全神貫注辦公的白領或是津津有味讀書的人們;在路上,偶爾也會看到幾個一邊走路,一邊手裡捧著教科書,正在背書的學生;在學校裡,每節課下課後的課間休息中,也不乏看到許多仍然在教室裡奮筆疾書做作業的同學們。如此努力的工作、學習,還不都是為了要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嗎?沒有人會甘心做拖油瓶。
因此,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在日常學習中,認清最重要的事。我們是人,不是機器。是人就有情緒,就有疲倦。這些我們無法控制。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在精力最旺盛的時間,做最重要的事。
對待不珍惜它的人是吝嗇的,讓我們一同珍惜時間,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吧!
我們的碎片化時代 篇12
我們的碎片化時代作文 ,868字隨著資訊時代的高速發展,我們的生活也在漸漸地被“碎片化”所包圍。“碎片化”的本意是“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但是,這個抽象的概念真的只有這麼簡單嗎?這種“碎片化”就好似一種擴散的病毒,以給生活帶來的便捷性作為偽裝,表面上平淡無奇,實則一點一點吞噬著我們最根本的意識,使我們這個逐漸進步的時代分崩離析。
可問題是,這種“病毒”究竟是敵是友?
“碎片化”確確實實推進了資訊時代的到來,它也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可若把它拒之門外,我們是否又要回歸到之前的平淡生活中去?
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同時也為自己的體重暗暗擔憂;在感嘆資訊時代發達得如此之快時,對它的負面效果也不免有些不知所措。我們被逼迫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至於能否回頭,便是日後的問題了。
而當今“碎片化”也佔領了多個領域。例如,從前的報社記者不會過多地考慮觀眾的看法,以自己的感受來撰寫文章;而現在記者常常抱怨“眾口難調”,即便放棄了自己的觀點,寫出來的文章還是無法同時滿足大多數人,取悅了一部分觀眾,而另一部分又將感到不滿。我認為,記者的工作是記錄下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為他人工作”,這樣不免顯得乏味,而記者本身也不會樂意這樣做。可是,正因為碎片化時代的臨近,這樣的事情往往發生了。報社不得不放棄了“泛眾傳播”,開始向小眾化發展。
看到這一令人遺憾的事實,我們不禁驚呼:“究竟是什麼造成了‘碎片化’?”前文已經說過,時代在發展,而“碎片化”也一同隨著時代漸漸普及;第二,貧富差距漸漸擴大也是產生這一問題的根本因素。富人向著目標穩步前進,越來越富裕,卻沒有顧及到窮人已經落魄到了怎樣的地步。即使恩格爾係數在持續下降著,可是貧富差距依舊是不可避免的問題。這一事實擺在眼前,並不是憑藉一個人,甚至國家主席的力量就可以改變的。這也使“碎片化”更加肆無忌憚地佔據我們的生活。
碎片化已經將我們的生活分割成了許多不同的文化種族,它也將成為人們心中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不知道為什麼,一想到這個碎片化的,分崩離析的,不可挽救的時代,心中便莫名升起一種無法言明的悲愴之感。
碎片化時代衝擊下的閱讀 篇13
碎片化時代衝擊下的閱 ,957字我最近聽聞英國某公司為了提高員工的文化素養,同時節省閱讀時間,將數十本世界名著縮減為三十頁的小冊子,一本本的發放給每位員工。此事一度受到外國媒體的高度關注,也引發了人們對於現代生活的時間碎片化與其時代的閱讀方式的深刻思考。
但許多人會聳聳肩,一攤手:“這就是時代進步的發展趨勢啊!”這樣的聲音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下必然不佔少數,可為什麼人們會習慣於當下的閱讀方式呢?
也許是因為當代都市的生活節奏跟我們打的拍子相比快了太多。生活節奏的加快意味著我們每天會頂著更大的壓力,會更辛苦。於是沒有真正地靜下心來沏茶賞書。在我每天早晨乘坐的地鐵車廂內,多少人拎著公文包,無精打采的停靠在護欄上;多少人揹著雙肩包,打著哈欠,穿著“筆墨浸染”的校服,滿臉倦容地癱坐在座位;多少人戴著耳機來掩飾自己眼眶內的紅血絲和一夜未眠的憔悴……有沒有人捧著一本書在擁擠的地鐵中細細研讀?對不起,我真沒發現過。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使人們漸漸遠離了看紙質好書—這一耗費精力、時間卻收益良多的行為。
也極有可能是如今網路小說在手機的崛起帶來的打擊。鑑於每人都鮮有空餘的時間與心情來認真地閱讀一本有營養的好書,那麼網路便為你準備了快餐—線上連載小說。它相比傳統的讀書方式,更易上癮,更有誘惑力。最致命的一點是它附著在我們無時無刻攜帶的電子產品上,將碎片化時間的娛樂滿足與人們為手機的痴迷完美結合。因此,許多人為此如痴如醉,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可陷得越深,往往離挖掘到一本真正好書的機會愈來愈遠。
但究其根本原因,會發現如今的人們其實容易浮躁,無法靜下心來真心的欣賞文學的魅力。騰訊CEO馬化滕有言:“當代碎片化時間下的閱讀就像對著迎面而來的大水流,雖然拍得你滿臉都是,卻很難真正的喝到幾口水。”他本人非常反對此種閱讀習慣,且始終保持著“沉下心來看好書”的態度,看自己專業內的書亦態度如一。“只有這樣,才不會被網際網路時代的浪潮沖垮。”馬化滕如是評價自己的讀書態度,著實令人敬佩。我認為作為普通人的自己,以及身邊的許多人都喪失了在在碎片化時代“沉下心來看好書,心平氣和多看書”的魄力和堅持。
碎片化時代衝擊下的閱讀該何去何從?請我們從現在起放下手機,拿起書架上那些被你嫌棄良久的書籍,重新投入它們溫暖的懷抱,心無旁騖地閱讀真正的文字吧。
碎片化時代的無奈 篇14
碎片化時代的無奈作文 ,937字這是一個移動網際網路迅速發展的時代,這也是一個生活逐漸被碎片化了的時代,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資訊……
隨著新媒體諸如微博微信的出現,人們獲取資訊越來越容易。通過新媒體,我們不用再仔細審閱長篇大論的文章,而是可以直接得到短小精悍的資訊。只要開啟手機APP,各種新聞紛至沓來,其中不乏我們所需的國內國際熱點時事,然而更多的,是那些花邊娛樂新聞抄的沸沸揚揚。我們的時間就是消耗在巨大的資訊潮中,儘管短平快的資訊僅需十幾秒的閱讀時間,但在不知不覺中我們溺入了無用成堆的資訊碎片,似乎吸收了大量文字,兜了一大圈卻仍是一頭霧水,一無所獲。
一定程度上,短平快的資訊的確為人們減少了擷取、整合的時間,這樣的方式正好迎合了人們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我們用瑣碎的資訊來填補每天生活中的時間碎片。然而,日復一日如此機械化的、不經思考的工作,形成了一個複製貼上的世界。我們習慣於如此“不勞而獲”,它放大了人類經過千年的學習後收斂了的懶散的本性。“不勞而獲”讓我們缺失了本該有的思考,它以省時省力為藉口偷走了人類文明的特權和榮譽。與此同時,吸納文字者也更加依賴於越來越短的資訊。簡明概要的文字能滿足接受者一眼即記的快感。他們會說與其閱讀冗長的小說,為何不利用實用的內容概要及賞析?功利驅使下,我們又被碎片化的閱讀應有的酣暢淋漓。
難道我們就真的甘心任憑碎片化時代的擺佈,做資訊與資料的信使嗎?我們也有自己的無奈。上班族為了擺脫城市縫隙中幾十平米的逼仄的空間,為了逃離公共交通洶湧的人潮,而努力工作著。學生們為了取得一個滿意的成績,為了自己十幾年的夢想而努力著。人們為了應付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應付不感興趣的科目而被迫選擇了碎片化的資訊。而在這些情況下的產出,又豈會是高質量完成的呢?不過是資訊的疊加拼湊罷了,不過是指尖上的鍛鍊罷了。時代所需要的飛速發展,把我們原有的平靜的生活狀態都碎片化了。
但我們不能將一切責任都歸咎到時代發展上。科技的改革創新是層出不窮的,這也是人類思考下的產物,資訊科技的革新並不意味著閱讀時代的悲哀。快餐式的讀取也有一定存在價值,我們不必完全擯棄和否認,也無法將新時代的產物完全擯棄和否認。我們所需的,是在紛飛的資訊中保持獨立思考,做到理性判斷,不迷失在資訊的海洋中。
迷茫的碎片化時代 篇15
迷茫的碎片化時代作文 ,1268字如果說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大集體,那麼這個大集體則就是許多的小眾組成的,而小眾又是更小的個體組成,而這些個體組成的小眾為了更好聚在一起都會刻意習慣不屬於自己的社會團體,他們的生活都被碎片化了。
就拿現在的發達科技來說,科技發達了,而文化落後了。舊時代的人們沒有智慧手機,更別說先進的電腦電視。而現在,走在路上人手一個蘋果三星,閱讀與社交變得碎片化,而這碎片化的方式甚至讓人產生了錯覺,以為隨時隨地的閱讀就可以帶來高效率。然而並不是,碎片化的閱讀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唐詩宋詞一句話便有百種解讀方式,如不細細品味則不知其意。但現在哪有那麼多時間用來細讀,所以淺層次淺思維的內容出現了。低俗而又沒有閱讀價值,但他唯一的好處便是在如碎片的時間段內能快速的理解,從而找到樂點。地鐵上公交上幾乎每個人都拿著手機刷著動態朋友圈,人們再也難以去平心靜氣地閱讀一篇長文,看上幾段就開始心浮氣躁。同樣的字數轉化成不一樣的內容,全換成簡短的空間說說、微博、朋友圈動態,我們卻又能愉悅地翻閱。我們明知如此地草草觀看,一旦關上手機,就什麼都不記得了,而且它們本身也無甚價值,但就是難以控制自己。紙質的書籍已經慢慢淡化在人們的生活裡,電子書代替了這些厚又重的紙張,人們的文化層次素質,已經在看不見的時候下降。
碎片化的生活已經徹底改變了這個時代,它在不經意間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我們把時間切割成了一分一秒,而這一分一秒我們能幹什麼?無非就是刷微博看朋友圈,用這些來消遣無聊的時光。而街頭那的社群自然風貌;外灘掛滿了霓虹燈的夜景;七寶老街的亭臺樓榭,都已經慢慢淡化在人們的視線裡。現在的旅遊走的也只不過是個走馬觀花的形式,真正感受大自然的與世隔絕?那是不存在的,風景不再是記在腦海裡,而是手機的相簿。多年以後,並不記得這個地方我來過,只是看到相簿裡的照片,想起來有這個地方。
碎片化的時代又會對未來有何改變,誰都不知道,說不定以後有更加先進的技術,物質時代又將過去,但碎片化已經在不經意間影響了這個世界,人類的進步歷便是在一個個的科技的創新中悄無聲息的改變,人們也並沒有覺察到這到底有什麼不好,或者換句話說,沒有人知道碎片化生活是好是壞,大概只是看每個人如何在這碎片化的時代中生存,生存的好壞罷了。
現代社會就像一個一直在運轉的機器,人們就是這個巨大機器的零件,來運轉著這個機器。人性開始變的淡泊,人與人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少,相比精神上他們更加追求的是物質上的,人為了利益和物質條件來生活,而不是為了內心上的自由來生活,所以有更加多的離異家庭,空巢老人,候鳥兒童。這並不是人本性上的缺陷而是這個社會逼著他們按照這個模式來運轉,只要有一點差錯變很有可能誤入萬丈深淵,生活不允許人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於是人們就忘了自己的內心深處所需求的,認為那是幼稚且愚蠢的,所以這也是現在社會的現狀。
雖然心裡對這個碎片化感到不滿,希望能像動物一樣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我們都已經適應了,適應了這個社會,甚至感到很舒適,所以事實上,誰也說不清它的好與壞,就現在,人們又開始悄悄地在改變這個時代。
碎片化時代的到來,對還是錯? 篇16
碎片化時代的到來,對 ,840字題記—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如今所有的東西都如同一副拼圖般散開來了,成了一個個碎片,所以當我們再次想把它拼成原來的樣子啊也許就難了。
現在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所有的選擇都已經變成多項選擇題而不是單項,例如你看書可以在電腦上也可以在手機上;更可以在紙質書本上。當你想買一樣東西的時候,同一樣的東西不同的價格,可能真的會讓你產生“選擇恐懼症”。造成這些原因的根本,或許是時代進步的太快,人們來不及適應罷了。
那碎片化的時代的到來,是對還是錯呢?
我認為是弊大於利的。首先現在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也因此出現了許多空餘但是微少的時間。你會在這段時間幹什麼呢?看書?遊戲?散心?我想大部分人會選擇第二種或者第三種。可是當你去做了以後,你會感覺自己好像變“懶”了,不想再去做其他的事情。也許更會產生這樣的想法:今天也就還剩一點時間了,不如明天再去做吧,今天就好好放縱一次吧!我只想說那麼也許你真的被碎片化所主導了。
當然碎片化的時代也有優點,他提供了人們許多更新更開放的思路,讓人們的選擇多樣性,可是為什麼我認為是弊大於利的,是因為太多的人們無法準確利用,反而越發糾結,導致最後走錯了方向。
那究竟改如何改變呢?
最重要的應該是你對這些事物的正確認識。你對事物的認知是對的,那麼你使用它的方法也大多是正確的。例如當你有一道難解的題的時候,你可以藉助於筆記本與書本的幫助,但卻應該減少手機對於你的幫助,手機會增加你的依賴性。如果你使用了手機很可能會被一條訊息或者一個軟體所吸引,那麼你與你難解的題才真的是漸行漸遠了。
其次你應該懂得時間的寶貴,每個人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但是每個人的使用方式都是不同的,你可以蓋上被子矇頭大睡一天,也可以出去與朋友們增進彼此感情。因此你會發現每個人的二十四小時又都是不一樣的,長或者短都是靠你自己所決定的。
碎片化的時代的到來已是必然趨勢,既然如此不如抓住時機,多做幾件不讓自己後悔的事情。這樣才能發揮碎片化的真正意義。好了!又過去了二分鐘……
兩百年前的碎片化時代 篇17
兩百年前的碎片化時代 ,812字寂靜無聲的圖書館裡,我翻閱著兩百年前的報紙,繼續進行課題研究。忽然,有一則頭版頭條引起了我的注意—“網際網路時代VS碎片化時代”,加粗的黑字觸目驚心,我趕緊開啟泛黃的內頁一探究竟。這篇21世紀的報道寫了什麼?
“在移動網際網路發展迅速的當下,我們生活在碎片化之中……”我細細讀著,“碎片”二字隨處可見。人們得益於網際網路的便捷,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報道說,人們不再喜愛閱讀,實體書店紛紛關門,只有電子書能在人們出行的地鐵上帶來隻言片語。那時候,QQ和微信盛行,人們這裡掃描個公眾號二維碼,那裡加個一面之交為好友,短暫的社交交流比比皆是,長久的情誼卻少得可憐。無數的第一手資訊與資料可在一秒內傳達到位,網路將全世界的人聯絡在了一起。讀到這裡,我不禁疑惑:科學的進步是好事,何以導致生活碎片化?
我的視線定格在了一組照片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以為上班族像是迷路了一般,佇立在鏡頭前。他迷茫空洞的眼眸注視前方,似乎在尋找什麼。是剛剛駛過的一輛列車,是走散在人海中的同伴,抑或是那個時代被碎片化的東西?地鐵裡,許多人埋首於手機螢幕,在喧囂擁擠的環境中接受碎片化的只是、訊息、交流。他們總是疲於奔命,一天二十四個小時被粉碎成數不清的片段,各種角色切換輪番上演。我輕輕嘆了口氣,因為生活一但缺少完整的屬於個人的空間和時間,人們就不可能真正靜下心來閱讀大段大段的文字、與值得珍惜的人好好相處。看來,兩百年前的物聯網剛剛崛起,那是個碎片化的時代。
合上報紙,今天的課題研究暫時告一段落,我的筆記本上留下了數千字的記錄。“不過,人們終於如夢初醒般開始了自我拯救。”末了,我如是寫道。這是必然的了,畢竟如今23世紀的社會拜託了碎片化的吞噬,儘管科技飛速發展,但我們終究沒有丟失自我。我仍是喜歡花上一天時間來到懷舊的圖書館裡,讀兩個世紀以前的舊報紙,用永不過時的紙筆記下一點一滴的思考。
“開始改變吧!”我回想起方才讀到的報道,默唸道。
碎片化時代的人生深度 篇18
碎片化時代的人生深度 ,1172字移動網際網路近年來佔據了人們生活的很大部分,由其引發的碎片化成了當今的熱議中心,時間、閱讀、社交,似乎一切都被碎片化了。
拿朋友圈來說,其充斥著五花八門的公眾號文章,從養生知識到藝術賞析,從娛樂八卦到心靈雞湯等等,不一而足。人們利用擠地鐵、等上菜甚至是等電梯的幾分鐘,去閱讀這些,彷彿看完朋友圈便是個飽學之士。微博上更是如此,不同領域不同年齡的名人的生活一隅或一行見解,一刷便知。偶見一句合己意的感想,便如覓知音。而不合己意者便“取消關注”,甚至會留下惡評。碎片化之於很多人的意義便是:不讀萬卷書,不行萬里路,便可看世界。
誠然,我們在碎片中獲取了很多資訊。形式上看,人們貌似獲得了人生的寬度和廣度。但我以為,也是在碎片化中,人們失去了人生的深度。如今常聽人們抱怨自己一年看不完一本書,並以沒時間為藉口。事實上,他們不過是用應靜心閱讀的時間去刷朋友圈和微博了。人們沒有足夠的專注度去盡力完成一件完整的事,任憑碎片化的打斷。木心詩中“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深情前些時間在網路上引起大量的討論和感慨,可這個時代似乎已被徹底碎片化,沒有深情專一的土壤。或許人們都有設想過願意堅持一輩子的事,可碎片化阻止了進一步的深入追尋。
就這樣,一個人生活在這個時代下如同進入了碎紙機一樣。人們認識世界的看法隨著碎片的一次次砸下,快速地、不斷地改變。一個人的“隨風倒”當然無傷大雅,可當一個社會的世界觀都是碎片堆積而成又極不穩定時,那這個社會的基本規範何從建立?更不必說需要自覺的道德規範。這樣的社會是軟弱的,是浮躁的。建設和諧社會需要公眾高度的認同感,但碎片化對此形成了相對負面的衝擊。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科技和生產力的發展使人們思想解放,也促使人們去滿足對未知的好奇。而當面對這些爆炸的資訊碎片,人們或因好奇心的驅使又限於自身的底蘊的不足,鮮有篩選和批判地將所見的碎片拼出一個世界,即使有些根本對不上。當今急需的鑑別力和批判接受的能力是碎片化無法培養起來的。這些需要人們完整閱讀獲取知識和人文素養,完整實踐獲得經驗儲備,而後形成真正獨立人格。否則,在這個貌似提供給人們很多自由的時代下,人反而是不自由的。因為碎片化正悄無聲息地改造我們而非人類嘗試改造世界。無法發揮主觀能動性,只是被碎片支配,何以談自由和獨立呢?
許淵衝先生用七十幾年從事翻譯工作,把中國詩詞的美傳播給世界,又帶來外國文學的美。故宮的師傅用一輩子修補文物,未曾想過離開這些歷史的饋贈。他們的精神被隔離在碎片化的風暴之外,他們在從一而終裡看見了整個世界和人生的無限深度。
所有人都應對碎片資訊有所批判而後選擇性吸納,同時,堅信人生不僅有寬度、廣度,還有最美最燦爛的深度,不懈堅持對人生深度的持續探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下,獲得獨立與自由的人格,建立並維護一個穩定和諧的社會。
“碎片化”時代做專注閱讀的自己 篇19
“碎片化”時代做專注 ,929字古人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恬淡意趣,今人卻是“終日思緒何來,螢幕旁海闊天空”的方寸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閱讀可以隨意切換,時間可以肆意穿越,購物可以愜意選擇,社交可以任意點選。不知不覺中,時間被擠兌了、資訊被竊取了、謠言被傳播了、朋友被欺騙了……我們開始迷茫了。這,就是源於網際網路、移動客戶端等新技術新模式無序發展而導致的生活碎片化。
碎片化原本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結果。碎片化使人們不必花整段時間去比較、糾結和挑選。京東、1號店、淘寶、小紅書等電商平臺“萬商雲集”,通過複雜的大資料分析幫助我們做出了最佳的購物選擇。百度、知乎等檢索平臺“知識爆棚”,小到檢視天氣情況、居家烹飪食物,或是某個冷知識都變得輕而易舉,無形中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效率。然而,碎片化也給傳統的商品和服務營銷模式、大眾的知識和資訊傳播方式、社會的價值和合作凝聚形式等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和影響,造成了消費的個性化、媒介的自主化和社會的族群化。
碎片化閱讀正吞噬著我們的閱讀靈感和思維。通過新聞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瞭解時事動態,觀點論斷,正是迎合了運營商攫取我們的關注而獲得流量收益的初衷。自從智慧手機的崛起,碎片化閱讀就始終伴隨在我們的左右,並且使閱讀的效果大打折扣。這類無營養的資訊養成了我們不願動腦的習慣,偶爾再拿起一本需要細細研讀的書籍,卻發現大腦負責進行復雜閱讀理解的功能似乎喪失了;屈服於強烈刺激,注意力難以集中;非系統性的知識損害了我們的邏輯體系,造成我們價值觀的混亂;我們心中填滿了各種刺激源,產生了獲得知識的錯覺,自我麻痺……
碎片化生活需要我們保有理性的認識,需要我們克服自身容易被環境所改變的特性,不被外界的言論誘導,不幻想捷徑,專注於自身。對碎片化閱讀而言,取消關注一些無意義的公眾號,只保留少數有深度專業性的來拓展知識;進行時間管理,劃出完整時間系統性學習;同時,應該重新培養深度閱讀的習慣,克服初拿起一本書時的浮躁,製造無干擾的環境,杜絕一切閱讀以外的事。堅持一段時間的啃讀,讓自己讀完每本書都有新的思考和認識,或是整理出一張思維導圖,或是積累一些筆記,主動參與有價值的閱讀。
“讀書消得潑茶香”,這是我們應該留有的情懷,應對碎片化生活,只做專注閱讀的自己。
碎片化時代的思考 篇20
碎片化時代的思考作文 ,1166字在這個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當下,碎片化的時代已悄然降臨。他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眾多便利,無論是在任何地方只要有一臺聯網的電子裝置,我們就能用它在我們碎片化的時間裡上上微信、翻上幾頁公眾號、順便再看幾眼朋友圈……這些不知不覺已經成為大部分人獲取資訊的一大途徑,然而,我們實在應該靜下來思考一下,通過這樣碎片化的閱讀瀏覽,我們到底收穫了什麼?
魯迅先生曾說過,凡事須得研究,才會明白,就好比以最受人們歡迎的朋友圈為例,許多人喜歡將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發到朋友圈,與家人朋友同事們分享。在這些風景美食滿天飛的朋友圈裡,偶然可見這樣的標題或文字:“沉得住氣,彎得下腰,抬得起頭。”“多看多想多做,超越常理,出奇制勝。”乍一看這些文字都很有道理,但是閱讀之後,對自己的內心也並沒有什麼幫助,轉眼也就忘記了。仔細一想,“多看多想多做”這六個字,誰都會講,聽上去覺得不難,可真的要付出行動時,又有多少人能完完全全做到呢?
這些看似正能量的文字背後,有著許多被我們忽略的,最本質的東西。在許多時候,這些文字具有一定的誤導性,它會讓你覺得努力和承受痛苦的重要性,而卻忽視了其它成功的條件和方法。這種文字隱藏了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只講大家喜歡的東西,這也是碎片化資訊流行的原因。
在碎片化閱讀流行的當下,我認為我們更應該去學習齊白石的學習方法。在那個資訊貧乏的時代,他20歲在一個主顧家裡幹活的時候,偶然發現了一套《芥子園畫譜》。指導書在當時非常有名,對他來說就如同珍寶一般,可這套書是別人的。他下定決心,一定努力工作向主顧藉來讀。在他百般懇請後,主顧終於同意將它借出。之後,他便利用每晚空閒的時間,用薄竹紙附上書頁,描紅一般,把原畫一筆一畫地描在竹紙上。就這樣勾畫了足足有半年,畫成十六冊,才悉數描完,然後才把原書歸還。
接下來的五年裡,齊白石靠著全套勾描出來的《芥子園畫譜》,做木雕,反覆斟酌,勤學苦練,終於成了一代國畫大家。而在今天,又有幾個人可以像齊白石先生那樣去讀一本好書呢?一部智慧手機在手,我們的時間就被分割的七零八落,每天五彩斑駁的資訊,
讓我們無所適從,不知如何選擇,我們的耐心越來越少,總是被那些“標題黨”所吸引,開啟正文後又匆匆關掉,再滑到下一個……
我覺得,在這個碎片化時代下,我們的思維智慧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而唯獨缺失了一樣東西—深度。每當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時,都要全身心的投入,沉浸到角色中去,不被外界所打斷。而是平凡的時間,利用起來也固然不是什麼壞事,可以先計劃性的定一下幾個小小的目標,能在幾分鐘內完成,而又不影響到其他工作,比如背上十來個四六級單詞,鑽研鑽研自己看過的一小段文章,又或者是聽上一小段輕音樂,放鬆放鬆呢。
所以我認為碎片化的時代並不是完全沒有利處,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安排時間並利用好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