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不碎,重在思考相關作文20篇
碎片不碎,重在思考 篇1
碎片不碎,重在思考作 ,711字現在,許多人都在埋怨網路時代的資訊碎片,總懷念起舊時的情景,但其客觀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
的確,過量的資訊,導致資訊的爆炸,使人們對資訊只是表面化,片面化的理解。反而使得人們沒有了批判和思考的能力甚至使更多的人曾為人云亦云的庸人。當今鮮有人會為了讀一篇文章,去買一本書,為了看一則新聞,而且買一份雜誌。甚至要獲得專業知識,而且買專業書籍的人也越來越少。因為我們只需輸入關鍵詞並搜尋,無數的資訊就會蜂擁而至。答案與結論的得到太方便了。大量的閱讀和思考成為不必要的勞累,這也是浮躁社會急於求成的一種表現。
結果就是,靜心讀書,深入思考的人越來越少。許多經典著作被束之高閣,快餐文化盛行,人也變得越來越膚淺,這些現象引起了不少人的擔憂。
從另一方面看,如果我們具有獨立思考、不受干擾看問題的能力,這些多樣的資訊碎片可真是幫了我們的大忙。仔細檢視這些資訊碎片,看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最終結合成一個獨立的,完整的深入理解。那麼說來,網路世界反而不是碎片化,而是有關聯之處,隱藏著完整現象,經過思考後最終會揭曉,在這個講究高效率的時代。資訊的極速傳遞是一個必然的現象。我們更不能過於急躁,還是要多多思考。網路資訊時代尚還處於在蓬勃發展的初期階段,網路世界的大門已經完全向我們敞開。它會將人類帶入一個前所未有的世界,在更猛烈的資訊衝擊下,我們不能被同化,必須堅持思考,未來,隨著資訊與人工智慧的發展,只能謀求創新與改變才能有更好的前景。獨立思考者將改變這個世界,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時代的巨輪永不會停歇,固守舊觀念終會被無情淘汰,只有獨立思考,以新的眼光,抓住發展的機遇,在時代的潮流中才能實現發展、進步這亙古不變的主題。
碎片化時代的思考 篇2
碎片化時代的思考作文 ,1166字在這個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當下,碎片化的時代已悄然降臨。他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眾多便利,無論是在任何地方只要有一臺聯網的電子裝置,我們就能用它在我們碎片化的時間裡上上微信、翻上幾頁公眾號、順便再看幾眼朋友圈……這些不知不覺已經成為大部分人獲取資訊的一大途徑,然而,我們實在應該靜下來思考一下,通過這樣碎片化的閱讀瀏覽,我們到底收穫了什麼?
魯迅先生曾說過,凡事須得研究,才會明白,就好比以最受人們歡迎的朋友圈為例,許多人喜歡將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發到朋友圈,與家人朋友同事們分享。在這些風景美食滿天飛的朋友圈裡,偶然可見這樣的標題或文字:“沉得住氣,彎得下腰,抬得起頭。”“多看多想多做,超越常理,出奇制勝。”乍一看這些文字都很有道理,但是閱讀之後,對自己的內心也並沒有什麼幫助,轉眼也就忘記了。仔細一想,“多看多想多做”這六個字,誰都會講,聽上去覺得不難,可真的要付出行動時,又有多少人能完完全全做到呢?
這些看似正能量的文字背後,有著許多被我們忽略的,最本質的東西。在許多時候,這些文字具有一定的誤導性,它會讓你覺得努力和承受痛苦的重要性,而卻忽視了其它成功的條件和方法。這種文字隱藏了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只講大家喜歡的東西,這也是碎片化資訊流行的原因。
在碎片化閱讀流行的當下,我認為我們更應該去學習齊白石的學習方法。在那個資訊貧乏的時代,他20歲在一個主顧家裡幹活的時候,偶然發現了一套《芥子園畫譜》。指導書在當時非常有名,對他來說就如同珍寶一般,可這套書是別人的。他下定決心,一定努力工作向主顧藉來讀。在他百般懇請後,主顧終於同意將它借出。之後,他便利用每晚空閒的時間,用薄竹紙附上書頁,描紅一般,把原畫一筆一畫地描在竹紙上。就這樣勾畫了足足有半年,畫成十六冊,才悉數描完,然後才把原書歸還。
接下來的五年裡,齊白石靠著全套勾描出來的《芥子園畫譜》,做木雕,反覆斟酌,勤學苦練,終於成了一代國畫大家。而在今天,又有幾個人可以像齊白石先生那樣去讀一本好書呢?一部智慧手機在手,我們的時間就被分割的七零八落,每天五彩斑駁的資訊,
讓我們無所適從,不知如何選擇,我們的耐心越來越少,總是被那些“標題黨”所吸引,開啟正文後又匆匆關掉,再滑到下一個……
我覺得,在這個碎片化時代下,我們的思維智慧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而唯獨缺失了一樣東西—深度。每當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時,都要全身心的投入,沉浸到角色中去,不被外界所打斷。而是平凡的時間,利用起來也固然不是什麼壞事,可以先計劃性的定一下幾個小小的目標,能在幾分鐘內完成,而又不影響到其他工作,比如背上十來個四六級單詞,鑽研鑽研自己看過的一小段文章,又或者是聽上一小段輕音樂,放鬆放鬆呢。
所以我認為碎片化的時代並不是完全沒有利處,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安排時間並利用好它了。
對“碎片化生活”的思考 篇3
對“碎片化生活”的思 ,1208字“碎片”,是指原本完整無缺的物質被迫淪為諸多殘缺不全的部分。“碎片化的生活”。恐怕就是當今人們藉助網際網路,擁有了多重選擇的機會,對時間碎片化的利用,使得每做一件事,都是在斷斷續續中完成。
不可否認,藉助於當今的移動網際網路,我們可以隨性地購物與社交。我們有空時可翻看淘寶,挑選自己心儀的著裝、用品。也可聯絡上三五個許久不聯絡的朋友,增進感情。對於這一類不需要連貫性的事件,碎片化式的生活節奏可以填補我們生活中很大一部分時間的空白,為節省時間做出貢獻。內容的碎片化,從外在上提高了人們時間的運用度。
但是,需要指出的時候,不是所有碎片化式時間的利用,都能帶來正面效應。好比閱讀,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很多人習慣在人來人往的空間中看看書,也有一部分認真學習的同學珍惜等車、乘車、步行等的時間,背書、學習。然而,這種看似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的態度與生活,是否真正能帶來效率?很多人往往只是泛泛閱讀,不能在碎片化的時間中,細細品味其真諦,讓太多太多的精髓隨之流去。與傳統的非碎片化式閱讀相比,碎片化式閱讀不能再像以往專一、抓住根本和精髓。碎片化式的閱讀,也失去了系統化學習的本質,斷斷續續的閱讀方式,無疑讓人們曾經對內容的思考在碎片化的時間中流逝,最後留下的,只是空白。這種碎片化式的學習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無疑增加了人的壓力,不能給人們部分空餘的時間休息調整,增加負荷的同時又會降低真正受用的時間的使用效率。看似認真專注,實則很可能心有旁騖,甚至只是眼在心不在。好比鄭燮所云: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留下的過眼雲煙,是碎片化閱讀不能專致、不能系統化帶來的深重弊端。
“碎片化”式生活的本心,即初衷,是好的。我們都想做到魯迅先生所說,把時間這塊大海綿擠了又擠,充分利用。但是,魯迅也是在專注和系統的學習中進步和成長的。我們想提高效率,利用各種時間,有時會適得其反。在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一波勝於一波的年代,我們接受著繁雜的資訊,我們適應著“碎片化式”的生活。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我們有幸生活在移動網際網路事業發達的今天,享受著前人不曾有過的資源。我說,我們需要一點碎片化的生活,需要把一些不需要連貫的生活瑣事在空餘時間中解決,為我們其它任務提高效率。我也說,我們需要一點自覺性的抵制,我們需要解放自己曾經過於碎片化式生活的態度,找出一段空閒的時間,認真地品味生活,我們更需要“非碎片化”式的生活,去閱讀,去學習,去領悟書中的精華。
“內容碎片化”,折射出的是人們渴求量變的心。量變隨著一定的積累,會產生質變。倘若一味追求與利用“碎片化式生活”來完成一些需要極大專注度和系統性的工作,好比學習和閱讀,恐怕難免產生“質變”,人們在習慣於碎片式利用中,無疑又減輕了非碎片化時間的專注度,是在變相降低效率。最後留下的,恐怕只是人的碎片化,人本身思想的扭曲與支離破碎。
在思考中成熟,在成熟中昇華——讀《培根論說文集》有感 篇4
讀後感 ,768字在收錄培根集中體現哲學思想的58篇隨筆中,我感受到了培根的文筆簡練優美,更重要的是極富哲理性、透徹深刻的道理衝擊我心靈的侷限。
論讀書
讀書學習主要是為了增長才識。“學習關於修養的知識,會使你在談吐上溫文雅緻。學習關於發展事業的知識,會對你在處理事物做出判斷時大有益處。”讀書不能斷章取義,也不能太過書面化。學問最終都是要經過檢驗與鍛鍊的。學問如果得不到實踐的檢驗,極為面向顯得過於呆板。
讀書的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書適合不同的人。有些書只要去讀其中的一部分,有些書應當盡力通讀,有些書要精細去讀,反覆細讀,而有些書只需瞭解。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學使人深刻;博物使人深廣,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由此看來,人的各種缺陷,都是可以通過學問來補救的。
論美
“對於人的美,雖然容貌可能並不嬌麗,但是舉止嫻雅氣質端莊,身份嚴謹,擁有高尚心靈,那麼這個人才是最美的。”人的行為之美是勝於榮脈之魅的。而“暮秋之色更美”是說,一個人雖然用菸頭眉毛,但是缺少老年人所具有的修養和德行,所以年輕人往往得不到美好的讚譽。所以美最重要的是德行之美,修養之美。
論速度
“真正的快捷其實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因為若果有了速度,可以用相等的時間做更多的事。但過於最求速度,做事就充滿了危險。“以緊密的手段縮短做事時間是一回事;而以省略手段縮短時間,又是另一回事。”所以,在做事時,不能一昧的最求速度,也要保證質量。
人生是一個甦醒的過程。這一刻不能夠寬恕的人,下一刻就會得到原諒;這一刻不能接受的道理,下一刻就會變得容易理解。在培根58篇隨筆中,雋永的名言警句使我深刻。使燥亂的的心得以沉澱,客觀地認識世界。在其中的故事及深刻的道理中,我得到反省與思考。
在思考中成熟,在成熟中昇華。深刻的學問必定是人生路程中難忘的景色。
不一樣的思考帶來的是什麼 篇5
國一作文 ,612字我們生長在這樣的環境裡:來自家長的諄諄教誨,來自社會的種種誘惑,來自同學間的互相攀比。
最近聽說著這麼個故事,讓我豁然開朗,一樣的條件下,不一樣的思考,會帶來什麼呢?
在一座小城市,由於市場的競爭相當激烈,各水果商競相調低價格,以通過打價格戰來刺激消費者搶購。經過一段時間後,也沒有什麼新花樣兒,水果大部分滯銷,庫存裡堆積的水果慢慢爛掉,看著怪真可惜的。怎麼辦呢?
降價銷售也幾乎達到了極限,利潤已經很微薄了,想盡了各種方法,忙碌了一整天還是如此,沒什麼大的起色。一位朋友看到這種情況,問他:“有什麼打算呢?想辦法處理掉,儘快吧!”“談何容易啊!行情不好啊,難做!”他無奈地把手一攤,覺得自己該想到的招數也不少,可還是不湊效,人家都知道個大概,也都不怎麼買賬。
朋友略微思考了一下,考慮他的苦衷,只是拿過水果刀,三下兩下就削好了一個水果,品嚐一番,味道還不錯嘛!“要不這樣吧:弄成水果拼盤,擺成各種樣式,顏色搭配靚麗,說不定年輕的情侶覺得非常有創意,趕來捧這個場!”他眼前一亮,覺得這個提議挺不錯的。就是要費點時間削水果,至於擺成什麼樣好看,朋友又給支招:以祈福組合、吉祥組合、幸運組合等方式命名。既小巧玲瓏,又詩情畫意。
經過一番嘗試,果不其然,水果的銷量有了很大的轉彎。不僅價格比原來貴了好多倍,而且獲得了好評。讚美之聲越傳越遠,就有很多水果商跟著模仿起來。
不一樣的思考,不一樣的結果。我們往往缺乏的就是思考的另一面!
重審思考 篇6
記敘文 ,876字曾有人把人比作一根有思想的蘆葦,人與其他事物最大的區別,是思考。但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忽視了思考的重要。我們需要重審思考。
思考,作為人的一種特有的才能和智慧,體現著自己的價值。思考給人以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有自己的方法論。解決任何一個問題,都需要思考,而這份思考,讓人不斷積累,不斷進步。
只有思考,讓人擁有自己的靈魂。前人的思考已為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智慧結晶,我們在學習的同時,不能忘了思考,中國古代有“盡信書,不如無書”之論,在西方,“原子行星模型”,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再到“宇宙學說”等等,這些無不體現思考的價值之所在。學而不思則殆,如果只有一味的接受,只會迷失自我。
史鐵生,在他最美好的年華里遭受了命運的重重一擊,他痛苦過,淪落過,但在地壇的幽謐之中,他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周國平說過,思考使人深刻,而史鐵生,用自己的一生告訴我們,思考,使人浴火重生,使人的靈魂釀出一陣香來。
一個人的思考,可以使這個人獨特,可以讓他在某一領域佔有屬於自己的至高點,同樣,它也可以影響其他人,引發一群人的思考。著名設計師貝聿銘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從小與建築有緣的他痴迷於設計,他在建築設計上廣覽眾論,有了獨特的設計理念:光與建築相結合。他對建築的思考,成就了他在此領域的至高點。在他被指定為盧浮宮重修設計者時,他充分運用展現了他的思考結晶:玻璃金字塔。但保守的人們不贊同,於是貝聿銘開始他的遊說,推廣他對此的思想,引起人們開始對現代理念的思考,也就是因為這種思考,巴黎有了它的另一大名著,建築領域也有了它的新鮮血液。這是建築設計領域的一大進步,也是人們思想從保守邁入現代的一步。
當今社會是快節奏,追求效率的,奔跑是人們的常態,偶有空閒,就被鋪天蓋地的娛樂新聞和動不動就幾千萬字的“修仙文”所淹沒,漸漸忘了思考,或是一味運用他人的思考,漸漸麻木,沒有了自身的思考,像計算機般的,僵硬而死板。重審思考,讓我們的思想生鮮起來,讓生活充實起來。
世事煩雜,偶有空閒,重審思考,讓人生區別於機器,鮮活起來,讓自己的靈魂釀出獨有的一段芬芳。
重陽思考 篇7
國一作文 ,840字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每逢重陽,大家都會拜訪家中的長輩。而出門在外的遊子們,就只能打電話問候了。
因為我的爺爺奶奶在重慶老家,所以我和爸爸媽媽每逢佳節都會打電話過去。不知不覺,今年的重陽節已悄然來臨,我開始籌備自己單獨“問候計”了。
我還在書桌前“整理”自己的計劃時,“叮鈴鈴”的電話聲突然響起。我起身走過去一看,手機螢幕上顯示“奶奶”來電。突然覺得好緊張,心裡犯嘀咕:接?還是不接呢?接的話,我還沒想好說些什麼呢。不接嗎?又很沒有禮貌。要是讓媽媽知道了,非得“劈死”我不可。
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我還是拿起了手機,摁下了接聽鍵,手居然還“不爭氣”得有一些顫抖。電話那頭,傳來奶奶略顯滄老的聲音:“喂,是浩宇嗎?喂?”,奶奶又重複了一遍。我終於鼓起勇氣,迴應了一句:“是我,我是浩宇。”然後,奶奶就一直不停在問我的近況,爸爸媽媽的近況。而我,本來要準備說的話一句也沒說,就像“殭屍”一樣,僵硬而簡單的迴應著奶奶的問題……
結束通話電話後,我一直反思自己。媽媽曾經跟我說過,我出生到兩週歲,都是奶奶照顧我。在我長牙、磨牙的時候,把奶奶的肩膀咬得一塊青,一塊紫,奶奶都不捨得“教訓”我……所以一定好好孝順奶奶。想到這裡,真的覺得自己好慚愧。
為什麼跟奶奶會沒話說呢?可能是因為不經常在一起交流吧。理由很多,但那都是藉口。孔子曾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間就像流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淌著,爺爺奶奶的年紀一年比一年大了。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我一定要在爺爺奶奶有生之年,常回老家看望他們,多陪伴他們,我更要毫無準備的給爺爺奶奶發去問候和接聽他們愛的問候!
在思考中成長 篇8
國二作文 ,924字思考是一種沉澱,沉澱過後便是成長。從懂事起,父母總要求我去思考,但年幼的我並不懂得何為思考,只不過是父母說教下的敷衍點點頭罷了。
後來隨著學業壓力的增大,思考便離我更加地遙遠——無數個深夜裡只有作業與我為伴。數不盡的作業和壓力像野獸一般吞噬了我,思維也在不斷僵化。我時常問自己,這樣究竟有何意義?學習生活究竟帶給我什麼,那種“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閒散意也成了書中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場景。迷茫之中,我不知該何去何從。
那天父母帶我去爬山。我心裡不高興地嘟囔著:“我為什麼要和他們來爬這座山啊!這討厭的山怎麼爬不完啊。”腳底下傳來一陣陣的痠痛,我用雙手撐著膝蓋,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看了看旁邊的父母,有說有笑。我卻皺緊了眉頭,心裡卻只覺得更加厭煩。抬眼四望,周遭清麗秀美的景色也無暇欣賞,只想快快爬完這座山,完成任務。
正值夏日,溼潤的空氣夾雜著鳥鳴在我周圍炸開,山中特有的清新令人精神一振,我卻視而不見,不耐煩地抹了抹頭上的汗,憤恨地踢了踢腳下的小草。頭上的驕陽發出不可忍受的熱量,即使穿過了重重樹葉,仍然帶著餘威毫不留情地打在我的臉上。旁邊的父母還在小聲交談著什麼,我心裡的煩躁又平添了幾分,低頭自顧自向上爬著,腦子裡還回想著自己未完成的作業。
猛然間再抬頭,眼前豁然開朗,原來我已經登頂了。山的全貌就這樣毫無徵兆地闖入我眼中。山,一座連著一座;鳥,撲稜稜振翼而飛;雲,重重疊疊堆積著;霞,顏色多變如夢似幻;一條小溪穿過了留下我的腳印的重重山巒,清亮執著。周圍遊客的讚歎聲把我從沉醉中叫醒。
我思考著,原來剛才走過的路是這樣的呀!陽光穿透了層層葉片,溫和地照在我的臉上,心裡的煩惱早已消失不見,原本惱人的蟬鳴也成了悅樂的琴音,而父母微笑著看著我,為我豎起大拇指,原來心境不同,看見的景色真的不同。
我思考著,登上山頂早已不再重要,真正讓我感動的反而是爬山的過程。成長其實很簡單,也不過是從今天走向明天;學習也是一樣的,由簡單到複雜,由生疏到熟練。所以慢下來吧,在這個過程中多去感受,多去體驗,多去思考!
莫忘來時路,不負少年心,這樣思考才可以成長。
我在思考中成長 篇9
國二作文 ,670字成長,就像是透過玻璃杯看世界。
一切的事務都被折射成奇怪的形狀,色彩斑斕,我們總是在充滿好奇,觸碰、撫摸,帶著思考去了解它。即使被刺得鮮血淋漓也毫不畏懼。
我一向不大擅長數學,每次面臨難題總是毫不猶豫地退縮,以至於每次數學考試都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直到有一次,試卷的難度加大,前面好幾題都不會寫,緊張的感覺從心底傳來,我著實為自己捏了一把汗,漸漸就看到了最後一題。
也許是迫於前幾題的壓力吧,抑或是最後一題的分值太大,且是自己較熟練的幾何證明題,我開始靜靜地思考著。如往常一樣,我將題目仔細瀏覽了一遍,結果還是沒有找到頭緒。
不一會兒,我心裡慌了,背後不禁打了個寒顫,手不自覺地握成一團。四周的空氣似乎都凝固了,身邊的空氣不斷向這邊擠壓著,突然感覺連握筆也有些無力。
我一遍遍告訴自己要冷靜,可越是這樣告誡自己,心裡就越亂。教室裡十分安靜,我能聽見鐘面上分針與秒針的滴答聲甚至包括自己脈搏的跳動聲。我抬頭看了看時間,只有十分鐘了!
我深吸一口氣,用力掐著自己,當絲絲痛覺從手臂上傳來時,才緩緩清醒過來,我沉下心,思考著。
一分鐘……兩分鐘……
心中的枷鎖突然被解開,寫下過程時,我的手微微有些顫抖,“因為AB等於AC,所以……”一氣呵成,容不得半分猶豫……
我頓時鬆了一口氣,望了一眼窗外,突然感覺天是那麼藍,雲是那麼白。
是啊,成長的道路上,需要我們靜心思考。思考是一種沉澱,沉澱過後便是成長。
站在碎片化時代思考完整 篇10
站在碎片化時代思考完 ,884字“碎片化”這個新詞伴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而逐漸變得眾人皆知。對於“低頭族”而言“碎片化”正是他們的生活狀態。
人們發現,“低頭族”原先也是要充分的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後來卻逐漸地將自己的時間“碎片化”了。當時間“碎片化”後,要去深入鑽研一件事就變得非常困難了。我們知道連貫地操作一件事,比碎片化地操作效果好得多。碎片化看似同時執行了多個任務,而每個任務的完成效果往往都不如人意。
“碎片化”還讓原本親近的人日漸疏遠。因為當我們自豪地邁入“自媒體”時代,我們可以從網路中獲取海量資訊,人人都有一塊自己的領土。我們能時時刻刻記錄自己的趣事,再分享到“朋友圈”,來自各地的“好友”便可通過留言採訪當事人,每個人既是觀眾又是記者。這使身邊至親的人不再是精神寄託,而遠在天邊的陌生人卻讓我們記掛在心。“碎片化”讓我們接觸更多陌生人,卻對身邊朋友逐漸畫地為牢。
但是,換個角度看,“碎片化”也並非那麼一無是處。“碎片化”也確確實實地給人們帶來好處。
古人歐陽修說過:“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歐陽修能把每天的時間碎片用來做文章,這樣看來,歐陽修算是利用碎片化時間的鼻祖了。其實今天我們也能做到,甚至做起來更加便捷。我們手機的客戶端可以提供豐富的資訊,讓我們在碎片時間輕鬆地閱讀一本好書,雖然不能細細品味,卻也可以讓我們不無所事事,提升修養。
“低頭族”也能在“碎片化”時代占上便宜的。他們可以在乘車的時候購物,輕鬆地貨比三家;在吃飯的時候觀看教學視訊,聆聽知名教師的教誨;甚至可以在逛街的時候談成一筆生意,保持與客戶緊密聯絡……
“碎片化”終究給我們帶來的是便利還是麻煩了?我覺得“碎片化”是將人與人差距逐漸縮小。交流“碎片化”讓人們更容易和陌生人交流,也讓熟悉的人更難深刻地交流;“碎片化”拖累了優秀的人前進的步伐,也同時讓落後時代的人更快地彌補上差距;利用好“碎片化”時間可以讓追求進步的人獲得更多有用的資訊,沉迷在“碎片化”生活中也讓不求上進的人感到虛假的充實。
如何看待“碎片化”時代,這是值得每個期望完整人生的人應該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