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了的瓶子接不住水相關作文20篇

碎了的瓶子接不住水 篇1

記敘文 ,649字

一開始,在外公外婆的年代,我們有大塊的時間,生活很有規律。每天的時間都被安排的井井有條的,晚上也沒有電視與手機。我們先把作業快快寫完,然後就能和同學,鄰居同齡人一起做遊戲,既鍛鍊身體又能增進友誼。作業再多,大家朋友們互相輔導,一起扛過去。大家一起玩,玩的更加有滋有味。這個瓶子,還很完整,每天都很充實,裝滿了樂趣,富有意義。

可是,後來,發現有些時候也很無聊:放學回家的路上,有一個小時,一個人走,枯燥乏味。搬走以後,朋友間也失去了聯絡。我們只會用大塊的時間,許多碎片的時間都已被浪費。原來,瓶子裡只是裝了一大半水,沒有裝滿。

而此時,手機出現了,它靈巧輕便,可以輕鬆的鑽進瓶子那未被利用的縫隙。於是,地鐵上,低頭族出現了,翹著二郎腿、捧著手機是他們的標準姿勢。以往,同學之間,歡樂地說說笑笑、勾肩搭背的走回家,是快樂的,被收入瓶中,而現在,大家把頭擠在一起看一部小小的手機,打著遊戲,就是一次令人滿意的收穫,塞在瓶裡。逐漸的,瓶裡的東西不再是有意義的水,而是溫度高、浮躁的蒸汽。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一會就飄飄忽忽地不見了。

過著過著,手機依賴症出現了。朋友,就是在微信上,你一句我一句,白色和綠色交織在一起;決定見一面,結果兩人坐在一起打手機。最後說,還是回去聊吧。友誼不再是共渡難關後,欣慰一笑,而是發出一個紅包,一陣亂搶,講白了,就是比誰的紅包軟體好,誰的手速快。這種友誼,有意義嗎?

到現在,這個瓶子已經碎裂,即使灌水也盛不了了—你覺得它沒什麼意義!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擁擠的瓶子 篇2

擁擠的瓶子作文100 ,981字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們隨處可見這樣的景象:地鐵上,無論是站立還是坐著的乘客,都在低頭擺弄手機;餐廳裡,三三兩兩的人把頭湊近,專注地看著網上的訊息;馬路上,快遞員騎著摩托呼嘯而過,喇叭尖銳地鳴叫,只為快速地把外賣送到顧客手中。

網際網路的快捷讓我們可以隨時地叫外賣、看小說、重新整理聞。幾萬公里的距離不成問題了,因為電波可以輕易地到達;我們不用四處打聽,就能接收到最新的訊息;甚至連電話都不是生活的必須,因為我們可以微信、QQ,可以視訊、語音。這些曾經是我們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卻和喝水一樣稀鬆平常。在等候紅燈跳轉時,在完成一個任務後,在吃飯中,甚至在匆匆趕路時,在每一個生活的碎片中,我們都可以做這些事。網際網路把我們的生活切割開來,每一塊小小的碎片都被利用起來。網際網路好像一隻畫筆,將我們的生活塗得五彩斑斕;但,它給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上了色,不留任何餘地,沒有留白,沒有餘裕,沒有思考和沉澱的時間。

我們都曾聽過這樣的故事:一隻空瓶,初時可以裝上大石塊,接著是小石塊,然後是細碎的沙子,最後再用水灌滿。這是一種完全利用,毫不浪費;但也是一種密閉擁擠,疲憊不堪。過度地依賴網際網路就使我們的生活變成了那樣一隻瓶子。所以我們看到人們在地鐵上饒有興致地刷著手機,直至暈暈乎乎,頭腦發脹,也捨不得抬起頭來,看看有沒有人,需要這一個座位;所以我們看到餐廳里人們為一則段子大聲發笑,再低頭尋覓有沒有更多,以至食不知味,草草扒拉幾口飯了事;所以我們看到人們用微信視訊、QQ聊天維繫關係,卻不願拉著朋友的手一起逛街,所以我們看到有人用支付寶轉去冰冷的數字,而不願回一趟故鄉,看望家中老母。我們看到了生活的快節奏;看到了高速運轉著的時代車輪;我們看到生活的毫無間隙、高度武裝。我們以為這樣能夠節省出更多時間,可是沒有,我們只是越來越忙碌,也越來越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麼;我們以為便捷的網路能讓我們更好地維護人際關係,可是沒有,我們的人情只在漸漸冷卻,變得更加世故。我們的生活有太多碎片了,導致我們的視野被遮蔽,只見眼前,目光短淺;我們的初心漸漸遺失在碎片之中,再尋覓已如浪裡淘沙;我們也沒有時間去品讀一場好書,心平氣和地看一部電影而不帶任何指摘;我們沒有時間去思考、沉澱。網路雖好,但對它的過度依賴只讓我們變得膚淺和浮躁。

我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了,可我卻情願我從未遇見過。

弄碎了的時間 篇3

弄碎了的時間作文90 ,895字

“滴滴滴”連成串兒的提示音給我的大腦傳送著“快來看手機”的自動化資訊,我也算聽話,十分自覺地拿起放在一堆作業上的手機,重複著不能再熟悉的動作:把大拇指摁在Home鍵,然後十分迫切地想要知道什麼事情的發生,一拿起手機時,彷彿就中了放不下手機的魔咒,似乎手機是“520”膠水,與手,它的好夥伴,像狗皮膏藥一樣黏在了一起,直到媽媽的拖鞋與地面的撞擊聲愈來愈近,“啪嗒啪嗒”伴隨著手機重新與作業碰擊聲,那支只有一點墨的中性筆又不情願地搖晃起來,這也就是某一天某一刻的真實狀態,每當全家人都去睡覺,周圍一片沉寂時,而我卻獨守在作業旁時,淒涼感油然而生,回想起來,似乎手機,網際網路攪亂了時間,攪成了碎片,把時間都攪沒了。

再想想,碎片化生活的“凶手”應該不是手機,而是自己吧。

前幾天,在電梯裡遇見一位穿著西裝的中年人,手裡提著個公文包,挺著微微凸起的啤酒肚,隨意問著,你們學校作業多不多啊,壓力很大啊,這些話我都耳熟能詳,平時七大姑八大姨聊天時經常說起,當他要下電梯時,冷不丁地正經八經地說學習最主要要有學習計劃。這似乎是一句既有理的話,但又哪裡都用不上,但至少我能理解,效率高又有序地完成一項任務,接著是完成第二件,這應該就是它的含義,這應該就能避開效率低質量低的碎片學習。

媽媽常說“學的時候好好學,玩的時候好好玩。”要一鼓作氣,不是“再而衰,三而竭”嗎,學習的這股勁,一次次地打斷了,不是就竭了嗎?

一次,爸爸注意到了我慢吞吞的學習效率,於是“砰”地一聲,一個灰突突的小鬧鐘被放到了我的面前,“計時30分鐘必須完成這張數學卷子!到半的時候我來看。”

“只有30分鐘啊,我平時要用一個小時啊。”我嘴裡嘀咕著,接著,一隻大手徑直奔向了卷子旁的手機,接著,拿走,“砰”地一聲關門聲結束了爸爸對我的“入侵”。我與鐘錶面面相覷,透過螢幕上灰灰的塵,看著滴滴答答,匆匆走過的時間,終究覺得,活在當下,應該珍惜時間,難道我就不能把時間整理起來,而不是讓把它弄碎,使用在沒有意義的消遣中嗎?

努力把時間整理好,合理的去分配它的任務,小心翼翼地不把它弄碎,這,或許就是我在磕磕碰碰中尋找到的正確使用時間方法吧。

被撕碎了的世界 篇4

被撕碎了的世界作文1 ,1011字

尼采說:“我們的眼睛是一座監獄,眼光所到之處是監獄的圍牆。”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們的生活節奏走上了快車道,快節奏的生活也讓我們無暇駐足,只能走馬觀花。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世界成為了一座由碎片構成的迷宮,而我們所接受到被撕碎的資訊即是迷宮的迷障。由此看來,我們應該保持初心,不被這個世界一同撕碎。

究其本源,不由得讓我們思考是誰將世界撕碎了?網際網路必然會被很多人扣上罪魁禍首的帽子,是它讓人在其中不斷地接受被加工甚至多次加工的碎片化資訊。而當今人們瞭解世界的媒介往往是網路,當網際網路佔據了我們生活很大一部分時,導致這個世界被撕碎了。但時間、購物、社交等等這些生活最基本的組分,難道這些在網際網路誕生之前就不是碎片嗎?雜亂的購物促銷資訊,時間的碎片化分配,碎片化社交都是由來已久的社會現象,那麼在我看來網際網路不過是個催化劑罷了,最終的始作俑者,還是人們的心態和認知。

過去的世界是不確定的,是因為人們還不夠了解世界,而現在的不確定,是源於不知所往。在這樣的世界中,尤其是快餐文化成為主流文化之後,鍵盤俠、水軍等等隨著這個時代應運而生,正因為不知所往,人們不再去思考目的和結果,只注重於眼前的快感。抱著這樣的心態就彷彿一次吃快餐的體驗,滿足於當下的味覺的滿足,不考慮帶來的影響。等到這些負面的影響後果逐漸暴露出來,再去補救為時已晚。當人們消費娛樂這個時代之後,就會把消費的資訊像碎片一樣拋棄在過往。千千萬萬這樣心態的人合在一起,撕碎了這個世界,使人迷失於其中,碎片化即時性的思維佔據了我們的大腦,此時人們的認知也發生了變化,除了不假思索的自我滿足之外,沒有什麼值得永恆投入,更可怕的是樂此不疲。可是這種快樂只能短暫而又是虛假的快樂,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娛樂至死,尼爾波茲曼說:“一切文化內容都成為娛樂的附庸,結果我們成為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李克強總理在人大政協會議上多次呼籲找回工匠精神,改變浮躁的心態,靜下心去思考碎片背後的意義,更是要找尋它本來的位置。讓他們已然依然短淺的目光不再執迷於當下這一塊“碎片“之中,否則就如同禁錮於”當下“這座碎片化監獄。著眼於自己的目標,打磨自己,保持一顆初心,回過頭來看,或許你已經超脫出這座”監獄“。

世界被撕碎也並非不無好處,資訊變得更加唾手可得,只是全然撕碎,使人彷彿霧裡看花,有價值的“碎片“迷蹤難尋,或許就需要我們像工匠一樣去修補被撕碎了的世界了。

碎了的閱讀時光 篇5

碎了的閱讀時光作文8 ,822字

如今隨著社會的蓬勃發展,在一、二線大城市中人們的社會節奏越來越快,常常在忙碌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似乎一天中除了工作學習就是在不停得滑手機。的確,手機的存在使人們接收的資訊越多越廣了,同時也變得愈發的雜,這就是一個碎片化的時代。

在這麼一個時代裡,人們會用自己身邊的每一分每一秒去做事,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當你的時間、你的閱讀被一一拆解開時,它不再是系統化的了,這時你閱讀的文章只可以是十分淺顯的。

想一想你在生活中所看到的,人們在地鐵或公交車上掏出手機隨意劃兩下,今天的國家大事摻雜著一對娛樂八卦的花邊新聞出現了,也有人點開微信搜尋著公眾號裡的雞湯文,也有人開啟小說軟體看起了小說,但幾秒鐘看一頁的那種網路小說實在是不能從中看出什麼含金量來。

從中不難看出問題所在,在這短短的幾十分鐘裡,在這嘈雜的環境下要想靜下心來看上幾頁《百年孤獨》、《瓦爾登湖》這類書也是不怎麼現實的。

這也與我們國人的生活快節奏有關。有許多歐洲的小城,生活節奏極慢。像是我去過的義大利佛羅倫薩、法國的迪戎以及瑞士,都可以在陽光晴好的下午看到年輕人坐在自家陽臺的後院,或是在露天的咖啡店坐著看書。這種景象在國內是幾乎不會有的。

從低層到高層,底層忙著賺錢,高層忙著投資上市。人人都馬不停蹄,一天都閒不下來喝口水,誰會有空去看書呢?

唯有利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去做一些碎片化的閱讀。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擠出時間來看書呀!

在週末可以忙裡偷閒,西鄉手機泡上一杯茶或咖啡,舒舒服服地窩在沙發裡看書,這是一種多麼愜意的享受啊!這正是你完全放鬆身心的好機會。

當你把你的思想交個一本好書時,讓它帶著你無限的思緒在另一個世界裡遨遊,在其之中,你可以與自己的內心來一場獨白。在書中更容易找到自我,認識自己是一個內心戲十足的人或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還是一個喜歡直來直往的人。這些都是你在碎片化閱讀中找不到的。

也許你在現在就可以把手機放下,拿起一本期待了很久卻無暇看的書,把心沉下去,告別喧囂。

神奇的瓶子 篇6

國小三年級作文 ,388字

今天小記者請來的科學老師說兩個一大一小的塑料瓶子、一個乒乓球,就可以做實驗。

實驗是這樣的:把兩個瓶子沿三分之一處剪開,然後在小塑料瓶子杯壁的上方鑽一個小孔;然後把大瓶子裝滿水,再把乒乓球放在大瓶子的水面上;最後用大拇指堵住小孔,慢慢的壓到大瓶子的瓶底。觀察乒乓球是浮在水面上?還是沉在水底?再慢慢鬆開大拇指觀察乒乓球會怎麼樣。

我回到家立刻找來兩個一大一小的塑料瓶子,在大小瓶子的三分之一處剪開,在小塑料瓶子杯壁上方鑽一個小孔……一切準備就緒時我用大拇指堵住小瓶子的小孔。慢慢地壓到瓶底。讓我驚奇的是:乒乓球竟然沉到水底了!原來我壓下去的時候,空氣也在瓶子裡,所以乒乓球就被空氣壓到水底了。

我在慢慢的鬆開大姆指,乒乓球竟然又浮起來了!原來又是空氣在搗亂。我鬆開大拇指時,瓶子裡的空氣慢慢被放走,乒乓球失去了空氣的壓力自然就浮上來了。

通過這次實驗,我發現空氣是多麼的神奇!

神奇的瓶子 篇7

國小二年級作文 ,502字

“五一”節是我最輕鬆的日子,因為我可以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一起奔跑。看完“果寶特攻之傑克精靈”後,媽媽們帶著我和兩個好夥伴路過商店,我們三個小朋友一致決寶去參觀一下。

到了那裡,我眼前一亮。琳琅滿目的商品井井有條地擺滿了支架。有閃閃發光的水晶球,有五顏六色的揹包,還有各種各樣的筆記本等等。我東瞅瞅,西瞧瞧,覺得每樣東西都很好玩。

忽然,一個神奇的瓶子吸引了我的眼球,透明的玻璃瓶裝著彩色液體,瓶身下寬上窄,中間有一根彎曲的玻璃管子,連線上下兩段,瓶子的上下部各有一大一小的心形容器。我拿起瓶子,來回倒了倒,可是裡面的液體怎麼也不會住下流動。正想這是怎麼回事的時候,售貨員阿姨走過來說:“小朋友,這不是這樣玩的,我給你演示一下好嗎?說完,阿姨拿起瓶子,一隻手握住瓶子的底部,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只見底部大的心形容器裡的彩色液體迅速地順著彎彎曲曲的玻璃管子往上升,一下子裝滿了頂部的心形容器,再次用手握住頂部的容器,液體又下降了。看著阿姨像變魔術一樣,我的眼睛瞪得出奇的大,根本不相信這一幕情景。媽媽告訴我:它是靠手上的溫度來決定上升與下降的,這是熱脹冷縮的原理。

我終於明白了,原來逛商店也能學到很多知識。

打碎了的試衣鏡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647字

週日的時候,爸爸上班去了,兒子開心極了,心想:我終於自由了。它眼珠子一轉,想:爸爸平時不讓我玩高爾夫球,今天我終於可以偷偷地玩一下了。接著,兒子便拿來球棒和球,拎起球棒用力一甩,“砰”的一聲,球正中房間裡的一面落地鏡,鏡子應聲而碎。

兒子一下子嚇懵了,把棒球棒扔在了一邊,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哇哇大哭起來,抽泣著說:“完了,我把爸爸最愛的試衣鏡給打碎了,這可怎麼辦呀?”過了一會兒,兒子知道哭是沒有用的,要動腦筋才行。突然,他靈機一動,計上心來!他想到了幾個辦法:離家出走,可是這樣太危險了;馬上逃離現場,到時候問起來就說不知道?可是,爸爸告訴過他,要做個誠實的孩子;對了,我可以把玻璃全打碎,再畫一個爸爸呀!

想到這,兒子便開始動手幹了起來。他搬來一張板凳,拿來錘子和畫筆,站在板凳上。他先用錘子將試衣鏡全部砸碎,再拿出畫筆準備開工。他想:爸爸是光光的圓腦袋,有兩叢像小草一樣的眉毛,大大的肚子像水桶,每天穿著黑色的西裝。於是,他根據記憶中爸爸的樣子開始畫了起來。兒子的一筆一劃都很認真,好不容易終於完工了,他對自己的畫作滿意地點點頭!

下午,爸爸下班回來了,又習慣性地來到試衣鏡前整理領帶。兒子小心地踱步到爸爸身邊,聲情並茂地讚頌道:“我的爸爸最帥氣!”聽到兒子的讚美,爸爸給了兒子一個得意的笑容。可是,當爸爸再轉過身來時,驚訝地發現了一件神奇的事:他今天明明戴的是領帶呀,為什麼鏡子上的他脖子上系的是領結呢?

眼看爸爸馬上就要發現鏡子上的祕密了,兒子就像腳底抹了潤滑油,趕緊像兔子一樣溜走了!

會吹氣球的瓶子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892字

叮鈴鈴,上課鈴打響了,同學們爭先恐後地跑進教室,期待著陳老師地到來,因為今天,陳老師要帶我們完成一個有趣的實驗。

盼著,盼著。終於,陳老師來了,可令同學們失望的是,陳老師手裡什麼也沒拿。同學們竊竊私語起來:“不是說好做實驗的嗎?”“不會忘了吧?”可是陳老師什麼也沒說,而是嚴肅地鄭重地在黑板上寫下“吹氣球”三個字。我想不會又要重複上次公開課老師帶我們做的“吃起球”實驗吧?也不可能呀?上次那個實驗寫過一篇作文了,應該不會有第二次……正當我展開穿越千年的想象時,陳老師的兩聲輕咳,把我拉了回來。只見她從她的教室辦公桌底下拿出一個袋子,神祕兮兮地從裡面拿出一個裝有不明液體地大瓶子,又拿出一個空的小瓶子,還拿出兩隻夾著夾子地氣球,裡面好像還裝著一些不明物體。然後又神祕地笑了笑,什麼話也沒說。隨後拿起一個氣球,問我們:“你們知道這裡面是什麼嗎?”同學們有的說是水,是空氣,有點說是小蘇打,還說是巧克力,個個百思不得其解。

突然,陳老師挽起袖子,將一個氣球的夾子鬆開,將氣球口對準瓶口,綁在上面,然後來了一句:“嗯,前面一二兩排怕死的可以到後面一點。”這突如其來的一句嚇得同學們連連後退,我坐在第四排也被嚇得要命,心裡緊張極了,眼睛驚恐地放大了,怕會發生什麼爆炸。突然陳老師把氣球一豎,全班屏息凝神地注視著氣球,大氣也不敢出一下。咦?瓶子中地液體不停地冒泡,跟一瓶可樂被搖晃後地情景一模一樣。只見,氣球被頂起來了!越頂越大,突然,像被晒蔫兒地蔬菜一樣倒了下來。二三秒後,不明物體噴出,造就一“噴泉”景觀,又噴了一會兒便噴不動了,口吐白沫,掛了。同學們哈哈大笑起來。

陳老師也笑著走下講臺說:“唉,這次實驗失敗了,不過氣球為什麼鼓起來呢?你們看黑板。”說著寫下了一個公式:NaHCO3+CH3COOH=CH3COONa+H2O+CO2說:“這個NaHCO3,叫碳酸氫鈉,小蘇打裡含有這種物質。CH3COOH是醋酸,白醋裡有。它們倆加起來後這個CH3COONa叫醋酸鈉,H2O是水,CO2是二氧化碳,正是二氧化碳,讓氣球吹了起來。”同學們聽了,恍然大悟。

這次實驗真有趣,原來瓶子也能吹氣球呀!

會吹氣球的瓶子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628字

小朋友,你吹過氣球嗎?你覺得瓶子也能吹氣球嗎?今天,陳老師帶我們做了一個實驗--瓶子也能吹氣球。

“叮鈴鈴、叮鈴鈴。”上課鈴響,陳老師一臉神祕地走了進來,在黑板上鄭重地寫下了“吹氣球”三個大字,吹氣球?吹氣球簡單得很,有什麼好實驗的?陳老師葫蘆裡倒底賣的是什麼藥?陳老師連一個袋子都沒有拿來,做什麼實驗?突然,陳老師靜悄悄地走向教室的右上角,拿出一個袋子。“哇”的一聲大家全都張大了嘴,瞪大了眼睛,迫不及待地看著陳老師。只見陳老師擼了擼袖管,依次拿出兩個瓶子和兩個戴著夾子的氣球,其中一個瓶子裝了半瓶不知名的液體,兩個氣球中也有不名物體,同學們看了,個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白開水?巧克力?空氣?無數個答案在我的腦袋中盤旋著。這時,陳老師拿著那瓶有水的瓶子往空瓶子中倒,接著,拿起氣球,摘去夾子,小心翼翼地把氣球箍在瓶口,正準備倒不名物體時,突然,“一二桌可躲在後面。”不會吧,有生命危險,難道和富蘭克林的實驗一樣危險?千萬不要!我目不轉睛地看著陳老師,“三、二、一、放!”“哇”“這是什麼?”只見,瓶子中升起一團白色泡沫,白得就像聖誕老人的鬍子,氣球也跟著慢慢變大,好像要爆炸了一樣,正當我們驚歎不已時,氣球卻像洩了氣一樣,慢慢變小。我們很奇怪,陳老師遺憾地說:“這次沒有成功。”

最後,陳老師告訴我們瓶子裡的液體是白醋,氣球裡的是小蘇打,困為小蘇打裡的碳酸氫鈉和白醋中的醋酸在一起,就會反應生成醋酸鈉和二氧化碳。頓時,全班恍然大悟,瓶子也能吹氣球。

會吹氣球的瓶子 篇11

國小五年級作文 ,887字

“叮鈴鈴”上課鈴打響了,陳老師大步走上了講臺,鄭重地在黑板上寫了三個大字—吹氣球。

吹氣球?那不是很簡單嗎?輕輕一吹,氣球就會像爺爺的啤酒肚一樣一點一點地鼓起來,難道還會有什麼花樣?

正當我們和夥伴討論陳老師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時,陳老師從一個小袋子裡拿出一個大的礦泉水瓶,一個小的礦泉水瓶和兩個用夾子夾著的紅氣球。大的礦泉水瓶子裡還裝著一些不知名的透明液體,陳老師提著兩個氣球早我們眼前晃悠,故意吊我們胃口,我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猜想,這氣球裡是什麼?是我想象的水,還是貪吃的小吃貨們猜想的巧克力?我們拭目以待,想看個究竟。於是,陳老師神祕地笑了笑,開始了實驗。

陳老師先挽起了袖子,把小瓶子裡的不明液體倒進了大瓶子裡。這是要幹什麼?不會是讓瓶子吹氣球把?我心裡暗暗想道。陳老師拖住了小瓶子的瓶底,調皮地笑了笑,接著把氣球的夾子解開,費勁地把氣球口套進了瓶子的口上。果真,真的證實了我的想法,就是用瓶子吹氣球。我使勁瞪了瞪眼睛,想看得更清楚一些,而周圍的小夥伴也是個個張大了嘴巴,瞪大了雙眼,像要吃人的野獸。陳老師有停下了手裡的工作,幾乎是輕微地得意地不懷好意地笑了笑,接著手一鬆,氣球裡像雪花一樣的白色碎屑飄飄揚揚地落入了瓶子,但是,意想不到的是,剛剛還是綿綿細雨,現在白色的碎屑與不明液體交雜在一起,不停地向上湧,好像要火山爆發似的,剛升到瓶口,只見氣球一點點地網上鼓,我們驚訝的眼神瞬間變成了欣喜,可是,氣球還沒鼓到一半,就呈現出了一副“噴泉狀”,不明液體從氣球中流了出來,我們個個笑了起來。

最後,陳老師給我們揭示了這個實驗的化學原理。原來,那個白色的碎屑就是小蘇打,而透明的液體就是白醋,當小蘇打的碳酸氫鈉與白醋的醋酸碰撞在一起,就形成了醋酸鈉、水與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這種氣體就吹鼓了氣球。而“噴泉”現象呢?那是因為白醋過量,使得了氣球的爆炸。哦,原來是這樣,聽完陳老師的解說,我們個個恍然大悟。

這次“瓶子也能吹氣球”的實驗讓我知道了一個簡單的化學原理,也讓我體驗了一個神奇的實驗。

“叮鈴鈴”,下課鈴響了,我們停止了激烈的討論,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教室。

會吹氣球的瓶子 篇12

國小五年級作文 ,792字

又到了週三,我們又迎來了一節作文課,只見陳老師走進教室,嚴肅地在黑板上寫下三個字—吹氣球。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吹氣球?吹什麼氣球?我隨後想起了這節課我們要做一個小實驗,可吹氣球怎麼算得上是實驗?難道還能吹成一朵花嗎?無數個問號在我的腦袋裡跳躍著。

這時,陳老師從包裡拿出一個大瓶子、一個小瓶子,兩個夾著夾子的氣球,咦?瓶子怎麼吹氣球?我又定睛一看,發現大瓶子裡有一些半透明的液體,而氣球裡好像裝著什麼東西。這時,同學們也好像發現了這些,開始嘰嘰喳喳地討論:瓶子裡裝著些什麼呢?是白醋,是檸檬酸,還是……,那氣球裡裝著什麼呢,“是空氣嗎?”我看著陳老師翹著她那蘭花指,拿住氣球,調皮地在我們面前晃,我想應該不是。是水嗎?陳老師把氣球放到桌子上,氣球仍鼓著“大肚子”如果裡面是水的話早就塌下去了。我仔細想了想這裡面應該裝著小蘇打。

開始實驗了,陳老師挽了挽袖子,小心翼翼地拿起來了大瓶子,我看了看班上的同學們,顧珈寧瞪大眼睛,一動不動,陳韻冰眯著眼睛,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我認真地注視著陳老師。陳老師好像也不自信了,她把大瓶子裡的半透明液體倒入小瓶子,再用氣球罩住瓶口,我猜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會爆炸麼?還是瓶子真的會把氣球吹起來?可是幾秒過去了,氣球一點兒動靜也沒有,陳老師皺了皺眉,伸出食指點了一下氣球,大家都屏息以待,只見陳老師把氣球豎了起來,一些像奶粉似的粉末掉了下去,氣球開始迅速膨脹,突然一種液體從氣球裡冒了出來,就像花園裡的澆水壺一樣,可後來因為氣球壞了一個洞,所以實驗失敗了,我們都覺得很可惜。

後來,陳老師告訴我們,水瓶的確能吹氣球,是因為氣球裡裝的是小蘇打,水瓶裡裝的是醋酸,小蘇打裡的碳酸氫鈉加上白醋裡的醋酸,反應生成醋酸鈉、水、二氧化碳。我們恍然大悟,原來真正吹鼓氣球的是二氧化碳。

經過這次實驗後,我覺得化學真好玩,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這門科目。

會吹氣球的瓶子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807字

“噠噠噠”陳老師臉上沒有一絲笑容地走進教室,在黑板上寫了三個大字兒:吹氣球。鴉雀無聲的教室頓時炸開了鍋,劉旭潼還大膽地猜想:“吹氣球有什麼難的,莫非還能吹個花來?”我的心裡也有許多小問號,七上八下地跳迪斯科。這時陳老師還故弄玄虛地把手指伸到嘴邊,示意我們安靜。

只見陳老師像變戲法一樣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個巧克力袋。拿巧克力幹嘛,是要請我們吃巧克力麼?只見陳老師拿出一個大礦泉水瓶,裡面裝著半瓶無色液體,還有一個空的小礦泉水瓶。這是陳老師神祕地笑笑,用她那蘭花指提出兩個夾著夾子的氣球,氣球裡氣鼓鼓的,好像裝著什麼,我們也管不住自己的嘴,你一言我一語地猜起來。“是水”,“是巧克力”“是沙子”。陳老師裝模作樣地挽起袖子,拿起有液體的大瓶子,“咕咚咕咚”液體全進了小瓶子,只見陳老師又拿起一個氣球,解開夾子,張開氣球口,繃在瓶口,氣球呼啦啦地在響。陳老師說:“請前膽小者後退,不要被誤傷。”前排同學趕緊跑到後面,我更是戴上帽子,看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時,揭曉的時候到了。陳老師揪住氣球,往上一拎,一團白粉色的粉末倒了下來,霎時,只見瓶裡白沫翻滾,氣球漸漸大了起來,同學們歡呼雀躍,就在歡呼之時,氣球“哧”的一聲噴出一束水,好好的吹氣球變成氣球“噴泉”。同學們笑翻了天,這笑浪,彷彿能把屋頂給掀開。這時,陳老師開口了:“為什麼會噴水呢?因為這個氣球上有個洞,所以這個實驗是不成功的。”大家聽了這番話,都吵著要看下一個氣球如何。陳老師解釋說:“因為前一個氣球鼓起來已經揮發了酸,所以有可能鼓不起來。”但是她還是把氣球繃了去,氣球又鼓起來了,只不過沒有上次大了,像個大的奶嘴兒。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白色粉末叫小蘇打,無色液體,叫醋酸,當兩者碰到一起,則會產生二氧化碳,正是二氧化碳使氣球鼓了起來。科學實驗不需要很複雜,身邊的很多物體,都是實驗材料。科學讓我驚奇的表情,永遠不忘。

哈哈,原來瓶子吹氣球的奧祕就是在這兒呀!

會吹氣球的瓶子 篇14

國小六年級作文 ,552字

“叮鈴鈴”上課鈴響了,我們趕快跑回教室,一看課表,“啊!今天是我最喜歡的作文課!”我驚呼道。我趕忙跑到自己的座位,坐了下來。等待著陳老師的到來。

過了幾分鐘,突然,響起了熟悉的腳步聲,又過了幾分鐘,陳老師走進了教室。一進教室,陳老師神神祕祕的對我們說:“今天,我們來做個實驗!”同學們一聽到做實驗都歡呼雀躍。陳老師示意我們安靜,並在黑板上鄭重地寫下了三個字“吹氣球”。“什麼吹氣球!這不很簡單嗎,只要用力一吹,就可以了。”同學們在下面竊竊私語。這時,陳老師拿出了一個有著巧克力圖案的盒子,同學們不由地尖叫了起來說:“陳老師該不會請我們吃巧克力吧!”陳老師笑眯眯地沒有回答,從巧克力盒子裡依次拿出了一個大號瓶、一個小號瓶和兩個氣球,同學們都不知道陳老師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大家帶著疑問開始了實驗。

首先,陳老師把大號瓶子裡的不明液體匯入了小號瓶子裡去,再用氣球拴住瓶口,就在這時,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粉倒入了不明液體裡面,只見好多泡沫朝瓶口湧去,如同火山爆發,氣球也頓時鼓了起來。

最後,陳老師對我們說:“氣球裡面的粉末是小蘇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瓶子裡的液體是白醋,主要成分是醋酸,當碳酸氫鈉遇到醋酸就會產生醋酸鈉、水、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吹鼓了氣球”。

原來,不是瓶子有什麼魔力,而是二氧化碳吹鼓了氣球啊!

會吞雞蛋的瓶子 篇15

國小三年級作文 ,823字

今天,老師做了個瓶子吸雞蛋的小實驗,讓我們回家也自己做一下,回家後我和媽媽忙碌起來,開始為實驗做準備。

第一次實驗,我和媽媽找了個大口的飲水杯當實驗工具。媽媽煮熟了一個雞蛋,剝好了皮,又用熱水把杯子燙熱,把水倒掉,然後迫不及待地把雞蛋放到了杯子上。我趴在杯口邊瞪大了眼鏡仔細的觀察,可還沒等我靠近,雞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撲的一下就吸到杯子裡了。我氣的大叫:“我還沒看清呢。”經過我和媽媽的研究,問題出在瓶口上,瓶口太大雞蛋一下就吸進去了。我和媽媽決定再做一次實驗。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和媽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雞蛋掏出來,可是雞蛋已經爛的面目全非了。媽媽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我們不能浪費。”就讓我把爛雞蛋吃掉了。然後我們又重新煮了個雞蛋,開始了新的一輪實驗。

這一回我們精心挑選了一個瓶口合適的瓶子,又重複了剛才實驗的步驟,當我把雞蛋放到瓶口的時候,我的心情真是忐忑不安,就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可是左等右等,雞蛋就像定海神針一樣,在瓶口紋絲不動,我和媽媽仔細觀察,終於發現雞蛋和瓶口接觸的位置雞蛋爛了一條縫,空氣都從那條縫吹走了。媽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再來一次。”

第三次實驗,還是重複了剛才的步驟,不過這回我們把雞蛋完整的一面對著瓶口,我又趴在旁邊開始了新的觀察。這一回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隨著瓶子的降溫,雞蛋開始慢慢往瓶子裡面擠進去,只見雞蛋慢慢變得奇形怪狀,旁邊都被擠出了一條印紋,我感覺雞蛋都要炸開花了。我目不轉睛地看著雞蛋,就好像裡面有什麼吸引它的東西一樣。最後撲的一聲,就像老師預計的一樣,蛋黃被吸了出來,掉進了瓶子。我和媽媽開心的大叫,終於成功了。

我問媽媽:“這到底是什麼原理呀?”媽媽說:“這就是熱證冷縮,瓶中的空氣受熱膨脹,當溫度降低時,空氣開始收縮,這個時候瓶口被雞蛋擋住,收縮的空氣就會產生吸力,雞蛋就被吸進來了。”我恍然大悟,以後我一定要多看書掌握這些知識,科學真是奇妙!

會吃雞蛋的瓶子實驗 篇16

國小三年級作文 ,435字

今天下午老師給我佈置了一個作業——會吃雞蛋的瓶子。我剛一聽,還有點不相信,瓶子怎麼能吃雞蛋呢?那瓶子不就成人了嗎?

回家我帶著疑問,拿出了一個被煮熟的雞蛋和一個瓶子,又拿出了一張紙片和一個打火機。我先把雞蛋剝皮,再用打火機在紙片上點上火,然後馬上放到瓶子裡,最後,等火滅了馬上把雞蛋放到瓶口上。然後你就會發現瓶口中會出現一些白色的東西。如果你用鼻子去問就會聞到一種很難聞的氣味。現在雞蛋真的已經到瓶子裡去了,這充分地說明我的實驗已經成功了!

看來,用瓶子吃雞蛋還是可以的。不過為什麼瓶口那麼小,雞蛋還是能被叫進去呢?後來我問了媽媽,媽媽說,以前的人就是用一個罐子,再用打火機,把紙上點上火,然後放到裡面轉一圈,馬上放到身上,動作還要快,不然火在裡面滅了,那就不管用了。這個就完全跟吃雞蛋的瓶子一樣。媽媽還說,瓶子也要氧氣,如果沒有氧氣,就會讓東西用力的往裡鑽。

啊!原來實驗是這麼的有趣,以後我要認真做好實驗,從中學到更多、更有趣地科學知識。

會吹氣球的瓶子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557字

瓶子真的能把氣球吹起來嗎?回想起今天老師的實驗,我半信半疑,想親自驗證下。

說幹就幹!我準備好實驗所需的材料:1袋蘇打粉、1個空礦泉水瓶、1個氣球、半瓶白醋,然後按照老師講解的實驗步驟,迫不及待地做起實驗來。首先,我將白醋慢慢倒入空礦泉水瓶內,然後舀了一大勺蘇打粉,慢慢地放入氣球內。這時氣球立刻有了變化,好像一個軟軟的小袋子在漸漸膨脹變大,我小心翼翼地將氣球套在瓶口上,一手緊緊捏起氣球,讓小蘇打慢慢流入瓶中。會發生神奇的變化嗎?我的心怦怦直跳,我瞪大眼睛,緊緊地盯著氣球,可是氣球卻像個打了敗仗的將軍,垂頭喪氣的。難道我的實驗環節出錯了?正當我有點失望時,奇蹟出現啦!只見皺巴巴的氣球頃刻間繃緊了臉,好像吸足了氣,漸漸的像個粉紅的大桃子。呀!太神奇啦!我輕輕地晃動瓶子,這時氣球越變越大,就像豬八戒挺起的大肚子。“我的實驗成功啦!”我高興地跳了起來,拉著媽媽不停地搖晃,我彷彿看見氣球也在望著我說:“別看我偃旗息鼓的樣子就灰心哦,那是我在養精蓄銳呀!”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小蘇打和醋混在一起,會產生一種氣體——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讓氣球鼓了起來,而不是瓶子把氣球吹了起來。

一個小小的實驗卻包含著有趣的科學道理,真是太奇妙了!

變彎了的筷子 篇18

國小五年級作文 ,749字

童年的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我們總是在不斷的提出問題得過程中發現不少新奇的知識,是我們的視野更加的開闊。

還記得二年級的暑假,我這個小饞貓竟然在嘴饞的同時發現了一個科學知識,現在想來,還有點沾沾自喜。

大家都知道,杭城的暑假特別的炎熱,一天,媽媽提出建議說我們在家裡做白糖冰棒吧!我連忙答應,心想:我有美味的棒冰吃了!

開始做冰棒了,媽媽先讓把溫水倒入玻璃碗,再舀滿滿兩勺白砂糖放進溫水裡,然後用筷子去攪拌。攪了一塊兒,媽媽讓我停下來去拿棒冰模型,正準備把糖水倒入模型的時候,我拿起透明的玻璃杯時,嚇了我一跳,“唉呀,媽媽!我們家的筷子變彎了!媽媽說怎麼可能嘛,你是眼花了吧?”

為了證實我的話,我把水杯端到媽媽面前,自信的說:媽媽,你看!媽媽笑著說:“傻孩子,你把筷子拿出來再看看它到底彎了沒有?”我輕輕的拿出來,奇怪!筷子又變直了,我揉揉眼睛,是沒看錯,筷子是好的。但是剛才看到是彎的,拿出來怎麼又好了呢?我把筷子又放進水裡,筷子又彎了!我又反覆試了好幾次,又叫媽媽在邊上看,結果都是水裡彎,拿出來直。我心裡充滿好奇,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呀!“為什麼這樣子?”帶著疑問問媽媽。“我不知道,你自己去查。”媽媽說完接著做棒冰。

我連忙翻出書,找啊找,原來這是光的折射現象,由於光的折射,使人們看到水中部分的筷子不是真實的,而是它的虛像,虛像位置比真實的淺些,所以看起來筷子放在水裡會變彎折。”真是太有趣了!

這次發現,我學習到了一個新的科學現象?折射,讓我在往後的日子裡,更加的注重細節,總是帶著好奇的眼睛去觀察我們的生活,才發覺生活處處是科學啊!

會吸球的瓶子 篇19

國小四年級作文 ,1078字

俗話說的好,“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就會有很多收穫。

今天,我興致勃勃來到海石花作文班的教室裡,一進門,就聽見老師說:“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做一個小實驗,我相信這個實驗大家都會做得很成功。”

聽了後,我迫不及待地坐到座位上,期待著上課的到來。

“叮——叮——叮!”上課鈴聲響了,老師馬上說:“這個小實驗的名字叫作‘會吸球的杯子’”。現在,我要告訴大家實驗中所需要的道具,第一個是要有一個盆子,第二個是要一空瓶子,第三個是要一瓶水,第四個是要一個球。老師講道:“我們這就開始吧。”

我看見老師先把水倒到空瓶子裡,然後把球放到了瓶子的上面,接著,老師把瓶子翻過來,我聽到老師說,必需要把瓶子於地面形成垂直,不然,實驗就不成功了。我記得老師還告訴了我們一個小祕訣,要等瓶子裡的氣泡冒完了以後再提出來,成功的機率會更大,我屏息凝視。最後,老師要把瓶子提起來,不過意外發生了,瓶子沒有把球黏住,水馬上像傾盆大雨一樣譁——嘩地流出。老師看到了我們失望透頂的樣子,趕忙說道:“沒關係,失敗是成功之母,老師再做一次,保證讓你們看到成功的一幕。”真的?我們問道:“當然是真的。”老師自信滿滿地回答道。我們馬上轉悲為喜。

老師說到做到,二話不說,又開始做了起來。在老師做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她眼裡充滿了自信,充滿了喜悅。終於到了最後一步,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說道:“老師能行嗎?老師能成功嗎?”我也在為老師擔心,在老師要把瓶子提起來的時候,我的心怦怦直跳,彷彿有一團火在心中燃燒。我擔心吊膽地看著老師,終於,老師成功了,教室裡一片歡呼雀躍的聲音,我也欣喜若狂。只聽,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說:“老師,你真棒!”老師紅光滿面地問道:“同學們,你們知道原理是什麼嗎?”“是什麼?”同學們疑惑不解地問道。“是因為杯裡裝滿水時,空氣量很少,大氣壓力很少,但是瓶外的大氣壓力很大,所以,就把球給堵在瓶口處。”“啊。”同學們恍然大悟。

“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只要我們平時細心觀察,多動腦筋,就會取得出人意料的收穫。

吸舌頭的瓶子 篇20

國小三年級作文 ,489字

一天,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說某市一個小男孩在喝水時,舌頭被瓶口吸了進去,小男孩的家長把小男孩送到醫院,經過數小時搶救,才把舌頭拔了出來。

看了這篇新聞,我十分震驚:瓶口怎麼可能把舌頭吸進去呢?於是,我決定做一個實驗。我讓媽媽在市場上買了兩個豬舌頭,一盒火柴,一個廢棄的塑料瓶。然後實驗開始了……

我把火柴點燃後放入塑料瓶裡,然後把豬舌放到瓶口,等火滅後,我想把豬舌拔出來卻怎麼也拔不出,無奈之下我把瓶口用剪刀剪開,才把豬舌拔了出來。被救出的豬舌上血紅血紅的……

我接著做實驗。我先用針在瓶底穿了一個小孔,然後把火柴點燃放入塑料瓶裡,再把另一個豬舌放在瓶口,火滅後,豬舌被我輕易地拔了出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對了,找百度啊。我立刻開啟電腦,終於找到了答案:瓶口之所以能把舌頭吸住是因為你把舌頭放進去後,裡面的空氣不暢通而堵在裡面,舌頭裡的血因為沒有了氧氣而不斷膨脹,舌頭越來越大,所以舌頭就拔不出來……

每次做科學實驗,都會有新的收穫,今天我又學到了一個新的科學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