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屈辱史的感言相關作文20篇

百年屈辱史的感言 篇1

國三作文 ,767字

我曾想過,若是中國歷史上將近一百年的屈辱史中,沒有那些卓越的思想家,革命家,以及拋頭顱灑熱血的戰士們,沒有他們敲醒警鈴。中國的屈辱史是不是將不止一百年?

還記得辛亥革命前嗎,清末時,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無不在吸食鴉片,而鴉片,幾乎可以稱為那個時代摧殘人肉體甚至是精神的利刃。國家徹底淪為西方掠奪者們的洋朝廷。

終於,有人挺身而出了,他清楚地看出了鴉片對國家的危害;他大膽請旨銷燬鴉片;他做出了虎門硝煙這一偉大舉動,這是那個時代第一次人們真正意義上的為了擺脫現狀而做出的舉動。他失敗了,也成功了。他失敗了,因為他的這一舉動,換來了西方列強的變本加厲,強制通商口增多,更多鴉片被運進國門。他也成功了,他成功地讓部分人看到了鴉片的危害,成功地讓部分人逐漸對國家現狀有了認知;成功地使部分人在無形中有了站起來的念頭。他叫林則徐,他成功開始敲醒中國人心中的警鈴。

緊接著是辛亥革命的炮聲響起,它終結了一段歷史。魯迅先生凜然寫下“我以我血薦軒轅”,無數革命家也提筆寫下他們對侵略者的憤懣,寫下他們的救國之道。

緊接著是真正的戰爭,這其中也有一批偉大人物的誕生,趙登禹與日軍血戰六小時,後遭到日軍伏擊,死時才39歲,臨終前有一句遺言是;軍人戰死沙場原是本分,沒有什麼可悲傷。

七七事變後,佟麟閣與趙登禹死守南苑,佟麟閣腿部被機槍射中,下屬苦勸不退,負傷作戰,從黎明破曉打到烈日當空,頭部又受重傷,最終壯烈殉國,臨終時45歲,他曾對人說;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閣若不身先士卒行,君等可執往天安門前,挖我兩眼,割我兩耳。他們的事蹟,無一不如警鈴般震撼著人心。

實在是有太多太多英雄烈士,對於他們,我只有最虔誠的敬意及感謝,現在的中國實力如此強盛,堪稱大國,背後又何嘗不是他們的鮮血鋪墊成我們的強國之路呢。我知道,我們一路光明,是因為他們竭力抵擋黑暗。

百年屈辱之我見——論覺悟性的重要性 篇2

議論文 ,1370字

中國,從古至今,歷經秦、漢、唐等朝代,五千年的文明幾乎奠定了中國“泱泱大國”的身份,國民安居樂業,是一個理想化的國家。中國遠超於其他國家的深厚的底蘊和繁榮的經濟,也奠定了其為國人所驕傲的基礎。也由於國人一直保持著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直到清朝,國人還沉浸在“國力強盛、經濟繁榮”的假象之中,殊不知西方國家已經進行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改革,經濟飛速發展。

然而,此時處於清朝中後期的中國,完全沒有顧及他國的發展速度,國人安於現狀,國家固步自封。法國軍事家拿破崙曾將中國比擬為“東方睡獅”,說明中國的影響力是無可厚非的,但卻完全沒有覺悟性,也從未想過居安思危。同樣,若是追究中國會產生一段百年屈辱史原因,首當其衝的正是政府乃至群眾的這種安於現狀、不求上進。

一、第一次鴉片戰爭

18世紀,清朝日益走向衰落,而英國已經經歷了兩次資產階級革命,成為了一大強國。這時,英國把目標轉向了封閉、萎靡的中國。英國商人向中國進行大規模的鴉片走私來牟取暴利。中國在悄聲無息中白銀大量外流,經濟損失極其嚴重,而且所有吸食鴉片的國人都受到了嚴重的身心摧殘,中國國力迅速衰退,原本自給自足的餘地化為烏有。1838年,林則徐虎門銷煙的行為觸怒了英國政府,挑起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令人痛心的是,當國家安危已經千鈞一髮的時刻,清政府絲毫沒有覺悟,腐朽衰弱、妥協退讓,形成一種內憂外患的局面。比如慈禧太后,典型的反面例子,國力衰弱之時想的不是保護國家,而是貪圖享受,甚至發動大量資金為自己的壽辰修園子。國人少有覺悟性強的,這些個例也基本被清政府鎮壓了下去。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國認準了清政府的懦弱,聯合美俄兩國,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馬克思曾說:“中國人這樣,並不是違背條約,而是挫敗入侵。腐朽的清政府、懦弱的中國人民是在挫敗入侵麼?”的確,清政府對他國的還擊不痛不癢,但令人欣慰的是,當時,從少部分到大部分的國人都幾乎認識到了鴉片的危害性,清政府開始了抗爭行動,一批愛國將領也是國家為己任,像馮子材、劉永福、鄧世昌、丁汝昌這樣的人士在許多戰爭中的英勇行為,體現了中國人有血性的一面。比起第一次鴉片戰爭,國人已經有了一定的覺悟性。

兩次鴉片戰爭之後,國人對他國的鬥爭從未停止。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人的反抗精神得以體現。1900年爆發的義和團運動,是一次以農民為主體的人民群眾為捍衛民族獨立而展開的反帝愛國運動。雖然以失敗告終,但在國人的覺醒之下,中國也讓世界認識到了自己國家的不畏強暴的反抗精神。之後中國內部又進行了幾次鬥爭,不得不說,這是中國當時的進步。所有人都有了強烈的覺悟性,意識到只有一次大革命才能徹底改變中國的現狀。於是,孫中山、毛澤東等等革命者進行了大量革命鬥爭……這是後話。但是,中國人的覺悟又再一次從精神上把苟延殘喘的中國重建起來。

從上面的百年屈辱史不難發現,覺悟性無論對於個體還是對於國家的重要性是不可埋沒的。中國漫長曆史中的這一百年,對我們來說,在回顧辛酸歷史的同時,需要做的是從古鑑今,時刻保持強烈的覺悟性。現在的中國,奠定了在世界的地位,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大國”,但不要忘了在今日繁榮的背後,還有一段屈辱的歷史,也是這段歷史,讓我們瞭解了覺悟性的重要性。中國日後的發展之路還很長,我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這100年的歷史只會成為中國的未來的奠基石。

百年屈辱,不容遺忘 篇3

國二作文 ,943字

1970年發生了一個讓許多國家為之釋然的舉動,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在與波蘭簽訂華沙之約後,自發在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前下脆,深深懺悔納粹德國在二戰時的種種惡行,並對死難者進行哀悼。這一跪雖是無言的,卻是等於將在那殘酷戰爭中的罪行承認了。這是令許多當事人都為之欣慰為之落淚的,那時的真相本就不該只讓遭受過的人記得,侵略者也該記得。

相比西德,日本作為當時另一罪魁禍首,它的態度,讓我們心寒。在作家聶華苓的文章《親愛的爸爸媽媽》中,有一段描寫多國作家在曾經被法西斯屠殺的一個小城中開的討論會,其中就有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當西德作家因本國罪行而為受難者痛心疾首落下悔恨之淚時,日本作家起身淡漠地說道:“不要忘了,我們也有廣島原子彈,我們也有死一般的沉寂。”可如果當時日本不去偷襲美國珍珠港,又怎麼會有廣島、長崎原子彈的投放和延續百年的基因改變呢?那些因為原子彈輻生來畸形的人,應該會是給他們祖輩的警示。每個人都值得好好活著,沒有一開始的炮火,也不會有現在的命運。

不光是對戰爭的認知,在細節方面日本也可以說是故意掩埋真相的“無恥之徒”,當年的列強侵華,甲午海戰,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當年的南京大屠殺,“七一三”生化部隊以及當年被強行擄走的農村婦女,那些被當作慰安婦的無辜的人,都是幾十年來中華民族每個人心中不可抹去的血淚史,可日本呢,只將這百年屈辱總結成“一派胡言,荒唐的片面之詞”這讓那些遭遇過暴行的冤魂如何討回公道呢?他們從前只想著好好活著,死後也只是想著能得到公平的判決罷了,她們正在老去,逐漸被人遺忘……這是紀實錄《二十二》中的字幕,多麼讓人心生悲涼的一句話。這些歷史,從來不需要記得,因為它們已經深深烙印在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心中,我們只求當年的“過錯方”給我們一個滿意的回答,因為這辛酸的百年屈辱都是事實,值得銘記。

我們的國旗五星紅旗是用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的,烈士不只是衝鋒陷陣的軍人,還有那些為那座城,那個國,那個民族揮淚揮汗揮灑鮮血過的平民百姓,他們所有人都不容我們遺忘。

當和平白鴿成群飛上藍天,當橄欖藤抽出新芽,當五星紅旗飄揚在風中,都告訴我們今天的美好由歷史更替而來,未來的光明和和平都將由如今創造,只有每個人都記著過去,才會創造出純潔無一絲硝煙痕跡的未來。

軍訓的感言 篇4

國一作文 ,572字
b身體往前傾,閉上你的烏鴉嘴……教官的命令必打了鎮靜劑還管用,全場立刻鴉雀無聲。

訓練,體罰……除了這些,也只剩這些了。每天不斷地上演,就像偶像劇。可是戶心裡裝的不只是辛苦和疲憊,彷彿還有些什麼,是我並不能體會到的,究竟是什麼呢?

或許,軍訓中的盡心石油的,但快樂也伴隨著艱苦的訓練而來。基地組織我們看電影,但只看了一半;組織我們開演唱會,但因某人搗亂而結束……接下來便是傳說中的體能訓練,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啊!

時間如流水般,第四天到了,同學們像發瘋般,因為今天是最後一天,我們就要回到外的學校去了,而今天也是會操的時刻,是見證我們成果的時刻。我們的會操可怎麼也躲不過教官的火眼金睛,他瞟到了兩個人做錯動作,這次拿獎是不可能的了。

我們帶著半歡喜半沮喪的雙重心情上了通往“幸福天堂”的大巴。望著船外,我的心依舊空空的。看著成群的鴨子,大片的田野,我頓時豁然開朗:這席的軍訓,我擁有了痛苦,但我也學會了很多。艱苦的訓練中,我沒有放棄,我學會了堅強,難熬的軍姿中,我沒有亂動,做那一顆老鼠屎,我學會了自控……

在這片土地上,我們任淚水滴落,任汗水揮灑,但心中的一份堅持,讓我們始終昂然挺立。腳下踩著堅實的大地,我們目目光如炬,因為我們有著為人的資本。讓我們喊出心底最動聽的聲音:“七連,加油!”

《百年孤獨》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785字

“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初次買回這本書大約是在兩年前,為了使自己的格調看起來更高而硬著頭皮嘗試走進這本書。然而,在翻看了大約半小時後,我便被這冗長的劇情、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嚇退了。於是,囫圇吞棗式地馬虎將書“翻”到封底便落荒而逃。想來,當初這樣的舉動許是對此書、對馬爾克斯的褻瀆。

而今,再次翻開有些陳舊的書頁,帶著些許歉意和近乎贖罪的心態,竟是被它吸引了去,於是挑了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坐在朝南陽臺的靠椅上,獨自一人,一口氣將書讀到了底。

我似乎有些理解了家族重複取名的傳統,叫“奧雷里亞諾”的人大多性格孤僻、且體態消瘦,叫“阿爾卡蒂奧”的又多是體格壯碩、行事魯莽。於是,重複的取名導致了家族命運的不斷輪迴,推動家族的覆滅。其中一對在年幼時互換姓名的雙胞胎也頗有意思。儘管他們互換了姓名,但在長大後越發與匹配“對方名字”的模樣發展,最終在死後,因朋友們醉酒後的失誤,又把他們的棺材錯誤的埋進寫著“對方名字”的墳坑裡。作者在此,或許是暗示了他們到死也沒能擺脫受姓名束縛的命運吧。

布恩迪亞家族的不通人性、不懂愛情的通病將他們帶入了更為深刻的孤獨。上校和17個素昧平生的女人所生下的孩子無一例外遭暗殺,他深愛的妻子被毒死;阿瑪蘭塔害死了深情的義大利人;麗貝卡的婚後生活以丈夫被神祕槍殺告終;費爾南達為阻止女兒與族外人戀愛,派人殺死了男方,但她的孫女卻因為和近親通婚,生下的孩子長著條豬尾巴,被發現時正在被螞蟻蠶食……

最後的最後,正如經過百年才被翻譯出的羊皮捲上所預言的那樣,小鎮遭受著一場颶風將正在翻譯這羊皮卷的最後一代奧雷里亞諾,連同整個家族曾經存在過的痕跡一併抹去……

故事至此結束,留給我的是久久不能平復的震驚和良久的深思。我自覺無能對這樣的作品作出任何評價,有的,僅是完成閱讀的成就感、快意,以及對一個註定百年孤獨的家族深深的惻隱。

百年孤獨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1461字

這是我讀的第一本沒有序言的書。因為沒有序所以整本書唯一給出的概括就是“百年孤獨”。“百年”與“孤獨”。

“孤獨”

其實我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在這個家族身上,比起孤獨,我感覺到的更多的是固執。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沉醉於自己虛無飄渺的幻想中,烏蘇爾拉想振新家業,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醉心於情慾,阿瑪蘭妲拼盡全力組織蕾貝卡的婚禮最後卻拒絕了與皮埃特羅克雷斯的求婚……一代又一代,他們達成妥協,卻鮮少有理解,直至死亡。他們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卻偏偏又無法放下也不可能放下與其他人尤其是自己家人與情人的聯絡。一個學美術的朋友這麼和我說過:“我感到孤獨的時候,覺得牆是單獨的,椅子是單獨的,我也是,一切都是完全立體的,構不成一個畫面。”

百年孤獨裡的人物也是這樣。可他們偏偏放在了一起,離得那麼近。尤其是奧雷利亞諾上校。他從開篇第一個詞開始出場,橫跨大本書。當他死的時候,馬爾克斯的妻子發現他在床上哭了兩個小時。他是這本書中最孤獨最有代表性的角色。他和身邊的人沒有共同點—除了孤獨,而孤獨是不能相互理解的。上校也是個很固執的人。然而他們的固執又不同於堂吉訶德的固執。堂吉訶德是為了他騎士的夢想去奮鬥的,雖然他人在這種荒誕的犧牲中根本瞧不出意義來。但對他來說那是個崇高的目標,他真的熱愛騎士事業,所以他從未親自品嚐過孤獨,他的孤獨是由塞萬提斯來品嚐的。但奧雷利亞諾上校的固執卻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因為自負,也許天性使然,但有一點,他的生存從來都沒有特定的目的性。“我們打了那麼多仗,就爭取到沒讓人把房子漆成藍色。”他不知道為何而戰。然而他又沒有一絲猶豫地發動一次又一次的戰爭,就像他晚年固執的做小金魚,做到25條就融掉,如此迴圈往復。所以堂吉訶德是荒誕的前進,只是旁人看不出意義,而他是荒誕的迴圈,連自己也瞧不出意義來,宛如西西弗斯一次又一次將巨石推上山頂,重複的無意義的勞動。然而西西弗斯這麼做是因為眾神的懲罰,而奧雷利亞諾上校這麼做又是為了什麼?阿瑪蘭妲晚年也將自己關在屋子裡縫紉,縫好了又拆掉。他們的重複,究竟是為了逃避孤獨,還是為了維持孤獨,來維持自己的自尊?然而他們的自尊卻又來自於自卑。上校用一個有一個決絕的命令來掩飾他內心的無力感。於是他們被囚禁在這可笑卻無法擺脫的孤獨中。

“百年”

又一個關鍵詞,因為百年,所以漫長;也因為百年,所以有限。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馬爾克斯費勁心機去描寫布恩迪亞家迴圈的魔咒,人物日復一日重複的行為,相似的名字,相近的性格與命運……漫長百年中不斷的迴圈往復,最後偏偏說“羊皮紙上記載的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出現,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來終結這一切?也許只有死亡才能結束孤獨?

可當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照妻子話向窗外望去的時候,他看到兩個孩子赤腳待在陽光曝晒的菜園裡,某種神祕而明晰的力量將他從虛無縹緲的拉扯下來,帶領他的孩子去看望冰塊。多年以後,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面對行刑隊的時候,仍將會回想起父親打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也許那是他童年裡唯一溫暖的記憶,雖然那時他還分不清冷熱。我想這種溫情可能是唯一能戰勝孤獨的東西。但比起將愛作為解決孤獨的藥方,馬爾克斯讓它變成一種更加深刻的孤獨。想愛而不敢卻不能,恰恰加深了他們的孤獨感。馬爾克斯描繪了徹骨的孤獨與溫暖的人情,卻不會給我們解決孤獨的辦法。但我們註定會去反抗,就像註定的孤獨。

讀《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有感 篇7

讀後感 ,1115字

清晨推開窗,就與撲面而來的秋風撞了個滿懷,好清爽!窗外立在樹梢頭的鳥兒啾啾的鳴叫著,似乎正在號召和指揮著家人準備過冬的糧食。一陣風拂過,樹梢跳起了舞蹈,鳥兒雙翅一翻,加入了忙碌的大軍。是啊,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也是為冬天準備的季節,看著鳥兒們忙碌的身影,我似乎也應該做點什麼,於是捧起昨天剛買的還散發著油墨清香的課外書——《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津津有味的讀起來。

太精彩了,我情不自禁地一口氣把書讀完,掩卷靜坐,書中的一個個特點突出個性鮮明的人物不時地在腦中浮現,一幅幅同學們搞笑的畫面展現在眼前,讓我忍俊不禁。想著夏槐那個吃貨同學,搖擺著肥胖的身軀尋找日益橫向發展的原因時,我心裡默默地祝福他立志減肥成功;看著劉天與蔣老師邊喊邊拉鉤,誓要改掉身上的壞習慣時,我想悄悄的對他說:你一定能做到;望著班幹部競選期間,淘氣包們的“挖坑”行為而險些被撤職時,我要告訴他們:你們真是活該,真是咎由自取,希望你們能“從頭再來”;感受著權小小因父母離婚,自認為受了冷落情緒低落而得到老師和同學們開導與關心時,我的內心一股暖流湧現……許久,我還沉浸在這一幅幅畫面中,彷彿我已然是其中的一員。

書中的同學們讓我印象深刻,但最令我敬仰和感動的還是“粉筆灰”蔣老師。雖然同學們不斷地給班級製造混亂,給蔣老師帶來無盡的煩惱,可蔣老師並沒有嫌棄甚至放棄他們,而是用她的愛心與耐心與熱情真誠的關愛引導幫助著他們,讓他們改掉了壞習慣,有了志氣,懂得了自律,走出了陰霾……讓班級成為了一個充滿快樂與歡笑的天地。我深深地覺得,蔣老師就是神筆馬良,用她的粉筆神奇的畫出一幅和諧又有愛的圖畫。“粉筆灰”蔣老師,您就是我的偶像!

很慶幸,在我的學習生活中,我也碰到了一位像蔣老師一樣的“粉筆灰”。當我學習中遇到困境時,給予了我幫助,讓我走出了迷茫;當我因為煩累而產生厭學情緒時,是他耐心的引導,讓我明白了,只有不斷攀登方能見最耀眼的太陽;當我生活中遇到挫折不順心時,是他告誡我,挫折是你前進的動力,苦難是你終身的財富……他就是我現在的“粉筆灰”——L老師。

人們常用春蠶、蠟燭、園丁、太陽來形容我們敬愛的老師,但我更喜歡用“粉筆灰”來稱呼他們,因為這是他們最形象的象徵。

感恩感謝我生命中遇到的所有“粉筆灰”們,您們就是我心中最最神聖的偶像!

百年孤獨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1345字

夜闌的寂靜,讓時間感覺凝固,翻完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最後一章,我如釋重負地嘆了一口氣。心中湧起一種奇怪的感覺,就像一個孤獨的行者歷經辛苦,終於走完了那段漫長而又煎熬的旅程,卻陡然間迷失了方向,讓人感到茫然而陌生,瀰漫的孤獨感油然而生。

《百年孤獨》是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一部作品能。初讀《百年孤獨》時,只覺得它晦澀婉轉、深不可測,讀起來不知所云,往往是昏昏欲睡、兩眼無神、託夢周公。但是它卻有一種魅力,即使晦澀難懂卻還是深陷其中,讓人讀了一遍又一遍,欲罷不能。在讀了四五遍之後,感覺腦海靈光一閃,書中呆板的人物突然活現在眼前,那遙遠的家鄉“馬貢多”彷彿浮現在眼前,一個歷經百年的家族由剛開始到繁盛時期再到衰落,一切都是那麼地生動,讓我融入故事的情節之中。

《百年孤獨》講述了一個歷經百年孤獨的家族最終走向消亡的故事。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每一個人都無法逃脫被孤獨所折磨的命運,但集合成就是一部完整的家族與民族的孤獨史。

這本書將一個原始的部落,完全暴露在時代進步的潮流裡。科技、政治、戰爭、商業一次又一次地衝擊著這個可憐的小鎮馬貢多。從開始的吉普賽人帶來的微不足道的雕蟲小技,使他們知道了磁鐵、冰塊以及外面的世界。隨後政治的介入、鎮長的出現讓這個和平的小鎮開始慢慢地質變,緊接著兩黨派的紛爭波及了整個馬貢多,到處都是戰亂、流血和紛爭。而代表著壟斷資本主義的香蕉公司也藉機趁虛而入,使這個小鎮得到了暫時的虛偽的繁華,但又迅速在泡沫經濟中衰敗。作為馬貢多的開創家族——布恩迪亞家族,一次一次地遭受著這些外來的衝擊,在這些衝擊下變得繁盛,最終卻走向滅亡。

書中以複雜的人物和離奇的情節鶴立於拉美文學史之林,其中的現實魔幻主義及“將來時的過去式”的描寫方法讓人耳目一新。曾有人評價《百年孤獨》充滿了極致的誇張、現實與虛幻結合、超越時空和地域、時間與空間的互換等種種怪異的寫作手法,讓人無從追尋,更不可預知。許多中國作家深受其影響,例如莫言、阿來、賈平凸等作家的作品中品出馬爾克斯的創作手法,他是許多人的文學先父。

馬爾克斯採用的環環相套、迴圈往復的敘事結構來展現了一個家族的歷史。其中的情節或時間,特別是人物的名字,七代人幾乎名字都是相同的,馬爾克斯將他們全部拖入一個迴圈的時空中,讓布恩迪亞家族經歷迴圈的命運,讓讀者感受布恩迪亞家族的榮辱興衰。最後故事中借用吉普賽人梅爾基亞德斯的預言——“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結束了這個家族的命運。

《百年孤獨》是一部繁雜和令人唏噓的百年家族史,同時也是一部百年變遷的地方興衰史。馬爾克斯以這個家族的命運來反映整個拉丁美洲的命運,用小說的主題:“人的孤獨、封閉造成的落後和愚昧,最終會使整個民族走向消亡的道路。”以此來希望拉丁美洲整個民族的團結。

讀完《百年孤獨》後,深刻地體會到了一個民族是不能夠停滯不前,愚昧自閉,必須以創新的腳步、善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學習能力來順應時代的潮流,跟上時代的腳步。

百年孤獨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960字

命中註定的孤獨

孤獨,在我看來,就是指無親情,友情,愛情可言,如同茫茫天地間孤身一人的落魄之感。在《百年孤獨》中,一個家族的幾代人都終身被孤獨籠罩。他們並不缺少親人,愛人,友人,只是這所謂的親人,愛人,友人都是些單純的冷冰冰的字眼,毫無感情。父子之間沒有親情,沒有照顧與關愛;夫妻之間沒有信任,稱不上是愛情;友人之間如同過客,真摯的情感在孤獨的馬孔多中從來都沒有出現過。

孤獨,是那個時代,那個環境之中的產物。他們的生活是孤獨的,最主要的是,他們的思想是孤獨的;更可悲的是,他們對此毫無察覺,他們習以為常,對這種狀態習以為常,卻沒發覺這種狀態就是可悲的孤獨。

初期的馬孔多與世隔絕,自給自足,只有寥寥幾十個人。這就已經決定了封閉的馬孔多註定是孤獨的。即使後來有外國人來到馬孔多推銷那些在人們眼裡神奇,有魔力的新鮮事物,給馬孔多人民枯燥乏味的生活帶來了些許的歡愉,但那畢竟是暫時的,況且,無論什麼新鮮的事物都無法改變他們思想之中根深蒂固的孤獨。

故事從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的回憶寫起,寫了關於這個家族輪迴般的幾代人的故事,伴隨著馬孔多的衰盛。從可怕的近親結婚的詛咒——生出長尾巴的小孩開始,幾代人都瘋狂地與近親發生關係。在當時那種環境下,與其說是愚昧,我覺得稱其為孤獨更加貼切。生活在那種日子裡,要不就是做些毫無意義的事情,要不就是隨著自己的天性,人類的天性,這也是孤獨的結果。

寫到最後,羊皮卷最後的預言正是剛剛孕育出的註定要終結整個家族的神話般的生物,這輪迴的詛咒,這孤獨的詛咒連同這這孤獨的家族被颶風抹去。

《百年孤獨》通過頗有些魔幻味道的語言,書寫了拉丁美洲的生活,既真實又出人意料。儘管有些地方被誇大說辭,但始終不脫離現實,揭露了當時拉丁美洲出現的問題,諷刺了當時人們的無知與麻木,並以孤獨詮釋。

馬孔多的孤獨是命中註定的,是必然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冷漠;如同設定了某種固定的程式,日復一日過著一樣的枯燥無味的日子,如同輪迴般的;思想的禁錮。這一切都是孤獨的緣由,也都源於孤獨,惡性迴圈。像這樣的孤獨,是拉丁美洲的縮影,是團結的對立面。以這孤獨為主題,藉以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多次戰爭的失敗,諷刺拉丁美洲人民的不團結,並盡一個文人之力將其書寫出來。

生命中有過的燦爛——讀《百年孤獨》有感 篇10

讀後感 ,1964字

“生命中曾有過的燦爛,終究需要寂寞來償還。”當翻過《百年孤獨》的最後一頁,腦子裡無法抑制的浮現出這句話。

《百年孤獨》那浩瀚的卷軸,如同那那寫滿命運的羊皮紙卷,厚重的無法言喻。而那充滿魔幻主義色彩的文字又充滿著魔力。馬爾克斯加西亞,他用自己細膩的筆觸,描摹了馬孔多—這一片樂土上的居民的生活。

很多人對於《百年孤獨》的第一印象是:太深奧了,駕馭不了。我承認我也曾是其中一個。但當你開始潛心閱讀,這本書的晦澀深奧卻成為了你反覆鑽研的理由。畢竟真正的經典不是我們隨意就能讀懂的,這樣的好書,就算讓我們讀上幾十遍也遠遠不夠。相比於他的另兩部作品《霍亂時期的愛情》與《枯枝敗葉》,這部作品中隱藏的深刻思想是其他兩部無法企及的。《百年孤獨》描述的不光是愛恨那麼簡單,浩繁的卷秩,馬爾克斯賦予它的是一份歷史的悲愴,是對於生命的反思,對於世俗束縛的抗爭,以及對於自由的追求。

這本書能獲得諾貝爾獎是無可爭議的。就像馬爾克斯自己說的:“當我開始寫作這本書時,沒有人可以阻止我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作家。”他成功了,他鑄就了一部真正的經典,一部足以流傳百年的鉅作。

當我們跟隨颶風的腳步,穿越馬孔多的白色房屋,穿越後花園繁茂的秋海棠與玫瑰花,穿越那躺著大帆船骸骨的荒原,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家族在這裡生活了世世代代。七代家族,從誕生到滅亡,無論他們曾流浪到拉美的哪一塊土地上,來躲避家族可怕的魔咒,卻始終更改不了孤獨的命格,繁華銷匿,到頭來還是一場夢魘,正如同拉美自身的命運,跌跌撞撞追求獨立的路上,從來不曾平坦。

就像烏爾蘇拉自己所說:“這個家族像是被下了一個可怕的魔咒。所有叫阿爾卡蒂奧的人都盲目熱情,所有叫奧雷里亞諾的人都冷酷睿智。”在整個布恩迪亞家族中,最光輝的莫過於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與他的兒子,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了。前者帶領村民不斷摸索最終一手建立了馬孔多,後者一路為信仰征戰最終贏得顯赫聲名。而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最終卻在曾經的恐懼中不可逆轉地衰老和瘋癲,這個一手開創了馬孔多歷史的人,最後卻像野草一樣枯萎地無聲無息。他被自己的恐懼與孤獨綁在了樹下,沉默、衰老、直至成為了樹的一部分,被螞蟻吞噬,永遠的和這所白色的房屋在一起。他曾執著反複製作的小金魚,也在鍊金室中被人遺忘了一段時光。而他的兒子,這個將布恩迪亞家族的姓氏寫進歷史的人,卻是整個家族最嚴重的孤獨症患者。—或許他的溫情只為蕾梅黛絲存在過。馬爾克斯這樣描寫他:“他想永遠這樣待下去,守著她百合般的肌膚,守著她翡翠色的眼睛,聽她以對待父親的尊敬,每問一個問題都叫一聲‘先生’”布恩迪亞並不缺乏愛。他將所有的愛傾注於這個孩子身上,卻無力改變她的死去。命運讓他絕望,他便追隨信仰而去,追隨真理而去。他走上了與政府抗爭的路途,一路坎坷,燃燒了拉美的半壁江山。即使這樣的榮光披在身上,卻無法更改他最後悲慼的命運。

庇拉爾是唯一一個看清了這個家族孤獨宿命的人,雖然她的紙牌從未為她帶來一個為她而停留的男人,卻算清了布恩迪亞家族的命運。她不是布恩迪亞家族的人,但她卻與這個家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她爽朗的笑聲始終縈繞在布恩迪亞家族的院落中。她親眼見證了這個盛大家族的興盛與衰敗,在自己衰老的年華中,用一張張塔羅牌占卜早已註定的未來。

梅爾基亞德斯,從一開始就出現在這個家族中的吉普賽人,是他為馬孔多帶來外界的諸多事物,同時贏得了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全部信任。“馬孔多永遠歡迎梅爾基亞德斯。馬孔多永遠對吉普賽部落開放。”當馬孔多的村民開始拒絕吉普賽人的帶來,他以一個領導人的身份如是說。他將梅爾基亞德斯視為至交,而梅爾基亞德斯手中難以破解的羊皮紙卷,承載的正是他們家族的祕密。

當布恩迪亞家族最後破解了羊皮紙卷的祕密,最終的結局也就到來了。這個家族真正從這個世界上銷聲匿跡。這一幕幕場景,卻早在羊皮紙卷中描摹千百回,想到這裡不禁讓人扼腕。“世上不會再出現第二個能夠忍受百年孤獨的家族。”書的最後一句話這樣說道。

整本書的內容錯綜複雜,但不難發現的是,在布恩迪亞家族最鼎盛的時期,突如其來的失眠、失憶,以及一個個下著暴雨的夜晚早已昭示未來。每個家族中人都有所感知,所以他們揣揣不安,一生禁錮。

“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春天總是一去不返,最瘋狂執著的愛情也終究是過眼雲煙。”這近百年來的孤獨歷歷在目,卻無法細數,每一代人都被此蠶食,直至家族最後的衰敗,曾經的自動鋼琴、曾經的燈火輝煌,被枯萎的草木和被蟲蛀的門框代替,如此龐大的家族史永不能重寫。

愛恨一百年,始終是一場得不到救贖的輪迴。百年光陰,孤獨永隨。

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 篇11

讀後感 ,421字

《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文章是我們中國最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學家樑衡所寫的一篇人物散文。讀完後,我深受啟發。

《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們偉大的科學家居里夫人不顧鐳射線對身體的侵蝕,堅持進行科學研究的事,體現了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為科學奉獻的精神。

讀完這篇《跨越百年的美麗》以後,我被居里夫人無私地為科學奉獻,只為工作,探究一生,從未停息的精神打動了,居里夫人她為了人類文明的科學,為了所有的人類,為了全世界,她不顧自己的身體被鐳射線侵蝕,不顧自己日漸老化、日漸衰弱的身體。你們說,這是何等的可貴,這是何等的堅強?這是紅燭之心,居里夫人燃燒自己、照亮後人前進的道路!雖然居里夫人已經不在了,但是她為科學無私奉獻的精神永存不朽,什麼?不信?你自己看!放射線的計量單位是居里,還有居里定律……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居里夫人為科學無私奉獻的精神,把這個火炬傳遞下去,讓中華民族也奮起吧!讓我們也為自己的國家獻出自己的一份力吧!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520字

默默地奉獻

風輕輕地吹過,吹進我的心。輕輕合上課本,腦海裡還閃現著居里夫人的容貌……

《跨越百年的美麗》以“美麗”為線索,主要講述了居里夫人是怎樣提煉純淨的鐳。展現了一個集外表端莊、人格高尚於一身的居里夫人形象。

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我覺得居里夫人不僅外表美麗端莊,更重要的是它有堅定的信念與執著的追求,有為科學獻身的崇高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她一生獲得很多大獎,但從沒驕傲過,就像文章說的:“她本可以躺在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將獎金捐給科研事業和戰亂中的法國,將那些獎章送給六歲的小女兒當玩具。她一如既往地工作到67歲離開人世,離開心愛的實驗室。”

我覺得居里夫人真的很偉大,她那麼默默奉獻的科學精神讓我想到了一句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幾個好朋友去玩,他們共坐一條船,但船太小了,很快便要沉下去。小胖說:“不如讓一個人下船吧。”其他幾個人都想讓對方下去,互相爭個不停。小胖說,還是他下去吧,他最胖,也會游泳。說著就跳下去了。然而小胖並不會游泳。幾個朋友把小胖救上了岸,很後悔。

默默地奉獻,對現在的人來說,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我不禁有些感嘆,同時也為自己深深地反思。

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581字

惠陵一週紅牆竹影,陽光從竹縫間流到牆上,光影明滅令人陶醉。若再加上黃鸝隔葉數鳴,則更使人愉悅。這也許是諸葛亮未出山時所處的意境,讓他長眠後神靈繼續享有。至於為何不說是為墓主劉備,全然是諸葛亮反客為主、使昭烈廟變作武侯祠的緣故。之所以不到廟裡尋他神像來拜,只在竹柏間往返則是因我並不信他會在神壇上高坐。

眼見武侯祠千年來香火不斷、訪客不絕,或如袁騰飛廊前大放厥詞,或如樑衡像下頂禮膜拜,倒是無人去想諸葛亮究竟在不在這祠中。廟裡那位絕不是金封了全身便不能在馬謖身旁落淚,不能在譙周面前大笑,連手也不能提筆作《出師表》了。在不在祠中也存疑臣子立廟本就不合乎禮,更何況跑到先帝廟裡反客為主,諸葛亮絕不會同意。若讓他見了現在這樣子,當叩首謝罪以告先帝之靈。百姓一廂情願為他立廟,怎知他並不欲違禮?

既然吃冷豬肉並非他所願,該去何處尋他?

去讀一讀《蜀都賦》罷!“溝洫脈散,疆裡綺錯。黍稷油油,??稻莫莫。”“騰波沸湧,珠貝汜浮。若雲漢含星,而光耀洪流。”若沒有諸葛亮,成都便無法成為富饒的錦官城。由此看來,便當到市井間去尋他。眼見成都人張袂成陰,揮汗成雨,說著家常閒話,在此安居樂業。乃找到諸葛亮志之所向,只在人們笑顏上。若他泉下有知,見百姓如此,也該滿足了。

鼎足三分已成夢,何必憑弔空牢騷?遂武侯之願,創造一太平盛世,才是緬懷他的最好方法!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555字

堅持成就夢想

“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這句話是科學家愛因斯坦對居里夫人崇高的評價。讀完《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課文,我才感受到了這句話的真諦。

《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居里夫人對科學的熱愛,經過三年又九個月,才提煉出0。1克鐳,她不懼困難,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可她視榮譽如糞土,仍然一如既往地工作,直到去世。

讀到這裡,我心潮澎湃,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執著所感動。她為了自己的工作嘔心瀝血,她為科學而獻出了自己所有的一切,甚至生命,難道我們不應該學習她的精神嗎?在生活中,我們應當學習居里夫人的堅持不懈,迎難而上,摔倒了及時爬起來。困難沒什麼可怕的,可怕的是你害怕困難!居里夫人的執著不禁讓我想起了那次軍訓。

暑假驕陽似火,正值烈日炎炎之季,我們就開始了軍訓。剛開始的時候,本以為很簡單,不就是在太陽底下晒嗎?這有什麼難的!沒想到,這千鈞一髮之際,討厭的蚊子竟來搗亂,弄得我的腿全是包。唉!真想抓,不行,我得堅持,這點困難是打不倒我的,我咬著牙拼命堅持著,直到教官喊停為止。從這次軍訓中,我獲得了一個重要的道理——堅持才能勝利。

堅持,可以帶你愈行愈遠;堅持,可以帶你走向遠方;堅持可以成就夢想!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572字

頑強加堅持等於成功

朗朗書聲中,一篇課文——《跨越百年的美麗》從我口中流出。合上扉頁,放下書本,可居里夫人那勇敢頑強的身影,仍在我眼前徘徊不去。

《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課文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居里夫人在偶然中發現了一種放射性元素。可為了證實這種元素確實存在,居里夫婦不斷地試驗。但丈夫的去世,使重擔落在了居里夫人的肩上。可她一如既往的堅持,最終取得了舉世聞名的成就。

古往今來,一個個問號掛在人類的眼前,可為什麼只有少部分人能解決問題?是因為,他們會頑強地堅持。

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小時候的成績簡直不堪入目。在他提出萬有引力的觀點後,當時許多著名的科學家紛紛提出質疑。當時的宗教氣氛也讓牛頓的試驗難以進行。可牛頓堅強地駁倒了所有不正確的觀點,聞名天下。

牛頓和居里夫人之所以可以享譽世界,並不是他們的外表有多麼出眾,是因為他們會頑強地堅持。

溜冰,在幼小的我眼裡,一直是大哥哥們的專屬運動。但我曾經看到過一起溜冰事故,所以總是對他們望而生畏。在媽媽一次又一次地鼓勵下,我還是穿上了嶄新的溜冰鞋,一步挨著一步地挪移。一不小心摔了個倒栽蔥,站起來,再摔……可就在這一次次頑強地堅持下,我最終取得了勝利。

成功不易,它需要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但成功也很容易,它只要一條公式,頑強+堅持=成功!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568字

昨夜,一場春雨,使得萬事萬物平添無盡清潤的歡喜。一溪涓涓細流的春水,趟過一樹一花開的門前,一抹嫣然不語的笑意,隱匿下光陰不老的故事。

在《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故事中,我認識到了居里夫人這個偉大的人物。居里夫人把她的一生都捐給了科學,並不貪圖名利,可想是個多麼偉大的科學家呀!

我覺得,居里夫人很偉大,也很“美麗”。她對科學的貢獻世人罕見!為了純淨的鐳,她竟要在成噸的工業廢渣中進行提煉,是有多麼厲害。我覺得,她還有一種無形的美,那就是——堅持,她為了鐳和釙,堅持了整整三年又九個月,多麼驚人的資料啊!多麼高尚的品格啊!

每當讀起居里夫人這感人的故事,我就會想起一個人——我的朋友小林,小林他很胖,因為愛吃那些高熱量的零食,所以有了他那胖胖的身材。當他意識到自己已經很胖時,才開始堅持跑步。現在,他每天早上起來就跑30分鐘的步,一來可以鍛鍊身體,二來可以減肥,現在的他已經比原來瘦多了,可他還是一直在堅持,讓自己真正的瘦下來,他的堅持同樣也感動了我。

通過小林這個事例,不但體現出了堅持的重要,同時也告訴了我們堅持的好處。

堅持的居里夫人成功了,有了巨大的成就,所以堅持是最美麗的。

一抹淡淡的香,一縷霧。捧著悠閒的心情,品嚐慢慢的詩意。寧靜的午後,風起,雲清。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656字

美麗的形象

橘黃色的月光穿梭於樹間,灑下點點光斑。語文書的扉頁微微卷起。我靜靜地翻看著《跨越百年的美麗》這一課,看完這一課,我心潮澎湃。

《跨越百年的美麗》這一課寫了這樣一個故事:居里夫人在1898年12月26日於法國科學院宣佈一件驚人的發現——天然放射素鐳。居里夫人因雷射線的侵蝕而導致她的容貌在隱退,可她卻堅持不懈一如既往地埋頭苦幹到離開人世。

我一直在思索:題目含有“美麗”這一詞,可“美麗”在這裡是什麼意思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可是當我讀到最後一句話:“在所有的世界名人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被盛名寵壞的人。”這是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對居里夫人的最高評價。

很多人成名後,都會瘋狂的張揚、炫耀。可是居里夫人卻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她視金錢如糞土,繼續在科學實驗中遨遊。美麗不僅僅只在於居里夫人的外表,還在於心靈與人格。她的嚴於律己,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所有的一切都聚集在她的身上。只要她一意識到某一條路是正確的,她就會頑強地走下去。

即使她被鐳射線侵蝕身體,美麗的容貌在漸漸隱退,但她在我心中依然還是那麼美。因為誰又能像居里夫人那樣堅定執著,剛毅堅強呢?誰又很清楚地瞭解在她美麗形象背後的故事呢?

在我們的班,有很多同學在紮紮實實地做著自己的事,像小溫、小葛,儘管她們的成績很好,不過他們仍舊學習著,努力著……

可能美麗的形象不是容貌,而是內心深處最柔和的一束光。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2884字

【篇一: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後感】

溫凱琳

“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這是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對居里夫人的評價。讀完《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課文,我覺得確實如此。

這篇課文講的是居里夫人的經歷。她發現了鐳,併成為第一位登上法國科學院的女子。但她視名利如糞土,因為她重視的是科學。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居里夫人提煉鐳的那一段。“三年又九個月”、“成噸”、“0。1克”,這些資料,讓我深深感受到這位女子的堅強與執著,還有她的美麗。

正是居里夫人這種可貴的性格,讓她能夠為著自己的目標而不斷地工作。她的科學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我被她的執著深深地打動了。

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有這種執著、堅持不懈的精神。我不禁回憶起那次軍訓。暑假後,我們就開營,還是驕陽似火。我與其他同學一樣,在操場上,頂著烈日站軍姿。汗溢位來,流過臉邊,滴進耳朵,浸溼衣服。總感覺臉怪癢的,想撓一撓。心中猶豫著:是打報告呢,還是堅持一會兒?正想脫口而出的“報告”,最終還是被我嚥進了肚中。軍訓過後,我也明白了:堅持就是勝利。

居里夫人在研究時,鐳射線也讓她眼花耳鳴,渾身乏力。但她並未因此而放棄,只是默默地工作,直到離開人世。這樣一位獻身科學、執著追求的女子,難道不是最美麗的嗎?

【篇二: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後感】

高浩源

春風和煦,微風拂過。我捧著語文書,在暖暖的陽光下,靜靜地閱讀《跨越百年的美麗》。

這篇文章講的是法國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為了提煉出純淨的鐳,日夜工作,不辭辛苦,整日在煙熏火燎的地方工作。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時,鐳射線也在無聲地侵蝕她的肌體,她最後光榮離世。

讀到這兒,我的心情何曾不是五味雜陳呢?在發現鐳的那一刻,居里夫人明明可以用她那聰明的腦袋將鐳申請為專利,便可以好好地大賺一筆,來補貼一下不是十分富有的家庭。可在金錢與奉獻這道難以選擇的題目面前,她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奉獻,這是需要多麼強大的意志力啊!到後來,居里夫人告訴她的朋友缺少一克鐳,她的朋友何曾不是驚訝呢?並且,她還獲得了十項獎金、十六種獎章、一百零七個名譽頭銜,還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要知道,諾貝爾獎是至高無上的榮耀!許多人一輩子也換不來的。可她視名利如糞土,將獎金全部資助給祖國,把獎章給女兒玩,這是多強的奉獻精神與愛國精神啊!

現實中,我們不也需要這樣的人嗎?比如那些慈善家,他們雖然有許多財富,可他們並沒有只用於自己,而是無私地奉獻給山區兒童,讓山區兒童也能過上像我們一樣的生活……

我們必須要記住一個名字,她叫——瑪麗·居里。

所以,讓我們與瑪麗·居里同行,與奉獻同行,讓世界充滿愛與奉獻吧!

【篇三: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後感】

楊嘉儀

以前,我對“美麗”這個詞的理解只是淺淺的表面認識,僅僅代表外貌表面楚楚動人罷了。但是,在今天,我學習了樑衡寫的《跨越百年的美麗》之後,我不僅深入瞭解了瑪麗.居里,還從她身上對“美麗”這個詞有了新的認識!

瑪麗。居里是著名的物理學家、化學家。擁有一頭金黃的長頭髮,白淨端莊的臉龐,微微內陷的大眼睛,高挺筆直的鼻樑,薄薄的優美脣形,無不體現了她那美麗的容貌,再加上她苗條適中的身材,簡直是成了美麗的標準,美麗的代言人。

世間有一句俗話說:“山美不在高,而在景物;人美不在貌,而在思想。”居里夫人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容貌而得意,甚至在工作時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執意把她一頭金黃的長頭髮剪去,保持一種樸素的狀態。她身上善於思考的品質是美麗的。只要遇到她不懂,或者疑惑的問題,她總會散發出“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好比一個貝殼,別人只是玩玩一下而已,可是居里夫人一定要研究一下,這個貝殼是怎樣生長,怎樣衝到沙灘上的。別人摸瓜她尋藤,別人摘葉她尋根。獨特的思維也正使她有了獨一無二的正確結論。她身上堅持不懈,艱苦奮鬥,執著追求的精神是美麗的。是她經過自己的努力,提出放射線,發現釙和鐳。但是,要發現鐳是非常困難的。在當時,居里夫人和她志同道合的丈夫皮埃爾為了提煉純淨的鐳,搞到了一噸含有鐳的工業廢渣。工業廢渣,顧名思義,是又髒又臭的。這一點我不得不佩服居里夫人的不怕困難,他們在破棚子裡支起大鍋。把一噸工業廢渣分成一鍋一鍋進行冶煉,這項工程是24小時,必須有人留在現場,居里夫婦輪流24小時工作。就這樣居里夫人終日在煙熏火燎的實驗室日復一日重複相同的工作。三年又九個月,他們終於從1噸礦渣中提煉了0。1克鐳。多麼長的時間,居里夫人一直努力研究,努力堅持著。也服了實驗時所遇到的多少困難,多麼了不起!鐳僅僅雖然只有0。1克,但它散發出了令人陶醉的美麗的熒光藍,從中也融入了居里夫人不屈的信念!居里夫人無私奉獻也是美麗的。千萬別看她是區區一個普通女子,性格天生有一種無私奉獻的勁兒。當她一發現鐳,可以把方法保密起來,而她無私公佈,讓全世界的人民公告?的發現。丈夫卻不幸被馬車撞倒,猝然長逝。堅強的居里夫人沒有倒下,依然獻身科學事業。居里夫人淡泊名利更是美麗,她名滿天下,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她視名利如糞土,把獎當玩具看待,告訴自己不能被迷惑,不被盛名寵壞。

是的,這就是居里夫人,一位不僅外貌美,內心也美的偉人。正如歌德所說:“外貌只能取悅一時,內心美方能經久不衰。”這便是“美麗”這一詞真正的含義。

【篇四: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後感】

劉書麟

讀了《跨越百年的美麗》,我明白了:要想有所成就,就得學會堅持,如果半途而廢就可能與成功失之交臂。

瑞麗。居里,作為發現放射性元素鐳的第一人,也是第一個登上法國科學院的女性科學家,她的成功並非沒有道理。文中的居里夫人,就是明白了堅持的重要性,才能發現鐳。如果居里夫人在實驗一半就半途而廢,就不會有這震驚科學界的重大發現,更不會成為科學史上一個關鍵的人物。

俗語說:“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這正是居里夫的一大品質。看到這,我想起了以前的我。我是一個不懂堅持的人,有些事情比較困難時我就想著要放棄。但是當我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明白了:做什麼事都要學會堅持,不堅持把事情做好,你怎麼知道會不會成功?萬一成功了,不就錯失一次機會嗎?

堅持也是成功的關鍵啊!如果沒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就不會有結果,沒有結果怎麼知道好壞?所以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半途而廢還不如不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始有終,做到最後,即便失敗也是一大收穫,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也能積累寶貴的經驗。

學習上也是如此,只有堅持不懈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上帝給每一個人的機會都是平等的。只要你把握好機會,並堅持到最後一刻,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母愛,無言的感情 篇19

高一作文 ,1134字

小的時候,母親,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名詞。她只會在雨天等在學校門口,只為了讓我們不要淋雨,自己卻早已被淋的很溼,我們只會認為他很傻:颳風天,她等在家門口,囑咐你穿上他手裡拿著的厚外套。自己卻穿得單薄,我們只會感覺他很煩;晚上躺在床上剛剛睡著,她輕輕地推開門,走到床前給我們蓋好被子,我們只會覺得她睡醒了……童年的我們,是那麼的無知,把母愛,看成一張紙。

漸漸地長大,母親,是一個在心裡佔有一定地位的人。她會在放學後給你準備一桌豐盛的晚餐,因為他知道,我們一定很餓,我們心裡已經出現一絲心動;冬天下雪,她會陪你走到學校,因為她怕你在路上滑倒,而自己在回家的路上卻滑到了無數次,聽到這一切的時候,我們心裡會有一點心酸;她會在每天早上做好營養豐富的早餐,只是因為她希望我們一天都有精神頭,有能量,卻沒有發現自己已經有了黑眼圈,我們看到了,心裡會掠過微微的心痛……少年的我們,漸漸注意到了細節,開始發現每一次母愛,把母愛,看做一篇內涵豐富的文章。

現在的我們,母親,是一個生活中不能沒有的偉人。她會每天比誰起的都早,因為她不想讓我們上學遲到,我們會心疼她有沒有睡醒;她會每天比誰睡得都晚,因為她要確保我們地熱田的生活已經被安排得井然有序,沒有問題,我們會擔心她這樣會不會很累;她會在工作上很努力,因為她想要做一個好榜樣,做我們生活中的好榜樣,我們會以她為榜樣;她會在我們的生活中做好點點滴滴的小事,因為她不想讓我們不因為家裡的事牽扯到學習上的精力,我們會因為這些小事感動……長大後的我們,會因為母愛而感動,把母愛,看做一本書。

母親,是我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人。她不僅僅會為我們做飯,為我們洗衣服,為我們的生活打點好一切。她還會在我們失落的時候陪在身邊:心情不好的時候,是他在身邊給我們講他的經歷,講她以前心情不好的時候會痛快的大吃一頓,讓飯菜沖走不快樂的事;考試失利的時候,她會陪在我們的身邊,幫我們分析沒有考好的原因,是努力不夠,還是方法不對;在學校裡與同學鬧矛盾了,她會陪在我們身邊,幫我們發現對方的優點,讓我們發現對方也有很多好的地方……她總是這樣,通過很多小事讓我們懂得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讓我們懂得面對挫折應該想盡辦法解決,而不是等待別人的意見和幫助……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

母愛,是血與脈的相通相融,是兒女的父母親的痛。母愛就象一首田園詩,幽遠純淨,和雅清淡;母愛就是一幅山水畫,洗去鉛華雕飾,留下清新自然;母愛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轉悠揚,輕吟淺唱。

母親,是我們一生擁有的最為珍貴的人。母愛,是我們一生中最值得珍惜的感情。讓我們發現母愛,認識母愛,將母愛轉變為自己對母親的愛,讓母親知道,我們愛您!

最後,我想說,媽媽,我愛您!

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讀《歷史的選擇》有感 篇20

讀後感 ,959字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伴著耳邊那簡單卻又熟悉的音樂,我翻開了那本《歷史的選擇》,似乎又離著那個共產主義好戰士—雷鋒,更近一步了。

雷鋒,是一個出生在貧苦家庭的孩子,20歲時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入伍以來,他處處為民,認真負責,甘於奉獻。“為洪災地區捐款”、“幫助困難同志的家庭”、“給婦女買車票”……這些看似很“傻”卻又質樸動人的故事。正是他對革命事業的實踐與忠誠。而他的那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又不知感動鼓舞了多少輩的革命實踐者和推動者。而就在一次運輸任務中,雷鋒卻不幸殉職,那時,他才年僅22歲。

雷鋒曾在他的日記中寫道:“我要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的確,他的一生都始終奉行著這句話。做一個螺絲釘,雖然不起眼,卻也有著自身獨特的價值;做一個螺絲釘,雖然力量不大,卻是永遠肯鑽肯擠;做一個螺絲釘,雖然容易被鏽蝕,但只要時常的清洗和保養,便可以永不生鏽!其實,人生不也應該是這樣嗎?可以默默無聞,卻要永遠堅守;可以力量渺小,卻要盡心盡力。每個人都可以是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但前提是一定要有一顆赤子之心。所謂赤子之心,亦可以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忘我為人,也可以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自信豪邁;亦可以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平淡。毫無疑問,雷鋒便做到了。

當然,一個機器上並不是只有一個螺絲釘。同樣的,一個國家也不能只有一個雷鋒。只有成千上萬的“雷鋒”不斷成長,不斷站起,中國才會更有力量!

鳥兒選擇了天空,便選擇了飛翔;魚兒選擇了海洋,便選擇了遨遊;駿馬選擇了草原,便選擇了馳騁,而雷鋒選擇了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便選擇了一生的風險,不變的堅守。一如我們偉大的祖國,無論列強怎樣侵略,無論風霜怎樣摧殘,她卻選擇了堅持,選擇了奮鬥,選擇了浴火重生!或許,只有經歷過些什麼,才會明白重生新我的含義,才會明白涅??重生的艱辛!

回望歷史的漫漫長河,中國的腳步卻從未停止過前進。每一粒泥土的沉澱都是千年傳統的精華,每一次林間的長嘯一如當初的瀟灑。而無論歲月怎樣更迭,都有一種精神,一種執著始終不變,而這其中便包含了我們熟知的“雷鋒精神”—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