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零零後遇上“碎片化”相關作文20篇

當零零後遇上“碎片化” 篇1

當零零後遇上“碎片化 ,871字

作為一個零零後,我生活在一個“碎片化”的時代: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學習,碎片化的交流……瑣瑣碎碎的生活不免讓我有點小壓抑小焦慮小無奈。

但是同時,我也生活在一個人工智慧的時代,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我也逐漸學會了運用一些先進的學習工具,提高了學習效率,似乎碎片也有了聚集。比如,我打字的速度實在很慢很慢,需要查資料的時候,總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而現在,我只要運用語音識別功能,就能輕輕鬆鬆簡簡單單把要查的事情告訴手機或電腦,而它們也總能把各種資訊“秒回”給我;又如,我以前遇到難度很大的數學題時,總是要打電話問還在外地加班的爸爸,而現在我只要利用“百度作業幫”,就馬上能讓答案水落石出,關鍵還有我最需要的題目分析,常常讓我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再如,我以前想閱讀的時候,總纏著爸爸媽媽去新華書店買書或者網購,但現在只要在網上下載好軟體就能足不出戶看到大量古今中外的電子書籍,還有帶語音朗讀和自動播放功能的呢!所有這些,都節約了我的時間,讓我能有機會將碎片“化零為整”。

除了運用高科技來面對碎片化的生活,我還有一招獨創的“邱氏休憩法”,它讓我學會在各學習片段過渡期間盡情揮灑自我,徹底放鬆,那就是廁所間吹口風琴大法。當我做一堆作業做得昏昏欲睡或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我會放下手頭的作業,拿起心愛的口風琴跑進廁所間,看著手機上搜索到的樂譜,摸索著吹出一個個音符一段段旋律,當斷斷續續的旋律逐漸變得流暢優美的時候,我一下十分得意洋洋,信心滿滿,渾身就像打足了氣的皮球一樣歡快不已。當我吹完一段回到書桌前繼續奮戰的時候,我的精神甭提有多好啦!

另外,我還有一個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的好辦法。那就是利用好從這個興趣班奔向另一個興趣班的路上的時間;利用好每一個出發以及回程的時間。就像寫這篇徵文的構思,就是我在回家的路上一邊坐車一邊搞定的,我一路就想著把“怎麼把碎片變好”,然後,我的心裡的作文稿就呼之欲出,到家頃刻就能成文。

零零後的我們,用快樂的方式對待碎片化的學習,用先進的技能迎接智慧時代的到來,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享受著生活。

“零零後”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篇2

“零零後”遇上碎片化 ,1206字

我們這代出生在新世紀的人又被人們稱為“零零後”,我出生併成長在一個移動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資訊化時代,與父輩不同的是我從小就接觸各種電子裝置。我們的好奇心無師自通,各種電子裝置在我手上都能把它們的功能發揮的淋漓盡致。每當我去爺爺奶奶家裡,我就成了他們使用手機,機頂盒等電子裝置小老師。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給我們生活帶來了無限的便利,我可以很方便地通過手機獲得各種各樣的資訊;當然也可以快速檢索查詢到我需要的知識;我可以很方便地查詢到我周圍的飯店並且輕鬆地為我叫一個自己喜歡的外賣,甚至於可以清楚查到下一班公交車到站時間……。手機在給我們帶來這些方便的同時,也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我每天通過手機報、部落格、搜尋引擎、新聞網站、QQ微信等多種方式獲取資訊。在各個生活的間隙獲取資訊,在吃飯時看一眼手機,在坐公交車時用手機上微信聊天。網路上資訊量如此之多,我獲取資訊如此容易,我養成了一個壞習慣:文件一長,我們就沒有耐心看完。我每天走馬觀花地閱讀非常多的資訊,可是,除了增加一些談資和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理外,回想起來,似乎並沒有記住多少東西。這就是我的碎片化生活,人們在社交網站和微博上討論問題,發表看法,都是一種“輕重量的社會姿態”,這只是人們接受碎片化資訊後的一個隨機反應,和一個人深思熟慮後採取的行動完全不同。我們正處於一個充滿中斷的時代,隨時被打斷,時間的碎片化越來越強,處於這種多工切換的人由於大腦處在檢索狀態,未進行思考,智商也在下降飛快。碎片化時代使我們的人際關係疏離,有句話說的好,“世界上最遠的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卻在玩手機”。有時在地鐵裡看到大家各自拿手機忙著,談話交流的很少。有時我在家裡看手機時間多了,卻沒有看到邊上媽媽望著我那渴望與我交流的目光。

碎片化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什麼?對於我們這些處於學習階段的學生,我們應該有充分的思考,深入的理解才能給我們帶來知識,我們需要鍛鍊我們的思維,這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必須要經歷的階段。我們在這個資訊化時代,應當主動避免碎片化的生活,請我們把手裡的手機放下,拿起一本自己書安靜地去閱讀。以輕鬆的心態讀書,享受讀書的過程,“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當我們沉浸在書籍帶給我們精彩,牽引著我們的閱讀走向縱深,我們提出更多的問題,我們會更加主動和迫切,會讓我們閱讀得更深入。請我們把手裡的手機放下,跟爸爸媽媽一起聊聊天,聽聽自己童年趣事……,去跟奶奶學學包餛飩,找自己的同學一起去圖書館找到自己喜歡的書坐下來靜靜地讀它。

科技進步和時代發展,碎片化的生活悄悄地來到我們的身邊,我們可以盡情地享受它帶給我們的方便和快捷;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讓我們的大腦離開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的大腦靜下來,去學習,去思考,去創新,這不正是我們人類發展進步的根源嗎?我相信充滿智慧的人類一定會利用好碎片化的生活的便利,努力使我們未來的世界更美好。

00後遇上“碎片化”生活 篇3

00後遇上“碎片化” ,1062字

“碎片化”一詞出現於上世紀80年代的有關研究文獻中,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如今,碎片化閱讀、碎片化交往、碎片化營銷、碎片化媒體、碎片化資訊等。碎片化存在,並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碎片化”成了現代人,尤其是我們這人的生活方式。

資訊化程序中出現的智慧工具是碎片化產生的直接原因。以碎片化閱讀為例,試想一下,通常情況下,我們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清晨,被手機鬧鈴聲叫醒。背上書包,出門上學。爸媽在開車的時候不忘開啟收音機,聽聽概要新聞內容,好像頓時瞭解了全世界而欣欣然的安慰自己。我有時坐地鐵去上課的時候,一邊刷刷朋友圈,一邊朋友聊聊天。回家後,如果作業都做完了,就繼續在家上網淘寶、手機閱讀、或者聯網查資料看看。最後困到不行,就洗洗睡覺。

這就是我們最平常的生活。

有長時間我們沒有捧起油墨味濃重的報紙,有多久我們沒有看完一本完完整整的紙質書,有多久我們沒有靜靜的停下腳步聆聽家人、朋友話語?我們甚至已然不能想象,如果有一天,突然沒了手機,沒了電腦,我們的生活將如何開始,又如何結束?刷刷朋友圈,看看朋友的近況;隨手發一條微博,讓世界都知道自己的所思所想。只需啟動一個小小的app,成千上萬條的諮詢撲面而來,隨手摘上幾條美文,便迫不及待地去朋友圈炫耀一番,等著大家點贊。

直到一次回家的隨筆作業,提起筆來,卻寫不下一個字。飄過腦中的不是成千上萬的字,句或素材。而是黑壓壓的一片霾,蓋住了我的眼,堵住了我的腦。我急忙拍打腦袋,看看是不是這些遺忘的東西在腦袋的某處,好像這樣一拍就能躍然紙上。沒用,著急了之時,我的手卻不由自主的拿起書邊的手機,開啟百度查詢著,僅僅幾秒鐘的時間,成千上萬的搜尋詞條便一一羅列了出來,我並沒有感到一絲開心,相反,我害怕。當各種名目繁多的輸入法使我們電腦輸入近乎完全取代了寫字。我們已經失去了對知識記憶和儲存的渴望和本領。我們更多查詢的是答案,而不是智慧。

人際交往也將要被手機的app碎片化。同學見面交流都變成了奢侈,更多的則是,在QQ群裡面冒泡打招呼,或者空間發的說說點個贊。看,這就我的生活,被碎片化的資訊慢慢分割,彷彿古人用盡了千百年的智慧,我們只需複製貼上,不再需要思考,不再需要創新,不再需要語言。生活在碎片的世界裡,沒有任何事情值得持續投入及追求。但我們樂此不疲,或許當碎片化的時代慢慢落下帷幕。

我們只能看到這一片片的倒影,一切都是虛幻無物,什麼也沒留下,什麼卻也留不下……

現在我們可以做的也只有放下手中的電子產品,重新拾起被碎片化帶走的濃濃書香,撿起被碎片化帶走的人情世故!

遇上碎片化生活“分割成零碎生活” 篇4

遇上碎片化生活“分割 ,556字

現在的生活因為科技的發達總是被分成零零散散的,以至於我們不能順利的完成某件事。

不用上學的日子,我當然要睡懶覺了。那天早上,我正在夢鄉里做著夢,突然電話鈴進入了我的夢裡,我怎麼關也關不掉,無奈之中醒來,“誰啊,一大早就來擾民……”我喃喃自語。我拿起聽筒,只聽見外婆急切的聲音“我快到你家了,趕緊下來到車站這裡接我!”好了,我的懶覺到此結束,早上八點。

將外婆接上來以後,吃早飯,做作業。這些事情都完成了,正好下午一點,我可以睡一個午覺。剛剛躺下去沒幾分鐘,又是一個電話,我氣沖沖地走出去,心想“又是一個打擾我睡覺的。”拿起聽筒,對面傳來媽媽的聲音“你去跳兩百個繩,老躺在家裡可不好”。聽完以後我已是怒髮衝冠,但是生氣又有什麼用呢,只好乖乖拿繩子。

301室沒有人住,所以我就在家跳起了繩,還沒跳完100個,201室的人找了上來:“麻煩你不要在這裡跳好麼,兩樓都聽得見!”我很想發脾氣,可是我沒有辦法,只好拿著繩子走到樓下跳。

跳完繩,洗好澡,我真的想好好睡一覺了。我家的門鈴響了。是快遞員,說我家樓下的門又打不開了,我現在真的是一肚子的氣不知道往哪兒發洩,去樓下拿好快遞,媽媽又叫我和外婆出來吃飯,我的午覺,沒有睡就這麼結束了。

現在想想,要是沒有電話那該有多好呀,雖然不是很方便,但是就可以不這麼頻繁的擾民了。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化零為整 篇5

國一作文 ,1441字

生活,已經被慢慢的碎片化了。

從話語的方式到消費模式,都被一一瓦解,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個個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異化訴求以及社會成分碎片化的分割,這就是現如今碎片化的生活。

在這麼一個充斥著“碎片”的時代,我們的靈魂,思緒,閱讀,乃至整個世界都在碎片化,思緒在碎片上跳動著,正如那刀尖上的舞姿,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消失殆盡、不復存在。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個八字成語已經向我們揭示了人類的貪婪以及慾求不滿。產生這一系列事情的根本還源於人類對於財產,名利等利益的追求。普遍大眾都有這樣一種心理,因此社會隨之而碎片化。人們為了追求自己所想得到的利益,使社會分裂成了無數個“利益族群”,這一結果,稱之為碎片化後的生活。

殘缺不齊。

這是我所可以給出的評價。

碎片化的生活是由多個碎片化的事物組合而成的。

比如說:隨著電子產品的發展,大家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手機,電腦,以及其他電子產品了。正是因為這樣,你會發現:在這時,利益群體便是那些創造了手機,以及各類社交軟體的公司;人們之間的正面交流已經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利用電子產品進行交流;人們在開會的時候,也會不自覺的去偷偷地看手機,而不是認真開會;人們在社交的時候,也越來越頻繁的掏出手機,最後甚至可能變為幾個人坐在一起看手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少……

這正是碎片化的社交。

在踏入社會之後,人們會發現自己沒有了整塊的時間去系統的幹一件事,而是零零散散稀稀拉拉地幹一點,再幹一點。但是呢,微博,QQ,微信,部落格的橫空出世也使我們多了很多念頭“刷一會微博再吃飯也不遲”“看一會兒QQ空間再工作也可以”……

這些思想的形成都源於時間的碎片化。時間碎片化了,人們卻用擠出來的零星時間去看QQ,看微信……

就像我。每天一早起床的時候,最想做的事不是背書,而是“再躺一會兒吧”這時候,這碎片化的時間就已經被浪費了;吃過了飯,好不容易有一些時間,而我則會捧起手機和同學亦或是網友閒聊,這時間又被這些鋪天蓋地的資訊所填滿;只有到了晚上臨睡前,我才會想起背一篇古文……即便我擠出了一點時間背書,卻還是浪費了大部分的碎片時間,如此這般還不如將所有時間併成一個個整體,該幹什麼幹什麼,不會打折扣。

這也是碎片化生活。

為了改善這些情況我們所要做的則是破鏡重圓,讓時間,閱讀,生活,社會,乃至世界,重新拼湊為完整的一塊“鐵板”。

曾經化整為零,到如今則需要化零為整。

碎片的整合。

要想做到化零為整必須要讓人們拋棄一部分自己的利益。“舍小家為大家。”這是所有人都明白的一點,也是所有人都不願意做的,但也是這個世界要破鏡重圓唯一的條件。如果做不到此,那麼碎片化的生活將繼續存在,直到刀尖上的舞蹈將無法繼續的那天為止。

到那天,人們的生活就只剩下QQ,微信,微博了。

那是個最慘不忍睹的結局。

為了以防這種事情的誕生,我們自然需要為了整合世界,而捨棄一些自己的利益。

社會化零為整後,思緒就不會有隨時消散的可能性,會讓我們感到安心,也可以使我們的生活回到正軌上,也可以使我們多一些溫情,多一些社交,也多一些人情,也多一份家的感覺。

那樣就再好不過了。

當“00後”遇見“碎片化”生活 篇6

國三作文 ,1140字

2004年3月的一個夜晚,我這個“00後”懵懵懂懂地一頭扎入了這個全新的世界,開始了屬於我的漫漫人生路。在過去的十三年中,我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事、物,感受著真善美;同時也遇見了前所未有的“碎片化”生活,—

眨眼又是一個幸福的週末,無鬧鈴之亂耳,無課程之勞形,怎一個“爽”字了得!我揉著惺忪的睡眼,拿起床頭的手機,照例瀏覽一下視訊的更新進度,然後點開微信班群,撲面而來的是幾十條新資訊“班長,下週的隊會稿子寫好了嗎?”、“老班,課本劇劇本找到了嗎?”、“老陳,有空約一局王者怎麼樣?”……

“噢,不”我哀嚎一聲栽倒在枕頭上,頓時覺得美好的週末被無數的任務“攪局”了!老媽循聲而來,問清了事情的原由,幸災樂禍地“嘿嘿”直樂,然後丟下了一句最高指示:“能者多勞,速戰速決!”

我蔫頭耷腦地吃著早餐,嘟囔著微信群的“十宗罪”,吃到一半的時候,我發現我心愛的大茂脆筍快吃完了,不由地嚷嚷著再買幾瓶,老媽一邊答應著一邊拿起手機,點開一號店的APP,在購物車裡加了幾樣日常用品,我瞥了一眼,發現十點前下的訂單當天就能送到,老媽一副篤悠悠的樣子,對我說了句“瞧!碎片化購物,方便!”

早餐後我休息了一會兒,照常進房做作業,爸媽也開始各司其職—我爸負責打掃房間,我媽則一頭扎進了廚房。休息時間我去廚房慰問辛苦的大廚,卻發現廚房裡傳來一陣說書的聲音,原來是老媽一邊洗菜做菜,一邊用喜馬拉雅APP聽《三國》吶!說書人抑揚頓挫的語調,和老媽手裡的砧板菜刀剪刀的碰撞聲,奇妙地交織在一起……哦,這大概也算是一種“碎片化閱讀”吧!

週末的午後,是我最自由最嗨皮的時間—因為我可以名正言順地拿起手機,和我的朋友們在網路上聯網打幾局遊戲,雖然週五剛剛和他們分開,不過在遊戲裡搭檔廝殺一番,和在學校裡一起上課的感覺可完全不同!等我盡興地放下手機,老媽幽幽地嘆了口氣道:“想當年,我們小的時候,和鄰居家裡的小夥伴們一起去弄堂裡玩……”得,老媽一回憶往事可是滔滔不絕、綿綿不斷,我趕緊丟給她一句“這就叫‘碎片化娛樂’呀!”然後一溜煙進房間做作業去嘍!

這就是我們“00後”遇見的“碎片化”生活,我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沉浸在碎片化的模式中。我們享受著手機APP給我們帶來的便捷,見縫插針地利用所有片段的時間閱讀網路資訊,以父輩無法理解的方式溝通著彼此之間的情感;但我們也被鋪天蓋地的資訊包圍著,無論是否願意,那些提示資訊總是會跳出來阻礙我們的視線,我的同學們甚至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已經逐步喪失了靜下心來閱讀一本紙質書的耐心……

我們是“00後”,面對全新的“碎片化”生活,我想我們能做的是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唯有儘可能地保留澄淨的心靈,才能在這多變的時代中,尋找到不變的心靈皈依!

當閱讀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篇7

當閱讀遇上碎片化的生 ,771字

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使我們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在文化方面,這種變化又是否令人滿意呢?目前讓很多學者擔心的一個數據就是國人人均閱讀量。2016年,我國成年公民人均紙質閱讀量為4、77本,而電子書閱讀量也不過四五本。這離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當手機打碎了我們大塊的休息時間後,我們無法靜下心來讀書;二是在網際網路大量資訊的衝擊下,我們不願意把時間花在閱讀中了。

所謂的碎片化生活,指的是當今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模式:看似一天到晚在忙,但卻有無數個小空閒。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雖然時間被拆成了碎片,但並不意味著這些時間不能利用。或許無法每天抽出時間來讀《史記》,但一天一句《論語》,只要肯做是一定沒有問題的。以語錄體方式呈現的《論語》,其實就是碎片化閱讀。孔子所言短小精悍,言簡意賅,而且這些道理仍有豐富的現實意義。柏拉圖的《理想國》亦是如此。所以,想要讀書的人是不會被碎片化了的生活束縛住求知的大腦的。

而第二種人才是拉低中國人均閱讀量的主要群體。他們浮躁,忙碌,整天忙著社交。他們選擇用看無聊的推送,惡俗的笑話來度過自己的碎片時間。他們在時代的洪流中放棄了對自身修養與文化的提高,轉而隨波逐流。這種人,應該好好利用起他們最擅長卻又最不擅長的工具—電子裝置。微信公眾號中有一些好評如潮的書評、清單等值得快節奏的上班族閱讀。這些都是一本本名著的精華所在。花個十分鐘,只要心無旁騖地閱讀,思考,即使沒有讀過全書,還是能收穫其中的小部分營養。

碎片化生活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必然產物,而對於人來說,如何使這些時間得到充分利用顯得尤為重要。人要克服“既然沒多少時間,那就發個呆吧”這種心態,也就是在碎片化的時代,任何時間都不能被輕視。利用好這些時間閱讀吧,“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當我們遇上碎片化 篇8

當我們遇上碎片化作文 ,1127字

在路邊,在地鐵裡,在公交車站下,我們時時刻刻可以看到許多“低頭族”。也許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可以稱得上是十分“專注與認真”,任何事情都不能夠使他們的眼睛從移動裝置上移走。這樣的現象是移動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結果,也正是如此,移動網際網路把我們的時間變得碎片化了。

碎片化的生活方式當然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好處,許多以前要抽調出大塊兒時間來解決的事情如今都可以在閒暇時用移動裝置解決。例如網上購物,這使得原本需要全家出動到商場購置物品的活動成為了在路邊等車時即可輕易查閱網上購物平臺、選取符合自己喜好的物品進行購買,方便而又快捷,不僅省去了大量的出行時間,而且網上的購物優惠也使得很多人慾罷不能。

相似的,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閱讀等也就像碎片化的購物那樣漸漸佔據了我們的生活中每一個微小的時間空隙。也許正是這樣每時每刻都有什麼事情可以做的感受麻痺了我們的感知,我們逐漸地認為這樣的生活是高效的,認為我們充分地利用好了每一分每一秒,甚而覺得我們是多麼的偉大:以前這些只能發呆發愣的瞬間被我們如此有效地利用了,我們得到了身心上的雙重滿足感。但這樣的感受真的是事實嗎?我不敢苟同。

的確,我們看上去正像上文所說的那樣“珍惜每分每秒”,可是又有哪一個遇上碎片化生活的人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我只利用那些空閒的時間去做這些碎片化的事情”呢?事實是,不僅那些閒暇的時間被我們如此利用,就連我們原本應該運用整塊兒時間來做的事情也“被迫碎片化”了:上班時的我們會忍不住瞄一下手機檢視有沒有新的資訊;上課時我們的思緒會被今天看的資訊所幹擾而無法集中精力去聽課,甚至有些學生在課上會偷偷摸摸地玩手機;而需要我們用完整的時間去閱讀的經典文章被我們硬生生地分割成了一個個的小部分,每次再拿起手機翻閱文章時還會產生“我上次是看到這兒了嗎”的疑問……

碎片化的生活方式確實在一定的程度上幫我們節約了時間與精力,同時也讓我們擁有了對時間的最大化以及最自由的控制,但是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徹徹底底地成為生活的、時間上的主人,碎片化的時間應該被我們充分利用:背一段文章、背幾個單詞等都是很好的利用方式。當我們無法改變時代的潮流時,我們只能積極地適應,並且以最好的方式去運用它們,誰說碎片化的時間一定要被手機等移動裝置所束縛呢?

而當我們反過來被碎片化的時間所控制住的時候,我們會驚訝地發現我們連原本應該做好的事件也因為這樣那樣的碎片化的運用而拖延了。這時候的我們會是何其地焦慮呢?

當我們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們應該學會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與思想,充分地利用一切可支配的時間來完成我們需要做的任務,其次才應該是利用那些碎片化的時間去做些真正可以被碎片化的娛樂或是生活瑣事。讓一起我們逐漸成為時間的主人!

遇上碎片化的當下 篇9

遇上碎片化的當下作文 ,1240字

去年冬天,我們全家去了雲南。清晨,我們在面對洱海的露臺上,看著太陽踩著只屬於它的節奏,升起。媽媽給老爸泡了杯熱茶,老爸則是架著三腳架,專心的拍著他心中的”大片”。晚上,還是在這個露臺上,星星漫天,散落在夜空中,一顆顆、一點點既明亮又生動,

似乎在和地上的人兒對著話。“唰”的一下,“我看到流星了”聽見媽媽興奮地說。然後,馬上低下頭虔誠地許願。我想媽媽一定是在為家人祈福,她一直都這樣的善良、樂觀。洱海不是海,溫暖不是春!我喜歡洱海,爸媽也是。

爸媽平日裡的工作都非常忙,雲南之行,我們沒有做任何的攻略,只是提前幾天訂了機票、住宿。“會有點小貴哦?”在攜程網上訂機票和酒店時,我對媽媽說。“沒關係,對的時間很重要!”媽媽說。在之後的那些天裡,我們一起選擇了幾處喜歡的、嚮往去的地方;我們一起吃了全家都喜歡吃的食物;我們一起和喜歡的人們閒聊、合影。這樣的日子裡,沒有“網紅、爆款”,只有適合我們一家人的舒心和愉悅。

大年初一的早上,媽媽拿出了一疊捲起的紅紙,讓我幫忙給老爸磨墨、拿筆。

“鳥語花香百般好,家和人睦萬事興”橫批“丁酉行運”。老爸小的時候,曾拜師習字,

自認寫了一手好顏體,所以每一年的春節,老爸都要堅持自己寫春聯,他說自己寫的,

會更有意義,也更有屬於我們家對於新的一年的美好祝願。

今年的立夏,剛好是週末。媽媽帶著我,和她的朋友們一起去了橫沙島。蘑菇叔叔是當地人—和《小森林》裡的“市子”一樣,從小在森野村莊里長大,一直到高中畢業才離開。“島上幾乎看不到什麼年輕人了,大家出去了就不想再回來。“但是在蘑菇叔叔的心裡,沒有地方比小島更美了。兩年前,他決定回來。週一至週五,他依然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到週末,他便會和朋友們一起上島,圍坐在木質的長桌邊,做一件蘑菇叔叔認為很重要的事情—吃飯。佈置場地、做飯都是他一手包辦,當然,還有蘑菇叔叔家的老奶奶。“老人家做的魚丸湯,會令人想念。”他說。那天,我們一起用植物顏料染了桌布;一起在林中吹散著蒲公英;一起摘了好看但不能吃的莓果。初夏的陽光,一排排剛染好的桌布在風中搖曳,每一個人都是那麼的開心、舒展。下午四點半,我們一行人抵達碼頭,搭乘一天裡最後的一班船回吳淞站,橙色的船票,15元一張。媽媽把票根留著了,她說:“走過的路,見過的人,都會是一種積累。”

轉眼入秋了,我也正式的成為了一名高中生,有些怯場,但也憧憬滿滿。媽媽說:“孩子,認真、踏實去走過你的高中歲月。”

此時,當我再次看著作文的主題“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們家的日常,已是很好的“解藥”。老爸是個很會分析的人,他總結性地對我說:“當下,時間碎片化不可避免,但認知碎片化是可以減少的。作為學生,如果用時間碎片閱讀文字碎片,就會形成知識碎片。從提高學習效率來看,儘量安排整塊時間學習閱讀最重要的內容,學習效率就會高。在碎片化的時間閱讀時,要提醒自己:每讀一點,儘快整合。”媽媽在旁邊笑著補了一句“生活中也是一樣的,整合出最適合自己的。”

當遇上碎片化的資訊時代 篇10

當遇上碎片化的資訊時 ,948字

如今,我們的生活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得越來越碎片化。手機幾乎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資訊量爆炸的今天,我們接觸的每一個資訊都“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種生活對我們到底產生了什麼影響?

每天晚上,我們在完成了一天的學習任務後,總是會拿出自己的手機,刷刷朋友圈,看看文章,以瞭解自己身邊的最新動向。我們絲毫沒有察覺到,我們所接收的資訊,已經逐漸碎片化了。我們刷朋友圈時所看到的每一條說說,並不會駐足在其停留很長時間,而是會繼續閱覽下面的說說。我們所看的文章也並不都是完整獨立的文章。很多文章可能都是其他來自不同地方的資訊組合而成的。在如今的快節奏生活中,很少有人能抽出自己的時間,安安靜靜地讀完一本書。大家只能用自己零碎的時間來獲得資訊。因此,這種碎片化的閱讀現象由此而來。

那我們該如何看待碎片化的閱讀和資訊呢?

首先,在快節奏生活的今天,碎片化閱讀大大節省了我們的時間。我們在網路上所看到的資訊都是精簡化後的資訊,屬於資訊中的精髓和要點,並且這些資訊能夠直接呈現給我們,省去我們自己尋找的時間。我以前上學時,遇到不懂的英語單詞就得翻字典,一翻就要翻個五分鐘。如今有了電子詞典,只要輸入單詞就能獲取它的中文含義及其他資訊,大大節省了我的學習時間。另外,這種碎片化的閱讀還有利於資訊的傳播,方便人們瞭解新的內容。

但是,這種碎片化的閱讀也會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許多人在慢慢習慣閱讀碎片化的資訊後,便會在閱讀時變得隨意,目光一掃而過,走馬觀花,從而錯失資訊。在過去,人們為了獲得知識,需要翻閱大量資料,而這些翻閱和查詢的過程正是加深印象、並無意間擴充套件知識面的過程。現在的人因為可以利用網際網路來輕易獲得自己想要的資訊,便不會去刻意認真銘記。袁枚曾說:“書非借不能讀也”,這話雖然是針對借書,但其中也有“輕易得來的事物就不會珍惜”的意思。並且因為碎片化資訊是雜亂的,所以人們可能會很難養成專心閱讀連貫書本的習慣。

因此,我們在享受碎片化閱讀和資訊時,也不能拋棄閱讀書本的傳統。碎片化的閱讀雖然給我們提供了便利,但許多通過閱讀書籍才能收穫的內容它卻給不到我們。身為一名學生,我們更不應該過多的依賴碎片化閱讀,而是要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這樣,我們的知識才會變得更加淵博,生活也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