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活變得碎片化相關作文20篇

當生活變得碎片化 篇1

當生活變得碎片化作文 ,886字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手機,pad,電腦給予了人們豐富多彩的娛樂方式。但是,我們的生活,正因它們,漸漸變得碎片化……

首先,何為碎片化?“碎片化”一詞,在上世紀80年代常見於“後現代主義”的有關研究文獻中,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如今,“碎片化”已應用於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和傳播學等多個不同領域中。這是百度百科對它的解釋。由此可見,它並不是一個原來就用在生活方式上的詞語,仔細思考後,我們就能發現這個比喻的準確得當。

我還依稀記得八年前—也就是我5歲時的生活畫面。早上,坐在餐桌前,父親手上持著一份報紙,仔細而有耐心地閱讀著。晚上,經歷了一天的辛苦工作,一家人坐在電視前,先是我和父母一起看我看不太懂的新聞,之後父母會伴著我看我喜愛的動畫片,全家人歡聲笑語。總結下來,就是早上看報紙,晚上看電視。然而,如今,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由於智慧手機的迅猛發展,我們獲取資訊的方式早已不止讀早報看電視那麼簡單。短短的一分鐘,我們便可以開啟知乎看一篇自己感興趣的文章,也可以在微信上看一篇公眾號的推送。我們很少再會像之前那樣抽出固定的時間來做固定的事。生活不再像以前那麼有規律,晚上,我們一家人吃完飯後就各顧各的玩手機,失去了家庭應有的溫馨感,這是碎片化生活的弊端。

但與此同時,它也給我們帶來了顯而易見的好處。在上下班的時間,本來只能站著發呆的人們可以掏出手機,瞭解自己感興趣的事,聽聽歌或打打遊戲等等,十分方便。如果把我們原來的生活比作石塊,那麼現在我們的生活更像是沙粒。雖然它不像石塊那麼穩定,但它可以到達原本石塊無法到達的角角落落。碎片化的生活還豐富了我們獲取訊息的途徑。官方報紙上的訊息固然可靠,但都包含了記者自己的想法。而且報紙上有關一個事件的內容最多隻有一兩版。但現在,我們可以搜尋得到有關一個事件的多篇報道,將他們進行比對,得出相對客觀的結論。

碎片化的生活對於現在的人們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我們如果能好好利用起它的益處,那麼我們的生活會更加充實,但我希望不要因為智慧手機而疏遠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當生活變得碎片化 篇2

當生活變得碎片化作文 ,876字

曾經的人們,沒有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想知道新聞就只能出去買報紙,若是要讀一本書就得去圖書館借或去書店買,想要與在異地的好友交流只能靠寫信,如果兩人住的地方很遠還要花很長時間,買點蔬菜,生活用品等就必須不管在酷暑時分或在刺骨的寒冬都要出門去超市或菜市場……

但現在,有了手機看新聞只要下載一些看新聞的軟體就能看到比原來資訊量多幾倍來自於世界各地的新聞,還不用出門買也不用擔心去報紙店太晚買不到報紙了,如果要讀書只要搜一搜這本書的名字馬上就會跳出全文,如果要與好友們交流只要在微信上傳送就好了即使橫跨幾個國家也馬上可以收到,而且還可以視訊聊天,如果要買任何東西小到一支筆,大到一臺電視機、一個沙發、一張床等等都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實現。

但萬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在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許多孩童年紀尚小卻因為手機而帶上了眼鏡,許多和我差不多大的中小學生們由於沉迷於遊戲而導致成績大幅度下滑。

雖然如此,但我們的生活也因網際網路的發展變得碎片化。

以前做每件事情都要用很長的時間,但現在只要靠閒暇的、碎片化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一件在網際網路不發達時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的事,如用碎片化的時間購物。

曾經要冒著大太陽、淋著大雨、頂著刺骨的寒風還要花很長的時間、精力、體力才能完成的事,現在逛逛淘寶、京東、天貓、一號店就可以買下來,不但便宜而且還可以送貨上門,這一切都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

記得我三四歲時,網路還沒有發展的那麼好,我的父母經常帶著我一起逛超市,一逛就是好幾個小時,逛到腿腳痠痛,只能買到部分需要的東西。

而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我的父母都開始網購了,曾經有些東西在超市裡買不到,但在淘寶等軟體上一搜就能搜得到,而且也不用像在超市裡購買完了一樣大包小包的拎回來,同時也不用擔心錢沒帶足這種尷尬的問題,因為在購買下單時,在支付寶上就能付款……

在這個科技化的時代中生活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無處不給我們帶來便捷,這樣碎片化的生活必是對網際網路發展的一種肯定,希望網際網路能愈發強大,並在便捷的基礎上,能為我們帶來更多的好處,將中國推到世界網際網路發展的頂層!

當生活變得碎片化 篇3

當生活變得碎片化作文 ,775字

在網際網路不斷髮展時,我們是否會習慣生活。從入境看來,人們似乎樂在其中。而其帶來的碎片化生活影響我們的心態和認知。這有利有弊。

當移動網際網路開始不斷影響這我們的時候,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出現了—碎片化。

碎片化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方便。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網路:手機閱讀,網上購物,等等。但是它們統統都被打成了碎片。可是,碎片化的閱讀可以讓我們對已經讀過的部分進行思考與反思。例如,在手機上看書,不可能花一天的時間來閱讀。這時候,我們可以進行碎片化閱讀,每天只讀一點,但是對這一點內容做個小結,有助於我們對接下來的文章的理解。

而網上購物也可以讓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東西。如今,購物已經變得碎片化,可是人們購物的時間節省了,我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將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人們甚至可以不用擔心超市的遠近,就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可以說是省時省力。

在碎片化生活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人們的生活也已經變得如碎片般:碎片般的社交,碎片般的時間……其中,碎片的時間則最為影我們的生活。

說到碎片搬的時間,就不得不提到我們學生寫作業時的問題了。寫作業是需要時間去思考的。但是,很多的學生在學習時捧著手機津津有味地看著。這樣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時間,還會影響我們的正常睡眠,因為在玩手機的同時,時間已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寫作業的時間則變得碎片化。通常當我們開始寫作業時已經很晚了。這樣不斷地惡性迴圈,一來導致我們成績下降,二來使我們的時間不夠用而逐漸產生了恐慌,怕第二天交不出作業而熬夜寫,這對我們的身體狀況是有害的。

想要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就應該好好反思一下我們的行為,其實,我們是可以放下手機的,不必每時每刻都依賴它,使碎片化所帶來的不利因素儘量遠離我們,而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整體化,規律化,即使有人認為自己做不到,但是我們可以嘗試,努力去改變

生活變得碎片化 篇4

生活變得碎片化作文8 ,812字

如今的大多數人,會選擇買磚頭厚的百科全書,遇到問題就翻尋嗎?當然不!百度一下,輸入關鍵詞,搜尋,問題便解決了。

如今的大多數人,除了必要的工作時間,還會有大片大片空餘時間任他們安排嗎?當然不!空餘時間越來越少,但擁有空餘時間的頻率卻越來越高,看似時間總量差別不大,但對於時間安排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鉅變。

如今的大多數人,會專門定一個時間,一個固定不變的時間,去趕集嗎?當然不!缺少什麼物品或是心血來潮想購物,隨時隨地都可以掏出手機,選擇物品、下訂單並付款,然後等著快遞送貨上門,事情就完成了。

而交友這事更別提多快多方便了,微博、微信或是QQ等社交軟體早已在民間普及,或是關注一下,或是搖一搖,或是匿名聊天,反正距離根本不是問題,交友就是如此簡單。和來自天南地北的朋友聊天甚至已成為一項閒暇時的娛樂活動。而且也無需花費過多精力,靠一封封信件維持感情。

由此可見:我們的閱讀變得碎片化,時間變得碎片化,購物、社交、學習等等的一切都變得碎片化了,即這是一個碎片化的時代,生活變得碎片化。而人們所要做的,便是適應這樣的生活、掌控這樣的生活從而使生活更加美好。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這句流傳千古的警示格言在生活變得碎片化的今天仍有著深刻的意義與價值。在這樣的時代,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的碎片化時間,不要因時間過短而隨意揮霍,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把握好時間便能適應這樣碎片化的生活。

然而,如果說把握時間是基礎,那麼追求效率便是關鍵,這對一個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斯特菲爾德曾說過:“效率是做好工作的靈魂。”只當一個人做事極有效率時,他才會領先於他人,用碎片化的時間,去完成碎片化的閱讀、購物、社交等,創造出更多的財富。一個人要想有效率,他必須保持忙綠和緊張的狀態,全神貫注並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做事有效率便能掌控這樣碎片化的生活。

生活變得碎片化,但只要把握時間、追求效率,生活也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當生活碰上碎片化 篇5

當生活碰上碎片化作文 ,957字

我們的科技在不斷地發展,我們的生活也隨之而不斷地改變,連綿不斷的新名詞也開始紛紛來襲,“碎片化”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如今我們的生活也開始越來越“碎片化”了。

碎片化的學習是對我們學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將學習複習拆分,也就是按照自己覺得的作業的難度來決定作業做的順序—將會做的先做,把不會做的先留著,最後再做。當然,也有一些同學依舊像以前一樣,並不使用這種方法。但是等待他的將是—在半夜的11點多,他費了半天勁,才好不容易做完了一門作業,再看看備忘路,還用好幾門作業在等著他,等到第二天,他只好耷拉著睡意朦朧的熊貓眼,拖著疲憊的的身體繼續去學校上課。在課上,實在疲倦的身體再也撐不住了,整堂課迷迷糊糊地混了過去,過了一節課,半點知識也沒有聽進去,等到回家,翻開作業,只能呆呆地瞅著在那思索著題目,在半夜的11點多……(親身經歷,絕不忽悠)由此可見,碎片化的學習的方便與重要。

現在,原本需要捧著厚重的書本的閱讀也隨著現在手機,電子書的崛起而開始火熱起來—在也不用攜帶著笨重的書集而再受別人的白眼,將其取而袋子的只是一塊輕快方便的“鐵板”現在幾乎任何地方都會有人捧著手機看書的身影,地鐵車廂中,公交車中,甚至是在馬路上(不建議,很危險),雖然這些電子裝置能使我們的閱讀方面更加廣泛,沒有什麼書是它所搜尋不到的,但是在我們生活中,有多少人捧著他們在馬路上穿行,又有多少人在右手握緊方向盤時,另一隻手仍在握住了它?碎片化的閱讀雖然豐富了我們的視野,都並不是隨時隨地,部分任何時段。不然,原本讓人將已經盡力了一天疲憊的生意放鬆的活動,卻因為這麼個電子裝置,是自身而變得更加疲憊,對於碎片化的閱讀,我們也要好好控制控制時間。

相比於碎片化的閱讀,現在還有著比它更為廣泛的活動—碎片化的社交,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的智慧化和微信這款app的出現,將人們的社交圈給徹底打開了。人們足不出戶,只需輕輕點選“漂流瓶”“搖一搖”並可以新增新的朋友,我們的朋友也隨之數量劇增。但是凡事有利皆有弊,我們的素未蒙面的朋友也不知是不是真的是你的朋友,聊天軟體在給我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些安全的隱患。

碎片化已經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了,生活中的碎片化絕不止這些,也正是因為它們,生活而更加精彩。

當生活遇上碎片化 篇6

當生活遇上碎片化作文 ,1225字

如今,電子產品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在地鐵上,在公交車上,在道路上,你很難發現有人身邊沒有手機的。因此,手機,電腦,平板已經不能離開我們的生活了。

隨著生活的智慧化,我們面臨的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生活碎片化。原來好端端的生活,被這個智慧的“不速之客”給完全攪亂了。現金已經漸漸被不斷跳動的數字替代,而實名認證又給那些黑客有了有機可乘的機會。世界變得越來越小,最後,只要你有了手機,你就可以瞭解整個世界的趨勢。就像微信的開始介面一樣,你似乎擁有了一切,卻又好像什麼都沒有,湧上心頭的只有孤獨與寂寞。

是的,很多人都會稱讚智慧化的好處。你能足不出戶就能買到你的心意,也能隨時隨地與朋友聊天,雖然生活碎片化,但是對我們也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作為一名學生,每天都有作業,本身時間就不多,有時遇上不會的生詞,還要加上找字典,翻字典,查字等等繁瑣的步驟,十分耗時間。但自從有了手機開始,我就可以花費更少的精力去查詢資料了。開啟百度,輸入自己要查詢的東西,所有資料數不勝數地展現在你的面前。第一會增加資料的準確性,第二又有不同的選擇。

然而,手機有時十分害人。在遇到難題時,在以前,我會反覆揣摩題意,做錯了,未免有些遺憾,但不會像現在一般,有了作業幫,題目一掃,就有答案,做錯了,不會傷心,而會十分氣憤:為什麼那個查的資料不準?不過,經歷了一次次的教訓,我已經戒除了這個壞習慣。然而,不知怎的,每次有難題,我仍然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去網上找。

而且,手機是一個“無底洞”。當你筋疲力盡,想要休息時,不等你決定,你那罪惡的小手已經不由自主的往手機那兒靠去。“恩,時間好像還早,再等會吧。”我一邊聊天,一邊想。又過了半個小時,我發現時間有點不夠了,自己安慰道:沒關係,再玩十分鐘吧,反正十分鐘的時間又不是很長。不知不覺,又過了二十分鐘。“誒呦,時間好像不夠了,趕快寫作業吧。”於是急急忙忙趕去寫作業。寫著寫著,突然來一條訊息。“我就看看就好。”開啟手機,哦,是我的一個朋友。他問我題目呢。我先是給他講題,不知不覺竟然和他聊起來了。這樣,又過了半小時。

“現在九點了呢,我還要做別的事情呢,不和你聊了,88、”我抬頭一望,竟然已經九點了,我慢慢將視線移到我的作業本上,驚呼了一聲。天!我才寫了幾個字啊!我趕忙趴在桌上—趕作業。那時,當我寫完作業,已是深夜。

放學了。“明天見!”“不不不,微信上見!”然後一個人回家,倍伴著和我聊天的,是我的“好朋友”,只是少了他的人罷了。一個人,我不孤獨。

放學難得有機會,幾個同學和我一塊走。“誒,我手機呢?”“怎麼辦,我裡面有很多自己的個人的東西啊,找不到了……”

然後,有一天,我手機沒帶,那就慘了。一整天,我的魂似乎也被手機帶走了。我惘然所失,十分迷茫。

其實,在我身邊,一定有像我一樣唯“手機”主義者,而且數不勝數。雖然,我們被它深深影響到—這個碎片化的生活,但想來想去,這到底是為誰而發明呢?

當生活遇上碎片化 篇7

當生活遇上碎片化作文 ,751字

不知何時。“碎片化”這個詞已經慢慢進入了人們的現代化資訊生活,伴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推廣。

碎片化這個詞,被認為是“描述當前中國社會傳播語境的一種形象性的說法”。其中的內涵也很多:碎片化時間、碎片化閱讀、碎片化資訊等,綜合到一起就成了人們當今的碎片化生活。

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是現在處於碎片化時代的沒個人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這其中最成功的應該就是聽音樂了吧,不用刻意地抽空去做這件事,聽音樂被碎片化成了極為細小的一件事。其餘的像早上吃早飯,或者是等車時看看手機等,在我看來都是可取的,當然了,前提是不能打亂原本的計劃,如果是在做一件事的時候,聽到聊天軟體的資訊聲音,就條件反射地去點開,導致自己的時間被碎片化的話,這完全是得不償失的。

然而,對於碎片化的閱讀,我是抱著完全反對的態度的。

公交車上,碰到了一位老朋友,見面打了個招呼。見他一直低頭看手機,我便瞄了一眼,問道:“在看書?”“嗯”他頭也不抬。“這樣不太好吧。”“有什麼不好的,多方便啊看到哪裡還能自動儲存。”不過,我追求的是能在陽光和煦的午後品著下午茶,手捧一本書悠閒地看著,讓身體和精神都能得以放鬆,沉醉在一個人的世界中,和書中人物作伴。也許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吧,我望著現在留級的他最終也沒說什麼。

關於碎片化資訊,就是爭議比較大的地方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不過對於我這樣的懶人來說,不用刻意動手去查最近發生的新聞大事,手機中的軟體就能彈出資訊,這也是極為便利的,不過並非彈出的視窗全是自己所需要的,而是要通過篩選,保留自己想要的資訊,才是正確的開啟方式。

如今,在這樣一個充斥著網際網路的時代,碎片化生活有益,自然也有弊。但追其究竟,說到底,還是在於自己如何好好利用這被碎片化的一切,而不是一味地譴責或讚賞,這不過是愚者的見解罷了。

當生活走向碎片化 篇8

當生活走向碎片化作文 ,640字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也一步步走向碎片化。例如,現在的閱讀在碎片化下逐漸地成為消遣,手機上訂閱號的文章與古典名著相比對人們的吸引可能更大一些,在習慣於閱讀這些零零碎碎的文字後,大家能有耐心讀完一篇完整的著作嗎?有人認為,碎片化正無情地撕碎著我們的生活。確實,碎片化時代給我們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專家認為它使我們的智力下降。《南方週末》題為《碎片化造成現代人智商下降》稱,人類正處於一個充滿中斷的時代,通訊工具、微博、社交網站、購物網站等日益豐富的服務吸引著人們隨時都有可能被打斷,時間的碎片化在變得越來越強,而生活在這個時代中的人們,智商也會下降得非常快。那麼,我們究竟該不該拒絕碎片化呢?無論如何,碎片化都或多或少地給生活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網路的發展也是碎片化的因素之一,隨著手機的發展以及被人們廣泛地使用,越來越多地人在低頭族,無論在哪一個公共場所和交通工具裡,見到得最多的便是一個個目不轉睛盯著手機的人,連許多小孩也能將手機玩得非常溜。憑心而論,這也確實是現在大多數人共有的壞習慣。在逐漸沉迷於網路的過程中,人們會變得只關注於遠方虛幻景象,卻很難看到身邊的美景。這也就是這樣,我們才發現人們之間的溝通減少了,從面對面的交流轉變為網路上缺少情感的交談。如果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都隔著一層螢幕的話,那麼我們就會喪失基本的社交能力。儘管放下手機需要人們的自知之明,但碎片化無疑是改變人們交流的主要原因。

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裡,我們還是應該做好原來完整的自己。

生活為什麼變得碎片化 篇9

生活為什麼變得碎片化 ,754字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離不開手機、電腦,離不開網際網路的世界,卻不知道網際網路也一點點地改造著我們的生活。

人們對網際網路的理解大概是:可以用來快速查詢資訊及用來放鬆身心。遇到問題後開啟吧百度查一下已經變成了一個很自然的行為。當然,網際網路的普及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許多便利,同時也會有不好之處。

在無聊時,人們會拿出手機,開啟各種社交軟體與朋友聊天,亦或是發開一些軟體,例如微博,去尋找一些樂子。這種行為使我們的生活變得碎片化。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去看書、跑步或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而不是像這樣虛度時光。也許有人會問,在手機上也可以看書,為什麼不用手機看呢?我認為既然是用手機,就很難不被手機上的另一些東西所吸引,不如靜下心來,拿一本紙質書,慢慢地品讀。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們更加離不開手機。常常見到明明事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飯,有幾個人在那裡玩手機,或是明明離得很近,卻用手機交流。這使我們的生活變得碎片化。在需要與人面對面進行交流時,我們選擇了不聽不看,這是一種缺乏真誠的表現。在聊天框中的文字並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全部意思。聊天時與對方進行眼神的交流可以使雙方更加了解對方的想法,促進感情。

生活變得碎片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人們自己的自制力還不夠。對於光鮮亮麗與汙垢並存的網際網路世界,人們難以抵擋住全部的誘惑,經常管不住自己的手,想要看兩眼吸引自己的東西。這時,自制力就顯得異常重要了。但要完全做到不去看也是不現實的,人們總要放鬆自己,但放鬆的方式可以適當的改變一下。

網際網路的確是一把雙刃劍,幫助我們的同時也傷害著我們。我們要多利用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抵制壞處或將壞處變為好處,那樣我們的生活就不會失去光明,不會虛度時光,會活出自己的意義。即使生活變得碎片化,心卻依舊保持原來的從容與閒適。

當資訊媒體變得碎片化 篇10

當資訊媒體變得碎片化 ,913字

隨著如今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受到碎片化的影響。碎片化閱讀、碎片化社交、碎片化資訊等等,它們都是碎片化的產物。而在我看來,碎片化的資訊媒體,為這個社會帶來的改變與衝擊,是最為巨大的。

碎片化原意是指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碎塊。當完整的資訊媒體被切割為一個個區域性,供人們去接收時,會帶來諸多利弊,我的觀點則是,弊是遠遠大於利的。

先從利說起,資訊媒體被化為諸多碎塊,這迎合當今社會快節奏的狀態。人們可以利用手機閱讀簡短新聞,這讓接收資訊的途徑變得多樣。碎片化的資訊媒體,將快節奏生活的空隙填補,讓生活變得更加充實。碎片化的新聞,閱讀起來更加輕鬆與方便,這便捷了我們的生活,讓資訊的獲取變得更加快捷與方便。

在來去學校的路上,我時常會開啟手機中的軟體,閱讀當下的社會熱點與政治時事,不到五分鐘的時間,我便可以瞭解到它們,這是碎片化的資訊媒體所帶來的巨大便利。

然而,資訊的獲取在變得便利與迅速的同時,它們的真實性將會下降。原本完整無誤的新聞報道,被碎片化所斷章取義,簡短的報道無法將事件的原貌真實呈現,越來越多的虛假資訊隨著碎片化撲面而來,我們無法區分資訊的真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擾到資訊的獲取。越來越多的標題黨與不良媒體,通過誇張的題目與支離破碎的新聞內容,吸引人們的眼球,這樣的碎片化是不容存在的。

就比如曾經很多的醫患糾紛事件,許多新聞媒體在未徹底瞭解事件前,利用碎片化編纂許多簡短的新聞報道,吸引人們的關注,這帶來的影響是十分惡劣的。

大量的碎片化資訊,在人們一掃而過後,真正記住的又有多少呢?每時每刻都有新的碎片化資訊出現,人們疲於應對,無法區分,難以記憶,快節奏的生活意味著許多碎片化的資訊,在一天過後就會成為茫茫資訊海洋中的一個垃圾,永遠堆砌在海底。無意義無內涵的簡短新聞,在看過後便會遺忘,這對於我們的生活究竟有什麼用呢?

我每天都會看到大量的碎片化資訊,在剛剛閱讀完時,我會覺得很有幫助。但在一個小時後,我便會悉數忘記它們,這些碎片化的資訊對我毫無用處。

碎片化的資訊媒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僅要做到快捷迅速,更要做到真實與有意義。希望碎片化生活能帶來更多的益處,而不是一些消極沉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