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活支離破碎相關作文20篇

當生活支離破碎 篇1

當生活支離破碎作文1 ,1071字

事務被肢解,東一點西一點地去完成;知識被粉碎,這一些那一些地塞入腦中;時間被破碎,化作漫天飄舞的碎片。當現代的“快”撞破原有的寧靜時,宛如石塊擊碎鏡子般,讓原有的世界支離破碎。

當一切都被碎片化時,我們的生活又剩下什麼呢?

當社交碎片化了,人之間的真誠也難覓蹤跡了。如今,高度發達的通訊手段越來越多,qq成為了我們生活中最為常用的軟體。我們所傳送的訊息已不再需要數天話數小時的時間來傳遞,信件往來也逐漸在潮流中失去了蹤影。但恰恰是如此發達的通訊方式,讓我們的社交活動變得四處飄散。在家中,在補課路上,在任何一個細小的事件裡,我們都能與朋友交流。但是,在幾分鐘幾分鐘的交流中,又能有著多少真情呢?當我們同時與數個好友聊得火熱,用言語嬉笑打鬧時,有誰知道有否有人在敷衍著呢?都在用著兄弟姐妹相稱,又有多少人會在困境之中能伸出援手呢?碎片化的社交,將真誠埋藏在交流的深處,難以尋覓。

閱讀碎片化了,知識也難以獲取了。當下的生活中,存在著不熟的標語噱頭。無數的“三分鐘教你……”的微信頭條,就是閱讀已經成為碎片的最大特點之一。大大小小的公眾號,把成功人士的經歷概括一番,再從講話中摳出隻言片語,最後附上一萬心靈雞湯,便成為了所謂的成功祕訣。如此粗陋的文章,卻總能在被推出時被奉若珍寶,為什麼?正是因為碎片化的閱讀,在會導致了這一現象。

無論是讀一段文字,一篇文章還是一本書,我們總會一目數十行地將文字分段,再取幾句文字,思索數秒,便認作是讀完。如此閱讀,也難怪人們會因看到那些文章中的一些看似有哲理的話而認為其乃“黃金屋”。類似的,當《聖經》被分段,再被分成數章後,原先的基督教便分裂了。每個人都有著自己所認為重要的片段,各執己見,卻沒有人能意識到《聖經》本就沒有段落,就和古人寫的文章一樣,是因為將文章分為碎片後,內涵就隨之改變了。像這樣碎片化的閱讀,最終只會讓曲解成為習慣,而不能讓我們學習到真正的知識。

當然,並非所有的碎片化都只會導致不好的結果。就如碎片化的閱讀,它不適合用於有意義的書的閱讀。但在讀一些放鬆身心的文章時,或是瀏覽概要時卻是十分實用的。它不僅節約了閱讀時間,也能讓我們能緩解長時間深度思考帶來的疲憊。碎片化的時間管理也是一樣有所益處。就如“番茄工作法”一樣,將時間分為一個個小塊,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消除了勞累。

總而言之,在這個節奏迅速的時代中,“碎片化”是不可避免的一個過程。但只要能夠恰當的利用碎片化這一特點,讓生活的間隙發揮出它們未被髮掘出的價值,進而相輔相成。我們的生活才能不在這個時代中變得支離破碎,化為圓滿。

當我們“支離破碎” 篇2

當我們“支離破碎” ,1348字

21世紀,我們漸漸步入“碎片化時代”……

什麼是碎片化?顧名思義,原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塊,而碎片化在傳播本質上的整個社會碎片化或者說多元化的一個體現。資訊碎片化?思想碎片化?行動碎片化。導致了我們“支離破碎”……

一)當手機“撕碎”資訊

古文想必是一些人的苦手短處,字數短小精悍,文字枯燥難懂,當我們已經耐不下心時,會不會就使用手機了呢?手機一查什麼都知道了,十分神奇的成了自己所熟知的現代文,豈不美哉?我曾也如此過—

那次上課我並沒有怎麼認真聽講,回家之後看了文章一句也翻譯不好。無奈之下我求救於網路,網路上的語言優美而又不失本意,這可就讓我心花怒放,美滋滋的抄了上去。第二天,“不負張望”地老師誇獎了我,並且讓我一詞一句的向同學去翻譯,瞪著書本,我沒法將那語句和詞釋套到古文上去,瞬間啞語。“那些文章雖是優美動人,但那不是你的水準,連詞語解釋都不怎麼會熟練操作的人怎麼會翻譯?只知道難題的答案,卻不知道解題的過程,你能說你會解這道題嗎?”網路害人不淺,他給我們了最好的答案,卻不能給我們鑄錠基礎,然後讓我們失去了認真的本質……手機“撕碎”了資訊,也“撕碎”了我們。

二)當我們“撕碎”了思想

“碎片式思考”你知道嗎?舉個例子吧,我們班裡有不少的同學在老師點名他時第一時間脫口而出的是“老師我又怎麼了?”“老師我沒講話”這就是碎片式思考,往往想事只是從自己的方面去考慮,不會全方面的去考慮“老師請你起來也許是讓你回答問題呢”“也許是老師找你有事情呢”……那麼多的也許,你怎麼就只想到自己呢?也就是自我感覺膨脹,我也是有“自我膨脹的時候”,—

那時我在班“以後不會不在不聽課了”而是“以後再也不能相信手機了”“網上的資訊真的不能信了”之類的九九,事後想起來那可也是又好笑也害羞,想了所有的外在的不好卻唯沒有自己的本身缺陷。如果我們忽略了自己,而總把“鏡子照到他人的身上”別人在逐漸進步,而你還在原地查詢別人的缺點,你撕碎了自己的思想,也使得你無法進步。

三)當“想法”撕碎行動

你有一些興趣愛好嗎?打球?跳舞?看書或者是玩手機……你會去抉擇些你感興趣的活動當做你的愛好,每週做幾次關於你喜歡的東西,這未必不是一件愜意的事情。但如果你給他當成了一個累贅,你又會怎麼樣?之下是我的一個經歷—

我跳舞從五歲到現在,一件十多年了,一個“古舊的”愛好,我也曾厭惡過他。有時我去跳舞之前,我可能正興致高漲的去幹一件事,而你卻迫不得已的去壓跨,而壓跨這類對於我這樣韌帶緊的學員而言也不算多好的體驗。這時,我的腦袋就會不知名的討厭跳舞,然後搬出一些我跳舞時一些不算美好的回憶,隨後再給我出謀劃策一些“方法”去擺脫。之後再回到之前未完成的事物,又有點“都已經被打斷了肯定沒法好好完成的”的頹廢心理在那裡興致缺缺的完成著。到了後來一事無成,這就是你的“想法”—懶惰?試圖擺脫,讓你成了一個做事不持久,永遠遇事三分熱的人。

這樣的經歷,你是不是都曾有過?就是這樣的事情,積少成多,以至於我們“支離破碎”等到意識到之後想還原時總是缺少一些東西,成為自己的遺憾。在這之前,不如防止他們,學會選擇,學會反思,學會勤勞,讓自己成為“獨一無二”“完美無缺”的屬於自己的藝術品。

當思維支離破碎 篇3

當思維支離破碎作文7 ,693字

隨著網路的發展,資訊獲取變得快捷很多,不再單純依靠著報紙或者電視。人們隨時隨地都能獲得最新的資訊,也因此,我們的生活開始變得碎片化了。無論何時,無論我們在做什麼,只要螢幕一閃,我們便會開啟手機去瀏覽。

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是生活的便利。隨之而來的,也有無聊的低階趣味。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資訊獲取雖然便利,卻雜亂無章,人們所關注的不再是新聞實事,而是毫無意義的花邊新聞和段子。人們的知識面變得廣闊但卻不夠深入,人們不再以學問多為本,而以段子多為傲。將網上瀏覽而來的段子當作談資,並以此沾沾自喜。這種人並不在少數,讓人覺得可悲。

碎片化的本身並沒有錯,它確確實實可以提高人的效率,但問題在於,人們曲解了碎片化的真正用途,魯迅先生也曾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這句話其實就是在說碎片化,但魯迅先生所指的時間,是學習和閱讀的時間,而不是現代人所進行的消遣時間。知識是需要時間來消化的,一目十行只看個大概,看似充分利用了時間,卻沒能有效的獲得知識。

當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氾濫,每個人都在碎片化的時間中做著碎片化的事情,那麼人的思維也會變得支離破碎。與他人高談闊論時,滿腦子只有零星的,失去完整性的知識,那隻能在別人身邊呆站著,拼命理解卻發現自己好像都聽過卻一點也記不起來。

不妨嘗試一下將自己所要做的事情提前,將那些無所謂的碎片化的時間壓縮成一個整體,利用這些完整的時間去閱讀,與書中人物一同悲傷一同快樂,肯定好過在讀段子時呆滯的笑容。

資訊化高速發展,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狀態,很少有人願意在這個匆忙的社會中擠出一點時間去真正的學習知識。嘗試著將時間拼湊完整,也讓思維破鏡重圓。

當生活遇上破碎化 篇4

當生活遇上破碎化作文 ,751字

在當今社會,科技不斷髮展,技術不斷創新。使我們的生活慢慢一點點被擠壓。若生活是一張紙,那如今我們的生活已是片片紙片,最終還是被破碎化了……

當破碎化,遇上閱讀。

閱讀在古時是十分風雅的事。古人對書籍是十分尊敬的,他們認為書籍是前人的財富,所以,閱讀也頗受重視。甚至在閱讀前他們會沐浴、更衣、蚊香、淨手……而如今,不說這些已被大家感到驚喜的準備工作,就單單只是在生活中你還有看見過多少人曾捧著書籍,仔細品讀的嗎?有的怕只是:在閒暇的時間用來打發時光;在枯燥無味的候車或等車到站時的一時消遣罷了。閱讀就這樣被破碎化了。

當破碎化,遇上購物。

多年前的我們聽見購物是否會特別興奮?是否會精心打扮,然後光鮮亮麗的出門?而如今,連吃飯都要和學習和工作一同進行的我們,也許只會捧著手機或坐在電腦前,腦中想著最近的購物狂歡節是哪一天。然後一邊忙著手中的事宜,一邊刷兩下螢幕,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便收藏下來。等空閒時間再和朋友們共同討論是否該購買。購物就這樣被破碎化了。

當破碎化,遇上吃飯。

所謂民以食為天,吃飯是每人每天必須所要做的事。而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已經到了飯點,但自己的一些事情還沒有處理好;明明肚子已經餓得咕咕叫,但手中的工作還沒有完成;自己正準備享用一份美味的佳餚,卻被叫去做了其他的事。這時你會怎麼辦呢?我想大概是能一起進行,就一起進行吧:邊吃飯邊看視訊,邊吃飯邊寫工作方案,嘴中嚼著東西也不忘手中擺弄物件。凡事都講究一心一意,專心致志。吃飯當然也需營養均衡所以也不例外。而吃飯就這樣被破碎化了。

如今節奏性極快的社會,不得不使這些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事,卻一點一點被破碎化了。凡事都有兩面性,殊不知破碎化到底是新時代的象徵,還是不能一心一意做事的漏洞。與其討論破碎化的利與弊,倒不如避弊而揚利。

支離破碎的生活 篇5

支離破碎的生活作文1 ,943字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科技的日新月異,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碎片化”。每天的時間被分割得支離破碎,迷失在了碎片化的迷宮之中。早晨起床賴床10分鐘,早餐10分鐘,等公交車10分鐘,公交車上15分鐘……

就這樣,半個早晨被各種名目安排擠佔得滿滿的。沒有了自我,沒有了思想,我像機器人一樣,按照設定的程式“運轉”著……

就在上週,我們語文老師讓我們看《調皮的日子》這本書,快遞剛到貨時,我看了幾頁,發現秦文君把文中的小沙和主人公寫得唯妙唯俏,非常生動,準備明天再看幾頁。一覺睡到6點,又“開機”了:早晨起床賴床、早餐、等公交車、坐公交車……到了9點,又要“關機”了,一秒的看書時間也沒有。第二天,一覺睡到6點,又“開機”了。這樣的週期日復一日地迴圈著,除了週末還有半小時的閱讀時間。過了幾星期,我只看了其中的四五個章節,而且還有些片段都忘了。我覺得碎片化閱讀迅速發展的潛在原因就是人們沒有大塊的時間進行完整閱讀。

不得不承認,在當今社會,忙碌已成為一種常態。而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碎片化閱讀正逐漸演變成為一種大眾閱讀的趨勢。然而,擁有五千年曆史的燦爛中華文化,難道要在這短短140字中傳承下去嗎?

當然,凡事都是把雙刃劍,有好有壞,“碎片化”生活也是如此。

去年寒假,老師“賞賜”我們堆積如山的作業,初步估計,不做個十幾二十天是絕對完不成的。我絞盡腦汁地想了幾千個辦法,想讓作業很快地做完,最後,想出了一個辦法—做一張“寒假學習計劃”,將大量的作業分成幾十份,每天做一份。前幾天,我也是有點不適應。但是做著做著就適應了我發現這樣的把作業“碎片化”也是非常不錯的方法。即加快了學習進度,又有多餘的時間可以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有了這個“寒假學習計劃”,我不到半個月就做完了寒假作業。開學了,我問同學:“你的寒假作業,什麼時候做完?”同學兩手插腰,說:“別提了,那麼多作業,哪能在幾十天之內做完?我的寒假作業也只是大部分在開學前一天惡補完成的,要知道班級。有多少人沒有做完寒假作業,被老師請去“喝茶”。多數寫完成的作業的人,眼睛是上一也有了深深的一圈的黑眼圈,真像一頭大熊貓!”

“碎片化”的生活,有好有壞,有弊端,有益處。關鍵是人們如何的利用“碎片化”的生活,做對自己有益的事情。

“支離破碎”的生活 篇6

“支離破碎”的生活作 ,846字

設想一下這樣一個場景,一個難得休息的午後,你打算在柔和的陽光沐浴下讀完一本書。為了充分享受此刻的靜謐,你甚至準備了一杯醇香的卡布奇諾。然而就在你剛剛讀完序言的時候,門鈴響了。原來是你在網上定的快遞到了。急匆匆地簽收完快遞,還沒能等喝上一口咖啡或者翻上兩頁書籍,就又接到了朋友的電話,他邀請你出去看最新上映的電影,好不容易才和他講明你今天有事情要做只能下次再約。回到座位的時候卻發現卡布奇諾已經冷掉了,雖然無比懊惱但是也只能倒掉再重新泡一杯……就這樣無數瑣事不斷疊加,你原本的計劃不僅沒能完成,反而浪費了大好一個午後。你的心情又會是怎麼樣的呢?是惱怒卻無可奈何,還是不斷累積沉澱後留下的習慣?

以上的情況就是所謂的“碎片化”生活—你應該也經歷過,只是情況可能沒有那麼嚴重所以你不甚在意,甚至可能根本就沒有注意到罷了。“碎片化”的生活已經造成了太多的計劃被迫“流產”,他的缺點可見一斑。很顯然,“碎片化”生活充滿了缺點與弊端。

那麼,“碎片化”生活是如何產生的呢?我想其中主要原因要歸結於資訊科技時代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其實這本來不是什麼壞事,以網購舉例,他實現了使用者足不出戶就能購物的願望,但他同樣也帶來了弊端—那就是碎片化的購物方式。

在這個“支離破碎”的世界中,我們該如何應對這樣種種呢?坐以待斃亦或是自己主動做出改變來將碎片化生活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有幾種方法能解決這種狀況,雖然有些不足,但有勝於無。

第一,在制定計劃前先看好接下來會不會出現中途被打斷的情況,比如說是不是要接近午飯時間,也可以適當的設定獎懲措施,比如說完成一整天的任務可以去看一場自己喜歡的電影或者吃一頓好的什麼的。不過目標最好不要設定成太容易達到,不然很容易失去熱情。或者將手機關機放在遠處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等等等等。其實方法其實有很多,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個。

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要不被影響是不可能的,這個現象正在逐漸改變我們的心態和認知方式。那麼,也只有努力不被完全改變了吧。

“支離破碎”的生活 篇7

“支離破碎”的生活作 ,919字

如今,生活節奏的愈發緊湊使人們的生活被碎片化。可利用時間碎片化、資訊碎片化、內容碎片化,我們正迎來一個“碎片化時代”。

許多人認為“碎片化“非常符合現代人的生活。人們有繁多的公事、瑣事,有廣泛的興趣愛好,有不同的社交圈子,碎片化的時間是的人們能夠利用較短、較瑣碎的時間去完成許多事情。然而在現實中,大部分人其實都沒有真正的去利用這些時間做一些“正事兒”,反而在無意之中浪費了大量積少成多的時間,還得意洋洋的認為自己正在高效利用時間。例如上班上學途中、吃飯時、睡覺前,人們都捧著一部手機低頭瀏覽,時間在指縫中悄悄流逝,而他們卻覺得自己利用了這些時間放鬆娛樂了一下,非常值得,卻沒想過這些看似零星的碎片時間加在一起有多麼“龐大”。如果我們在這些時間裡做的是背背單詞、看看文章、安排或總結一下一天的事務,那麼便不用真正花額外的時間去做這些事情,這才是真正的利用碎片時間。

電子資訊的發展使得海量的內容每天都在朝著我們撲面而來。而碎片化的生活使得我們只能碎片化的閱讀,這看似讓我們獲取了許多不同方面的資訊,實則卻降低了閱讀內容的質量。一般來說,讀一本邏輯性較強或是文筆較好的書,人們都必須或是情不自禁的一直閱讀下去。然而當我們沒有大塊的時間,人們便會主動放棄這些內容,將注意力放在一些沒營養的段子、小新聞等我們原本不需要過分關注的事情上。

而且,我們的注意力也在被這種生活方式慢慢瓦解。當我們決定好好做一件事情時,刷十幾分鍾微博、聊會兒天,時不時看看手機電腦,一個上午的時間便什麼也沒幹成。我們認為幾分鐘十幾分鐘的放鬆卻在無意間控制了我們的思想、注意,是我們無法集中精力做別的事情。

不過碎片化生活也並非百害而無一利,只是要看我們的行動了。首先我們需要對碎片化時間進行一個明確的定義。當我們有需要做正事或是這些事件可以用來做一些事情的時候,那麼它們只是一段較短的“工作”時間,當你沒有什麼要做的事或是你不適合、不能安心做某些事的時候,這些時間才是碎片化時間。我們需要做的事將時間綜合使用,把事務化整為零,才能合理安排它們。我們要學會分辨什麼是碎片化的利用,而不是以碎片生活的名義來浪費自己的生命。不要讓碎片化時間將我們的生活真的變得“支離破碎”。

支離破碎的生活 篇8

支離破碎的生活作文8 ,837字

天空下著驟雨,我只身一人冒著大雨,腳踩泥濘,走向回家的路……

雨愈下愈大,步履愈來愈快,我的身體哆嗦著,雙脣顫抖著,淚水混雜著雨水順過臉頰向下流淌……

父母離異,經濟條件變差,家庭負擔加重……這一切都使得許多重任如千金鼎般向我壓來,令人窒息。

實在不忍看到媽媽為了生計日夜操勞。正靜下心來讀書時,門外吸塵器的噪聲不得不讓我放下書本,當我為作業的繁重而苦惱不堪時,突如其來各種家務活又使我的負擔加重,剛空閒下來,準備做片刻的小憩時,媽媽辛苦忙碌的身影又穿梭於屋內室外。我學會盡量幫媽媽分擔一些事物。幫忙下廚打下手,幫忙洗衣,幫忙打掃……。只是,只是我隱約地想起,那本我喜歡的書最後幾頁還沒看完,英文單詞也只背了一半,一直想聽的歌曲遲遲也未下載……。視線逐漸模糊,生活就像凌亂的拼圖,一塊塊散落在地上……。

大雨中,我抽噎著,傾訴著,吐露出一直以來都想說的話語:“我不想要這樣的生活!”一道閃電劃過天際,隨之而來的是震耳欲聾的雷鳴。我被雷聲驚到,立即躲到了附近的角落。剛還在埋怨這惡劣的天氣,不一會兒,雨盡然停了,陽光透過厚重的烏雲灑下片片金光,雨後天色洗過般湛藍,我如夢初醒,豁然開朗。

與其怨天尤人,坐以待斃,不如現在就行動起來—改變,讓自己的生活陽光起來生活總要經歷風雨,但雨過天晴的虹有醉人心魄的美。

既然無法集中做一件事,那為何不能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汲取時間,集中起來化零為整呢?下定決心,我開始逐漸擠出時間。煮飯時拿起書本,在等待的間隙中,我順路遊覽了“女兒國”的風景,整理床鋪時口中一直不停絮叨的是昨晚強記下的英語單詞,洗碗的同時帶上耳機,誰說洗碗不能聆聽下載的歌曲呢?

短短几天的變化,就有顯著的效果,成績提升了,對於家人的幫助增多了,心情也舒暢許多,我原本支離破碎的記憶,由於零零散散記憶的疊加,逐漸清晰完整起來。

生活總會猝不及防帶來一些挫折,但我們要學會在面對困境時,勇於面對牢牢把握住每一塊生活中的拼圖,抱著堅定的心將它由支離破碎重新拼接完整。

當時間從此支離破碎 篇9

當時間從此支離破碎作 ,863字

隨著由現代科技的發展所產生的資訊大爆炸,我們的生活因此而碎片化,人們也開始利用起了那些視乎什麼都做不成的時間段,如在等車的站臺上你會看到一個個依靠在角落裡對著手機看的人;在咖啡館裡也能看到人們在等待同伴時,利用等待的時間拿出手機看資訊……

碎片化可以使人們更好的利用時間,以便在快節奏的生活當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在之前的時代,我們看書,都是去圖書館借的,何時借何時還都有規定,如在有效的借書時間段內沒看完,還需跑一趟圖書館辦一下續借手續,很不方便,如今則是隻要有手機,有網路,隨時隨地都可以閱讀,也不用帶著厚重的書本了;人們要辦理銀行的業務,如理財,匯款等業務,現在有了網銀、手機銀行後,通過網路就可以辦理了,而以前還要跑到銀行排隊辦理,費時費力。

看來,網際網路在一段段破碎的時間裡,帶給我們很大的便利以及效率,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們真的有想過支離破碎的時間能帶給我們除了便利後,還有什麼嗎?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在得到便利的同時,我們也已看到了它的弊端。

在利用破碎化的時間進行學習時,我們又能學到多少東西呢?在這種沒有規劃的學習中恐怕只能學到一些膚淺的知識,在利用破碎化的時間進行閱讀時,肯定不會比有時間規定的圖書館借閱的書,閱讀時映像深刻,因為借來的書我們會看得更抓緊、更認真。在之前的年代走親訪友,需要駕車、乘機等,去之前還需寫信告知,花費大量的時間。現在,我們可以利用微信視訊就能看到對方,發信息也能代替寫信,表面看利用這些把人們的距離拉近了,但是在這表象中我們是否看到更深層的意義呢?

碎片化除了帶來了碎片化的時間,支離破碎的生活,不能很好的完成一件完整的事情以外,更多時是不確定性。以前如果要準備出去旅遊,都要提前籌備規劃,如今在一段小小的碎片時間就能搞定,這種快餐式的生活方式,往往也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在我看來,不是拉近距離,而是疏遠,人們已失去面對面交流的願望,沒有因為距離,讓突然見面而變得驚喜……

當時間變得支離破碎,帶給我們的利弊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的,但,它卻是人類科技發展的一個象徵。

碎片生活,我不破碎 篇10

碎片生活,我不破碎作 ,1325字

啪—鏡子碎了,一個我成了多個我,無論怎麼拼怎麼粘終究是多個我。

網路的發達飛快,科技技術水平的發展急速。昨夜我還在笨重的老電視機上了解外面發生了什麼,轉眼間我已經使用著液晶屏電視上網了,也就這麼幾年吧!生活也可謂是豐富到赤橙黃綠青藍紫並存著,然而卻顯得多了些迷茫、空虛和惆悵,人們內心世界變得越發浮躁起來。開始對事事都只是知道,對事事都無法窮盡好奇心,沒有一定的目標,任何事都可行亦可不行,任何事都做不完整,像是缺了一塊的拼圖,要就這樣放棄了嗎?為什麼?哈!原來我們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它彷彿是細菌,看不見摸不著,卻無時不刻在改變著你。

生活必然會接觸到大量的資訊,21世紀這個“碎片化時代”產出的碎片化的資訊接踵而至。如果問老一輩的人是怎麼了解“外面”的,想必獲取方式是:白天看報紙,晚上看新聞吧。但現在的媒體傳播資訊已經不再是還原事實整體的呈現,而是轉化為思考“群眾想看到什麼,群眾會被什麼吸引,怎麼做我才能火”。於是出現了各種標題黨,各種歪曲事實,各種假話套話出現在人們眼前,就比如楊絳先生的過事這件事,在諸多悼念文章中,有一段話被傳為她的百歲時的感言,一夜之間爆火,結果就在人們沉浸於其中時,有出版社澄清說這段話並非出自先生之手,豈不是笑話,更別說喬任樑事件了,人云亦云,甚至添磚加瓦。所以,人們並不擅長辨別真偽,怕只是看到什麼有道理就追隨,什麼看起來美好就愛戴。而我們應該有的精神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由此看來,即使是出現了大量的虛假資訊,但其實碎片化的資訊並沒有錯,錯的反而是我們那顆不會思考不會辨真偽不會過濾的心。

資訊量豐富,知識也無窮盡。成長中,知識是我們接觸最久的東西,而通常它都是以碎片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眼前的。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碎片式知識呢?因為使用度高,並且直接和生活聯絡。常常是“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所以,彼時的“陽光”,那時的“花朵”,我們都想收留在腦中,只好都記下來。但是在碎片知識的背面是懸崖,它有很大的侷限性,它終究只能在知識的表層上閃耀,而無法支撐深入的探索,因為它不夠完整、不夠精煉。好比邏輯思維的形成,它需要的是一套完整的思考將內容清晰地串聯起來,倘若遇上碎片化結點,就又要從頭來過。

碎片化的生活,並非壞事,也絕非好事。運用碎片化的工作取代長期的工作來緩解拖延症和焦慮的人不在少數;運用碎片式的鍛鍊在不知不覺間增強體格;運用碎片式的睡眠來養金蓄銳……其實主要看怎麼利用以及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臨這樣越來越碎片式的生活。

碎片生活雖然經常讓人精神精力被消費,像是吃東西,吃的太多太雜,腸胃會無法承擔從而引發多種疾病,但如果吃的精吃的單一細嚼慢嚥,對腸胃則是極好的幫助與保護。所以何不靜下心來慢慢讀一本書,充分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午飯之餘做做冥想、睡前思考下人生、用幾分鐘看看窗外風景放鬆一下。

生活碎片化,即使可能會使注意力淺薄化、思維淺薄化,但鏡子即使再破碎,照到的也還是自我,你才是操控者。別讓碎片化的資訊擊碎了原本的生活節奏,別讓碎片化的知識打亂了原本的思考,我們才是人生的主導者,拼圖就算缺一角,圖美是硬道理。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但讓生活遇上一個完整的內心。

致那個支離破碎的孩子 篇11

致那個支離破碎的孩子 ,850字

一分鐘五條微博,半分鐘一則笑話,再花二十分鐘的時間去看一期綜藝節目;點選聊天軟體的圖示,挨個兒回覆;思索自己白天的辛苦後,蜷縮在被窩裡,在朋友圈裡發幾句“毒雞湯”,一個晚上就這樣過去。

今天,你恰好支離破碎一個月。你忘記了暑假開始時被你興高采烈搬進書櫥的書籍;你忘記了擱在硯臺上的毛筆;你忘記了那個信誓旦旦要變優秀的你。

你也曾有主見而獨立,你最愛的地方是坐落於繁華的徐家彙的一處自修室,當別的孩子要的六一兒童節獎勵是遊樂場時,你卻讓父親驅車來到這裡,手捧著《格力弗遊記》讀上幾個小時,再美美地喝上一杯果汁。後來你長大了,你還是會經常來到這裡,手裡的小說換成了試卷,身邊的人也換了一批又一批,某年冬天,你從一道物理競賽題中抬起頭,發現周圍的人都盯著手中的方寸螢幕,時間似乎定格了般,除了你,幾乎整間自修室裡的人都浸在了手機對映的白光裡,突然,你聽到了一些動靜,你滿心期待地向聲源望去,原來是個女孩嗤笑著用拇指敲擊著螢幕。你突然想:世人都這樣,我也可以。

於是你也加入了他們:原本應執筆的手指不斷劃過螢幕,原本有笑有淚的你開始拒絕朋友們的邀請,白光照進你那雙原本極有靈氣的眼睛裡,反射出孤獨與麻木的呻吟。你開始逐步接受那個投人所好的大眾媒體,被輿論的潮流衝擊的愈發迷茫;你自甘墮落,因為負面新聞裡總有人比你更不幸;你開始使用網路流行語,原本雋永的文筆竟被替代成了聊天軟體裡的表情;你開始不再看書,不再思考人生的意義,因為在這樣一個支離破碎的時代裡,我們似乎只要被動接受資訊;你不願在整片的時光裡翻閱上課的筆記,因為公交站臺上假裝努力收穫的讚賞讓你沾沾自喜,你早已忘記了充分複習後考場上的篤定;你也不再觸碰那支陪伴了你十餘年的毛筆,因為你覺得它終將沒落於科技發達的二十一世紀。終於,你迷失了自己。

幾個小時以後,你甦醒,你這才發現你早在一年前將手機鎖進了抽屜,枕邊放的是希伯爾的哲學書,桌上還攤著習題,所幸這一切只是夢境。

願你永遠不要順應這個時代名為“碎片化”的陋習,願你始終是個完整的孩子,不忘初心。

支離破碎 篇12

支離破碎作文800字 ,847字

陽光躡手躡腳的透過紗窗悄悄地坐在我的身旁但是,滴—滴—床頭的鬧鐘響了,驚散了我身邊的陽光,我起身繞過鬧鐘,拿起手機,瞥了眼手機上的時間哦,六點半了,“嘟”螢幕震了一下,系統提示“早安”。

豔陽高照,空氣中有了秋天的氣息,但溫度毫不示弱的杵在那兒,街上的人們都笑著,卻沒有在與他們談笑的人,他們都只顧低著頭,手指在不停的點選一個又一個的轉發連結,老師在臺上講課,我則在神遊,老師點我的名抽查,我麻木地站起身,“嘟”系統提示,你有一條簡訊未讀。

時間回到早晨,我一手端著手機,一手拉扯著身上的校服,嘴巴也不閒著,盡力的叼著麵包不讓它掉下。“嘟”我點開微信,一條轉發連結出現在我的面前,“只要把這條訊息轉發給朋友圈的任意一個人即可……”我沒有多說,立刻回絕了下來,可是,“嘟”手機震了一下“幫幫忙唄”我想直接拉黑她,但是並沒有說到做到。

“嘟”系統提示,你有一條簡訊未讀。課間,我的手機響個不停,我點開手機,在偶然抬頭的那一瞬間,斜前排的人向我吐了吐舌頭,然後指指她的手機,我厭煩的點開,“幫個忙唄”我想撂下手機不理她,但不想撕破同學交情,隨便轉發一下無傷大雅,於是,我複製了下來,但好像有那麼一小點可憐的文字彈出了複製欄,沒有順利進入那個綠色的框裡。隨後隨便點了那萬紫千紅的頭像框中的一個,“嘟”系統提示,傳送成功。

放學了,人們都低著頭,一條大街上幾乎沒有人交談,都看著手機,莫名其妙地笑著,“嘟”我的手機震了一下,我開啟微信,發現一個平時不大活躍的人發來了一條簡訊,我略略讀了一下,內心不由得驚了一下,在那個慘白的對話方塊裡,靜靜的躺著幾行字,但一些地方的字卻不翼而飛,十分不通順,就像一隻支離破碎的白色花瓶。我仔細一看,這不是我轉發的詞條嗎!我頓時漲紅了臉,我怎麼可以犯這種錯誤,早知道就不發了。

後來,我向那個人瞭解了詳情,原來,他也是隨手轉發,沒有仔細看過。

再後來,我當然沒有說放棄手機,或是刪除微信,我也不會像別人一樣有那麼高的覺悟。我只是再也沒有轉發連結了。

拒絕支離破碎 篇13

拒絕支離破碎作文10 ,969字

眼下,發展日新月異的網際網路為我們帶來了諸多改變與革新,其中包括生活的碎片化。碎片化是網際網路和資訊時代帶來資訊潮流所產生的必然結果。但是否允許碎片化左右我們的生活卻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碎片化產生於資訊科技爆發式發展的背景之下,讓我們有機會從網路這樣便捷快速的方式中瞭解發生在世界每一個角落的事情、使知識的獲取觸手可及。但是,碎片化也一定程度上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支離破碎。我們熱衷於用社交軟體與親朋好友溝通、瞭解他們的生活,但是這種交流缺乏儀式感,也被認為削弱了現實中的溝通。通過手機,我們得以隨時瞭解最新動態、閱讀新聞熱點,但是拋開散發著墨香的書報,看似開闊眼界的碎片化閱讀對我們實則是一種侷限。我們能夠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多“刷”、多“贊”、多瀏覽一些,但如果沉迷其中,我們就難以專注於學習工作,這也是正在許多人身上發生的手機成癮。倘若任其左右,碎片化帶來的將會是支離破碎的生活。

資訊化的大潮固然是主導著碎片化進入生活的原因。另外,碎片化契合了現代生活的快節奏,淺閱讀、淺社交能夠使人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接收更多資訊。碎片化既是人們浮躁心態的產物,又加劇了這種浮躁。於是,許多人滿足於碎片化帶來的資訊的豐富與便捷性,而忽視了它對時間、生活的影響,也就主觀接受了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可以是生活的部分,但不能是生活的全部。任由生活支離破碎,會捲入資訊的潮流中迷失自我。碎片化的資訊,使我們在看到這些隻言片語之際就甘願選擇直接相信。碎片化的閱讀,使我們喪失了對書香的痴迷和熱愛。碎片化的社交,使親友間的相聚顯得不那麼重要。碎片化的知識,使我們難以整合知識系統,對各類知識只是淺嘗輒止。

最重要的是,碎片化打碎了我們思考的時間,使我們對外界世界和自身都缺乏全面有效的認識。每個人的生活都需要與自我對話的思考時間。看似廣泛的資訊充實著我們,但缺乏深度思考,我們只能被接受的資訊左右,而失去明辨是非、透徹洞悉的能力。閱讀即是幫助我們思考的一種途徑。夏爾丹齊格說:“在功利主義的世界裡,閱讀維繫著超脫,而超脫有利於我們的思考。”深閱讀、深思考,不是為了功利、談資,而是保留屬於自己的時間,對自己與世界有理性的判斷和清楚的認識。

在支離破碎中碌碌無為,還是以自主思考立足、堅守自我,這是我們在碎片化中應該思考的問題,也是網際網路帶來的改變向我們提出的挑戰。

別讓嚴肅感支離破碎 篇14

別讓嚴肅感支離破碎作 ,984字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在網際網路極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常人一天的所見所聞可能已經等同於古人一年的資訊量。但在層出不窮的新鮮事物組成的世界中,我們的生活也漸漸碎片化:我們習慣於隨時刷一刷空間和朋友圈,和熟悉或者不熟的好友聊上兩句;閒暇時囫圇吞棗一般地瀏覽一兩篇公眾號推送;偶爾看到跳出的商品推薦,又忍不住手癢去點了“立即購買”……在時間碎化成以分秒計算的同時,我們心中似乎也有一種東西正變得支離破碎。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定義,我想可以稱之為—“嚴肅感”。

嚴肅是一種生活態度,是處在資訊漩渦中心的我們把控自己的船舵。如今網際網路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平臺,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獲取幾乎所有領域的知識與資訊,“程門立雪”的孜孜以求已不復存在。可正是缺少了這樣的嚴肅,我們才會在爆炸的資訊量中迷失自我。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像前輩們一樣沉醉於文字的微言精義,而是淪為“標題黨”;我們的社交話題變得淺層,促膝長談的知心之交正淡出我們的生活;便利的購物讓我們忘記了節儉;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開始失去對自己所做事情和夢想的專注。人性中的惰性和貪玩正藉著網際網路的娛樂性像病毒一樣迅速傳播,網紅、寫手、明星等等產業也隨之興起。他們以稀奇古怪的外形和包裝刺激著人們的感官,其實質內容卻實在少得可憐。這樣的娛樂是廉價的、浮躁的,所以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拿起手機去瀏覽,寶貴的工作學習時間就這樣迅速被消耗殆盡。當我們的決心和時間被一臺名為“娛樂至死”的粉碎機碾成灰燼時,夢想也就再無立足之地。

忽然想起以前在紀錄片裡看到的一個日本少年的故事。他17歲時拜當地拉麵之王為師,21歲時自己開了一家拉麵館。這就是他的夢想,簡單樸素到很多人都會嗤之以鼻。可他把自己的夢做到了極致:每一碗麵光醬油就有9種,用量筒按照刻度量取,加的鹽會根據顧客的性別做量的調整……他懷揣著最嚴肅的態度認真經營著自己小小的夢想,任憑外界充斥著光陸怪離、形形色色的誘惑也不曾動搖,其實他已經在自己身上克服了這個時代的弊端。

我並不是要在這裡一味批判網際網路。毫無疑問,它給人類帶來的進步是不可估量的,但每一樣事物都有雙面性。我們不可以讓網際網路成為放縱我們心魔的渠道,更不能讓我們珍貴的夢想成為潮流的犧牲品。擁有一顆能夠保持嚴肅的心,懂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理性抉擇,我們都有能力化碎為整,迎接屬於我們自己的未來。

支離破碎的午後 篇15

支離破碎的午後作文1 ,960字

如今,科技高速發展,生活愈發方便,小小的一部手機就可以與世界溝通。看最新的時事新聞,玩新上線的網路遊戲,讀新出版的小說,聽新出的音樂專輯,看剛更新的電視劇,和網路上的新朋友聊天……許多事情,一部手機就可以搞定。然而,我們似乎沒有發覺,這小小的手機竟可以把我們原本完整的生活分割得支離破碎。

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我獨自一人在家,從書櫃中拿出一本幾天前在書店買的珍藏版小說,安靜地坐在屋子的一隅,準備用一下午的時間讀完這本我心怡已久的書。慢慢地翻開書本,陽光柔柔地灑在書本上,我的嘴角微微上翹,享受著這難得的美好時光。“嗶哩嗶哩”熟悉的手機提示鈴響起,手機裡的背單詞APP提醒我要開始背單詞了。我無奈地放下書,去認識新的單詞朋友。背完單詞,我又開心地拿起了心愛的書本,開始重新進入小說世界。正當我沉浸在緊張刺激的懸疑故事情節中時,“鈴鈴鈴”惱人的手機鈴聲又響起了,“喂?”我沒好氣地接了電話,媽媽在電話另一頭訓斥道:“怎麼跟大人講話的,沒禮貌!我給你買的新練習你做了沒?回家我檢查。”“哦。我這就去做。”放下電話,我看著屋外刺眼的陽光,深深地嘆了口氣,合上書本,戀戀不捨地把它放在一旁。練習終於做完了,我放下筆開心地呼了一口氣,瞥了一眼桌上的鬧鐘。5點!英語老師現在在“來了網”佈置作業了!我又火急火燎地開啟“來了網”的APP,抓緊時間做網上作業,一邊做作業,一邊在心裡吶喊:想看本書怎麼這麼難啊!……“咔嚓”,家門打開了,爸爸媽媽下班回家,一進門就興奮地告訴我附近新開一家火鍋店,一會兒要去嚐嚐鮮。聽到這一訊息,我再現吃貨本色,手舞足蹈,哼著歌,開始做著出門前的準備。書,早已被我拋在腦後,書房裡,它孤獨地躺在一角,無聲地告訴我,它已經被分割成了碎片……

我們的生活五彩斑斕,總會有形形色色的事物吸引我們的眼球;我們的生活充滿競爭,大人和孩子都在各自的跑道上負重前行。不知不覺中,我們原本完整的生活逐漸被分割得支離破碎。最近,很流行一個詞語,叫“勿忘初心”。我希望,即使在資訊繁雜、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們也不要忘記了曾經帶給我們知識與快樂的書籍。古語說:“三日不讀書則面目可憎。”今天,我們是不是可以試著放下手機、放下壓力、往下一切干擾,回眸看看被我們所遺忘的那本內心的書籍。

拾起被手機打破的碎片,重新拼湊一份完整的生活。

支離破碎的時間 篇16

支離破碎的時間作文8 ,814字

時間,像玻璃一樣破碎,當它們拼接在一起時,像一面鏡子一樣照射出所過去的。一段段故事會映在你的腦海裡,但你一個簡簡單單的舉手的動作卻不會,所以說記憶中的時間是破碎的。一個小天使自從出生後就是整個家的歡樂之源,過了幾年小天使長大了,上學了,他在父母的寄望下成長,又過了幾年,小天使成年了,他有了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家,父母老了,又過了幾年,小天使變成了一個真正的人,有了自己的小天使,等小天使自己的孩子長大了。他就老了……一個人的時間就像如此分成了一個個階段,人就如此,不斷地走……時間難道不是破碎的嗎?

每一年,有假期,有工作日,每天往返的過著,但每天都像一個人一樣有一個人的意義,一天也有一天的意義,意義是不同的,同樣的事情在同樣的地點,也有同樣的情緒,是同樣的人,同樣的動作,同樣的話,這一切是多麼荒謬,這是絕不可能發生的,所以,每天都意義非凡的。時間難道不是破碎的嗎?

每天,有早上、中午、下午和晚上,早上是工作的,中午是吃飯,散步的,下午是休閒的也可以是忙碌的,晚上是睡覺的,一天天不是這樣結束的嗎?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一步一步地走,時間難道不是破碎的嗎?

每一個小時,你都不會幹同樣的事,一會兒幹這個,一會兒幹那個!無論是睡覺還是工作,流去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每個小時都會有一件讓你值得回味的事,讓你一整天去回味,就算是睡覺,你大腦皮層的淺意識也會不斷地像錄音機一樣回放只是你毫無意識,因此,時間難道不是破碎的嗎?

每一分鐘看上很短,但是它是可以拼接的,六十個一分鐘加起來就是一小時,既然有分鐘這個單位,那麼不用我多說,科學家早已證明了時間是破碎的,不然為什麼要有一分鐘,而不是隻有一小時,其實是想告訴人們時間過得很快,要珍惜時間,一分鐘很短,60個600個。1600個一分鐘就非常可怕了,破碎的時間還告訴了我們光陰是如此短暫。時間難道不是破碎的嗎?

破碎的時間組成了一個完整的人生,人生意義何在,在於看透這破碎的時間。

由“支離破碎”到“完美無瑕” 篇17

由“支離破碎”到“完 ,831字

現代生活,如同一面摔碎了的鏡子,各種不同的碎玻璃片再組成一面鏡子的模樣,卻再也不能照清鏡中的自己,看親自己真實的內心。

上海是一個快節奏的城市,原本不那麼認為,但隨著自己年級的升高,漸漸地我不但感受到了學習上的緊迫感,連自己的日常生活節奏也慢慢加快起來。

我覺得自己總是過著碎片化的生活,彷彿在忙碌中丟失了本真的自己。每天一早匆匆忙忙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來到學校上學;又匆匆忙忙地吸收各種不同的新知識。一天下來,腦子被這些支離破碎的事情充實著,真是感到脹脹的,有些暈頭轉向。傍晚回到家,也不能停下腳步來,還要完成繁重的家作和一些支離破碎的雜事,煞是感到心累啊!

這樣的生活節奏日復一日的持續著,連週末也是忙忙碌碌,似乎不能有一個完整的一天,能停下腳步來安安靜靜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無憂無慮地度過一個完完整整的且不是碎片化的生活。

然而,有一次在我不經意間望見陽臺上的花變得支離破碎,花朵個個枯萎凋落,零零稀稀的掉在花盆周圍。這一現象猛的撼動了我的內心,使我情不自禁地質問自己:難道自己還要過著這種碎片化的生活嗎?使自己最終的下場如同這花兒一樣嗎?當然我的回答是:不!我冷靜地思考著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應是怎樣的?我覺得我應放慢我的腳步,細細品味生活的美好,將生活過得圓滿,而不是零零碎碎的。

放慢自己的腳步,我驚喜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鳥兒們成群結隊地自由翱翔;向日葵朝著太陽綻開燦爛的笑容;鬱鬱蔥蔥的柳樹在微風中漾起優美的舞姿。啊!真是一派勃勃生機,生活美滿的景象啊!

現在我為自己每天制定好一天的計劃,將每一個小計劃串起來,形成一個完美的圓。在這個圓中我也會為自己留下屬於自己的空間,能做會兒自己感興趣的活兒,為自己的一天畫上點睛之筆,增添生活的色彩

在接下來的生活中,我會持續著自己的節奏,放慢自己的腳步,給自己多留一點空間,日積月累地將自己以前碎片化的生活還原成它本質的模樣,使它成為一面完美無瑕的鏡子,在鏡中看清自己的內心,向著自己的初心去拼搏、去努力!

生活不該破碎 篇18

生活不該破碎作文10 ,994字

科技發展,網際網路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接收資訊的媒介。大量短小破碎的資訊被植入我們的大腦,完整的生活被撕碎。

有道“破鏡難重圓”,現今生活就是這面破鏡。因為時間被“我要看五分鐘微博”這類事情分割開來,於是我的能真正專注於一件事上的時候便愈發銳減。因而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成了“半桶水咣噹”的人,同時我們失去了發現名族的,本土的璀璨文化的機會。傳統工藝就此消亡,匠人也再難尋覓。碎片化的生活打碎了生活的這面鏡子,以至於將其再復原,也會留下深深的裂痕。這裂痕將日積月累,變成我們的性格,讓我們不能也無法成為“術業有專攻”的人才。

由於這種性格的塑造,願意接受短小破碎資訊的習慣的養成,我們的語言表達方式也受到了衝擊。若當年的朱自清也“享受”到了這樣碎片化的生活,《荷塘月色》也就只能成為朋友圈中的一張圖片和一句驚歎。大師也當不復存在。這並非空穴來風,現今的人們面臨著更嚴重的情況。這樣的語言衝擊不僅僅侷限於表達方式的極簡化,更帶來了語不成句,無法用一句語法正確的現代漢語表達那一時刻的心情。對於現實角度來說,學生的語文寫作會出現障礙,成人的工作報告會寫得雜亂無章;放眼未來,這對於文學等方面的傳承也產生了不可磨滅的阻礙。

這般碎片化的生活如同魔鬼,吞噬並改變我們的認知語思想。很多人愛看微博,因為這條僅僅一百四十字的文字內容附有視覺衝擊性,他們喜歡這樣的刺激。但反觀這份刺激,短短百字,事情的原尾都無從闡述清晰,就迫不及待汲取片面的資訊,發表偏激的看法,這是否是我們思考,認識事物的正確方式?長此以往,我們對於事物的理解就會發生習慣性的偏頗,以至於我們變成盲頭激進的人,不假思索地憤世厭俗。內心變得浮躁,不願靜心判斷,失去心靈地任由身體“胡作非為”,以一句“真性情”來搪塞那些還擁有完整生活的人。這就是我們俗稱的“鍵盤俠”。傷害他人,欺騙自己的同時,渾然不知自己對事物的認知已經被侷限,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失去了獨立的人格。

生活本該是完整的,擁有完整的時間,完整的表達,完整的思想與認真。我們要用完整的時間進行連續性的研磨一件事,可以是一項技能,可以是一本經典書籍。因而我們才能被填滿,被潤色,成為一個有趣的人。而有趣的靈魂促使你勤奮地思考,從而更新,進化,完善自我,在內心積蓄力量,待事平靜從容。

科技帶來的應該是便捷的交流和資訊傳播方式,並非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保持生活的完整,使生命落得圓滿。

支離破碎 篇19

支離破碎作文600字 ,663字

我的生活,正支離破碎。

先是我的閱讀。記得以前,我是一個能輕易地看見《萬物簡史》,能把《吶喊》琢磨一下午的書蟲。而現在,我已忘卻這些曾經的朋友,它們趴在書架上,猶如鄭板橋所言“蠹蟲絲跡”時蒙卷軸。刷刷動態,看看微博,每天不看到朋友圈的雞湯和反雞湯就感覺少了些什麼。是啊,手機這麼好,kindle如此棒,花個三五分鐘就能瞭解天下大事,十來本書也就只有幾十克的重量。讀書?可是抽不出在手機上看段子的時間。

再是我的朋友。我似乎總覺得他們若有若無,若隱若現。一個說說,一條QQ,和一個個贊才宣告了他們的存在。好友列表裡漸漸多了些陌生的名字,擠出時間,互相問詢,小學,初中,高中,乃至補習班,興趣愛好,一一對上,雙方驚喜,又不乏驚恐的發現,我又多了一個,不知在何處,隨手一加的朋友。與小學同學相約聚會,來回改定數次,還是未成。於是,只能從來來往往的資訊和透過濾網的照片中拼湊出過去的朋友。就好像是拼拼圖,一塊塊的,大致有了框架,再一片片地拼起來。朋友,近來過得可好?

最後,是我的時間,我的生活。我是什麼時候開始變得這麼忙?致使只有一點一滴的時間空閒下來。在車上的時間也不放過,拿個手機搓兩把遊戲。我經常想找個時間質問自己,你的生活正支離破碎,你沒發現嗎?有多長時間一家人沒有圍坐一桌,好好吃過一頓飯呢?有多長時間你沒有在溫暖的沙發中欣賞一本好書呢?有多長時間你沒有好好思考過—你為什麼這些都辦不到呢?

但我沒時間問,沒有時間看完一本好書,更沒有時間來思考。

因為我的生活支離破碎了。

正像一面破碎的鏡子,鏡子上全是裂痕。

當生活逐漸被“碎片化” 篇20

當生活逐漸被“碎片化 ,806字

當今,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與此同時,我們的生活也逐漸被“碎片化”,而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態與認知。

在我看來,生活逐漸被“碎片化”是“弊大於利”。當我們在閱讀時,我們不再去書店買一本紙質書,然後坐上一整天安安靜靜的閱讀,而是選擇碎片化的閱讀—盯著手機上螢幕,只要手指輕輕一劃,便可翻到下一頁,這樣的閱讀是空洞的,所帶來和領悟的東西遠遠沒有紙質書上的多。

再比如,當我們與親人,朋友交流時,我們不再去面對面的交流,瞭解彼此的想法,而是選擇碎片化的交流—在一款名叫“QQ”或微信的社交軟體上,用手指打字或發一個表情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交流雖然方便,快捷,但我們無法通過社交軟體看出對方臉上的喜怒哀樂。另外,當我們沉浸在社交軟體上交流時,我們往往忽視了與親人之間的面對面交流。

既然生活的“碎片化”是一種趨勢,那麼原本正常的生活為什麼會變成那樣?移動網際網路的大為發展只是客觀因素,其主要的因素還是我們的心態發生了變化。網際網路的世界有太多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們懷著好奇心去探索網際網路,卻發現這比現實世界方便太多:購物時,只要手指輕輕一點,足不出戶,你就能買到想要的東西;到了吃飯的時候,我們又不高興燒飯的時候,只要拿起手機,點一份外賣,就可以吃上美味的飯菜。而這些,使我們逐漸開始找到了偷懶的藉口,我們的生活也整天在網上度過,與此同時,我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

網際網路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他也是世界發展的產物,我們不可能不接觸網際網路以解決生活的“碎片化”,這樣人類反倒退化了。不如去抽出一段空餘的時間,培養下自己的業餘興趣愛好:打籃球,去健身房健身,旅遊等等,同時也可以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整天離不開手機,整日過著看似“充實”卻是“碎片化”的生活。

當生活逐漸被“碎片化”,請不要擔心,因為生活還有許多有意義的事情,還有更多新奇的失誤,等著你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