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碎片化生活”帶給我們什麼壞處?相關作文20篇

當下,“碎片化生活”帶給我們什麼壞處? 篇1

當下,“碎片化生活” ,848字

一個現代人,每天從睜開眼睛開始,就獲取著碎片化的資訊,碎片化的社交。一天的活動時間被分為諸多碎片—這,就是碎片化的生活。於是我們不由得發問:當下,“碎片化生活”能帶給我們什麼?

碎片化的資訊

21世紀,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大量的資訊湧出就必然導致:我們必須用原來接受一條資訊的時間來面對數以百計碎片化的資訊。雖然碎片化的資訊帶給我們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閱讀量。但就算每天吃山珍海味,有一天總會膩。數目龐大的碎片化資訊導致了人們對資訊的麻木呆滯以及不耐煩,從而引發人們對一條無聊的,沒有價值的新聞津津樂道,樂此不疲;而對一片較長的,有價值的文章都不瞧上一眼這種現象。人們在社交網站和微博上討論問題,發表看法,都是一種"輕重量的社會姿態",這只是人們接受碎片化資訊後的一個隨機反應,和一個人深思熟慮後採取的行動完全不同。不光如此,碎片化的資訊也讓人分不清資訊的真偽,網路謠言滿天飛就是最好的證明。

對於碎片化的資訊,我們要保持理智。從資訊中提取有用的知識,這樣,我們才能適應資訊化的時代。

碎片化的社交

最近網上有一句話,叫做:碎片化的社交還不如打一場王者榮耀有用。的確,隨著社會發展的加快,人們交友的時間就會少很多。那麼目光就自然放在了網路上。原本交一個朋友的過程被碎片化為各種社交軟體:QQ,微信,陌陌等。且不論它的效果如何,就它的安全性而言,我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透過手機螢幕是看不出什麼的,螢幕那頭的人可以偽裝成各種性格,外貌。這就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詐騙錢財,一走了之。而且,從碎片化社交中得到的朋友值不值得深交與信任,這又是一個大大的問號。綜上,碎片化的社交或許真的沒有一盤王者榮耀管用。

在碎片化的社交中,壞人是無法避免的。但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儘可能的交到一些好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不是所謂的“兄弟”“閨蜜”,及狐朋狗友。

雖然碎片化的生活帶給我們許多壞處,但依舊有一些好處是無法替代的,我們只有從改變自身開始,去適應碎片化的生活。這樣,才能改變碎片化所帶來的壞處。

碎片化生活帶給我們什麼? 篇2

碎片化生活帶給我們什 ,943字

大家都覺得這個時代無比美好。科技發達,物質豐富,通訊方便。無所不在的網際網路,寬頻,光纖,手機,電腦,給人們帶來資訊互通和生活的方便。

科技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把我們的時間和生活都變為碎片。碎片化的生活帶給我們什麼,是值得我們認真冷靜思考的。

縱觀人類歷史,哪一個重大的科技、人文、文學、藝術、醫學乃至軍事的成就,不需要長期的、專注的、不屈不撓的努力才能夠達成?

中國古代不缺乏這樣的例子。春秋時代的左丘明編修國史,歷時30餘年,寫出了一部18萬餘字的《春秋左氏傳》。無獨有偶,西漢司馬遷歷時13年創作了50萬字的《史記》,記載了從上古黃帝到漢武帝3000多年的中國歷史。這兩部鉅著都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再看看外國。達芬奇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天才科學家、畫家。他的老師從第一天起,讓他每天畫蛋,通過畫蛋來提高觀察能力,能發現每個蛋之間的微小的差別,就能鍛鍊手眼協調,做到得心應手。堅持3年以後,達芬奇想畫什麼就畫什麼,畫什麼就像什麼。

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例子也不少。

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戰爭爆發了。在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毛主席開始夜以繼日地潛心寫作《論持久戰》。他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眠,連棉鞋被火爐烤焦了都不知道。八九天後,5萬多字的偉大軍事著作《論持久戰》誕生了。這部著作深刻分析了中日雙方的情況,指出了中國人民經過長期抗戰取得最後勝利的客觀依據,指導中國軍民獲得抗戰最後勝利。

1964年中國成功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當時正是我國經濟困難時期,科技人員都吃不飽飯,最困難的時期,就拿樹葉草籽充飢。就是這些不怕困難、忍飢挨餓的人經過10年不屈不撓的專注科研,終於把原子彈搞出來,創造了奇蹟。

上面的事例都說明了成功的祕訣=時間+專注+才能+精神(奉獻、吃苦、犧牲)。

現代碎片化生活下,這些成功的要素都不復存在

時間:碎片化分割

專注:人心浮躁,精力分散

才能:沒有長時專注,難以成就真正的學者和專家

精神:物質、金錢和享樂取代了奉獻吃苦精神

如果左丘明、司馬遷出生在今天這個時代,他們還能寫出《左傳》、《春秋》嗎?

今天碎片化生活下的中國,還能夠產生中國歷史上璨如群星的眾多傑出的人物嗎?還能為國家和人類做出卓越的貢獻嗎?

人類怎樣利用科學技術而不受其害,值得大家深思啊!

碎片化生活中的我們 篇3

碎片化生活中的我們作 ,915字

提起“碎片化生活”這個詞,相信你一定不陌生,因為它在我們每個人的學習生活中都有體現。就拿我這樣一個初中生來說,生活也是越來越碎片化了呢,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學習,碎片化的娛樂,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心態與認知。

所謂碎片化,是指完整的東西被割成諸多零散的碎塊。比如說,如今最為普及的微信公眾號平臺,幾乎每天都會推送數千字的文章,我們可以隨時開啟手機點開閱讀個幾百字,如果沒讀完,可以在下一次想起的時候再次點開閱讀。像這樣通過手機、電子書等電子終端接收器進行的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閱讀,都是碎片化的閱讀,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接受、適應,並且依賴上了碎片化的閱讀。

還有我們最熟悉的電視節目,很多年以前,我們喜歡的電視節目是要在固定的時間準時收看的,而且必須完整地看完,就算是其中插播的令人生厭的廣告也得忍受,因為一旦錯過就不能重來了。今天,我們可以在電腦、IPAD、手機等各種電子終端上點播,可以在公交車上、地鐵上、飛機上各種場合收看,完全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碎片化生活當然有它的好處,可以讓我們方便快捷的接收更多資訊,可以抓緊一切時間學習;但相較於深度閱讀,碎片化閱讀的缺點則在於它無法令人獲取更多的知識或營養,碎片化學習則是不能深入去學習。而且不知不覺中,隨處皆可見低著頭的手機一族,碎片化的遊戲雖能讓你得到短暫的娛樂與放鬆,卻可能會帶來頸椎、視力等身體上的損害。

總而言之,碎片化的生活,有利有弊,難以捉摸。要說這一切的源頭是什麼,還不是我們自己。每天只有24個小時,而我們卻都很貪心,想要接收更多的資訊。因為不高興好好讀書、看報紙,所以才有了碎片化的閱讀;因為沒有時間好好去商場逛街,所以才有了碎片化的購物;因為懶得與人面對面聊天,於是有了微信、qq,有了碎片化的社交;因為不想在去往培訓班的路上奔波,所以才會有了英語教學軟體,有了碎片化的學習。

在我看來,時代潮流本就是這樣。當它使什麼東西變得更為先進便捷時,總會一不小心漏掉什麼。比如說人文,風情。而當所有人都適應了這種環境後,大家漸漸都很難改變它了。而你所能做的,就是做你自己。

碎片化生活帶來的思考 篇4

碎片化生活帶來的思考 ,804字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的生活開始變得碎片化,“碎片化”這個詞漸漸融入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生活變的四分五裂: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閱讀……

碎片化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我覺得的就是生活中的娛樂活動,購物,吃飯,工作都分成了一片一片的,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是以碎片的形式同時進行著。

人們的生活變的越來越便捷,也越來越舒適,就比如說:你和同學聚會以前需要坐車,再碰面,聊天,可能要花上一天的時間。然而現在,我們可以用微信、電話、視屏聊天等等。其中,微信是最方便的,你給朋友發去一條問候,在等待朋友回覆的時間裡,我們可以繼續讀還沒讀完的小說,可以繼續看還沒看完的電視,還可以同時做很多我們想做的事情,等到對方回你了再繼續朋友間的聊天。這樣,我們在和朋友互相問候的同時也做了其他我們想做的事情。

碎片化的生活雖然給我們帶來了更好的效率,但是,如果我們一味的以這樣的方式和朋友家人進行溝通和問候,我們面對的只是一個冷冰冰的機器,我們忘記了家人間充滿愛的溫暖的擁抱,我們忘記了朋友間交換著最愛的小說書嬉笑打鬧的樂趣,“碎片化的生活”雖然在時間上拉近了距離,節省、縮短了時間,卻在人與人的感情上拉遠了距離,不再像以前面對面那樣的親密。

我們可以利用現代的科技去提高效率節省時間,但不能完全依賴網路,不能忘記對家人的關心,與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要讓網路沖淡你們的感情,所以在繁忙中一定不要忘記抽出一點時間去關心關心家人,多與朋友見見面,把你們的親情、友情持續下去。

在這個網路時代,有太多事情吸引著我們,又有太多事情要做,這使我們的生活、時間四分五裂,一件事情要分幾個時間段來做,又有很多事情需要同時去做,這已經是家常便飯的事情了。網路對這個社會來說就是一把銳利的劍,用得好,可以給你帶來非常大的幫助,如過度使用,這把劍就會狠狠的反傷你,使工作學習和生活失去平衡,千萬不要讓我們對家人的愛和關心也變得“碎片化”。

碎片化生活帶來了什麼 篇5

碎片化生活帶來了什麼 ,1347字

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特別是網路與資訊的快速發展,在我們生活中出現了一個新鮮詞彙—碎片化。現在人們快節奏的生活中,碎片化已經是生活的常態。學習中,總是不斷有不同問題出現,在思考這個問題的間隙又有先的問題出現。即使是閱讀也很難跟以前一樣抱著一本書從頭讀到尾,慢慢細緻欣賞了,總是一個片段一個片段的閱讀,連作者寫作也配合讀者碎片化閱讀習慣,改為每天一節而不是一本書寫玩再出版。生活就更碎片化了,由於節奏的加快,你不大可能用一段很長時間作一項單一事情了。

碎片化的生活對我們產生了各種各樣影響,慢慢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習慣。它已經徹徹底底地紮根在了我們地生活中。碎片化使我們得知訊息地渠道更加豐富。不再像父母輩一樣知道訊息只有看報紙這一渠道,不同的網址每分鐘都會刷出無數條新訊息。同一條訊息或許也會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正是因這樣資訊的多元化使閱讀更為輕鬆與有趣。與此同時,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利用碎片化時間來學習。利用坐車途中學習,利用吃飯時間複習單詞和古詩等,這樣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可以鞏固學習基礎。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使我們得已學習更多的知識。

這些的確是碎片化的好處,可只有好處嗎?當然不是,凡事都有兩面性,任何事物都不避免,那碎片化的弊端是什麼?碎片化生活雖然可以利用很多時間的空隙,但卻很難系統的學習透徹一門學科,很難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瞭解清楚,有時候甚至連事情的真偽都很難判斷。

2017年3月,知乎晚上有一個回答網友244個問題的男人,海賊—王路飛。同時他還被戲稱知乎網上最有故事的男人。他用不同的身份回答了244個問題。可他在知乎網上依舊走紅,原因是什麼呢?人們把他所回答的答案當成一個個用兩三分鐘閱讀的小故事,絲毫不在乎是否是真實的。碎片化,使我們失去了整體的思維性,一條訊息,一個小小的片段,或許就會讓我們認為這個原來錯誤的訊息是正確的,這些資訊會誤導我們。因為只從媒體來的訊息不一定都是正確的,沒有進行系統分析,瞭解事實是很容易被誤導的。

同時,我們生活也體現在無時無刻地被碎片化,排隊時看看朋友圈;等人時,找找自己喜歡的訊息;見縫插針地將作業做完。這樣做確實是節約了時間,可你能保證你刻住你所看到的訊息或是保證你作業的準確率嗎?多半不能。

我認為碎片化使我們的時間分割了。我們會用幾段時間做完一件事情,而不是一口氣做完。我們會用短短几分鐘看完一篇報道,你大概知道發生什麼事,卻無法回答這樣做的原因,或是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碎片化帶給我們的是一件事情,而沒有前因後果,沒有任何聯絡,這使我們思考起來增加了困難。

在碎片化生活中,我們不斷尋找到了新鮮的刺激,正是因為這種刺激,碎片化才會在我們生活中越來越頻繁。

不過在某些事情上,還是不要碎片化比較好。比如說讀書,讀書最好還是抽取專門的時間,有足夠的時間來消化所看見的文字,有時間在有感而發時,記下筆記。不要苛求時間的快慢,只希望能認認真真地做完。

碎片化的生活,是時代和科技發展到一定時候的必然現象,我相信碎片化會帶給我們越來越多的益處。我們要充分認識碎片化生活對我們造成的影響,利用碎片化生活幫助我們學習進步,同時也要客服碎片化生活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要養成專心作好每件事情的習慣。

碎片化生活帶來什麼 篇6

碎片化生活帶來什麼作 ,1545字

伴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趨於碎片化。繁複新穎的商品琳琅滿目,接連露面的活動層出不窮,面對多元文化碰撞的當今社會,人們的注意力被高度地分散,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去關注,去留意,以至於人們不知道該看什麼,該聽什麼,該學什麼。

在資訊尚未普及的年代裡,學生除了認真學習,還是學習。然而,在如今的資訊時代中,有太多的因素分散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每每近在手邊的手機的螢幕亮起,都會忍不住看上一眼,哪怕只是一條無關緊要的新聞也會點開細細揣摩一番。一旦遇到來自朋友的聊天,就好像打開了話匣子,學業立馬拋之腦後。這樣的現象不僅出現在學生身上,在老師身上也有體現。上課期間也帶著手機,趁著學生做練習或是讀書時候看上一兩眼,發兩句微信,甚至連備課之時都在無時無刻地關注著手機……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這使我們不得不重新考慮一個問題:多元化的生活到底是利還是弊?

望著飛速發展的四周和日漸強大的網路用語,稍稍放緩一點腳步就會與世界脫節,這樣的生活真的有意義嗎?我們審問自己。十幾年前的人的生活很簡單,重複著單一的生活卻樂此不疲。而在當今這個繁雜的社會中,審美疲勞似乎成了主要的問題之一,身邊的一切都在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於是人們也隨著“變”開始了選擇,重複著選擇、拋棄、再選擇、再拋棄的工作……人們麻木了,他們不再有自己的主見,只會緊跟他們所謂“潮流”。

設使我們做一個大膽的預測:人類的未來是什麼?我們將走向何方?是不是又會歸於最初的混沌呢?得出這樣的假想,我都有點害怕,好像隱隱發覺:人類的神經有點失控。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大躍進”時期也有過如此的精神狀態,有一句著名的口頭禪:“人有多大膽,天有多大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就是佐證,那是那個年代國人的精神力量,苦於生產力落後,生產關係還沒有迅猛發展,人們的需求得不到應有的滿足,現在的情況卻是恰恰相反,前幾年,中國的GDP經濟資料一直保持在兩位數的增長率,把世界經濟遠遠地甩在後面,經濟學家的結論是:我們國家三十年改革開放的成就,抵得上西方世界一百多年發展的結果,成績令人矚目,但國人真的幸福嗎?社會發展太過匆忙,匆忙的連我們回味的時間都吝嗇地擠兌掉了。(順便插一句,上述言論的丟擲,連我自己都不知是否存在邏輯,可能也是“碎片化”的。)

焦慮蔓延在我們身邊,焦慮來自何方?來自於我們對前路的迷茫,來自於我們對所擁有的害怕失去,來自於我們作為一個“自主”的個體,對“自主”的喪失,來自於無可奈何…

一篇文章,一個命題,竊喜的是:最起碼我們把視線聚焦到了今天這個命題上,我們也開始關注了。只要關注,只要目標一致,我們總有解決的方法。“眾人拾材火焰高”,中國人要麼不幹,一干成績總是斐然。坐在電腦前,反覆瀏覽前面的言論,我在“碎片化”中尋找著有用的資訊,以求串聯成一串美麗的“項鍊”,得到幸福的結果,滿意的突破。

我想:我們的生活正是由於太過零亂、太過紛雜、疏於思考,才會漫無目的。但生活要繼續,要生存和發展人類的直覺首先指向的是“功利”。“功利”是個多面手,它囊括了一切物質享受和精神需求,關鍵是這些物質和精神的東西如果套上了“功利主義”的思想,那就是完全變味的邏輯思維了,生存為了利己嗎?發展為了利己嗎?相信當下有不少人信奉這樣的邏輯,只是苦於“仁義禮讓”的儒家思想深深浸潤了我們上下五千年。於是人變得不坦然、人變得不單純了。舉個例子來說明我的觀點,面對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以及垃圾成堆、蠅蟲滿地,你到底願意在什麼地方駐留?答案不言而喻。單純的生活、乾淨的生活,人人嚮往,所以說人為什麼就不能活的純粹些呢?只要目標高遠,何必為身邊的小事分散了自己的精神!只要精神集中、意志堅定、目標確定,我們就一定能走出一條屬於我們自己的美好的康莊大道。

碎片化生活帶來了什麼? 篇7

國一作文 ,932字

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活正在慢慢地被碎片化,這是一個新時代的標誌。

它帶來的改變無疑是巨大的,你不再能準確的預料即將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你不再能百分百的按照規劃去做事,因為你的生活碎片化了,不再顯得那樣完整統一,每天,都會有你意想不到的,各種零碎的小事發生在你身上。當然,這只是被動碎片化,你也可以主動碎片化你的生活。把原本一項很大的工程,拆分成幾個部分,分別在不同的時間裡完成,便是運用了碎片化。這只是個籠統的說法,生活中其實有許多活靈活現的例子。

當你的雙休日被種種補習班佔領而又有大量學校作業等待你完成時,你或許可以考慮,是否能在去補習班的路途中,完成一些不需要寫字的作業,好比背書,預習這類的,把大量的作業分在不同的時間裡逐個完成,這就是碎片化。

有些上班族既想工作順利又想身體健康,除了這些以外他們又想有足夠的時間休息,那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嘗試步行,或騎自行車上下班,把運動穿插在每天的工作之中,這樣在休息日就可以有足夠的休息時間而不用想著還要去健身,這也是碎片化。甚至是在吃飯時看看新聞,洗澡時聽聽音樂,聊天時磕磕瓜子都能說是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使生活變得充實,但並不是所有的碎片化都使人樂於其中。

作為一個學生,也許碎片化會使你的生活井然有序,但它於無形之中增加了你的壓力。對工作者同樣如此,碎片化生活是匆忙的,你時刻都記著自己緊接著要完成什麼事,時刻都在心裡默算著一分一秒過去的時間,你的心時時刻刻都處於緊張之中,還是上面補習班的那個例子,家長認為把週末的空缺時間都用補習班填補上,既不會虛度又顯得充實,以為孩子的雙休日會過得更有意義,但完全沒顧及到孩子在這樣緊張的“流程”下都變成了什麼,他們失去了自己的休息時間,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應有的自我做主權,因碎片化而產生的這種中國式教育,造就了數不勝數的讀書機器。這樣子的碎片化,那種分秒必爭的感覺,讓我們的身心都感到疲累,甚者會變得消極、沮喪、失去對生活的信心等。

緊張而充實在我看來並不是一件好事。張而不弛,文武弗能。縱使碎片化生活給我們帶來了那麼多的改變,我們還是要合理、適度地運用它。並不是想讓碎片化生活消失,只希望能恰到好處的將生活碎片化,沒準就會有意料之外的驚喜等著你呢。

面對碎片化生活,何為人們的出路? 篇8

面對碎片化生活,何為 ,898字

隨著科技的發展,似乎人們的時間都被分割,我們能長時間用心去做一件事的時間彷彿越來越少,隨之而來的,卻是區區幾十分鐘的空閒時間。這便是碎片化的生活,一種新時代的產物。那麼碎片化時間到底對社會產生何種影響呢?

從本質上來看,碎片化生活使我們的時間變得零散,使人們無法靜下心來認真的完成一項任務。而現代人面對這種狀態,便將其視作是一種不努力的藉口,利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刷朋友圈玩遊戲,一心想著:反正就剩這麼點時間了,也不夠,我用來認真工作或學習,不如用來消遣娛樂。的確,娛樂消遣的確比認真工作容易,網際網路時代最大的特點便是,資訊量大而且多,這種隨時開始隨時停下的娛樂似乎效益更大但為何不利用零散的時間,加強專注度,來提高工作效率呢?

利用零散的時間來進行工作和學習可以說是一種非常高效的方式,大部分人在高強度長時間的工作和學習下,會覺得疲憊不堪,這時工作效率便會因此大幅度下降,最終物極必反。在這種情況下隨便畫的時間,便是一種很好的調劑,將大量的工作細化,分成不同的時間階段來完成,這樣既不會太辛苦,又可以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利用這些時間背幾個單詞,看幾項工作報告,都不失是一種好的選擇。

那到底應該如何利用好這些時間呢?我認為我們應對空閒時間作出規劃,想想每天的任務,想想每天的空閒時間,事先安排好每天的任務,臨陣才不會手足無措,將時間浪費。美國物理學家克里特曾說過:“人的一生只是一剎那,所以我們要珍惜它,切莫虛度了年華,時間珍貴,千萬別將其浪費在無意義的事上。”因此請珍惜時間,並好好的利用它。

面對碎片化生活,另一種方法便是使自己沉靜下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棲居於依山傍水的村莊,彷彿那裡便如同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不僅僅因為在那裡可以休養生息,也更因為在那裡可以尋到一份在城市中難以覓得的寧靜安逸。這一份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之情,足以讓人們忘卻世間凡俗,靜下心來思考。

時代快速的發展瞬息萬變,而不變的是人心,無論時代如何變化,都應找到辦法去適應它,碎片化的生活也是如此,不要被社會上又誘人浮華的東西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保持專注,努力向前,總能在洶湧萬變的時代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當“00後”遇見“碎片化”生活 篇9

國三作文 ,1140字

2004年3月的一個夜晚,我這個“00後”懵懵懂懂地一頭扎入了這個全新的世界,開始了屬於我的漫漫人生路。在過去的十三年中,我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事、物,感受著真善美;同時也遇見了前所未有的“碎片化”生活,—

眨眼又是一個幸福的週末,無鬧鈴之亂耳,無課程之勞形,怎一個“爽”字了得!我揉著惺忪的睡眼,拿起床頭的手機,照例瀏覽一下視訊的更新進度,然後點開微信班群,撲面而來的是幾十條新資訊“班長,下週的隊會稿子寫好了嗎?”、“老班,課本劇劇本找到了嗎?”、“老陳,有空約一局王者怎麼樣?”……

“噢,不”我哀嚎一聲栽倒在枕頭上,頓時覺得美好的週末被無數的任務“攪局”了!老媽循聲而來,問清了事情的原由,幸災樂禍地“嘿嘿”直樂,然後丟下了一句最高指示:“能者多勞,速戰速決!”

我蔫頭耷腦地吃著早餐,嘟囔著微信群的“十宗罪”,吃到一半的時候,我發現我心愛的大茂脆筍快吃完了,不由地嚷嚷著再買幾瓶,老媽一邊答應著一邊拿起手機,點開一號店的APP,在購物車裡加了幾樣日常用品,我瞥了一眼,發現十點前下的訂單當天就能送到,老媽一副篤悠悠的樣子,對我說了句“瞧!碎片化購物,方便!”

早餐後我休息了一會兒,照常進房做作業,爸媽也開始各司其職—我爸負責打掃房間,我媽則一頭扎進了廚房。休息時間我去廚房慰問辛苦的大廚,卻發現廚房裡傳來一陣說書的聲音,原來是老媽一邊洗菜做菜,一邊用喜馬拉雅APP聽《三國》吶!說書人抑揚頓挫的語調,和老媽手裡的砧板菜刀剪刀的碰撞聲,奇妙地交織在一起……哦,這大概也算是一種“碎片化閱讀”吧!

週末的午後,是我最自由最嗨皮的時間—因為我可以名正言順地拿起手機,和我的朋友們在網路上聯網打幾局遊戲,雖然週五剛剛和他們分開,不過在遊戲裡搭檔廝殺一番,和在學校裡一起上課的感覺可完全不同!等我盡興地放下手機,老媽幽幽地嘆了口氣道:“想當年,我們小的時候,和鄰居家裡的小夥伴們一起去弄堂裡玩……”得,老媽一回憶往事可是滔滔不絕、綿綿不斷,我趕緊丟給她一句“這就叫‘碎片化娛樂’呀!”然後一溜煙進房間做作業去嘍!

這就是我們“00後”遇見的“碎片化”生活,我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沉浸在碎片化的模式中。我們享受著手機APP給我們帶來的便捷,見縫插針地利用所有片段的時間閱讀網路資訊,以父輩無法理解的方式溝通著彼此之間的情感;但我們也被鋪天蓋地的資訊包圍著,無論是否願意,那些提示資訊總是會跳出來阻礙我們的視線,我的同學們甚至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已經逐步喪失了靜下心來閱讀一本紙質書的耐心……

我們是“00後”,面對全新的“碎片化”生活,我想我們能做的是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唯有儘可能地保留澄淨的心靈,才能在這多變的時代中,尋找到不變的心靈皈依!

當我遇到碎片化生活 篇10

當我遇到碎片化生活作 ,766字

如今,現代生活節湊越來越快,時間被分成了許多碎片,但是,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雖然事物繁忙,但是就算是碎片也能有空隙,我們可以利用它們更好地來學習,休息。

雖然我們有許多的空隙,但是要利用好才是關鍵。

我曾在網上看到一組圖片,大致描述的是把一些正在玩手機的人的手機P掉。我驚呆了,沒了手機的他們幾乎都目光空洞,像傀儡一般,連小孩都沒有幸免。他們大都在地鐵上,在吃飯時間,都沒有好好利用這些時間。為證實這條資訊,我乘了一次地鐵。原本我自信地認為至少有一半的人不會玩手機遊戲,但是,十之八九都是在玩手機的,只有一些年齡稍大的老人戴著老花眼鏡在看著報紙。這令我大跌眼鏡,沒想到這些空隙沒有被好好地利用在學習上。

你也許會說不知道自己有什麼空閒的時間,除了睡覺,一切為了工作學習。

但是,上廁所時,吃飯時,在交通工具上面時,都是一個個小小的空隙,大可以利用起來。上廁所時,可以看幾頁書;吃飯時,可以聽聽英語廣播;在交通工具上,可以背幾段課文……可用的時間太多了。

但你可能又會覺得這些時間微不足道,就算做了也不能代表什麼。

是的,每一個碎片的時間並不多,少則幾十秒,多則十幾分鍾,並不能與系統學習相提並論,可是滴水穿石,只要堅持利用好這些空隙,就一定會有豐碩的回報。“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財富的積累,知識的積累都是靠平日點滴的積攢。

但切記,務必分清碎片與系統學習的區別,不要喧賓奪主,如果你花了本該系統學習地的時間去做了碎片時間的空隙該做的事,那就是拿大炮轟蚊子—大材小用,很可能會得不償失。

雖然要抓緊空隙的時間,但也要注意適當休息,放輕鬆,聽聽音樂。這樣能事半功倍。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在任何方面也越來越注重細節。讓我們攜手努力,不讓時光白白浪費,成為更好的自己!

當碎片化生活來臨時 篇11

當碎片化生活來臨時作 ,1171字

碎片化這個詞本身來到的時間就不長,並不十分常見,但到了如今,這個資訊化的時代裡,碎片化才開始了真正的“興起”。

可能作為一名學生,受碎片化的影響還並未十分嚴重,因為我們仍在學校中有條不紊的學習著,其實不然。你可以自己回想一下,在暑寒假亦或僅僅在雙休日,你空閒時會做什麼呢?現在,絕大部分同齡人都有個QQ或者微信在手中,並不是說這不好,這種交流軟體用處還是很大的:讓彼此的距離拉得更近;讓困難更快解決……但真正這樣使用的人多嗎?當你手機螢幕“倏地”變亮時,你就會知道你的朋友、你的班群又開始熱鬧了,如果沒有家長的管束,你能不看手機嗎?想必你是做不到的。

現在我們的生活還未被徹底碎片化僅僅因為我們還需完成學校的任務,不是嗎?如果不是老師要求,你會去選擇那一本本泛黃發舊的書嗎?我們的生活正一點一點被分割,很難再去有始有終的做一件事情了。

“碎片化”就如同真正的碎片一樣,一旦破碎就很難再完璧歸趙。我本以為這離我還十分遙遠,事實上,它卻就在我的身邊,因為它的來到是悄無聲息的。舉個例子吧,在年夜飯上,本應該是其樂融融的一番景象,卻變成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著兒女們玩手機的“盛會”。我一直覺得這只是存在於少數家庭,但留心觀察後,我才發現我們家也已存在。除夕晚上,吃個年夜飯,看一會兒春晚,放個煙花……都只是形式,其餘時間,我們一家,甚至我爺爺奶奶都握著手機……

換個角度講吧,我們已無法抵抗碎片化的來到,因為這個時代推動著我們往這個方向行走。以前報紙是資訊快速獲取的來源,接著是電視。到了現在,手機甚至可以實時來傳輸資訊,的確快捷無數,現在,購物一樣也開始在網路氾濫,實體店都開始漸漸倒閉、消逝,緊接著的是淘寶、京東、1號店……此類的網站就成了購物的代名詞。因此,不要去抱怨時光,它的缺失正是被這些碎片給消磨的。回到前一個例子,春晚上都有了“搶紅包”這個版塊,這叫人怎能離開手機?假設讓你過一個星期沒有電子儀器,遠離碎片化,讓生活變得完整,你能行嗎?就算是能做到,那一個月,一年呢?你會覺得自己就跟不上時代腳步,又像是一個七八歲的懵懂小孩了。

如果真的要去改變的話,我們縱然不可改變他人與這個時代,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迴歸淳樸,就如同從前人們想歸隱山林的脫俗之心一般,遠離這一切並不會使我們受到巨大傷害。孔夫子曾在《論語》中誇讚其學生顏回,也就是七十二賢之首:“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不是告訴了我們應該也像這樣去發現那些微小的、隱蔽的快樂來豐富自己嗎?

當這碎片化生活來臨時,瞭解資訊固然重要,但應該也要去嘗試著把更多的時間從手機螢幕上離去,看看窗外的一草一木、一朵野花、一隻瓢蟲,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去享受獨處亦或是與親人交談的和諧與美好。莫等到一切均化成了碎片時再去懷念原本完整的美好。

碎片化生活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篇12

碎片化生活給我們帶來 ,956字

隨著在1998年中國的第一筆網上交易成功,我們的生活逐漸地步入了“僅僅需要在家裡等待快遞(外賣)的生活”。從走到超市裡購買生活的必需品,到足不出戶只需在網上挑選、購買;從打電話到餐廳訂購外賣,到只需動動手機購買外賣;從出門錢包裡放滿了錢(銀行卡),到出門只需帶好手機。這都證明了生活慢慢步入了網購的“碎片化”。在以前,我經常會看見街坊鄰里手提著“大包小包”從超市裡回來,而現在,幾乎在大街上看不見哪些提著“大包小包”的人了,只見快遞(外賣)小哥頂著烈日在忙碌地送著快遞(外賣)。如果要是問起為什麼不出去買東西了,我想他們統一的回答因該是:“有網購更加便捷了,幹嗎還要出去買東西,又重又貴又遠的。”由此可見網購已深深紮根到了我們的生活中。

從相關資料中我瞭解到,本世紀初,上海曾舉辦過一次“網路化生存72小時體驗”活動。當時,參加體驗的選手只攜帶了少量現金、充有現金的銀行卡以及一部只能通話和發簡訊的手機,進住賓館,72小時內依靠網路足不出戶地生活。由於當時網店還處於起步階段,網路支付也還存在種種障礙,上網速度僅僅512M,所以儘管有選手費了好一番工夫通過網店訂到了生活用品和食品,但品種少得可憐,而且網路支付根本行不通,只能通過現金支付,而現金又極為有限,因此絕大部分選手沒有達到72小時目標。這次體驗活動得出的結論是,在當時,僅僅依靠網路是無法生存的。但是,僅過去了幾年,網路、網店的發展便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發展著,短短几年便取得了難以想象的成績。

網購之所以在短時間裡蓬勃發展,這和我們的生活愈加碎片化不無關係。隨著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可供我們自由支配的時間也支離破顯得碎,這樣人們再無大量時間前往商場、超市,於是,快捷便利的網購便應運而生。如今,我們對於在網路上訂購自己喜愛的物品和美味佳餚,然後坐在家中慢慢享用已經變得習以為常,作為網路化生活方式之一,網購似乎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是,有沒有想過,碎片化的生活雖然很方便,卻讓我們彼此之間的距離漸漸變得疏遠,虛擬世界的交流代替了面對面的交談,我們生活的空間越來越獨立,也越來越封閉,這就是碎片化生活所帶來的副作用。因此,在享受碎片化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絕不能忽視這些副作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去駕馭碎片化的生活而不被碎片化的生活所左右。

當我們遇上碎片化生活 篇13

當我們遇上碎片化生活 ,797字

隨著全球科技產業的迅速發展,我們的生活也因此發生著變化,移動網際網路如同一張巨大的網將我們死死地纏住,壓抑得我們無法呼吸,可是我們還要面對學業、工作,這時我們便會採取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生活就是將時間碎片化,合理安排生活,使生活在忙碌中變得充實。我們可以利用課餘碎片化的閱讀滿足我們求知的需要;我們可以利用碎片化的訓練滿足我們對自我實現的需要;我們可以利用碎片化的購物滿足我們對美的需要;我們可以利用碎片化的社交滿足我們理解和尊重的需要……

說起碎片化的生活,就讓我想起了一句魯迅先生的名言—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一擠總會有的。還記得曾經語文課本里那位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的陳景潤嗎?他利用理髮前短暫的時間背外語生詞,最後號碼過期了……因此我覺得合理安排碎片化生活十分重要。日本的一天平均睡眠時間只有434分鐘。或許正是由於睡眠時間太少,以至於我們常常可以隨時誰地地看見日本民眾在睡覺吧,甚至在會議時日本政客也都睡著了。雖然中國居民一天平均睡眠時間是505分鐘,但是研究卻表明青少年平均睡眠時間只有75小時/天。所以,我們應該多加利用閒暇時間,將時間儘量少的花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活出生活的色彩。

我們應該在利用閒暇時間的同時,要像一架天平把持一個平衡,比如利用課餘時間訂正錯題,利用午休時間做課後作業,利用等公交的時間背單詞,利用晾頭髮的時間複習課文……必要時可以制定一張計劃表,或者將備忘貼在那些經常看得見的地方時時提醒自己,遇到一些常常記不住的詩句可以用筆記下來,貼在書桌前,在自己抬頭揉脖頸時可以順便在腦子裡過一遍,遇到一些難記的英語單詞可以用便籤紙記下來,貼在鏡子上,在自己刷牙洗臉時看幾遍增強記憶。當然也要注意休息、合理飲食、適當娛樂、放鬆心情!

碎片化生活的意義也十分重大,它使我們懂得合理分配時間,也使我們做事不再拖拉,更使我們堅定信念,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當高一學生遇上了碎片化生活 篇14

當高一學生遇上了碎片 ,759字

如今的網際網路科技已經越來越成熟。大多數的人們已經被這種技術深深地吸引,導致了現在最為嚴重的現象之一: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生活就是原本正常的生活被各種外來因素影響,使我們要做的事情“打碎”。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種生活呢?

我是一名新高一的學生,在開學前我已經開始制定我的學習生活表,在我心裡想著要遵守。剛訂好的表,同學打電話給我:“嘿,今天下午打球去怎麼樣?”,我想多沒想就答應了,打了幾個小時回家後,我突然想到,我剛制定好的生活表怎麼馬上就忘了,我不禁笑了起來,“以後再說吧”我這樣說道。

開學後,在學校過完了一天,很快的到家,心想:今天快點做完作業,然後拿出作業本奮筆疾書。不一會兒媽媽敲我房門:“兒子,吃飯”我放下筆跑去吃飯,吃完飯回來,還沒有拿起筆,手機上傳來了班群上的聊天框,我拿起手機隨意的發了兩句,結果來了更多的人,我便忘記了作業和他們開始聊起來了。當他們說不聊了,開始做作業了,我才想起來作業,但是時間已經過去了1個小時了,我開始寫起了作業,最後,我到十點寫完了原本八點就可以寫完的作業。

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碎片化生活對我們原本生活影響的嚴重性,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當我們回家要做作業或工作時,我們應當避免與網際網路工具像手機或電腦或者平板電腦,專心地解決作業,如果必須要用電腦等,一定要有很強的自控力,不被一些因素打擾。

改變碎片化的生活,不僅要改變外在因素,還要先改變自己。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擠擠總是會有的。這句話幾乎被每個人記在腦袋裡了,但又有多少人付出了實踐呢?如果我們多利用一下自己的空閒時間,碎片化的生活就會完整很多。

當我們努力積攢出整塊的時間,我們可以用來閱讀書本或新聞,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遊戲上,把原本完整的時間打碎。

所以你現在對碎片化生活有所反思呢?快來努力整合時間吧!

當代人,請警惕“碎片化生活”的侵蝕! 篇15

當代人,請警惕“碎片 ,905字

當今社會,電腦、手機、網路等各類現代化電子裝置佔據著我們日常生活,我們每天在各種場合看微信、在英特網上衝浪、網購,過著“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生活”導致人們的可支配時間零星化,人們因此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地鐵裡、車站上、辦公室裡,拿著手機盯著螢幕看的人比比皆是。人們還經常抱著“看完這條微信再上班”、“打完這個遊戲再學習”的心理,看似花著一些零星的時間,但實則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甚至有些極端的例子出現:有些人打起遊戲來太入迷,把學習和工作時間都擠佔了,甚至到達廢寢忘食、走火入魔的可怕境地。

“碎片化生活”導致人們深入思考的能力逐步下降。網路上的資訊就像即食快餐一樣,人們只需瀏覽,而無須作過多深入思考,這就導致人們逐步失去了深入思考的能力。“碎片化生活”使人們處在一個“充滿中斷的時代”,思維隨時可能被打斷,也使得人們的系統化學習能力逐步降低。有科學家發現:處於多種任務切換狀態的人,其智商的下降比吸大麻還塊。許多人認為自己可以同時做多項任務,比如:一邊開車一邊發微信,但事實是同時做多件事反而一件也做不好。

“碎片化生活”使人們脫離現實生活,把時間浪費在了虛擬的人事物上。人們疏於現實生活中的交往,卻迷戀網路社交。有些年輕人甚至年長者,在不明對方真實身份的情況下,與相隔千里的網友聊天甚至談戀愛。但由於脫離現實,往往在脫離網路進入現實後,卻碰了壁,有些甚至導致了一些嚴重的後果。

“碎片化生活”還可能導致人們過多購物。由於是網路上的商品,人們不能憑藉五官去感知和感受,支付寶等付款方式簡單快捷,使得人們的購物變得足不出戶、輕而易舉。這也往往導致許多人網購了許多並不是真正想要的東西,把錢花在了不該花的地方,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

網路生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給予我們帶來了獲取資訊上、溝通上、購物上的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導致了許多“碎片”。作為當代人,我們應該警惕這種“碎片化生活”的侵蝕。但是,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網際網路有不足而拒絕網際網路對生活的變革。我們應該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資訊,把這些“碎片”拼湊在一起,成為整塊的時間和資訊,懂得化整為零,做一個懂得珍惜時間、珍愛生命的人。

當孔子遇上碎片化生活 篇16

當孔子遇上碎片化生活 ,1024字

一滴墨,滴落水中,慢慢和周圍的水融為一體,不久後,一顆電池也落入水中。

一位老人,靜靜地坐在角落裡,一群小孩擰開了水瓶,往水裡潑墨。“幹嘛丟墨水?”,“都不用墨了還留著幹嘛,吃麼?”,“肚子裡不裝點墨水怎麼能行?”老人乾笑道。小孩儼然不懂老人的意思,不懂這心酸。

電子科技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衝擊著許多傳統的東西,讀書變成了讀屏,書香成為許多人遙遠的回憶,作為學生的我們,如何看待這些?我們不妨大膽假設聖人孔子如果來到了現代他會怎樣看待這個問題?他會不會和現代社會格格不入了?

假設孔子他到了現代的地鐵上,他看到了不少學生在匆忙地趕往學校的路上,搖晃的地鐵裡,掏出一個單詞本揹著英語單詞,突然手機鈴聲響了,原來是一個廣告,接著背單詞,又到站了,匆匆地下了地鐵,走在出站的通道里,忘不了掏出手機看看是否有QQ訊息,一進校園,手機必須按規定關機。

這些碎片化的生活會不會引起孔子的感觸?

首先,我認為他會第一個想到教育上的碎片化。何為教育上的碎片化呢?便是讓學生們的學習沒有連貫性。當然了,它的好處是讓學生自己把它整理在一起,讓他們懂得如何整理知識推出新知識,我想,這也是孔子所提倡的“舉一隅不以三隅反”的教學理論吧。碎片化的學習關鍵是,要在已達到孔子認為的“不悱不發”情況下才能碎片化的學習,不然就會死學無用,無法學習串聯,還無法以一推三(只學到了這一道題,而非一類題)。

其次,我認為他第二個想到的便是學習的碎片化。何為學習的碎片化呢?他和教育有何區別呢?學習的碎片化和教育的碎片化有著根本的區別,學習是人人都在做的事情,而教育則是任何一個人的引路人乾的事。而學習的碎片化,則主要是資訊的碎片化,它對現代社會有著很大的害處。現在生活中,碎片化學習,無外乎是知識與時間的碎片化,而這二者又深深影響了大部分人“碎片化學習”的背後動機:無意識的消遣,以及浮躁。說到底,何為資訊的碎片化?就是資訊的不連貫性,知識的太多太雜,導致了分辨不出那些是有用資訊,到頭來很多人們看文章都只是圖個稀奇。孔子也不提倡這一點,孔子則提倡“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用一個根本的東西把它們貫徹始終的。這樣也能將有用的資訊記住,而非記住一些無用的資訊吧。

當然,碎片化的生活也有一些好處,我希望可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吸取優點,改掉它的缺點,然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碎片化生活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篇17

碎片化生活給我們帶來 ,782字

碎片化生活在如今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嚴重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幾乎超控著我們的大腦、佔用著我們的時間。

碎片化生活在我們的思想裡慢慢生長,進化成一種“殭屍病毒”,使人們變成“行屍走肉”,漫無目的地過完一天。

而現在的智慧手機就是創造碎片化生活的罪魁禍首。人們現在越來越依賴起手機。似乎它成了人們身上一種不可缺少的器官,每當手機一響,人們就會迫不及待的拿起它。也正是因為這樣手機把好好的完整的生活給碎片化了。現在大街上的人們走路都埋著頭看手機,猶“如行屍走肉”一般,很少看到那些“倖存者”(走路不看手機的人);如果“倖存者”不幸被“殭屍”咬上一口,也會中“病毒”(也會被碎片化生活所影響);好比我自己,就像是快要被“殭屍”咬死的人。而想要消滅碎片化生活,最基本的就是要遠離手機,但這幾乎不太可能,因為它太有魅力了,美團、餓了麼、淘寶、京東、噹噹、等等……種各樣的購物平臺橫空出世,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吃的用的玩的應有盡有,所以人們更加離不開智慧手機帶來的便捷;還有就是各種各樣遊戲吸引著人們,微信等也使人們的聯絡方式變得更加便捷……

那碎片化生活到底什麼樣子呢?打個比方:一個人早上起床,刷牙時手機“嘀嘀”地響了一聲,他就急忙跑進臥室看手機;吃早餐時手機又響了一聲,於是放下筷子又拿起手機,一頓飯就這麼斷斷續續的吃著,本來計劃十五分鐘吃完一頓早餐,結果花了二十五分鐘才吃完,真是太浪費時間了,俗話說的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現在的科技確實發達,給我們帶來便捷的生活的同時,也讓人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美好。但負面的影響就是把人們的生活的碎片化了,想想看,一個人整天捧著手機低著頭、低著頭、還是低著頭,走路難免會撞上人、電線杆、甚至是一輛跑著的車,想想就可怕!

所以,請放下手機,讓我們回到正常的生活;消滅碎片化,是走向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

當遇上碎片化生活 篇18

當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 ,761字

生活,本應該是完整的,每件事都有始有終,但是隨著現代化科技的發展,生活逐漸變得不那麼完整了,而變成了無數件破碎的時間,而且,它們很難變成一件完整的事情,使人感慨萬分。

在以前,旅遊對人們來說是件很長久的事情,通常是一次要數月甚至數年,而且其價格之昂貴讓人們望而止步,普通人一生可能也無法旅行一次。而如今,因為快捷的新型交通工具的發明,從一地前往另一地點方便了很多,時間大量減短,只需幾小時便能從一地前往另一個地區,只需一天,便可跨越大洋,到達其他大洲,這大大改變了人們對旅行的看法,它變得十分普通。旅遊大大加快了,可是人們只知道杭州西湖,上海東方明珠,卻不知這些城市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

旅行只能觀賞風景,如果真正想了解一個地方,則需要廣泛閱讀。

過去,書是非常昂貴的,因為紙造價非常昂貴,且書純需手抄,一本書往往是聚集了很多人的大量時間精力,這使得人們想了解世界的方法少之又少,想法幾乎從未改變,而現在,書籍已然不是人們最喜歡的開闊眼界的方法,電子書的橫空出世,使紙質書籍備受打擊,電子書的易攜帶切存量大,更受人們的歡迎。

細看上述兩點改變,以前旅行雖然困難,但可觀賞過路之風光,領略經過之處的世俗習慣,許多被貶的官員們寫下了名垂千古的詩詞,現在旅行雖然方便,但是各個景點,人頭攢動,商販們坐地起價,而且,美好的風景轉瞬即逝,只能留下無窮的遐想,原先,書籍雖少,但是卻寓意頗深,將文人的高尚內涵深刻地表現了出來,而電子書,魚龍混雜,如篇篇都讀,豈不如破櫥爛櫃,其齷齪亦耐不得。即便是有用之書,常有人胡亂填該,原本的內容早已支離破碎。

古時萬事皆困難,卻擁有它獨特的令人回味的完整性;現如今,萬事只求快,卻不知質量之差,完整性早已成為歷史。面對碎片化生活洶洶而來,唯有強化自身內涵,才能不使自己淪入這個虎頭蛇尾的漩渦中。

當人們遇上碎片化生活 篇19

當人們遇上碎片化生活 ,1365字

在當今社會中,碎片化生活取代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方式,碎片化時間、碎片化閱讀、碎片化購物……碎片化一詞已經成為了人們所關注的焦點。

“凡事都具有兩面性。”碎片化生活自然也不例外,有利自然就有弊。

碎片化社交真的有助於人們促進感情嗎?

首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自2015年支付寶推出整點搶紅包、各種平臺與社交軟體上發紅包等活動,每年春節的整點,總會看到各種人們捧著手機,等待整點的到來。而到了整點,搶來的紅包卻往往只有幾分錢,但似乎人們卻始終對這種活動樂此不疲,以為自己真的不花一絲力氣就“賺到了錢”,殊不知,他們浪費在這上面的時間遠遠勝過那幾分錢的價值。

在這種碎片化社交的背後,卻導致人們無法集中注意力,人們做著手邊的事情,心中想著的卻是何時才能再搶紅包,注意力就此分散;同時,也將更為有限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了不必要的事情上。這種活動的產生,本是為了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感情,但在各種利益的驅使以及人類的貪念下,這些碎片化社交的活動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意義,顯得如此不堪。

碎片化閱讀真的有效嗎?

走在路上,或是坐在公交車上,想必大家都對於“揣著手機看文章”這一幕不陌生吧。人們常常會看似“爭分奪秒”地利用這些碎片化時間來進行閱讀,看的也許是小說、也許是微博,但這樣的閱讀方式卻未必真的有效,得到的也往往是一些無用的訊息。據調查表明,一個人利用這短短几分鐘的碎片化時間去閱讀得到的效果,遠遠沒有花上一定量的時間,安靜的深入閱讀的效果來的好。

閱讀,追求的是深入體會書中的內涵,剖析自己的內心,而並非時下所流行的“碎片化閱讀”所導致的走馬觀花。

我們真的正確利用碎片化時間了嗎?

絕大多數上班族、學生黨,常常會利用工作或是做作業的間隙,開啟手機,開啟QQ、微信等各種社交軟體,與朋友聊上幾句、看看微博或是打一局遊戲,美名其曰是“利用碎片化時間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也許大家也會有“看完這條動態再寫作業”“刷完這條微博再吃飯”這種類似的經歷吧。各種“拖延症”的誕生正是因為人們錯誤的理解和使用碎片化時間,久而久之,甚至卻在將大量的時間切割成小塊,將生活越來越碎片化。

“碎片化”究竟是什麼?

這個問題想必是許多人的疑惑。魯迅曾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想必這也是碎片化時間誕生的原因之一吧。而碎片化真正的目的是利用並節約一些零碎的時間,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更充實。但人們那些錯誤的利用方式非但不能節約時間,甚至會浪費更多時間。

真正的“碎片化”是如何利用的呢?

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就是他是否具有專注力和對於時間的管理方式。真正懂得利用時間的人,懂得把工作化整為零,並將這短短的幾分鐘或是十幾分鐘的“碎片化時間”,拼湊出一個完整的時間段,再合理分配工作時間,適當的聽聽音樂、休整一番,勞逸結合。

最後每天在睡前,利用這短短几分鐘的“碎片化時間”,問問自己“這一天我都學到了什麼?明天的規劃又是什麼?”。總結這一天的收穫與不足,也為更好的度過第二天做好準備。

碎片化生活固然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只要合理地利用,每一天都可以過得十分充實、有意義,不是嗎?

如今,作為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產物,“碎片化生活”早已無法避免,現代人也越來越依賴“碎片化生活”。所以,請合理地利用“碎片化時間”,而不是被“碎片化時間”所支配!

當我遇到碎片化生活 篇20

當我遇到碎片化生活作 ,655字

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許多事都碎片化。每天,我們都迷迷糊糊地度過,每天的大部分時間,我們也都會沉浸在網際網路中,認識的朋友都是來自於網路上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作為一名學生,最主要的必然是閱讀書籍了,我比較喜歡讀電子書,因為它攜帶方便,也正是因為有這個高科技,我的閱讀書籍變成了碎片化,一本書可以隨時隨地閱讀,它節省了我大量的時間,也更加拓寬了我的知識面。應此它對我來說是有益的。

有時,在網上購物的時候,商品都分成了幾個板塊,讓我們購物更加方便,生活也更加方便,尋找自己缺少的東西也很快捷,讓我們受益。

隨之而來的便是視訊聊天,我們可以與遠在異國他鄉的親朋好友進行視訊通話,讓我們互相照料,不必過多擔心對方的安危。

對於一些上班族來說,擠公交,擠地鐵是一件不太好受的事。但是如今,有了智慧手機,生活變得更加方便,隨著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你便可以輕鬆在手機上搜索到各種各樣的新聞,於是我們便可以看天下大事。

社交,並不需要出門,資訊化的時代讓我們足不出戶便能瞭解對方,與對方聊天。但是往往如此,這樣的朋友是不會在你危急的時候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的,這樣的朋友也是不會長久的,時間久了,朋友之間的感情就會淡化,就會“刪除好友”或者你與他在網路上發生了爭吵,造成友誼破碎他也會把你加入黑名單。但是,我們都不喜歡這樣不長久的友誼,時間的流逝,對真正的朋友沒有效果,但對網路上的朋友就會互相遺忘。所以這是碎片化社交的弊端。

碎片化生活有利有弊,隨著時間,當我們遇到碎片化生活,我們不得不接受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