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碎片?相關作文20篇

生活=碎片? 篇1

國二作文 ,823字

現今,反覆龐大的資訊覆蓋人們的生活。將生活分割成網狀的“碎片”。可碎片化的生活是否意味著“生活碎片化”這一公式呢?

行動網路可進行的事情繁多,閱讀,社交,購物,分成各式各樣的存在於人們的手機中。在抽空時點開便可進行,這就可看到利用時間“碎片”來進行放鬆或娛樂。但這種碎片並不足以證明“時間:碎片”空餘時間是生活中相對而言較小的一部分。所合比重小,更適合說是“娛樂生活:碎片”

而生活中的所合比重較多的是工作,或者學習。這些時間都是有條條框框約束的,有規定的一個大範圍時間,這樣的時間不可看作“碎片”如果硬說這是碎片的話,也可從將工作或學習中的時間在做一次劃分,但仔細對比,還是可以發現劃分小的時間與劃分“時間碎片”不同。學習時間有多嚴格,規定學習時間與休息時間的間隔與長度。工作時間也是有差不多的時間劃分。敝如早上將幾份檔案整理出來,上午還有其他事情,都是規定好了什麼時間去做什麼事。這與“碎片”不可一概而說。“碎片”化生活更相對於一種沒有規定的,沒有時限的生活,而日常生活人們其實還是在條框中度過。

人們的碎片化生活還相對於工作學習生活之外的生活的時間,那些時間時間是零碎雜亂的,有可能上一秒還是閱讀文章,下一刻立馬就跟朋友用軟體聊的正歡,這樣的碎片化生活很有可能會引起一些內容的交雜,從而使原本的認知發生改變,這樣的碎片化生活是人們的常態。

所以我認為,這樣的碎片化生活不可成立。“生活:碎片”也不可成立,應當把碎片變成有固定形狀的“條框”從而使碎片整體排列不再那麼雜亂。

生活可以等於碎片,但不是要把零碎的時間疏散成更零碎的時間一次性進行2-3種活動,而是應把所有零碎的時間拼湊起來組成一個大的碎片,再根據這個碎片的形狀規劃出有稜角,有清楚模型的碎片,這樣的碎片幫助人們規劃生活,也可使“生活=碎片"成立。因為將生活看成一塊玻璃,劃分等大的碎片其實也無不可,利用網路的發展來分隔碎片,不零碎,從而使人們的認知和心態相對較為有條理的方向行進。

讓我們的高中生活“碎片化” 篇2

國一作文 ,928字

剛剛步入高中的我們還略有些興奮。然而不久以後,我們將坐在前往高考殿堂的“特快列車中”中,踏上漫漫征程。在那之前,我們必須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積極向上的心態,才有資格,有能力到達理想的“終點站”。

那麼,我們該如何能與勁敵相抗衡呢?千言萬語,總體來說就是一句話;讓生活“碎片花”。所謂“碎片化”說白了就是把時間分割成小部分進行合理利用。在無數高考狀元的演講上,無外乎都提到了,合理利用時間。魯迅先生曾說過;“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上用在學習上。”每天晚上,我們總會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不少人早早的洗漱完畢,倒頭就睡。孰不知在他們“會周公”時,也有許多人早已羅列好了晚上和第二天的計劃,仍然奮鬥在書案上“秉燭夜讀”。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的成績一定會突飛猛進,遠遠地甩開其他人成為名副其實的“學霸”。而那些不學無術,貪玩貪睡的學生,也一定會變成大家眼中的“學渣”。這就是會合理安排,合理利用時間的巨大作用與成效。

明代嘉靖至萬曆年的抗倭名將戚繼光也擁有這種良好的生活習慣。他年輕時文學素質出眾,閒暇之餘還讀一讀《孫子兵法》,這為他以後的軍事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的“戚家軍”和“鴛鴦陣法”令倭寇聞風喪膽,在後人聽來也是如雷貫耳。當然,他在打仗時也不忘舊本,也時常領略文學經典著作。

他的“馬上作”也充分體現了他的豪情壯志以及敦實的文學功底。戚繼光最終也成為了文武兼備的名將代表之一。

當然,合理安排時間學習固然重要,但也不一能一味地死學,勞逸結合也是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中心不可少的一部分。外國有句諺語;“Allworkandhoplaymakesjackadullboy”(只學習不玩耍,聰明的小孩會變傻)。如果一個人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那麼他必然會變成“書呆子”。由此可見,學習和放鬆必須緊密結合,二者缺一不可。

此外,“碎片化,”生活不能過於鬆散瑣碎,這樣的結果只會適得其反,不可能到預先的目的。一定要會安排,利用時間,切記!切記!

高中生活是一場馬拉松,一定要會安排時間,讓生活“碎片化”,勞逸結合也不可缺,只有這樣才能完全“長跑”到達目的地。讓我們在此前、起跑,出發吧!

網路使我們的生活碎片化 篇3

記敘文 ,1286字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及生活質量的飛速提升,一片大好前景展現在我們眼前。但俗語說得好萬事都有利就有弊,世上沒有完美之事,任何事物有好也就有壞,而我們的生活碎片化也正是科技高速發展的負面部分。

21世紀是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網路的發明與流行、不斷升級的網際網路成了許許多多資訊的中轉站;再加上高階電腦、智慧手機在人們生活中的普及與應用,每天有大量的資訊釋出到網際網路上,人們也能在第一時間接收到,速度之快無法想象,使人們的生活更為便捷,更及時瞭解全球新聞,這就是網路帶給我們最大的福利。

英國廣播公司曾做過統計,如今一天的全球資訊量要超過20世紀一個普通英國人一生所接收資訊量的40多倍,其數量之大令人瞠目結舌。當然如此巨大的資訊量對我們來說無法短時間內全盤接收而消化的,所以我們會不斷減少我們閱讀資訊的時間與內容,從而達到以最少的時間看更多資訊的效果,但這無疑使我們的生活碎片化了。

首先,當我們上網閱讀這些資訊時,網頁首頁會顯示一大排資訊,並且大字加粗黑體寫出了連結的主要中心內容與主題,讓我們清晰地看到內容的主要部分,從而方便我們去挑選我們感興趣的內容。這是件好事,可也讓我們養成了很多壞習慣,比如注意力容易分散,耐心度會直線下降,無法將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等。

我就是一名“受害者”,以前我非常愛看科幻小說尤其是《神祕島》,一本很厚的書我看了整整三天才看完,真是看得津津有味、身臨其境。然而當我擁有自己的手機後就不一樣了,有了手機後我喜歡上網看新聞,什麼“朝核問題”、“幼兒園虐童案”等大量的國內外新聞我都想看,手指不停地反覆划動、點選,眼睛飛快地掃視文字,往往幾分鐘不到就能看完一條,隨後再去點看別的新聞,這樣時間一長,我漸漸變得沒有耐心、性子急躁。有一天,我重新拿起我原本心愛的科幻小說,結果看了兩三頁眼神就開始漂游、注意力不知不覺開始分散起來,我的閱讀並不是細細評讀而是掃視,結果看了沒幾頁就幹別的事去了,一本書看了一週都看不到一半就扔一邊去了,再也沒看過一回。

其實這樣的問題不僅僅體現在讀書上,在生活中也能體現出來。吃飯時,吃幾口就開始神遊;做作業時,注意力總是不能持久集中,要費很大力才行;上課時老師講著講著臺下的我又開始做白日夢了;做事時也是剛做一半又去忙另一件事,一件事總是要好幾次才能做完,沒有連貫性和整體性;而這一切都發生於我沉迷網路之後。

法國的腦神經學家發現當人類長期使用網路後,其大腦的結構會發生微妙地改變,而這種改變正是導致我們做事碎片化、生活碎片化的原因所在。不過話說到底,這責任也不能全怪網路,現在全球科技高速發展,如果我們以為追求時尚潮流,那麼生活的碎片化就一定無法避免;但我們是具有智慧的自控能力的高等生物,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去扭轉這個局面,想做到這一點其實並不難,就像14-20世紀的人們一樣,耐心地坐下來,拿起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把心靜下來,把每件事情做得流暢完整,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件事上。如果人人都做到這樣,那也不會有碎片化生活這種講法;正確地運用好網路這個現代化工具,那我們擁有的永遠是一個美好而完整的生活。

遇見碎片化生活——碎片資訊時代 篇4

遇見碎片化生活——碎 ,881字

放學回家,原本一直坐在沙發上看報紙的奶奶不見了蹤影。我走進房間才發現奶奶正坐在電腦前,鼻樑上架著老花鏡,眯著眼看著螢幕,手拿著滑鼠略顯僵硬地移動著,不時還用“一指禪”敲擊著鍵盤,螢幕上“網易”兩個大字格外矚目。我走近了,笑著說:“奶奶你也會用網路了?”奶奶也笑了笑,回答道:“嗯,趕潮流嘛—網路這東西可真好用,啥都有,我們年輕的時候哪有這種東西啊……”

這句話讓我陷入了沉思……三十年前的人們沒有任何的電子裝置,他們是怎麼獲取資訊的呢?或許是鄰居口口相傳,也許是訂閱的報紙,資訊單一完整,且人們各取所需。

現我們已經步入二十一世紀,網路逐漸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隨著使用者越來越多,網路也變得越來越複雜,自媒體氾濫,大量的資訊被強行推送給我們,與其說資訊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倒不如說是網路的洪流衝碎了原本完整的資訊,碎成了無數塊不同的資訊,我們的生活,也隨之變得碎片化。

這樣的“碎片化”顯而易見,只要在搜尋引擎中隨意搜尋一個關鍵詞就有千千萬萬個網頁,幾乎每一個網頁都有所不同,點開後還有各個“分枝”將你帶入其他相關聯的網頁,碎片化的資訊儼然成為了一片汪洋。面對著這一望無際的海洋,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有不少的人面對這片海洋廣闊無垠,就不經分辨,接收了所有的資訊,認為“多多益善”。但我想這些人只會在資訊碎片的海洋中倍感迷茫,最終可能迷失方向。因為隨著科技發展,資訊量變大了,卻同時也變得魚龍混雜,又有誰知道你得到的一大堆資訊到底是龍還是魚呢?那些“龍”的確是多多益善,而“魚”卻可能是一無是處的垃圾資訊,甚至對你造成負面的影響。這樣正負抵消,豈不是得不償失?

那麼我們又如何得到更多的“龍”呢?答案很簡單,只要啟用大腦中的“過濾網”就行了。我們不僅要對接收到的資訊進行分析,還要在單個資訊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做到“察納雅言”,在碎片資訊的海洋中暢遊。

而面對被碎片化的資訊時代,我們也要適時關閉自己大腦的“接收器”。靜下心來整理收到的資訊;留下整塊的時間給自己閱讀思考;拋開微信提筆給遠方的朋友寫一封書信;放下手機和家人圍坐一起聊聊心事……

什麼使我們的生活碎片化 篇5

什麼使我們的生活碎片 ,1127字

網際網路在我們眼下這個時代大行其道,它將我們的生活切割得零零碎碎。我們很難再拿出完整的時間去閱讀、購物、社交。“步履匆匆”“晝出夜伏”,這似乎成了城市快節奏生活的代名詞。究其根本,什麼使我們的生活碎片化?我們眼下的忙碌,真是充實有意義的生活嗎?還是由於碎片化的生活所導致的?

社交是許許多多人所十分關注的話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現的手提電話為手機的雛形,人們以這樣的方式來聯絡。它以無線電的方式,溝通了相隔一段距離的人與人,為其建立了社交的橋樑。“討論組”“群聊”等事物的出現,是多個個體間共同溝通交流得以省去線下的會面這一方式,使用簡明快捷的手段,來達到共同討論的目的。更有“微博”“臉書”等社交平臺層出不窮。它向我們部分地展示了他人的生活、見解、看法。我們天生具備好奇心,這使得我們想要更多地去探尋別人生活與及者的不同之處,這也迎合了社交平臺的想法—每個人都有個自己的主頁,去向他人分享生活。

社交絕不是一件壞事。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社交變得越來越頻繁。人們在內心深處的想法得以被勾發出來,並沉迷於其中。在網路上,人的語氣、口吻往往與現實中有所出入,他們樂意於以這樣的不同的“人格”來對待現實生活中早已熟知的朋友,或是完完全全不認識的陌生人。由此,帶來了社交的碎片化。

我們往往知道這個人的某一處想法或特徵,而不瞭解他的全部。而這一處相同的志趣,成了維持社交關係的紐帶。在我看來,這樣的紐帶並不牢靠,容易輕易被折斷。我們的社交被廣泛地分散在了各地,這微小地的情感被一根頭髮絲粗細的繩子牽制著。我們或許永遠不會知道,在網路的另一端,和你真聊得熱火朝天的人真實的樣子。碎片化的社交,使我們更盲目和草率。

在我看來,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最容易被切割得便是閱讀。在十幾年前,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閱讀時還是持著一本紙質的書,帶著雋香,花上一大塊時間來細細品讀。隨著電子書的出現,人們漸漸會在等車、排隊、乘地鐵等場合下捧著手機進行閱讀。許是因為如此,人們安排的大片用來看書的時間越來越少。而總的來說,人們花在閱讀上的時間總和也越來越少。

使用網際網路閱讀的不僅是電子書,還有新聞推送,公眾號內容等等。它們多僅僅是一個吸引人的標題,以及簡短的文字。在閱讀過後,人們會有“我瞭解了這個事件”的滿足感。但其實並非如此。簡短的閱讀,使人們少了很多對事件分析的思考。眾多事件的梗概聚集在一起,人們一掃而過,且不加以甄別,這使得人們對事實真相的辨別能力,批判性思維逐步倒退。

總的來說,並非網際網路本身使我們的生活碎片化。而是我們所選擇的新的生活方式,對網際網路的使用用途使我們的生活碎片化。如果我們使用網際網路前能先停一停,想一想,那麼我們的心態和認知會變得更好。

生活“碎片化” 篇6

生活“碎片化”作文8 ,854字

小的時候,我們總覺得每天的時間都很充裕,不能理解為什麼那些比我們大的人總是爭分奪秒地工作、學習。我們總是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從來不用擔心時間不夠用。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繁忙的學業使我們的時間變得寶貴起來。每天,大半天的時間都在學校裡度過,上課、考試,只有每節下課的十分鐘我們可以稍做休息。而放學回到家,又要應付一大堆作業。好不容易做完了作業,還有很多課外的習題要做。

升入八年級,時間的緊張變得更加明顯了。每天早上六點被鬧鈴叫醒。收拾完畢,出門,7點半左右到學校。一進教室,就是整理書包、收拾課桌、上交作業、早讀,忙忙碌碌中,早自修過去了。接著是出操。8點鈴聲一響,大家就來到教室門口排隊,去操場。做完了早操,回到教室就開始上第一節課。上午四節課,每節下課10分鐘不到,中午吃過午飯,沒過多久又開始了下午的課程。一天下來,接近5點,理完了書包,放學回家。到家開始做作業,不多久又去吃晚飯,吃過晚飯再繼續做作業。

八年級的學業和以前相比,變了很多。主課多了一門物理,作業也就理所當然地更多了。再加上班級、學校的各項工作,每天回家總要忙到很晚。這個時候,生活“碎片化”就能充分體現它的好處了。每天的事情很多,時間卻是固定的只有那麼一點,我們能做的只有提高效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例如:每天早晨吃早飯的時候可以背英語單詞、語文詩詞。早晨的大腦是一天中最清醒的,因此,用這些時間去做需要記誦的事情往往會事半功倍。吃晚飯的時候,可以聽聽新聞,不能光讀書,也要多瞭解瞭解國家甚至世界上的大事。在吃飯的時候聽新聞,既不耗時間,也不麻煩,又可以拓寬視野,一舉兩得。不過,我覺得我們還沒有時間緊張到要利用下課時間做作業,除非是特別緊急的。畢竟不能讓大腦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也要適當地放鬆休息。這樣,上課時的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聽課效率也會更高。

“碎片化”這種新的生活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好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不在於多還是少。在最短的時間裡把事情做到最好,就是“碎片化”的好處。

別讓生活碎片化 篇7

別讓生活碎片化作文9 ,972字

如今,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幾乎人人都有一個智慧手機,每天的工作生活必定離不開它,但我們的生活也在漸漸地被它所改變。中國的中學生們平時時間用途大約是這樣:睡覺8個小時,吃飯2個小時,穿衣洗漱0、5個小時,上學8個小時,來回路上1個小時,做作業25個小時,剩餘的時間僅為2小時。這是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時間是被碎片化了。這是事實,但是除了時間,對生活的感覺也被碎片化了。

不說別人,就先說說我自己吧。開啟學以來,我的所有電子產品便都被父母收走了,而給我在路上方便聯絡的竟然是一個小小的老人機!我現在已經跟移動網際網路說再見了。結果,這幾天老師給我們佈置了這篇競賽作文。大致一看,心中叫苦不疊:移動網際網路已離我遠去,讓我怎麼去寫這篇文章,可我的生活怎麼越來越碎片化?看來另有原因。

來到一個新的學校,我立志要在同學老師的眼中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於是,第一天的作業,我完成的十分認真。結果,做完後一看時間,發現竟用了整整一個半小時!我把速度慢的原因歸到了不適應。然而一週過去了,我做作業的速度仍然沒有提高。其實,原因在此—我只要一聽到有人在討論手遊,耳朵就會立馬跟緊他們的話題,神思也會慢慢身不由己的飄走。唉,這一點:自制力,我還是要好好鍛鍊啊。

再來說說我在學校裡的情況。現在的課表排得密密麻麻,早上四節,下午四節,放學後我還得留下來補這補那。我一天的生活已經被安排得妥妥貼貼,而且越來越細。天啊,哪裡用得著移動網際網路,我的生活早就被碎片化了。

可有時候情況恰恰相反,明明可以好好學習的整段時間,竟也被我弄得支離破碎。這不,老師在上面十分用心的講課,真是深入淺出,繪聲繪色。可我腦子怎麼就不聽使喚,總是想這想那,有時還忍不住打瞌睡。我有的時候真想打自己幾下,好保持清醒。誰讓我昨天晚上磨到半夜十一點才睡呢?早上六點準時起床,六點半開始擠地鐵,七點三刻才能到校,生怕晚了遲到被老師訓話。

按以上我的經驗來說,其實碎片化的生活不僅僅是自己造成的,大部分都是發達的網路造的孽。試問,現在有幾個人會去安安靜靜的認真看完一本書?且不說名著,就連小小的雜誌也基本無人翻閱。也許有很多人會說沒有時間,但每天連僅僅十分鐘都擠不出來嗎?不,不會,這其實只是藉口。越來越多的人,生活已經被碎片化,希望這種狀況可以改善,別讓更多人被網際網路所害!

碎片化的生活碎片過 篇8

碎片化的生活碎片過作 ,754字

生活節奏的加快,網路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隨之改變了:閱讀變了,人們利用“三上”的時間看書—在公交車,地鐵上看一段文章;在如廁時看一段文章;在床上輾轉反側時,也可以拿起手機看一段文章。購物變了,再也不用在櫃檯前糾結於選擇了,想好了,拿起手機就可以作出決定了。聊天也變了,再也不用在心中構思半天才擠出一句話了,想到什麼就發什麼。我們的生活像一個掉在地上的瓷瓦罐,變成了一片片的碎片。時間碎了,說的話碎了,我們的思想也碎了。

我曾經反感這種碎,抱怨這種碎,反感這種碎讓我們不能完整地系統地思考,抱怨這種碎讓我們不再有時間沏杯茶伴著書香,安靜地將一本厚厚的書,一點點地讀薄,直至最後。

我一直拒絕這種生活,認為這樣的生活讓我們過得毫無意義,但是,現在我卻逐漸明白了過來。

從水中冒出的水泡,緩緩地浮向水面,最終在水面變成了無數的小水泡,形成了泡沫。水泡破碎了,它還是水泡,生活變成了碎片,但它還是生活啊

對這種碎片化的生活,可能並不是我們所向往的,也許陶淵明採菊於東籬的恰然自得一去不復返了,但是我們對破碎化的生活不應該一味地無濟於事點的抱怨,更多地是應該適應它,接受它。

零碎的時間,讓我們少了靜下心讀大作的時間,但不代表我們就不能進行有效的閱讀;零碎的資訊,每天洶湧而至,但不代表人會變成被動的接收器。

我們首先要有理性思維和判斷力,對這些資訊進行篩選,這樣才能防止迷失在資訊的海洋中。

除此之外,我們更需要的是學會時不時地整理一下碎片,在讀完一段文章後,要回過頭將讀過的段落串聯起來,將如同散沙般的資訊與知識在腦海中反覆加工與提煉,將碎片還原成完整的整體。

碎片的生活是新時代的產物,我們要學會適應,碎片化的生活已成了新時代發展的趨勢,但是,我們是有靈魂的主體,面對碎片化的生活,我們要有選擇的權利。

遇見生活碎片化 篇9

遇見生活碎片化作文7 ,755字

“碎片化”一詞,在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如今我們的世界,已經變得碎片化。這碎片化的世界是我們零零後生長的地方,我們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所以碎片化這一詞語,在我們的世界中是不存在的。水平變化代表著科技化的到來,但也同時讓我們失去了什麼。

每天通過手機報、部落格、搜尋引擎、新聞網站、即時通訊等多種方式獲取資訊。我們在各個生活的間隙獲取資訊,在吃飯時看一眼手機新聞,在坐公交車時用手機上微博。資訊量如此之多,我們獲取資訊如此容易,乃至我們養成了一個壞習慣:文件超過20頁,我們就沒有耐心看完。我們早已不在早上去電視上觀看新聞和報紙,我們現在已經可以使用手機去觀看所有新聞。有時候等待網路重新整理的頻率,可能比等待一個電視節目或一份報紙,來的更有效。

但是如果發現有一個人捧著一本書,靜靜的坐在那裡看著,在這碎片化的生活中是極其難得的。試著捫心自問,你有多久沒有靜靜的看過一本書,旁邊放著一杯茶或咖啡,享受一個人靜靜的下午呢。這也許並不是我們的錯,因為現在是電子書的時代。只要在網頁上進行搜尋,你可以找到任何一本書的相關資訊,作者資料。但是我認為電子書是永遠傳遞不了紙質書給我們傳來的作者的思想,及其背後的感情。因為人們很難有耐心,再去一頁頁的翻過那些曾經我們需要耗費金錢,需到書店去買來的書。現在我們,只需要在網上進行搜尋,所有的書,只要輕輕點兩下就可以得到,我們不在珍惜他們也不在珍惜作者的勞動成果,我們只是把它們當成一種娛樂活動,而不是自己精神上的提高。

所以我認為,書是我們必不可少的東西,碎片化的生活也許給我們帶來許多便利,但是同時也讓我們,失去了一些珍貴的東西。

遇見碎片化的生活,是幸運,也是不幸,我們這一帶的人,習慣碎片化的生活,但同時也失去了,前幾輩人所能享受的,那些靜靜的享受書的時光。

生活碎片化以後 篇10

生活碎片化以後作文6 ,637字

在資訊日夜發展,當柯潔輸給機器人以後,人們才明白,時代變了。

從第一臺手機到現在的智慧手機,生活,無疑被碎片化了。你可能認為用手機很方便,可在背後,人們都忘了什麼。

也許微信能讓你聽見一聲謝謝,可你也許看不見一張笑臉,打心底樸實的笑臉。或許微信能讓你聽見一聲幹得好,卻無法看見豎起的大拇指和滿意的表情。有人會說視訊對話可以呀!但這和麵對面交流是不一樣的。

微信裡虛假的頭像,亂編的地址。自己和微信中的自己完全不一樣,那個讓自己滿意可並不真實的自己,要這些有何用?

用手機、電腦閱讀只會學習一些碎片化的知識,而學習不到系統全面的知識;手機、電腦購物只能買來我們需要的東西,卻沒有我們在商場裡購物時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的喜樂感。今天,人們的生活正在被碎片化。

魯迅說過,一些人被困在密不透風的屋子裡,先醒的那個應該叫醒其它同伴,一起衝出去。面對碎片化的生活,醒著的人少之又少,有的是半睡半醒,有些人認為自己是醒著的,但其實他是睡著的。

我看到些漫畫,其中一副漫畫畫的是死神來到一個人的身邊,並對他說:“你的壽命已到。”而那個人卻說:“等一下,讓我和你一起拍張照片,發完朋友圈再說。”還有一件真實的事情,一位老人在安樂死之前,要先躺在棺材裡自拍,發朋友圈。

前段時間我在路上看見一個牌子,上面是一個人加手機等於事故。有一個監控器拍下一名女子在夜晚的時候一邊玩手機一邊走路,結果落入湖泊溺水而亡。

這一個個列子都告訴我們,智慧化確實改變我們的生活,但也讓我們體會到了碎片化生活的害處。

手機+生活≠碎片化 篇11

手機+生活≠碎片化作 ,964字

我曾經聽到過一個笑話:到海邊度假,抵達酒店後,德國人首先問酒吧營業到幾點;澳大利亞人則是問附近海灘能否衝浪;美國人會問游泳池的位置;而中國人會第一時間詢問:“勞駕,請問你們酒店的WIFI密碼是多少?”……

現在,手機應用穿梭於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碎片化時間。多少人晚上睡覺前看手機看微信;多少人在上下班乘車途中玩手機看新聞打發時間;多少人在學習之餘的休息時間玩幾把手機遊戲換換心情;連最令人生厭的排隊時間,也會有人摸出個手機玩遊戲……倘若手機能提高人們排隊等待的耐心,倒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和諧元素。乘車、上課、工作間隙、吃飯、排隊、聚會、晚上睡覺前,手機使用者的手指頭隨著時針的走動而活動著。

上網或不上網,手機在那裡;玩或不玩,手機也在那裡。我雖然可以在手機上獲得知識,滿足自己的精神需要,但日子久了,我卻發現不是手機填補了自己的“碎片時間”,而是自己完整的時間被手機撕碎了。

我記得印象最深刻的是今年的春節吃年夜飯,奶奶做了滿滿一臺子的好菜,全家人圍座在一起,那時我好開心啊,幸福感洋溢在身邊。可是沒過多久,爸爸總惦記著他的“朋友圈”,常常一邊刷屏,一邊心不在焉地跟我們說話。不久以後,就覺得和大家無話可說。突然,飯桌上寂靜無聲了,靜得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到。爸爸也終於感覺到什麼不對勁了,他抬起頭看看,這才恍然大悟:由於自己總是盯著手機頻頻刷屏,注意力不集中,對大家缺少應有的尊重,爺爺奶奶心裡不高興,又不好直說,導致氣氛冷淡。爸爸不好意思地笑了,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徹底關閉了朋友圈,放下了手機,與我們一起說說笑笑、觀看春晚,面對面的交流多了,“家”的溫暖感又回來了。後來爸爸說,這與手機上對著螢幕交流,完全是不同的感受。

現代人的生活,已經被碎片化了。很多善於獨立思考的大腕級人物,乾脆就拒用了手機。例如,“股神”沃倫巴菲特,就是這樣。他說過:“手機、電腦類的現代工具可以利用。但是絕對不能依賴。不能被其控制。”教室需要每天打掃,人也是一樣。當我們過量吸取很多資訊之後,也需要運用工具加以整理,將垃圾清掃出去,讓碎片整合起來。讓我們的內心,保持清淨。這樣,才不至於迷失自己。在正確使用手機這件事上,我想也應該努力做到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多去宣揚正能量。不拒絕,不依賴,這也許就是對待手機以及碎片化生活應有的態度。

別讓生活碎片化 篇12

別讓生活碎片化作文5 ,488字

在現在這個充滿了高科技的時代,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進步,網際網路變得越來越發達,逐漸融入到了人們的生活去了,可隨著手機等一系列高科技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去後卻將人們原本整體的生活漸漸破壞的支離破碎。

自從人們擁有了手機以後,手機彷彿成為了自己的一部分,隨時隨地都要拿出來使用一下。甚至有些人視手機如生命,一天不使用就渾身難受。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便開啟手機登入聊天軟體看看是否有人找他,刷牙時也不忘刷一刷微博,看書時也不忘時不時翻翻手機看看,一有空就開啟手機玩遊戲,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整塊的時間就被漸漸分割成小塊的時間。

時間碎片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習慣,偷走了原本屬於我們的時間,有時原本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但就是因為時間碎片化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的白白地丟掉了自己的時間。

我們應對時間碎片化說不!把我們將丟失的時間牢牢地抓住,雖說破鏡不能重圓但以後的時間卻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我們要學會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多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情而不是隻把時間浪費在刷微博、看空間上。

從現在起我們多多利用自己的空間吧,別再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手機上,讓我們的生活徹底變得碎片化!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閱讀 篇13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776字

碎片化,一個新名詞,進入了我們這個時代。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變化,很多新鮮事物接踵而來,讓我們有些應接不暇。

隨著資訊時代到來,網際網路,微信等已成為人們獲取資訊的最大途徑,碎片化的閱讀也就應運而生,悄然成為每一位手機擁有者獲取資訊的最佳渠道,也成為了大眾閱讀的趨勢。朋友圈裡推薦的文章,訂閱號裡關注的樂點平臺等等,都成為了大家自由獲取資訊的來源。它的優點是方便,比起紙質書的厚重,它能夠輕鬆的讓你隨時隨地閱讀,上下班途中、等地鐵時都可以用來閱讀。另一大優點就是閱讀選擇性更強,在大量的資訊中,大眾可以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來瀏覽閱讀,也更節省了時間。

而碎片化閱讀也有許多缺點,因為人們更喜歡閱讀自己所感興趣的內容所以許多人會斷章取義,將真正想表達的內容改為熱點,以博眼球,此時大眾浪費了許多時間來閱讀所謂的熱點,並不會得到任何有意義的資訊,甚至還會得到一些不可靠的訊息與資訊,扭曲了事物原來的意思,還會一直流傳錯誤的資訊讓愈多的大眾相信這些謠言。在決定閱讀碎片化的資訊之前,我們應努力辨別出哪些是真正有用的資訊。許多問題就是發生在我們被文章的標題吸引,便不管不顧直接點開閱讀下去。我們可以增添瀏覽這一步。當我們滿懷興趣時,可大致先翻一下內容,看是否只是在胡言亂語,這樣即時退出,就不會為此耽誤時間,也不會接受到錯誤的資訊。

對於一個初中生的我來說,碎片化的閱讀可以彌補我沒有大量時間閱讀書籍的缺失,可以讓我在尋求知識點的時候快捷地搜尋到相關的資訊,但是對我影響很大的也就是依賴了這種快捷的方式,往往對於潛心的閱讀和知識的探究缺乏了耐心和興趣。不過紙質的書籍中的內容更精彩,是真正的知識的海洋。

所以在這個碎片化資訊時代,我們可以用碎片化的閱讀方式去獲取知識,但是我們要學會取與舍,該靜下心來的時候,還是要多讀經典,讓我們的知識更紮實,讓我們的視野更開闊。

別讓生活碎片化 篇14

別讓生活碎片化作文7 ,718字

當今世界,移動網際網路正飛速地蓬勃發展並不斷地突破著原先的技術水平。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無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快捷。但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不斷完善和突破,我們的生活也遭受著負面的影響。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充斥著網際網路:家裡的寬頻、和我們“形影不離”的手機、網際網路的全球覆蓋大量的擠進了我們的生活中,奪走了我們本就寶貴的時間,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支離破碎。

現在很多公司的白領們上班時就整天對著電腦、手機。使得原本就不多的空餘時間也別網際網路給搶走,繁忙的工作壓力一天天的積累,無處發洩,影響著他們的生心健康,使他們的心態變得急躁、焦慮不安。

對由於我們學生來說更是如此,面對著平日裡的學業壓力,我們也一直渴望著放鬆的方式,但隨著網際網路的出現,我們的課餘時間都被那些畫面精美的遊戲拿走,就連那些用來讀書放鬆的時間也被榨乾,這不僅僅影響了我們的學習,更有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我們那本該完整的生活被網際網路攪得天翻地覆,時間也只能從各種事情的間隙中“擠”出來,做些我們想做的。網際網路哪個本該輔佐著我們的生活,但現在卻幾乎毀了我們的生活。這不只是網際網路的發展導致的,更多地是因為我們自己沒有控制好接觸網際網路的時間。

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來改變這樣的現狀,我們應該限制自己上網的時間,不能讓自己深陷其中;我們還應該抵住網際網路世界所帶來的誘惑,不能沉迷其中,要讓自己更多的接觸身邊的事物,而不是在網路的虛擬世界中做一隻“網蟲”。我們要讓網際網路真正的為我們所用,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讓網際網路控制著我們的生活。

讓我們為了生活不再碎片化,為了我們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的從自己做起來改善這種格局,別讓網際網路繼續控制我們的生活。

拾起生活碎片 篇15

拾起生活碎片作文10 ,1517字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閒來無事,思前想後,終是尋不到樂子消遣,便取下書架上厚厚一本,早已落了灰的詩經。

心下微動,隨手翻開,也不知是看進了什麼,只是瞧見幾句有意思的,便就拿來隨口吟誦。

還未讀完幾首,不由心中煩躁不已,為這書中“傷離別”的難掩愁思,更為了自己的無心向書。

許是詩經晦澀難懂,許是內容枯燥乏味,又許是我與突生的惰性恰逢其會。

便是行行字跡都入了目,合上書頁,細細回想,只覺心中虛無一片。不禁,惆悵之意湧上心頭。

索性拋開詩經,將其塞回書架。此時的我,像極了那些沒了繁文縟節的束縛的封建女子,解開死死糾纏足下的裹腳布,不用顧及那幫子迂腐之人的畸形審美,只是單純地釋放天性。

我將一旁的手機劃開,手指靈活上下翻轉幾下,隨手點開社交網路工具,企圖獲知些有趣得緊的八卦花邊。

那種愜意,維持不過幾分鐘,卻令我驚覺毛骨悚然,心下難掩的竊喜,毫無負罪感的愉悅,都使我不禁自我拷問。

那些毫無營養的速食新聞,宛若病毒般快速傳播的名人花邊,以及所謂的譁眾取寵的標題黨們,真的已經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必需品了麼?

我微微汗然,想起自己對電子產品下意識地依賴,想起閒暇時,難以自控地摩挲手機。這些並不明顯的細枝末節,卻在逐漸潮溼的心底,慢慢滋生著。

而正是因為現如今的高新科技,使這個時代宛如陀螺般高速運轉著,忘了給世人喘息的機會,卻硬生生地將生活碎片化了。

於是,我們有了碎片化的閱讀習慣,置身於發達便捷的網路之中,隨時隨地便可從靈活精小的手機上獲知一系列的新聞速遞。

不置可否的是,科技的發展是新世紀,新人類的福音,而網路社會所帶給人們的益處更是如數家珍。

然而,在我們一味沉溺於那些電子產品的同時,更應該明晰一切事物都有兩重性。

而科技的迅速發展所帶來的副面產品,便是我們碎片化的生活。

就像文章開篇一樣,相信不少人也與我有著相同的困擾,為什麼每次想要閱讀時,都頓感有心無力呢?

原因很簡單,只是我們往往會避重就輕地把它歸結為不靜心,實則不然。

之所以無法定心閱讀,其實是由於早已潛移默化地,深埋於我們心底的獲取資訊的習慣所造成的。

坐在擁擠的地鐵上,心中難耐想要讀書的慾望,可是手中無書,該如何?

坐在餐桌上用著早餐,剛想伸手那份晨報以作消遣,可是手邊無報,又該如何?

然而,有了手機,上述困境便有了解決的辦法。於是,順其自然地,我們便漸漸習慣了依賴電子裝置,來認識和了解外面的世界。

這般的碎片化閱讀方式,無法形成完整有邏輯的知識體系、弱化了思考能力、摒棄了深度閱讀,對於閱讀者來說,碎片化閱讀削弱了閱讀的自主性。

在當今這個精神產品極度匱乏的年代,求知慾旺盛的人們往往飢不擇食,有什麼讀什麼,理所應當地,網路閱讀成了人們趨之若鶩的寵兒。

有人認為,碎片化的閱讀要比深度閱讀來的便捷省時,其實,碎片化閱讀不是時間的有效利用,而是時間的有效浪費,它讓碎片化的時間變成碎片化的人生。

這樣碎片化的閱讀不是醒酒湯,而是麻醉劑。

它不僅不會使人們有效接收資訊,反而會使人們喪失了自我求知閱讀的能力,這也正是為何人們大多無法定心閱讀的根本原因。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嗎郵件都很慢,一生只夠愛一人。”

的確,當下快節奏的生活將人們吞沒於汽車的鳴笛聲裡,讓我們一味盲目地在人生的跑步機上快速奔走,卻忘了開始的初衷。

古有寒窗苦讀,讀遍聖賢書之士,有又懸樑刺股,寒門立雪之典,古人之所以能夠由此之志,乃是心無外物所致。

若是我們偶爾能放慢腳步,捧上三兩本書,將我們的手機擱置一遍,就這樣靜靜地讀上一讀。或許,你會發現單純追求效率的碎片化生活,所永遠無法給予你的真實感和充實感。

生活碎片 篇16

生活碎片作文300字 ,296字

生活在這個煙雨朦朧的江南,詩意彷彿充斥在整個空氣中,詩情畫意的山與水常常能使人陷入連篇的浮想。

努力在流淌了幾千年的河流中尋找歲月的年輪,水好像挺眷戀這個好奇的孩子,讓我找到了幾顆鵝卵石,幾顆被水雕琢,覆蓋著歲月線條的鵝卵石。輕柔的線條是歲月的濃縮,古老而滄桑。線條流淌開來,不斷湧向遠方,想把這塵世間的塵埃沖走。

歲月的線條不肯停下,她是想流向那人情冷暖的舊上海嗎?

曾經幻想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大上海,燈紅酒綠,歌聲繚繞。繁華的大上海,有誰能聽到他們心底滴血的聲音?

上海的每一個人都會在五光十色的夢中悄然離去,留下的只是一片蒼涼和與無盡嘆息化成的透明。

隔著時空的玻璃牆回望,透著淒涼。

打磨生活碎片 篇17

打磨生活碎片作文70 ,731字

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正在碎片化,每個人都很忙,連我們這些學生也不另外,課外時間被作業和輔導班佔據,留給我們的只有一大堆碎片時間:等車、坐車、行走、排隊。我不禁要大呼:我多想有個完整的下午,在陽光下,坐在搖椅上,泡一杯茶,從容淡定地看一本詩集,慢慢品味、安靜思考。

正當我深惡痛絕碎片化生活正在逐步毀掉我們生活的時候,我偶遇了一個小姑娘,她改變了我的想法。那是一個清晨,我坐地鐵去上輔導班,路上要用40分鐘,我無聊地坐在地鐵上,刷著手機,打發著這段碎片時間。這時上來了一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小姑娘,上車後坐在我對面,剛坐下就拿出手機,點了幾下;然後收起手機,拿出了一本書,小心翼翼地順著書籤的位置打開了書,開始認真地閱讀,她時而微笑、時而蹙眉、時而嘆息,彷彿融入到了詩的海洋,完全處於忘我的境界。地鐵停了又開,開了又停,乘客上上下下,我一邊煩躁地看著手機,一邊看著對面淡定的小姑娘。心想:她看得那麼投入,難道不怕坐過站嗎?我偷瞄了一眼她的書的封面,哇!是一本我早就想看的詩集,我早就買了,放在家裡,一直想找個陽光燦爛的午後,細細品味,可一直未能如願;而她卻在嘈雜的地鐵車廂裡研讀著。“叮鈴鈴…”一陣鬧鈴聲將我從思緒中拉了回來,是小姑娘的手機的鬧鈴響了,原來她一上車就設定了鬧鈴,防止自己坐過站。她輕輕地放好書籤、收起了書,滿意地笑著,像是從詩集中體會了什麼,亦或是收穫了什麼。我呆呆地目送她離開,陷入了沉思。

碎片化的生活沒有錯,錯誤在我,忽略了碎片之美,缺少了淡定從容。回到家,我打開了那本詩集,詩集中有首詩《打磨生活碎片》:“…把生活每一天這棵珠子,細細打磨;用流淌的血液,堅硬的骨頭,柔軟的詩歌,透著陽光的孔洞,安靜地穿過去;落幕時分,有光澤,在生命盡頭閃閃發亮。”

放下手機,拒絕生活碎片化 篇18

放下手機,拒絕生活碎 ,749字

小時候,我經常會去離家不遠的圖書館看書,我一直認為,圖書館是一個安靜的、能讓人沉下心來閱讀的好地方。隨著我漸漸長大,迫於學業壓力,我好些年沒有踏入那圖書的殿堂了。可如今我再次走進圖書館的大門時我才發現,這已經不是昔日的那個圖書館了。人們時不時便會掏出手機,瞟一眼微信中他人發來的資訊或是閱讀幾篇今日頭條的文章,空氣中充滿了一股浮躁的氣息。

伴隨著手機的智慧化,以及其小型化、長續航以及時刻聯通的優勢,人們開始將手機隨身攜帶。那為什麼智慧手機會如此佔用人們的時間呢?歸根到底還是其中內容的多元化。從前人們獲取資訊的渠道有許多,而每個渠道獲得的資訊資源是單一的,人們不得不通過各種渠道來獲得所需的知識,因此那時人們獲得的知識是系統的、專一的。然而智慧手機使得人們可以從單一的入口獲得無限的資訊,因此人們時不時便會拿出手機來檢索或檢視需要的內容。這樣一來,人們原本高效工作的時間段便被切割成了無數塊碎片化的時間,人們的工作也不再高效。

同樣地,由於人們獲取到的資訊知識面越來越廣,人們不僅變得浮躁了,還開始沾沾自喜,不懂裝懂。畢竟,碎片化的只是太淺了,這麼多的知識說的好聽一點是四庫全書,而說得難聽一點,便是鄭燮口中的“破爛櫥櫃、臭油壞醬”。人們沉浸在這種碎片化的閱讀的成就感中越陷越深,到頭來卻一事無成。

人們真的是陷得太深了啊。如今很少有能主動學習業餘知識的認了,很多人都依靠手機的推送來進行學習,推送到什麼內容便學習什麼內容,很多時候也不會去明辨是非,梳理條目。這種碎片化的閱讀、學習已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

這種碎片化的生活已經成為了如今新世代的一個特徵,也帶來了諸多人際、甚至社會問題。技術本身並備有錯,關鍵還是人們的自控力。究竟何時,人們才能做到自我控制,放下手機,拒絕這種碎片化的生活呢!

碎片化生活,碎片了什麼 篇19

碎片化生活,碎片了什 ,1221字

科技的變革總會引起時代的風浪,而唯有風浪中的舵手才看彼岸的方向。——引言

現如今網際網路科技的升級為我們帶來了更加便利的生活,動動手指,便能“知天下事“;劃劃螢幕,即可”博覽群書“。在這樣看似簡單化的生活背後,卻只有少數人才能看清這樣碎片化的生活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碎片化生活,碎片了我們的時間。談及時間碎片,就一定要區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和“將工作時間碎片化”。“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可以說是一種及其高效的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如等車時,上下班途中,吃飯,甚至如廁的短暫時間完成小部分的工作。安妮海瑟薇在電影《實習生》中飾演的女創業者就是一個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的典範。例如在司機開車送她上下班的時候,她會一邊用車上的視訊電話跟人視訊對話討論工作上的事情,一邊一個手機回覆工作郵件,另一個手機又接聽其它電話。這樣的生活看似被工作充滿,但其實更好地平衡了工作與生活。而現在的人們卻多處於後者—“將工作時間碎片化“。顧名思義,在工作的過程中刷刷朋友圈,聊聊天,逛逛網站,看上去工作量與前者如出一轍,但效率往往天差地別。

碎片化生活,碎片了我們的思想。在資訊爆炸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追求快速與效率,相應的,便捨棄了思想與辯證。以“標題黨“為例,把平平無奇的新聞,掛上一個新“馬甲”,變成一個扣人心絃的精彩故事,然後奪取了讀者的眼球與高高的閱讀量。但高閱讀量背後,卻是文題不符,歪曲事實,掩蓋真相的情況,以至於新聞的真實性受到了質疑。這樣的”快餐新聞“帶來的問題不僅如此。據《人民日報》統計現今近四成的人在看新聞時習慣於“先看標題,如果感興趣就往下看”,另有32、99%的人會“挑喜歡的版面或欄目看”,“從頭到尾仔細看”的不到15%。誠然,這樣的行為的確減少了大量的時間,但伴隨著的卻是對於資訊的盲目接受,人們失去了自己判別真偽好壞的思想。莎士比亞曾說過:”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設想一下,若是將《哈姆雷特》冠以《震驚!王子為復仇竟親手殺害叔叔,奪取皇位》的標題,其效果肯定令人啼笑皆非。

碎片化生活,碎片了我們的情感。不知何時起,手機闖入了我們的生活,將我們原本就細小的生活空隙填滿,甚至於將我們同化。記得在小的時候,每次外公帶我出去玩,總能在沿途的大巴上和陌生人暢談起來,明明是一趟陌生的旅途,外公的熱情與淵博也能讓我們充滿歡笑。反觀如今,公交車上再難看見那友好地起身讓座,也再難聽見陌生人之間友好地攀談,取而代之的,只是一雙雙透著冷峻的光的雙眼。碎片化的生活,表面上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似乎一個“贊”,一個“轉”就能代表我們是好朋友,但實則心與心的心靈卻未曾再遙遠過。

碎片化這個名詞進入我們的視野已經有五年之久了。要說他百害而無一利,是不可能的,但正如利刃既可以用來烹飪美食也可以用來殺人行凶一樣,碎片化生活對的我們影響取決於你是把它視作隱藏在海綿裡的“水”還是被世人皆累的“明日”。

資訊化帶來生活碎片化 篇20

資訊化帶來生活碎片化 ,848字

21世紀,資訊科技大力發展的現代,伴隨著智慧手機、線上購物、線上觀看視訊等各種五花八門的產品的不斷出臺、更新換代。人們的生活也開始變得零碎起來。

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最先遭到粉碎的,那就是時間。在資訊科技被髮明之前,人們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做一件事—閱讀報刊,可當網際網路誕生之後,你能通過上網來了解實時。這不但節省了購買報紙的時間,還解決了廢舊報紙的處理問題。在之後智慧手機出現了,在手機上下載某些應用程式,它們能直接推送剛發生的新訊息,這使得你都可以不用搜索就知道這世界上正在發生什麼事件。

說到智慧手機,那絕對是21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整合了一部分電腦的功能並且體積小易於攜帶,再加上如今較為實惠的價格,到全年齡段人們的好評與喜愛。但是手機的出現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支離破碎。在它出現之前,使用公共交通去上班、上學的時間一直是很無聊的。當它出現後,這段零碎的時間被利用起來,人們可以用它來閱讀、娛樂、消費。隨著智慧手機的功能愈發強大,它不再單單作為一個通訊工具。人們不僅在公車、地鐵上使用它,吃飯、睡覺前都在使用,原本自然的、有規律的作息時間被打破。

我曾問我母親:在網購出現之前,您每天要花費多少時間在買菜上?她給了我一個我預料之外的答案—兩個小時左右。母親每天要做飯,所以必須去採購,光是往返於家和市場之間就得花上個四十五分鐘更不用說花費在挑選和採購上的時間了。可是現在有了網購。花費幾分鐘的時間選中中意的產品,然後線上支付,快遞就會送貨上門,省時又省力,網購還擁有著價格上的優勢。這樣就使得購物變得碎片化,人們隨時隨地都能下單購物。

如此碎片化的社會無時無刻地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態與認知。它加快了我們的生活節奏,使得我們不停地忙碌,使得我們的心境愈發急躁。心境一旦急躁起來,做事就開始變得應付,喪失效率、質量低下。

我認為,生活不能過於碎片化,仍要有一些計劃。計劃之餘再用碎片去填補,充實我們的生活。在追趕資訊帶來的潮流的同時,也不能讓它把我們的生活給擊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