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人的本性相關作文20篇

生氣——人的本性 篇1

高一作文 ,835字

生氣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它生來便存在於我們每個人身上。有些人十分敏感,一些瑣碎的小事就能引起他的怒火,而有些人則包容大度,能夠將怒火澆滅在內心中。

有人認為生氣是對他人錯誤的一種警告和提醒,人們有必要在適當的時機發洩怒火,並以此來迫使對方改正錯誤。然而,有些人則認為生氣只會使自己受到更大的傷害,不如放鬆心態,樂觀面對事件。這兩種觀點雖然對立,卻又是互補的。因此,我們需要做的不是盲目傾向一種觀點,而是兩者結合,合理控制怒火。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事足以引發一個人或者大多數人的怒火,但有些事我們需要壓制火氣,而有些則有必要為之生氣。孔子曾經說過,小不忍,則亂大謀。在我們為一個大的目標而努力奮鬥時,面對小的挫折,要能忍耐,此時生氣只能讓自己亂了陣腳,功虧一簣。只有冷靜思考,樂觀面對,才能有所突破。往小的方面來講,當我們考試時,常常會碰到難題擋住去路。看著時間一點點流逝,本能下我們會急躁不安,甚至生氣。這時候,應該學會控制火氣,合理分配時間,而不是一氣之下把所有時間用來鑽研這道難題,導致最後更加失敗。

忍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該發洩怒火是就要發洩出來。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沒錯,如果一件事情超過了我們的忍耐底線,那麼怒火就必須要發洩出來,否則便成了縱容。就拿古代的暴秦統治來說,百姓們受夠了嚴酷的刑法,通過一次次起義來發洩怒火,並給與統治者警告。然而統治者沒有吸取教訓,最終快速滅亡。生活中有些時候我們必須能放出自己的怒火,不僅僅是為了發洩,最重要的是為了警告犯錯誤的人,讓其加以改正。

當然,我們也需要學會適時的控制和發洩怒火。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與他人產生摩擦,使得我們內心不愉快,破壞了一天的好心情。這時候,我們便需要忍耐,抑制住生氣的情緒,和平的解決一些矛盾。這樣對自己對他人都有好處。但當面對一些過分的舉動時,生氣是必要的。總之,要合理分析情勢和後果,讓生氣變為一種好的情緒。

生氣是人的本性,因此合理的控制怒火才是有快樂生活的關鍵。

氣人的一幕 篇2

國二作文 ,587字

那是發生在暑假的一幕,也是氣人的一幕。那一幕一直刻在我的頭腦中,至今我都記得事情的經過。

那是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和姐姐去青島玩。中午,我們去吃自助餐,意想不到的事就這樣發生了。

我們正在餐桌上,我無意中看到了旁邊的一桌人,一男一女,穿的衣服都是顏色鮮豔,溫文爾雅。但是他們吃飯卻讓我意想不到。他們付過錢後,拿著盤子去夾菜。一盤有一盤的菜品都上來了。我的個天啊,那場面真是壯觀—-他夾了一大盤雞腿,兩小盤義大利麵,一盤蔬菜,兩盤米飯。兩個人能吃這麼多,怎麼可能?那個女士終於忍不住了,說:“夾這麼多吃得完嗎?”“放心,就算吃不完,浪費的也不是我們的錢。”看到這場面,我不禁想到:這麼多吃不完浪費了多可惜啊!這些食物可夠貧困山區的人吃上好多天呢!我吃完飯後,其他人還未吃完,我就回頭再看一會。果然不出我所料,那兩個人還沒吃到一半就走了。服務員走過來,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道:“現在的人真是越來越沒素質了。”我也嘆了一口氣,而媽媽卻沒注意到我在看什麼,說:“兒子,不夠再去夾。”我毫不在乎,想人類怎麼能這樣呢?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浪費,那地球的食物遲早會別吃完的,人類最後就會被自己給消滅。人類啊,請不要在浪費食物了,食物是農民辛辛苦苦換來的,是人民用心血換來的是,食物是來之不易的。

這就是我所氣憤的一幕,這件事情告訴我們要節約,要是到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最初的本性 篇3

國二作文 ,678字

人之初,性本善。

—題記

每個人生來的品性都是善良的。它很純潔,不受任何是世風世俗的汙染。

記得在我小時候,每次跟大人們逛街時,都會碰上那麼幾個乞丐。而每次,我就會張著一雙圓眼細細地打量著,他們衣著總是破破爛爛,瘦弱的身軀強撐著,臉上佈滿了歲月的痕跡,蹲坐在地上,手中抖抖地拿著個破鐵碗,裡面零星地躺著幾塊硬幣。

每當我們經過時,他們就伸出那個破碗,眼神中帶著懇求,抖著那個碗。可大人們總是快速地帶我們挪開那個地方。每每,我都會回頭張望,他們可憐的樣子總會引起我的憐憫,我也常常拉住大人,看著他們說:“那些人這麼可憐,為什麼不給他們一些錢呢?”我嘟起了小嘴。而大人,笑著說:“小孩子家,你不懂。”我也許還小,並不能幫助那些無助的,被人們嫌棄的人,我只能默默地走過。

漸漸的,我有了自己的看法。小時候的憐憫在人們眼裡是不值一提的,因為在長者眼中,這是一切都是裝可憐,和碰瓷一樣是假的。也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我對他們也開始有了這樣的想法。

再當我遇見這些人時,我腦海中剩下的僅是“乞丐”兩個字,想的都是父母他們說的話。當他們伸手向我遞來一個破碗時,我猶豫了。我緊握揹包,停在了那。這時,一個小孩跑來了,剛要伸手投出一塊硬幣時,被後面的大人阻止,隨即就離開了。我顫抖了一下,彷彿又看見了那個曾經的我。我走了,而那個破鐵碗中卻多了一張十塊。

這也許就是當最初的本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沾染上了世風世俗後的變化吧。我長嘆了一聲,如果人與人只見沒有隔閡,那麼這個世界將會變得多麼美好。

“人之初,性本善”,希望我們不管走到哪裡,走到多遠,也不要忘了最初的自己!

堅守善良的本性 篇4

高一作文 ,821字

因為善良的本性,翔遊於海底的海豚勇鬥鯊魚救出無辜落水的孩子;因為善良的本性,忠於主人的獵狗智鬥餓狼挽救無人照看的嬰孩。動物尚且如此,為堅守心靈深處的善良,不惜犧牲一切,我們更應重喚內心那一抹溫存,將愛與善良滿撒世間。

堅守善良的本性,是義無反顧。

一抹夕陽,一聲鳥鳴,是高原的美麗;一聲溫暖的問候,一個鼓勵的眼神,是教師的本色;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胡忠和謝曉君將這問話演繹得淋漓盡致。他們沒有多高的收入,沒有更好的條件,有的只是一腔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改變了孤兒的命運,卻冷落了年邁的父母;他們潛移默化地向兒女傳授著愛的力量,卻不知因此受了多少不該有的挫折。義無反顧的善良是本性。

堅守善良的本性,是鐵血清廉。

追求金錢,追求名譽,追求飛黃騰達,這樣的人爬得再高,也不值得我們仰望。唯有一個平凡的追求道德、追求高尚的人,為了善良、為了精神兢兢業業,才讓人敬佩。劉金國的行動就是最純潔的善良。火場救生,臨危不懼,他是當之無愧的鐵血將帥。善良是手中的利劍,向邪惡揚眉出鞘,為國家和人民兩袖清風。鐵血清廉是善良的本性。

堅守善良的本性,是堅守事業。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前者影響心境,後者危及生命。“醫者”從來都有,而“仁心”是否堅守?他是醫學泰斗,是偉大醫者,他就是吳孟超。他要的,只是一把手術刀,一張手術檯。他用自己對醫學、對患者的無限熱忱,照亮了無數肝癌患者的生命之旅。堅守事業60年,不悔的赤子之心,無限的仁愛與善良感動世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歲月阻擋不了他治病救人的善良,阻擋不了他對醫學事業的堅持。世間幾十載變換,他始終堅持醫德,守護善良。堅守事業的善良是本性。

縱使風雲變幻,一切飄乎不定,我們也要堅守善良的本性。讓義無反顧的善良化為雨露,使鐵血清廉的善良射出陽光,讓堅守事業的善良變成養料,共同呵護世間善良的力量萌芽,茁壯成長。

愛氣人的妹妹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815字

吾有兩妹,乃同天所生的姐妹。吾之二妹,名曰:舒婕,膚色顯白;吾之三妹,名曰:燕婕,膚色偏黑。雖為同胞姐妹,相貌卻有異。吾之妹,各科平平,唯有氣人之招為一流也。

我本來存了一沓本子。有一天,我在客廳裡發現幾張作業紙,一面沒用,一面被畫了畫。我趕緊找出我存放本子的盒子,發現本子少了大半。如此抽象的畫,我家除了我妹還有誰畫得出?我忙去“審問”我妹,果真是被她們拿去畫畫了。於是,我拿了根木棍揮舞了一下,義正嚴辭地警告了她們一番。沒想到,幾天後,我剩下的那些本子全被我妹撕了拿去畫畫了,我差點被氣得氣血倒流暈過去,對她們語氣不善了好幾天,以及“竹筍炒肉”一頓。

某天晚上,我睡得正香甜。估摸著一點左右,我被一聲一聲的“媽媽”吵醒了。我揉了揉眼睛,嚷了一句:“燕婕你叫媽媽做什麼?”無迴應,燕婕還在叫:“媽媽,媽媽……”我清醒了一點,又問一遍,結果同上。這下,我可生氣了:“燕婕你大半夜不睡覺在那叫什麼?”“睡不著。”此話一出,我只覺得火氣更大了:“你睡不著也不能打擾別人睡覺!”她沒有停下來,還在叫。“哎呀!快睡!明天還要上學!”此話無效。文的不行,用武的!我抄起衣架,用力地敲在床上,說:“魏燕婕!你幾歲了!你都八歲了,不是三歲小孩睡不著還要媽媽陪!”此招無效。我怒氣衝衝地走出房間,用力敲了敲我爸我媽臥室的門,喊了一聲:“媽,燕婕睡不著,找你!”老媽親自出馬,果然有效,只是,那天早上,我到快七點的時候才起床。

我妹氣人的招數層出不窮,幾乎每次我都被氣得火冒三丈。所以,我想在我妹氣人這方面評個“優”,君覺如何?

又是生氣惹的禍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730字

六月,窗外的知了在樹上“喳喳”作響,天空中的小鳥在自由的翱翔,我們家的口水大戰又開始了。

我拿著一張鮮紅分數的試卷在媽媽眼前晃悠。媽媽看得眼花繚亂。最終,媽媽提起精神,仔細地看一眼。又揉了揉眼,向前踏了一大步,那種專注,那種仔細。我聳了聳肩,叉著腰,嘴裡哼著小曲,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悠然自得。

突然,一聲驚人的撕吼傳到了我的耳縫裡。本以為自己考的不錯了,只會得到表揚,不會得到批評的。誒,完蛋了!我緊鎖眉頭,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子。媽媽讓我坐下,坐在她的身邊,我的心就開始“怦怦”跳。媽媽問道:“為什麼才考了那麼幾分啊?”看著媽媽。我……我們班已經前5名了。我就像一座快要爆發東的火山。開始地動山搖,緊皺眉頭,瞪著眼珠子對媽媽說話,十分很不服氣。

媽媽的語氣越來越沉重,竟然還讓我跪下自己檢討。我衝上樓,把門哼哼地關了一下,在房間裡流下眼淚。我那時傷心欲絕,媽媽知道我生氣了,拿著掃把,踹開門,死命要進來。我把房門給鎖住了。但是萬萬沒想到的事就偏偏發生了……媽媽竟然把門一撞,撞開了,力大如牛啊!我趴在桌子上,受委屈了,我跟媽媽頂嘴,媽媽便拿起掃把,打了我的手臂,那時我就更加生氣了。怒氣沖天地喊叫著,那海豚音好像把屋頂都要掀翻了,我哭得更厲害了,感到自己被誤解了,明明已經考得不錯了,為什麼還要罵我,打我。

媽媽的樣子就像一隻凶猛的大獅子,不是罵,就是打,我掩住了頭,但還是有一絲絲疼痛。

現在想起來,那時我真的不應該生氣!這樣不僅傷害了我自己,還傷害了別人。最後,我想告訴大家,生氣其實就是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生氣不如爭氣!

寫人的個性的 篇7

寫人作文 ,1377字

我的“五彩同桌”

我的同桌是五彩的,因為她性情多變。不同的顏色就像是不同時候的她,但每一種都很絢麗。

“紅色”小辣椒

說到小辣椒一樣的她,我可是有著切身體會呢!有一次,我不小心在下課時踩到了她的腳,她便像二戰時的希特勒絞殺敵人那樣,哇哇大叫著朝我衝來,把我嚇壞了。要知道,她在我們班可算是“梁山好漢”之一,海拔一米六,肌肉發達,四肢健碩。於是,我撒丫子狂逃。她也不放棄,把我追得上九天,入地牢。終於她離我越來越近,緊接著一腳把我踹趴下,而後氣呼呼地走了。還有一次,一位曾經惹惱過她的同學來問她題目時,她連頭都不抬一下,我在一旁暗暗發笑:這小辣椒,還是個“朝天椒”呢!

“白色”天使

溫柔的一面,她也不是沒有。有一次,她在操場上玩耍,看見一個低年級的小朋友從單槓上掉了下來,摔倒在地上。她以餓虎捕獵般的速度向那個低年級的孩子衝去,嚇得那孩子以為是來責罰他的,掙扎著想爬起來逃跑。只見我的同桌一把將這孩子抱住,把他掄了起來,夾在腋下一路狂奔進醫務室。路上的人只看見她的身後揚起一縷灰塵,一眨眼人影就不見了。從操場到五樓的醫務室,她居然只用了2分鐘時間!

“灰色”糊塗神

她啊,可真是糊塗到家了。老師剛說過的解題方法,她下一秒就能忘得一乾二淨。有一次,老師講解完一道題後,讓我的同桌上去重新作答。她站在黑板面前呆愣愣地想了半天也毫無頭緒,老師只好讓她下來,請其他同學上去解題。人家寫好了答案,她才問我:“這個題目老師講過嗎?我怎麼不知道呢?”但是,其實她是很聰明的,每當同學回答不出來的問題,她的答案卻常常能讓老師豎起大拇指。可是一旦犯起糊塗來就讓人哭笑不得,你想想,她竟然能把“時間=路程/速度”的公式說成“時間=路程*時間”,可不是糊塗到家了嗎?

“黃色”救世主

雖然她的性格有點暴躁,但她卻特別喜歡當“救世主”的角色。一次,她把幾個成績比較差,但和自已關係比較好的同學召集起來,又找來了“毛豆”當語文老師,“雞蛋”來當數學老師,“胖豬”當科學老師,自已充當英語老師,開始給他們幾個補課。上完課後已經六點多了,她一補完課就往家裡趕。可是回家後先是被爸爸狠批了一通,後來她跟爸爸解釋了這件事後,爸爸不但向她道歉,而且還鼓勵她要堅持那麼做下去。第二天到了學校,老師也表揚了她,說她幫同學是對,還獎勵她2個學科貼。

“橙色”舞蹈明星

說到她,還有一點必須得提——她非常愛跳舞。上一次的班會,她幾乎承包了所有的節目。為什麼呢?因為光是她學的舞蹈就有兩三種,樂器也有兩三種,還真是多才多藝啊!更別說唱歌了,據說她基本每天晚上在家都要哼上幾首歌呢!她在那節班會課上大放異彩,有個節目還被推薦到了學校達人秀比賽,最終助我們班在達人秀比賽中獲得第一名。

雖然她現在轉學了,但是我們大家都很想念她,希望她能回來看看我們!尤其是我,特別想再感受到她的“五彩”性格。

中國人的生氣 篇8

高一作文 ,762字

龍應臺懷著恨鐵不成鋼的無奈,問:“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更有某某文人曾私下悲嘆:中國人奴性已深。而不生氣,則顯然是奴性已深的表現?

說中國人不生氣,不可否認是有道理的。現如今中國人生活在一個法治軌道上的社會,卻往往“懶於”或“懼於”藉助司法渠道索得自身本應獲得的權益。我外公退休前是東北某校的教授,就曾被某地產奸商用些卑劣手段非法侵佔一處房產,而他雖心中不甘,幾番說要將奸商高上法庭,但最終卻只私下和解,息事寧人。外公有人生信條,其一便是“吃虧是福”。一教授尚且如此,況普通的中國民眾乎?回溯中華幾千年悠悠歷史,中國人一直期待的不是如《權利法案》般限制君權的民主條約,而是期待有明君治世。被奴役了,只希望被奴役得更好一點,碰到明智些的奴隸主便高興,其間雖有時間、地域、文化等諸多限制因素,我們卻不可否認,從這個角度看,中國人是有奴性的。

然而,中國人不生氣,本身又無可厚非,自漢朝董仲舒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國人漸漸少了法家的鋒芒,減了墨家的嚴謹,多了儒家的仁義禮智。儒學所推崇的“仁”與“禮”,千百年來平了中國人戰國春秋、三國紛爭的氣焰,餘下了“和氣生財”“吃虧是福”的信條。中國人的不生氣,歸根結底是文化紮根處的一團和氣。中國人的所謂“奴性”,其實也只是所有曾在奴役制度下生存過的民族所共有的忍耐,與文化和氣相結合的產物。

但這又絕不意味著我們中國人如今就可以一直保持“不生氣”的狀態,時代在改變,文化要不斷適應時代。在西方國家不合理的“反傾銷”模式下,和氣生財的中國人也應該生氣。在日本非正義的領土挑釁之下,再和平穩重的中國人也必須生氣。中國人不生氣,但不生氣應有限度。中國人不生氣,但中國人須成一頭善良的雄獅。“仁”與“禮”的儒家文化必須繼承,堅決、果斷的現代精神也理應融入!做一個必要時堅決生氣的中國人!

論生氣的重要性 篇9

高一作文 ,850字

行走在物慾橫生,鋼筋盤踞的城市裡,車輛呼嘯而過,嘈雜聲溢滿雙耳,似乎是一片熱鬧忙碌。然而繁華背後,是人類越來越空虛的靈魂和愈發冷漠的心靈。歲月在日復一日中機械流失,我們似乎對如今已經麻木,已經失去了生氣的本能。然而,生氣不能缺失。

生氣時一種自我良知的發現,是對自身的警醒與告誡,是一把利刃,在腦海中心中刻下銘心的教訓。為自己生氣,是對錯誤的悔恨與彌補。為他人生氣,則是對自己的提醒以及是非觀念的提升,促使自己今後不會犯下類似的過錯。《論語》有云:“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便是強調了認識他人過錯的重要性。所以,我們需要生氣,需要生氣來矯正我們模糊的是非觀念,提升個人的道德品質。

生氣,亦是對人民,對國家的關心,從而昇華為對社會的貢獻。是社會發展,國家進步的一針催化劑。社會中需要生氣者來喚醒麻木者,這正如魯迅在《紀念劉和珍君》中闡述的一樣。生氣不是無理取鬧和撒潑,而是對不正義行為的憤慨,憂國憂民之心的體現和對祖國的高度責任感。如魯智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勇敢正義之舉;如杜牧對於“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奢靡敗落的悲憤痛心;如林則徐虎門銷煙之舉所體現的亡國之危前對敵人的痛恨和對國民軟弱無能的痛心……社會上生氣的人或許只是佔小部分,但他們激起了麻木者的冷漠內心,從而使人們的責任心壯大起來,推動社會進步,環境改善。所以,當今社會,我們需要生氣。

《禮記》有云:“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生氣不僅僅是一個情緒波動的過程,更是付諸相關行動,從而取得滿意效果的過程。《水滸傳》中,林沖原先一心想在仕途上發展,忍讓無恥小人,卻落得悽慘下場。這便是“敢怒不敢言”的典型。之後林沖被逼上梁山,替天行道,劫富濟貧,這就從表面上的憤怒上升到了將怨氣化作動力努力扭轉局面的高度。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社會需要生氣者來感染群眾,更需要生氣者的推動和激發。

如今社會飛速進步,科技高速發展。但我們並不能被這表面的安逸矇蔽了雙眼而麻木不仁,我們需要生氣,需要勇敢地站出來說話。

感悟生活——人性的注視 篇10

國三作文 ,952字

人生在世,了無牽掛地蒞臨,卻滿懷心事地離去。生死本是天命所歸,不可違背,只因注入了太多情感色彩,就變得造化弄人起來,生不逢時,死不迎機,人生最感慨,莫過於此啊!太早、太遲,都是一種宿命的折磨啊。

“依依脈脈兩如何,細似青紗渺似波。月不長圓花易落,一生惆悵為伊多。”

自《國風》以來,千詩萬闋,吟詠往事,都離不開一個“情”字。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雛鳥折翼,孤燕難飛,莫不令人憐惜;世態炎涼,人心難料,莫不令人傷懷;連登黃甲,酒逢知己,莫不令人欣喜。生存,是一種享受,又是一種拘囚,更是一種腐蝕,讓人隨波逐流。世界像一隻鳥籠,生存是不得已的呼吸,人,就是其間那隻可憐的鳥兒,在束縛中逐漸褪去雙翼,直至遺忘掉曾經的青雲之志。

人,一旦為人,就註定要為身邊的人物是非所羈絆。倘若他朝脫離了與生命息息相關的大千世界,那麼,人也不再為人,一則升騰為神,一則沉落為魔,箇中糾葛,紊亂如麻啊。

總之,在本身的無奈存活中,人又不得已去分神,為自身之外的諸多因素而勞形,直至於花草樹木風雨雷電日月星辰……於是,范文正公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為了海市蜃樓。那一超然於三界之外、物慾之外的諸多說法都背離人道而馳。人,不是徒有一尊肉身,而還應該具備一顆捕風捉影的心,捕捉朝夕裡的風吹草動,捕捉春秋裡的晃若隔世。否則,一個轉身,就是自私、狹隘,就是對人的漠視,就是對世界的背叛。

其實,一語中的,就是用心去關注這片供給生息的大地。

花兒謝了,有再開的一天;雁兒飛了,有再回的時候。但究其一生,又有多少個盼頭?當嬌燕低喃、草長鶯飛、落葉飄零,大雪揚揚都只成為堆砌了千百遍的麻木,佳辰美景,都不再撥動人塵封已久的記憶,那將是多麼悲哀啊。

唯一能見證人曾存活過的憑證是墳墓裡棲息的屍體;唯一能見證人已逝去的憑證是軀體裡奔流的熱血。人,如果失去了心,失去了熱血,失去了感情,不再關注這個世界,那麼,在他隔絕於世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的生命宣判死刑。

似乎,在人的字典裡,永不該出現冷漠這一字眼。人性的世界裡,亙古不變的存活著用以抒情的景,又同時地存活著借景抒情的人。一切,都是最原始的狀態,是上天的初衷。不然,女媧造人,神農親嘗百草,大禹治水諸多來自遙遠的上古的似真似幻的神話傳說,又訴說給誰聽?

忘記冷漠,學會關注,是對人性最大的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