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相關作文20篇
生於憂患 篇1
高一作文 ,822字孟子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許有人已經開始質疑,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這句話還有現實意義嗎?可我想說的是,憂患意識,這是一個不曾過時的話題。就像黑白兩色是永遠的時尚潮流一樣,憂患意識,這是不會褪色的話題。無論是在那個年代,無論是誰,如果沒有憂患意識,終究有一天他會被時代的進步所淘汰。
就拿霸王項羽來說吧!出身名門,與劉邦的軍隊兵力相比曾整整多出了三倍,可最後卻落得個烏江自刎的悽慘場景,讓無數後人扼腕嘆息。追根究底,還是項羽不曾有憂患意識,以為區區一個劉邦不足為慮,鴻門宴會上竟輕鬆放走劉邦,才造成了這般惡果。
可是僅觀劉邦,卻懂得小心謹慎、滿盤皆輸的道理。最終在殺機重重的鴻門宴裡死裡逃生,在一比四的懸殊差距裡實現驚天逆轉而笑傲天下。
擁有憂患意識,還能讓我們避免很多未知的禍患,讓我們在人生的旅程中少走彎路,讓我們的人生道路更加寬闊平坦。
古語有云:“有備則無患。”在出發之前便將所有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想好對策,當禍患真的來臨時,你已經能從容應付,這就將未知因素帶來的危害降低到了最低限度。千里長堤卻會潰於小小蟻穴,這不就是護堤之人沒有憂患意識嗎?
憂患意識,他還是一個穿越時空的恆古話題。去年十月份左右,美、日、韓三國將航母都開進了我國黃海,這一事件,想來諸位都還記憶猶新吧!
是的,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這一點不錯,可是即使是現在,我國的國際形勢依舊不容樂觀,這也是半分不假。樹大招風,況且我國還是一個如此之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自新中國成立之初,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便一直對我們虎視眈眈,雖然這麼多年並未有何大動作,可誰又敢保證它們不是在暗中積蓄力量呢?黃海軍演,意在中國,識破陰謀後我們還能沾沾自喜而忘乎所以嗎?
憂患意識,這是無論何人,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不能拋棄的。擁有了憂患意識,我們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防患於未然;擁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我們的社稷才會長久。如今的我們,如今的國家,如今的社會,不在憂患中長存,就在安樂中滅亡。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篇2
國三作文 ,610字什麼是憂?什麼是樂?大多數人都認為憂是傷、是不悅、是消極、是悲觀;而樂則是自信、是樂觀,是對生活的美好憧憬與希望。
但是在生活中我們需要適當的憂患意識,這裡憂,是指生活中的活力。
在生活中,人人都會感受到成功與勝利,也會達到人生的高潮,但我們也需要時刻保持著一種憂患意識,才會處在高位,而不會隨即就掉下來,但是一些人、一些明星、一些作家在獲得大大小小的獎項、獲得了名譽時,在一炮走紅之際,便立即陷入了人生的低潮,是由於他們沒有一種憂患意識,沒有在到達頂峰之際努力的登上另一個高峰。
憂患意識是自身進步的無限活力的源泉,只有當感到壓力之時,努力做好才會不斷地進步。日本的大化改新,明治維新告訴了我們當受到挫折,感到危機時才會不斷想出辦法,才會使明天更美好。
一味的安於現狀停滯不前,會使自己落入失敗的深淵,會使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從繁榮強盛一步步走向衰敗。
當年的中國,是何其強盛的國家,但由於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清政府的自大自高、不思進取,認為本國是地大物博、天府之土,別國怎能與之相比,不存在著憂患意識,其結果是引導著中華名族一個繁榮的民族一步步走向衰敗。
在憂患意識著同時,還要制定切實的計劃去改變,否則憂患意識只能一步步變成自卑,反而加速了自己的失敗。日本當年因為發覺了本國的經濟與別國相差甚遠才會向英、美、法國學習,才會變得如此強盛。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只有存在著憂患的意識,才會讓國家一步步變得更加強盛。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篇3
高二作文 ,738字一隻品種優良、敏捷忠誠的獵狗,在一次追捕狐狸的任務中,撞到了路邊的樹,擦破了皮,又因為一念之差,放走了那隻近在咫尺的狐狸。或許,當這隻狗回到主人身邊後,主人看到它為了追捕狐狸擦破了皮,感動了它的努力,回到家中之後便是一頓大餐賞給它,卻殊不知它根本沒有儘自己的努力去追捕狐狸。獵狗懷著這種僥倖心理,享受了大餐,卻在那之後的捕獵中更加鬆懈,每天過著輕鬆愜意的生活。那之後呢,也許主人發現獵狗不再專注於打獵了,把它殺了又換了一隻獵狗,也許在一次追捕中獵狗遇到了狼,而由於享受安逸而日漸肥胖的它不再是狼的對手,而被狼一口咬死了。
看了這隻獵狗的故事,有人會嘲笑獵狗在一念之差後享受安逸,最終等來的也是痛苦;有人惋惜獵狗本來善於追捕獵物,品種優良且身手敏捷,最終卻在享受安樂中結束了自己本該美好的一生。而我們不禁捫心自問,在生活中,在學習上,我們有沒有過著因為追求安逸閒適的生活,而放棄了追求更高的目標,最終難過悔恨的事呢?
在學習中,有時候我們追求貪玩,心中抱著一種“沒關係,再玩十分鐘我就去學習”的心態,在一個十分鐘,兩個十分鐘,三個十分鐘之後,發現自己已經把本該認真學習的三十分鐘用來享受安樂了。在這三十分鐘裡,認真學習的人收穫了新知識,回顧了舊知識,而你卻因為貪圖安樂,在享受了三十分鐘歡樂以後,發現自己一無所獲。這樣日復一日的過去了,別人在努力學習,擔憂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學校而更加發奮讀書,你在享受一時的歡樂。而最終結果也就是別人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取得成功,而你卻在享受了一時的安樂過後,落得和那隻狗一樣的下場。
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現在多努力一點,多認真一點,別在一時的安樂中虛度時光,那麼到了最後,你的堅持不懈努力的成果會在你高考後的錄取通知書中熠熠生輝。
生於憂患 篇4
高三作文 ,794字夜很靜,卻暗藏危機;海很藍,卻蘊含凶險;曼陀羅花很漂亮,卻滿含毒液……所以,我們不僅要看到他們的美麗,還要看到危險,這要求我們要有憂患意識。
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把一隻青蛙丟在了一鍋沸水裡,它很快就跳了出來,並沒有被燙傷。科學家們又把青蛙放在適合它的清水中,再慢慢的給清水加熱。青蛙在清水中快樂的遊弋,即使溫度慢慢的升高,它也沒有跳出來,而是繼續呆在水中,也許青蛙並沒有發現,死亡正在悄悄的向它逼近。最後,青蛙被慢慢的燙死了。其實,慢慢加熱青蛙逃生的時間更充裕,但結果卻恰恰相反。是因為青蛙在開始適合的清水中安於現狀,缺少憂患,當水慢慢加熱也沒有逃生,最終丟了小命。科學家將這種行為稱之為“青蛙效應”。
我國著名家電生產商—小天鵝公司。它之所以能夠持續發展,是他懂得居安思危。這個公司老闆每天都要求員工唱兩首歌:一首是國歌、一首是國際歌。激勵員工向歌詞唱的那樣,每天一積極的態度、保持拼搏,讓每一個員工時刻保持著憂患意識。
還有一家公司用了更巧妙的辦法。由於發現有員工工作不積極,於是公司從國外引進我們一批機器人。並告知員工,如果有人效率不高的話,公司就用機器人替工。這樣一來,每個員工都有被代替的風險,這種憂患意識深深的刻在了他們腦海裡,工作效率自然大大提高了。而那些機器人卻一直靜靜的躺在角落裡,一直沒被開封過。
對於我們自己而言,有時遇到一個難題,一定會認真思考,往往會在思考中突破;相反,有時遇到一些簡單的題目,往往因為不認真思考而屢屢丟分。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在於有太多的意料之外;二理想和現實的聯絡是許多細節的完美連線。自己能輕易辦到的而不盡力,自己難以完成的有缺乏信心和勇氣。所以留下太多的遺憾。
不要認為寂靜就代表和平;不要以為漂亮就代表善良;不要以為簡單就可以不盡力而為。其實很多時候,心態是決定結果的重要因素。常存憂患意識,用理性的心態看待問題也是成功的關鍵。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感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480字《生於安樂死於憂患》告訴我們人要學會在逆境中成長,對於強者來說,逆境總比順境好。我覺得這句話和“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樣,只有困難才能磨練你的意志。
屈原被放逐後寫出了文學著作《離騷》。司馬遷受宮刑而作《史記》。貝多芬耳聾後寫出了命運交響曲。諾貝爾發明炸藥多次被炸傷……
大家都知道。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他的命運非常糟糕。貝多芬十二歲作曲,十四歲參加樂團演出,補貼家用。說貝多芬命運不好一點也不為過。他不僅僅是童年悲慘,實際上他最大的不幸莫過於酷愛音樂的他二十八歲那年的耳聾。他的的耳朵先是日夜作響,繼而聽覺日益衰弱。在這樣悲痛交加的日子,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勵精圖治,振作精神,創作了著名的《命運交響曲》,因為他堅信:音樂可以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所以,他的堅持沒有白費,他是成功的那個人。
放眼望去,古今中外,哪一個有傑出創作的人沒有接受過命運的洗禮?沒有遭遇過不公平的對待?你征服了挫折,你就會成為破繭成蝶的那一個,你向命運低了頭,你便會如枯萎的花朵,悄然而逝。
逆境是阻擋弱者的大山,更是砥礪鋒芒的磨刀石。困難如彈簧,你弱它就強。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篇6
高三作文 ,1361字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者也。”這句話直至今日依然被人們所沿用,而又有誰真正做到呢?如果憑一時成功便高枕無憂,毫無憂患之心,無疑是自取滅亡。
都說成功的馬雲身後站著無數女人,而馬雲今日的成功又是多少男人所創造不出的呢,如果馬雲在獲得最初的成功之後便安於享樂,沒有憂患意識,怎麼能夠讓阿里巴巴走向世界,創造新的傳奇?
有這樣一個有趣而令人深思的實驗,把一隻青蛙冷不防的扔進滾燙的油鍋裡,青蛙會在本能反應的驅使下一躍而出,逃離險境。然後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常溫的水中,並逐漸加熱盛水的容器,當水被加熱,這隻青蛙一開始覺得舒服愜意,以至於當它意識到危險來臨時卻已沒有反抗之力,最終葬身鍋底。由這個實驗可以看出,青蛙安於舒適的環境,缺少憂患意識,最終導致喪失對危險的辨識能力和應對能力。不僅一隻小小的青蛙如此,經過幾千年進化擁有偉大智慧的人類又何嘗不會像這隻青蛙一樣在舒適的環境中一味安樂,直至在安樂中死亡呢。
憂患意識對於國家來說確實太重要了。清朝的滅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清初的皇帝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終於使得清朝能夠成為全世界的一個強國。而清末的統治者和達官貴人在前人獲得成功後過於享樂,缺乏憂患意識,花費大量金錢及人力去建造奢侈的宮殿園林供王公貴族享樂。並且盲目自大,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直到八國聯軍攻入城下時,才明白今非昔比,而當時的中國是毫無還手之力,只能成為他人砧板上的魚肉。
從這兩個例子中我們不難總結出,缺乏憂患意識安於享樂的最終結局只有滅亡,正如古人所說的“死於安樂”。在明白了缺少憂患意識的危害後我們就更應該時常保持憂患意識,做到“生於憂患”。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事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那時,勾踐忍辱負重,卑躬屈膝在敵人身邊服侍伺候。在漫長的日子裡為了使自己不忘屈辱每日裡臥薪嚐膽。在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之後,終於轉弱為強,起兵滅吳,終成一代霸主。勾踐何能得以復國?這正是憂患意識讓他發憤,催他奮起的結果。
那麼,如何做到居安思危,有意識地培養危機意識呢?20世紀初,美國為了讓巴伯森林裡的鹿得到有效保護,大量捕殺鹿的天敵——狼。經過25年的努力,有六千多隻狼遭到了捕殺。而鹿群的數量在增長了一段時間後卻急劇下降。原來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還是狼,由於天敵數量減少,鹿群不再擔心安危,只是一味悠閒的生活從而導致體能體質下降,誘發各種疾病,從而使鹿群的數量不增反降。在查明原因之後,美國政府不得不從其他地方引進狼群,保證鹿群的體質,而鹿群的數量也因此開始上升。因此,我們要經常“製造”一些“危情”或“敵情”,以警醒處於安逸中的人們,保持和增強應對非常規的突變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憂患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艱難險阻,也可能是前進和成功的機遇;安樂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榮華富貴,也可能是墮落和滅亡的毒劑。因此我們應該在不成功時積蓄力量,尋求機會,做到“生於憂患”;更應該在成功時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做到“守於安樂”。
生於憂患 篇7
國二作文 ,650字曾經有個故事: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常常因缺氧而死亡。但倘若放入幾條它們的天敵——鯰魚,沙丁魚便不得不拼命遊動,如此,反而不會缺氧,也就不會死亡了。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生於憂患。放眼於世界,小到個人,大到國家,整個世界的發展都無不是生於憂患的。
多難興才,彷彿已成一種規律。司馬遷受官刑而作《史記》,曹雪芹全家食粥而作《紅樓夢》,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而血洗國恥,韓信遭胯下之辱卻統帥百萬雄兵……他們中的哪一個是不與命運搏鬥的強者?當苦難夾雜著痛苦,貧窮,失敗,屈辱,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裹挾他們,試圖阻止一切發展,他們是否有過無助於與絕望?但在這短暫或幾乎沒有的負面情緒之後,他們又奮力撥開苦難的濃霧,用自己的精神與意識,殺出一條路來。於是,苦難不但沒有打倒他們,反而成就了他們;於是,天地間,多了一本著作,多了一份勝利。優越的條件消磨人的意志,磨蝕人的心靈;艱苦的環境,坎坷的經歷,才能真正磨練人的意志,增長人的上進心。
希特勒說過:“人類在永恆的鬥爭中強大。”或許我們在物質上不會艱苦,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生活中就沒有苦難。面對成績落後,是自甘墮落,還是奮力一搏?面對漫漫跑道,是放棄休息,還是咬牙堅持?如果社會的進步削弱了苦難,讓它的意義已經逐漸從決定人的生存,到磨練人的效能,那麼我們對待苦難的態度又應該是怎樣?或許,我們應該勇於面對困難,與它堅強地做鬥爭。在對抗苦難的過程中,逐漸“曾益其所不能”。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414字“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出自孟子儒家經典著作《孟子》,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安逸的生活是不會有進步的,只有危機才能讓我們生存、向上。
憂患可以磨練性格,使其堅韌。越王勾踐對吳國屈服求和,卻牢記大仇,睡於薪草,嘗其苦膽,受盡了屈辱與磨難,終於轉弱為強,起兵伐吳國而勝,成為一代霸主。就是憂患改變他性格的成果。
安樂使性格消沉。在秦朝末年,農民陳勝以滿腔熱血,首舉義旗,對抗暴秦後稱王。富貴後的他沒有之前的努力、堅強,還忘記了年輕時的承諾,變成了一個貪圖享樂的人,最終兵敗被殺。
明朝的李自成也是如此。他從陝北發軍,以均田免糧為口號,推翻了明朝200年的統治。但是他卻被勝利的喜悅衝昏了頭腦。忽視了關外的女真人,最終在女真人的猛烈進攻下,李自成遭受了失敗。
人的潛力是無限的,不要為自己現在小小的成就而洋洋得意,從而不再去努力。只有在憂患中成長,在困難中堅持,才會讓我們的人生有質的飛躍,成就一番大事業。
人生不可無憂患 篇9
國三作文 ,963字談及“人生”這種字眼,不少人都不想討論這麼大的話題。其實,這正顯示了他們對人生的態度:僅求安逸,得過且過。兩千多年前,孟子就否定了這種想法,他的一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便明明白白闡述了面對人生的態度應是:居安思危。
仔細想想,居安思危的態度實是重要,甚至可以說是人生命運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縱觀古今中外,歷史千年,苟且“居安”者無不被淘汰,勇於“思危”者無不懂奮起。明朝末年的幾位皇帝,有的煉丹,有的安於高枕,有的當木匠,皆全忘危機,玩物喪志;然而他們瀕死之時,都幡然悔悟,自己的人生空虛無度,損人傷己。只是人生路只有一條,進了死衚衕便難以拐彎找到出路。整個江山也盡數斷送,李自成一聲“嗟爾,明朝!”得了天下,然而他居然重蹈覆轍,自己忙著款待自己;於是清兵入關。清朝更變本加厲,反覆強調國力之盛,“夷國”之弱,以天朝自居,終於使中國淪為列強們的“洋人的朝庭”。
再看帝國主義的列強們均陶醉於繁榮美夢之中,人人以為安樂註定,結果經濟危機爆發,無力迴天;在很大程度上甚至促使了法西斯政權的建立。而當這全世介面臨的憂患降臨之時,反法西斯聯盟成立,戰勝邪惡之後,人們認識到,如果因為平息了一場戰火而拋棄憂患意識的話,那麼戰火將永不停熄;所以即使在聯合國成立後,每個人都秉著居安思危的態度,方可保持世界的總體和平。
從上所述的“大歷史”中,我們會發現是否居安思危往往決定歷史的走向;而回顧我們生活中的“小歷史”呢?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的同學一時滿足於好成績而導致下一次成績暴跌;有的同學始終在努力前進,繼續攀登。我們管前種態度叫“驕傲”,後種態度叫“虛心”。實際上,並不是說驕傲者沒法叫自己虛心,或虛心者就不會感到驕傲。這兩者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是否居安思危,並不斷完善自我。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馬克思都要求“經常自己批判自己”。這些“自省”行為其實都可以理解為居安思危的體現。你該“省”的時候,不是“居安”之時嗎?你該“省”而不能“省”的時候,不是因為不“思危”嗎?因此居安思危的態度是一切修身行為的前提,是塑造人生的基礎。
人生不可無憂患。如果你已清楚這一點,那麼請放棄一時的安樂吧;因為所謂成功,無非都是在確定了面對人生的這一態度後,曲折拐彎,反省摸索,終於找到一條光明的出路。
地球的憂患 篇10
國二作文 ,1271字看,那美麗的大海,無私地滋養著人們。看,那蜿蜒的山脈,它是人類生存的寶庫,看,那綠色的森林,哺育著各種生命體,不過,那都是數萬年前的景象了。
自從邁入工業化社會以來,人類逐漸成為了大自然的主人,在向大自然無限量索取的同時,人類也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給美麗的地球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環境惡化,沙漠面積增大,海洋嚴重汙染,大氣層出現漏洞,已嚴重的危害到了人類的生存,使許多生物遭到了滅頂之災。
然而,這些危害並非偶然,而是人類不文明的活動所造成的。
在茫茫宇宙之中,只有地球出現了生命,只因為他擁有一個藍色的保護層。人類生活在大氣圈中,同時又以自己的活動影響著大氣,當人類生產生活和自然因素排放的廢氣超過環境自身的淨化能力時,就形成了大氣汙染,於是空氣就成為傷人害命的隱形殺手。從1873年到1973年的這100年當中,全世界發生的重大大氣汙染的事件近120起,其中約20起嚴重的大氣汙染直接致死的將近30萬人。慢性中毒則不計其數,自1969年以來橫跨歐亞大陸等廣闊地帶的臭氧層已減少了3%。而且臭氧每減少1%,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線就增加2%。如果人體受到過量的紫外線照射,會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抵抗力減弱,甚至於會得面板癌。
人類生活開始於森林,森林養育了人類。然而,隨著人類的發展。森林的破壞愈演愈烈,幾百臺拖拉機、推土機隆隆作響,火焰四起,濃煙瀰漫,一棵棵參天大樹紛紛倒地。這是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被破壞的情景。拉丁美洲三分之二的森林已經消失,非洲的森林已砍伐了一大半,亞洲的森林資源也不多了,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全世界已失去了34%的熱帶雨林,相當於每分鐘毀掉了20公頃的森林。另外,由於酸雨的侵襲,許多地方昔日鬱鬱蔥蔥的森林,如今漸漸變得萬木蕭疏,滿目瘡痍了。在德國南部多瑙河的源頭,有一片約6000萬平方公里的生長著樅樹和松樹的森林,現在已有70%在酸雨下痛苦地呻吟。
儘管大自然中已被鑑定的生物達170萬種,但今天正以平均每小時消失一個物種的速度減少著;儘管世界森林覆蓋面積有40多億公頃,便正以平均每年損失2000萬公頃森林的速度消失著;儘管全球有無限的土地和肥沃的草原,但正以平均每年沙化100萬公頃的速度被吞噬著……
隨著人類對大自然破壞的增多,大自然對人類的教訓也嚴厲了,水汙染、土壤沙化、氣候反常……地球以它特有的方式向人類發出警告!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在2008年中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8。2級特大地震,地震是由於地殼的劇烈運動,兩個板塊之間發生碰撞而形成的,而地殼的運動主要是由於人類無節制的開採煤礦、石油、金礦等地下的能源,使地殼結構發生改變,從而形成了地震,這一切都要歸咎於人類。近年,地震、海嘯、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不斷侵襲人類,這是為什麼呢?難道人類自身不應該反省一下嗎?
地球啊!這人類生活的家園!人類啊!多麼愚蠢的人類啊!竟然會破壞自己的家園。
反思吧!現在還來的及,如果再意識不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那麼人類將是最後一個倒下的物種。
我呼籲著,滿載著憂患的地球呼籲著:
保護環境吧!愛護地球吧!人類!
生於獨生年代作文 篇11
話題作文 ,8954字【篇一:生於獨生年代作文】
我們無權為自己選擇出生的時代,但無可避免地,時代選擇了我們。在這個再也不用和兄弟姐妹斤斤計較,再也不用埋頭爭搶大鍋飯的時代裡,我們孤獨地降生了。
“獨生”意味著我們可以毫不客氣地佔用全部家庭資源,也意味著我們必須在時代的路上履行獨處獨行的義務。但在“獨生”的年代裡,誰都心知肚明“獨立”是歷經風雨後的收穫,而非與生俱來的特權。
我們本可以在“獨生”的年代裡秉持著時代的使命去獨立地思考,但時代本身卻讓我們不斷喪失這樣的機會。官方將社會重大事件的面目一再粉飾,我們與真相永遠隔著不可跨越的距離,沒有對於事物本質的全面認知,我們何以從多方位生髮各自獨立的思考,於是我們的思考便是官方的思想,也便是大眾的思考。人是脆弱的蘆葦,又被抽去了思考的核心,空談“獨立”顯得多麼荒唐可笑。
當那個叫作“韓寒”的年輕人終於跳出來用尖銳的語言鍼砭時弊,繼而創辦名為《獨唱團》的雜誌來彙集更多“獨立”的思考。不幸,雜誌被封了。我們總說時代的宿命是時代的罪過,但當我們在人云亦云地這麼說的時候,又放過了一個獨立思考的機會。大腦在我們體內,是非也在我們心中,在“獨生”年代裡,我們何嘗不應該關注自身,做思想的主人。
當我們都以獨生的身份卻跨越獨木橋的時候,矛盾依然存在,普遍的“獨生”現象又加劇了競爭的激烈。若想要獲勝,我們必須以更加特立獨行的姿態取得社會的青睞。心智不成熟的人常以疏遠群體,清高孤傲來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這遠不及王小波小說中那隻和豬友們共同生活卻不苟同於豬友的那隻特立獨行的豬的境界。
我們終究要將自己置身於時代之中去彰顯自己的獨特與獨立,成日批判社會現象的小憤青也是基於自身對社會的期望才使自己獨立的思考具有價值。
我們生於“獨生”年代,在這個時代的三角洲上我們孤獨地出生,經過雨水的打磨與沖刷,在獨享獨行獨處中成長,單憑獨特且堅硬的核心才能堅定不移地留在這時代的三角洲上,與周圍千萬沙粒共築這個輝煌的年代。
【篇二:生於獨生年代作文】
獨生是一個代名詞,但並不代表自我與社會的孤立。獨生子女也是社會的個體,就像水滴一樣終會匯聚成河流,不要以為你是獨生,所以你就是海上的浮冰能夠自我凝聚,因為你仍是大海中的一部分,你終將融入這個群體。
因此,獨生並不代表獨特。每一個生命的伊始,都是由從母體呱呱墜地而開始的。由於政策的制約,大多數孩子成為了家裡唯一的寶貝。儘管如此,我們仍是平等的,擁有同樣聖潔的靈魂,擁有平等認知世界的機會。但不要因為父母多給了我們一些關懷,就將自己視為一切,而將他們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我們可以頑皮,因為“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我們不能不懂事;我們可以執著,因為堅持也是一種品質,但不可以固執;我們可以自信,因為自信會讓我們成長,但不可以自以為是。更重要的,我們可以不表達我們的愛,但必須理解父母給予我們的關懷。所以雖然我們是獨生,但我們仍要融入家庭,融入幸福的港灣。
同時,獨生並不代表獨自。很多時候,獨生子女被冠上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特徵。很多人以自己是獨生而顯得“養尊處優”,有著大小姐、大少爺的脾氣。甚至覺得沒有人配得上和自己做朋友。抑或將朋友視為自己向上成長的工具,每天表現得“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神情。其實他們的內心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有無助的時候,對於獨生子女也一樣,甚至說更需要朋友的呵護。朋友可以填補兄弟姐妹的孔雀,可以分享我們的快樂與悲傷。開啟心扉,放下那些微不足道的自尊,融入這個集體之中,我們會發現獨生並不代表獨自一人。
但是,獨生可以代表著獨立。沒有哥哥、姐姐的照顧,讓我們需要更早地學會獨立。當沒人在家的時候,試著自我照顧;當沒有老師的時候,試著自我學習;當沒有信心的時候,試著自我激勵。獨立讓我們擁有更堅定的信念與更強大的精神力量。讓我們更早地瞭解社會、接觸社會。為日後夢想的追逐,事業的拼搏奠定堅實的基礎。
正因為我們生於“獨生”年代,我們更要懂得如何融入這個社會。我們獨特,並不是因為我們獨生。雖然我們獨生,但我們依舊精彩。
【篇三:生於獨生年代作文】
葉子翩翩地舞動著羽翼,用盡最後一絲氣力,輕輕地貼在地上,親吻了泥土的芳香。將那一縷溫暖甜潤貯藏在脈絡裡,等待著,等待時間的雨水一點一點將它融入土地裡。厚重的土地,用最廣闊的胸懷圈抱住它曾經孕育的葉子。
我不知道你曾幾何時注意到這小小的葉子,不知道是否也曾為它的感恩之心所觸動。在這個“獨生”的年代裡,又有多少孩子會去靜心看看這葉子帶來的旖旎。
還記得前段時間流行的一句話“我爸是李剛”。大家可能會用“囂張”來形容這個官二代。而他為什麼會這麼囂張?和他沒有一顆感恩的心也有很大的關係。我不認為是官二代有什麼不好,而是他們能不能正確認識這個稱謂。他們的地位、金錢、環境都是很多人所賦予的。如果他不認識感恩的重要,而是利用這些本被人羨慕的條件為所欲為,那麼只會給別人鄙視自己的機會。
說了官二代,再講講“富二代”。這個七夕,我和幾位同學去體驗生活,進行了一次買花活動。我遇到一對看上去還很稚嫩的情侶,順嘴叫了聲“哥哥,姐姐,買束花吧!”男生甩出了二百塊錢給我,“不用找了。”我一臉詫異。接著他又問:“你幾歲啦?”“18歲啊。”旁邊的女生用很稚嫩的聲音說:“比我們大,還叫我們姐姐,哥哥。”我又愣住了。
弟弟妹妹啊,你們用著父母的血汗錢,眼睛都不眨一下,談著所謂的用金錢堆砌的戀愛,揮霍著青春。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獨立自主?
物質浮華的時代,“獨生”年代,伸手要錢成了孩子每個月,每個星期,甚至每天必做的功課。有多少人真正懂得這些錢的來之不易?七夕這一天,我們陪著笑臉,扯著嗓子,賣了一個晚上的花,累到聲音沙啞,肌肉發硬,第二天還在家裡躺了整整一天,初次感受到了一分一釐都得之不易。想想那個擺大款的男孩,他又是否知道,當他捧著這束鮮花去討好自己的女朋友時,是否想過自己的父母起早貪黑的身影?
“獨生”的年代,我們的生命不應該被貼上“獨享”“自私”“嬌氣”的標籤。葉子因為感恩,因為落葉歸根,而完美生命。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擁抱自己的母親,輕輕地說一聲:“辛苦了,媽媽。”
【篇四:生於獨生年代作文】
不可否認,時代總是被冠以眾多的標籤,是社會與歷史在不同時期的彰顯,封建、革命、和平這些政治牽出的五花八門的東西,甚至扯到經濟上的“裸婚”,生生標記了一個個時代。而“獨生”以其多樣化的呈獻,訴諸我們這是一個“獨生”的年代。
當“獨生”成為一個年代的代名詞,我們明白總有一些新的苗子正在探頭探腦,同時也可能成為劃破整個時代夜幕的一道燃燒著的星火。
我可能無法代表獨生之人的心聲,但我卻無法被這樣一個時代排除在外。我或許是站在時代的邊緣,探頭望一局正在進行的棋賽,我也或許是主觀臆斷地認為獨生子女的嬌慣與任性,甚至有恃無恐。但是無可否認,我們不同,或好或壞。
還記得在空蕩的公車車廂裡,坐著一對老人和他們的孫子,孫子因買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像個負氣包,對老人們的勸導與關懷橫眉冷對,甚至對著老人的手臂就是一頓猛打,最後一片紫紅。旁邊一位女子好言相勸,而老人只是無奈地說著,這是唯一的孫子。於是默然無語。或許那時老人只是礙於面子,不動聲色,然而在我看來卻是一種殘忍與痛心。這樣的一個“獨生”,把老一輩的尊嚴和我們內心的敬重都一併抹殺了,或許那個孩子只是不諳世事,不通人情,但這樣一塊“心頭肉”,於我而言卻完全喪失了價值,如徒有其表的美食,卻食之無味。
自然,面對事物本身,我們應該當辯證地去看待,並不是以偏概全。我得知獨生之人所得到的寵愛是不處於那個環境之下的人所無法體會的。而相比於擁有姐妹弟兄的我,他們又顯得苦寂、孤獨。他們生活在一個必須去適應的獨處的空間裡,缺少同齡人互吐心聲似的傾訴,在一個幽閉的自我世界裡,然後他們試著學會獨立堅強。這是“大人”,他們生活的世界有遠異於你我的精彩絕倫,也有我們無法體會的辛酸與承擔。一個獨生子被寄予的殷切的期望,一個家族所擁有的使命與責任感,正如宮闈之內,那個獨居高位的孤家寡人,或許只恨生在帝王家,箇中滋味,唯其能嘗。
這是一個“獨生”的年代,站在時代的邊緣或裡面,於我而言卻有了更為深刻的意義,如同神祕的咒符,陷在命運的轉變中,心境開始變得不同以往。那些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已刻在時代的大背景之下了。
【篇五:生於獨生年代作文】
時常把家中每個房間都走個遍,最後沮喪地發現偌大屋子裡,只有我一個人孤單的身影,這種莫名的孤獨時常圍繞著我,而比這更痛苦的是夢想的獨處。這也許是我們這一代獨有的孤單。
我非常崇拜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一文中的好頭豬,因為它的勇敢,也因為它的獨特,它不甘於世人的安排,憑自己的“聰明才智”擺脫了束縛,我覺得這是一種童話般的結局。
我們是敢於夢想的一代。我的同學中有的希望開一家甜品屋,有的希望成為一代作家,也有的希望成為自由的攝影師……都是一些很平凡的想法。可我們整天聽到的卻是“這麼能養活你嗎?”“這樣子行不通!”“你算話駝麼不現實”之類的話。疼愛我們的長輩們,每天總是滿懷善意地蹂躪我們的夢想,而現實與夢想之間的鴻溝,也愈發使我感到恐懼。正如史懷澤所說的,“我們看到成熟的標誌竟然是—順從命運的理性化。”
在王小波雜文中曾看到一個詞“偉大的一族”,其定義是敢夢想、敢拼搏、不服從的一類人。我認為自己曾經是那一族的,但如今這些熱血沸騰的品質已漸漸從我身上消失,世俗的功利和前路的迷茫,無時無刻不讓我手足無措,直至有一天,一句話頓時點醒了我—“夢想不是用來視死如歸的,而是用來拼搏、用來戰鬥、用來享受的。”
新東方的羅永浩老師,便是個很好的例子。雖然他不屬於我們這個年代,但卻擁有比我們更為昂揚的鬥志,這個不屈服的胖子,不曾理會過世俗的流言蜚語,把牛博網辦得風生水起。
還有不久前辭職的喬布斯先生。當年iphone1代剛剛面世的時候,曾有多少人置疑其可行性,而如今,蘋果公司卻成為這個行業的領頭羊。
這引起曾經的孤獨年輕人,用行動證明了,他們當初的執拗不是偏激,而是睿智的選擇。
這獨生的年代,造就了獨特的我們,如果選擇夢想,等於選擇孤獨,我寧願孤獨終老。
我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篇六:生於獨生年代作文】
我很喜歡這個題目。我想這第一句是這麼寫的應該只有我吧。這是我自己想出來的,這是我自己寫出來的,就像玫瑰是自己從玫瑰枝上開出來的。這應該就是一種獨行吧。雖然有很多人與我一起提筆,但都與我毫不相干。
獨處,獨行,獨享,獨立,都不能說明我們沒有朋友,這證實的是我們只有一個自己。在這個“獨生”年代,很多事情都是我們一個人獨自完成的。
像是在風吹樹葉搖的午後,沾滿陽光的草坪,嘴邊還掛著油的小貓,我喜歡一個人樂享這樣的世界。當風從你的鼻樑刮過,吸入了遠方泥土的清新。它帶來陌生人的問候,在我耳畔輕輕述說。大風起,我便知道遠方那人的激情。當陽光掠過雲朵刻意拋灑在身上的每一寸肌膚,細胞都會爭寵似的活躍起來。還有那隻小貓,悄悄趴在身邊,蹭著鞋頭與褲管兒。它將眼睛眯起,我也隨它合上雙眼,去飛翔。我偷偷地享用這份幸福與快樂,並不擔心誰會將它帶走,它是隻屬於我的。
生在“獨生”年代,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我們無需羨慕,無需仰望,只消低下頭來在田壟間找找,就會有隻蝴蝶與你的憂傷吻別。我們還擔心什麼呢?灑滿陽光的年代,我獨享每一刻的快感,我並不因為沒有與他人分享而感到愧疚,這是屬於我的,屬於我自己的一分一秒的快感,為何棄之不顧呢?我們獨享著自己的幸福。
踏步風景小道,左顧右盼盡是惹眼的花草,我獨行於這世間。我走的路便是我走的路,它容不下兩人並肩。我收拾漫天的雲朵,作為一個獨行者,首先要學會的就是讓自己充滿快樂。偶爾在某一個路口,與另一個人分享我的行囊。我們自顧自地走著,碰面時便給予彼此一個溫柔的笑臉。
我們在自己的路上走,不願有他人踏足,但我們會交換路上的鵝卵石。腳是我的,心卻是大家一起照亮的。我獨行,不肯忘黑夜中得光明。
生於“獨生”時代的我們,有各自的器官,有各自的願望。我們是“獨生”的,所以我們更樂意與獨自地將快樂撒播到每一塊地方。我要在你種下過快樂的地方,再種下屬於我的幸福安康。
【篇七:生於獨生年代作文】
小時候有一次過生日我向爸爸媽媽提出的生日禮物是要弟弟妹妹。
我們生於這個特殊的年代,體會著不同於長輩的生活,也被一種前無古人的思想薰陶著—“少生”。小時候,我們這一批同齡的孩子不懂得也嘗不到什麼是“孤獨”,只是認為愜意又貪婪的霸佔著父母的愛就是幸福的所有定義,稍大些讀書了也懂事了,才發覺我們當中有些夥伴週末總是孤獨地守著空蕩蕩的大房子與電視為伴,有些則為苦於家中只有一人找不到能一起玩的夥伴而發愁……我們開始變得渴望有弟弟妹妹的同時也接受著教育的洗禮—一明白一個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真是難以喘氣,鉅額的罰款抑或是父母工作的丟失簡直無法承受。
然而一種詭異但不可以否認的中國特色的現象悄然而生—“偷生”。理智地講,對這種現象應嚴厲地打擊,但是作為一個孩子,我更多地是羨慕。
我向往看著一個小孩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慢慢長大的過程;我向往過著一個大孩子帶著小孩子的溫馨生活;我向往我能成為一個稱職的哥哥,我的弟妹們整天地粘著我;我向往著別人看見我們都會興奮地說“瞧這哥倆多像。”小時候,孤獨時,我便常常出現這樣的夢境。
後來有一次父母又提起以前的笑話說“你現在還想要弟弟妹妹嗎?”我依然說想。我總覺得有弟弟或妹妹的感覺和朋友是不一樣的,我身邊有些朋友會不時地抱怨有弟妹的煩惱,但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畢竟少,更多的時候是共處,特別是盡情地享受著濃濃的骨肉親情的時候。
生於“獨生”年代,有許多無奈;亡於“獨生”年代,又是多麼可悲。我渴望,我們這代人的孩子不要再感受著這沉沉的“孤獨”的滋味。
【篇八:生於獨生年代作文】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生活在獨生年代,我們不得不挑起獨立的重擔。我們有著獨享的資本,但這我們也肩負著更多的使命。
我們的靈魂在獨行,但這並不意味著在一片虛無和孤獨中行走。人們都說我們這一代是被寵壞的孩子。然而,誰又能看見我們將來所要承擔的是比上一代更重的責任。
艾略特說過:“生命巨流中的黃金時刻稍縱即逝,除了沙礫,我們別無所見,天使前來探訪,我們卻當面不識,失之交臂。”有人抱怨我們為什麼要生在獨生年代,為什麼對將來有那麼多未知的義務。而我們也正是生在了這個時代,才獲得了更多歷練自己的機會,我們眼中的沙礫又何嘗不是天使轉化而來的黃金?世俗的標準不能夠衡量我們出身的對錯,因為我們的獨特,所以必將獨立於這個社會、這個世界。
早早地學棋讓我更深刻地接觸“獨立”這個詞語,使我加深了對“獨”的理解。教練說只有“獨兵”才最可能到達底線升變為皇后。語文老師的第一節課也講過,真正的偉人就在於一個“獨”字。靈魂的獨行與心靈的輝煌,也成就了我們的不同。世界的目標聚焦於我們這群“獨立”的人,我們始終相信這個年代會因我們而光彩奪目。
鞠一捧清泉,不拘於世俗的約束,終耐不住時間的老去,變為滿地黃沙,撒落為片片回憶。但這何嘗不是完美的回顧,裹挾為生命終點的成功。因為“獨生”,我們缺少了很多牽絆,雖然沒有兄弟姐妹間的打鬧,但多了對生命寂靜的沉思。
生命是一把七絃琴,喑啞著流浪的曲調。我們時刻在行走,來證明我們生命的鮮活和靈魂的質量。在流浪的旅途上,我們沒有同行人,但我們有堅定的信念。獨自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減少了因嬉笑而耽擱的時間,寂靜地思考生命的真諦,更加堅定了向未來進發的決心。
獨生時代是一段黃金時代,是我們人生最大的機遇。我們肩負著不同於其他年代的使命,獨自流浪向遠方的聖地,世界也會因我們而獨特。
【篇九:生於獨生年代作文】
獨生,但不應該單獨。
獨享的被單,獨享的課桌,獨享的沙發,來自父母的獨享的教誨,這種獨享是否代表著孤獨,是否代表著孤獨的“享受”?
我不是獨生子女,在妹妹未出生前,我獨享了來自父母全部的愛。獨處、獨行似乎是我每天生活的縮影。小學的我性格孤僻,也總是成為同學欺負的物件,有時也愛週末不寫作業星期一瘋狂補寫,有時也愛抄寫作文字上的優美詞段拼湊自己的作文,沒有人傾聽我心中真正需要的東西,有的只是父母嚴厲的管教和老師的呵斥。獨來獨往,甚至與壞學生為伍,結果得到的是父母一次次耳光。我也曾彷徨,迷惘,這份孤單,這份“獨享”的愛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妹妹在我初中時出生,在她呱呱墜地時,我還在課堂上上課。當爸爸通知我時,我卻是那麼平靜。望著醫院嬰兒床上的她,我沒有表情,轉頭毅然離開。
現在,我感謝這個生命的誕生,她讓我終於明白“獨生”並不就會孤單,那份獨享的愛也不會讓人變得沉重,重要的是要學會開啟心門,去容納別人,關愛別人。當你付出的越多,你會發現自己變得自信、輕鬆,變得不再孤單。與妹妹相處的日子是幸福的。剛開始我面對她的尿布和哭聲總是想給她一巴掌,但接觸到她粉嫩的小手時,我感到欣慰,我感受到她渴望我能帶給她同樣的快樂,同樣的希望。我拉著她的手,痴痴地笑了。
“獨生”的日子畫上了句號,但我仍然承受著父母最貼心的疼愛,那份最獨特最美麗的情感。是妹妹讓我懂得獨生子女可以獨處、獨享、獨立,但你不能吝嗇自己的那份愛,要給周圍那麼多期待著、關愛著你的人。付出,讓你變得不再孤單。獨生子女,不再是別人眼中孤傲、冷漠的一代,我們同樣擁有摯友、親情、歡笑,以及滿滿的愛。
獨生年代,不再孤單。
【篇十:生於獨生年代作文】
自從上個世紀我們國家偉大的領導人一聲令下,至今“計劃生育”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展了幾十年了。這一浩浩蕩蕩的“計生”浪潮淹沒了多少未結合的精子與卵子,讓它們在寂寞中走向壞死,但同時又為我們這一代獨生的孩子多供應了多少口糧和各種機會。
我坐在考場裡咬著筆桿在精神上對領導人千恩萬謝的同時,有感覺自己被一股交雜著孤獨感和羨慕嫉妒的洪流淹沒。
我記得美國的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這樣寫道:“孤獨感是恐懼的來源。因為當一個人不能以這種或那種方式與周圍的環境結合達成某種統一的話,人就會在孤獨中走向恐懼的邊緣,最後演變為瘋狂。”當然,這一說法不能完全被套用在我們獨生子女的身上,但在一定程度上卻解釋了我們獨生一代身上出現的某些通病和獨生一代社會中出現的某些瘋狂行為。
在這裡獨生一代已經不僅僅是指獨生子女,而是囊括了當代形式上或者內心真正奉行獨立獨行,追求獨特獨到的人群。每年居高不下的自殺率和“藥八刀”魔鬼人物的出現,我認為很大程度上源於獨生一代的身份的尷尬性。一方面,人們拼命地希望在這個同一化的社會中建立起自己獨立的人格,拼命想擺脫社會、家庭、學校對個體的束縛,於是在內心裡,這些人認為自己快要成功遠離那些同一、束縛和管制,而另一方面,也正是生活的悲劇性所在,人永遠也無法脫離矛盾的普遍性而作為社會中一個特殊的存在,於是憤怒、仇富、厭世、大批高考制度成了這些人樹立“獨立”人格的方式之一,最終卻難以避免走上被同化的道路。
他們在“欲獨立”而“被獨立”中掙扎。你無法想象在“憤青”批量化生產的年代裡,真正的獨立到底被置於什麼地位。可是現實的殘酷之處在於,我們背得滾瓜爛熟的“矛盾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輕易擊破了這個問題。真正的獨立應該建立在共生的基礎上,換言之,一個融入社會,懂得團隊合作,善於與外界事物和諧相處的人,才具備了獨立人格的基礎。我們生於“獨生”年代,作為獨生子女,時刻受著“獨處,獨行,獨享,獨立”思想的影響,在本質上卻不能鬆開“統一”這根救命稻草,否則在社會歷史的洪流裡,你會因為找不到那麼一點細微的歸屬感而孤獨以至瘋狂、消逝。
我很喜歡《到鄉村尋找生活》中的這句話:“當你行走在田野,上接天,下接地,中間是與你共生的萬物。”在“獨生”年代,我們更應該回歸到這種與世間萬物共生的美好的狀態,並於其間創造自己真正的“獨立”人格。
【篇十一:生於獨生年代作文】
每一個時代都有屬於它的標籤。當我們習慣性地用80後、90後這樣的數字一點點劃分這個社會時,殊不知課堂裡奮筆疾書的背影,蹣跚學步的孩子,他們共同擁有一張標籤,上面寫著:我生於獨生年代。
“獨生”,一個聽起來不太刺耳又熟悉的詞。記得我高中住校的一個寢室,六位室友中只有我一個人是獨生子。習慣了獨處、獨行的我面對這些個兄弟哥們大家庭時,時常會感到些許尷尬和不安,隨後便翻來覆去地想象著,擁有兄弟姐妹是怎樣一種感覺以及童年時自己獨自在家的情景。
博爾赫斯曾說過,“房子大是因為對稱,轉角的鏡子,我的孤獨。”一個生於“獨生”年代的人,或許不止一次渴望過“非獨生”的日子。因為我從小就一直嚮往著父母口中的情景:兄弟們圍在一張小圓桌旁吃飯,只能站著,因為椅子擠不到一起;姐妹們互相給對方梳頭,木梳在黑色的頭髮間遊移,充滿了歡聲笑語—想著想著,心裡就有一點酸溜溜的感覺,吵著鬧著對父母說:“抱一個弟弟或妹妹給我!”
獨自回家,獨自看書,獨自坐上公交車,看車窗外消失在後方的行道樹。單獨的書房,單獨的臥室,床頭掛著的也永遠只是一個人的校服,像是一隻孤零零的鳥兒,只能選擇單飛,沒有商量的餘地。難道這隻鳥兒,不能選擇堅強,選擇獨立,拋開一切記掛與留戀,自由地飛翔嗎?
“獨生”對於我,對於曾經為“獨生子女”害怕、苦惱過的孩子,不也應是一件獨特的禮物嗎?雖然我沒有可以依靠的兄長,沒有可以共同玩耍的弟弟,沒有可以無微不至照顧我的姐姐,更沒有擁有一個可以把妹妹防在手心呵護的機會。此時的我無依無靠,什麼都要自己去做,去面對。殊不知這種人生,來得最為珍貴。
每一滴眼淚都要自己品嚐,所有的苦與痛都要自己去要碎。許多人視親人的扶持與呵護為當然,而並不感激生命中的每一處艱險。人們時刻寄希望於親人的幫助,而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成功不應是我們的所有。生命的長跑是屬於我一個人的,其中的大半程我們必須自己跑完。一個人從起跑線出發,加油、吶喊、遞水都由自己一個人完成,但這樣的人生,來得更有意義。
生於“獨生”年代的我,已經鼓起勇氣去做一個強者。
生於改變死於頑固 篇12
高二作文 ,736字世間萬物無時無刻都在變化,我們身邊的環境也在發生變化,所以我們應該也要改變,才能去面對這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在面對許多問題,往往試圖改變,但是改變什麼,如何改變,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果我們只想著改變環境而不從自身為出發點去改變,就會像材料中的烏鴉那樣,無論飛到哪兒都不會受別人的歡迎。所以我們應該去適應環境,而不是讓環境來適應我們。面對別人提出的缺點,我們應該勇於接受,並做出改變。
勇於改變使我們更成功。關羽是三國時期的一名虎將,過五關,斬六將,真的十分勇猛,可是就是這樣一員猛將,卻敗在了一位叫呂蒙的手下。呂蒙是吳國的一個將領,原本呂蒙只是一介魯夫,可是他勇於認錯,接受孫權對他的批評,開始去看兵書,最終變成了一個文武雙全的將軍,就連關羽這樣的名將也不是他的對手,真的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所以我們應該虛心介紹別人對我們的批評,積極的去改變我們本身的缺點,才能做到讓別人刮目相看,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勇於改變過時的傳統才有得發展。中國的古代是一個證據動盪的國家,所以當時的君主就要更懂得改變了。趙靈王是一個好武任事的國君,他看到漢人的服裝的都是寬袍闊袖的,不適合運動。於是下令把服裝統一改成像胡人那樣露出一隻胳膊的,雖然當時有很多人反對,但他還是堅定不移的實施了他的“胡服騎射”,於是趙國的軍隊強大了起來,開創了文武中興的新局面。當今的世界更需要改變,大到國家,小到個人,皆是如此,所以我們更應該要懂得改變,才能更好的發展。
改變是生存之本,是進步的源動力。當今的中國、世界,告訴發展,新事物、新觀念層出不窮。我們只有不斷改變自己,才能立於改革的浪尖、世界的前沿。一個人如果一成不變,就永遠的落在別人後面,和行屍走肉一樣。
然後知:生於改變,死於頑固。
面對科技,需要理智與憂患意識 篇13
高三作文 ,913字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科技為我們帶來諸多的便利,使世界聯絡變得更加緊密……然而,科技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諸多的問題,如提筆忘字就就是典型的一例,科技的高速發展,而人類的思維卻未必跟上進度,甚至逐漸惰化。
無疑科技就是一把雙刃劍,在當今時代科技也是一把達摩克斯利之劍。科技革命使得科技迅速發展。資訊經濟甚至主導著經濟發展的方向,最典型的仍然是網際網路科技。技,它使人們的生活聯絡更加的密切,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同時,電子產品的發展也是一個表現,幾乎人人一臺手機早已不足為奇了。但是這種現象的背後遠遠沒有那麼簡單,科技使世界豐富多彩的同時也使世界更加複雜了。因此,面對科技我們需要理智與憂患意識。
科技的高速發展之下,我們更應該靜下心來冷思考。很多自然文學中就提到了科技發展和社會的關係,早在二十世紀就有人預見了科技會帶來的社會問題,《寂靜的春天》中就提到,高科技之下會造成人性的泯滅和思維創造的弱化。這樣的預見,在當今時代果真得到了驗證,如"火災殘忍拍攝四十秒"事件,視訊拍攝者不顧火災現場人的呼救,而是為了博取網路點選率鎮定地錄下呼救者掙扎的視訊上傳網路,這就是人性泯滅的一個典型表現。科技的高度發展,網路的發達,而人心卻沒有得到可以棲息的地方,四處流浪。同樣的預見,還有梭羅的《瓦爾登湖》:人類會成為自己工具的工具。誠哉斯言,如同當今的低頭族一樣,手機本來是一種通訊工具,但現在人類顯然是被手機奴役了,人類已經成為自己工具的工具了,科技使我們走的很遠很遠,但我們卻忘記了當初為何出發。
在高速發展的科技社會裡,我們理應要使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平衡,提筆忘字的背後顯示的是對科技的過度依賴造成的思維弱化。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得當則會造福人類,人類就應該充分利用好科技的優勢,而不是凡事都依賴科技。恰如《大趨勢》中"在資訊科技發展中高技術應與高情感平衡",人類在高科技下仍然要保持思維的創新,如此,人性逐漸地迴歸,提筆忘字的現象方可減少。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人類應當充分利用其優勢造福社會。科技是一把達摩克斯利之劍,隨時警示著我們科技應與思維創造和人類情感相平衡。如此,科技方能真正的使人類生活更加美好。
成功誕生於一百個挫折之後 篇14
成功誕生於一百個挫折 ,501字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只要有信念,就一定會成功。我認為這句話說的很對。
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發展史,那些定律、定理,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是從一個個困難中頑強的生存下來,打破那些困難,追根求源,最後找到了真理。
我國古代的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有過一個故事,當時李白還是一個孩子,那天他在河邊看到一個老奶奶在一塊石頭上磨著一個鐵棍,他在旁邊看了幾分鐘後忍不住問老奶奶為什麼那樣做?奶奶笑眯眯地對李白說:我是在磨針,好心的李白跑回家拿了幾根針對奶奶說:我這有幾根針您拿去用吧。奶奶笑眯眯的搖搖頭說做人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你答應奶奶以後做事要堅持到底好嗎?李白用力的點點頭。從此他做事不怕困難、堅持到底。最終在他的努力下,他成了唐代著名大詩人,一生寫了上千首詩歌。
說完了國內的我說說國外的,外國的航海家哥布倫發現了北美洲,有人說那只是他運氣好,被他碰上了,那塊大陸又不會動。那可不是,哥布倫發現北美洲時已經航海了3個月零11天,要知道在那時航海2個月已經算不多的了,最終他們看到了久違的大陸。
在科學史上,這樣的事例還很多,這說明成功離我們並不遙遠,只要你堅持不懈、努力探索。成功就在你身邊,就在你眼前。
生於秋季 篇15
國一作文 ,767字秋,隨一陣憂傷而來到。犀利的風狠狠地從樹葉間刷過,那幾片半青半黃的枯葉在瘦弱的枝上瑟瑟發抖,欲掙扎,最後仍是飄然凋落,在半空中跳著屬於它最後、最悽美的舞蹈。葉落了,這是招惹悲愁的季節,也是我出生的時節。
步入中學的每一天都是一如既往地忙碌,早起,我不知為何就那般怔怔地坐在床上發呆,雖早已習慣這快節奏的生活,可也會對特殊的日子滿懷期待,新的室友們都開始忙前忙後地洗漱,我卻多了些空落落的感覺。望向窗外,今日的天公並不作美,天陰沉沉的,給人平添了幾分壓抑感,風吹來也刺骨,讓人覺得涼……
“生日快樂,親!”“給,你的生日禮物”……想著想著,嘴角不禁漾出微微的笑容,伸出手欲擁抱,欲捕捉,可眨眼間卻消失不見。曾經,清早睡眼惺忪之時室友的祝福突然湧來,我也在這甜蜜中醒來;曾經,一天學習的勞累之後同學們出人意料地給我製造驚喜,使我也在這溫暖中睡去。就那樣滿心歡喜,就那樣其樂融融地與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他們度過那麼一天。
驀然回首,如今卻唯有我一人,品味這一季的蒼涼。這天吃完飯,我也不著急回去趕作業,就此漫步在這還並不熟悉的校園中,不熟悉的他們都從我身旁匆匆走過,在這裡我只是繁世中的一粒沙塵,就這樣踏著葉“沙沙”響,心便隨著秋風蕭瑟、飄搖,心事像落葉一樣枯萎、埋葬。
雨竟在夜幕垂下之時下了起來,我竟也無心再去聽講。那雨下得很急,像是瞬間傾瀉下來,我想象著或許這雨也是在為我這一天悽悽地度過而感到悲愁吧,看著秋雨絮然零落,聽著我靜靜訴說。當輕輕接一滴雨水時,頓時絲絲微涼便在手心中盪漾,苦澀慢慢蔓延,也只好在這煙雨縹緲中許下願望……
夜裡怎麼也睡不著,許多畫面在腦海裡,曾經的你,曾經的我,曾經的我們。或喜或悲,或憂或痛。其實,回憶已經成了我的習慣,習慣在夜裡享受孤獨,習慣在夜裡獨自哀傷。不想習慣,卻無力更改。秋風又起,你們,過得好嗎?
在淚水和憂患中成長 篇16
國一作文 ,781字在《小婦人》中有這樣一句話:“眼因多流淚而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溫厚”。那麼是否表明我們也因此而成長。
憶起兒時的我,彷彿我是一個被淚水浸泡而長大的孩子。被蟲咬了會哭,獨處黑暗會哭,摔亦會流淚。流淚彷彿已成為一種習慣,如同一種在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營養元素。
當媽媽深表歉意地對我說:“我們不久就要走了,你也將離開奶奶到外婆家生活,這樣我們才能更放心,你的生活條件也會更好的。”這時,我那不爭氣的淚水已滑到了嘴角,鹹鹹的味道,讓我忘記了說“不”。
夜晚,躺在陌生的床上向四周望去,就如處在一個陌生的世界。沒有泛黃卻溫暖的麻布蚊帳;沒有黑糊糊卻整齊的瓦礫;沒有陳舊卻樸實衣櫃。望著窗外昏暗的月光,不禁懷念奶奶那溫暖的被窩那撓癢的幸福。想著想著,兩行熱淚順著眼角流向耳中,在淚水的浸潤中帶著懷念進入夢鄉。
在夢裡,我看到熟悉的蚊帳在我身邊環繞,黑糊糊的瓦礫在上方排列,一切都那麼熟悉溫暖。欣喜地睜開雙眼,卻看到窗外明亮的天空,耀眼的石灰牆,一切使我惘然。昨晚淚水的餘溫彷彿還在,讓我明白,在著淚水的浸潤中我應學會堅強、獨立,因為我已成長。
伴隨現代化的程序,為了跟上時代,農村也加緊了步伐。但是在快速的步伐中,小草被踏平了,被黃土掩蓋了;小河改道了,河水變黑了;樹木被砍伐了,小鳥飛走了;藍天蒙塵了,月亮模糊了。
望著昔日鬱鬱蔥蔥、生機勃勃的田園風光,如今卻變得如此死氣和昏黃。我彷彿看到日後人們那兩行滾燙的淚水正在灑向這片蒼白的土地。我擔憂,我們是否將會永遠失去昔日的美麗來作為代價,換來如今眾人所說的“繁華”。
琦君說:“年少的人感情是奔放的,眼淚是磅礴的。”正因這些淚水和憂患,促使我們成長,脫離那無知的孩提時代,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所以,當我們發出“明月幾時有”的指責,發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悲壯時,我們已在淚水的浸潤下,憂患的承載中茁壯成長!
珍愛生命防患未然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835字上午第一節課,同學們正坐在教室裡專心地聽老師講課,整個校園一片安寧。突然,一陣急促的警報聲響起,“嗚哩嗚哩……”的聲音傳遍校園各個角落。緊接著,廣播裡傳來趙老師焦急的喊聲:“三樓五(4)教室發生火情,請全體師生馬上撤離到操場。注意,保持鎮定,不要慌亂!”
同學們一聽,紛紛離開座位,往教室門口衝去。幸好項老師早已經給我們班的逃生路線作了分流:一三五小組走前門,二四六小組走後門。一出教室門,就有濃煙飄來。我連忙拿出毛巾使勁捂住口鼻,貓下腰,一手住扶牆,一路小跑著下了樓梯。伴隨著“咚咚咚”的腳步聲,我的心也“砰砰砰”直跳。
來到操場上,只見旁邊停著一輛大大的消防車。我恐懼感更強了,心裡彷彿被一塊大石頭壓著,腦子裡一片空白:火災太可怕了,不知道撲滅了沒有。
我飛快地跟著人群來到了操場上。回頭望去,走廊裡濃煙滾滾,還在不停地往外冒。操場中間,點著一個大火盆,那火焰好像一條條全身赤紅色的大蛇,晃動著身體,發出“噼裡啪啦“的響聲,彷彿隨時會撲到我們身上來。
“同學們,剛才的演練很成功。我們用了二分三十秒,全體師生都已經逃到了安全地帶。如果真發生險情,一定要快速、有序地撤離,切不可慌亂,造成更大的損失……”原來是一次防災減災逃生演練,虛驚一場。
“接下來,我們請消防員叔叔給我們作指導,如何正確使用滅火器。”
消防員叔叔拿來一個滅火器,邊示範邊講解:“同學們,遇到火險一定要沉著冷靜。拿起滅火器,上下搖晃三次,然後把這個安全栓拉開,握住皮管,將皮管朝向火點,按下手柄,距著火點46米處用力壓下把手,選擇上風位置或者側風方向接近火點,將乾粉射入火焰基部。”說著,叔叔將環一拉,按下按鈕,一股白煙噴出,一下子就將火撲滅了,操場上響起了一片掌聲。
趙老師邀請了幾個膽大的同學上去試試。他們在消防員叔叔的指導,也都一下子就把火撲滅了。我心裡也想上去試試,可又有些害怕。
通過這一次消防演練,我們增強了安全意識,掌握了一些逃生和自救的本領。生命可貴,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生於安逸,死於安樂 篇18
國三作文 ,690字夫人生而為人,則因其之鬥志。若沉湎於安逸,享受於安樂,不思奮進,不歷憂患,又何談為人?
諾魯人雖養尊處優,生活富足,這些看似有利的條件卻成為了人們失於憂患意識的罪魁禍首,遺失奮鬥理想。終碌碌無為,死於安樂。
美國脫口秀第一人奧普拉在一次演講中便提及“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之觀點。奧普拉幼時家境貧寒,又因膚色、家境等原因與夢想失之交臂。但正是憂患使她崛起,憑藉堅定的鬥志,讓世界為其喝彩。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不在逆境中崛起,就在安逸中淪陷。奧普拉不欽羨於他人的富貴安逸,只固守著自己的磨難坎坷。當憂患已無法將其擊倒時,她已掌握了生命,成為了生活中的最強者。
憂患是她選擇的道路,安逸是她摒棄的方向。
大西洋沿岸的刺魚,用生命向人們詮釋了安逸的鄙陋,憂患的重要。
刺魚在淺水中,仗著自己身上的刺恐嚇弱小魚群,使魚群倉皇逃竄。當刺魚安逸的生活時,卻忘記了訓練逃生的本領。當它漂浮進深水中,才意識到自己的不堪一擊,被大型凶猛魚群追擊,送了性命。
其實刺魚的死亡是有價值的,它以生命警告人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我們都是深水中渺小的魚,唯歷經憂患,竭力擺尾,方能保全性命,傲然於世。
制報人張林嵐一生坎坷,卻因其不幸的境遇磨練了意志,成為世界矚目之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爾克斯歷經入獄、流放的生活,才在黑暗中重生,創作《百年孤獨》而名聲大噪;紀錄片之父大衛爱堡森,嚐遍探險之苦,體驗自然之難,才得以創作出不同凡響的作品。
一切皆因憂患,絕非安逸!
因為安逸,所以悲哀;因為憂患,所以不朽。在這個和平美好的時代,請大家疾呼:
—成於難,毀於安!
讀《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有感 篇19
讀後感 ,433字今天早上,無聊之下的我讀了葉永烈先生的《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原本只是想打發時間,沒想到,我一讀開頭,就迫不及待的想把它讀完。讀完之後,我感慨萬分。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這篇文章要告訴我們:科學真理的發現是有條件的,那就是給那些有準備、獨立思考、韌而不捨的人。我們要敏銳地發現問題,堅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決問題。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這篇文章為了說明這個道理,列了好幾個例子,如愛迪生“孵”蛋,謝皮羅發現水的轉動霍華德等等,讓我明白,只有勇於探索,勇於追求,才可以得到真理。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又想到了牛頓、愛因斯坦、愛迪生、亞歷士多德、哥白尼等人,特別是居里夫人,也是因為好奇最終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這篇課文讓我明白,真理並不遙遠,科學也不是天才才可以去探索,只是你忽略了生活中身邊的各類小事,不留意一草一木。只要你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反覆思考,一定可以有所造就的。我們一定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要仔細留意生活中的一切事物。
說憂患 篇20
國一作文 ,556字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被人們認為是千古至理名言,而今天,我認為這句話依然有一定道理。
越王勾踐在逆境中發奮圖強、臥薪嚐膽,終於擊敗了強勁對手吳王夫差,洗刷了亡國的恥辱。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內有國民黨反動勢力鎮壓,外有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憂患下,憑著“小米加步槍”以及頑強的鬥爭精神,終於建立了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新中國。
當海爾冰箱已經成為世界500強公司時,身為海爾公司總裁的張瑞敏原本可以高枕無憂,可是他卻仍舊把他的那句人生格言“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掛在嘴邊。
曾有一個人做過一個實驗。他先燒了一鍋滾燙開水,然後把一隻青蛙扔進去,青蛙感到熱了,便跳出了開水。可是他再將同一只青蛙扔進了逐漸加熱的水鍋,青蛙並沒有像上次一樣跳出水鍋,而是感到舒服和愜意。慢慢的水越來越熱,當青蛙感到了危險來臨時,一切都晚了,它已經跳不出來了。
在美伊戰爭中,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揚言說他已經擺好巷戰的陣勢恭迎美國大兵。在摩加迪吃過巷戰苦頭的美軍不敢掉以輕心,他們在苦練怎麼打勝仗的同時,也在苦練怎麼打敗仗後如何當戰俘,這就是一種憂患意識。
每個民族和國家都需要有憂患意識,如果沒有憂患意識,只享受眼前的安樂,那麼這個國家或民族終究是會走向滅亡的。